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垃圾收集站1

时间:2024.4.20

报 告

泌阳县人民政府:

驻马店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泌阳分公司隶属驻马店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位于泌阳县行政路东段。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泌阳分公司始终站在全县大局的高度,对县委、县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和中心任务,都尽职尽责地圆满完成。特别是近年来,泌阳分公司不顾自身底子薄,条件差,经济效益不景气的实际情况,对于县委县政府交付的任何工作任务,都是不讲条件,不计代价地高标准完成。为打造运输行业一流服务品牌,泌阳分公司内外兼修:内,美化环境,给旅客提供温馨宜人的出行环境;外,树立形象,为旅客提供文明礼仪优质服务。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泌阳分公司的各项工作不仅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可,也树立了我县文明优质服务的“窗口”形象。

然而泌阳分公司一直存在着一个困扰、制约分公司发展的难题:即站前广场东北角的一处露天垃圾中转站。此处常年垃圾堆积如山,不仅影响分公司整体形象,而且一到夏季蚊蝇乱飞,恶臭扑鼻,致使病菌滋生,给前来乘车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今听闻县委县政府要对该处垃圾中转站进行升级改造,分公司全体员工无不欢欣鼓舞,万分感激。但就此次升级改造工程,泌阳分公司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须向县委县政府做出报告如下:

由于分公司场地面积较小,一旦对此处垃圾中转站进行升级改造,势必将会进一步缩小分公司站前广场的面积,一则会给广大送乘客人员的交通工具停放带来极大的不便,二则泌阳分公司作为公共场所,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其旁边建造大型垃

圾中转站,不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垃圾常年堆积如山、病菌滋生的现状,而且会更加严重地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分公司文明优质服务的对外“窗口”形象。

鉴于此,特请求县委县政府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将此处垃圾中转站迁往别处或做填平处理、并在原址上并排安放六个环保车,如此一来,则既维护了分公司的整体对外“窗口”形象,又方便了广大旅客的温馨出行,同时也保障了全县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当否,请批示!

驻马店市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泌阳分公司

20xx年9月25日


第二篇: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项目概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县××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承办单位:××县××镇人民政府。

项目法人代表:××。

1.1.3  项目拟建地点

××县××镇××村东、××公路南侧。

1.1.4  承担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编制单位:××县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资质证书号:豫工资丙××

(3)法人代表:××

1.1.5  编制工作的依据与研究范围

根据××县××镇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县××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项目建设方案及其它基础资料,我公司组成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小组,按照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筑专业法规、规范,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对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设目标与依据、背景及现状、建设场地与条件、内容与规模、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卫生、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提供可靠的论证和评价依据。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1.2.1  项目单位承办条件

××县××镇人民政府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符合项目申报资格。其经济能力和管理能力,具备承担拟建项目投资建设的要求和基本条件。

1.2.2  项目规模

项目区占地面积10000㎡;项目总建筑面积2301㎡;附属设施建设:庭院、广场、围墙、绿化等3500㎡。

1.2.3项目建设进度

本项目建设分为:项目申报、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标及签订合同、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自土建工程开始起,计划8个月(20##年3月—20##年10月)完成。

1.2.4  项目招标

为切实搞好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该项目建设及设备采购,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

1.2.5环境保护

项目所在区自然环境良好。项目建设环保措施设计合理、配套齐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1.2.6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550万元。

资金筹措:建设单位自筹100万元;申请国家扶持补贴450万元。

1.2.7  项目综合评价与建议

该项目具有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县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意立项。该项目建设尚有450万元的资金缺口,建议上级给予扶持补贴。


第二章  建设目标与建设依据

2.1  项目建设目标

该项目位于××县××镇××村东、洛界公路南侧,利用××镇××村原养鸡场空院进行建设。项目区100m、宽100m,占地面积10000㎡。项目建成后,达到日储存、转运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30吨,年储存、转运垃圾11000吨的能力。建设项目如下:

2.1.1  主体设施:

(1)机械填装/压缩式转运车间场房一座,设置4个填装/压缩转运单元;每个车间进深9m、宽10m、高6m,框架结构,总占地面积360㎡,建筑面积360m。以确保车间内车辆回车及吊装需要。

(2)封闭式垃圾堆放场,长30m、宽30m,建筑占地面积900㎡;钢筋砼地基;框架结构墙体;拱形彩钢瓦屋面。

(3)转运作业平台:长20m、宽30m,建筑占地面积600㎡;钢筋砼地基.

2.1.2  配套设施:管理办公用房,长29.7m、宽7m,2层砖混结构,占地208㎡,建筑面积416㎡。厕所25㎡。

2.1.3  附属设施:庭院、广场、围墙、绿化、隔离带等3500㎡。

2.1.4  设备购置:机械填装/压缩式垃圾箱、推土机、铲车、自卸卡车、垃圾运输车、发电机等。

2.2  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2.3  项目建设依据

2.3.1  环保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2)《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13)《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14)《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15)《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1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7)《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18)《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

(19)《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0)《淮河和太湖流域排放重点水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 试行 );

(21)《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22)《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

(23)《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24)《环境标准管理办法》;

(25)《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

(26)《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27)《河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28)《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办法》;

(29)《河南省污染源限期治理管理办法》;

2.3.2  建筑标准规范

(30)《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 47—2006;

(3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3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3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3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35)《工业企业场界噪声技术规范》GB12348-90

(3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19-87

(3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3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39)《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4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41)《防洪标准》GB50201-1994

(42)《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4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4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2.3.3  其它有关依据

(45)《××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46)××县国土局《建设项目用地意见》;

(47)××县建设局《选址符合总体规划证明》;

(48)××县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49)××县公安消防大队《选址符合消防要求的证明》;

(50)××县电业局《选址可满足正常安全供电的证明》;


