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2

时间:2024.5.8

生物研性学究习论文

开始时大家对课题的确定意见各不相同,后来我们聊到了食物,于是我们的兴趣就随之而发,限于目前的大家最关注的食物营养价值问题,我们纷纷积极地发表意见。最后,我们的意见就统一了,一致决定课题的题目为——果蔬中VC含量与测定。

第一阶段:确立课题,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这次生物学习的主要方面,明确研究路线。

第二阶段:按照研究路线为研究重点,查找有关的资料,让组员对可以有进一步的了解。

第三阶段:总结分类,整理有关部门资料,完成论文及结题报告。 据调查了解,香蕉则是天然的免疫力强化剂和制酸剂,含451毫克的钾、维生素C、维生素B6,热量却只有105卡路里,不含任何脂肪,对头发来说是非常好的“点心”,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食物。柠檬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A,增进视力、消除青春痘、保湿眼睛和眼部周围肌肤,它最“用功”了。水果中有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的维生素C的含量却很少。有资料表明,猕猴桃、鲜枣、草莓、枇杷、橙、橘、柿子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100克水果的维生素C的含量来计算,猕猴桃含420毫克,鲜枣含380毫克,草莓含80毫克,橙含49毫克,枇杷含36毫克,橘、柿子各含30毫克。香蕉,桃子各含10毫克,葡萄、无花果、苹果各自只有5毫克,梨仅含4毫克。

实验过程:

1. 制备果蔬组织提取液。

选取一种实验材料(我们选取了苹果??)50g,放入食物粉碎机中,另取50mL蒸馏水,先加入40mL,进行粉碎,留10mL蒸馏水用于冲洗粉碎机,冲洗液并入粉碎液一起过滤。 用尼龙纱布过滤,将滤液收集在烧杯中,加入4mL 质量分数为2%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并滴加质量分数为2%的盐酸将pH调至3。

2. 滴定组织样液

取1/2上述滤液置于锥形瓶中,记录滴定管初读数,然后开始用浓度为0.02mol/L的碘溶液进行滴定。速度不能太快,边滴定边晃动锥形瓶,使碘溶液与滴定溶液充分混合。随时注意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防止碘溶液过量。至锥形瓶中溶液呈蓝色,且在0.5min内不褪色为止,及时记录末读数。重复滴定一次。计算出两次滴定所用碘溶液量的平均值。

3. 计算所测苹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

在理解公式:“某种果蔬(苹果)组织中维生素C含量(mg/100g)=滴定组织提取液用去的碘溶液量(mL)/滴定标准维生素C药片溶液用去的碘溶液量(mL)*100*4”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摘要:

排名 食物 分量(g) 数量 维生素C量(mg)

No.1 樱桃 50 12粒 500

No.2 番石榴 80 1 个 216

No.3 红椒 80 1/3个 136

No.4 黄椒 80 1/3个 120

No.5 柿子 150 1 个 105

No.6 青花菜 6 1/4株 96

No.7 草莓 100 6粒 80

No.8 橘子 1 30 1 个 78

No.9 芥蓝菜花 60 1/3株 72

No.10 猕猴桃 100 1个 68?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老师的热心帮助下,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成绩。

因为这是一项较热门的、实践性很强的研究课题,要将之做好实属不易;而要将之出色的顺利完成,更是难上加难。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外在的困难:资料收集不够全面,资料整理时忽略了某些必不可少的因素;问卷设计过程中有部分问题设置得不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问卷发放过程中得不到部分家长和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回收起来的调查问卷有部分回答不符合要求;外出采访时有某一些细节还做得不尽人意,尚需改善;合作过程中某一些微小之处配合得不够默契,部分工作落实不到位;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不够全面、细致、深入、辩证;等等尽管如此,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引和辅导下,我们小组的同学乘风破浪、患难与共,携着自信,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完善以及回顾、反思和总结经验,在来自于各方各面的积极配合与热情帮助下,经过了大家不懈的努力,跨

越了一道道坎坷,冲出一片新的广阔天地,终于圆满的完成了本次研究任务。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简单单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更是一次对身心的全面发展的锻炼机会。它更让我们学会走出课堂,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去做学问、求真知。通过整个研究性学习,让我们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升华了我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在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过程中以及采访考证,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更有效的与陌生人交流沟通,学会处理好待人接物的细节问题;在和同小组的成员的分工合作的方面上,令我们更加注重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更好的平等协作,更好的取长补短,既扩大了社交范围与思维视野,又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在分析和探究的相关问题上,不仅提高了对于社会生活的洞察与思考的能力,也使我们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当然也提醒了我们不要忘记对你身边的家人、师长、学友等施予你看似微不足道的关爱;??

我们能够体会到研究性学习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上网查阅资料,完成论文,结题报告,锻炼了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锻炼了我们与社会的接触能力,同时我们的视野也得到了开阔。真是受益匪浅!

生物课题组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论文和调查报告第二版


目录

     活动记录

一、汕头一中姓氏状况研究报告

二、汕头一中老校区少姓调查报告

三、同学们对姓氏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

四、濠江区李家宗祠调查报告

五、澄海莲上镇涂城乡实地调查报告

六、论文:“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认识误区

(附录)

活动记录

第三周:选定题目

第四周:完成开题报告(第一次大会)

第五周:分头工作,收集各项资料(包括收集全校姓氏并统计)

第六周:制作分发少姓同学调查报告,制作分发姓氏文化了解程度调查报告。

第七周:确立调查新动向。(第二次大会)

澄海区涂城县调查

第八周:收回少姓同学调查报告并统计

第十周:尝试进行采访

第十四周:结束姓氏文化了解程度调查报告

第十五周:开始进行调查报告和论文的总结(制作小册子)

讨论分析总结方式和进行指导(第三次大会)

