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4.5.2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日 期

- 1 -

一、调查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从20xx年至20xx年,太原市流动人口从17.5万增至108万,增幅超过517% 。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二、调查方法:

调查分析法。我通过对县公安局暂住人口登记记录表,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调查结论。

三、调查对象:

我市已登记的暂住人口,其中的50人。

四、调查项目和分析: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一)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二)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他乡。他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之人。 - 2 -

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如很多地区,发生一流动人员为达到侵财目的入室抢劫等特大案件。

(三)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四)行为短期化。大部分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均非正式,无正式劳动合同书,雇主或雇用单位辞退他们异常随意,再者流动人口由于从业场所和职业的多变,使他们居无定所,呈流动居住态势。行为短期化极易造成顺手牵羊,打一枪换一炮的犯罪动机。

五、目前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字统计,违法犯罪案件当中,流动人口占50%之多。当前流动人口在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弊端。

(一)管理体制不畅。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流动人口管理未真正纳入政府行政行为的管理轨道,有关部门 - 3 -

侧重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或做协调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力量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没有很好地发挥和调动用人单位的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基层组织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责任追究机制,无法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从而造成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只能由公安机关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的具体管理的现状。

(二)协作配合不顺。从近年来的工作看,流动人口的流出地与流入地间相互脱节,流出地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流入地做好工作,往往暂住人口的发函均达到100%,但是回函却了了无几。特别是对一些在逃犯罪分子和混迹其中的不法分子失去了抓捕时机,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雇用责任不明。雇用流动人口的单位和个人不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为了达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对“谁管理、谁负责、谁用人、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置若罔闻,不如实呈报外来务工人员的底数,贪图方便,存有侥幸心理,随意留用“三无”人员等违反流动人口管理规定的比比皆是,极大地减弱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效果。

(四)管理难度大。流动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收入不稳定,生活不安定,居住不固定,缺乏自律约束。其中的不少人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其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时,往往盲目地采取聚众闹事等群体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外来人口中大部分在私人出租房、个体小旅店、建筑工地栖身。公安机关由于警力不足,难以经常巡查,而一些私人房东、个体老板见利忘义,有意庇护,使这些场所成为违法犯罪的“避风港”,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给治安管理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

六、流动人口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目前,正值流动人口流动高峰与刑事案件发案高峰的双高峰期,尽快形成新 - 4 -

的管理机制,在确保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控能力,成为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挑战。

(一)转变管理观念,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尊重和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当首先考虑如何改善广大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流动人口应当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外人”看待,也决不能将他们视为治安恶化的罪魁祸首,随意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当逐步减少对流动人口各种各样的限制。同时,要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就业、改善就业环境、保障其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工作,为流动人口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创造更加有序的社会管理环境,从而引导、促进流动人口有序流动,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层基础建设。党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要以改革强化基层、创新建设基层、发展服务基层为目标,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研究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切实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基础工作方面,各乡镇应建立由综治、派出所、工商、计生、民政、司法等部门组成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公安、计生部门要以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为目标,大力加强以人口登记为基础的暂住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和查验等项基础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底数和有关情况,加强对具有现实和潜在社会危害性的高危人员的管理,积极预防、控制犯罪。在基层工作方面,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建设,积极发挥乡、镇和 - 5 -

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和党组织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流动人口排扰解难。在流动人口聚居区和用工单位建立各种服务协会,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和团体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化解矛盾的扶危济困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要求,努力建设开放型、多功能的城镇社区,紧紧依靠和利用社区资源,使社区成为政府各部门对流动人口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纽带,成为流动人口融入城镇生活的桥梁。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工作,激发流动人口投身社区的意识和活力,促进流动人口融入社区生活,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

(三)加强出租房屋管理,提高管控能力。加强出租房屋管理,首先要理顺管理体制,打破房屋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分别管理出租房屋的体制,改由流动人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健全和完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综合管理,强化流动人口落脚点控制,落实“以房管人”的工作机制。并且要认真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依法严厉处罚违反《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者;要提高出租人自觉管理承租人的意识,使出租房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为更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基础保证,从而确保广大居(村)民安居乐业,确保房主和承租人员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要着重从日常跟踪管理、流动管理入手,突出对形迹可疑人员的重点查控。这就需要民警真正树立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依靠群众了解情况,发现线索,然后实行重点跟踪查控。要在流动人口中发展治安积极分子,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通过他们了解和掌握流动人口中可 - 6 -

疑人员的动向。

(四)树立“科技强警”观念,强化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一是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加快电脑录入进度,确保流动人员信息实时登记、实时录入。二是加强信息检索工作。充分用公安部网上追逃人员信息,实行不间断的检索比对工作,及时从中发现在逃人员。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旅馆业计算机联网管理的进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快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人力资源市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的建设步伐,并推动信息资源跨部门、跨系统的共享进度。

- 7 -


第二篇:关于城市建设与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赴株洲市区、攸县县城学习考察城市建设

管理经验的调查报告

零陵区专题调研组

20xx年4月 日

4月17日至19日,市委副厅级干部、区委书记伍军,区委副书记、区长侯选人唐烨在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祥军,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廖兴盛的陪同下,亲率区相关部门组成了57人的党政代表团,赴株洲市学习考察城市建设管理经验,先后实地考察了株洲攸县、醴陵县、株洲中心城区(荷塘区),整个调研活动历时三天,采取听情况介绍、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接触了当地党政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得到了一些有益的情况和启示,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攸县城乡环境同治基本做法

