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精神生活内容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4.4.20

大学生精神生活内容现状调查

报告书

目 录

目 录.................................................... 2

一、简介..................................................... 2

二、关键词................................................... 3

三、前言..................................................... 3

四、调查时间................................................. 4

五、调查对象................................................. 4

六、调查方式................................................. 4

七、调查地点................................................. 4

八、人员分工................................................. 5

九、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5

(一)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现状 ............................. 5

(二).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 8

十、关于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10

(一)社会大环境的不和谐是根本原因 ...................... 10

(二)学校教育环境的不和谐是直接原因 .................... 11

(三)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是主要原因 ...................... 12

(四)大学生个人的发展水平是主观原因 .................... 12

十一、关于大学生精神生活状况的建议.......................... 13

十二、结束语................................................ 15

十三、附录 大学生精神生活内容现状调查问卷.docx.............. 15

大学生精神生活状况

报告书

一、摘要

内容提要

第一, 认真剖析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现状。用具体数据说明河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

精神生活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大学生在精神生活中好的方面以及不足之处。

第二, 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出现问题的原因。用事实和数据说明河南师范

大学全体学生精神生活状况的现状和特点,结合实际环境和情况,深入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第三, 大胆提出解决建议。以河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精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

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二、关键词

大学生,精神生活,问题及现状

三、前言

(1)调查背景:

大学生作为高校教育中受教育的主体,不仅对整个高校教育而且对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0年代出生的,深受改革开放潮流的影响,随着中国社会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国外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同时那些腐朽的思想和制度也会流入进来,而教育也就自然首当其冲,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状况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先进文化被接受的同时腐朽的思想也正在侵蚀大学生的心灵。

与此同时,随着高校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高校教育开始出现了主体多元化、对象多样化、内容理性化的发展趋势,尽管高校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仍然会有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因抵挡不住诱惑而走上一条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的路。

(2)调查目的: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精神状况的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状况,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了解、自我发现,塑造优秀的大学生人格体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通过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状况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也可以促使社会更加及时地了解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状况,为社会提供一个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更加广阔的视角,也有利于高校对大学生的正确培养和指导。

四、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 调查时间

20xx年5月8号

(二) 调查对象

河南师范大学全体学生

(三)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四) 调查地点

河南师范大学

(五) 人员分工

问卷设计:

问卷发放:

数据统计及分析:

报告撰写:

五、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一) 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现状

1.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

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大致的了解到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状况,其中在课余时间利用这一块,从问卷中我们总结得出:课余时间用于上网的大学生占到33.9%,用于学习的大学生占到31.4%,而选则在寝室睡觉的大学生也有32.7%,另外选择运动的占19.8%,逛街的占14.9%,陪男(女)朋友的占19.2%,外出游玩的占17.3%,做兼职的占13.5%,学习其他社会技能的占11.5%,其他占5.8%。据统计,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是课堂时间的三倍之多,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课余时间主要都用于上网,学习和在寝室睡觉这些方面。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活动的学生当中,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在图书馆查资料和自己上网查资料。分别占到27.9%,33.6%,。图书馆是大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一个优秀的图书馆不仅能够给大学生提供各类丰富的书籍还能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上对课余时间的利用率,受调查的学生中有64.5%认为图书馆基本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且有56.7%的大学生每隔一两周会去图书馆借阅一次

书籍。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51.7%的大学生经常会阅读一些非专业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有41.3%的大学生喜欢读一些文学作品,由此可见学习之余喜爱阅读的学生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

2.大学生的课外活动

我们从调查分析得出大多数大学生会在课余时间进行运动,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大学生普遍都意识到运动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38.9%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进行羽毛球、乒乓等轻盈型体育运动,并且有49.2%的大学生至少一个学期进行一次游泳运动。

3.大学生的感情生活

(1) 关于亲情 亲情观是大学生的人生观的一个重要体现,良好的爱情观对大学生的认知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亲情是和联系家人的重要纽带,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认清大学生的亲情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和家人的亲密程度不高。当在遇到苦恼难以调适时,只有18.7%的大学生愿意求助于家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感觉与家人的关系可能比较融洽,但是真正愿意与家人进行沟通的人少之又少,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