开始制作电子报和动画。

第十六周:李家宗祠调查和完成所有报告论文。

第十七周:对所有论文报告进行整理打印,电子报打印,整理所有资料,用档案袋装好。

一、汕头一中姓氏状况研究

研究小组成员:李隆杰 吴泽泓 郑欣 罗若泓 楚泽镕 张玥 刘丹纯 林燊昵

总结报告:罗若泓

(一)   研究背景

中国人的姓名,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1姓为某一群人或家族共用的名。名为个人独用的姓。在中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姓氏,这些姓氏大多从古代流传下来。有的以国名为姓,有的以职业为姓······而在我们身边的同学也存在各种不同的姓氏,针对这一现象,为了了解学校中尤娜霞没见过的姓氏及目前姓氏人数最多、最少的情况,我们选取了汕头一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调查。

(二)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调查我校学生姓氏分布情况,从侧面来反映整体,了解姓氏的种类数量,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认识。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培养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认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这不仅增强了我们的思考能力,开阔了我们的眼界,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而且通过亲身实践,增强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沟通,协调能力。

(三)   研究方法:访问收集法,统计分析法

(四) 研究内容

1.我校姓氏有多少个?

2.人数最多姓的是那些?

3.人数最少的是那些?

4.有哪些稀有的姓氏?

(五)研究过程

(1) 20##年9月25日,小组成员到教务处向老师借来全校各班姓名表。

(2)小组成员对姓名表进行整理分类,并用Excel统计姓氏人数。

(3)对统计表进行归纳总结,挑选出姓氏人数最多,最少以及稀有独特的姓氏。

(4)对总结出来的结果进行交流讨论,撰写调差报告。

(六) 研究结果

通过归纳总结统计的数据,发现我校一共大约有102个姓氏。其中人数最多的姓氏为陈姓、林姓、李姓;人数最少的姓氏为赖姓、石姓等。更加令人惊奇的是,我校其实存在许多平常少见稀有的姓氏,如糜姓、仇姓、池姓、奚姓、戈姓、项姓、官姓等

1http://www.docin.com/p-427706380.html

(1)由扇形图可知,我校陈姓人数可谓最多,陈姓在中国众多姓氏中,按人口计算是全国第五大姓。而就按区域而言,在南方地区陈姓则居于首位,在福建,广东等省陈姓人口更是集中,且为该省第一大姓,所以在此次统计中也可体现出现。

    (2)我校第二大姓氏为林氏,据有关资料统计。林姓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广东省林氏约311万,分布也较为广泛而这次的统计结果也符合这一信息。

    (3)我校的稀有姓氏也十分多,如仇姓糜姓,甚至有戈姓。针对这些稀有姓氏,我们也对这些同学进行访问,发现有些姓氏是从其他省份迁移而来,但绝大部分同学对自己的姓氏并不是十分了解!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高一(29)班有位名叫黄和小雪的同学,引起我们调查的兴趣,后经询问之后才发现原来这位同学是由于个人的原因在“黄姓”之后又加上个“和”字,这个姓氏并不属于复姓,而是应该归入黄姓。

 (六)建议

      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必要去研究和关注中国的姓氏,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也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与纽带。从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同学不了解自己的姓氏,甚至认为姓氏没有什么内在的深刻含义。我们建议,可以通过开展研究活动开设姓氏文化课堂等方法来挖掘姓氏文化的潜在知识,让姓氏的形成与起源有一个更加明晰的脉络,形成一种寻根问祖追求本溯的热潮。借此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国学发展。通过姓氏文化和敬宗尊祖教育,继承祖先忠贞爱国维护和发展姓氏文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人认识自身,造福自身,改造自身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汕头一中老校区少姓同学调查报告

制作问卷:郑欣

发放问卷:郑欣、罗若泓、楚泽镕、张玥、刘丹纯   

总结:吴泽泓

一、研究背景

从上一次的汕头一中姓氏调查中发现,我校除了三大姓氏外还存在某些少姓。如姓“仇”“池”“戈”等。据报道,像“东西南北中”“第五”“柴米油盐酱醋茶”,甚至“啊”“哦”

都有人姓,为何会有如此奇怪的姓氏,姓这些姓的人们对他们的姓氏了解吗?关注吗?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对少姓同学姓氏的调查,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分析其形成原因,对于中华文化姓氏文化发展我们会有新的看法,既增加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了我们的实践能力,更为后阶段对姓氏文化发展历程的研究起到了支持和引导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上网搜索)

四、研究内容

问卷调查内容如下:1、请问您的籍贯是哪里?

                  2、请问您知道与您同姓的名人有哪些?

                  3、请问您周围有无人与您同姓(家人除外)?

                  4、请问您对自己的姓氏了解多少?

                  5、请列举几个您所知道的姓氏人数较少的几个姓氏。

五、研究过程:

120##年9月28日制作调查问卷

220##年9月29-10月10日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发出问卷15张,回收问卷12张)

312月10日撰写调查报告

五、研究结果:

第一题,通过对少姓同学的调查发现,他们的籍贯大多不是来自汕头本地,有饶平、揭阳、四川、湖南、揭东、揭西等地。即使在汕头境内,也分布在南澳、潮阳等地。

第二题,有些同学的第二题(“写出与您同姓的名人”)一个都写不出来,而只有四位同学能大概列出一两个。还有一位同学恶搞,自己姓施,实在想不出,却把施来登、施旺给写了下去。

第三题,至于同姓的人自然是很少见的了,毕竟是我们学校的“稀有姓氏”吗!

