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报告

时间:2024.5.2

《学问和智慧》反思报告

各位老师、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交流的是议论文题材的文章,题目是《学问和智慧》,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7~9年级的学生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能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学问和智慧》就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编入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议论文。 教材分析:《学问和智慧》是一篇结构清晰、论证明了的议论文。著名教育家罗家伦在文中分析了学问和智慧的区别,论述了学问和智慧的关系,最后在篇末点明中心论点: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因此这篇文章无论是对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分析能力,还是引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作。(我觉得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比较到位。)

三维目标:1、 知识能力目标:(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整体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中心论点。(2)理解作者观点,品味作者精妙的语言。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反复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纳并理解中心论点,能分析各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理解作者阐述的学习观。 (2). 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争做博学多能的读书人。(目标的定位准确,但对目标的描述显得不好操作、落实。)

教法、学法:教学方法,①朗读法: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本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②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境,使学生很自然融入到文本中去,思想产生共鸣。③设疑研究法:对重点语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④赏识成功教育。学生在讨论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过程中,适当的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体会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学法指导是: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②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③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路,激发独特的感受,抓住关键提问。④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学习过程:

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设计不错)

1.教师出示“纸上谈兵”的图片。(多媒体显示)

2.学生说出图片显示的成语是什么,并说出其来历。

3.教师提问:这个成语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4.赵括有一定学问,可缺少的是一种运用知识的能力。至于知识和能力之间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联系和区别,一起来学习罗家伦的文章《学问和智慧》。(板书 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在文中画出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⑵在文中找出学问和智慧间区别的句子。

2.师生交流:

⑴学生完成“预习检测”,并齐读两遍。(知识点落实不错)

预习检测(用幻灯片一投影字词):

a、字音:譬如(pì) 犀(xī)锐 晦塞 (sè) 要塞 (sài ) 瓶塞(sāi )

b、字形:寸积铢累 探骊得珠 蛛丝马迹 字字珠玑 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无关宏旨 鞭辟入里 通情达理 分庭抗礼 据理力争 知书达礼 物竞天择 千峰竞秀 劳而无功 不惜工本 浮光掠影 浮光跃金 湖光山色 一触即破 局促不安 推陈出新 新陈代谢 陈词滥调 相辅相成

c、字义:

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无关宏旨: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鞭辟入里: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

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寸积铢累:一点一滴地积累。

读破五车:形容读书很多。

⑵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学问和智慧的区别是:

学问就是知识,智慧则是能力。(板书)

3.(1)理清文章的思路。

讲清论点与论题的区别,论题是文章论述的对象,而论点是作者就论述的对象所阐明的观点、主张。本文题目是论题。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此文,试着给每一段找出中心句。

(2)、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用幻灯片二投影:

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 学问。

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有缺乏智慧的书。读书也要智慧。

第5段: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3)、从中可见,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三、细读课文,探究思路

(一)研读文章的第1节思考:

1、既然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那么什么是学问,什么是智慧呢?两者谁更重要?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反映人生、客观事物的工具。智慧是发现,是创造,

是一种能力。智慧更重要。)

2、学问与智慧是两个抽象深奥的概念,为了将这两个概念阐述得通俗易懂,易被接受,为了突出智慧比学问更重要,作者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来阐述的,有什么作用?

(作者作了一系列的精彩的比喻,将学问比作滋养人生的原料、铁,将智慧比作陶冶原料的熔炉、炼钢的电火。这些比喻生动形象贴切,能让人更准确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二)学生浏览3-6节,学问与智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一定的联系,表现在什么地方呢?①学问离不开智慧。②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2、为什么说“学问离不开智慧”?

①有学问而无智慧者,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②有智慧者,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

3、为了证明“有智慧者,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这个观点,作者还列举了哪三个人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a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b达尔文创立进化论。c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 进一步阐明学问离不开智慧这一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学生在弄懂论证方法及作用后,自主学习第5节和第6节,思考论证方法及作用。老师总结归纳(见幻灯片三):

第3节论述“学问离不开智慧”,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先将没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做对比论证;然后列举了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因有智慧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例子,做举例论证。对比鲜明,例证典型,有很强的说服力量。)

第5节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运用了对比和比喻论证的方法。先将无学问的智慧的浮光掠影,瞬起瞬灭和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的最靠得住,最为清澈,最可宝贵进行对比,做对比论证;然后将无学问的智慧比喻成“浮光”、“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瞬起瞬灭。又将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照灯”、“珍珠泉的泉水”,因为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的,最为清澈,最为宝贵。”对比鲜明,比喻形象生动、贴切恰当,有很强的说服力量。

第6节把学问比喻为“建筑材料”,把智慧比喻为“建筑师的匠心”,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学问与智慧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5.教师引导学生从中确定中心论点。

