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报告

时间:2024.4.20

国际收支平衡分析报告

——基于20##-2011年数据分析

国贸09-2  男生275寝室组

成员:牛通通  朱济强  赵若鹏 

曹存猛  霍文豪  朱龙飞

   经常项目分析(负责人:朱济强  赵若鹏)

 

20##年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一年一个台阶,其中货物项目差额始终为顺差,而且均值达到了1483亿美元。如图表所示,货物项目差额一般比经常项目差额小,但是在20##年以前,情况则相反,而20##年之后,经常项目差额逐渐超过货物项目差额并且差距在逐渐扩大,这说明服务项目在经常项目中的比重有所下降。由此可知,货物项目的差额始终是经常项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经常项目的差额状况一般与货物项目相一致。

服务项目是指一个国家对外提供服务或接受服务所发的收支,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以及政府服务的收支状况。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服务项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年均达到了103.9亿美元。这说明我国的服务项目近年来,基本上是进口大于出口。如图表所示,服务项目对经常想和睦差额起到的是反向冲减的作用,部分货物贸易顺差被服务贸易的逆差所抵消。但是服务项目的差额与货物项目的差额相比较小,因此服务项目差额不会改变经常项目差额的方向。有图表可知,历年来服务项目的差额呈现出递增的趋势,20##年突破100亿美元的大关,20##年更是达到了294亿美元的高峰,这说明我国目前的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依然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表现出相对下降的势头。

经常账户大贷方,从20##年到20##年总体保持稳定,08-09年下降,10年有回升,借方与贷方大体相同,虽然08-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减少,但是由于进口也相对减少,所以总体并为导致经常账户的逆差,使得从20##年以来,保持顺差。

  资本金融账户分析(负责人:朱龙飞曹存猛)

     证券投资净流入有升有降。20##年处于低谷,20##年证券投资净流入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我国对外证券投资下降。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下降。20##年,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196亿美元,较20##年的负增长现象有较大改观。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回流62亿美元,较20##年回升幅度较大;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134亿美元,较20##年有所减少。

     其他投资净流入总趋势为升-降-升-降。其中,20##年其他投资净流入一度达到196亿美元,为历史最高。20##年达到最低。从20##年到20##年净流入资产大幅下降。20##年,其他投资项下净流入255亿美元,较20##年下降65%。其中,我国企业和银行对外赊账或存

放款,导致其他投资项下对外资产净增加1668亿美元,增长43%;境外对我国企业和银行赊账或存放款,导致其他投资项下对外负债净增加1923亿美元,增长2%。

直接投资净流入是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就直接投资顺差在国际收支总顺差中的占比而言,近年来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他形式的资本流动对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加大。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减少,净流出随之下降。

    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及净流入均有所下降。20##年,我国来华直接投资流入2543亿美元,较上年减少4%;净流入2201亿美元,较上年减少10%,但仍居历史高位。

  净误差与遗漏账户分析(负责人:霍文豪)

我认为年以前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程度对我国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影响效果与我们前面的理论分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一时期人民币存在双重汇率, 在官方汇率仍然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同时, 对贸易结售汇采用内部结算汇率, 从年起实行外汇留成制度, 双重汇率和外汇留成制度的存在均体现出人民币汇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低, 进而导致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程度变化不敏感。

20##-20##年期间人民币实际汇率失调程度对我国净误差与遗漏项目的影响效果与我们前面的理论分析比较吻合, 20##-20##年人民币实际汇率存在高估时, 我国的净误差与遗漏账户余额就逐年减少, 人民币实际汇率高估程度越大资本外逃迹象越明显而当年以后人民币实际汇率转为低估时, 我国的净误差与遗漏账户余额又开始递增, 显示出热钱内流迹象。

  差额分析(负责人:牛通通)

(一)经常项目差额分析

经常项目指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包括货物和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三个项目。20##-20##年经常项目差额变动情况如下图所示:

货物包括一般项目、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以及货币黄金。根据商务部的统计资料,中国的对外进出口从1978年206.4亿美元增长到20##年8512.1亿美元,20##年进出口总值更达到2514亿美元,再创新高。虽然2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其中,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这种现象在我国近年来的对外贸易中尚属首次。然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20##年的国际经济环境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以及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始按照国际惯例对储备资产记录方法进行了调整,即平衡表中只记录由于交易引起的储备资产变动,不包括汇率、价格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储备资产价值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进出口的的双下降。可在总体而言,我国的商品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势头。

20##年以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一年一个台阶,其中货物项目差额始终为顺差,而且均值达到了1483亿美元。如图表所示,货物项目差额一般比经常项目差额小,但是在20##年以前,情况则相反,而20##年之后,经常项目差额逐渐超过货物项目差额并且差距在逐渐扩大,这说明服务项目在经常项目中的比重有所下降。由此可知,货物项目的差额始终是经常项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经常项目的差额状况一般与货物项目相一致。

服务项目是指一个国家对外提供服务或接受服务所发的收支,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以及政府服务的收支状况。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服务项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年均达到了103.9亿美元。这说明我国的服务项目近年来,基本上是进口大于出口。如图表所示,服务项目对经常想和睦差额起到的是反向冲减的作用,部分货物贸易顺差被服务贸易的逆差所抵消。但是服务项目的差额与货物项目的差额相比较小,因此服务项目差额不会改变经常项目差额的方向。有图表可知,历年来服务项目的差额呈现出递增的趋势,20##年突破100亿美元的大关,20##年更是达到了294亿美元的高峰,这说明我国目前的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依然不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表现出相对下降的势头。

收益项目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有图表可知,20##年之前,收益项目额都是逆差,20##年之后收益羡慕开始出现顺差,至20##年收益项目顺差达到了433亿美元,是20##年的4.07倍,这说明20##年之后每年有大量的外资的利润、证券投资收益和其他投资事宜汇入。而且随着进入成熟期的外资企业的增多,这一数额将继续扩大。

