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读书报告二

时间:2024.4.20

实验心理学读书报告

2013级师范班 追溯 题目:气候变化的心理影响及应对策略

作者:陆 亚 尹可丽 钱丽梅 沈 楠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昆明 650500)

摘要:气候变化是指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气候方面的改变, 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气候变化对个人的认知、情绪及行为均有影响, 这些心理影响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渐进式的。目前已有的研究发现, 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包括问题聚焦、情绪聚焦和意义聚焦三种, 而意义聚焦可能是其中最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应对策略。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界定某些重要概念, 并使之能够操作化, 需要探讨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研究中国人气候变化应对策略的特征等。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心理影响; 应对策略; 意义聚焦应对

自古以来就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起着重大作至关重要用,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早在地质时代以前全球气候就以多种方式发生过变化, 但是数个世纪以前, 人类活动首次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燃烧矿物燃料、砍伐和燃烧森林及其它一些破坏环境的活动, 人类已经改变了地球足够的热平衡, 以至于全球温度变化幅度超出有史以来人类气温变化幅度的平均值中国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变暖总趋势基本一致, 近百年来观测到的平均气温已经上升了0.5~0.8℃, 略高于全球平均温度, 中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有西北、华北和东北, 长江以南地区变暖不明显; 从季节分布来看, 中国冬季增温最明显。此次气候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系统造成重大威胁——实际上在许多方面已经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研究气候这一自然变化对于我们心里的影响显得很有必要!

目前已有的研究发现, 气候变化对人的认知、情绪及行为均有影响。这些心理影响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渐进的、积累的。气候变化(例如极端天气或环境灾害)能够对受影响的群体造成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急性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躯体障碍、抑郁症、吸毒、酗酒、高自杀率,以及高风险虐待儿童等。相对而言, 目前多数群体并没有直接经历过严重的气候变化, 他们通常只是看到气候或环境恶化的影像或媒体上他人受苦的报道, 随之可能产生感同身受的情绪反应。这种长期的、累积的情绪体验有可能会引发认知、态度或行为上的改变。因此,全球气候变化对大多数人而言, 造成的心理影响是间接而缓慢的, 并通过这种长期、渐进的过程影响心理健康。

1.气候变化在认知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 气候变化的信息通过媒体传给个体, 个体则通过了解气候变化的危害性,进而对气候变化威胁产生不同程度的风险认知。个人经验并不直接作用于风险认气候

知, 而是通过媒介和社会影响发挥作用。大部分气候变化的心理影响不是直接的, 而是间接的通过媒体和社会交流等方式对大众气候变化的风险认知产生作用。另一方面, 当人们意识到他人行为会对气候系统产生严重危害, 并将这些后果与自身行为相比较时, 就可能产生一种责任感。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改变如果处理不当, 则有可能促使个体产生错误的认知信念, 并把气候威胁归咎于自身的日常行为。

2.气候变化对情绪的影响

一方面, 对于某些人来说, 气候变化并没有引起强烈的反应; 另一方面, 对于其他人而言, 它却是“全球生态危机”造成的不确定性和情绪困扰的体现。在美国, 大部分人对全球变

暖问题明显感兴趣, 其中约一半人在自我报告中提到对气候变化问题感到厌恶、无奈、伤心或是满怀期待等, 还有 1/4 的报告感到沮丧或内疚。这种情绪上的体验表现出两极化的趋势, 焦虑的群体(约 18%)更愿意相信气候变化的现实性和危险性并因此悲伤、厌恶、愤怒或是害怕; 反之, 那些不屑一顾的群体(约 7%)则认为, 气候变化并没有发生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 他们对此毫无担心, 甚至是漠不关心(Maibach et al., 2009)。总之,群体在面对气候变化威胁时的情绪, 从漠不关心到心存顾虑, 这种情绪上的不同也表明对普通大众在气候变化的情绪问题上不能一概而论, 毕竟,不同个体在情绪体验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3.气候影响个体的攻击性行为及犯罪

除了认知及情绪之外, 气候变化还与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早在 19 世纪, 犯罪学领域就已经有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证实了环境因素确实会影响到行为的扩散。现有的研究数据也表明, 气候与攻击性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效应和温度效应。首先, 那些接近赤道范围的美国城市和地区确实有着更高的犯罪率。Simister和 Van de Vliert (2005)的一系列研究显示, 在许多国家, 谋杀、杀人未遂以及政治暴力的增加能够代表当地日常温度的变化。他们认为, 若是气候炎热的季节里犯罪率突然下降, 就表明那些国家那时下雨了。这种温度的变化及时而准确地反应了气候变化与人类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 同时也表明气候变化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确实存在着区域效应。其次, 气候变化与暴力犯罪之间有着明显的温度效应。另外一项研究也已证实, 当温度热得让人不舒服时, 可能会增加物理攻击和暴力的可能性, 甚至在控制了每天日常生活的其它影响后——暴力犯罪在更炎热的天气里也更为频繁。这些实验研究都不同程度地证明了气候变化与个体攻击性行为之间确实存在相关。

