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大二

时间:2024.5.13

社会实践报告 标题:常州的发展

文学院101班

10111125 吴冕

常州的发展

目录

一、 常州的文化发展

(一) 常州历史文化发展轨迹

1、 文化肇兴时期(从古吴文化至南北朝)

2、 文化发展时期(从隋唐至明代)

3、 文化鼎盛时期(贯穿整个清代)

(二) 常州的文化精神和文脉发展

二、 常州的经济发展

(一) 农业

(二) 工业

2

常州的发展

(三) 旅游业

(四) 居民收入

三、 常州的政治发展

一、常州的文化发展

常州历史文化,是常州社会经济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表现形态之一。它的积淀极为厚实丰硕;它的建树令人注目,某些方面还在全国独领风骚;其灿若星辰的文化精英,曾引来龚士珍“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的赞叹。回顾和研究这种历史文化现象,继承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宝贵经验,对于我们加深对家乡的认知度,提高市民的人文素质,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地方文化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一) 常州的历史发展轨迹

常州历史文化渊源流长,自常州人文始祖季札分封延陵(常州古称)至今,亦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朝代的兴衰更替,常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到常州解放前,大致可粗略地分为四个时期,即:文化肇兴时期(从古吴文化至南北朝);文化发展时期(从隋唐至明代);文化鼎盛时期(贯穿整个清代);文化延续时期(从清末至民国)。

1、 文化肇兴时期(从古吴文化至南北朝)

古吴文化,大致可从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殷商末年算起。当时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为避位东奔荆蛮之地—江南的太湖流域及其四周广大地区,把中原文化融入本地土著文化,赢得了本地土著居民的拥戴。此后历经19代,到公元前500年左右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原先这片“荒蛮之地”,面貌已有所改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需求,一种伴随着劳动而兴起的吴歌出现了。《吴越春秋》中仅剩的一首音节简单、结构原始的《弹歌》有这样的记载:“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从这里可以看出,它已经把砍伐竹子,制作弓箭,到追逐猎物的情景进行说唱了。此后不久,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季札分封延陵,季札成了常州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文始祖。

3

常州的发展

从季札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经秦汉、三国到两晋的八九百年间,由于生产力水平仍较低下,血亲复仇观念严重,加上需要依靠强大的群体力量与外族外邦的侵扰进行斗争,或者需要通过发动掠夺战争来充实本地的财富,这里的先民们以尚武为荣。《汉书·地理志》曾有“吴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的记载。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项羽随其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事,其所率八千子弟中不乏常州人。当时北上代秦军“身七十余战,所挡者破,所击者服”。三国时期,东吴实力远不如曹魏,为保卫疆土,尚武好勇之风仍然很盛。

西晋永嘉之乱,为常州历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契机。由于当时中原战乱频发,大批北方氏族纷纷南迁。它不仅带来了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而且由于中原文化的融入,也丰富了本地文化的内涵。加之从东晋到南北朝齐梁时期,大多采取和平禅让的方式,避免了攻地掠城的破坏,又给常州带来了近170年的安定环境,为齐梁文化的肇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齐梁王朝的创始人姓萧,祖居山东兰陵县,为避战乱举族南迁,定居于武进东城里(今万绥镇)。至第五代萧道成,建立南齐王朝;20多年后,南齐王朝为其侄萧衍取代,建立萧梁王朝,世称齐梁时期。

齐梁文化的肇兴,虽有自季札以来这一漫长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和蓄势待发这一基本条件,齐梁皇室人员对文化的钟爱和重视,功不可没。齐高帝萧道成博学多才,梁武帝萧衍文采风流,有“诗人皇帝”之称。据不完全统计,萧氏家族中有40多人留下著作,涌现了萧子良、萧子云、萧统、萧绎等一大批成就卓著的学者、诗人、文学家、书画家、音乐家。在他们的推动和影响下,尚文之风日趋明显。

文化肇兴时期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1、常州人文始祖季札,以他的深厚学养和人格魅力,奠定了常州历史文化的基础,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他三让王位的品行操守和宽阔胸襟,成为常州人世代仰慕的“延陵世泽,让国家风”的经典;他在徐国国君死后,郑重地把已经心许的随身饰物青铜宝剑,悬挂在徐国国君墓旁的树上,树立了讲信义、重承诺的榜样;他在出使齐国返回途中,随行的长子不幸亡故,仅施以“殓以时服,坎深不至于泉”的简朴葬礼,深为前来观葬的孔子所叹服。特别应当提到的是,季札作为吴文化的杰出代表,在多次出使各诸侯国开展外交活动的同时,还为进行文化交流,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鲁国,主人邀他鉴赏集诗歌、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周乐》时,他以丰富的历史知识、敏锐的观察力、深厚的艺文素养、高超的鉴赏水平,进行了中肯和精当的评论,并从中论析各诸侯国的政治气象、国运盛衰、文化状态,乃至当地民风厚薄。他听了《郑》风,认为体现了国运昌盛,《魏》风气势宏大,又委婉动人,《陈》风淫声放荡,是亡国之音;评《颂》,赞以“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观看了舞蹈《大武》,认为体现了周朝的繁荣昌盛,《大夏》则喻涵了夏禹创业的艰难,等等。季札对《周乐》的评析,是我国古代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为系统而精当的乐评,具有奠基意义,影响深远。