(2) 关于爱情 爱情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大学生必须上的一门课程。调查表明,28.2%的大学生都希望能够追求美好的爱情。大学生恋爱交往中往往会发生一些不得体的现象,78.3%的大学生都表示可以接受但要注意场合,并且有47.5%都认为大学生同居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虽然每个人都对爱情有美好的向往,但是只有2.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中最应该做的事是恋爱,也只有17.5%的大学生表示恋爱问题是他们经常谈论的中心话题。

4.大学生的知识拓展

大学生的知识学习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所在。大学生的知识拓展更能看出大学生的素质。通过对大学生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在这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79.3%的大学生很少去参加学校的公益性讲座,并且他们获得一些时事信息主要来自于网络。调查还发现69.5%的大学生表示班上很少组织同学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活动,17.9%的大学生表示参加课余文化

活动可以增长知识,这些都说明大学生认识到课外活动的重要,是大学生的知识拓展的一个良好途径,但是参加的途径却比较少。

5.大学生的思想方面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对于人生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比较有个性的群体,个性中又不难看出统一。有65.6%的大学生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其中43.5%都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并且41.7%的大学生入党都是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于国内形式和国际社会的一些问题大学生也是比较关心的,54.2%的大学生十分关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经济危机给国家带来的影响,46.7%的大学生认为中国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而且58.3%的大学生对学校开展政治理论课比较满意。

6.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满意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各种娱乐消遣方式也层出不穷。一方面,网络技术的发达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各高校硬件设施的配备日趋齐全,当代大学生的各种精神生活需求也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他们在业余时间可以上网了解各种实事和新闻,也可以去学校的配备场地进行体育锻炼等娱乐,这就促使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在业余时间拥有一个较好的精神生活。

在调查过程中当问及“你觉得你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实吗”的时候,我们发现有60%的人感觉到不充实,40%的人感觉到充实。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水平总体上来说是比较令人不满意的,但问题并不是很严重

7.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校园中的案件也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必须得到重视。在此次调查中,有62.3%的大学生认为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是他们在大学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而感觉集体中缺少温暖,同学间没有友谊的占有3.3%,虽然比例比较小,但是也应该得到重视,问题往往就出现在小部分被我们忽视的同学中。当被问及感到苦恼难以

自我调适时,有70%的大学生选择和同学、老乡、朋友进行交流。校园中屡屡发生因为学业、家庭或情感压力而选择自杀的事情,对这种现象是如何看待的当中45.3%的大学生认为是个人心理问题,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太差,也有42.2%的学生认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二) 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1.人生信仰缺乏化

广义的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具有长远的、终极的意义或价值的向往、追求,甚至身体力行的一种信念,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一种精神状况或价值追求。

大学生信仰的缺乏,说明我们国家的教育从来没有离开过功利,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谁真正在为中华的明天而读书?在学校,比父母,比轿车,比服装,比时尚,比流行,什么是攀登虚荣的坐标?什么是大学生的信仰?一种超出对人在精神上和生理上有严格约束和底线要求的信仰。

2.价值取向功利化

价值取向功利化不同于西文的功利主义,是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结合,是一种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政治思想道德、择业就业、参加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倾向.价值取向功利化将导致大学生学风浮躁、精神空虚、情感荒芜,影响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文化发展。

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主要表现为:价值目标选择的功利化;价值评价标准的功利化;价值实现手段的功利化等。.

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的因素是: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对大学校园的辐射;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校园的污染;西方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理念对大学校园的渗透;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态的过度膨胀。因此,矫正大学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的对策是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正面熏陶和影响,积极开展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参加校园内外的活动中,多数是选择

了参与自己觉得有意义的活动,这说明大学生在参加活动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在大学生是否会常常关注国家大事的调查中,多数学生是选择性的关注,说明他们的关注重点有目的性和功利性。从以上的结论来看,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着实渐渐走向了功利化和个人主义。