那么, 温度变化是怎样影响个体暴力行为的产生?Boyanowsk 和 Yasayko(2007)经过研究发现, 当个体感受到热应激压力时, 身体会通过自发的温度调节来应对外界环境的威胁, 与此同时, 当个体身处有害环境时其自身认知调节能力会不断削弱, 这一矛盾的过程将会引发个体产生不可控的攻击性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会在一定范围内加剧个体生理及情绪上的不平衡, 进而导致更多的暴力行为产生。可见, 气候变化通过改变个体自身的生理状态, 进一步影响其心理状态, 极可能造成严重的暴力行为。因此,在某种意义上, 气候变化对大众行为的危害是最 为严重的。

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

最著名的传统应对理论提出了两种主要的应对策略:问题聚焦应对、情绪聚焦应对。近年来, 又提出了第三种应对策略——意义聚焦应对。国外研究者发现, 在应对气候变化时这三种应对策略都会被成人和儿童使用, 并且它们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应对理论强调个体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本身的智力和个性因素, 而在气候变化应对这种社会性问题上, 特别是在该压力是不可控的情况下,意义聚焦应对策略似乎对人们心理健康水平及幸福感有着更加良好的调节作用。

问题聚焦应对, 是集中一种方式来解决所面临的威胁, 通过搜寻可以“做什么”的信息, 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以及其他一些具体的措施来解决问题等。也就是说, 它通过控制和权衡利弊, 来试图减轻或消除压力的情况, 进而抑制了情感, 以更加理性的方式去处理所面临的问题。首先, 问题聚焦应对能引导环境友好行为意向。环境友好行为是指人们有利于环境的行为, 是个体主动参与并付诸实际来解决环境问题或保护生态环境。例如, 参与制定相关的环保政策、环保教育的策划与实施、环保观念的宣传、自主绿色消费行为(包括使用可回收、循环、低耗能的环保制品, 以及改变不合理的消费习惯等)、生态系

统行为。问题聚焦应对策略, 其目的在于激发个体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 促使他们着手解决问题。

情绪聚焦应对, 其根本目的是摆脱由应激引发的负面情绪, 并通过具体的回避、疏远和否认压力源以及从他人那里获取情感支持等策略得以实现。矛盾的是,这种应对方式往往也会使人感到负面情绪的影响。由于情绪聚焦策略通常只在短期内有效, 即临时性的摆脱负性情绪, 但是问题并未得到解决。Ojala (2012)指出, 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 但这种通过类似于否认或责任外化的手段来应对气候变化危机, 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有害的环境参与。否认,就 是常见的一种情绪聚焦应对。

意义聚焦应对基于实验室控制的研究发现, 意义聚焦应对首先承认威胁确实存在,其次在困境中通过寻找其深层次意义, 最后凭借个体自身的价值观和信仰, 以积极的态度对问题进行再评价, 使问题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 从而获得良好、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 通常被认为可以减缓负面情绪的产生, 帮助个体正视当前的困境, 重新整合资源以促进问题的解决。或许, 气候变化的意义聚焦应对是缓和问题聚焦应对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重要中介。也就是说, 它有可能缓解由问题聚焦应对策略所引发的过度担心和其它消极情绪的产生,从而更积极地应对问题。当所面临的问题不能一次性解决时, 意义聚焦应对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得体会:不同学科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均有所研究, 但从心理学视角出发探讨气候变化的心理影响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需要更多的研究持续探索。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加重视对于基本概念的界定。使之相对明确化,不再显得模糊。另一方面,我们应当注重实际解决策略的探讨,希望能够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给出可操作的方法。


第二篇:实验心理学文献阅读综述


文献综述

注意瞬脱和情绪变化的关系

原作者:Jun I.Kawahara·Hirotsune Sato

1

注意瞬脱和情绪变化的关系文献综述

提要

课题研究的意义

注意力资源部署受很多因素影响,内部状态影响认知系统的执行能力,情绪状态属于内部状态,因而影响注意力的部署。

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注意瞬脱上的情绪状态应该用心理与生理的二维观解释还是应该用注意力与情绪之间的特殊联系解释说明。