20##年以来,我国的经常转移项目都是顺差,而且呈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分析

资本和金融项目开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金融发展,有效配置资源;通过更多地吸引外资流入满足经济建设中的资金需求,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有利条件;通过放开与贸易有关的资本流动的限制促进贸易进出口的增长。接下来通过对20##-20##年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分析来认识国际收支差额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数据见下表)。

首先,20##年我国国际收支外债流入有所减缓,金融机构境外金融资产大幅上升,导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下降。直接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发展,证券投资逆差回落,我国资本和金融帐户中其他投资的逆差规模有所上升。新借外债趋缓和金融机构拆放和存放境外同业的金融资产大量增加是导致资本和金融帐户顺差下降的主要原因。尽管该年世界经济出现的新变化对我国外贸出口带来新的压力,但资本和金融帐户将大体保持平衡。

20##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出现大幅增长,表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经济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具体来看,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迅速上升、金融机构自身资产运作变化和我国境外企业资金调回导致我国上半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大幅顺差。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良好。

20##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略有减少。其中,直接投资顺差扩大,证券投资仍呈现逆差,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国际收支状况良好,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对外经济表现良好、本外币正向利差和国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增强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0##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规模增长63%,外商来华直接投资流入稳定,证券投资项下由逆差转为顺差,其它投资逆差规模有所上升。

20##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以及外汇储备大幅增长重要是由于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大量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实现顺差1106.6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527.26亿美元的顺差规模增长110%。随着我国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逐步到位,以及拥有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潜力,外国来华直接投资规模保持稳步增长。证券投资项下顺差大幅上升。其它投资由逆差转顺差。

20##年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630亿美元,下降43%。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主要是由于证券投资和其它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由于对外投资增长较快,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下降至28%。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较大规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汇率灵活性扩大。

20##年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是中国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积极成果,反映了中国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的阶段性特征;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国民储蓄持续大于投资、国内供求失衡的结果;与中国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和全球经济金融不平衡迅猛发展有密切关系。20##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较快增长。

20##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迅速增加,资本项目增幅不快,但金融项目顺差增幅较大,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增加。应入世要求,近几年我没资本金融市场不断改革,国有商业银行重组上市日渐完成,证券市场结构性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保险投资领域大幅放开,利率市场化、外汇体制改革亦取得了长足进步体系不断完善,也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前进。在此种情况下,金融顺差的增加也是必然的。经济的高速增长,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国家吸引外资的政策都会使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增加。

20##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不少新兴市场出现资本外流、储备下降、汇率贬值。中国对外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运行,跨境资金实现净流入,国际收支状况逐步改善。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0亿美元,同比下降74%。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943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42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121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

20##年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1091亿美元。而20##年已公布的这一数字为190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说,资本净流入的大幅增长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并不是不可解释的。首先,20##年受国际金融市场形势影响,国内商业银行重新调配境外资产和负债规模,减少境外资产规模,净调入外汇600多亿美元。而20##年则是净调出外汇300亿美元,央行境外资产的回流也是造成资本净流入大幅增长的一个因素。

2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向各成员国分配特别提款权,建议按照国际收支手册第六版原则,将分配的特别提款权记录为各成员国储备资产和对外负债,也是造成资本流入增加的原因。

(三)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占总差额的比例分析

综合项目差额是指经常项目加上资本和金融项目中的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后的余额,也就是将国际收支项目中官方储备剔除后的余额。由于综合项目差额必然导致官方储备的反方向变动,所以,可用它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带来的压力。

当一国实行固定汇率制时,综合项目差额的分析意义更为重要。因为,国际收支的各种行为将导致外国货币与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变动,影响到两个币种比价的稳定性。为了保持外汇市场汇率的稳定,政府必须利用官方储备介入市场以实现供求平衡。所以,综合项目差额在政府有义务维护固定汇率制时是及其重要的。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政府原则上可以不动用官方储备而听任汇率变动,或是动用官方储备调节市场的任务有所弹性,相应的,这一差额的分析意义略有弱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体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国际收支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下面以2009,2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一些简要差额分析。

国际收支差额分析,这里主要就经常账户差额、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以及这些差额之间的关系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

横向分析

  1)经常账户差额分析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经常账户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而货物和服务贸易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经常账户状况。在20##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顺差3054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实现顺差2542亿美元,服务贸易出现221亿美元逆差,货物和服务总计2321亿美元顺差。在服务项目下的子项目中,通讯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以及其他商业服务呈现顺差状态,其中又以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的顺差占绝大部分,这说明我国在这些服务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强;而包括运输、旅游、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在内的其他项目均为逆差,其中又以运输、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占逆差前三位,这说明我国在这些服务项的上尚缺乏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2)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分析

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主要体现在金融项目差额上,金融项目的变化决定着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变化。总体而言,20##年我国金融账户资金流入11032亿美元,资金流出8818亿美元,实现顺差2214亿美元。其中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净增加额602亿美元,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增加额1851亿美元,直接投资项目盈余1249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240亿美元,其他投资净流入724亿美元。显然,在金融账户中外国在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项目方面占主要地位,证券投资所占比例小,也就是说,我国金融账户盈余主要来自于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项目的盈余。

纵向分析

 1)经常账户差额分析

    从表中得知,20##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较20##年增加5.45%,主要来源于货物贸易和服务项目顺差的增加。20##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体上保持平稳增长,20##年全年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进口分别较上年增长36.597%和31.45%;货物贸易顺差增长1.884%。收益项目顺差减少29.792%,经常转移项目顺差增长27.3%。这主要是由于运输、旅游、保险服务和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项目逆差增加。

2)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分析

20##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较20##年增加56.08%,主要来源于金融项目和其他投资的顺差的增加。20##年我国资本项目较20##年增长较少,总体增长缓慢。20##年我国金融项目较20##年顺差增长57.13%,其中主要来源于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的增加。直接投资顺差较上年增加39.71%,其中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净流入增加136.7%,保持较高的水平;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增长37.13%,表明我国企业“走出去”稳步发展,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较上年有所减少。