归纳中心论点的语言要求:明确、精练。

指出中心论点的常见位置:开头、题目、结尾。

中心论点:我们不但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板书)

6.小结:本文先指出学问和智慧的区别,再论述二者间的联系,最后得出中心论

点。

四、品读课文,揣摩特色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在品读的过程中找出你认为最优美的一句加

以赏析并背熟。

例句: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永远像珍珠泉

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赏析: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是有根底的

智慧,才能最靠得住”这一道理。

积累:学生背诵优美语句。

(点拨:语言赏析: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形式包括修辞、表达方式、描写等,

内容联系作者的情感及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回答。)

句子 :

赏析 :

小结:本文语言富有智慧,或用精妙的比喻,或高度概括,精妙隽美。希望大家

体会、学习、熟背。

五、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1、同学们,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掌握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够的,应当

善于使知识灵活运用。”而在我们的身边存在这样一种人:平时考试独占鳌头,

碰到实际问题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请结合你学的这篇文章,用你的论述让他

转变观念,努力成为一个“高分高能”的人。要求:观点要有针对性,说理要有

条理性,恰当运用文中的语句。(100字左右)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组织交流。(对有创意的见解表扬鼓励)

2、搜集学问和智慧的名言(见幻灯片五)。

①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教学,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

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雨 果

②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培 根

③掌握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够的,应当善于使知识不断发展。 ——(德)歌

④尽管我们靠了别人的知识成了一个博学之才,但要成一个智者则要靠自己的智

慧。

——(法)蒙田

六、熟记警句,课堂总结

1.找到自己认为可以作为警句当堂背诵的,快速读记。

2.课堂总结:本文作者罗家伦学识渊博,曾担任清华大学的校长。论述学

问和智慧,例证典型,语言精练,也很形象。最后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世事洞

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书本知识固然要学好,但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

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正如作者所强调:“我们不但需要学问,更需要智慧。”

六、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优美精妙的语言,并熟背。

板书:

区别 : 联系 : 中心论点:

知识 学问 需要学问

能力 智慧 更需要智慧

整体设计反思:《学问和智慧》是一篇非常好的议论文,我想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较深刻的理解学问和智慧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学会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争做博学多能的读书人。整体设计合理,重点明确,难点突破,教法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需要改进之处还有不少:1.前端分析还不够完善,不够具体。2.学生赏析语言的指导方法还不够全面。3.拓展延伸设计显琐碎,不太好操作。

教学过程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了学问和智慧的区别和联系,学到了找中心论点的方法,赏析句子的方法等,初步形成阅读理解议论文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学手段多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良好。不足之处:课文探究过程显得面面俱到。切入点选择不太好。

教学技能与策略的反思:运用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积累知识,培养了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以课标为指导,方法适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法与学法统一,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改进之处:课件的运用显简单,不够生动灵活,有待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这次培训虽然短促,但我认为自己收益不少。我们教师一定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立志成为一名教育的成功者!


第二篇:课堂教学反思报告


教学反思2 Teaching refle

 据了解,对于学生学习困难形成的原因,大多数教师都归因于学科内容难、学生素质差、家庭教育环境不良等教师以外的因素。只有极少数教师认为是自己教得不好。而学生却认为,自己学习有困难,大约三分之一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有人更是提出这样的观点,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些充分表明,老师在学生学习困难形成过程中是有一定责任的。所以作为老师,应该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减少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在数学教学中,反思是发现问题的源泉,是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促进认识升华的可靠途径。我国古代的先哲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课后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呢?以下就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在该节课学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领会的数学思想等,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必具条件。.如本节课的“频率”概念是不需要学生过多理解,是一个规定的命题,是一个命令的命题,只需要在适当的时机直接给出就行了. 而“频率”的计算虽然也是直接给出的,但是几种变形则需要有一定的问题情景学生才能很好的掌握.“频数”与“频率”的应用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比较多问题来衔接.这些要点在课前教师就要事先想到.

