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毕业报告

时间:2024.5.8

  09    级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水利与生态   系(院)工程测量技术     专业

题       目    变形观测过程及数据处理         

学 生 姓 名        张波           

班       级     09工程测量(1)班    

学       号        2009012463         

指 导 教 师        孙群           

日       期     20##      6          

 

南 昌 工 程 学 院 教 务 处 订 制

变形观测过程及数据处理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and

Data processing

总计    毕业设计(论文)   24     

         表           格     7      个

                                  8     

摘要

  建筑物从基础施工到竣工验收及其运营使用过程中,由于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位地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大气温度以及建筑物本身的荷重、结构等因素的变化影响,往往产生不同形式的变形.如果变形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必须对他们进行变形观测。对某房屋建筑物及其基坑的变形观测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关键词:建筑物变形观测精度  观测精度  观测方法实施过程

Abstract

Building from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o completion acceptance and its operation in use process, because the foundation of the building engineering geology, the water level of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geological, soil, air temperature and building itself under, structure of the factors such as change influence, often produce different forms of deformation. If deformation above a certain threshold, it will affect the normal use of buildings, even endanger the safety of the building. Therefore,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period, must to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A house of building and foundation pit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implement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and the observation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

Keyword:Building;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accuracy;  Observation accuracy ;  Observation method ;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1   

第二章工程概论………………………………………………………..2

第三章建筑沉降变形的监测方法与技术……………………………..3

3.1水准基点的布设…………………………………………..………3

3.2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设置方法……………………..………3

3.3观测方法………………………………………………………..……4

3.4沉降观测点计算方法和精度……………………………………….7

第四章资料分析...................................................................................10

第五章工程结论及数据处理…………………………………………16  

结束语……………………………………………………..……………22

参考文献………………………………………………..………………23

致谢………………………………………..……………………………24

                        

第一章  绪 论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在各个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建筑物变形观测在大型、特大型的工程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的监测与保障的作用,愈来愈多的受到设计、施工、建设单位等各方面的重视。尤其是沉降变形监测应用的更为广泛,在城市建设中大型的高层建筑、大跨度的工商业建筑、大面积的地下工程、大型连体工程、单体高层等都需要进行沉降变形观测。通过监测了解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和沉降速率,防止建筑物由于不均匀沉降和沉降速率较快而造成的损害,为高层建筑施工起到了安全可靠的保障。

                                                                                                                                                       


                          第二章  工程概述

新乡金龙花园位于新飞大道(东干道)与南二环交叉口的东北角,北邻开发区东台头,东临丰华街,南邻南二环,地理位置优越,环境怡人,交通非常便利。金龙花园分别为中高层住宅区和别墅区,中高层住宅为15-28层不等的复式楼,其中28层1栋、24层3栋、22层2栋、18层8栋、15层2栋。本次监测为首期建设中的9栋复式中高层楼房,楼房编号分别为1#-9#,即1#楼28层,楼高89.1米;2#-3#均为24层,楼高76.4米;5#-6#楼均为22层,楼高70.07米;7#-9#楼均为18层,楼高57.3米,总建筑面积为122418.64米2。最高层建筑物为1#楼89.1米,本次沉降监测建筑群平面分布见附图1。金龙花园已经建成了,能够容纳4000多人居住,住宅区内有会议室、幼儿园、人工湖等设施,非常适合人群居住。

金龙花园周边没有高大的建筑物。该建筑群全部采用剪力墙结构(非框架),设有地下室的基础下挖7米,没有地下室的基础下挖5米。

三、建筑沉降变形的监测方法与技术

1、水准基点的布设

根据现场工地条件,决定在该测区布置7个水准控制点,布设原则主要考虑以下几下方面:

a.满足规范要求。

b.远离变形区域,避免因施工降水、振动等因素而引起的地面沉降。

c.基础要牢固可靠,避免自身沉降或车辆行人碰动而造成基点损坏或精度下降。

d.与监测点联测方便,点与点之间要分布合理,兼顾现在着眼未来。

控制点编号为 BM1-BM7,其中BM1、BM2、BM5、BM6布置在东干道东侧的路沿外便道上,BM7布置在南二环的路北沿便道上,BM3、BM4布置在测区临时水泥路的路南边,7个水准控制点组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与工区内的水准高程相联测,高程采用近似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水准点具体位置见图1。其中BM2、BM5为主基点,BM3、 BM4为工作基点,BM1、BM6、 BM7为检核基点。

布设方法是挖一深约1米见方的坑,然后用混凝土浇铸,上部作一测量标志。具体尺寸见下图。

2、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设置方法

监测点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珠海科研设计院设计位置,由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中完成布设。9栋楼一共布设了80个沉降变形监测点。其中1#楼8个点,点名为1-1、1-2、1-7  1-8,2#-9#楼分别布设了8个沉降监测点:点名分别为2-1、2-2……9-8、9-9(其中2#-9#楼每栋楼的5号和10号点为空号)。

