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报告书

时间:2024.3.31

##至**高速公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xx省交通运输厅

编制单位:xx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〇##年五月


第1章  工程概况与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1.1路线方案

拟建项目起于##市规划的绕城高速公路南段与现有##至##一级公路交叉处(BK0+000),向南经李端、##西、竹海镇西、在龙头附近转东南向,经梅硐、僰王山、##南,止于**县双桥附近(AK104+201.43=0001K37+300),接0001高速公路,路线全长约91.746km。

本项目为《xx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2010.01)》规划的“##至00高速公路”的一段,其控制点为##、##、##、**。

1.2建设规模

本项目推荐方案(B+N+A线)全长91.746km,桥梁16996m/71座,占路线总长的18.52%;隧道13970双洞米/15座,占路线总长的15.23%;桥隧比33.75%。枢纽互通2处(含预留1处),一般互通8处(含预留1处),工程占地面积773.27hm2,其中永久占地633.98hm2,施工临时占地138.39 hm2,设施工道路27.8km/12条,取土场4.75hm2/3处;全线占用宅基地面积24.24万m2;全线土石方开挖总量1059万m³(自然方,下同,含表土剥离32.76万m³),填筑及利用总量414.25万m³,绿化用表土32.76万m³,借方37.79万m³,弃方665.74万m³;全线设弃渣场29处。

   项目组成及主体工程特性见表1.2-1。


表1.2-1  项目组成及主体工程特性表


第2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2.1.1.植物资源现状与评价

2.1.1.1 植物物种多样性

主要依据《xx植被》中的植被分类系统,评价区的植被区划属于:川东盆地及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地带,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亚带,盆地南部中山植被地区,娄山北侧西端植被小区。根据实地样方调查结果,并结合《中国植被》、《xx森林》、《xx植被》等资料,评价区内植被可分为6个植被型、7个群系纲、22个群系、24个群丛。

拟建公路所在区域属川东盆地及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地带——川东盆地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亚带——盆地底部丘陵低山植被地区——川西平原植被小区;评价区范围内共有维管植物134科、361属、603种,其中蕨类植物16科、20属、41种,裸子植物4科、5属、5种,被子植物114科、336属、5577种。

2.1.1.2保护植物

依据国务院1999年发布的《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在拟修建公路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

2.1.1.3 植被分布规律

评价区主要地形为丘陵和山地,而评价范围为拟修建公路两侧河谷至第一级分水岭,范围相对较为狭窄,而且评价范围内农田植被分布较广,总体特征为类型简单、生物多样性较低。

植被水平分布规律如下:①地带性植被为柏木林,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山坡、农田及住宅区附进;②山地灌草丛也是一个优势植被类型,主要由白栎、栓皮栎、蔷薇、悬钩子、芒、白茅、野古草等喜阳、耐干旱贫瘠的物种组成,分布于各向阳山坡、路旁;③水生植被主要沿河谷分布,水田、池塘也有水生或湿生植物分布;④阔叶林相对较少,均为人为种植的经济林木,常分布于房前屋后;⑤农业植被广布于评价区沿线。

在垂直分布上,项目评价区的植被垂直分布海拔大致范围为300~1300m,评价区内各类植被类型在该海拔范围内基本都有分布。从河谷至山顶,植被类型主要呈如下变化:河谷水生植被、平缓地区的农业植被、向阳山坡或路边的灌草丛、再往上为由柏木组成的针叶林。

2.1.2 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与评价

2.1.2.1 野生动物种类及数量

(1)两栖类

评价区两栖类有2目4科9种,无国家级和xx省省级保护动物分布。

(2)爬行类

评价区爬行类有1目4科10种,其中有银环蛇1种毒蛇。

其中优势种类及有毒性种类的生态习性及其分布如下:

壁虎:即多疣壁虎,俗称“善螂”,广泛分布于居住区室内的墙壁上。

滑鼠蛇:白天活动,常见于水域附近,行动敏捷,善攀树,食蛙、蟾、蜥蜴、鸟、鼠。

毒蛇:银环蛇,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处,傍晚或夜间活动,常发现于田边、路旁、坟地及菜园等处,毒性强。

(3)鸟类

评价区鸟类有7目13科40种,其中有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雀鹰和白鹇。

(4)兽类

评价区兽类有6目9科15种,无国家及xx省省级保护兽类分布。

其中优势种类的生态习性及其分布如下:

小家鼠、褐家鼠:为家、野两栖的小型鼠类,有与人类伴生的特性。喜栖于住宅、仓库以及田野等处,鼠性杂,昼夜均活动,繁殖力强,危害农业,传染多种疾病,对人类危害很大。

2.1.2.2重点保护动物

评价区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种:雀鹰和白鹇。

2.1.2.4 水生生物资源现状与评价

评价范围藻类共有5门12科40种,评价范围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特点是以硅藻门种类为主,其次是蓝藻门种类多。评价范围鱼类分属于5目9科41种,其中以鲤形目鲤科的种类最丰富,占总数的75%,大多数鱼类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2.1.3 农业生态现状与评价

根据路线布设高程和沿线的土地利用类型,结合现场踏勘得到,项目沿线所分布的土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水稻土:主要是分布于项目沿河两岸及丘陵、山间的谷地两旁、平坝地等展线部位,这些区域水利条件方便,大多由紫色母土经水耕熟化而成,是一种人工土壤。经过多年的精耕细作,沿线水稻土有机质积累良好,与旱作土壤相比,其腐殖质化系数高,肥力较高,耕作层一般在20cm以上,犁底层发育良好,通气透水,质地适中。但土壤质地和酸碱度因区域和耕作时间长短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水稻土所处地形相对平坦,多为水田,以种植作物水稻为主,水田的保水保土能力较好,故水土流失较轻。

