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

时间:2024.4.5

20xx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

全球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对每个国家提出了两个严峻挑战: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世界各国政府正在采取行动应对这些挑战。IEA(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10》(WorldEnergyOutlook2010)中给出的―新政策前景(NewPoliciesScenario)‖预测:全球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但增长步伐将比近几十年放缓,化石燃料的份额将从20xx年的81%降至20xx年的74%。这一预期是根据世界各国政府所宣布的范围广泛的政策承诺做出的。如果所有的承诺都能够兑现,那么从长远来看,这些政府政策将打造世界能源格局的崭新未来。

1、中国的清洁能源承诺

中国政府已宣布了其在哥本哈根协议下的承诺,至20xx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xx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至15%左右。目前,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主要的能源消费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列。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考虑到中国当前人均能源使用量较低,持续的经济增长趋势显着,IEA预计在今后的几十年内,中国的能源需求仍会保持强势增长趋势。

中国政府早已认识到,要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应对能源需求和气候变化的挑战,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和部署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重要的政策措施,旨在推动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在降低单位GDP能耗方面的显着进步,中国的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抑制。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xx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比20xx年减少了4.01%。―十一五‖期间,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9.1%。中国已经成为清洁能源技术投资领域的世界领先者。据科技部某高级官员透露,20xx年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投入达300亿美元,超过其他任何国家,中国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市场规模有望在20xx年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

2、电力需求和供给

电力是全球能源总消耗的关键组成部分。据IEA预测,电力在全球能源总消耗的份额将从20xx年的17%上升至20xx年的23%。据―新政策前景(NewPoliciesScenario)‖预测,世界电力需求在2008至20xx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同期中国增长的速度将快得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8%。中国的发电容量增加的绝对值将是全球所有国家中最大的。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挑战,全球发电将显着持续地向低碳技术转变,实现混合能源应用。

3、中国的新能源利用现状和发展规划

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xx年年底,火力发电在总装机量中仍占主导地位。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合计占26.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累计发电量7862亿千瓦时,按发电煤耗折算约合2.63亿吨标准煤。20xx年,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41亿元,非化石能源建设投资占电源建设总投资的比重达到63.5%。对比欧洲发电装机总容量数据来看,截至20xx年底,中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已经超过欧洲,但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基数较低,远低于欧洲的46%。在20xx年新增发电设备容量中,非化石能源的比例达到35.8%,虽仍低于欧洲的41%,但已有显着进展。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不仅如此,为实现到20xx年的―两个目标‖,在未来十年内,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扩大和推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据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人士透露,已上报国务院审批的《新兴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为2011至20xx年间的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和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做出了具体部署规划,拟在2011至2020的10年内,以开放市场吸引内外资的方式,累计增加直接投资5万亿元人民币,发展中国新兴能源产业。然而,着眼于中国及欧洲发电容量中的非化石能源具体类型比例,两者存在较大的差异。欧洲的非化石能源分布呈现出多种能源共存的局面,近年来光伏和风能主导了新增的发电装机容量,尤其在20xx年,欧洲光伏装机量占新增可再生能源的首位。根据欧洲设定的20xx年20%的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的目标,EPIA的研究结果表明,到20xx年光伏发电占欧洲电力需求量的比例应从目前的《2%提高至12%,预示着未来的十年内欧洲光伏装机量还将有大幅度增长。相比之下,当前,中国的非化石能源以水电为主,20xx年的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风电和核电都有了长足进展。然而太阳能光伏的比例却远远落后。各种可再生能源对中国的绿色路线图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未来的若干年中,将会出现多种能源共存的局面,风能、核能、水力发电及生物能源将协同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但是,单单关注水电、风电和核电难以实现中国政府的减排目标和能源结构调整目标,尤其是长远的能源供应目标。最近中国政府正反复考虑扩展其已经十分惊人的水电发展计划。中国丰富的水力资源集中在遥远的西部和西南地区,这需要解决长距离输电的挑战和提高其电力输送技术,并且水利资源本身存在总量限制。中国也富有风力资源,过去十年其风力发电容量经历了惊人的增长,至20xx年底达到40GW,紧随美国之后。不过,从最近公布的《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来看,风电并网难题再次暴露,2010上半年,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风机处于空转状态。核电尽管技术成熟且广泛采用,但它也面临一系列难题。但太阳能光伏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和机遇。太阳能是至今为止地球上可用的最大能量来源,它提供了其他可再生能源不能提供的好处。光伏系统能在合适的陆地和建筑物上的任何地方开发。光伏系统也是组件式的,这提供了规模上的灵活性。光伏系统能在靠近需求中心处安装,

