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石门寨地区水文与水文地质调查报告_-_副本(修改)

时间:2024.4.20

秦皇岛市石门寨地区水文与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1.绪言

1.1工作区概况

   1.1.1 工作区位置和面积(位置图找崔剑锋)

本次实习区为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区以北的抚宁县境内,属石门寨镇管辖。南起黑山窑村,北至义院口长城脚下,长约15km;东起张崖子村,西至伍庄-山羊寨一带,宽约12km,总面积约180km2

1.1.2工作目的和任务

(1)巩固水文地质学,水力学,地下水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2)充分调动我们学习的自主性,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3)借助本次实习掌握和熟悉本专业野外工作的基本流程,夯实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为以后从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作或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1.2工作进行情况

1.2工作进行情况

1.2.1工作组织

此次秦皇岛实习由防灾科技学院统一组织,由谷洪彪和宋洋两位老师带队,全班41个同学共分为七个小组在秦皇岛盆地石门寨地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位同学共分为七个小组在秦皇岛盆地石门寨地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此次调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路线实习阶段,水文地质调查阶段以及编绘图件,撰写报告阶段。

1.2.2工作方法

路线实习阶段:由两位老师带领我们出野外进行地质和水文地质认识和调查;

水文地质调查阶段:各个小组独立进行区域性的水文地质调查;

工作方法:走访、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

1.2.3工作时间和完成情况

工作完成情况表

1.3 经济地理

石门寨地区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交通便利,有公路通向秦皇岛市各区、县,这也促使当地工、农业快速发展。石门寨地区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梁等,山坡多种植果树,尤以桃树为多,盛产蜜桃.渔业较发达;工业以采掘业为主,有煤、耐火黏土、建筑石材以及水泥原料等。其中煤矿业具有悠久的历史,规模多为小型。

1.4 水文与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及存在问题

柳江盆地各时代地层发育且具代表性,地层连续、出露齐全,地质构造清晰,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出露普遍,是良好的地质及水文地质研究区,这也使得该地区水文与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较为深入和完整,有详细的研究成果及资料。

本次水文地质生产实习主要是对本区的地质地貌,水文与水文地质进行观察描述、调查和分析,对该地区的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含水层,边界条件,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均衡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及该地区的地表水(河流、水库等)、地下水(泉、井、落水洞等)进行了水质水量上的分析计算和评价。

但是由于此次实习时间的短暂和天气的影响使得对水文地质方面的调查不够详实和准确,而仪器的缺乏和精度不够也使得数据的测量出现了问题。当然由于野外实际经验有限,在独立进行调查的时候也会出现各种很难解决的问题,甚至造成调查和测量出的数据不符合该地区的真实水文地质参数。

第二章 自然地理概况

2.1地形地貌特征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西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最高峰西北部的大平台,海拔635.2m,最低处为东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m左右。盆地内的主要水系为大石河,即沿此方向纵观盆地,出盆地后于山海关西南注入渤海。

2.2 水文气象特征

2.2.1气象特征

本区属于暖温半湿润季风带华北型大陆型气候区。

2.2.1.1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为,元月最冷,最低为零下21.5(1959年,)冬季平均为零下7;7月最热,最高达39.9(1961年),夏季平均为25.7。每年20-25的气温占全年的33%,主要出现在6,7,8,9四个月。

2.2.1.2降雨量

年平均降雨量为695.5mm,最大降雨量为1273.5mm(1969年),最小降雨量为320.1mm,(1979年)降雨期集中于每年的7~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75%,冬季降雪稀少,最大积雪厚度多在15cm以下。降雪初日多在11月下旬,最早在10月24日(1980年),最晚在1月21日(1972年)。降雪终日在3月末4月上旬,最早在2月24日(1980年),最晚在4月15日(1979年)。本区夏季雨量过于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据统计,最大暴雨强度为215.4mm/d(1975年7月30日),平均降雨强度为105.6mm。年最多暴雨日数为9d(1969年),这种雨量分布不均的结果,最易引起旱涝灾害。

