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

时间:2024.5.13

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

学院:文理基础

班级:12对外汉语

姓名:刘慧慧

学号:20120610127 教师:王淑华

岁时节日民俗调查报告

——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阜阳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

一、传统流程与习俗

腊月初八

农村有句俗话:“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所谓“腊八饭”,即一种粥,因此“腊八饭”又被称作“腊八粥”。制作很简单,即将五谷杂粮一起煮,预示春节将近,寓意;来年五谷丰登。过了腊八,年味就逐渐浓起来。

祭灶

所谓“祭灶”,即祭祀灶神,灶王爷。俗语有:“君祭三,臣祭四,王八祭五,鳖祭六。”(这后两句带有玩笑骂人之意)因此,阜阳地区祭灶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的贡品以当日晚餐为主,辅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枣。

农村地区做饭用的灶称为“地锅”,灶台称为“锅台”,主人做好晚餐后须先盛一份放在锅台上,再摆上事先准备好的糖和蜜枣。据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专管监视的,腊月二十三这天他要上天汇报这家的表现。给他糖和蜜枣吃,就可以让他嘴巴变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只说好话,以保来年富贵与平安。贡给灶王爷的吃食,家里人人不许碰,只有在晚饭过后才可以吃,若小孩子不懂事偷吃了,便会遭到大人的训斥。

有的人家会在灶台上供奉灶王爷的神像,神像两边也通常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在这一日,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燃起了垛香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气。从此,鞭炮声便接连不断。时不时还有谁家放的焰火,划破夜空,在空中爆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

腊月二十五至二十八

1、办年货

这段时间,集市非常热闹,各种年节所需的食品、用具应有尽有,鸡鸭鱼肉,蔬菜瓜果,小吃点心。

2、蒸馍、炸货

除了办年货,大人们要忙两件大事:一件是蒸过年的馍,一般每家要蒸好多。蒸好的馍上都要点上大红的梅花点,以示喜庆。馍都放在馍篓里,到吃的时候再

热一热。这蒸的馍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所以叫过年馍。放在贡桌上的馍还要插上馍花,馍花多用塑料纸制成,绑在细细的竹签上,五颜六色的,特别漂亮,增添了节日的喜庆。

炸馓子这种工作是亲戚朋友互相帮着炸。把搓好的面条放进装满油的大乌盆里,再一圈一圈地挽在胳臂上,把面条拉得又细又长。一定不能断,否则不吉利。放进热油锅里反复地炸,炸到焦黄为止。炸完馓子就是炸丸子。把萝卜、豆芽、老豆腐、虾仁分别剁碎,放入大盆里,加入调料拌匀,再加入面粉,做成丸子,丢入油锅,炸至表面金黄即可。除了这两样,还有炸一些鱼块或鸡块。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香飘满院,充满着浓浓的年味。据老人说,家里厨房炸东西的时候,小孩子是不能进的,以防毛手毛脚碰坏了东西,不吉利。

3、 上坟

在这段日子里任选一天,家里的男主人买上火纸、鞭炮,带着孩子到自家田里给已故亲人上坟。

大年三十

1、 贴春联

有一种说法,春联一贴,就不能讨债。不论欠多少钱,也不论多么急着用钱,也只有等到出了正月再要。不然那叫“抠”人家的门神眼,对双方都不吉利。一些欠债户,甚至早在二十七八就贴好春联了。

主门上贴好春联后,就贴一些什上。什么物贴与其相关的字,床上要贴“身体健康”或“身卧福地”等;堂屋后台上方要贴“赠

福财神”或“金玉满堂”等;后台香炉窝上要贴“满斗香火”等;腊台两边上要贴“大吉大利”;箱子柜子上要贴“满箱衣裳”等;锅台墙壁上要先贴请的灶王爷,再在两边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是“一家之主”。水缸上要贴“水泉四海”;石磨上要贴“下面如雪”;院内外树上要贴“满院春光”、“抬头见喜”、“春光明媚”等;猪圈羊圈牛棚上要贴“六畜兴旺”等;架车和自行车上要贴“日行千里”等。如粪堆、红芋窖、柴垛上等,要插上花花绿绿的纸条子。

要是头年家里有老人去世,过年是不贴春联的。第二年,只贴绿纸或蓝纸春联。只有到第三年才贴春联。

阜阳旧时的对联有许多讲究,各姓有各姓的联话。如姓张的是:“金鉴名臣第,春钱学士家。”姓程的是:“军容周司马,理学宋名儒”。姓宁的是:“科名高北斗,家世本两清”。姓岳的是:“汤阴分世业,颍水振家声”。

贴对联的同时,旧时还要贴新灶君像,挂年画,挂中堂字画,张堂名灯。堂名灯就是大红灯笼,灯笼上写金字、堂名。堂名灯也是根据姓氏有别的。如陈姓的堂名灯写的是“颍州郡”。姓王的堂名灯是“三槐堂”,姓章的堂名灯是“全城氏”,姓周的堂名灯是“友竹堂“,姓贾的堂名灯是“瑞之堂”。联话(对联、春联)中堂内容,堂名都是根据这一姓,始封地方或本姓最有名望的古人事迹编成的。但是一般平民百姓、贫苦人家是没有“堂名灯”的。

2、扫尘

把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通通打扫一遍,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寓意辞旧迎新。

3、年夜饭

华灯初上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饺子。老一辈人在包饺子的时候会在饺子里包入硬币或糖之类的特殊的东西,钱代表来年走好运、发财,糖代表来年生活幸福甜蜜。吃了年夜饭,大人小孩都换上新衣,晚辈给长辈拜年。拜年时头是一定要叩的,叫辞岁。长辈拿出准备好的用红纸包着的压岁钱,赏给晚辈。一家人欢聚在一起,通宵达旦,叫守岁。娱乐方式有斗纸牌、推牌九、打麻将等。

大年初一

年初一清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称接门神。就此,拜年的大戏就上演了。

男主人带着妻子儿女去给爷爷奶奶、爹娘拜年。因是至亲,拜年不来虚的,磕头是真磕。

给自家人拜过后,男主人就要去给左邻右舍拜年。一进门,双手作揖,口中说道:“XX,来给您拜年啦!”主人这时拿出早准备好的瓜子、糖果或是烟送给登门拜年者,好一番热闹!