攸县辖21个乡镇办事处,304个村,总人口80万人。近年来,攸县以超前的发展理念和超前的发展意识,将城市化建设纳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去实施,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平安畅通县为主线,投入规划设计资金近5000万元,聘请国内顶尖的北京灵思公司、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中铁五院等机构权威专家帮助规划设计,城市建设和改造处处体现出“手笔大”、“品位高”、“细节精”理念,为城市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20xx年以来,攸县坚持以“三创四化”和“洁净攸县大行动”为抓手,先县城、后镇区、再乡村,逐年梯次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成功创建为“全国平安畅通县”、“省级卫生县城”,基本实现了“五个看不见”,即城乡公共区域可视范围基本看不见垃圾、主干道基本看不见车辆乱停乱放、街面基本看不见私搭乱建厂棚、门面商店基本看不见商品出店摆放,执法现场 1

基本看不见大的争执纠纷,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攸县的基本做法。(一)坚持宣教开路,动员全员参与。突出抓好了三个方面:一是开展大讨论。近些年来,攸县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总结了规划建设观、大众公共观、生态环境观、礼义荣辱观等“十大观念”,提炼了“厚德从善、崇文重教、诚信守法、尚勤敢超”的“攸县精神”,讨论了“市民公约”、“村规民约”,编撰了公民教育系列读本“六鉴”,提出了“城镇客厅理论”、“农村公园理论”的概念,即要求把城镇当作客厅来呵护,把村庄当作公园来建设,在大讨论中深化和统一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认识。二是实施大教化。围绕学习和弘扬科学理论、先进文化、主流思想,培养全县人民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礼仪、讲科学的习惯,先后组织百人宣讲团深入乡村和企事业单位,开展了1200余场“新观念面对面”宣讲活动;组织10万余名机关单位和中小学习开展“万人诵读中华经典”活动;广泛开展“生活健康、健康生活”系列大型群众文娱活动和基本常识演讲赛、抢答赛等活动,努力促使城乡环境建设、“三创四化”、“洁净行动”等理念和规范进村入户,深入人心。三是组织大规劝。每月坚持由县级领导带头,机关干部、群团组织、在校学生、离退休干部等参与,开展上街下乡进村入户文明规劝活动,当场纠正车辆乱停乱靠、行人乱扔垃圾、商户占道经营等行为。每年全县参与规劝和清扫行动人员达10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多万份,纠正不文明行为10多万人次。

(二)突出创建引领,提升城镇品位。在工作中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多元化投入。通过财政投入、BOT融资、搭建城建投融资平台等方式,在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各类公共设施配套。近三年来,该县累计投入15亿元,改造街巷122公里,街面“刚改柔”75万平米,改造城区下水道58.6公里、自来水管网55公里,新建公厕45座、垃 2

圾中转站10座,新增公共绿地35万平米、路灯4340盏、果皮箱2500只、侧挂桶3160只,深入实施城区“穿衣戴帽”工程,建设或改造了湘东大市场、洣江风光带、文化广场等一批市民休闲购物场所,抓好城区标志性建筑、大街小巷、106“百里长廊”和道路两旁、休闲广场等场所的景观绿化、亮化建设,实现城市建设与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机结合。坚持公司化保洁。将城区120万平米主街道和60万平米小街小巷清扫保洁权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坚持城区住宅开发小区化、小区管理物业化,将一批高档住宅小区的环境卫生全部交由物业公司负责,有力提升了小区保洁、保安、保绿水平;将“牛皮癣”治理、除“四害”、主街道门店经营广告牌、余土清运、绿化养护、路灯维护、街道清洗、市政设施维护等市政管理全部推向市场,实现公司化运作、社会化管理。近三年来,共拆除违章建筑和厂棚15600余处,清除违规户外广告2150处、总面积38900平米,清除积存垃圾4.5万吨。坚持精细化管理。制定出台了《城市精细管理办法》、《市场精细化管理及考核细则》、《社区精神考核细则》,将社区文明创建、卫生创建纳入重要工作内容,对城区12个社区逐月开展督查考核,按季度评选出文明卫生组和文明卫生户,实现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有效延伸,调动了市民参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坚持市场化经营。攸县在做旺做活城区经营的同时,注重通过党建帮扶集中办点镇区、对乡镇土地经营净收入全额返还等举措,将镇区土地经营全面推向市场,调动了乡镇经营镇村、管理镇村、建设镇村的积极性。近两年来,全县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乡镇拍卖了土地,乡镇土地经营收入、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均超过了1个亿。(三)开展洁净行动,美化乡村环境。攸县在实践中探索推行“四分”模式,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由点到面、由突击向常态的转变。一是分区包干。将村级卫生区划分为村级公共区和农户责任区,村级公共区包括主干道、主水系、村民集中活动场所和村级市场等,由村集体出资,聘用专 3

