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实习报告

时间:2024.4.7

主编:邢泽耀

编制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期:20##-11-22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 实习目的任务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1)、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以及地质体的变化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实习区内各类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步骤、方法和要求。

5)、掌握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2、实习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第二节工作区位置、行政区划

实习地区位于安身省中部巢湖市市区北部山区,三面环山一傍水,南临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的巢湖,北依江淮丘陵区南缘,西北距合肥市约65公里,南距芜湖市80公里,东距南京市约120公里。北以凤凰山为界,东以炬嶂山,西至龟山一线,南以巢湖之滨,北的方式抵园山拭刀山附近。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现辖无为、庐江、和县、居巢四县一区,65个镇、5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总人口465万。

居巢区面积2082平方千米,人口86万,邮政编码238000,区人民政府驻东风路,11个镇、1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

庐江县面积2352平方千米,人口130万,邮政编码231500,县人民政府驻庐城镇,17个镇。

无为县面积2433平方公里,人口139万,邮政编码238300,县人民政府驻无城镇,19个镇、4个乡。

和县面积1412平方公里,人口65万,邮政编码238200,县人民政府驻历阳镇,10个镇。

第三节自然地理、经济地理

一、气候

巢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于季风副热带湿润气候,但盛夏之际非常炎热,七八月份最高温度可达39℃,一月份气温可降至-13℃,年平均温度为15℃,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无霜期230天。

二、地形、地貌

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邻巢湖。山脉走向为35°-40°,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朝阳山、碾盘山、凤凰山、大尖山、岠嶂山等组成。最高峰大尖山海拔高程350m,一般山区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程仅20m。实习区西南部的巢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东南为裕溪河冲击平原,地形平坦,水系发育,系属长江流域。最大的河流为裕溪河,是沟通省会合肥、巢湖与长江的水上通道。

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最低处20m。

三、物产

(1)、农副产品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源丰富,盛产各种淡水鱼、虾、螃蟹等,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2)、矿产资源

巢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磷矿、硅石、耐火粘土及煤矿等,其中石灰岩、白云含量均属大型,是安徽及华东经济区水泥、化工、冶金熔剂、建材原料的重要基地之一。

此外,区内碳酸盐岩地层中有油苗显示,对于寻找石油天然气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四、交通

本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主要干线可通合肥、南京、芜湖、徐州等地。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

第四节地质研究简史

1934年,徐克勤,1:5万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安徽省巢县北部地质报告》。

1953年,李云祝,1:1万泥盆系铁矿普查,著作成果《安徽巢县凤凰山—岠嶂山铁矿评价报告》。

1956年,华东地质局巢湖地质队,1:1万煤田普查,著作成果《安徽含山、巢湖、怀宁一带煤田普查报告》。

1978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83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成果《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97年,宋传中等,教学研究项目,成果著作《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建设》。

早在五十年代,该区即辟为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教学实习基地。五十多年来,我院广大师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过不少重要发现,诸如巢北侏罗系的发现,猫耳洞附近洞穴堆积中大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青苔山推覆构造的发现,紫薇山塌陷地下暗河和紫薇洞的发现等,对深入研究该区的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和旅游地质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自从八十年代后,区内先后有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30余所院校来此实习。九十年代中期,合肥工业大学承担的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地球科学专业群巢湖实习基地的建设》的研究和实施,深化了科研程度,丰富了教学内容,积聚了教学资料,并使得该教学基地能适应于大地学专业中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

第五节工作方法、时间安排、工作量及质量评价

一、工作方法--沉积岩命名

1沉积岩命名原则:颜色+层厚+结构+基本名称;

2①含量〈10%者不参与命名;②含量10-25%者称为"含";③含量25-50%者称为"质";④含量 〉50%者称为确定岩石的基本名称。

3层厚的概念 :①块状层 〉2m;②厚层2-0.5m;③中层0.5-0.1m;④薄层0.1-0.01m;⑤微层〈0.01m。

二、工作时间安排

1一般实习为三周,室内准备阶段1天。

2野外工作阶段20天:(1)、路线地质踏勘5天,(2)、实测地层剖面5天;(3)、地质测量填图1周;(4)野外室内讲课(内容为工作方法和各阶段工作小结)1天;5)、机动(包括往返路途)2天。

3室内最终综合整理和编写报告2周。

三、工作量及质量评价

工作范围在平顶山-凤凰山-狮子口一带,工作量不大,就我们小组而言,此次实习很成功,首先,每个人都得到了锻炼,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其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第六节实习队、组织情况

此次地质野外实习的班级为09级地质工程1班、2班、3班、4班、09D-1班。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由两名带队教师负责,各班长协助本班带队教师作好本班的各项工作。实习队由地质09级五个班组成,分别由李宗海、刘文忠、郑建斌、冯士安、王兴阵、刘会虎等几位老师带队,由李宗海老师出任队长。我们班是由王兴阵老师和冯士安老师带领此次实习,每小组以6或7人一组进行分组,我分到了第二小组,组长是张瑞,组员分别由樊瑞强、王燕、王亚鹏、田志雨、刘静、邢泽耀组成。

第二章地层

巢北地区在地层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巢北沉积区。区内地层除古近系、新近系缺失外,自上震旦统灯影组至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尤以上古生界至下三叠统发育较为齐全;特别是下三叠统剖面完整,露头连续,化石丰富,是国际地科联印度阶和阿勒尼克阶“金钉子”被选层型之一。也是进行科研、教学、地质旅游的良好地区。从志留系的高家边组到三叠系的东马鞍山组,在实习区内出露较好,化石丰富,是实习的良好地区。

本区地层总厚度达3485—4397米。由于地层年代久远,包括奥陶系在内的较老地层在本区没有出露。观测地层按地层时代由老到新依次叙述如下:

