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运动训练主要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 开题

时间:2024.4.20

武汉体育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研究题目 田径运动训练主要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                    

院    系        运动训练学院                   

姓    名          袁朗乐                       

学    号         0702030022                    

专    业                                       

指导教师(职称)                           

             2010 年3月



第二篇: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习题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习题

第一章 田径运动概述

1.选择题

(1)公元前776年,第l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被列为比赛项目。

A.竞走 8.短跑 C.跳远 D.掷铁饼

(2)( )年在希腊举行了第1届现代奥运会。

A.1894 B.1896 C.1900 D.1912

(3)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成立于( )年。

A.1894 B.1896 C.1900 D.1912.

(4)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举行27届,其中有( )届因世界大战而未能举行。

A.2 B.3 C.4 D.5

(5)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出现在20世纪( )年代。

A.20 B.30 C.40 D.50

(6)新中国第一位打破田径世界纪录的运动员是( )。

A.郑风荣 B.倪志钦 C.朱建华 D.王军霞

(7)( )年,旧中国的田径运动纪录全部被刷新。

A。1956 B.1957 C.1958 D.1959

(8)我国第一位获得奥运会金牌的田径运动员是( )。

A.朱建华 B.王军霞 C.陈跃玲 D.王丽萍

(9)19xx年,( )和( )打破了女子1500m跑的世界纪录。

A.王军霞 B.钟焕娣 C.曲云霞 D.张林丽

(10)3000属于( )项目。

A.短跑 B.中跑 C.长跑 D.中长跑

2.填空题

(1)的项目称为径赛。

(2) 计量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称为田赛。

(3)公元前776年,第1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 列为比赛项目。

(4)1894

(5)19xx年举行的第二届奥运会上,增设了女子田径比赛项目。

(6) 年,我国运动员 首次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7)我国运动员2.37m、2.38m和2.39m的优异成绩三次创造男手跳高世纪录。

(8)在19xx年的第25 金牌,实现了中国田径运动员奥运史上金牌数零的突破。

(9)在19xx年,王军霞、曲云霞等分别创造了女子 m、 m和 m的世界纪录。

(10)19xx年10月, 和 打破了女子5000 m世界纪录。

(11)五类。

(12)M。

(13)男子十项全能的项目有 。

(14)

3.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

(1)通常把以时间计量成绩的项目称为田赛。 ( )

(2)投掷项目是最早被列为古代奥运会的项目。 ( ) (3)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成立于19xx年。 ( ) (4)俯卧式跳高技术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 ( ) (5)新中国田径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的第一个项目是男子跳高。 ( )

(6)王军霞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奥运会金牌的运动员。 ( )

(7)在田径运动项目的分类中,女子投掷类比赛项目有四个。 ( )

(8)田径运动分为竞走、跑、跳跃和投掷四类。 ( )

4.名词解释

(1)田赛 (2)径赛 (3)田径运动

5.简答题

(1)什么是“田赛”、“径赛”和全能运动?

(2)进行田径运动锻炼有何作用?

(3)简述田径运动发展的特点。

(4)简述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的职责。

(5)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运动员曾经在哪些项目上打破过世界纪录?

6.分析题

(1)浅析田径运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运动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浅析田径运动的分类。

7.研究性试题

(1)浅析田径运动发展的趋势。

(2)现代科学技术在田径运动中的应用。

(3)充分发挥田径运动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作用。

第二章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1.选择题

(1)外力主要有( )

A.支撑反作用力 B.重力 C.空气作用力 D.摩擦力

(2)决定跑速的因素主要是( )和( )。

A.步长 B.步频 C.速率 D.力量

(3)为了增加步长,提高跑的速度,必须提高( )和( )效果。

A.后蹬角度 B.全程跑 C.后蹬 D.前摆

(4)步长是由( )距离、( )距离和( )距离三个部分组成。

A.后蹬 B.前摆 C.腾空 D.着地缓冲

(5)跳远适宜的腾起角不可能是45?,通常在( )之间。

A.18? -20? B.18? -22? C.18? -24? D.18? -30?

(6)跳跃项目助跑的任务是取得必要的( )和为起跳产生必要的( )创造条件。

A.水平速度 B.速度 C.水平分力 D.垂直速度

(7)跳跃项目的腾空阶段是指人体的( )阶段。

A.空中动作 B.腾空步 C.转变 D.抛射运动

(8)最后用力阶段中身体重心都是由( ),由( )移动的。

A.高到低 B.低到高 C.前向后 D.后向前

(9)在助跑(滑步、旋转)结束时,必须形成( )于人体的超越器械动作。

A.器械超前 B.器械落后 C.躯干超越 D.上肢落后

(10)在用力距离相等时,作用在器械上的时间( ),则器械获得的( )也越大。

A.越短 B.越长 C.初速度 D.加速度

2.填空题 (1)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是 和 (2)和两个 (3)在跑动中,支撑反作用力对人体产生两种作用,一是 作用,二是 作用。

(4)跑的后蹬条件相同时,蹬地动作速率越快,身体获得向前的 也越大。

(5)起跳是跳跃项目最关键的技术阶段,它包括 、 和 三个动作过程。

(6)

(7)H2是指从腾空前 到 垂直距离。

(8)

(9)

(10)空气作用力对器械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 ,二是

3.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

(1)起跳的任务是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 ( )

(2)跑的后蹬动作是以髋、膝、踝三关节依次收缩的形式完成的。( )

(3)跑的项目中,途中跑的阶段最长,对跑的成绩影响也最大。( )

(4)在实践中,过分加大步长就会降低步频,过分加快步频则会减小步长。 ( )

(5)在跳跃的四个阶段中,起跳是决定成绩的主要阶段。 ( )

(6)跳跃项目是属于非周期性运动的项目。 ( )

(7)根据抛射物体远度公式,在抛射角45。时射程最远。 ( )

(8)投掷器械时,出手角度越大,投掷远度越远。 ( ) (9)对投掷成绩影响最大的是预加速阶段。 ( ) (10)力作用于器械的距离越长,器械获得的初速度越大。 ( ) 4.名词解释

(1)田径运动技术 (2)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3)内力 (4)外力

(5)周期性运动 (6)非周期性运动 (7)混合性运动 (8)支撑时期

(9)腾空时期 (10)步长 (11)步频 (12)腾起初速度 (13)腾起角

(14)跑 (15)跳跃 (16)投掷 (17)地斜角 (18)投掷用力距离

5.简答题

(1)根据跑的原理,外力和内力分别指哪些内容?

(2)步长是由后蹬距离、腾空距离和落地距离三部分组成,其内容各指什么?

(3)跳高的成绩用公式获h=h1+h2-h3表示,各指什么内容?

(4)投掷项目中预加速阶段的形式有几种?它的任务是什么?

(5)投掷器械时,如何把力集中到器械上?

6.分析题

(1)试析步长与步频的关系。

(2)试分析起跳的力学机制。

(3)如何做好最后用力前的准备姿势?

7.研究性试题

技术原理对技术学习和训练的指导作用。

·第三章 小学、初中田径运动教学

1.选择题

(1)田径教学中应遵循的体育教学原则有( )个。

A.5 B.6 C.7 D.8

(2)田径运动技术的教学分为( )阶段。

A.2 B.3 C.4 D.5

(3)按照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顺序,应先教( )。

A.掷标枪 B.掷铁饼 C.掷手榴弹 D.推铅球

(4)念动心理练习法是运用( )原理进行教学的方法。

A.生理学 B.神经学 C.教育学 D.心理学

2.填空题

(1)已有的经验去感知教材。

(2)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安排上,要做到 、

(3)学习和初步掌握动作阶段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建立

(4)在学习和初步掌握动作阶段,教师讲解动作要领要简明扼要 (5)改进和完善动作阶段的任务,是使学生 和 技术动作。

(6)在改进和完善动作阶段,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要突出技术动作的和

(7)

(8)田径运动技术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学 和 。

(9),讲解内容要

(10)示范法是指 或 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

(11)。

(12)跑的特点是 大、 快,教学中应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3.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

(1)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根据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

( )

(2)改进和完善动作阶段是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第3个阶段。 ( )

(3)在学习和初步掌握动作阶段教学中,教师应对技术细节严格要求。 ( )

(4)在改进和完善动作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

(5)在巩固和提高动作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少采用比赛手段。 ( )

(6)要不断地经常练习,否则,已形成的动力定型会逐渐消退。 ( )

(7)按照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顺序,应先教跳高后教跳远。 ( )

(8)按照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顺序,应先教跨栏跑,后教障碍跑。 ( )

(9)根据教学需要,有时教师也用错误动作做示范。 ( )

(10)游戏法是指在田径运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的形式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 )

(11)比赛法是指在田径运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在比赛的条件下进学的方法。 ( )

(12)小学3~4年级跑的教材中有通过障碍物跑的练习。 ( )

(13)小学5~6年级跳跃教材可安排背越式跳高。 ( )

(14)小学1~2年级投掷教材中有持轻物投掷练习。 ( )

(15)初中跑的教材中有下压式传接棒的内容。 ( )

(16)初中投掷教材包括健身器的练习。 ( )

(17)初中跳跃教材有三级跳远的内容。 ( )

4.简答题

(1)什么是体育教学原则?

(2)巩固和提高动作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3)什么是完整法?

(4)什么是分解法? 5.分析题

(1)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分哪几个阶段?分析各阶段的任务和教学方 (2)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顺序。

(3)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4)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运用讲解法应注意哪几点?

(5)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哪些项目采用分解教学法?举例说明。 (6)念动心理练习的方法。

(7)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 6.研究性试题

(1)体育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

(2)体育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

(3)体育教学中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方面的研究。 (4)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面的研究。 (5)其他学科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面的研究。 (6)学生余暇健身及练习方式方面的研究。 ·第四章 田径运动锻炼 1.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

(1)长期坚持田径运动锻炼后,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增大,安静时的心率不变。 (2)坚持田径运动锻炼后,心肌糖原含量、肌红蛋白数也不同程度地增加。 (3)田径运动锻炼后可以增加呼吸差。 (4)参加田径运动锻炼只能提高神经系统灵活性。 (5)适当的田径运动锻炼对因用脑过度引起的失眠有改善作用。

(6)田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 (7)田径运动锻炼可降低血清雄激素的含量。 (8)田径运动锻炼时膈肌的大幅度活动,对胃肠起按摩作用。 2.名词解释 运动负荷价值阈 3.分析题

(1)经常参加田径运动锻炼对心血管系统有什么作用?

(2)经常参加田径运动锻炼对肌肉、关节和骨骼有何作用? 4.研究性试题

试谈健身性田径运动与竞技性田径运动的区别。 ·第五章 田径运动的基础训练 1.选择题

(1)负荷量增加和强度的提高一般是按照 ( )。 A.加大一适应一再加大一再适应的原则进行 B.适应一加大一再适应一再加大的原则进行 C.加大一再加大一适应一再适应的原则进行 D.适应一再适应一加大一再加大的原则进行

(2)训练周期的划分,一般以( )周为一个周期。 A.2~4 B.3—5 C.4~6 D.5~7

(3)基础训练阶段的一般训练、专项训练、技术训练的比例为 ( )。 ( ) ( ) ( ) ( ) ( ) ( )

( ) ( )

A.60%:20%:20% B.40%:30%:30%

C.30%:35%:35% D.20%:40%:40% (4)在进行身体训练时,对训练水平较低的儿童、少年应 ( )。 A.以专项身体训练为主,适当进行一般身体训练 B.只进行一般身体训练

C.以一般身体训练为主,适当进行专项身体训练

D.只进行专项训练

2.填空题

(1)田径运动基础训练阶段的年龄跨度一般是。

(2)田径运动基础训练的原则有 、 、 、 、

(3)和

(4)和的系统训练。

(5)身体训练分为 和 。

(6)、。

(7)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8)发展柔韧素质的直接目的是 。

(9)的心理训练。

(10)训练计划制定的基本依据是: ,运动员的 ,实施运动训练的 等。

(11)

(12)选材分为:初选 ,重点选拔 和选优 三个阶段。

3.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 (1)通过速度、耐力训练可以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的灵活性。 ( ) (2)田径运动基础训练只需贯彻和运用训练原则就可以完成训练任务。 ( ) (3)田径运动基础训练是中学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

(4)专项训练是一般训练的基础。 ( )

(5)在一个训练周期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安排一般成正比。 ( )

(6)训练安排的原则是:训练水平低,一般身体训练的比重就大。 ( )

(7)田径周期训练计划一般把耐力和力量训练安排在头两天,技术和速度训练安排在后两天。 ( )

(8)少年运动员技术训练任务主要是打好合理的基本技术基础。 ( )

(9)训练计划一般分为年度训练计划、周计划和课训练计划。 ( )

(10)课训练计划的结构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 ( )

4.名词解释

(1)身体训练 (2)力量素质 (3)反应速度 (4)心理训练

(5)田径运动选材 (6)一般耐力

5.简答题

(1)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如何?

(2)贯彻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应注意哪些问题?

(3)速度素质有哪些作用?

(4)准备期的任务是什么?

(5)制定周计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6.分析题

(1)课训练计划包括哪些内容?试述制定课训练计划的步骤。

(2)试述技术训练时应考虑的因素。

7.研究性试题

(1)田径各项目量与强度的调控。

·第六章 学校田径运动竞赛工作

1.选择题

(1)分道跑项目分组时,运动员无报名成绩,应采用 ( )。

A.蛇形分组法 B.斜线分组法 C.随机分组法

(2)分道跑项目分组时,运动员有报名成绩,且按名次录取进入下一赛次,应采用( )。

A.蛇形分组法 B.斜线分组法 C.随机分组法

(3)不分道跑项目分组决赛时,应 ( )。

A.尽量将同一单位的运动员分在同一组内

B.尽量将成绩较好的运动员分在同一组内

C.尽量将成绩较好的运动员分在不同组内

(4)径赛项目运动员比赛的组次和道次以及田赛项目运动员比赛的先后顺序,应由( )抽签排定。

A.运动员 B.裁判长 C.技术代表或其指定的委托人

(5)200 m及其以下径赛项目任一赛次的最后一组与后继赛次的第一组之间,最短的间歇时间为 ( )。

A.30 min B.45 min C.90 min

(6)200 m以上至l 000 m的各径赛项目任一赛次的最后一组与后继赛次的第一组之间,最短的间歇时间为( )。

A.45 min B.90 min C.120 min

(7)1000m 以上各径赛项目任一赛次的最后一组与后继赛次的第一组之间,最短的间歇北时间为( )。

A.120 min B.180 min C.不在同一天进行

(8)全能项目各单项比赛之间,运动员至少应有( )的休息时间。

A.30 min B.45 min C.90 min

(9)如有可能,全能比赛的第一天的最后一项与第二天的第一项开始之间至少应有( )的休息时间。

A.8 h B.9 h C.10 h

(10)不同组别的同一径赛项目,编排时应尽量( )。

A.衔接进行

B.不要安排在同一单元内

C.不要安排在同一天内进行

(11)不同组别的同一田赛项目,编排时应尽量( )。

A.不安排在同一时间进行

B.安排在同一单元内进行

C.安排在同一天内进行

(12)田径运动会的竞赛规程应由( )制定。

A.裁判长 B.编排记录公告组 C.大会组委会

(13)如按名次录取进入下一赛次,应将成绩较好的运动员尽量 ( )。

A.分在同一组内 B.分在不同组内 C.采用随机分组

(14)如按成绩录取进入下一赛次,应将成绩较好的运动员尽量 ( )。

A.分在同一组内 B.分在不同组内 C.采用随机分组

(15)跨栏项目比赛,可安排在各单元的 ( )。

A.第一项或长距离跑后面 B.某一单元的最后一项 C.根据优秀运动员的比赛项目安排 (16)编排竞赛日程时,应( )。

A.先排全能,再排径赛,最后排田赛

B.先排径赛,再排田赛,最后排全能

C.先排田赛,再排全能,最后排径赛

(17)为了尽快统计出团体总分,最后一项应尽量安排( )。

A.长距离跑 B.短距离跑 C.接力比赛

(18)比赛中的编排任务应由( )完成。

A.编排记录公告组 B.检查裁判组 C.检录裁判组

(19)比赛中,编排记录公告组在收到成绩后首先应( )。

A.审核成绩

B.请有关裁判长签字

C.登录成绩或进行后继赛次的编排

(20)径赛项目在决赛中出现第一名成绩相等时,应( )。

A.并列第一

B.成绩相等的有关运动员重赛,决出第一名

C.先看手计时的1%s成绩(电计时看1%v s成绩),然后再按有关规则处理

(21)径赛项目在决赛中出现第二名成绩相等时,应( )。

A.并列 B.成绩相等的有关运动员重赛 C.看手计时的1%s成绩(电计时看1%v s成绩),然后再按有关规则处理 (22)全能比赛中的径赛项目的起跑( )犯规,应取消其比赛资格。

A.2次 B.3次 C.4次

(23)接力跑中,运动员是否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接棒判罚依据是( )。

A.交接棒完成时,运动员的身体是否在接力区范围内

B.交接棒完成时,接力棒是否在接力区范围内

C.交接棒完成时,运动员的身体和接力棒是否都在接力区范围内

(24)在3只正式表中,如3只表所计时间各不相同,应以( )为准。

A.中间成绩为准

B.以较差的成绩为准

C.以平均成绩为准

(25)只使用两个表计时,如所计时间不相同,应以( )为准。

A.较好的成绩为准B.较差的成绩为准C.平均成绩为准

(26)1500 m跑,手计时成绩应换算成( )。

A.较差的1/10 s B.较好的1/10 s C.较差的1%s

(27)10000 m竞走,手计时成绩应换算成( )。

A.较差的整秒 B.较差的1/10 s C.较差的1%s

2.填空题

(1)田径运动会的组织方案是一切工作的依据,一般包括运动会的 、 和 、 、 、 、 以及 等。

(2)田径运动会的组织机构包括 。

(3)、

、 、 、 及 、 、 、

、 、 、 等。

(4)如有可能,任一赛次的最后一组与后继赛次的第一组,比赛的最短间歇时间200m及

200m以下各项为;200m以上 1000 m以下各项为l000m以上各

项 。

(5)全能项目的比赛,每名运动员在一项结束之后到下一项开始之前,至少应有 的

休息。如有可能,全能比赛的第一天最后一项结束与第二天第一项开始之间至应有 休

息时间。

(6)运动员无报名成绩时,可将各径赛卡片按组时应使每组的人数 ,同一单位的运动员尽量 ;运动员有报

名成绩并按名次录取进入下一赛次,分组时按 依次排列,用 进行

分组;按成绩录取进入下一赛次时,成绩较好的运动员应尽量 。

(7)某些性质相近的项目编排时要注意比赛的先后顺序,一般 (8)短距离跑项目最好 ;在进行长距离跑和竞走时,最好不要同时安

排 。

(9)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把比较精彩的项目和决赛项目分别安排在 、 或 的单元内。

(10)运动会的最后一项比赛可安排后 ,供大会闭幕式上使用。

(11)如果一名运动员同时参加一项径赛和一项田赛或多项田赛,有关裁判长每次可以允

许 中,或 中进行试跳(掷)。如果该运动员后来又决定不参加试跳

(掷),或。

(12)在各自的分道内跑进。

(13)运动员 从而妨碍其他运动员走或跑进时,应 。在比赛中

如发生此类情况, 有权命令 运动员重赛。运动员由于 跑

出自己的分道, ,不应取消其比赛资格。

(14)计时应从 开始,直至 为止。

(15)单项比赛中,运动员跑犯规,应取消其该项目的比赛资格。

(16)手计时计量单位是:凡在跑道上进行的各项径赛成绩,均应换算成 ,部

分或全部在场外进行的各项径赛成绩,均应换算成 。

(17)某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手计时三块秒表的成绩分别为11.64 s、11.66 s、11.70 s,

该运动员的决定成绩应记录为 ’

(18)除外),即失去继续比赛

的资格。比赛开始后,运动员可以在 的任一高度上开始起跳,也可在任一高

度上 ( 除外)决定是否免跳,一旦免跳则不能在 。

(19)跳高比赛中,横杆高度的丈量应从 ,并使横杆 。跳远

成绩的丈量应从

(20)田赛远度项目比赛中,运动员超过8人,应允许每人试跳再试跳3次,试跳顺序 。当比赛人数只有 时,每人均可试跳6次。

(21)三级跳远比赛时,三跳的顺序分别为 。

(22)

(23)根据比赛需要可设置的仲裁委员会。

(24)4×100m接力检录结束后,检录员应将第一棒运动员交给,将第二、

三、四棒运动员分别带至 ,交 。

(25)跨栏跑时在过栏瞬间,,或,或为运动员 或 栏架,应取消其比赛资格。

(26)短跑比赛中,运动员属犯规,应取消其比赛资格。

3.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

(1)田径比赛的竞赛规程由裁判长制定。 ( )

(2)田径比赛竞赛规程制定应服从于竞赛规则。 ( )

(3)编排记录公告组在收到报名表后的第一项工作是编排运动员姓名号码对照表。

( )

(4)竞赛组的主要工作是负责编排秩序册,组织培训裁判员,处理运动会期间的有关业务工作,并与总务部门一起完成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 ( )

(5)基层田径运动会的参赛人数较多,水平较低,兼项一般无规律,所以可根据情况省去兼项统计工作。 ( )

(6)审核报名表,如发现与规程不符者,编排记录公告组有权更正。 ( )

(7)比赛用的表格除计时表、终点名次表、检查员报告表外均应由编排记录组准备。

( )

(8)运动员无报名成绩时可采用“蛇形分组法”编排预赛的分组。 ( )

(9)运动员有报名成绩,并按名次录取进入下一赛次时,可采用“斜线分组法”编排分组。 ( )

(10)不分道跑的项目如需分组比赛时,通常把同一单位的运动员分开编排,人数一般不超过20人。 ( )

(11)应由编排记录公告组抽签排定各组的比赛顺序和运动员的道次。 ( )