2.2.1.3日照

唐山资料统计,本区年平均日照为2903.3h,最多月份为5月,多达292.9h,最小月份是12月,为199h。太阳出没时间,6月夏至的出没时间最长,4:30`出,19:29`没,长达15h;12月大雪的出没时间最短,7:05`出,16:34`没,仅9小时29分钟。二者相差5个多小时。

2.2.1.4蒸发量

本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46.8mm,为多年平均降雨量的2.3倍,蒸发量最大月份是5月,一般为234mm,占全年蒸发量的15%。

2.2.1.5相对湿度

本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1.7%,月最大平均为87%,最小月份平均为0,与气温和降雨量呈正相关。6~9四个月相对湿度最大,多在70%以上。干燥度平均在1.3左右。

2.2.2水文特征

    实习区内主要发育地表水体为大石河,其发源于青龙县前山附近,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柳江盆地后注入渤海。全长70km,其中近60km河段流经山区,并有9条小河汇入,仅下游12km的河段流经倾斜平原。该河流域面积约为618km2,其中560 km2以上为山区,故为山区性河流。河床总高差为400米,平均坡度为1.3‰.河床主要为砾石,少有漂砾河粗中砂.据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李凤林统计,砾石的主要岩性为火山岩,其次为花岗闪长岩.流域内植被覆盖度达50%~60%,故水土流失不严重,河床也较稳定。

石门寨地区的大石河流域可以划分为4个汇水亚区,包括石门寨汇水亚区,东宫河汇水亚区,驻操营汇水亚区和秋子峪汇水亚区.

第三章 地质条件

3.1 地层

实习区位于华北地台燕辽沉降带东段、古山海关隆起南缘的柳江向斜盆地内。其出露的地层在中生界以前属华北地台型,而在中生界侏罗系属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由于构造运动影响,使区内普遍缺失了中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叠系、白垩系及第三系。其他时代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本区的地层层序,地层单位的划分及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综合地层柱状图》。

3.1.1中元古界

     该地层主要出露肉红色混合岩化钾长花岗岩,含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黑色角闪石,可见卡氏双晶,节理较发育。(见砂岩与花岗岩接触关系图)

花岗岩,及与下马岭组接触关系素描图

3.1.1上元古界青白口系(Pl补充野外调查内容及图件

(1)下马岭组(Pl

下马岭组发育两种岩性岩石,下部为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岩层产状284°∠19°,上部为红色页岩,风化严重,产状285°∠25°。

(2)景儿峪组(Pj

景儿峪组主要出露砂岩,底部可见含砾砂岩。

3.1.2古生界(Pz补充野外记录薄中定点内容-文字描述与图件

(1).寒武系(∈)

府君山组(∈1f:区内寒武系最下部的地层,厚度较大,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属浅海相沉积。

馒头组(∈1m:在东部落村西侧有出露,为猪肝色泥岩、页岩,表面破坏,节理发育,岩层产状倾角215度,21度。

毛庄组(∈1mo:主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页岩含少量的白云母。

徐庄组(∈2x:在东部落-石门寨地质路线中有出露,为细砂岩夹少量鲕粒灰岩透镜体,厚度101m。

张夏组(∈2z: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本组地层厚130m,属浅海相沉积,实习区可见灰岩及鲕粒灰岩,产状320°∠25°。

崮山组(∈3g:实习区出露紫红色砾屑灰岩和青灰色白云质灰岩,产状235°∠38°。

长山组(∈3c:分布基本上与崮山组一致,厚度只有18m左右,属浅海相沉积,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300 20

凤山组(∈3f:厚度92m,属浅海相沉积。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有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灰岩出露。

(2)奥陶系(O)

冶里组(O1y:在亮甲山出露,岩性为灰色灰岩,节理裂隙发育,岩层产状228°∠31°

亮甲山组(O1l:典型剖面是在石门寨的亮甲山,厚度118m。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产状280°∠26°

马家沟组(O1m:分布同亮甲山组一致,在亮甲山,砂锅店村东北侧发育较好,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产状265°∠19°

(3)石炭系(C)

本溪组(C2b: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厚度82m。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山西式铁矿)和黏土岩(G层耐火黏土),平行不整合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