司马迁在其所写的《史记》中曾这样记载他,说“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称赞他体现了儒家的风范。直到现在,常州人民对季札始终怀着崇敬和仰慕的感情。

2、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民间歌谣继续得到发展。它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人们在劳动时,需要协调动作,鼓舞热情,驱除疲劳,增加乐趣;二是由于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能力还十分薄弱,把它作为向神灵、鬼魂、祖先 4

常州的发展

进行祈祷、敬献、忏悔的一种表达方式。歌谣的内容,涉及劳动生产、风俗礼仪、神话传说、爱情婚姻等等。它在当时常州历史文化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3、到了三国和晋代,有关文字学、史学、经学的著作正式面世。主要有三国韦昭(金坛人)撰的《国语注》21卷,它是古籍《国语》最早的注解本和注述体散文著作。还有东晋朱风编撰的《晋书》10卷、袁宏编撰的《后汉记》30卷。稍后又有徐邈、徐广兄弟俩的经史著作多部出现。

4、南北朝齐梁时期,是常州历史文化肇兴的重要标志。梁元帝萧绎的《金楼子·立言》、《金楼子志怪》等,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散文理论著作和笔记体小说。萧子显撰的《南齐书》为二十四史之一。萧文帝萧纲以宫廷贵州生活为描写对象,创“宫体诗”,对后世影响较大。其他如经、文、书、画、医乃至佛学均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局面。其中尤以昭明太子萧统组织编纂的《文选》30卷(世称《昭明文选》)和刘勰的《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昭明文选》选辑先秦至梁初138位知名或佚名作者700多篇著作,是我国辑录最早、规模最大的一部诗文总集,史称“总集之祖”。由于辑录内容完备、鉴读方便,成为历朝文人研读的规范选本,唐代之后被列为科教必读教材,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对文学创作也有深远影响。

刘勰的《文心雕龙》,则用大量篇幅讨论文体,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还详细讨论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对后世评论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清代学者章学诚赞誉说:“《文心》体大精深,笼罩群言”。鲁迅先生称《文心雕龙》为“东则有刘彦和(刘勰字)之《文心雕龙》,西则有亚里士孚德之《诗学》”,把刘勰和亚里士多德相提并论,可见其成就之高。

齐梁文化的兴盛,是自季札以来常州历史文化出现的第一个高潮。

2、 文化发展时期(从隋唐至明代)

常州历史文化,自隋唐至明代,又绵延了一千多年。这一时期,就总体而言,是在齐梁文化积淀基础上的顺势发展时期。由于这一历史过程漫长而纷繁,我们在探析其发展轨迹时,将着重关注以下三点。

1、科举制度的盛行,为常州历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制。

自隋炀帝起,开科举士,把读书、科考和做官统一起来,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并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这种制度虽然是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的,但由于它基本上是一种公开、公正的竞争激励机制,为人们奋发学习提供了一种巨大的驱动力,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常州出了五位状元。他们是唐代的萧颖士,宋代的霍端友、佘中,元代的陈祖仁,明代的杨廷鉴。如果加上清代的吕宫、赵熊诏、钱维城、庄培因,常州历史上一共出了九位状元。考科之盛在两宋时代尤为明显。宋代319年中,常州考取的进士就达674人,出现了宋维、宋绛,丁宝臣、丁宗臣两对兄弟同榜高中的盛事,留下了令常州人自豪的“双桂坊”(取双双蟾宫析桂之意)地名。宋大观三年,朝廷会试,一科300名进士中,常州府取53名,占总数的1/6,赢得了“儒风蔚然,为东南冠”的美誉。太傅张彦直的4个儿子相继荣登进士第,常州地方官在其居巷内建“椿桂坊”(取灵椿丹桂之意)牌楼。状元霍端友之孙霍超龙, 5

常州的发展

年仅18岁就得中进士,宋理宗喜其年少有为,特命常州地方官将其居地改为“早科坊”。常州还出现了杨廷鉴等五家科甲鼎盛、五世不绝的科考世家。唐代萧氏一门出了8位宰相(一说10位)。至于公卿大臣更是不绝于朝。于是在普通百姓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逐渐成为社会风尚,这为常州历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库。

2、地方官员的重视和倡导,为常州历史文化的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和浓厚的氛围。