(12)规程规定800 m比赛采用预、决赛两个赛次,编排时应注意预赛与决赛之间的间歇时间应不少于120 min。 ( )

(13)为了便于裁判的工作和场地器材的布置,不同组别的同一径赛项目最好能衔接进行。 ( )

(14)跨栏项目的比赛最好安排在每个单元的第一项或在长距离跑后进行。 ( )

(15)为了在最后一项结束后尽快统计出团体总分,最后一项比赛最好安排长距离跑。

( )

(16)为了使运动员发挥更好的比赛成绩,径赛项目的预、决赛最好不在同一天内进行。

( )

(17)参加人数较多的田赛项目,必要时可先进行及格赛。 ( )

(18)分组时,同一单位的运动员尽量不要分在同组内。 ( )

(19)分组时,成绩好的运动员尽量不要分在同组内。 ( )

(20)全能项目的比赛,每名运动员在一项结束之后到下一项开始之前,至少应有45 min的休息。 ( )

(21)如有可能,任一赛次的最后一组与后继赛次的第一组,比赛的最短间歇时间为:200m及200m以下各项为30 min,200m以上1000m以下各项为90 min,1000m以上各项不在同一天举行。 ( )

(22)编排竞赛日程时首先应排田赛,然后再排径赛。 ( )

(23)如有可能,全能比赛的第一天最后一项结束与第二天第一项开始之间至少应有10

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 )

(24)径赛项目比赛中,运动员两次起跑犯规,发令员有权取消其比赛资格。( ) (25)比赛中,运动员跑出自己的分道,但并未从中获益,则不应判其犯规。( ) (26)接力比赛中,只要有把握,运动员可采用抛接和掷的方法进行交接棒。 ( ) (27)判罚运动员是否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接棒,主要看交接棒时运动员的身体是否在接力区范围之内。 ( )

(28)直道栏项目的比赛中,运动员被迫跑出自己的分道,跨越他人栏架,但未影响他人,其比赛成绩应判有效。 ( )

(29)使用三块秒表计一个道次运动员成绩时,应以时间最差的一块秒表的成绩为准。

( )

(30)高度项目比赛中,在任何高度上,运动员失败3次,即失去继续比赛的资格。

( )

(31)某运动员在跳高比赛中的某高度上两次失败,该运动员可在该高度第三次试跳前申请免跳,但不允许其在下一高度上再次免跳。 ( )

(32)某运动员在跳高比赛中的某高度上两次失败,该运动员可在该

高度第三次试跳前申请免跳,在下一高度上,该运动员又可获得三次试跳机会。 ( )

(33)在跳高比赛中的某一高度上,其他运动员均连续失败三次失去了继续比赛的资格,只剩下同一单位两名运动员可以继续比赛,此时,运动员可根据自己的水平,决定横杆升高的幅度。 ( )

(34)跳远比赛中,九名运动员参加该项比赛,在前三次试跳中有两名运动员均三次犯规,则这两名运动员均可再试跳三次。 ( )

(35)跳远比赛中,九名运动员参加该项比赛,在前三次试跳中有两名运动员均三次犯规,则这两名运动员应每人再试跳一次,成绩较优者可取得后三次试跳的资格。 ( )

(36)跳远比赛中,运动员从起跳板两端之外起跳,无论起跳点是否在起跳线前或后,均应判犯规。 ( )

(37)跳远的起跳过程中,运动员摆动腿触及地面,不应判为犯规。 ( )

(38)跳远比赛时,运动员在落地过程中触及落地区以外地面,不应判为犯规。 ( )

(39)跳远比赛中,运动员的落地过程中触及落地区以外地面,而落地区外触地点较区内触地点离起跳板近者,应判为犯规。 ( )

(40)运动员助跑时跑出助跑道标志线,但在起跳线后、起跳板两端之内起跳,则不应判其犯规。 ( )

(41)三级跳远比赛中,摆动腿触地,应判其犯规。 ( )

(42)跳远比赛中,运动员起跳后落地时单脚着地,应判犯规。 ( )

(43)投掷项目比赛中,器械是否出界,应根据器械的重心是否在落地区范围之内进行判定。 ( )

(44)投掷项目的落地区分界线包括在落地区范围之内。 ( )

(45)铅球比赛中,铅球落地触及落地区分界线,不应判为犯规。 ( )

(46)铅球比赛中,铅球必须单手从肩上投出。 ( )

(47)投掷项目成绩应从器械着地痕迹的圆心取直线通过投掷圈或起掷弧的圆心量到投掷圈或起掷弧的内沿。 ( )

(48)长投项目的最小丈量单位为2cm,短投为1cm。 ( )

(49)不管是长投还是短投,最小丈量单位均为1cm。 ( )

(50)仲裁委员会的人数最好为单数。 ( )

(51)比赛中发生异议时,所有裁判长应集中商议解决办法。 ( )

(52)运动员三次检录不到,应取消其比赛资格。 ( )

(53)检查员发现运动员犯规时,应立即举旗示意。 ( )

(54)计时员发现成绩与名次不一致时,可适当调整成绩。 ( )

(55)为使所计成绩更加准确公正,计时员在开表后应相互对表,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 )

4.简答题

(I)简述编排记录公告组的主要任务。

(2)简述编排记录公告组编排比赛秩序的工作步骤和流程。

(3)简述如何进行径赛项目分组编排。

(4)田径竞赛秩序册应包括哪些内容?

(5)编排记录公告组在赛中和赛后是如何进行工作的?

(6)编排记录公告组有哪几种分工方法?

(7)简述裁判长的主要职责。

(8)在比赛中设两名径赛裁判长,他们是如何进行分工协作的?

(9)三级跳远比赛中,运动员出现哪些情况应判犯规?

(10)检查裁判组的任务有哪些?

(11)简述检查员的赛中工作方法。

(12)下面是6名运动员的跳高比赛成绩,请判定出名次。

表2.每1跳高比赛成绩

5.分析题

(1)田径比赛中出现成绩相等应如何处理?

(2)试述跳高比赛中裁判员站位和分工协作方法。

(3)试述跳跃远度比赛中裁判员站位和分工协作方法。

(4)试述计时组在比赛中的工作方法。

(5)试述终点组在比赛中的工作方法。

(6)试述检录组在比赛中的工作方法。

(7)试述发令组在比赛中的工作方法。

第七章 田径运动场地

1.填空题

(1)目前使用最广泛的400mm和 两种。

(2)半圆式田径场的跑道由 组成。

(3)分道宽按规定为 m或 m均含 。

(4)按规定,计算跑道长度时,第一道应距离内突沿外沿分道线外沿 计算。

(5)跑道的丈量方法有 等。

(6)弧宽 ,投掷弧两端向外各画一条白线,线宽 cm,长 cm,圆心角为

(7)按规定,铅球、铁饼投掷场地的投掷圈内沿直径:铅球圈为,铁饼圈为 m。铅球圈、铁饼圈的圆心角为 。

2.名词解释

(1)纵轴线 (2)中心点 (3)圆心 (4)半径 (5)内突沿和外突沿 (6)跑道宽(7)分道线 (8)分道宽 (9)直曲分界线 (10)直段 (11)直道 (12)计算线 (13)前伸数 (14)切人差 (15)直弦丈量法 (16)放射丈量法 (17)经纬仪丈量法

3.分析题

(1)内突沿半径为37.898 m,分道宽1.22 m,计算第4跑道400m,800m起跑线的前伸数。

(2)在半圆式400m场地中,1500m、3000m障碍跑的起跑线、集合线如何画? (3)铅球投掷区其简易画法是什么? (4)修建田径运动场的基本要求。如何保养和维修田径运动场? (5)径赛项目中,终点区的画法是怎样的?

(6)空地长112m、宽57m,请设计一个半圆形田径场。(分道宽1.22m,共四条分道)

(7)有块空地长90 m、宽72 m,请设计半径不少于15 m的四角形田径场。

·第八章 竞走

1.选择题

(1)竞走是( )性田径运动项目。

A.速度 B.力量 C.弹跳 D.耐力

(2)竞走技术的主要环节是( )。

A.骨盆 B.腿部动作 c.躯干姿势 c.两臂动作

(3)竞走时,后蹬角一般为 ( )左右。

A.30。 B.400 C.50。 D.60。

(4)竞走时,脚着地的方法是 ( )先着地。

A.脚尖 B.脚掌 c.脚掌外侧 D.脚跟

(5)竞走时,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屈肘约 ( )做前后摆动。

A.600 B.900 C.120。 D.150。

(6)竞走技术的教学重点是骨盆沿纵轴的转动及与此同时进行( )的动作。

A.头部 B.两臂 C.躯干 D.下肢

2.填空题

(1)田径运动项目。

(2)当今的竞走技术表现在脚转动与步频的提高更趋一致,高速度已成为竞走技术发展的趋势。

(3)竞走是周期性运动,在一个周期中包括 次单腿支撑时期和 次双腿支撑时期。

(4)动作,前腿以脚跟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应该。

(5)竞走的 是决定步长与步频的主要因素。

(6)在竞走的一个周期运动中,阶段。

(7)竞走时,当身体重心前移超过 时,即进入后蹬。

(8)先着地,然后经滚动到全脚掌着地。

(9)竞走时,躯干保持 姿势,眼视前方, 放松。

(10)竞走时,躯干和双肩绕身体转动,转动幅度和骨盆幅度相适应,但转动方向和骨盆的转动方向 。

(11)竞走时,人体重心在 瞬间低, 瞬间高。

(12)、、动作优美和

(13)竞走技术的教学,一般采用 教学法。

(14)

3.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

(1)竞走就是在普通走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速度性田径运动项目。 ( )

(2)竞走与普通走在走的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 )

(3)竞走的一个周期中包括一次单腿支撑时期和两次双腿支撑时期。 ( )

(4)竞走是运动员与地面保持接触,连续向前迈进的过程,不出现腾空动作即可。

( )

(5)竞走时,支撑腿蹬地的后蹬角为50度左右。 ( )

(6)竞走时,躯干和双肩的转动方向与骨盆的转动方向相同。 ( )

(7)竞走时,人体重心上下起伏较大为好。 ( )

(8)现代竞走技术低频率、大步幅、动作优美、自然协调。 ( )

(9)竞走技术的教学,一般采用分解教学法。 ( )

4.名词解释

竞走

5.简答题

(1)从事竞走运动有什么作用?

(2)当今竞走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试述竞走与普通走的技术差异?

(4)竞走技术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5)简述竞走技术教学的步骤。

6.分析题

(1)竞走时骨盆和腿部动作技术分析。

(2)竞走的躯干姿势和两臂动作技术分析。

7.研究性试题

(1)浅谈现代竞走技术发展的趋势。

(2)浅谈当代竞走技术的特点。

(3)竞走时,骨盆与腿部动作的协调配合。

·第九章短跑

1.选择题

(1)普通式起跑器的安装方法:前起跑器抵足板至起跑线为( ),后起跑器抵足板至起跑线为( )。

A.一脚长 B.一脚半长 C.两脚长 D.三脚长

(2)蹲踞式起跑“预备”动作完成后,前腿大小腿夹角约( ),后腿大小腿夹角约( )。

A.80? B.90? C.100? D.120?

(3)短跑途中跑的后蹬角度为( )。

A.40?一45? B.47?~50? C.55?~60? D.57?-66?

(4)100m跑的途中跑后蹬结束时,摆动腿摆到最高点时与支撑腿之间的夹角为( )。

A.90?一100? B.100?~110? C.120?~130? D.130?-140?

(5)短跑途中躯干保持为( )前倾姿势。

A.5?一10? B.10?-15? C.15?~21? D 16?-22?

(6)短跑途中跑摆臂应以( )用力做前后摆动。

A.前臂 B.肩 C.肘 D.上臂

(7)短跑弯道途中跑身体应向( )倾斜。

A.前 B.外 C。内 D.后

(8)400m跑优秀运动员均匀地分配跑的速度,一般前200m比后200m快( )。

A.1-2s B.2-3s C.3-4s D.4s 以上

(9)100m终点跑的距离一般在( )左右。

A.10m B.15m C.20m D.30m

2.填空题

(1)短跑是田径竞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条件下完成极限强度的 田径运动的跑项目。

(2)经常练习短跑能发展 、 、 等素质,培养竞争意识和 的意志品质。

(3)短跑全程技术可分为 、 、 、 、四个部分。

(4)

的 和 、 和 以及各部分的技术完成的质量。

(5)起跑的任务是获得 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创造有利条件。

(6)的方法。

(7)前后起跑器抵足板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 、

(8)三个环节。

(9)

(10)短跑起跑后加速跑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向前的冲力,在较 内尽快地获得较

(11)短跑起跑后的第1脚掌长,以后每步约增加 脚掌长,逐渐增加到途中跑步长。

(12)

(13)途中跑是短跑途中距离 、速度 、技术结构最 的跑段。

(14)短跑途中跑的任务是

(15)跑是周期性的运动,在跑的一个周期中,一条腿经历着 、 和 四个阶段。

(16)短跑中摆动腿前摆时,大小腿折叠的主要作用是缩短。

(17) (18)200m跑的距离较短,跑时应用

(19)400m跑的距离较长,不可能用最高速度跑完全程,所以,跑时要求

步幅 、 并 地分配跑的速度。

(20)的速度跑过终点。

(21)等。

(22)短跑教学顺序应先从 开始,然后进行 、 和 等教学环节的学习。

3.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

(1)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将两脚依次放在起跑器上,两手撑地。 ( )

(2)短跑起跑后加速跑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向前的冲力,在较长的距离内尽快获得较高的速度。 ( )

(3)在弯道起跑时,起跑器应安装在跑道的中间。 ( )

(4)短跑起跑后加速跑的最初阶段,上体前倾较大,随着步长的增加逐渐抬起到途中跑姿势。 ( )

(5)短跑的途中跑当身体重心移离支撑点,即开始后蹬。 ( )

(6)短跑途中跑臂前摆时,大小臂夹角为60?~70? ( )

(7)200m跑应用全力跑完全程。 ( )

(8)短跑终点跑时躯干应适当前倾,加快两臂摆动的速度。 ( )

(9)小步跑的作用主要是体会跑时前脚掌扒着动作和频率的节奏感。 ( )

4.名词解释

(1)短跑 (2)途中跑 (3)终点跑

5.筒答题

(1)经常练习短跑的好处是什么? (2)短跑成绩取决于哪几个方面? (3)短跑起跑的任务是什么? (4)简述起跑器安装的原则。

(5)简述“蹲踞式起跑?‘鸣枪”后运动员的动作过程。

(6)跑时支撑腿后蹬的用力顺序是怎样的?

(7)简述短跑弯道跑技术。

(8)简述短跑途中跑摆臂技术动作要求。

(9)简述小步跑的动作要领。

(10)简述高抬腿跑的作用。

(11)简述后蹬跑的动作要领。

(12)简述短跑教学顺序。

(13)简述短跑教学步骤。

(14)简述短跑基础训练的任务。

(15)简述短跑基础训练的要求。

6.分析题

(1)蹲踞式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分析。

(2)100m跑途中跑的技术分析。

(3)短跑弯道途中跑技术分析。

(4)200 m、400 m跑的技术分析。

(5)短跑终点跑的技术分析。 7.研究性试题 (1)浅谈现代短跑技术的特征。 (2)浅谈短跑中蹬与摆技术。

(3)浅谈折叠动作对跑速的影响。

(4)浅谈短跑途中跑着地缓冲技术。

(5)浅谈短跑运动员摆臂技术。

(6)浅谈短跑起跑后的加速跑。

(7)浅谈短跑放松技术。

·第十章接力跑

1.选择题

(1)4x 100m接力跑起跑,第1棒采用 ( )起跑。

A.蹲踞式 B.半蹲式 C.站立式 D.行进间

(2)第( )棒运动员可在本分道预跑区内的外侧做好起跑准备。

A.1、2 B.2、3 C.3、4 D.2、4

(3) 接棒的优点是每一棒都能握住棒的一端,便于传递下一棒次。

A.上挑式 B.下压式 c.混合式 D.A和B

(4) 接棒的缺点是接棒人握棒的位置越来越短,造成换手或移棒,容易掉棒和交接棒时难以配合,影响跑速。

A.上挑式 B.下压式 C.混合式 D.A和B

(5)4x 100m接力比赛时,第1、3棒运动员沿弯道( ) 跑进,并以( )手传接棒,避免冲撞而影响跑速和增加距离。

A.外侧 B.内侧 C.左 D.右

(6)传、接棒的位置是在接力区后端( )m左右。

A.4 B.8 C.12 D.16 (7)传棒人离接棒人( )m处时发出“接”的信号,将接力棒迅速传到接棒人手中。 A.1-1.5 B.1.5-2 C.2—2.5 D.2.5-3 (8)4 x 100m一般第( )棒应安排起跑好、善跑弯道的队员。

A.1 B.2 C.3 D.4

(9)4x 100m第——棒应是专项耐力好,沉着应变能力强,善于传、接棒的队员。

A. B.2 C.3 D.4

(10)4x 100 m第( ) 棒应是成绩最好、意志顽强、冲刺能力强的运动员。

A.1 B.2 C.3 D.4

(11)4 x 400m接力,第3、4棒在接力区等候,按照同队传棒运动员跑完( ) m时的先后顺序,接棒队员由里向外排列。

A. 100 B.200 C.300 D.350

(12)4x400m接力,一般是第( ) 安排实力最强、意志顽强、善于拼搏的运动员。

A.1 B. 2 C.3 D.4

(13)接力跑教学应安排在( ) 技术教学以后,以4x 100m接力跑为主。

A.竞走 B.短跑 C.中跑 D.长跑

2.填空题

(1)接力跑是由

(2)。

(3)接力跑的成绩取决于 以及 。

(4)接力跑起跑时,运动员用 握住棒的末端。 (5)。 (6) (7)采用下压式传接棒方法时,接棒人听到传棒人的信号后,手臂向后伸出, , , , 尽量分开。

(8)采用上挑式传接棒方法时,接棒人听到传棒人的信号后,手臂自然伸向后下

方, 、 、 、 并靠近体侧。

(9)传棒人跑到接力区后端 m左右的地方,离接棒人 m处时发出“接”的信号,将接力棒迅速传到接棒人手中。

(10)传、接棒时的间距是指在传、接棒时之间的距离,一般为m。

(11)通常第1、3棒运动员跑本分道的 ,第2、4棒运动员跑本分道的 ,接力棒在各分道中间进行。

(12)4×400m接力,第1棒运动员常采用 起跑,并在 接力区内完成交接棒。

(13)4×400m接力时,第2棒是跑完第切人里道。

(14)4×400 m接力,第3、4棒在接力区等候,时的先后顺序,接棒队员由 排列。

(15)4×400 m接力,第l棒应安排——、——的运动

员。

(16)接力跑技术的教学重点应放在配合上。

3.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

(1)接力跑的成绩取决于队员的起跑技术以及传、接棒动作的配合。 ( )

(2)4×100m接力跑,第1棒运动员采用半蹲式或站立式起跑。 ( )

(3)4×100m接力跑,接棒运动员常采用半蹲式或站立式起跑。 ( )

(4)采用下压式传、接棒方法时,接棒人听到传棒人的信号后,手臂自然伸向后下方,四指并拢,指尖朝外,拇指分开,掌心向下,并靠近体侧。 ( )

(5)4x 100 m接力,第l、3棒运动员沿弯道外侧跑进 。 ( )

(6)4×100 m接力,传接棒的位置一般在传棒人跑到距接力区末端4M左右的地方。 ( )

(7)标志线的确定是根据传棒人和接棒人的跑速以及接棒技术熟练程度确定。( )

(8)传、接棒时的间距一般为1—1.5 m。 ( )

(9)4×400接力,第1棒应是实力最强、意志顽强、善于拼搏的运动员。 ( )

(10)4×400 m接力为了避免换手掉棒和影响跑速,可采用不换手传、接棒法。( )

4。名词解释

让距

5.简答题

(1)试述接力跑的锻炼价值。

(2)接力跑的成绩取决于什么因素?

(3)简述4×400 m接力跑第l棒的起跑技术与弯道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区别。

(4)试述“上挑式”和“下压式”传接棒方法的优缺点。

(5)简述4 x 100 m接力跑传、接棒的位置。

(6)简述4×100 m接力跑运动员的安排。

(7)简述4×100 m接力跑各棒运动员的安排。

(8)简述4×400 m接力跑各棒运动员的安排。

(9)影响传、接棒动作配合因素有哪些?

(10)简述接力跑技术教学步骤。 6.分析题 (1)4×100m接力跑传、接棒人起跑技术分析。 (2)4×100m传接棒技术分析。

·第十一章 中长跑

1.选择题

(1)中、长跑的战术是多种多样的,从跑速变化来分,有( )。

A.变速和匀速战术

B.领先跑和跟随跑战术

C.创纪录和夺锦标战术

(2)对小学、初中学生进行的中、长跑的训练是( )。

A.初级专项训练 B.基础训练

C.专项训练 D.高级专项训练

2.填空题

(1)中、长跑起跑一般采用( )起跑;800 m跑运动员也有采用( )起跑的。

(2)终点冲刺的距离,一般情况下,800 m跑可在最后( )m没处开始冲刺;1500 m跑可在最后( )m处进行冲刺跑。

(3)中、长跑的战术是多种多样的,从目的性来分,有( )战术和( )战术;从跑进位置来分,有( )战术和( )战术。

(4)中、长跑途中跑的技术教学应以( )教学法为主。在掌握动作的同时,提高( )的能力。

(5)中、长跑整个训练过程可分训练、练四个阶段。

3.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

(1)中、长跑起跑一般采用站立式起跑,800 m跑运动员也有采用蹲踞式起跑的。 ( )

(2)中、长跑途中跑的技术教学常用心率测定和控制速度来调节负荷。 ( )

4.名词解释

(1)极点 (2)法特莱克跑 3)中、长跑

5.简述题

(1)简述中、长跑技术总的要求,并说明中、长跑和短跑在途中跑技术上的区别。

(2)简述现代中跑技术的特点。

(3)简述现代长跑技术的特点。

(4)简述中、长跑途中跑技术教学应注意哪些事项。

(5)简述中、长跑出现“坐着跑”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及纠正方法。

(6)简析中、长跑身体左右摇晃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7)简析中、长跑出现摆动腿折叠不够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及纠正方法。

(8)试述中、长跑基础训练的任务。

(9)试述中、长跑基础训练阶段的要求。

(10)试述中、长跑基础训练的内容。

(11)如何制定中、长跑战术方案?

