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开 题 报 告

时间:2024.4.29

“初中课堂生态文化的构建研究”开题报告

海门市海南中学

一、研究目的意义

1、课题提出

20xx年,我校承担的省级“十五”立项课题“初中课堂教学良好状态的实践研究”正式启动,在三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构建了初中课堂教学良好状态的评价体系,探索出了初中课堂教学良好状态的基本样式,教师的专业素质获得切实的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学校课堂呈现生动活泼、灵动高效的态势,我们感受着良好的教学状态带给师生的精神愉悦,收获着轻松高效课堂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教学效益。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也逐渐发现,课堂氛围还仅是课堂的外显状态,要真正改变课堂中学生被动学、教师被动教的状态,仅外部着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进行深度思考、深层研究,于是,课堂文化、生态文化这一概念被提及与认识。从状态到文化,是课题的延伸,思考的延续,也是观念的更新,着力点的深入,我们希望从重构课堂生态文化做起,重新审视课堂、完善课堂,使初中课堂成为生活、生动、生命、生长的师生乐园。

2、现状分析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知识换代”频繁而快速,这一时代的弄潮儿是具有创造性思维、探究能力、自主精神、具有积极的学习热情与强烈的学习需求的人。当今学生是在信息平台上成长起来的,他们渴望成长、渴望展现自己的价值、渴望创造探究和自主发展,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用我们的观念、行为所体现、完成的教育,束缚着学生的求知欲望,甚至渐渐地消磨着他们学习的热情,学科本位、知识至上、学术垄断、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文化。在这种课堂文化的主导下,教育目标发生异化、师生关系发生异化。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育已不是人的共同活动,而成为教师麻木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即使是一些看似活泼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大多是配合教师的活动,动力主要是外压式的,这种背离了人本位的课堂文化最终导致的是教师与学生生命成长快乐感的消失,“高分应试”这一功利化的价值观念的增强。

3、价值意义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觉得,只有从根本上重新审视初中课堂现有的文化要素,逐步完善课堂文化体系,重构课堂生态文化,进而再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才能

真正促使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研究价值具体表现为:

(1)科学诠释“初中课堂生态文化”的内涵,尊重师生的生命存在,重视师生的生命价值,能让师生在课堂中充分挖掘内在潜能,体会生命涌动的快乐,感受成长与进步的喜悦。

(2)通过对课堂文化的阐述和描绘,从课堂文化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构建具有生活性、生动性、生命性、生长性的课堂,有利于改变课堂高耗低效的教学状态,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构建适合新课程理念、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文化,能从文化的高度与深度提升学校的品位,放大学校特色。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支撑

1、概念界定

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

文化:是指“一种社会成员习得的并为全体成员所共享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

课堂文化: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

初中课堂生态文化:是指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促进师生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指向的课堂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根据我们的理解,初中课堂生态文化应该是生命的、生动的、生活的、生长的文化。所谓生命性,就是尊重师生个性存在、关注师生生命价值,将顺应师生内在本性、焕发师生生命活力、塑造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课堂文化建设的主体;所谓生动性,就是强调多元聚合、多向互动,师生、生生、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等各要素间既相互交叉又相互融合,它注重在一定目的、一定价值引领下的思维互动、文化互动,它不是一潭死水,是涌动的海底潜流;所谓生活性,就是将教学纳入生活,使之成为生活的一个部分,形成“在生活中教学、在教学中生活”的价值观念,让师生感受教学质量与生活质量同时提升的愉悦;所谓生长性,就是强调动态生成,是在生成过程中不断发挥着自我驱动功能和自我平衡功能的动态系统,在这一动态情境中能听到师生生长的“拔节”声。它在课堂中表现为四个统一:1、外在的动机激励机制与内在的价值观念取向的统一; 2、有序的课堂管理秩序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统一; 3、沉静深刻的思维状态与活泼灵动的教学氛围的统一;4、多元的价值观念与核心文化价值的统一。