涉及到的前沿理论

主要理论研究: 关门理论 瓶颈理论 暂时性失控理论 注意资源耗竭理论

关门理论

关门迟缓假说(the sluggish-gate idea)是Chun和Potter (1995) 、Shapiro和Raymond (1994)等提出的,他们认为在加工第一目标刺激表征时注意门径开启,第一目标刺激的加工是迅速的,而门径的关闭却有迟缓,因此,紧接着第一目标刺激便能够进入到注意门径中, 当获得足够的注意资源,两个目标刺激就会共同得到加工,并且整合在同一个注意单元。关门理论主要涉及到两个关键的概念:注意门径和注意单位。作为早期AB 理论的辅助性假设,关门迟缓假设强调了短时注意连续加工的时程包容性,这种思想也为之后发展的理论提供了基础。(吴瑕,张明 2011

瓶颈理论

注意瞬脱的瓶颈理论的相关研究包括高级中枢加工瓶颈形成的两阶段模型、中枢干扰理论、TLC 假设和注意的延迟投入假设;目标选择的控制瓶颈形成的输入过滤器与目标模板假说。当然瓶颈理论也还存在一些局限,瓶颈理论虽然可以解释注意瞬脱的一些主要理论,但是还有一些注意瞬脱的现象却不能解释。(张明,王凌云 2009)

暂时性失控理论

Di Lollo 等发现,当连续呈现三个种类相同的目标刺激(字母),第三个目标刺激的正确报告率并没有下降,然而当第二个目标刺激换为数字时,第三目标刺激的报告率也没有下降,并出现注意瞬脱现象,由于这个结果无法用注意资源耗竭理论和瓶颈理论来解释,为此,Di Lollo 等就提出了暂时性失控理论。(邓晓红,张德玄,周晓林 2008)

1 2

注意资源耗竭理论

该理论主要包括注意滞留模型和干扰模型,注意滞留模型认为,RSVP的目标刺激加工需要经过两个阶段,在第一目标刺激的第二阶段的加工完成前呈现第二目标刺激时,第二目标刺激的第二阶段的加工中所得到的注意资源就会减少,从而产生注意瞬脱。资源耗竭理论认为,在整个注意加工过程中,有限的注意资源分配给了前面的目标刺激,注意资源的耗竭是注意瞬脱产生的主要原因。(邓晓红,张德玄,周晓林 2008)

资料范围及来源

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通过输入“关键词”和“文章名”进行搜索,用精确匹配,共搜集到并应用相关文献37篇。

正文

已有成果分类介绍

认知心理学方面

研究证明注意力资源的部署是由各种外部因素决定的。

空间领域

通常认同这样的观点,就是消极的情绪和狭窄的注意焦点相联系,而积极地情绪会和宽广的注意焦点相联系

注意瞬脱的试验中

在临时视觉选择中,慢性的消极情绪状态不会起到影响作用。

概括介绍和重点介绍

研究实验

自变量:疲劳状态。[完成心境状态图(POMS)和JYZ的焦虑量表(STAL).] 因变量:注意瞬脱的大小

控制变量:社会和认知的两阶段面试(TSST实验的程序)

实验假设

如果情绪状态和注意瞬脱之间联系的二维模型是正确的,Jefferies等研究者的研究体制中相同的象限内注意瞬脱的大小将会随着悲伤情绪的减小而减小,或者保持不变存在于平静情绪中。这两种情况非此即彼,如果真的是属于情绪状态的独特的联系将注意力通过独特的联系与情绪建立,那么疲劳将会在悲伤和平静状态中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实验过程

在CRT监控器上呈现刺激,刺激是相同大小的黑色数字和字母,每个刺激67ms,间隔33ms,10题/s。两个不同的目标,随机的选择印刷的大写字母,以流动的形式嵌入I,O,Q和Z。第一个目标尽可能以平等的速度经过第六到第十二个题之间。在测试的最后允许对唾液皮质醇通过TSST程序的感应,反应它的发

1 3

展变化并延伸到每一个层面。

实验结果

注意瞬脱的大小和第二次STAI成绩有紧密联系, rp=.27,p=.03,第二次POMS成绩显示活力指标r=-.39,p=.001.这些结果表明两组前测成绩的不同不影响情绪状态和注意瞬脱之间的联系。