第三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3.1  县情背景

××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伏牛山北部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东邻襄城县,西毗汝州市,北接禹州市,南与平顶山市区和××县相连。属平顶山市管辖。地理坐标:北纬33°48′—34°10′50,东经 113°40″—113°24′50″ 。地势呈马鞍形,东南、西北部高,中部低,以平原和岗地为主。境内大小峰40座,主要有管山、大刘山、中顶莲花山、紫云山等。总面积737平方公里,耕地60.8万亩,县辖6镇8乡、374个行政村,782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56.8万人。

3.2  镇情背景

3.2.1  地理位置

××镇位于××县城西15公里处,介于东经110°05′—111°09′,北纬32°01′—32°09′之间。西与汝州市接壤,南与××县隔汝河相望,北与茨芭乡、黄道乡相接,东与渣园乡相邻。是一个丘陵、平原相间分布的农业大镇,其中北部丘陵地为28平方公里,南部平原地为46平方公里,总面积74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的1/10,耕地总面积6.3万亩。总人口6.3万人。

3.2.2  历史沿革

××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据传西汉时期有个姓薛的将军卒葬于此,当时该村建有店铺,故名××。宋时为钧台乡,明时为黄道保,清朝为涌泉保,民国时为××镇。1947年解放,1948年建区政府,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79年更命为××乡,1993年由乡改镇至今。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仰韶文化遗址—“××遗址”。

3.2.3  行政区划

××镇共辖38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行政村有:××、薛北、薛西、肖庄、王圪垱、吴村、田湾、东关庄、西关庄、韩店、临河、刘七、赵东、赵西、赵南、前街、冢南、冢西、冢东、冢北、十字口、太朴寨、张临渠、使郎庙、唐村、张武楼、李庄、谢庄、韩庄、胡村、青东、青西、青南、下宫、薛庄、靳窑、洞子沟、吕沟。其中镇政府所在地人口11000人,土地面积3.2平方公里。

3.2.4  自然条件

1、气候

××镇地处北温带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4.6℃左右,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12℃;年降水量为700—8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30小时,日照率为43%,月平均160小时,日平均6—7小时;历年年均无霜期220天左右。光照充足,日照可满足农业一年两熟耕作制的需要;主导风向为东、东北和西、西北风,最大风速24米/秒;年平均降雨量为678.6毫米,多集中在7、8、9月份,占全年52%。

2、地形地貌

全镇呈北高南低之势,北部为丘陵,占全镇面积的40%,南部为平原,占全镇面积的40%。

3、水系

××县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境内有济蓝河、二十里铺河、茶河、透江河等季节性河流四条;北部丘陵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但雨水资源比较丰富;南部地区水资源丰富。境内有洞子沟、青杨庙两座小型水库;广阔渠流经镇境13.5公里,汝河水沿境南东流,是淮河的重要支流,环境保护任务十分繁重。

3.2.5  农业状况

××镇北部是山岗丘陵地,南部是平原,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北汝河沿镇境区南流过,广阔大渠从中部穿境而过,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烟叶、辣椒等。农民有传统种植蔬菜习惯,生产的蔬菜品质优良,特别是××的辣椒全国有名,其椒果以“个大、皮薄、肉厚”享誉省内外。蔬菜种植面积最高年份曾达到2.6万亩。前街、王圪当、太朴寨等村蔬菜大棚在1000个左右,××镇发展蔬菜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烟叶生产发展迅速,种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品质优良化,年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

3.2.6  工业状况

××镇原有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充满活力。截止20##年底,全镇共有乡镇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16000人。涉及机械加工、塑料加工、木材加工、淀粉加工、蔬菜加工、建材、铸造等产业门类。并形成蔬菜种植深加工、淀粉深加工、畜禽养殖加工和铸件铸造加工等四大规模化特色产业聚集区。其中,铸造工业聚集区有铸造企业106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3.2.7  商业服务业状况

××镇商业服务业繁荣。镇域共有3个专业市场,商户300余家,日上市人数达到3000人左右;镇区集贸市场每天人流如织,物交会会期日上市人数达10000人左右。

3.2.8  基础设施状况

××镇基础条件完善,镇区有金融、教育、医疗、邮政、电信、电力等18家职能单位,机构设置合理、齐全,市场、旅馆、饭店等配套服务完备。

1、交通条件

境内已形成“三纵二横”公路框架,洛阳至界首公路(省道)横穿全境,境内有韩店至茨芭、××至中顶莲花山、前石路至查庄三条乡级公路,有一个汽车客运站;镇区有5条硬化道路;全镇38个行政村都修通了水泥路,占100%,形成了“村村通”汽车公路网络。

2、通信条件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电信相继在镇区建起基站,程控电话村村通,电话普及率达36%。有线电视线路已接通17个村。

3、教育卫生

全镇共有中学4所,小学33所,幼儿园5所,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100%;镇级卫生院一所,各村均设置有卫生所,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95%以上。

4、电力设施

区内有青杨庙35KV变电站一座。高低压供电线路纵横交错,电力设施完备、供应充足。

3.2.9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人口

镇域内总人口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792人,占总人口的93%,非农业人口4208人,占总人口的0.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城镇化水平40%。

××镇政府所在地位于××村,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区由××、薛北、薛西、王圪垱、肖庄五个行政村组成。20##年镇区总人口为1.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00人,占镇区总人口的34.6%,农业人口7200人,占镇区总人口的6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左右。

2、经济总量

20##年底全镇国民生产总值4.7亿元,财政收入350万元;20##年底全镇国民生产总值5.94亿元,比上年增加1.24亿元,财政收入469万元,比上年增加1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元。

3、获得荣誉

几年来,××镇先后获得“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平顶山市“治安模范乡镇”、平顶山市“基层信访先进单位”、平顶山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平顶山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平顶山市“文明村镇”、平顶山市“卫生镇”、××县经济发展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3.3  垃圾与环卫设施现状

