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4.4.2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平行线

(一) 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以上性质可简单说成:

1.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四)命题、定理 

1.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3.真命题:正确的命题,题设是成立,结论一定成立。 

4.假命题:错误的命题,题设是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

5.定理;经过推理证实得到的真命题。(定理可以做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五)平移 

1.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变换 (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平移的性质 

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 有序数对 

1.有序数对 

用两个数来表示一个确定个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2.坐标:数轴(或平面)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或数对)来表示,这个数(或数对)叫做这个点的坐标。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这样我们就说在平面上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

2.X轴: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向右方向为正方向。

3.Y轴:竖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4.原点:两个数轴的交点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点:

①关于x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②关于y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③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与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三)象限

1.象限:X轴和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部分,也叫四个象限。右上面的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象限以数轴为界,横轴、纵轴上的点及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一般,在x轴和y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

2.象限的特点: 

①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在任意的两点中,如果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纵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横轴。 

②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到x轴的距离为|y|; 

点到y轴的距离为|x|;

点到原点的距离为x的平方加y的平方再开根号; 

③各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的点和坐标的规律: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x轴正方向:(+,0)

x轴负方向:(-,0)

y轴正方向:(0,+)

y轴负方向:(0,-)。

坐标原点:(0,0)

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

y轴横坐标为0。

二、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一)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过程: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和Y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二)用坐标表示平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把原图形向右(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 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把原图形向上(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第七章 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三角形的定: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记作:△ABC

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高: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所对的边做垂线,所得的线段叫三角形这个边上的高。

2.中线:连接项点和它所对的边的中点,所得的线段叫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

3.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顶角的平分线与它所对的边相交,所得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1.3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2.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外角。

①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 多边形:由有一些线段首位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多边形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3.外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4.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5.凸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那么这个多边形就是凸多边形,否则就是凹多边形。 

6.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7.如果说四边形的一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角也互补。 

8.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

9.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n边形的边=(内角和÷180°)+2 ;过n边形一个顶点有(n-3)条对角线 ;n边形过一个顶点引出所有对角线后,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并且所含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1,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方程组:有几个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方程组。如果方程组中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那么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8.2 消元

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两种解法:一种是代入消元法,一种是加减消元法.

1.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向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一、不等式及其解集

1.不等式:用不等号(包括:>、<、≠)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叫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如果a>b,b>c,那么a>c(不等式的传递性).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b,那么a+c>b+c(不等式的可加性). 

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同乘(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同乘(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如果a>b,c>0,那么ac>bc;如果a>b,c<0,ac<bc.(不等式的乘法法则)

性质4:如果a>b,c>d,那么a+c>b+d. (不等式的加法法则) 

性质5:如果a>b>0,c>d>0,那么ac>bd. (可乘性) 

性质6:如果a>b>0,n∈N,n>1,那么an>bn,且.当0<n<1时也成立. (乘方法则) 

 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方法: 

可以先把其中的不等式逐条算出各自的解集,然后分别在数轴上表示出 以两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为例,

①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同向左,就取在左边的未知数的解集为不等式组的解集,此乃“同小取小”

②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同向右,就取在右边的未知数的解集为不等式组的解集,此乃“同大取大” 

③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相交,就取它们之间的值为不等式组的解集。若x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此时一般表示为a<x<b,或a≤x≤b。此乃“相交取中

④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向背,那么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空集,不等式组无解。此乃“向背取空”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式组:几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不等式合起来,叫做不等式组。

2.不等式组的解: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

3.解不等式组: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第十章 实数

一、算术平方根

1.算术平方根: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0的算术平方根为0;

2.平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3.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与平方互为逆运算)

4.平方根性质:正数有2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是互为相反数;负数没有平方根。

二、立方根

1.立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2.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3.立方根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三、实数

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2、√3

2.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10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 必考▲重点√了解

★ 复习重点:八至十单元测试卷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不等式、不等式组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基本的思想是 ;

2.二元一次方程(组):含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合起来,就组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具体题目见本单元测试卷填空部分)

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10知识点归纳

P96、P100归纳

4. 常见的类型有:分配问题P118 5题;P108 4、5题;P102 练习3;P104 8题;P1034题;追及问题P103 7题、P118 6题 ;顺流逆流 P102 练习2;P108 2题;药物配制 P108 7题;行程问题 P 99 练习4; P108 3,6题 顺流逆流公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10知识点归纳

5.不等式的性质(重点是性质三) P128 5、7题

6.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课本上的练例、习题)P134 2

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其中去分母与系数化为一要特别小心,因为要在不等式两端同时乘或除以某一个数,要考虑不等号的方向是否发生改变的问题。

1. 用不等式表示,P128 2题,P127 练习2;P123练习2

2. 利用数轴或口诀解不等式组(课本上的例、习题)

数轴:P140归纳

口诀(简单不等式):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于)小小(于)大取中间,大(于)大小(于)小,解不见了。

9.列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P129 10;P128 9题;P133 例2;P135 5、6、7、8、9,P139 例2;P140 练习2,P141 3、4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10知识点归纳

1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统计调查】

1. ▲统计调查的步骤以及每个步骤所采取的方式(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P177“一、本章知识结构图”

2. ▲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3. ▲常见的统计图有哪几种?理解各自的适用范围及画法 P160 7题;★P179 5题;P180 9题

【例】某校学生来自甲、乙、丙三个地区,其人数比为2:7:3

⑴如果来自甲地区的人数为180人,求这个学校的学生总数;

⑵若用扇形图描述数据,求出扇形各圆心角的度数。

4.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P158归纳 P159 3题

5. ▲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

6. √分层抽样:先将总体分成几个层,然后再在各个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获得的样本与样本的结构基本相同,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这种抽样能更好的反映总体。P158 练习1;P160 8

7. ★抽样调查的几个概念及其应用: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重点题目】P159 4题

【直方图】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步骤(即做直方图的步骤)

3.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4. 决定组距与组数

√原则: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

√ 组距: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

5. 列频数分布表

√频数:各小组内数据的个数称为频数

6.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7. 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纵轴为频数。等距分组时,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即纵组距

轴为“频数”

8.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10知识点归纳

:①取每个小长方形的上边的中点,以及x轴上与最左、最右直方相距半个组距的点。②连线

【重点题目】P169 3、4题

2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有理数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2负数小于0的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有理数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2负数小于0的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总结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一、代数式与有理式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2、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负数小于0的数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4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5自然数0和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各章知识点总结及对应章节经典练习

蔡氏辅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七年级上册各章知识点第一章有理数一正数与负数1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问收入10元与支出10元意义相反吗2有理数的概念与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就是有理数判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正数和负数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注意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框架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框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基本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5…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1-3章考点及例题总结

13章考点及例题总结第一章有理数1正负数表示实际意义1如果前进200米记做200米那么180米表示则后退10米表示2有理数非负数等1非负整数又叫3数轴1数轴上到表示数2的点距离为3的点表示的数是2数轴上到原点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有理数1.有理数:(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2)有理数的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实数知识点归纳及常见考题。

寻找一个竞争对手寻找一个学习帮手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南昌市英迈培训学校七年级数学下辅导资料4知识要点1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2如果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a称为被开方数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实数知识点归纳及常见考题。

壹心壹意行教育壹心壹意为学生实数知识要点1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a2如果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记作aa称为被开方数3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4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