一、下古生界

志留系S

本区志留系发育下统高家边组,中统坟头组,缺失上统茅山组露头分布较广,出露较好,一般都组成背斜(如凤凰山背斜)核部。
1.下统高家边组(S1g

岩性蓝灰色粉砂质泥岩,夹有少量粉砂岩和极少量细砂岩,岩性软弱易风化,风化后呈褐黑色、灰绿色等,地层厚度达300m。

2.中统坟头组:(s2f

区内坟头组在甘露寺和狮子口出露较好。

下段:黄绿色中厚至厚层石英细砂岩、泥质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薄层页岩。砂岩中各种交错层理、波痕等沉积构造发育。底部以一层厚约10cm的岩屑杂砂岩与高家边组互界。厚约250m。

上段:黄绿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细砂岩为主,成分不均一,具虫迹构造。厚大于20m。

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连续沉积、整合接触。

二、上古生界

(一)泥盆系(D

本区泥盆系缺失下统和中统,仅发育上统五通段。

五通组,分布较广,露头良好。厚约176m。按岩性及组合特征分五段。

1、        五通组(D3W

砂砾岩段:为灰白色中厚至厚层砾岩、中—细粒石英砂岩,局部夹薄层泥岩。砾岩4—5层,砾石以石英岩、燧石为主,含少量细砂岩、粉砂岩、条带硅质岩等砾岩。粒径通常1—2cm,少数为大于5cm。砾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多滚圆状、次圆状,部分为次棱角状,厚约21m。

石英砂岩段:为灰白色中厚—巨厚层中细粒硅质胶结的石英砂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交错层里发育,厚约52m。

砂泥岩互层段:下部为灰黄、灰白、灰紫色薄层粉砂质泥岩与薄层至中厚层石英细砂岩互层,中间夹有粗粒石英砂岩,偏上夹有一层粘土矿,厚约65m。

细粒石英砂岩夹泥岩段:灰褐、灰白、灰黄色中至薄层铁质胶结细粒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为主。靠下有一层灰黑色粘土矿层,偏上夹有一厚10—15cm的褐铁矿层。厚约23m。

图2-1-5狮子口下泥盆统五通组实测地质剖面图

本组含大量生物化石:鳞木、叶肢介。

五通组与下伏中志留坟头组平行不整和接触。

(二)石炭系(C

本区石炭系发育较为齐全,分布广泛,多出露于背斜和向斜之翼部。其下统包括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缺失老虎洞组;下统为黄龙组、船山组。

图2-1-6石炭系地层(麒麟山)分组描述如下;

1、下统C1

1金陵组(C1j

本组厚度7.5米,按岩性分上、下两段。

下段:灰黄色泥岩夹粉砂岩,局部含铁质,厚1米左右。

上段:灰黑色中厚层生物碎屑微晶、细晶灰岩。

本组于下伏五通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2)、高骊山组(c1g

本组在区内相变显著。按岩性可大致三分,厚约13米。

下段:土黄色、灰绿色、紫红色、紫褐色的杂色泥页岩,厚约4.5m。

中段:黄绿色、灰黑色灰岩夹薄层细砂岩,厚约4.3m。

下段:土黄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厚约5m。

本组与下伏金陵组为假整合接触。
3)、和州组c1h

命名于安徽和县。岩性主要为深灰—灰黑色中—后层生物碎屑石灰岩,夹灰色钙质泥岩、薄层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顶部为浅灰色厚层砾状生物碎屑灰岩,风化后呈“炉渣”状。含蜓化石。

本组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厚25.34米。 与下伏高骊山组假整合接触。

2、上统c2

1)、黄龙组C2h

本组主要以灰岩为主,富含海相生物化石,其中蜓化石是地层划分的重要依据。按灰岩结构可划分为两部分:

下部:浅灰、灰白色中厚—厚层生物碎屑泥晶石灰岩,厚16.74米,含化石;

上部:灰白、浅灰色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亮晶砂屑石灰岩,厚10.50米。

本组属正常浅海相沉积。

2)船山组(C2Ch

底部有一层砾状灰岩,下部为暗灰色中厚层状致密灰岩,上部为灰色中厚层状藻屑豆粒灰岩,厚8m左右。与下伏黄龙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图2-1-7麒麟山东南坡石炭系-下二叠统地层剖面

(三)二叠系P

1、下统(P1

本区二叠系分布于平顶山、马家山、龟山及俞府大村等地,包括下统栖霞组、孤峰组,上统龙潭组、大隆组,总厚约280-400米,各组岩性描述如下:
1)、栖霞组(P1q

主要有碳酸盐岩组成,夹燧石结核或燧石层。根据燧石的分部,本组大致分为四个岩性段。自下而上为:

一段:灰黑色中厚层—厚层逆境生物碎屑灰岩,夹不规则黑色页岩。底部为厚1米的灰黄色泥岩,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分层标志。灰岩富含有机质,锤击由臭味,故称为“臭灰岩段”。厚度大约100米左右。

二段:深灰—灰黑色中厚层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燧石结核,即所谓下“下硅质层段”。燧石结核黑色,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断续层状分布,风化后凸露于岩层表面。厚约7.14米。

三段:灰黑色中厚—厚层含生物泥晶石灰岩。本段以不含燧石为特征。厚40.75米。

四段:灰—灰黑色中厚层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燧石结核,局部形成薄层硅质层,即所谓:“上硅质层”段。厚22.52米。

本组生物化石门类丰富,主要有蜓类、珊瑚、苔藓虫、海绵、腕足类等。

栖霞组系陆表浅海沉积,以颜色深,含燧石有别于其它时代的石灰岩。燧石结核系成岩交代产物。

本组在实习区与石炭系地层一起常构成褶皱两翼,主要出露于平顶山向斜和俞府大树村向斜两翼山坡上。

实习区栖霞组总厚为你171.27米。  与下伏地层上统船山组假整合接触。

2)、孤峰组(P1g

本组厚约48米,按岩性可分为三段。

下段:灰黑、黑色薄层放射虫硅质岩、硅质岩夹紫色泥岩。底部约2.5米

中段:浅紫、紫,黄褐色薄层泥砂岩夹(或为互层)紫色泥岩,厚约8.5米。

上段:岩性以灰深灰色页岩为主,下部有黄褐,紫红色簿层泥岩。页岩中局部夹硅质条带及结核,厚约20米。

本组化石丰富含菊石类等。

孤峰组与栖霞组之间有一层含砾粘土,且栖霞组顶部凹凸不平,两者平行不整合接触。

3)、银屏组(P1y)