第二篇: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一节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International Ba1ance of Payments)概念最初出现于17世纪初期。根据当时的国际经济情况,重商主义学派认为经常维持出口超过进口是国家致富的永恒原则,贸易顺差可以聚集金银。他们把国际收支(International Ba1ance of payments)简单地解释为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差额(Ba1ance of Trade)。这反映了资本主义形成时期商品交易在国际经济往来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在这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通行这种概念,现在它仍然是分析一国外汇和外汇市场情况变化的重要手段。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通行的国际收支概念是当年结清的外汇收支。这反映了当时黄金已退出流通领域,被纸币流通所代替,外汇已是国际贸易、国际结算和国际投资的主要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收支概念又有新的发展。由于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往来更加频繁和广泛,贸易方式更加灵活,国际结算方式也更加多样化,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已不再适用。为了满足实际需要,世界各国开始普遍采用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所谓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包括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这一概念把不涉及外汇收支的各种经济交易,如易货贸易及清算支付协定项下的记帐也包括在内。

19xx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立。按照基金组织的章程规定,各会员国均需按期向基金组织报送本国的国际收支资料。为此,基金组织依据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对国际收支下了定义,规定其确切含义。国际收支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an economy)的居民同非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IMF的国际收支定义内涵十分丰富,对其须作以下四点说明:

1.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

国际收支是对一段时期内交易的总计,而不是时期末的余额。例如进口价值100万美元的饮料可能在年初3个月内已经全部消费掉,到了四月份这批进口早已不存在了,但它仍然是今年的进口,在年底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必须有这笔100万美元的进口记录。另外,关于统计的时间,目前最短的时间是季度统计,年度统计应用最广泛。

2.“一个经济体”的含义

国际货币基金对“一个经济体”(an economy)有精确的说明。一个经济体指的是一个有独立财政核算体系的地区。通常每个国家都是一个独立财政核算的地区,但有些非国家的行政区域也有独立财政核算体系。例如,我国的香港和澳门都是这种有独立财政核算体系的地区。

3.居民与非居民的定义与外延

只有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才能列入国际收支,而居民之间的交易属于国内交易。居民是一个经济概念,指在一个经济体内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和具有永久或长期利益的法人,具体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非盈利团体。非居民则指短期(不超过一年)居住于经济体境内和居住于境外的自然人和法人。但各国使领馆的外交人员,不论在其他国家境内居住多久,一律视为居住国的非居民。

一个经济体的官方居民包括在其境内的各级政府机构及其所属部门,还包括设在境外的大使馆、领事馆和军事机构等。设在境内的国际机构(如设于美国的IMF)均为各国的非居民。 一个经济体的企业居民指凡是在该经济体领土上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包括本国企业以及外资、合资、合作企业。境内企业设在境外的子公司是本国的非居民,是所在国的居民。按IMF的统一规定,中央银行为企业居民。

一个经济体的个人居民依据其居住地点和居住时间来判别,而不以其国籍为依据。凡是在该经济体领土内居住时间在一年以及一年以上的人(边境工人以住宅所在地为准)均为居民。

4.经济交易的含义

经济交易是指经济价值从一个经济实体向另一个经济实体的转移。与“国际收支”这一名词的字面含义不同,它不是以收支为基础的,而是以交易为基础的。有些交易可能不涉及货币支付(例如以货易货交易),但这些未涉及货币收支的交易须折算成货币加以记录。根据定义,经济交易可分为五类:①金融资产与商品、劳务之间的交换,如国际贸易中支付外汇获得外国商品、劳务;②商品与商品、商品与劳务之间的交换,如双边贸易中的以货易货、以商品为报酬的劳务输入;③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如国际证券筹资;④无偿的商品劳务转移,如国际间实物捐赠、义务援助;⑤无偿的金融资产转移,如国际捐款、赠款、银行存款形式的遗产继承等。

国际收支概念从仅仅指简单的对外贸易差额发展到把全部国际经济交易都包括在内,充分说明国际收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情况,集中反映在这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Ba1ance of Payments Presentation)中。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述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同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一年、半年、一季或一月)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对外经济、政治及文化往来的系统记录和总结的一种统计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复式簿记的原理编制,一切收入项目或负债增加,资产减少的项目都记入贷方,或称正号项目;一切支出项目或资产增加、负债减少的项目都记入借方,或称负号项目。每一笔交易都同时记录在贷方和相应的借方,金额相等。因此,原则上,国际收支平衡表全部项目的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总是相等的,其净差额为零。目前世界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都按复式簿记原理编制。

实际上,国际收支平衡表每一具体项目的借方和贷方(即收入和支出)却是经常不平衡,收支相抵总是出现一定的差额,正号表示盈余,即顺差(surplus),负号表示亏损,即逆差(deficit)。各项收支差额的总和,便是国际收支总差额。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构成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情况,集中反映在这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Ba1ance of Payments Presentation)中。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年、半年、一季或一月)内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国际经济交往的系统记录,并对各笔交易进行分类汇总的一种统计报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复式簿记原理编制,一切收入项目或负债增加,资产减少的项目都记入贷方,或称正号项目;一切支出项目或资产增加、负债减少的项目都记入借方,或称负号项目。一笔交易同时记录在贷方和相应的借方,金额相等。因此,原则上,国际收支平衡表全部账户的借方总额与贷方总额总是相等的,其净差额为零。

实际上,国际收支平衡表每一具体项目的借方和贷方(即支出和收入)却经常不平衡,收支相抵后总是出现一定的差额,正号表示收入多于支出,称盈余或顺差(surplus),负号表示支出多于收入,称逆差(deficit)。各项收支差额的总和,便是国际收支总差额(Overall Balance)。

虽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格式由IMF统一规定,但IMF也不断改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形式,目前IMF推行的是《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的平衡表格式。下面介绍的就是第五版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和构成,主要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三个大项目,每一大项目可再分为一些分支项目或子项目(sub-accounts)。

(一)经常账户(current account)

经常账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往来账户,它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实际资源的转移状况。经常账户又分为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四个小的账户。(下面的A、B、C的序号按《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完全一致)