6.分析题

(1)如何掌握好中、长跑的终点冲刺技术?

(2)怎样掌握好中、长跑的呼吸?

(3)在运用战术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4)中、长跑教学,为防止学生意外事故发生,教师课前需做好哪些准备?

(5)学习中、长跑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一般采用哪些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十二章 跨栏跑

1.填空题

(1)跨栏跑技术可分为 、 和 三个部分。

(2)跨栏跑周期包括一个跑。

(3)和下栏着地构成。

(4)提高栏间跑速度的关键技术是 和 。

(5)个。

2.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

(1)跨栏跑途中跑是由10个跨栏周期组成的。 ( )

(2)每一跨栏周期在动作外形、结构、时间、空间比例及重心轨迹等方面都应出现非常对称的规律性变化。 ( )

(3)跨栏跑的周期包括一个跨栏步和栏间跑。 ( )

(4)正确的起跨动作是掌握过栏技术的关键。 ( )

(5)自身体重心处在最高点开始至摆动腿着地支撑这一过程为腾空过栏阶段。( )

(6)尽量拉开第1步是跑好栏间跑技术的关键。 ( )

3.名词解释

(1)跨栏跑 (2)跨栏步 (3)起跨 (4)腾空过栏 (5)下栏着地 (6)栏间跑

4.简答题

(1)试分析跨栏跑中合理的起跑加速至第1栏的技术。

(2)试分析跨栏步技术的基本要求。

(3)试分析腾空过栏阶段的基本技术要求。

(4)试述现代栏间跑技术的发展方向。

(5)400 m栏的栏间跑技术要求。 (6)试述跨栏跑的基本技术要求。 (7)试述跨栏跑教学的一般教学步骤。 (8)试述跨栏跑基础训练的任务。

5.分析题

(1)为什么说跨栏跑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教学内容。

(2)男、女跨栏跑各有哪些比赛项目?规定如何?

(3)为什么跑400 m栏一般用右腿做起跨腿?

(4)跨栏步技术教学的顺序应如何安排?采用哪些基本手段?

(5)栏间跑技术教学的一般顺序应如何安排?

(6)起跑过第1栏技术教学的一般顺序如何安排?

(7)跨栏步教学中跳栏错误产生的原因及纠正方法如何?

·第十三章 跳高

1.填空

(1)跳高技术发展到现在比较常用的有 、 、 三种跳高技术。

(2)跳高技术由三部分动作组成。

(3)助跑的任务是使 ,为达到 和 创造有利的条件。

(4)跨越式跳高助跑通常采用 跑 步。

(5)和

(6),迅速转变,使人体充分向前上方腾起,为顺利过杆创造条件。

(7),跑步。助跑路线与横杆成角。

(8)俯卧式跳高助跑的起动方式有 和 两种。

(9)步。

(10)背越式跳高起跳点位置,一般在离近侧跳高架立柱水平距高的m,距横杆投影线的垂直距离 cm。

2.名词解释

(1)跳高 (2)跨越式跳高 (3)俯卧式跳高 (4)背越式跳高

(5)跑步丈量法 (6)走步丈量法

3.简答题

(1)试述跳高的意义和锻炼价值。

(2)跨越式、俯卧式、背越式跳高是怎样确定起跳脚的?

(3)跳高助跑的任务是什么?

(4)跳高起跳的任务是什么?

(5)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有何意义?

(6)背越式跳高怎样丈量才有一个准确的步点?

(7)跨越式跳高助跑的技术是什么?

(8)跨越式跳高起跳技术是什么?

(9)俯卧式跳高助跑的技术是什么?

(10)俯卧式跳高起跳的技术是什么?

(11)背越式跳高助跑的技术是什么?

(12)背越式跳高起跳的技术是什么?

(13)简述跳高基础训练的任务是什么。 4.分析题 (1)试述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步骤与方法。 (2)跳高技术教学中易犯哪些错误?试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纠正方法。

(3)试述俯卧式、背越式过杆姿势的动作要领。

(4)试述背越式跳高基础训练的主要内容和训练手段。

第十四章 跳远

1.选择题

(1)蹲踞式跳远腾空后易产生前旋,其原因是( )。

A.空中动作简单

B.摆动腿前摆幅度小

C.腾空后腾空步时间保持较长

D.下肢靠近身体重心,旋转半径短

(2)跳远起跳腾空后所做动作的目的是( )。

A.提高身体重心位置

B.维持身体平衡和为落地创造条件

C.改变身体重心移动轨迹

D.增加远度

(3)跳远起跳时,摆动的“突停”动作起到( )的作用。

A.维持身体平衡 B.减少起跳腿的压力

C.增加起跳腾起的速度 D.提高身体重心

(4)跳远起跳时着地角约为( )。

A.50?-55? B.60?一64? C.75?-80? D.65?-70?

(5)跳远的远度主要取决于( )。

A.水平速度 B.垂直速度

C.腾起初速度 D.腾起角度

(6)跳远助跑设置第二标志的作用是( )。

A.作为加速标志 B.可使步长稳定

C.提高准备踏板的信心 D.使起跳前能够充分发挥速度

(7)跳远助跑开始几步要求( )。

A.身体前倾较大

B.身体正直

C.脚着地点离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远

D.脚着地点离身体重心投影点较近

(8)跳远起跳结束时,蹬地角为( )。

A.50?-60? B.65?-70? C.80?-85? D.70?一75?

(9)跳远全程助跑要做到( )

A.动作轻松协调 B.重心高且平稳

C.富有弹性 D.能充分发挥速度

(10)起跳中摆动腿的摆动动作,对( )有重要作用。

A.提高起跳速度 B.加大动作幅度

C.减轻着地时的冲击力 D.加大蹬伸力量

2.填空题

(1)在跳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三种空中姿势,即

(2)和等四个紧密相连的阶段组成。 (3)在中学跳远教学中,助跑的距离不必太长,通常采用 的距离,跑 步。 (4)采用。 (5)跳远的关键技术是 。

(6)和

(7)两种。

(8)跳远助跑的加速方式有 和 两种。

(9),有利于

(10)落地的任务是在身体不后倒的前提下,尽量减小 与 之间的距离。

3.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

(1)跳远助跑的加速方式有积极性加速和逐渐加速两种。 ( )

(2)跳远起跳腾起角在18?~24?之间。 ( )

(3)跳远时,在空中所做的动作都是为了获得较大的远度。 ( )

(4)蹲踞式跳远空中保持上体和头部正直的姿势,主要起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

(5)跳远落地后,两臂应积极前摆,使身体重心迅速移过落点,避免后坐。 ( )

(6)挺身式跳远之所以比蹲踞式跳远优越,是因为挺身式跳远可以延长身体在空中的飞行距离。 ( )

(7)为了减小跳远起跳中的阻力,起跳脚着地后应主动屈膝、屈踝进行缓冲。( )

(8)在跳远教学中,重要的是学会空中动作。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掌握空中动作上。( )

(9)跳远助跑步点不准确的原因是助跑加速不均匀,节奏、步长不稳定。 ( )

(10)现代跳远技术对速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助跑的距离也相应较长。 ( )

4.名词解释

(1)跳远 (2)第二标志 (3)积极加速方式 (4)逐渐加速方式

(5)着地角 (6)蹬地角 (7)屈膝角 (8)腾空步

(9)起跳的工作距离 (10)缓冲

5.简答题

(1)简述跳远四个阶段的任务。

(2)简述跳远助跑最后几步的技术要求。

(3)简述腾空步动作技术要领。

(4)简述蹲踞式跳远空中动作技术要领。

(5)简述跳远落地技术动作过程。

6.分析题

(1)跳远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

(2)在跳远的助跑起跳结合技术中,有哪些常见的错误动作?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纠正方法。(举一例说明)

(3)在挺身式跳远空中动作技术教学中,有哪些常见的错误动作?你在教学实践中有什么新的见解和好的方法?

(4)在少年儿童跳远训练中如何发展速度?

·第十五章 三级跳远

1.选择题

(1)三级跳远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三跳中( )。

A.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 B.获得必要的垂直速度

C.维持好身体平衡 D.合理安排三跳的比例和节奏

(2)三级跳远第一跳起跳脚落地点较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其目的是( )。 A.加大水平速度 B.提高第一跳高度 C.减少跑速的损失 D.加快起跳动作速率 (3)三级跳远的第二跳身体重心腾起角约为( )。

A.12?-15? B.16?-18? C.18?-20? D.18?-24?

(4)学习第一、二跳结合技术时,应特别注意( )。

A.控制第一跳的高度 B.身体飞进的直线性

C.维持身体平衡 D.掌握交换腿的时机

(5)三级跳远第一跳起跳阶段缓冲动作的特点可以有效地( )。

A.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 B.提高助跑结合起跳的速度

C.为最后蹬伸做好准备 D.为获得远度创造条件

2.填空题

(1)的动作,并 以 来计算成绩。

(2)三级跳远的第三跳是以 为起跳腿。

(3)三级跳远在三跳中,对成绩的好坏都有一定影响。

(4)三级跳远的技术类型有 、 和 三种。

(5)现代三级跳远技术发展趋向于适当减小 3.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

(1)三级跳远第二跳的空中动作要求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跨步姿势。 ( )

(2)三级跳远“高跳型”技术,三跳的比例是大、中、小。 ( )

(3)三级跳远的第一跳是用摆动腿落地。 ( )

(4)三级跳远第一跳腾空后的交换腿时机要合适,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第二跳的远度。

( )

(5)三级跳远第二跳的起跳,是从第一跳着地动作开始。 ( )

4.名词解释

(1)三级跳远 (2)高跳型 (3)平跳型 (4)混合型 (5)扒地式

5.简答题

(1)简述决定三级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

(2)简述三级跳远技术的要求。

(3)简述学习积极的“扒地式”着地技术主要采用的练习方法。

6.分析题

(1)第一、二跳结合技术。

(2)在三级跳远三跳技术中,有哪些常见的错误动作?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纠正方法。(举一例说明)

(3)在三级跳远完整技术教学中,有哪些常见的错误动作?你在教学实践中有什么新的见解和好的方法?

·第十六章 推铅球

1.选择题

(1)推铅球的出手角度一般是( )。

A.34?-36? B.38?-42? C.43?一45? D.43?一47?

(2)在铅球的握法中,铅球重量的大部分应在( )。

A.食指上 B.中指上

C.食指与中指之间 D.中指与无名指之间

(3)推铅球教学的重点是( )。 A.预备姿势 B.滑步 C.最后用力 D.滑步与最后用力的结合 (4)推铅球教学的难点是( )。

A.预备姿势 B.滑步

C.最后用力 D.滑步与最后用力的结合

(5)在推铅球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臂过分向左后方摆动,左脚着地过于偏左可能造成什么错误动作?( )

A.推铅球时后坐 B.推铅球时左倒

C.推铅球时出手角度过低 D.过早出手

2.填空题

(1)背向滑步推铅球滑步前的预备姿势有 和 两种。

(2)铅球投掷中推动人体滑步的主要动力是

(3)部分。

的结合是衡量推铅球完整技术的标志。

(5)造成推铅球滑步距离太短主要是自于摆动和蹬地的 不够;或是摆蹬 不好;或是收拉 不积极。

(6)。

(7)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滑步是从身体重心向 并伴随着摆动腿的蹬伸开始的。

(8)推铅球滑步的主要目的,一是使人体和铅球获得一定的水平方向的,二是为 创造良好的身体用力条件。

3.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

(1)最后用力过程中推球力量的大小,关键在于投掷臂。 ( )

(2)推铅球滑步的根本问题是身体移动快,重心起伏小,滑步结束时使身体处于投掷前的最有利姿势。 ( )

(3)与其他项目相比,由于铅球的投掷距离较近,所以一般讲铅球的出手角度较小。

( )

(4)最后用力是铅球获得最大出手初速度的主要来源。 ( )

(5)初学者滑步推铅球成绩往往低于原地推铅球成绩,其主要原因一般是滑步动作不对。

( )

(6)为了保证推铅球滑步的直线性,滑步结束后两脚要落在同一条直线上。 ( )

(7)推铅球滑步结束后,两脚是同时落地的。 ( )

(8)采用高姿势站位时,体重完全落在右腿上。 ( )

(9)侧向滑步推铅球的最后用力是在投掷臂同侧脚着地瞬间开始的。 ( )

(10)在推铅球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臂动作的作用不大。因此,对其技术没有什么要求。

( )

4.名词解释

(1)推铅球 (2)推铅球高姿势 (3)推铅球低姿势

5.简答题

(1)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要领是什么?

(2)推铅球技术的特点和合理的用力顺序是什么?

(3)推铅球滑步技术教学中最常见的错误有哪些?

(4)掌握好最后用力技术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6.分析题

试述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十七章掷标枪

1.选择题

(1)掷标枪技术可分为( )部分。

A.3 B.4 C.5 D.6

(2)掷标枪中的现代式握法是将标枪( )放在掌心上。

A.横 B.竖 C.斜 D.平

(3)采用肩上持枪法有利于控制好( )。

A.助跑 B.标枪 C.上肢 D.下肢

(4)肩上持枪法大臂与小臂间的夹角约为( )。

A.30? B.45? C.90? D.180?

(5)在掷标枪的5步投掷步中,步长最大的一步是第( )步。

A.1 B.2 C.3 D.4

(6)学习助跑掷标枪技术是掷标枪教学的第( )个步骤。

A.2 B.3 C.4 D.5

(7)掷标枪基础训练每次课时间应控制在( )h。

A.1 B.2 C.1.5—2 D.4

2.填空题

(1)掷标枪练习,可以全面地发展青少年的 ,提高身体 肌肉的力量、速度、爆发力、协调性及柔韧性。

(2)掷标枪的持枪方法常见的有 持枪法和 持枪法。

(3),增加用力的

(4)掷标枪投掷步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即 式和

(5)在掷标枪的5步投掷步中,第3步称 步,第4步称 步。

(6)掷标枪5

(7)为难点。

(8)掷标枪常见错误之一是 与 间衔接不好,出现停顿。

3.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

(1)掷标枪的握枪方法有普通式和拳式两种。 ( )

(2)一般认为掷标枪助跑的速度越快越好。 ( )

(3)以右手投掷为例,在掷标枪最后用力的过程中,左腿始终是撑直的。( )

(4)在掷标枪技术的教学中,应以现代式握枪方法为主,组织练习。 ( )

(5)掷标枪基础训练任务之一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 ( )

(6)掷标枪技术的教学一般多采用分解教学法。 ( )

4.简答题

(1)何谓掷标枪?

(2)掷标枪助跑的目的是什么?

(3)投掷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简述学习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教学步骤。

(5)掷标枪时力量不能通过标枪纵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6)掷标枪出手时,身体重心下降,臀部后缩错误如何纠正?

(7)掷标枪基础训练的要求有哪些?

5.分析题

(1)试述现代式握枪法的方法及优点。 (2)试述掷标枪肩上持枪法的方法及优点。 (3)试述掷标枪助跑的要求。 (4)试述掷标枪最后用力的要求。

(5)试述掷标枪助跑与最后用力之间如何快速衔接。

·第十八章掷铁饼

1.简答题

(1)什么叫掷铁饼?决定掷铁饼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掷铁饼最后用力的技术效果取决于哪些因素?

(3)掷铁饼的技术分为哪几个环节?其中哪些环节是最主要的?

(4)掷铁饼拨饼出手的方位和角度如何?

(5)现代掷铁饼的技术特点是什么?

(6)铁饼运动员的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应怎样安排?

2.分析题

(1)掷铁饼的旋转技术中超越器械动作体现在哪里?它是如何形成的?

(2)掷铁饼旋转技术中的关键性动作是什么?

·第十九章 掷手榴弹与垒球

1.选择题

(1)青少年在掷手榴弹的预跑阶段一般跑( )步。

A.4-6 B.5-7 C.6—8 D.7-9

(2)在掷手榴弹5步投掷步中,第( )步引弹动作基本完成。 A.1 B.2 C.3 D.4 (3)在掷手榴弹5步投掷步中,第( )步做出超越器械动作。 A.2 B.3 C.4 D.5

(4)掷手榴弹适宜的出手角度约为( )。

A.29? B.38?? C.42? D.45?

2.填空题

(1)手榴弹常用的两种握法是 握法和 握法。

(2)持弹法和 持弹法。

(3)掷手榴弹技术引弹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 的 引弹法。

(4)掷手榴弹助跑的目的是:使 在投掷前获得一定的预先速度。

(5)助跑由 和 两个阶段组成。

(6)稍前方部位掷出。

(7)掷手榴弹的教学应以 。

(8)掷手榴弹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 教育,加强学生 功能的练习,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9)学习原地掷手榴弹技术,重点是掌握正确的 ,练习时要注意 和高臂出手。

3.判断题(正确的“√”,错误的“×”)

(1)手榴弹普通式握法,可减小手榴弹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 ( )

(2)手榴弹普通式握法适合于臂和手指力量较强者。 ( )

(3)手榴弹拳式握法适用于初学者和手臂力量及指力较强者。 ( )

(4)掷手榴弹预跑阶段上体稍前倾,随着速度逐渐加快,上体逐渐直立。( )

(5)应根据个人特点,确定掷手榴弹助跑的距离和速度。 ( )

4.简答题

(1)简述掷手榴弹与垒球的锻炼价值。

(2)简述掷手榴弹技术教学的步骤。

(3)分析掷手榴弹只用投掷臂的力量,不会用全身力量错误动作产生原因与纠正方法。

5.分析题

(1)试述掷手榴弹常用的握法。

(2)分析掷手榴弹助跑技术。

(3)分析掷手榴弹最后用力技术。

·参考答案

第一章田径运动概述

1.选择题

(1)B (2)B (3)D (4)B (5)D (6)A (7)C (8)C (9)A、C (10)B

2.填空题

(1)竞走跑 (2)高度远度 (3)短跑 (4)顾拜旦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5)1900 2 (6)1957 郑风荣 (7)朱建华2.37 2.38 2.39 (8)陈跃玲。 女子lO km竞走 (9)l500 3000 10000 (10)姜波 董艳梅 (11)竞走跑

跳跃 投掷 全能运动 (12)42195 (13)100m、跳远、铅球、跳高、400m、110m栏、铁饼、撑竿跳高、标枪、1500m (14)100m、跳高、铅球、200 m、跳远、标枪、800 m

3.判断题 (1) × (2)√ (3) √ (4)× (5)× (6)× (7)× (8)× 4.名词解释 (1)通常把以高度和远度计量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称为田赛。

(2)通常把以时间计量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称为径赛。

(3)是由田赛和径赛、公路赛、竞走和越野赛组成的运动项目。

5.简答题

(1)田赛是以高度和远度计量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径赛是以时间计量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全能运动是由部分跑、跳跃、投掷项目所组成的以评分办法计算成绩的综合项目。

(2)进行田径运动锻炼,能有效地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协调神经系统、内脏器官和运动器官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对延缓衰老起着重要的作用。

(3)田径运动发展的特点是:①田径运动技术不断完善,田径运动水平大幅提高,世界纪录不断更新。②比赛越来越频繁,规模也加大。③竞赛项目不断增加,特别是女子项目。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介入,经济的发展,场地器材和装备不断更新,田径运动训练手段更加科学、系统化。运动员向职业化发展。

(4)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负责拟定国际统一的田径竞赛项目和竞赛规则,并且负责审批世界纪录及组织国际大型田径运动比赛等事项。

(5)新中国成立后,打破世界纪录的田径项目有:女子跳高、男子跳高,女子l500 m、3000 m、5O00m和10000 m跑。

6.分析题

(1)①田径运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竞赛项目之一,也是奥运会上设奖牌最多的比赛项目。它拥有46个小项,金牌数最多。因此,田径在奥运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世界

上各级别和类型的综合性运动会都将田径列为最主要的比赛项目之一。

②田径运动项目多,竞争性强,锻炼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受人数、年龄、性别、气候、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因此,田径运动又是老少皆宜的运动,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起着积极作用。目前,中、小学都将田径运动作为体育课的重点项目,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占很大比重。

③田径运动能有效地发展人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敏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其他运动项目还可把它作为发展身体素质的手段与提高技术、战术的基础。随着田径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世界各国都把田径运动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体育运动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田径运动分为竞走、跑、跳跃、投掷和全能运动五类。再按项目性质、距离长短、高度远度、器械轻重等,可将男、女比赛的40多个单项归类:

第二章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

1.选择题

(1)ABCD (2)AB (3)CD (4)ACD (5)C (6)AD (7)D (8)BD (9)B (10)AD

2.填空题

(1)经济性 实效性 (2)支撑时期腾空时期 (3)阻力 动力 (4)力量蹬伸加速度

(5)着地缓冲蹬伸 (6)水平速度垂直速度 (7)身体重心高度身体重心腾空最高点

(8)器械出手初速度 (9)加速度 (10)起阻力作用起升力作用

3.判断题

(1) × (2)× (3)√(4) √ (5) √ (6)× (7) √ (8)× (9)× (10)×

4.名词解释

(1)人们在田径运动实践中,合理地运用和发挥自身机体体能、智能和技能,有效地完成跑得快、跳得高、跳得远、投得远的动作方法。

(2)符合运动生物力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等学科要求并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和科学道理。

