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时间:2024.4.14

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摘要:中国加入WTO,使中国经济国际化、市场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在中国经济国际化的时候,可以发现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宏观上其突破口就是生产模式的改革、政府管理竞争力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科技竞争力的增强。微观上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关键字:中国 经济 国际竞争力

一、国际竞争力的概念

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概念,自从有了国家之间的交往,就产生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人们对国际竞争力的探索也就相应地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竞争力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风靡一时,而真正建立起国际竞争力的确切概念并且将其量化的是瑞士的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FF)两家机构。他们于19xx年开始发布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推动了世界各国对于国际竞争力的深入研究。

对于国际竞争力,学术界没有明确而公认的定义。IMD在19xx年的年鉴中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一国或一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它认为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资产和竞争力过程的统一。 WEF 从经济增长的前景来研究竞争力,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定义为“在人均实际收入方面达到持续高增长的能力”。其实,不管我们从哪一个角度入手来分析一个国家在开放的世界经济中的国际竞争力,比较的基础都是该国产业经济的相对比较生产能力,国际竞争力高低的实质是比较生产力的高低,也就是说,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是把这个国家放在开放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中,与有关国家进行比较,考察该国的产业创造国民财富增加值和持续增长的能力。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包括总产出、出口规模、机器设备、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外汇储备水平、自然资源、能源动力、基础设施等等的经济实力水平,由244个评价指标体系组成。但我们在运用这些指标评价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时,并不是将这些指标简单累加,而是这些指标综合运行的结果所体现的总体经济竞争力。下图列出了国际竞争力的要素。

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从上面的指标体系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追求的是一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能力。

二、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展报告, 20xx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xx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的总体排名也从19xx年的32位下降为41位。对于喜欢世界排名的国人而言,这些数据让人吃惊:我们一方面宣布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乏力的同时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另一方面却是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当然排名的下降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倒退。导致其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排名指标的改变,也有中国经济内在的原因。但是我们必须从中国经济内在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原因,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从中国排名的总体情况来看,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是比较弱的。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通过对指标的分解,我们却可以找到发展的方向。以19xx年和19xx年为例:

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19xx年和19xx年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相对于19xx年,迅速下降的是科技竞争力、政府管理能力、企业管理水平竞争力,略有上升的是金融体系,令人困惑的是在经过扩张的财政政策建设后我们基础设施的竞争力排名却下降了。

在这里有必要对国家经济实力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和政府管理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我们知道,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高的,也就是说,中国国际竞争力重要优势体现在发展的速度上,包括人均 GDP 增长、投资、储蓄、吸引外资流入的水平都是比较高的,但在经济持续高增长的背景下经济国际竞争力却下降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最终需求的萎缩、增加值和创造能力降低、生活成本的增加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是决定国际竞争力能否提高的根本。

20世纪后半期,在整体经济水平不高和农民消费水平低下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却令人吃惊地出现了通货紧缩,极大地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失业人数却迅速增加,经济结构调整又因失业的困绕和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而异常缓慢,内需拉动缓慢又遇到世界经济不景气,国外企业由于本国经济不景气,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争夺,甚至采用倾销策略使中国的通货紧缩进一步加剧,造成了我国出口困难,这些都使中国经济的最终需求不高,竞争力减弱。

也正因为上述这些原因,在加上中国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众多企业面临的困难是如何保持生存能力,这相应地抑制了创造能力增长。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在我们其他改革措施并不到位的背景下却强行登陆,使人们的生活成本(如住房、教育、医疗等)大幅度增加。

科技竞争力的大幅度下降是中国国家竞争力排名迅速下降的重要原因。我们知道,现代的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谁掌握了科技优势,谁的经济就具有竞争力,而科技的发展是一个边际效益

递增的投资,“马太效益”明显。尽管这几年我们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和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企业这一基本微观经济的个体没有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与企业的资金实力、抗拒科技投入风险的能力和企业的投资意识有关) ,制约了我们的科技投入效率,使科技转换率低,企业热衷于技术模仿,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单薄。这些都是中国科技竞争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有重要的管理任务。这一指标在 1999 年有较大程度的下降。我们知道,这几年为了在世界宏观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发展中解决中国经济的诸多问题,政府采取了加快机构改革,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松”策略,通过政府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国内需求,刺激经济发展,并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称赞。但是也存在众多的问题,如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政府各个部门在管理中的不协调将极大制约政府宏观经济的管理能力的发挥。