2、理论支撑

(1)人本主义的教育观

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人本主义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目的时,无不重视人性的培养,普遍关心教育对培养儿童独立人格所起的作用。强调以自我为核心,强调人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重视教育者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别差异等,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初中课堂生态文化的构建研究”就是从人本论的观点出发,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构建顺应学生生命发展的文化体系。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初中课堂生态文化的构建研究”就是顺应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从完善课堂文化的角度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初中课堂生态文化的构建研究”就是把课堂文化看作一个生态化、生本位的整合体,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师生生命完善发展。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目标

(1)科学诠释“初中课堂生态文化”的内涵,尊重师生的生命存在,重视师生的生命价值,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师生在课堂中感受成长与进步的喜悦。

(2)通过对课堂文化的阐述和描绘,从课堂文化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改变传统课堂“知识至上”的文化倾向,构建起适合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文化,构建起人文与自然融合的课堂,使德育与教学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到和谐的统一,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3)在课堂生态文化建设中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品位,放大学校特色。

2、内容

(1)关于初中课堂生态文化的理论研究

初中课堂生态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研究;初中课堂生态文化构建的原则研究(动机激励原则、情感驱动原则等)。

(2)初中课堂文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教师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研究;课堂秩序现状的调查研究;学生学习状态的调查研究等。

(3)初中课堂生态文化构建的策略研究

有序的课堂管理秩序与课堂生态文化的研究;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课堂生态文化的研究;良好的课堂氛围与课堂生态文化的研究;生态化班级的建设与课堂生态文化的研究;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课堂生态文化构建研究等

(4)初中课堂生态文化管理机制评价研究

改变以往课堂评价的静态体系、单一体系,构建动态的、具有整体意识的初中课堂生态文化评价体系。

3、重点

(1)初中课堂生态文化概念的理解与把握研究(2)初中课堂生态文化构建的策略研究

4、创新之处:

(1)改变原来意义中的“课堂文化是一集合体”为“课堂文化是一各要素间和谐作用、能自我平衡的和谐体”,这一观念上的改变将使课堂教学更为关注课堂文化的各要素对人的和谐作用,将更有利于和谐课堂文化,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2)在课堂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上,将课堂文化是教育的服务手段的功能扩展开,不仅关注课堂文化对师生(特别是生)的熏陶与影响,关注学生的文化适应现象,更关注学生对课堂文化的影响,关注学生对文化的主动构建与选择,突出学生在文化形成中的作用,更贴近学生的塑造与文化形成的关系,还原于课堂教育的文化本质。

(3)强调课堂文化的动态性和和谐性。重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重视文化的动态发展与各要素间的和谐作用,改变以往课堂评价的静态体系、单一体系,明确要建立动态的、整体意识更强的评价体系。

四、研究对象、思路与方法

1、对象

初中各年级各学科

2、思路

认真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入手,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行为的管理与监督,以教师群体为依托,学生群体为主体,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充实理论。从科学界定“初中课堂生态文化”的内涵入手,构建“初中课堂生态文化”的相关

操作策略(包括原则和策略),形成符合本校实际的“初中课堂生态文化”的评价机制,有效地促进本校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构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初中课堂生态文化,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2)调查法。我们将主要运用调查研究法分析、了解初中课堂文化建设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3)经验总结法。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寻找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4)案例分析法。收集教师个人案例,在对案例的分析过程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验证相关理论。

五、研究步骤安排

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进行前期资料的准备,起草课题研究与实施方案。

研究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根据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各子课题组开展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践活动,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等。

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实验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初中课堂生态文化的构建研究》阶段研究

报告

各子课题研究报告集 研究报告

10

访谈实录 文 集

10

课堂教学实录 录像资料及文

集 10 2008.张乃忠 2008.施福涛 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 9 2008.沈烨萍 完成时间 2008.负责人 沈烨萍

课题开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有浓郁的课题研究氛围。我校是首批省示范初中,按照 “以科研促发展,以课题提品位”的办学思路,19xx年,全校教师参加了《初中课堂教学良好状态的实验研究》,20xx年该课题成为省“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和省规划办重点联系课题,20xx年6月该课题顺利结题并获专家组高度评价。在该课题的研究中,我校已初步构建了良好的课堂文化体系,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六年间,各教师还各自参与了其他10多个省市级课题的研究,课题研究参与率达100%,全校呈现人人乐谈课题、个个参与课题的文化科研氛围。

