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铜矿详查报告

时间:2024.5.13

1.1 目的和任务

根据云南新锐基矿业有限公司的要求,结合矿区实际,通过前期地质工作,在获得野外第一手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云南省东川区白沙包铜多金属矿区评价报告‖。提出下一步验证钻孔及补勘设计说明。其工作任务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开展1/2000构造地质测量和1/10000地质修测。大致查清本区内的含矿层、矿化带和矿体赋存部位。研究成矿规律,圈定工业矿体。对本区铜矿资源量做出初步评价,提交相应的地质资料报告,对矿区资源进行远景预测。

1.2 位置、交通

白沙包矿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北部东川区,距东川城N60°W方向28千米处,行政区划归属昆明市东川区舍块乡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2°54′45"—102°57′00",北纬26°9′45"—26°11′45"。工作区面积16.5平方千米。公路里程距东川城约85千米,距昆明约245千米。区内有矿山公路与东川至舍块的乡镇公路连接,东川至舍块的乡镇公路现正进行油路改造,矿山公路为沙石路面,交通基本方便(见图

1)。

1.3 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普查区位于东川区北西部,西临禄劝县。矿区位于雪岭东西向山脊北麓,总体向北倾斜的斜坡地带,东面将军石一侧为黄水箐大沟,南面白沙包南西侧为九龙大沟,西面小戏台北

侧为中路沟,北面石将军西侧为干河沟。总体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4344.0米(雪岭),一般海拔3200~3800米,高差600米,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陡竣。水系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向东由黄水箐经小江注入金沙

江,向西由基多河经普渡河注入金沙江。本区属高寒山区,气温随海拨高度,季节而变化,温度最热月平均气温21.5℃,最冷月平均气温零下6.2℃,年平均气温8.50C。每年二-五月为风季,最大风速达48米/秒。六-九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1266.05毫米,降雨量最多的七月,雨量约373毫米。十一月至次年的三月为雪季,降雪量最大深度1米,在此期间整个工作区内都有0.5-1米的冻土。东川是地震活动区,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0.08g。滑坡、泥石流现象较普遍。区内为无人居住区,也不能种植农作物,只有牛和羊部份牧业。区内水资源缺乏,生产、生活用水受季节影响。经济相对落后。与工作区相邻的禄劝县劳动力丰富。

1.4 以往工作评述

东川地区铜矿资源丰富,明清时期就开展了矿山的地质工作。解放后19xx年东川地质勘探队开展黄草岭区1/10000地质调查时发现了该区矿化层。19xx年东川地质勘探队开展东川南区找矿工作时在白沙包区施工了部份钻孔。19xx年–19xx年东川地质队完成了石将军幅1/万地质调查。

1.5 本次工作情况

根据云南省新锐基矿业有限公司与云南省有色地质勘查院滇中院的合同要求,滇中院组织成立了东川区白沙包铜多金属矿勘查项目组。项目组在系统收集区内已有的地、物、化资料,综合分析了区内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类型的基础上,于2006年3月30日开始开展野外地质工作,进行了1:10000地质修测,1:2000地质测量,施工了少量槽探、清理了部分老洞,采集了各种化验试验样品,至20xx年6月3日结束野外工作。耗时约2个月。其各项野外地质工作都严格按照地质勘查规范执行,经新锐基矿业有限公司和滇中院组成的验收小组进行野外实地验收,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同意转入室内编报。通过工作大致查清了该区的地层、构造和矿化特征。完成的实物工作(程)量详见表1:

东川区白沙包铜多金属矿勘查项目完成实物工作(程)量 表1

序号 工 程 名 称 单 位 完成工程量 备 注

1 1/2千地质测量 Km2 2

2 1/万地质修测 Km2 8

3 钻探编录

4 钻探工程

5 槽探工程

6 清理老洞

7 刻槽取样 m 3730.55 21个 m 3730.55 21个 m3 780 7条 m 370 3个 件 51

8 化学分析

9 岩矿标本 件 101 件 15

10 工程定位测量 点 42

第2章 区域地质

2.1 区域地质背景

白沙包矿区位于康滇地轴中段的―东川次级块状窿起‖的南缘,东川次级块状窿起东以小江断裂为界与滇东凹陷相邻;西抵普渡河断裂;南边为雪岭,以宝九断裂为界;北部延伸至四川境内。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晋宁期及华力西期都有基性辉绿、辉长岩侵入,为该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成矿地质背景十分有利。

2.2 区域地质

2.2.1 地层

区域上出露最老的地层为元古代昆阳群的因民组、落雪组、黑山组的地层,其次为震旦系上统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地层。再次为古生界寒武系下统的筇竹寺组。较新的地层为古生界二叠系的茅口组和玄武岩组。出露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一、玄武岩组(P2β)

灰黑色、灰绿色致密块状玄武岩,局部夹灰岩透镜体,分布于雪岭南麓,厚约600米。

二、茅口组(P1m)

为灰白、纯白色中-厚层状灰岩,含蜓蝌化石。与侵入岩接触带经变质形成白色大理岩,厚250米。

三、筇竹寺组(∈1q)

为黑色、黄色砂岩及页岩,含黄铁矿结核,与上下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厚200米。

四、灯影组(Zbdn)

上部为灰白色薄至中层状硅质白云岩,中部为中厚层状结晶白云岩,下部为条带状白云岩。厚度250-480米。

五、陡山沱组(Zbd)

陡山沱组是本区的主要铜矿化层,其与下伏地层昆阳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见照片1)。从上至下大致可分为二段,上段为灰色、

灰白色薄至中厚层砂泥质白云岩,具缝合线构造。下段为黑色薄至中厚层碳泥质白云岩,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硅质白云岩和灰色、灰黑色角砾岩及岩屑石英砂岩,即底砾岩。(见照片2)。

六、黑山组(Pt2h)

上段为黑色含黄铁矿细层及结核的炭质板岩,下部为绢云母板岩夹细碧岩,沉火山角砾集块岩,厚564米;中段为泥灰岩,厚300米;炭泥质白云岩板岩,厚350米;下段为黑色

炭质板岩夹兰灰色粘板岩含黄铁矿,底部常具透镜状铜矿体,厚455米。

七、落雪组(Pt2l)

上段为白云岩段,青灰色、浅红色厚层至块状含藻白云岩,中上部夹燧石条带;下段泥砂质白云岩段,浅灰色、灰白色,局部时为浅红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白云岩夹灰绿色板岩,沿层时有铜矿化。底部浅色带往往赋存有工业价值的铜矿体,是―东川式‖铜矿的主要含矿层位。厚380-450米。

八、因民组(Pt2y)

上段(Pt2y3):浅红色薄至中厚层砂质白云岩夹灰紫色板岩,交错层、波痕较发育。厚178~225米。

中段(Pt2y2):灰黑色炭质白云岩夹褐色铁质板岩,含铜铁矿层,是―稀矿山式‖铜铁矿的主要含矿层。厚93米。

下段(Pt2y1):角砾岩层,角砾岩成分复杂,砾石多为红色砂质白云岩板岩。局部见有基性岩的砾岩,黑色板岩砾岩。厚30~1000米。

2.2.2 构造

白沙包铜矿区位于―东川块状隆起‖南缘。赋存矿床的陡山沱组及其以上灯影组地层呈单斜构造,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昆阳群地层之上,形成盖层构造。而其下的昆阳群地层褶皱断裂发育,构成本区的基底构造。受宝九断裂影响区内震旦系盖层主要发育为近东西向断裂,其次为近南北向的次级断

裂。

宝九断裂(F1):为本区的主要控矿断裂,发育于矿区南西的九龙村,向东延伸至宝台厂,东抵小江断裂。走向北西西,向北东倾斜,倾角20-40°。大部份地段表现为正断层性质,在马鞍桥一带则元古代昆阳群地层冲覆澂江砂岩之上,显示为逆断层。具有继承性和多期次性活动的特点。在白沙包矿区沿断裂带有多期基性岩浆侵入,由于断裂反复活动,在地貌上沿断裂带形成一连串的串珠状湖泊。它控制了本矿区沉积边界,也是东川块状隆起的南界。

其次还有天生荡断裂(F2)和头道水断裂(F3):天生荡断裂控制了天生荡一侧不整合面上矿体的矿化与分布,其走向近东西向,由于大部分部位为浮土和草地覆盖,因此性质不明。头道水断裂则控制了将军石下侧基底昆阳群的成矿。

2.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主要是基性的辉绿辉长岩侵入岩,以晋宁期为主,沿东西向宝九断裂呈岩墙产出。华力西期可分为三期岩浆活动,第一期为玄武岩喷发;第二期为辉绿辉长岩侵入;第三期为辉绿玢岩及玄武岩喷发。