另有初一不劳动的说法。初一这天不能扫地,茶水也要倒在专备的盆中,不泼出门,意思是不把财气扫(泼)出去。不“动刀”,也就是不做饭,一天的饭食则是年三十包好的饺子。有“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的说法。

初二至初六

从初二开始走亲戚,初二到干爹干娘家,初三到姑姑家,初四到姥姥家,初五开始,就开始去一些其他亲戚家,哪天去都没有讲究了。

初三早上 ,要放鞭炮,叫送年,把年送走。

正月初六之后,村里的小孩子们就开始聚在一起,晚上拿着自己做的火把,有的是干柴,有的是自己家的笤帚,一起到田野里,生一堆火,把火把点燃,开始用力抡起火把拼命摇;火把是用绳子拴起来的;口中还念念有词,具体喊什么忘记了;谁的火把亮、时间久,而且抡的圆圈大,谁就很有面子,会一直玩到正月十五晚上。

这里还有一个 关于初五的“破五传说”。

初五又称破五,又称小年,说明初五是春节期间比较重要的一个节点。相传 明朝年间,生活贫困捕鱼为业的沈万山冒风雪捕鱼,一连几网网里都是同一个瓦盆。他不再往水里扔,拿回了家。妻子告诉他,邻人送给他家一只鸭子过年,夫妻俩把仅有的一点米倒盆里喂鸭子。第二天早晨一看,盆里竟盛满了白米。用家里唯一一枚铜钱放盆里一试,竟是一盆铜钱。又用铜钱换了银子,换了金子珠宝放盆里,沈万山因此成了首富。

明太祖听说此事,将盆据为己有。他找了一颗夜明珠放进去,便有了一盆夜明珠!明太祖抱着聚宝盆想告诉皇后,不料过门槛时跌了一跤,摔碎了聚宝盆。

这天是初五,故称为“破五”。这天,商店开门做生意,大放鞭炮庆开市。年,到这天真走了。

正月十五

1、回门

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俗称回门。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日,老辈子忌讳,恐媳妇不回娘家举家不团圆。在女儿回门的时候,有一样礼物是必不可少的——“大雁馍”!

民间有一个传说:大雁叫声刺耳,民间认为不甚吉利。大雁一叫,定是阎王要将老年人收去,老年人就会病故。为了趋吉避凶,送什么呢?借这个因由,女儿回娘家在家里预先蒸好大雁馍。父母把女儿送来的大雁馍吃掉,那就能逢凶化吉了。

2、放烟花

天还没黑下来,村村庄庄就热闹起来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人小孩拥在门前放烟花,烟花有泥筒的,也有纸筒的,喷出来的烟花由低到高,可达两丈多,就像一棵银花树一样。

3、送灶王爷

饭后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打发老灶爷上天。

锅碗涮洗好后,先把灶台打扫干净,男主人就焚香点纸,先把过年时贴的老灶爷和两边对联撕下来烧掉,然后磕头说:“老灶爷,年过完了,今个就打发你上天了,上去后好话多说,孬话别提,再下来时保佑我一家人财两旺,一年里平平安安。”

二、饮食

1、 香菇炖老母鸡 鸡是自家养的土鸡。大火攻,文火煨,香气四溢。炖到提着鸡腿一抖肉即掉为好。每次待客撕些做汤,加上原汤汁,味特美!

2、 猪肉炖萝卜、海带、黄花菜 黄花菜是从自家地头屋后不老不嫩摘下晒成的。

3、 米粉肉 肉是五花肉,米是糯米烘焙焦黄碾碎。加上八角、葱段、自家酿的甜酱、冰糖,蒸到一定火候出了油,吃时一馏扣放在碟子里,特解馋!

4、 腊肉霉干菜 腊肉是自家腊制的,皮红得发亮,肥瘦合宜;霉干菜更将油吸走并多了干菜味,咬一口,香在心里。

5、 凉调菠菜细粉、凉调蒜苗大白菜心 细粉是自家红芋粉下的;菠菜、蒜苗、大白菜是自己地里长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淋上香油,色香味俱全。

6、 油焖梅豆干 梅豆干是自家晒的,一点丝也没有。泡好裹着粉面子炸一下,用鸡汤一焖,滑滑的,特好吃。

7、正月十五吃元宵,以白糖或黑芝麻为馅。

三、节日活动

庙会

时间:初五、初八

地点:麦田

人物:邻近各村村民

初五的庙会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庙会,没有庙,没有神,只是在初五这天在一个固定地点形成了一个较大的集市。起源无从可考。但初八的庙会较初五盛大。庙是村子里一个姓牛的富商捐建的,里面供奉着不少神仙。庙不大,但香火特别旺盛,

早饭过后,从四面八方上会的人像潮水一般,拉车的,骑车、挑挑的、担担的,一眼看不到尽头。会上更是人山人海,会上有说书的、算命打卦的、唱大戏的、玩杂技的、演歌舞的;牛行、猪行、羊行、农副产品行、生产用品行、烟花炮竹行、衣布行等,会上最多的就卖小孩吃的喝的玩的。一家之主在会上买春耕用品,女的买家用的物件,男孩买晚上放的花炮,女孩买衣物。