太原组(C3t:分布与中石炭统本溪组相同。在小王山剖面厚度为51m;在石门寨西门至瓦家山剖面厚度为48m。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粉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

(4)二叠系(P)

山西组(P1s:是区内重要含煤地层,石门寨西门剖面厚度61.8m。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黏土岩,构成两个韵律。

下石盒子组(P1x:主要分布在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厚度115m,属湖泊相沉积。在实习区未见该地层。

上石盒子组(P2s:分布比较局限,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厚度72m。在实习区未见该地层。

石千峰组(P2sh:只见于黑山窑至欢喜岭一带,厚度为150.0m以上。在实习区未见该地层。

3.1.3中生界(Mz

(1).三叠系(T)

黑山窑组(T3h):典型剖面在黑山窑后村西,底层厚度161.8m。在实习区未见该地层。

(2).侏罗系(J)

北票组(J1b:在本区分布面积广,主要在中部区,以黑山北窑、大岭一带出露较好。在实习区未见该地层。

蓝旗组(J2l:以一套火山岩石系分布在盆地中部老君顶至大洼山一线,厚度在1000m以上。在实习区未见该地层。

孙家梁组(J3s:分布局限于东南隅蟠桃峪一带,未见与其他地层直接接触关系,厚度350m以上,在实习区未见该地层。

3.1.4新生界(Kz

本区新生界仅有第四系零星分布,且主要为河流阶地松散堆积物,没有胶结成岩。见有少量洞穴堆积,分布在黄土营、山羊寨、李庄、茶庄等地石灰岩溶洞中,为沙砾、黏土堆积物,已开始固结变硬。

3.2地质构造

实习区可见的地质构造如下:

 (1)褶皱构造

西部地区发育有两个被断层破坏了的近南北向的背斜,一是柳观峪、秋子峪背斜;二是张赵庄-伍庄背斜。

在实习区整体发育柳江向斜:北起成子峪,南到石龙山、南岭子一线,长达40km,东起娃娃峪西沟、张崖子,西到王庄、山羊寨一线,宽约8km,约占石门寨地区面积的2/3左右。(见附图-石门寨地区地质剖面图引出图

(2).断层构造

西部地区发育有柳观峪-秋子峪和张赵庄-伍庄背斜。

中部-东部地区,在柳江向斜中发育有四组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

3.3构造发展史

本区在地质历史发展进程中,曾经历过的主要运动有五台运动,吕梁运动,蓟县运动,太康运动,海西——印支运动,燕山运动以及喜马拉雅运动。

(1)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Ar——Pt1

从区域性地质背景来看,本区前中元古代处于地槽发展阶段,经历了五台运动和吕梁运动。特别是早元古代的吕梁运动,地槽回返,产生了漫长而复杂的褶皱运动,并伴有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逐渐形成了一套巨厚的变质岩,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构成了华北地台结晶基底。结束了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

(2).中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Pt2

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台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初期地台边缘部位仍带有活动性特征,断裂活动比较强烈,断陷和隆起比较明显,地台北部出现了呈北东方向延伸的燕山海槽。

(3).晚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Pt3

晚元古代早期,华北地台由边缘凹陷转入整体下降。北部陆表海不断扩大,山海关古陆范围缩小。到青白口期本区已经成为陆表海的一部分。堆积了龙山组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泥灰岩,稍后堆积了景儿峪组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泥灰岩。本区晚元古代晚期震旦纪再度成为古陆剥削区。

(4)古生代地台发展阶段(Pz

古生代伊始,本区再度下降,海水由北方侵入,接受沉积,随后海侵扩大,有大量的碳酸岩盐沉积。

早奥陶世冶里期海进再度扩大,沉积环境逐渐变为正常浅海较深水环境,以大量的碳酸岩出现为特征。早奥陶世末发生太康运动,华北地台大面积抬升,海水退出。

中石炭世早期,本区地壳又开始下降,海水侵入,本区处于滨海沼泽相沉积,形成一套富铝铁质碎屑沉积物。晚石炭世地壳略趋稳定,海水时进时退,但以陆相沼泽为主,气候适宜大量植物生长,死后形成巨厚堆积,形成本区含煤地层。