(3)人体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力。

(4)人体与外界物体相互作用时,外界或器械对人体作用的力。

(5)相同动作按一定顺序循环进行的运动。

(6)不同动作按一定顺序前后进行的运动。

(7)既有周期性又有非周期性的运动。

(8)从脚着地时起到脚离地时止。

(9)从脚离地时起到另一脚着地时止。

(10)跑动时两脚着地点的直线距离。

(11)跑动时单位时间内两腿的交换次数。

(12)起跳腾起瞬间的速度。

(13)起跳产生的腾起初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所形成的夹角。

(14)单脚支撑与腾空相交替、蹬与摆相配合的周期性运动。

(15)人体运用自身的能力或借助一定的器材,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腾越尽可能高的横杆或尽可能远的距离的运动。

(16)人体运用自身的能力,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将手持规定的器械进行抛射并尽可能获得远度的运动。

(17)投掷器械时出手点至落地点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18)助跑结束时器械所处位置到出手点这一段器械所运行的距离。

5.简答题

(1)外力:支撑反作用力、重力、空气作用力、摩擦力、向心力等。内力:肌肉收缩力、关节屈伸力、肌肉组织内部的摩擦力、对抗肌的拉力等。

(2)后蹬距离指后蹬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腾空距离指腾空阶段身体重心向前移动的水平距离;落地距离指身体重心从脚着地起向前移动到垂直支撑时的水平距离。

(3)h指横杆高度;h1指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与地面的距离;h2指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到身体重心腾空最高点的垂直距离;h3指人体腾空至最高点时身体重心与横杆上沿的垂直距离。

(4)预加速阶段的形式有三种,即助跑、滑步、旋转。任务是使人体和器械获得一定的速度,超越器械,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的奈件。

(5)首先从髋部开始发力,然后将下肢、躯干和上肢的力量共同集中到器械上。

6.分析题

(1)步长与步频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同时提高步长和步频,跑速必然提高。在实践中,二者的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步频太快影响步长,步长太大又影响步频,二者各以一定的数值组成某种相互关系。在跑进中,步长与步频形成当时最合适的相互关系时,就出现跑的最大速度。要继续提高速度,就要通过系统的教学与训练过程,调整步长和步频,打破旧的相互关系,建立新的更为合理的步长和步频的相互关系。

步长、步频两个可变因素对不同身体条件,不同技术水平和不同径赛项目都有一的可变范围。短跑的步长指数较大,步频指数最高;400 m跑对速度耐力要求高,步长、步频要配合平衡同时发展;中长跑要求节省能量,稍稍缩短步长以加快步频是有效的跑法。

步长和步频的相互关系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因为它受每个人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实践中,应根据个人的特点,合理搭配,调整步长和步频的相互关系,才能达到提高跑速的目的。

(2)①起跳中水平速度的变化及垂直速度的产生。

在起跳时,由于一开始身体重心尚处于支撑点后上方。它所产生的支撑反作用力与人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因此,从助跑中获得的水平速度,在起跳中会有所损失。合理的起跳技术应使这一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跳跃中的垂直速度是在起跳中获得的。在起跳脚着地支撑后,给地面以巨大的压力,这时身体重心在支撑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同时适度弯曲髋、膝、踝等关节形成压缩弹簧似的缓冲结构。在缓冲中充分利用保持下来的水平速度,并在不断变化着的支撑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使身体重心的运动方向持续地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水平速度有所减小,垂直速度逐渐增大。

缓冲结束,应尽快地由退让性工作转变为克制性工作,依靠起跳腿的伸肌群收缩所产生的力量,使身体重心垂直速度进一步加大,直至起跳离地瞬间获得最大的垂直速度。 ②起跳中腿臂摆动的作用。

起跳中腿臂的摆动,根据腿臂与支撑点相对位置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加速靠近支撑点、加速摆离支撑点和减速摆离支撑点。各个阶段对支撑腿产生的力的效应各不相同。 在摆动腿蹬离地面后,腿臂立即加速前摆(两臂前后摆动时,摆动腿同侧臂后摆,异侧臂前摆)向起跳点靠近,这时所产生的力的作用,能减小起跳脚着地支撑瞬间对地面的冲击力;在腿臂摆离支撑点时,所产生的力的作用,能加大对支撑点的压力;在腿臂减速摆离支撑点直至最后以减速制动结束摆动时,所产生力的作用又减小对支撑点的压力,有利于起跳腿快速蹬伸,使身体迅速向上腾起。

由于腿臂摆动的积极作用,在起跳中要特别强调腿臂的配合,要求腿臂摆动有明显的加速和减速节奏,充分利用腿臂摆动的力效应,提高起跳效果。

(3)最后用力前的准备姿势是预先加速结束,最后用力开始的衔接动作。做好这一动作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在预先加速进入最后用力之前,要做出正确的超越器械的动作,形成下肢在前、上体和器械在后、上体略向后倾或者旋转结束后躯干扭转的姿势,使髋轴和肩轴形成交叉状态,为加大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合理地用力及发挥全身的最大力量做好准备。

②最后用力前两脚的位置和方向要正确,以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腿部和躯干力量。 ③在最后用力前,头和非投掷臂的姿态和动作,直接影响肌肉的拉紧和放松,并且与身体重心的变化和身体的平衡、动作的方向、用力的路线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注意它们在最后用力前的正确动作,不能低头、转头和甩臂。

第三章 小学、中学田径运动教学

1.选择题

(1)C (2)B (3)D (4)D

2.填空题

(1)直观学生 (2)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3)完整正确技术动作 (4)突出重点 生动具体(5)改进逐步完善 (6)重点 难点 (7)紧密联系 完整 (8)途径手段(9)明确 正确 (10)教师指定的学生 (11)联系 灵活 (12)强度速度

3.判断题

(1)√ (2)× (3)× (4)X (5)× (6) √ (7) √ (8)× (9) √

(10)×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4.简答题

(1)是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概括,是指导教学与处理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准则,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要求。

(2)根据个人特点,通过反复练习,进一步完善技术,达到熟练地掌握技术并能运用自如的程度。

(3)是指从技术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阶段以完整形式进行教学。

(4)是把一个完整的技术过程,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次进行学习,然后再把各部分动作联系起来,最后完整地掌握技术动作的一种方法。

5.分析题

(1)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分为三个基本阶段。第一个阶段,学习和初步掌握动作阶段。任务:使学生建立完整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学习和初步掌握技术动作。方法:通过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基本了解动作的过程、方法和技术要领;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并初步掌握技术动作。第二个阶段,改进和完善动作阶段。任务:使学生改进和逐渐掌握技术动作。方法:提高练习的难度,通过分解或完整练习,逐步克服动作不协调动作僵硬,去掉多余动作,完善技术动作;通过反复的完整练习,使学生体会和加强各技术环节之阃的联系,逐步熟练地掌握技术动作。第三个阶段,巩固和提高动作阶段。任务:根据个人特点,通过反复练习,进一步完善技术,达到熟练地掌握技术并能运用自如的程度。方法:通过对重点的讲解、示范,使学生深入地了解技术动作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体会;反复地进行完整技术的练习,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结合技术评定,提出进一步完善技术动作的要求和方法;通过改变练习的条件,增加练习的难度,组织教学比赛或测验等手段,不断地提高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

(2)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中,根据各项技术的难易程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各类项目的教学一般是按下列顺序进行的。走:竞走。跑:中跑、长跑、短跑、接力跑、障碍跑、跨栏跑。跳跃:跳高、跳远、三级跳。投掷:推铅球、投手榴弹、掷标枪、掷铁饼。

(3)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游戏法、比赛法、心理练习法、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

(4)在田径运动技术的教学中,运用讲解法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讲解的目的要明确。②讲解的内容要正确。③讲解要富有启发性和鼓励性。④要注意讲解的时机。

(5)在田径运动技术的教学中,凡是技术动作复杂难以掌握的项目,都是采用分解法来进行教学的。这些项目包括跨栏跑、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推铅球、掷标枪、掷铁饼等。例如:在背越式跳高的技术教学中,是按照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几个部分进行分解教学的。当各部分的动作掌握后,再把几部分联结起来,用完整法进行教学。

(6)念动心理练习的方法是:自然站立→微闭双目,全身放松→深呼吸(腹式呼吸) →“动作表象”演练(想象动作的全过程) →技术动作练习。

(7)在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通常产生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缺乏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怕苦、怕累、怕受伤,缺乏信心和产生恐惧心理。②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概念、要领、方法不清楚,动作不合理,受旧技能的干扰、影响。③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较差。④受到教学的外部环境和争件的影响,如场地、器材与气候等。⑤教师对课程的组织、教法和手段安排不当。

第四章 田径运动锻炼

1.判断题

(1)× (2)√ (3)× (4)× (5) √ (6) √ (7)×(8) √

2.名词解释

运动负荷价值阈是指按一定的心率区间去确定运动负荷的计量标准。

3.分析题

(1)长期坚持田径运动锻炼能改善心率的变化和心肌力量。心率是反映心脏功能良弱的标志。进行田径运动锻炼时,人体循环功能主要变化是心输出量的增加,各组织器官的血流量重新分配,特别是骨骼肌的血流量迅速增加,以满足其代谢时的能量供给。长年坚持锻炼使控制心脏活动能力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产生一种适应性反应,使心脏容积增大,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增多,心率保持低水平。由于心输出量增大,血脂类代谢物质在血管壁沉积减少,使血管保持良好状态的扩张性.心脏功能改善,能量物质增多,所以能量的利用也发生变化。研究表明田径锻炼能加强心脏肌球蛋白的ATP酶作用的活性,使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速度加快,增大心肌力;同时,田径运动锻炼还可以引起肌球蛋白分子结构和其活动性控制上的根本变化,从而使心脏功能发生重要的改变,表现为心脏肌糖原含量和肌红蛋白数量不同程度地增加;此外,心脏摄取血糖的能力、氧化血乳酸的能力以及组织呼吸能力也会相应增强。

(2)田径运动锻炼时,肌肉力量加强,血液供应增加,肌肉和骨骼都能得到更多的营养,肌纤维增粗,因而肌肉变得更加粗壮、结实,肌肉力量增强。此外,肌纤维和肌腱的联结,肌腱与骨骼的联结变得更加结实。田径运动锻炼时由于肌肉对骨骼的牵拉和重力的作用,使骨骼不仅在形态方面产生变化,而且使骨骼的机械性能也得到提高。肌肉附着处的骨突增大,骨外层的密质增厚,而里层的骨松质在排列上则能适应肌肉拉力和压力的作用。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可以承担更大的负荷.提高了骨骼抵抗折断、变曲、压缩、拉长和扭转方向的机械性能。经常从事田径运动锻炼,可使关节囊、韧带和肌腱增厚与加强,伸展性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因而加大,灵活而牢固。通过系统的田径运动锻炼,还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肌肉的反应速度、准确性和协调性都有提高,肌肉工作能量消耗下降,效率提高。

第五章 田径运动的基础训练

1.选择题

(1)A (2)C (3)A (4)C

2.填空题

(1)13~15岁 (2)区别对待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 不间断性原则 周期性原则 (3)负荷量 负荷强度 (4)全年多年

(5)一般身体训练专项身体训练 (6)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

(7)快速灵活准确 (8)加大动作幅度 (9)一般准备具体比赛(10)训练目标基本条件客观条件 (11)负荷量负荷强度 (12)13岁以前15-16岁 18—19岁

3.判断题

(1)× (2)× (3)√ (4)× (5) √ (6) √ (7)× (8) √ (9)× (10) √

4.名词解释

(1)指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协调性和柔韧性等的训练。

(2)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莱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或舒张)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

(3)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如声、光、触等)的快速应答能力。

(4)指在运动训练和竞赛中有目的地培养运动员完成紧张而复杂的专项训练和竞赛任务所必需的心理素质的教育过程。

(5)指选择有田径运动天赋,有较大发展潜力并能达到高水平的人才。

(6)指运动员在较长时间内进行中、小强度运动的能力。

5.简答题

(1)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两者紧密联系,但又互相制约。负荷强度建立在一定负荷量的基础上。在一个训练周期中,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一般按交替式或波浪式安排,即负荷量增加则负荷强度降低,负荷强度增大则负荷量减少。

(2)①一般训练应贯穿于全年各个训练时期。在不同的训练时期、训练周期中,根据训练任务、要求及比赛的需要调整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②初中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要避免因参加比赛而搞突击性的专项训练。③利用在不同时期、阶段、小周期或训练课中不同的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练习比重,合理地调节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促进训练质量的提高。

(3)速度素质是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也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速度练习不仅能提高人体的快速运动能力,而且能提高人体中枢神经的灵活性和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能力,提高人体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储存量,促进供能能力的提高,改善代谢过程。

(4)准备期的任务是提高身体训练水平,进一步发展力量、速度和其他身体素质,改进技术,培养道德与意志品质,改进和掌握某些战术,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5)①选用训练手段时,目的明确,针对性要强,注意实效。②每课的安排要以综合课为宜,训练内容要合理搭配,运动量大小及训练手段、难度高低要合理交替。

③要以合理的顺序安排训练的内容及其运动量和强度的节奏。

6.分析题

(1)课训练计划的内容包括:本次课训练任务和要求,准备活动的练习,基本部分训练内容,组织和方法,各项练习的运动负荷与间歇,品德教育和意志培养措施,结束部分的活动等。

制定课训练计划的步骤是:

①确定本次课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提出的任务必须是在本次课的范围内所要解决的,是运动员经过一定努力可以实现的。训练任务要求具体、准确。②选择主要练习方法,确定运动负荷的数据。基本部分是每次课的中心部分,采用哪些练习方法,怎样组织练习,训练负荷及节奏应根据课的任务和运动员的具体情况确定。③准备活动、结束部分的内容安排应根据基本部分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安排。

(2)①技术训练要有系统性。技术训练只有在系统的、不问断进行的基础上,才能使运

动技术达到高度熟练和准确掌握。②重视基本技术训练。基本技术是完整技术的基础,完整

技术是基本技术在实践中的完整体现。基本技术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完整技术的掌握和提

高。③处理好技术和身体素质的关系。合理的运动技术能够保证已经获得的身体素质最充分

地发挥出来。技术与身体素质达到平衡,才能表现出最佳的运动成绩。④掌握好少年儿童技

术训练的特点。少年儿童具有学习技术快,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但多余动作多,注意力不易

集中,动作的准确性较差,学得快消退也快。因此,对少年儿童要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和训

练,采用多样化手段,坚持反复练习,达到巩固的目的。

第六章 学校田径运动竞赛工作

1.选择题

(1)B (2)A (3)B (4)C (5)B (6)B (7)C (8)A (9)C (10)A

(11)A (12)C (13)B (14)A (15)A (16)A (17)A (18)A (19)C

(20) C (21)C (22)B (23)B (24)A (25)B (26)A (27)B

2.填空题

(1)名称 目的任务运动会的规模旧期地点组织机构经费预算工作计划 (2)宣传组 竞

赛组 总务组 (3)名称 目的 任务时间 地点 参加单位组别 比赛项目 参加办法

报名办法 计分及奖励办法 比赛规则 注意事项 (4)45 min 90 min 不在同一天进行 (5)30 min 10 h(6)单位顺序 斜线分组法 尽量相等不分在同一组

内 成绩优劣 蛇形分组法分在同一组内

(7)先短后长 (8)安排在一天内赛完一个项目 标枪项目比赛 (9)开幕式闭幕式观

众较多 (10)长距离跑 适当减少该单元比赛项目 尽快统计出总分

(11)该运动员在某一轮的比赛 在跳高和撑竿跳高的每次试跳中以不同于赛前抽

签排定的顺序 轮到其试跳(掷)时不在场 该次试跳(掷)时限已过 试跳(掷)失

(12)自始至终 (13)挤撞或阻挡别人 取消其该项目的比赛资格 有关裁判长

取消资格以外的 受他人推挤或被迫 未从中获实际利益 (14)发令枪或经批准

的发令器材发出的闪光或烟 运动员的躯干(不包括头、颈和四肢)的任何部位抵达终点

线后沿垂直面的瞬间 (15)2 3(16)较差的l/10 s 较差的整秒(17)

11.66 s(18)连续失败三次 因第一名成绩相等的决名次赛的试跳 横杆升高计划 因

第一名成绩相等的决名次赛的试跳 免跳的高度上恢复试跳(19)地面垂直丈量至横杆

上沿最低点 保持水平 运动员身体任何部位触地的最近点垂直量至起跳线或起跳

线的延长线(20)3次有效成绩最好的前8名运动员 与他们前3次试跳后的排名相反8人

或少于8人 (21)一次单足跳 一次跨步跳 一次跳跃

(22)单手肩上 完全落在落地区角度线内沿以内 (23)3人 5人 7人

(24)助理发令员 各接力区 接力区检查员 (25)脚或腿 栏顶水平面 跨越

他人栏架 有关裁判长 有意用手推 用脚踢倒 (26)串道 跌倒 其动作影响

他人 踩踏内侧分道线

3.判断题

(1)× (2)× (3)× (4)\//(5)× (6)X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X (17)× (18)

V(19)\//(20)×(21)×(22)×(23)、//(24)× (25)\/,(26)×

(27)X (28)× (29)×(30)\//(31)\/(32)\/,(33)X (34)× (35)

X (36)\//(37)× (38)×(39)\//(40)\//(41)\/(42)× (43)×

(44)× (45)× (46)、/(47)× (48)\//(49)× (50)V(51)× (52)

×(53)× (54)×(55)×

4.筒答题

(1)比赛前编排秩序册和准备各种比赛用表;比赛中负责后继赛次的录取、分 组、分道(顺序)的编排工作,及时记录和公告各项比赛成绩,统计各单位的得分情况 和奖牌数;比赛后统计整理成绩和记录等有关资料。

(2)①学习竞赛规则、规程及补充通知等大会有关文件,了解裁判员人数和水平 及场地器械情况。②审查报名表。③做好各项统计工作。④准备好运动会的各种 比赛表格。⑤编排运动员姓名号码对照袁。⑥填写各种径赛卡片。⑦填写田赛摘 项表。⑧竞赛日程的编排。⑨编印秩序册。

(3)应根据竞赛规程中对赛次及各赛次录取办法的规定、各项目的报名人数以 及场地器材情况和裁判员人数及水平,对各径赛项目进行分组。

①运动员如无报名成绩,可将径赛卡片按单位顺序排列,用“斜线分组法”进行 分组。②如按名次录取参加下一赛次并且有报名成绩,分组时先按报名成绩由优到 劣依次排列卡片,然后采用“蛇形分组法”把运动员分别编在各组内。③不分道跑项 目(1 500 m跑及l 500 m以上跑)比赛一般不分组。④在有关人员监督下委托编排 组抽签排定各组比赛的先后顺序及运动员的道次(或起跑位置顺序)。 ‘

(4)①封面。②目录。③竞赛规程及补充通知。④领导小组人员名单。⑤

办事机构及工作人员名单。⑥裁判员名单。⑦代表队名单(运动员姓名、号码对照 表)。⑧竞赛日程。⑨竞赛分组。⑩有关的最高记录。⑩比赛场地平面图。

(5)竞赛期间的编排、记录和公告工作,要求做到准确、及时,因此需要明确分工 和工作流程,责任到位,互相配合。

①收到成绩后,应立即审核成绩是否正确,名次与成绩是否相符等。②如无后

继赛次,应立即填写成绩报告单,分别交奖品、公报、公告与宣告人员,另外,自留一份 备查。如有后继赛次,按规则和规程的要求应立即进行后继赛次的录取、分组、分道 工作。③快速准确地公布各项决赛成绩,并填入总记录表和团体总分表。④及时 统计每单元破纪录的人数(队数)、项数和次数,达等级运动员标准的人数,各单位的 得分数等。⑤赛后立即计算、核对团体总分,送交总裁判长宣读;整理和统计比赛成 绩、记录等有关资料;填发成绩证明单。

(6)根据不同情况,编排记录公告组有以下三种分工方法:

①按工作性质分工:临场编排组、总记录组、成绩公告组、成绩公报组。②按运

动员的组别分工:男子组、女子组,分别负责各组的全部田赛、径赛、全能的编排、记录 和公告工作。③按项目类别分工:田赛组、径赛组、全能组。各组分剐负责各自的编 排、记录和公告工作。

(7)①认真执行规则和规程中的各项规定。②处理径赛中发生的问题。③审 核成绩。

(8)①径赛裁判长A(位于场内)。

a.每单元比赛开始前,督促各裁判组按时到场并做好赛前准备工作。重点负责 检录、起点、检查、赛后控削中心裁判组的工作。

b.保证各项比赛按规定时间开始,掌握比赛进程,切实执行规则。

c.发现运动员犯规时,迅速通知径赛裁判长B,并立即到现场了解核实情况,根 据检查主裁判的报告,按规则有关条款处理。

d.运动员本人或其代表提出抗议后,首先向当事裁判了解情况,尽可能搜集必 要的证据,再据此做出裁决。如有疑难不能裁决时,应立即报告总裁判长。

②径赛裁判长B(位于终点处)。

a.分管终点计时、终点记录员、风速测量的裁判工作。

b.每组比赛结束后,审核成绩和名次,无误后签名。出现成绩与名次不一致时,

应向计时、终点主裁判及有关裁判员了解查询,实事求是地判定名次和成绩。

c.运动员犯规时,该组成绩记录单缓送,按裁决结果处理。

(9)①三级跳远的三跳顺序或动作不符合规则规定;②在未做起跳的助跑中或 在跳跃中,运动员以身体任何部位触及起跳线以外地面;③从起跳板两端之外的起 跳线的延长线前面或后面起跳;④在落地过程中触及落地区以外地面,而落地区外 触地点较区内最近触地点更靠近起跳线;⑤完成试跳后,向后走出落地区;⑥采用 任何空翻姿势;⑦延误时限。

(10)赛前复查径赛场地、器材和设备;在跨栏、障碍跑项目中检查栏架数量、栏 距、栏高是否准确;比赛中检查径赛运动员有无犯规情况;在4×100m接力跑赛中, 组织和管理好第二、三、四棒运动员上道。确保径赛项目的比赛符合田径规则的规 定。 ,