第四题,“您对自己的姓氏了解多少?”的答题情况很不乐观,仅有三位同学简单写了写。

第五题,的情况就好多了,大多数同学能列举出几个比较稀有的姓氏,比起后面的“对全校同学抽查”要写得好很多。

我们采取了上网搜索的方法,看见这些稀有姓氏,难免心里会有一点好奇心,同时我们也有了许多新奇的发现,比如高二有同学姓“了”的,“了”读(liao第四胜),据查新华字典知道这个字原为“瞭”,是氏。“仇”读qiou(第二声),据说是由“九”为了避难而改变来。住的地方叫做“九国”就以其为氏了。还有“池”则是住在池塘边的人的氏,“巫”则是巫师,占卜人的氏……而我们还对学校模棱两可的姓氏进行了访问,如高一29班的黄和小雪同学和高一27班的李杨林同学,他们的姓到底是前面的,还是后面的,还是复姓呢?后来终于弄清楚了她们的姓氏均是第一个字,他们还自豪地为我们讲述了自己姓名的由来,再吃表达真心的感谢!

六、心得

从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

1、各地姓氏分布情况不同,隶属汕头的少姓多来自于外省。

2、即便是那些“稀有姓氏”的同学,对自己的姓氏也不大关注,可见姓氏淡化的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了。

3、姓氏文化十分神奇,有是深不可测的,也是很有趣的,这一次的调查与研究既使我们增长了才干,扩充了见识,又使我们对这一课题的兴趣更加浓厚,也越来越有动力。

八.建议:国家与社会应该积极重视对稀有姓氏文化的研究,而许多姓“稀有姓氏”的人对自己的姓氏不关注,在这样下去将面临稀有姓氏“绝种”的状况,也会使得很多历史资源流失。当然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尽力将中华文化保存下来,使得这一份珍贵的文化代代相传下去。

三、同学们对姓氏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

制作表格:李隆杰

分发表格:李隆杰、吴泽泓、郑欣、罗若泓、楚泽镕、张玥、刘丹纯、林燊昵

     总结表格:楚泽镕、张玥

一、 研究背景

大部分人现在相见都叫名不叫姓,很多认识的人,甚至不知道他们姓什么。姓氏文化也渐渐被人所淡忘。为此,我们决定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

二、 研究目的(内容)

1.  调查同学们对姓氏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

2.  调查同学们对自己姓氏的关注和了解程度

3.  调查同学们对姓氏文化的看法

三、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四、 研究过程

1.  设计调查问卷(20##年10月1日——10月5日)

2.  发放问卷(20##年10月8日——20##年12月2日)

3.  总结阶段(20##年12月2日——20##年12月10日)

4.  将所有数据进行人工统计(发出报告90张,回收报告73张)

文本框: 汕头一中高一27班历史研究小组问卷调查表
(希望各位兄弟姐妹跟我们分享一下,谢谢!)    你姓什么?(              )
1、	您认为中国的姓氏大约共有多少个呢?(   )         A586     B 5000     C 20000   D50000
2、您知道中国在20##年的姓氏调查后,中国姓氏人数最多的是(   )  A.王   B李   C陈    D张
3、您知道汕头市姓氏最多的是哪一个吗?      (      )               A王   B李   C陈    D张
4、您对自己姓氏的来源及迁徙情况了解吗?您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或家族的历史吗?(      )
A、了解  B、略知一二   C、不了解但想知道    D、不感兴趣
5、您对您这个姓氏的宗族活动清楚吗?是否有参加过宗族活动?(       )
A非常清楚,每次活动都会积极参加  B清楚但不经常参加,偶尔会去  C不清楚,从不参加 D不关心
6、现今社会,您觉得姓氏重要吗?(     )  A重要,姓氏是祖先留给后代的 
 B不重要,自己喜欢就好,不用太在意    C重要,就算自己改了姓,始终是原姓的后人  D无所谓
7、您如何看待现代姓氏观念淡化的现象?(      )A很正常,是时代不断进步的表现    
B不太接受,姓氏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C无所谓,姓氏只是一个符号    D突破传统是我们应最求的
8、你能列举你自己姓氏的几个名人吗?                  9、列举几个你觉得很稀有的姓氏。
10、简单谈一谈你认为姓氏文化对我们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11、如果改姓名能很方便的话,您有想过改变姓名吗?您有对一些姓氏的人特别关注吗?(特别讨厌或者特别喜欢)?您觉得一个人的姓名对其生活,工作,社交方面会有影响吗?

5.对数据进行分析

题1:有34.2%的同学认为姓氏的个数仅有586个,而其他选项平均较少,可能受到《百家姓》的影响,大部分同学认为姓氏均记录在《百家姓》中了。但据统计,先今姓氏的个数约2000个。

题2:60.3%的同学认为李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故大部分人选择了A。但实际上据统计,李与王不相上下,甚至有时候王姓超过了李姓。而选择王姓的同学仅有13.7%,这么大的差距确实让我们感到有些吃惊。

题3:71.2%的同学认为陈是汕头第一大姓,少部分认为李是汕头第一大姓。

题4.5:从这两题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自家宗族姓氏并不了解,甚至不关注。

题6.7: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姓氏文化是重要的,重视其发展,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姓氏淡化很正常,是对待进步的表现。

题8.列举名人普遍为2个,主要集中在歌手、演员。有的同学列不出。

题9:稀有姓氏主要集中在复习。

题10:对于意义,大部分同学未谈,少部分同学提到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

题11.极大部分未想过改姓名,但超过90%的同学认为姓名对生活、工作、社交方面有影响。

五、体会(心得)

1.发现有些同学对姓氏文化并不了解;

2.发现同学们对自己姓氏并不关注,甚至写不出几个同姓名人的名字;

3.发现同学们对姓氏文化并不重视,甚至认为这仅是一个符号;

4.通过这次研究,我们亲身经历并体验了研究的乐趣,认识了研究的重要性。研究不仅增强了我们的思维,开阔了我们的眼界,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人们解决一些方面的问题,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繁荣稳定。虽然我们不敢说这份研究对社会会有什么意义,但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还是可以帮助到一些同学的。虽然这次研究结束了,但我们自己对社会、对科学的研究还刚刚开始,我们将继续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进行以后无数个研究,关心、帮助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即使我们成不了什么专家。我们想这就是我们的研究收获。