2.3 矿区地质演化史

元古界末期晋宁运动发生,昆阳群地层产生强烈褶皱和断裂,同时伴随着基性的辉绿岩、辉长岩侵入。形成了―东川块状隆起‖。矿区东南部边缘凹地中堆积了厚度大于1000米的

磨拉石沉积建造-澂江砂岩。澂江砂岩沉积晚期,产生澂江运动,但对前期晋宁运动形成的构造格局没有什么改造作用,本期继续隆起。长期遭受风化剥蚀。在陡山沱组沉积初期,矿区地形有所夷平。但深断裂体系发育,差异性的振荡运动仍然存在,故东川矿区南部形成了规模不大的盆地。海侵时,海水淹没盆地和低凹地区,形成了半封闭海湾,沉积了厚度不大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的陡山沱组地层,由于当时隆起区是以含铜为主的构造单元,经长期风化剥蚀,其铜质以机械、胶体悬浮及化学方式搬运至沉积盆地。在有利的物理化学沉积环境下沉淀,形成了陡山沱组底部的铜矿床。在陡山沱组沉积晚期,海水进一步入浸加深,沉积了较稳定的陡山沱组顶部砂泥质白云岩。

经过漫长的地质发展,地壳不断下降,海浸范围不断扩大,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灯影白云岩。

加里东后期,本区大部地区处于上升状态,仅在南部雪岭一带沉积了小范围的下寒武统地层,缺失了中、下寒武统、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

华力西期,本期继续上升,缺失了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后期下降沉积厚度不大的二叠系地层,假整合于下寒武统地层之上。下二叠沉积之后,地壳上升,岩浆活动强烈,除玄武岩喷发之外,尚有辉绿岩、辉长岩呈岩墙、岩脉侵入。 燕山期仍继续上升外,断裂活动尤为显著,区内晋宁期形成

的古断裂再次活动,在断裂上部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则形成一系列的溶蚀断裂和溶蚀凹地。

喜马拉雅期,本区仍处于上升阶段,表现为沟谷下切,使含铜层裸露,遭受风化剥蚀,氧化淋滤,使品位降低,因此地表矿石多为低品位氧化矿。

2.4 区域矿产成矿规律

东川以铜为主的金属矿产主要赋存于元古界昆阳群浅变质沉积岩中,主要含矿层位有因民组、落雪组、黑山组和震旦系陡山沱组,其次灯影组局部也有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化。其主要的成矿层位有四层,加之后期岩浆热液改造成矿,称之为―四楼一梯‖成矿。

第一层为昆阳群不整合面之上陡山沱组中的层状铜矿,称之为―滥泥坪式铜矿‖。主要含矿层为底砾岩、硅质白云岩和黑色碳泥质白云岩。矿体延长一般数百米,厚2-6米,属缓倾斜矿体,不太稳定,品位中等。主要铜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砷黝铜矿等硫化铜矿和孔雀石、蓝铜矿等氧化铜矿。 第二层为赋存于昆阳群黑山组底部中的层状铜矿,称之为―桃园式铜矿‖。其围岩为黑色碳泥质白云岩与含石英粉砂的碳质板岩互层,以富含黄铜矿和黄铁矿为特征,且多构成沿层纹的细粒浸染状、薄层条带状和含铜矿物的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等脉状矿石。矿体一般沿层呈扁豆体状产出,延长数百米,延深一百多米,厚5-40米,属陡倾斜矿体,不太稳定,

品位较富。主要铜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等硫化铜矿。 第三层为赋存于昆阳群落雪组中的层状铜矿床,称之为―东川式铜矿‖。视矿体赋存部位又可分:①落雪组中上部的铜矿。其围岩为灰色、青灰色的中厚层状、厚层状白云岩,以富含聚环柱状的叠层石为特征,铜矿石多呈脉状及网脉状构造。主要铜矿物为斑铜矿、辉铜矿、黄铜矿,砷黝铜矿和硫砷铜矿次之。②落雪组中下部的铜矿。其围岩为浅灰及灰色的薄层状、中厚层状的白云岩间夹泥质条带层。以含同生或成岩成因的沿层扁平椭圆状硫化铜矿结核及伴有沿层纹浸染的条带状矿石为特点,有时也见有脉状及网脉状矿石。主要铜矿物有斑铜矿、辉铜矿、黄铜矿,孔雀石、硅孔雀石等。③落雪组下部的铜矿。其围岩为浅灰和灰白色富含多种类型叠层石的中厚层状的硅质白云岩,以硫化铜矿物多呈沿层浸染的层纹状、条带状、波形叠层状(马尾丝状)为特点,间有叠加的脉状及网脉状矿石。主要铜矿物有斑铜矿、辉铜矿、黄铜矿次之。④落雪组底部与因民组之间的铜矿,又称过渡层的铜矿。其围岩由浅紫红色、浅紫灰色、浅灰及浅灰绿色、浅黄色及黄白色条带状、薄层状及中厚层状的板岩、泥质、粉砂质白云岩、含泥粉砂的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等组成。在此含铜层中,层纹状、叠层状、竹叶状、斜交层理、冲刷痕迹、波痕等原生沉积构造时常可见。铜矿石以普遍具有与围岩相同的构造和结构,同时也以常见含铜的陆源碎屑和同

生成岩成因的硫化铜矿结核为特点。铜矿物斑铜矿、辉铜矿普遍、黄铜矿很少。落雪组铜矿矿体一般较稳定,延长可达数十千米,延深千余米,厚2-32米,属陡倾斜矿体,品位中等。

第四层为赋存于因民组下部铁矿层及铁质板岩中的铜矿,称之为―稀矿山式含铜铁矿‖。其围岩由紫色、灰紫色、暗紫色、紫红色微薄层、薄层状板岩、砂质板岩、白云质粉砂岩与泥砂质白云岩、铁质板岩、鮞状及块状磁铁矿、赤铁矿扁豆体组成。在这些围岩中有时可以见到波痕、斜交层理、粒级韵律、冲刷痕迹等原生沉积构造。矿体一般沿层呈扁豆体状产出,延长数百米,延深也数百米,厚10-35米,属陡倾斜矿体,不太稳定,品位较富。在矿物组成上,以普遍富含陆源碎屑物(如石英、长石、电气石碎屑和赤铁矿小细粒)及富铁铜矿物为特点。铜矿物黄铜矿、斑铜矿、普遍,辉铜矿很少或没有。

―一梯‖则为穿层的脉状铜矿。为后期区域变质热液或岩浆改造成矿,矿体沿断裂、破碎带或接触带呈透镜状、巢状或瘤状产出,延长几十至一百米,延深二百米以内,厚5-10米,矿体多不稳定,品位变化大。脉石矿物为石英、白云石、方解石、重晶石、钠长石、绿泥石、黑云母、绢云母等后生或变质矿物。矿石多为块状、脉状、网脉状散点状及角砾状构造。矿物主要有黄铜矿和斑铜矿,一般多为富铜矿石。

第3章 矿区地质

3.1 矿区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震旦系灯影组和陡山沱组地层。

一、灯影组(Zbdn)

总厚度250-480米。为青灰色、灰白色白云岩,间夹薄层石英岩及燧石条带。自上而下分3段:

1、硅质白云岩(Zbdn3)

为灰白色薄层硅质白云岩,偶见小型波状藻,但不稳定。厚度约150米。

2、结晶白云岩(Zbdn2)

上部为白色细晶白云岩夹粗晶白云岩;中部为灰白色粗晶白云岩夹细晶白云岩,粗晶白云岩普遍具鲕状、同心圆状、皮壳状构造;下部为白色、灰白色致密白云岩;底部有一至二层黄白色薄层泥质白云岩,向上具密细线状弯曲纹理。厚度约180米。

3、条带状白云岩(Zbdn1)

顶部为鲕状,似鲕状白云岩;上部为灰色、深灰色花纹状白云岩;中部为灰色、灰白色致密白云岩,局部具弱黄铁矿、黄铜矿化;下部为灰色、青灰色条带状白云岩。厚度120米。

二、陡山沱组(Zbd)

陡山沱组是本区的主要铜矿化层,其与下伏地层昆阳群呈角

度不整合接触。从上至下大致可分为二段。

1、上段为砂泥质白云岩(Zbd4)

灰色、灰白色薄至中厚层砂泥质白云岩,具缝合线构造。该层稳定,但不具铜矿化。厚度8-16米。

2、下段为碳泥质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和底砾岩(Zbd1_3) 黑色碳泥质白云岩(Zbd3):黑色薄至中厚层碳泥质白云岩夹板岩,偶夹灰白色白云岩透镜体。其顶部夹有少量碳质页岩。是本区的主要含矿层。此层厚度变化大,一般在5米左右。(见照片3)。

硅质白云岩(Zbd2):下部为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常夹燧石条带,底部常具铜矿化。中部为白色、灰白色致密白云岩,时夹同生角砾岩或细鲕状白云岩。上部为灰色及深灰色细晶白云岩,中夹炭泥质白云岩。也是本区主要的含矿层。厚约1-15米。

