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与黑》有感

时间:2024.4.5

读《红与黑》有感

最近在家闲着没事时,随意翻着被一层灰尘覆盖的自己心爱的小说。无意间拿起了《红与黑》,大部分情节似乎都被我遗忘了,有好久没看了,心里默默问自己,三年了吧。拿着书,坐在沙发上仔细的翻阅着。

《红与黑》被学者认为是西方的“红学”。它真实地再现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以后的历史氛围。这是司汤达的著作,我很喜欢主人公于连,但也为他的命运所惋惜。于连在挣扎的过程中失败了。因为他反抗的是整个社会,他曾经要征服的社会,一个他既不属于也不被属于的社会。

我之所以喜欢于连,不仅是因为他在一定程度上和每一个没有被打击、侵蚀、腐辱的年轻人一样,有一颗激情跳动的心,也是因为他的聪明、好学,比其他人智慧,更是因为他的命运宿命似的让人感到无形的压力,似乎预示着某些东西。

他本来可以拥有所有的美德和幸福,但命运却不让他得到骄傲,他有勇气去征服,他有能力去赢得自己的辉煌,但他的出身以及所有人对他的恶意,还有这个社会所设下的大牢笼,使他的一切努力都变得十分艰难,因为所有的权利都掌握在一群贪婪、无能、自私的人手中。于连向往的幸福生活不可实现,使得他对整个社会不满。他只是一个工人的儿子,然而就连他的家庭都不喜欢他。他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不属于那里,但现实没有给他机会。他的爱情也十分离奇,我无法说清楚,但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是:他的爱情是那样的热烈,他又是那样热爱生活。

重读一次,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读完此书,又多了一些理解,以前没把他看懂,现在为于连悲惨的命运惋惜,但觉得他很幸福,在临终前明白了自己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一种感觉!


第二篇:读红与黑


读《红与黑》

在我看来《红与黑》所讲述的就是一个王权贵族压制下的贫民的反抗历程,同时也是一个野心家覆灭的过程。

于连的性格是复杂的,矛盾的,并且随着环境的变换,他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变化。于连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是个无神论者却立志成为修道士;他极其的自尊不想让人看不起却又时刻记得自己是个卑贱的平民;他鄙视封建贵族的虚伪却又不得不用虚伪来武装自己;这些矛盾使于连对社会充满怀疑,时刻用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一切,他的不甘和反抗精神又使他时刻处于凛然不可侵犯的战斗状态。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于连我觉得非常贴切“在这个奇异的青年心理,差不多时时刻刻都有暴风雨”。

于连是骄傲的,自视甚高,这种强大的自尊在一个微贱的贫民身上是极易受到损伤的。在自尊一旦面临恶劣的言辞,霸道的行为的时候。于连压抑隐藏着的仇恨心理就会喷薄而出,进行大胆的反击,强烈的反抗。即使是在爱情这种细微的感情方面。于连所感到的幸福,不是温馨和感动,而是一种自尊被满足的骄傲,是一种战斗胜利后的喜悦。在我们看来这是很不正常的,扭曲的。但是这正说明于连是在以全部的精力来反抗上流社会,来追逐自己的野心,而把自身的情感体验放到了次要的位置。

但是我们不能单纯的以一个野心家来看待于连。于连同时也是一个在封建贵族阶级压迫下积极反抗的典型代表。面对比他强大无数倍

的对手,他总是表现出一种勇敢,一种近乎盲目的勇敢,一种为达目的可以放弃一切的疯狂。我们可以指责他的野心,但不能否决他的勇敢与坚持。拥有这种积极和勇敢的人如果走的是正途,那么他的成就将可以让他傲立世间。但是可惜,于连生活的是这样一个时代。

作品的背景时代是十九世纪的法国。当时的法国是一个倒退的时代,于连.索勒尔所生活的维利埃小城也在资本入侵的冲击下显得浮躁不安。而于连就活在这样一个小城。但是上天却给了他一些与这个小城不符合的东西:聪明的头脑,俊美的外表,动人的风姿,以及极大的野心。他所拥有的这些东西,使他看起与自己的父亲兄长是如此的不同。

在家庭中的不被认可,压抑的生活形成了于连独特而又矛盾的性格。他自尊,多疑,敏感,勇敢,而又自卑。现在我们常说到的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我想这句话用到与连身上也是合适的。于连的出身和性格就注定了他的悲剧。而的野心又使这种悲剧性进一步扩大。