(11)①与终点裁判组商定比赛中的联络方法。与场地器材组联系落实所需器 材。②检查员进场后,应站在能仔细观察比赛的位置上。发现运动员犯规时,应看 清犯规运动员道次、号码情况及被影响的运动员的道次、号码等,用适当的物品在犯 规地点做记号,并立即用旗示向主裁判报告。同时填写检查报告单,要写清项目、赛

次、组别、组次、犯规运动员的道次、号码、犯规地点、犯规情节以及受影响的运动员的 号码、道次和受影响的情况等。⑧接力赛跑时,各接力区检查员要核对运动员的道 次、号码、单位,并组织上道。

(12)6名运动员的比赛名次分另q力A第一名,B、c并列第二名,D、E并列第四 名,F第六名。

5.分析题

(1)成绩相等时应采用下列方法解决。

①径赛项目:在任一赛次中,按成绩录取进入下一赛次时如遇运动员成绩相等 时,终点摄影主裁判应考虑有关运动员的1/1 000 s(手计时为1/100 s)的实际时间。 如果成绩依然相等,则有关运动员均应进入下一赛次,如实际条件不允许,应抽签决 定进入下一赛次的人选。决赛中出现第一名成绩相等,有关裁判长有权根据实际情 况决定这些成绩相等的运动员是否重新比赛,如该裁判长认定无法安排重赛,则成绩 相等的运动员名次并列。其他名次的运动员成绩相等时,按并列处理。②跳高及撑

竿跳高项目,在出现成绩相等的高度中,试跳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如成绩仍然相等, 在包括最后跳过的高度在内的全赛中,试跳失败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如成绩仍相 等,若涉及第一名时,在造成其成绩相等失去了继续试跳权利的最低失败高度上,每 人再试跳1次。如有关运动员都跳过或都未跳过而仍不能判定名次,则横杆应提升 或降低:跳高为2 cm,撑竿跳高为5 cm。他们应在每个高度上只试跳1次,直到分出 名次为止。有关运动员必须参加决定名次的试跳。如不涉及第一名时,则比赛的名 次相等。③在以远度判定成绩的田赛项目中,如成绩相等,应以其次优成绩判定名 次。如次优成绩仍相等,则以第三较优成绩判定,余类推。如仍相等,并涉及第一名 者,则令成绩相等的运动员按原比赛顺序,进行新的一次试跳(掷),直至决出名次为 止。

④全能项目比赛中如遇总分相等,则以得分较高的单项数量多者为优胜,如仍 相等,则以任何一个单项最高者为优胜。

(2)①主裁判掌握比赛进程,监督丈量高度,审批运动员请假事项,处理比赛中 的争议,如不能解决,应及时报告田赛裁判长。②记录员和1名裁判员按规定时间 到检录处点名,然后带运动员进场。其他裁判员布置好比赛场地,并丈量好第1个起 跳高度。③主裁判向运动员宣布起跳高度和升高计划并提示注意事项后,组织运动

员开始丈量助跑步点,按比赛顺序进行1—2次赛前的试跳练习。④赛前3。5晌 停止练习。在主裁判监督下复核丈量第1个起跳高度,记录员要登记好运动员的免 跳高度。⑤比赛开始,主裁判站在跳高架旁,平举红旗,记录员宣布试跳高度,通知 运动员试跳。⑥运动员试跳结束,若试跳成功上举白旗,试跳失败上举红旗。记录 员在成绩记录表上记录有关的符号。⑦每一轮试跳结束后,按升高计划递升横杆。 在试跳过程中,如横杆被触及,必须再次审核丈量。当横杆升至破纪录高度时.必须 请田赛裁判长核查。⑧比赛结束后,记录员整理好所记的成绩和名次,交主裁判和 田赛裁判长审核签字,然后交编排记录公告组。

(3)①主裁判掌握比赛进程,重点监察起跳点裁判员的判定和成绩丈量工作,审 批运动员请假事项,处理比赛过程中的问题,出现争议时报告田赛裁判长。②按规 定检录时间,记录员和1名裁判员到检录处点名,然后带领运动员进场,其他裁判员 布置好比赛场地。主裁判向运动员通告比赛中的注意事项,宣布开始丈量步点,组织 运动员进行赛前练习。③赛前3—5分钟停止练习,裁判员做好正式比赛前的准备。 比赛开始,记录员通知运动员试跳。④每次试跳结束,起跳点裁判员仔细察看运动 员起跳时在橡皮泥台板(沙台)上是否留有痕迹,然后站在助跑道起跳板后,等待落点 裁判员判定。如犯规,起跳点裁判员直臂上举红旗,如无犯规,则上举白旗。丈量裁 判员开始丈量,将所测的准确成绩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复述并登记在成绩记录表上。 ⑤成绩丈量完毕,平整沙坑,起跳点裁判员示意下一名运动员试跳,比赛继续进行。 ⑥比赛前3轮结束后,记录员将有效试跳成绩前8名的运动员号码交主裁判审核并 宣告,然后进行后3轮的比赛。⑦全部比赛结束后,主裁判监督记录员按规则和规 程规定录取名次,并核对风速,无误后签字。记录员请田赛裁判长审核并签字,然后 将成绩表交编排记录公告组。

(4)按规定时间带领计时员入场,根据所计道次由上而下在计时台就座,即第1 道的计时员坐在最上面,计时小组长正对终点线坐在中间,小组长的左侧为第2表, 右侧为第3表。

每单元比赛前,主裁判向计时员宣读本单元的比赛项目和顺序。每项比赛开始 前,主裁判将径赛成绩记录卡交给最下面的计时员迅速往上传递。更换项目后,主裁 判应提示烟屏的位置。

发令员发出“各就位”口令后,主裁判应提示:“运动员上道”,计时员要看清所计 道次运动员的特征;发令员举枪时,主裁判应提示:“举枪”,计时员要全神贯注于烟屏 并按下秒表的第1道簧;当看到枪烟的同时,要立即开动秒表。开袁后应检查秒表是 否走动,如有故障应立即报告主裁判,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当所计运动员跑到离终点 线约20m处时,应按下秒表第l道簧;当运动员接近终点时,以主要目光看终点线后 沿的垂直面,用余光看运动员,直至运动员躯干(不包括头、颈、手、臂、腿和脚)的任何 部分触及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瞬间停表为止。然后按规则规定,正确判定成绩,并填写 在成绩记录卡上,传递给计时主裁判。主裁判根据规则规定决定每名运动员的正式 成绩。计时员不得相互对表,在主裁判统一指令下回表。

分道跑项目按道次计取成绩,如出现运动员串道而分不清道次的情况,一般由该 道次计时员计取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成绩,跟踪看清号码,并及时报告主裁判。部分 分道跑项目一般采用按道次盯人计时的方法,计时员应看清所计道次运动员的号码

和服装、体型等特征,注意观察运动员在跑进中的情况,特别是切入里道后,应牢牢盯 住所计运动员,直至到达终点停表。在4×400m接力比赛时,特别要认清最后一棒运 动员的特征与号码,以免误计或漏计。不分道跑项目一般采用“1表到底”的盯人方 法,即1名计时员负责1名运动员的计时(包括计取分段时间)、记圈,并兼记名次。

(5)分道跑项目的裁判方法:采用按名次分工的方法,裁判员每人主看1个名 次,同时兼看1个与主看名次相邻的名次,主裁判2人分别看1。4名和5—8名。裁 判员将所认看的名次填入“终点名次报告单”,交终点主裁判。

部分分道跑项目的裁判方法:按道次分工"A~ff人到底”(800 m跑、4×400 m接 力跑)。每个裁判员只看1个道次。当运动员上道时,核实号码,牢记其特征。运动 员起跑后,注意跑进中的名次变化。运动员到达终点,判定其名次。按名次分工(4× 400 m接力跑)。每个裁判员只主看1个名次。运动员起跑后,注意观察各队名次变 化,随时辨认自己所认看名次的道次(队名或号码),判定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名次,并 立即核实本名次运动员的道次、号码和队名。

不分道跑项目的裁判方法(1 500 m和l 500 m以上项目):终点裁判组担任总记 圈和报圈工作,并记录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名次号码。计时裁判组采用“人盯人到底” 的计时方法,完成记圈和计时工作。当领先的运动员还剩最后一圈时,指定有关裁判 员用铃声或枪声通知运动员。每组结束后,终点组和计时组核对成绩。

(6)主裁判掌握各项检录时间及进程,协调内、外场的联系。每项检录工作结束 后,审核检录单,及时解决检录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大会的要求,检录员应提前到达检录处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每单元检录前 10 vain,广播该单元的比赛项目、比赛时间、检录时间和注意事项等信息。

按时开始点名,按规则规定对运动员做好各项检查工作。检录单一式4份(起

点、终点、宣告各l份,留底l份),4×100 m接力跑再增加3份(第l、第2、第3接力区 检查员各l份)。长距离跑项目检录时,发给运动员小号码布,并督促其按要求佩戴 好。检录结束,将检录单交主裁判审核后,接规定入场时间,带领运动员到该项比赛 起点交助理发令员。4×100 m接力跑检录后,将第l棒运动员交助理发令员,将第 2、3、4棒运动员分别带至各接力区,交接力区检查员。检录员完成该项检录任务后, 速按原路线回到检录处,以便进行下一项检录工作。

(7)提前到达比赛场地,布置好起点的各种设施和器材。

发令员掌握比赛进程,负责与终点联系;及时解决运动员起跑时出现的有关问 题。根据规则规定判定运动员起跑是否犯规,给予警告或取消犯规运动员的比赛资 格。每组比赛前。发令员侧举联络旗或将烟屏的红色面转向终点与终点主裁判联系, 待终点回旗后,将联络旗上举(或将烟屏的黑色面转向终点),表示即将发令,助理发 令员立即通知运动员在起跑线后大致3 m处排列好。

发令时.口令要清晰、洪亮。“各就位”口令拉长一些,“预备”口令要平稳、短促。 举枪时,枪应举到烟屏中央稍下部位。一旦发现运动员起跑犯规,应立即呜枪或吹哨 将运动员召回,明确指出犯规运动员的道次,并将道次牌转向。对运动员提示或警告 时,必须让全体运动员起立。部分分道跑项目,发令员在发令前应向运动员说明枪道 线的位置。

接力项目比赛时,助理发令员应准备好接力棒。

发令员所站的位置要适当,既能看清所有运动员的起跑动作,又能使所有运动员 清楚地听到口令和枪声,还要使计时员看到发令动作和烟屏。

第七章田径运动场地

1.填空题

(1)36 37.898(2)两个半径相等的半圆弯道两个相等的直段(3)1.22

1.25右侧分道线宽(4)30 cm 20 cm(5)直接丈量法、直弦丈量法、放射丈量

法、经纬仪丈量法(6)8 m 7 cm 7 75约29。(7)2.135 2.5 400

2.名词解释

(1)是运动场地纵向的中线,它确定运动场的纵轴方向。

(2)运动场的中心点,在纵轴线上,是纵轴线的中点。 (3)是弯道内、外突沿和各分道线的圆心。 (4)是设计半径,即从圆心至内突沿外沿的距离。 (5)是指跑道的内沿和外沿,因为突出地面而称为突沿,其宽5 cTn,突出地面 5 cm。

(6)是跑道的总宽,即从内突沿外沿至外突沿内沿的距离。

(7)是划分相邻两跑道的界线,线宽5 cm,包含在左侧分道的道宽内。

(8)是每条分道的宽。

(9)是弯道与直段的交界线,它的延长线通过圆心与纵轴线垂直。

(10)是第2与第3、第1与第4直曲段分界线之间的直跑道。

(11)是直段加上向两端延伸的直跑道。

(12)是计算跑道周长和各分道周长的线。

(13)在有弯道的分道赛跑中,为了使各道的运动员所跑的距离相等,就必须计 算各分道比第1分道长出的距离,把外道各起点往前移至各分道距离相等。各外道 比第1道向前移的距离称为前伸数。

(14)在径赛中,有些项目是前部分分道跑而后部分不分道跑,运动员从外道跑 入第l道会多跑一段距离,我们把这段多跑的距离叫切入差。

(15)又称正弦丈量法,是根据已知弧长所对的角度,利用正弦定理直接计算其 弦长的一种丈量法。

(16)又称余弦丈量法,是从已确定的基准点放射出若干条射线与各分道外沿相 交来测定各分道的起点、栏位和接力区前后沿的位置的一种方法。

(17)利用经纬仪测量的角度,代表某一弧长的方法。

3.分析题

(1)根据前伸数公式睨=27f[(n~1)d~0.1]可知:前伸数只同分道宽d有关, 与半径r无关。由于400 m要跑2个弯道,故400 m第4道前伸数为:

耽=2a-[(4—1)d—O.1 J

=2re[3×1.22—0.1]

=22.37(m)

同理:800 m跑进行分道跑只跑1个弯道,故:第4道800 m的前伸数为: 讳I=丌【(,l~1)d一0.1]

=丌[(4~1)×1.22~O.1]

=11.19(m)

(2)1 500 m、3 000 m障碍跑的起跑线是在直段上。其画法是:在400 m场地的 l 500 m起跑线是以第3直、曲段分界线上离内突沿外沿0.3 m的三点为圆心,以100 m为半径向后画弧线。在弧线前方紧贴弧线画0.05 m白线为起跑线,然后以103 m 为半径再画一弧线,为l 500 m集合线。3 000 m障碍跑,由于设计不同,起跑第1圈 长度不同,画弧半径不同,但圆心都是在第1或第3直、曲段分界线上。在半圆式标 准场地,在第三分界线上,距跑道内突沿0.3 m处为圆心,以70m为半径在直道上画 弧线,即为3 000 m障碍跑的起点线,再以73 m为半径画弧线,即为3 000 m障碍跑的 集合线。

(3)在投掷圈内按投掷方向画一半径,取0.73m为弦长,使其中点落在已画的半 径上,在弦的两端点及两端点与圆心连线并向投掷方向延长构成40~落地区。在投 掷圈内画一与投掷方向的半径垂直的直径,并向圈外延长,在延长线前方紧贴延长线

画宽5哪,长75啪的白线为分界线。

(4)基本要求:①修建田径运动场,首先应本着因地制宜,经济适用,有利于田径 运动的教学、训练、竞赛和群众性田径运动开展的原则。

②要注意选择地势较高,阳光充足,空气新鲜,便于排水和供水的地方修建田径 运动场。

③设计时应考虑周围留有足够余地,以便参观比赛、栽种树木和安装附属器材 等。

④合理安排各种田赛项目的场地。

⑤兴建田径运动场,如果有条件,应尽量修建400lTl周长的标准半圆式田径场。 保养和维修:a.经常性的保养维修:应在教学、训练和比赛后,及时平整场地;注 意清理场内的杂草、杂物;喷洒场地,使之保持一定湿度;压实跑道和铅球落地区;清 理沙井沉沙以保证排水顺利;松沙坑和添沙工作。b.季节性的保养维修:根据各地 的气候,在不同的季节对场地进行必要的保养措施;冬天干旱要多洒水;春天适时碾 压跑道;雨季前要疏通排水渠,雨后要补填低洼地;夏天酷日长照,秋天干燥风大,要 注意常洒水。c.场地经过一定年限的使用后,要根据场地损坏程度及时翻修。

(5)径赛项目中,终点线在第1直、曲分界线上,它的后沿应与第l直、曲段分界 线重合。在终点线后画5条相隔l m的与终点线平行的直线为终点区。这5条线是 从终点线后沿量起,线宽5 cm包括在1 m之内。在终点线第1排格内,用阿拉伯数字 标出各分道道次。字码方向是从内道向外道竖排便于计时员分清道次。

(6)①计算田径场的半径和弯道长

半径=}场地宽一2(余地+4×跑道宽)}/2

:{57—2(1.5+4×1.22)f/2 :22.12m 为了便于计算。半径取22 m整数。 弯道总长C=2丌月=2,c(,+0.30)

=140.12m

②计算田径场的直段长 、

直段长=112—2(1.5+4×1.22+22)

=55.24m

③计算田径场跑道周长

跑道周长=弯道长+2×直道长

=140.12+2×55.24

=250.6 m

为了使用和计算方便,取250 m整数,多余的O.6 m分别在两边直段中各减去 0.3 m,所以直道实长为54.94 m。

④绘图(略)

(7)设半径为15 m,4条分道,宽1.22 m,四周留有余地1.12 m。

①弯道总长C:2ⅡR:h(r+O.30)=2×3.1416(15+O.30)=96.13 m

②直段长=场地长一2(余地+4×跑道宽+半径)

=90—2(1.12+4×1.22+15)

=48 m

③横段长=场地宽一2(余地+4×跑道宽+半径)

=72—2(1.12+4×1.22+15)

=30 m

④跑道总长=弯道长+2×直段长+2×横段长

=96.13+2×48+2×30

=252.13 m

从两边横段上各减去1.06 m,横段长为28.94 m,那么该四角形田径场跑道周长 为250 m。

⑤绘图(略)

注:由于场地长度仅90 m,故将100 m跑道长设计在该四角形田径场角的直道 上。

第八章竞走

1.选择题

(1)D (2)B (3)C (4)D (5)B (6)D

2.填空题

(1)普通走耐力性(2)着地柔和 矢状轴 (3)两 两 (4)腾空伸直

(5)腿部动作 (6)后蹬前摆准备着地 着地缓冲 (7)支撑点上方 (8)脚跟

脚掌外侧 (9)正直颈部(10)矢状轴 相反 (11)垂直支撑 双脚支撑

(12)高频率大步幅 自然协调 (13)完整(14)骨盆沿矢状轴的转动 下肢动

3.判断题

(1)X (2)\//(3)× (4)× (5)、//(6)× (7)× (8)× (9)×

4.名词解释

竞走是运动员与地面保持接触,连续向前迈进的过程,不能出现腾空,前腿脚跟 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应该伸直(即膝关节不能弯曲)。

5.简答题

(1)从事竞走锻炼能有效地增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培养吃苦耐劳、坚毅 顽强的意志品质。

(2)当今竞走技术发展的趋势是高速度,表现在脚着地柔和,骨盆沿矢状轴转动 的幅度与步频的提高更趋一致。

(3)竞走与普通走的差异是:a.竞走速度比普通走快。b.竞走过程中不允许出 现腾空,普通走则可出现腾空。c.竞走比普通走更强调骨盆沿垂直轴的转动。d.竞 走时脚的着地方法是用脚跟先着地,并很快经脚掌外侧滚动到全脚掌着地,普通走则 是用脚跟轻巧着地过渡到前脚掌着地。e.竞走时身体重心的起伏比普通走小。f. 竞走时,两臂屈肘约9妒做前后摆动,普通走是两臂下垂自然摆动。g.竞走从前腿以 脚跟触地瞬间至垂直部位应该伸直。

(4)竞走技术教学的重点是骨盆沿纵轴的转动及与此同时进行的下肢动作。

(5)a.初步了解竞走的完整技术。b.学习竞走的完整技术。c.改进和提高竞 走的完整技术。

6.分析题

(1)在竞走的一个周期中,腿的动作经历着后蹬、前摆、准备着地、着地缓冲等阶 段。当身体重心前移超过支撑点上方时,即进入后蹬,支撑腿快速有力地伸展髋、膝、 踝三关节,用脚趾蹬离地面,后蹬角为50。左右,此时另一腿正完成准备着地的动作, 形成双脚支撑。后蹬结束离地转入前摆,此时膝关节放松,小腿稍向上摆,大小腿弯 曲略大于90。角,使脚掌稍离地面而向前摆动,但不要高抬大腿前摆,同时,同侧骨盆 绕纵轴向前转动。小腿随大腿前摆的惯性而向前迈出,脚尖跷起用脚跟先着地,很快 经脚掌外侧滚动至全脚掌着地。身体重心及时前移,迅速经垂直支撑部位转入后蹬。

当身体重心移至支撑腿的正上方时,即形成垂直支撑姿势,此时支撑腿的膝关节是伸 直的,骨盆则绕矢状轴作微小的上下转动缓冲,使摆动腿一侧的髋、膝略低于支撑腿 一侧。

(2)竞走时,躯干保持正直姿势,眼视前方,颈部放松。躯干和双肩绕身体纵轴 转动,转动幅度和骨盆转动幅度相适应,但转动方向和骨盆的转动方向相反,以保持 身体平衡。另外,为配合骨盆沿矢状轴的转动,防止身体重心左右摇摆,在双脚支撑 过渡到垂直支撑时,肩轴也要沿矢状轴稍加转动,使摆动腿异侧肩略低于摆动腿同侧 肩。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屈肘约900做前后摆动。前摆时手朝前稍向内约至身体的中 线,高度不超过下颌;后摆时关节稍向外,摆到大臂几乎与肩平。整个摆臂轻松有力, 富有节奏。

7.研究性试题(略)

第九章短跑

1.选择题 (1)B D (2)B D (3)B (4)B (5)B (6)C (7)C (8)A (9)B 2.填空题 (1)周期性(2)速度力量 灵巧 坚毅果断 勇往直前 顽强拼搏 (3)

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4)反应速度 时间 距离 步频 步

长 (5)向前冲力起跑后的加速跑 (6)“普通式” “拉长式” (7)40p一45。 750。800(8)“各就位”“预备”“呜枪”(9)5~10 cm(10)短的距离 高的速

度(11)3.5.4个半个(12)25~30m(13)最长最快完善(14)发挥

保持高速(15)鞭打下压扒地缓冲后蹬伸展折叠前摆 (16)摆动半径摆

速(17)调节身体平衡跑的节奏(18)全力 (19)开阔 放松均匀 (20)途

中跑(21)小步跑高抬腿跑车轮跑后蹬跑 (22)途中跑蹲踞式起跑起

跑后加速跑终点跑

3.判断题

(1)\/,(2)×(3)×(4)\/(5)\//(6)\//(7)、//(8)、//(9)\/

4.名词解释

(1)短跑是田径竞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 量缺氧条件下完成极限强度的周期性田径运动的跑项目。

