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及其格式模板

时间:2024.3.23

目  录

王洛宾音乐创作的再思考······························································· 1

一、王洛宾的音乐创作特征······························································ 2

(一)植根民间,蕴含浓郁的民族风格·············································· 2

(二)结构精炼,通俗易懂,适合大众的审美情趣······························ 3

(三)风格独特,凝聚优美的意境···················································· 5

二、对王洛宾音乐创作的再思考······················································· 6

(一)王洛宾留给了我们什么·························································· 6

(二)王洛宾离我们有多远······························································ 7

参考文献······················································································· 8

英文翻译······················································································· 9

致谢······························································································ 10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1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2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 4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指导教师用)···································· 5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评阅教师用)···································· 6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评定表及总成绩表···································· 7

王洛宾音乐创作的再思考

艺术系音本19班   侯珺

       指 导 教 师   王九筛

摘要王洛宾是永远的传歌者,更是音乐的传经人,他不仅把丰富多彩的西北民歌传向了全国、全世界,而且为我们传承与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开辟了道路,因此重新审视王洛宾和他的音乐创作特征,深入学习、研究其开发传承西部音乐的经验,继承和发扬王洛宾老先生的优良传统,对转变音乐的采风观念和如何传承发展中国的民间音乐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从王洛宾先生的音乐创作特征切入,从王洛宾留给了我们什么深入思考,着重指出:文化传承就像是接力棒,只有真正的将王洛宾先生的艺术经验付诸实践,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才能永远传承,经久不衰。

关键词王洛宾;音乐创作;再思考

“他是第一个以汉字符号和音乐符号,将中国西部少数民族以各自专署的语言系统和乐音系统为载体而流传下来的民歌记录下来,编译定型,使西部民歌从民间不稳定的口头流传变为书面传播,实现了中国西部民歌传播形态的重大转变,同时填补了西北地区民歌采集的空白”。[①]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使新疆少数民族的民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他就是王洛宾老先生。

王洛宾,北京人,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艺术家。1913年12月出生于北京,1996年3月14日因患癌症逝世于乌鲁木齐。他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却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履行着他对音乐的热爱。1934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年轻时的他曾梦想着能到国外留学深造,但历史的偶然性往往会改变人的既定命运,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因此,他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梦想,一头扎进了对西部少数民族音乐的开发、搜集、整理和创作中,而且一呆就是半个多世纪。

王洛宾老先生的作品沁人心脾,广泛流传,在当时的音乐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股强劲的西部民歌热潮。由于人们对其音乐作品的喜爱,把许多诸如“西部歌王”、“西北民歌之父”等的美誉送给了王洛宾老先生,在当时人民群众中掀起了一股“王洛宾热”的浪潮。与此同时“王洛宾热”现象也受到许多学者、音乐评论家的关注,并产生了一系列严肃的学术问题、道德问题,甚至是法律问题。主要原因是在王洛宾老先生出版的《洛宾作品自选集》中收集了70首署名“某某民歌”的歌曲,并且还将《在那遥远的地方》、《阿拉木汗》等十首民歌的版权卖给了一位台湾导演作为影片中的插曲,这些事情引发了令人瞩目的“王洛宾现象”。

时至今日,王洛宾现象余热即将褪尽,可是他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永远是炽热的,在我们缅怀这位世纪老人的业绩的同时,也应该从另一个起点对王洛宾老先生的生命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深入地探索、学习和研究。对王洛宾老先生的创作特点以及“王洛宾现象”进行重新地审视和思考。

一、王洛宾的音乐创作特征

半个多世纪中,王洛宾老先生的足迹遍布大西北,先后收集整理、改编创作了近1000余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其中不少作品已成为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经典之作,有的还被世界著名歌唱家作为保留节目,在世界各地传唱,究其主要的创作特征涉及到以下几点:

(一)植根民间,蕴含浓郁的民族风格

王洛宾老先生的作品取自民间,又回归民间,蕴含浓郁的民族风格。他曾说过:“民族语言本身既带有民族气质,在曲调中只要保留一点民族语言的线条及节奏,必然会反映出一定的民族气质。”[②]

