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时间:2024.4.30

高一语文期中复习及考前模拟(苏教版)

《赤壁赋》

一、写作背景

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结党营私,倾轧报复,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四月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束诗文。原来在苏轼的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那些奸佞的小人诬蔑他“衔怨怀怒,恣行丑诋”“指斥乘舆”“包藏祸心”,把他投入大狱。一时亲友惊散,家人震恐。苏轼在狱中遭受诟辱折磨,有时感到难免一死,曾写两首诗与弟弟诀别,有“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幸亏亲友的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元封三年正月到黄州,苏轼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这样残酷的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二、题解

(1)关于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2)苏轼的文章如波澜迭出,变化无穷,无论什么样的题材,在他的笔下都表达得新鲜贴切而又明白晓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赤壁赋》用古代散文的笔调写赋,叙事,写景,抒情,说理浑然一体,想象丰富,哲理深邃,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我们的课文所选是他的《前赤壁赋》。

(3)介绍赋的有关知识。

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象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三、检查预习情况:字词、注音

1、壬戌( r?nxū )

2、桂棹( zhào )

3、余音袅袅( 10、酾酒( shī ) 11、横槊( shu? ) 12、渔樵( qiáo )

13、扁舟( piān ) niǎo ) 4、幽壑( h? )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5、嫠妇( lí )

6、愀然( qiǎo )

7、山川相缪( liáo )

8、舳舻千里( zhúlú )

9、旌旗( jīng ) 14、匏樽( páo ) 15、蜉蝣( fúy?u ) 16、无尽藏( zàng ) 17、狼籍 ( jí ) 18、枕藉 ( ji? )

四、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1、举酒属客——“属”同“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同“缭”,连接,盘绕

4、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籍”同“藉”

5、击空明兮泝流光 ——“泝”同“溯”,逆水而上

五、指出文句的修辞手法:

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互文见义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对偶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比喻

六、句子的句式和词语的活用现象: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2、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3、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

5、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

6、正襟危坐。(使动用法)

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

8、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作动)

9、夫水,智者乐也。(判断句)

10、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七、文本研习:

1、第一节:作者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秋江上“举酒属客”。

写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二、三节:“客”举曹操之例,表述英雄人物不能与天地共存,并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

抒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3、四节:作者借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变者”观之还是自“不变者”观之。

议论: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月,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变,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不变,物与我皆无尽。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转化的?

明确:A、苏轼力图排遣政治打击而带来的苦闷从而听任自然,乐观旷达。作者力图从消极中超脱出来,其实是含蓄地向他的政敌暗示,我虽然遭贬,但我却超然世外,飘然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欲仙,寄情山水,尽得其乐,不寂寞不烦恼,反而积极向上。

B、感情变化过程:乐-悲-乐。

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 感到人生短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5、鉴赏特点:

(1)构思精湛、缜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散文贵在以意贯穿全文,本文抒情脉络清晰、明了,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超脱人生的欢快。整个情绪的转换由喜转悲为乐,线索的起伏形成文章的波澜。作者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文章开始的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而哲理的简述,则画龙点睛,道明本文的主旨,表达了苏轼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2)善用比喻,语言优美形象。

作者写上以风物之美,给读者以无尽的艺术享受,如开篇,作者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交织组成了一个“羽化而登仙“的澄清境界,使读者陶醉其中,作者还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凄然落泪。

(3)“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前赤壁赋》是散文和韵文的结合,既有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笔法。句式有长有短,既整齐又参差,同时又以赋的形式出现,如通篇换了12次韵,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主张,也采用了不少对偶排比的句式等。使文章既富韵文的声韵之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可以说这是苏轼对赋体的一个创新和突破。

《始得西山宴游记》

1. 作者简介。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受到残酷迫害,先是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司马;十年之后,又改任为柳州刺史。

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手。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谪、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他写的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2. 解题。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一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画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山水游记是柳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不仅用凝练的文笔、精华的语言描绘南国美好风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间,文笔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3. 词语积累

(1)古今异义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古义 未尝 今义 没开始

攒蹙累积 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从此,从这时 今义 递进连词

醉则更相枕以卧 古义 更换交替 今义 更加

到则披草而坐 古义 拨 今义 覆盖在肩背上

颓然就醉 古义 接近 今义 就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从前 今义 朝

故为之文以志 古义 记 今义 志气、志向

是岁元和四年也 古义 代词,这 今义 判断动词

(2)一词多义 始指异之: 称奇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独特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别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余自为像人: 成为 故为之文以志: 为(表目的)

(3)通假字

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谪的意思。

趣,通“趋”,往。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4. 问题探讨

(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觉,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土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结构全文。

(2)作者怎样叙西山之游?

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作者首先是被那登高所见的博大景观而震惊,千里之间的高山深谷如土堆、洞穴,尽收眼底,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

(3)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都会“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短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虽然他想在游览山水中得以解脱,但酒醉之后依然如故。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心中的欢喜怡悦不言而喻。前后对比更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

(4)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的?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刻画细致,寄托深远,情景交融,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在本文没有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再写登上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由极目远眺,“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所见之深山低谷,好像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衬其高。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一体更衬其高。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的感受。在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

(5)作者怎样借景抒情?

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山水景物无不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6)本文与《小石潭记》作于同一年,所写景物都是永州山水,但《小石潭记》更偏重于客观描写,本文更偏重于主观感受。试举例分析。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与游者相乐。”对潭水、游鱼的描写,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历来被人所诵记称道,归功于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摹。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反衬出水清潭小,“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则从另一角度突出水澄清透明。“似与游者相乐”,把鱼儿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既写出水清又写出鱼乐,水鱼相映成趣,互相点缀,充满诗情画意。而《始得西山宴游记》却偏重于写主观感受。如写“西山之怪特”,“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可见作者把西山视为知音,与西山心心相印,西山怪特之貌恰似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志高品峻的情操。

[期中复习]

一、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沁(qìn)园春 挥斥方遒(qiú) 灰烬(jìn)

百舸(gě)争流 怅寥廓(liáo)(ku?) 浪遏(?)飞舟 吝啬(lìn)(s?)

不驯(xùn) 摇曳(y?)

