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时间:2024.4.21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不仅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更预示着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信息技术教育要以邓小平理沦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乘“十六大”的东风,与时俱进,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目的,积极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文件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满足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理念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时代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增强终身学习的意识,为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也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利用计算机强有力的信息处理能力,加强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和掌握各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应尽可能考虑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1.提升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传递的过程中,在相互的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觉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合格公民。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信息技术课程应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3.关照全体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起点水平及个性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供通过课程内容自我延伸或拓展的空间,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体性(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应受到充分的尊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4.树立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化实践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向、多形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享受成功喜悦、实现教学相长的活动。

5.强调教学与实践结合,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积极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6.注重研究性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方式是一种开放的学习方式,其特征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让学生去“做科学”而不是靠教师“讲科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自主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基本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一切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原则都应该遵循。实施现代课堂教学必须重视以下几项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使师生的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方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的行为,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直至目标的实现。

    2.主体性原则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胆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精神。

    3.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原则

    面向各类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分层推进,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4.知情并重原则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开发智力,同时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知情结合,知情并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开放性原则

    打破“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开放意识。紧密联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进行教学,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充分体现“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是在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和学法等实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指导纲要要求的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标高,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师应在学段、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或章节)教学设计和课时设计,精心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形成具体的课时施教方案,并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有意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1.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规定,即预期学生在认识、技能、情意行为等方面应产生变化的具体、明确的规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使师生心理同步、思维定向,使师生的活动有共同的指向,成为教学的行动方向。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评价,起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和分析学生认识水平、生理心理特点以及所学内容的心理认同程度为基础,确定重点目标和难点目标,把握目标间的隶属关系。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

    (1)知识与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注重于学生信息基本知识和信息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领域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领域的教学目标注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协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选择和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够正确评价信息活动 的过程和结果;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采集、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以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能够归纳总结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教师正由传统的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化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强调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方法,尤其是学生的学法,就是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把教学落实到教学过程中的“学”上。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教学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的体验和丰富的心灵世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情趣、科学的求实精神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积极参与信息活动;帮助学生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带来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 行为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 德,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2.高中信息技术划分教学单元、课时与组织教学内容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应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网络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等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可划分成若干教学单元。其中信息技术基础是必修模块,其他几个模块均为科目内选修模块。针对学生不同的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内容要有较大的灵活性,既保证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适应,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每个学生要完成必修模块和至少一个选修模块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考虑到本学科内容的应用性特征,为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建议每周二学时,延续一个学期完成一个模块,同时建议 适当安排连堂上课。例如: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完成必修模块,下学期完成一个选修模块。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高中二年级继续开设信息技术课,在上、下两个学期各完成一个选修模块。

    (1)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具有普遍价值,是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必修内容。这部分内容着重强调在大众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身体验理性建构的过程。本模块可顺序划分为以下四个单元:

    1)信息获取。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介绍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与趋势及应用;了解获取信息的多种渠道,会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学会熟练运用互联网检索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学会鉴别和评价信息。

    2)信息加工与表达。了解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探讨智能信息处理的应用前景;熟练运用文字处理工具、图表处理工具等工具性软件加工信息,呈现主题;学会使用互联网等媒体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3)信息资源管理。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和常见的方法;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并能够使用简单、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4)信息技术与社会。探讨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及其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学会运用信息渠道与他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合法运用信息的意识,负责任的利用信息和参与信息活动;提高信息安全意识,掌握防范病毒、保护信息的基本方法,养成安全使用信息的习惯。

    (2)网络技术应用模块由网络技术基础、因特网应用和网站设计与评价三个单元组成。

    1)网络技术基础。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和分类;网络中协议的意义;了解IP地址和域名的概念、管理办法与机构以及域名解析的基本过程;理解C/S结构和B/S结构;了解组建局域网的方法。

    2)因特网应用。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服务及其特点;网上检索工具的类型与特点,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了解和使用与学习生活相关的其他互联网应用技术;介绍提供互联网服务的组织机构。

    3)网站设计与评价。介绍万维网、网页、网站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够使用常见的网页制作工具制作和发布动态网页;能够根据要求评价网站的设计、建设与运行状况。   

    (3)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认识多媒体技术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会对不同来源的媒体素材进行甄别和选择;了解多媒体信息采集、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应用多媒体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初步具备根据主题表达的要求进行多媒体作品的规划、设计与制作的能力。本模块可考虑划分为以下三个单元:

    1)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认识和体验多媒体技术的普遍性、直观性、生动性、有效性;体验和归纳多媒体作品的特征。

