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两课”教学中社会实践环节之分析

时间:2024.5.9

.

高校“两课”教学中社会实践环节之分析

[摘要]:高校“两课”以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两课”教学方法忽视了实践环节,致使其育人目的难以完整实现。解脱其困境的有效办法,即引入并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构建理论与实践协同的“两课”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两课”;社会实践;教育接受机制;特殊性;教学改革

第一作者简介:史宏协,宁波大学商学院助理研究员(浙江 宁波 31521119xx年出台的高校“两课”课程建设方案明确提出,要切实提高“两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优化课程内容的同时,积极引入并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构建理论与实践协同的“两课”教学新模式。“两课”社会实践环节,区别于课堂理论教学,是利用社会实践组织教学的活动,主要是采取参观、实地调研、现场参与、共同研讨等形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其特点在于:①感受性。丰富的感性体验与“知性”的理论相结合。②运用性。教学内容不再是概念、判断、推理等构成的抽象逻辑演绎,而是主体思维直接指向、作用于充满血肉的现实世界。③主体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认知、思维、实践的主体。显然,社会实践环节与传统“两课”课堂教学相得益彰。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的切身感受,就“两课”教学中社会实践环节的必要性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社会实践环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德育实践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旧哲学最鲜明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从人的活动的主体性出发,又把人的主体性归结为人以自身内在需

.

.

要为尺度,对自然、社会的普遍占有和实践改造,同时强调人的活动是以物质生产为中轴的有目的的物质感性活动,从而将实践作为全部哲学的基本原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处处闪烁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光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要求“两课”教学必须引入社会实践环节。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完成“到实践中去”的环节。

高校“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众所周知,道德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只有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人才能组成社会,才会出现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产生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冲突,从而使协调这些关系,亦即道德的产生成为必须。实践是道德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也是道德发展的基础。道德有一个在实践中物化、外化的环节,即道德目标的展开和实现过程。因此,德育既是目标,又是过程。德育从内容上讲,它既包括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培养,也包括对学生道德行为的锻炼,归根到底是学生的德性与行的和谐统一。只有当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按照德育要求诺言践行,具备了道德的实践能力,才标志德育目标的实现。而课堂教育解决的是学生“知”的问题,这仅是德育的一个基础环节。社会实践解决的是德育的外化环节——“行”的问题。学生在道德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社会、他人的交往,从内心深处体验“知性”的道德,或产生认同、敬畏等正向情感,或产生拒绝、厌恶等负向情感。这种碰撞和选择正是德育的最优时机。教师可以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知性”道德,并将“知性”道德内化为自己的内心需要和行为动机,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两课”的教育内容,并内化为一种影响自己行为的深

.

.

刻的、往往难以违逆的内在强制力。由此可见,德育本质是实践的。社会实践环节是德育不可或缺、甚或成效最优的环节。

二、社会实践环节是“两课”教育接受机制复杂性的必然要求

教育接受机制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建构教育的有效接受机制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接受是指自愿认同、接纳对象的信息或精神影响。

高校“两课”教学的任务,不外乎两个方面:德性的培植,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的培育;对能力的培养,即对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两课”教育所关注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思想意识又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所以“两课”教育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两课”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内含着一系列相互衔接、内在延续的阶段和环节,可以把这一过程图示为:

从图示中可见,“两课”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的选择、接受,这一环节主要受制于输入的两方面内容:显性输入的知识形态的理论和隐性输入的现实社会实践。传统以灌输为特征的“两课”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强化知识形态理论的输入而忽视现实社会实践对学生选择接受的影响,结果将学生置于理想的理论教化环境之中,脱离现实世界。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处于一个非常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学校的围墙越来越只具有形式上的意义。学生知识的来源、经验的获得、观念的确立更多地来自于课堂之外的社会。真空、理想化的理论灌输与现实社会实践的距离使不少大学生不接受任何一种强加的权威,但又在各种外来的思潮、主义

.

.

面前难辨真伪,游移盲从。因此,“两课”教育不能未战先退缩,而必须主动进入隐性输入领域,即引入社会实践。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看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并正确对待之;看到个人与社会的真实关系,并合理对待之,从而使隐性输入从原先的杂乱无序输入,改造为积极有序输入,为学生的选择接受提供充足的科学的信息源,使学生对“两课”理论不仅仅是知识性的接受,更是精神性的接受。

三、社会实践环节是“两课”教学特殊性的必然要求

与其他学科相比,“两课”教学有其特殊性,它既进行能力的培养,又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科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组织社会实践,读无字之“书”,在实践中接受现实的教育,在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两课”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共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首先,社会实践是促进“两课”教学紧密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两课”教育要达到预期的育人目的,就必须坚持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