(2)紫色土:紫色土是较为肥沃的农业土壤,但由于微团聚体发育较差,遇水易于散碎,抗蚀能力较弱,因此紫色土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其成土母质主要有紫红色砂泥岩、页岩的残积物、坡积物和一些沉积物。项目区内紫色土植被上以种植作物为主,多为旱地、菜地及林地。

2.2水环境现状评价

据水环境现状监测,公路沿线各监测断面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项目所在区域水环境质量良好。

2.3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各环境噪声测点昼间、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说明拟建公路沿线声环境现状质量良好。

2.4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日均值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版)(GB3095-1996)二级评价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2.5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述

⑴ 项目直接影响区产业结构中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其余各项经济指标也处于健康发展趋势,说明项目直接影响区的经济发展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⑵ 项目直接影响区交通运输条较好,但其路网技术等级偏低,邮电通讯事业发达。

⑶ 项目直接影响区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价值较大。

⑷ 项目直接影响区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均较高,能够满足当地人民的需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城乡人民的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2.6景观环境现状评价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拟建公路沿线生态敏感区景观和森林景观的现状质量等级为II级,景观环境现状质量较好;而灌草丛景观的现状质量较差。

综合景观敏感性、阈值及景观质量现状评价结果,拟建公路沿线各类景观中,森林景观为拟建公路沿线高度敏感类型,灌草丛景观为拟建公路沿线次高度敏感类型。生态敏感区景观、森林景观为二级阈值区,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将对其景观造成局部影响。灌草丛景观为三级阈值区,该区域植被一旦被破坏,必将带来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在生态上和视觉上都带来较大的冲击,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将对其景观造成较大影响。而且这些景观类型的阈值指标不高,对外界干扰(尤其是人为干扰)的忍受能力、同化能力和遭到破坏后的自我恢复能力较差,应注重对景观的保护工作。现状评价结果表明,拟建公路沿线生态敏感区景观和森林景观环境现状质量较好,而灌草丛景观的现状质量较差。为避免对上述敏感性景观类型造成视觉冲击影响,公路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对沿线景观环境资源的保护,并做好施工结束后的景观恢复与创造工作,使公路外部景观保存完整。同时,为了在营运期给司乘人员创造美好的景观环境,应加强公路内部景观的营造工作,做到公路内部景观流畅,内部景观融入外部景观,协调一致,营造“景观路、生态路、旅游路”。


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⑴ 拟建公路占地指标低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用地标准限值的低值,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土地资源,完全满足《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标准限值要求。

⑵ 工程建设完成后,将造成评价范围内自然植被生物量损失约46287.52t,总的来看,工程建设对评价范围植被的影响较大,必须采取一定生态补偿措施。

⑶ 根据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以及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咨询,拟建公路将用地方重点生态公益林,在占用生态公益林路段施工时,有能力调整线路则避开公益林区,对无法调整必须占用的生态公益林,需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报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按有关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xx省林地管理办法》等办理用地审核、林木采伐审批手续,并进行补偿。

⑸ 工程在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占地占用动物栖息地生境、施工活动尤其是爆破作业的噪声影响动物活动、施工中的三废也将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这些将迫使施工区域的动物暂时远离施工区域;运营期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除阻隔效应外,主要为交通噪声和夜间车辆行驶时灯光对动物的栖息和繁殖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⑹ 拟建公路共永久占用基本农田168.27hm2,基本农田的占用,会对项目区的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设单位应协助地方国土部门做好土地占用的补偿工作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并做好施工后期临时用地的复垦工作。

⑺ 拟建公路占地对沿线地区的农业生态影响不大,但对所经村镇在短期内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农村的城镇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政策,以及公路建成后形成的沿高速公路经济产业带的发展,沿线地区农村经济也将得到大力发展,这样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将不受占地的影响,反而将得到相应的提高。在下阶段设计中应在规范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收缩边坡的措施,取土场、弃渣场、施工便道、施工营地应尽量不占用耕地而占用荒地,工程完工后应及时对部分取土场、弃渣场、施工便道、施工营地进行复耕。由于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占用单位应按《xx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要求,采取开垦新耕地或缴000耕地开垦费等的补偿措施。

3.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2.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评价

拟建公路工程施工不可避免会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污染源主要有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堆放、桥梁施工和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等对水体水质的污染影响等。

1、建筑材料运输及堆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分析

路基的填筑以及各种建筑材料的运输等,均会引起扬尘,施工产生的粉尘影响是难免的。而这些扬尘会随风飘落到路侧的水体中,尤其是对靠路较近的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建筑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物质等在其堆放处若管理不善,被雨水冲刷而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筑路材料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使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

2、桥梁基础施工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分析

拟建公路主要跨水体桥梁的基础工程形式为灌注桩基础,在这些桥梁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钻、挖出桥基废渣和淤泥较其它施工方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小,但如果将这些废渣、岩浆和淤泥直接排入水体,将会堵塞、淤塞河床,使水体总悬浮物固体(SS)、总溶解性固体(DS)大量增加,水体的浊度大大增加。因此应将桥基施工中废渣、岩浆和淤泥及时清理至就近的弃渣场处置。在桥梁上部结构现浇施工过程中,要使用模板和少量的机械油料,施工中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小,但如果机械油料泄漏或使用后的废油直接进入水体,会使水环境中石油类等水质指标值增加。因此,严禁机械油料和废油直接进入水体,废弃机械油料和废油应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后进行处理。