3.3.1  垃圾成分

××镇辖区产生的主要垃圾,是生活垃圾和农业垃圾和工业垃圾。影响垃圾成分的主要因素有:镇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俗和该镇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和不同的季节等。组成部分主要有有机物、纸、玻璃、金属、塑料、织物、无机废物等。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中可回收部分的含量呈增加趋势,而垃圾中有机成分的含量将逐渐下降。××镇是以农业为主,因此其农业垃圾会占相当的比例,有机废物是主要的组成部分,一般由农民作堆肥处理,无机废物需要集中填埋处理;××镇工业发展迅速,产生的大量无机废物需要集中填埋处理。

3.3.2  垃圾产量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和振兴阶段,垃圾产生量的年增长率大多为7-11.5%,而欧美各国为6-10%,日本为9%。有报道表明,经济发达设施完善的城镇,其生活垃圾的增长率通常为3-5%,如以色列、美国、原西德、荷兰、瑞典依次为5%, 3-4%, 4%、3%, 2%。垃圾的增长率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关。××镇的垃圾产生量与垃圾增长率与工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目前,除了生活与农业有机垃圾作堆肥处理外,需要通过转运、集中填埋处理的垃圾在10000吨/年左右。

3.3.3  垃圾清运

垃圾从收集、运输、中转到处理,构成了垃圾的处置系统。城镇与乡村垃圾的收运系统主要是由处置系统中的收集、运输和中转3个环节组成,其硬件主要有各种收集和运输车辆(机械)、输送设备、转运设备及辅助设备(如收集容器等),而相应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作业方式等为该系统的支持软件。

××镇是个农业大镇、工业新镇,居民与工业企业分布相对分散,适合采用流动车辆收集方式转运垃圾。

垃圾流向如下:

生活垃圾、工农业垃圾→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池→垃圾收集车→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

3.3.4  现有设施

××镇目前不存在垃圾堆放场、填埋场和垃圾中转站。产生的垃圾收集后无处堆放、也无法处理,由此造成的对环境和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无法估量。还有的居民将垃圾排进了附近沟渠与河流内,对流域下游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镇没有合适位置建设垃圾填埋场。距××镇  公里东北的    乡    山谷,建设有一处垃圾填埋场,日处理垃圾能力60吨,有效容积65万吨,设计使用年限30年。××镇垃圾经中转可直接运往该填埋场处理。因此,建设××镇垃圾中转站项目已成为当务之急。

3.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4.1  项目建设是辖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镇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创建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引进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种植模式得到了根本转变。但是,经济作物的地膜化生产,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白色污染”,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治理,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创造必要条件。随着改革开放带动战略的实施,××镇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工业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镇区为中心、带动中心村、辐射全镇的格局。工业企业的加快发展,势必产生相应的工业垃圾,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治理。

3.4.2  项目建设是中心城镇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镇区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发展势头迅猛,镇区人口聚集迅速,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力较大的小城镇,正向中心城镇发展。下一步将继续坚持改革、建设与发展三位一体的方针,高起点、高标准发展工业、商业、加工业和服务业等行业,通过科学规划、加快建设,使××镇在较短的时期形成分工明确、功能齐全、基础完善、环境优美的具有高度吸引力的中心城镇。环境保护势在必行。

3.4.3  项目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几年来,××镇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以争创市级文明村镇为目标,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人居环境,全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正由点到面稳步铺开。随着集镇化步伐的加快,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的不断繁荣,将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尤为突出的是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大,环境保护、特别是垃圾治理,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作为公共性质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

3.4.4  项目建设是淮河流域环保的需要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淮河污染状况令人堪忧,国家对于淮河流域的污染治理非常重视,出台许多法律法规,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治理,并要求淮河流域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职责,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县地处淮河流域上游,汝河是淮河流域的主要支流之一,流经××镇境内南部,径流面积广泛。全镇地形呈北高南低之势,固体废弃物存在侵占土地、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等弊端,在降雨作用下,污染物自然流向汝河,如不加快环境治理工作,势必加重淮河流域的污染。因此,该项目建设是淮河流域环境保护的需要。


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4.1  场地选址

根据国家建设部《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 47—2006)的要求,垃圾中转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

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

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

××县××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符合上述要求。项目选址在××县××镇××村东废弃的养鸡场院内,选址避开了邻近商场、餐饮店、学校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避免了垃圾转运作业时的二次污染影响及危害,以及潜在的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社会或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具备了地理位置优势和良好的建设条件。

4.2  建设条件

4.2.1  地形条件

建设场址地势平坦,运输方便,地理位置优越。

4.2.2  地质条件

1、地质状况

××县地处黄淮平原与伏牛山余脉结合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缘拗陷渑池——确山陷褶断束的中东部,属冲积平原区。拟建项目位置属河相冲积平原地貌单元,所处位置地形平坦。

场区地质为第四系洪积物。顶部覆盖有较厚的耕植土,地层上面为粉质粘土、粉土组成,下部为粉土和卵石组成的粗颗粒,地基土承载力较低。

根据河南省地震局相关资料,××县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

该项目主体设施场房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堆放与作业场地基础,宜采用钢筋砼结构。

2、地下水

项目区地下水埋藏较深,地下水水质较好,对各种砼均无侵蚀性。

4.2.3  气象条件

根据《河南省自然综合区划》资料,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属于温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一年四季皆有利于工程施工。

1、气温:

年平均气温       14.6℃。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4℃。

夏季通风计算温度      32℃。

2、湿度:

年平均空气湿度        60%。

年最大空气湿度        78%。

年最小空气湿度        51%。

3、风力:

历年最大风速          35m/s。

基本风压              0.40kn/m2

4、雨雪量:

年均降雨量            678.6mm。

基本雪压              0.35kn/m2

5、冻土:

最大冻土深度          140mm。

6、无霜期:  220天左右。

7、气压:

1991—20##年间平均气压100.05千帕。

8、光照: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230小时,年每平方厘米太阳幅射积热量113.77千卡。

