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八大报告看中国社会保障新的发展目标

时间:2024.5.9

从十八大报告看中国社会保障新的发展目标

贾丽萍

? 2013-04-11 10:50:5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xx年03月20日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深刻阐述“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时,花大量篇幅提到社会保障建设问题,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指明了新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可以总结为:公平、整合、深入、全面发展。这是在对当前社会保障发展阶段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的部署。与五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相比,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前景更加清晰、改革更加自信,社会保障将肩负更加重要的任务。

首次提出“发挥社会保障调节分配的作用”,是中国社会保障理念的又一次重大转变,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 “社会保障要保障人民生活”的基础上,十八大报告增加了 “社会保障是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这一界定标志着中国社会保障理念的又一次转变。这一理念将会影响到今后的制度设计及实践。

中国社会保障理念经过了几次大的转变: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将社会保障与阶级相联系,认为社会保障是工人阶级应享的一项基本权利,以此理念设计的社会保障仅覆盖城镇企业职工和国家工作人员,保险费用企业和国家包办,个人没有积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间,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也作了相应调整,不过当时的定位是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的配套措施,强调个人在其中应承担的责任。在此理念下的改革使得一大批下岗职工作为企业的“包袱”被

甩出了社会保障体系,由此加剧了体制内外的差距;20xx年以后,社会保障改革逐渐关注到弱势群体,基本理念回归到社会公平,开始强调责任分担。这一时期受经济发展所限,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并未提上日程,主要还是发挥维护社会安定“减震器”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强调社会保障调节社会分配的功能,这表明我国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加大投入力度,在观念上彻底扭转了 “社会保障是拖累经济发展的包袱”这一意识,承认了社会保障可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的作用,这是理念上的又一次重大转变。在此理念下社会保障的功能将得到强化,开始承担补救性责任之上的更高的职责。国家期望通过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来高质量地实现缩小收入差距,有效减少社会不公、及时缓解社会仇富心理等矛盾,这对于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社会保障更加注重公平,意味着发展成果将进一步向弱势群体倾斜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 “增强公平性”,相比十七大报告,是又一个新提法。19xx年中央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虽是针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但对社会保障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社会保障被长期边缘化,直到20xx年以后随着“新农合”、“新农保”、“城居保”、“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养老保险”等针对弱势群体险种的陆续出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逐渐清晰,公平的重要性才得以显现。

目前社会保障项目已很全,但在各项目具体实施中部分困难群体仍游离在制度之外,保障水平低,无法公平享受社会发展成果。体现在:低保对象范围狭窄,补助水平较低,截止到20xx年末,全国城乡低保对象7582.5万人,占全国人口

比重为5.6%(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10%),大量低保边缘群体被排斥在外。补助标准过低,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240.3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106.1元,低于国际贫困线补助标准;“新农保”、“城居保”最低每年100元的参保门槛已经很低,但仍有一部分群体因经济困难无法参保,在其它保险中这类群体更多;流动群体因制度衔接不畅等原因,参保率极低,全国农民工人数已超过2.5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有4140万,仅占16.56%,参加医疗保险的有4641万,仅占18.56%;在社会保障内部,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愈富裕愈选择高缴费档次,享受国家高补贴,愈穷愈选择低档次缴费的“利富”等不合理的制度设计。

此次在社会保障中“增强公平性”的提法,意味着社会保障将发挥消解社会分化、贫富分化的功能,政策将进一步向弱势群体倾斜,最大限度地增加最不利者的利益,纠正以往制度设计中不合理的成份,将困难群体纳入到保护之中,让其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在保证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过得更有尊严。而其后围绕着“增强公平性”这一主题,十八大报告又作了一系列安排,包括“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对几类弱势群体的保障进行了强调,包括“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等。

由“碎片化”到“整合”将成为今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一大趋势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由简单的工、农、知识分子阶层演化成十多个阶层,不同的阶层对社会保障有不同的诉求,为了满足不同需求,社会保障越来越细化:事业单位职工、公务员、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农民工、农民、失地农民、城市非就业人员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社