三、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分为宏观竞争力和微观竞争力。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多种多样,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因此,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全面治理,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科技事业、提高经济质量等各个方面综合管理,推进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整体提高。

1.宏观竞争力

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增长速度、效益和规模三者的关系,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必须由高投入——高产出——低效益模式向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模式发展,才有可能实现由发展中国家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宏观国际竞争力所必须面对的难题。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生产关系的改革与调整,得益于投资规模的扩大,而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很明显,我国经济发展带有明显的发展中国家的特征,主要依靠粗放型的外延扩大再生产,处于以投资为主导型的数量扩张型经济发展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低投入、高产出、低能耗、高效益的“两低一高”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我国经济发展属于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的“两高一低”状态较为普遍,经济整体素质相对落后。尽管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质量也不断提高,但我国经济存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落后、国际竞争力弱、发展后劲相对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我国的宏观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经济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举措,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个长期利好,当然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就是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外围环境来看,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们也应该看到还是存在一些有利的因素。如“9.11”事件以后,人们开始思考投资环境的安全,众多国家经济在增长乏力而资金又要寻求出路,而发达国家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进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实现产业的转移和升级,中国又在此时加入WTO并保持了持续的经济高增长,吸引了世界投资者的注意,这些都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在这里,我们对提高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措施进行简单的分析。

中国经济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提高政府管理的竞争力。加入WTO ,对我们政府管理是一个大的挑战。当前许多政府部门都在进行有关知识培训,强化结构改革,这是一个好现象。我们还应该加强立法,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移,以此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各级政府政策的有效统一,破除部门封锁和地区封锁,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其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推动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农民消费能力,并使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中最终需求得到提升的重要措施。最后,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加强科技投入,提高中国的科技竞争力。科技的发展,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发展的基础。从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其重要的措施就是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中小学教育,以获得长期不间断的人才供应。以教育和培养的方式获取人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它能够解决长期人才供应,但会阻碍近期的经济发展。要解决目前人才短缺问题,一方面,要紧紧抓住“海归派”流入和经济发达地区人才回潮的机遇,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吸引和储备一批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是重要方面,要尽力用好现有人才,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为他们了解现有环境,适应现在环境, 经过长期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些发展平台,稍加支持和促进,就会有明显的发展,同时他们也是引进优秀人才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此外,我们必须推动科技投入体制的改革,让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重要主体,实现科技投入与生产的密切结合。

2.微观竞争力

微观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打上民族标签和具有民族性的跨国公司和投资的国际竞争力,即它们占有世界市场的能力。从长远来看,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它是否具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的产品。企业竞争力是21世纪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正如海尔总裁张瑞敏阐述的一个观点:国门之内无品牌。从整体上说,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的企业竞争力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我们可以从管理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的对比中扣除这种差距。根据IMD和WEF对46个国家企业管理竞争力的评价,在1995—19xx年的五年中,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的管理竞争力平均排名仅为33,处于较低的竞争力水平。从企业环境竞争力状况来看,36个国家中美国处在第一位,芬兰、加拿大位列2、3,欧洲有7个国家,占大多数。亚洲的新加坡位列第9位,中国位列40位,处于落后地位。这表明中国在企业环境竞争力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制约企业竞争力发展的问题。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属于典型的追赶型国家,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当然要采取追赶型战略。中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当务之急,首先要从微观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创造出在世界上有影响的跨国公司和品牌产品。采取以下手段和途径:

1) 发挥后发优势。中国企业具有的竞争优势,一是资源优势,即劳动力成本低;二是后发优势,即不必事事自己发明创造,可以走捷径,跟别人学,瞄准当代最先进的技术,进行模仿和仿造。这样,将中国低成本作为一种手段,与跨国公司抗衡,以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 市场规则尽快与国际接轨。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不是单纯地发挥现存的比较优势,而在于让中国企业的运行机制尽快与国际接轨。许多学者认为,中国企业之所以缺乏效率,不仅是管理上、决策上的失误,更重要的是由于制度原因。阻碍中国微观竞争力提高的

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企业制度中的“所有者缺位”,从而造成“优不胜,劣不汰”。因此,市场规则的国际接轨迫在眉睫,取消那些在市场竞争中针对民营企业的不公平待遇。就目前来说,就是要健全法制,建立起公正的、透明的市场规则,实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保证公平竞争、公正竞争。