半个多世纪,王洛宾老先生植根于中国西部这片多民族的沃土之中,从事着收集、整理西部少数民族民歌这项工作,他就像维吾尔族的民间艺人和哈萨克族的民间游吟诗人一样,来往于民众之中,从甘肃到青海,从青海到新疆……到处都留下了他的创作足迹。

青藏高原、塞外戈壁、草原牧场、哈萨克毡房、维吾尔族的绿洲果园等浓郁的塞外风情,汇聚着许多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少数民族,存储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从而积淀成了一个个性鲜明、风格独特、多姿多彩、绚丽万状的音乐宝库。正是这些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深深地吸引并滋养着王洛宾老先生。也正是这片肥沃的民族文化土壤,为王洛宾老先生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例如:王洛宾老先生编创的《玛依拉》这首歌曲,采用了哈萨克族民歌普遍使用的欧洲音乐体系的七声调式,在旋法上运用了哈萨克族民歌特有的,带有呼唤式的四、五度音跳进。这首歌曲不但在旋律、节奏上充分体现出了哈萨克族民歌的音乐特色,而且在歌词的编配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歌词中写道:“人们都叫我玛依拉,歌手玛依拉……高兴时唱上一首歌,弹起冬不拉,冬不拉……”。从歌词到旋律,不但生动地刻画了“玛依拉”的人物形象,也突出了哈萨克族人民对音乐的热爱。同时还将哈萨克族人民钟爱的乐器“冬不拉”加入其中。更加充分地突出了这个“歌唱的民族”的特色。

又如:王洛宾老先生创编的维吾尔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达坂城的姑娘》。这两首歌曲运用了维吾尔族音乐特有的“赛乃母”音乐风格中的典型节奏“后十六”和“全十六”,使音乐具有极强的动感,体现出了维吾尔族音乐的舞蹈性的特色。

在王洛宾老先生的作品中,与这三首歌曲相似,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歌曲还有很多。譬如:1938年王洛宾老先生在兰州参加“西北抗战剧团”抗日宣传活动中收集、整理的维吾尔族民歌《喀什格尔舞曲》、《青春舞曲》,记录的哈萨克族民歌《流浪之歌》、《我等你到明天》、《羊群里躺着想你的人》。1939年11月组织“青海抗战剧团”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中记录的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半个月亮爬上来》、《依拉拉》等。还有解放后他改编创作的哈萨克族歌曲《小白鹿》、《哈力达来》,维吾尔族歌曲《亚克西》、《日夜想念毛主席》、《黑力其汗》和柯尔克孜族歌曲《草原》等等。

王洛宾老先生牢牢地把握民族音乐的灵魂,对民歌进行收集整理、加工、提炼及创造,使他的作品既忠实于原有音乐的气质,存留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朗朗上口,适合大众的审美情趣。

(二)结构精炼,通俗易懂,适合大众的审美情趣

在王洛宾老先生编创的作品中,很少能见到较为复杂的结构方式。在他的作品中有些可以精炼到只有一个单一段式,即使有些再复杂也只是单三部曲式。


例如:《掀起你的盖头来》

这首歌曲是一首简单的六句式的单一段式。

又如:他记谱、译配的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民歌《达坂城的姑娘》

 

这首歌曲是典型的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再现部属于变化再现。

再如:他记谱、编译的《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

 

这是一首有完全静止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王洛宾老先生的作品广泛流传于民间,久唱不衰,在国内外很有影响,其一就是因为他的作品抓住了结构短小、精炼这一特点。

王洛宾老先生对民歌歌词深厚译配的功力,是其整理、创作的民歌广为流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王洛宾老先生在译配歌词时,不仅要保留歌词的原意,还会尽量符合汉语的语法,利于人们口头传扬。虽然歌词仅运用了一些朴实自然,通俗易懂的词藻,但却准确地刻画出了生动的艺术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1943年他在狱中为一位3岁就随父母入狱的小囚友莉莉所写的《大豆谣》:

“蚕豆杆,低又低,结出的大豆铁身体。

  牢中莉莉夸大豆,世界上吃的数第一。

  小莉莉,笑眯眯,妈妈转身泪如雨。

街头叫卖糖板栗,牢中大豆也稀奇。

小莉莉,有志气,妈妈哭声莫忘记。

长大冲出铁牢门,全世界大豆属于你。”

简简单单的十二句歌词,生动地刻画出了小莉莉的天真无邪,妈妈的痛苦与无耐,以及革命者的坚强意志。质朴的话语、生动的形象,让人仿佛亲眼看到了当时的情景。

又如:王洛宾老先生1960年再次身陷囹圄时,在铁窗下创作的《高高的白杨》:

“高高的白杨排成行,美丽的浮云在飞翔。

  一座孤坟铺满丁香,孤独地依靠在小河旁。

  一座孤坟铺满丁香,坟中睡着美丽的姑娘。

  枯萎丁香引起我遥远的回想,

  姑娘的表情永远难忘。

  高高的白杨排成行,美丽的浮云在飞翔。

  美丽的姑娘吻着丁香,把知心话儿对我讲。

  美丽的姑娘吻着丁香,把知心话儿对我轻声唱。

  我却辜负了姑娘的钟情歌唱,

  悄悄走进了牢房。

  高高的白杨排成行,美丽的浮云在飞翔。

  孤坟上铺满了丁香,我的胡须铺满胸膛。

  我永远抱紧枯萎的丁香,

  向着高高的白杨。”

深沉的歌词,体现出了王洛宾老先生对妻子的深切怀念,以及当时内心的苦闷,从中又萌发着一种强烈的悲壮与苍凉。

“歌词是歌曲的基础,旋律为歌词插上了翅膀”。[③]在王洛宾老先生创作的歌曲中,歌词音韵的和谐,使每一个词句都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而且他非常成功地把民歌旋律与新词融合的恰到好处,使其歌曲具有了神奇的魅力。

(三)风格独特,凝聚优美的意境

王洛宾老先生的作品不仅结构短小、精炼,词作朴实自然、通俗易懂,而且在他的作品中对美的追求更为突出。王洛宾老先生用真诚的心写歌,用音乐塑造人的心灵,用美感化人的心灵。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让人难忘的饶有情趣的民歌。在驼铃声声、浩渺草原、羊群如云,壮美、瑰丽的西部高原上,王洛宾老先生奇遇一位具有粉红面容、明媚双眸,身躯、姿态完美结合的藏族牧羊女,就是在这天地人和的完美意境中诞生了这首优美的传世之作。“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愿她每天拿着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我愿抛弃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她那粉红的小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歌词句句真切、情意绵绵、独具匠心。不仅把美丽的少女刻画得活灵活现,而且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为追求爱情,甘愿成为一只小羊,忍受皮鞭抽打的,生动感人的小伙子形象。同时也唱出了青年男女共同的心声,共同的情感。

王洛宾老先生的作品用平白、朴实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旋律,体现出了优美而不平凡的意境,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美的精神享受。

二、对王洛宾音乐创作的再思考

王洛宾老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离开并不意味着一代歌王的最后谢幕,他留给我们的是那些弥足珍贵的经验及思考,犹如一坛陈酿窖藏的千年老酒,如此的甘醇久远。

(一)王洛宾留给了我们什么

王洛宾老先生创编西部民歌的宝贵经验,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独特的重要成果。他的成就和经验,对我们现代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民族音乐是我们艺术创作的瑰宝。同时,也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了采风的重要意义,采风是民族艺术传承的重要途径。

1、采风是民族艺术传承的重要途径

民歌称为“风”,因此搜集民歌便称为“采风”。 “‘艺术采风’是艺术工作者为了收集艺术创作的素材,而进行的一项艰苦的活动……艺术家要创造出贴近生活的艺术作品,就必须了解本土的文化和历史;就必须要深入实地去考察、去体会……”[④]

如果没有孔子及其弟子对他们那个时期民间音乐的采集,怎会有《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如果没有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采风,怎会有大型云南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歌舞集《云南映像》这样的佳作;如果没有王洛宾老先生半个多世纪的深入和游走西北少数民族民间,怎会有那些久传于世的音乐作品……前辈们一例例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采风不仅能让我们在生活中收集艺术创作的素材,加深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而且是民族艺术传承的重要途径。