不屈不挠(náo) 撩(liāo)起

嬉(xī)游

明澈(ch?) 睫(ji?)毛 迂(yū)回 晨曦(xī)

峥嵘(zhēng)(r?ng)

澄(ch?ng)清 召(zhào)唤 瞳(t?ng)孔 眺(tiào)望 沉湎(miǎn) 粘(zhān)贴 碾(niǎn)成 藐(miǎo)视 恪(k?)守

纤(xiān)巧 雏(chú)形 妥帖(tiē)

惆怅(ch?u)(chàng)给(jǐ)予

喧(xuān)响

坐标轴(zh?u) 溺(nì)爱 祈祷(qí)(dǎo) 干瘪(biě)

吮(shǔn)吸

絮絮(xù)叨(dāo)叨 迷惘(wǎng) 炫(xuàn)耀

抹煞(shā)

面面相觑(qù)

怪癖(pǐ)

摭(zhí)拾 冰雹(báo)

磕(kē)绊(bàn) 颤(chàn)抖

夭(yāo)折

引吭(háng)试啼

刻薄(b?)

钦(qīn)佩

自艾(yì)自怜 犄(jī)角

啮噬(ni?)(shì)

擂(l?i)鼓

忐忑(tǎn)(t?)

思忖(cǔn)

瞠(chēng)目结舌 商榷(qu?) 跋涉(bá

斟酌(zhēn)(zhu?) 甄(zhēn)别

sh?) 斑斓(lán) 狭隘(ài)

慰藉(ji?) 麻痹(bì) 戕害(qiāng) 符箓(lù) 时髦(máo) 恢(huī)宏 木直中(zh?ng)绳 槁暴(pù) 参省(xǐng) 骐骥(qí jì) 须臾(yú) 跬(kuǐ)步 舟楫(jí) 锲(qi?)而不舍 契(qì)约 强弩(nǔ) 君子生(xìng)非异也镂(l?u) 句读(d?u) 官盛则近谀(yú) 郯子(tán) 老聃(dān) 蟠(pán) 以贻(yí)之 苌弘(cháng h?ng) 炽(chì)热 疑窦(d?u) 谄(chǎn)媚 焚膏继晷(guǐ) 熟稔(rěn) 心无旁骛(wù) 城垣(yuán) 不遑(huáng) 载饥载渴(zài) 靡盬(mǐ)(gǔ) 我行不来(lài) 骙骙(kuí) 小人所腓(f?i) 象弭(mǐ) 雨雪霏霏(yù) 喧嚣(xiāo) 寰宇(huán) 肴馔(yáo)(zhuàn) 神裔(yì) 宅邸(dǐ) 绮窗(qǐ) 魂牵梦萦(yíng) 酒阑灯灺(lán)(xi?) 搭讪(shàn) 悠邈(miǎo) 一饮一啜(chu?) 田塍(ch?ng) 濡染(rú) 烙印(lào) 匝数(zā) 侘傺(chà)(chì) 铩羽而归(shā) 恬淡(tián) 缔造(dì) 谪居(zh?) 低徊(huí) 欷歔(xī)(xū) 发轫(r?n) 方兴未艾(ài)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含辛茹苦(rú) 翰苑(hàn) 矫饰(jiǎo) 按捺(nà) 崔颢(hào) 烟垢(g?u) 远阜(fù) 喷薄(b?)

翘首(qiáo) 别墅(shù) 游泊(b?) 颠簸(bǒ) 廿七(niàn) 打夯(hāng)

桑梓(zǐ)

蕞尔(zuì)

静谧(mì) 迁徙(xǐ)

悲怆(chuàng) 戈壁(gē) 丰子恺(kǎi)

什刹海(chà) 乌桕(jiù) 混沌(dùn) 奔放不羁(jī) 蛰(zh?)居 雾霭(ǎi)

惶惑(huáng)

粘合(nián) 赭(zhě)色

攫来(ju?)

煮茗(míng)

闽粤(mǐn)(yu?) 丰腴(yú)

阴霾(mái)

诳语(kuáng) 惊骇(hài)

剔(tī)透

瘴气(zhàng) 千峰万壑(h?) 酾(shī)酒 嫠(lí)妇

粗犷(guǎng)

咆哮(páo)(xiào) 壬(r?n)戌 横槊(shu?)

匏(páo)尊

举酒属(zhǔ)客

相与枕藉(ji?)

窈窕(yǎo)(tiǎo) 冯(píng)虚御风 棹(zhào) 扣舷(xián) 袅袅(niǎo)

愀(qiǎo)然

山川相缪(liáo)

攒蹙累积(cuán)(cù)

舳舻(zhú)(lú) 蜉蝣(fú)(y?u) 衽(r?n)席 僇(lù)人

斫榛莽(zhu?)(zhēn) 箕踞而遨(jī)(jù) 颢(hào)气 引觞(shāng)满酌

施施(yí)(yí)而行 无尽藏(zàng)垤(di?) 涟漪(lián)(y

忧悒(yì)

湍急(tuān)

酢(cù) 迸发(b?ng)

ī)

鼬(y?u) 蓊郁(wěng)鳘鱼(mǐn) 追溯(sù)

嗥叫(háo)

毛骨悚然(sǒng) 蜿蜒(wān)(yán)

驯服(xùn)