3.业余生活网络化

随着社会进步,高科技的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社会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台电脑。通过我们不仅可以购物、学习、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聊天、玩游戏、开会。它逐渐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对大学生极具吸引力。现在大学生的业余生活逐渐呈现出网络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33.9%的大学生课余使用用于上网。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及依赖程度。网络的功能是实现资源共享,沟通交流。而很多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沟通娱乐,却很少用于学习很多大学生把网络当成情感表达的重要场地。由此许多大学生会在业余生活中越来越依靠网络,在业余生活中把网络当成精神的寄托,越来越依靠网络。每月的上网费用偏多,上网时间占据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有的学生甚至熬通宵,这些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表现。大学生业余生活网络化,也已成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常见普遍现象。

6.感情交流依赖化

现在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备受父母亲人的宠爱,在处理其他人际关系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调查结果表明很多大学生愿意同其他人交流,但还是有很多大学生只是和少数人交流,存在着自我封闭的问题。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现在的大学生在情感上有着一定的依赖性,其主要是对父母亲人、好友的依赖。现在很多的大学生独自处理事情的能力还存在很大的不足,遇到事情缺乏独自解决的能力,在情感交流上也依赖朋友。在交友上也是喜欢跟自己熟悉的人交往,不太主动去与其他人交往,联系,缺乏主动性,人际圈比较窄。作为一名大学生,具有基本的人际沟通能力是必须的,这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在与人交往中获得便宜,同时也可以作为自身的一项素能,为以后迈入社会与人打交道做好一项铺垫。在校期间,同学们不应该只是关注学习,在学好知识的同时,同学们也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沟通协作也是同学们应该去学习

的。在学习之余,同学们应该多参加一些活动,或者与朋友多联系,不要害怕认识新朋友,尽可能的多交朋友,从他人身上学习好的东西,从一点一滴的交往中总结与人交往的经验。在有空余时间可以去做一些兼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了,这是值得肯定的。我们的同学要尽量的拓宽自己的人际圈,让自己的活动范围可以更广,不要只是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走不出去。

六、关于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社会大环境的不和谐是根本原因

1.流行文化的影响

流行文化是一种偶尔发生的、近乎崇拜的短期流行方式,有着明显的短暂性、情绪性与多变性,它有一部分的前卫行为、先锋姿态通过大众媒体向社会开展开来。这种特有的时尚魅力,与泛滥的商品化信息融为一体,将其精髓和糟粕带向了校园。流行文化向校园进军,与具有青春活力与高尚纯情校园格格不入,该种意识的洪流在诸多方面表现为庸俗外观文化与校园文化合而不群。

2.社会道德标准的退化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不同的道德观、多元的价值观交织碰撞,描绘出一幅复杂的图景,痛心与感动并存,忧虑与希冀相伴。“不可否认,‘道德滑坡’现象在社会确实存在,多元的价值观极大地冲击了单一的道德观。市场大潮将个人打散在不同的经济体中,脱离了原有的单一道德规范的约束。人们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道德底线频频被物质享乐、自私自利所冲击。“不道德行为比道德行为获利更多,且不会受到惩戒”的潜规则,给公众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因此亟须完善相应制度、规范。中国人与中国社会并不只是需要建设一个规范的市场,还需要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律,更需要重建我们的社会道德。只有在三者皆完备的情况下,我们建设国家的任务才算完成,我们每一个个体才有真正的安全感与幸福感可言。

3.不健全的社会制度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政治、文化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这个时期体有的价值体系在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措施的作用下快速形成,与之相应的配套制度却在缓慢的完善;另一方面,原本有的社会价值体系并不能迅速的崩解,这就使得处在时代前沿的当代大学生深受这种不健全制度的影响,过大的就业压力以及各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和制度难免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强烈的冲击。在社会转型时期,体制的转轨、法制的不健全,导致官本位思想、官僚主义等思想日益泛滥为人所知,随着这些黑暗思想的曝光,个别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逐渐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他们在精神生活中出现各种偏差和问题。