人进行日常保洁维护;农户责任区指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晒坪、水沟、绿化区等,各农户按要求落实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的“三包”责任,保持日常整洁。二是分类减量。每家农户配备一个垃圾池,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分户分类收集,并通过“回收、堆肥、焚烧、填埋”等方法化整为零,就地从简处理,做到厨余垃圾就地堆肥还土、可回收利用废旧物资集中回收、回收难度较大的“白色垃圾”焚烧填埋处理。目前,攸县农户配备垃圾焚烧处理池13万多个,普及率超过了80%。三是分级投入。县财政每年预算乡(镇)村洁净行动专项经费2000万元,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1000万元用于支持镇区创建,1000万元按每个村2—5万元的标准补贴到村,用于村庄洁净行动;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配套一定的工作经费,对重点村、中心村、贫困村给予适当的支持;各乡镇居民和各村(居)村民自筹一部分资金,负责镇区和村级公共卫生区的日常保洁,基本形成了财政下拨、部门支持、乡镇配套、村(居)组自筹相结合的多元多级投入模式。四是分期考核。强化激励措施的运用,实行月抽查、季考核。县考核乡镇镇区,并抽检到村,考核结果通过县电视台向全县公布;乡镇参照县考核办法考核到村,考核结果向全镇进行公开;村考核组,并延伸到户,各村对各组进行交叉检查评比,考核结果在全村进行公示。(四)建立工作机制,谋求长行久效。城乡同治,既要抓具体工作,更要抓机制建设。实践中,攸县探索了七项主要制度:一是对县直单位推行结对共建机制。组织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一线,开展“城乡同治、结对共建”活动,扎实抓好礼仪教化、洁净家园、济困维安、联合办公和五基规则五项工作,着力推动城乡同规划、全民同教化、卫生同保洁、设施同建设、事务同管理、素质同提升,整体提升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水平。二是对乡镇推行“重奖重罚”机制。县考核乡镇镇区和乡村,每季考核排前两名的乡镇,在享受县财政资金扶助的基础上,奖励3—7万 4

元;排后两名的乡镇,取消县财政资金扶助,同时处罚3—7万元。乡镇考核村,给予1000—3000元不等的考核奖罚。村考核组,给予100—200元不等的考核奖惩。近两年来,全县已累计兑现奖罚资金1000余万元。三是对干部推行绩酬挂钩机制。将各乡镇、部门单位和村、社区的洁净行动目标细化、任务量化,纳入全县工作预安销号和绩酬挂钩内容,将县乡村三级干部40%的工作津补贴用于工作预安销号、绩酬挂钩,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实行按月预安、按月考核、按月落实。四是对业主推行量化考核机制。在主要街道、重点市场实行百分量化日考核计分办法,对经营户卫生状况、经营秩序进行逐日考核计分。在政府管理的门面、市场摊位租金以及环卫处的卫生规模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奖补资金,将考核分与租金挂钩,分值越高租金越少,分值越低租金越高,分值降至底线,取消承包资格,充分调动业主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的积极性。五是对户主建立“大评小奖”机制。对各农户采用“大评比、小奖励”的办法进行激励,按清洁、较清洁和不清洁评定等次,评比结果张贴到户,或分组公示,对清洁户给予毛巾、牙膏、雨伞等价值10—20元的小额物资奖励。通过精神和物资激励调动群众的自觉性、积极性。六是对村级推行定期联合办公制度。各行政村以支村两委成员为主,乡镇办点干部参加,每月定期集中联合办公不少于2天,处理村级重要事务,解决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打造宣传教化、便民服务、调处纠纷、村(民)务管理的综合平台,推动了基层党员干部“办实事、抓落实”。去年以来,全县联合办公10135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33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212件。七是对社会实行举报投诉奖罚制度。设立专线电话受理广大群众举报和投诉,凡有环境卫生不清洁、秩序管理不到位、主管单位不作为等现象均可直接检举投诉,一经查实,对被举报乡镇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公别处以200元/案的罚款,对村主要负责人处以100元/案的罚款,同时给予举报人100元/案的奖励。 5

2.攸县经验体会。攸县的“三创四化”不仅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更提升了攸县的知名度,增强了攸县的发展后劲。通过调查,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一是城市建设的提质取决于目标的提升。城市化是一个阶段递进的过程,必须通过不断提升目标来引领发展,否则就会停滞不前。这几年,在“三创四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攸县充分认识到,抓城市就是抓重点、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他们先后提出了建设湘东南次中心城市和全省一流县城的战略目标,拉开了新一轮城市扩容提质的序幕,步入了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实践证明,战略定位影响战役推进,战略高度决定发展速度,敢想才会敢做,敢谋才能敢超。二是城市建设的水平取决于管理的水准。在城市管理上,攸县跳出“就管理抓管理”的旧框框,致力探索城市管理的规范化、公司化和社会化新路子,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彰显了城市品位。一是注重整合职能,部门监管规范化。该县推行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分设,并以此为基础,整合部门监管职能,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完善了以基建评审、招投标管理、资金集中拨付、变更调整联合签证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工程管理;加强了以城乡规委会集体审议、现场监察代理、质量安全巡查、委托执法执行为主要内容的房地产开发管理,实现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规范了部门的行政行为。二是注重市场运作,公共管理公司化。将公交线路营运权、出租车经营权、城市地下弱电管网经营权、广告发布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把环卫清扫保洁、城市“牛皮癣”治理、城市灭鼠、城区建筑装璜垃圾清运、余土清运全部推向市场,实行公司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效果。三是注重规劝教化,城市管理社会化。建立了县级领导带头上门规劝和城管协管上街规劝制度,编订《文明手册》,教化市民,引导市民理解和参与城市管理,提高了城市管理的社会参与程度。可以说,没有城市管理水准的提高,就不可能有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三是城市建设的作为取决于干部的作风。近年来, 6

