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私营部门经验借鉴的我国政府部门激励机制改革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24.4.20

基于私营部门经验借鉴的

我国政府部门激励机制改革研究

赵贵宁 1

(一)论文选题意义及创新点

选题意义:近年来,国内理论界在引入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与发展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新公共管理”浪潮的推动下,政府部门也做了一些有益的理论探索、改革研究等,但真正将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经验和方法有效贯穿于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中,尚处在起步阶段。然而在人本管理为核心的当代社会,借鉴私营部门管理经验重塑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显得十分必要,其中一环重心就是将私营部门员工激励管理经验借鉴运用于政府部门管理当中。这种跨领域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率,调动公务员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同时对于完善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然而现今许多有关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著述中往往忽略了政府部门激励机制建设中对私营部门先进理念、经验和方法的借鉴,或者稍有涉及未曾深入研究,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产生写作冲动,以期对此能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弥补。

激励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组织根据自身特点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激发人的行为动机并满足被激励者的需要,以使其朝着组织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或使被激励者处于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1作者简介:赵贵宁,汉族, 甘肃兰州人,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人事科,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

响下而保持一种兴奋状态的过程。为获得这一效果,任何一个组织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势必需要创造满足其内部成员需要的某些条件,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从而促成整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显而易见,不管是在政府部门还是私营部门,运用合理、有针对性的激励方式即通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地调动所属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便更好为组织工作,更好地提升组织的效能。

激励机制的研究和运用最初仅限于私营部门,随着政府部门由传统的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的转变,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提升政府部门的管理绩效与行政效率,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从而增强政府部门的合法性已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然而,一直以来我们通过对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各自的激励制度比较分析的结果表明,现实中两者的形式和功效存在着不少差异之处,从而产生出两种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激励效果。相对而言,私营部门激励机制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对于整个组织效能的提高上,都要明显优越于政府部门人员激励机制即公务员激励机制。同时,这种结果也说明,这两种性质各异的部门内部的人员激励制度,其本身的性质与存在的意义就有着较大的不一致性。因此,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性质,对两者进行全面的剖析,找出并辨别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所在,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政府部门激励机制的效能乃至促进整个政府部门行政效率的改善、腐败现象的消减,都会起到重大的促进及催化作用。

2

但是,毋庸臵疑,就组织特性来讲,政府部门在相当程度上要区别于私营部门,严重地存在着激励的不相容、权责的不对等以及信息的非对称等问题,这势必会使我们很难把适用于私营部门的一套高效率的激励方式、手段,成功地应用到政府部门激励制度的建设上来。公务员制度的更新与变革,在某种意义上,与私营部门的人员管理制度改革相比,可以说是一个涉及面更为宽泛,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更加重大,其带来的后果也不是单独哪一个组织、部门或地方所能承担的起的。这也正是我国政府人员激励机制改革与更新的难点和瓶颈所在。即便如此,我们仍将在比较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人员激励机制方面的异同的基础之上,尽最大努力去尝试将私营部门的员工激励之有效举措和先进理念应用到政府部门,期盼能够对未来改进和完善我国政府部门现存的人员激励制度有所启发与帮助。

创新点:显然,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社会组织。然而较长的一段时期以来,以这两种组织的运作制度为中心内容的变革却从没有停止过、中断过。人员激励制度作为组织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层面,同样也经历着持续不断的革新。但事实证明,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变革中,私营部门的前进步伐却总是领先于政府部门,始终引导着变革的前沿。当前我国政府部门激励制度的低效率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政府部门自身也力图通过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来改善这一现状。而引进私人部门高效、实用的人员激励制度其实就不失为是 3

一种富有开创性的解决思路和应对方法,值得我们去大力提倡和推崇。然而,在涉及到应该如何去借鉴、引进私营部门的人员激励制度时,许多研究者常常容易忽视的一点是: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组织,具有各自的特殊性。如果我们抛开两者各自所具有的特殊性,只是把一些适用于私营部门人员激励的有效措施简单地、想当然地套用到政府部门的人员管理方面上来,可以断言,这种做法从根本上就缺乏适用性与可操作性。因此,单纯地、机械地照搬、照抄私营部门经验的“拿来主义”做法在这里是绝对行不通的,难免会引发“排异”效应,对克服和解决当前政府部门激励机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不但是无益的。

鉴于以上认识,在相关激励理论的引导下,对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两大部门内部的人员激励制度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进行了较为细致认真的比较和分析,又较为深入地探讨了由于政府部门自身的特殊性而导致的其在借鉴私营部门人员激励机制时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例如激励的不相容、权责的不对等以及信息的非对称等,并力图从私营部门人员激励制度中寻找、汲取一些对完善当前政府部门公务员激励制度而言比较切实可行的先进理念与成功举措。这既是文章的立意之初衷,写作之视角,也是本文创新之根本。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掌握程度和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国内外研究现状:由于人员激励对组织效率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功效,因此不论是私营部门还是政府部门,都非常注重激 4

励机制的研究。不少专家和学者都对激励机制进行了很多富有探索意义的研究。在论及对政府部门人员激励的基本原则时,中国人民大学的齐明山教授认为,应该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政府应该公平合理的满足个体的需要;国家公务员的激励要以精神激励为主,实行功绩制;激励标准和激励结果二者要保持高度一致性。

从政府公务员与私营部门员工激励比较上来看,学者王瑞飞等的观点是:政府公务员与企业员工激励两者既有共性,又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制度中积极引进私营部门员工激励制度的先进经验就显得很有必要。这种引进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加应该是本质上的。