会保障,这种“碎片化”是20xx年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尤其是社会养老保障的最明显特征。这种碎片化的好处是让城乡居民、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居民以不同门槛进入制度,从不同水平上尽可能扩大覆盖面。同时,其缺点也在实践中暴露无疑:制度间衔接不畅,尤其是流动群体增加后,身份、职业、流动地发生了变化,制度间转换成了参保的最大障碍;待遇不同,导致某种程度的社会不公,尤其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和企业职工间,农民和市民间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差悬殊,拉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居民以不同身份参加两个以上社会保险,多占国家补贴重复受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从而给整个制度的有效运转带来了混乱和不公。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 “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表明中国已经有能力逐步改变碎片化的局面,同时也是中央对各地实践的认可和升华,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继“新农合”和“新农保”后,城镇非就业人群也被纳入养老和医疗的范围,各地纷纷出台了城镇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而这一制度与农村的养老和医疗制度在制度模式等方面高度一致,所以两种制度的整合被提上了日程,目前全国已有13个地区实现了两种制度的整合,十八大报告中对整合的要求会加速这一进程。

社会保障整合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走向,也是中国政府在对前期社会保障发展成果反思基础上的重构。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整合只是一个开始,整合将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趋势,梯次推进将是较好的整合模式。随着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障的最终统一,一些相关制度,如城乡最低生活制度、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等也有可能实现整合,进而在大的保障项目间形成有效衔接,最后碎片化的制度有望变成完整的、有序组合的、公正公平的体系,真正发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正的作用。

改革将更加自信和深入

中国式改革一直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进行,在社会保障领域基本遵循局部试点—总结经验—全面铺开的道路,由点及面,避免冒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还出现“探索建立”这样的词,但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这类词语已不见踪影,而是语气更加确切、用词更加肯定,说明我们的改革更加自信,已达到了较高层次,可以用三十多年总结出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这种自信来源于社会保障建设改革三十年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改变了单位保障的模式,社会保障走向社会化;20世纪90年代的改革,初步搭建起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吸收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模式的优势,创建了符合中国特点的部分积累制保险模式,除养老、医疗外,又陆续建立了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形成了五大支柱性保险;20xx年以后社会保障覆盖面迅速扩大,建立了农民的医疗、养老保险,企业下岗职工保障、个人账户亏空等历史遗留问题相继得到解决,国家财政有了实质性投入,国家、单位、个人责任共担的社会保障格局基本形成。在这些实践中积累的大量鲜活经验足以形成理论体系,来指导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与我们所处时代相适应的制度安排。

从十八大报告中同样可以看出,改革将更加深入。自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出台后,社会保障建设中弥补制度缺失的工作已基本完成,社会的安全之网已然织就,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基石,以社会救助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个人积蓄为补充,以保障性住房体系为配套,以社会福利为辅助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体系面临的进一步任务就是不断完善和深入调整。当前这一体系暴露出的最紧迫的问题有三:

一是随着保障资金的不断扩大,基金运营和安全问题被提上日程。

二是随着保障项目的增多,基层经办力量明显不足,这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的高效运转。

三是流动人群增多,导致扩面困难。

党的十八大对此都作了导向性要求:提出要重视基金运营和安全问题,“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提出要“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这些都表明,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在应对现实矛盾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制度完备、实质公平、全员覆盖、基金安全、基础制度统一、管理现代将是未来中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第二篇:社保十八大


一个国家的社保十年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大约2500年前,在《礼记·礼运篇》中,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这大概是最早的、以最简要的语辞阐明“社会保障”一词含义的一段陈述了。它涵盖了养老、失业、孤苦无依者救助、医疗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方面,并且精确地指出了这一制度的核心精神——“天下为公”。

19xx年,罗斯福主政的美国通过《社会保障法案》,这是一贯主张小政府大市场、崇尚“私”的美国发生方向性转变的一个标志事件。一般认为,19xx年至19xx年的经济危机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使他们开始意识到集国家、社会之力为个人提供保障的重要性。

这一事件开启了大洋洲和拉美国家的仿效立法,也是“社会保障”概念在全世界普及的开端。从那时起,不到十年,奠定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核心框架的《贝弗利奇报告》诞生了。