3) 发展“新经济”,争夺优秀人才。以“新经济”为主体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争先恐后发展新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性现象。美国是世界上“新经济”转型最先、最快、程度最高的国家,得益甚多,经济已经持续长期的高速增长。其对高新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也以每年25%的速度增加,需求量达到100万人以上,美国采取的大力吸引外籍技术人才移民、高薪揽才、加大培训力度的吸引人才政策,值得中国借鉴。中国整体上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尽管不能完全照搬美国的做法,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城市的发达程度已是举世公认,不论是基础设施,还是资本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吸引人才具有竞争力。旅居海外的留学生人员仍然是中国的人才资源,尽管这些人在国外具有较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但很难融入主流社会,无法摆脱“二等公民”的心态,大部分人希望早日学成“回家”。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各个领域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真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从制度上改善人才成长和才能发挥的环境,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人才是有吸引力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立足本国的培养和教育。中国具有丰富的智力资源,中国的大学生并不比外国大学生差多少,只要营造出了一个人才开发和成长的良性循环环境,中国的人才是源源不绝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简析 唐志红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 四川 成都 610064

[2] 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唐任伍 北京邮电大学 文法经济学院 北京 100876

[3] 论基于价值链提升需要的国企文化建设 周庆行 王洪增 重庆大学 贸易 与行政学院 重庆 40030

[4] 科技创新与竞争力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倪鹏飞

[5] 国际竞争力视野下的我国人力资源开发 高勇

[6] 关于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思考 李鸿婷

[7] 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两个要素 何为文


第二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国际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成为生产者和销售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明确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并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更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为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寻找出路。   一、中国农产品出口概况  中国农产品2004—20xx年出口地域和产品见表1、表2。  由表1、表2可知,中国农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较单一,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比例高达70%,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较少。根据产业组织理论,一个国家出口商品的范围越广,对进口国的依赖程度就越低,遭受进口国贸易制裁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出口地域狭窄大大限制了中国农产品向海外市场拓展.也易因占有市场份额过高而招致进口国的反倾销抵制,影响农产品出口。而在中国农产品出口品种中,份额较高的主要是玉米、大米等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不高。出口产品的深加工程度,是一个国家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农产品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导致在国际高端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农产品出口收益不尽理想。二、中美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比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国的某个产业或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的比较优势,通常用该产业或产品在该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贸易中该产业或产品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份额之比来表示。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值越大,则该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中美主要农产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见表3。  由表3可知,中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中,大米、玉米、猪肉、蔬菜、糖类、烟草历年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值都大于1,其中玉米呈增长趋势,说明这些农产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还有一定的优势。但大米和蔬菜降幅明显,反映出这两种作物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下降。此外,大豆、小麦、谷物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值都小于1,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美国是全球农产品出口大国,大多数农产品具有较大的出口优势,玉米、大豆、小麦的比较优势尤为突出,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平均值在3以上。但美国在大米、猪肉、蔬菜等农产品的出口方面不具备比较优势,蔬菜的出口劣势较为明显。 三、中国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国际比较  农产品出口价格一方面取决于国际市场供需状况,另一方面受到生产成本的影响。表4为中国、美国、印度、巴西4个国家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对比,为便于比较,统一换算为以美元计价(1印度卢比约合0.022 5美元,1巴西雷亚尔约合0.600 2美元,2010)。  由表4可知,从横

向上看,中国大米、玉米和小麦的生产成本在波动中缓慢下降,有利于出口,而大豆、蔬菜的成本有所上升,国际竞争力逐步减弱。美国大米的生产成本持续下降,且幅度较大,进一步巩固其主要大米出产国的地位,但其他农产品成本普遍上升。印度大米和大豆的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比较优势日益增强。巴西在蔬菜生产方面竞争力不断上升。  从纵向上看,美国玉米、大米、大豆的生产成本最低。玉米历年平均成本约为印度的l/2,大米成本几乎只有巴西的1/2,大豆成本也远低于其余3国,价格优势明显,这也是美国得以大量出口这3种作物的重要原因。中国蔬菜的生产成本最低,这与中国蔬菜种植面积广、劳动力成本低有一定的关系。而美国在蔬菜出口方面劣势明显。在小麦生产方面,美国优势突出,中国成本增幅低于其他国家,竞争优势相对增强。中国和印度的烟草生产成本相差不大,都低于美国,而巴西的成本最高,说明其烟草生产不具备竞争优势。  四、提升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建立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农业科研模式 农业科研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应用研究一般着眼于品种改良、技术革新等,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政府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前提下,应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农业科研活动,加快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企业投资偏向于收益高、周期短的领域,易受到市场波动、投资收益及政府政策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建立企业投资激励机制,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逐步取消对企业参与农业科研的限制等,以实现政府公共投资和企业投资的互补。特别是在科研课题的选择上,政府部门要坚持“从生产中来,从市场中来”的原则.改革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制定新的奖励办法和标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2.重视农业标准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要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在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遵循食品安全规范。中国的农业生产标准往往低于国际标准,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不利,因此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圈,在政府增加经费投入,重点支持农业技术标准的研究、修订、推广等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各级政府应把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鼓励农业企业和行业协会等以国际标准为参照,提高企业的产品品质。此外,通过引进人才和分类培训等方法,加快培养既具备农业技术标准专业知识,又熟悉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