攸县全力推行了主要工作预安落实销号制度,使抓落实从软指标变成硬约束。一是上下联动抓预安。针对过去单纯由领导安排工作,下属被动接受任务而导致主动性、责任性不强的问题,该县坚持“预”和“安”相结合,先由下级根据自身岗位实际,提出本月工作计划,再由上级通盘考虑,统筹安排任务,将每季每月工作分解量化到具体岗位和干部。二是述职考评抓销号。首先是“公开述”,县委每季分别召开“县级领导述职会”和“乡镇工作汇报会”,听取工作汇报,并对述职工作进行讲评。其次是“群众评”,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预安工作销号的重要依据,积极推进群众公开测评制度,干得好不好,由群众说了算。再次是“集中考”。由县委督查室统一对县级领导、县直单位和乡镇的预安工作进行考核销号,并严格问责由于主观原因造成工作贻误的相关责任人。三是绩酬挂钩抓考核。在全面推行主要工作预安销号制度的同时,攸县配套出台了绩酬挂钩制度,从机关干部的津补贴、村干部的工资中拿出40%—50%与预安工作绩效直接挂钩,根据工作完成情况按比例发放,逐月考核、按季兑现,极大地挖掘了干部潜能,有力推动了“三创四化”的进程。

3.差异因素分析。我区与攸县城市建设与管理存在的差异,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原因:(一)发展的定位不同。攸县把规划作为城乡环境卫生整洁工作的“第一菜单”来抓,围绕“一流中等城市”目标,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等顶级设计机构,完成新一轮县城、20个乡镇总规修编,实现城乡建设规划全覆盖。同时,加大城区重要片区、节点和村庄建设的控制性详规编制,修订和完善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垃圾处理、给排水等专项规划,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确保新建一片,完善一片,从源头上减少脏、乱、差现象。(二)政府的投入不同。一是投入力度不同。攸县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挤出资金近4亿元,用于 7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采用BOT、BT等模式引资5.3亿元,包装房地产开发项目引导社会投入10亿元,城投、腾投两大融资平台举债融资7亿元,全部投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投入方式不同。攸县推行共创共建,采取“责任包干、对口支持”的办法,要求部门参与乡镇、社区创建,为创建出钱出力。他们在党建帮扶办点的基础上,探索推行了集中办镇区的模式,全县20个乡镇由县级领导牵头,部门单位参与,指导和帮助各乡镇开展创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帮助乡镇镇区创建,在财政资金的带动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乡镇镇区近两年累计投入2亿元进行配套改造,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三是投入重点不同。解决城乡建设资金瓶颈,根本出路在于搞活城镇经营,努力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近两年,攸县通过经营城镇土地、特许经营权出让等直接收入达到1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三创四化”,城市品位的提升,他们县城的一块土地出让拍卖出610万元/亩的天价。同时,攸县出台政策,对乡镇土地经营的净收入实施全额返还,用于支持镇区建设,10个乡镇去年土地经营收入平均超过了1000万元,调动了乡镇经营城镇、建设城镇的积极性。四是执行的力度不同。在宣传阶段,在利用会议、舆论宣传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行以言传身教为主要方式的宣传活动,每年全县参与宣传和义务清扫行动人员达10万余人次,发放“门前三包”温馨提示等各类宣传资料30多万份,在全县上下营造了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在规劝阶段。由县级领导带头,机关干部、群团组织、在校学生、离退休干部广泛参与,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上街进村规劝,当场纠正车辆乱停乱靠、行人乱扔垃圾、商户占道经营等行为,每年纠正不文明行为10多万人次。通过领导带头,抓反复、反复抓,促进居民文明习惯的养成。在管理阶段。攸县的城管局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他们的干部职工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常年穿梭在攸县的大街 8