采风是搜集民间音乐素材,孕育和激发音乐创作灵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挖掘民间音乐宝藏,使民间音乐精品得以继承与发扬的重要手段,它对艺术工作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艺术创作需要对生活实践的认识不断深入和补充,同时也是对我们理论知识的一种检验、巩固和提升。因而我们必须明确采风的重要意义,走向民间,走入山寨乡村,走入那些让人沉醉的民歌之乡,寻找创作的灵感,充实我们的大脑,让采风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讨论,而成为具体的实践行动。

2、民族艺术是艺术创作的瑰宝

民族音乐是指各民族人民用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情感生活的音乐,是根据本民族自己的审美标准集体创作而成的。它反映着各民族人民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体现出了各民族人民的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纵观乐坛,诸如贝多芬、莫扎特、柴科夫斯基、穆索尔斯基等等众多优秀的音乐家莫不受过民族音乐的滋养,同时还将民族音乐作为他们创作的源泉。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泱泱大国,民族音乐文化悠久而丰富,如此肥沃的民族音乐文化土壤,为我国广大的音乐家们提供了创作源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只有牢牢地站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才能使我们的音乐走向世界。

一曲旋律甜美深情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不仅深受国民的喜爱,它更是代表着中国音乐,传递着中国人民的心声,走向了世界,博得外国友人的喜爱。意大利歌剧作家普契尼还将这首歌运用到了他的歌剧《图兰朵》中,作为背景音乐。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王洛宾老先生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千千万万的中国音乐作品走向世界,引起了世界各国友人的共鸣,成为了世界各国著名演奏家、歌唱家的常备曲目和保留节目。

从创作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音乐创作的根在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艺术创作的瑰宝,只有不断地从民族音乐中吸取养分,我们艺术创作的源头才不会枯竭,才产生有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二)王洛宾离我们有多远

在我们传唱王洛宾老先生的作品,分析思考王洛宾老先生音乐创作特点及“王洛宾热”现象时,不禁会使我们联想到,王洛宾老先生代表的是他们那个年代的音乐采风工作群体,还是我们现在众多音乐群体中的一个?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像王洛宾老先生一样的优秀艺术家呢?

1、我们身边有多少王洛宾

只要是民歌繁盛的地方大多是人烟稀少,交通极不方便的偏远山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采集民间音乐的工作者不仅要东奔西跑付出艰辛的体力劳动,还要面临诸如遇狼、遭抢的突发事件,更为困难的是民歌在流传过程中具有极为不稳定的复杂情况。不同的艺人对同一首民歌的演唱方式大不相同,有时即使是一位艺人演唱同一首民歌,每次也不完全相同。面对种种困难,我们的民歌采集者想要发现一首优秀的民歌,犹如沙里淘金。然而,即使发掘出了一首优秀的民歌要对其进行记录,也会存在较为复杂的情况。因为,在我们的民歌中,不稳定的游移音较多,要准确地记录一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非一人可以完成,更不用说要把一首民歌编创得很完美,成为人们都非常喜爱的歌曲,更具有其特殊的难度了。

对于王洛宾老先生来说,这些困难并不足以影响他对民族音乐的热爱,阻碍他对民族音乐的渴求和探索。他半个多世纪单枪匹马地开发西部音乐,在特殊的环境和文化背景中,依然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忍受着孤独与贫困,坚持他的音乐采集和创作。苦难中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寂寞中对音乐无尽的吸取,最终成就了王洛宾老先生的音乐人生。

在现代科技发达的今天,各类数字产品的出现,应当是更有利于我们民间音乐的采风工作。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我们现在的很多工作者享受到了电子信息、数字技术的优越性,却不愿再深入民间去做这项艰苦的采风工作。有人还认为,过去必须亲身行万里路去见识的东西,现在坐在电视、电脑前就可以完成,从而来代替采风。优越的条件没有使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前辈们的成果,反而成为了阻碍我们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巨大绊脚石。