它们的发电峰值与电力峰值需求一致。光伏分布发电可以就地用电,减小对电网的压力。

4、中国光伏制造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4.1中国光伏制造产业飞速发展得益于欧洲光伏市场的拉动,中国的光伏产业在20xx年之后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连续5年的年增长率超过100%。20xx年至今,中国已经连续4年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首位。20xx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已超过全球总产量的50%。目前已有数十家光伏公司分别在海内外上市,据估算,行业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直接从业人数超过30万人。中国光伏产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已经掌握了包括太阳能电池制造、多晶硅生产等关键工艺技术,设备及主要原材料逐步实现国产化,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链不断完善,制造成本持续下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4.2中国光伏制造产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光伏产品制造成本的快速下降。推动了全球光伏应用的发展。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下降,电池转换效率的提高以及光伏发电在全球的推广应用力度逐步增强,光伏产品的价格呈现快速下滑趋势。据统计,19xx年,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价格为78美元/瓦,发展到20xx年,已下降到2美元/瓦以下。全球范围内,光伏产业持续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中国企业在推动光伏制造产业降低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原辅材料和光伏设备的国有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制造‖的光伏产品不仅代表了低成本和高质量,还代表了技术进步和创新。现阶段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具体表现为:产能迅速扩充,产业链垂直整合趋势明显。以晶体硅电池制造企业为例,包括尚德、晶澳、英利、天合在内的多家企业不仅制定了宏伟的电池生产扩产计划,还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业务延伸至多晶硅材料、硅片、组件及系统安装等。产业链尚未达到平衡,各环节利益分配呈现失衡状态。由于受到技术、政策、资金等多项因素的影响,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以多晶硅环节为例,20xx年中国用于光伏行业的多晶硅仍存在约50%的缺口,导致多晶硅市场价格较高。据海关统计数据,20xx年和20xx年中国多晶硅进口数量分别达到22727吨和47549吨。国际、国内竞争进一步加剧,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同时,国外大型电子制造企业和大型财团都以不同方式进入光伏产业,其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为中国光伏产业的继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未知因素。为了打破光伏市场技术差异性相对较小的特点,行业领军企业都极为重视技术的积累进步和新产品的开发。多家设备企业和原材料供应商也在致力于技术的更新换代,加大了在新兴技术方面的投资。可以预见到,若干关键技术的突破将会改变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进程和竞争格局。目前出现的7大主要行业趋势包括:薄膜技术的突破将使得未来薄膜电池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安装与配套器件市场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都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机会;光伏设备行业正在向中国转移,存在大量扩张机会;部分供应不足的辅材和设备在未来将成为投资热点;产品可融资性等更多综合性因素将成为未来光伏市场重要的竞争要素;若干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加

入将改变未来光伏市场的竞争格局;新的颠覆性的技术可能会改变产业发展进程和竞争格局。

5、中国光伏市场的发展及政府的激励计划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作为光伏制造大国,中国的光伏应用市场仍未完全打开。光伏发电和常规发电的高价差限制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成长。多年来,中国光伏市场较多的集中于离网农村电气化工程,这仅仅实现了很小的安装量。截至20xx年底,中国累计光伏装机量仅为145MW。过去的两年内,随着光伏发电成本急速下降,中国国内光伏市场的政策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20xx年3月,财政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出了促进BIPV和光伏屋顶应用的国家光伏补贴计划,该计划被视为中国光伏市场的转折点。20xx年7月,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第二个国家光伏补贴计划,即―金太阳示范工程‖。当年批准了201MW的项目(20xx年取消了其中中标后未能实施的54MW)。20xx年底,国家能源局举行了甘肃敦煌10MW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的特许权招标,最终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和比利时Enfinity公司组建的联合体以1.0928元/度的价格竞标成功。20xx年开始,由财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文件,对―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的有关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涉及设备招标、项目调整、补贴标准、项目并网等多个关键环节。20xx年新增了272MW的项目。此外,宣布在全国建立13个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园区,以此为依托推动中国光伏产业的的应用。并公开表示力争20xx年以后每年国内应用规模不低于1000MW。20xx年8月,国家能源局举行了280MW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特许权招标,最终中标价格分布在0.7288元/度至0.9907元/度之间,远低于业内预期。中国政府的一系列光伏激励政策促进了中国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20xx年中国年度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160MW,超过了截至20xx年底的累计安装总量。20xx年实际新增装机量超过500MW。

中国光伏市场近几年的增长速率令人印象深刻,但中国的光伏装机量从全球角度看仍然相当小,20xx年中国光伏安装量占全球总安装量的份额约为2%,20xx年上升约1个百分点,达3%。政府的所有这些政策激励被业内视为中国政府对光伏应用的试探性摸底举动,对中国光伏市场产生了显着的冲击作用。但在中国国内,政府仍然认为急速成长的光伏市场处于试验性阶段,有关工程项目的目的仍然是用于示范。实际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确实有一些问题浮出水面,表明项目设置上的内在不足及缺乏协调,产业与应用存在脱节,一定程度上与发展光伏市场的初衷相违背。例如,由于补贴水平和项目收益率较低,系统经营方常常发现很难将工程项目维持下去。结果,工程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有时甚至无以为继。为了确保工程项目中标,许多公司提交投标书时不管项目的经济性,导致了令项目经营方无利可图的FIT价格,这些与成本结构不相符的FIT价格对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某些

先期已经建成的光伏项目,因为在上网电价上与当地政府无法达成一致,迟迟未能上网,短期内无望获得项目收益。采用直接补贴激励的相关光伏政策(包括―金太阳项目‖)也遭遇到了类似问题。目前,包括若干产业领军者在内的一些公司已撤出了已获―金太阳‖计划批准的工程项目。其原因很简单:补贴不足将造成这些项目亏本。还有一些情况是,针对补贴不足,公司以低劣产品用于工程中。这也反映了中国现有的光伏政策有待在利用有效手段衡量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方面加以完善。与中国政府在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中的投资相比较,政府对光伏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显得相对保守。如果政府和产业界能从一系列的政策计划和示范工程中吸取到宝贵的经验教训,将为未来几年新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6、中国太阳能的未来

SEMIPVGroup和SEMI中国光伏顾问委员会在其20xx年发表的关于中国光伏市场的第一份白皮书(题为China’sSolarFuture–APreliminaryReportonaRecommendedChinaPVPolicyRoadmap)中,建议中国政府加快中国光伏市场的开发,提出了光伏安装路线图及直至20xx年的每年目标。经过光伏产业和市场高速发展的两年后,SEMIPVGroup和SEMI中国光伏顾问委员会,联手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在分析了有关中国的能源目标、能源图景、电力消费和全球光伏市场的一些最新信息后,在这里再次提出新的建议。毋庸置疑,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面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双重挑战。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光伏的积极影响以满足国家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目标。IEA在20xx年5月发表的太阳能光伏路线图中陈述,光伏发电是能商用的可靠技术,在世界几乎所有地区都具有长期增长的巨大潜力。