底砾岩(Zbd1):为灰色、灰黑色角砾岩及岩屑石英砂岩,砾石主要成份为细粒白云岩、白云石、石英、玉髓、板岩及少量电气石。一般呈次梭角状,次园状,少数呈滚圆状。胶结物为钙质、泥质、少量石英及胶磷矿。也是主要的含矿层。但其稳定性甚差,易于尖灭。厚约0-3米 。

3.2 构造

宝九断裂(F1)控制了矿区主要的成矿空间,其北侧为―东川块状隆起‖有矿质来源成矿,而其南侧则不可能存在陡山沱组的铜矿床。

受其多次反复活动的牵引,北侧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则形成多级与其大致平行的横断层对矿体进行后期改造。这些断裂近地表由于长期风化被砂粘土和草地覆盖,很难观察到,只在坑道和公路断面上才能看到。

白沙包西北的公路上见一断裂破碎带(F4),断裂带上口宽2米,下口宽1米,带内岩石呈碎裂状、粉沬状,断层产状为走向北西80°、倾向南西、倾角80°。断层两侧的岩石均为灰白色薄至中厚层硅质白云岩,见同心圆状、叠层状构造。岩石挤压破碎强烈,局部方解石、白云石团块发育。

3.3 古地理环境

从地层岩性分析,含铜砾质砂岩成份复杂,随基底岩石种类变化而有所变化。砾石磨圆度差,沉积受宝台厂-九龙断裂制约。基底砂砾岩及砾质砂岩沉积物多分布在半封闭的海盆中,靠近隆起区边缘及低凹处,铜元素有的就赋存于上述沉积物中而形成矿源层,后经成岩及成矿作用而形成有价值的工业矿体。

3.4 围岩蚀变

本区铜矿床为浅变质沉积铜矿床,只在断裂附近或侵入岩接触带上发现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和大理岩化。

第4章 矿体地质

4.1 矿体特征

本次共圈定了5个工业矿体,根据矿床产出特点和空间位置,将赋存于陡山沱组底部硅质白云岩中的矿体分别编为Ⅰ、Ⅱ、Ⅴ号矿体,将赋存于陡山沱组中部碳泥质白云岩中的矿体分别编为Ⅲ、Ⅳ号矿体。

4.1.1 Ⅰ号矿体

矿体赋存于底砾岩、砾质砂岩、岩屑砂岩和硅质白云岩底部,位于下伏昆阳群地层的古风化壳之上,局部地段古风化壳也成矿。经ZK19-10、ZK19-11、ZK19-13、ZK21-13、ZK23-10、ZK23-11和ZK25-11共7个钻孔控制,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东西长700米,南北宽约200米。矿体厚度变化不大,平均厚度5.66米,局部突变为透镜体,最大

厚度17.78米。品位总体变化不大,平均品位0.92%,个别最高品位10.05%。矿体总体走向北东20°-60°,倾向南东,倾角10°-30°、随不整合面呈波状起伏,总体北西高,南东低。共探获332+333金属资源量15226吨,是本区最大的矿体,占整个矿区的79.18%。矿石主要为硫化矿,19号线南段为氧化矿。

4.1.2 Ⅱ号矿体 电耙浅孔留矿法

矿体赋存于底砾岩、砾质砂岩和硅质白云岩底部。与Ⅰ号矿体为同一层位,经ZK13-13、ZK13-15和ZK15-13共3个钻孔控制,呈板状。矿体东西长250米,南北宽约150米,矿体平均厚度1.50米,最大厚度2.91米,平均品位0.69%,最高品位1.10%,厚度品位变化均不大。矿体总体走向北东45°-80°,倾向南东,倾角23°-47°。底板最低标高3610,最高标高3720。共探获332+333金属资源量986吨。矿石为氧化矿石。

4.1.3 Ⅲ号矿体 浅孔房柱法

矿体赋存于硅质白云岩顶部和炭泥质白云岩中。经ZK17-

10、ZK17-11、ZK17-13和ZK19-10共4个钻孔控制,矿体呈薄板状。南北向长350米,东西宽约200米,平均厚度1.20米,最大厚度1.95米,平均品位0.59%,最高品位

1.10%,厚度品位变化均不大。矿体总体走向北东30°-65°,倾向南东,倾角5°-40°,底板最低标高3660,最高标高3760。

共探获332+333金属资源量978吨。矿石17号线北端为氧化矿,南端为硫化矿石。

4.1.4 Ⅳ号矿体 电耙浅孔留矿法

矿体赋存于硅质白云岩顶部和炭泥质白云岩中。与Ⅲ号矿体为同一层位,经TC1、TC2揭露和PD3与ZK13-13共四个工程控制,矿体沿不整合面地表出露,矿体呈层状。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150米。矿体平均厚度2.25米,最大厚度2.89米,平均品位1.13%,最高品位2.52%,厚度品位变化均不大。矿体走向随地形和矿层起伏变化较大,中部为北西75°±,倾向南西,倾角36°,东端为北东15°±,倾向南东,倾角15°,西端为北东80°,倾向南西,倾角43°。矿体底板最低标高3690,最高标高3800。共探获332+333金属资源量1906吨。矿石均为氧化矿。

4.1.5 Ⅴ号矿体 全面法

矿体赋存于底砾岩、砾质砂岩、岩屑砂岩和不整合面下昆阳群古风壳中。经TC5槽探揭露,矿体沿不整合面地表出露,呈层状。南北长约100米,矿体厚度1.76米,品位1.05%。矿体走向北西78°,倾向南西,倾角21°。地表出露标高3740。共探获333金属资源量133吨。是本区最小的矿体,矿石均为氧化矿。

4.2 矿石质量

本区含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次为斑铜矿、辉铜矿和黝铜矿。

氧化矿物为孔雀石、兰铜矿和黑铜矿。

黄铜矿呈细粒状嵌布于白云石颗粒间,或呈不规则状分布于岩石中,在底砾岩中则呈星点状产出于胶结物中。有时也与斑铜矿和黝铜矿共生,粒径0.01-0.08mm;斑铜矿呈微粒状充填于白云石粒间或分布于黄铜矿边缘,粒径0.01-0.15mm;辉铜矿呈脉状产于斑铜矿和黄铜矿边缘,粒径0.03-0.10mm;黄铁矿多呈细点状分布于岩石中,有时被黄铜矿包裹;孔雀石、兰铜矿一般呈薄膜状、片状分布于岩石节理和裂隙面上,或铜矿物裂隙边缘及岩石颗粒之间。 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

矿石构造有薄膜状、散点状、斑点状、块状和少量网脉状。

4.3 矿石类型和品级

根据矿石的物相分析,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对比,该区铜矿工业类型为变质岩层状铜矿。矿石的自然类型为氧化矿和硫化矿矿石,根据工程揭露近地表200米内为氧化带、其下为原生带,界线基本清淅。氧化矿主要分布于矿床西侧,Ⅱ号、Ⅳ号、和Ⅴ号矿体全为氧化矿,硫化矿主要分布于矿床东侧Ⅰ号和Ⅲ号矿体以硫化矿为主,局部为氧化矿。

4.4 矿体围岩和夹石

矿床为沉积变质岩型铜矿。矿体与围岩、夹石之间呈层状整

合接触,界线较为清楚,岩性为硅质白云岩、炭泥质白云岩和砂质白云岩,仅仅是铜质含量的多少而已。据该区铜矿资料,矿体围岩、夹石所含的有益、有害元素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标准比较,均低于指标。

4.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该矿床呈层产出,并与岩层产状一致,倾角30°左右。围岩为白云岩、炭泥质白云岩、角砾岩和板岩。含铜矿物单一,矿床除近地表氧化较深外,无明显的淋滤带和次生富集带;岩浆和热液对矿床的影响不大。铜矿体或矿化富集在一定的含铜层位,具有一定的岩性和岩相专属性,以及矿石结构构造、物质组分等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为沉积变质改造型层控矿床。

找矿标志主要有地层、岩性标志:即陡山沱组的底砾岩、硅质白云岩和炭泥质白云岩。此外还有昆阳群与震旦系的角度不整合接触面。

另外还有矿化露头标志、古采矿遗迹标志等。

4.6 矿区内共生矿产综合评价

通过组合分析,矿区内有用矿物组合简单,除铜、金外,其伴生有用组分Pb、Zn、Mo、Co、Wo3、Sn、Ni、Bi、S、As、Cd均未达规范要求的铜矿床伴生组分评价参考含量,含量极低,无综合利用价值,金通过铜选矿可研究进行

综合利用(见下表2)。

东川区白沙包铜矿区组合分析表 表2

序号 化验编号 送样

编号 分析项目

Cu

(10-2) Pb

(10-2) Zn

(10-6) Co

(10-6) Mo

(10-6) Ni

(10-6) Sn

(10-6)