饿殍(piǎo) 艾蒿(hāo) 2、正确书写下列字词。

沁园春 怅寥廓 遒 曙光 轻蔑 沉湎 晨曦 急躁 惆怅 翱翔 蒙蔽 恪守 啮噬 斟酌 甄别 商榷 思忖 妥帖 犄角

面面相觑 干瘪 残骸跋涉 闲暇 斑斓 狭隘 慰藉 麻痹 戕害 符箓 恢宏 骐骥 须臾 跬步 锲而不舍强弩 金石可镂

官盛则近谀 贻 真知灼见 出类拔萃 炽热 疑窦 谄媚 焚膏继晷 熟稔 心无旁骛 城垣 按部就班喧嚣 寰宇 肴馔 神裔 宅邸

绮窗 魂牵梦萦 酒阑灯灺 搭讪 悠邈 崎岖 田塍 濡染 侘傺 铩羽而归 恬淡 缔造 谪居 低徊 欷歔 根深蒂固 发轫

方兴未艾 含辛茹苦 翘首 蕞尔 翰苑 别墅 熠熠闪光 静谧 贫瘠 悲怆 矫饰 迁徙 颠簸 崔颢 辜负 菜圃 烟垢 仓皇煮茗

蛰居 丰腴 赭色 乌桕 诳语 惊骇 雾霭 阴霾 攫来 剔透 粗犷 奔放不羁 千峰万壑 壬戌 棹

扣舷袅袅 酾酒 横槊 相与枕藉 嫠妇 愀然 引觞满酌 施施而行 涟漪 忧悒 酢 追溯 嗥叫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毛骨悚然 蜿蜒 饿殍 艾蒿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漫江:满江。 百舸:大船。 怅寥廓: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名词用作动词,视??如粪土。 到中流击水: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浪遏飞舟:阻止。 嬉游:游戏,玩耍。 不驯:不顺服。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 依偎: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惆怅:伤感、失意。 不屈不挠:不屈服。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 似水流年:像水一样流逝的光阴。流年,光阴。

炫耀:照耀;夸耀。 沉湎:沉溺。 摭拾:拾,拣。文中指袭用现成的词语。 焦灼:非常着急。 自艾自怜:自己怜惜悔恨自己。

怨天尤人:抱怨上天推及到他人。 入不敷出:收入不够开支。 刻薄:(待人、说话)冷酷无情;过分地苛求。 落寞:寂寞;冷落。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鬼迷心窍:比喻受到迷惑。 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不求上进。

恪尽职守:严格遵守自己的职责。 完美无瑕:完善、美好,没有缺点。瑕,缺点。 瞠目结舌: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多形容吃惊或窘迫的样子。瞠:瞪眼睛。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索。冥,深深地。

苟延残喘:勉强维持一线生命。也比喻其他事物勉强存在下去。苟延,勉强延续;残喘,临死前残存的喘息。

水落石出:喻指事情真相大白。 一如既往:完全跟从前一样。既,已经。 跋涉:爬山趟水,形容长途奔波。 慰藉:安慰。

戕害:伤害。 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举一反三:比喻懂得一件事就可以类推出其他许多同类的事。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薇亦作止:作,生,指初生;止,句尾语气助词。

岁亦莫止:莫,同“暮”。 靡室靡家:靡,无。 不遑启居:不遑,不暇,没有空。载饥载渴:载,又。 靡使归聘:聘,问候。

忧心孔疚:孔,很。 彼尔维何: 彼路斯何:路,同“辂”,大车。 戎车既驾:戎车,兵车;既,已经。

四牡业业:业业,高大的样子。 四牡骙骙:骙骙,马强壮的样子。 小人所腓:腓,隐蔽,掩护。

岂不日戒:日戒,天天警惕戒备。雨雪霏霏:雨,下(雪);霏霏,大雪纷飞的样子。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安然无恙:很平安,没有什么疾病和事故。恙,病。 惠赐:敬词,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的(物品)。 寰宇:寰球,天下。

肴馔:丰盛的饭菜。 审慎:周密而谨慎。 魂牵梦萦:形容思念非常深切,达到梦中都在牵挂的地步。

搭讪:为了跟人接近或打破尴尬局面而主动找话说。 悲欢离合:泛指人生的种种经历、遭遇和感受。 侘傺:失意的样子。

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地回来。铩,摧残、伤害。 悠邈:久远。邈,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遥远。 寄人篱下:比喻依靠别人过活。

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方兴未艾: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形容事物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

蕞尔:形容小(多指地区)。 逃遁:逃跑,逃避。 熠熠:形容闪闪发光。概莫能外:一概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一概不能例外。

静谧:安静。 奇诡:奇特,诡异。 贫瘠:(土地)薄,不肥沃。 悲怆:悲伤。 按捺:克制,抑制。 惶恐:惊恐而疑惑。

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毫无趣味。 粘合:粘贴胶合,引申为聚合。 僻静:地方偏僻、清静。 悠然:形容悠闲舒坦的样子。

仓皇:仓促而慌张。见证: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的;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

虚无:有而若无,实而若虚。诳语:骗人的话。 忧悒:忧愁不安。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惊世骇俗: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 安谧:安宁,安静。 愤世嫉俗:对于不合理的社会和习俗表示憎恶。

息息相通:说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饿殍:饿死的人。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二、文学常识

1、词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起初是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词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3、古文运动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次运动的倡导者,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持摈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4、《诗经》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因它的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所以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歌称为“风体诗”。

《诗经》依据内容及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诗大部分是民歌。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赋”:铺陈叙事。“ 比”:借物托情。“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上合称“六义”。

5、荷马史诗简介

荷马史诗是《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合称。相传是公元九世纪一位叫荷马的盲诗人所作。荷马史诗被称为欧洲文学的始祖,是西方古代文艺技巧高度发展的结晶。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社会过渡到奴隶制时期的一部社会史、风俗史具有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的很高价值。这部史诗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肯定了人的尊严、价值。这是人类童年时代艺术创作,在思想上、艺术上不免带有局限性。

6、摄影散文

《前方》是一篇“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表达的手段也在发展变化。

7、赋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采用散文化的句式。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8、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9、作家作品

(1)毛泽东(1893--1976)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杰出的诗人。词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等。

(2)郭小川(1919--1976),河北丰宁县人。郭小川作为一名著名的“战士诗人”,他的诗歌始终与时代共鸣,从中可以“看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听到时代前进的声音”。他曾采用阶梯式、民歌体、自由诗、新辞赋体等多种诗体形式进行创作,尤其是在学习我国民歌和古代诗歌、词赋的表现手法,倡导与实践新格律体诗歌创作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3)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xx年。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

(4)张洁(1937--),生于北京,原籍辽宁。《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别获1978、1979、19xx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电视剧《有一个青年》获全国优秀电视剧评一等奖。《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

(5)毕淑敏,女,汉族,祖籍山东文登,19xx年出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毕淑敏文集》(8卷)等。