5.通过这次研究,我们了解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我们去获得对某些问题的“回答”,主要是要我们学习去如何进行探究。不管研究进展得如何,不管是否获得研究答案,我们都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东西。某些不“成功”的研究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路,运用这个思路,以后就可以避开一些弯路,设计新的实验。知道某些事情不能进行,这本身就意味着对这件事有了新的了解。只要及时总结,就会获得新的知识,也同样能为此写一份很像样的研究报告。

六、建议

1.个人应加强对姓氏文化的了解,多参加有关于姓氏文化的讲座;

2.社会应积极呼吁引起人们对姓氏的关注与重视,营造良好的姓氏文化风气;

3.国家应鼓励并弘扬中国传统姓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开展有关姓氏文化方面的讲座与社会活动等。

四、濠江区李家宗祠调查报告

调查整理人员:李隆杰

一、调查活动的时间:20##年12月22日(农历:二十冬至)

二、调查活动背景:濠江区青蓝村每到冬至日这一天便于此,还将从福建、台湾、新加坡等地请回各地代表。作为李家第25代的我,自然不会错过这次追根溯源的机会。

三、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濠江区宗族活动的实地考察,观察姓氏文化对李家宗祠的影响,了解姓氏文化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也近一步增强自己对自家宗族的了解,提升宗族自豪感,加强宗族间的凝聚力,并将这份精神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四、研究方法:实地考察法、访问法、观察法

五、研究过程

1、确立研究主题及考察方向。

2、采访、观察、记录。

3、整理好笔记、视频资料、图片、写好调查报告。

六、调查内容和过程的记录

    首先先向爷爷、二老叔等前辈进行了交流。

    问:爷爷老叔,跟我说说我们家的发展历史吧!

    答:我们是的第一代是在福建迁过来的。

    问:我们家有族谱吗?

    答:有,已经制作好了但是现在还没有发放到每个人的手中。

    问:那李家的第一代到底是谁?

    答:我们这个宗祠所记载的最早,是到第三代,因为第一代在福建,第三代才迁到达濠青蓝村。你看那最高处最大的那条牌位就是三世祖的,具体的还要等到族谱发下来才清楚。

    问:那么我们多久举行一次活动呢?

    答:其实每年中很多节日这里都有活动,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但是还是在冬至这一天是最热闹的,也是人最多的,包括很多海外华侨,其他省的族人都会派代表来参加。

    祭拜典礼记录:祭拜典礼会场省事浩大,鞭炮声,锣鼓声响彻云霄,满堂坐满了人,老一辈依次祭拜,然后是各地代表祭拜,后来是全体祭拜,并宣读了族训和念了一些祖宗牌位。

随着鞭炮声再次响起,祭拜典礼也就结束了。宴会开始了,宴请各地嘉宾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在红红火火的气氛中,在对祖先的怀念尊重之情中结束了这一场典礼。

七、调查结果与心得

从这一次的调查中,我切身体会到了中华姓氏文化所带来的深刻意义,姓氏不仅是区别于他人的文字符号,更体现着一种血缘关系,一种深厚的凝聚力,一个民族欣欣向荣的精神动力,在见到同姓时,往往会有莫名的亲切感,这也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我自己不仅在这次活动中增长了见识和才干,也增添了不少民族自豪感,认祖归宗,明确了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在今后的生活中,牢记祖训,为家族增添光彩,也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播民族精神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八、建议

各地政府应该重视各地的宗族活动,重视这些传统文化,姓氏中还应蕴含着许多知识,是历史发展的载体、对研究历史学、地理学、生物学等都有重大意义。

社会应形成一股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创业拼搏,出国留学后,应不忘认祖归宗,寻根。华侨回乡探亲,赶制族谱,投资家乡发展等不仅仅促进了民族凝聚力的提升,还有可能带动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五、澄海莲上镇涂城乡实地调查报告

一、研究成员:李隆杰、吴泽泓、郑欣、罗若泓、张玥、楚泽镕、刘丹纯、林燊昵

    实地考察人员:郑欣

二、研究背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姓名,姓名成了一种符号,个体的象征,然而追溯姓氏的历史,不难体会姓氏在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姓的起源是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姓的出现是原始人类逐步拜托蒙昧状态的标志。后来,氏族制度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代替,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大量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加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本课题实地访问的地点是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涂城乡,居住此地的乡民基本姓“杜”,每到祭拜祖先的日子,村中都会聚集在一起,所以通过实地访问来进一步了解。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了解我国古代姓氏文化。

2、在学习和访问过程中,增长自我见识,丰富了我们的阅历。

3、了解涂城乡的民俗气俗,体会不同家族而有同一姓氏人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方法:访问法

五、研究活动过程

1、准备阶段(20##年10月8日——20##年10月12日)

(1)确立研究目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

(2)查找有关涂城的资料,去涂城逛一逛,寻问一些老一辈的村民并记录相关内容

(网络资料1)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涂城乡

涂城。连上镇人民政府的驻地。在澄海市澄城东北7.2公里,属莲上镇。人口12500人。北宋末年(公元1123年)福建莆田鹊巷杜十郎迁此建村。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村民朱良宝集王伯宣农民起义军原部,举义旗以涂筑城御敌,故名。聚落呈带状,房舍多为砖瓦木结构平房。以农为主。有耕地413.33公顷,主种水稻、甘薯、花生、甘蔗等。工业上有毛织、服装工艺。南金等。

访问记录:

内容概要:1.王伯宣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失败了,只留下一座空城,令人哀叹。这座城当地人称为“涂城”,即泥土筑成的墙。后来,城也没有了,但这个乡仍沿旧名叫下来。

2.大约有九成乡民为杜。

3.整个乡划分为六个连。每个连中有一座祠堂,供奉祖先。每到祭拜的时日,乡民会到所属连的祠堂中拜祭。祠堂中会有一本族谱记录着自己家的祖宗,每一页所记录的姓氏都为杜。