也许是齐梁帝王遗风的影响,在常州任职的地方官员,大多沿袭、弘扬了重视和倡导文化的传统,其中本人就是好学上进、在文坛上有所建树的地方官员,表现得更是突出。如唐代常州刺史李栖筠、独孤及,宋代常州知府王安石等等。 李栖筠,德高望重,“喜奖善,而乐人攻己短,为天下士所归”。他文学素养极高,是很有名望的大诗人。为官治理一方时总不忘“以文化人”,这是很有见地的。正是他,创办了常州历史上第一所官学——常州府学(今市二中原址),为培养人才、发展常州教育事业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独孤及,唐朝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是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主张“先道德而后文学”,反对当时文坛上的浮糜之风,与萧颖士、李华等形成若干文人群落,留有文集《毗陵集》。在常州任上三年,政绩卓著。晚年不原离开常州,在武进南宅鹁鸪山终老。逝世时据《武进阳湖志》载:“行路恸哭,罢市相吊者累月。” 宋代常州知府王安石,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认为“所谓文者,务求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缕绘画也”,主张文学“要之以适用为本”,非常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由于他“有矫世变俗之志”,曾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其号半山,常州人民为纪念他,在惠民桥畔建有“半山亭”一座。

这里还要提一下苏东坡。苏东坡有否担任过常州团练副司(监察的官职),目前还有争论,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宋代第一流的诗文大家,十一次来到常州,晚年两次上表乞居常州,最后终老常州,则已确定无疑。可以说常州丰厚的文化积淀、崇文重教的社会风尚,以及他在常州的众多知音,使他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也是他最后定居并终老常州的重要原因。同时,苏东坡的人格力量、学识才华,也给常州历史文化以深刻、久远的影响。

常州地方官员对文化的重视,还表现为他们以常州为基地,经常邀约苏州、杭州、湖洲等邻近地区的官员和文人来常州举行诗文之会。唐代有著名的“茶山境会”,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有一次因事未能赴会,特作《茶山境会》诗参与;杜牧任浙江睦州刺史时,每年循例来常州,先后有《题茶山》等佳作交流。宋代则于每年春季借“劝农”之机,举行“春游诗酒会”。明代则有“诗酒艺会”等等,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上面所讲在常州任职的地方官员对文化的重视和倡导,比之齐梁时期的帝王和皇室成员,他们与常州人民的关系显得更为直接和密切,影响也更为深入和具体。他们的品格操守、治理方策、文学成就,不仅起着表率和引领的作用,而且已经成为常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重大的历史变故,对常州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正面或负面的重大影响。

北宋王朝覆亡后,南宋王朝被迫建都浙江临安(今杭州),前后存在了150年左右。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移到了江南。出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常熟,天下足”的景象。这无疑为常州历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 6

常州的发展

的机遇,促进了常州历史文化的繁荣。

然而到了宋末元初,元兵挥戈南下向临安进犯,发生了被史家称为“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的“临安之战”,常州作为临安的屏障,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常州历史上有名的“常州保卫战”。守城军民顽强抵抗达半年之久,终因寡不敌众,遭元军屠城,常州城毁于一旦。现在的“古村”,据传说原为“十八家村”,是元军屠城后仅剩的18户人家的聚居地,可见屠城破坏的严重程度。文天祥战败被押北上,途径常州时作有《常州》诗,开头两句便是“山河千里在,烟火一家无”,其序言中说:“北兵愤其坚守,杀戮无遗种,死者皆忠义之魂,哀哉!”常州城遭此浩劫,元气大伤。此后随着元朝近百年的发展,到了明朝,常州历史文化又逐渐繁荣起来。

文化发展时期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文学方面。诗词散文,成就卓著,名家辈出。最具代表性的有:唐代的萧颖士、储光羲、戴叔伦,宋代的张亻必、胡宿、邹浩、丁宝臣,明代的唐顺之、徐贲、毛宪等。他们或见地独到,富于创新;或勤于笔耕,著述丰硕;或承上启下、独领风骚,在当时的文坛上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唐代状元萧颖士,人称“萧夫子”,高才博学,风格峻逸峭拔,后人辑有《萧挺茂文集》,是后来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的先驱者,声名远扬朝鲜、日本。据《新唐书》载:“倭国(日本)遣使入朝,自陈国人愿得箫夫子为师者”,后因“中书舍人张渐等谏不可而止。”储光羲,与王维、孟浩然鼎足而三,他上承陶渊明,下开范成大,是山水田园派诗人的杰出代表,有《储光羲集》10卷。戴叔伦是萧颖士的门生,时称“诗伯”(即大诗人),他的诗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见长,诗风清丽质朴,情真深婉,开中唐新乐府之先河,对后世影响较大。 唐顺之,文武双全,博学多才,明“嘉靖八才子之一”,“唐宋派”创始人。他十分重视文章的本色,认为“文章要有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他的“本色论”,是“唐宋派”的精髓,对当时和以后的文学创作和批评,均有积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小说有了长足发展。自东晋袁宏的《竹林名士传》创笔记体小说、南梁萧绎创志怪体小说后,到唐代,顾非熊的《妙女传》已发展成为传奇小说。到明代,小说的品种与数量明显增多,又出现了演义、武侠、章回体小说,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于华玉的《岳武穆精忠报国传》卷28回等。