1 069000920 东组0601

36.6 9.0

分析项目

W

(10-6) Cd

(10-6) Bi

(10-6) S

(10-2) As

(10-6) Au 1.27 0.18 886 40.4 2.46

(10-6) Ag

(10-6)

4.2 4.9 0.97 0.02 979 0.00 33.8

第5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5.1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

本次勘查没有采取专门的选矿试验样,但可以与相邻的滥泥坪铜矿进行类比。

5.2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

滥泥坪铜矿的含矿地层、矿体特征、矿石类型均与本矿区相似。所作试验如下:

1、氧化矿石,原矿含铜为0.95%,其中硫化铜占全铜的3.8%,氧化铜占全铜的96.2%,其浮选试验结果如下表3: 氧化矿石浮选试验结果表

表3

产品名称 产出率(%) 含铜品位(%) 回收率(%) 原 矿 100 0.95 100

精 矿 3.13 16.87 55.82

尾 矿 96.87 0.43 44.18

2、硫化矿石,原矿含铜为0.97%,其中硫化铜占全铜的86.7%,氧化铜占全铜的13.3%,其浮选试验结果如下表4: 硫化矿石浮选试验结果表

表4

产品名称 产出率(%) 含铜品位(%) 回收率(%) 原 矿 100 0.95 100

精 矿 4.26 16.73 82.23

尾 矿 95.74 0.18 17.77

3、混合矿石,由氧化矿石79.67%,硫化矿石4.67%,混合矿石15.66%,代表了滥泥坪铜矿的矿石自然类型。经试验和生产结果证明,本矿区矿石的可选性属中等。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当矿石品位为1%,氧化率在40-50%时,可以获得精矿品位15-16%,回收率79-81%的选矿指标。

5.3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该矿床为沉积型的铜矿,除伴生金外,其它伴生的有益、有害元素,均低于行标,与本区相邻的滥泥坪铜矿相同,伴生有益、有害元素都没有超标,具有较好的工业利用性能,矿石开采后经浮选成铜精矿,可以直接出售或交冶炼厂冶炼。经滥泥坪铜矿生产实践,该矿床的矿石可选冶性能较好。伴生金的提取利用需进一步试验。

第6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6.1 水文地质

勘查区地处金沙江水系的长江流域,位于次级流域小江和普渡河的分水岭。属高山剥蚀区,区内为高山岩溶与高山峡谷相间的高山地貌,气候属亚热带高寒山区潮湿气候,地形变化复杂,气温随海拔高低而变化显著,海拔4020—3200米,

相对高差较大。六-九月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1266.05毫米,降雨量最多的七月,雨量约373毫米。十一月至次年的三月为雪季,降雪量最大深度1米。区内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径流量随季节变化,雨季径流量大,旱季径流量小。矿区地表、地下水排泄较好,不会出现集水和涌水现象。矿床为沉积型矿床,含矿地层为砂泥岩、白云岩。泥岩属于不含水地层,浅部构造也不发育,从民采的老硐及新近施工的坑道看,均未见大的渗水和涌水,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6.1.1 矿区内的地层含水性

该区出露的地层以上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为主,约占90%,此外尚有前震旦系昆阳群的浅变质岩,陡山沱组白云岩和板岩,寒武系砂页岩及二叠系的灰岩和玄武岩。

灯影组上段硅质白云岩,为良好的渗透层,其底部与下段界线上大部有10-20Cm的泥质页岩,局部形成季节性悬挂潜水;灯影组中段结晶白云岩,该层裂隙发育,为地下水的良好渗透层,直接补给灯影下段含水层,当埋藏较深时,其底部亦含水;灯影组段下段似鲕状花纹状白云岩和致密条带状白云岩,厚约100m。该层岩溶裂隙发育,含水丰富,富含裂隙岩溶潜水。

陡山沱组上段砂泥质白云岩,含层间裂隙和构造裂隙水;中段炭泥质白云岩,岩性柔软,透水性极弱,为良好的隔水层;下段硅质白云岩和和底部底砾岩,厚0-20m,该两层岩性

致密,一般不含水,局部缺失炭泥质白云岩隔水层,则含微弱的裂隙水。

昆阳群的浅变质岩,该层岩性较致密,裂隙发育不均匀,一般不含水。在构造破坏、地表径流补给或隔水层缺失、破坏的情况下,局部含弱的构造裂隙水。

6.1.2 地下水补排条件

受构造影响,矿区周边沟谷、冲沟发育,切割较深,地形坡度较陡,岭谷相间,地形条件有利于地下水的自然排泄。岩石节理裂隙不太发育,导水性弱,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季节和年降雨量而变化,雨季水量较丰富,旱季水量小。且补给面积小,补给区与迳流区不明显,区内地形不利于地下水储存,地下水在山坡低凹处及冲沟中溢出补给地表水体。

6.1.3 地下水与构造关系

区内构造不发育,主要以东西向展布,其次为北西向。断裂以正断层为主,、平移断层次之。受构造影响,区内岩石近断裂处节理裂隙发育,联通性较好,但大部分岩石被浮土覆盖,不利于地表水和大气降雨的渗透补给地下水。灯影组和陡山沱组地层产状总体向南东或南西倾斜,倾角10-45°。而该两侧分别为地形陡峻的黄水箐大沟和九龙沟。区内地形不利于地下水储存,利于地下水自然排泄。

6.1.4 矿区地下水水质

勘查区地处高寒山区,为无人居住区,附近无大型厂矿,地表水、地下水未受到污染,水质无色无味,矿区南侧沿不整合面出露的地下潜水是石将军区和落雪区的主要生产和生活用水,水质较好。

6.1.5 地下水对矿山的影响

勘查区位于小江和普渡河的分水岭,矿床在多位于山脊坡顶及斜坡上,地形坡度陡(一般坡度都大于30°),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植被浮土中的保和水补给,补给面积不大,地层节理裂隙不发育,岩石不破碎,只能通过构造、裂隙补给。根据矿区PD3中观察,地下水多沿构造发育的洞顶沿裂隙呈散点状滴出,其流量都小于0.01升/秒,未发现涌水现象。开采矿床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加之区内周边冲沟发育,地下水和地表水对矿山建设无大的危害。

6.1.6 供水方向

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有少数沟谷中有流水,且受季节影响,旱季水量很小,甚至断水,工业生产及生活用水仅依靠少数潜水出露点。

6.2 工程地质

勘查区地处山脊、斜坡,受地质构造影响,地层岩石风化较深,局部地段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岩性相对复杂,有软弱岩层,炭泥质白云岩和板岩,半坚硬岩层砂砾岩。山体稳定性相对较好,在坑内局部地段会出现坍塌。矿床工程地

质条件属于以层状岩类半软-坚硬岩组成的强中等类型。

6.2.1 矿区岩体结构类型

根据岩土体工程特性的差异,将矿区内的岩土体,划分为碎屑岩层状结构和碳酸盐岩岩体二类。

1、碎屑岩层状结构岩体

为陡山沱组底部的砂砾岩和板岩,岩体结构主要为薄―中厚层状结构,软硬相间,软弱夹层―泥岩分布区,坑内易失稳。本岩体在层厚不大,岩石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大部份岩石呈碎块状。据平硐揭露,该层岩石易产生坍塌,需架箱支护方能正常施工。矿区围岩的稳定性不但与构造有关,同时与岩石的风化程度有很大关系。

2、碳酸盐岩块状结构岩体

为矿体同部较厚的灯影白云岩和陡山沱组白云岩,岩体结构主要为中―厚层块状结构,硬度大,坑内较稳定。本岩层在层厚较大,岩石受地质构造的影响,节理裂隙发育,0-80米内岩石风化较深,充填物为砂泥质沿破碎带、节理和裂隙充填。80米以下岩石裂隙大部份为泥质、方解石脉充填,岩石较完整。据平硐揭露,此类岩石较稳固,坑内不需架箱支护就能正常施工。

6.2.2 工程地质分区

矿区海拔4020—3200米,相对高差较大。属高山地区,总体表现为较强切割构造剥蚀高山山地地貌类型。区内冲沟发

育,切割较深,地形坡度陡,坡度一般20°-30°,周边大于50°。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6.2.3 矿区不良地质现象

矿区地表植被覆盖以高山草地为主,仅少量杂木,自然地理条件破坏不大,区内未发生过大的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岩石崩塌等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没有大的隐患。

6.2.4 矿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受地形、构造、岩性的影响,矿山建设中采矿、修工路,不可避免破坏现有自然应力平衡条件,会形成陡坎、高大边坡等不稳定地质体,在长时间降雨或瀑雨的激发下,易产生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矿山开采中的废渣如堆放不合理,在长时间降雨或瀑雨的激发下易产生泥石流。矿山建设应选择合理的边坡角,设计合理的开采工艺,实施科学化管理。合理的选择废土废石渣堆放场地,并在下方构筑适当的挡拦工程。