全世界最大的安全网

《贝弗利奇报告》所设立的框架一直沿用至今,如今正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执行着从规模上来说史无前例的任务:编织一张横覆13.5亿人口,纵贯养老、医疗、就业、社会救助和福利的安全网,将这个高速发展的国家包在里面,缓冲各种失速与不平衡带来的风险。

这张网已编织了三十年。第一个十年是配合各项经济改革措施的试水;第二个十年是将制度厚织出了层次;而在第三个十年里,原先只在城镇小范围铺开的许多试点、改革被大规模推向了全国,“盖”住了占比50%的农村人口。作为一张具备“最后一道防线”意义的安全网,它现在已初具雏形。一个人的社保十年:甘苦自知

对今年四十岁的邓世平而言,过去的十年是他人生中的黄金岁月,同时也是社保改革大幅推进、基层社保工作者倍感辛苦的十年,让在江西南康市社保局工作的他“早生华发”。

他还记得自己20xx年刚刚进入社保局的时候,适逢新一届领导班子着手国有和大集体企业的破产改制,大批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流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锐减,基本养老金入不敷出,让他们不得不开始向私营企业和城镇个体工商户扩面征缴的艰难历程。

这厢刚打开局面,新的政府文件又接踵而至,带来一个又一个新任务,每个都不轻松:规范事业单位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解决历史遗留未参保人员的养老问题,等等等等。

文件如雪花般分发下来,社保工作人员需要逐个通读,理顺意义,逐个宣传落实,不断解决具体执行中的困难,甚至还有政策反复调整带来的麻烦,让邓世平慨叹,“你说我们社保工作有多难!”

一个国家的社保十年:前五年城乡统筹

这不仅仅是他一人一时一地的感受。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过去十年走出了怎样的轨迹,可以从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出台中看个仔细:

20xx年,中国共 产 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上政治报告将“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整体而言,社保工作仍然沿着十五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试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前行。

次年,著名的孙志刚事件推动了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而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的建立,是完善城市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举措。这一年,养老金开始社会化发放,中央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加上《工伤保险条例》的颁布,都标志着社会保障的

几个重头方面——养老、医疗、工伤、救助——在多管齐下地行进。

20xx年,企业年金开始试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发布,《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实行。当年修改的宪法第一次明确将社会保障制度载入条文,同时,中国政府第一次针对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发布了白皮书。

接下来一年的重头工作在原城镇职工基本保障制度和城市保障制度的融合上。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这一年多次发文,就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等问题推动改革;与此同时,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也开始试水。而对于股民特别意义重大的一件事是:这一年社保基金终于大举入市。

20xx年,15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加上《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颁布,意味着更大范围的工作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视野。农村五保制度由农民自己供养转向财政供养,也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转变;国务院当年发布的《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在为若干涉农问题背书的同时,指明了与农村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路。而涉及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改革也仍在毫不停息地前进。

这一年,在中国共 产 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发布的公报中,提出了下一阶段社保工作的目标:“20xx年,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到20xx年前要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20xx年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并覆盖全国居民。

一个国家的社保十年:后五年全面铺开

20xx年开始,社会保障建设各项工作表现出明显的加速倾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关于20xx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在短短几个月内密集出台,宣告了新社保体系几大核心中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入建设阶段,而住房保障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上的新动向,也都与人们最关切的问题息息相关。

20xx年,《残疾人保障法》通过并实施,围绕残疾人生活保障的多个政策纷纷出台。这一年,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合并使得社会保障总指挥部的地位进一步确立,民政部内部机构的改革上体现出强化社会救助与福利慈善事业的倾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在快速推进,而“社保卡全国统一”的提法也初见端倪。

20xx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公布,承《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东风,彻底实现了农民工等流动就业群体跨地区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这一年真正标志性的事件,则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的启动,实现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合龙。农民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政府发给的养老金——这被称作取消农业税以后最大的惠农政策。

而在农业之外,这一年《2009-20xx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的公布、《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的通过、全国工伤预防试点工作的启动也都是社保发展中的亮点。