4.农历正月十九,乡中会有举办“迎神”的活动,每一连会组织一支队伍作为“迎神”,所选的人都必定为杜姓。

2.访问阶段(20##年10月13日)

到澄海区莲上镇涂城乡访问。记录访问内容,并到二连的主祠堂参观,了解当地当地相关习俗。

3.整理阶段(20##年10月15日——20##年10月17日)

将访问记录整理为4个主要内容,并附上涂城乡的相关资料                             

1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aMRA0oo8-jOAL2Hplt-CB6BWayrLoSF95Z7n8M26rJHOZfB8_yp4LmyKovBkbgn2C9BrT_m3_xfJKZAbjPOeQq

六、研究成果

通过实地访问,参观更深刻地体会到姓氏文化的源远流长。不同家族,不同血缘的人,通过同一个姓氏,将他们的关系紧密连接在一起。为自己的生活凭添了色彩,使他们越发靠近彼此,如同一个大家庭一样,展现出温暖的画面。

七、体会和收获

做这样一个课题,不仅是一个探索解疑的过程,更是一个能让自己学会团结与爱的过程,也许每个人所做的都是微不足道,可是拼凑下来的却不只一点。同时通过这次的机会,让我们学会了对从没有过的尝试过的事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学会了如何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听取别人的一件,比如说,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听取每个组员的意见,将资料整理得更为简洁清楚。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的研究性课题使更多的人去了解姓氏文化。

研究性学习论文: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认识误区1

——中华姓氏文化的发展和意义

论文作者:李隆杰

内容摘要  中国历来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之说,姓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怎么可以改呢?但在历史和现实中2,姓氏发展回环曲折,姓氏文化深不可测,改性情况相当普遍,但姓氏文化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和衍生出的重要价值确实值得尊重、弘扬和继承的。

关键词:姓氏发展、姓氏文化价值、姓与氏、改姓、少数名族姓氏

正文:中华文化是炎黄子孙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3而现今传统文化在不断流失,不断被遗忘,但姓氏文化却以人为载体,超越漫长的时空长河,一直延续至今。

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4历史上各路英雄好汉常常将此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无论如何,老祖宗的姓氏绝不能改,来展现自己的大节。但是对这句话的认识方面却存在一个误区:姓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人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但在历史长河中姓氏曲折发展,至今想找到一个绝对纯正的姓氏恐怕是不可能的了。据初步统计,中国的姓氏总数已经达到了两万多,还将不断被发掘、增多。姓氏为何会发展到如今之多?在这历史长河中姓氏究竟有着怎样的变动?姓氏文化有着什么样的魅力所在?只有了解好这些,我们才能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中华姓氏文化,才能体会到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去尊重它,并去继承和弘扬它!

一、追根溯源,姓氏是怎样诞生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最早出自于民族的图腾,用氏族图腾的徽记来表明身份,这就是姓的雏形,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还禁止食、杀、冒犯,将动植物当作保护神,如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这些古怪的姓氏都与动植物名称相同,课件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起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5

姓氏的形成除了与图腾密切相关外,还与女性分不开,初一的历史中我们便了解到,五千年前处于母系氏族时,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古代姓氏中大部分带有“女”字旁,如姜、姚、姒、姬、娲、嬴等,起作用就是便于区别通婚与鉴别子孙后代的归属,同姓氏族不得通婚,异姓氏族可以通婚,也许早在遥远的古代,原始人们便渐渐发现了近亲婚姻的危害了吧!也有另一说法是防止内部引起纷争。

远古时期也有大部分姓氏是系三皇五帝的,中华子孙大多都会认为共同的祖先和首领是三皇五帝,早在父系氏族便形成了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同一个姓的子孙繁衍出很多支系,并到处迁徙,这就渐渐形成了氏。

二、姓别婚姻、氏别贵贱

姓与氏在古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氏的产生,最大量、最频繁的是在周朝,周朝宗法制度非常严明。学过高中历史的同学都知道,周朝时便建立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的姓氏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这正体现了宗法观念的浓厚影响。                                  

12:题目和(中国历来有……但在历史和现实中)http://cul.qq.com/a/20130627/005786.htm

3、(中华文化……总称)http://www.docin.com/p-552482541.html

4.(我行不更名……都头武松的便是)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

5、(中国是世界上……历史印记)摘抄自http://tech.gmw.cn/20##-09/21/content_2673796.htm

只有贵族可以有姓氏,平民无姓氏,贵族男子有姓有氏,贵族女子用姓不用氏,因为姓是有血缘关系的。同姓、同血缘不能通婚,正所谓“男女同姓,其生不番。”1对于贵族女子来说,姓比氏更重要,待嫁的女子一半在姓前面加伯仲叔季,如伯姬(姬家大闺女)、仲子(子家二闺女)。出家后姓前冠上家族或配偶的封地,如齐姜、秦姬等等。2

贵族男子称氏,有以封地为氏,如郑文公郑捷,郑是氏而不是姓。齐灵公齐桓,齐是氏,桓是名。而卿大夫一般以居住地来作为氏,如屈完、封地在屈。或以官名为姓,如司马、司徒等等

随着氏族、部落的消亡,氏也不断消亡,氏是随时可以改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无数多个氏,也消亡了无数多个氏,姓保留下来的只有30余个,而氏保留下来的有几千余个。

秦时,各方面都大一统,姓和氏逐渐合一,郡县制代替了裂土分封制,取消了世袭封土,氏代表贵贱的意义也就渐渐消失了,而直到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姓和氏便合二为一了。