命名于安徽巢县银屏山。下部以泥岩为主,向上粉砂岩逐渐增多。含化石。本组厚约30.11米。与下伏孤峰组整合接触。

4)、龙潭组

本组厚约65米。按岩性、化石及含煤情况分成上下两段。

下段厚约54米,可分为三部分。下部灰黄、黄褐、棕色中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细粒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上部夹红褐色薄层硅质结核层,厚约23.5M。上部灰黄、灰黑色薄层泥岩、页岩、顶部为一厚约0.5米的薄煤层,厚约27.5米。顶部黄褐、红褐色薄层铁质细粒石英砂岩,局部相变为灰岩透镜体,厚约3米。

上段以灰紫色页岩、黑色薄层硅质岩、薄层含铁质泥岩为主,局部夹黄褐色钙质细纱岩、含铁质粉沙岩,厚约11米。

图2-2-14长石砂岩

本组与下伏孤峰组接触面有一薄层铁质岩,认为存在沉积间断,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4.大隆组

本组按岩性可分为三部分:

下段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碳质硅质岩夹紫色页岩、碳质页岩,底层有一薄层岩屑,厚约5.2米,中部紫灰色泥岩夹深灰。灰黑色碳质页岩、硅质页岩,厚约15.6米,上部灰黑色薄层硅质碳质泥岩,近顶部夹灰质白云质泥灰岩,厚约8-24米左右。本组与下伏龙潭组为整合接触。

一、中、新生界

(五)三叠系(T)
  
  本区三叠系下统为殷坑组、和龙山组、南陵湖组、中统为东马鞍山组。
  
  图2-1-9平顶山向斜三叠系地层剖面图
  
  1.殷坑组
  
  本组厚约84米,岩性可分为三段。
  
  下段:浅灰绿。黄绿色钙质泥岩、含砂质泥岩与黄绿、棕灰色薄层泥灰岩、含白云质泥灰岩互层,局部含有钙质结核,厚约23M。
  
  中段:灰黄、黄绿色粉砂质泥岩夹中薄层泥质条带灰岩或似瘤状灰岩,厚,22M。
  
  上段:灰绿色钙质泥岩夹灰、深灰色薄层泥质灰岩及薄层条带白云质灰岩,厚约39m。
  
  图2-2-15泥岩
  
  本组与下伏大隆组为整合接触。
  
  1.和龙山组
  
  本组厚约21米。按岩性分成上、下两段。
  
  下段:灰黄绿色、紫红色簿层似瘤状灰岩与钙质泥岩互层,偏上部夹灰、深灰色中至中薄层泥质灰岩,厚约9.3m。
  
  上段: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灰岩夹黄绿色簿层似瘤状灰岩及页岩。厚约12m。
  
  本组与下伏殷坑组为整合接触
  
  图2-1-10和龙山组上部的黄绿色薄层似瘤状灰岩
  
  3.南陵湖组
  
  本组厚约160米,岩性可分为三段。
  
  下段为厚层灰岩段,厚约49米。下部灰,灰萧,微红色薄层瘤状灰岩夹灰色灰岩,厚约13米,上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灰黄色中薄层瘤状灰岩,钙质泥岩用同生角砾状灰岩,厚约36米。
  
  中段为瘤状灰岩段,厚约47米。下部紫红色中薄层瘤状灰岩;中部灰,深灰色中厚层灰岩夹紫红,灰绿色瘤状灰岩及钙质页岩,厚约18米;上部灰绿色中薄层瘤状灰岩夹杂色泥岩及深灰色薄层灰岩,厚约13米。
  
  图2-1-11下三叠统南陵湖组上段薄层灰岩,马家山剖面
  
  上段为灰黑色薄层灰岩段,厚约64米。下部灰黑色薄层灰岩家黄绿色钙质页岩,厚约26米;上部灰黑色薄层灰岩夹黑色沥青质炭质页岩及棕色钙质页岩,顶部有时含燧石结核,厚约38米。
  
  本组与下伏和龙山组为整合接触。
  
  4.东马鞍山组
  
  本组厚约95.8米,未见顶,分为两段。
  
  下段:灰,深灰色薄层至中层灰岩,底部为浅肉红色中至厚层含石膏假晶钙质白云岩,厚约12.7米。
  
  上段:灰黄厚层至块状角砾状灰岩,泥质灰岩,泥质白云质灰岩,厚约83米。
  
  图2-2-10角砾状白云岩
  
  本组与下伏南陵湖组为整合接触。
  
  (六)侏罗系(J)
  
  磨山组
  
  本区磨山组露头零星,出露不全,仅见其下部地层,厚度大于7米。
  
  本组下部岩性以灰黄色中薄至厚层泥质岩屑石英砂岩、粉沙质泥岩夹浅灰色薄层细粒石英砂岩,底部以厚层石英砾岩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
  
  (七)第四系
  
  本区第四系多发育南侧,山区一般发育坡积物,由砾石、沙及黏土组成,可达3-4米厚;近巢湖滨有河流、湖泊沉积物。有沙砾及亚黏土,亚沙土等组成;碳酸盐岩地区出现不少洞穴堆积,采获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巢县狗、宁镇熊、宽周口犀、半汤李氏野猪、杨氏大角鹿、山羊、青羊、野牛等化石。
  
  第二节地质构造
  
  一、概述
  
  实习区位于中国南方稳定的扬子陆块东北缘,是在太古宙---古元古代发育形成陆块变质岩系基底时期,嗣后进入中—晚古元代优地槽和冒地槽构造演化向外扩展增生,基本造就了稳定统一的大陆块,再经震旦纪—三叠纪海相沉积盖层发育时期,现今区内地表地质自晚三叠世以来,又受到东部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以及在西部特提斯海板快影响下,于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出现“地台活化”的特征。
  