3、施工期混凝土拌和场及构件厂生产废水的影响分析

混凝土拌和场及构件厂的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转筒和料罐的冲洗,废水排放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小。间歇性集中排放等特点。由有关资料,混凝土拌和场每次冲洗废水量约0.5m3,废水中悬浮物浓度约5000mg/L,pH值在12左右,废水污染物浓度超过了《污水排放浓度》一级标准限值的要求。因此对这部分污水需要设沉淀池集中处理,严禁随意排放。

4、施工期含油污水对水体的影响

施工期含油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的修理、维护过程及作业过程中的跑、滴、漏,同时桥梁上部结构及涵洞施工过程中会使用模板和机械油料。其成分主要是润滑油、柴油、汽油等石油类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进入水体,则浮于水面,阻碍油水界面的物质交换,使水体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给,给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造成威胁。

因此在施工中应严禁机械油料和废油直接进入水体,废弃机械油料直接进入水体,废弃机械油料和废油要及时回收后进行处理,遗漏在土壤中的机械油料和废油要回收并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5、施工营地对水体的影响

拟建公路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各施工营地,由于施工营地施工期长,施工人员相对稳定,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周边水体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施工营地附近设改进型化粪池,将粪便污水和餐饮洗涤污水分别收集,粪便用于农田,餐饮洗涤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场地清洁、绿化灌溉等。

6、降雨产生的面源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

拟建公路施工期,裸露的开挖及填筑边坡较多,在当地降雨条件下,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而进入周围水体,对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淤塞泄水通道及掩埋农田。所以在施工期间要注意对这些裸露边坡的保护。

公路在施工时考虑了塑料薄膜对开挖和填筑的未采取防护措施的边坡、堆料场、预制场等进行覆盖,在表土堆积地周围用编织土带拦挡、在桥梁及堆料场周围设置沉淀池等措施。在采取这些措施后大大的减少了表土裸露及被雨水冲刷,且设置的沉淀池对含泥污水也有沉淀作用,在降雨条件下所产生的面源流失量也较小,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也很小。

3.2.2 营运期水环境影响评价

1、路、桥面径流对水环境影响评价

拟建公路建成营运后,随着交通量逐年的增多,沉降在路面上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物、车辆油类以及散落在路面上的其它有害物质也会逐年增加。上述污染物一旦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对水体的水质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路面径流污染形式一般称为非点源污染,也称面源污染。面源污染的程度与车流量、燃料成分、空气湿度、风向、风力等多种因素有关。拟建公路沿线部分路段为农业及林业生态区,植被较茂盛,空气湿润,车辆扬尘量较小,面源污染的产生量相当有限。公路的许多研究表明,在桥面污染负荷比较一致的情况下,降雨初期,路面径流污染一般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降雨一段时间后,污染会逐渐降低。公路路面在降雨初期到形成径流的40分钟内,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浓度比较高,40分钟后,其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雨水中BOD5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稍慢,pH值相对较稳定。降雨5~20分钟内,路面径流SS、石油类浓度达污水综合排放三级标准,pH、BOD5浓度达一级标准;降雨历时40分钟后,污染物浓度达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2、附属设施水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服务区、养护工区、停车区的环境要求,建议NK32+800梅硐服务区采用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污水处理,停车区生活区生活污水中污染物主要为有机污染物,需先经过隔油池、化粪池处理,然后排入调节池调节水量、水质,再进入污水处理设备进行生化处理,以确保废水的达标排放,出水水质须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沿线7处收费站、2处停车区和1处养护工区生活污水量较小,考虑到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稳定性,建议采用地埋式改进型化粪池进行污水处理。

3.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3.1 施工期噪声影响评价

1.施工期噪声源分析

公路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施工期噪声相对于营运期的环境影响虽然是短暂的,但施工过程中如不加以重视,会严重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不良后果。

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规定,昼间噪声限值为70~75dB,夜间限值为55dB。

昼间施工机械(单一)距施工场地40m以外,夜间在200m以外可满足GB12523-90规定。

在两种机械共同满负荷施工情况有:装载机和挖掘机共同施工为91.0dB,平地机和压路机共同施工为91.5dB,两台压路机共同作业为89.0dB,最大噪声为两台装载机共同施工为93dB。实际情况,同时作业,并不是所有的时间同时达到最大噪声辐射,实际值要低于计算值。

另外表中计算的距离衰减只是理论上。由于工程作业的地形限制,作业场所与敏感点有高差、传播路线有遮挡,每天的作业时间不连续,路基路面施工的机械不一样等,根据其他公路调查、监测分析,噪声实际大小、影响时间、影响程度要较预测小。

3.3.2 营运期交通噪声预测及影响评价

运营期敏感点交通噪声预测结果:①运营初期共有8个敏感点超标,8个敏感点超标均小于3dB。②运营中期共有11个敏感点超标,其中,5个敏感点超标3~<5dB;6敏感点超标小于3dB。③运营远期共有17个敏感点超标,其中, 8个敏感点超标3~<5dB;9个敏感点超标小于3dB。

噪声规划控制距离建议如下:以运营中期为规划控制标准,建议全路线距离路肩110m内临路第一排不应规划直接面对公路的学校、医院等声敏感建筑。

根据声环境影响预测,对营运中期超标量的11处敏感点,采取修建声屏障或隔声窗,对运营中期不超标、远期超标的6处敏感点实施噪声跟踪监测,预留噪声污染防治资金。

3.4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3.4.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评述

拟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将进行大量的土石方填挖、筑路材料的运输及拌和、沥青熬炼、摊铺等作业工作。因此,该工程施工期的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是TSP,其次为沥青熬炼、摊铺时的沥青烟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物。