二叠纪本区以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想沉积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繁茂,气候转为干旱时形成一些红色碎屑岩沉积,这个时期也有海水侵入。

(5)中生代地台活化阶段(Mz

本区在二叠系石千峰组地层沉积之后,曾发生过两次构造变动。大约在海西晚期本区经历了一次自西而东的挤压作用,产生了由下马岭组至石千峰组组成的柳江向斜及南北向压性断裂和北东,北西两组扭性断裂。

本区在海西——印支运动以后,侏罗系北票组河流相沙砾岩层呈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前中生界不同时代地层之上。

北票组沉积以后,本区燕山运动第一期构造变形仍以塑性变形为主,产生了本区北西向构造,并伴随有闪长玢岩浅成侵入体侵入。

燕山运动第四期是以断块运动为主,鸡冠山地堑应是这次断块运动的实例即本区晚东西向构造。

3.4矿产

柳江盆地矿产以沉积为主。岩浆矿床和变质矿产不重要。沉积矿产有煤、耐火粘土、用做玻璃原料的石英岩、冶炼用的白云岩等。其中煤和耐火粘土的开采历史悠久。有一定规模。本区的矿产资源以铝土矿、煤、黏土矿等沉积矿产为主,石灰岩、砂岩、正长岩是制玻璃、水泥等的原材料。下平山处有重晶石、铅锌矿,有些地方有矽卡岩的铁矿。此外,可到处见到石灰岩采石场。用做建筑材料和烧石灰。内生矿床规模不大,如上平山重晶石铅锌矿(规模很小,矿坑已废)及花场峪附近温泉堡花岗岩基接触带的矽卡岩钢铁矿点等。

实习区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铜及铅锌。成因类型既有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沉积型,又有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型。

第四章水文地质概况

4.1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和分布特征

根据本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可划分为五个水文地质分区,详细内容见表2。

表2 石门寨地区水文地质分区特征表

水文地质分区详见附图  。

4.2地下水类型与含水岩层

    实习区位于柳江盆地中,东、北、西三面环山,地势较高,南部平缓,形成良好的汇水条件,大石河由北向南径流,另外大气降水也有一定的补给,这样使含水层含水丰富,同时此地区岩溶发育,能够储存,运移大量地下水,这样就形成了柳江盆地含水系统。

根据岩性,裂隙发育程度和分布范围,可将本区地下水划分为:岩溶水,裂隙水,孔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1)岩溶水(首先介绍发育岩溶的主要地层,其次介绍溶隙发育程度、确定灰岩地层富水性程度

实习区岩溶水这类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寒武系府君山组,奥陶系灰岩隙中,该地层实习区岩溶主要分布东部落和亮甲山一带,这两个地区具有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水的侵蚀性,水是流动性,岩石透水性,但这两个地方在赋存方式上各有各的不同。溶隙较发育

(隔水边界)东部落西侧为馒头、毛庄组的泥岩,东侧为景儿峪组的石英砂岩,南侧分布有闪长玢岩。在实习中,我们发现在东部落村南500m发现一较大的落水洞,其四周分布府君山组灰岩。岩石呈青灰色,层厚,有利于岩溶发育。东部落的三面隔水更为岩溶裂隙水的富集创造了条件。隔水底板?

亮甲山组的岩性为中厚层的豹皮状灰岩,其下伏地层为冶里组灰岩,此区灰岩有泥质条带,风化严重,裂隙发育,(见亮甲山冶里组灰岩裂隙发育素描图)。该区灰岩中穿切有辉绿岩脉,是良好的隔水岩体(见亮甲山灰岩与辉绿岩接触关系素描图)。亮甲山下六个供水井的位置及出水情况可知该区岩溶发育方向为北西向南东。构造裂隙水在潮水峪有很好的出露(节理玫瑰花图),此类地下水埋藏较浅。其补给主要来自地表降水,地表水延裂隙渗入地下。它的特点是分布不均匀,水位也不连续,裂隙储水空间小,水的富集较断裂带水差,水量不丰富,在亮甲山灰岩裂隙也较发育(见亮甲山组灰岩裂隙素描图)。