二、反思课堂

要知道教学目标和基本方法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等。首先我们必须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如果上课学生精力集中、反映积极、动作迅速、心情愉快等,则意味着学生态度热情、主动参与、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如果上课学生无精打采、置若罔闻、拖拉疲塌、焦头烂额等则意味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很吃力,效果欠佳。其次检查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若多数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正确完成规定的题目,则教学目标可以说基本达到;若多数同学迟迟动不了笔或只能做题目的某些步骤或即使做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对本节内容没有真正弄懂,知识技能没有过关。再次是批阅学生课后作业情况。如果学生做题思路清晰、推理有据、定理公式运用得当、计算准确、步骤有详有略,说明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相反如果学生做题颠三倒四、乱套公式、乱用定理、计算错误不断等说明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技能不过关。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找出问题所在,思考补救的措施。该补充的就一定要补充,该纠正的错误一定要纠正;该集体强调的一定要集体强调,该个别辅导的就要个别辅导。将当堂课内容补起来,以便进行下面的学习。为了体现以上这些思想我在上课开始“知识回顾”的阶段为了节省时间就把三个问题压缩成一个问题.平时我在上课的时候也经常碰到一节课45分钟来不及的现象.这节课通过改进还算顺利.在新课一开始就把“合作学习”改成以旧迎新、承上启下的方式利用上节课的表格直接引出“频率”的概念.大大节省了时间.在给出“频率”的公式后,设计了两个问题分别得到两个公式变形,我觉得是多快好省的方法.另外在例2的“组中值”分析过程也是一个“亮点”.当然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如:例2还是按书本为好,不要改动.课堂小结中背景颜色过深影响了学生的视觉效果.还有其他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现代教育不是要教出一群书呆子,不是要教出一群高分低能儿,而是要为学生未来着想,为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作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知识是死的,不知道是可以从书本上学到,而能力素质却是无形的、是无法教会的。一个人的素质决定了他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前景。归根结底,教学的价值在于塑造人,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交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自我发展的基本素质,让他们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自我教学课堂教学反思报告

“乘法的估算”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报告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

师:“同学们,谁能准确说出我们班学生的人数?”

生异口同声:“37人。”

师:“谁能估计一下我们三年级学生的人数呢?”

 “大概有300多人吧!”一生说。

 “我觉得在320左右。”一生补充说。

师:“你是怎么估计的?”

生:“我们班有37人,我们三年级有8个班,每个班的人数差不多都是37人,也就是说接近40人,8个40就是320。所以我认为三年级的人数在320左右。”

 “对。象这样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都会用到估计,你估计的非常好。”老师说。“谁能估计一下我们小学部的人数呢?

学生们都纷纷举起手来。

一生说:“我估计有1800左右。”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

 “根据刚才的估计,三年级的总人数在320左右,那其他年级差不多也在三百人左右,六个年级就是6个300多,也就是1800多了。”

师:“知道准确的人数吗?”

一生说:“在二年级的时候您说过,我记得好像是1850多。”

师:“你记得很清楚,上学期是1850多。”

另一生说:“我觉得应该比1850多。”

 “为什么?”

 “这学期有插班生呀。”

 “那你认为现在的人数大约有多少呢?”

 “咱们班有一个,照这样每个班插1人的话,全校每班合起来也有一个班的学生了。我认为现在应该有1900人左右。”

另一生又说:“我觉得应该比1900多。”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咱们上二年级的时候只有7个班,三年级的时候是8个班,多出了一个班,也就差不多多出40多人。而且有的班插班生也不止一个,我觉得全校的人数应该在1950左右,或者还会多出来。”

 “我想也是。”师说。“咱们一起去看看学校准确的人数好吗?”

 “老师,您也不知道呀?”

 “到哪里可以看呀?”

 “上网。”师打开学校网页中的小学部的学校概况:现有50个班1960人。

学生们高兴的鼓起掌来。

 “为什么鼓掌?”

生:“我们估计的很接近。”

另一生说:“不仅接近,而且是越来越接近。”

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1:“估计的数字和准确的数字相差不远。”

生2:“估计的数字和准确的数字相差的太远的话,说明了估计的就不准确。”

生3:“估计的数字可能比准确的数字多一点,也有可能比准确的数字少一点。”

生4:“就是说估计的数字大约在准确数字的左右,不能多出来很多,也不能少的太多。”

生5:“估计的数字不论比准确数字多还是少,我觉得要越接近越好。”

师:“谁能估计一下,下学期我们小学部的人数呢?”

生1:“应该可以达到2000吧。我是这样想的,咱们学校有的班比四十人多,有的少,现在还有很多同学想到我们学校来,我想学校还会收一些插班生,一个班平均插一个学生,总人数就可以达到两千人。”

生2:“我觉得可以达到2050人。我是这样想的:现在全校就咱们三年级的班级是八个班,其他年级都是9个班10个班的。或许学校会考虑在咱们三年级再插一个班。这样的话,总人数很有可能达到2050人。”

      ……

师:“同学们对估计理解的非常准确。所以我们在运用估计求出的数字不是准确的数字,它是一个近似数。比如刚才同学们说的320可以看做300来估计。它们之间怎么表示呢?”

生:“是呀,肯定是不能用‘=’。”

一生:“我知道,应该用约等号。”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提前看书了。”

 “你会写吗?”

生上黑板写出了“≈”。

师:‘≈’和‘=’有什么不同?