艺术方面。无论是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均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戏剧始于宋代杂剧,明代起有南戏。宋末元初,孔学诗作《秦太师东窗事犯》,为常州最早的杂剧作品,后有陶国瑛的《森罗殿》。明代有蒋孝编的《南九宫谱》,为南曲填词的规范之书。此时昆曲开始流入常州,深得世家子弟欢迎,渐成风气。 曲艺这种形式,兴盛于明代,主要有古弹词、古评话和由地方小调演变而成的唱春。

音乐舞蹈也有很大发展。唐代起,茅山的道教音乐、天宁寺的佛教音乐逐步流行起来。山歌更为民间所喜闻乐见,明代起,每年三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清凉寺举行庙会,城乡百姓涌到德安桥上对山歌,通宵达旦,三日不衰,形成了常州一年一度“德安桥上对山歌”的传统民俗。当年一首《木匠歌》唱道:“木梳勿做勿得过,山歌勿唱忘记多,三月十九偷个空,德安桥上唱山歌”,其盛况可见一斑。舞蹈从隋代起,已有云车舞(掮轮车)出现,唐至明代,又陆续出现柘枝舞、跳幡神等多种形式,民间舞蹈高跷、龙灯、荡湖船等也开始流行。

书画艺术传承齐梁遗韵,有了新的发展。与常州结下不解之缘的苏东坡,在 7

常州的发展

书法上所开创的写意之风,对常州影响很深。吴炳的花鸟画为皇室所看重。元代的倪瓒将文人画推向了“高逸”的境界,丰富了文人画的内涵。明代的孙隆,能诗工画,花鸟画以“没骨图法”为主,对后世泼彩写意画影响深远,是常州“没骨法”画派的先驱。

经史方面。包括经学、史学、方志学等等也出现了繁荣景象。这里着重说一下方志学。因为常州后来被誉为“修志之乡”,起步于这一时期。早在齐梁时期,萧子显就编有《南齐州郡志》,是有关南朝疆域、州郡设置和地理风情的重要资料。到唐代有萧德言的《括地志》550卷问世。记载常州本地内容的方志,是从北宋初期开始的,起初以“记”、“

经”命名,南宋淳熙起,以“志”命名。到明代,先后有淳熙、咸淳、大德、泰定、成化《毗陵志》陆续问世,以及《毗陵续志》、《重修毗陵志》、《永乐常州府志》、《常州府志续集》、《重修常州府志》等10余部,另有以“赋”、“录”等命名的各类志书和专志多部。与此同时,常州籍文人或赴外地任职的官员,也主撰了许多外地甚或全国性的志书。出现了谢应芳、薛应旗等一批修志名家。

这里应当特别提一下明代的陈济。他是以布衣平民身份,执掌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明《永乐大典》都总裁(总纂)之职的文化精英。他家境贫困,然手不释卷,博学强记,尽通经史百家,著述丰硕,时称“两脚书橱”。在编《永乐大典》之前,已有《文献大成》编就,但明成祖朱棣审读后很不满意,下旨重编。随即集中了2100余人,其中虽不乏高手,但无一人能胜任都总裁之职。当时提出了两个人,一个是新科状元曾綮,一个就是陈济。朱棣为慎重起见,决定对两人进行考试,并亲定试题。考试结果,陈济胜出,任都总裁,曾綮屈就副总裁。于是,陈济发凡起例,率2000余人的编纂队伍,有条不紊地进行修纂。“执笔者有所疑,辄就济质问,应口辩析无滞”很快就得到解决。经5年努力,《永乐大典》编成,全书总计达22937卷,11095册,约3亿7千余万字。朱棣审阅后十分满意,并决定“凡稽古纂集之事,悉以属济”,即都放心地交给陈济负责,还决定5个皇孙跟陈济学经。后来陈济在朝中讲学15年,直到逝世。陈济是常州人的骄傲。

3、文化鼎盛时期(贯穿整个清代)

清代从顺治至宣统,共267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从积淀数千年形成的辉煌,迅速走向衰落并最后灭亡的时期。

18世纪的康乾盛世,曾令世界各国瞩目。当时中国经济总量仍据世界第一,法国《百科全书》在《中国》条目中曾盛赞“中国民族,其历史之悠久,文化、艺术、政治、智慧,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然而由于清朝统治者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对当时世界上已经出现的三大事态——工业文明已经萌芽、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冲击中世纪封建神学束缚的思想启蒙运动已经展开——漠然置之,进入了夕阳西下的黄昏时期。