春节结束,外出打工者、上学的学生陆续离开,热闹的村庄又恢复了平静。 其实,家乡现在的春节,年味儿在慢慢淡去。如炸蒸馍、馓子之类的,已经很少有人家亲自做了。因嫌麻烦,往往都是到集市上买一些。再如贴春联的旧时讲究,是与居住建筑紧密相连的。但因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日益提高,那些旧式的房屋都改建成了现代的楼房。中堂消失了,哪里再有中堂字画和堂明灯呢?就连“祭灶”一事都被简之又简。因此,有些习俗便是调查自网络。

写此调查报告,免不了要向家里的长辈“求救”。一番交谈过后,长辈们纷纷对过去表示怀念,都说那时候的“年”才像是“过年”。我不禁想起小时候亲身经历的“年”,仍记得那红红绿绿的馍花,那向左邻右舍拜年的热闹,那明亮的火把??


第二篇:西藏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第22卷第2期西藏大学学报

Vol.22.No.2June.2007

2007年6月JOURNALOFTIBETUNIVERSITY

西藏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赤烈曲扎

(西藏自治区博物馆西藏拉萨850000)

摘要:岁时节日民俗,主要指与天时、物候的周期转换相适应,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不同的民俗事象传承。西藏的岁时节日民俗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不仅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对自然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同时也从包罗万象的节俗活动显示出雪域高原各个历史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文章通过对西藏岁时节日民俗的由来、节日的分类、节俗产生的内动力、节日的发展演变规律的释析,探讨西藏节日习俗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西藏岁时节日;由来;节日类型;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38(2007)02-026-07

现了古朴的自然历法。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转变化,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星星的时显时隐,大自然结果,动物的迁徙等等,通过长期的观察,逐步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生活在藏北高寒地区的牧民,经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善于用星光、云团、风向预测天气变化情况,逐步总结出一套以每月15满月时所处的星宿位置,以星宿命名十二个月份:一月星宿、二月翼宿、三月角宿、四月氐宿、五月心宿、六月箕宿、七月牛宿、八月室宿、九月娄宿、十月昴宿、十一月觜宿、十二鬼宿。史前在雅隆(g.Yavbzangsgang地区流传的《雅桑岗卓巴拉杰》

“月vbrogpalhargyal)的故事中记述纺线老妇人的算法”有这样的叙述:“一至七天后的第一天为月上(正月十弦,月光可照亮上半夜;七加七的后一天

五),月亮正满圆照一夜;三七的第三天,月弓朝下月亮下半夜;四七的后一天,称为无月光夜”。“如此

岁时民俗的由来

“岁时”是雪域人们“对时间的感受以及对时间进行切分操作的人文符号,是依据自然变化的规律提炼出来的时间系统”。自古以来生活在特殊自然环境中的雪域人们对季节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十分重视自然界的变化。他们以丰富的想象力试图揭开宇宙之谜,由此诞生了神话、原始宗教,也随之出

收稿日期:2007-04-08

作者简介:赤烈曲扎(1937-),男,藏族,西藏拉萨人,原西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研究员,西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藏民俗学。

雪域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条件,催生了高原人的时间观念,这种时间观念的表现方式就是“岁”指一年的时间周期,人们对观察日月运行规律的,形成了时间的量度观念,如日出日落为一天、月圆月缺为一月、寒来暑往为一年。“时”指一岁之中的时令季节。从古时的物候历法到后来确定节气和划分春夏秋冬四时,时令季节组成的年度时间,即古人所说的“四时成岁”。人们在岁年中依照四季的时序进行各种人事活动。岁时的划定和由此而形成的民俗事象是丰富多彩,渊源流长。在西藏不同的岁时节日有着不同的民俗活动。岁时节日民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不仅记载着雪域高原祖先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显示了西藏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反映出雪域民众那种张弛有度、应时而作的自然生活自律。

“岁时”。“岁时”就是一种时间组合的概念系统。中的下霜下雨,冰冻冰融,植物的萌芽、长叶、开花、

三合按顺次,第一季称暖风期,第二季为雨水降,第三季为熟果期,第四季称为寒风期”。上述故事说明在公元前二百多年时,雪域高原上的人们已经能够观察月亮圆缺,四季变化以及太阳运转的位置、气候冷暖和植物生长的关系。他们创造了多种观测自然现象以预测天气,计算时间的方法,积累了许多探测物候现象的经验和规律。

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分别从中原汉地和天竺

赤烈曲扎:西藏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学习和吸收天文历法知识,丰富和完善本民族的天文历法内容,逐渐形成了富有民族和地区特色的藏族天文历算。

藏族传统历法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五要素”和日期(指日期与喜、善、胜、定、满五名称的配合);3、星宿(指太阳日月宿,也就是当天太阳日开始时月亮所在之宿);4、“会合”(由定日与月宿合和而成);“作用”(指作用的前后分)。前三项是历算中的科5、

学成分,后两项是与占卜之术有关。“三日算”指太太阴日(指月亮运行白分、黑分弧长的各1/15所需的时间长度)、宫日(指太阳通过一宫所需的135弧刻时间长度的1/30)。以上的“闰日和差日”的设置、五要素(五括)和三日算是藏历计算的最重要的基础,被称为“历算要害”。

藏历以月相圆缺的变化周期为一月,以季节变化周期为一年。由于年、月的长度不成整数比例,除了每年平年设置12个太阳月(即朔望月)以外,还要设置闰月来调整季节变化。它的计算方法也很独特。它测定每个太阴月为29.53058太阳日,但又规定每个太阴月为30个整太阳日。为了相应地配合太阳日与太阴日之间的日序,便出现了“闰日和差,月的大小就依据闰日和差日来解决。有差日无日”