小巷,对遇到的不文明行为,挺身而出,进行行为干预和严格地按章执法。值得一提的细节是,攸县的交警在集中整治乱停乱放摩托车行动中,他们十分讲求方法。如在整治行动的第一阶段,遇到违规停放的车主,将他的摩托车拖走后,不对其罚款,仅仅要求写保证书,并对其进行教育;在第二阶段,还有摩托车车主违反规则,就进行重罚。经过反复的管理,如今的攸县大街小巷车辆停放秩序井井有条。(三)管理的方式不同。近两年,攸县立足实际,在实践中进行了管理方式探索创新。一是市场化保洁机制。将城区92.7万平米主街道和33.6万平米小街小巷清扫保洁权通过邀标的形式,全部承包给两个有实力、有经验的物业公司,实现了城区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公司化。同时,将“牛皮癣”治理、灭鼠除害、建筑装潢垃圾清运、主街道门店经营广告牌、余土清运、绿化养护、路灯维护等市政管理全部推向市场,实现公司化运作、社会化管理。二是制度化管理机制。出台和完善了《环境卫生管理办法》、《门前三包责任制》、《城镇镇容镇貌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制定了《市场化精细管理及考核细则》、《社区精细考核细则》,实现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有效延伸,调动了市民参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三是网格化责任机制。将城区划分为5个管区,每个管区设立一个城管中队,配备城管执法员、市政监察员、环卫监察员,实行定人、定区域、定标准、定职责、定奖罚,形成了网格化的责任机制。各乡镇相应成立管理机构,推行城管执法下移,确保管理常态化。四是定量化考核机制。将各乡镇、部门单位和村、社区的创建工作目标管理细化、任务量化,纳入全县主要工作“预安销号”和绩酬挂钩内容,实行按月预安、按月考核、按月兑现。科学的考核机制使任务变压力,压力变动力,全县干群干事创业蔚然成风。

二、株洲市城市管理主要经验

9

株洲市是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是长株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辖5县、4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1个两型建设示范区(云龙示范区),总面积1.1平方公里,总人口380万。走进株洲市荷塘区、攸县,无论是中心城区、还是县城,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乡村集贸市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和鲜花绿草。深入中心城市街道、小区,宽阔的绿化带、随处可见的街道公园、高中低立体结合的花草植物配臵,整个株洲市区街道宽阔干净,绿化、亮化和市政环卫设施配套齐全,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管理精细到位,户外广告设臵规范,街道立面整洁美观,交通顺畅有序,大街小巷看不到垃圾和灰尘和野广告,夜幕下的株洲城,明亮的路灯、醒目的建筑轮廓灯交相辉映、流光溢彩。很难想像,05年以前还是“全国十大空污染城市”的株洲市,通过短短几年的奋斗,先后荣获了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还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荣誉称号,实现了华丽转身。纵观株洲、倏县的城市管理经验,带给我们的主要启示是:

(一)思想高度统一凝聚强大合力。城市化是一个阶段递进的过程,必须通过统一思想来引领发展,否则就会停滞不前。株洲的领导班子一致认为:“抓创卫和城市建设管理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抓招商引资”。株洲除了是工业株洲,还应是绿色株洲、文化株洲、休闲株洲。攸县在近年的“三创四化”活动过程中,也统一了“抓城市就是抓重点、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民生,就是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的认识,攸县提出了“建设湘东南次中心城市和全省一流县城的战略目标”,取得一定的成效后,攸县县委、县政府又提出“瞄准世界一流中等城市”目标,这是顺时之举、根本之计、长远之策,根本目的既在于目标的实现,更在于奋斗的过程。他们就是要用一流的理念、一 10

流的标准来加压鼓劲、凝心聚力,从而进一步坚定和统一了全市上下抓城市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拉开了新一轮城市扩容提质的序幕,步入了城市发展的新阶段。目前,抓创建、抓环境、抓城市建设管理,已成为株洲各级各部门领导工作的主要抓手,汇聚社会资源的首要平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领导决心之大变为成功关键。株洲市把城市管理和创卫工作作为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的战略目标来抓,锲而不舍,务实推进。市、县(区)都成立了以书记为政委、市长为组长、相关市级区级领导为副组长的高规格创卫和城市管理领导小组。从07年开始,紧紧围绕建设“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总体目标,先后开展了“三创五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小街小巷改造工程、主次干道白改黑工程、10KV架空电力线入地工程、人行道板改造工程、主次干道临街建筑物“穿衣戴帽”改造工程)和“四化”(美化,对城市主干道建筑“穿衣戴帽”涮漆;绿化,拆围墙透绿种树;亮化,整治广告、店牌;数字化,在城管方面推行数字化)。为此,市委书记陈君文被市民称为“三大书记”(扫大街、抓大项目、做大产业),市长王群把城市管理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紧紧抓在手上,经常带领导各城区负责人进行明查暗访。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和调度会,专题研究创卫工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创卫一线,现场办公,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市人大、市政协多次听取创卫工作专题汇报,组织代表、委员视察创卫一线。全市上下形成了各级领导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投入特别舍得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株洲市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的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近几年,株洲城市的发展可谓又好又快,所需巨额的资金从哪里来?为了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在财政资金渠道外,株洲又培育了城发集团、国投集团、交发集团等9大融资平台。 11