第二篇:社会实践的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时期,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青年一代。培养这样的人才,一方面,需要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通过社会活动,使大学生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实现知识和行动的有机统一。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益面和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就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而言,所希望的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都受到教育,都得到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这一目的,它既便于学校组织以扩大受益面,又不失活动的严密;既便于安排,又便于检查;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既有普遍性,又有层次性。社会实践活动解决了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个难题:效果很好的一些教育活动,学生也乐于参加,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参加的人数很少,致使相当部分的学生滞留在活动圈子以外。这个问题的解决,使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受益面大大扩展,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分析社会的现实需要、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了高校“两课”的教学,较大地提高了“两课”的教学实效,较好地解决了“两课”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不能很好联系实际的问题,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学懂理论,提高了学生对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的认识,从而有助于青年学生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青年学生的成长,也是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青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经历了活动内容从单一到多维,活动主体的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一个由量变的不断迭加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前,“学习社会、助困扶贫、服务社会、实践成才”已成为大多数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每逢假期,青年学生们走出校园,下农村、下厂矿、到学校、访军营、进商店,以社会为课堂,以实践为教材,全身心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不断提高自

第1页共2页

己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正日益成为青年学生成才的自身需要而受到学生们的高度重视。

当前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对学校而言,其活动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注入了活力,增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和实效。但是,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参与缺乏广泛性。社会实践教学作为必需的教学环节,应该是面对全体学生的,但许多高校把主要精力投放在院、系社会实践小分队或某一类实践活动上,面对全体同学的个体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和相应措施。

二是活动开展缺乏连续性。许多高校的社会实践教学不是作为一种必要的经常性的教学环节坚持下去,而是因教师、领导、能力、场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断断续续,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一贯的,学校和学生普遍认可的评价标准和运行机制。目前,社会实践教学并没有真正纳入完全的教学计划之中,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和随机性。

三是组织层面缺乏规范性。社会实践教学一般是在课外、校外进行的教学辅助活动,其组织程度比一般课堂教学复杂、细致得多,涉及教师、学生、场所、经费、教学安排,以及相互协调、培训、考核等环节和因素。因此,必须要在组织层面进行细致、周密、规范的安排和考虑。

四是活动结果缺乏实效性。社会实践活动是围绕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基本目标进行的,应当有有效的指导。许多高校对于如何确定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主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方式,如何完成具体的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撰写实践报告及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等,尚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辅导。同时,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考核。对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进行辨析与答疑,就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实践的效果。

第2页共2页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0xx年高中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四月三十号到五月x日两日,我校高一在密云县翁红镇黑山寺村度过,在这里进行了务农学习。从中我们学到了好多在城市里不知道的东西,也使我们体验到了农民伯伯的艰辛。密云县翁红镇黑山寺村,坐…

高中社会实践

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小组为单位的社区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

高中社会实践

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虽天气严寒,寒风呼啸,我毅然踏上了社会实践的道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

高中社会实践(心理课)研究报告

论文题目:【班级】高一(3)班【组长】【课题组成员】【指导老师】三、研究过程(包括数据分析及结论等500--1000字左右)5月x日,我们准备好了采访稿,前去采访心理老师与班主任老师,我们的采访如下心理老师1、…

友好三中高中社会实践报告

高中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学校:伊春市友好三中班级:高一、11班实践人员:刘英明实践时间:20xx年x月x日实践单位:伊春市五营区丰林社区服务中心实践报告: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以新的形象…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

社区服务的感想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坚定的信念会…

浠水实验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及社区服务实施方案

浠水实验高中社会实践活动及社区服务实施方案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科目,是国家规定、学校自主开发的每个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共8个必修学分。它与研究性学习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寒假假期间在学校团委的号召下本着为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加深自己对社会的了解我到营口机关幼儿园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习作为科普试验班的老师给幼儿讲课讲课期间我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了把握这次难得实践机...

高中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高中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高中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绚丽多彩的高中生活一次次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假里我们走出校园踏进社会我满怀期待希望干出一些成绩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社会实践是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有助于我们接触社会了解...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高中社会gt实践报告一春华秋实岁月潇湘转眼期盼许久的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就过去了记得罗马法学家塞尔苏斯曾说过法乃善与正义之科学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中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高中生餐厅社会实践报告

1高中生餐厅社会实践报告在这次餐厅实习中困难时刻严峻的考验着我们在餐厅工作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同其他部门产生联系这样我就在不断的联系中和在正式员工的介绍下对餐厅的客房前厅销售财务和工程等部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我...

20xx高中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本

20xx高中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本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寒假过去了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我体会到很多感受也很深通过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使我从内心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光荣本人姓名xxx年龄xx籍贯河北省xx市xx县社会实践...

高中社会实践(5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