该路线图中预测:从20xx年开始,光伏发电占全球总电力的比例将不断上升。20xx年达到1.3%,20xx年升至4.6%。对比中国巨大的电力需求,中国要达到IEA技术路线图中提出的光伏发电比例的全球平均水平,累计光伏安装量在20xx年前需要达到60GW光伏,20xx年达270GW。实现这一值,需要在中国的能源政策和计划方面出现示范性的转变。实际上,业内普遍猜测,在尚未发布的《新兴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中,将对20xx年中国光伏装机量设定20GW的累计装机目标。这一目标值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大国。对于中国的许多地区来说,光伏产业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是重要的经济体。据SEMI统计,至20xx年底,中国大陆晶体硅电池的制造产能已达到21GW,并在20xx年将进一步扩大至30GW。

也就是说,中国一年的生产能力已超过20xx年的累计装机目标。由于国内市场迟迟未打开,中国光伏产业对国际市场依存度高,自20xx年以来,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比例一直在95%以上。从全球范围来看,短期内光伏应用需求的成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各国政府对光

伏产业的政策扶持和价格补贴。虽然预计全球对于光伏应用的政策支持将会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但不得不正视的是:国外补贴政策或贸易保护的风险依然存在。要实现中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增长,除了光伏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竞争力之外,还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帮助国内市场快速启动,降低整个产业的风险。根据SEMI预测,在未来10年内,中国光伏发电成本将会不断下降。光照条件好的地区在20xx年左右能够实现―一元一度电‖。

7、政策建议

7.1增加国内市场需求建议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评估光伏发电的潜能,扩大其目前的光伏发展计划,并采取新措施支持中国光伏市场的发展。新措施应结合更多的市场机制,有清晰的执行细节和评估程序。例如,设置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以及光伏发电配额制度,从政策和制度上明确国家及地区电力组成中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能源所占比例。配额制度可对电网运行者提出购买一定比例光伏电力的要求;也可以要求电力公司在其产品中提供一部分来自光伏发电的电力。建立更有效的补贴方案,补贴水平(包括上网电价补贴和资本投入补贴)应根据光伏的实际成本结构决定,而不是采取简单的低价者中标,以确保中标价格的合理性和良性竞争。为了光伏的健康成长,中国需要培育对国有、私营、甚至跨国公司均具吸引力的更加多样化及开放的市场。从全球经验来看(尤其在欧洲),上网电价补贴体系在推动光伏应用市场的过程中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它能够有效避免滥用投资补贴,确保工程质量和系统实际利用率。当前,中国政府对国家范围的上网电价补贴方案并没有清晰的决定,这是值得政策制定者认真关注和考虑的。有理由相信,上网电价补贴方法能够帮助中国光伏市场实现健康成长。中国长久以来在基础设施上存在不足,近年来有了长足进步,但仍有改进空间。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改进中有着巨大的商机。如在此基础上引入新型技术,诸如BIPV、光伏屋顶、太阳能建筑,智能电网,新型储能技术等,将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带来崭新的面貌。中国具有大量的太阳能资源和世界上最大的屋顶面积,这就为光伏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光伏分布式发电和就地用电的特点具有多样的益处。伴随着电网技术方面的可持续性投资以及国家电网系统的升级,围绕能源制造及部署的整个基础设施将大大受益,这不仅仅是为了光伏,也是为了其他可再生能源。

7.2加强国际合作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是全球合作的主要领域之一。在这一点上,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面临许多类似的挑战,能从这些问题的国际合作中多多获益。作为光伏制造大国,中国在利用自身的光伏制造能力为国内光伏市场提供安全的设备供给的同时,也能够从国际合作中获得其他益处。例如,中国缺乏开发和运行大规模联网光伏系统的实际经验,仍然要对光伏发电的稳定性及其对电网的影响作深入研究。从领先的全球市场和公司有许多东西可学。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在国际合作中往往遇到诸多壁垒,例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潜在的贸易欺诈

问题等。中国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相关制度的建立,引导国内外企业及机构进行健康、公正、公平的合作与交流。保护贸易双方的合理利益,实现―共赢‖。光伏产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进程中,SEMIPVGroup和SEMI中国光伏顾问委员会,联合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一道,将继续反映来自产业的主张,传递来自产业的声音,共同推动中国光伏产业乃至全球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20xx年我国煤炭及电力行业供求形势预测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2月25日发布《能源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10—2011)》。报告判断,受国际煤价上涨传导、煤炭行业国家限价令的效果不明显等多重因素影响,20xx年煤炭供需形势前紧后松,市场价格看涨。

世界经济逐步复苏,美元继续贬值,煤炭市场价格看涨

报告重点指出了煤炭价格问题,认为今年煤炭供需形势前紧后松,市场价格看涨。一个原因是,国家节能减排的力度可能会有所松动,由此将带动煤炭需求的增加。第二,国际煤炭价格的上涨也将推高国内煤价。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能源需求也逐步复苏,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煤炭需求持续旺盛将推动国际煤炭价格逐步上涨。

另外,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美元贬值,从而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煤炭进口价格上涨,这会进一步减少煤炭的进口需求而推高国内价格。将于20xx年7月开始增收的澳大利亚资源税一旦形成最终方案,煤价上涨可能会提前来临。报告预计,国际煤价在20xx年—20xx年存在超预期上涨的可能,而在中国进口量维持高位的背景下,国际煤价上涨很容易传导至国内。