幼时的于连接受了启蒙思想界的自由平等的观念和无神论,崇拜的对象是拿破仑,本想通过从军的这样一条热血男儿都想走的路子来实现自己的报复,但是在他14岁那一年,波旁王朝复辟了,平民可以平步青云的拿破仑时代已经过去,在亲眼看到一个军人向一个修道士低头的时刻,于连的世界观被颠覆。于是他又有了新的理想:成为修道士。这里有关于书名《红与黑》的一种说法。“红”代表的是入军界,穿军装来建功立业的道路。而“黑”指的是修道士黑色的法袍。

我觉得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是符合逻辑的。这里就是于连由“红”转“黑”的开端。

自从确立了当修道士这个理想,于连就可是朝着他的目标前进。一个崇拜拿破仑的无神论者,却想成为神的代言人,不可谓可悲,不可谓可笑。但于连却义无返顾的勇敢的朝着自己的目标进发。从这里可是就是于连逐渐走向歧途,步入悲剧的开端。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老神甫曾经劝道过于连“与其当一个没有信仰的教士,还是做一位受人尊敬、有教养的乡绅吧。”但当时的于连已经被渐起的野心蒙蔽了双眼。

18岁的于连进入了市长德.莱纳家里当教书先生, 而市长只把他当成奴仆,炫耀的工具。自尊心极强的于连觉得自己被侮辱了,于是报复性的勾引市长夫人,并且把占有市长夫人当做一种战斗的胜利。当时的于连还很单纯。近乎盲目的追求自尊的勇气,让他把世俗伦理丢到了一旁。或者可以说他根本不知道那些事能做,那些事是不能被世俗接受的。比如他认为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当着市长的面去踩市长夫人的脚。18岁的于连是一个单纯的野心家。

然而在于连离开市长家经受到被排挤的打击后,他逐渐适应了他所不齿的贵族的虚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一切他所拥有的东西都成为他发迹的工具。以聪明和谄媚赢得了侯爵的器重,以渊博的学识和俊美的外表取得了马蒂尔德小姐的爱慕。把马蒂尔德作为跳板,使用诡计得到了她,并且由此得到了田产和骠骑兵中尉的军衔。野心使于连沦陷为一个封建贵族阶级的忠实奴仆,使他看不到是非黑白,在

金钱和地位的追求中迷失了自己。于是在市长夫人与他的私情被曝光,影响了他的仕途的情况下,他盛怒之下枪伤了市长夫人。也由此走上了断头台。

于连23岁的短短一生都在追求幸福的奔跑中度过。在奔跑的的途中也遇到过一些美丽或者说看起来美丽的风景,那就是他的两段爱情。

第一段,与市长夫人德.莱纳夫人。这一次感情对于连来说是一次战斗的胜利。但是对德.莱纳夫人来说却是真诚的第一次恋爱。18岁的于连还没有习惯用虚伪来武装自己,曾把自己最为狼狈,最原始的一面展现在德.莱纳夫人的面前。于连曾经对这点很懊恼,甚至要在选择一个贵族小姐来征服的时候,会觉得德.莱纳夫人的朋友德尔维比她更为合适。但最终为了更好地报复市长他还是选择了德.莱纳夫人。于连在这段爱情中陷入了战斗胜利的欢愉,和尊严被满足的快乐中。以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德.莱纳夫人把于连放在和自己同等的地位,这种平等真诚的对待,是于连所渴望的东西。

第二段,于连和侯爵的女儿马蒂尔德的爱情。这段爱情我不知道还可不可以用爱情这两个字来形容。于连之所以会看上马蒂尔德只有一个原因,她是侯爵的女儿,是他向上爬的跳板,是他事业的助力。然而马蒂尔德也不见得有多真心,她看上了于连渊博的学识,英俊的外表,于连符合她的丈夫的条件。但我又不得不佩服这个女人,为了自己想得到的,可以不顾自己的名声,可以义无返顾的去追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马蒂尔德和于连有某种相似性。同样的勇敢,同样的积