闰日或差日多于闰日的月份为小月,每月29天。闰

藏历拥有一套独特的原理和数据系统,来推算预报天象、日月食和预报一天中28宿和五星的方位等。在节气与季节划分上,不是采用简单的岁月平分法,而是依“日宿”(即太阳所在的位置)定点进行推算,进而将数据与藏族地区各类鸟兽草木变化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确定节气和划分季节的。根据雪域高原变化莫测的气候,形成了符合高原大部分地域气候特点的六季划分法,即:春、后春、夏、秋、冬、后冬。从整体观察,雪域高原冬季最长,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夏季最短,部分高寒地区甚至无夏季。根据雪域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节气划分和生产安排的传统:

“藏历一月交节:立春。始解冻土,地气上升;雁击泥塘,湖泊融水;春耕始运底肥,春灌。

藏历二月交节:惊蛰。春风劲,蛰虫始动;树木萌芽,为植树期;农林春忙,牧区开始接羔育幼工作。

藏历三月交节:清明。小河涨水,正处在中播期;冬播作物的田间管理,对早播作物、果树要防止霜冻。

藏历四月交节:立夏。雪融,杜鹃鸣;始耕除草,结束晚播期;牧区正处剪毛期。

藏历五月交节:小满(意为作物子粒渐饱满)。渐热,作好田间除草、追肥、灌溉、防虫。牧区植草、

藏历六月交节:雨水。田间追施绿肥;牧区迁移牧场。(农历六月交节为小暑,雨水为正月中气)

藏历七月交节:立秋。处暑热已退,始现白露;农区收割、防霜;牧区牲畜催膘,适时迁移牧场。

藏历八月交节:白露。秋风起、易霜冻;继续收藏历九月交节:霜降。始寒,牧区圈畜。(农历九月交节为寒露)

藏历十月交节:立冬。始结冰。藏历十一月交节:大雪。农区冬灌。

藏历十二月交节:大寒。牧区防冻畜、雪灾。(农历十二月交节为小寒)”

藏族的天文历法特别注重观察物候现象。现行藏历中有很多以物候现象为依据进行季节划分,这种自然季节划分又因地而异。

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先民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逐步熟悉自己生活地域的自然环境、季节变化、动植物生产规律与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关系。他们长期观测太阳的升降、月亮的圆缺、寒暑的交替、物候的变化,不断总结归纳,逐步形成古朴的自然历法。这行的规律,形成了人们对时间的亮度观念,特别是时轮历的传入和推广,使藏族历法从原理到计算更加系统、准确,不仅能较准确地推算日、月、五星的位置和运动,还可根据物候、星辰等现象和数据预报天气的变化。人们正是根据历法知识来划定一年中的时序节令,将自己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纳入自然规律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岁时习俗。

西藏岁时节日的形成与分类

岁时节日是随着时序节令变换,在民间自然形成的风俗习惯,这种习俗和客观自然条件的变化密不可分,有很强的黏着性。“岁时”强调人对自然节律的适应,人们的生产生活应“顺时而动”。

藏族天文历法中,依据观测日影的长短变化和星宿的位置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规定每个宫月有一个“交节”和一个“中气”,交节在宫月开始时刻,中气在宫月中间时刻。全年分24个节气,其中适用于西藏高原的主要十二个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小满、夏至、立秋、白露、霜降、立

“三日算”。五要素:1、曜(指太阳日结束的时刻);2、灭鼠。

秋耕。牧区及时收割收草。阳日(从头天天明到第二天天明为一完整太阳日)、割、

差相抵或无闰日无差日的月份为大月,每月30天。是藏族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日、月运

赤烈曲扎:西藏岁时节日民俗概述冬、大雪、大寒。这些节气反映了四季中天象、物候

的变化,成为安排生产、生活的主要依据。节期的选

择本身,便是农业生产、生活规律的一种特殊表现

形式。

节气虽然并不等于“节日”,但是它为节日的产

生准备了条件,一些岁时节日就是时令的一些特别

“常日”逐步演变而成的。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岁时节日,如:开春的藏历新年、季春的逛林卡节、夏至的沐浴周、深秋的望果节等等。西藏岁时节日的形成及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有些节日产生的渊源可能是单一性的,然而,后世的发展及现实存在的形态却又是综合性的。所以,很难按单一的性质将它们做相应的归类。现将西藏一年中的岁时节日(包括节日民俗活动)按时

西藏传统岁时节日民俗(按藏历计月日)

日期

元月1日

元月15日藏历新年节日名称节日习俗辞旧迎新,欢度新春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外道的纪念日。晚上围绕巴廓街摆设酥油花

灯,祈愿供奉佛祖。民众纷纷前往朝见花灯供品,彻夜歌舞庆贺。

古装骑士们在北郊举行骑术箭法竞赛。显示驱鬼解厄、扭转逆缘障碍的

威力。观赏娱乐。

在达孜摄政王的资助下,宗喀巴于公元1418年在甘丹寺主持盛大的密

宗灌顶法会,为本尊净愿供祭。

三大寺僧众手持法幢、法器、列队绕城,以示供佛祭神,民众焚香敬奉。bodkyilogsar坚阿曲巴bcolngamchodpa(十五酥油花灯节)宗角夏批rdzongrgyabzharvphen(竞赛骑术箭法)达孜仲曲stagrtsesgrubmchod(噶丹密宗灌顶法会)措曲色邦tshogsmchodgsersbreng

(会供仪仗)

杰多brgyadgtor

(初八祭神)