近些年来,尽管有像刀郎、腾格尔等人在民族音乐的发掘中做出了一些贡献,也为现代电子、流行音乐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乐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但让人惋惜的是,他们的这些作品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在一段时间后竟昙花一现了。

“像王洛宾这样优秀的艺术家的日益凋零,正道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没落和深入基层了解文化艺术不足的问题”。[⑤]纵观我们现代的音乐界,是否还会有像王洛宾老先生这样优秀的艺术家,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这些音乐的后学者更应该看清历史,正确地运用我们现代有利的科学条件,继续继承和发扬像王洛宾老先生这样优秀艺术家的工作精神,传承我国的民族音乐。

2、永远“传经”的王洛宾

王洛宾老先生在其半个多世纪的收集、整理、创作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工作中,不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搜集整理民间音乐作品,吸收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把对音乐的执着、勤奋和强大的毅力留给了我们。

一生历经磨难与坎坷的王洛宾老先生从未向命运低头,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履行着他对音乐的忠诚,并要求自己把不愉快的事情全部忘掉,体会幸福与苦难中的各种美。他从音乐中获得了最大的满足和快乐,也让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体会到了他的豁达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王洛宾老先生不仅告诉了我们要乐观的面对人生,还告诉我们对工作要认真、严谨。他在《自传》中对改编民歌工作有如下叙述,“为了要使译词既能表达原文的含义和风格,又符合汉语的声调和语气,我在编译时下了很大的功夫,反复推敲,仔细琢磨,一遍遍地唱。有时为了一个字,竟要考虑好几天,一首歌要反复修改好几年。”[⑥]这段话充分地体现了王洛宾老先生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也正是他艰苦的付出,才使他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而我们现代的一些音乐工作者,坐在家中利用自己所学到的有限的知识就想创作出久传于世的作品,是绝对不可能的。王洛宾老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文化传承就像是接力棒,老一辈艺术家把接力棒交给我们,我们也应完好地将它交给下一程”。[⑦]王洛宾老先生对西部民歌的开发,不仅把丰富多彩的西北民歌传向了全国、全世界,而且为我们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民歌开辟了道路。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王洛宾老先生的优良传统,注重我们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继续探索发现、保护研究、发展传承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我们只有这样做了,王洛宾老先生才不会永远的离开我们。

参考文献

[1]张善.王洛宾现象——之我见[J].人民音乐,1995,(5).

[2]张良宝.对王洛宾评价问题的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3).

[3]李菀.谈王洛宾和他的歌[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9).

[4]黎蔷.王洛宾的音乐世界[J].新疆艺术,1996,(4).

[5]宋博年.洛宾歌曲美学初探[J].新疆艺术,1998,(5).

[6]何涛.王洛宾歌曲的艺术魅力[J].新疆艺术,1998,(4).

[7]王丽娜.王洛宾民歌的艺术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1).

[8]蒋林.王洛宾音乐创作的艺术感情[J].新疆艺术,1999,(4).

[9]赵仕枢.真善美的流淌—记王洛宾和他的歌[J]. 丝绸之路,1996.

[10]李霞.歌王—王洛宾最后的日子[J].周末,1996.

[11]史竟.中国新音乐运动的特殊典范——王洛宾[J].新疆社科论坛,2001,(2).

[12]梁茂春.王洛宾的西部民歌的历史定位问题[J].福建艺术,2005.

[13]马成翔.王洛宾歌曲作品的艺术特色[J].新疆艺术,1998,(4).

[14]黄志刚.“艺术采风”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必要性[J].美术大观,2006,(9).

[15]邢静,张禾,张宏辉.王洛宾离我们有多远?[J].北方音乐.2006.

[16]刘再生.批评者,批也,评也——对“王洛宾热”现象的思考[J].人民音乐,1994.