  实习范围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北部凤凰山地区,出露地层为古生界和中生界,其东、南、西三面均为第四系覆盖,向北止于小罗断层。其构造形态为两个向斜和一个背斜,自东向西依次为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断裂发育。
  
  二、褶皱的描述
  
  褶皱构造发育是实习区内的基本构造特征。实习区在区域上为半汤复式背斜西翼的组成部分,自东向西由俞府大村向斜、凤凰山背斜、平顶山向斜组成,出露地层为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连续折返的三个褶皱两翼地层产状基本正常,多有歪斜,局部发生倒转,褶皱相互平行排列,平面上呈一“M”形展开的低山地貌。轴迹方向为20º—30ººº,枢纽SSW倾伏,倾伏角15º—26º不等。受多期构造作用影响,轴面倾斜且弯曲;次级小褶皱在向斜槽部倾伏部位颇为发育;褶皱多被平行轴面和横切轴面断裂破坏。
  
  1.凤凰山背斜
  
  位于本区中部,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长腰山—碾盘山一带。规模较大,总体构造线的方向NEE—SWW。凤凰山背斜枢纽起伏,大致向SW方向倾伏,轴面倾向NW并有绞扭现象。根据里卡德褶皱分类法,可命名为斜歪倾伏褶皱。
  
  核部由志留系地层组成,两翼依次为泥盆系(D)、石炭系(C)、二叠系(P)。东翼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倒转,西翼地层较缓,倾角一般30゜左右。由于核部志留系地层多为泥岩、粉砂岩,抗蚀性差,两翼泥盆系五通组(D3w)地层多为石英砂岩,抗蚀性强,常形成背斜谷这样一种特殊地貌,而两翼则由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形成单斜山,如:麒麟山、大尖山、朝阳山等。
  
  该背斜转折端出地层产状明显(图2—18)。放射状小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形成向倾伏端撒开的扇形断层组合。
  
  图2-2-1凤凰山背斜南倾转折端
  
  凤凰山背斜出露长约7公里,宽约4公里。在其北端大尖山的西麓,可见核部地层的转折部分。背斜核部的大部分由于是志留系页岩构成,剥蚀强烈,形成小型山间盆地,并被第四系(Q)松散沉积物覆盖。
  
  2.平顶山向斜
  
  位于本区西部,分布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核山(石灰山)一带,出露规模仅次于俞府大村向斜,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EE—SWW。向斜核部为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南陵湖组(T1n)中部地层;两翼为南陵湖组(T1n)下部、殷坑组(T1y)、和龙山组(T1h)和二叠系大隆组(P2d)的地层,两翼岩层产状:平顶山南坡山脚下东翼277゜∠52゜,西翼132゜∠83゜;山顶东翼261゜∠51゜,西翼150゜∠44゜。
  
  该向斜扬起端出露清晰,西翼岩层直立,局部斜转,山顶北坡转折端清楚,其瘤状灰岩挤压破碎,但未发生位移。北坡转折端产状:东翼235゜∠46゜,西翼146゜∠44゜。
  
  图2-2-2平顶山向斜核部形态
  
  影响平顶山向斜发育的因素有:
  
  ①核部扬起端岩层产状很陡(50゜—80゜),风化剥蚀主要沿着岩层节理面进行。
  
  ②三叠系殷坑组(T1y)岩层软,抗蚀性差,易风化,即岩性差异造成的。
  
  同样,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向斜形态复杂多变,并被许多断层破坏。在向核山(石灰山)转折端正是受到一条右行平移正断层的影响,而使石炭系地层向下跌落,地形上表现为向东扭转(图2—16)。
  
  图2-2-3向核山北坡平顶山向斜的转折端
  
  特别是平顶山向斜的次级褶皱极为发育,主要分布于耙子山—马家山—巢湖水泥厂一带,典型的次级褶皱主要有以下三个:
  
  (1)水泥厂扇形背斜
  
  位于巢湖水泥厂的北西方向、平顶山向斜南西倾伏端附近的圆形采坑内。圆形采坑的周围岩层均为三叠系南陵湖组(T1n)地层,且都向采坑中心倾斜。扇形背斜的核部为三叠系南陵湖组下部(T1n1)地层,两翼分别为南陵湖组中部(T1n2)和上部(T1n3)地层以及东马鞍山组(T2d)地层。其产状东翼280゜∠54゜,西翼135゜∠78゜,转折端产状为196゜∠41゜。在扇形背斜的东、西两侧,又出现两个以三叠系东马鞍山组(T2d)地层为核部的小向斜,并且倒转。平顶山向斜枢纽自北向南有起伏,至扇形背斜出现处,枢纽急剧起伏并翻卷。
  
  图2-2-4马家山地区平顶山向斜核部的复式褶皱
  
  根据区域应力分析,该扇形背斜的形成是在印支期—燕山期,先(近)南北向,后(近)东西向挤压并改造而造成的,扇形背斜的东、西两侧,特别是西侧挤压特征非常明显,挤压带岩层揉皱加剧,挤薄拉长,尖棱角状褶皱极其发育。
  
  (2)耙子山小向斜
  
  位于耙子山的西南麓。其核部主要由东马鞍山组(T1d)地层组成,两翼由和龙山组(T1h)地层组成,从东翼经转折端至西翼地层产状分别是254゜∠45゜、200゜∠59゜、146゜∠86゜。在其转折端,由于枢纽的倾伏角大于坡角,以至于小向斜的转折端给人于背斜的假象。
  
  (3)马家山—耙子山倒转背斜
  
  位于马家山与耙子山之间。距离耙子山小向斜东南约150米处见到该次级倒转褶皱的转折端,其由三叠系和龙山组(T1h)灰岩组成,产状236゜∠48゜。背斜两翼产状:东翼209゜∠85゜(倒转)、西翼254゜∠45゜(正常)。
  