的复合型人才,以利于中国主动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3.建设外向型生产基地,应对技术壁垒 结合中国农业资源分布和产业结构特点,选择有一定出口基础、规模和渠道,具有品牌特色和市场销路的品种,集中建设一批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现代化外向型农产品基地用。建设外向型农产品基地,要充分发挥农业企业的龙头作用,转变企业经营模式,由原料出口向成品出口转变,由初级产品出口向附加值较高的肉食、水产等产品出口转变,建立国内外一体化的产业链和营销网络。  4.通过外交渠道,减少出口阻力 中国农产品出口地域较单一,易受制于进口国,因此必须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拓展农产品国际市场。①收集各国农产品需求信息,掌握国际市场动态。成立隶属于农业部的专门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各国农产品的总体供求、政策变动等情况,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企业。②展开对欠发达国家的食品援助,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对暂时无力购买高价农产品的欠发达国家,通过食品援助、连锁市场援助等项目,增强这些国家对中国农产品的认识和了解,有利于后期农产品出口。③发展多元化的农产品交易方式。发展中国家农产品需求旺盛,但外汇储备不足,因此在开辟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市场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隋况采取多种贸易方式。④借鉴国外经验,消除贸易壁垒。针对国际市场上对中国农产品的贸易限制,政府应积极开展双边谈判,改善出口环境及稳定出口市场。

更多相关推荐:
最新国际竞争力分析报告

时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贫血状态而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了新一轮周期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20xx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整体实力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公布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中虽然略降但在世界竞争力格局中的位置没有变化国际竞争力受...

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

外国语学院1209谢桂绵20xx30850925中国国际竞争力报告一中国国际竞争力最新分析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9月30日发布20xx20xx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在全球竞争力排名榜上保持在第28位领跑...

国际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

国际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钢铁研究总院杜晓力李晗崔立淳内容提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多级化向两极化方向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我们从理论上研究一下以便从根本上对竞争力有一个...

中国葡萄酒国际竞争力分析报告

一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11中国葡萄酒在本土现状总所周知中国的葡萄酒酒产业起步晚上世界中国葡萄酒产量低需求少而中国葡萄酒开始蓬勃发展则是始于中国进入WTO后从20xx年至今中国葡萄酒逐渐向欧洲特别是法国优秀葡萄...

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文献报告

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081李天一指导教师吴红梅摘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服务贸易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经济利润逐渐接近甚至...

国产汽车国际竞争力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题目国产汽车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学生姓名刘学号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888班指导老师卢20xx年11月22日

报告称金砖国家国际竞争力普遍下降

报告称金砖国家国际竞争力普遍下降字号欢迎发表评论20xx年03月27日0047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方烨纠错收藏订阅将本文转发至26日发布的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发展报告20xx称尽管当前金砖国家经济整体上保持了...

日本简化口岸通关手续提高国际竞争力

日本简化口岸通关手续提高国际竞争力20xx01230831文章来源日本经济新闻文章类型编译内容分类新闻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确定了采用信息网络手段实现口岸通关管理一元化的方针目的是为了简化通关手续提高海港空港等...

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论文标题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论文作者陈善新论文关键词论文来源探求论文单位广州点击次数4013论文页数2831页19xx年19xx月论文网paper42799711一我国商品出口的后顾之忧19xx年中国进...

WTO背景下江西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及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及任务书

WTO背景下江西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开题报告及任务书

江西财经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及任务书

分析法国旅游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原因

摘要从20xx年至今法国都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大旅游国的地位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旅游业的舞台法国凭借什么秘诀能长据第一大旅游国的地位本文试着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从中探讨缘由亦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发展旅游的有益启示关...

国际竞争力报告(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