萨噶达娃节sagazlabaviduschen

(氏宿月节)元月26日2月15日2月30日3月8日4月15日

4月15日

4月28日5月15日

6月4日

6月10日

6月15日

6月15日

6月底

7月1日举行隆重的时令祭祀,按传统习俗,此日起官民均换穿夏服,以示换季。纪念释迦牟尼受生人间,正觉成道和涅磐圆寂日,谓之三重节。信徒们转经供佛,行善积德。热振库秋曲巴rasgrengkhubyugmchod热振寺举行春季祭祀大法会,供祭噶当教派始祖阿底峡尊者。各地信徒(热振春祭)纷纷前往朝圣供云。江孜法王祭奠法会。是后藏规模最大的跑马射箭、服饰歌舞演示会。观赏娱乐。民众焚香祭祀,逛林卡(游园踏青)。江孜达玛节rgyalrtsemdavdmag藏林几桑vdzamglingspyibsang赡洲焚香公祭竹巴次细drugpatshesbzhi(六?四转山朝供)楚布雅曲mtshurphudbyarmchod(楚布寺夏祭)转山巡礼朝供,纪念释迦佛祖转四谛法轮日。噶举教派创始人杜松钦巴于1189年建成楚布寺后为纪念莲花生的诞辰日,举行祭祀法会、展佛、表演“羌木”舞等活动。桑耶多底节bsamyasmdosdeviduschen桑耶寺经藏供奉法会,护法众神(跳羌木)欢舞迎接莲花生降灵受供。民(桑耶经藏供奉法会)众进行各种歌舞活动,祈愿供祭圆满。展出明永乐皇帝赐给的刺绣唐卡23幅,众僧举行朝礼供云,民众前去瞻仰。甘丹司塘dgavldansevuthang(噶丹展佛)那曲恰钦赛马节nagchuvcharcanrta藏北草原规模最大的赛马物资交流会。各县的马队、服饰歌舞表演队会rgyugs拉萨雪顿节lhasazhoston集在那曲草原上进行竞赛、表演,物资交流。西藏四大蓝面具藏戏班子会聚拉萨,在罗布林卡汇演,持续四、五天。

哲蚌寺建成后,宗喀巴的及门弟子凯珠杰和扎西班丹进行立宗答辩。被

7月8日哲蚌鲁绷vbrasspungskluvbum高僧精彩的论述而感动的十万龙神,捧着宝瓶献大师。从此每年寺内举

行盛大的纪念法会,民众前往朝圣供云。

赤烈曲扎:西藏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益巴次久yerpatshesbcu

(益巴初十会供)

7月10日当日拉萨市郊益巴山庙举行供奉莲花生法会。进行跳“羌木”舞活动。

7月下旬望果节lhasavongskor

秋收时节,庄稼刈割前,农家村社集体列队背着经书绕田边地头,焚香祭神招福。进行藏戏、歌舞表演,预祝丰收。

秋高气爽时节,当弃山星显现的一周内,人们到河边沐浴的习俗,尤其晚上星星照耀之下,沐浴人最多。

纪念佛祖在忉利天夏住已毕,天降人间迦尸城。这天民众纷纷到各寺院朝佛供云。

吉祥天母和“宗赞”山妖遥望相会日,这天特别是妇女们盛装随“天母”像绕巴廓街,焚香供云。

色拉寺创建者,宗喀巴的弟子释迦益西,前后两次赴京入朝,宣德皇帝封为“大国师”“大慈法王”。1435年圆寂于返藏途中。每年10月24日为祭奠大慈法王,在色拉寺举行盛大祈愿法会。民众朝拜供云。

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咯巴的圆寂日,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房顶窗前点燃一排排酥油供灯。寺院内举行祈愿法会,祭奠宗咯巴。这一天起官民们换冬装,以示换季。

传说十一月六日一昼夜是土地神和大黑日曜与另外八个凶神共同值日。这天家家户户亲朋欢聚,尽情娱乐,汇集十善来抵消九煞的晦气。

8月上旬沐浴周skarmarishi拉波堆庆lhababduschen

(佛祖天降日)

白拉日绕dpallharirab

(天母节)

9月22日

10月15日

10月24日

细曲bzhimchod

(24日祭奠法会)

10月25日

噶丹昂曲dgavldanlngamchod

(燃灯节)

恩巴古宗nganpadguvdzoms

(九煞集日)

色拉普杰seraphurmjal

(朝拜色拉金刚撅)孜古朵rtsedgugtor

(年终驱魔招祥)

11月6日

10月27日这天信徒们到色拉寺朝拜供奉在马头明王神殿的大德金刚撅,礼佛供神。除夕前一日在布达拉宫举行盛大的驱魔抛食送祟活动。进行跳神表演。这(年终29日吃的面糊羹)后,点燃火把,鸣炮呐天晚上家家户户吃“古土”喊,以示驱魔除祟。

12月29日

间的顺序排列如下:

除上述西藏普遍流传的共同节日外,各地区还(gzigsmochemo)。在三天的节期内,除了扎寺的僧侣们表演名目繁多的“羌木”舞蹈外,还有来自民间

西藏还有“十二小甲子年节”(lovkherbcugnyis

lorrtsarirongskor),相传藏传佛教噶举派高僧藏巴

甲热?益西多吉(gtsangpargyarasyeshesrdorje)始

例。也有说猴年是莲花生大师赴罗刹国(srinpovi“杂日”神山(杂日神山位yul)之年,每逢猴年人们到俗,等等。

雪域高原藏族节日的形成,可追溯到遥远历史时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藏民族按自己的思想意念和审美情趣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节日文化体系。藏族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它包涵祭祀、庆贺、纪念、农事、社交娱乐等内容。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藏民族特殊的文化背景,构成了藏族节日文化的重要特征。