较长一段时期以来,高薪养廉被认为是一种对政府公务人员行之有效的激励方式(薪酬激励)、能为组织带来高效率。可以说高薪养廉赋予公务员较高的比较利益,免去他们终日为生计的苦恼,有利于培养他们成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然而,针对这一问题,学者郑爱翔则主张:政府公务员的物质激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问题,决非孤立的简单的以需求理论就能彻底解决,因此高薪未必能养廉,高薪激励能否在政府公务员行为激励中发挥强有力的杠杆作用,还必须对政府和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但是不可否认,高薪与低薪相比,更容易养廉。

显然,政府部门是一个与私营部门在性质上完全背离的社会组织,故而在政府部门内部人员激励机制的运行中存在着严重的 5

不相容问题,即政府机构与公务员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对此,有学者认为,社会或国家作为委托人,公务员作为代理人,二者的利益并非直接一致或完全吻合,换言之,作为委托人的社会或国家利益的增减一般并不直接影响作为代理人的公务员利益的增减。

研究方法的可靠性:本文在比较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人员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的共性以及差异性,虽然政府部门有着许多不同于私营部门的特征,但是,本文也尝试提出了一些对我国政府部门激励制度的变革、完善具有启发意义的实践探索。本文注重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国情实际为现实依据,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性质基本上完全不同的组织的人员激励机制,甄别、明辩其异同之处,运用横向比较,文献研究,系统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结合公务员制度、行政学,企业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试图进行一些政府部门人员激励机制革新方面的大胆的探索与研究。

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也称历史文献法,是通过收集多种相关文献资料,对比研究以有关于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人员激励机制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寻找理论依据并开拓思路。

(2) 比较研究法。本文在比较政府部门人员激励制度与私人部门人员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两者的共性以及差异性所在,尽管政府部门有着诸多不同于私营部门的特征,但是通过比 6

较、分析,本文最后还是提出了一些对当前我国政府部门人员激励制度的变革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的一些策略与构想。

(3)系统研究法。激励机制是在组织系统中运作的,多层次多序列地考虑政府部门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问题,使研究具有系统性、全面性。

(4) 以定性研究为主,辅之以定量分析。从现实出发来研究政府部门人员激励的问题,通过分析,探讨政府部门人员激励的客观规律和基本原则,并用于指导政府部门人员激励的实践。这一范畴的论述和分析,基本上是定性的,但在论述中也适当地采用了一些定量分析。

(5)案例分析法。通过一些经典人员激励案例来论证政府部门在人员激励机制方面对私营部门经验借鉴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部门人员激励制度的创新提供重要的思路和依据。

(三)论文总体设计的科学性

本文所进行的研究尝试将私营部门的人员激励经验,介绍于政府部门人员激励制度上。本文假设私营部门的人员激励方式可以对政府部门人员激励的变革有所借鉴,而二者互动的模式,可以使政府部门更容易达成组织目标和完成组织的使命。本文将比较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人员激励机制,并且将私营部门的人员激励之有效的举措和先进理念应用到政府部门,期盼能对未来改进我国政府部门人员激励制度有所启发与帮助。

7

基于以上的研究目的,本文试图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主要问题:

私营部门人员激励机制,对改进我国政府部门人员激励制度有哪些启发与帮助?

(2)次要问题:

①、激励与人员激励的实际做法与程序有哪些?

②、我国现行政府部门人员激励制度是怎样的?有何缺失? ③、公私两大部门在人员激励方面的共性与差异性表现在哪里?

④、属于私营部门的人员激励机制在政府部门能否适用?

(四)存在的主要不足

从组织特性方面来看,政府部门在相当程度上要区别于私营部门,严重地存在着激励的不相容、权责的不对等以及信息的非对称等问题,这使我们很难把适用于私营部门的一套高效率的激励方式、手段,成功地应用到政府部门公务员激励制度的建设上来。这一点正是我国政府人员激励机制改革与更新的难点和瓶颈所在,同时也是本文创作过程所面临的重大障碍与困境。故而,相对于文章整体而言,在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改革中对私营部门相关经验的学习、借鉴这一部分必然是本文写作的薄弱环节,也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三、书面开题报告及文献名录(可另附页)

8


第二篇:行政管理开题报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行政管理第二学位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研究

               

院(系、部)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

             行政管理

                   

                     

                    20129

教务处印制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

 

三、研究进度

 

四、主要参考文献

 

五、指导教师意见

 

更多相关推荐:
员工激励的开题报告

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重百北碚商场员工激励浅析系别管理系专业班级营销L071姓名刘汶鑫学号20xx0703指导教师张伟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四日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广西工学院鹿...

员工激励机制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20xx届题目长兴华隆丝绸有限公司企业员工学生姓名邓任烨学号20xx08300729专业班级工商管理081系名称经济管理系指导教师程云行20xx年12月17日一些特征阿德弗继...

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意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对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益和运营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员工如果能够在工作过程发挥出自我潜能并且保持一种高效和认真的态度对待手中的工作工作...

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院系专业论文题目指导教师20xx年9月25日学号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开题报告)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专业学习中心姓名指导教师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应用春工商管理石家庄学习中心学号D吕伟伟年月日一文献综述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对企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如何实...

开题报告 之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探究

西北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企业激励机制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企业激励机制分析以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为例系别工商管理系专业工商管理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一二年十二145

开题报告-某某企业的员工激励体系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某某民营企业智力型员工的激励机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

员工流失开题报告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逐渐显现出民营企业在资源配置优化经济效益提高...

关于员工流失论文的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顺达物流公司员工流失问题浅析学生姓名王培杰学号08020xx240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人力0802指导教师段淑芳填写说明1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

开题报告 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研究一选题研究的背景当今经济发展已跨越农业经济时代飞跃到工业经济信息经济时代同时现代企业的管理重心和模式发生了深刻质变从物质资本的管理为主转向对人力资本...

激励机制开题报告(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