在这一巨大而深刻的历史变迁中,常州历史文化既承载着盛世年代的辉煌,又以呼唤改革的态势,在由盛转衰的过程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应当指出,清初皇室为巩固其统治,曾大兴文字狱,文人深受其害。时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侍讲学士的常州人钱名世,因作诗歌颂年羹尧,被雍正帝“究治”,斥为“名教罪人”,制成匾额令其悬挂在门上,还发动满朝文武官员写文批判,并令其刻印散发,使钱名世受尽了奇耻大辱。文字狱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是显而易见 8

常州的发展

的。然而这些都无法阻挡数千年文化积淀在文人中所形成的巨大蓄势的冲击。它大致有两种类型的表现。一种是,如常州学派(即今文经学派)创始人庄存与,为避文字狱的加害,埋头于古书堆中潜心研究经学,抓住“微言大义”这一核心内容,重新诠释《春秋》的“要旨”,以极为隐喻的方式,用“托古改制”的名义,在其代表作《春秋正辞》(死后40多年才由其孙庄绶甲刻印流传)中呼吁变革之必要。这是一种类型。另一种类型如洪亮吉,他仍置风险于不顾,仗义执言,为扫除官场积弊,写了洋洋数千言的《极言时政启》上书嘉庆帝,因而获罪被发配到新疆伊犁。后来嘉庆帝感到洪亮吉获罪后朝臣“钳口不敢复言,以至朕不闻过,下情复壅,为害至巨”而改口说洪亮吉的上书“实无违碍之句,仍有爱君之诚”,并表示要“铭诸座右,时常观览”,传谕将洪亮吉释放返回原籍了事。嘉道之后,清朝衰象日显,经世致用意识又逐渐在文人中悄然唤起,并终于汇成巨澜,激荡大地,出现了“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的景象。常州历史文化的鼎盛局面得以凸显出来。

这一时期的成就,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出现了独领风骚、具有全国影响的五大学派,即常州学派(今文经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孟河医派。

所谓学派,是指一门学科中因理论与体系不同而形成的派别。其形成的基本条件大致有三条:(1)有一个学术观点相同或相近的学术群体;(2)这个学术群体有特色鲜明且较高层次的理论体系及其代表作;(3)这个学术群体的理论体系及其代表作,在该领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现分别将各个独领风骚的学派简要介绍如下:

常州学派(今文经学派)。

经学是阐述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对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巩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称之为治国的理论基础,它对文学、史学、哲学以及艺术等等的影响也很大。

经书由于书写的字体不同、收录的内容和篇目不一,逐渐形成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两大派别。在从西汉到清朝乾嘉年间的2000多年中,这两大派别或兴或衰,互有起伏。

以庄存与为创始人的常州今文经学派,在考据学盛行时期,不搞古文经传的考据,而研究今文经传的“微言大义”,借以“托古改制”,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庄存与的外孙刘逢禄进一步发展了他外祖父的思想观点,认为“变”的观点是理解儒家学说的真谛和钥匙。此后,刘逢禄的门生龚自珍、魏源“敬从师说”又充实弘扬了常州今文经学派的变革思想,开展改良主义的启蒙运动。到了康有为、梁启超时代,常州今文经学又成为维新变法的理论武器。正如钱穆在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所说:“常州之学,乃足以掩胁晚清百年来之风气,而震荡摇撼之。” 常州词派。

常州词派是继当时的阳羡派、浙西派以后取而代之的词派。

当时词坛上,阳羡派一味追求激昂豪放而流于粗率,浙西派过分讲究醇雅清空而显现浮疏。词坛上还出现了淫词、鄙词、游词——被称为“三蔽”的情状。 常州词派的创始人为张惠言、兄弟。他们为授徒教学而合编了一本《词选》,成为常州词派的奠基之作。他们的词学主张主要是:一,尊词体,把历来被视为“小技”、“小道”、“卑体”,不登大雅之堂的词,提到与诗并列的地位;二,明宗旨,强调“词,意内而言外也”,这显然是与今文经学的深厚底蕴有关,并针对当时词坛的状况,明确提出要“塞其下流”(指淫词、鄙词、游词这“三蔽”)、“导 9

常州的发展

其渊源”,并指点“迷不知门户者”;三,崇比兴,提倡词的创作要用诗和骚体那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特定的内容。后来,常州词派传人周济等,还提出“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即要达到从“有寄托”到“无寄托”的艺术境界),要以“吾言写吾心”等重要观点,这些都充实丰富了常州词派的理论宝库。影响所及,不但在清代中后期占据了词坛的统治地位,而且在近现代词坛仍能见到其余韵流风。

常州画派。

常州画派,是以恽寿平(南田)为代表的,以改造创新为宗旨的中国画流派,对中国画的振兴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