A.货物和服务(goods and services )

在这个账户中又分为两个更小的账户,即下面的货物和服务

1.货物(goods)

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买的货物和非货币黄金。在处理上,货物的出口和进口应在货物的所有权从一居民转移到另一居民时记录下来。一般说来,进出口货物都按离岸价格(FOB)计价。

2.服务(services)

服务包括运输、旅游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其他项目(如通讯、金融和电脑服务,专有权征用和特许以及其他商业服务)。债权表示本国居民为他国居民提供服务的外汇所得,债务与债权相反,是本国支出的外汇。

B.收入(income)

收入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两大类交易:第一大类是支付给非居民工人(例如季节性的短期工人)的职工报酬;第二大类是投资收入项下有关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收入和支出,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储备资产的收入。最常见的投资收入是股本收入和债权收入(利息)。债权表示本国的收入,债务表示他国从本国所获得的收入总数。

C.经常转移(current transfer)

经常转移包括各级政府的转移(如政府间经常性的国际合作,经济、军事援助,战争赔款、没收走私商品、政府间的赠予、捐款和税款等)和其他转移(如侨汇,养老金,宗教、教育、财团法人捐赠钱款物资,各种奖金、奖学金等),债权和债务的意义与上述三项目相同。 上述四个项目的代数和为经常账户余额。

(二)资本和金融账户(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这个大账户下面子账户分布如下

A.资本账户(capital account)

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收买或放弃。资本转移主要包括:(1)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资产转移;(2)同固定资产收买或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3)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指各种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以及租赁和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

B.金融账户(financial account)

金融账户包括一国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金融账户根据投资类型或功能可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四类。与经常账户不同,金融账户的各个项目并不是按借贷方总额来记录的,而是按净额来计入相应的借方和贷方。下面分别介绍金融账户的四个子账户的内容。

1.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

此账户上的数字表明了一国当年所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数额,这个数额与报纸和新闻上的外资实际利用额一致。直接投资指投资者在投资之后对企业拥有永久的利益。这一永久的利益意味着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管理可以施加相当大的影响。直接投资可以采取在其他经济体直接建立分支企业的形式,也可以采取购买其他经济体企业一定比例以上股票的形式。在后一种情况下,《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规定购入股份的比例最低为10%。

2.证券投资(portfolio investment)

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是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股本证券是对股票的投资,债务证券是对各种债券的投资。债务证券可进一步分为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券、货币市场投资工具和其他派生金融工具。

3.其他投资(other investment)

这是一个剩余项目,它包括所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或储备资产未包括的金融交易。有贸易信贷、贷款、货币与存款等。

4.储备资产(reserve assets)

储备资产是货币当局可随时动用并控制在手的外部资产。可分为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IMF的储备头寸、外汇资产(包括货币、存款和有价证券)和其他债权。

四个子账户的代数和称为金融账户余额。

(三)错误与遗漏账户(errors and omissions account )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用的是复式记账法,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应相等。但是,统计数字出现错漏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因为:(1)资料来源不一。即商业部、财政部、海关、税务和银行等各部门的统计口径不一致。(2)资料不全。如资本外逃即资本通过地下管道,秘密地流出流入,走私及私自携带现钞出入国境等,难以掌握和统计。(3)资料本身错漏。统计数字也不总是准确无误,有的仅仅是估算数字。由于上述原因,借贷方总额总是出现差额,为此,设立这一项目用于轧平差额。

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本书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国际货币基金对记账价值和记账日期的统一规定,一个是借记和贷记的确定方法。

国际经济交易是不断地发生的,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因时因地而异,完成交易的时间也有不同确定方法,这给国际收支统计造成了困难。为了便于分析,必须对记录经济交易的时间、使用的价格以及统计编表时使用的记账单位制定统一的原则。

(1)所有权变更原则。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编制一般以年度为限。当年发生的经济交易中,有的既发生了货物的转移,也完成了由此而引起的货币流动;有的只发生了货物的转移,尚未实现货币的支付,或者货物尚未获得而货币支付已经完成。在一笔具体的经济交易中,往往存在着许多时间概念,如物价签约、装运、交货、报关、付款等,应依据哪一时间来判定某一交易该不该记载在当年国际收支中?对此,IMF建议采用所有权变更原则。按惯例,所有权变更是指交易当事方在账目上放弃(获得)实际资产并获得(放弃)金融资产。这个记载的时间通常作为所有权变更的时间。如果一个进口商在获得商品所有权之前付款(预付),应同时列出他对出口商拥有的应收债权;一个出口商在放弃商品所有权之后的某一个时候才收款(赊销),他也应同时列出对进口商拥有的应收债权。上述债权的产生和清偿都应分别记入其发生期的国际收支。

(2)作价原则。国际经济交易中,实际资源与金融资产有多种交易方式,使交易价格的类型千差万别,如果不统一作价原则,各国编制出来的国际收支表就缺乏可比性。因此,对计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交易一律用市场价格作价。“市场价格不一定非解释为等同于自由市场价格,就是说,一笔市场交易不应该解释为非在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发生不可”。一个市场价格是指以某一项交易当事人双方之间不存在任何经营联合关系为条件的一笔具体交易的价格。

在统计进出口时,如果出口国按离岸价格(FOB)计算,进口国以到岸价格(CIF)计算,这种做法不利于正确统计国际收支。故IMF规定进出口交易一律按离岸价格作价计入经常项目的贸易收支,而运输费和保险费列入经常项目的劳务收支。

第二节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概念

在国际收支理论研究中,关于什么是国际收支不平衡有许多种解释,其涵义也不相同。要想科学地确定国际收支平衡与否,可将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各种外汇交易按其性质分为自