生理和心理的二维观体制过于简单,情感状态和注意之间依靠特殊的联系建立关系

总结

该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

整合起来,现在的研究结果是和以前的研究一致的(e.g.Jefferies et

al.,2008;MacLean et al.,2010),在注意瞬脱的调控上有重要影响。现在的结果,尽管,不符合二维观点的视角,提议暂时注意的情感效应能依据生理和心理的二维观解释。根据上文上文的分析,如果二维观是正确的,我们预测疲劳不会再注意瞬脱中增加(Feldman Barrett & Russell,1998;Jefferies et al.,2008).这是因为疲劳和悲伤处于相同的象限(见Fig.1),这降低注意瞬脱,还因为根据Jefferies et al.当刺激减小,没有发现注意瞬脱的增量。因此,疲劳增加注意瞬脱的发现支持了情感状态和注意之间依靠特殊的联系建立关系的观点。换句话说,生理和心理的二维观体制过于简单。现在的结果也间接地支持了Schwabe和Wolf(2010)的研究,这证明了是情感与注意之间特殊的联系,而不是压力影响注意瞬脱。

研究趋势及价值

典型的消极刺激与较大的注意瞬脱相联系并成正比。

在激烈的情绪状态中,积极地情绪产生较小的注意瞬脱,消极的情绪状态产

生较大的注意瞬脱。

现代的研究证明原来关于消极情绪损害注意力的选择是种过于简单的视角。

相比于平静状态,焦虑的情绪状态更容易增加注意瞬脱。

注意瞬脱效应在健康人群中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工作记忆、对

分心刺激的抑制能力、意向聚焦、情绪状态和人格等方面。

在Anderson和Phelps(2001)的研究中发现,若以情绪刺激作为T2,它们诱

发的情绪加工可以影响并削弱注意瞬脱,出现注意瞬脱的对抗效应。研究发现,负性词语的注意瞬脱对抗效应受到知觉负载水平的制约。情绪效价相对于从杏仁核情绪唤醒的机制出发的唤醒度更影响并调制注意瞬脱的对抗效应。原来以情绪

1 4

文字研究中调制注意瞬脱的是唤醒度是因为唤醒度和效价对记忆巩固的影响机制不同。唤醒度的加工与杏仁核及肾上腺素系统密切相关,对注意和记忆有重要作用,能吸引更多注意资源,调节情绪信息进入意识注意,并促进情绪信息的记忆巩固。效价也能刺进记忆巩固,但主要依赖于控制编码,并表现为意识控制下的精细加工对记忆巩固的促进作用。

对抗 也称拮抗作用。指一种物质的作用被另一种物质所阻抑的现象。对抗(antagonism)在生态学中指生活在一起的两种不同种类的生物,一方或双方遭受损害的关系。对抗通常是不同生物为占据同一生态位的结果。可分为:一种生物收益而另一种生物遭受损害的侵害(exploitation)如寄生、捕食;一种生物遭受损害而另一种生物不受影响的抗生(antibiosis);两种生物相互施加不利影响的竞争(competition)

情绪的效价 分为正性和负性的情绪,即对情绪属性的自我评估

情绪唤醒度 情绪在多大程度上激活的程度指标,如微笑,大笑,狂笑,歇斯底里

根据过度投入理论,积极情绪之所以能对抗注意瞬脱是因为个体对刺激流多度投入注意资源而造成的。注意资源在分配时发生了过度投入,造成分心刺激也进入了中枢加工通道,干扰了T2的记忆巩固,诱发了注意瞬脱。而正性刺激诱发的积极情绪引起了一种弥散性注意,使分心刺激进入中枢通道的概率大大降低,而对T2的注意时间范围则得到了扩展,产生注意瞬脱对抗相应。

情绪的效度和唤醒度对注意瞬脱的调制作用介于早期注意阶段与中暑加工阶段之间。有关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发现,若以熟悉的情绪单词作为T2,注意瞬脱则可提前出现至120~270ms之间的早期注意阶段(Keil et al.2006)现已发现后补P3能较好的反映中枢系统注意瞬脱注意分配和工作记忆巩固的情况,且能显示情绪对注意瞬脱的影响(Martens et al.,2006;Trippe et al.,2007)

情绪对注意瞬脱的对抗效应主要源自效价而不是唤醒度,表现为正性图片诱发的积极情绪在对抗注意瞬脱,效价对注意瞬脱的调制作用主要体现为中枢加工阶段对工作记忆巩固的影响,在早期注意阶段,情绪因素对注意瞬脱的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 陈 宏 王苏妍. 视觉注意瞬脱实验范式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12

[2] 张德玄 邵丽萍 周晓林. 空间注意能够促进知觉表征进入工作记忆来自注意瞬脱的证据.心理科学,2007

[3] 李永瑞 张厚粲 女子足球运动员注意瞬脱特征的实验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4] 朱湘云 刘 昌. 注意瞬脱的神经机制及其理论解释.心理科学进展,2006