恽寿平(南田)早在清初就驰名画坛,时称诗书画三绝。其山水画题材广泛,大幅求“势”,小幅求“趣”,淡墨、浅色、湿笔,追求幽深、寂静、清新、高逸的情趣。然其最大的贡献则是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新境界。

没骨花卉,为北宋徐崇嗣首创,明孙隆有所承传,但已显衰落之状。恽南田坚持师法自然的优良传统,巧施写意手法,不用墨或色勾框,直接以水、墨、粉调合挥写,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一洗时习,独开生面,使没骨花卉画大放异彩,受到众多文人学士、平民百姓的好评和欢迎,也深为皇室所赞赏,很快被人们奉为“写生正宗”,称赞他“有起衰之功”。

(二)常州的文化精神和文脉发展

常州的传统文化精神,概括起来说,应该是这样:

谦和坚毅重学多思厚德兼容诚信守仁

谦和坚毅,是指常州文人对待客观世界的态度。常州文人以谦和著称,讲的是“让国家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常州文人却从不调和,能一以贯之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决不苟且。

重学多思,是说常州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充满着一种重文重学的氛围。普通人家讲“耕读传家”,名门望族更是讲究“诗礼簪缨”,整个地区都浸润在诗书礼乐之中。常州地区出类拔萃的文人,都是事事争一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思想体系的,“多思”一说,决非诳语。

厚德兼容,是体现在常州人,尤其是常州文人身上的一种美德和一种品格。对待苏东坡的态度,就集中地体现了常州人的厚德精神。萧纲、萧绎倡导的文学创作的“新变”说,与刘勰的“通变”说,在创作理论上是两家完全相悖的学说,可这两家学说同出常州人之口,在中国文学史上相依相存了1500余年。王安石与苏东坡、杨时,同朝为官却互为政敌,常州这块土地竟同时神奇地容纳了他们。是常州的土地,孕育了王安石的变法思想,传承了杨时的理学体系,实现了苏东坡终老的愿望。国共两党相争,早期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吴稚晖与中国共 产 党早期领袖瞿秋白,出自常州一城。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两个水火不容的人物刘海粟、徐悲鸿,竟也同出常州。常州的兼容大度,可见一斑。

诚信守仁,是常州古来一直作为立邦之本的一种信念,一种守则。言必信,行必果,滴水留恩,涌泉为报。这类记载在常州地区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古时常州有阳湖、宋剑湖和芙蓉湖等,水患一直不断。有晋陵和无锡两县令吴、许二人,在职期间奉命理水。两人在常州府立下治水状,言治水如救命。没想到时逢百年不遇,两人“亲视堰闸,修筑堤防,不遗余力”。巡视间,洪水骤至,两人见御水不住,仰天呼曰:“宁亡邑宰,无亡吾民”,双双赴水而死。《锡山景物略》记载此事时,说他们是南朝萧梁时代的县官。后又有一个叫毛周的人,根据前人 10

常州的发展

张友松的诗“……壮哉二君不顾身,筑堤捍御溺水滨,南唐至今六百载,德泽尚及乡之民”,认为是“以南唐人为可信”。不管是什么朝代吧,两个肯定是来自异地的、不过是到常州做地方官的人,到了常州,入乡知俗,随规践行,能如此重诺,常州地区的人文精神亦可供管窥。常州人后来为这两位县官建过祠,以纪念一种说话算数的诚信精神。

由常州的传统文化精神,衍生出常州文化发展的几条主要脉络,这就是常州的文脉、画脉、学脉、医脉:

文脉包含了史学、文学、理论、思想等方面。

画脉是从常州文脉中分出,与常州文脉有着密不可分关系。

学脉主要是常州地区重文重教的习俗。

医脉则全由文脉、学脉所涵育,如中国古语“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小医医人,大医医国”,许多常州学子功名不就,遂走向中医,悬壶济世,一样流芳人间。

二、常州的经济发展

常州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近代工业之父盛宣怀的故里,以经济发达、工商比翼而著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常州成为闻名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以乡镇工业发达为时代特征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是全国最早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 如今,常州市以农机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制造业、汽车及配件制造业、新型纺织服装业四大支柱产业为龙头,带动电子信息、新型材料工业、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三大新兴产业的发展,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规模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近年来引进海外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20xx年世界上第一家系统生物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由19xx年国际首创系统生物工程概念的曾邦哲(曾杰)在常州成立,系统生物学及其医药学与生物工程的应用,国际上有称之为将带来21世纪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

经济总量稳步攀升。20xx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7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1%,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9.8亿元、1667.2亿元和1209.7亿元,比上年增长4.3%、13.2%和13.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6∶56.8∶39.6调整为3.4∶56.0∶40.6,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5000元,依据现行汇率折算接近10000美元。 全年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6.2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9.6%,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11