3.4.1.1 TSP的影响分析

公路建设将会增加TSP的浓度,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开放或封闭不严的灰土拌和、储料场、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漏撒,临时道路及未铺装道路路面起尘等。

本工程灰土拌和施工工艺拟采用站拌,可能产生粉尘,粉尘污染集中在拌和站周围,对拌和站附近影响表现为量大而面广,其影响范围可达下风向150m。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立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根据有关测试结果,在拌和站下风向50m处大气中TSP浓度为8.849mg/m3,100m处为1.703mg/m3,150m处为0.483 mg/m3,在200m外基本上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按上述监测数据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应将上述拌和站设在村庄敏感点下风向200m之外。

3.4.1.2 沥青烟和α-苯并芘的影响分析

在下风向100m处,沥青搅拌站周围的环境空气中沥青烟的浓度在1.16~1.29mg/m3范围内,比对照点浓度略高。搅拌机排气筒监测结果表明沥青烟排放平均浓度为22.7mg/m3,排放量为0.70kg/h,可满足GB16297-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要求。

根据大羊坊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现场监测结果可以推论在本工程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如采用与上述类型及生产能力相当的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沥青烟是可以达标排放的。为此建议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必须采用密封性能良好,除尘效率高的拌和设备,拌和站的选址应避开下风向300m范围内的大片居民区。

3.4.2 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简析

根据交通量,分别预测项目建成后营运初期、中期和远期NO2的日均和高峰小时浓度。日均浓度的计算条件是日均交通量和典型气象条件;高峰小时浓度的计算条件是高峰小时交通量和最不利扩散气象条件。根据预测结果可知:营运期各时段公路沿线的NO2日均浓度和高峰小时浓度在距离拟建公路中心线10m以外即可满足二级标准。

3.5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述

(1)拟建公路建成后,将会在公路的走廊内形成一系列产业带,大力促进项目直接影响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资源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改变三类产业中从业人员的构成比例,进而对项目直接影响区的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显著提高。

(2)拟建公路建成和运营后,将会建立各项服务设施,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提供机会。

(3)本项目的建设将占用沿线部分居民的耕地资源,对这部分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沿线,但是,通过当地政府对周边土地资源的调节可得到缓解,尽管如此,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还是应尽可能少占用耕地。

(4)本项目全长91.746km,项目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项目建设对当地居民出行的影响,设置了充足的通道,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公路两侧的分隔影响不大。

(5)该公路投入运营后,对原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电力、电讯设施的影响不大。

(6)在该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妥善安置,不会因征地拆迁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受到较大影响。

(7)拟建公路的路线选择遵循了“靠城不进城”的原则,与沿线城镇规划相协调。


第4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分析

4.1 设计期环保措施

4.1.1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进一步减少耕地占用

在下一阶段设计中,应认真贯彻交公路发[2004]164号文《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高度重视工程占地问题,优化路线方案,合理布设附属设施,从而尽可能的节约耕地。

(2)植物资源及植被保护措施

下阶段设计中,应注重沿线植被的保护工作,生活设施、施工生产地的选址避开生产力较高的林地区域,施工便道及永久性道路尽量不要从成片的林地穿过,施工活动要保证在征地范围内进行。尽量采取“以桥代路”的措施来减少因路基填筑占压和开挖砍伐对植被的破坏。

同时,在下阶段设计中, 应结合地方生态规划建设的要求,对所有因工程开挖的弃渣场和其它裸地提出植被恢复方案,尽量采取乡土树种进行植被恢复,从而尽量降低对环境的人为破坏及新增的水土流失危害影响。

(3)生态公益林保护措施

①在占用生态公益林路段施工时,有能力调整线路则避开公益林区,对无法调整必须占用的生态公益林,需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报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按有关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xx省林地管理办法》等办理用地审核、林木采伐审批手续,并进行补偿。

②在涉及到生态公益林的路段,都应严禁临时占用公益林区。

4.1.2 景观影响减缓措施

根据沿线的景观特征、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特点、气候条件、人文资源分布及植被分布情况,将拟建公路环境景观分为二个大的景观带:山岭区景观带和田园风光景观带,突出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特色。

拟建公路沿线以山岭区景观为主,地势较陡,地形起伏较大,道路在山谷中穿行,树林较密集,植被覆盖率较高,自然景观较丰富,公路景观的处理重点放在对路域可视范围内构筑物造型和装饰上,让构筑物造型和装饰符合公路流畅的线形要求,展现地方文化,打造公路特色景观。

局部路段存在田园风光景观:这些路段主要存在于临近城镇的区域,其地势平缓,沿线工程结构较少,边坡多以矮缓为主,行车视野开阔,路线两侧田园风光优美,公路景观设计主要放在对路域范围内环境植被的恢复上,使公路与环境协调融合,避免工程痕迹,让行车轻松舒适。

4.1.3水环境减缓措施

站点2.1)合理设计材料运输路线,尽量远离居民区,避免噪声影响居民。为了尽量避免危险品运输事故造成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地表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对拟建公路两侧设置的防撞栏,并对跨越河流路段进行强化、加固和设计,防止一旦发生意外交通事故,车辆翻入水中,造成水质污染。

4.1.4 声环境和环境空气减缓措施

(1)进一步优化调整局部路线设计方案,使路线远离声、气环境敏感点。并根据最新的路线走向,开展声屏障、隔声窗的设计工作。

(2)在选线时限于当地条件所致实在无法避让或从技术经济论证避让不可行时,对受影响的声环境敏感目标从公路设计时就应考虑减噪措施,并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门的噪声防护设计。