综合上述,矿区地质构造不复杂,地层产状变化不大,岩体力学强度中等,仅存在局部软弱层,构造破碎带,矿体围岩完整性、稳定性稍好,矿床工程地质条件属于中等类型。矿山开采适宜于坑采。

6.3 环境地质

勘查区内不属于文物保护区和旅游区。矿区环境质量中等。

6.3.1 地震与新构造运动

东川是地震活动区,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0.08g。滑坡、泥石流现象较普遍。

勘查区沟谷切割较深,大多呈―V‖字形,地形坡度较陡,具有呈阶梯状形式,沟谷及其冲沟均具有一级或二级阶地,说明该区内地壳呈上升趋势。

6.3.2 有害有毒组份

矿床及围岩中不含有害有毒成份,据原放射性测量资料,其指标较低,游离二氧化硅、砷、硫等含量对人体不会构成危害。

6.3.3 矿区环境地质预测及建议

矿区开采矿床最低标高均位于当地浸蚀基准面以上,矿山建设不会引起当地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而引发地表变形产生地裂、塌陷等破坏。

矿区内无明显污染源存在,矿石及围岩化学成份稳定,一般不易分解有害元素。矿区地质环境质量中等。

矿山建设过程中将会产生相当数量的采矿附属物,如废石、矿渣和尾矿等。因此,在矿山开采设计时应对采矿附属物、选矿场、给排水系统等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开采过程中进行科学管理。对矿坑排水、堆浸后的尾矿合理处理,最大限度减轻对矿区地质环境的破坏,切实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矿区地质环境。

本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能满足规范规

定的矿床普查地质报告,可作为下步开展工作设计的依据。但作为普查资料,本次工作程度较低,时间短,对矿区地表水地下水未能做长期观测,对矿坑涌水量只作比拟和估测;工程地质工作未布设专门工程地质勘探钻孔,对矿区的地层岩性物理力学指标只作了定性分析。因此,并不能作为矿山建设的依据,矿山建设时应开展专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合理科学的依据。

第7章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7.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该区沉积矿体呈层状、透镜状,厚度变化不大。构造基本不发育,只发育部分岩溶裂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矿床勘探类型划归Ⅱ类。按规范附表D.6铜矿床勘查类型工程间距与本矿床勘查间距对比见下表5:

铜矿床Ⅱ类勘查工程间距对比表:

表5

矿种 矿床勘查类型 类 别 控制的勘查工程间距 备 注 沿走向 沿倾向

铜矿 Ⅱ类 规 范 120-160

本矿床 100-200 100-120 50-200

沿矿化不整合面按100-200m工程间距选用地表槽探进行工程揭露,矿体延伸部位用钻孔按50-200m工程间距施工,大部份工程见矿。基本达到Ⅱ类矿床规范要求控制网度。

7.2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勘查主要采用钻探,结合槽探工程施工、还清理编录了部分老洞。其中槽探工程的规格按照宽1.5-2.0米,深1-3米施工。工程的施工是在地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行现场管理验收,工程目的达到预期效果。地质编录主要是钻探、槽探、平坑编录,槽、坑采用立测桩、标点,挂导线(皮尺),现场绘制1:100素描图,槽探编录一壁一底,平坑编录腰平面。钻探实行随机跟踪编录、矿心采取率基本都达到地质勘查规范要求。详见下表6。

钻探工程矿心采取率统计表

表6

序号 工程名称 终孔深度(m) 矿心采取率(%) 规范

要求(%) 备 注

1 ZK13-13 72.74 95 80 合 格 2 ZK13-15 128.43 67 3 ZK15-11 110.49 91 4 ZK15-12 103.88 94 5 ZK15-13 100.00 96 6 ZK15-14 110.11

97

7 ZK15-15 146.97 93 8 ZK17-10 136.77 88 9 ZK17-11 155.34 98 10 ZK17-13 115.03 95 11 ZK19-10 192.83 93 12 ZK19-11 195.63 99 13 ZK19-13 245.00 95 14 ZK21-11 234.48

15 ZK21-12 189.27 93 16 ZK21-13 230.67 89 17 ZK23-9 187.79 75

18 ZK23-10 187.97 80 19 ZK23-11 230.99 86 20 ZK23-13 307.50 84

不合格 合 格 合 格 合 格 合 格 合 格 合 格 合 格 合 格 合 格 合 格 合 格 含矿层错失 合 格 合 格

不合格 合 格 合 格 合 格

21 ZK25-11 348.69 97 合 格

地质体、矿体描述和取样,仔细认真,没有遗漏矿体。并进行了三级检查,自检100%,组检100%,院检30%,原始编录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7.3 地形(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1/万地形地质简图的地形部份,选用1/万军用地形图为底图,经现场调绘计算机处理而成。1/2千地形地质简图的地形部份,选用原1/2千地形图为底图,经现场GPS卫星定位,室内计算机处理而成。各工程点位置经GPS测定后,现场均用皮尺进行了校正测量,各工程间的相对位置是准确的。地质测量所使用的GPS、罗盘、 皮尺、钢卷尺均检验合格校对后才使用,经现场检查验收满足本次勘查精度要求。

7.4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2千地质测量和1/万地质修测,在矿区全面踏勘的基础上,了解了矿区基本岩性、构造、矿化层的分布及产状。采用穿越法与追索法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开展地质测量。工作中,每个地质点都按照规范执行,采用GPS卫星定位仪定位,详细描述点号、点位、点性、岩性、产状及点间,现场在野外草图上抅绘地质现象,晚上回到室内进行清绘,发现问题第二天到野外及时解决。1/2千地质点定位用GPS卫星定位仪定位,再采用皮尺、罗盘测量与现场已知点吻合。现场

在野外草图上抅绘地质现象。网点基本满足地质简测、修测的精度要求。

本矿区除施工过程中进行的综合编录以外,本报告编写过程中,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反复修改,所提交的综合图件有1/万地形地质图,1/2千地形地质图,1/2千矿体水平投影资源量估算图,1/500勘探横剖面图。图件编录方法严格按《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管理规范》进行,图件完成后由小组负责人及项目负责检查审核,精度符合规范要求,质量可靠。

7.5 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采样是在施工结束的钻探、槽探、清理老洞和地表露头进行。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基本分析钻探用劈岩机劈取一半岩心采样,槽、坑采用刻槽法10×3cm的规格水平取样,由地质技术人员进行。所采的样品进行Cu、Au、Co的基本分析,在分析结果达到边界品位基础上,提取组合样、有害元素样进行组合分析。并按照化验规范提取相应的内、外检样。分析化验工作由具有甲级化验资质证的云南省地质矿产局测试中心承担。

样品的加工严格按照《DZG20-06(岩石分析碎样规程)》执行,在确保无污染的情况下,用碎样设备加工至20目留副样,棒磨至200目做测试分析(正样),样品加工损失率不超过5%,

缩分误差小于3%。

化学分析质量及内、外部检查分析结果误差处理办法按DZ/T0130-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执行。基本分析合格率为99%,内检合格率96%。经送外单位进行外检,检查结果均在充许误差范围内。化验分析质量达到优良级,精度满足本次勘查工作要求。

光薄片样按10×10 Cm的规格由地质技术人员实地进行采取,送本院化验室测定、签定。

第8章 资源量估算

8.1 资源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参照表G.2铜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确定工业指标如下:

边界品位0.3%;

最低工业品位0.5%;

矿体最小可采厚度为1米;

夹石剔除厚度2米;

氧化率在30%以下为硫化矿;

氧化率在30%以上为氧化矿。

8.2 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储量估算方法主要是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和勘探方法确定的。由于本矿区是以钻探工程为主要勘探手段,工程按200米的

勘探线间距,50-200米的点距对矿体进行控制。但由于该区处于普查阶段,各勘探线上的点距并不完全均等,为了方便而准确地计算该区的资源分布状况和不同级别的资源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估算资源量。采用地质块段法。由于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倾角小于45°,因此采用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

8. 3 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8.3.1 矿体厚度

根据取样方式的不同分别按下式计算出矿体的单工程铅垂厚度。块段平均厚度用各单工程矿体铅垂厚度算术平均法求得。

钻探计算公式: L(sinαtgβcosγ±cosα)

其中:α为钻孔截穿矿体时的天顶角。β为矿体的倾角。γ为钻孔截穿矿体时的方位角与矿体倾向的夹角。

槽探、坑道计算公式: L(tgα×cosγ×cosβ±sinβ)

其中:α为矿体真倾角。β为取样线坡。γ为矿体倾向与取样线方向间夹角。

8.3.2 工程平均品位

工程平均品位用工程单样长乘品位加权平均法求得。

8.3.3 块段平均品位

用工程矿体铅垂厚度乘工程平均品位加权平均法求得。

8.3.4 块段面积

块段面积的测定是在1/2000储量计算水平投影图上,用计算机测出(原理同包罗法,计算机程序MAPGIS 6.2版本)。 面积测定3次,取满足规定误差要求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块段资源量估算的面积。