(2)裂隙水

①裂隙构造运动,改变地下水富集条件使地下水富集,形成断裂构造裂隙水,东侧为景儿峪组石英砂岩,为隔水底板,西侧有府君山组灰岩,以南则为花岗岩侵入体,为隔水层。

②构造裂隙水

基岩裂隙由哪几组地层组成,裂隙发育程度如何、透水性差为区域弱透水层或隔水层。

构造裂隙水在潮水峪有很好的出露(节理玫瑰花图),此类地下水埋藏较浅。其补给主要来自地表降水,地表水延裂隙渗入地下。它的特点是分布不均匀,水位也不连续,裂隙储水空间小,水的富集较断裂带水差,水量不丰富,在亮甲山灰岩裂隙也较发育(见亮甲山组灰岩裂隙素描图)。

③孔隙水

研究区内的孔隙水主要赋存在大石河河谷中(见亮甲山-浅水营北村大石河河谷信手剖面图),包括河漫滩和阶地,呈条形分布范围广,埋藏浅、分布均匀,有连续水位。它的分布受第四纪地层分布控制,分布越厚,储水量越大。一级阶地为冲积阶地,主要成分为粘土及砂砾石,连续性好,含水层水量丰富,水质较好。

4.3地下水循环条件

不同类型的地下水其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是不一样的。岩溶地下水既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也接受地表水间接补给;径流速度快,以泉为主要排泄方式。孔隙水补给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入渗,地表水入渗、人类灌溉入渗,水量较稳定;排泄方式是向下游渗流补给河水,已经的方式开采。构造裂隙水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其径流缓慢,以渗流为主,大多以泉的方式排泄或者直接渗入到河流。

4.3.1补给

  含水层或含水层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补给。在研究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方式有大气降水入渗、地表水的垂向补给、含水层间的越流补给,其中最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由大石河测流可知,下游流量突然减少,说明有部分地下水渗入地下,而大石河河谷松散层分布广泛,地势平缓,有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来积攒水量。

4.3.2径流(地下水整体径流方向与局部径流方向)结合等水位线图

本区地下水的整体径流方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流,与地表水的运移方向大致相同,在局部地区可见

本区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是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前山附近,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柳江盆地后注入渤海。全长70km,其中近60km河段流经山区,并有9条小河汇入,仅下游12km的河段流经倾斜平原。该河流域面积约为618km2,其中560 km2以上为山区,故为山区性河流。大石河水量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68亿m3河流补给源以降水为主。

4.3.3排泄(泉、水源地、灌溉、人工开采、矿井排水)

地下水排泄为含水层含水层系统失去水量的过程。地下水的排泄方式在实习区研究区主要有有泉的排泄(见东部落泉水成因示意图)、水源地、灌溉、人工开采、矿井排水(见东部落泉水成因示意图)、在潮水峪、东部落一带,灰岩裂隙发育,地下水的排泄以泉为主,在填区也有零星出露,水质较好。在亮甲山有一水源地,提供秦皇岛地区的用水;另外,像柳江煤矿等大中小型矿井降水以及居民区生活及灌溉开采用水都是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泄流、蒸发、向地表水排泄以及人工开采等方式。在潮水峪、东部落一带,灰岩裂隙发育,地下水的排泄以泉为主;在大石河下游一些地段,地下水向地表水排泄;另外,居民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几乎都来自地下水开采,所以人工开采在研究区内地下水开采中占很大的比重。

4.4地下水动态(参照张健报告)

就研究区而言,水资源的补给直接或间接来自大气降水,因而地下水动态特征与降水有密切的联系,调查区绝大多数的井水位夏高冬低,据调查,水位变幅在3-4m,主要补给和排泄集中于7-10月份。泉也多数在雨季出露,大石河、等近年来成为季节河,夏季水位上涨,而春冬季会出现断流。另外,除降水的因素外,研究区地下水动态还受到地形、地质因素的影响。