常州的发展

(一) 农业 20xx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5亿元,比上年增长8.6%。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61.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2%;粮食总产量达115.2万吨,较上年增长0.9%。粮食亩产475.4公斤,其中水稻亩产620.1公斤,比上年增长4公斤,蝉联全省“八连冠”。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大力推进,全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达14.1万亩(其中设施农业6.1万亩),高效渔业面积

6.3万亩,累计建成高效农业面积99万亩,占耕地的比重突破41.0%;新建高标准农田10.9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3万亩,高效农业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截至20xx年底,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44个,省级以上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464只,省级名优农产品39个,获得绿色标志的农产品279只,有机食品131个。

(二) 工业

20xx年工业经济总体呈现规模扩大、效益改善、质量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387.8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562.1亿元,增长17.8%;重工业完成产值5823.0亿元,增长25.2%。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完成产值4413.8亿元,增长22.9%,其中私营企业业完成产值4143.8亿元,增长37.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2666.1亿元,增长25.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263.3亿元,利税613.7亿元,利润40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9%、37.4%、48.1%。按省统一口径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69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2%。全市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1123家,比上年增加184家,其中全市超百亿元工业企业由上年的3家增加到5家,分别为中天钢铁、申特钢铁、亚邦化工、金源铜业及天合光能。

(三) 旅游业

20xx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49.7亿元,比上年增长23.9%;接待国内游客2802.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2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6%和24.3%;接待入境游客35.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5%和18.1%。环球恐龙城、库克苏克大峡谷、恐龙城大剧场、三河三园、淹城春秋乐园、天宁宝塔第4层“罗汉示迹”、运河五号创意街区等一大批旅游新项目先后建成开放。截止年底,全市共有5A级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9家,旅行社发展到104家,7家旅行社进入全省国内旅游突出贡献奖50强,星级酒店发展到65家,其中五星级酒店5家,四星级酒店22家。

(四) 居民收入

20xx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69元,比上年增长10.6%;人均消费性支出17124元,增长7.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7%,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

12

常州的发展

三、常州的政治发展

摘自《20xx年常州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市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各项工作成果丰硕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常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监督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全面贯彻“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狠抓产业升级,突出创新驱动,注重统筹兼顾,着力改善民生,巩固和发展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好势头,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600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2万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达到350.9亿元,增长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300亿元,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0亿元,增长17%。

(一)坚定不移促转型,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大力开展“加快转型升级年”活动,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制造业转型步伐加快,五大产业实现产值5620.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7.7%,启动实施了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08.8亿元,增长31.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2%。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实现增加值1500亿元,增长12.2%;实现旅游总收入420.12亿元,增长20.1%;创意产业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实现产值150亿元,增长37.6%。现代农业亮点频现,水稻单产实现全省“九连冠”,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达14家,“双百万亩”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成功获得20xx年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承办权。

(二)注重投入上项目,开放创新增添新活力。坚持不懈狠抓项目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优化金融服务,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效投入快速增长,完成工业投入1285亿元,增长19%,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入522亿元,增长104%;服务业投入1039亿元,增长21.5%。开放活力显著增强,确认实际到账注册外资30.5亿美元,增长14.2%;外贸进出口总额280亿美元,增长25.9%,其中出口190亿美元,增长22.1%。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3%;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5家,总数达618家,名列全省第三;新建“两站三中心”119家,总数达621家,全市孵化器面积达364.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610家;新增专利授权总量超过1万件;“一核八园”建设加快推进,完成营业收入682亿元,增长46%,科教城入驻机构达520家,研发人才超万人;启动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全年引进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250个。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净增私营企业780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3.75万户,新增个私注册资本600亿元。大企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11家,入库税收超亿元企业达32家。金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引进1家外资银行,发行企业债券67.08亿元,成功发行“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新增创业投资机构4家,新增上市企业11家,上市企业总数达32家。

13

常州的发展

(三)加大力度抓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常州机场新航站楼、京沪高铁常州北站建成运营,西绕城高速公路、龙江路高架南延等工程建成通车,苏南运河、丹金溧漕河等三级航道网整治工程进展顺利,建成串新河枢纽、南运河枢纽等城市防洪节点工程。城市功能板块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完成永宁北路、中吴大道东延等道路建设,北部新城建成万达广场等重点项目,南部新城扎实推进武宜路片区综合改造等项目,滨湖新城各类功能性项目和一批标志性建筑加快建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完成市区外围40条河道整治,3条入太湖河道和主要湖泊水质进一步好转;空气净化工程深入推进,市区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36天;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

2.9%,成功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中心镇建设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有序实施,溧阳市、新北区通过省级验收;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顺利推进,村庄环境进一步提升,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现涉农县区全覆盖,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农村水利条件进一步改善。