而在供给方面,煤炭企业重组的进一步推进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进一步实施将会减缓煤炭产能的增加速度。由于两节用电量大,南方水电不足,一季度煤炭供需形势将会偏紧。一季度又是―十二五‖开局之初,工业用煤将有所增加,但水能、风能未能跟上,煤炭运输方面的紧张形势也无法得到缓解。

预计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9.5%,火电亏损面或扩大

由于电煤价格存在较大的上涨压力,电力企业亏损可能加剧。报告认为,尽管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明确要求20xx年重点电煤合同价格维持上年的水平,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不过在市场化的条件下,煤炭行业国家限价令的效果并不明显。

比如,20xx年6月和8月,国家发改委曾连续两次限制煤炭销售价格,均未能抑制煤价上涨。由于现在的市场价比较高,卖给市场比卖给合同电企更赚钱,所以煤炭企业经常以生产、安全原因来减少重点合同煤的供应,使得发电企业只能采购高价市场煤。另外,在价格限制下,煤炭企业供应给电力企业的电煤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报告判断,20xx年的重点电煤合同实际执行价格将会在20xx年的基础上上调30元/吨左右。如果届时电价不能得到有效疏导,火电企业的亏损面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另外,对于能源总体形势,报告判断,20xx年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平稳,局部地区、部分时段仍可能存在供需偏紧。预计20xx年全社会用电量为4.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电力需求弹性回落到1左右;煤炭消费量将超过35亿吨,原油消费量为4.6亿吨左右,天然气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消费总量预计将达到1200亿—1300亿立方米。

20xx年中国创意产业品牌走势报告

一、创意产业规模

自从中央政府20xx年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创意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全国各地区政府从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等方面支持和投入创意产业,使创意产业在规模与范围上取得较大的进展。这里,我们从区域规模与类别规模等两个方面来考察创意产业规模。

(一)创意产业的区域规模

20xx年,对于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来说,注定是锐气蓬勃、朝阳四溢的一年。创意产业园区(或集聚区、或创意基地)、创意旅游区、创意村镇沿着全国各个城市向农村辐射开着,展现着创意产业所具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在内的最佳的综合效益。

一线城市中以北京、上海、深圳、天津为代表,成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创意产业成为这些城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北京基本实现了建立全国文艺演出中心、广告会展中心、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设计创意中心等九大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努力使北京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文化名城和创意之都;据统计20xx年上半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804.3亿元,增速为15,7%,占GDP的12.6%,预计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600亿元;20xx年文化创意集聚区新增到30个,上半年,先前23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实现收入同比增长24.4%,平均新入驻园区的文化企业达到上千家。上海20xx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网络城市―设计之都‖;20xx年上半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仍保持着快速发展势头,全市14个区县80家创意产业集聚营业收入共计306.98亿元,占到20xx年全年营业收入的72.7%,从业人员12.09万人,比20xx年上升5%;预计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0%;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全球创意的盛会,更是上海创意产业展示推广的舞台。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有40个创意产业基地或者园区,其中8个国家级,文博会与创博会成为全国规格最高最有影响力的展会。天津短短一年时间里已有10家大型创意产业园区正式挂牌,其中天津滨海高新区创意产业园,入驻企业49家,天津泰达国际创业中心, 现有入驻企业165家。

二三线城市中以重庆、杭州、长沙、武汉等为代表,成为中国创意产业的第二、三方阵,创意产业在这些城市中活力四溢,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重庆创意产业基地已累计达到25家,建筑面积达到595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783家,从业人员超过26950人,20xx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超过200亿元。杭州在原来十大创意产业园区的基础上新颁布6个产业园区,丰富了10+X模式,20xx年上半年,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新增入驻企业563家,比20xx年底增加67.3%,其中 西湖文创产业园区20xx年文创产业增加值超125亿元,占GDP总量超27%;年内有3家文创企业成功上市。武汉以―东湖开发为核心、中心城区为主体‖,规划建设了大批涵盖出版印刷、艺术设计、文化旅游、动漫网游等行业的文化园区,投入运营的文化创意园区达到20个。长沙以创意设计和数字媒体为龙头,着力建设大河西先导区,打造具有集聚效应的如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园、金鹰卡通产业科技园、昭山文化产业创意园等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预计20xx年长沙文创产业总值达到7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政府纷纷以超过10亿以上乃至上百亿的项目来重大项目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10亿级招商引资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比较多的是旅游、休闲类举例的是园区类项目,如表1。百万亿以上的产业园区,如投资150亿的北京―中国乐谷‖, 投资100亿元,占地面积18000亩的内蒙古鄂尔多斯文化创意产业园。

随着城镇化进展加快,以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为指向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发展主流将逐步转移到各地的村镇区域。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手机到的资料看,创意之―水‖已经―滋润‖从北京京郊到

海南的大部分我国农村。据统计,北京市目前拥有创意农产品30余种类型、初具规模的创意农业园达113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创意农业节庆活动60多个,全市创意农业年产值已达22.26亿元。山西晋城以文化引领 打造―农旅一体‖创意农业 。在杭州西溪休闲观光农业园点共接待游客117万人次,营业收入突破亿元,并带动农产品销售超过1500万元。沪郊创意农业―风生水起‖,超大基地一个刻有喜羊羊的观赏性南瓜可以买100元。 在浙江余杭的同家乡村、农夫乐园、中泰苦竹产业成为创意农业的天然良港,目前中泰乡已建有笛竹定向培植标准化示范面积1.28万亩,年产量可达1.6万吨,竹笛等生产加工企业100家,年总产值达6000万元,是中泰乡农业中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发展中泰乡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 表1:全国部分招商引资的10亿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类项目[1]