The re-ponder on Wang Luobin’s Musical Creation

Class19, Undergraduate Course, Art Department    Hou Jun

Instructor    Wang Jiu-shai

AbstractWang Luobin is and will always be a songs-and-music-propagator. He has not only spread the rich and colorful western-folk-songs to the whole nation and to all over the world but also paved the way for us to impart and develop the Chinese folk music. Therefore, it has profound significance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ion of folk songs’ collection, and how to spread, succeed and develop Chinese folk music to re-ponder Mr. Wang Luobin and his characteristics on musical writings, consider his experience on the development, propagation and inheritance, and succeed and carry on his excellent tradition.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ng Luobin’s musical writings. It points out chiefly from what Mr. Wang left for us that the spread and succession of culture is a relay baton. Our Chinese musical culture can be propagated, succeeded, and prolonged forever only if we put his experience on art into practice.

KeywordsWang Luobin;Musical creation;Re-ponder

致谢:



[①]史竟.中国新音乐运动的特殊典范——王洛宾[J].新疆社科论坛,2001,(2):74-75.

[②]梁茂春.王洛宾的西部民歌的历史定位问题[J].福建艺术,2005,(1):11-14.

[③]马成翔.王洛宾歌曲作品的艺术特色[J].新疆艺术,1998,(4):37-40.

[④]黄志刚.“艺术采风”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必要性[J].美术大观,2006,(9):8.

[⑤]邢静,张禾,张宏辉.王洛宾离我们有多远?[J].北方音乐.2006,(1):58 .

[⑥]刘再生.批评者,批也,评也——对“王洛宾热”现象的思考[J].人民音乐,1994,(1):2-6.

[⑦]邢静,张禾,张宏辉.王洛宾离我们有多远?[J].北方音乐.2006,(1):58 .

更多相关推荐:
标准论文格式范例

标准论文格式一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

完整的论文格式模版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是学生提交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中的主要部分为了提高我校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使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在内容和格式上更加统一规范特编写此规范...

学术论文模板_论文格式范本[1]

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姓名1作者单位正式对外名称省份城市邮编2作者单位正式对外名称省份城市邮编12摘要4个整句以上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缺一不可等摘要应以第三人称撰写不得出现本文作者等词汇应写成报道性文摘并具...

标准论文格式范文

标准论文格式范文目录摘要21引言311问题提出312相关概念4121校际协作学习4122支持工具42文献综述43研究设计731研究过程7311文献调研7312确定工具分类7313设计问卷7314问卷调查7315...

论文标准格式模板

大连民族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完成日期大连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摘要摘要是摘要部分的标题不可省略标题摘要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再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

一般论文的格式范文

试论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摘要我国财务报告存在着目标偏差信息披露不完整过于强调信息的可靠性等问题在满足有效披露成本效益财务报告体系表内优生的原则下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应以完善体系丰富披露内容变革报告模式为目标关键...

小论文格式要求附带一篇范文

小论文格式要求20xx年版一学生要严格按照论文题目作者及学号单位指导教师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二字体字号规定如下题目黑体小号居中作者单位宋体号指导教师及其姓名楷体号间隔空摘要关键词黑体号摘要内容关键词内容楷...

论文引用的格式

1期刊序号作者文献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2著作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城市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序号论文作者论文题名C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论文名D保存地城市名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

期刊标准论文格式范例

期刊标准论文格式范例某林业期刊征稿简则要求新投稿文章格式按征稿简则要求但电子邮件投稿建议用5号字15倍行距排版图表中文字用6号字图表大小应适中以利于打印送审从20xx年起所投稿件需在中文关键词后加中图分类号文献...

学年论文格式具体要求+格式模板

附件2学年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要求及模板学年论文设计文本结构1封面2设计书论文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3目录4题目摘要关键词中英文5正文6致谢7参考文献学年论文设计规范要求一目录的规范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

标准论文格式范例

中外工艺美术史期末论文论文题目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专业工业设计系年级级姓名学号标题居中二号黑体一般在20字以内如有附标题则为小二号黑体摘要简要说明论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研究目的采用方法和主要结论摘要两字宜用小五号...

标准论文格式范例规范

标题居中二号黑体一般在20字以内如有附标题则为小二号黑体作者四号楷体摘要简要说明论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研究目的采用方法和主要结论摘要两字宜用小五号黑体摘要内容宜用小五号仿宋体不用第一人称做主语100字左右关键词...

论文格式模板(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