1 5

[5] 陈 宏 王苏妍. 视觉注意瞬脱实验范式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12

[6] 张 明 王凌云. 注意瞬脱的瓶颈理论.心理科学进展,2009

[7] 张德玄 邵丽萍 周晓林. 空间注意能够促进知觉表征进入工作记忆:来自注意瞬脱的证据.心理科学,2007

[8] 张 明 王凌云. 注意瞬脱的瓶颈理论.心理科学进展,2009

[9] 孙 晓 张庆林 知觉负载对情绪词语注意瞬脱对抗效应的影响机制

[10]陈江涛 唐丹丹 刘聪丛 陈安涛 注意瞬脱效应的个体差异

[11]李维 认知心理学研究 浙江人民出版社

[12]邓晓红 张德玄 周晓琳.2008.注意瞬脱的暂时性失控理论.心理科学

[13]魏景汉 罗跃嘉.2009.事件相关电位原理与技术.北京科学术版社

[14]Ashby,F.G.,Isen,A.M.,&Turken,A.U.(1999).A nenuropsychological theory of positive affect and its influence on cognition.Psychological Review,106,529-550.doi:10.1037/0033-295X.106.3.529

[15]Chun,M.M.,&Potter.M.C.(1995).A two-stage model for multiple target detection in rapid serial visual persenta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formance,21,109-127.doi:10.1037/0096-1523.21.1.109

1 6

更多相关推荐:
心理学报告,经典实验

心理学行为塑造实验报告专业年级10级金融学2班实验者彭芙蓉学号1011030071实验时间20xx年12月7日20xx年12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摘要我和我的男朋友是异地恋广东珠海vs新疆乌鲁木齐长期不在...

长时记忆,心理学实验报告

有关长时记忆识记材料有无意义对保持量的影响的研究何晶鞠茏蔡培梁超上海师范大学07应用心理学1班上海20xx24一导言长时记忆是指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直到若干年甚至终生的记忆这种记忆系统的信息来源主要是...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的写法1基本形式和要求题目和作者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或附录一般摘要参考文献不要注明第几而引言等若需要可注明第几如1引言2方法若再要分段可分别标为1112及21222题目文章主要内容的...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

系列位置效应摘要该实验以汉字为材料以自由回忆任务的实验考察不同呈现速度和回忆方式下的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结果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了机能的双重分离支持有关近因效应来自短时记忆而首音效应来自长时记忆的观点关键字系列位置...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实验报告摘要:运用信号检测论有无法,测定在不同先定概率下,4名女生被试对呈现信号和噪音的击中率和虚报率,计算其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并绘制接受者特征曲线。检测被试辨别力、判断标准的高低和面对不…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课题报告心理学实验课题陈舒20xx2106211心理学实验课题报告注以下为做过的每个实验的详细的实验报告关于题目要求作答的部分在实验报告中以加粗楷体的形式重点突出1简述短时记忆广度的测定方法一实验原理...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1

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摘要本研究考察被实验者在有反馈信息的条件下对自己所画线段与标准线段是否更准确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有反馈组在有反馈所画线段的长度的情况下有误差有显著的减少无反馈组在没有反馈的情况下误差减少并...

实验心理学报告.迷宫实验doc

摘要本实验使用迷宫作为学习材料以学习中的错误次数走到盲端的次数和学习所用时间作为学习效果的指标考察个人的错误次数学习曲线和时间学习曲线与任务难度之间的关系被试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大二女生一名结果表明...

变态心理学实验报告

变态心理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案例分析一来访者自我概述最近我经常会回想起那不堪回首的过去尽管我自己告诉自己不要想不要想但是有时候还是会想起那些事情尤其是在看到电视里有类似画面或和朋友谈论相关话题的时候总...

人格心理学实验报告

爱德华个人偏好测验EPPS实验报告赵晨旭20xx300010080一摘要爱德华个人偏好测验量表EdwardsPersonalPreferenceSchedule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ALEdwards于19xx...

心理学实验报告--有凭借再现与无凭借再现

有凭借再现和无凭借再现实验报告摘要记忆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就是指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本次实验要求被试在有凭借和无凭借的条件下记忆两组词单目的在于学习用再现法...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注完全自己总结如果你4月份要参加实验的考试那么下一份打印出来吧平时多看几眼总会有些帮助的是吧本人希望与更多的心理学朋友多交流lxguaitomcom第一章实验方法1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

心理学实验报告(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