4.2.4  基础设施条件

1、给排水

项目场区新打深井一眼,配备无塔供水增压器,形成区内自来水管网供水。垃圾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排入污水管网,雨水排入雨水管网。

2、供电

由××县电网××供电站供电,可就近接入项目区。项目区配备350KVA箱式变压器一台,同时配备发电机备用,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及运营期间的需要。

3、交通

洛(阳)---界(首)公路横贯东西,项目紧邻该公路南侧,辖区内村村通公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4.2.5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

项目建设所需要的材料:水泥、河砂、石子、石灰等均可就地取材。木材、钢材均可由当地建材市场充足供应,可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建材运输可通过公路网与各建材供应商联系,将项目建设所需建材、设备、机械运至施工现场。

4.2.6用地条件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10000㎡,土地征用手续正在办理,已经得到××县国土局的同意(见附件:××县国土局《建设项目用地意见》)。该项目不涉及居民拆迁安置,土地征用补偿工作,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项目选址不压覆矿床和文物,不影响防洪、交通等设施安全。

该项目建设符合××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城市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项目用地符合有关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要求,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占地规模和土地利用率合理;符合因地制宜、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减少拆迁移民等原则要求。

4.2.7建筑施工条件

××县××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将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途径,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进行项目工程建设。


第五章  项目建设规模

5.1  建设原则及指导思想

该项目建设要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就要实现对垃圾治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建设原则要达到下面几点要求:

(1)规模的合理化;

(2)要有经济的可行性;

(3)权衡对环境的贡献与影响能力;

(4)建成效果要明显;

(5)要进行全程监测;

(6)投产后的使用年限要达到预期。

5.2  规模要求

根据国家建设部《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 47—2006)的要求,垃圾中转站建设规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转运站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可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或Ⅰ、Ⅱ、Ⅲ、Ⅳ、Ⅴ五小类。

2、转运站的设计规模和类型的确定应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服务区域内,以转运站设计接受垃圾量为基础,并综合城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因素来确定。

3、确定转运站的设计接受垃圾量(服务区内垃圾收集量),应考虑垃圾排放季节波动性。

4、当转运站由若干转运单元组成时.各单元的设计规模及配套设备应与总规模相匹配。

5、转运站服务半径与运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人力方式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0.4km以内,最大不应超过1.0km。

2)采用小型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眼务半径宜为3.Okm以内,最大不应超过5.0km。

3)采用中型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运输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服务半径。

4)当垃圾处理设施距垃圾收集服务区平均运距大于30km且垃圾收集量足够时,应设置大型转运站,必要时宜设置二级转运站(系统)。

5.3 工程规模

5.3.1服务人口及面积

××镇国土面积74平方公里,下辖38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总人口6.3万人,大多数为农业人口。未来的人口预测采用下公式:

式中:第n年的服务人口数,人;

:初始服务人口数,人,本次设计中据××镇当地的资料取6.3万人;

P:人口自然增长率,本次设计中据××镇当地的资料显示,p=0.007。

n:第n年。

5.3.2垃圾产率与垃圾产生量预测

根据当地的人均垃圾产生率调查资料显示,该镇的垃圾产生量为16000t/年。随着时间推移,居民按照人口增长速度逐年增加,结合该镇工农业发展状况,经济状况也逐年发生变化,垃圾产生量将会增多。但是,其成分也会逐渐朝有机物增加、可燃物增多、可利用价值提高的趋势发展,加上初始有机垃圾堆肥利用的推广,在推行垃圾产生源头的减量化工作的前提下,预计垃圾产生量不会有过快的增长。设计该镇的各种垃圾将在未来的几年呈连续增长的趋势,其增长系数取0.01,采用下公式预测该镇垃圾产生量在未来的变化趋势。

式中a:初始垃圾人均日产生率,kg/(d·p)

:第n年的垃圾人均日产率,kg/(d·p);

5.3.3工程规模

××镇垃圾中转站建设规模,综合考虑村镇与街区类型、垃圾类型、道路交通状况、环境质量要求等村镇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因素确定。按中型标准,即Ⅲ类垃圾中转站规模设计;总占地面积10000㎡;建设4个填装/压缩转运单元(场房车间)、封闭式堆放场、作业平台及管理办公用房;日储存转运垃圾量为30t/d。

5.3.4  转运站类型:

转运站可按其填装、转载垃圾动作方式分为卧式和立式;可按是否将垃圾压实划分为压缩式和非压缩式;压缩式又可按填装压实装置方式分为刮板式和活塞式(推板式)等;还可按垃圾压实过程在装载容器内或外完成分为直接压缩(压装)式和预压式等等。

转运站可根据其服务区域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或其从属的垃圾处理系统的需求,在进行垃圾转运作业的基础上增加储存、分选、回收等项功能,成为综合性转运站。

本项目压装设备采用卧式、机械填装/压缩转运模式(预压式);项目预期建设成为综合性转运站。其基本工艺技术路线如下:

垃圾产生源(生活垃圾、工农业垃圾)垃圾收集站(垃圾桶、垃圾箱、垃圾池)垃圾收集车垃圾中转站(储存、分选、填装/压缩)→垃圾填埋场。


第六章  总体布置

6.1  平面设计

本中转站的总体平面布局依据其规模、类型、综合工艺要求及技术路线确定。总平面布置做到“流程合理、布置紧凑,便于转运作业,有效抑制污染”。

总体布局及平面布置留有余地,为后续建设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6.2  竖向设计

转运站应利用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进行工艺布置。竖向设计应结合原有地形进行雨污水导排。

6.3  转运车间

转运站的主体设施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6.3.1  转运车间及卸、装料工位宜布置在场区内远离邻近的建筑物的一侧。该项目区东侧临近生产路,因此安排转运车间及卸、装料工位;西侧安排管理办公区。