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两类。

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或称事前交易,即事前纯粹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主动进行的交易。如经常项目中的贸易收支、劳务收支、转移收支和资本项目中的长期资本个别项目。国际收支的差额或不平衡即指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或者说,如果以上属于自主性交易的各个项目之和等于零,则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调节性交易(Account -Accommodating or Compensatory Transaction,又称事后交易(post Transaction)。这类交易是为了弥补自主性交易各项目所发生的差额而进行的。例如,资本项目中的短期资本项目和平衡项目中的各项。具体说来有以下情况:入超国动用官方储备偿还外债;入超国获得外国出口商或外国银行的信用,得以延期付款;入超国获得外国或国际金融机构的短期融资等。这些都是调节性交易。

总之,将所有国际经济交易划分为自主性交易和调节性交易两类,可作为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依据。如果自主性交易中的外汇收支总额自动达到平衡,不需要作事后调节,国际收支便达到平衡。如果自主性交易中的外汇收支不能相抵,而必须以调节性交易来弥补才能维持平衡,由于这种平衡是虚弱的、暂时的,缺乏牢固的基础,所以不能长久维持下去。这种平衡只不过是形式上的平衡,而不是真正的平衡。

必须强调的是,这种按交易动机识别国际收支是否平衡的方法,在理论上很有道理,但是在统计上却很难加以区别,在概念上也很难准确地把自主性交易与调节性交易区别开来。所以,这一方法实际上不可行。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做法及人们的传统习惯,国际收支不平衡可按下述三个口径进行观察。

(一)贸易收支的不平衡

贸易收支即该国商品进出口收入与支出差额。虽然贸易收支仅是国际收支的一个组成部分,绝不能代表国际收支整体,但是对许多国家来说,贸易收支在全部国际收支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因此,为了简便起见,可将贸易收支作为国际收支的近似代表。此外,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中还有其特殊重要性,它往往综合地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状况。因此,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虽然资本项目比重很大,但仍然十分重视贸易收支差额。在战后出现的许多新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中,有的也将贸易收支作为国际收支的代表。

(二)经常项目收支的不平衡

经常项目包括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转移收支三方面。而贸易收支和劳务收支是经常项目的主要内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非常重视各国的经常项目差额。虽然经常项目差额也不能代表全部国际收支状况,但是它综合反映了一国进出口状况(包括劳务收支,如运输、保险等),因而被各国广为使用,并被视为是制定国际收支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据。

(三)基本项目收支的不平衡

基本项目包括经常项目和长期资本项目。长期资本相对于短期资本来说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非投机性资本流动,它以市场、利润及获取资源等为目的。反映了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的地位和实力。把经常项目差额和长期资本项目差额合在一起,能反映出一国国际收支的基本状况。所以,基本项目成为许多国家,特别是那些长期资本流动规模较大的国家判断和观察其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指标。

除了以上三个判断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方法外,有些金融市场特别发达、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紧密的国家,还把短期资本中的某些项目也包括在内。因为短期资本的大规模和高频率对这些国家的国际收支政策具有重大影响。还有些国家,则把短期资本中的私人部分和官方部分加以区别,用基本项目收支加私人短期资本收支来判断国际收支状况,其形成的差额叫综合差额或官方结算差额。综合差额由官方的短期借贷和储备变动来予以平衡,因此,综合差额实际上反映的是对官方自有国际储备和借入储备的影响,同时也比较综合地反

映了自主性国际收支的状况。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概念有许多种,不同国家往往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来判断其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和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由于影响国际交往的因素极为复杂,所以实际的国际收入与支出总额不可能相等,即每个国家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不平衡。

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产生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危机。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受商业周期的影响,周而复始地出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等四个阶段,在周期的不同阶段,对国际收支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繁荣时期可能出现顺差,在萧条时期又会出现逆差。随着周期的演变,这种不平衡现象交替发生。而且由于当今国际间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主要发达国家的商业周期,往往会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情况,引起国际性的商业周期,致使各国的国际收支发生不平衡现象。这种因经济危机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循环性不平衡(Cyclical Disequilibrium)。

2.国民收入变动。在市场经济国家,自然灾害、商业周期等都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或减少,而国民收入的增减会引起商品及劳务输出入、捐赠、旅游及投资等一系列因素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这种由国民收入的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收入性不平衡(Income Disequilibrium )。必须指出的是,由于需求价格弹性、供给弹性及收入弹性等因素的影响,国民收入的增加究竟能带来顺差或逆差很难确定。此外,经济增长率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常有持久(secular)性质。

3.货币价值变动。一国货币在国内实际购买力的变动,会引起国际收支不平衡。如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下,由于通货膨胀率上升,物价上涨;使其货币购买力明显下降,商品成本相对高于其他国家,该国的商品出口必然减少,而商品进口则会受到鼓励,致使国际收支发生逆差。相反,如果出现通货紧缩,商品成本与物价水平比其他国家相对地降低,则有利于出口,抑制进口,因而使国际收支发生顺差。由于货币价值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叫价格性不平衡(Price Disequilibrium)或货币性不平衡(Monetary Disequilibrium)。4.国际经济结构变动。世界各国由于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技术水平等经济条件的不同,各自生产并输出相对有利的商品与劳务,形成自己的经济结构,通过国际贸易,进而形成国际经济结构,在正常情况下,如无资本流动和单方面转移,一国经常项目中的商品、劳务的进出口总值应趋于平衡。但当商品、劳务的国际需求及其国际供给的相对关系发生变动时;这种平衡关系就会受到干扰,而使国际经济的结构发生变化,所以结构性不平衡(Structural Disequilibrium)经常发生。同时,由于现代生产技术日新月异,使代用品层出不穷。因此,一国的经济结构如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而作出应有的调整,其国际收支就可能发生不平衡。一个国家如不对其出口商品力求革新,精益求精,则迟早将被它国商品所代替,从而使出口商品日渐减少,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又如,一国的出口,大量集中于某些商品,而碰到宙外消费的偏好与需求有所改变,则这些商品势必销售困难,因而造成该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