岁时节俗活动产生的内动力

藏族的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在传统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与民众生活水乳交

有一些地区性的节日。如日喀则的“司莫钦姆”说此山为佛教密宗上乐金刚圣地,首创朝山巡礼之

的藏戏和歌舞演出。是该地区最隆重的节俗活动。于山南隆子县境内)转山祭神,净愿消除孽障之习

kyiduschen)。如代表十二地支纪年的十二属相中

的“马年转山巡礼”(rtalovkorchen),传说岗底斯山

脉主峰“岗仁布钦”(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是“泗鲁迦道场”(bdemchogdkyilvkhor),“马年”是泗鲁迦俱生的智慧安乐示现之年(herukabdebachenpoviyeshes“自在天王mngondubrnyespa)。也有人称该主峰是依附圣地”(lhadbangphyugchenpovignasri)。每逢马年藏区各地的善男信女和周边各国的香客云集在此,进行转山朝拜、取圣水活动。“羊年朝拜圣湖”(luglorgnammtshoskorba)每逢羊年的季春,各地的善男信女,为“纳木措”圣湖而环绕巡礼,消除孽障、祈愿平安之习俗。“猴年杂日神山巡礼”(spres

赤烈曲扎:西藏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融。“人们通过原始的天文历法将外在于人的自然界与人文社会联系起来,并将它视为影响人类社会的物质力量。通过岁时节俗活动表示自己对神秘自然的依从。创造了为自己服务的岁时节俗文化。”传统的节日民俗活动,密切了人和神之间的联系,有效地调节民众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获得一种身心的放松和精神的自足。传统节日民俗是一种民间综合的文化现象,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文化财富。节俗文化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和群众性。通过节日这个人们共享的文化“平台”,表露群体的意识和显示民族的精神,实现民众之间的情感沟通,展示民众的生命活力。

传统的节俗活动是五彩缤纷、难以尽述。虽然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后续的内涵融入其中,然而,深究各种节俗活动产生的根源,却不难发现一个简单而永恒的推动力:即人们祈愿岁岁平安、五谷丰登、人畜两旺。无论是驱魔除祟,还是祭祝祈年,无不表现出人们对人寿年丰、吉祥如意的不倦追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节日风俗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观念直接相关。

一是自然崇拜。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还是非常狭窄,原始初民的认识和反映自然的能力也是非常幼稚。先民们始终艰难地为其生存和发当他们看到有些自然现象给自己带来了意外的享受,而有些自然现象却给自己带来祸害时,就很自然地产生了对超自然力量的幻想,把它当作一种超凡的神力加以崇拜,依附于神力,寻求精神上的补西藏最早的史书《曜喀拉吉坚》(yogalhagyescan)记述这样一个天神的故事,说“元古情器世间由十个天神和六个地祗统治着。”在《苯教源流》也有以下记述:“鬼魔罗刹同称王,施害苍生人为食。棕岩茂林犹巢穴,人食畜类面如赭;高山峡谷崎岖路,喀热九门神鬼域,人依神鬼子嗣多,临难牺牲祭神鬼”。(derjesbduddangsrinposdbangbyasshing/brag

祭、地祭、日祭、月祭、还有里神祭、屋顶神祭、门神祭、山神祭、水神祭等等。在原始社会,原始初民在大自然的沉重压迫面前,确不得不处于奴隶状态。人们只有通过祭祀活动来调解、联系、沟通人与神秘的大自然。定期的祭祀活动是人们年度生活的主要内容,往往以祭祀周期作为时间段落的分界。各个季节,采取种种祭祀活动以愉悦天神,襄助人事。如季春时节,在拉萨将周围的地祗赞神都聚集在林卡内,人们设坛、焚香供祭、人神共娱的“藏林几桑”节。又如秋收季节,庄稼刈割之前,村民们绕田边地头,焚香祭祀,唱藏戏、跳“果谐”的“望果节”农事节俗等等,莫不导源于祀天祭地,天地同和的自然崇拜观念。

二是灵魂崇拜。藏族人相信人有灵魂,人死后身躯和灵魂分开的。一般人死后,死者的躯体或天葬施鹫,或火葬供施敬神而不复存在,死者的灵魂却不会消失。所以藏区人死后举行隆重的葬礼习俗。葬礼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死者灵魂的祭奠。如西藏各地人死后,在死者家门口悬挂焚烧焦烟供施厉鬼的红陶罐。为的是避免厉鬼纠缠死者灵魂,让死者灵魂顺利解脱。为死者举行的七期荐亡头期,僧迦反复念诵的是《解脱忏悔庄严经》。让死者灵魂顺利通过中阴关道。

据藏文史书记载,古时吐蕃人非常盛行祖先崇拜,家中尊长逝世后,后人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祖活为对佛祖、教派始祖、高僧大德们的祭奠。佛教各教派始祖祭堂庙宇名目甚多,这些庙宇在岁首举行隆重的祭奠法会,为始祖塑像更换新衣、摆设丰富的供果,酬谢祖灵的眷顾之恩。在岁暮举行诵经法会,太平。在祭奠法会期间,民众纷纷前往各寺院供奉祭品,向僧众布施,请求为先祖诵经发愿。