如近年每年用于城市维护管理的财政经费达12.5亿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1/3。除投资7亿元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外,该市还投资100多亿元正在新建炎帝神农广场综合体项目,投资1.2亿元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规划展览馆,投资3600万元建成了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并由财政每年保证1000万元的运行费用。仅在07年一年投入资金58亿元,占年财政总收入的175亿元的33%,实施了湘江风光带、道路建设、旧城改造、拆违透绿等工程建设。08年,新建75座公厕、35个垃圾转运站、40个环卫工人休息室。09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大栽树,栽大树”工程、“拆围透绿,栽树造景”工程,全年新栽全冠大树10.3万余棵,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5%提高到55%,绿地率由25%提高到45.5%,超过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09年和10年,每年拿出2000万元用于购臵环卫清扫和清洗车辆。11年提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城区所有公交车电动化,成为全国首个电动公交车城。又投入1000万元从中联重科购臵24台大型清洗车辆,使市区环卫清洗清扫车辆达到112台,城市机扫和高压冲洗率达69.28%。除此之外,每年由财政安排环卫机械设备更新专项经费2000万元。由于资金保障到位,该市环卫清扫作业模式已由传统的“扫路”变为“洗路”,达到发达国家城市水平。财政上特别投入舍得,真正使株洲城市建设做到了城市建设管理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目标,保证了城市建设的劲头不松、管理水平不降,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管理科学精细处处彰显水平。株洲城市管理实行“两级主体、分级管理”的体制,运行顺畅高效。市城管局负责指导、协调、考核各县、区园林绿化、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城管行政执法工作,将环卫保洁、绿化管养、城管执法等具体作业、执法事项全部下放到城区。市里定标准,区里抓落实,责任明确、职能明晰,责权统一,有效解决了相互扯皮推诿、都管都不管的状况。比如环卫管理体制,早在20xx年, 12

按照“费随事转、人随事走”的原则,将环卫管理事权下放到区,各区设立环境卫生管理处。20xx年,按照“管养分离、重心下移、市场运作”的思路,积极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引入专业物业公司和清洁公司管理环境卫生。现有11家专业公司承担城区主次干道、小街小巷及辖区内无物业管理居民小区的清扫保洁任务。实现了环卫保洁由政府包揽向市场调节转变、由“以钱养人”向“费随事转”的转变、由短期突击向长效管理转变,逐步形成的了一套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比如城市管理体制,区两级根据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需要,按照原建设部“城管人员按城市人口万分之三至万分之五比例配备”的要求,株洲市、区两级按万分之四的标准共配备城管执法人员410名,其中市级50人,四个城区共360人,全部按参公管理。建立了完整的城管执法队伍录用、辞退、监督、着装、奖惩、执法过错追究等考核制度,市级执法部门负责对区级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所有城管执法人员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过错行为通过媒体曝光。为加大执法管理力量,聘请“4050”人员和享有城市低保人员为“市容环境监督员”,分布在城区主要广场、主次干道等107个岗点,授权他们负责对乱倒垃圾、乱贴乱画、乱停乱放、乱穿马路等“六乱”行为进行纠章处罚,所罚金额作为报酬全额返还个人,这是该市“先行先试”的一个创举。

(五)重奖重罚跟进效果十分显著。株洲市和攸县在工作实践中建立了涉及经济、行政、纪律多方位的考核奖惩机制。从20xx年起,为充分发挥市级检查、考核、督办职能,采取“鞭子”、“票子”、“帽子”相结合的方式,每年由四个城区各拿出400万元,市财政配套400万元、设立了2000万元的城市管理奖励基金,由市城管局通过暗查、明检和数字化平台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每月对各县区城市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排名、奖惩兑现,每月对获得第一名的城区奖励100万元,第二名奖励30万元,第三名不奖不罚,末名罚款30万元,并通过市级主流媒 13

体公布排名及其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姓名。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城区,由纪检部门按照干部问责和诫勉谈话程序,提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其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并记录在案。奖励区里的资金直接拨付至区城管局,60%用于城管工作方面的投入,40%用于奖励城市管理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这项机制的建立,使市级对区级的考核更加量化、更加具体,更能发挥检查督办作用。

(六)创建氛围浓厚深得人心民心。株洲市、攸县把社会和群众视为创卫和城市建设管理的主力军,宣传教育力度之大是空前的,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创建。20xx年以来,株洲市通过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先后开展“三创五改”、“四创四化”和“城市提质”战役,组织开展万名机关干部扫大街、万名志愿者清洁株洲、中小学生佩戴“文明随身袋”、“万名师生进社区,文明卫生株洲行、出租车行业“清洁城市,从我做起”、单位商店“门前三包”和评选“十佳城市美容师”等活动,调动了群众的创建热情;编写了《居民健康教育读本》等健康教育读本免费发放到群众家里,广泛普及健康生活知识;利用本地报纸、户外广告、电子屏、网站、手机短信、出租车、公交车等阵地开展创卫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市民综合素质,形成了高密度、多视觉、深层次宣传创卫工作。在这些工作中,市、区(县)两级步调一致,部门通力合作。为调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还开通市民有奖举报短信平台,凡核查属实的,给举报人每次5元或10元的奖励,列入环卫公司分片包干费用中列支。现在,领导重视,社会联动,群众参与,严管重罚在株洲和攸县已成为常态,群众以遵章守纪、维护秩序、配合管理为荣,市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也得到提升。可以说,该市抓创卫,就是抓科学发展观,就是抓以人为本,就是从战略上抓经济、抓发展”

三、下步工作设想

14

零陵区是一座有20xx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论文化底蕴和综合资源不输任何同等城市,我们有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成功经验,广大市民有讲文明卫生的良好传统,有搞好城市管理营造优美环境的强烈愿望,又有可以学习借鉴的对象城市,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只要全区上下齐心协办,一定能将零陵建成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宜居宜业的首善之区。结合实际,下步工作打算是:

(一)明确工作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省文明城市的总体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上来,不断提高驾驭城市规划、建设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这项政府职能,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充分研讨和论证,依据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一规划,统筹兼顾。二是坚持“基础先行”。规划之意在于统,城建之基在于通。城市建设必须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蓝本,超前、及早地搞好城市“水、电、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促进和加快城市开发与建设的速度。三是坚持“绿化先行”。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和目前我区绿化现状,对城市的绿化结构进行进一步完善,充分利用城区内河流、坡地等各种自然条件,点、线、面结合,科学规划城市公共绿地系统和防护绿地系统,使绿化布局更趋合理,切实做到生态建设与人居建设同步发展。

(二)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让市民出行更通畅、生活更顺畅、居住更舒畅。从今年开始,用3—5年的时间,着力解决八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完成城区主次道路人行道改造建设,对不平整的道路和出现破损、翻浆、沉陷的路面进行修补,对人行道板缺失的进行修复,改造修复城市雨污 15

水排水井窖。加强对交通指示牌、路名指示牌等设施的维护维修,保证各类交通设施完好。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新建一批公厕、垃圾中转站,新增一批环卫车辆和垃圾收集容器、果皮箱。更新城管执法车辆,完善执法装备。更新公交车辆,提升城市公交形象。二是整治户外广告。对城区广告进行整治,全面清理取缔破损、未经审批的户外广告。将城区主次街道“牛皮癣”小广告清理业务承包给专业清洗公司负责。在南津路、黄古山路、潇水中路等3条主要街道建设店牌广告牌规范建设示范街。由建设局负责制定临街广告建设规划,由区财政投资统一建设店牌底板,由临街商家负责出资制作铝塑字体和霓虹灯。三是治理违法建筑。参照株洲模式,区委、区政府成立专门的拆违办公室,由各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实行综合治理措施。遇到大规模、矛盾大的违法建筑时,从办事处、各部门、公安局抽调人员强化力量,铁腕拆违。四是实施亮化工程。由建设局拿出统一规划设计方案,在南津路、黄古山路、芝山路、潇水路等几条主要街道建设亮化示范路。各临街机关、单位、酒店按照亮化规划方案自行负责实施亮化工程。临街超过六层的居民房屋,由业主负责在楼顶实施点光源亮化。公共场所、主要景点、公园等区域由区财政投资搞好亮化施工。沿街店面招牌确保30%以上有霓虹灯,50%以上有发光字,广告牌底版由财政投资统一建设,广告字和电费由业主自行负责,亮灯时间规定为晚上7:00至12:00各个时段。加强新建项目亮化审批管理,凡是新建的超过7层的房屋,在建设规划审批同时进行亮化建设方案审查,未通过亮化规划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未实施亮化工程的项目一律不予验收发证。五是规范公交营运。从严查处乱停乱上、串线营运、擅自停运、拒载老年乘客及不安全车辆上路行驶等行为,加强公交车车身和车内卫生整治,充分利用车臵电子屏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引导文明乘车、安全 16

驾车。打击“摩的”和“黑的”非法营运,规范出租车营运秩序,对残疾人“摩的”进行收购,采取综合措施取缔。六是推动环卫改革。强化垃圾处理费和服务费收费管理,对居民小区的垃圾处理费,参照株洲市的做法,按照每吨水0.3元的标准,计入自来水水费中收取;对机关单位垃圾处理费按单位职工人数收取;对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垃圾处理费,按建筑面积征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开展环卫作业市场化试点,由环卫处组建1个清扫保洁服务公司,以现有人员为主体,利用环卫处现有设备,开展环卫市场化运作,达到既确保卫生保洁效果,又减少财政支出的目标。加强渣土运输源头管理,施工场地、渣土消纳场必须设立冲洗平台,确保垃圾不上路。引进专业渣土运输公司,优化渣土运输车辆,实行密闭运输。七是着力解决城区农贸市场提质改造问题。八是规范市民行为。聘请一大批协管员,遍布大街小巷劝导和举报违章行为。各机关单位、学校、团体、厂矿、企业,每天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上街执勤,对包干的路段进行管理,抓好门前三包,管理好市容容貌。临街各单位、店面必须遵守“门前三包”管理规定,确保门前无垃圾、无乱堆杂物,发现违章问题要及时举报。对既不报告,又不制止、处理的,根据门前三包”规定实施处罚。对现有的社会治安电子监控系统进行升级和完善,与城市管理部门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起我区的数字化城管系统。

(三)推行精细管理。推行城市管理精细化,一方面,在管理内容上,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合理规划安臵垃圾投放点,配备密闭式垃圾桶,大力开展行人乱扔垃圾、建筑装潢垃圾、鞭炮燃放和有偿服务收费等专项整治行动,提高管理水平。二是规划国土管理。完成城市总规修编工作,加大规划国土执法监察拆除力度,严控严查违法违规用地建设行为。三是市政设施管理。将管理责任落实到每 17