20xx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

总之,20xx年创意产业区域发展可圈可点。区域规模数据充分说明(1)创意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2)创意产业发展要以市场运作和吸收社会资本为纽带,拓展招商融资渠道;(3)重大项目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4)文化创意产业区域发展主流将逐步转移到各地的村镇区域。同时,(5)打造区域品牌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创意产业的类别规模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创意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因而我们可以依据这个界定,通过对创意产业的一些类别的考究来发掘整个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广告业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已经进入了黄金期,20xx年年营业额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速达30.8%,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总体规模进入世界前列,已基本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其中20xx年1-10月全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为279亿元,同比增长79.3%。有1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有会展场馆,内地会展数量从20xx年的4050个增加到20xx年的5040个,增长率为24%;中国内地会展业产值从20xx年的约600亿元,增至今年约15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6%。

20xx年全年国产原创动画产量超过20万分钟;国产动画电影备案的有46部,公映16部,国产动漫产品出口迅速增长,今年已经突破4亿元。中国网游十年从60亿成长至323.7亿。中国处于网络文化应用终端的网络市场规模已高达886亿元,终端数1,316万人。20xx年,中国电影业发展处于产业升级阶段的关键时期,故事影片产量达到526部,较20xx年增幅达15%,国产影片票房57.34亿元;全国新增影院313家,新增银幕

数1533块,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总数突破6200块;农村形成了遍布全国农村的数字电影放映新格局;我国在境外举办了100次中国电影展,展映国产影片578部次;全年累计63部次影片在25个电影节上获得89个奖项;有47部国产影片销往61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达35.17亿元人民币。

历时五年,中国设计确立时尚话语权,上海继深圳之后,成为世界―设计之都‖,而北京正在申请加入世界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世界―设计之都‖,我国设计业规模迅速膨胀。如深圳服装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女装自有品牌已有1200多个,产业实现产值超过500亿元人民币,拥有女装企业2300多家。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20xx年我国工艺业成绩非凡。20xx年11月,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增长为19.6%,累计增长17.1%,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20.4%,累计增长22.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增长10.4%,累计增长17.2%。20xx年中国艺术品异军突起,今年春拍,国内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轻松入账201.41亿元,创造了历史性新高,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2800件拍品总成交额突破30亿港元,中国书画总成交额达4.07亿港元。

20xx年是中国演艺产业蓬勃发展的一年。343家国有文艺院团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并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了46家演艺集团;丽江旅游以2.1亿元收购印象旅游51%股权,成为国内―演艺第一股‖; 目前中国演出市场形成两大院线、五大省际联盟、省内演出联盟蓬勃发展的格局;旅游演出市场火热,大型实景演出投入动辄上亿元;中国音乐节数量飙升至92场;中国儿童剧类演出市场规模增速估计达到50%;话剧以北京和上海为例, 20xx年北京话剧演出场次可达4800多场,上海的话剧演出市场每年也以20%左右的增幅快速发展。

在软件及计算机服务,20xx年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10902 亿元,同比增长 29.9%,并首次突破万亿元。全国软件产业实现出口收入 18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6%。

综合上面的20xx年我国创意产业的类别发展数据可以看到,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通过越界,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

二、创意产业品牌

从上面对我国创意产业发展规模的调研分析,我们清楚看到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正处在成长期。产业处于成长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意企业由数量的增长开始转变为品质的提升,创意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品牌化成为主要竞争手段。品牌化竞争是文化创意企业依靠其综合实力而进行市场资源争夺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品牌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号召力,更具有稳定的、多渠道收益来源。因此,品牌化发展将成为创意企业的发展战略。

(一)创意产业品牌运行环境

(1)良性的经济与社会环境为实现创意产业品牌价值创造与增值提供消费保障。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21033元,比上年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增长14.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国民经济正处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平稳较快增长;昭示着我国农村开始进入文化消费与品牌消费时代,城镇已经处于品牌消费与文化消费的成长期。同时,在国家高度重视下,从多渠道对创意产业的宣传,是创意理念深入民心。这两者形成合力为创意产业品牌价值创造与增值提供了消费保障。

(2)政策法规为创意产业品牌价值创造与增值嵌入安全砝码。为了更好地培育创意品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国家和地方在延续以前的财政税收、投资融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方面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42部与创意产业发展及其品牌建设相关政策。其中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为创意产业及其品牌建设提供了金融引擎。它明确提出金融机构要根据文化企业的不同特点,积极开发适合创意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从而加强金融和创意产业的合作。这样,创意企业就能更好通过融资或并购的多渠道来壮大实力甚至打造成―航母‖,以之进行前期创

意投资和后期营销投资,实现创意品牌价值创造与增值。尽管20xx年没有出台新的法规,但是《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实施细则》、《著作权法实施细则》,以及其它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如《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关于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政府部门购置计算机办公设备必须采购已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产品的通知》等,基本构成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创意产业发展及其品牌建设保驾护航。

(3)服务与信息技术为创意产业品牌价值创造与增值注入新生活力。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有利于创意产业品牌培育。京津沪渝创意产业联席会议定期召开,有利于京津沪渝实现创意产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同探讨创意产业发展新思路、新模式,互动解决创意产业发展及其品牌建设的问题。行业协会十分活跃。行业协会协调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的关系,同时是信息能在行业内畅通传播,有利于创意企业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同时能及时完善与改进自己产品与服务。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是创意企业能更好地进行产权交易融资,延伸品牌价值。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尤其是―三网融合‖、 3D技术的应用,使创意产业集聚从地理空间集群向虚拟空间集群发展,延伸产业链,整合优势资源,挖掘创意,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更能适合终端顾客的需求,同时实现传播渠道多元化,有利于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赢取顾客忠诚度。