监测点设置方法为:把沉降标志焊接到建筑物的钢筋上,然后和混凝土墙一起浇铸,保证沉降点和整个建筑物融为一体。沉降点的结构见附图2,其中1#-2#楼沉降点的设置方法见图2的B图方法,3#-9#楼沉降点的设置方法见图2的A图方法。

3、观测方法

(1)水准基点的观测

水准控制点在布设好以后,经过半个月的沉降和稳定期,于20##年6月23日按照建筑变形测量一级的顺序和方法进行了首次的往返观测,其观测顺序和方法为:

a、往测时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后-前-前-后

往测时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前-后-后-前

b、返测时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前-后-后-前

往测时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后-前-前-后

观测时的具体限差要求见表一:

表一

注:①n为测站数

②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几何水准测量测站高差中误差或静力水准测量相邻观测点相对高差中误差。

为了提高观测精度,首先在水准路线上按照设计要求的视距长度,用钢尺丈量好,打下固定标志(250X14mm钢筋)作为沉降观测仪器站或固定标尺垫,严格控制了前后视距不等差,避免了因活动尺垫的沉降回弹而引起的误差,水准点之间均为偶数站上点,避免因标尺误差而影响精度,其观测精度依照建筑变形测量等级中一级精度要求进行施测。

使用仪器为蔡司Ni005A高精度水准仪,配合铟钢标尺。记录方法:由人工按照水准测量一级的要求进行记录。

在观测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程和设计书的要求,每次作业前均进行i角的检查,测站或测段超过限差要求时均在现场重测,实际观测的最大值见表二:   

                                                            表二

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和设计书的要求,施工期间水准网每半年为一个复测周期,竣工后一年为一个复测周期。遂于20##—20##年每年年底按相同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复测,四次观测的具体情况见表三:

表三

从上表可以看出,无论是往返测的闭合差,还是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均优于规程和设计的要求。最大点位误差、最大点间误差均小于规范的要求,四次复测结果其最大变化量为1.18mm,点号为BM3,最小变化量为0.05mm,点号为BM2,均在规范的限差内,说明控制网精度可靠,工作基点完全可以满足沉降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

(2)沉降点的观测

按照建筑变形规程、设计院及设计书的要求,本次沉降观测均采用单测的方法组成闭合水准路线,各站观测情况如下:

1#楼沉降点观测以BM4为起点沿1#楼逆时针方向观测至BM4形成一条闭合水准线路,于20##年7月30日进行了首次的观测,至20##年11月30日整个工程结束时共观测了35次;

2#楼沉降点观测以BM3为起点沿2#楼逆时针方向观测至BM3, 形成一条闭合水准线路,于20##年6月23日进行了首次的观测,至20##年10月18日共观测了28次;因沉降点标志在楼层外部装修时被破坏,该楼沉降观测被迫中止,至此,该楼主体竣工前观测了25次,竣工后观测了3次。

3#-4#沉降点观测以为BM3起点沿3#楼、4#楼逆时针方向观测至BM3,形成一条闭合水准线路,于20##年6月23日进行了首次的观测,至20##年11月30日整个工程结束时共分别观测了32次;

5#-6#沉降点观测以为BM3起点沿6#-5#楼逆时针方向观测至BM3,形成一条闭合水准线路,于20##年8月5日进行了首次的观测,至20##年11月30日整个工程结束时共分别观测了26次;

7#-9#沉降点观测以为BM4起点沿9#-7#楼逆时针方向观测至BM4,形成一条闭合水准线路,于8月5日进行了首次的观测,至20##年11月30日7#楼共观测了26次;8#-9#楼至20##年10月8日共观测了22次,因外部装修,沉降点标志被破坏,观测中止。

在作业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建筑变形测量一级的观测顺序和方法进行观测,在水准路线上,前后视距均用钢尺丈量,严格控制前后视距不等差,立尺点、转尺点均做了标志,并用油柒标记,保证每次观测的路线一致性。测站与沉降变形点的距离控制在15米以内,标尺在上点之前立尺员用手把沉降点上灰土、泥土擦净。使用仪器为德国蔡司Ni005A精密水准仪器,并配合进口铟钢标尺。仪器和标尺均经过河南省测绘局检验,可以用于高等级的水准测量。

为了提高观测精度,尽量减少人为造成的各项误差,在作业过程中采取“一稳四固定”的基本措施,即变形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变形观测点的点位稳定时,将观测的仪器设备、观测人员、观测的外部条件、观测的路线、程序和方法固定。另外我们还和每栋楼施工单位的测量负责人建立电话联系,保证楼起一层我们观测一次,做到准时、及时,保证资料的可靠性。

在作业过程中,若测站或测段超限,均在现场进行重测,实际观测过程的最大观测值见表四:                                                   