(3)合理设计材料运输路线,尽量远离居民区,避免噪声影响居民。

4.2 施工期环保措施

4.2.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2.1.1.陆生植物保护措施

(1) 避免与消减措施

在项目建设中施工单位应注意识别沿线保护植物资源,加强保护植物保护宣传工作,一旦在施工中遇到保护植物,应立即向当地林业部门汇报,协商采取妥善措施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加大宣传力度,对外来物种的危害以及传播途径向施工人员进行宣传;境外带入的水果、种子、花卉进行经过严格检测,确认是否带有一些检疫性的病虫草害,方能进入工程区;对现有的外来种,利用工程施工的机会,对有果实的植物要现场烧掉,以防种子扩散;在森林砍伐迹地,外来种最容易入侵,在临时占地的地方要及时绿化等。

(2)恢复与补偿措施

对被占用的生态公益林,建议建议林业部门根据当地林业发展规划,积极协助公路部门利用河流两岸、农田、道路和宜林地进行造林补偿。

对桥梁工程,在施工中应注意保护桥下的自然植被,施工结束后尽快补种一定数量的乡土乔木并减少人为活动的痕迹,使杂草、灌木尽早恢复其自然景观,使之有利于动物通行。

其他有关植被恢复措施的要点有:对建设中永久占用林地部分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在其它土壤贫瘠处铺设以种植物树木;临时占地在施工前也应保存好熟化土,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覆盖熟化土,复种或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

(3) 管理措施

工程建设施工期、营运期都应进行生态环境的监控或调查

4.2.1.1.2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1) 避免与消减措施

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

野生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晨昏外出觅食,正午休息。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爆破施工。

施工期间加强取土场、弃渣场防护,加强施工人员的各类卫生管理,避免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减少水体污染,最大限度保护动物生境。

(2) 恢复与补偿措施

对新建的并跨质量较好林地的路段采用加密绿化带,防止灯光和噪声对动物的不利影响。对桥下处尽快尽好地做好植被恢复,使之有利于动物适应新的生境。

(3)管理措施

从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角度出发,建议本工程开发建设前,尽量做好施工规划前期工作;施工期间加强弃渣场防护,加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管理,减少水体污染;做好工程完工后生态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对动物带来的不利影响。

4.2.1.1.3对水生生物的保护措施

(1) 避免与消减措施

水上桥梁的施工应避开工程施工尽量选在枯水期进行;尽量减小施工污水、垃圾及船舶和其它施工机械的废油对水体的污染,应收集后和大桥工地上的污染物一并处理;桥梁施工挖出的淤泥、渣土尽量少泄漏到河流、水库中。

施工用料的堆放应远离水源和其他水体,选择暴雨径流难以冲刷的地方。部分施工用料若堆放在桥位附近,应在材料堆放场四周挖明沟,沉沙井、设挡墙等,防止被暴雨径流进入水体,影响水质,各类材料应备有防雨遮雨设施。工程建设中的弃土弃渣,要按照环保要求,对弃渣场进行防护。

(2)恢复与补偿措施

对施工形成的迹地采取植树造林措施恢复其原有水土保持功能;料场、石料堆放场、弃渣场应配置防护设施,修筑挡土墙、拦渣坝、截洪排水沟进行拦截;各类施工材料应备有防雨遮雨设施;用完的石料所沉淀的泥土运送至弃渣场作表层覆土。

(3)管理措施

合理组织施工程序和施工机械,严格按照道路施工规范进行排水设计和施工,对施工人员作必要的生态保护宣传教育。

4.2.1.1.4对农业及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

(1) 进一步减少占地保护耕地的建议

认真贯彻交公路发[2004]164号文《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对路线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结合用地情况和占用农田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合理的线位方案;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方案,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本工程在工可阶段的路线方案选择时候,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条件下,优先选择了占用耕地少的路线方案。由于要满足公路技术标准的要求,且沿线耕地与基本农田密集,所以仍占用了一定的耕地与基本农田,因而在下一阶段设计中,仍应高度重视工程占地问题,优化路线方案,合理布设附属设施,从而尽可能的节约耕地。

如加大在荒山荒坡的取土量并尽可能利用地形加大取土场挖深,尽量减少占用耕地数量;合理设计临时施工便道,减少临时施工便道占地;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尽量不占用农田,将弃土和改地结合起来;靠近立交或辅助设施路段的施工场地、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尽量选择在互通立交或服务区、停车区等永久占地范围内,以减少这部分临时占地量,有效保护沿线的耕地。

(2) 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与补偿措施

主体工程施工前,先剥离表层熟土,清除树根及杂草根系后再进行主体工程建设,表土剥离厚度一般为0.5m。剥离的表土集中堆放,并要采取土袋挡护坡脚的临时防护措施,

主体工程施工,最好在一季作物成熟收割后进行,要避开雨季施工,做好原材料的堆放和废弃料的处理,避免污染耕作土,间接影响周围植被的生长。

对不可避免的农田临时占地要缩短占用时间,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且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施工临时占地范围,对于运输车辆,也要尽量走固定的路线,将影响减小到最少范围。

(3) 农田水网体系影响减缓措施

桥涵布设:拟建公路所在区域地表水系主要为山间河流,桥位在符合路线走向和路线设计规范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河流顺直、岸线稳定,地质条件好的河段。

农田灌溉设施:项目的建设将破坏部分既有的水利设施,在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将对这些被破坏的水利设施进行恢复和补偿。对于与路线相交的农田排灌沟渠等水利设施,根据地形条件分别设涵、倒虹吸、渡槽或采取改沟、改渠等措施予以恢复,以确保农灌沟渠原有功能,保证沿线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路基排水:路基排水应汇集至排水边沟集中排放,排放口应设沉淀、过滤池,同时在距进水口0.5m处设挡板,使路基排水经沉砂、过滤、消能后排放于农灌沟渠,减轻对现有的农田灌溉系统的影响。