就研究区而言,水资源的补给直接或间接来自大气降水,因而地下水动态特征与降水有密切的联系,实习期正处于雨季,并且今年降雨量大,对水资源的计算与调查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地下水的运动状况也有所改变,但是调查区多数时候井水位夏高冬低,泉也多数在雨季出露,大石河、汤河等近年来成为季节性河流,夏季水位上涨,而春冬季会出现断流。另外,除降水的因素外,研究区地下水动态还受到地形、地质因素的影响。

4.5地下水化学特征野外取样取样点个数、室内分析、测试项目、结果

地下水中含气体、离子、胶体物质,有机质及微生物等。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为O2、N2、CO2,主要离子成分有Cl-、SO2-4、HCO-3、Na+、K+、Ca2+、Mg2+。反映地下水的化学特征主要用舒卡列夫式表示(见附表-石门寨地区水化学特征表),水化学特征与气候、地形、地表状况、人类活动、岩性等有关,不同地区,由于含水层岩性及水循环条件不同,其水化学特征也就不同。

在实习区经过野外调查采样,一共采样 个,经过室内测试分析Cl、SO4、HCO3、K、Na、ca、mg、TDS等项目可知

研究区内水化学类型主要以SO4-Ca·Mg型水和Cl·SO4-Ca·Mg型水为主(见附表-石门寨地区水化学特征表)。分布情况:分布情况,近海平原区为So4-Ca.Mg型水,局部地区如杨庄,赵庄,欢喜岭地区和魏庄,小傍水,大傍水地区为Cl.So4-Ca.Mg型水,火成岩区为Cl.So4-Ca.Mg型水(详细分区见柳江盆地综合水文地质图)。附表?

第五章 地下水水资源计算与评价

5.1 计算分区的划分(均衡区、均衡期、参数选取依据、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结果分析

地下水均衡是以地下水为对象的均衡研究,目的是在于阐明研究对象在某段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收入与支出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均衡计算所选定的区域称为均衡区,它最好是一个具有隔水边界的水文地质单元。对实习区按照渗透系数的不同进行分区,然后分别计算其地下水的入渗量,最后综合补、径、排量进行均衡计算。实习区我们将柳江盆地分为松散岩层均衡区、碎屑岩类均衡区、碳酸盐类均衡区、火成岩类均衡区。

5.2 参数的计算与选取

不同的区域可选择不同的值,河漫滩取0.4、阶地取0.25,其余支流取0.07~0.08。Q蒸发为多年平均蒸发量乘以一个系数,在本区该系数可选0.6,降水入渗补给量即为降雨量乘以本区入渗系数X,X向河流两侧取值逐渐减少。均衡期选为一年。

5.2.1灰岩区岩溶裂隙水,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组、冶里组、府君山组、张夏组、崮山组等。设其均衡方程如下:

收入项-支出项=水量变化量

Q=Q降雨+Q上游+Q+Q

Q=Q蒸发+Q下游+Q+Q开采

ΔQ=S·Δh·l

5.2.2计算煤系地层区的构造裂隙水,主要分布在本溪组、北票组、太原组、山西组等地区。因为其在本区地下水中所占含量较小,计算时就不予以考虑了。

 5.3地下水资源计算

地下水水量计算

地下水水量计算,在本区主要计算孔隙潜水的赋水量,公式为:

Q=µ·V  V=S·h

Q-地下水贮水量  µ-岩石给水度

S-孔隙水所占区域面积 h-水深

经测量,河漫滩宽约为80m,长为250*45m,µ为0.2,设h在丰水期10m,枯水期为6m。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宽约1500m,长为32*250m,其µ值为0.16,h在丰水期为5m,枯水期为3m,其余部分面积约为45 km2平方公里,其丰水期水位约3m,枯水期约1m,µ=0.10,由此算得:

Q=1.14×107立方 m3  Q=4.92×106m3立方米

通过本次实习将雨前后两次测得大石河水量计算出Q、Q上游、Q下游和Q,可求出Q开采。 

5.4水质评价 

第六章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参照张健报告)