三、皇帝赐姓

刘、李、赵、朱分别是汉朝、唐朝、宋朝、明朝皇帝的姓氏,在他们当政的年代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便对有功之臣赐姓,这对受赐姓者来说,是一种殊荣,是得到皇帝信任的表现。赐姓有两种,一类是赐国姓、即与皇帝同姓。如《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於是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娄敬……赐姓刘氏。,刘邦赐娄敬刘姓,明代的郑成功也被朱明王朝赐姓为朱。另一类赐姓,不是褒奖,而是惩罚,封建帝王倘若厌恶某个人,如武则天当上女王后为了报复仇敌,便把皇后的姓改为蟒,让萧良娣改姓为枭(枭是悬头示众的意思,把反对过她的李姓王室改姓为腹,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利用权力赐姓花样最多的一位帝王。3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探险家郑和,本不姓郑,而姓马,是阿拉伯血统的,元代功臣詹思丁的后裔,郑和是被明军掳入皇宫当太监之后,才被赐姓为郑的。

李渊,一位疯狂赐姓的开国皇帝。李姓能成为中华第一大姓,与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也有莫大关系。纪连海在节目中介绍:李姓真正发展壮大是在唐朝,唐初开国元勋徐、邴、安、杜、胡、弘、郭、麻等共十六姓因立功被李渊赐予国姓,由此李氏人丁大增。不过也导致了李姓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复杂。4

四、少数名族汉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民族众多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发展中,一直存在着民族融合的现象。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行汉化,过去的改姓是在文化交流中自然发生,而这次改姓是政府用行政命令推行的。孝文帝之所以重视改姓,那是因为姓是族际间最明显的差异,最易形成民族隔阂,他为了缩小民族文化差异和提高胡族社会地位,要求把姓氏的改革放在重要地位。而汉族士大夫的参与,既考虑到了与胡族原姓的音近,又尽可能的利用现成汉姓。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异族外邦争相来朝,此时是姓氏民族融合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清一色的外族姓名汉化,如李白之父来自西域,本鲜卑人;安禄山之父为胡人,母亲为突厥人;史思明也是胡人,但他们的姓名已经同汉人无异。                     

1(男女同姓,其生不番。)晋公子重耳之亡《左传》

2(只有贵族可以有姓氏……如齐姜、秦姬等等)摘录自百家讲坛:钱文忠讲解《百家姓》

3(刘、李、赵、朱……一位帝王)摘抄自视频《中华姓氏文化大观》05+赐姓

4(李渊疯狂赐姓……人丁大增)http://www.jinbw.com.cn/pdf/dzb/dfjb/html/20##-05/18/content_62836.htm?div=-1

完颜氏首当其中挑起了富有霸王之意的汉姓王为姓,上行下效,皇族一改汉姓,黎明百姓纷纷效仿,到了金末,已有三十一个姓改为汉姓了。                             

元代时,蒙古人,色目人都以改为汉人姓名为时尚,到元朝即将灭亡时,蒙古人、色目人更是纷纷转徙流亡,其存者皆从汉姓。

朱元璋则干脆下诏禁止外族人使用原来的姓名,都得改用汉族人的姓名。如此一来,少数名族的姓名体制基本上被洗清一净。1

少数民族姓氏面貌十分复杂,既有用汉姓的,也有用原来姓氏的,甚至没有姓氏的,假借汉姓,另取汉姓,少数民族姓氏的本来面貌已经很难看出了。

五、总结姓氏文化的发展

回到最初的主题,我们谈到了对“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认识误区,许多人认为这句话从字面上认识是:姓氏是一脉相传的历史,正所谓五百年前是一家。

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姓氏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变化,或异性交融、或同姓分化。如同样是姓李的人,在唐代之前可能并非都姓李,有的甚至可能源于西域少数民族血统。

从最早的图腾开始,到母系氏族渐渐形成了别婚姻的姓,再过渡到父系氏族迁徙中诞生的氏,姓和氏便形成了一套特殊的文化。便在周朝时形成了严明的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氏达到顶峰,贵族有氏,氏别贵贱。直到秦始皇开始了户籍申报制度,老百姓才开始有了姓。姓与氏便开始合二为一。经历一代代的改朝换代,皇帝赐姓、改姓现象比比皆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又渐渐融合,姓氏便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上如曹操一样的为拉近与贵族的关系而改姓,为理清家族关系而创姓,如“点”字姓。经历这姓氏的千变万化,也出现了很多奇怪的姓,如柴、米、油、盐、酱、茶,还有一字姓到十字姓等等。

经历这般曲折变换,人们在追根溯源的时候也应该更加注意,要深入去研究,对每个姓氏都应该尊重地去看待。

六、姓氏文化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正如前文所述的那样,姓氏并非不能改,但姓氏文化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与价值却是绝不能改的。

    这也是今天我要提出的认识误区之二:姓氏只是一个符号罢了,“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此话不过是为了增强气势而已。改了又如何,不改又如何,已经毫无意义可言。

    现代社会生活的诸种因素促成了中国人姓氏观念的淡化,这似乎已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子承父姓的习俗开始发生变化。现代社会勿论姓氏,勿论性别,勿论门第,勿论家族,只有职务之分,而无尊卑之别。至于姓什么,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已经意义不大。《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2

   一、合一的趋势正在开始,这主要流行于知识分子群体。例如,有的作家、艺术家长期使用固定的笔名、艺名,而原名却被淡忘了。李芾甘的笔名叫巴金,到底是姓巴名金,还是就叫巴金而不必再分姓名,人们对此都不会深究。著名书法家、北师大教授启功先生,并不姓启(姓爱新觉罗),而是名叫启功,由于长期以启功行世,不少年轻人都以为启功先生姓。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的姓氏制度还将继续发生变化。3

   二、姓氏分布不平衡,大姓人口爆炸。大姓人口膨胀,这有很大原因是因为帝王之姓和赐姓以及少数民族姓氏不断汉化的影响,甚至现在连同名同姓的人也越来越多,姓氏观念也渐渐淡化,失去了人们的关注。                                                 

1(从上页,北魏孝文帝……基本上被洗净一空)摘选自视频《中华姓氏文化大观》42少数民族姓氏

23(现代社会……假冒)(“姓”、“名”……发生变化)http://news.cyol.com/content/20##-07/10/content_2751180.htm