2、有优秀的科研型教师队伍。课题研究是个双赢工程,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品位,提高了教学质量,更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19xx年以来,每一学期均有近百篇科研论文在省市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有十多位教师在省级以上优课评比中获奖,一百多人次在县级各项评比中获奖,现有省特级教师1人,大市学科带头人四人,县级骨干教师二十多人。本课题将组织校级以上的骨干教师担任各子课题组的组长,发动全校教师整体参与。课题核心成员为从事一线教学的市级以上骨干,兼顾各学科,他们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均主持、承担过省市国家级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我们还将积极与省市县教科所(室)的教科研专家联系,邀请他们参与课题的全程指导

3、经费保证。学校将设立专项研究资金,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课题启动后,课题研究的各项费用将及时到位,预算三年的总研究费用为10万元。对于其它所需的条件,一并给予信誉保证。

4、组织保证。学校将成立课题研究管理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由学校教科室统一领导筹划,学校还将建立规范的检查评估制度,定期检查督促课题的进展情况,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到位。


第二篇:课 题 中 期 研 究 报 告


课 题 中 期 研 究 报 告

一、研究背景

合作学习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进入21世纪,合作学习更成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思想之一。

“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互动学习中,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出现了“讨论、交流时优秀生唱主角,后进生很难参与讨论、交流”,“纪律松散、不便管理”等不合理现象。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存在在合作学习中的低效、无效现状,我校确立了本课题,旨在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表现、兴趣和态度,了解教师对合作学习方式的理解及实施这种方式的有效度,从而针对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缺失现象,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改变合作学习的形式主义倾向,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概念界定

1.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

1

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2.合作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与“个体学习”对举。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它也是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又包括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等彼此间的互动。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

3.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是教师在全面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意义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合作规则,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任务,通过现场的观察和介入,管理和调控合作学习的过程。同时,采用恰当的评价机制,不断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学习,真正实现其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目标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应用”中讨论的一些策略方法。

2.在课题研究中探究如何有效进行科学探究。

3.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合作性学习方法的运用。

4.研究在教学中学生动机与兴趣的激发。

5.“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应用”中评价的运用。

6. 在课题研究中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

2

四、研究内容

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亦是实施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中,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课堂上,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解人以困,虚心求教,平等对话,就是合作;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假设,审慎求证的做,就是探究。教师应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给他们充分的自学、提问、讨论、动手操作、分析整理;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应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积极尝试小组学习的途径,在重难点处、实践中、反馈评价中合作;应精心组织探究性学习,合理安排探究内容,给予充分探究空间,在探究过程中落实科学实践,培养主动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总之,个体要“自主”,整体要“合作”,过程要“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科学的,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即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究学习为目的。做到:重点问题多采用合作性学习,难点问题多采用合作探究性学习。

五、研究措施

1.调查分析现状,确立研究方向

为了使研究有更强的针对性,在宣传动员阶段,我校组织了问卷调查。力求通过设计相关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法等,分析学生学习无效或低效行为的表现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的操作策略。

3

此次调查采用学生问卷与教师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从回收的269份学生问卷中可以看出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已经普遍开始实施,并深受学生欢迎,但也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问题。如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大多数学生缺少在合作学习中的质疑问难精神;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半数学生对合作学习兴趣不大;??。从回收的50份教师问卷中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义认识不深;部分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对小组成员的搭配、分工不够合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指导不到位或少到位,有走过场之嫌;??。另外,从问答题中反映出教师对当前合作学习有效性缺失的一些现象有目共睹,也谈了自己的思考与改进策略,但多比较浅显;在合作学习中如何评价,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也是大多教师所茫然的地方。

针对上述情况,课题组成员确立了如下研究目标:以现实的课例为研究载体,探寻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方法等,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合作中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并通过评价使学生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使其充分发挥更大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进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加强相关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教学实验是一项实践性、科学性、创造性、复杂性和主体性很强的教学实践活动,若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是不会成功的。因此,课题一确定,我校就组织全体实验教师学习教育杂志、报刊等有关合作学习及其相关理论的

