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发展调查报告

时间:2024.4.27

开发区人才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前言

“二次创业”以来,全区人才需求不断扩大,人才总量和结构发生了变化,为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区”战略,推进“二次创业”新一轮发展,全面掌握人才情况,经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开展人才工作专题调研。区人才办牵头,区科技局、社保局配合,采取实地调研、座谈等方式,对全区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100家企业开展了调查。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0家,“三重一大”产业项目企业20个,软件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企业10家,并对重点行业、有特色的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共36家。主要调研对象为企业人才和科技负责人员,调研时间为两周。经统计,共发放问卷和表各100份。截至报告完成,共回收问卷60份,有效58份。占调研总数的58%,回收人才现状统计表38份,有效36份,占调研总数的36%。

一、开发区人才现状

近年来,全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践行“人才强区”战略,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二次创业”奋斗目标,全力推进六大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开发区科技创新成果见证了人才优势发挥的效应,人才资本已成为开发区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开发区日益成为人才安居乐业的家园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1、人才理念不断深化。全区上下尤其是重点企业牢固树

—1—

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理念,形成了“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人才引进是最具价值的引进”的共识,人才优先、以人为本等思想深入人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氛围已深入人心。全区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后,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设立人才科,配套人才专项资金,为人才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和财政保障。

2、人才量质稳步提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快五大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总量迅速增长。据统计,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4.84万人,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结构得到了改善,向年轻化、专业化发展,30-40岁人才占38.5%。专业人才2519人,占人才总量的68.7%,具有高级职称人员475人,占13%。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紧缺型数量有所提高,共301人(其中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1人,紧缺型人才269人)。目前,全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2人(全市3人),省“双创引进计划”12人(全市53名),省“双创培育计划”16人,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10人(全市23人),省“科技企业家”9人(全市40人),省“产业教授”2人(全市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2人,省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46人,市“双创引进计划”7人,市“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72人,市“急需人才”86人。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共459人,新型党政和社会管理人才比例逐步提高,共784人,占人才总量的21.4%。

3、人力资源载体更加完善。“一站两基地三中心”建设不断加强,据统计,全区已拥有院士工作站2家,国家级、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8家,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4家,

—2—

市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8家,区域性平台逐渐健全,开发区连续两年获批省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工程机械类和开发区类),2006、20xx年分别获批国家火炬计划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和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20xx年获批江苏徐州医疗电子共性研发公共服务平台,20xx年获批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并列入省低碳经济试点园区行业。各级研发机构共86家,其中,省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工程中心2家,为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4、人才发展环境逐步优化。人才发展的创业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格局正在形成。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快建设人才强区的意见》、《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政策措施,启动人才公寓建设,为海外创业人才提供启动资金、研发场所和住所。各企业根据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人才激励和福利体系,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人才亮点工作,协鑫集团规划了

4.79万平方米的保利〃鑫城人才家园,海伦哲坚持新员工入职实践教育,创导注重以才引才,不断引入复合型人才。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功能进一步加强,增设开发区集体户口,解决引进人才落户问题;人才服务网络进一步优化,建立人才工作信息群,印发人才服务卡片;人才工作平台进一步规范,启用企信通短信平台,保证人才各类信息的畅通,开发区人才网站注重政策解读、典型宣传、队伍建设,成为全区人才工作的窗口。

二、存在问题

我区人才现状同“二次创业”新一轮发展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少差距。

—3—

1、人才工作科学谋划不够,人才资源开发相对滞后。对人才和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人才资源开发政策相对滞后。从调查结果看,资金投入不足,引进人才政策吸引力不够,方法还不够灵活,尤其是省外人才引进难度更大,比例不到省内引进的一半,重引进轻培养,省外人才更需要融入当地的人际圈、生活圈.不仅仅给予较高的福利待遇,在制药行业体现得比较明显。人才引进后缺乏系统的培养发展规划,最未来发展不清晰,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积极性,造成人才流失。