(2)途中跑是短跑途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技术结构最完善的跑段。

(3)终点跑是全程跑的最后一段。

5.简答题

(1)经常练习短跑能有效地提高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的快速工作能力,提

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发展速度、力量、灵巧等素质,培养竞争意识和坚毅果断、勇往 直前、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2)短跑成绩取决于起跑的反应速度,起跑后的加速跑能力,保持最高跑速的时 间和距离、步频和步长,以及各部分的技术完成质量。

(3)起跑的任务是获得向前冲力,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的加速跑 创造有利的条件。

(4)①在蹬离起跑器时能充分发挥肌肉的最大力量,从而获得最大向前冲力。 ②有利于起跑后身体有较大的前倾角度。③在预备姿势时,应不感到过分拘束和 紧张。

(5)当听到枪声或跑的信号时,两手迅速推离地面,两臂屈肘用力前后摆动;两 腿迅速蹬离起跑器,后腿蹬离起跑器后,快速以膝领先向前摆出,膝关节向前抬得较

平,下压着地要快。此时前腿要迅猛摆,髋、膝、踝三关节充分伸直,将身体向前送出。

(6)当身体重心移离支撑点,即开始后蹬,此时,摆动腿的大小腿折叠,在迅速前 摆带动同侧髋向前的条件下,支撑腿做有力的后蹬,后蹬的用力顺序是由髋部开始发 力,接着依次伸直膝、踝、趾关节。不可忽视未关节用力,即踝关节和趾关节的充分蹬 伸用力,后蹬角度为47~。50~。

(7)200 m和400m跑有一半以上的距离是在弯道上进行的,为了适应弯道跑, 在技术上应作相应的改变。在弯道跑时,身体应向圆心倾斜,弯道半径越小,跑的速 度越快,身体向内倾斜程度就越大。为了跑最短距离,脚着地点应尽量靠近左侧分道 线。蹬地时,右肢用前脚掌内侧,左肢用前脚掌外侧。前摆时,右腿膝关节稍向内,左 腿膝关节稍向外。右臂前摆较大,手稍向左前方,后摆时,肘稍向右后方,左臂靠近体 侧前后摆动,后摆稍大。

(8)摆臂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身体的平衡和跑的节奏。摆臂时,两手半握拳或手

掌自然张开,屈肘,以肩为轴,以肘用力做前后摆动,摆动幅度要大,摆速要快。前摆 时左右不超过中线,高度不超过下颚,大小臂夹角为60~~70~;后摆时肘关节稍外,大 小臂夹角的变化由通过垂直部位时为130~.150~~4后摆至最高点时的90~左右。

(9)上体稍前倾,提踵,大腿稍抬起,膝关节放松,大腿下压,小腿顺下压惯性前 倾,以前脚掌积极着地后扒。

(10)体会蹬摆技术,发展抬腿肌群力量,提高频率和上、下肢厦蹬摆协调的配合 能力。

(11)上体稍前倾,支撑腿后蹬并充分蹬直,后蹬角度较小,摆动腿屈膝以膝盖领 先向前摆出,带动同侧髋向前,蹬离地时甩脚趾扒地,然后犬腿积极下压.用前脚掌着 地,两臂前后摆动配合两腿动作。

(12)短跑教学顺序应先从途中跑开始,然后进行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 终点跑等教学环节的学习。短跑技术教学应以途中跑和蹲踞式起跑为重点。

(13)①学习短跑的理论知识,建立完整技术概念。②学习直、弯道途中跑技 术。a.学习直道途中跑技术。b.学习弯道途中跑技术。③学习起跑和起跑后的加 速跑。④学习终点跑技术。⑤改进和提高全程跑技术。

(14)全面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发育水平;全面发展青少年的身体素

质,特别要注意发展动作速率和爆发力;学习和掌握正确的短跑基本技术;学习和掌 握跨栏跑、跳远、推铅球等项目的基本技术;进行意志品质和运动心理素质的教育。

(15)①始终要以跑、跳、投项目和体操、球类活动或比赛性质的游戏活动为主要

训练内容,以达到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等素质和一般技能为 目的。②力量练习应以克服自身体重的跳跃练习为主,切忌采用大重量器械练习。 器械性力量练习主要以轻杠铃(重量为体重的30%~50%)、实心球、胶带等器械发展 身体各部分力量。③技术教学和训练的比例约为45%:55%,在训练安排中,一般身 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比例约为60%:40%。④教学和训练要控制运动量,以利于 少年运动员的健康发展。

6.分析题

(1)起跑过程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三个环节。

听到“各就位”口令下达后,做1。2次深呼吸,放松身体,轻快地走到起跑器前, 两手撑地,将有力腿的脚放在前起跑器上,另一脚放在后起跑器上,后膝跪地。两手 四指并拢,拇指相对,成八字形撑于起跑线后,两手间隔稍宽于肩,两臂伸直,颈部放 松,眼视起跑线前下方。注意听“预备”口令。弯道起跑时,左手应撑在起跑线后5— 10 cm处。当听到“预备”口令后,随之吸一口气,然后从容平衡地抬起臀部,与肩同高

或稍高于肩,身体适当前移,重心主要落在两手和前腿上。两脚掌紧贴起跑器的支撑 面,前腿大小腿夹角约900,后腿大小腿夹角约1200,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张弓待发 的最佳状态。当听到枪声或跑的信号时,两手迅速推离地面,两臂屈肘用力前后摆 动;两腿迅速蹬离起跑器,后腿蹬离起跑器后快速以膝领先向前摆出,膝关节向前抬 得较平,下压着地要快。此时前腿要迅猛地把髋、膝、踝三关节充分伸直,将身体向前 送出。

当后腿结束前摆后,要积极下压着地,并迅速转入后蹬。前腿在蹬离起跑器后迅 速屈膝向前摆动。起跑后的第1步落地点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一般为3.5。 4个脚掌长,以后每步约增加半个脚掌,逐渐增加到途中跑步长。在加速跑的最初阶 段,上体前倾较大,随着步长的增加逐渐抬起到途中跑姿势,两臂配合下肢动作做积 极有力的快速摆动。

起跑后的最初几步,两脚的着地点不在一条直线上,随着步长、步频的增加,逐渐 合为一条直线。加速跑的距离,一般为25~30 m,男子用13~15步,女子用15。17步 跑完。

(2)起跑后的加速跑段结束,经过2—3步的惯性跑,即进入途中跑。跑是周期

性的运动,在跑的一个周期中,一条腿经历着鞭打下压、扒地缓冲、后蹬伸展和折叠前 摆四个阶段。当摆动腿摆至最高点时,即以髋为轴,大腿积极鞭打下压,膝部放松,小 腿随大腿下压的愦}生,脚掌微跷起做由前向下方的运动,用脚前掌离重心投影点约

1.5个脚掌处着地。着地后,随鞭打下压的惯性做积极合理的向后扒地缓冲动作,身 体重心快速移到支撑点上方。支撑腿膝、踝关节适度弯曲成1300。1400和80~~900。 脚跟稍离地,使支撑腿伸肌群处于拉长状态,形成压紧的姿势。

当身体重心移离支撑点,即开始后蹬,此时,摆动腿的大小腿折叠,在迅速前摆带 动同侧髋向前的条件下,支撑腿做有力的后蹬.后蹬的用力顺序是由髋部开始发力, 接着依次伸膝、踝、趾关节。不可忽视末关节用力,即踝关节和趾关节的充分蹬伸用 力,后蹬角度为47。一5(P。待支撑腿蹬离地面,即转入前摆。随着大腿前摆,小腿随 惯性向大腿靠拢。当摆动腿的膝盖摆过支撑腿膝关节稍前部位时,大小腿折叠达最

大程度,脚跟几乎触及臂部,以缩短摆动半径,加快摆速。接着摆动腿继续前摆,并带 髋向前,待摆到最高点时与支撑腿之间的夹角为100~,110~,显示出动作开阔、舒展。 途中跑时头部保持正直,躯干在后蹬结束的瞬间由于髋部的前送较正直,在着地缓冲 阶段稍有前倾。总之,躯干保持为10~~150前倾姿势。

(3)为了适应弯道跑,在技术上应作相应的改变。在弯道上跑时,身体应向圆心 倾斜,弯道半径越小,跑的速度越快,身体向内倾斜程度就越大。为了跑最短距离,脚 着地点应尽量靠近左侧分道线。蹬地时,右脚用前脚掌内侧,左脚用前脚掌外侧。前 摆时,右腿膝关节稍向内,左腿膝关节稍向外。右臂前摆较大,手稍向左前方,后摆 时,肘稍向右后方,左臂靠近体侧前后摆动,后摆稍大。

(4)200 m跑的距离较短,跑时应用全力跑完全程。优秀运动员200 m跑的成 绩,应比自己100m跑的成绩高2倍。400 m跑的距离较长,不可能用最高速度跑完

全程,所以,跑时要求步幅开阔、放松,并均匀地分配跑的速度.一般前200 m比后200 m快l~2 s,这个差数越小,说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就越高。.

(5)终点跑阶段,躯干适当前倾,加快两臂摆动的速度。在跑时距离终点线约一 大步时,双臂或单臂有力后摆,加速上体急速前倾,用胸部或单肩撞终点线,并跑过终 点,然后逐渐减慢跑速,同时上体直立或稍向后倾。100 m跑的终点跑的距离一般在 15 m左右,200 m跑的终点跑的距离略长,400 m跑的终点跑的距离比200 m更长一 些。

7.研究性试题(略)

第十章接力跑

1.选择题

(1)A (2)D (3)B (4)A (5)B D (6)D (7)B (8)A (9)B (10)D

(11)B(12)D(13)B

2.填空题

(1)跑传、接棒技术(2)跑的技术传、接棒技术 (3)队员的绝对速度

传、接棒动作配合(4)右手中指 无名指 小指 (5)半蹲式 站立式 (6)下压 式上挑式(7)手腕稍内旋掌心向上四指朝外虎口向后 (8)四指并拢

指尖朝外拇指分开掌心向下(9)16 1.5~2(10)人与人1.5~2(n)内

侧外侧 (12)蹲踞式本分道(13)部分1 (14)200由里向外 (15)起跑

技术好 实力较强 (16)掌握快跑中 传接棒技术

3.判断题

(1)× (2)× (3)\/,(4)×(5)× (6)\//(7)、/,(8)X (9)×

(10)\/,

4.名词解释

标志线是接棒人起跑时的标志,它是根据传棒人和接棒人的跑速以及接棒技术 熟练程度确定的,简称让距。

5.简答题

(1)练习接力跑能有效地发展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 i叉精神o

(2)接力跑的成绩取决于队员的绝对速度以及传、接棒动作的配合。

(3)4×10D m接力第1棒采用蹲踞式起跑与弯道蹲踞式起跑基本相同,区别是 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住棒的末端,拇指和食指分开撑地,棒不触及起跑线或 前面的地面。

(4)下压式接棒的优点是第一棒都能握住棒的一端,便于传递下一棒次,缺点是 接棒人手臂紧张,手腕不自然。上挑式接棒的优点是接棒人手臂动作比较自然,容易 掌握,缺点是接棒人握棒的位置越来越短,造成换手或移棒,容易掉棒和交接棒时难 以配合,影响速度。

(5)4×100 m传、接棒的位置是传棒人跑到接力区后端16 m左右的地方,离接 棒人1.5~2 m处时发出“接”的信号,将接力棒迅速传到接棒人手中。

(6)4×100m接力跑的路线,通常第1、3棒跑本分道的内侧,第2、4棒跑本分道 的外侧。

(7)4×100 m接力各棒运动员的安排,一般第l棒应安排起跑好、善于跑弯道的 队员;第2棒应是专项耐力好,沉着应变能力强,善于传、接棒的队员;第3棒除具备 第2棒条件外,还善于跑弯道;第4棒应是成绩最好、意志顽强、冲刺能力强的运动 员。

(8)4x400m各棒运动员安排,一般是第1棒安排起跑技术好、实力较强的运动

员,争取领先,有利于第2棒抢得内道领先的主动位置,第4棒应是实力最强、意志顽 强、善于拼搏的运动员,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一棒。

(9)影响传、接棒动作配合效果的因素有传接棒的时机、接棒队员起动标志线的 确定、传接棒的时机、传接棒运动员交接棒时的速度和传接棒时的间距。

(10)a.初步了解接力跑传接棒的技术和有关规则。b.学习传接棒技术。c.学 习在接力区内传接棒技术的配合。d.学习全程接力跑技术。。.学习4×400m接力

跑技术。

6.分析题

(1)4×100 m接力跑第1棒采用蹲踞式起跑与弯道蹲踞式基本相同,并用右手

的中指、无名指和,j、指握住棒的末端,拇指和食指分开撑地,棒不触及起跑线或前面 的地面。接棒人起跑常采用半蹲式或站立式,起跑时,第2、4棒运动员可在本分道预 跑区内的外侧(第3棒在内侧),头转向侧后方,目视跑来的队员和起动标志。当传棒 人跑至标志线时,传棒人重心前移,迅速跑出。

(2)4×loo m传接棒的方法有下压式和上挑式两种。采用下压式时,接棒人听

到传棒人的信号后,手臂向后伸出,手腕稍内旋,掌心向上,四指朝外,虎口向后尽量 分开;传棒人由上向前下方将棒前端放入接棒人手中,待接棒人握好后再松开。采用 上挑式时,接棒人听到传棒人的信号后,手臂自然伸向后下方,四指并拢,指尖朝外, 拇指分开,掌心向下,并靠近体侧;传棒人随臂前摆;肘部放松,前臂或手前臂伸上挑。 将棒送入接棒人手中。

7.研究性试题(略)

第十一章中长跑

1.选择题

(1)A (2)B

2.填空题

(1)站立式半蹲踞式(2)200。250 300,400(3)创纪录夺锦标领先

跑跟随跑(4)完整跑(5)基础初级专项专项 高级专项

3.判断题

(1)×(2)、//

4.名词解释

(1)在中、长跑的途中出现呼吸困难、心闷、四肢无力、跑速下降,产生难以继续 跑下去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极点”.。

(2)又称“速度游戏”或“自由跑”。是一种快慢相间但没有严格规定的任意变速 跑,通常在野外进行。

(3)中、长跑是中跑和长跑的合称。中跑一般指距离为800 m到3 000 m之间的 跑;长跑一般指3 000 m到10 000 m之间的跑。

5.简述题

(1)①中、长跑技术总的要求是:

动作轻松自然,重心移动平稳,直线性、节奏性强。肌肉用力和放松与交替能力 好。做到动作既有实效性,又能节省能量的消耗。

中、长跑和短跑在途中跑的技术上有下列区别:

a.后蹬用力的程度较短跑小些,后蹬的角度比短跑大些。b.跑的频率系数(腾 空与支撑的时间比值)小于短跑。c.大腿前摆的高度比短跑低些,大小腿折叠动作 比短跑小些。d.上体前倾角度比短跑小些。e.弯道跑时,技术动作变化程度较短跑 小些。f.跑的动作配合协调,呼吸轻松自然,节奏感强,脚的落地柔和而富有弹性。

(2)①脚着地前,摆动腿大腿积极下压,小腿顺势前摆并做“扒地”动作,着地腿 的膝关节是弯曲的,着地腿的膝关节和足跟几乎在一条垂直线上,对完成缓冲动作有 积极作用。②后蹬腿的三个关节要充分伸展,用力的顺序是伸髋一伸膝一伸踝。摆 动腿屈膝前摆,并带动髋部前送。

(3)近些年来,长跑技术有缩短腾空时间和支撑时间,特别是缩短腾空时间,从 而使步频加快,步长相对缩短的趋向。这种跑法的特点是后蹬用力程度相对减小但

步频较快,大腿前摆不高,腾空时间短,小腿折叠动作较小,脚着地时离身体重心投影 点较近,整个跑的过程中,身体重心起伏较小。这种跑的技术不仅提高了步频,而且 减少跑时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提高长跑的成绩。

(4)①经常采用跑的专门性练习来改进跑的动作。②跑距和跑速的要求从短

到长,从慢到快,循序渐进,先学直道再学弯道跑技术。③从教学开始,就要学生注 意呼吸的方法和节奏。④注意培养学生的速度感。⑤用心率测定来控制跑的负

荷。一般跑后心率达每10 s 24~27次为宜,待脉搏恢复到每10 s 20次左右,再进行 下一次练习。⑥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错误动作要及时纠正,以防形成错误动作

定型。⑦多变换跑的方式:快慢交替、螺旋跑、蛇形跑、斜坡跑、接力跑、越野变速跑。 ⑧多变换跑的环境:可在野外、公园、田野、沙滩、山路、阶梯、斜坡等环境练习。

(5)①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a.对蹬摆动作理解不清。b.下肢力量差。

②纠正方法。有针对性地反复做跨步跑、跨步跳、多级跳、后蹬跑等练习。

(6)①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两脚落点的左右间距大。②纠正方法:沿一条直线 跑,两脚内侧落在直线的两侧。

(7)①产生的主要原因:后蹬腿蹬离地面后不能适时放松。②纠正方法:扶肋 木双腿轮流做前摆一着地一后摆练习,后摆放松。

(8)①培养初学者对中、长跑项目的兴趣和敢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② 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③初步掌握正确的中、长跑技术,了解有关 中、长跑的知识。④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着重发展速度和提高一般耐力水平。

(9)①以提高全面身体素质为主要训练内容,采用游戏、其他体育项目和跑、跳、 投组成的多项训练手段进行全面身体素质训练。②采用长时间的匀速跑和越野跑 进行训练,积极改善有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提高需氧水平。有氧代谢的跑量占训 练总量的70%~75%。③在各种跑的练习中注意改善跑的技术动作,形成规范动 作。④坚持训练的长期性,加强训练的科学性,提高训练效果。⑤结合青少年的生

理、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教学训练手段,提高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加强意志品质的 培养。

(10)①速度练习:短段落加速跑、变速跑、重复跑、上下坡跑、速率练习等。② 一般耐力练习:长段落匀速跑、越野跑、球类练习、综合循环练习等。③速度耐力练 习:接近专项的快跑、较长段落的变速跑、间歇跑、循环练习等。④力量、弹跳练习, 克服自身体重练习、负重练习、轻器械力量练习、各种跳跃练习等。⑤其他素质练 习:各种体操、技巧、灵巧、柔韧性练习,综合循环练习等。

(11)战术的制定要根据比赛任务、本人和对手的训练水平、特点、赛前状况和惯

用战术,以及场地、气候、环境和可能发生的其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战术方案。

6.分析题

(1)终点跑是运动员竭尽全力在全程结束前进行最后一段距离的冲刺跑。速度

好的运动员,在跟随跑至进入最后一个直道时,突然加速冲刺;耐力好的运动员,多采 用更长距离的加速冲刺。冲刺时,运动员应加大摆臂,加快步频和增大躯干前倾的角 度,拼全力一鼓作气冲到终点。在进入预定冲刺距离前,必须抢占有利位置,并注意 观察对手情况,确定冲刺时机。

(2)中、长跑的呼吸节奏应与跑的步予相配合,并要有一定深度。采用两步一

呼,两步一吸或者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在起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各阶段,都不能有 任何闭气。应着重将气呼出,才能吸进更多氧气,在跑的途中若出现“极点”现象,这 是身体供氧落后于机体活动需要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此时只要以顽强的毅力坚持

跑下去,注意呼吸,调整跑速,感觉就会减轻,运动生理学称此为“第二次呼吸”。

(3)①占领战术的有利位置,防止被困。②适当时机敢于超越对手,最好在进、 出弯道时超越。③在被超越时要按战术采用反超越。④尽量按原定的战术进行,

情况不利本人战术时,应视情况进行调整。⑤运用战术要符合规则,应有多种准备, 视临场出现的情况灵活运用,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4)①课前要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如有可能要进行体检。②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学生的原始材料,包括成绩、动作特点,作为教学依据。③教法手段安排要科学,运 动量要适当。

(5)①结合图片和示范,讲解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的技术要点和要求。②原 地学习站立式起跑的姿势。③按口令起跑并跑出3嘶左右(可个人也可集体进行)。 ④分组听发令进行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练习(30.40 m)。⑤各种起跑后的追逐 练习。

7.研究性试题(略)

第十二章跨栏跑

1.填空题

(1)起跑加速至第1栏技术途中跑技术终点冲刺跑技术 (2)跨栏栏间

(3)腾空过栏(4)步频节奏(5)9

2.判断题

(1)×(2)\/,(3)\//(4)、//(5)×(6)√

3.名词解释

(1)跨栏跑是在快速跑进中连续跨越一定数量、一定高度和一定间隔距离的栏 架的短距离田径运动的跑的项目。

(2)是指起跨腿的脚踏上起跨点到身体越过栏架后,摆动腿的脚接触到地面的 一大步。

(3)起跨腿的脚踏上起跨点至蹬离地面的整个支撑阶段。

(4)腾空过栏是指从起跨结束身体转入腾空起,到摆动腿过栏后着地的这段空 间的动作。

(5)下栏着地是指身体重心达到腾空最高点开始,到摆动腿着地支撑这一过程 的动作。

(6)栏间跑是指下栏着地到下一个栏前踏上起跨点的跑进阶段。

4.简答题

(1)男子llO m栏和女子100 m栏,起跑后加速时,两腿、两臂协调一致。积极用 力蹬摆,后蹬角略大,躯干抬起较早,跑到第6步后,身体姿势已接近短跑途中跑姿 势。身体重心处于较高位置,为过好第l栏做准备,栏前最后两步跑得更为积极,最 后一步靠加快两腿剪绞动作和起跨腿积极着地而缩短步长,准确踏上起跨点,加快起 跨。

男、女子加O m栏,起跑后加速时,两腿、两臂协调一致,积极用力蹬摆,要靠着跑 道内侧跑,特别要注意起跑的节奏和步长的稳定,栏前3步应更为积极、快速,加快起 跨。

(2)①起跨前尽量保持已达到的水平速度,起跨时要在保证足够的过栏所需的 垂直速度的情况下加大水平速度,使过栏后水平速度下降不大。②起跨时要有一个

较高的身体重心,起跨点要远,使起跨腿蹬地角尽量小;过栏时身体尽量靠近栏架,有 利于身体重心平移;过栏后下栏点要近,并保持较高的身体支撑姿势。这样可减少过 栏时的重心波动差。③过栏时做到上、下肢,起跨腿与摆动腿协调配合,力求做到积