6.3.2  转运车间内卸、装料工位应满足车辆回车要求。每个车间进深9m、宽10m、高6m,满足铲车装卸及车辆回车的要求。

6.4  配套工程

6.4.1 计量设施设在转运站车辆进出口处,并有良好的通视条件,与进口厂界距离不小于一辆最大运输车的长度。

6.4.2 按各功能区内通行的最大规格车型确定道路转弯半径与作业场地面积。

6.4.3 站内设置车辆循环通道或采用双车道及回车场。

6.4.4 站内垃圾收集车与转运车的行车路线避免交叉。

6.4.5 转运站按转运车辆数设计停车场地,停车场的形式与面积与回车场地综合平衡,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6.4.6 转运站绿地率为30%。

6.4.7 转运站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应满足下列要求:

l 用地面积宜为总用地面积的5%~8%。

2转运站根据需要设置附属式公厕,公厕与转运设施有效隔离,互不干扰。站内单独建造公厕的用地面积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 27中的有关规定。


第七章  工艺、设备及技术要求

7.1  转运工艺比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垃圾转运技术及设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本身的差异,导致垃圾转运能力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现行主要的垃圾转运技术(模式)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1、敞开式转运:这是最早的一代垃圾转运技术。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通过人力车或小型机动车辆直接倒在某一指定地点,然后由其他车辆将其转运到处理场所。作业过程中,转运场所是敞开或半敞开(有顶棚),有时甚至在临时选定的露天空地进行垃圾转运作业。这种情况下,与之配套的车辆通常也是敞开式的。

此种转运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垃圾的转移和运输操作,但同时造成很大的二次污染。如垃圾散落、臭气散发、灰尘飞扬、污水泄漏等,尤其是在收集、转运场所的周围,污染现象十分严重。不仅转运现场作业环境十分恶劣,而且直接污染周边环境,危害居民的健康,严重影响城市的正常秩序。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这种原始转运模式的诸多缺陷和引发的矛盾日趋突出,因而大多数城市已经或正在将此淘汰。但在部分中小城市(城镇)及乡镇仍然使用。

2、封闭转运模式:为了克服敞开式转运的缺点,封闭式转运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封闭”一词有两层含义及要求: 一是指垃圾转移场所的封闭;二是指转运车上垃圾装载容器的封闭。转运场所的封闭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转运容器的封闭减少了运输途中垃圾的散落、灰尘的飞扬和污水洒漏。

实践表明,封闭式转运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作业过程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由于垃圾密度小,转运车辆不能满负荷运输,造成效率低下,转运成本高。这种弊端对于倾倒卸料直装式密封垃圾运输车更为突出。

3、机械填装/压缩转运模式:(简称压缩转运),此类转运模式在国内的规模化应用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近几年,随着垃圾成分的变化及中转技术的发展,机械填装/压缩转运技术开始应用并迅速普及。相对于前两种转运技术而言,压缩转运技术在有效防治二次污染的前提下,成功解决了运输车辆的载运能力亏损问题,提高了转运车的运输效率,体现了转运环节的经济性。

根据国内垃圾转运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转运技术及配套机械设备可按物料被装载、转运时的移动方向分为卧式或立式两大类;可按转运容器内的垃圾是否被压实及其压实程度,划分为填装式(兼压缩式)和压缩式两大类。

填装式:采用回转式刮板将物料送入装载容器。由于机械动作原理及作用力所限,其主要功能是将装载容器填满,兼有压实功能。此类填装设备过去通常与装载容器连为一体(如后装式垃圾收运车),现在为了提高单车运输效率,出现将填装/压缩装置与装载容器分离的趋势。填装式多用于中型及其以下转运站。

压缩式:采用往复式推板将物料压入装载容器。与刮板式填装作业相比,往复式推压技术对容器内的垃圾施加更大的挤压力。大中型转运站多采用压缩式。

还可进一步按垃圾被压实的不同工艺路线及机械动作程序,分为直接压缩(压装)式和预压式,等等。

(1)   直接压缩工艺

工艺路线:接收垃圾→直接压装进入转运车厢→转运

作业过程为:首先连接转运容器(车厢)和压装设备,当受料器内接收垃圾达到一定数量后,启动压实设备,推压板将垃圾直接压入转运车厢。其间可根据需要调整压头压力大小或推压次数,车厢装满并压实后,与压装设备分离,由转运车辆运至目的地。

直接压缩式既有水平式也有垂直式的,相比较而言,国内转运站现以水平式较多。

(2)   预先压缩工艺

工艺路线:接收垃圾→在受料器(或预压仓)内压实→推入转运车厢一转运

作业过程为:垃圾倾入受料容器,被压实成包;被推入转运容器(车厢);由转运车辆运至目的地。车厢内可装入的垃圾包数量由其箱体容积和垃圾包体积等技术参数确定。

预压式多用于中小型以上的转运站。

7.2  转运工艺选择

机械填装垃圾不仅是提高转运效率,也是改善作业条件、保证安全文明生产的具体措施。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求:除了个别因经济条件限制或转运量很小或临时转运的情况之外,各类转运站均应采用机械填装垃圾的方式。

××县××镇垃圾中转站转运工艺,采用机械填装/压缩转运模式,初步考虑采用预先压缩工艺。并达到以下要求:

1、有相应措施将装载容器填满垃圾并压实。

2、装载容器内的垃圾密实度不小于0.6t/m3

3、有联动或限位装置,保持卸料与填装压实动作协调。

4、有锁紧或限位装置,保持填装压实机与受料容器结合部密封良好。

7.3   转运单元

该项目建筑装料车间场房,设置4个转运单元,以保持转运作业的连续性与事故状态下或出现突发事件时的转运能力。

7.4  机械设备

7.4.1  垃圾压缩设备

目前我国转运机械压实设备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刮板式压实设备,一种是活塞式压实设备。前者的特点是整机体积小,操作简单,能够边装边压实。后者的特点是压缩效率高,物料的压实密度大。