实习区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水量的不均匀分配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地下水污染水质的恶化以及地质灾害的影响。

6.1水质污染

石门寨地区环境问题主要是水质污染,由于石门寨地区工业发展迅速,开设了许多采石场、水泥厂和煤窑,致使大量的工业废水排入河流中,水质受到污染。工业和城市废水通过明渠、暗沟、渗井、渗坑等渗透,以及垃圾的堆放都间接地污染地下水体。这种污染在短时间内恢复尤为困难。在本组调查区水质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矿化度过高最大矿化度达400ppm。在黑山窑前村北有一条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受大槽沟煤矿的影响,可见水较混浊,水质恶化。

现状水环境趋于恶化的主要有:石河,沙河冲积扇,长期受农田有机污染,水中氨盐含量偏高。大石河河段流经浅水营北村河段,直接有废弃煤矸石堆积在河床中,再加上居民乱堆放的生活垃圾,这些地表废弃物所产生的淋滤液对于大石河以及本区地下水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

   

6.1水量变化

在水文地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亮甲山水源地的开采和当地居民用水、柳江煤矿抽水,该区大部分地区已显缺水趋势,据当地居民介绍,有些曾经历史记载从未干涸过的供水井近几年也开始干涸。在本组填图区,秋子峪东沟、山羊寨等村一些历史记载从未干涸过的水井近几年都出现干涸现象。尤其在山羊寨、柳观峪、柳条庄一线,村内大部分水井已被填埋,供水方式统一改为自来水供水。这严重影响到了但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

6.2水质污染

该地区地下水污染程度也在加剧,主要是由于各类矿井的开采导致,还受到各种生活垃圾的污染。本区地下水的最大特征是矿化度高。在上平山、下平山、韩家岭、李河沟、黑山窑前村、黑山窑后村、付水寨一线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水的矿化度较高,饮用水水垢多,同时黑山窑村附近还建有大槽沟煤矿,对附近各村的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大。

6.3地质灾害

在实习期降雨量大,加之岩石风化程度高,各类大小型地质灾害频发,本组填图区可见到小型滑坡,泥石流,在采石场也可见到小型崩塌。

第七章 结论

经过半个月的实地调查发现石门寨柳江盆地是一个良好的含水系统。我们对石门寨地区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1、      石门寨地区地质地层出露齐全,地质构造丰富(见石门寨柳江盆地地质剖面图)

2、      柳江盆地地区主要含水层是大石河极其支流的河谷区的松散堆积物、奥陶系灰岩区,府君山组灰岩区。含水层空间巨大,富水性好。主要隔水层为中元古界的混合岩化钾长花岗岩、下马岭组砂砾岩、下寒武系馒头毛庄组的泥页岩,石炭二叠系的砂页岩。详细见综合水文地质图

3、      实际水文地质调查对比发现,火成岩类区的地下水矿化度普遍较低,均低于100ppm,灰岩区矿化度均比较大。研究区孔隙区水与灰岩岩溶裂隙水水量丰富,火成岩区与碎屑岩区水量较少。

4、      该区水化学类型主要有Cl.So4-Ca.MgSo4-Ca.Mg型水,详细分布见综合水文地质图。

5、      大石河谷分布有河漫滩和一、二、三级阶地(见亮甲山-浅水营北村大石河河谷阶地剖面图),主要含水层沙砾石层延河道呈条带分布。孔隙水分布有均匀连续的水位,其补给源主要有降水入渗、大石河垂向入渗补给以及河流两岸的岩溶裂隙水补给。

6、      东部落、亮甲山、潮水峪一带岩溶裂隙发育,在东部落一带,每年6-10月泉出露较多,多为溢流泉。据村民介绍泉水的出露与雨季同期,因此可判断岩溶水的补给方式主要为大气降水和灌溉入渗补给。详细论述见东部落泉群成因分析报告

 