(二) 学校教育环境的不和谐是直接原因

1.学校教育重心失衡,忽视精神文明建设

现在的大多数学校教育重心都是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很大的诟病。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一味的追求高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如何做人,努力的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建立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比一味的追求成绩来说是更重要的。学习要在这方面进行改革,调整教学中心,不要只是要求学生成绩好,也不要仅凭成绩来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不管是成绩好的,或是成绩不好的学生,学校都应该一视同仁,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方向引导。而作为学生自己,也应该有所认识,在在学习老师所教授的书本知识的时候,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让自身拥有良好的品德,构建好的精神世界。

2.教师育人功能作用的弱化,没有树立良好的榜样

从古至今,老师的职能都是传道授业解惑,培育人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教师育人也逐渐变得功利化了。许多教师在上课时不认真教课,在课外开办补习班让学生来补课。这种现象现在是越来越普遍,但是也是我们应该去抵制的。因为这让教育这一项比较神圣的事业变得低俗,功利。而且这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不好,不能进行补课的同学来说是极不公平的。最为一名教师,育人是其职责,能够为国家培养人才应该是教师的一种义务,荣幸。而现在许多教师的行为却在抹黑这一责任,所以我们希望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纯粹,不要让学习也变得

功利。

(三) 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是主要原因

1.父母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忽视

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社会生产压力大,很多父母忙于生计,根本无暇照顾孩子。很多家长会把孩子交给长辈照管,或者把很多学生生活在寄宿学校,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孩子没有和家长交流沟通,很多孩子的具体的生活状态家长也不了解,这就造成了父母对孩子的精神世界完全不了解,就会造成孩子精神方面出现问题。同时在当前社会中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情况,只注重功利化的层次,只要孩子学业好,便认为一切都好。这也造成孩子内心出现很多情绪而不表现出来。家长又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2.父母行为示范,不能以身作则

父母是和孩子联系最紧密,生活时间最长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至关重要。然而当前很多家庭人员尤其是父母的行为失范。例如很多父母纠结一群好友在家打麻将,这会孩子造成不良影响。还有些家庭不和谐,父母经常会吵架、打架,家庭父母的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在处理问题没注重细节,不能以身作则,没有给孩子起到榜样作用。

(四) 大学生个人的发展水平是主观原因

1.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弱

大学生需要进行自我约束和控制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发达。他们的表现显示自我约束能力弱,比如方便的电脑带来的困惑。网络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是一把“双刃剑”,在大学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可以方便学习,做作业,购物,也方便了爱游戏的同学,将大把的时间和生活费浪费在网络上,聊QQ,玩游戏,大多数学生每天上网,没有固定的时间,甚至通宵,在周末的时候,用网络游戏代替了吃

饭,长时间和电脑在一起,逻辑思维受到抑制和削弱,将和电脑的符号式机械思维趋同,也会弱化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应对能力和沟通能力。

2.大学生心理素质差,心理调适能力弱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道德不断完善和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近几年,关于大学生因琐事打架斗殴的新闻越来越多,大学生因小事跳楼自杀的新闻越来越频繁。“自杀”似乎成了一种时尚。这种代价在常人眼里,不可思议。不得不引起人们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怀疑。消息出来的太多,不仅是网络的发达,更是心里的承受问题,应该抓住这大好时光,做些有意义的事。

七、关于大学生精神生活状况的建议

1.完善体制,构建良好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很多行为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针对大学生现在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完善体制,构建社会良好环境势在必行。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保障机制构建,促使大学生生活在文化环境、舆论环境良好的校园中。构架社会良好环境首先应完善网络管理,通过媒体的力量,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使大学生能够明辨是非。通过介绍和推荐适合青少年浏览健康网站、开辟主题聊天室等形式,使大学生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性,增强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同时要净化社会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严禁向大学生传播封建迷信等,依法打击利用网络、宣传等手段对大学生传播扭曲心理的活动。家庭也要进行科学的教育,家人对大学生应给与更多的关怀,多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做好表率作用,减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2.建立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成长的培养机制,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在全面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各高校作为一个教人育人的机构,也应当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良好机制。

与其他职业学校的学生相比,大学生的技术技能相对薄弱;与更高学历人士相比,大学生在知识积累上有有着很大的不足,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生

仍然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工作收入,他们远离家乡,这一切都要求学校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建立有效机制,帮助大学生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我们不应该一味的追求成绩,而应该做到教书与育人同步发展,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3.提高父母素质,重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