(4) 复耕措施

及时复耕:施工结束后及时把剥离的表层熟土回填至周围的临时用地复耕区内;

设置灌排系统:施工场地和弃渣场土地复耕时应设置排灌系统,并且衔接既有排水系统,保证弃渣场土地复垦区的排水和灌溉,结合进场道路及既有农村道路,在复耕区范围内结合排灌渠道布设道路系统;

改良土壤:先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保土,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范围内,再种植豆科绿肥或多施农家肥改土,当土壤过砂或过粘时,可采用砂粘结互掺的办法,此外,在种植绿肥作物改土时必须施用磷肥。

抚育管理:土地复耕后必须进行抚育管理,通过采取松土、灌溉、施肥、除蘖、修枝等措施进行管护,对自然灾害和人为损坏采取一定的补植措施,避免“只造不管”和“重造轻管”,提高土地复耕的实际成效。

2)占用基本农田的补偿措施

为保持农田的数量平衡,当地政府应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质量相当的耕地,做好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工作。本工程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经依法批准后,xx省人民政府以及沿线影响地区人民政府应按照国务院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

4.2.2水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 工程承包合同中应明确筑路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的运输过程中防止撒漏,堆放场地不得设在沿线水体附近,以免随雨水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② 对采用桩基础施工的跨河桥梁,严禁将桥梁下部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钻渣及施工废弃物排入地表水体,桥墩施工区附近设置必要的排水沟用以疏导施工废水,排水沟土质边坡及时夯实。

③ 施工废水不得直接排入河流。本工程拟对生产废水采用自然沉淀法进行处理。在大桥及工程沿线施工工区各设一座简单平流式自然沉淀池,施工生产废水由沉淀池收集,经沉淀、隔油除渣等简单处理后,主要污染物SS去除率控制到80%,pH值调节至中性或弱酸性,油类等其它污染物浓度减小。施工废水尽量循环回用,以有效控制施工废水超标排放造成当地的水质污染。

④ 对沿水体布置的路段,在施工中应在施工区域和水体之间设置编织土带或修建拦渣墙对废渣进行有效拦挡。

(2)含油污水的控制措施

采用施工过程控制、清洁生产的方案进行含油污水的控制。

①尽量选用先进的设备、机械,以有效地减少跑、冒、滴、漏的数量及机械维修次数,从而减少含油污水的生产量。在不可避免跑、冒、滴、漏的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固态吸油材料(如棉纱、木屑等)将废油收集转化到固态物质中,避免产生过多的含油废水。对渗漏到土壤的油污应及时采用刮削装置收集封存,运至垃圾场集中处理。

②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尽量集中于各路段的维修点进行,以方便含油污水的收集;在不能集中进行的情况下,由于含油污水的产量一般小于0.5m3/d,因此可全部用固态吸油材料吸收混合后封存外运。

③在施工场地及机械维修场所设平流式沉淀池,含油污水由沉淀池收集,经酸碱中和、沉淀、隔油、除渣等简单处理后,油类等其它污染物浓度减小,施工结束将沉淀池覆土掩埋。

④对收集的浸油废料采取打包密封后,连同施工营地其它危险固体废物一起外运的处理措施,外运地点选择附近具备这类废物处置资质的处理场。

(3)生活污水、垃圾的控制

鉴于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和施工人员的分散性和临时性,流动污水设备的投资太大,因此对生活污水做到一级排放有很大难度。为防止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沿线水体,根据以上情况,对公路沿线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采用以下措施:

①施工营地应尽量尽量租用当地民房,新建的施工营地尽量远离沿线水体。

①施工营地尽量租用当地民房,新建的施工营地尽量远离河流及水塘集中分布地段。

②施工人员的就餐和洗涤采用集中管理,如集中就餐、洗涤等,尽量减少产生生活污水的数量。洗涤过程中控制洗涤剂的用量,采用其它方法替代洗涤剂的使用,以减少污水中洗涤剂的含量。

③在施工营地附近设化粪池,将粪便污水和餐饮洗涤污水分别收集,粪便用于农田,餐饮洗涤污水经处理后用于场地清洁、绿化灌溉等

④施工期间的生活垃圾装入垃圾桶定时清运,或设垃圾坑进行厌氧堆肥,厌氧堆肥场地应避开过水区域,避免堆肥垃圾在雨水冲刷过程中进入沿线河流影响沿线村民的生活环境。垃圾坑施工结束后用土掩埋,破坏地表植被的,要恢复植被。

(4)地方水利设施协调措施

在跨越大小农渠时,建议预先征求水利部门的意见,保证其汇水面积及流速,不影响农田的灌溉格局及行洪能力。

4.2.3 声环境减缓措施

(1)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做好机械的维修工作,使施工机械能进行正常工作。

(2)施工噪声是短期行为,主要是路基工程。根据沿线敏感点分布情况,主要是夜间干扰施工沿线居民的休息。本项目距离较近敏感点比较多,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夜间(22:00~6:00)应停止施工作业。不能停止作业的应取得当地环保行政部门许可,并进行公示。

(3)学校路段,强噪声施工机械应避开上课时间,避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

(4)施工车辆在经过各敏感点的路段时禁止鸣笛。

(5)按计划积极进行施工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机械。

4.2.4 环境空气

(1)路基施工时应及时分层压实,并注意洒水降尘,对施工便道及未铺装的道路必须经常洒水,以减少粉尘污染。

(2)要求本项目每个标段的施工承包单位自备洒水车,对沿线施工便道和进出堆场的道路经常洒水,洒水次数视具体情况确定。

(3)拌和站选址指导性意见

①全线应集中设置拌和站。

②建议采用先进的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即拌和机具有密封除尘装置,沥青的熔化、搅拌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作业。