(6)赫尔曼·黑塞,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代表作《在轮下》《荒原狼》《纳尔齐斯与哥尔德蒙》《玻璃球游戏》等。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19xx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7)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8)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昌黎(今辽宁省凌源县),韩愈在文中多次自称“昌黎韩愈”,人们也称他韩昌黎。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三代两汉散文,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在文学形式上力主创新,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险怪,讲究用奇字,造奇句,人们评为“以文为诗”。与孟郊、贾岛等人自成一派,史称“韩孟诗派”。诗文被门人辑为《昌黎先生集》。

(9)柯灵:原名高季琳,浙江绍兴人。现代作家。少时因家贫失学,走上了文学道路。建国前的主要著作有儿童诗歌《月亮姑娘》、童话《蝴蝶的故事》、短篇小说《掠影集》等。建国后主要著作有杂文和散文选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同伴》,散文集《暖流》,电影文学剧本《腐蚀》《不夜城》。根据夏衍的剧本改编的《秋瑾传》等。

(10)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19xx年,其代表作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19xx年,老舍开始创作以沦陷了的北平为题材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19xx年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此间他创作了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的驾驭语言,善于准确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

(11)郁达夫:名文,字达夫。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12)高建群: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13)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14)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也称“柳柳州”。提倡“古文”创作。其散文以山水游记和寓言成就最大。在他的山水游记中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和个人情怀融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15)梭罗:作家、思想家。他是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瓦尔登湖》。

(16)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沙乡年鉴》的作者。

三、重点语句理解: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写景抒情的独特环境。在深秋季节,诗人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奔流不息,滔滔向北。)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还记得吗?到水流的中央游泳,激起的浪花,阻挡了飞快行驶的船只。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巧妙回答。)

3、它的每一秒钟都过得极不平静,/它的土地上的每一块沙石都在跃??(充满了时代的特征,充满了新生的创造力。火热的时代正召唤青年人投入“火热的斗争”。)

4、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现实是残酷的,诗人选择的意象也有了灰暗的色彩,如“蜘蛛网”、“灰烬的余烟”等等。这些意象不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饱含着许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尽管这样,诗人依然坚持理想、相信未来。)

5、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诗人摆脱了前面两节中的灰色、冷峻的一面,尽量采用色彩明亮的、气象壮阔的语词,以此来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使诗人豪情万丈,“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是“我”竖起的“手指”,“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是“我”展开的“手掌”,诗人要用这样的巨手,“摇曳着曙光”,“摇曳着”“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在海天的大幕上,“用孩子的笔体”率真而坚定地写下:“相信未来”。)

6、六月,我们看海去(“六月”就不再单纯是一个季节,而成了生命的青春驿站,“看海去”也就负有了一种探索的时代意义。诗人没有用静止的画面去刻画,而是在一种节奏里,在流动的生活画面中向我们表达了青春的激情以及激情背后的探索精神。)

7、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人既然拥有了生命,就是为自己的生命地块负责。在人生的历程中不要指望别人来为你的人生做出什么,自己的生命质量只能由自己来决定和完成,自己的人生只能是自己走过,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生命的责任。)

8、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所有的欢乐和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在生命的最后季节,一个人就不会有什么生命的愧疚和寂寞。生命的要义重在一个人有没有真正地为生命认真负责地耕耘过。)

9、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体育”为喻,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很形象,指出“真正的修养”的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完成又是激励”是说完成了一个目标,又有下一个目标,上一个目标是下一个目标的激励。“真正的修养”是“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的”,与大地同在,与日月共存,永远也不会消失,也永远也不会停止。因此,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

10、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出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人文和文学价值,如果深入理解,一定会在思想、思维方面得到有价值的提示。)

11、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指在阅读杰作时需要有追求文明文化的态度,只有怀着敬重之情阅读,才有可能获得教养。)

1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译:想起我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飘飞。如今我在归途中,纷纷扬扬雪花漫漫。这四句情景交融,感情凄婉往复,以乐景写哀(出征时),以哀景写乐(返途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3、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故乡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是喜,是悲,它都是自己曾经倾洒血、泪、汗水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的地方。故乡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是美好的所在,尽管也有痛苦的历程,但那是真实的生命,是我们自己。)

14、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失望来自爱,一种能滴血的爱,于是为之奋斗,于是有了收获。)

15、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为故乡艰辛劳动过奉献过,才表明那里是你真实的生命,你才拥有故乡,而如果仅仅在某地出生,我们不会对它有十分浓烈的感情。)

16、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①祖先为生存不断迁徙,奋进的习性与欲望成为人们的无意识积淀;②外界的诱惑,闯荡世界的生命快感或虚荣心使人克制不住离家的欲望;③身或心受不住家的束缚,要远行。)

17、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表明生命是需要伴随生命成长的一些痕迹来证明的。证明来自于他人,来自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来自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些都是人生命的痕迹。这样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强烈的家园情结和寻根意识。同时,作者强调了精神寻根对于人生命的重要。)

18、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那时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熟悉,月光对事物的渗浸,也可以说是作者情感对事物的浸透。)

19、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一个人要想将他生命的物质痕迹全部留住是不可能的,但它们会长久地留存在记忆中,成为人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只有这样,“家园”才不会废失,否则,就如结尾所言,人只能在“虚无”中了。)

20、 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21、 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从自然的角度来说,瓦尔登湖始终独处于这片森林中,大自然是寂寞的,瓦尔登湖也是寂寞的,而“我”基于人与自然平等关系的认识,把自己作为大自然的一员,自由来去,平等视物,就明显感到最富于自然性的才是最人性的,于是可以感到有许多“同类”,许多“伴侣”,因而并不寂寞,更不必瓦尔登湖寂寞。)

22、 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酢浆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融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这组排比句出现在对景物的充分描写之后,深切表达了作者将自己看成大自然的普通一员,消除了自己作为人类的优越性之后的感受。这是对大自然的爱,也是对自然万物平等、和谐相处的追求,更是对自然的尊重,是一曲人与自然相融的赞歌。)

四、文言文部分(字词句梳理)

(一)文言文字词。

1、通假字(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一次;“暴”通“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车柔使之然也:“ ”通“ ”,火烤。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 山川相缪:通“缭”。 僇,通“戮”,这里是遭贬调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的意思。

趣,通“趋”,往。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2、古今异义(例)

古今异义字 古义 今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广博地学习 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藏身 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者某事物