该项目采用活塞式(推板式)压实设备。采用DZ双箱吊装式垃圾中转站—提升平稳、双箱轮换、安全高效。详细参数如下:

该产品由垃圾箱、升降支架、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构成。垃圾箱和升降支架等置于地下坑槽内,垃圾箱的顶部开有翻板式垃圾投入口。袋装垃圾或小车转运垃圾都可从投入口投进垃圾箱内。在垃圾箱内安装有由液压缸驱动的推板机构。垃圾箱入口处装有探测器,垃圾装满后或达到设定的垃圾投入次数后,推板机构会自动启动,将垃圾压缩到设定位置并自动返回,让出空间再装垃圾,如此反复。同时在垃圾压缩的过程中,垃圾中的污水会直接排入到污水管中。垃圾清运时,在液压缸的驱动下,垃圾箱自动升出地面与转运汽车对接,操作推板机构可将垃圾推装入汽车货箱中。整个工作过程可用有线摇控器来操纵完成。

该项目4个转运单元的配套机械设备,选用同一型号、规格,以提高站内机械设备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便于转运站的建造和运行维护。这样做从局部看可能存在某单元的设备或零部件能力过大的资源浪费,但从系统或全局看,由于便于转运系统或转运站的建设、运行,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可靠性与稳定性,因而综合效益更好。

7.4.2  装填作业及运输设备

该项目垃圾装填作业及运输配套车辆的工作能力,应按日有效运行时间和高峰期垃圾量综合考虑,并应与转运站及转运单元的设计规模(t/d)相匹配,保证转运站可靠的转运能力,并留有调整余地。

虽然转运站服务范围内的垃圾收集作业时间可能全天候(从几小时到十几小时),但基于环境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甚至制约(如垃圾转运与运输应避开上下班时间,也不宜安排在深夜)。以及为了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转运站机械没备的转运工作量不能按常规的单班工作时间6—8h分摊,而应在较集中的时段内不大于4h。因此,与转运站及转运单元的设计日转运能力(t/d)相匹配的是配套机械设备的时转运能力(t/h)。

按集中时段设计配套机械设备转运能力的另一个好处是使转运站具有应对转运任务变化(如转运量增加)或事故状态(如某台机械设备出现故障而失去转运能力时)的能力,这时可适当延长其余转运设备工作时间,以完成总的转运量并维持系统的平稳运行。

该项目的垃圾收集环节,由各行政村分别安排垃圾集中点,然后每村专设一辆小型拖拉机送往垃圾中转站,其费用由各村解决。因此垃圾收集车辆不计入该项目之内。

根据项目规模,中转站装填作业及运输设备设置如下:

中型推土机1台;

中型铲车2台;

5t自卸卡车2辆;

垃圾运输车4辆。

7.5  转运工艺技术要求

1、应设置垃圾称重计量装置:转运站在垃圾收集车进出站口设置计量设施。

2、在运输车辆进站处或计量设施处应设置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并进行垃圾来源、运输单位及车辆型号、规格登记。

3、应设置进站垃圾运输车抽样检查停车检查区。

4、垃圾卸料、转运作业区应配置通风、降尘、除臭系统,并保持该系统与车辆卸料动作联动。

5、垃圾卸料、转运作业区应设置车辆作业指示标牌和安全警示标志。

6、垃圾卸料工位应设置倒车限位装置及报警装置。


第八章     建筑与结构

8.1  建筑结构设计

8.1.1  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20##年修订);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7)《建筑地面设汁规范》GB 50037

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

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

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

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

8.1.2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及安全等级

1)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

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8.2  建筑风格

8.2.1  转运站的建筑风格、色调应与周边建筑和环境协调。

8.2.2  转运站的建筑结构形式,应满足垃圾转运工艺及配套设备的安装、拆换与维护的要求。

8.3   建筑结构要求

8.3.1  保证垃圾转运作业对污染实施有效控制,在相对密闭的状态下进行。建筑4个压缩转运车间和封闭式垃圾堆放场。

8.3.2  建筑压缩转运车间和封闭式垃圾堆放场,安装便于启闭的卷帘闸门,设置非敞开式通风口。

8.3.3  转运站垃圾堆放场与作业平台地面的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设汁规范》GB 50037的有关规定外,应满足作业车辆荷载的要求。

8.3.4  转运站采用侧窗天然采光。采光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有关规定。

8.3.5  转运站消防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和《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的有关规定。

8.3.6  转运站防雷没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要求

8.4  结构选型

8.4.1  压缩车间:整体为钢筋砼框架结构。

8.4.2  封闭式垃圾堆放场:地基为钢筋砼地基;墙体为钢筋砼框架结构;屋面为彩钢瓦。

8.4.3  转运作业平台:地基为钢筋砼地基。

8.4.5  管理办公用房:砖混结构。

8.5  结构材料

砼强度等级:基础垫层C10,基础C25,其他构件C30—C35。

钢筋:Ⅰ级钢fy=210KN/m2。

      Ⅱ级钢fy=310KN/m2。

Ⅲ级钢fy=400KN/m2

墙体:砖混结构±0.00以下采用240mm厚标准新型承重砖墙。框架结构填充墙采用M5混合砂浆砌190厚MU5粉煤灰空心砌块。

结构:框架结构采用现浇钢筋砼梁、板、柱。

基础:采用柱下钢筋砼独立基础及墙下钢筋条形基础。


第九章  配套设施

9.1  站内道路

该垃圾转运站站内道路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9.1.l  应满足站内各功能区最大规格的垃圾运输车辆的荷载和通行要求。

9.1.2  站内主要通道宽度不小于4m,作业区主要通道宽度适当加大。路基采用钢筋砼结构,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道路的荷载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CBJ 22的有关规定。