在讨论国际收支不平衡调节问题之前,有必要说明一下调节的必要性。国际收支不平衡不仅涉及到对外支付方面的问题,也涉及到一国的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内的货币政策,所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是一国政府当局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国的国际收支如果发生暂时性的不平衡,即指短期、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不平衡,那么这种不平衡一般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即不需要采取政策调节不久便可得到纠正。但是,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属于持续性不平衡,即由于一些根深蒂固的原因造成的,如前面列举的几个方面,那么这种不平衡没有可逆性,必须采取相应的对

策加以调节,否则将很难得到纠正。一般地说,一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性的顺差或逆差,都对本国经济发展不利。持续性的逆差,必然影响到其本国的官方储备水平,使国内经济活动受到压缩而且停滞不前,甚至有倒退的危险,进而影响到该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和信誉;反之,持续性的顺差,又会导致本升币值影响出口,(主要是对发达国家)或者会引起本国发生通货膨胀的危险,甚至有时还会产生并加深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政府当局有必要根据本国的经济形势和条件(货币制度、经济结构等)对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作出反映并进行适度的调节。具体一国的收支调节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应该选择何种政策,应根据具体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而定,一般来讲,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应该有不同的程度选择和政策选择。

国际收支的调节方法往往与一国的货币制度、经济结构等情况有密切联系。如果某一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是由于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则为了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必须从改变本国的经济结构方面着手,其他办法无从生效。

(一)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

在国际间普遍实行金本位制度的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通过物价的涨落和黄金的输出输入的调节,而自动取得平衡。

一国的国际收支(贸易收支)如发生逆差,则迫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至黄金输出点而使黄金外流。黄金外流促使银行准备金降低,从而使货币流通量减少,由此引起物价下跌并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而促进出口,同时也抑制了进口。这样,收入增加而支出减少,逐步消除逆差,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如果发生顺差,则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至黄金输入点,导致黄金内流,通过银行准备金的增加而使货币流通量增加,物价因而上涨,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顺差逐步减少,自动使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在纸币流通的浮动汇率制下,如果一国货币当局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汇率随国际收支的变化而变化,则国际收支也会对汇率的变动做出反映:顺差会使本币升值,从而有利于出口而不等于进口,出口增多进口减少,则顺差减少,反之亦然。即顺差会使顺差减少,逆差会使逆差减少。但在现代社会,资本移动频繁,实际上很少有国家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另外,目前世界上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的是钉住汇率制,这种汇率制下国际收支也存在着自动调节机制,它通过一国外汇储备的增减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最终反映到经常帐户和资本与金融帐户,具体的过程请见下面西安财经学院陈春生教授所绘制的“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流程图。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国际收支各种调节手段的作用

1.汇率的作用。利用汇率的变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即通过货币贬值和货币升值来消除逆差和顺差,恢复国际收支的平衡。

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可调低本国货币汇率或使本国货币贬值,使本国货币币值与外币比较,相对地减低。如果国内价格不变,则以外币计算的本国出口商品价格就会贬值或较调低前便宜,因此,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增强,本国出口便可增加。相反,外国商品以本国货币计算要比汇率调低或贬值前为贵,国内消费者就可能改买本国同类商品而少买或不买外国商品。因而本国进口减少。而通过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熟可恢复平衡。 而如果发生顺差,则可采用调高本国货币汇率或货币升值的办法。本国货币汇率调高或货币升值后,通过汇率的换算,进口商品的价格较前降低,因而鼓励进口;出口商品的价格较前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被削弱,因而阻碍出口,两者相互作用,使顺差逐步减少。 一般说来,用汇率调低或货币贬值调节逆差的做法较多,而用汇率调高或货币升值调节顺差的做法较少,因为毕竟一国开拓国际市场不容易,汇率调高或货币升值减少顺差无疑会使之前功尽弃,所以可通过其他方法,如海外投资等来减少顺差。当然,一国的顺差就是别国的逆差,逆差国因无法解决逆差而使经济日趋恶化,常施用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压力迫使顺差国货币升值或汇率调高。顺差国有时考虑到本国利益虽不情愿这么做,但在一定情况下,抗拒不了某种强大的压力,也不得不勉强屈从。此外,汇率的调节对国际收支产生的效果如何往往与时滞和价格弹性有关。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读者可参考国际金融的教材。

2.利率的作用。利率的变动可在两个方面对平衡国际收支发生作用。一方面是,利率的高低影响国内投资规模的大小,从而影响工商业的兴衰、国内消费的增减、物价的涨跌,直

至影响到进出口的变化,使国际收支得到调节。另一方面,利率的变动可以起到促进资本流动的作用。如果一国利率高干其他国家利率,则会引起外国资本流入本国,而本国资本则减少外流,从而使资本项目出现顺差,以调节经常项目的逆差,使国际收支得以平衡。相反,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其他国家,则可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

必须强调的是,利率变动所引起的资本流动,主要是短期资本流动,尤其是投机性流动。至于长期资本流动,还受其他因素制约,如通胀预期、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等,其流动性不如短期资本受利率变化那样敏感,

3.物价的作用。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引起国内信用紧缩,利率上升,投资和消费均趋减少,物价因而被迫下跌。物价下跌,可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因而缩小逆差,使国际收支逐渐平衡。如为顺差,则情况相反。

(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对策

市场经济国家为改变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运用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政策,二是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财政开支的增减和税率的高低来实现的。当一国因进口增加,出口减少而发生逆差时,政府可削减财政开支,或提高税率以增加税收,使社会上通货紧缩,迫使物价下降,从而刺激出口,抑制进口,逐步使逆差减少。如果出现顺差,则增加财政支出,或降低税率以减少税收来刺激消费与投资,因而促使物价上涨,鼓励进口,抑制出口,使国际收支逐渐趋于平衡。

(2)货币政策,主要包括调整汇率和调整利率。汇率和利率如何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上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重述。

为了减少并消除国际收支逆差,市场经济国家常运用紧缩政策,即在金融方面提高利率,增加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参与外汇市场买卖等。在财政方面则紧缩财政开支,增加税收,这种做法可以收效于一时,但对国内经济产生负作用,因为紧缩政策使投资和消费减少,引起工商业衰退,失业人员增加。反之,为了解决顺差问题,采用膨胀政策,如降低利率,增加财政开支,减少税收等,则又势必会诱发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导致工人要求增加工资,产品成本增高,促进物价进一步上涨,通货膨胀加剧,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这就涉及到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问题,以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运用。有关政策配合问题请参考我们编写的国际金融教材。