③拌和站应设置在开阔空旷的地方,拌和站设置在学校、城乡居民区和有特殊要求的地区的下风向,且距离不宜小于300m,减少拌和站对环境敏感点的粉尘和噪声污染。

④大型拌和站(预制场)应配有除尘装置。

(4)料场应设在距大的居民区150m以外,料场内由于积尘较多,进入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使路面保持湿润,并铺设竹笆、草包等,以减少由于汽车经过和风吹引起的道路扬尘。运输材料的车辆应加盖篱席,避免抛撒。

4.2.5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4.2.5.1减少社会干扰影响的措施

(1)在路线经过的主要城镇布设宣传专栏进行宣传,设立告示牌,使项目沿线居民进一步了解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向受影响群众宣传有关建设征地、拆迁安置政策等,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支持项目建设,增加对项目建设带来的暂时干扰的理解和体谅。

(2)施工现场的入口设置广告牌,写明工程承包商、施工监理单位以及当地环保局的热线电话号码和联系人的姓名,以便群众受到施工带来的噪声、大气污染、交通以及其它不利影响时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并得到解决。

(3)加强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合作,同当地政府进行协调以避免现有道路的交通堵塞。共同制定合理的运输方案和运输路线,尽量减少从村庄附近经过,以减少施工车辆对村民的干扰和污染影响。

(4)确保公路施工行为不破坏沿线的公众服务设施;工程承包商都将装备临时供电、通讯、供水以及其它装置;在进行管道线路连接前应做好协商工作。

4.2.5.2文物保护措施

(1)成立专门的文物保护小组,由xx省文物局统一领导,自贡市、内江市地方文化部门参与,与工程部门及时沟通,全面处理有关事宜。

(2)根据本项目文物考古调查评估报告及专家意见,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前的文物保护工作。

(3)在施工过程中,公路沿线如有文物发现,应立即与当地文物部门联系,采取妥善措施加以保护。待文物本门处理完成后才能继续施工。

4.2.5.3减少征地拆迁影响的措施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xx省交通厅与省国土资源厅文件,在本项目正式施工前,公路建设单位和涉及到拆迁的村镇政府要成立拆迁办公室,并制定合理有序完备的土地、青苗等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安置计划,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从工程建设的整体利益出发,统筹安排、充分协调、妥善安置、不留后患;各乡镇也可把土地作局部调整或重新分配,就可减轻征地拆迁与再安置带来的影响。

(2)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要严格按照《xx省土地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征地调查、确定补偿标准、拟定方案、严格实施、跟踪检查等征地过程中各环节工作。

(3)各级人民政府及各村民委员会应当把征地拆迁补偿费标准、补偿办法等向被征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公开。

(4)建立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机制。失地农民在耕地征用后,大多数只能从事技术要求不高的体力劳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难度越来越大。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劳动者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失业问题。

(5)给失地农民留有发展的空间。在土地征用后能给他们留出一定的土地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二、三产业,通过办市场、兴企业来给失地农民生活提供长远保障。

(6)对建设中遭毁的水利设施应及时修复。因各种建设使当地原有农田水利设施遭到破坏,使未被征用的耕地无法耕作。农民要求对已毁坏的农田水利设施要及时采取措施修复,使失地农民在本已不多的耕地上能正常生产。

(7)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以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政府在采用低价补偿政策的同时,应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买单。政府出一部分、农民出一部分,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基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这有助于降低他们面临的风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8)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经批准占用的耕地,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认真执行耕地补偿制度由用地单位或个人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的要求,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测算。占补平衡的实现将实行货币补偿措施,按照有关行政法规交000征地补偿费给当地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当地政府应当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充分利用补偿的土地费税开垦新的耕地,减少总的耕地占用量;改造中低产田,补偿占用的基本农田数量,保证当地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

(9)做好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工作

本工程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经依法批准后,各级人民政府应按国务院批准文件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补充划入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

4.2.5.4基础设施保护措施

(1)对因拟建公路建设占用或毁坏的地方道路进行改移或防护处理,并进行路面的恢复及绿化;对毁坏的电力系统及时采取改移、升高杆塔、设涵跨越或从通道等结构物下通过等措施进行恢复。

(2) 与本工程交叉或受到破坏的农田基础设施,应及时予以恢复或改造,保证其畅通,不影响沿线居民的生产。

4.2.5.5其他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开工前应对拟作为施工便道使用的地方道路进行技术勘察、加固并注意养护,施工运输车辆应避开地方道路交通高峰时间,防止交通堵塞和安全事故。

(2)施工时先挖好边沟,保证施工泥浆水不进入农田,不影响农田耕种。

(3)对施工车辆车速进行严格管理(尤其在村庄密集和学校附近路段),避免事故发生。

(4)拟建公路沿线学校附近的施工最好安排在学生假期,施工场地最好设围栏,并设警示牌。

(5)施工人员的生活区应有卫生医疗条件保障,应制定完善的卫生监督管理措施系统。

4.3 营运期环保措施

4.3.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营运期管理,保证各项工程设施完好和确保安全生产是生态保护最基本的措施,建议开展相关环保培训和认证,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杜绝环境事故。