20xx年,历经多年审议的《社会保险法》终于出台,成为当年社保领域最重大的事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政府补助标准在这一年提高到120元/人,参合率超过90%。而《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施行,意味着跨地区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的推进;《工伤保险条例》也在这一年得到修订。

20xx年,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于7月1日启动,计划到20xx年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国家也开始了对下一步的计划:公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xx年)》,发布《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xx年)》。

成就不易 意义重大 十年前后

十年前,没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居保”,没有“新农合”、“新农保”,没有全

国性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没有企业年金,没有遍布全国、各司其职的慈善组织和志愿组织作为社会支持系统发挥功用,从社会救助到社会福利都仅仅勉强具备雏形。而十年后,这些都有了。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郑功成教授评价说,回顾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历程,与整个改革事业一样,同样波澜壮阔,同样非同寻常,新旧制度在曲折起伏中实现更替,在此消彼长中向前发展。尽管有过缺漏和失误,尽管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尽管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但是这一制度的变革,无疑已经以其所具有的复杂性、渐进性、全面性与深刻性,奠定了它在世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史上的特殊地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也持有相似的看法:“短短的十年间,数亿人被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计划,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而以基层社保工作者身份走过十年的邓世平,尽管说“个中辛劳只有我们社保人自己知道”,却也依然认为,十年来翻了三番的参保人数、领取养老金人员数,以及从入不敷出到结余数亿的养老保险基金,“足可以证明我的白发没白生”。

但人们都知道,历数成果不代表脚步在此停止。已经完成的巨大成就,只意味着前头还有更大的挑战需要去克服:

——城乡分割和地区失衡造成的制度裂隙,还有待深入细化的规定去弥补;

——老龄化与人口的加速流动,很可能提前集中引爆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全球经济放缓与国内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变,意味着财富提供的动力将渐渐放缓; ——站在深化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岔路口的中国,未来将面对更加复杂和深刻的矛盾。 郑功成认为,这一切都只说明社会保障建设的不可或缺性:“没有健全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不可能切实解除国民后顾之忧并让人民获得确定的安全预期及对未来的信心,就无法真正实施内驱型经济发展战略,就无法协调好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就无法实现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就无法持续提升并维系国家的竞争力,从而也就无法实现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十分必要的社会投资、经济投资、政治投资与安全投资,也是走上健康、持续的现代化强国之路不可或缺的维系机制与促进机制。”

人民财评:社保体系,从保障迈向公平的长足进步

《论语》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反映了百姓对社会公平的热切期盼。在现代社会,作为收入分配不可或缺的调节器,社会保障制度能否不断完善,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能否真正实现。从审计署今天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中,我们看到了从“不均”到“渐均”发展历程,从保障迈向公平的长足进步。

根据审计公告,截至20xx年底,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人数合计超过13亿人,比20xx年增长2.77倍;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参保人数合计6.22亿人,比20xx年增长2.86倍。可以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建成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网络,为改革深化、体制转轨和社会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发挥了社会保障的“助推器”、“减震器”、“稳定器”和“安全网”等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解决社会保障历史遗留问题的力度,不断改善被征地农民、低收入和特殊困难群体生活条件。截至20xx年底,累计将500多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2090万被征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障,将1031万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医疗保险。这为改善人民生活、化解社会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良好环境。

不少人担心,我国社会保障资金运营情况如何?审计报告让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数据表明, 20xx年,18项社会保障资金共计收入28402.05亿元,支出21100.17亿元,年末累计结余31118.59亿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312.79%、299.78%和435.24%。显然,这有力地说明了我国社会保障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总体上是安全而完整的,基金运行是平稳而规范的,资金支付能力是完全可以放心的。

当然,现实中可能导致“不均”的个别因素依然存在,审计也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在快速发展中的一些需要研究完善的问题,如社会保障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个别地区和单位制度执行和业务管理还不够严格,等等。

对于审计机关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应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客观看待和评价。总体上说,我国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很好地维护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资金总体安全,基金运行平稳,较好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和加强民生建设的政策效果。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处于探索和改革时期,相关制度还需要一个不断推进和完善的