    但是姓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数千年历史的结晶与传承的果实是绝不会消亡的,它与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体的,它具有统一性、延续性,人文精神与对民族、对故土的亲和感和认同感,这在世界上其他各民族姓氏中是独一无二的。中华姓氏必将伴随中华文化的发展而生生不息,绵绵流长。1

    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也采取了对附近同学的采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同学们对自己的姓氏不了解甚至不关注,有一位姓陈的同学在填写与自己同姓的名人时,却要想上很久。而有一位姓谢的同学却久久写不出一个名来。可能平时人与人之间常常称名不加姓,久而久之连一些同学姓什么可能都要想上一会儿。可见姓氏淡化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

    但经过对成海村和濠江区李家总词的实地考察后,我们又坚信了我们的观点:姓氏是重要的,是值得尊重和弘扬的文化。作为人类个体象征的固定符号的姓氏,其意义是不能被其他东西所代替的。

    姓氏有什么的意义呢?从科学的角度上看,尤其对中国前300个常见姓氏数据和分布的地区的研究,Y染色体多样性、疾病分布、汉民族的源和流等等都提供着重要的线索。某些姓氏与长寿与否有必然联系。对于攻克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前景无限。

姓氏保留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家族名人的崇高业绩,其作用除了光宗耀祖之外,还有一种提倡“家风”“族风”的作用,如林姓的堂联为“励志禁烟,御夷留根”;毛姓的堂联为“捧檄而往,脱颖而来”;于姓得堂联为“当代清官,救时宰相”。以上的堂联分别提倡爱国御敌、为国挺身、清廉救时的风尚,还有李家宗祠上的:“平居讲仁义,报国效忠良”这难道不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具体写照吗?

在中华民族,人们口耳相传的、融入姓氏文化的、能表现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典故何止千百!其中有表现人们谋略智慧的“田忌赛马”、“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又表现“无为”而治思想的“庄周梦蝶”;又表现鞠躬尽瘁、敬业尽职的“周公吐哺”;有赞扬为救国难挺身而出的“毛遂自荐”;有赞颂朋友之间忠实守信、相知相交的“管鲍之谊”、“范张鸡黍”;有赞扬人各有所长的“马工枚速”、“孟诗韩笔”等,真是应有尽有、不胜枚举。2

总之,这源远流长的姓氏文化将继续以人为载体,不断发展壮大,随着中国的富强与社会的进步而辉煌灿烂!                                                         

12(它具有….绵绵流长)(姓氏保留……不胜枚举)

http://www.docin.com/p-548164437.html

附录                        三皇五帝姓氏变迁

  神农炎帝(姜) 
 ┏━┳━┳━┳━┳━┳━┳┻┳━┳━┳━┳━┳━┳━┳━┳━┳━┳━┓ 
 ┃  姜  申  牟  墨  庆  高  许  骆  吕  卢  薄  崔  丁  东  西  封  向 
 ┃    ┏┻┓        ┃  ┃  ┃                          郭  门 
 ┃    竹  申        贺  柴  文 
 ┃        屠 
 ┗━━━━━━━━━━━━┓ 
 ┏━┳━┳━┳━┳━┳━┳┻┳━┳━┳━┳━┳━┳━┳━┳━┳━┳━┓ 
 国  贺  晏  洪  后  恒  纪  焦  厉  岳  齐  丘  邱  山  尚  殳  邰  谢 

                         伏羲(风) 
               ┏━┳━┳━╋━┳━┳━┓ 
               风  任  伏  宓  巴  宿  须 

                          颛顼 
   ┏━━━━━━━━━━━╋━┓ 
   程                      陆  童 
 ┏┻┓    ┏━━━━━━┳┻┳━━━━━━━━━┳━━━━━━┳━━┓ 
 和  司马  芈            斟  己                  曹            彭    云 
 ┏━┳━┳┻┳━┓  ┏━┳━╋━┳━┓  ┏━┳━╋━┳━┓  ┏┻┓  ┃ 
 ┃  斗  熊  沈  庄  郯  廖  顾  苏  谈  朱  邾  儿  倪  颜  钱  韦  鄢 

┃  ┃  ┃  ┃  ┃      ┃  ┏━╋━┓ 
 ┃  苗  罗  叶  严      董  温  司  郗 
 ┃                    ┏┻┓    寇 
 ┃                    关  龙    ┃ 
 ┃                              寇 
 ┗━━━━━━━━━━━━━━━┓ 
 ┏━┳━┳━┳━┳━┳━┳━┳━╋━┳━┳━┳━┳━┳━┳━┳━┳━┓ 
 查  阳  伍  上  景  荆  权  鄂  潘  楚  莫  成  孙  包  屈  白  左  班 
             官 

                           舜(姚) 
                             ┃ 
                             妫 
   ┏━━━┳━━━━┳━━━╋━━┳━━┳━━━┳━━━┳━━━┓ 
   越      陈        胡      田    孔    满      夏      虞      爰 
 ┏┻┓  ┏━┳━┳━┳━┳━╋━┳━┳━┳━┳━┳━┳━┓  ┏━╋━┓ 
 欧  欧  许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第  车  法  陆  孙  援  辕  袁 
 阳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 
                             第 


                          少昊(己) 
        ┏━┳━┳━┳━┳━╋━┳━┳━┳━┳━┓ 
        尹  桑  张  勾  句  偃  苟  金  蒲  路  潞 
                      ┏━┳┻┳━┓ 
                      阮  理  舒  安 
                          ┃ 
                           
                          少康 
                         ┏┻━━━━━━━━━━┓ 
                         姒                      越 
     ┏━┳━┳━┳━┳━╋━┳━┳━┳━┳━┓  ┃ 
     曾  禹  夏  楼  计  窦  辛  莘  扈  鲍  嵇  顾 
               ┏┻┓        ┗┳┛ 
               夏  娄          卜 
                