8.3.5 矿体的体积

矿体体积是根据矿体的块段面积乘以块段平均厚度求得。

8.3.5 矿体的体重

采用类比法,用与本矿床相邻的滥泥坪铜矿的测定结果,矿石干体重为2.65t/m3。

8.4 矿体圈定的原则

8.4.1 单工程中矿体的圈定

矿体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0.3%(Cu)的样品圈起,将矿体中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无矿样品作为夹石圈出。在保证矿体工程平均品位大于0.5%(Cu)的情况下,允许矿体内部及顶底带入低品位样。矿体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时,按矿体厚度与品位的乘积大于或等于米百分值0.5%(Cu)的指标圈定。

8.4.2 矿体连接

根据勘查区的主要控矿地质特征,在1/200勘探线横剖面图上,根据地质点、工程点见矿情况连接矿层,然后在矿层中,根据相邻工程化验分析品位,结合地质特征,合理连接矿体。但工程间矿体的厚度不大于相邻两工程实际最大见矿

厚度。矿体连接采用曲线、直线连接。

8.4.3 矿体的有限外推

矿体沿走向和倾向的有限外推,即两工程中一个工程见矿,另一个工程不见矿,则推两工程间距的1/2楔形尖灭。当相邻工程中一个工程为高品位矿,另一个为低品位矿时,采用对角线尖灭的方法直线连接矿体,在资源量估算时平推工程间距的1/2。

8.4.4 矿体的无限外推

矿体无限外推,一般推至见矿地质点尖灭,工程见矿但小于可采厚度剖面上推自然尖灭,资源量估算平面图上则为尖灭点。矿体向外推无工程时按勘查基本网度的1/4尖灭。

8.5 资源量的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估算资源量,按经济意义属于内蕴经济的,按地质可靠程度可分为控制的和推断的。资源量分为332和333,其中332为工程网度按200×50m,矿体不能外推,且深部有工程控制,详细查明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品位变化、矿石质量及控矿构造。333为332中的外推资源量。

8.6 资源量估算结果

详见资源量估算附表及表7:

白沙包铜矿区矿体资源量估算汇总表

矿区 矿体 级别 品 级 矿石量(t)

属量(t) 所占比

例(%) 备 注 平均品位(%) 金

白沙包 Ⅰ+Ⅱ+Ⅲ+Ⅳ+Ⅴ 332 氧化矿 470041 0.66

3098 16.11 硫化矿 688367 1.03 7058 36.71 氧+硫 1158408 0.88 10156 52.82 333 氧化矿 303689 0.80 2444 12.71 硫化矿 689505 0.96 6629 34.47 氧+硫 993194 0.91 9073 47.18 332+

333 氧化矿 773730 0.72 5542 28.82

硫化矿 1377872 0.99 13687 71.18 氧+硫 2151602 0.89 19229 100

表7

8.7 资源量估算的可靠性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该矿床的勘查网度属普查,储量估算的可靠程度为普查控制的—推断的。

1、本次储量估算的方法为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计算方法正确,所估算的资源量可靠。

2、本区所估算的332、333资源量,实际控制网度:332资

源量为200×50(200)m;333资源量为332外推。其控制程度比规范要求的要低一些,但所估算的资源量是可以满足本次勘查需求。

8.8 资源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1、资源量估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执行。

2、资源量估算为1/2千地质测量范围内为工程控制资源量,之外未进行334远景资源量预测。

3、资源量未进行表外矿的计算。

4、矿石技术品级按CuO≥30%的为氧化矿,CuO<30的硫化矿,没有单独划分混合矿。

5、伴生金由于分析化验数据有限,主矿体部份未取样分析金,因此没有进行估算。

第9章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9.1 国内外资源状况、市场状况

铜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铜。铜具有许多可贵的物理化学特性,热导率和电导率都很高,化学稳定性强,抗张强度大,易熔接,具抗蚀性、可塑性、延展性。纯铜可拉成很细的铜丝,制成很薄的铜箔。能与锌、锡、铅、锰、钴、镍、铝、铁等金属形成合金。铜不仅在电器工业上用以制作电力传输线,通讯和照明装置,

无线电设备、电器仪表和电机设备,还广泛用于国防、机械制造、以及有机化学工业等各个工业部门。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xx年国土资源公报》透露,中国20xx年对铜的总需求量比20xx年的需求量高出60%,对铜的需求达到260万t。但是中国铜的生产滞后于对它的需求,中国20xx年铜生产水平总量为131.2万t,而到20xx年铜生产水平达到181.6万t,远远供不应求。因此铜一方面必须进口,另一方面必须提高本国铜矿的开采能力,满足国内市场对铜的需求的能力。20xx年我国铜矿石进口406万吨,增长41.0%。我国铜资源储量呈下降趋势。

目前国内的铜价格己经达到了65000元/吨(金属吨),创历史新高。

9.2 矿床的资源储量、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矿床的资源量

本次勘查工作主要对白沙包矿区进行评价,探获铜资源矿石量2151602吨,铜金属量约19229吨,平均品位0.89。其中332铜资源矿石量1158408吨,铜金属量约10156吨,平均品位0.88。占整个资源量的52.82%。333铜资源矿石量993194吨,铜金属量约9073吨,平均品位0.91。占整个资源量的47.18%。

2、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

矿床的矿石主要为铜氧化矿及硫化矿。根据周边矿山选矿试验,原矿入选后,铜精矿品位可在达15%以上,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良好。

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矿体赋存于震旦系陡山沱组白云岩地层中,出露最高标高3733米,最低3537米,相对高差196米。矿体呈透镜状、板状、带状分布,地形坡度25°-60°,附近无地表水体,大气降雨是矿床充水的主要补给源,矿区地形有利于疏干排水,矿床大都在稳定潜水面以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矿体顶底板岩石大部为白云岩,和局部板岩,围岩相对坚硬,后期裂隙不发育,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矿区主要分布海相碳酸盐岩岩系,未见炭化,无热害和放射性危害以及异常气体。矿床周围植被差,采矿活动及雨季会发生一些塌陷、崩塌、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环境地质条件中等。

9.3 矿区的外部条件概况

矿区交通较为方便,有矿山简易公路直通矿区,所需的原材料均可通过此路运输。矿区周边已有多家选厂,工业用电可就近接入。矿区生产生活用水可从附近的潜水露头点抽取。矿区为无人居住区冬季大雪封山,给开采带来诸多不便。综合来看矿区外部条件有利有弊,总体外部条件稍差。

9.4 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及产品方案

生产按公式 计算

其中:Do ——矿山最佳生产能力(吨/年)

Q ——探明工业矿石储量(吨)

Kc ——采矿回收率(%)

ε ——矿石贫化率(%)

T ——矿山合理服务年限(年)

J ——可采系数

根据地质普查成果和生产实际确定:矿床估算(332+333)矿石资源量2151602吨计算,采矿回收率80%,矿石贫化率5%,合理服务年限8-10年。可采系数按0.8。则年处理能力为 按公式 181188吨/年

取8年生产,其矿石生产规模为18万吨/年;

取10年生产,其矿石生产规模为14.5万吨/年。

根据开发条件等综合因素,确定论证合理的矿石生产规模15万吨/年,矿山服务年限为10年。按现金流量法进行价值评估。

矿石产品的销售是选矿后,运到冶炼厂出售。

9.5 矿山的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方法等

矿体赋存部位地形较平缓,矿体稳定,顶板围岩稳固,地表无水体,地下富水性贫乏,因此本矿床的开采方式适合于坑采,用空场法采矿,较为经济实惠。

采用堆浸、池浸和湿法冶炼。

9.6 经济效益计算及敏感性分析

9.6.1 技术指标的选取

⑴圈定指标:可采矿石量2151602吨,年生产矿石量和加工处理能力15万吨/年。

⑵拟定指标:铜精矿品位15.24%,精矿产出率4.56%,选损贫化率80%,铜精矿销售额6000元/吨。

⑶生产成本指标:采矿成本50元/吨,选矿成本40元/吨,经营成本5元/吨。

⑷缴纳税、费:增值税为销售额的13%,城建税为销售额的3%,教育附加费为销售额的3%,资源税1.4元/矿石吨,资源补偿费为销售额的2%,工商管理费为销售额的1%。

9.6.2 经济效益计算

⑴年生产产品及产值

铜精矿=150000(吨)×4.56%×80%(贫化率)=5472(吨) 年产值=5472(吨)×6000(元/吨)=3283(万元) ⑵年销售收入和缴纳增值税

年销售收入=产值÷(增值税率+1)=2905(万元) 年缴纳增值税=产值-销售收入=378(万元)。

⑶年生产成本

年采矿成本=年生产矿石量×开采成本=750(万元) 年选矿成本=年加工矿石量×加工成本=600(万元) 年经营性成本=年加工矿石量×经营性成本=75(万元)

年生产成本1425(万元)。

⑷缴纳税费

年城建税=销售收入×3%=87(万元)