2、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具体表现为:高学历、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据统计,高学历人才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参加职称评定,形成了高学历低职称,甚至高学历无职称的现象,职称工作没有统一的申报渠道和规范的程序;创新型领军人才和海外留学人才数量偏低,尤其是工业设计、服务外包、文化产业等领域从事研发和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紧缺型高层次人才,调查显示数量更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进一步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3、人才环境仍需改善,人才创新创业的激情与活力不足。一方面,从大环境讲,徐州在省内经济基础较薄弱,没有明显的引才优势。从企业角度讲,多数企业存在人才管理重前期沟通轻后期配套问题,如子女入学额、配偶工作、人才家属的户口迁入没有具体部门落实,人才不得不自己解决,在调查中这种担忧占有很大比例。另一方面人才交流机制缺乏,人才交流平台不够健全,人力资源协会、商会、工青妇等社团组织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人才与人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活动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好的经验与做法得不到借鉴,人才不能完全融入新的生活环境、人文环境,人才与项目信息阻塞,无法

—4—

得到有效发布,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引才效果和人才集聚效应。另外,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大,宣传模式比较单一,专题宣传不多,省级以上宣传信息数量较少。

4、人才工作制度和机制还不够健全,机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政策缺乏实用性,已出台的政策文件指导性多于操作性,普适性多于针对性,共性多于个性,缺少分类扶持的政策,如六大人才队伍建设目前还没有专门制度。工作机制不够顺畅,镇、办没有人才机构组织,基层人才工作没有全面展开,全区人才情况和数据难以全面了解并进行动态管理。

三、对策与措施

(一)面临的形势

我区已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加快实施“二次创业”新一轮发展,在综合实力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将开发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先导区,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创新创业的活力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实现这些目标,关键在人才,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走“人才兴区”之路,是增强我区综合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尤其是全市20xx年启动招才引智工作考核,推进“双招双引”工作,这是对人才工作提出的一个新的更高的要求,与周边开发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人才观,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开发区真正成为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区。

(二)主要对策

1、制定规划,拓宽引才视野。认真落实区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开展自主引智活动,双招联动。紧密围绕引进科技领军人物、高端制造业和新能源研发、软件和服务外包、电子信息、

—5—

总部经济、金融证券、现代物流等领域的紧缺型人才和管理、专业技术复合型人才、创新团队,主动出击,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模式,利用好各级各类媒体,制作宣传片,印发专刊,使人才政策深入人心,亮出品牌。

2、转变观念,创新各项人才机制。改变“重引进、轻使用和重使用、轻培养”旧理念,努力优化人才成长、发展、创业的各种机制。一是建立开放、科学的引才机制。确立刚柔相济的引才模式,减少引才的审批环节,营造引才绿色通道,打破制约引才留才的“瓶颈”,引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国际视野和国际市场开发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创新引才政策,形成引才、聚才和用才的正确导向,使人才政策做到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各成员单位分类制定六大人才队伍建设政策,要能体现人才特点、符合人才需要。明确引进人才给予的资金、生活等待遇,尤其是关注人才引进后的培养、使用、管理和生活问题,如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问题、职称评定向优秀人才倾斜问题有明确的指导意见。二是施行灵活、开明的育才机制。深入推进党政干部制度改革,完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实施办法,树立和强化“人才出自竞争”的观念,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和论资排辈等习惯束缚,不拘一格选人才。要围绕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规范运作、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开放性人才工作机制,推进和完善公开招考、招聘、竞争上岗等办法,实现由“静态用人”向“动态用人”方式转变,由用“好人”向用“好人”与“能人”并重转变,由“闭门相马”向“公开赛马”转变。真正实现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当其长、用当其愿。三是完善多元化、战略导向的励才机制。最大限度的挖掘人才潜力。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

—6—

规范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有条件的单位可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可试行奖励股权、期权等多元化分配方式,为人才的创业和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提供更多的条件和空间在物质上,对党政人才,建立工资与工作绩效、经济发展相联系的动态激励机制,体现工作实绩与收入分配挂钩;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让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建立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对专业技术人才,实行向个人倾斜的知识产权分享政策,建立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在精神上,对各类人才按贡献大小给予等级不同的精神激励,使做出了贡献的每一个人才,都能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

3、集聚合力,建立高效畅通的工作渠道。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协会、商会、工青妇等社团组织的作用,组织人才交流活动,形成区域性人才工程品牌,以才引才,以才聚才,以才育才。人才工作的组织机构向纵深发展,镇、办设立人才工作专门机构,由一把手作为责任人,由组织委员任人才办主任,着力培养一批熟知人才政策、精通人才业务、擅于招才引智的人才联络员。科技部门、招商系统要明确人才特派员,跟踪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政策先行,坚持把引才与引项目、引资金、引智力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有效的载体纳才、项目带才、信息联才等方式。