(二)创意产业品牌建设

(1)创意产业品牌发展状况。创意产业品牌,是大竞争时代构建品牌城市的核心要素,是原创力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已逐步成为21世纪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这注定上至国家,下至创意企业走铸造品牌的道路。独特、简洁、统一、和谐的好创意产业品牌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实施差异化战略,铸造创意产品与服务品牌。创意企业注重文化性、审美性、个性化,从精神层面满足消费者需求,铸造创意产品与服务品牌。创意产品品牌如大型实景演出《印象》系列,从20xx年开始,《印象》系列已经打造了包括桂林山水、丽江、西湖、海口和武夷山等在内的6个系列、依据地域差异,演绎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20xx年《印象·大红袍》首演,上座率70%以上,已实现盈利。朵唯眼影S920,用设计升级完美女人味领跑中国女性手机第一品牌。文化创意服务品牌如同为文博会,20xx年北京文博会―激荡文化创新活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理念不同于深圳文博会,北京文博会签约合作项目超过1000个,签约总额近180亿美元,深圳文博会到今年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共迎超过7000万人次海内外游客,园区内演出2万多场,直接经济效益将达到和超过800亿元人民币,同时,是开启了国人心智,建立自信,培养责任意识。

追求个性化,打造行业品牌与企业品牌。注入自己的地域文化个性,融入创意与技术的个性,打造行业品牌,如湘绣、蜀绣、苏绣等。注重创意企业哲学、创意企业使命、创意企业愿景,培育独具魅力的企业品牌,如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银都南华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谷迪设计公司等知名企业。

突显城市的灵魂与精神,培育创意城市品牌与创意集聚区品牌。北京在突出的历史文化的地位的同时,更整合现代理念,在20xx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设计之都‖,上海突显―时尚设计‖,今年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设计之都‖的美称。深圳以其独特的历史,凸显其工业设计与时装设计,成功成为―设计之都‖。 20xx年各地创意园区在品牌塑造、业态建构等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集聚区品牌承继城市精神与灵魂,根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形成自己资源优势,搭建产业网络平台,使入居企业间形成资源优势互补。其中一个突出的亮点是大芬油画村代表深圳参展上海世博会最佳城市实践区案例馆。创意商业其形态有依托历史文化底蕴建立的商业街,也有全新开发具有浓厚文化创意特色的商业街区。

移植与挖掘创意,培育创意农业品牌。创意理念悄然注入农业。全国各地村镇纷纷打造创意农业品牌。如:四川已累计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42个,创意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数量全国第一;北京市拥有200多个―有影响、有潜力、有创新‖的创意农业品牌。

品牌授权,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阿基米德的支点。把创意变成产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品牌授权。品牌授权就是撬动创意产业的阿基米德支点。2010上海世博会、

亚运会为授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空间。业内人士预计,20xx年,中国品牌授权的销售额将达到18亿美元。

(2)创意产业品牌投融资。我国创意企业或是民营或是改制后的国营,前者数量大,规模小,资金短缺严重,后者是大多是集团化,但是资金需求大。与此同时,品牌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资金的持续支持。在政府投资基金与产业政策法规的支撑下,创意企业或上市融资,或并购融资,或发行债券融资,同时,担保措施完善,风投、私募纷纷投注,2010创意产业活力无限。如: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已累计获得年度银行贷款总额263亿元,上市的文创类的企业累计达40余家,中央14家,地方27家,融资是286.5亿元;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和聚众传媒创始人虞锋等10多位企业家发起的云锋基金,12月17日宣布向大型实景演出系列《印象》投资5000万美元;刚刚低调正式运营的优众,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就获得了风投机构的青睐和行动,12月初,已经投资了中国众多互联网企业的美国光速创业和IDG资本向优众注入1100万美元。

(3)创意产业品牌的理论研究与国际交流。实践是理论的先声。理论为实践提供行动指南。我国理论界既注重关注国内的创意产业发展及其研究动态,也注意国外创意产业发展及研究动态。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网我们检索到20xx年对对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章有16篇,国内的有73篇。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创意产业及其品牌建设存在问题、发展思路、建设途径等。值得一提的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等五部联合在北京文博会上发布的《2010创意经济报告》(中文版),它带给我们很多创意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可以借鉴的经验:借力金融杠杆扶持产业;给力传统产业相关企业;提炼国际水准文化印象;规范网络文化消费群的习惯。在注重创意产业品牌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20xx年我国创意产业与外国进行不同层次的往来,提升我国创意产业品牌国际竞争力。如中韩文化产业合作行动计划签署仪式暨政策对话会,推动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人员交流、技术合作和联合制作,从而加强中韩两国文化产品在北美、欧洲和其他地区市场的推广与营销。

(4)创意产业品牌的人才教育与培训。创意产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直击人才困境,我国政界、业界、学界在20xx年不断总结国内外经验,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人才培育,形成独特的创意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建立起了对创意产业链不断供给的长效机制;创意企业注重经验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政府注重氛围营造与职业培养相结合。如上海市团委、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上海青年高端创意人才促进计划‖,评选出艺术界、设计界等一批领军者来促动创意产业尤其品牌建设。义乌创意园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人才不可少,但人才很难找等问题, 创立―设计学子实践基地‖,集结国内外50多所高校的各类优秀创意设计人才,等待义乌企业前去配对。

三、创意产业品牌走势

在对创意产业规模与品牌建设的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创意产业品牌发展趋势进行如下预测:

趋势一:以创意城市品牌主导的城市创意品牌群与农业创意品牌相促进的演绎格局,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正在勃兴。20xx年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杭州、南京、长沙等城市呈现可持续增长态势。如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产值从20xx年的573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1497.7亿元,再到20xx年上半年804.3亿元,且占全市GDP比重的12.6%,集聚区由20xx年10家增加到20xx年23家,涵盖九大行业,汇集了5万家企业,6年来已成为仅次于金融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显然,诱人的贡献力,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我国近200个城市的战略目标。

同时,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由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但是,由于集聚区或社区建设实际存在的多头管理、无序竞争、趋同发展、重复建设等现象,引起城市文化资源、文化资本、文化人力资源浪费,损害了城市形象,不利于城市整体发展。因此,为了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对全球竞争,助推全球城市网络,各城市依据资源优势与城市个性打造创意品牌城市,规划、组织、领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高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竞争力。

创意城市品牌强调整个创意城市理念,突出创意城市远景、形象和生活时尚,解读城市的灵魂、精神、

激情、力量和壮丽憧憬,彰显着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需要同时具备的技术,人才和宽容,增强顾客感知城市的综合素质与品位,推销城市和参与城市,吸引城市外部流动资源尤其是战略资源,推动城市发展。各市政府推动集聚区与区域性传统产业集群相结合,与区域性人文环境相结合,使之成为吸纳创意企业和创意人才的集聚地,形成独具特色的主体产业和配套价值链,打造共同对外输出共性品牌和入驻企业个性品牌,并形成合力宣传的品牌服务系统,深化与广化创意城市品牌,从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创意农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引擎。创意农业于20世纪末在日本、德国、英国、荷兰等率先发展起来,促进了经济发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与效用提升。21世纪初,创意农业在我国风行起来,形成了 ―五朵金花‖模式、温江模式、上海模式、―紫海香堤‖多元创意组合模式等,优化农业结构,让农民走上富裕道路。但自然景观雷同、产业结构同构、田园风光人工化的现象,激发创意农业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各个创意农业产地开始注重贴上原产地独具个性的自然生态与人文标签,打造创意品牌延伸价值空间,增加产品与服务附加值。创意品牌战略成为实现增加农村农业产品与服务附加值的独特模式]。有关资料显示,四川已累计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42个,创意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数量全国第一;北京市拥有200多个―有影响、有潜力、有创新‖的创意农业品牌。农业创意品牌有利于农村农业在城乡互动,缔结城乡共同体中赢得更多话语权,培育―三农‖造血功能,形成城乡一体化新局面。

总之,创意生发于城市,城市具有先天优势,城市创意品牌占主导地位,而农业创意品牌以后发优势迅猛发展,形成创意品牌发展多样化,创意城市品牌主导的城市创意品牌群与农业创意品牌相互促进,演绎共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趋势二:以金融引擎破解融资难题,文化创意品牌开发与并购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壮大的核心与关键

据调查显示,我国文化创意企业依靠自有资金发展的为67%,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共同发展的为24.71%;把融资作为必要的战略规划有90%以上,需求1000万至5000万元资金的为51%,5000万元以上资金的为20%。这表明无固定资产质押,贷款风险难以控制成为文化创意企业发展的瓶颈。据统计表明,北京从20xx年到现在已安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亿元,支持重点产业项目365个,带动社会资金近200亿元,这充分表明,政府投资1倍的资金就可以撬动10倍社会资本,特别是吸引战略投资者,促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现实需要,九部委联合出台第一个文化与金融结合的政策性文件《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与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对文化创意企业各个阶段的金融支持政策,提出创新信贷产品,完善授信模式、利用资本市场再融资并购、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保险市场等突破性政策。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装配了功率强大的―金融引擎‖。

金融机构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做好从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融资方式的衔接,让文化创意企业腾出精力专心放在内容研发与原创上,利用高新技术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深度创新,通过文化创意品牌开发——品牌再造、品牌延伸与新品牌开发[11]——实现其价值增值与转移。文化创意品牌体现文化创意企业的核心价值,代表文化创意企业的信誉、文化创意产品的质量与品质,易形成知名度、美誉度与消费者的忠诚度,有利于企业聚合社会资源,开拓市场,扩张资本,内敛员工,产生―核裂变‖。

优先信贷支持,鼓励上市的文化创意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与重组,让文化创意企业通过多元化的收购手段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进行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甚至跨国的整合。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并购融资最终是通过文化创意品牌并购来实现。文化创意品牌具有差异性,标志文化创意企业的产品区别其竞争者,是消费者长期对该产品的满意而形成的信誉,给产品和服务带来附加价值的品牌资产。品牌并购是文化创意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低成本融入对方文化及其市场,回避风险,提高策略灵活性的并购融资战略手段。

总之,金融资本介入,增强文化创意企业造血功能,强化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充分释放我国文化产业蕴涵的巨大潜力,使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资源将转化为巨大的文化财富。文化创意品牌开发与并购,实现文化创意产品的最大化传播和最优化消费,完成文化创意产品和市场价值的有效对接,创造全新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提升了文化创意企业的国内国外竞争力,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壮大的核心与关键。