年教育附加费=销售收入×3%=87(万元)

年资源税=年生产矿石量×1.4元/吨=21(万元) 年资源补偿费=销售收入×2%=58(万元)

年工商管理费=销售收入×1%=29(万元)

年缴纳税费合计282(万元)。

⑸年利润

年利润=年销售额-年生产成本-年缴纳税费=1198(万元)。

⑹基建资金流入和流动资金

前期地质勘查资金200万元,选厂投入500万元,流动资金前两项的10%为70万元。

⑺企业微观经济分析:

通过上述六项数据,企业微观经济分析见表8。

企业财务分析表 (单位:万元) 表8 计算代码

年 限

0 1 1 2 3 4 5 6 7 8 9 10 项 目 小计 基 建 年 份 生 产

A

B 一、 资金流入 (一) 基建资金 1、 地质勘查费 2、 选厂投入

200 100 100

500 500

C 资本化利息 35 5 30

D 小计 735 105 630 E (二)、流动资金 70 F

G 二、 计算利润 (一) 产品销售额 (二) 产品销售成本 29050

2905

70

2905

2905

2905

2905

2905

2905

2905

2905

2905

14250 1425 1425 1425 1425 1425 1425 14251425 1425 1425

282 282 282 282H (三)地方税费 2820

282 282 282 282 282 282

378 378 378 378 378I (四)增值税 3780

378 378 378 378 378

1198 1198 1198 1198J (五)实际利润 11980

1198 1198 1198 1198 1198 1198

735 K (六)偿还基建资金利息 735

L (七)偿还流动资金利息 74

74 M (八)净利润 11171 389. 1198 1198 1198 1198

1198 1198 1198 1198 1198

N 三、贷款偿还期计算

O (一)偿还贷款

P

Q

R

S (二)年末结欠贷款

(三) 结欠基建贷款

(四) 结欠流动资金贷款

四、企业留利

11171

得出:①投资偿还期0.68年;②投资收益率148%;③企业年均获利1117万元;③国家年获利660万元。

净现值计算表(单位:万元) 表9

年 份 基建投资

系数 收入额(+) 支出额(-) 净现金流量 贴现

(贴现率13%) 净现金流量

贴现值

建设期 1 100

2 600 -100 0.8850 -88.5 -600 0.7831 -469.9

生产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2905 1707 498 0.6931 345.2 2905 1707 1198 0.6133 734.7 2905 1707 1198 0.5428 650.3 2905 1707 1198 0.4803 575.4 2905 1707 1198 0.2451 293.6 2905 1707 1198 0.3762 450.7 2905 1707 1198 0.3329 398.8 2905 1707 1198 0.2607 312.3 2905 1707 1198 0.2307 276.4 2905 1707 1198 0.2042 244.6

3363.6 合 计

净现值(NPV)见表9: NPV=3922-558.4=3363.6(万元)。 说明该项目投资不仅能获得13%的年利,而且还能另得3363.6万元的现值利益,证明投资可行,经济效益较好。 ⑻敏感性分析:

敏 感 性 分 析 结 果 表 (单 位: 年) 表10

序号 变动量

投资偿还期

变动因素

1 产品产量 0.53 0.61 0.68 0.76 0.85 -0.01 +0.01 +20% +10% 0 -10% -20% 平均+1% 平均-1% 备2 产品价格 0.55 0.63 0.68 0.79 0.88 -0.02 +0.03 3 产品成本

根据矿床的各种因素分析,矿山的敏感性因素主要有矿石的生产成本、销售价格、和矿石产量,其中矿石的产量和生产成本是矿山自己内部可以调控的,而矿石的销售价格矿山无法控制,是最为敏感的因素,就此做出分析:从表7可以看出,当矿石产品销售价格增加10%--20%,矿山的投资偿还期降至0.53—0.61年,平均降幅0.01%;当矿石产品销售价格降低10%--20%,矿山的投资偿还期增加至0.79—0.88年,平均增幅0.03%。因此,矿山除了可以扩大矿山建设和生产加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选矿产出率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外,还要经常注意市场动态,分析和了解市场,以更加掌握主动性,提高经济效益。

9.7 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矿山经济效益计算中可以看出,矿山总利润达3363.6万元,投资收益率为148%,利润高效率好,企业的经济效率是好的。矿山开发的同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首先是解0.98 0.85 0.68 0.58 0.49 +0.07 -0.08

决当地闲散劳动力的就业,其次给当地的副业、商业及养殖业带来发展机会,社会效率是好的。

9.8 项目综合性评价

①该铜矿虽然资源量不大,但条件好,可综合开发利用,随着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迅速发展,近几年铜矿价格直线上升,市场前景看好。

②本矿区已知矿化点较多,目前仅对其中己初步圈定的5个矿体的资源量进行了估算,地质资源潜力较大,所提供的资源量符合地质行业规范要求,地质成果资料质量是可靠的,矿石利用各项指标已达要求,矿床赋存条件好,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开采技术条件好,外部条件交通、电、劳力等有保证。

③未来矿山为中小型企业,按估算资源量计算,总利润为11980万元,按10年生产期计算,矿山盈利3363.6万元,国家获利税6600万元,投资回收期0.68年,投资利润率148%,内部投资收益率98.70%。总之,微观与宏观经济效益是好的。

④提供当地闲置的劳动力就业机会,并带动村民致富。 ⑤由于地形条件有利,只要适当处理―三废‖,就不会产生环境污染或破坏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该矿床的开发,微观及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好的。在已知地段开发的基础上,向东、向西、向北发

展,进一步扩大远景规模,增加矿床资源量,提高经济效益。

第10章 结论

10.1 矿床的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

本次勘查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执行,铜矿矿化清楚,地表工程按100-200米的线距,深部钻探工程按200米的线距,点距50-200米,已基本查清了矿区地层、构造,矿床的分布范围以及矿体的形态产状。对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控制因素、矿石的质量和可利用性也做了一些初步研究,矿床的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基本能够满足普查阶段的要求。受地表岩石风化,矿床规模及时间、资金等因素影响,一些化验试验样品没能做全,矿体的采选矿试验没作,只能与同类型的滥泥坪铜矿相类比。深部钻孔勘查工程密度不圴、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矿床的勘查质量。 10.2 成矿基本规律

该区的控矿因素主要为地层、岩性、沉积相、构造和蚀变等。矿床成因类型属沉积—变质改造成因矿床。矿床工业类型为变质岩层状铜矿。找矿标志有地层标志、岩性标志、沉积相标志、矿化露头、民采点及采矿遗迹等。找矿模式为地层-岩性-蚀变-验证。

10.3 远景预测

白沙包矿区经初步勘查,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该区地层

铜、金丰度值较高,含矿层位稳定,矿化分布面积广,矿化点多,成矿背景及成矿条件非常有利。

其东面沿将军石和大岩棚不整合面存在另星铜矿化,将军石一侧数个老洞也显示了该区的找矿前景。妖精塘一带几个連续的溶蚀凹地是继承性构造原因引起,预示了该区基底为小盆地和断裂活动的部位,有利于成矿和矿质富集。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其西面小戏台附近是现阶段采矿最盛的地方,矿体厚一般大约2.00米,品位1.50%左右,矿体品位、厚度均较稳定,现有民采坑道5个,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南面干河沟一侧一老洞口也具有铜矿化,经采样分析铜品位0.45%,与之相近的Ⅰ号矿相距约1km的范围内没有钻孔控制,是较好的找矿远景区。

此外,整个白沙包矿区寻找基底昆阳群的隐伏铜矿层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10.4 开采技术条件和地质环境

矿区内地形条件好,山脉走向与沟谷近于直交,矿体周边都为沟谷,排泄系统好。赋矿岩性为白云岩和炭泥质白云岩。岩石变质、风化不强,只局部含少量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体顶底板岩石稳固,断裂构造不发育,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矿床采矿范围内,地形平缓不易产生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简单。

10.5 矿床开采的经济效果

矿床开发按现有资源储量估算结果,白沙包铜矿床可获利3363.6万元,0.68年内可收回成本,之后进入纯利润生产,说明矿床开发的经济效果是好的。

10.6 地质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

1、本次勘查工作受时间、环境、地形条件和人为因素等影响,白沙包周边,特别是将军石一侧几个坑道没能详细的开展工作,其对白沙包底部的矿体探采情况不清。

2、由于地表草场覆盖严重,资金投入有限,公路断面上发现的一些断裂没能用槽探揭露控制其延伸方向。

3、钻探工程没有严格按照规范布置,造成部份工程间距不等,影响储量计算的精度。

4、本次地质工作没有对地形进行控制测量,原有的控制点大部分已被破坏,原有的坐标系统与现坐标系统不能准确对应,因此测放设计探采坑口时应对矿区进行新控制点施测。

5、本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由于时间短,对矿区地表水、地下水未能做长期观测,对矿坑涌水量只作比拟和估测;对矿区的地层岩性物理力学指标只作了定性分析。因此,并不能作为矿山建设的依据,矿山建设时应开展专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合理科学的依据。