(四)以人为本惠民生,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着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和社会各项事业,民生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大力推进富民增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7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920元,分别增长13.1%和18%。就业创业扎实推进,新增就业9.5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再就业9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扶持创业5300人,创业带动就业3.2万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超额完成扩面任务,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住院制度规定范围内的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80%和60%,新农合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达45%以上。住房保障力度加大,中心城区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6500套,各辖市区和工业园区新开工建设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公共租赁住房1.4万套(间),新增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家庭1650户,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城乡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市区低保标准提高至435元,医疗救助对象扩面惠及5万困难群众。爱老助老工程扎实推进,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960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实现街道(乡镇)和城市社区全覆盖。公交优先继续实施,新增公交空调车703辆,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市区公交车全部空调化的城市。文化工作成效显著,电影《秋之白华》、大型交响锡剧《天涯歌女》获得良好反响,“幸福广场”周周演、低票价经营性演出等文化惠民工作全面推进。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80%以上的中小学生在省优质学校就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87%;全市新组建25个教育集团,通过扩大名校学区、教师互派,促进公办教育资源进一步均衡配置;10名优秀教师成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首次获得国家重点中医临床专科2个、省医学重点学科2个;阳湖医院全面建成运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初见成效,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新建、提升全民健身点170个,我市成为全省唯一连续15年获得“全国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的城市。成功举办中国羽毛球大师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平安常州、法治常州建设取得新成效,和谐安民工程顺利实施。与此 14

常州的发展

同时,粮食供销、安全生产、人武人防、双拥工作、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审计统计、海关国检、药监质检、边防海事、邮电供电、档案地方志、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人口和计划生育、物价、残疾人事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尤其令人振奋的是,20xx年我市继续以前所未有的共识、前所未有的热情、前所未有的投入,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市人民踊跃参与,文明素养明显提高,在年底召开的全国表彰会上,常州成功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的光荣称号!

(五)转变职能促发展,行政效能有了新提升。坚持服务发展,强化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效能,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行政审批服务改革继续深化,加快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市级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度达91.2%;扎实推进企业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联审会办,审批时限大幅缩短。深化“三合一”阳光政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实现行政权力全覆盖、运行全透明、流程全受控。深入实施关爱企业、服务企业行动,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的“十六条”意见,到南京邀请一批省级银行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开通英文版“市长信箱”,通过“市长与网民”、政风热线等渠道广泛收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监督,526件建议和提案全部办结,满意与基本满意率达100%。

过去的一年,我们不仅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而且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得到了一些有益启示。一是必须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始终围绕“两个率先”的总目标,不断鼓劲加压、争先进位、勇攀高峰,巩固提升常州在江苏第一方阵的地位。二是必须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在发展中快转型,在转型中快发展,通过转型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三是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完善创新机制,集聚创新资源,提高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四是必须坚持优化环境不动摇,着力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生态,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五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以富民的目标凝聚人心,以民生的改善鼓舞人心,充分调动和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5

更多相关推荐:
大二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农业局学习实践报告一内容简介时间20xx819地点云县农业局正文在暑假期间我来到了云县农业局做了两个星期的学习和实践下面我就这次按学习和实践的内容做一些简介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发展农业是我国解决粮...

大二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一、实践目的作为第二次经历社会实践的大二学生,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

大二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20xx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08法学袁学林1185120xx054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能在寒假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给了我…

20xx年大二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我在酷寒中迎来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个寒假当然也是我第一次经历社会实践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寒冷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

大二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姓名xxx学校名称xxxxxxxxx系别工商管理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xxxxxxxxxx学号xxxxxxxxxxxxx实践单位xxxxxxxxxxxxxxx实践时间20xx71920xx819...

大二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大二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能在寒假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给了我们一个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自我能…

大二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在不断地期盼中我们终于迎来了大学第二个寒假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实践将是其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服务同学们就业的重要举措对我们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都具...

大二上社会实践报告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

大二上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报告1月20日由于大一点的诊所离我家较远所以我带着自己做的调查报告去了我们村附近的卫生室水江镇大燕居委大地卫生室这个卫生室不大有两个门面一边是药柜另一边是病床医疗设备比较简陋医护人员也比较少只有一名医生...

大二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大二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服装店导购员这是我大学的第三个假期的实践也是我人生路上的第三份工作经历这次的这份工作相比之前的两份工作中的任意一份工作的工作性质都轻松得多时间飞逝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就在这喜庆的大年夜里结束了...

大二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大二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超市临时工实践目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体会社会就业压力增强自己的社会就业能力为三年之后走出校园更好的就业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做准备实践内容及感悟通过应聘我成功...

大二寒假社会实践报告2

大二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活在我看来就是要在知识和经验中不断丰富不断升华经过这四年最美好最忙碌的奋斗我应该在毕业时对自己的状态感到非常满意并且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要丰富大学生活不出去不去尝试是绝对不行的之前也仅...

大二社会实践报告(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