趋势三:文化创意品牌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同步战略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文化战略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联合国五大机构发布的《20xx年创意经济报告》指出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额从20xx年163.7亿美元增长到20xx年850亿美元;已占据创意产品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由 20xx年19%增加到20xx年的20.8%。可见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引人注目‖,但是在版权贸易中,我国是逆差国,也就是说我国只是文化创意产品制造大国,非文化创意内容的创造大国,更不是文化创意品牌生产大国。据国际标准计算,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中国居民的文化支出总量应达4万亿元,而中国国内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的供给存在70%的缺口。亚洲的―韩流‖与日本的动漫,美国的迪士尼、好莱坞、梦工厂,欧洲的贝塔斯曼等文化创意品牌蜂拥而入,不断占领我国市场。国际化所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已经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势必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为自己生存与发展谋求一席之地。我国文化创意企业不得不在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同时开战。要打赢这两场战争,必须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加强有中国特色的、以―文化原产地‖为核心标志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建设。

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物质构成的技术和表现手段的技术——物理机理与表现风格看,走民族化道路,从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然要求。只有具有中国故事、中国语言、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文化创意产业产品,才能得到本民族的文化认同,赢得国民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在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品牌竞争中处于优势。从世界视角来审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与劣势,能够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传统中演绎现代时尚,真正地开发研制具有本土化、民族特色的产品,以谋求国际市场的高端位置。要赢得消费者满意度与忠诚度,让世界看到更多―中国脸谱‖, 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本土化与国际化并进,是加快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趋势四:文化创意品牌将深陷同质化困境,而文化创意品牌保护与创新在与品牌同质化博弈中再造品牌

任何大规模生产行业,都注定必将成为一个同质化的行业。创意利好自然诱导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各级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创意园、创意基地、博览会遍地开花,文化创意企业蜂拥而至。但由于各级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求大好全,不注重发掘特色,使创意园区、创意基地、博览会布局不合理,创意孵化与转化服务功能同质化;由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知识产权制度不健全,有些文化创意企业借―势‖发展,―创意‖的模仿与侵权现象十分常见,尤其在信息化时代,产品在诸多方面有技术、外观等创新,就立即被抄袭模仿,如:手机市场典型的朵维与奥丁都宣称―转为女性定做‖,―女性手机第一品牌‖。品牌定位与创意的同质化,自然导致品牌―打架‖。因而文化创意产业势必从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品质的同质化,广告手段同质化、促销方式同质化、销售服务同质化走向文化创意品牌同质化。

破解品牌同质化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不可回避的问题。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战略的关键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竞争者想得到―创意‖带来的利润,就对引发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元素进行仿冒。破解因知名度而引发的不法经营者的随意仿冒,可以通过加强―创意‖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来保护品牌,这样有利于品牌不损害知名度,而保持市场竞争力。破解因美誉度而引发的竞争对手的仿冒,可以通过对开发出来的―创意‖成果采取特别的方式进行保护,如商业秘密,这样,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有利于品牌不丧失美誉度,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注重文化创意产业品牌保护的同时,要加大品牌的个性化与差异化。而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创新成为保持品牌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是其品牌保持活力的源泉。―品牌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因而要在不断检索的过程中,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地位及其存在问题,进而调整创新策略。这样使消费者形成对品牌的忠诚度,产生重复购买效应,从而使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带来持续不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中国报业发展报告(上)

20xx年中国报业发展报告上20xx年中国报纸产业走过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报纸产业延续了20xx年以来最大力度的报业改革的成果摊派发行得以遏制治散治乱卓见成效这一年中国报业市场在报纸总...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20xx年12月目录一新闻事业概况二公共管理体制三传统媒体发展四新兴媒体发展五媒体融合发展六队伍构成及权益保护七职业道德建设八对外交流合作一新闻事业概况中国共 产 党和中国...

20xx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将超万亿元20xx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4月19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xx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传媒发展论坛20xx上发布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牵头编撰已连续出版十年今年...

20xx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报告

20xx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报告一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1发达国家把握物联网发展契机积极进行产业战略布局2物联网应用稳步发展市场化机制正逐步形成3物联网技术创新活跃IP化和语义化成为技术标准热点4物联网产业加速...

20xx中国企业发展报告

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xx发布时间20xx0203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中国经济时报点击2209次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对于广大企业家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趋势性特征的研判主动转型升级积极努力...

20xx中国仓储业发展报告(摘要)

20xx中国仓储业发展报告摘要根据商务部的统一部署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和中国仓储协会共同研究编制的中国仓储行业发展报告20xx以下简称报告于9月16日首次公开发布报告以20xx20xx年两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与国...

20xx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

20xx年中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20xx注定会被中国旅游行业深深铭记的一年行业潮流风起云涌各类大事件层出不穷但这其中任何一个潮流都比不上出境游市场突飞猛涨的势头和光鲜耀眼的形象截至20xx年11月中国内地公...

20xx年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

20xx年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20xx年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文章来源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时间20xx07121627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调研一会展业发展基本状况20xx年中国会展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

20xx年中国行动数字生活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行业报告的用途国统调查报告网目前涉及的行业报告市场分析报告调研报告预测报告等众多报告课题的主要用途是辅助业内企业经理人专家学者投资类等企业与个人的重要市场参考文献是...

中国报纸分类广告行业发展前景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20xx-20xx年

中国报纸分类广告行业发展前景及十三五投资规划研究报告20xx20xx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第一部分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第一章全球报纸分类广告行业发展分析第一节国际广告行业发展状况一20xx2...

中国报刊业市场前景预测及竞争战略研究报告20xx-20xx年

中国报刊业市场前景预测及竞争战略研究报告20xx20xx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第一章20xx20xx年国际报刊行业发展分析1120xx20xx年全球报刊行业发展总况111全球报刊行业发展环...

中国P2P行业发展报告

中国传媒大学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证券投资学课程题目中国P2P行业发展报告学生姓名学号班级学生所属学院经管任课教师教师所属学院经管成绩1目录一12二1234三1P2P网贷3基本概念3贷款模式3P2P网贷的...

中国报业发展报告(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