4、提升服务,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加快建设人才公寓,进一步扩大人才分中心、人力资源市场业务范围,建立起各类人才库,为引进的企业、项目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

—7—

进一步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

当前,开发区人才工作将面临更好的机遇,也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人才调研是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人才工作对于开发区过去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必须集全区之力,全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营造尊重人才、热爱人才的社会氛围,走出具有开发区特色的人才发展之路。

—8—


第二篇:关于人才优先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人才优先发展

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的调查报告

按照市委《通知》要求,现将人才优先发展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年初以来,按照十二五规划和中央、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我们明水县委结合实际,率先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具体化实施、政策化推进和项目化运作,使人才优先发展成为了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创新发展的主旋律,特别在规划、投入、机制和载体等四个方面狠抓落实。

1、科学规划,树立人才优先发展的导向力。按照十二五要求,认真做好人才优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切实把人才优先发展情况做到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在人才总量上,科学预测人才队伍发展的总体趋势,分步实施引才育才计划;在人才结构上,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城乡、区域、行业之间的人才布局;在人才引进上,推动人才资源向电子信息产业、生物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转移;在人才培养上,把非公有制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体制外人才列入人才培养计划。

2、注重投入,加强人才优先发展的推动力。牢固树立

“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理念,以优先投入推动人才优先发展。县财政设立了人才建设专项资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扶持资金等,为人才创新创业加油助力。各基层单位和部门也相继设立人才工作专项经费,重点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同时,积极探索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实现人才投入的多元化。

3、配套服务,提升人才优先发展的感召力。坚持“高级人才、高度支持,特殊人才、特别对待”的原则,制订和出台了集聚、培养、激励产业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服务举措20多个。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为产业急需人才落实养老、失业、医疗、子女上学、家属就业等服务;实行重点扶持政策,对调入明水工作的紧缺急需人才,给予安家费补助或享受人才专项住房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人才,所承担项目给予专门的科技经费支持;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进行表彰奖励。

4、强化载体,放大人才优先发展的凝聚力。着眼于推动产业发展,大力培育“人才与项目对接、人才与产业互动”的各类载体,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一方面,积极打造人才汇聚的创业平台。建成了三精和格林等6个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经济园区,全县70%以上的人才集中在园区。另一方面,鼓励产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共建研发基地和实验室等,全面推进创新创业人才与产 2

业需求对接、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源融合。

二、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人才优先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按照上级要求,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1、缺乏吸引人才的环境优势。作为一个贫困县,在省内认知度不高,缺乏人才引进的吸引力。由于城市规模偏小,公共事业和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工业发展规模较小和农村发展速度较慢,缺乏引进和留住人才机制,特别是留住高层次人才难度很大。

2、缺乏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服务平台。县内缺少高等院校这一人才集聚和培养的平台,另一方面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低小散明显,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较少,可供人才创业创新的空间有限,企业大多缺乏自主创新平台,不利于高层次和紧缺人才集聚。

3、人才培养开发政策不够系统、力度欠缺。我县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保障方面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人才政策“含金量”不高,缺乏比较竞争优势,对人才缺乏吸引力,对人才培养的激励作用不够明显。有些政策措施操作性不强,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落到实处。

4、人才优先发展配套机制不够到位。人才公共服务项目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总体能力有待提升。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比较单一,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不能及时满足企 3

业和人才的各种服务需求。一些部门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的倾向,解决人才在学习、科研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够积极主动,尚未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才服务环境。

三、对策和建议

1、优化人才环境,不断提升人才优先发展竞争力。要着力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作为基础工程来抓,用良好的环境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成就人才。一是以优惠的政策环境吸引人才。本着管用和便于操作的原则,加强对现有人才政策的研究、整合力度,突出体现政策的“含金量”和比较竞争力。建立健全具有明水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着力增强我县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同时,狠抓政策的贯彻落实,兑现政策承诺,真正发挥政策在人才环境建设中的导向和推动作用。二是以良好的创业环境集聚人才。积极为人才提供发展空间和发展平台,扶持创业创新基地、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促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加快集聚。探索完善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的创业投资机制,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社会投资机构投资人才创业创新活动。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政府人才公共服务水平,努力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提供服务和便利,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潜心钻研。三是以宜居的生活环境留住人才。大力开展宜居城市建设,加大文化、体育、商贸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态 4