过程,很多存在的问题是快速发展中不易避免的,可以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来逐步规范和解决。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好的监督。防止政策落实出现梗阻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问题的症结摆在明面上。社会保障资金关系千家万户,敏感性强,需要特别的呵护。各级政府一定要重视公开的力量,注意结合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深化政务公开的要求,进一步明确社会保障信息披露的方式和程序,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通过这次审计公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中央依法行政、依法公开的决心和信心。

审计报告让我们看到了从“不均”到“渐均”的可喜成效,更增强了从保障迈向公平的信心和决心。完善社会保障就是呵护百姓的明天,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科学制定规则,为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编织更加严密的制度安全网,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十八大时政热点:迈进社会保障的“普惠时代”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

●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

——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

●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摘自党的十七大报告

社会保障被称为社会的“安全网”。当你老了,病了,困顿了,社会保障体系如何,

你的感觉就十分真切。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和政府不断推动改革,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从社会的视角来健全和完善住房、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

这10年,保障的进步,不仅是数字的累进,更是无数人生活的“改变”。人们感受到社会保障已经迈入“普惠时代”。

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大国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决定》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强调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专家指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就业形势有以下特点:

一是处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十一五”期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达到9900多万,平均每年1900多万,就业岗位存在较大缺口,供求矛盾十分尖锐; 二是处在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攻坚期。2005年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未就业的仍有200多万人,其中相当部分是技能单一、年龄偏大的职工,再就业十分困难;

三是处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农村目前有劳动力4.85亿人,除去已经转移就业的2亿多人及从事农业需要的1.8亿人,尚有1亿左右的富余劳动力。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决定》从五个方面对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要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在制定产业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引进投资项目时,要将能否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实现调整经济结构和扩大就业的有机结合。同时,要实行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二是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改善劳动力结构的根本出路。要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制度,努力使每一个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都能够接受技能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愿意创业、敢于创业人员的培训,加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技能素质。 三是深化户籍、劳动就业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人员流动政策,规范发展就业服务机构。目前我国基本形成的由人事部门管理的人才市场和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劳动力市场,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衔接不畅等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完善政策法规,引导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发展。

四是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促进就业是市场经济下政府履行公共服务主要职能之一,促进就业的主要方式是制定政策、增加投入、创造环境、管理服务。

五是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下岗失业人员是市场经济中的就业困难群体,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于就业困难群体更需要伸出关爱之手,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针对这些问题,《决定》提出要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府、工会、企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要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从建立健全国家劳动标准制度入手,针对安全生产、职业卫生、劳动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要督促各类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加强劳动保护;要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通过监察执法督促企业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整顿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帮助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追回被拖欠的工资,积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 20xx

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xx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日期20xx0701分享oo1234567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调研报告1

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调研报告报告名称团队名称课题负责人专业年级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20xx年月一基本情况二课题研究计划23三课题进展概况45四调研报告正文67891011五调查问卷12六课题组活...

关于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问题调查报告张洁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客观上要求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及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经济结构转型进程的加速进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社会保障...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调查报告(常州)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调查报告一调查问题对于我国农村最低社会保障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的分析进而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具体对策二调查方法针对这些...

尹蔚民部长在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文库

尹蔚民部长在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来源滨州就业网作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xx030220xx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xx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金年度报告

20xx年全国社保基金年度报告一社保基金会概况一社保基金会简介1法定中文名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简称社保基金会法定英文名称NationalCouncilforSocialSecurityFundPRC缩写SS...

国务院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20xx年4月22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1贫富差距不断扩大2房价一路走高让人难以接受3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4交通事故频繁发生5大学生就业率逐年降低等...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xx)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内容附图。

“中国和谐家庭建设与社会发展”论坛论文(调研报告)提交 …

中国和谐家庭建设与社会发展论坛论文调研报告提交申请表

宁国市近三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第八期宁国市统计局编印20xx年7月23日宁国市近三年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根据20xx年市委第十二届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争当全省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决定我市自20xx年起按照三年强基础五年大变化十年新跨越的三步走总体要求...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

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GDP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上升为...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