极、连贯、协调、平衡,既有一定幅度,又能发挥较高的动作速度。

(3)(D起跨腿蹬离地面即进入腾空过栏阶段,其任务是保持身体平衡,快速完成 过栏动作。②腾空过栏时,躯干积极前倾约430,两腿分腿角度增大约为1250,这样 有利于起跨腿提拉动作的完成,使躯干产生向前下方旋转而克服因起跨时摆动腿大 幅度向前上方摆动所产生的向后方的旋转,为摆动腿快速下压动作创造条件。③摆 动腿大腿向前上方摆动至膝关节越过栏板高度时,小腿迅速前摆,摆动腿异侧臂向栏 板上方伸,与摆动腿基本平行。

(4)栏间跑技术发展方向表现为:

①3步步长比例合理、节奏稳、步频快。②身体重心高,起伏小,方向正,直线性 强,更接近平跑,跑跨紧密衔接。③尽量缩短支撑时阃是合理的技术发展趋势。④ 缩短下栏距离,加大第1步步长,是改善节奏和提高栏间跑速度的发展方向。

(5)①有稳定的步长和节奏。②上栏前3步要注意加快节奏,下栏后第l步要 尽量拉开步长。③保持良好的栏间跑节奏。改变栏间跑的步数,要有预先计划,并 果断实施。

(6)①加快过栏速度,提高栏间跑的频率,要求跨、跑紧密衔接。②起跑至第l 栏步点要准确。前3栏为加速阶段,4~7栏达到最高速度,最后几栏靠速度耐力保 持良好节奏和过栏技术,下最后一栏后,用力蹬地,加大身体前倾,两臂积极前后摆 动。③400 m栏的全程跑距离较长,要注意过栏动作的经济性和合理分配体力。全 程速度均匀,节奏感要强。

(7)①使学生了解跨栏跑的知识和正确技术。②学习掌握过栏技术。③学习 过栏与栏间跑相结合技术。④学习蹲踞式起跑后过栏技术。⑤学习弯道跨栏跑技 术。⑥改进全程跨栏跑技术。

一般来讲,跨栏跑的技术教学以先教跨栏步。再教栏间跑、起跑上第一栏,最后教 终点冲刺和全程跑的顺序进行。

(8)基础训练阶段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至初中全阶段,其任务为:

①增强体质,培养对跨栏跑的兴趣。②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着重发展跑速和快 速力量素质。③学会各种练习和掌握专项基本运动技能。④学习跨栏跑的基本技 术,培养良好的跨栏跑节奏感和栏感。

5.分析题

(1)跨栏跑是对速度、力量、柔韧、灵敏、耐力等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经常进行 跨栏跑练习可以发展全面身体素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和节奏感,并能培养 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由于跨栏跑有上述较高的锻炼价值,所以 说跨栏跑是学校体育的重要教学内容。

(2)男、女跨栏跑比赛项目有:男子110 m栏、400 m栏;女子100 m栏、400 m栏、 80 m栏。其距离、栏架数目、高度见下表。

(3)因为跑400m栏要过弯道栏,此时,身体要稍向内侧倾斜。用右腿做起跨腿。 一方面可贴近跑道内侧过栏,另一方面起跨腿提拉过栏的方向向内侧,有利于进入弯 道栏间跑。

(4)跨栏步技术教肇的腼库一船可安排如下.

①学习摆动腿动作。②学习起跨腿动作。⑧学习两腿配合动作。④学习上体 和两臂动作。⑤学习完整过栏动作。

一般采用下列一些基本手段:

学习摆动腿过栏动作:

①原地做摆动腿模仿练习。②走步中做摆动腿“鞭打”动作。③走步中做摆动

腿过栏侧练习。

学习起跨腿过栏动作: ①原地提拉起跨腿过栏。②走或慢跑中做起跨腿过栏侧。 学习过栏时两腿的剪绞动作和上下肢配合动作: ①从原地站立开始做“跨栏步”中两腿剪绞换步动作。②小步跑中连续做过栏 模仿练习。③在走、跑中做栏侧过栏。④高抬腿跑中从栏侧或栏中过栏。

(5)栏间跑技术教学的顺序一般安排如下:

①站立式起跑,反复过3~5栏。男子用91.4伽高的栏架,栏间距离可用12一 13 m跑5步或8.5~9.14 m跑3步。女子可用76.2伽或84伽高的栏架,栏间跑可 用11。11.5 m或7~8 m,用5步或3步跑过。②站立式起跑,成组跨越3至5个栏 练习。

(6)起跑过第l栏技术教学的顺序一般安排如下:

①试跑练习:站立式起跑,让学生保持正确技术以最高速度跑8步,以确立适宜 的步长和起跨距离,要求跑的节奏轻快。第8步时做出一个“短步”动作。②跑8 步,跨越标志线。③跑8步,跨越第l栏练习,要求起跨积极,过栏后保持跑速。④ 采用安装起跑器的方法,用蹲踞式起跑试跑8步步长。⑤8步长度过大或过小不宜 上栏时。可以正确要求标出8步的每步步长或把起跑器适当移动。⑥蹲踞式起跑过 第l栏练习。

(7)跨栏步教学中出现高跳过栏,身体重心腾起过高的错误,原因是:

①起跨腿起跨时膝关节弯曲过大,脚跟着地,蹬地角度大,垂直分力过大。② 起跨点离栏架太近,限制摆动腿向栏迅速前摆,怕碰栏受伤。③摆动腿踢腿上提,前 摆小腿缓慢,下放摆动腿消极。

纠正方法:

①改变起跨距离,使之不短于自己7个脚掌长,适宜加快栏前跑的速度。②学 习正确放腿起跨技术。保持高重心起跨姿势,利用简易栏架或用小树枝、小竹竿等代 替横板,消除怕栏顾虑,并适当限制躯干及身体重心的腾起高度。③多做起跨攻栏 辅助练习,体会攻摆用力方向及掌握摆动腿屈腿攻栏技术。

6.研究性试题(略)

第十三章跳高

1.填空

(1)跨越式俯卧式背越式(2)助跑起跳 过杆落地 (3)人体获得必

要的水平速度起跳的效果顺利过杆(4)直线形式30。~6沪6。8(5)跑步

丈量法走步丈量法(6)充分利用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运动方向 (7)直线

形式6—8 2I)o一45。(8)站立式行进间 (9)直线 弧线8—10(10)1

60—100

2.名词解释

(1)跳高是人体通过快速的助跑和起跳,采取相对合理的过杆姿势,使身体腾越 垂直距离的田径运动的跳跃项目。

(2)跨越式跳高是人体通过助跑,起跳后,摆动腿跨越横杆的一种跳高方法。

(3)俯卧式跳高是人体通过助跑,起跳后,在杆上成俯卧姿势,并旋转越过横杆 的一种跳高方法。

(4)背越式跳高是人体通过弧线助跑,起跳腾起背对横杆,然后身体依次越过横 杆的一种跳高方法。

(5)跑步丈量法是从起跳点按助跑所采用的起动方式、助跑步数和节奏,沿助跑

路线向相反方向跑,最后一步起跳脚的落地点,即为助跑的起点。

(6)走步丈量法是走的步数为助跑步数的2倍减去2,即在起跳点沿助跑路线方 向走助跑步数的2倍减去2个自然步数,最后一步的落脚点为助跑的起点。

3.简答题

(1)从事跳高练习能有效地增强腿部力量,发展弹跳力,提高灵敏性和协调性, 并培养勇敢、顽强、沉着、果断的意志品质和勇攀高峰的精神。能体现人的运动能力 和技术技巧,满足人的竞赛心理和探索需求,有较高观赏价值。

(2)跨越式跳高是远离横杆的脚起跳。俯卧式跳高是靠近横杆的脚起跳。背越 式跳高是远离横杆的脚起跳。

(3)助跑的任务是使人体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为达到起跳的效果和顺利过杆 创造有利条件。

(4)起跳的任务是利用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迅速转变运动方向,使人体充分 向前上方腾起,为顺利过杆创造条件。

(5)弧线助跑动作结构更接近短跑,有利于速度发挥,从而达到起跳效果,增加 腾起高度。弧线助跑连接起跳过程中,由于身体内倾,身体重心下降,从而获得较大 的起跳工作距离。同时,身体内倾,起跳时膝弯曲程度小,为缩短起跳时间、加快起跳 速度、达到起跳效果创造了条件。起跳过程中,身体由内倾转为竖直,加大身体对地 面的压力,同时可形成起跳时正心用力,为达到起跳效果创造了条件。助跑、起跳等 动作过程较自然形成过杆需要的旋转动力。如起跳时摆动腿折叠前摆,带动同侧髋 沿垂直轴转动;起跳时身体由内倾转为正直,使身体绕矢状轴继之绕横轴旋转,形成 身体背越过杆姿势。

(6)为了充分利用助跑速度,顺利地完成起跳和越过横杆,助跑时需要有一个准 确的步点。以左脚起跳为例,其常用的丈量方法是:

①确定起跳点的位置。起跳点一般在离近侧跳高架立柱水平距离约1 m,距横 杆投影线的垂直距离60~100 cm。②从起跳点沿横杆的平行方向走5个自然步,然 后右转向前走6个自然步,并做一转折标记,继续向前走7个自然步,最后1个步落 点即为助跑的起跑点。③由转折标记向起跳点画一弧线,这一弧线即为助跑弧线。

(7)跨越式跳高是从摆动腿靠近横杆一侧开始助跑的。助跑通常采用直线形

式,助跑的方向与横杆的垂面成30。.6酽,一般跑6—8步。可以原地起动或走几步的 方式开始助跑。助跑的前段是积极的加速跑,即上体稍前倾,两臂积极摆动,两腿积 极蹬摆向前跑进。后几步上体抬起保持正直,用全脚掌或脚跟先着地而后滚动至全 脚掌着地。

(8)助跑到最后一步时,起跳腿迅速向前下方伸迈,以脚跟先着地并迅速滚动至 全脚掌着地,两臂留在身体的侧后方(或成一前一后的姿势)。在摆动腿用力蹬伸和

助跑的推动下,身体迅速前移,起跳腿屈膝缓冲,摆动腿向前上方快速摆起,两臂配合 积极向前上方摆动。当身体重心即将移至起跳点上方时,起跳腿迅速蹬伸,使身体向 前上方腾起。

(9)前段助跑主要是使人体获得一定的水平速度。助跑的动作与加速跑相似, 但身体前倾度比普通加速跑小,支撑腿积极后蹬,动作放松而富有弹性和节奏,速度 逐渐加快。后段助跑跑4步。身体重心较低而平稳地前移,上体由较正直转为后仰。 由于下肢超越上体以及起跳、过杆的需要,向前迈步时,大腿带动小腿前摆,小腿前伸 迈出,接着用脚跟先着地,并迅速滚动至全脚掌,膝关节弯曲缓冲,髋部和上体迅速地 移过支撑点,随后转入积极有力的后蹬。在助跑过程中,两臂配合腿的动作前后摆 动。

(10)起跳脚着地后,为了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脚后跟在快速过渡至全脚掌着

地的同时,膝关节及时弯曲缓冲,摆动腿摆至靠近起跳腿,两臂摆至体侧,整个身体像 压缩的弹簧一样,当起跳腿膝关节缓冲时,迅速前踢小腿,勾脚尖直腿摆起,两臂快速 上摆,并提肩拔腰。摆动腿上摆时,起跳腿用力地蹬伸,摆至最高点,起跳腿充分蹬 直,充分伸展,使身体离地腾起。

(11)助跑前的几步为直线助跑,上体适当前倾,重心高而平稳,后蹬充分,富有 弹性,进入弧线段的前一步,身体开始向内倾斜。加快步频,并把内倾的姿势保持到 最后一步。

(12)起跳时,起跳脚应沿弧线助跑的切线方向放脚。着地时,用脚跟外侧着地 并迅速滚动至全脚掌着地。起跳脚着地同时,摆动腿以髋带动大腿迅速前摆。起跳 腿着地后及时屈膝缓冲,伸肌进行退让,摆动腿髋发力,屈膝向异侧肩的方向摆起。 两臂配合腿部动作向上摆起。几乎与此同时,起跳脚进行快速有力蹬伸完成起跳动 作。在起跳过程中,身体由内倾转为垂直,起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处于支点的垂直上 方或稍向横杆方向倾斜。

(13)根据跳高项目特点,基础训练阶段从13。14岁开始,其训练任务是:①增 强体质,促进发育,打好全面身体训练的基础。②以速度训练为重点,发展速度、力 量、协调、灵敏和柔韧素质。③发展一般耐力,增强内脏器官功能。④学习跳高基 本技术,形成跳高完整技术的雏形。⑤培养自信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4.分析题

(1)①建立背越式跳高的技术概念。通过观看教师的示范、技术图.片、录像、电 影等,结合简要的讲解,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了解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

②学习过杆和落地技术。教学内容和步骤:a.过杆落垫的模仿练习。要求做动 作要慢,着重体会有关部位的抬挺感觉,以及落地部位。仰卧垫上,两脚蹬高物,利用 脚蹬高物之力挺髋,接着收腹举大腿、甩-J、腿。b.原地双脚起跳,腾起后落垫练习。 要求朝后上方大胆跳起,注意各环节动作顺序。c.原地起跳越过横杆或橡皮筋,体 会过杆挺髋举大腿、甩小腿的时机。

③学习起跳技术。教学内容和步骤:a.摆腿练习。要求摆动腿大小腿折叠要 紧,摆速快。b.起跳腿迈步练习。要求脚迈步着地点相对近些,髋前送幅度小。。. 迈步起跳练习。要求蹬摆协调,动作快速有力,起跳后放脚转体落地。

④学习助跑和起跳相结合的技术。教学内容和步骤:半径5。8 m圆圈跑。要 求随速度加快,身体向圆心倾斜。助跑动作要轻松、自然和富有弹性。在以上练习的 基础上,沿弧线每跑4步做1次起跳练习,起跳腾空后面对圆心,用起跳腿落地。要 求起跳迈步动作幅度小,起跳快。

3—4步弧线助跑起跳后,用头顶吊球。要求吊球要放置于起跳点前上方。起跳 后身体在空中充分伸展。沿弧线助跑3—4步起跳,摆动腿同侧手触高物。要求倒数 第2步不明显降重心,高物或篮圈在起跳点的前上方。

⑤学习完整的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内容和步骤:a.4~6步弧线助跑跳后上 高台。要求充分腾起,大胆仰卧。b.全程助跑背越式跳高。要求练习初期横杆放置 在可较轻松越过的高度上,视技术熟练程度逐渐升杆。同时注意助跑沿弧线向前跑 进。c.技评和达标,强化完整技术。

(2)易犯错误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起跳后,臀后坐而跳不起来,倒数第2步蹬 地不积极,迈步过大。要加强倒数第2步蹬地力量,多做迈步起跳练习,放脚步要快。 跨越式过杆臀部下坐,急于过杆造成起跳不充分,上体前倾过早制约摆动腿上摆幅

度,对此,要求迈步起跳腾起后身体正直,并把握好过杆时机,多做过中等高度横杆练

习。俯卧式起跳时过早扑杆,急于过杆,放脚不正,摆动腿摆动方向不好.助跑起跳上 高台。对此,要求迈步放脚后摆动腿要在助跑方向上。俯卧式过杆时拧腰过杆肩内 扣不及时、不充分,辅助性练习时要多体会摆动腿前伸内旋同时肩内扣动作。背越式 起跳后落下压杆,起跳点距离横杆投影点太远,助跑起跳迈步时身体内倾程度小,对 此,可将起跳点移近横杆投影点,保持适宜的助跑、起跳迈步时身体内倾程度。背越 式跳高坐着过杆,害怕肩背落地造成伤害,腾起身体时未充分向前上方伸展。应多做 最基本的过杆辅助性练习,消除害怕心理,助跑起跳上高台。

(3)俯卧式:当摆动腿的小腿越过横杆时,摆动腿和同侧臂前伸内旋、肩内扣,起 跳腿后屈折叠上收,人体在杆上成俯卧姿势。随着摆动腿同侧臂继续前伸内旋.已过 杆的手臂外展,起跳腿向后上方向翻转,身体伴随旋转动作顺利地越过横杆。背越 式:在起跳时,摆动腿向异侧肩积极摆起所形成的骨盆转动,使身体获得了绕垂直轴 旋转的动力,从而使身体腾起后逐渐转为背对横杆的姿势,这时摆动腿的膝关节放松 并自然下垂。当肩背高于横杆时抬头、挺胸、倒肩,身体向水平方向伸展,随即提臀挺 髋,两膝弯曲,小腿放松下垂,身体成反弓形。头与肩过杆后下沉,两膝升至最高点. 臀部过杆后,及时低头收腹举大腿,小腿向上甩起,使整个身体越过横杆。

(4)根据背越式跳高基础训练的对象的特点和专项需要,训练内容和手段有以 下几方面:

身体训练

①打好扎实的全面身体训练的基础,常用练习有:掌握田径项目跑、跳跃、投掷 的基本技术和技能,球类、体操等练习,活动性游戏及各种练习组成的综合练习,如: 原地快速高抬腿+跳起摸高+收腹举腿+俯卧撑+30m加速跑+轻器械快速挺举

等。

②发展速度素质。发展动作速度的练习:快速重复进行各种动作的练习,如:快 速进行摆臂、摆腿练习等;发展跳高专项所需部位的肌肉力量,如:各种跳跃练习等; 发展反应速度的练习,听信号或看信号完成各种练习;各种变速和变换节奏的练习。 ③发展速度一力量。根据这一年龄阶段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常用练习有:徒 手或负轻器械的各种跳跃练习,徒手或负轻器械快速完成各种动作的练习。

④发展灵敏、协调和柔韧素质。发展灵敏、协调常用的练习,如短跑、跳远、跨 栏、球类、变换方向、节奏等练习。发展柔韧素质练习,如各种拉伸肌肉、肌腱和韧带 练习。

技术训练 .

首先抓好基本技术训练,背越式跳高基本技术应包括助跑技术,助跑倒数第2步 技术,起跳迈步时摆动腿蹬摆与放起跳腿配合技术,摆腿技术,臂摆动技术与起跳腿 蹬伸配合技术,两臂摆动技术,起跳腾起后攻杆和形成杆上背弓技术,离杆时甩腿技 术等。基本技术训练要从小抓起,按技术规格要求做,持之以恒。同时要求进行完整 技术练习时,运动量要小,以建立正确技术概念、掌握正确动作形式、形成正确动作节 奏为目标。

心理训练

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少年运动员对跳高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完成练习和训练任务 的信心,以及训练竞赛中克服困难的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5.研究性试题(略)

第十四章跳远

1.选择题

(1)D(2)B(3)ABC(4)D(5)C(6)CD(7)AD(8)D(9)ABCD

(10)ABCD

2.填空题

(1)蹲踞式挺身式走步式(2)助跑起跳腾空落地(3)13。20 m

10~12(4)简单初学者(5)快速助跑与快速起跳相结合(6)着地缓冲蹬

伸 (7)从静止状态开始起动 行进阃开始起动 (8)积极加速逐渐加速 (9)

使躯干前侧肌肉充分拉长收腹举腿(10)身体重心轨迹点脚跟落点

3.判断题

(1)\//(2)、/,(3)× (4)\//(5)、//(6)× (7)× (8)× (9)、//

(10)、//

4.名词解释

(1)人体通过快速的助跑和积极有力的起跳,采用合理的空中姿势和动作,使人 体腾越水平距离的田径运动的跳跃项目。

(2)设于助跑道上起跳板后4—6步起跳脚着地处的标志。

(3)从助跑一开始就用力跑,步频始终很高的一种加速方式。

(4)助跑开始步频较低,在逐渐加大步长的基础上同时提高步频的一种加速方 式。

(5)脚着地瞬间,身体重心和着地点的连线与体后地面所形成的角度。

(6)腿充分蹬伸时,身体重心和支撑点的连线与体前地面所形成的角度。

(7)缓冲时,膝关节弯屈的角度。

(8)跳远起跳离地后,做空中动作之前所保持的起跳结束时的姿势。

(9)缓冲时身体重心最低点到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最高点之间的工作距离。

(10)从起跳脚着板开始到身体各关节弯屈到适当程度,使身体处于起跳的有利 姿势的过程。

5.简答题

(1)助跑的任务是为了获得理想的水平速度,并为准备踏板和快而有力的起跳 做准备。起跳的任务是在尽量保持助跑水平速度的同时获得必要的垂直速度.改变 身体重心向前运动的方向,接适宜的腾起角向空中腾起。腾空的任务是维持身体在 空中的平衡,为合理、完善的落地动作创造有利条件。落地的任务是在身体不后倒的 前提下,尽量减小身体重心轨迹点与脚跟落点之间的距离及缓冲落地的冲撞力.防止 发生伤害事故。

(2)①保持跑的正确动作结构、最大的可控跑速和较大的动作幅度。②加快步 频,保持较高的身体重心。③后3步跑的节奏稍有变化,为倒数第二步大,第一步 小。

(3)摆动腿高抬,大腿约与地面平行,小腿自然下垂,起跳腿自然伸直放松地留

在体后,两大腿间保持较大的角度(约12驴),起跳腿同侧臂在前,异侧臂在后,上体保 持正直姿势。

(4)起跳成腾空步后,上体仍保持正直,摆动腿的大腿继续高抬,两臂向前上方 挥摆,起跳腿由后向前屈膝提拉与摆动腿靠拢,同时两腿上抬,大腿靠胸,上体适当前 倾,形成空中蹲踞姿势。

(5)落地前,上体不要过于前倾,大腿向前提举,膝关节主动向胸部靠拢,小腿前 伸。即将落地时,膝关节伸直,脚尖勾起,同时两臂后摆。脚接触沙面时,两腿迅速屈 膝,髋部前移,两臂屈肘积极前摆。