环境,整体提升城市形象。大力推进人才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健全人才户籍、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努力降低人才的居住和生活成本。

2、立足实际需求,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型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集聚、用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就能抓住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一是加大引才力度。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规划和具体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建立吸纳外来高层次人才的绿色通道,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引进医药、纺纱、食品、化工、新能源等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积极探索富有弹性的引入机制,做到刚柔并济多渠道引进人才。二是立足“项目引智”。依托县内重点骨干企业积极开展项目引才引智工作,利用重大研发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等载体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特别是依托产业集群,大力引进和集聚一批省内外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三是深化校企合作。遵循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宗旨,加快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和交流,探索与高校院所建立各种合作关系,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通过校企合作平台,采取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积极吸纳外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我县急需紧缺人才,促进科技成果和项目的转化。

3、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开发。加强对 5

现有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一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深入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与重点高等院校的横向联合,通过联合办学、专家讲学、举办各类研讨班、进修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企业经营人才的管理水平和领导企业参与省内外竞争的能力。二是加强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扩大高层次人才的对外合作交流,有重点地选拔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到一流高校院所进修,参加学术技术交流,开展合作研究,以开阔视野,跟踪科技前沿,提高技术和研发水平,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加强青年优秀人才培养,促使更多地青年英才能够脱颖而出,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备人才。推行订单式定向培养合作模式,鼓励和扶持社会化技能培训机构,为高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三是统筹推进各类人才的培养。立足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大力培养我县转型发展重点领域各类急需紧缺人才,促进人才统筹协调发展。既要着眼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要着眼于加快推进社会转型、建设和谐社会,大力开发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人文社会科学、公共卫生、社区建设等社会发展领域的专门人才,以各类人才的大开发、大发展来推动明水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4、健全体制机制,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坚持党管人才 6

原则,建立和健全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积极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行业协会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的一切力量协调一致做好人才工作。改进人才工作管理方式,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立足企业和人才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党委政府服务企业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

7

更多相关推荐:
汽车技术发展报告

汽车技术发展报告发布创新行业研究新指标20xx年3月30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丰田汽车公司联合编著的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xx20xx在京正式发布这是首部以中国汽车技术进步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年度报告报告有两大创...

技术发展报告目录

目录1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11信息化发展现状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12信息化发展趋势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2信息化新技术及其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21可穿戴产品错误未定义书签211智能穿戴产品简介错误未定义书...

科学技术发展报告

科学技术发展报告一20xx年科技发展情况20xx年贵阳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加快生态经济市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中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主线打造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科技支撑体系为目标锐意创新真...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查研究报告

马克思主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查研究报告院系计算机工程院系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姓名学号分数摘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是在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经过十多年时间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20xx年底...

计算机技术最新发展报告

计算机技术最新发展报告作者王翔高铁信号1101报告编写修改徐翔高铁信号1101材料收集整理跨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脚步已清晰可闻在这样的时代里传统计算机技术还将持续发展新兴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

20xx年智能手机技术发展趋势报告

20xx年智能手机技术发展趋势报告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企业用户纷纷将功能手机换成智能手机据有关资料预测20xx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率将达到492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速度将比整个手机市场的增长速度快4倍一智能...

智能科技公司的发展报告

智能科技公司的发展报告一智能公司的发展前景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未来学家关于21世纪的经济特征问题有过许多不同的说法我国学术界通常把21世纪的经济称为新经济尽管关于经济形态的提法各异但关于未来经济特征的看法却是相同的...

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研究报告(20xx)

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研究报告20xx20xx年在主要发达国家的推动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步伐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受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科技创新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复苏的关键措施全球...

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研究报告(20xx)

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研究报告20xx20xx年是我国开发区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背景下国家级开发区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核心载体充分反...

XXX业务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技术方案

XXX网上商城业务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技术方案初稿二一一年五月1目录前言31业务的发展和实施计划311实施目的312业务发展计划313XXXX商城网的相关情况414业务覆盖范围42市场调研与分析421市场现状4...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报告

国外科技中介机构运作模式及思考美国英国德国等的科技中介机构都对本国的技术创新及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国家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和促进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主要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一科技...

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子项目之一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报告讨论稿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年八月二十九日目录一宝安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背景3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31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开创了新...

技术发展报告(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