10.7 今后生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建议

白沙包铜矿床主矿体赋存部位地形平缓,槽探或浅井工程达不到地质目的,部份矿体未完全控制,无论走向上还是倾向上都有待进一步追索。建议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直接转入详查,建议还是采用钻探进行深部揭露,勘探网度可加密到线距100米,点距50米。同时对矿区外围的矿化点可进一步探查,不断扩大矿床规模。

探采结合的坑道可从干河沟、将军石、中路沟、九龙沟四侧考虑,现以23-11号钻孔的17.78米厚主矿体为中心,在矿体底板下2米,坑道底板按3%的坡比设计坑道验证主矿体。从中优选一至二个方案实施。

从干河沟一侧开坑,坑口标高3480米,主坑道长1835米,主运输坑道较长。但坑口地形平缓,可就近建选厂,附近有公路和水源,高程不大,生产、生活环境较好。坑道方向近平行于不整合面且垂直于基底昆阳群地层走向,有利于下一步坑内勘查不整合面之上陡山沱组和不整合面之下昆阳群的隐伏矿体。(详见B-B′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从将军石一侧开坑,坑口标高3460米,主坑道长1015米,主运输坑道稍短,但坑口地势陡峻,不可就近建选厂,增加运输成本。但见效快,原有坑道可改造利用,已有公路至坑口,生产、生活设施完善。(详见C-C′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从中路沟一侧开坑,坑口标高3520米,主坑道长986米,主运输坑道最短,但坑口位于冲沟中,两侧地势陡峻,不能

就近建选厂。且沟谷较深,水较小,用水不方便,生产、生活环境稍差。按10%的矿山公路坡比,需新修2.5km的简易公路到达坑口(见设PD3)。

从九龙沟一侧开坑,坑口标高3500米,主坑道长1400米,坑道长,坑口位于冲沟中,两侧地势陡峻,也不能就近建选厂。且附近没有水源,生产、生活环境最差。按10%的矿山公路坡比,还需新修3km的简易公路,才能到达坑口(见设PD4)。

四个方案综合对比,如果需就近新建选厂,或从长远考虑探采结合坑道,则选择从干河沟一侧开坑最佳。如果不需新建选厂,矿石交附近原有选厂处理,且能尽快见效,则选择从将军石一侧开坑为优。从中路沟一侧开坑,也能尽快见效,但生产、生活环境稍差。

矿山开采局部能进行露采,主矿体只能采用坑采,采用空场法进行采矿。

10.8 下步勘查工作设计

10.8.1 设计依据

首选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紧风口、妖精塘一线。是紧临白沙包区的找矿空白区。该区经初步调查,含矿层位稳定,其北面是大岩棚不整合面,存在另星铜矿化,将军石一侧数个老洞也显示了该区的找矿前景。妖精塘一带几个連续的溶蚀凹地是继承性构造原因引起,预示了该区昆阳群基底即为低凹

的盆地,可能沉积了较厚的陡山沱组含矿层,或者是古断裂活动的部位,有利于成矿和矿质富集。成矿背景及成矿条件非常有利。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其次,南面干河沟一侧也有面积较广的陡山沱组含矿层,一老洞口采样分析铜品位0.45%,与之相近为Ⅰ号主矿体,两者间约2km2的范围内没有钻孔控制,Ⅰ号矿体向南延伸钻孔也没完全控制,是较好的找矿远景区。

10.8.2 设计方案

紧风口、妖精塘一线,沿原25号勘探线向东每400米设计一条勘探线,共设计四条勘探线,分别编为29号、33号、37号和41号勘探线。在每条勘探线上低凹有利于成矿部位先期设计一个钻孔。29号和37号勘探线又分别设计了二个坑道,编号PD5和PD6,可进行选择施工。(详见设计剖面图)

南面干河沟一侧,如果采用PD1验证坑道,则先期只需在验证坑道内,向上施工天井勘探陡山沱组铜矿层,坑内向下用钻探工程勘查昆阳群的隐伏矿体。本次暂没设计工程量。 10.8.3 设计工程量

验证坑道与下步先期勘查设计工程量见下表11: 验证与勘查设计工程量表

表11

序号 工程名称 坑(孔)深 坑(孔)口标高 备 注

1 PD1 1835m 3480m 探采坑道,优选一至二个实施。 2 PD2 1015m 3460m

3 PD3 986m 3520m

4 PD4 1400m 3500m

5 PD5 1080m 3340m 勘查设计钻孔及坑道,可选择分步实施。

6 PD6 1600m 3080m

7 ZK29-9 550m 3938m

8 ZK33-10 720m 3928m

9 ZK37-11 700m 3828m

10 ZK41-11 520m 3712m

累计 验证坑道

勘查坑道 勘查钻孔 2850m PD1+PD2 2680 可选择施工 2490m

10.9 结束语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白沙包铜多金属矿评价地质项目在短短的四个月内能顺利完成,项目组作了很大努力,克服了山高缺氧、气候恶劣和人员较少等困难。当然,这与滇中院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特别是高书记和曹总工程师多次到野外现场指导工作。云南新锐基矿业有限公司雷董事长和王总工程师也经常亲临现场视察指导,使项目组成员倍受鼓舞。同时得到了三0六队工会、新锐基矿业有限公司各相关部门

的关心和支持,在此一并致谢!特别是新锐基矿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承尧正高工对本报告的编写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意见,并亲自进行了指导,在此表示深深的敬意!由于时间仓促,现场调研和综合研究不够,加之编者水平有限,文中难免存在不足和错误之处,衷心希望各位批评、指证!

更多相关推荐:
详查报告模板

某省某市某地区矿区某矿体深部金矿详查报告某市某地区金矿有限公司X年X月某省某市某地区矿区某矿体深部金矿详查报告编写单位项目负责编写人审查人总工程师总经理提交单位日期X年X月X月ABC某市某地区金矿有限公司X年X...

详查地质报告编写提纲(新)

报告编写提纲A1绪论A11勘查目的和任务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A12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欧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

详查报告提纲

XXX省XXXXXXXXXXXXX县XX金矿详查地质报告XXXXXXXXXXXXXXXXXXXXXX队二九年X月XXX省XXXXXXXXXXXXX县XX金矿详查地质报告报告申报单位XXXXXXXXXXXXXXX...

详查报告编写提纲

固体矿产详查报告编写提纲提纲固体矿产编写1绪论11工作目的任务列出任务书或委任书的文号并说明任务要求12位置交通说明矿区地理位置地理坐标行政辖区工作范围面积距矿区最近的车站码头及主要城镇的名称和距离附位置交通图...

金矿详查报告

XX金矿详查报告目录摘要2前言31绪论411详查目的和任务412矿区位置交通513矿区采矿权设置52区域地质1021区域成矿背景10211地层10212构造12213岩浆岩12摘要xx金矿区位于xxx行政区划属...

小百莫铅锌矿详查报告

云南省金坪县小百莫铅锌矿详查报告金坪能达矿业有限公司二一年八月云南省金坪县小百莫铅锌矿详查报告申报单位金坪能达矿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编写单位成都矿发矿业勘探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总工程师总经理项目负责编写人提交报告...

矿区详查报告承诺书

承诺书根据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工作的有关规定承诺人对下列送审材料做出承诺即保证送审材料真实客观无伪造编造变造篡改等虚假内容否则后果由承诺人自行承担1XXXX矿详查地质报告及附图附表2探...

铁矿区地质详查报告

xxxxxxxxx铁矿区地质详查报告太原市瑞裕地质勘察工程有限公司二00八年十一月xxxxxxxxx铁矿区地质详查报告项目负责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经理太原市瑞裕地质勘察工程有限公司二00八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绪论...

矿区详查报告委托书

委托书XX单位为进一步查明任村铜矿床内的矿产资源情况探求332333类资源储量为矿山建设确定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和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本公司委托你单位对矿区进行详查工作并...

XXXX金矿详查报告

xxxxxxxxxxxx金矿详查报告xxx20xx年1月xxxxxxxxxxxx金矿详查报告编写单位xxx项目负责xxx编写人xxxxxxxxx报告审核xxx总工程师xxxx大队长xxxx提交报告单位xxx提交...

铀矿详查报告模板)

说明可燃矿产的自燃情况和可燃性测试结果列表及其对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5详查工作及质量评述51详查工作布置的合理性论述矿产勘探类型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和手段方法选择的合理性52地形和工程测量及其质量扼要说明测量坐标...

新疆图木舒克市永安坝石灰岩矿详查报告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目的和任务为满足图木舒克市地区工农业发展的需要图木舒克市前海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拟在图木舒克市新建一座日产3200吨的水泥生产线为解决石灰质原料问题图木舒克市前海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甲方特委托新疆中通矿...

详查报告(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