金石可镂 金属制品 黄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 表结果的连词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 一般的人 大众

古之学者必有师 求学的人,读书人 有专门学问的人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一定 用不着,不需要

吾从而师之 跟从并且 表结果、目的的连词

小学而大遗 小的方面要学习 学制的初级阶段

而未始知西山这怪特 古义 未尝 今义 没开始

攒蹙累积 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这样以后 今义 转折连词

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从此,从这时 今义 递进连词

醉则更相枕以卧 古义 更换交替 今义 更加

到则披草而坐 古义 拨 今义 覆盖在肩背上。 颓然就醉 古义 接近 今义 就是

然后知吾向之末始游 古义 从前 今义 朝

故为之文以志 古义 记 今义 志气、志向 是岁元和四年也 古义 代词,这 今义 判断动词

3、一词多义(例)

1)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终止) 以为妙绝 (到了极点)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隔断)

佛印绝类弥勒 (非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2)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强大)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勉强)

3)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凭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假如)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不真)

4)望

吾尝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 (名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 (农历每月十五)

5)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听见) 博闻强志 (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声誉、名声)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6)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乐师;学习) 犹且从师而问焉 (老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老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从师)

7)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

8)从

惑而不从师 (跟随)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介词,自)

9)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 于其身业,则耻师焉 (句末语气词)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句末语气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句末语气词)

10)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介词,相当于“于”,“在”;介词,“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反诘语气。)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与“嗟”组成固定结构,表示感叹。)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

11)其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代词,代指“中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句中语气词,表揣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代词,他/他们)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代词,代“书”)

其可怪也欤(指示代词,“这”)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代词,指前文的“君子”即“士大夫”)

12)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丛) ??而耻学于师 (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 (比) 不拘于时 (被)

其皆出于此乎 (在)

13)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啊”或不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用于一般陈述句或语气轻微的感叹句句末,表示认定,“啊”。)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用于句末,与疑问代词“何”呼应,表示反问,“呢”。)

14)则

于其身业,则耻师焉 (连词,表转折,“却”。)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连词,表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就”。)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副词,用在谓语前面,帮助表示判断,“就是”。)

15)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 (??的原因,“以”作“因”讲。)

16)者

假舟楫者 (??的人) 此数者用兵之患业,而操皆冒行之 (代词,??的情况) 子瑜者,亮兄谨也 (表判断)

17)而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并列) 锲而舍之 (表承接) 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 登高而招(表承接)

觉而起,起而归 (表顺承,译为“就”、“然后”)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表修饰,译为“地”、“着”)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

18)故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 明知故犯 (故意)

温故而知新 (原来的东西)

19)如

纵一苇之所如 (往)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好象)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比得上)

如期完成 (按照)

20)属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通“嘱”,劝酒)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隶属)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亲属)

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21)固

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险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动,使??稳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顽固)

22)适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到)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女子出嫁)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 (适合)

适得君府书,明日来临汝 (刚刚,才)

适大病,不能行 (适逢)

23)逝

逝者如斯,而未尝为也 (流逝)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通“誓”,发誓)

淑尔远逝,往来翕忽 (去,消失)

时不利兮骓不逝 (跑)

24)曾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曾不知老之将近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25)苟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苟非吾之所有 (假如)

欲苟顺私情 (假如)

26)虽

虽一毫而莫取 (即使)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然)

27)异

始指异之 (称奇)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独特)

28)特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别)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29)为

余自为像人 (成为)

故为之文以志 [为(表目的)]

30)乎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表反问语气,译为“吗”、“呢”)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形容词、副词词尾,译为“的”、“地”)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用于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

4、词类活用(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

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

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

5、特殊句式(例)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宾语前置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宾短语后置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宾短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

輮以为轮 (省略句)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二)翻译下列句子(例)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一下就放下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而不停止,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是因为用心专一。)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8、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

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地位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教育儿童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会停顿断句的,并非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断句停顿不理解,向老师学习,疑惑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地方学习,而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13、莫知我哀。(没有人了解我的哀伤。)

14、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忧心如焚,又饥又渴。)

15、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兵车已经起行,驾车的四匹骏马高大壮硕。)

1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17、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

18、 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萧声呜咽,像含怨,像 怀恋,像抽泣,像低诉。余音悠长,像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

19、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如果从没有变化的一方面

去看,那么事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羡慕什么呢?)

20、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森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每日带着随从登上高 山,进入密林,走进弯弯曲曲的溪流,凡是有幽美的泉水和怪形岩石的地方,不论多么远,没有我们不到的。)

21、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我以为永州的山,凡具有特别形态的, 都有我的足迹。)

2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

23、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

(三)名句默写(必修一要求背诵的篇章)

例:1、看万山红遍, ; ,百舸争流。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是故无贵无贱,,师之所存也。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4、,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模拟试题】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属:劝、寄 B. 冯:乘 御:架

C. 倚:靠 D. 盈:满

2、下列句子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 如日中天 D.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3、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渺渺兮予怀 予怀:我的心

B.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坐:端坐

C. 苏子愀然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D. 余音袅袅 袅袅:鸟高飞的样子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晦”指每月最后一天。

B. “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代常用来作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 “逝者如斯”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的意思相同,“斯”指流水。

D. “窈窕之章”指《诗经》中的《关雎》,原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5、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作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

B. “击空明”与“渺渺兮予怀”写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衬托人的胸怀广阔。

C. 最后一句,点出“予怀”所思慕的对象是那在“天一方”的美人。

D. 全歌落脚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义。

6、《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赤壁赋》巧妙地化用了这首诗的意境,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反映了作者在个人情感上与恋人相似难遇,在政治上又空怀抱负,天高皇帝远,只好放任自流,仰慕村野渔樵闲散生活的心境。

B. 反映了作者被贬以后,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导致生活态度消极的心态;同时,文章意境开阔,议论风生,又表现出作者不以得失为怀的旷达胸襟。

C. 反映了作者效忠朝廷,积极入仕,不畏艰难险途的探索追求精神。

D. 反映了作者蔑视功名利禄,看破红尘世事,不受他人束缚的豁达乐观的心境。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考前模拟】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模拟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 下面给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ng发 ? f?n zǎi歌载舞