    2)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要求学生了解并能够选择适当的工具对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处理。

    3)多媒体信息表达。要求学生了解规划、设计和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能够选择适当的工具创作多媒体作品。

    (4)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是介绍计算机解决应用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思想,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并通过列举和分析典型算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数据管理技术模块以介绍数据库相关知识为主,建议划分为数据管理基本知识,数据库建立、使用与维护,数据库应用系统等三个单元。要求学生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据库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6)人工智能初步模块强调让学生体验典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过程,了解其基本原理。主要划分为知识及其表达、推理与专家系统、人工智能语言与问题求解三个单元。通过该模块的学习,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会简单使用人工智能语言解决问题;能够用专家系统外壳开发简单的专家系统;感受人工智能的丰富魅力,知道人工智能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与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各个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恰当安排和实施好课堂教学相互结合的基本环节,灵活选用教学方法,科学设计、运用教学模式,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氛围,注重培养学生对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并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要通过高效的课堂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要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致力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1)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由组织、认识、情意、评价四项活动组成。这四项活动功能各异,而又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出有利于学生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教学过程。其中组织活动设计是使课堂教学有序、顺利进行的保证,主要是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习惯、教学环节、教学各个阶段、各步骤之间的过渡与衔接的设计。认知活动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侧重于学生学习起始状态的诊断和设计,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设计体现对教材内容的增删和重新组合,重、难点确定及处理,课内、外练习材料的选择;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所长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选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同时包括对学生活动的内容、活动方式(组织形式)、活动时间、活动的过程、学法指导及调控措施等内容。情意活动设计教学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意交流和个性展现的过程。认知活动离不开情意因素的参与和推动,而情意发展本身也就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情意活动设计包括,将教学活动置于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2)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想使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首先,“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如果教学内容不能吸引学生,就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就难以达到创造性。其次,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进度,甚至教学方法,学生都可以提出建议,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其三,创设问题情境。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有了需

    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问题情境有情感的吸引力,能使人产生极大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心向,创设问题情境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要善于创设积极向上、思维活跃、愉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营造师生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注重课堂教学气氛,因为课堂教学气氛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反映了对情境的反应和投入学习的程度。同时课堂氛围作为学生集体的一种精神醐和情绪倾向,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密不可分。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得到 发展,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不单纯注重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教学,还应该告诉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这一最便捷的信息处理工具,来有效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受用的基础能力来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优化组合运用教学媒体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组织形式以及质量效益等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不断地把人类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是教学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

    在教学中运用教学媒体,应立足于教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深刻认识到教学技术更新对于教学活动整体进步的历史意义。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选择教学媒体应该遵循内容符合原则、对象适应原则和目标适合原则。

    5.设计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对教学的诊断、反馈、评定、调控和激励,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是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我们重点介绍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概述。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及时控制和调节活动状态的变化,促进教育教学活动沿正确方向发展所进行的连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也称为过程评价。它能及时了解各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教学设计活动中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如一个知识点后的提问、练习,一个单元之后的小测验等。

    总结性评价又称为后置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为了把 是教与学的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进行全面鉴定和对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做出价值判断。

    (2)如何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内容。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学和学习,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达成。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弱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原则。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重视对学生的全面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2)促进教师教育技能提高原则。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同时,要利用评价结果对自己进行反思和总结,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在建立教师自我评价体系的同时,要让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共同参与评价,使教师从多方面了解自己的教学反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的内容。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目标的确定体现了对学生的培养,所以,依据教学目标制定的评价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参与性较强的学科,评价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教学活动中学习的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以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6.编制教学流程图,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并用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供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参考,以更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好的教学流程图可以直观地表达整节课的教学思想、重点、难点、运用的媒体等,并使得教学过程自然流畅,重点突出,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实际,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重点。如图1所示。

—开始、结束

—老师讲解示范

—运用媒体

—学生活动

—知识内容

—知识内容

图1 教学流程图的重点

 (1)教学流程图的设计方法

    教师应了解教学内容在本章节、本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掌握学生已握活动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如学期末或学年末的考试、考核,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了学科教学目标的要求。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有的知识结构,深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教学过程中要求使用的媒体,并做好相应的CAI课件,确定本节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及效果,对不同的学生应有所区别,确定本节教学所采取的教学模式,综合归纳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2)用流程图表达完整的互动教学过程

如何在教学中用流程图表达完整的互动教学过程呢?我们以“PowerPoint的基础知识”一节为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流程图,说明在教学过程中用流程图表达完整的、互动的教学过程(图2) 