一个人,细化到每一颗树、每一盏灯、每一个雨水口、每一个检测井。四是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和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管,将现场管理落实到每个项目、每个楼盘、每栋楼房,严厉打击资质挂靠和工程转包行为,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五是公共秩序管理。要重拳出击,彻底整治交通、广告、市场秩序,切实抓好环境卫生、绿化亮化工作,使临湘真正靓起来。另一方面,在管理方法上,重点抓好“三化”:一是工作责任网格化。强化城管执法员、卫生管理员、市政管理员、协管员、社区信息员“五员”责任,实行定人、定区域、定标准、定职责、定奖罚,健全责任网络。二是工作管理日常化。“五员”按各自的责任区域每日上街上路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并由城管办分级分类调度交办,及时处理。三是工作考核标准化。对照城市管理标准,将工作逐项细化量化到每处、每件、每起,实行工作问责,绩效挂钩。

(四)深化市场运作。关键是建立健全三种机制,推进市场运作提效,促进城市提质。一是建立健全城建投融资机制。要完善工作机制,放宽准入门槛,大力推进投资市场化和社会化,激活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整合城市资源,做大做强城建投融资平台,将城建投真正打造成城市建设的主体。二是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机制。要加快土地经营制度改革步伐,启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建立宅基地流转和退出补偿机制,建立集体建设用地地价体系,探索推行“地票”交易;要改革土地储备制度,组建地产公司,提高土地经营效益与财政受益。三是建立健全城管长效机制。按照“市场运作、有偿服务、公司管理”的原则,逐步推行绿化养护、路灯管护、市政维护、户外广告等公共服务市场运作、公司管理。

(五)广泛开展宣教。组织中、小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华传统礼仪经典,将城市管理规定编制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 18

作为学生必学必懂的知识。城区中、小学校每周至少一次安排学生上街游行宣传城市管理和创卫工作。组织干部上街道执勤搞卫生,确保城区每天有20%以上的机关干部戴红袖套上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通过言传身教和切身体验,牢固树立“零陵是我家、文明卫生靠大家”的观念。树立一批好的典型,对坏的典型,更要起到“责一儆万”的作用和效果,让人惋惜,使人警惧,切实达到宣传教育的作用。

(六)严格考核评比。一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出台实施办法、目标管理、督查调度、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将创卫和城市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二是完善督查考核体系。督查以督人为主,考核以考事为主,切实完善每天24小时督查、每周例会通报、每月考核打分、季度排位评比、年底问责到位的督查机制,让督查有力度、有威性、有实效。三是严格考核奖惩兑现。该奖的要奖到位,该罚的要罚到痛,实现干部提拨、竞争上岗、撤职辞退等要充分运用督查考核的结果。

(七)强化保障措施。一要科学调度,善打大仗。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全市城市“五城同创”提质的总体部署,结合各自的具体任务,一项一项细化措施,一层一层分解责任,严格实行一周一汇报、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考核,加强协调,确保进度。二要攻坚克难,敢打硬仗。要集中人力精力,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一个一个节点去击破,以重点击破推进整体突破,切实做到个人的事情不推给集体,自己的事情不推给别人,下级的事情不推给上级,部门的事情不推给政府。三要协调配合,誓打胜仗。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五城同创”目标,服从服务这个任务,做到同吹一个号,同唱一个调,要注重上下左右的协调配合,形成强大合力,真正形成团结协作的干事创业氛围。

19

更多相关推荐: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沿江地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思考中共洪钟市委政法委员会当前随着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大力开展和园区建设的深入推进项目建设突飞猛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洪钟城区乡镇工业集中区特别是沿江地区外来人口急剧增多据初...

20xx年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

20xx年利辛县王市镇农村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作者沈亮流动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殊群体目前王市镇人口流动的主体是农民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范围和数量都是空前的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

xx镇农村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

xx镇农村流动人口管理调研报告流动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殊群体目前xx镇人口流动的主体是农民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流向城市流动人口的范围和数量都是空前的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城乡经济发...

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流动人口调查报告法学101王明娅学号1001010034流动人口调查问卷1你的年龄2你的性别1男2女3你的民族1汉族2少数民族4你的老家在1贵州2外省1贵阳2遵义3安顺4铜仁5黔东南6毕节7六盘水8黔西南9黔南...

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辖区内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工作在局领导的带领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积极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成立了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场的迅速发展,自主性迁移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迁移的地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

我国流动人口发展调查报告

我国流动人口发展调查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10日说,我国流动人口多半为“八零后”。这些新生代流动人口更加注重体面就业和发展机会,逐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国家卫生计生委10日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调查报告系别专业姓名学号1前言2第一部分3一问卷内容3二采访谈话问题4第二部分5一家乡收入低导致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5二对宁波就业环境评价较高就业基本有保障7三工作待遇不尽人意社会保障严重...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报告

xxxxx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情况20xx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州综治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把其做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xx的重要内容来抓按照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

流动人口数据研判分析报告

花园路街道流动人口数据分析报告截止20xx年4月为止花园路街道流动人口总量已经达到37122人根据流动人口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分析花园路街道辖区的流动人口情况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流动人口的流入量总体趋缓2辖区内...

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调查报告

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调查报告为了准确掌握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服务工作的需求增强管理服务针对性提高管理服务质量更好的为广大流动人口服务我们按照市计生委要求组织开展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调查表问卷调...

广州市人口流动状况调查报告

广州市流动人口状况调查报告有调查表明流向广州的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者占7643而大专以及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仅占435与长三角的1424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吸引更多的高学历人群已成为广州可持续发...

流动人口调查报告(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