B. 召ào唤 思忖ǔn 翘ào首 安土重?ng迁

C. zǐ ǎng ?居 án

D. ān急 jǐ予 áng院 绿lǜ林豪客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勾销 褪色 按部就班 良辰美景

B.沉缅 诙谐 一如既往 举棋不定

C.狭隘 灰尽 怨天尤人 真知卓见

D.喧嚣 掂念 苟延残喘 色彩斑斓

3. 依次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⑴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极少为人类所_____________。

⑵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_____________,最多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映月”等等。

⑶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抑制你的期望,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_____________你对“志愿”的选择,但我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

A. 领会 陪衬 干预

B. 领悟 映衬 干涉

C. 领会 映衬 干预

D. 领悟 陪衬 干涉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B. 好奇心愈强,钻研劲头愈大,甚至遇到巨大困难也置之度外,一心一意要搞个水落石出。

C. 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

D.“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亏一篑,并没有做到。

5. 下面的句子表述正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科学院植物所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不下30种的乔木病害是由病毒和类菌原体混合感染而致病的。

B. 在世界杯外围赛前的热身赛中,他执教的中国队连遭败绩,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了中国球迷们的意料。

C.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子。

D. 特别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民族精神,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6.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

B. 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C. 其实,在“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

D. 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8分,每题2分)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出人也远矣 出:超过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羞耻

C. 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D. 士大夫之族 族:一类

8. 就文言特殊句式看,下面与“句读之不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蚓无爪牙之利 B.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灵异者 D.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9. 下面对这段文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段的层次结构是:总分总式

B. 本段论述的观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

C. 本段论述的角度是:从正面论证

D. 本段使用的论证方法有:对比等

(二)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曰:“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伍胥遂亡。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竟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有删改)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 好:美丽

B.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 媚:讨好

C. 不能无怨望 望:盼望

D. 赐粟五万石,爵执珪 爵:赏赐爵位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C. 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 。

12.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伍子胥“胆识才干”的一组是( ) ①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②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

③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④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⑤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 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楚平王是个荒淫昏愦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是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杀害忠臣和骨肉,终于给楚国带来灾难。

B. 伍奢是个忠于职守的忠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当面揭露楚平王的罪恶,即使激怒平王,惹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终于同长子一起被杀。

C. 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D. 江上渔父是个贪图富贵的人,他偶然中救了伍子胥,当伍子胥以百金宝剑相赠时,他看不上眼,说:“如果抓住了伍子胥,可得粟五万石,爵执珪,哪里只是百金剑呢?”却不知道眼前被救的人就是伍子胥,错过了好机会。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14. 联系全文,下列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以史家的眼光,评价伍子胥的大丈夫之“忍性”与“大谋”。

B. 强调隐忍以行,方可成就功名,伍子胥正因能“弃小义”,故而能“雪大耻”。

C. 借用楚亡吴兴的史实,说明君王“亲贤远佞”的重要性。

D. 启示后人,怨则生悲,无论身份贵贱,都不可产生怨毒之心。

第Ⅱ卷(选择题,共70 分)

三、(共17分)

15. 把上面第二段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译文:

(2)不诛且为楚忧。

译文:

16.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上片描写的秋景有哪些特点?

答:

(2)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 答:

17. 默写(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1题 (共14分)

流浪的二胡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韵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撞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的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滔滔,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二胡流浪着一种悲凉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响彻了大半个江南。《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里,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

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18. 作者在文章的第(2)自然段把“马头琴”“唢呐”“二胡”放在一起来写,这是想表明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3分)

答:

19. 文章的(6)第自然段说“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这里的“极致”在文中含义是(3分)

答:

20. 文章的标题为“流浪的二胡”,请结合全文,概括“流浪”的两层含义。(4分)

(1)

(2)

21.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流浪的二胡》是诗的散文,是散文诗。语言优美形象,句式错落有致,修辞手法多样。

B. 二胡在江南丝竹中最具有悲剧性格,最能表达墨客骚人、显贵官宦的不平心声。

C. “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这句话的意思是,二胡曲所表达的那种无奈、悲凉和沧桑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写照。

D. 作者提到了故乡的孙文明,他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台,而使二胡民间的纯粹性得以丧失,这就是他的悲剧性。

E. 这篇散文揭示了二胡的地域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记人清晰、叙事精当、情节曲折,低沉、悒郁的感情贯串全文。

五、(11分)

22. 将下列语段改写为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个别词语和句子顺序,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4分)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爱,也喜欢大自然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改为:

23. 根据提供的一句话,续写第二句话并仿写第三句话(4分)

⑴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心情愉快,坏天气不也就和好天气一样吗? ⑵不能预知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4. 为下面一段话拟一个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18个字)(3分)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可以看到,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痴于情”是他人格构成中的基础,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其次,蒲松龄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审美的浓厚意味,以高扬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世态人情,通过《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狂生的形象;最后,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的境界加入了和谐浪漫、平凡而又超凡的爱情因素。

答: 。

六、(30分)

25.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母亲呵

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

请以“母亲”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内容自选,标题自拟,800字左右。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试题答案】

1—6:C A D D B B

【考前模拟答案】

1. C(A“氛”应读fēn,“载”应读zài;B“翘”应读qiáo;D“绿”应读lù)

2. A(B中“缅”应作“湎”;C中“尽”应作“烬”,“卓”应作“灼”;D中“掂”应作“惦”)

3. D(“领悟”:理解。“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陪衬”:陪衬的事物。“映衬”:映照,衬托。“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而硬管。“干预”:过问别人的事。)

4. B(A应为“无可非议”,C应为“恋恋不舍”,D应为“功败垂成”。)

5. B(A搭配不当,C两面对一面,D语序不当)

6. A(“发芽,生长,开花,结果”间的逗号改为顿号)

7. B应解释为“以??为羞耻”

8. D

9. C

10. C(“望”与“怨”同义,应解释为“怨恨”)

11. D(A均为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均为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C均为介词,可译为“拿、用”。D前一句中的“乃”为连词,可译为“于是”;后一句中的“乃”为代词,可译为“你”)