在西藏各地还可以看到不少“赞神灵庙”(btsan“地祗神庙”(gzhibdaglhakhang)之类的小khang)、

庙宇。这些庙堂供的“赞神”门类甚多,人们认为其中不少“赞神”是中道而夭的非正常死亡者,死后灵魂停留在人世,变成恶鬼或散祟,这些恶鬼以超人的能力,暗中对人起作用。所以人们采取种种祭祀活动,以愉悦鬼神,避免鬼灵伤害世人。在卫藏地区,每月初三的“月季”,人们到“赞神灵庙”焚香供祭品,安抚鬼神。岁末十二月十五日,举行隆重的“年祭”。这天人们聚集在“赞神庙堂”。焚香草、供祭品,神殿香灯师(mgonpoba)念诵护法经,迎神灵降附人体(巫觋),人们纷纷向“赞神”供献神饮、敬献哈达,求请“赞神”卦词预言。仪式完毕,大家就在庙堂

展而斗争,与大自然斗争的同时又依赖于大自然。动。但后来佛教传入以后,藏区岁节祭祖活动转变

偿和慰藉。藏族人对鬼神的崇拜,渊源于远古时代。祈愿高僧先祖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

ridmarridmarnagnagskhrodlagnasbcas/vgrobavimilagnodbyeddngossuza/mirnamsdudvgrovishazagdongdmarcan/yulmingbdudyulnagpodgusullam/kharagsgodgulhasringyiskyiyul/midangsrinvbrelsringyitshabomang/vgalrkyenbyungnayullhadmargyisgsol//)从这段文字也证实高原人们对自然

的崇拜、依附于神力,每遇天灾人祸时杀生祭祀神灵,祈求神灵保佑。藏族的祭祀活动名目繁多,有天

赤烈曲扎:西藏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欢聚,人神共娱,互相敬酒欢歌,互相祝贺在“赞神”ma)和各藏戏班子(lhamovizlosgar)纷纷登台表演,的保佑下,来年平平安安。每年换季时节,又照例进行节气祭祀。由此可见,原始的自然崇拜、依从神力是节日风俗产生的土壤和温床,祈求神灵保佑人寿丰年是岁时节日的人生寄托,是节日民俗形成的原发性动因。

岁时节日的发展演变

“岁时”最根本的文化特性是它的自然性,它来源于自然节律的感受、来源于自然时序,它的最基本功能是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岁时民俗是随着时序节令变换、气候物候变化,在民间自然形成的一而节日民俗是岁时民俗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节日民俗带有很强的人为因素,文化色彩更浓。节日民俗的发展与演变,是一个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因素都在起作用。它又是民众历史情感的积淀。它伴随着岁月的行进,在变化中继承,在传承中发展。岁时节日民俗的存废兴替成为社会演进和文化变迁的标志与注释。岁时节日民俗在传承与变异的互动中,往生活需求的执着与更新。

就拿西藏的“雪顿节”来说,“雪顿”的原由是“供养(bsnyenbkur)比丘,酸奶斋僧”,故名“酪宴”。西藏佛教后弘期时,大大小小的佛教寺院,遍布全藏的各个角落,每个寺院必有承认守护“二百五十三戒而如仪受持律仪”的比丘(vdulkhrimsnyisbrgya

庆贺“噶丹颇章”政权的诞生。从此,每年比丘们夏安居解禁,自恣休沐(chabzhugs)期,在罗布林卡举行藏戏会演,旧地方政府僧俗官员享用酸奶宴,市民百姓前往罗布林卡观看藏戏。从此,“雪顿节”正式成为岁时节日,一直传承下来。

如今,雪顿节期间除了传统藏戏表演外,还有其它各专业文艺团体和业余文艺演出队表演时尚的歌舞节目。此外节日期间,在罗布林卡内外各商家摆摊设棚,进行各种商品展销,雪顿节显得更加欢腾、热闹。在雪顿节期间,人们在树茂草盛、百花争艳的罗布林卡内拉着帐篷或围幔,或一家人、或亲朋好友欢聚,暂时远离劳作之苦,而专心享乐,充香和笑声,弹琴歌舞的欢乐。

近些年来,在西藏地区为了经贸洽谈、商品展“节日”这种为人销、旅游观光等活动,也往往借助所熟悉而易于接受的形式,在适当的季节举行活动。譬如,日喀则的“珠峰文化艺术节”、山南的“雅隆文化节”、林芝的“大峡谷旅游节”、昌都的“康巴文化艺术节”等等,这些公共活动日也是以年为周期,循环往复,并且各有特定的活动内容,具有了前发展经济、改革开放大潮冲击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文化现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扩大、人们生活的日益丰富、西藏很多古老的岁时节日民俗传承,正经历着盛衰消长的演进过程。许多传统节俗,从内容到形式发生深刻的变化。失却了早先的信仰

种风俗习惯,它跟客观自然条件的变化密不可分。分享受生活的乐趣。“林卡”的各个角落都充满着酒

往表现出民族传统的不断延续和重新整合,表现出“节日”的形态,发挥着“节日”的功能。这也是在当

lngabcurtsagsumsrungbarkhaslencing/devisdom内核,淡化了缥缈的古老情结,消减了节日民俗原pachogabzhinlenpavidgeslong)。比丘的行为规范先的文化印记。所以现代的节日没有了传统社会中

是“乞善及乞食,寂灭与断受,善命并修道,悦意为比丘。”(dgebaslongdangzasslongdang/nyebarzhi

所具有的那种浓烈的情感,在节日期间出门逛街购物热情稍高以外,人们很难有节日的兴奋感觉。“节日能否在当代民众生活中引人注目,能否成为社会公众的一种强烈的精神需要,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我们在构建新的节日形态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它与当代社会的适应与协调,而且也应该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应该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利用有效的传统形