  根据区域应力分析,该扇形背斜的形成是在印支期—燕山期,先(近)南北向,后(近)东西向挤压并改造而造成的,扇形背斜的东、西两侧,特别是西侧挤压特征非常明显,挤压带岩层揉皱加剧,挤薄拉长,尖棱角状褶皱极其发育。
  
  (2)耙子山小向斜
  
  位于耙子山的西南麓。其核部主要由东马鞍山组(T1d)地层组成,两翼由和龙山组(T1h)地层组成,从东翼经转折端至西翼地层产状分别是254゜∠45゜、200゜∠59゜、146゜∠86゜。在其转折端,由于枢纽的倾伏角大于坡角,以至于小向斜的转折端给人于背斜的假象。
  
  (3)马家山—耙子山倒转背斜
  
  位于马家山与耙子山之间。距离耙子山小向斜东南约150米处见到该次级倒转褶皱的转折端,其由三叠系和龙山组(T1h)灰岩组成,产状236゜∠48゜。背斜两翼产状:东翼209゜∠85゜(倒转)、西翼254゜∠45゜(正常)。
  
  3.俞府大村向斜
  
  位于本区东部,沿北北东方向分布于猫耳洞—大理寺—炭井村—俞府大村一带,规模相对较大,总体构造线方向为NNE—SSW。向斜核部由二叠系大隆组、龙潭组、孤峰组、栖霞组组成,两翼分别由石炭系船山组、黄龙组、和州组、高骊山组、金陵组、泥盆系五通组、志留系组成。向斜受多期构造活动影响,向斜一翼近于直立,局部倒转,甚至发生扭曲,特别在其核部使大隆组、龙潭组、孤峰组、栖霞组强烈揉皱,枢纽SSW向,波状起伏,轴面NW——NWW向倾斜,倾角变化大。向斜NNE端在试刀山北部转折扬起。SSW端被EW向桥头集—东关断裂切割而倾伏终止。根据俞府大村向斜不同部位形态表现特征,其表现出斜歪—陡斜歪倾伏、直立不对称倾伏褶皱段,东翼缓,西翼陡,总体为一轴面弯曲,枢纽起伏的斜歪倾伏的次级复式向斜。
  
  观察点向斜核部为孤峰组,两翼地层由新到老从栖霞组到五通组,北西翼地层产状为152º<80º,南东翼地层产状为280º<55º。由此判断向斜为斜歪或不对称向斜。轴迹走向为64º,轴面向北西倾斜,向斜倾伏端指向南南西。向斜核部孤峰组由于岩性软弱,在挤压应力场作用下,揉皱现象明显。
  
  4.马家山西北坡平卧褶曲
  
  马家山西北坡疑似平卧褶曲,地层为殷坑组,灰绿色泥岩夹灰白色薄层灰岩。由于岩性软弱,在构造应力场挤压应力及重力作用下,岩层发生褶曲变形。
  
  二、断层的描述
  
  本区在近EW向挤压剪切构造应力作用下,多期构造运动致使不同性质的断裂配套发育,断层走向有NWW和NNE两个方向。按整体构造体系可大致分为挤压性质的逆冲性质断层和拉张性质的正断层。NNE向的断层规模相对较大,多为纵向逆断层。NWW向的断层数量多,但规模较小多为横向正断层。
  
  1.狮子口平移断层
  
  断层走向约130º,北东盘为坟头组上段,灰黄色粉砂质泥岩;南西盘为五通组下部砾岩段,地层对顶明显。北东盘坟头组与五通组界线向南东方向侧移约120m,表明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断层。
  
  图2-2-9断层角砾岩
  
  2.狮子崖断层
  
  位于俞府大村向斜西翼,麒麟山与凤凰山交界冲沟处,因该地剥蚀残留断裂带形貌似狮子,故称狮子崖。
  
  断面产状:335º<53º,断面形态呈弧形。下盘(南东盘)为肉红色厚层状中粗粒状石英砂岩,破劈理构造发育;上盘(北西盘)为肉红色石英砾岩,又含有角砾岩,为破碎带表现。根据劈理的锐角方向指示断层本盘的运动方向,可判断此断层为逆冲断层。
  
  图2-2-5狮子崖逆断层
  
  3.177高地右行平移正断层
  
  位于金银洞北山南坡、俞府大村向斜东翼。该断层可切割的地层为D3w、C1、C2及P1q,并破坏金银洞北山纵断层。向东延伸至岠嶂山,向西横切177高地南坡。断层线地表出露长度约1200米。
  
  断层证据:
  
  (1)石炭系高骊山组(C1g)沿走向突然中断,与黄龙组(C2h)直接接触,水平错开约60米。
  
  (2)断层破碎带宽5—8米,出现断层角砾岩,局部可见定向排列的构造透镜体。
  
  (3)断层面产状在不同的地段有所变化,西段:22゜∠50゜;中段350゜∠45゜;东段:20゜∠60゜。有时可见侧伏角为50゜E的擦痕。
  
  (4)、断层带旁侧节理、劈理发育明显,主要有两组:①14゜∠41゜;②8゜∠70゜。断层带中有宽10厘米的方解石脉,产状164゜∠48゜,与断层线成锐角相交。
  
  (5)、沿断层线向东追索,可见泥盆系五通组(D3w)岩层组成的山脊沿走向明显错开,而形成错脊。
  
  (6)、沿断层线向西追索,构造破碎带越来越宽,至油库破碎带宽达45m,角砾岩发育;0.8—1.2米宽的方解石脉计有6条,均显张性(对生)特征,与主干断层形成“入”字形构造。
  
  (7)、极射赤平投影求得三个主应力方位分别为:σ1=356゜∠54゜;σ2=96゜∠6゜;σ3=190゜∠35゜。
  
  综上所述,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正断层,北盘下降相对东移,南盘上升相对西移。
  
  4.177高地皖维采石场断层
  
  该断层与俞府大村向斜轴迹斜交255º,北西盘由五通、金陵、高骊山、和州组等组成并向北东移动;南东盘可见五通组,南东盘五通组与北西盘和州组对顶,错移80—100m,说明南东盘向南西运动。该断层为右行平移断层。
  