1.实习区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地层出露齐全、地质构造丰富(见石门寨柳江盆地地质剖面图),有良好的含水系统,地下水主要发育在寒武系府君山组、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中,含水层厚度较大,并且有良好的隔水边界,主要接受雨量较大的大气降水补给,形成了一个好的富水部位,能够提供足够的用水,在实习区我们也见到了亮甲山水源地,这就证实了我们调查的正确性。该区水化学类型主要有Cl.So4-Ca.MgSo4-Ca.Mg型水(见综合水文地质图),火成岩类区的地下水矿化度普遍较低,均低于100ppm,灰岩区矿化度均比较大。研究区孔隙区水与灰岩岩溶裂隙水水量丰富,火成岩区与碎屑岩区水量较少。但是,由于当地各类矿山的开发,尤其是柳江煤矿的开采以及居民的不合理开采,无论从水量还是水质方面,该区地下水都受到不小的影响。据调查,亮甲山水源地现已限制供水,各中小型矿山也逐渐被关闭,但实习区的水文地质问题依然严重,还需要进一步的调节和治理。

 

参考文献

1.肖长来、曹剑峰、卞建民.水文水资源工程教学实习指导.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大纯、张人权等编著.水文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1995

3.姚汝祥.水资源系统规划与分析.水利水电出版社.1988

东部落泉群成因分析报告

亮甲山水源地灰岩岩溶裂隙水及规律分析报告

附表:

附图:

更多相关推荐: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编写大纲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编写大纲第一章概况11任务来源及目的任务12调查工作执行的技术标准13以往水文地质工作程度简要评述调查区以往水文地质工作程度和已有资料利用情况本次调查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达到本次工作目的应开展...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林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阳和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第一节矿井水文安全条件分析一矿井开采水文地质条件1概况矿井始建于20xx年4月为斜井开拓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服务年限为23年矿井位于黔西县大关镇锅仲底村行政区划属黔西...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湖南省辰溪县小龙门乡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二OXX年五月湖南省辰溪县小龙门乡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第一章前言一、任务由来及目的任务辰溪县为湖南省重点产煤县,辰溪县政府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湘政办明电[2010]6…

盘县XXXX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贵州省盘县红果镇XXXX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盘县红果镇XXXX二一一年十二月贵州省盘县红果镇XXXX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报告编写单位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时间编写审核总工程师主任XXXX盘县红果镇XXXX二一一年十二月目...

水文地质调查成果

第七章水文地质调查成果任何一项水文地质调查在野外工作结束后都必须全面系统地编写出调查成果报告报告经有关部门审批后才能结束该项调查在编写成果报告之前应首先对调查时获得的全部室外及室内资料进行校核分析和整理特别是对...

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荔波县巴合煤矿北块段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贵州省黔美基础工程公司二一四年三月荔波县巴合煤矿北块段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拟编王力军审核曹孙炳制图王力军总工程师王力军总经理王先立证书类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丙级...

水文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专业工程地质勘查学制三年班级地质0931组别第六组姓名钟雅丽实习动员一实习名称水文地质实习二实训性质水文地质概论是工程地质勘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水文地质实习是水文地质理论课程...

贝勒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贝勒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长编制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编制人编制日期目录前言2一矿井及井田概况4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4二位置与交通11三地形地貌12四气象水文14五地震14六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15二...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盘吉煤矿水文地质划分类型一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等情况1交通位置矿区位于托克逊县城西北约70km处南疆铁路从矿区以南约15km通过矿区中心距南疆铁路托克逊县火车站约17km矿区内有简易公路与吐乌大高...

水文地质学习报告 -

水文地质学习报告目录一序言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目的与任务3二交通位置3二区域自然经济地理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经济地理4二气象与水文5三区域地质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地层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地质构造及地貌7四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错...

红阳二矿环境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目录1前言111项目来源及主要任务112实施的工程量12现状调查32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322井田水文地质条件3221自然地理3222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4223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6224地下水补径排条件723具有...

鸡东县恒达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鸡东县恒达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编写单位鸡东县兴农煤矿技术服务站主要编写人冯明清裴喜玖王景林张晓利孙文军单位负责人冯明清提报时间20xx年8月5日鸡东县恒达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目录目录1前言2第一章矿井概况3第一...

水文地质调查报告(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