9.1.3  进站道路的设计应与其相连的站外市政道路协调。

9.2  供电电源

处接入市政供电电源外,该转运站依据本站及服务区的具体情况和要求配置备用电源。配备发电机,保证临时停电时能继续其垃圾转运功能

9.3   给排水系统

9.3.1  给水

该转运站应按生产、生活与消防用水的要求确定供水方式与供水量。生产用水主要指设备或设施冲洗用水。

9.3.2  排水

1、按雨污分流原则进行转运站排水设计。雨水和生活污水按接入市政管网考虑,垃圾渗沥液及设备冲洗污水则依据转运站服务区水环境质量要求考虑处理途径与方式。

2、站内场地应平整,并保持必要的坡度,不滞留渍水;转运车间内按垃圾填装设备布局要求,设置垃圾渗沥液导排沟(管),以便及时疏排污水。

3、压缩转运车间外,设置收集和处理转运作业过程产生的垃圾渗沥液和场地冲洗等生产污水的积污坑(沉沙井)。积污坑的结构和容量与污水处理方案及工艺路线相匹配。

4、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措施。在站区内设置大型化粪池,车间与场地积污坑的污水导排进入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9.4  通信

转运站配置必要的电话、网络等通信设施。并配备对讲系统等现场控制系统。

9.5  管理办公设施

转运站设置相对独立的管理办公设施。建筑2层砖混结构楼房一座,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


第十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

10.1  环境保护

10.1.1  环保要求

垃圾中转站的环境保护配套设施,必须与转运站主体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启用。

10.1.2  建筑环保布局

该转运站通过合理布局建(构)筑物、设置绿化隔离带、配备污染防治设施和设备等措施,对转运过程产生的污染进行有效防治。转运站内的建(构)筑物应按生产和管理两大类相对集中,中间设置绿化隔离带,转运站的四周设置由多种树种、花木合理搭配形成的环保隔离与绿化带。各生产车间配备相应污染防治设施和设备,对转运过程产生的二次污染进行有效防治。

10.1.3  降尘除臭

转运站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大的主要污染源,是转运作业时产生的粉尘和臭气。因此,强化卸装垃圾等关键位置的通风、降尘、除臭措施更显重要。该转运站结合垃圾转运单元的工艺设计,强化在卸装垃圾等关键位置的通风、降尘、除臭措施;设置独立的抽排风/除臭系统。

10.1.4  运输车辆

配套的运输车辆必须有良好的整体密封性能。满足避免渗液滴漏和防止尘屑撒落、臭气散逸两方面的要求。对于前者,不仅要在运输车底部设置积液容器,还必须依据载运车规模、垃圾性状以及通行道路坡度等具体条件核准、调整其容积。

10.1.5  噪声治理

转运作业过程产生的噪声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减振降噪措施主要应用于转运站各种机械设备的基础;隔声措施包括转运站密闭式结构、设置绿化隔离带或专用隔声栅栏等。

10.1.6  污水排放

转运站生活污水排放,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与生产污水合并处理,达标排放。转运作业过程产生的垃圾渗沥液及清洗车辆、设备的生产污水,排入市政排污管网集中处理。

10.1.7   绿化隔离

转运站的绿化隔离带应强化其隔声、降噪等环保功能。采用乔灌木合理搭配的形式,以强化其隔声、降噪等环保功能;绿化隔离带设置的重点地段是转运站的下风向,转运站的临街面,站内生产区与管理区之间。绿化隔离带的设置还应考虑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10.2  安全与劳动卫生

10.2.1  安全卫生要求

转运站安全与劳动卫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 12801和《工业企业计卫生标准》GBZI的规定。

10.2.2  安全标志

1、转运站应在相应位置设置交通管制指示、烟火管制提示等安全标志。

2、机械设备的旋转件、启闭装置等零部件应设置防护罩或警示标志。

3、填装、起吊、倒车等工序的相关设施、设备上应设置警示标志、警报装置。

10.2.3  安全通道

转运作业现场应留有作业人员通道。转运车间内,如填装压缩装置、车厢厢体举升装置等设备或装置旁均应留有足够空间的现场作业人员通道。

10.2.4  定位装置

为了避免转运作业过程出现运输车辆及装载容器定位不准甚至碰撞,装卸料工位应根据转运车辆或装载容器的规格尺寸,设置导向定位装置或限位预警装置。

10.2.5  卫生设施

转运站设置综合性卫生设施。专用卫生设施是指供员工洗浴、更衣、休息的单独专用设施。

10.2.6  劳保用品

垃圾转运现场作业人员应穿戴必要的劳保用品。

10.2.7   消毒装置

在转运站内应设置消毒、杀虫设施及装置。

第十一章  工程施工及验收

11.1  工程招标

按照规定,本工程拟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其招标范围内: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购置。勘察设计和工程监理部分,因标的值未达规定值,可由业主单位在符合相关资质的单位和组织中择优选择。

鉴于业主不具备自行招标的能力,拟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代理业务。

11.2  工期安排

本项目建设分为:项目申报、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标及签订合同、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自土建工程开始起,计划8个月(20##年3月—20##年10月)完成。

20##年12月至20##年1月,编制可研报告、项目申报;

20##年1月,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

20##年2月,施工招标、施工准备;

20##年3月至10月,工程施工、设备安装。

11.3  工程施工

11.3.1  转运站的各项建筑、安装上程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1.3.2  在垃圾中转站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设计文件和招标文件编制并向业主提交施工方案。

11.3.3  施工单位应按施工方案和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准备,并结合施工进度计划和场地条件合理安排施工场地。

11.3.4  工程施工应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和经审核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

11.3.5  转运站工程施工变更应按经批准的设计变更文件进行。

11.3.6  工程施工使用的各类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11.4   工程竣工验收

11.4.1  垃圾中转站工程竣工验收,应按设计文件和相应的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进行。

11.4.2  转运站工程竣工验收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械设备安装施工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l及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其中,1机械设备验收、2 建筑工程验收、3 配套设施验、4 环境保护工程验收应符合、5 安全与卫生工程验收,应符合国家建设部《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 47—2006的相关要求。