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一个家长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子女。首先必须有现代教育理念,这是父母素质的核心,犹如方向盘或指明灯,为子女的成长指引方向,不能是以往遇事则骂,遇事责打,应该在了解的基础上学会尊重。其次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一个情绪平稳、心态豁达、有行为理念的父母,会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发展,如果父母不相信子女,偷窥子女的行踪,查看手机,会使子女反感,存在不安全感。另外,大学生自己可以主动与父母交流,比如发短信,写信,发QQ信息,让父母了解我们的想法,用我们的理念引导父母的想法。

4.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约束能力,追求个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学生,在学校我们不仅要学习到书本知识,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做人,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当代学生的诱惑也越来越多,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自我教育,加强自我约束力,追求个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我们应当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做到如下的努力:1.与人交往时,我们要细心的观察,学习他人身上良好的品格。2.多读书,从书中学的一些做人知识,以知识来武装我们自己。3.多做运动,坚持锻炼,拥有良好的体魄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数。

5.弘扬社会传统美德,实现以德育人

①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实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学校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校会、主题班会、学校艺术节、小品戏剧比赛等各种文体活动及摄影、绘画、书法、体育、法制教育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讲、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清新的文化走廊、开办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活动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伦理意识、法制意识,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②在学科教育及其他各种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在各学科教育中的渗透,并重视向校外的延伸,努力拓展教育渠道,使传统美德的教育深入到各个方面,做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③在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主教育中弘扬传统美德。重视学生自主积极性的发挥,做到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在活动中将道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④ 在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八、结束语

通过对此次大学生精神生活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都能通过自我约束等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精神生活,但是这当中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己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希望能引起各方面的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状况的关注,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九、附录 大学生精神生活内容现状调查问卷.docx

更多相关推荐:
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内容提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大学生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一个良好的大学生活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基于此我们在本校做了一次...

在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调查报告

在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调查总结报告一调查人员组长范周斌1101021002组员周昆1101021001尤军1101021004吴义成1101021006疏忠诚1101021007问卷制作问卷发放问卷结果统计Wor...

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当代大学生假期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通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都很安排了自己的暑假生活,有的进行社会实践兼职打工;有的走亲访友,体味亲情、友情;有的埋头苦…

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2012至2013学年第二学期实践教学报告实践报告题目网络文化对合肥学院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调查究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指导教师王多慈系别班级建筑工程系11...

当代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市场营销091乔伟20xx10902106消费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是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结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群体也受到社...

关于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调查报告

关于长沙理工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调查报告成型1102任俊凯调查背景当今的大学生往往是只学习专业知识并没有更多地与社会接触而在国外如美国它们的学生同样是采取休学分的制度可是学校的政策放地更宽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踏入社...

大学生假期生活调查报告

大学生假期生活调查报告班级班调查人学号指导老师调查时间201201大学生假期生活调查报告前言假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能够把握这短暂的两个月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

大学生月生活费调查报告

大学生月生活费调查报告组别飞星调查小组组长赵金锦组员江蓉蓉代静文王梦秋当我们远离父母在外求学之时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自己管理如何合理的消费成为了很多同学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大学生我们是社会消费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国贸20xx03何秦秀20xx443817目的了解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形式与大学生直接交谈做调查地点重庆沙坪坝大学城时间20xx127到20xx214我是一名大学生而我最近做了一项调查是关于大...

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课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名称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总结报告院系专业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姓名陈瑞学生学号20xx210008课堂号联系电话调查时间20xx年9月3011月18日任课教...

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报告

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报告摘要转眼在大学校园生活了将近两年了大学里有充足的课余时间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从前那种被老师管制的生活已离我们远去然而我们在这个自己做主的大学里越来越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课余时间越来越迷失自己...

大学生生活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调查单位报告时间目录一摘要二序言一背景调查二调查目的三调查内容四调查方法及范围三调查结果一大学生家庭所在地二大学生家庭收入三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四大学生生活费用来源五大学生消费观念四对策和建议五结论附...

大学生生活调查报告(5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