。正如著名的民俗学家钟敬式,赋予它新的意义”

dangchagsspangdang/legsparvtshodanglamzhugs

dang/yivongphyirnadgeslongyin//)在每年的仲夏三

个月,各寺院的比丘们要行三事,夏令安居仪轨,闻思修行直到解制。夏令安居解禁后,比丘们纷纷下山到村社行善化缘。那时候正是农牧区盛产乳酪季节,村民们拿出新鲜的乳酪供养敬奉,如此年复一俗称“酸奶宴”。公元1642年,约定俗成为时令节俗。

年,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在固始汗的扶持下,建立了佛教格鲁教派的噶丹颇章政权。1655年,清顺治皇帝册封赐印给五世达赖,遂得正名为西藏教主,统领西藏政教事务。当年夏季在哲蚌寺噶丹颇章举行(shelgrongvbrongrtsed)、“赞歌鼓队”(bropagzhas

文教授所指出那样:“把传统民间节日活动中那些确实带有生活情趣的一些活动,认真加以挑选和运用。这样做,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新文化,也将使这种文化确实地具有较多的民族色彩和感情,而这点是

盛大的庆典,来自西藏各地的“西蓉野牦牛舞队”很宝贵的”。②

赤烈曲扎:西藏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注释

(3).①萧放.古今节日文化的比较与思考[J].西藏民俗,1998[2][美]阿兰?邓迪斯.民俗解析[M].户晓辉编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论与方法[M].商务印书馆.[3]周星.民俗学的历史、

②钟敬文.话说民间文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60.[4]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张亮采.中国风俗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

[6]陶思炎.中国都市民俗学[M].福州:东南大学出版社.

(第九章[7]阿旺次仁,赤烈曲扎.中国民族文化大观?西藏卷

西藏天文历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参考文献[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ABriefIntroductionofTibetSeasonalFestivalFolklore

ChileyChudza

(MuseumofTibetAutonomousRegionLhasa,Tibet850000)

Abstract:SeasonalFestivalfolklorereferstothefolklorethatisinaccordancewiththechangeoftimeandnatureandalsopreservedinpeople’slife.ThevarietyofTibetanseasonalfestivalfolklorenotonlyindi-catesTibetanancestors’understandingofthenatureanditsruleofchangebutalsoreflectsthestatusofTi-betancivilizationindifferenthistoricalstages.OnthebasisofanalyzingtheoriginofTibetanseasonalfestivalfolklore,thetypesoffestivals,theinnermotivationoftheformationoffestivalfolkloreanditsdevelopment,thepaperdiscussestheculturalphenomenonofTibetanfestivals.

Keywords:theoriginofseasonalfestivalsinTibet;thetypesofseasonalfestivals;thedevelopmentoffestivalfolklore

[责任编辑格朗]

!!!!!!!!!!!!!!!!!!!!!!!!!!!!!!!!!!!!!!!!!!!![上接第3页]

TraditionalTibetanMusicandDance

———AnInterviewoftheFamousTibetanArtistandProfessorSonam

DajieShrukhang

TseringPendorNyimaTsering

(CommonSubjectsTeachingSection,TibetUniversity;BroadcastingandTelevisionDepartmentofTibetAutonomousRegionLhasa,Tibet850000)

Abstract:ProfessorSonamDajieShrukhangistheformertrusteeofChineseEthnicMusiciansAssocia-tion,VicePresidentofTibetanMusicianAssociationandaprofessorinSchoolofArts,TibetUniversity.Prof.Shrukhang,borninLhasa,thecapitalofTibetin1922,hadlearnedtraditionalTibetanmusicinhischildhoodandbeenspeciallytrainedinthisfield.HewasnotonlykeenonsinginganddancingbutalsoplayingmanytraditionalTibetanmusicalinstrumentsandholdinghisownviewonTibetanmusictheories.Thepaper,basedontheinterviewofhimonthetopicoftraditionalTibetanmusicanddancebytheprogramofTheWindofSevenColorsofTibetanTVStationinMarch,2004,discussedtheoriginandfeaturesofsomeformsofTibetanmusicanddance,suchasDweishe,Nangma,songsofgreatmastersetc.Prof.Shrukhanghasalreadypassedawayforayearwhenthepaperiswritten,sothepurposeofthepaperistocommemoratehim,meanwhile,togiveussomereflectionofhislife.

Keywords:SonamDajieShrukhang;Dweishe;Nangma;songsofgreatmasters;traditionalTibetanmu-sic

[责任编辑普布仓决]

更多相关推荐:
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风俗是一种世代相传...

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调查时间寒假假期调查地点爷爷奶奶家调查渠道长辈网络书籍调查方法向长辈询问在网络上查找浏览书籍调查结果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

寒假社会实践之——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正文)

历史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

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调查时间春节期间调查地点山东老家调查渠道家人网络书籍调查方法向家人询问在网络上查找浏览书籍亲身体验调查结果春节的产生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

春节风俗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风俗的调查报告王泽清宋代诗人王安石曾说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现在的春联就起源于桃符到了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直到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每逢春节家家户户会...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

春节民俗调查报告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非常古老节日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所以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面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庆祝春节的到来形成了与其它节日不同的民俗习惯借这个调查机会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春节独具特色的...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xx年2月19日调查人刘恋调查方式查资料询问长辈调查目的了解春节习俗调查背景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每当春节期间我国各地方人民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有很多是...

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一活动背景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春节更是如此春节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语境下是最隆重的节日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与宗教祭祀庆典聚会等相联传统的春节有关于年兽万年创建历法熬年守岁贴春联赏冰...

郑羽涵民风民俗调研报告Microsoft Word 文档

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五年级四班郑羽涵一调查背景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

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

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题目体验民间文化感受节日气氛系部名称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大二班级汉语言1姓名梦想实践单位周口淮阳乡村实践时间13年2月3日至13年2月25日共22天实践目的为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一前言了解春节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

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