极反抗,同样的为达目的不顾一切。其实他们是很般配的一对,但是就算没有德.莱纳夫人事件,我认为他们也是注定的不到幸福的。

如果说于连与德.莱纳夫人的爱情是一场征服与被征服的角逐,那么与马蒂尔德的爱情就是一场赤裸裸的阴谋与利用。从这两场爱情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于连的变化,从野心的开始到把自己沦陷为野心的傀儡。曾经在德.莱纳夫人那里得到的温暖,也成为了使他野心王朝覆灭的利器。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覆灭他的野心王朝是他的良知,如果在枪击德.莱纳夫人的时候于连能更狠心一点把她完全杀死,可能也不是走向断头台的结局了吧!正因为于连那一刻的不忍或是醒悟才使他5年的奋斗,谋划付诸东流。虽然说封建贵族容不下于连他总会失败,但至少不会那么快。因为在牢狱里,于连对自己5年来的作为,有所感悟,发现自己已经沦为的封建贵族阶级的忠实奴仆,所以于连放弃了挣扎,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并在自己死前,用一段发言毫不留情的说出事情的真相与本质,以此来告诉,来鼓励那些贫民阶层的青年要勇敢的站出来同封建王权贵族进行战斗。一个农民也有反抗的权力,一个卑贱的农民可以有野心。他承认,和忏悔的是对自己昔日的情人的伤害,而对于封建贵族阶级的反抗却是感到骄傲的!

对于于连死前的那一段发言,有人替马蒂尔德报不平。说于连对于这样一个为他付出的女子连提都没提是不公平的。但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公不公平的。爱情不来就不是公平的。而且我觉得马蒂尔德也不是真的爱于连,她对于连是有付出,但那不能说明这就是爱。她一直

把于连看成是她们家的仆人,对于于连所谓的爱只是一种虚荣。她想如果于连死了,她就跟着他一起死。这样做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马蒂尔德觉得这样做会让巴黎的客厅会对她这种做法很崇拜,只有做到这样才是英雄时代的爱情。相对于德.莱纳夫人的温情,马蒂尔德更像是一个执念的疯子。所以我以为这个女人是让人感到可悲的,可怜的,但她并不值得于连为她做什么。我想于连也是十分了解这个女人的,所以在最后的发言里没有丝毫对这个女人的亏欠感和同情。

一个卑贱的农民勇敢的反抗封建贵族阶级的故事;一个有大野心的小人物奋斗,覆灭的故事;一个男人真诚与虚伪的两段爱情的故事;这就是我眼中的《红与黑》。

更多相关推荐:
红与黑读后感800字左右

红与黑读后感红与黑献给少数幸福的人斯丹达尔动了写作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一位四十七岁的曾经沧海饱尝风霜的人了他不想告诉人们怎样做他只想说说他认为什么才是幸福其实他曾经在二十二岁的时候说过几乎所有的人生的不幸都源于我...

红与黑读后感20xx字

红与黑读后感红与黑两种色调相反反差极强烈的色彩的并列在1830年成为了司汤达一部小说的名字自小说问世以来书名一直是众多文学评论中必然提及的一笔也不断地引领着读者反复玩味乐此不疲引发无尽的猜测和遐想以两种色彩的对...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读后感红与黑是司汤达的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展示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社会的广阔图景涉及了从法国外省到首都巴黎的许多方面的生活风情上写皇帝首相王公贵族下写三教九流平凡百姓通过教会政党以及...

《红与黑》读书笔记

红与黑读书笔记读红与黑是一段太过漫长的过程因为时间已给了作家和作品最无私而又公正的评判我的阅读态度自不能像对畅销书那样肆无忌惮又不能像对言情小说那样不置可否我是在用心灵去与那个时代交谈重点也放在历史以外的探究和...

《红与黑》读书心得

沙溪镇象角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0xx9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读后感红与黑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风俗画全面地展现了当时法国从小城到省城至京城的贵族教会资产阶级和贫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作者司汤达赋予了主人公于连十分丰富的性格他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读后感一开始刚看到书名红与黑色觉冲击很大红总是透露出一种激情正义的色彩而黑恰好相反透露出一种堕落邪恶的色彩但正是因为主人公在这两种不同的价值中徘徊才使得这本书有其独特的意义红与黑讲述了一个法国青年怎样去追...

《红与黑》英文读后感

TheBookReportaboutTheRedandtheBlackTheRedandtheBlackistherepresentativeworkoftheFranchwriterStendhalSincepublishedi...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读后感红与黑是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读后感红与黑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风俗画全面地展现了当时法国从小城到省城至京城的贵族教会资产阶级和贫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作者司汤达赋予了主人公于连十分丰富的性格他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

《红与黑》英文读后感

红与黑英文读后感ThewriterwritingunfoldsfirstisentireFrenchsociety39sonetypicalwindowsmallcityVarriale39spolitical...

红与黑读后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的一句话没错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益的怪不得比尔盖茨说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阅读者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红与黑这本书红与黑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风俗画全面地展...

红与黑读后感(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