4

刊物,以提高教师对这个研究课题的认识。为保证研究的顺利开展,我校还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课题活动计划。课题小组成员每月召开一次专题学习会议,通过沟通交流,探讨各自在课堂实践中获得的感受,提出各自摸索出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并在不断地讨论中修正、统一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思想。此外,学校还推荐一些科研骨干教师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作示范课,供实验教师观摩、学习,学习他们在学生出现合作学习方式低效、无效时,采取的有效对应措施,同时实事求是地提出合作学习模式的改进方法,使合作学习更趋实效。

3.立足课堂教学,完善合作方式

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任教的年级设定相应的研究目标,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摸索、分析、总结、调整合作学习的途径、方法,逐渐形成了如下合作模式:

(1)科学合理分组,使学生“可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让4—6个学生围聚在一块进行操作、交流就行了,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按知识水平、能力大小进行互补搭配,选好组长或副组长,根据内容需要给组内的每个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让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使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一些学生在合作中缺乏主动性的原因之一,就是不会合作,不知道如何合作。为此,教师在课前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合作技巧,如教给学生如何倾听,怎样发言,怎么质疑等;在小组交流时,教会

5

学生采用轮流汇报的交流制度,不要成为一个优生的一言堂;当组内确实存在一些不喜欢交流的学生,教师可以亲临指导,设计一些稍微简单的问题让这部分学生交流。总之,尽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合作。

(2)优化评价机制,使学生“想合作探究”

及时评价、反馈、激励表彰是小组合作得以持久推进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从小组学习的过程、表现和效果三方面入手,尝试着实施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际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收到了一定地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根据每组学生的分工、交流、探究、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加分制奖励,并对每组成员所得分数进行捆绑式统计,做到每天一统计,每周一公布,每月一评比;低年级还会采取“贴星星”、“发红旗”等奖励方式。我们还运用同伴评价的方式,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合作态度,再到合作质量,最后到创新,循序渐进。自我评价,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我们让高年级学生对自身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基本能力、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促进了他们心理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

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过程中,教师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又将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但无论是何种评价,教师始终以学生“学”的状况为评价客体,努力营造出“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使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竞争。

6

(3)设计合作内容,使学生“能合作探究”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内容时要注意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体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难度大于个体能力,能使小组合作成为必要;小于小组合力,可以保证小组合作的成功。因此,在备课时,我们会仔细考虑什么样的问题值得在课堂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会选择设计一些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会离开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也不会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因为如果问题太难,学生会无从下手,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造成学生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同样,问题太易,只能白白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徒劳无功。

此外,我们还会利用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和阶段测试练习等任务的机会,布置一些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例如,根据单元知识要求同桌合作完成一份“数学小报”;针对数个单元的综合运用,教师让3-4个学生合作出一份“阶段测试练习卷”;让几个学生自由组合完成课前“调查问卷”等。我们想合作学习时,不必大事小事都合作,但一定要找准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适宜的合作学习内容。

(4)培养合作技能,使学生“会合作”

为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培养组长和组员的合作技能。因此,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和后进组员的上进心,把优等生和后进生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让优等生带动后进生,让后进生抛弃自卑感,建立自

7

信心,拥有成就感。

当然,在提出一个问题后,我们还会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把想法整理出来后,再组织小组合作,让这些学生在组内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小组集体的意见,最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形成“统一”认识。我们发现通过这样久而久之地训练,一些后进生在优等生的带领下,渐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了,他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地提高。

4.创设多种平台,开展专题研讨

(1)以校本教研为载体,开展课例研讨活动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了了解教师的研究情况,我校会定期组织开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在确定主题的基础上,由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分别执教课题研究实验课,各科组的老师观摩指导、点评。活动前,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针对实验内容进行集体研讨,讨论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模式;活动中,由执教老师结合研究课题进行说课,然后上课题实验研究课;活动后,课题组相关负责人组织成员进行评课,挖掘课堂中的闪光点推广到学科教学中,集思广益,凝练出有效的合作学习策略,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放到课题组集体研讨,不断优化,真正把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性研究落到实处。