7.教学过程实施

    如何能够运用好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达到师生互动的最佳效果,是教学过程实施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实施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深入教材与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2)教师要立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分层次教学,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3)教师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能力。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5)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帮助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教师要启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当中去。

    (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总结归纳

结束

开始

回顾上册内容、承上启下

CAI   多媒体技术

实物   信息的载体

教材   多媒体技术应用

CAI     微软office系列软件PowerPoint简述

教师提出任务:

PowerPoint的启动

教师提出任务:窗口由哪些部分组成

提出任务:对话框各单项作用

提出任务:

退出PowerPoint

学生操作

汇报结果

形成性练习

教师作判断

小结演示

学生观察

发现归纳

练习巩固

教师补充

小组讨论

归纳表达

加强练习

教师补充

学生讨论

汇报结果

练习

教师小结

图2 教学流程图示例

  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是教师素质和工作过程质量的综合体现,是教师教学工作追求的目标和归宿。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成绩的验收和教学工作价值的确认,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的诊断、反馈、评定和激励,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是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的过程。评价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1.评价的基本原则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弱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的功能,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过程中,应遵循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原则,重视学生的自我

评价、重视对教学的全面评价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促进教师教育技能提高原则,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应注意发挥在信息技术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以评价促进学习,组织同学开展互评或小组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方面了解自己的教学反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结构

    (1)树立准确的、全面的教学目标。根据新的课程改革要求确立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目标,同时能够体现课程标准,并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自我特点,制定具体的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在知识的掌握、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现出对学生的培养。

    (2)教学策略选择适当。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策略,主要解决学生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的能动性,二是学习的自觉性,三是学习的创造性。所以课堂教学策略应包括激励性教学策略体系、自主性教学策略体系和探究式教学策略体系三个体系。

    (3)教学效果评价。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评价,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判断:一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二是坚持启发性教学,教师善于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和方法

    针对不同评价内容和相应的课程目标,适当选择和灵活运用评价方式。

    (1)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信息素养的养成。

    信息技术课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应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方法适当渗透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在信息技术 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正确理解过程性评价的特点,处理好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及通过实践和完成真实的任务确定评价资料这两个关键环节,切实发挥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

    (2)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评价与教学过程的结合,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以及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固化的,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过程,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把握和引导,依据并可以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机制,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3)纸笔测验和上机测验相结合,开展总结性评价。期末考试等形式的总结性评价是根据学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对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某种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在采用上述评价的同时,还应考察学生的作品评价。作品评价是学生的学业成绩的重要方面。其实笔试也可以看做是学生在特定时间内的作品,但在这里讲的则主要是学生日常作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协作与独立制作等方式完成的电子作品,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通过制作电子作品掌握了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

    评价时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评价作品的目的是否表达清楚、学生是否在作品中引用相关的研究和著作来帮助支持自己的想法等。

    如:教师评分、同学之间不记名互评或把作品放到网上让学校的其他同学及更多的网上读者来评价。

    通过电子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增强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的能力,同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从实际情况开发学生电子作品库,丰富网络资源,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为学生的学业评价增加更加生动的内容。同时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能更好地避免在期末考试中通过分数一次性地判定甚至孤立地量化。

    另外,为促进学生自律和自我提升,我们提倡全部评价指标向学生开放。明确目标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前提,是自我教育功能的实现,通 过指标开放、行为观察,实现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的某项能力的评价结果,不是单一的方面提出的,而是由多方位在一定时间观察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评价得出的,使评价后学生得到的评价结果是公认的和可靠的。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人:                                                 年    月   日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信息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q...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别从对高二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比其他学科要高得多但无论是我们的教学内容还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学生都不太满意反...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评论发布者雷晓俊发布时间20xx0920181113高一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大纲指出信息技术学科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发表思想开展合作...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方法应以教学需要为中心教学方...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本次考试我让学生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xx年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检测试卷二从学生的试卷来看知识点掌握还算巩固除个别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有欠缺大部分同学的答题还算不错本节课我讲解这张...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篇一高中gt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学生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

天津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天津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当然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中公资深讲师认为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只有营造出好的课堂气氛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申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一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掌握一些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2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马成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还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实践活动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quo...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反思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标我认为不是而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信息素养的提高激发学生使...

江西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专业教师辅导中公江西教师网江西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4月9日16日23日晚7点YY36531江西国编教师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备考讲座中公江西教师网江西教师资格证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一堂好课的...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反思(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