                         伯益 
                       ┏━╋━━━━━━━━━━━━━┓ 
                       伯  嬴                          葛 
   ┏━┳━┳━┳━┳━┳━╋━┳━┳━┳━┳━┳━┓  ┃ 
   梁  廉  江  黄  徐  费  秦  赵  谷  毂  缪  谭  钟  诸 
                           ┃  ┃                  离  葛 
                           瞿  马                  ┃ 
                                                    
                           尧(祁) 
               ┏━┳━┳━╋━┳━┳━┓ 
               伊  邬  黎  杜  房  唐  陶 
                     ┏━┳┻┳━┓ 
                     刘  范  先  士 
                             ┃ 
                              
                          蚩尤 
                         ┏┻┓ 
                            
                           汤 
 ┏━┳━┳━┳━┳━┳━┳┻┳━┳━┳━┳━┳━┳━┳━┳━┳━┳━┳━┓ 
 ┃  樊  商  萧  向  殷  索  梅  鱼  穆  恒  那  郝  牛  褚  权  边  乐  怀 
 ┃  ┃  ┃ 
 ┃  皮  汤 
 ┗━━━━━━━━━━━━┓ 
               ┏━┳━┳━╋━┳━┳━┓ 
               戴  华  来  孔  禄  时  石 

帝王之姓

夏朝 无姓,一般通用夏,例如夏启。
商朝 无姓,一般通用商,例如商纣!
周朝 姬
秦朝 赢
汉朝 刘
三国:
蜀汉 刘
魏国 曹
吴国 孙
两晋 司马
南朝
宋 刘
齐 唐
梁、萧
陈、陈
北朝:


《长见识帖子》中国第二长的姓--九字姓--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

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袁义达、杜若甫编著),我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一共有11939个,此外还有异译、异体字姓氏3136个。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姓氏数量的最新统计。

其中:

单字姓:5313个 张

两字姓:4311个 司马

三字姓:1615个 那罗延

四字姓:571个 爱新觉罗

五字姓:96个 别勒古纳惕

六字姓:22个 :哈卜图儿哈思

七字姓:7个

八字姓:3个 辛格尔博尔吉吉特

九字姓:1个 爨(cuan第四声)邯汕寺武穆云籍鞲(gou第一声)

十字姓:1个 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

                            新闻两则

有人叫"醋波涛""酱豆腐" 中新网2月3日电 综合金陵晚报、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报道,最近有媒体访查中国姓氏,发现“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东、西、南、北、中”、“第五”等,都是姓氏。
金陵晚报近期开展的“油盐酱醋茶”姓氏大调查活动,在读者群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满城尽刮“油盐酱醋茶”旋风。

  据报载:江苏苏州出了个姓“点”的小孩儿,这个孩子既是父系的独生子女,也是母系的独生子女,爷爷、奶奶与外公、外婆都希望能跟他们姓。于是各执己见,相持不下。最后由外公拿出了最佳方案,这就是不随任何人姓而是另取一个新姓——“点”。其理由是:姓名本是一个人的特定符号,突破传统姓氏是完全可行的;“点”字下有四点,分别代表全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个姓,“点”字上为占有的“占”字,姓“点”即表明这个孩子为“全家四姓共同占有”。 
                     

  姓氏的形成原由,主要有以下几类:
  1.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
  2.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
  3.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加皇甫、高、刁、公、施等。
  4.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
  5.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
  6.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巫、屠、优、卜等。
  7.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等。
  8.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等。
  9.因赐姓、避讳改姓氏。如手唐王胡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性因避讳改为常氏。晋朝帝王祖上有司马师,天下师姓皆缺笔改为为帅氏。
  10.因逃避仇杀改姓。如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沐姓,牛娃避仇改牢姓等。

图腾

更多相关推荐:
研究性学习论文

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黄素敏【摘要】本文以剖析传统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两个层面,即有效的问题和有效的提问策略,并提出了优化问题和提问策略的具体方法,以探索有效提高学生语…

研究性学习论文范例

关于高中生上网的利与弊的调查研究班级:高二五班组员:吴婧文黄敏叶晓菲陈惠清陈声聪张少华黄仕炜李时萌组长:吴婧文指导老师:陈衍庄研究背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我们已进入网络时代。而网络又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

研究性学习论文怎么写

研究性学习论文怎么写?一、确定研究主题1、选题范围适当:题目范围小一些,容易收集资料,论据充分、重点突出,便于深入探讨,同时也降低了实施的难度。如选择“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作为课题,题目就太大了,因为学习…

研究性学习论文个人总结

研究性学习论文个人总结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论文,我们的知识是多么的匮乏,因此我们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来完成论文。虽然我们自己的内容不是很多,但我们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是团结的,我们心往一处使,我们每个人都体会到了团队…

大学生“兼职”与“成才”【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大学生“兼职”与“成才”》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论文尹冬静摘要:当前有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成为当前的要务,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求。现存的生物学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局…

研究性学习论文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是目前的热点问题,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将这种学习方式渗透于教学之中必须依托载体和有效的途径,下面…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撰写范式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撰写范式研究性学习课题名称班级课题组长及课题组成员课题指导老课题指导师师正文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二课题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三课题研究过程次重点1...

研究性学习论文的格式要求

研究性学习论文的格式要求题目摘要用简短的语言不超过250字来总结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结论关键词能说明全文主要内容的34个词语前言就是阐述一下研究背景缘由研究的现状你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经过用什么方法...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材料内容及格式

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材料内容及格式材料内容1封面使用统一格式2目录至少二级目录3正文包括五大部分1选题意义2研究现状3研究性学习成果4研究不足和下一步研究设想5研究心得体会4附录包括参考文献调查数据活动照片等附件...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例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以课题小组为单位填写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文字报告以文字说明为主包括封面摘要正文和附件各项基本要求如下封面标明课题名称研究时间班级指导老师组长小组成员摘要控制在250字以内正文字数控制在3000字左右4000字以内正文标题...

研究性学习论文(6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