12. C(③表现伍子胥知恩必报⑥表现伍子胥仇深似海、恨之入骨)

13. D(渔人应是一个见人危难,勇于相救,施恩不图报的君子。他说的那番话,说明他知道救的是伍子胥,只不过不要他的剑罢了。)

14. C(司马迁评论的重心在于“怨”和“忍”,而不在“亲”和“远”)

15. (1)大王为什么要因为谗佞狠毒的小人而疏远自己的骨肉至亲呢?(注意词语“谗”“疏”和固定结构“独奈何”的翻译)

(2)如果不杀了他们,他们将会成为楚国的祸害。(注意词语“且”的翻译和省略句式)

16. ①景物特点: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

②意思是说,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 这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羁旅愁思。

17. 默写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②哀吾生之须臾

③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④携来百侣曾游

18. 答案意思应当与文章第(7)节第一句话相关,参考答案:一方水土和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或:乐器是时代和地域文化的魂魄。

19. 阿炳是众多因二胡而出名的流浪艺人中最出色的。

20. (1)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 ⑵ 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

21. A、C(B中“墨客骚人”、“显贵官宦”之说有误;D中“悲剧性”之说无从谈起;E中“记人清晰,叙事精当,情节曲折”有误)

22. 我喜欢自然风光,更喜爱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我喜欢大自然的音响,更喜爱美妙动听的音乐;我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更喜爱情节曲折的小说。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23. ⑵但可以利用今天。抓住了今天,明天不也就被抓住了吗?⑶不能保证成功,但可以狠下功夫。功夫下到了,成功还会离我们很远吗? 24. 蒲松龄(或《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与超越(或发展) 25. 参照高考作文标准评分。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年级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一.通假字(解释加点字)(9分,每个0.5)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通 ,) 2.共其乏困 (通 ,)

3.秦伯说 (通 ,) 4.失其所与,不知 (通 ,)

5. 今日往而不反者(通 , )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 ,)

7.秦王还柱而走 (通 , ) 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 ,)

9.距关,毋内诸侯(通 , ) 10.要项伯 (通 ,)

11.不敢倍德 (通 , ) 12.不可不蚤来 (通 ,)

13.令将军与臣有郤(通 ,) 14. 因击沛公于坐(通 ,)

15.秦王必说见臣 (通 ,) 16.日以尽矣 (通 )

17.燕王拜送于庭 (通 ,) 18. 图穷而匕首见 (通 ,)

二.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19分,每个1分)

1.行李之往来(古义: )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 ) 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

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8.诸郎中执兵(古义:)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 10.断其左股 (古义:)

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 12.约为婚姻(古义:)

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 14.将军战河北(古义:)

15. 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 ) 16.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古义:)

17. 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 18. 秦王购之金千斤 (古义:)

1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

三.词类活用(解释加点字)(15分,每个0.5)

1晋军函陵( )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3邻之厚,君之薄也( ) 4越国以鄙远( )

5朝济而夕设版焉( )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

7函封之( ) 8 又前而为歌曰( )

9 乃朝服,设九宾( ) 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11使使以闻大王( ) 12 箕踞以骂曰( )

13 其人居远( ) 14 皆白衣冠以送之( )

15 进兵北略地( ) 16群臣怪之( )

17籍吏民( ) 18范增数目项王( )

19刑人如恐不胜( ) 20道芷阳间行( )

21沛公欲王关中( ) 22 于是项伯复夜去( )

23 吾得兄事之( ) 24 日夜望将军至( )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25 常以身翼蔽沛公( ) 26 头发上指( )

27 项伯杀人,臣活之( ) 28从百余骑( )

29 素善留侯张良( ) 30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四.一词多义(解释词义与用法)(40分,每个解释0.5分)

1、鄙 :① 越国以鄙远 ( )② 蜀之鄙有二僧( )③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④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⑤孔子鄙其小器( ) ⑥敢竭鄙诚,恭疏短引( )

⑦北蛮夷之鄙人( )

2、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 ) ②敝人( ) 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④敝帚自珍( )

3、兵:①不得持尺兵( )②不及召下兵( )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 )

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⑤弃甲曳兵而走( )⑥故上兵伐谋( )

4、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

③王粲长于辞赋( )④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⑤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辞( )

⑥一言半辞( )

5、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 )②荆轲顾笑武阳( )③三顾臣与草庐之中( )

④大行不顾细谨( )⑤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⑥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⑦终已不顾( )

6、见:①秦王必喜而见臣( )②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④图穷而匕首见( )⑤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

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⑦汝真女子之见( )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 ⑨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

7、举:①愿举国为内臣( )②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③杀人如不能举( )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⑤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促( )⑥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⑦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⑧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⑨ 举首蹙頞而相告曰( )

8、穷:①图穷而匕首见(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③穷则独善其身( )

④复前行,欲穷其林( )⑤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

9、若: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③仿佛若有光( )

④若入前为寿(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彼与彼年相若也( )

⑦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⑧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援木而求鱼也( )

10、胜:①沛公不胜杯杓( )②刑人如恐不胜( )③何可胜道也哉( )

④此时无声胜有声( )⑤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11、说 :①说尽心中无限事( )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范增说项羽曰( )④秦王必说见臣( ) ⑤《师说》( ) ⑥诣太守,说如此( )

12、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④味苦而微辛( ) ⑤其文约,其词微( ) ⑥微服私访( )

⑦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五.重点实词、虚词(解释加点字)(10分,每个1分)

1.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2.郑既知亡矣( )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4.朝济而夕设版焉( ) 5.唯( )君图之 6.进兵北略地( )

7.愿足下更虑之( ) 8.以试人,血濡缕( ) 9.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蒙嘉( )

10.比诸侯之列( ) 11.愿大王少( )假借之 12.乃引( )其匕首提( )秦王 13.旦日飨( )士卒 14.料( )大王士卒足以当( )项王乎

15.君安( )与项伯有故 16.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 17.披( )帷西向立

18.卮酒安足( )辞 19.窃( )为大王不取也 20.会( )其怒,不敢献

六.解释下列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10分,每个0.5分)

1. 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 ) ②敢以烦执事 ( ) ③越国以鄙远

( )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 )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⑥具告以事( )

2.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

3. 乃 ①乃遂私见樊於期( )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③乃为装遣荆轲( ) ④乃今得闻教( )

4.为 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 ②皆为龙虎,成五采

( )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 ) ④窃为大王不取也 ( ) ⑤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

⑥何辞为? ( ) 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

七.特殊句式判断(口头翻译下列句式,写出句式的类型,思考并归纳各类句式的特点,调整补足到位)

(23分,错1个扣1分,扣尽为止)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一)1、是寡人之过也

2、以乱易整,不武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7、此亡秦之续耳

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二)1、晋,何厌之有?