6.分析题

(1)助跑最后一步起跳腿大腿要抬得稍低些,下落要快速积极。起跳脚着地时。

腿几乎伸直,用脚跟先触及地面,并迅速滚动到全脚掌着地,上体保持正直的姿势,眼 睛注视着前上方,接着髋、膝、踝三关节迅速地弯屈缓冲,然后进行快速有力地蹬地. 髋、膝、踝三关节充分伸展,伴随着摆腿、摆臂、提肩、伸腰等动作的协调配合完成起跳 动作。

(2)常见的错误动作主要有:①助跑步点不准。②助跑最后几步减速。③起 跳时髋、膝、踝关节没有蹬直。④起跳跳不起来。⑤起跳方向不正。⑥起跳制动过 大。⑦起跳过程身体各部分动作配合不协调。(举例分析略)

(3)常见的错误动作主要有:①过早做挺身动作。②以挺腹代替挺身。③空 中动作不协调。(通过实践过程,提出新的见解和好的方法)

(4)在跳远训练中必须结合跳远技术的特点,发展和提高速度素质,获得快速完 成各种动作的能力。

发展动作速度练习:①快速重复进行各种动作的练习,如快速原地高抬腿,快速 重复进行摆臂,短程助跑快速起跳等。②徒手或负轻器械的各种练习,如各种跳跃, 仰卧收腹举腿,俯卧背收,负轻杠铃快速挺举,持哑铃连续上举等。③变换条件的各 种练习,如负轻器械与徒手交替进行助跑起跳等。

发展反应速度练习:①活动性游戏、球类、体操、武术等各种练习。②听信号或 看信号完成各种动作的练习。③各种变换速度和变换节奏的练习,如30 m跑,要求 前10 m加速、中间10 m保持速度、后10 m加快步频。用3步、5步、7步等不同栏间 步进行跨栏跑等。

发展跑的速度练习:以发展和提高步频为主,保持适宜的步长,并与掌握正确的 跑的技术紧密结合起来。经常采用起跑、加速跑、行进间跑、反复跑、变速跑等练习。 跑的段落一般为100 m以内。速度训练强度为90%一100%。

7.研究性试题(略)

第十五章三级跳远

1.选择题

(1)ABCD (2)C (3)A (4)D (5)ABC

2.填空题 ,

(1)单脚跳跨步跳跳跃三跳远度 (2)跨步跳的落地腿(3)维持身体

平衡合理安排三跳比例 (4)弹跳型速度型 综合型 (5)第一跳远度第三

跳远度

3.判断题

(1)、/,(2)×(3)×(4)\//(5)、//

4.名词解释

(1)人体通过快速助跑后,由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所组成的连续三次腾越水平 距离的田径运动的跳跃项目。

(2)三级跳远类型之一,第一跳高而远,水平速度损失大,三跳远度比例约为 列%:四%:33%o

(3)三级跳远类型之一,第一跳低而平,较多地保持水平速度,三跳远度比例约 为35%:30%:35%。

(4)三级跳远类型之一,综合了弹跳型和速度型的优点,水平速度损失较少,三 跳远度比例约为38%:28%:34%。

(5)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向下、向后的着地方式。

5.简答题

(1)三级跳远的成绩,主要取决于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三跳过程中水平速度的

保持率、各次起跳产生的垂直速度、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及三跳比例等因素。

(2)三级跳远技术的要求为:快速的助跑及合理的助跑节奏,积极加速上板,快 速有力的起跳;支撑阶段富有弹性的缓冲和加快身体重心前移的速度;腾空阶段自然 平衡的交换腿动作和落地前的积极扒地动作;最后落地时两腿高抬向前远伸的技术 动作。

(3)学习积极的“扒地式”着地技术主要采用的练习方法有:①原地双腿、单脚交 换的积极起跳。②行进间做单脚变换积极起跳、着地动作。③原地模仿“扒地”动 作。④连续跨跳。

6.分析题

(1)在第一跳中两腿剪绞交换腿的时间掌握得是否合适,会对第二跳产生极大 的影响。挟腿过早,会使着地腿在着地前处于消极等待中,不利于着地瞬间的反弹用 力,同时使着地动作失去连贯性,从而使大腿的积极下压作用相对减弱,扒地动作消 极被动,容易造成屈髋,对第二跳起跳不利。反之,换腿过晚,由于此时身体重心已从 最高点下落,会造成大腿无法摆到必要的高度。由于大腿摆的高度不够,着地匆忙, 造成着地点距身体重心投影点过近,以至于着地腿在尚未充分完成起跳动作的情况 下,身体重心被迫前移。这是造成第二跳以跑一步或走一步的形式过渡到第三跳错 误动作的一个原因。所以,在学习第一跳结合第二跳的技术时,要重视复习、巩固第 一跳中的剪绞换腿技术,特别注意掌握换腿的时机,这样才能正确地掌握第一、二跳 结合的技术。

(2)常见的错误动作主要有:①第一跳跳不起来。②第一跳腾空过高。③第 一跳直腿换步或屈髋,勾小腿换步。④第一跳起跳不充分。⑤第一跳空中换步过 早或过晚。⑥第二跳跳不起来。⑦第二跳距离太小。⑧第三跳跳不起来。⑨第 三跳向前回旋。⑩第三跳腾空过低。(举例分析略)。

(3)常见的错误动作主要有:①助跑步点不准。②上板前减速。③三跳节奏

不好。④空中不平衡。⑤身体横向偏斜。⑥速度损失大(通过实践过程,提出新的 见解和好的方法)。

7.研究性试题(略)

第十六章推铅球

1.选择题

(1)B (2)C (3)C (4)D (5)B

2.填空题

(1)高姿低姿(2)左腿的摆动 右腿的蹬地 (3)握持方法 滑步前的准

备姿势滑步最后用力铅球出手后的身体平衡(4)滑步 最后用力 (5)力

量结合右小腿(6)出手的初速度 出手的角度 出手的高度(7)后移 (8)

预先速度最后用力

3.判断题

(1)× (2)\/,(3)× (4)\/,(5)× (6)× (7)× (8)× (9)、//

(10)×

4.名词解释

(1)投掷者在投掷圈内用单手持球,用全身的力量和最快的出手速度将铅球推 出,使之尽可能地落在规定的区域内的田径运动投掷项目。

(2)指运动员开始滑步动作前的一种预备姿势,由于运动员身体直立,人体重心 高,右腿无弯屈动作,故常称为“高姿势”。

(3)指运动员开始滑步动作前的一种预备姿势,由于运动员身体前倾,右腿弯

屈,人体重心低,故常称为“低姿势”。

5.简答题:

(1)滑步前可做1—2次预摆(也可不做预摆),预摆时,左腿向投掷方向摆起.同 时右膝充分伸直,上体略抬,当身体平衡后,左腿屈膝回摆靠近右腿。接着身体重心 向左移离支撑点,左腿有力地向抵趾板方向摆插,同时右腿猛力地向右侧下方蹬伸. 上体尽可能保持向右侧倾斜姿势。当右腿蹬直后,迅速拉大腿,收小腿,脚尖稍内扣, 并用前脚掌落在圆心附近。拉收右腿过程中,左脚前掌内侧落于中线稍偏左处,形成 最后用力前的准备姿势。

(2)推铅球技术的特点是以滑步的特殊助跑形式,单臂从肩上推掷较重器械的 投掷项目。其合理的用力顺序为:从内力(肌肉收缩力)看,按大、中、小肌肉依次用 力;从外力(地面反作用力)看,从人体自下而上传递用力。

(3)滑步常见的错误有:①滑步距离太短。②滑步时身体重心上下起伏太大。 ③滑步结束后不能保持投掷前的正确姿势,上体过早抬起,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 ④滑步有停顿现象。最后用力常见的错误有:①推球时用不上腰背肌群和下肢力 量,单纯用手臂力量。②推球时臀部后坐。③推球时身体向左倾斜。④推球时出 手过低。

(4)①完成正确的用力前准备姿势。②掌握好最后用力的时机。③注意自下

而上的用力顺序,强调髋部的主导作用。④要在稳固的左侧支撑配合下,完成最后 用力推球动作。⑤整个动作过程,动作连贯,加速。

6.分析题

①滑步推铅球的教学应在学生初步地掌握滑步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在学习滑

步动作中,要注意及时结合推球的动作,以免造成滑步与最后用力的间断现象。② 在学生初步掌握原地推铅球动作和滑步中两腿的摆、蹬、收、压、插协调动作,并能保 持身体平衡后,即应着手解决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③滑步推铅球教学开始阶 段,可采用轻铅球和在圈外进行练习,随着学生技术的不断改进,即可用标准重量的 铅球和在圈内练习。④教学中要重视安全教育和提出具体的安全措施。

7.研究性试题(略)

第十七章掷标枪

1.选择题 .

(1)B (2)C (3)B (4)C (5)C (6)C (7)C

2.填空题

(1)身体素质各部位(2)肩上肩下 (3)中指 工作距离 (4)跨跳

跑步 (5)交叉衔接(6)1 2(7)最后用力投掷步 (8)助跑最后用力

3.判断题

(1)×(2)×(3)×(4)、/,(5)\/(6)、/,

4.简答题

(1)挪标枪是投掷者一手持枪,沿直线助跑,通过引枪、交叉步和最后用力,将标 枪经肩上掷出的田径运动投掷项目。

(2)助跑的目的是使器械在最后用力之前获得一定的预先速度,并在投掷步阶 段完成引枪和超越器械动作,形成良好的身体姿势,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3)尽量保持助跑已获得的速度,加快下肢力的蹬摆动作,正确完成引枪动作, 为最后用力创造最佳条件。

(4)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教学步骤是讲解示范、原地掷标枪、上步掷标枪。

(5)握枪不对,引枪时持枪臂的右手低于肩轴,满弓时张腕,出枪时转腕、翻腕或

拉枪。

(6)第4步勿高抬,积极前插内扣做有力的制动支撑,左腿做退让性的弯屈后即 配合做鞭打动作,整个左侧做有力的蹬伸,左腿蹬伸的同时,右腿擦地前跟,同时起着 支撑用力作用。

(7)通过一定的教学步骤,掌握正确的握、持枪方法以及最后用力和投掷步的加 速节奏;通过投掷轻器械发展快速投掷能力,增强膝、腰、肩、肘部位的肌肉力量。

5.分析题

(1)现代式握法:将标枪斜放在掌心上,大拇指和中指握在标枪线把末端的枪身 上,食指自然弯屈斜放在枪身上,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斜握在线把上(参看教材图17_

1)。现代式握枪法的优点是:充分利用长而有力的中指,增加用力的工作距离,发挥 更大的力量,便于标枪出手时的鞭打动作,加速标枪绕纵轴的旋转。手腕灵活而放 松,有利于控制标枪出手的方向和角度,提高标枪出手的初速度。

(2)肩上持枪法的方法是:将握好的标枪(右手投掷为例)上举于右肩上方,大臂 与小臂间的夹角约为90。,肘关节稍向外,持枪手在头侧附近,枪尖稍低于枪尾式枪身 与地面平行(参看教材图17.2)。肩上持枪法的优点是:便于发挥助跑的速度,持枪臂 自然放松,有利于控制好标枪和完成引枪动作。

(3)挪标枪的助跑属于直线形式,它分为预跑与投掷步两个阶段。从第1标志 线至第2标志线为预跑阶段,由走、跑几步或静止左脚(右手投掷为倒)踏上第1标志 线开始。助跑的技术和一般的加速跑技术基本相同,上体保持与地面垂直的姿势,持 枪臂随人体跑动做自然、放松的前后摆动,下肢动作富有弹性和节奏,逐渐加速保持 助跑的直线性,助跑速度要与投掷步和最后用力的技术相适应。预跑阶段的距离一 般为15。20m,用8~12步完成。从左脚跑上第2标志线至投掷弧为助跑的投掷步 阶段。投掷步阶段长约9~12 m,一般是用5步完成(包括最后1步的缓冲步)。第1、 2步两腿积极向投掷方向蹬摆的同时,上体逐渐右转成左肩朝向投掷方向,持枪臂完 成引枪动作。第3步交叉步是投掷步关键性的一步,在左腿积极有力地蹬地配合下, 右腿以大腿带动小腿向投掷方向快速有力j蠊动,使身体有一个较长距离的腾空。 接着右大腿积极下压,用脚跟外侧着地并迅速过渡到全脚掌着地。第4步为助跑过 渡到最后用力的衔接步,在右腿向投掷方向积极蹬送的同时,左腿快速地向投掷方向 迈出,用脚跟及内侧着地,做有力的制动支撑。第5步为缓冲步,标枪出手后右腿及 时向前跨出一大步,着地后迅速屈膝降低身体重心,以维持身体平衡。

(4)最后用力技术是掷标枪技术环节中的重点,技术要求比较高。在第4步着 地之前,右腿要继续做内旋蹬地,推动右髋向投掷方向运动。同时,左腿积极快速地

向投掷方向迈出,投掷臂快速向上转动,前臂、手腕向上翻转,胸、髋前挺,投掷臂尽可 能留在身体后,成“满弓”姿势。紧接着右腿继续蹬伸,左腿在被迫弯屈后迅速蹬伸, 被拉长的腹部肌肉强有力地收缩,以胸带肩甩臂的方式使投掷臂向前做爆发性的鞭 打动作,使用力的方向通过标枪纵轴,将标枪以适宜的角度快速掷出。

(5)在助跑的预跑阶段速度不要太快,否则会影响到投掷步技术和最后用力技 术,要求预跑阶段要根据投掷步与最后用力技术掌握的程度,逐渐加速连贯地过渡到 投掷步至最后用力。动作自然、协调、放松,节奏鲜明,控制好标枪。投掷步阶段速度 要加快,特别是下肢速度要快,迅速超越上肢,做出正确的超越器械姿势。两腿积极 向投掷方向蹬摆,交叉步要使身体有一个较长距离的腾空,第4步快落,形成强有力 的左侧支撑动作。投掷步的节奏快而明显,第1步长,第2步较短,第3步最长,第4 步最短。

6.研究性试题(略)

第十八章掷铁饼

1.简答题

(1)掷铁饼是投掷者用手指扣住铁饼边缘,在直径为2.5 m的投掷圈内经过预 摆、旋转和最后用力将铁饼掷出的田径运动的投掷项目。

决定掷铁饼成绩的因素有:出手初速度、投掷角度、出手高度、空气动力因素和攻 击角度。

(2)掷铁饼最后用力的技术效果取决于以下因素:①形成正确的最后用力姿势。 ②要有最长的用力工作距离。③要和已获得的旋转速度密切结合。④要有合理的 用力顺序和投掷角度。

(3)掷铁饼的技术分为握饼和站立姿势、预摆、旋转、最后用力及维持平衡五个 环节,其中旋转和最后用力是最主要的。

(4)当运动员最后用力转体挥臂到约与肩侧同高时,右手指迅速依次用力拨饼。 最后必须通过右食指的最末指关节处用力拨饼出手。为了使饼在空中飞行产生上升

力,减少阻力,以34。一37。的投掷角度最适宜。铁饼本身的仰角不宜过大,大了则迎 风面大,阻力就大;如果仰角偏小,上升力就小,影响铁饼的滑翔远度。

(5)现代掷铁饼是采用背向旋转的投掷方法,它的特点概括地说是旋转幅度大, 腾空低,重心平稳,最后用力工作距离长,时间短,初速度大。整个动作逐渐加速,最 后达到最快速度。在旋转过程中不断地加大身体的扭转程度,从而加大身体和铁饼 的运转距离,在增加最后用力距离的基础上,动员更多的肌肉群参加工作,从而加大 出手速度,获得最佳的投掷效果。

(6)铁饼运动员的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是训练的重要内容,应始终贯 穿于全年训练之中,尽管如此,在不同的训练时期应有所侧重。一般来讲,在训练准 备期侧重于一般身体训练,在竞赛期更注重专项身体训练。在准备期,力量和速度练 习可以分别安排,也较侧重一般性力量和速度的练习。随着竞赛期的到来,力量与速 度训练应逐渐结合起来进行.,从练习形式上也逐渐趋于专项化。身体训练要与技术 训练、心理训练、恢复训练等紧密结合,准备期的专项力量训练应与技术训练相结合, 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2.分析题

(1)掷铁饼的超越器械动作体现在:右腿单腿支撑,以身体右侧为轴的旋转阶 段,即从右脚落地起到左脚着地瞬间时为止。超越动作的形成是:经腾空旋转阶段

后,右脚以前脚掌内侧落在圈的圆心附近,不停地转动,保持上体的扭紧程度;右脚着 地时脚尖与投掷圈中线成45。一9妒以增加右脚单支撑的转动角度,体重落在弯屈的 右腿上,左肩内扣,处于右脚支点上方,躯干围绕右脚和身体重心的垂直轴转动,使身 体重心始终保持在水平部位转动,上体以左肩一右肩一投掷臂一铁饼连成的大半径 进行转动,而下肢左腿屈到近右膝缩短旋转半径,使其旋转角速度更快于上体以加大 肩轴与髋轴的扭转角速度,缩小肩轴与投挪臂的水平拉引角。当转到背对投掷方向 时,左腿顺势向前半圆插去,前脚掌内侧落在投掷圈的直径线偏左约20咖处,因而 形成了明显的超越器械动作。

(2)掷铁饼旋转技术中的关键性动作是:①预摆结束时,立即开始由右向左转 动。当身体重心转移到变屈的左腿上时,右脚才能离地向圆心点附近做弧形大幅度 的摆动动作。②左脚蹬离地面的时间要稍迟缓一些。左脚蹬离地面的时机在髋横

轴到投掷方向时,左腿才能开始蹬伸离地。③在腾空旋转中,左小腿自然弯屈,缩小 半径,加大下肢旋转角速度,形成下肢超越躯干,髋轴超越肩轴的扭紧状态。④缩短 腾空时间,采用“换步式”低腾空的技术。⑤右腿用脚掌着地后,要继续向投掷方向

转动,右膝弯屈,扣紧左肩,体重置于右腿上,形成良好的投前姿势。

3.研究性试题(略) ,

第十九章掷手榴弹与垒球

1.选择题

(1)C (2)B (3)C (4)C

2.填空题

(1)普通式拳式 (2)肩上 身前 (3)直接向后弧形 (4)器械人体

(5)预跑投掷步 (6)肩上头部 (7)最后用力 关键(8)安全肩肘(9)

用力顺序翻肩转肘

3.判断题

(1)×(2)\/(3)×(4)\//(5)、/,

4.简答题

(1)通过掷手榴弹和垒球的练习,可以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 敢顽强的品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2)学习掷手榴弹的基本知识,建立完整技术概念;学习原地掷手榴弹技术;学 习助跑掷手榴弹技术;改进和提高掷手榴弹的完整技术。

(3)产生原因:对正确的用力顺序不明确,交叉步过小,身体重心位置太高,未做 好超越器械的动作。纠正方法:多做原地徒手或持轻器械的侧向投掷练习,体会用力 顺序,徒手或持弹做投掷步练习,做好超越器械动作。

5.分析题

(1)掷手榴弹常用的握法有两种:普通式握法和拳式握法。普通式握法:用拇

.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握持弹柄,小指弯屈垫在木柄的下面。拳式握法:用手指握住 手榴弹木柄,小指与木柄末端齐平,拇指压在食指上。

(2)掷手榴弹助跑由预先助跑和投掷步两个阶段组成。

从第1标志线到第2标志线为预跑阶段,以站立式姿势开始,青少年一般跑6~8 步。预跑阶段要求上体稍前倾,助跑平稳、轻松、富有弹性。非持弹臂前后摆动,持弹 臂持弹于肩上做自然地上下起伏,使两臂动作与下肢跑进的动作协调配合。直线逐 渐加速,上体逐渐直立。从第2标志线到起掷线为投掷步阶段,一般跑5步。投掷步 阶段要求速度逐渐加快,下肢超越上体,前2步基本完成引弹,第4步完成超越器械 动作,为最后用力创造适宜的身体姿势做好准备。

(3)掷手榴弹最后用力技术是关键,从投掷步第4步落地的同时就开始了最后

用力,基本要求可概括为撑蹬、转送、拉挺、撑挥。第4步左腿落地后用力撑住,右腿 快速蹬伸;右腿的蹬伸推动同侧髋关节向投掷方向转动前送;当右侧髋节转到最大限

度时,拉长了胸部及腰部肌肉,胸要向前挺出,同时翻肩转肘成“满弓”姿势;右腿蹬伸 使身体重心移向左腿,左腿在被迫有些弯屈后要积极撑蹬,同时迅速挺胸挥臂做鞭打 动作将手榴弹掷出。

更多相关推荐: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

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

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第一部分一、课题开题报告与研究方案的含义与作用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

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方法

开题报告的内容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

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兴趣影响的因素探究组长王凯成员仲晨晨李晓蕾宋春晓研修方向课堂教学行为一立论依据选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一选题的研究意义新课改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受到...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方法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

【论文开题必备】大学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研究进程(参考)

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

常用研究设计(开题报告)的写法与研究设计

实证研究类论文研究设计开题报告内容要点一论文题目要求准确地反映所研究的主要变量及其关系对研究对象的范围有恰当的限定表述简洁二文献综述前人研究结果和分歧研究有哪些成果和进展在变量选取不足最后附上参考文献要求文献查...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在正式撰写毕业论文之前学生要写出开题报告以便指导老师能根据学生对文献的综述和对所选论题的认识确定其可行性开题报告是作者将自己初步选定的题目之内容思想等以书面形式向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

开题报告中毕业论文研究方法概述

毕业论文研究方法概述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

开题报告中毕业论文研究方法概述

毕业论文研究方法概述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

关于毕业论文及开题报告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于毕业论文及开题报告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开题报告的组成部分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属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手段研究步骤参考文献2有关研究的意义1最好有数据描述所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存在的重大差距2内容应直接...

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