11.4.3  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准备下列文件、资料:

1 竣工验收工作计划;

2 开工报告、项目批复文件;

3 工程施工图等技术文件;

4 工程施工记录和工程变更记录;

5 设备(重点是转运装置)安装、调试与试运行记录;

6 其他必要的文件、资料。


第十二章  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

12.1  工作制度

垃圾中转站实行两班制,生产天数为365天,工作时间为6-8小时/天,由于垃圾处理量的限制,可根据具体情况实行轮休。

12.2  劳动定员

垃圾中转站投入运营后,需配备工作人员20人,主要安排在垃圾分选、清扫作业、垃圾填装压缩、吊装、运输,由于人员少,可以考虑交叉兼职。具体人员分工见下表:

12.3  人员培训

在垃圾中转站投入运营以前应当组织有关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学习国内外垃圾处理先进经验,熟悉并掌握工艺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3.1  编制范围与依据

(1)投资估算编制范围包括垃圾处理场全部配套设施;

(2)《河南省建筑和装饰工程综合基价》20##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07号文;

(4)《河南省安装工程单位综合基价》20##年;

13.2  有关说明

本项目属社会公益事业,固定资产投资税率为0。

基本预备费按8%计算。

流动资金按项目二个月的经营成本计列。

13.3  投资估算

工程总投资550万元。具体投资估算额见表:(13.3-1)

13.4  资金筹措

建设单位××县××镇人民政府自筹100万元,目前已经到位,可保证前期施工的需要;申请国家扶持补贴450万元。


   工程投资估算表(13.3-1)


第十四章  经济效益分析

14.1  基本数据

14.1.1  资金来源主要争取上级财政拨款,项目单位××县××镇人民政府配套110万元,争取上级扶持450万元。

14.1.2  财务评价计算期

本项目财务分析计算按30年计算,包括建设期一季度。

14.1.3  生产成本

1)项目采用直线法折旧,房屋及建筑物折旧年限为50年,残值率为0,机械设备平均折旧年限为20年,残值率为4%,年均折旧费13.43万元;其他费用等按20年摊销。

2)维修费按设备费折旧的10%计算,年均1.5万元。

3)项目运营期劳动定员20人。人工费、人均工资福利以7500元/人.年计算,年总费用为15万元。

4)燃料费,每年耗柴油10000升计,需6万元。

5)水电费,按耗电量2万度,计1万元。水以自备井。

14.2收入来源

14.2.1财政拨付。

14.2.2出售可回收垃圾,每年计3万元。

14.3税收

本项目为社会公益事业,根据有关政策,有关产品税收可以减免,因此不予考虑。


第十五章  结  论

根据以上对××县××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的初步分析,我们认为:

该项目利用适度的土地资源,选址优越,建设规模适当,建筑布局和建设内容设计合理,建筑容积率与绿化率适当;工程技术方案科学;配套设施考虑周密;环保与消防配套齐全;工期安排合理;自筹资金已筹措到位;各项建设条件具备。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该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的要求;符合××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城镇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符合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县的环境保护水平;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对于保护公共环境卫生、优化××县投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群众公共利益、促进经济加快增长、维护全县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符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对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该项目具有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意立项。该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较低,运行成本主要靠财政补贴。因此建议上级给予扶持补贴。

更多相关推荐:
网站验收报告

网站验收报告科技有限公司乙方签订了网站建设服务合同委托乙方开发网站下面就网站整体进行验收年月日网站中文版建设完成此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验收测试经不断的查看及修改双方一致认为本网站设计结构合理界面美观满足要求验收合格...

网站项目验收报告

XXXXXXX网站测试验收报告验收报告文件编号ltXXXX20xxY18gtXXX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年月文档管理信息表第2页共8页1测试范围及目的本系统验收的具体内容和详细标准以青海省通信学会网站的静态页面和相关...

网站验收报告范本

网站验收报告甲方委托乙方开发下面就网站整体进行验收年月日网站中文版建设完成此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验收测试经不断的查看及修改双方一致认为本网站设计结构合理界面美观满足要求验收合格同意正式交付用户使用1使用地址能否通过...

企业网站首页确认单与网站验收报告

网站首页确认单xxxxxx单位您好贵公司的网站项目交予我xxxxxxxxx有限公司设计部设计并制作经双方努力现该网站首页风格版式已制作完毕并已达到如下验收标准第一条验收内容1首页效果已经设计完成首页布局页面颜色...

(功能测试)网站项目验收报告

项目功能测试验收报告验收报告文件编号ltRHXYDXZQYSBG01gt版本号lt10gt编制人李建霞编制日期20xx年02月11日审核人审核日期20xx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20xx年月日分发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验收报告

网站验收表杭州西溪湿地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甲方与杭州图奥科技有限公司乙方签订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网站建设合同委托乙方开发西溪湿地公园网站下面就网站整体进行验收20xx年01月24日网站四国语言版建设完成此后进行了一系...

网站验收报告

XXXXXXXXXXXX公司网站验收报告项目名称XXXXXXXXXXXXXXXXXX公司网站建设实施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公司一项目任务XXXXXXXX公司主站及下属公司部门的网...

验收报告_网络布线

河北宣化盛发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网络工程验收报告20xx年12月一批发市场计算机网络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a宣化盛发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项目中标单位在与该市场签订的批发市场采购合同中提供的型号设备b批发市场信息...

验收报告

云南美伦科技有限公司项目验收报告项目名称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项目编号QJGK20xx29验收地点曲靖市公安局使用单位验收人年月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通信系统尤为重...

产品验收报告(标准模块)

验收报告

三网工程验收报告

工程完工验收报告

上网行为管理验收报告

XX有限公司上网行为管理项目验收报告提交单位上海冰峰计算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冰峰上网行为管理产品验收报告验收结论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对功能安全性稳定系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经过我们评测产品满足我方要求项目整体验...

网站验收报告(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