(2)以校本科研为契机,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的研究在我校已尝试实施近两年,从一开始的骨干引领到青年教师参与,从自由定主题到由立项课题分解主题,研究逐渐趋

8

于规范。在20xx年上学期,我校就引领教师针对“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缺失与对策的研究”课题开展相关的个人课题研究。例如,周雯婷老师就围绕“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现状及对策”展开研究,并以课题小结的形式加以阐述;项春梅老师则以“探索新课标下科学学科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为题开展研究;吴文龙老师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发展的策略”,其撰写的相关论文《谈合作学习策略下后进生的成长》获全国小学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评选活动二等奖。微型课题的研究,推动了我校的合作学习方式课题研究的进程,也使我们的研究更真实,更实效。

(3)以多种活动为抓手,增加课题研究实效

除了开展校级的展示课研讨外,我校还组织了各学科的论文评比和论文撰写经验交流会;组织了各学科“课堂观察”活动,并组织教师撰写“基于学习方式有效性的课堂观察”优秀案例,择选选送市教科室进行评比;以及以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题在各学科开展了听评课活动等。在课题组的参与下,各学科教师将观察、研究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讨论,集思广益,共同寻找解决的途径和策略,为下一步的研究释疑解惑、指明方向。

(4)以同伴互助为依托,保障课题运行方向

在校内,我校积极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相近年段的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结成学习对子,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深入课堂随堂听课,相互协助,帮助青年教师理清合作学习方式的意义及其相关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促进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在校际,我校始

9

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紧密联系其他课题组学校,认真向相关兄弟学校取经,回来后进行传递、分析、吸纳别人的创新举措,补充完善自己的研究方式,或与其交流、座谈,倾听建议,促进课题改进。

六、取得的初步成果

1.初步的实践成果

我校教师已能初步筛选适合“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能结合教材确定“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思考,使绝大部分学生都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在学生合作时,教师能给予指导和适时监控,进行相应的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合作。在探索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改变,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主动合作、设疑、互动交流、认真倾听、提出见解等,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水平也得到了可喜的进步。为了展示我校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研究的教学成果,我校先后组织了“课堂观察”课例研讨活动和各学科听评课活动等,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探讨合作学习有效性实施的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谢洪伟老师在去年的“教师基本功技能大赛”活动中获或学科带头人称号;杨立国老师在去年的讲课中获得了县级优秀课。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校学生也养成了一些“合作探究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的能力。如:学会了表达;学会了交流;学会了讨论;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评价。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与提高。近年来,我校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竞赛活动,

10

有近10多人次获奖。如去年举行的“纸飞机大赛”,就斩获了两个项目的一等奖,和4个2等奖。

七、存在的问题与今后设想

“小学生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缺失与对策的研究”课题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和实践,已初步形成了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合作技能的培养、合作任务与方式的研究等操作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对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惑。

1.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更好地把握介入的时机?

2.如何妥善处置合作学习与教学时间不够之间的矛盾?

3.教师如何及时、适度的组织和调控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

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面的理论学习和探讨;进一立足课堂实践研究,不断开展教育教学反思,及时组织教师撰写经验总结,争取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11

更多相关推荐:
开题报告格式及范文模板(最全面_最实用)

兰州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螺旋棒机械加工工艺分析及轴向学生姓名魏鹏学号20xx03525指导教师曹仁涛职称副教授所在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兰州交通大学20xx年3月28日

课题开题报告范本

沧县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立项编号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课题名称的研究有效途径课题类别心理健康课题负责人许键沧县杜林乡代营小学盖章所在单位沧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20xx年5月注将开题报告送...

开题报告怎么写和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一个完美的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题名称2、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4、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5、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怎么写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怎么写?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应该包括以下九大要素:(一)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

课题开题报告

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立项编号BC14020课题名称小学生校内礼仪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类别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一般课题高国贵南华县东城小学盖章20xx年9月1345678910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

20xx38001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困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是重庆市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20xx38001经领导批准今天...

课题开题卷报告的撰写试题1

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人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

硕士开题报告写作技巧——辑文4013林先生

硕士开题报告写作技巧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人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逐渐深人人心开展和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获得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逐...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