(2)公路管理及养护部门应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确保公路绿化林带不受破坏。

(3)做好土地复耕,补偿农用业地尤其是基本农田面积。

4.3.2水环境保护措施

⑴ 建议与污水处理设施供应商签订协议,委托设备生产厂家负责营运期的后续服务工作。

⑵ 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维修养护,并对维修养护和检查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⑶ 为准确控制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建议营运管理单位配备一个能够掌握化验技术的管理人员,定期将处理后污水送至有监测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以便及时掌握污水处理设备出水(尾水)的水质情况,并应建立污水处理台帐。

⑷ 应加强公路排水设施的管理,维持经常性的巡查和养护。

⑸ 对从事危险品运输的驾驶员和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有关危险品运输安全技术规定和操作规程,学习和掌握国家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相关法规。

4.3.3固体废物处置

在服务区、停车区建设垃圾站,将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统一管理,并聘请附近城市的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由于收费站和养护工区常驻人口少,流动性不强,可以考虑设置垃圾箱,并由其内部工作人员定期清理,沿线收费站和养护工区生活垃圾均统一运送沿线各县(区)垃圾填埋场。

4.3.4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在公路两侧,特别是敏感点附近多植树、种草。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又可美化环境和改善公路沿线景观。

加强交通管理,禁止尾气超标车辆上路行驶。定期对路面进行清扫。

4.3.5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对策

工程降噪为主,重点实施噪声源头削减;重点保护噪声敏感建筑物以及室外噪声敏感场所;对于受既有噪声源影响、背景噪声均已超标的敏感点,本工程治理后,上述区域环境噪声级应不高于背景噪声。

(1)管理措施

① 严格审批道路两侧的新建房屋,建议距离路路肩110m范围内临路第一排应规划直接面对公路的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声敏感建筑。

② 在穿越乡镇的路段,公路两侧临路规划以工业、厂矿及商业用房为主。

③ 沿线经过的村庄比较多,在乡镇路段设置“禁止鸣号”的标志,减少突发噪声的干扰。沿线共需设置“禁止鸣号”的标志74块。

(2)工程措施

① 根据声环境影响预测,对营运中期超标量的11处敏感点,采取修建声屏障或隔声窗,对运营中期不超标、远期超标的6处敏感点实施噪声跟踪监测,预留噪声污染防治资金。

② 噪声环保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公路工程中采取的声环保措施主要有设置声屏障、环保拆迁、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物设置隔声窗和种植防噪林带。

建造声屏障降噪效果很好,能满足沿线敏感点噪声超标量大的情况,尤其是在敏感点距离拟建公路较近的情况下,降噪效果尤佳。隔声窗降噪效果亦很好,但公路沿线的敏感点基本上处于声影区,需采取措施的不仅仅是第一排建筑,实际中操作难度大。环保拆迁能一次性解决噪声污染,但地价高,拆迁费用较大。种植绿化林带,既可降低噪声,又可美化环境、稳定边坡,绿化降噪作用与林带宽度有关,其降噪量随林带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林带宽度为30m时,可降噪3~5dB。因此,对本项目来讲,比较容易实施的降噪措施首先是设置声屏障,其次是环保拆迁。


第5章  评价结论

##至**高速公路工程是##经**、##至贵州00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穿越川南地区##市、##市的重要横向高速公路通道之一。项目区域内现状公路交通网络主要由渝昆高速公路、刚通车的乐宜高速公路,国道G321,省道S206、S308、S309,县道宜长路、宜珙路等构成,东西横向通道主要为S308、S309线。该项目的建设:是优化区域路网布局,促进川滇1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及全力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需要;是完善路网等级结构,促进整体路网效益充分发挥的需要;是增加出川高速通道,加强川滇1渝地区合作与交流的需要;是改善沿线交通环境,推动川南经济区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需要;是营造便捷出行条件,推动区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是提升通道运输能力,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需要。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虽然拟建公路开发建设和运营将会对沿线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学校教学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减缓措施和保护措施,真正落实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降至环境能接受的最低程度。

综上所述,本评价认为,本项目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拟建公路选线合理,建设可行。

更多相关推荐:
环境影响报告书样本

XX银利电镀五金有限公司整体搬迁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INSTITUTEOFINDUSTRYEPampDZHEJIANGPROVINCE国环评证乙字第XXXX号二OO八年八月目录第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

1总论总论的目的是对建设项目的有关背景情况项目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工作基本的编制依据评价标准环境敏感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个章节对整个报告书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11项目由来表明项目的由来和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前期工作...

环境影响报告书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化分公司315万吨年沸腾床减压渣油加氢裂化装置环境影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参与简本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国环评证甲字第1109号二零一三年三月1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中海...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虽然如此但其基本内容相差不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提纲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已有规定以下是典型的报告书编排格式一...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作者来源日期20xx年07月09日一许可事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二许可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三条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

环境影响报告书模板

孙河乡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基地中心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北京京诚嘉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0xx年6月孙河乡现代农业技术研发基地中心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1开发项目概况及规划111开发项目概况1...

环境影响报告书合集

泰兴中能远东硅业有限公司320xx0吨年的三氯氢硅项目环评公示20xx年2月19日发布单位泰兴中能远东硅业有限公司泰兴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xx98号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广州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20xx年05月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为促进广州市在全面谋划各行业发展的同时注重规划好环保部门严格管理的污染环节将行业发展与...

某大型商业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某大型商业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摘要本设计为福源商贸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孟津县会盟镇马庄村二组项目占地面积20xx6m2规划建筑面积64000m2营业面积54300m...

中国电信环境影响报告书

20xx年二期规划基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前言文件编号HP10E12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广东网络资产分公司20xx年二期规划基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梅州分册简本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广东网络资产分公司二一年四月20xx年二期...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报告编制规范

1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报告编制规范20xx年版一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报告编制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和要求本规范适用于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委托中心进行的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报告...

环境影响报告书(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