2.直接管制。直接管制是指一国政府以行政命令的办法,直接干预外汇自由买卖和对外贸易的自由输出入,同时采取差别汇率等办法也可达到管制外汇的目的。

对于外贸管制,各国所采用的方式大致有商品输入管制和商品输出管制两种。商品输入管制包括采用进口许可证制(1mport License System),进口配额制(1mport Quota System)。前者是指进口商必须向有关政府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取得进口许可证后才能输入某种商品;后者是指有关政府机构在一定时期规定的进口数量,按照地区或进口商品的种类分配给本国的进口商或外国的出口商。此外也可采取提高关税的办法,限制某些商品的进口。商品输出管制主要包括出口许可证(Export License System)或某些奖励出口的办法。出口许可证制,是由于某些外销商品国内需求较多,或对国内工农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等关系较为密切,过多出口可能对国内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有些商品国内供给较丰富,而国外市场较狭窄,需求价格弹性大,过多出口直接影响销售价格,因而规定必须经过批准并取得许可证才能出口。为了减少逆差,一般对出口多采取奖励办法。例如政府发给出口补贴,享受免税退税优惠,给予出口信贷等,借以增强其国际竞争能力,以便促进出口贸易。

直接管制对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效果较为迅速和显著,不象运用财政金融政策那样,必须先通过汇率价格的变化及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后才能见效。因此,如果不平衡是局部的,则直

接管制更为有效,不必牵动整个经济的变化。但运用经济政策则不然,无论是调整汇率还是实行膨胀性或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都会使整个经济发生变化。

但是,一国的外汇和外贸管制,必然要影响到有经济联系的其他国家,有利于一国的措施,常常有害于其他国家,以致招来对方的相应报复,最终抵消预期的效果。

3.国际经济合作。以上所述各种调节措施,都是针对一个国家而言,每个国家为解决逆差问题,可以选用各种对策。而一国的逆差即为别国的顺差,反之亦然。每个国家从本国利益出发,采用一定的对策,必然会引起其他国家为保卫自身利益而采用相应的反对策,使各国都蒙受其害,并且扰乱国际经济合作的局面,为解决这了矛盾,各工业国之间选择了国际经济合作的道路。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协调经济政策。随着西方工业国之间收支不平衡的加剧,它们日益感到有必要协调彼此的经济政策,以减少摩擦,80年代以来更是加强了这方面的努力。自19xx年起,各西方主要工业国每年召开7国(美、德、日、法、英、意、加)财长会议,磋商和协调各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对市场汇率进行联合干预。

(2)谋求恢复贸易自由。为了消除自由贸易的障碍,各工业国家曾订立一些协定,如“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简称GATT);推行经济一体化,如成立区域性的共同市场、自由贸易区及成立欧洲统一市场等,以达到促进商品在国际间自由流通的目的,从而使各国都充分享受国际分工的好处。

(3)促使生产要素自由转移。在国际间只是商品的自由流通,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问题,因而还必须使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原材料等)能在国际间自由转移,促成生产资源在国际间达到最优的重新配置,以提高各国的生产力,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建立各种不同阶段的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现在,在欧洲统一市场内,不仅废除关税与商品输入的数量限制,使商品可以自由流插,而且生产要素在区域内也可以自由转移,这样不仅推动了各国的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第三节 国际收支与国内经济的联系

经济中的各种变量的变化都会影响国际收支,而国际收支的变化也会影响其他经济变量,所以,国际收支是国民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内生变量。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国际收支与汇率

如果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或资本的流入大于流出而形成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市场的供给就会多于需求,此时,外汇汇率就会降低(本币升值);反之就会升高(本币贬值)。但是,这种推断的前提是国家没有运用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如果国际收支顺差外汇供应增多,而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收购多余的外汇,则外汇汇率就不一定会变动。反之国际收支逆差,但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投放储备外汇,补充了不足的需求,外汇汇率也不一定会变动。所以,实行钉住汇率的国家,即使国际收支不平衡,汇率也不一定会变动。我国在20xx年8月21日之前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钉住汇率制,人民银行随时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和卖出美元,以保证基本汇率的稳定,所以,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大量顺差,但截止20xx年8月21日,我国的人民币对美元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比价。

二、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

在货币供给一章中,我们说外汇储备变动会使国内货币供给变动,但我们没有描述这种变动的过程。事实上,外汇储备的变动会改变一国的基础货币数量,因而会使货币供给量变动。我们知道,基础货币由流通在银行系统以外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构成。其中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由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与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两部分构成。从中央银行的资产与基

础货币的关系看,中央银行既可以通过增加其国内资产(国债,票据和贷款),也可以通过增加其国外资产(外汇储备)来增加基础货币。所以从基础货币的增量看,一年之中的基础货币增量由中央银行在国内资产上的净投放和在国外资产的净投放构成,用△D代表中央银行在国内资产上的净投放,用△R代表在国外资产上的净投放,则一年之中的基础货币增量为:

△B=△D+E×△R,其中E为储备货币的市场汇率。

由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线性关系: Ms=m·(B+△B)=m·(B+△D+E×△R)=m·(B+△D)+m·E×△R,(其中B为前期的基础货币存量)可知,外汇储备具有高能货币性质,它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有一种乘数效应。如果外汇储备增加△R,则货币供应量就相应扩大m·E倍。即Ms增加m·E△R。(读者请注意,从此式可以看出,汇率E的变动也对货币供应量有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在前面已经讲明,国际收支的顺差就是一国的国际储备的增加,而国际收支的逆差就是国际储备的减少,储备增减额就是储备增量△R,因此,国际收支的差额与△R相等,所以国际收支差额对国内的货币供给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在一国储备变动较大的时候更是如此。另外当一国实行浮动汇率时,国际收支不仅影响储备而且会影响汇率,所以,国际收支在两个方向上影响国内的供给。