2、其无礼于晋

3、亡郑而有益于君

4、王拜送于庭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7、得复见将军于此

8、籍何以至此?

9、大王来何操?

10、沛公安在?

(三)1、晋军函陵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2、敢以烦执事?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人不敢与忤视

6、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7、欲呼张良与俱去

8、为击破沛公军

9、加彘肩上

(四)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3、若属皆且为所虏

八.文言翻译:(24分,每个2分)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吾其还也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5、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

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商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7、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8、然则将军之仇报,见陵之耻除矣

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10、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11. “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12.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

一.通假字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1.(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通“供”) 3.(说,通“悦”)4.(知,通“智”)5.(“反”通“返”,返回)6.(“振”通“震”)7.(“还”通“环”,绕)8.(“卒”通“猝”,突然) 9.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10. (“要”通“邀”,邀请)

11.(“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2. (“蚤”通“早”) 13. (“郤”通“隙”,隔阂、嫌怨)

14. (“坐”通“座”,座位) 15.( “说”同“悦”,喜欢、高兴) 16.( “以”通“已”,已经)

17. (“庭”通“廷”,朝堂) 18. ( “见”通“现”,出现)

二.古今异义

1.(古义:出行的人) 2.(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古义:那人) 4. (古义)眼泪

5. (古义)礼品6. (古义)走投无路7.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 (古义)宫廷的侍卫9.投击10. (古义)大腿11.古义:崤山以东 12.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13.古义:不同一般的事14.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15.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16. 古义:对待今义:遇到 古义:刻毒,今义:与“浅”相对 18. 古义:悬赏,重金征求今义:买19.古义: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今义:①异乎寻常的,②十分

三.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 2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3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4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 地) 5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6(“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7(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 (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 (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 10(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 11(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12 ( 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13 (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14 (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 15(北:名词当状语,向北) 16(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17 (造户籍册或登记) 18 (使眼色) 19 (用刀割刺) 20 (取道) 21(称王) 22 (连夜) 23 (象对待兄长那样) 24 (每日每夜) 25 (像翅膀那样) 26 (向上) 27 (使??活) 28 (使??跟从) 29 (交好) 30(使??停止,制止)

四、一词多义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1、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边远的村邑 ③鄙陋 鄙俗 ④轻贱 ⑤鄙薄轻视 ⑥自谦之词 ⑦鄙陋 鄙俗2、敝 :①损害,衰败 ②谦词 ③疲惫④坏,破旧

3、兵 :①(兵器)②(士兵 )③(军队 )④兵器 武器 ⑤兵器 武器⑥用兵的策略

4、辞 :①推辞②告辞③古代的一种文体④辞别告别 离开⑤审讯审问 ⑥言词、话

5、顾 :①但,只是,不过②回头③探望,拜访 ④考虑 ⑤反而,却⑥顾念⑦回头

6、见 :①召见②表被动③会见④现,露⑤引见,使??见⑥看见的东西⑦见识,见解⑧表被动 ⑨偏指动作一方,我7、举 :①全②举起③尽④举行 发动⑤推荐 推举⑥ 攻下,占领⑦ 拿⑧举起 抬起⑨全都8、穷:①(尽,完)②(穷尽,完结) ③(困窘,处境困难)④(穷尽) ⑤(尽头)9、若: ①(如果)②(及、比得上)③(好像)④(你)⑤(你们)⑥(相似)⑦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⑧这、这样10、胜:①(禁得起,受得住)②(尽、完)③(尽、完)④(胜过、超过)⑤(优美、美好)11、说:①(讲述,谈说)②(言论,说法,主张) ③(劝说,说服) ④(喜欢,高兴)⑤(古代一种文体) ⑥(陈述)12、微:①(如果没有)②(身份低微)③(暗暗地)④(略微)⑤(微妙,深奥)⑥(隐蔽,不显露)⑦(偷偷地,暗暗地)

五、重点实词

1. 还2.已经3.况且4.(渡河 )5.希望6.(夺取 )7.(改变)8.(沾湿)9.(赠送)

10.(并排)11.(稍微)12.(举起)13.(犒劳)14.(估计)(抵挡)15.(怎么)16.(料想)17.(分开)18.(值得)19.(私下)也20.(正赶上,恰巧)

六.解释下列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

1.①因为,连词;②拿,用,介词;表目的,③来,连词;④表结果,用来,连词;⑤⑥把,介词

2.①语气助词;②怎么,疑问副词 ③哪里,疑问代词

3.①于是,承接连词;②才,连词,③就、于是,连词,④至、到

4. ①替,介词;②成为动词;③第一个:替,介词,第二个:出,谋划,动词;④认为,动词⑤是,动词,⑥疑问语气词⑦被

七.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1、这是我的过错2、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3、今天去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4、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5、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却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义的6、(他)是沛公的护卫樊哙7、这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啊8、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9、之所以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的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

(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2、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3、介词结构后置句,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4、状语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5、“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6、介词结构后置,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了项王7、介词结构后置,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8、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我怎么会这样!9、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大王来的时候带什么?10、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在哪里?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1010/108686.asp

中学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WWW.ZXXK:COM 版权所有@中学学科网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0xx-03-1815:03来源:互联网[标签:文言文高一语文必修一]小编寄语: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有很多知识点需要我们进行总结,为帮助大家学好…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的知识很多,尤其是知识点特别繁多。第一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为大家做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是有关于文言文的。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一、通假字。1、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归纳

必修1文言知识归纳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贰...

高中语文文言知识归纳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文言知识归纳新人教版必修1,内容附图。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6...

20xx高考语文复习必修1-5文言文知识分册归纳

20xx高考语文复习必修15文言文知识分册归纳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秦伯说说同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明智何厌之有厌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一一词多义之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行李...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