 “约等号象波浪一样,等号是直直的两个短横。”

 “我觉得约等号象飘扬的国旗。”

 “我觉得约等号象是等号喝醉了酒一样,歪歪扭扭的。”

孩子们不由的笑了起来。

师: “很有想象力,也非常的形象。”

师:“开始在估计三年级人数的时候,同学们用到了乘法算式‘37×8’,回忆一下这里怎么用近似数的方法表示出来呢?”

生1:“刚才是先求出37的近似数40,然后用40×8得到320的。”

生2:“37×8不能等于320,应该用约等号连接。”

师板书:37×8≈320

……

反思报告:

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大胆改变教材内容。

乘法的估算,学生以前并没有接触过。在这节课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材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所学习的新内容自然的融合到一起,这也正是新课程、新课改追求的一种理念。

对于乘法的估算,《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规定的:“能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教材中设计的课例是有关购物的环节,开始我也考虑过给孩子们设计一个有关购物的场景。但是我校学生一直生活在寄宿的环境中,单独的购物活动是他们生活中的薄弱环节,很多孩子难得有机会单独去买自己想要的物品。对于学校的生活中的数字孩子们却可以做到津津乐道、侃侃而谈。所以我就放弃了购物的生活场景,选择了学校生活中的实例。

二、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表现。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而这一点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这节课在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新知的学习和探讨。知识的获取不是老师硬塞给孩子们,而是孩子们在具体的情景中积极的思考,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课堂上我在担当孩子们学习知识的引导者的同时,更注意去做好他们表达看法的倾听者,在这样的环境下,生生、师生的交流和谐而又自然的融为一体,思维的碰撞不断燃起知识的火花,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自然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以充分的发挥。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更多相关推荐:
工作反思报告 (1)

反思报告各位主管、各位同仁,大家早上好!我是所的,现担任县城休闲业务一职,今天我反思的主题是“学会改变”。在前段时间的盘价检查过程中,我负责的区域部分商品价格低于公司管控价格,经过领导的教育,我深刻认识到这个问…

工作经验总结与反思报告

工作经验总结报告急急流年,滔滔逝水,不知不觉中参加工作已经二十六年,今天公司布置的任务是写个总结,这个不错,以前还真的没有认真总结过。一、公司的生产管理模式。三一重工所采用的是固定员工模式,跟国营厂差不多。有利…

自我反思报告

自我反思报告今天在中队长的组织下我们中队的五名党员和所有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了民主生活会的讨论在会上五名党员一一对从进入大学以来自己的改变不足做出了总结大家都认真的听取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听取各位党员的自我反思回报...

反思报告

反思报告按照杨段长对安全大检查包保情况简报第31期批示我认真地学习了简报内容看到通辽电务段新立屯车间安全专职贾奎安和通化工务段泉阳安全员李贵林发生的现象我很痛心一名企业员工或领导应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铁路的兴衰...

教学反思报告

反思报告20xx20xx第二学期李雪波一学情分析反思了解和研究学生一定要弄清楚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再设计好适好适合本班实际的难易程度适当的教学活动方案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如何当好中层管理者自我反思报告

附件三自我反思报告高潜力员工使用表格学习反思使用表格

反思报告

提交反思报告教学设计前端分析部分的反思对学习者分析的反思这个分析牢牢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社会经验抓住了学生的学习经验明白教学生对长征的理解需要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整合网络资源让网络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从而引发...

20xx至20xx年上学期教学质量分析与反思报告

20xx至20xx年上学期教学质量分析与反思报告槐树林特场中心小学教务处20xx年1月12日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安排我校对一至六年级进行了统一质量检测学校之间交叉监考学生混合座次流水阅卷统一登分圆满完成期末考试近...

反思日记报告单3

反思日记报告单学科化学教师姓名杨立平伊敏河镇第一学校反思日记201201学年度学期

违章施工的反思报告

关于红山10千伏199线洼孙台区改造工程违章施工的反思报告一违章情况调查20xx年4月15日下午我公司线路一班在未报停电计划及施工计划的情况下组织红山10千伏199线洼孙台区改造工程立杆工作因立杆时下户线影响未...

班会活动反思报告

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主题班会活动反思报告李克红我之所以开展这次有关于行为习惯方面的主题班会活动是因为我们班上半数以上的学生为留守儿童学习行为自觉性较差不良的行为习惯容易产生并且我们四年级的学生正是好习惯养成的关...

安全反思报告

安全反思报告集团公司下属的煤矿板块化工板块基建板块三大板块集合了煤矿洗煤焦化石油化工煤化工项目工程建设动力发电等诸多行业其多行业的安全管理具有复杂多面的特性通过公司11年底至今发生的多起伤亡安全事故以及按照公司...

反思报告(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