三、国际收支与经济增长

从国民帐户看:国民收入Y=C+I+G+(Ii-Ie+X-M),其中C为消费支出,I为国内投资,G为政府支出,Ii为国外对内投资(资本流入),Ie为国内对外投资(资本流出),X为出口,M为进口。显然,括弧内的内容Ii-Ie+X-M为国际收支综合差额。可见,若国际收支顺差,则国民收入Y增加,而逆差则减少。此公式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的描述非常准确,所以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尽可能吸引外资,增加出口,以形成顺差。但对发达国家,此公式有一定问题,一方面,发达国家资本过剩,增加资本不一定能增加产出;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一般实行浮动汇率制,国际收支顺差会导致本币(对外)升值,降低国内出口的动力。也就是说,国民帐户是一种静态分析,对经济运行的描述有一定缺陷。从动态的角度去看,净出口额(X-M)对国民收入有乘数作用;而国内消费会形成引致投资,即I和C也有联系;另外出口增长的幅度与国内的投资增长也有联系,所以,国民收入、消费、投资和进出口都是动态系统的内生变量。

四、国际收支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状况是影响总供求均衡的新的重要因素。

1.贸易收支的影响。商品的出口表明国外对国内商品有需求,这种需求构成扩大社会总需求的因素之一;商品的进口则表明国内商品的可供量增加。因此如果引入对外贸易收支因素,则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公式可扩展为: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消费品供应+生产资料供应+进口

移项可得: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进口)=消费品供应+生产资料供应

2.资本收支的影响。资本的流入是外资在国内的扩大,其效果与国内投资一样会扩大社会总需求;资本的流出表示国内投资需求的减少。因此,如果将资本收支因素列入,则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公式可扩展为: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进口)+(资本流入-资本流出)=消费品供应+生产资料供应

3.国际收支差额的影响。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动引起国际储备的变化,国际收支顺差则国际储备增加,由前述公式,货币供应量会增大,引起国内以总需求的扩大;国际收支逆差则国际储备减少,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引起国内总需求的减少。也就是说,如果引入国际收

支差额(即国际储备变动)因素,则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公式为: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国际储备变动额=消费品供应+生产资料供应

由上分析可见,国际收支状况是影响国内社会总供求均衡的重要因素。如果社会总供给是不平衡的,那么就可以用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来加以弥补。例如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用国际收支的逆差来抑平;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国际收支的顺差抵平。因此国际收支的顺差和逆差不仅仅是进出口差额,在一国货币当局有能力控制这个差额的条件下,它也是平衡国内总供求的手段。

五、国际收支调节与货币政策

从前面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来看,顺差和逆差要根据国内总供求的状态来确定。但这只是一种短期均衡。从长期来看,一个发展中国家不易出现逆差。这是因为:(1)虽然逆差能暂时弥补总供求的不平衡,但其代价是外汇储备的减少;(2)逆差就是储备的减少,储备减少不利于钉住汇率的实施。不利于外汇市场的稳定和国内经济的稳定;(3)根据储备与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关系,逆差具有紧缩性质;(4)根据静态的国民帐户,逆差不利于当年的经济增长。上世纪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证明了上述观点。

正统理论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不论顺差还是逆差都对经济不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一国的货币政策最终服从于经济的稳定增长,而稳定表现为物价稳定和较低的失业。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能完成上述任务,一国政府就会将平衡国际收支做为最终政策目标;如果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能完成上述目标,则政府就不会将平衡国际收支当作最终货币政策目标。 最后,根据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的关系,一国的货币政策的执行会受到国际收支的影响,国际收支顺差将导致货币供给增多,而逆差将使货币供给减少。所以,在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过程中要将国际收支的差额计算在内,这样才能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按时按量地得到实现。

更多相关推荐:
20xx下半年国际收支报告

国际金融第一次小组作业20xx下半年国际收支报告基于20xx第三季度相关数据小组成员国贸1204邓津梅1080612408冯菲1080612409高翠1080612410华庆秀1080612412李雪珂1080...

20xx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xx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0xx年4月1日内容摘要20xx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2...

国际收支报告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国际收支是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它既涉及国际金融又涉及国际贸易在国际上备受重视在西方国家国际收支既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就业国...

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国际收支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国际收支总体上保持顺差状态呈现出较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本文主要分析近三十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征其数据来源于中国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年度时间序列为19xx年到20xx...

中国20xx年国际收支报告分析

一20xx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表一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注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2本表数据通过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及四季度平衡表人民币值累加而成表二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注1本表计数采用四舍...

20xx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全文20xx)

20xx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全文中国发展门户网cn20xx年04月24日目录一国际收支概况5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5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7三国际收支运行评价12二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15一货物贸易15二服务贸易17三直...

20xx第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报告

20xx上半年国际收支报告基于20xx第一季度相关数据20xx年6月1目录一国际收支概况3一20xx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环境31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成分化迹象32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面临不同程度下行压力53当前国际...

中国国际收支分析

中国国际收支现状研究瑞奇学号11242152摘要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研究和探讨国际收支对于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高竞争力促进收支平衡有着重要...

20xx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20xx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20xx年10月1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20xx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0xx年10月15日内容摘要20xx年上半年各国应对危机和稳定经济措施的效...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探析

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及其对策探析摘要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产生的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记录研究和探讨国际收支对于制定对外经济政策提高竞争力促进收支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近...

浅谈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摘要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情况进一步加剧双顺差已经成为了我国国际收支中最为突出的问题给我国贸易带来的很多不良影响下面就结合我国最近几年的国际收支情况阐述我国国际收支的现状以及...

北京市物业服务项目收支情况报告(示范文本)

物业服务项目收支情况报告示范文本尊敬的业主为便于您了解项目名称年度各项费用的收支情况对我们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价根据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期间的物业项目收支情况公示如下如有...

国际收支报告(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