  图2-2-11阶步与擦痕
  
  5.耙子山东部逆掩断层
  
  耙子山地层上部为和龙山组,下部为黄绿色钙质泥岩夹灰白色薄层泥晶灰岩和殷坑组顶部灰白色中厚层状泥晶灰岩,产状为:233º<45º;山体下部为殷坑组黄绿色、深灰色钙质泥岩夹灰白色薄层泥晶灰岩,地层产状:305º<73º。上下部产状差异明显,推测有断层存在,可能为一逆掩断层。
  
  4.节理
  
  本区节理极为发育,大多数发育在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区域性“X”节理,在泥盆系五通组(D3w)石英砂岩中最常见,将石英砂岩切成许多极为规则的平行四边形块体。另一种是与断层伴生的各种节理,多相互平行,密集排列。另外,还有追踪张节理和节理尾端变化的羽裂、节理叉、菱形节环和折尾等。其次,本区节理还发育在志留系(S)、石炭系(C)、二叠系(P)、三叠系(T)、侏罗系(J1+2)及岩浆侵入体中。发育在灰岩中的节理大都被方解石脉充填。
  
  图2-2-6平顶山中的大型节理
  
  四、构造应力分析
  
  巢北地区褶皱和断裂的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印支和燕山两期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形成了巢北褶皱和一些断层。燕山运动对其进行了改造,使巢北褶皱向南西倾伏,凤凰山背斜南部转折端向东偏转,平顶山向斜内部产生了次级褶皱,并形成了众多的横向正断层和马鞍山断层等。
  
  印支运动为NW—SE向挤压,应力由NW向SE推挤,使平顶山向斜两翼发生倒转,此应力来源于郯庐断裂的左旋平移运动。燕山运动的构造应力场早期为近SN向拉张,晚期为近SN向挤压,分别来源于郯庐断裂在侏罗纪的左旋平移和白垩纪右旋平移。
  
  第三节岩浆岩
  
  巢北地区岩浆岩不发育,仅发现4个小岩体,分布7410厂—王乔洞一线,严格受NW向正断层控制。单个岩体规模较小,主要由浅成—超浅成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小岩株组成。围岩接触带可见较薄的烘烤退化现象或角岩化带。此外本区见有两条岩脉:云斜煌斑岩及闪长玢岩脉,沿断裂70—250度方向延伸。
  
  狮子口岩体为黑云母花岗斑岩,位于狮子口北西约1500米处,出露在凤凰山背斜的核部,地表呈椭圆形,沿南东—北西方向展布,面积约400平方米,侵入于高家边组灰黄绿色粉砂质泥岩中。
  
  王乔洞岩体为花岗斑岩,位于王乔洞南的南侧,俞府大村向斜西翼,平面上近圆形,面积约160平方米,侵入于栖霞组灰黑色中厚层微晶灰岩中。
  
  炬嶂山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出露于炬嶂山中段西坡,俞府大村向斜南西翼,平面上呈椭圆形,面积约100平方米,侵入栖霞组微晶灰岩中。
  
  炭井村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出露于炭井村小溪帝,俞府大村向斜核部,岩体四周均被第四系覆盖,出露面积约100余平方米,推测围岩为龙潭组长石石英砂岩。
  
  上述岩体均呈岩株状,据其成分、结构、产出状态推测为同一时期的产物。根据炭井村岩体黑云母K-Ar同位素测年获106Ma,结合地质特征认为其时代为晚白垩世。
  
  注:实习过程中于177高地盘山公路见岩浆岩体,岩石描述如下:
  
  颜色浅灰黄色
  
  矿物成分:斑晶占40%,其中绝大部分为灰白色板条状、短柱状,有解理,少量黑云母,黑色或深褐色,片状,部分具有假六方晶形,偶见角闪石,黑色,柱状或针状;基质约60%,灰白色略带黄绿色调。
  
  斑状结构,粒度在0.5-1.5mm,隐晶质结构
  
  岩石风化严重,手捏即碎,因出露点不规则,则推测产状为岩脉。
  
  命名:黑云母闪长玢岩
  
  第四节有益矿产
  
  一、矿产资源:
  
  巢北地区环境优越、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带来对大自然的较大破坏,矿产资源形成与沉积作用相关,主要矿产为石灰岩、白云岩、砂岩、粘土、磷矿、劣质煤及铁矿等,成为本区水泥、耐火制品、化工玻璃的主要原料。
  
  1.石灰石与白云石矿
  
  区内石灰石矿发育好、分布广、矿层多、厚度大,主要岩层为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用于水泥制品、化工原料、建筑石料、冶金辅助原料等。已开发的矿床有:(1)马脊山化工石灰石矿床,位于俞府大村向斜东翼,矿层属于石炭系和州组微晶灰岩,厚7.6米;黄龙组微晶灰岩,厚22.4;船山组微晶灰岩、球状灰岩,厚7.69米;二叠系栖霞组臭灰岩段,厚54.3米。(2)青苔山水泥石灰石矿床,位于平顶山向斜东南翼,由石炭系和州组、黄龙组、船山组及二叠系栖霞组微晶灰岩构成,总厚度约200米,CaO含量54%左右。(3)马脊山水泥厂石灰石矿床,位于马家山平顶山向斜西翼,开采的矿石为二叠系、三叠系石灰岩、瘤状灰岩、泥灰岩,CaO含量达31.51—54.1%,矿层分布稳定,总厚约60米。
  
  2.耐火粘土和陶用粘土
  
  本区粘土层较多,分布广可,主要含矿层有上泥盆统五通组、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及下二叠孤峰组上部。其中五通组粘土岩矿层稳定、质量较好,产出九层,厚度变化不大。褐黑色粘土岩厚6.72米,另一层为褐黑色、灰白色粘土岩厚3.56米。一般厚1—3米,矿石主要由高岭土、伊利石,其次少量石英及微量褐铁矿等。耐火度1650—1710摄食度,可素指数13—17,按成分和工艺性能可作为三级耐火粘土和陶瓷原料。
  
  3.铁矿
  
  以沉积铁矿为主,跌加有热液型。赋存层位有上泥盆统五通组和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其中炬嶂山铁矿具一定规模,产于俞府大村向斜东南翼五通组。矿层厚0.8—1.2米,沿地层走向延伸1500米。顶板为粘土岩,中—低矿石品位。较富的铁矿石中可见受构造控制的赤铁矿脉。
  
  4.磷矿
  
  区内磷矿有三处:大尖山、曹家山和炬嶂山,均为沉积型。含矿地层为下二叠统孤峰组底部,赋存于砂泥质硅质岩建造中。矿体稳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厚0.8—1.8米。矿石类型有含磷泥岩型和结核状磷块岩。因规模小,一般为民采,无工业价值。
  
  5.煤矿
  
  区内及外围含煤岩系有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系栖霞组、上二叠系龙潭组及下侏罗统磨山组,有工业价值的煤矿产于龙潭组下段。煤层呈扁豆状,平均厚0.5米,局部达7.5,顶底板均为炭质页岩。煤层中含有机炭41.7—90.2%,粘土质4.2—55.2%,硫化物0.4—5.4%,二氧化硅0.2—1.6%。
  
  二、旅游地理资源
  
  实习区所在巢湖市坐落巢湖东北,市区依山傍水、湖光山色,可谓“孤城三面水,落日万重山”。山山水水、胜地美景,旅游景点多。
  
  图2-2-13麒麟山南望巢湖
  
  巢湖秋月为巢湖市十景之一,巢湖面积820平方千米,蜿蜒曲折的湖岸线周长150多千米,因形貌状似鸟巢而得名,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湖三百里,四望豁江天”有湖天第一胜地之美称。
  
  王乔仙洞位于实习区维尼纶厂西侧、紫薇山下,为石灰岩溶洞,属古地下水暗河残留,洞长40余米,宽4米,高5~7米。后人在洞内两壁摩崖石刻大小佛像520多尊,以及狮想麒麟灵兽,是安徽省唯一石窟选像遗址。
  
  汤麓温泉一湖之外,又有一泉,“汤麓温泉”名列十景之一。巢湖市有半阳山,山有汤池,故名半汤;或其山有冷、热二泉,时分时合,炎凉各半,因名半汤。有大小泉眼四十余处,温泉产于由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组成的半汤复背斜中,受两组断裂构造控制,水温56—59摄食度,昼夜出水三千多吨,属硫酸钙镁型水质,展布面积约12500平方米。现已建成多所疗养院。
  
  紫薇仙洞位于巢湖市北郊具特色鲜明的地下河型溶洞,全长1500米。洞体宏伟,景观奇特,以雄、奇、险、幽著称,为江北第一大洞。紫薇洞发育在二叠系栖霞组黑色灰岩中,因岩层走向近南北,倾角陡立,而沿岩层层面发育紫薇洞。溶洞两壁上多留下多层溶蚀痕,洞底相对平坦,其下仍有多层地下暗河发育。
  
  图2-2-14泊山洞风光
  
  第五节地质发展史
  
  根据构造层的发育情况,可将巢北地区的地质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
  
  一、活动地壳阶段(AnZ)
  
  巢北地区的前震旦系由上太古界阚集群、下元古界肥东群和中元古界张八岭群组成,缺失上元古界青白口系。这套地层出露于实习区西侧的浮槎山—南将军山隆起区,在实习去内无露头,推测存在于地下。该套地层由片麻岩、千枚岩、大理岩和浅变质火山岩等组成,原岩为地槽环境中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建造。反映出地壳的强烈活动性。
  
  二、地壳稳定发展阶段(Z—T2)
  
  青白口纪末的晋宁运动使扬子地台的基底固结,巢被地区伴随整个扬子地台进入地壳稳定发展阶段。自震旦记到中三叠世。地壳在整体下降接受沉积的同时,多次平稳上升,形成了地层间的多个平行不整合。此阶段无褶皱作用,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断裂活动软弱,而且地层厚度和岩性、岩相稳定。
  
  早震旦世早期,下扬子地区被海水淹没,沉积了数百米的碎屑岩。早震旦世早期末的澄江与动是一次升降运动,造成了上下地层间的平行不整合,并有变质作用,使下震旦统下部的周岗组变质为千枚岩,说明敌台早期仍既有一定的活动性,早震旦世晚期,气候建造,含叠层石和蓝绿藻,震旦记末,地壳缓慢上升,在汤山地区,下寒武统冷泉王组底部有一层不稳定的透镜状砂砾岩,表明震旦系与寒武系间有沉积间断,表现为平行不整合。
  
  进入早古生代,在下扬子地区形成稳定的局限台地相含镁碳酸盐岩建造、开阔台地相碳酸盐岩建造和半深海至滨浅海相的碎屑岩建造。从寒武系到奥陶系是一个海侵沉积序列,各组间多为整合接触,以碳酸盐岩为主,奥陶纪晚期,由于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抬升,与志留系之间有一个沉积间断,奥陶系顶面存在氧化环境下的铁质层,上奥陶统五峰组缺失上部四个笔石带,下志留统高家边组缺失二个笔石带。志留纪经历了海侵至海退的过程,在开阔大陆坡—陆棚—滨海环境中形成高家边组、坟头组碎屑岩沉积。加里东运动在志留纪末表现为大幅度升降,造成了上泥盆统与志留系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在实习区内缺失了上志留统茅山组和下中泥盆统,但在银屏地区保存有上志留统茅山组。
  
  进入晚古生代,地壳升降活动频繁,发育了滨海碳酸盐岩建造和碎屑岩建造。晚泥盆世,海水再次侵入本区,形成了以五通组中下部石英砂岩为特征的滨海沉积,后期发育泻湖和嘲坪环境,五通组上部以砂泥岩沉积为主。泥盆纪末,地壳曾经历短暂抬升,造成了下石炭统金陵组与泥盆统五通组间的平行不整合接触。石炭纪以陆棚环境为主,气候温暖潮湿,生物种类繁多,犹以珊瑚和蜓类最为重要,沉积建造以碳酸盐岩为主早石炭世依次发育受风暴流影响的开阔潮下、浑水潮坪—陆棚和浅海陆棚环境,分别形成了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合州组沉积,各组之间均存在平行不整合,与银屏地区相比,本区缺失下石炭统顶部老虎洞组以及上石炭统黄龙组下段;晚石炭世仍为陆棚环境,形成黄龙组、船山组碳酸盐岩沉积,船山组与黄龙组之间发育平行不整合。进入二叠纪,碳酸盐岩含量相对减少,碎屑岩含量增加,在滨浅海环境中,生物大量繁殖,有珊瑚、腕足、蜓、苔藓虫、海百合等。早二叠世早期为陆棚边缘盆地—浅海陆棚环境,栖霞组为石灰岩夹硅质岩沉积;晚期演变为深水盆地,形成孤峰组泥岩夹放射虫硅质岩沉积;早二叠世末,下扬子地区表现为大幅度升降(东吴运动),造成了上下二叠统间的平行不整合,晚二叠世早期发育滨海潮坪环境,形成龙潭组含煤岩系;晚期随潮坪水体逐渐加深,甚至到碳酸盐岩补偿深度以下,大隆组为一套硅质岩、硅质泥岩夹炭质页岩。
  
  本区三叠纪与二叠纪为连续沉积。下三叠统为次深海盆地—陆棚—开阔台地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主要生物为菊石、瓣鳃及鱼龙等。中三叠统仅出露东马鞍山组,系蒸发台地相蒸发岩建造。三叠纪明显的表现为海退序列,地壳不断抬升,海水不断退缩,气候炎热,海水盐度加大。
  
  三、褶皱断裂发育阶段(T3—Rec)
  
  中三叠世以后,本区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褶皱作用、断裂作用和岩浆活动。发生在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表现为强烈的褶皱作用,并伴随有断裂作用,形成了区内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和下侏罗统磨山组与下伏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但褶皱较平缓,其动力来源于郯庐3断裂左旋平移在本区派生出的北西西—南东东向积压构造应力场。
  
  进入侏罗纪,在近东西的断陷中发育了下侏罗统磨山组。白垩系仅发育上统,为河湖相红色粗碎屑岩建造,大面积分布于实习去西侧,实习区范围内无该地层。
  
  侏罗纪、白垩纪期间的燕山运动具多期次性,以断陷活动、褶皱作用和岩浆活动为主。在本区早期表现NWW—SSW向拉张。一方面形成侏罗纪断陷,另一方面使印支期发育的褶皱构造进一步加强;晚期表现为近SN向积压,使侏罗系表现为近东西向宽缓向斜构造的同时,在平顶山向斜形成了次级褶皱和相应断层。
  
  燕山运动不仅导致了晚侏罗世的火山喷发活动,而且引起了岩浆侵入活动。目前实习区内以发现岩浆岩体四处。
  
  新生代喜山构造期,本区抬升,遭受剥蚀,并有溶洞发育过程。

更多相关推荐:
巢湖实习报告

第一章前言马克思哲学上说过quot理论联系实际quot而我们做为学地质的学生就更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此次巢湖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我们能学以致用一实习目的和任务区域地质调查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巢湖实习报告

巢湖北山地质野外实习报告院系资源环境学院专业地理科学年级10级一班学号170210017姓名毕灶娟巢湖北山区域地质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1实习目的通过对巢湖北山的地质考察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解各地层岩性和...

安徽巢湖实习报告

巢湖北部地区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摘要安徽巢湖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全市旅游景点数不胜数尤其是在巢湖的北部地区像龟山巢湖等由于开发的比较少所以在旅游这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而且能为巢湖带来...

巢湖实习报告

学生实习报告实习类型巢湖区域地质实习测量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专业班级院部地球与环境学院年月日目录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概述地质测量的野外工作方法地层实习区岩石地质构造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结...

巢湖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水文地质实习报告目录一概况3二实习区的自然地理4三实习区地质条件61概述62地层6一下古生界8统高家边组S1g8中统坟头组S2f8二上古生界8泥盆系9石炭系9下统金陵组C1j10下统高骊山组C1g10下统和州组...

巢湖实习报告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巢湖北部山区地质实习报告专业班级资源勘查工程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xx121220xx01061目录第一章111213前言3实习目的任务及意义3实习区的位置交通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3前人研...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巢湖市北山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丁月社会发展学院张岩二零一二年四月五日前言区域地质调查亦称区域地质测量是地质工作者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并日益...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前言区域地质调查亦称区域地质测量是地质工作者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并日益广泛地渗透到地学领域中来但是迄今为止解决地质问题地新技术新方法所需要的大量原...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_Microsoft_Word_文档_(3)

巢湖北山地区实习报告第一章前言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目的任务及成果一实习目的与任务1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使我们巩固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

巢湖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报告

巢湖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报告20xx年06月08日巢湖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言一实习区位置交通自然地舆及经济地舆大概情况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巢湖之滨归属江淮丘陵区的南部距合肥市约70千米实习区位于城市...

巢湖地质报告——王茹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王茹安庆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巢湖北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学号170210008实习生姓名王茹专业地理科学届别20xx级班级地理科学一班实习单位地理科学专业1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王茹目录绪言实习区域的自然...

巢湖实习报告

目录第一章巢湖地理与经济2一巢湖位置交通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2二巢湖市北部地质调查简史4第二章巢湖实习过程4一5月17日4二5月18号5三5月19号7四5月20日8五5月21日10六5月22日10第三章浅谈边...

巢湖实习报告(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