                                                           表四

4、沉降观测点计算方法和精度

每次观测以后,均对计录手薄进行200%的检查,由二人分别摘录、计算高差,然后由第三人复核,若发现异常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室内查找不出来的,再到现场进行重测。确保观测计算资料的真实可靠性。然后把高差输入计算机,用《清华山维》软件进行平差计算。每次平差计算时,都检核闭合差和手工计算的闭合差是否一致,最弱点中误差、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是否在限差之内。

沉降量计算表格的填写,由计算机根据每个点的高程用  计算程序计算后生成表格,然后由检查者检查计算资料的正确性和输出打印成果的完整性,最后由计算者、观测者、检查者分别签名,提交给建设单位,保证资料美观和无误。

1#-9#楼分别组成5条闭合线路,线路图各线路观测闭合差见表五:

表五(单位:mm)

其精度依照建筑变形测量一级要求执行。各线路观测时间、观测条件相同,每次观测都是相互独立,按误差传播定律,则各水准路线总体观测精度分别为

①1#楼:BM4-BM4

W=

W=±0.3=±1.62mm

②2#楼:BM3-BM3

W=

W=±0.3=±1.50mm

③3#-4#楼:BM3-BM3

W=

W=±0.3=±1.62mm

④5#-6#

W=

W=±0.3=±1.44mm

⑤7#-9#

W=

W=±0.3=±1.31mm

实际观测闭合差与允许闭合差相比较都较小,其观测精度均小于限差的1/2,说明观测精度可靠稳定,优于规范设计要求。

第四章 资料分析

此次沉降观测从20##年6月13日至20##年11月30日历时3年六个月,各楼沉降变形监测情况见表六:

表六

受降水及建筑物自身荷载的影响,各个建筑物沉降的速率不同,见“新乡金龙花园建筑沉降时间—沉降量曲线图,分述如下:

①1#楼近似正方形,边长约40米,高89.1米,为剪力墙结构,观测线路由为闭合水准路线。由于该楼在建到第十层时(不含地下室)才初步具备观测条件,所以从第10层时开始进行首次的观测,直到观测到第26层时基坑才回填。1#楼共有沉降观测点16个,见图1,该楼封顶时最大累计沉降量为8.98mm,点号为1-15号,日均沉降量为0.029 mm,最小累计沉降量为6.46 mm,点为1-4号及1-13号,日均沉降量为0.027 mm,其余的累计沉降量均在7-8 mm之间。其中1-7号点在观测到第24次时即20##年12月2日时被扰动,本次一次沉降量为6.90 mm,所以在分析资料时,1-7点不作参考。纵向最大累计差异沉降量比为8.43-6.46=1.97 mm,间距40 m,相对倾斜变形值为1.97/40000=0.00005  ;横向最大累计差异沉降量比值为8.98-6.88=2.12 mm,间距为30m,相对倾斜变形值为2.1/30000=0.00007  1#楼封顶至20##年11月30日最大沉降量20.15 mm,点号为1-17#,与封顶时的累计沉降量相差12.64 mm,时间间隔为940天,日均沉降量为0.013 mm/d, 远小于日均沉降量0.04 mm/d的技术要求,说明该楼地基已趋于稳定。各次累计沉降量见表七:

②2#楼东西长39米,南北宽25米,高79.2米,为剪力墙结构,观测线路为闭合水准路线。该楼在建到第三层时才具备观测条件,所以从第三层开始进行首次的观测。2#楼共设有沉降监测点8个,见图1,该楼封顶时最大累计沉降量为7.39 mm,点号为2-1号,日均沉降量为0.041 mm,最小累计沉降量为6.62 mm,点号为2-7号,日均沉降量为0.037 mm,该楼的其余点变化比较均匀,在6-7之间,其中2-2号点及2-9号在观测到第3次时即20##年8月4日时被碰动,本次一次沉降量分别为15.12 mm、6.042 mm,2-4号点在观测到第15层时,即20##年10月28日被碰动,本次沉降量为17.97,所以在分析变形原因时此三点仅作参考之用。纵向最大累计沉降量比为:7.39-6.81=0.58 mm,间距为24 m,相对倾斜变形值为0.58/24000=0.00002 ;横向最大累计沉降量比值为7.18-6.95=0.23 mm,间距为30 m,相对倾斜变形为0.23/30000=0.00008 。2#楼封顶至20##年10月8日最大沉降量25.66 mm,与封顶时的累计沉降量相差3.56 mm,时间间隔为180天,日均沉降量为0.020 mm/d, 远小于日均沉降量0.04 mm/d的技术要求,说明该楼地基已趋于稳定。各次累计沉降量见表八:

③3#楼东西长39米,南北宽25米,高79.2米,为剪力墙结构,观测线路为闭合水准路线。该楼在建到第三层时才具备观测条件,所以从第三层开始进行首次的观测。3#楼共设有沉降监测点8个,具体位置见图1。该楼封顶时最大累计沉降量为8.81 mm,点号为3-2号,日均沉降量为0.059 mm,最小累计沉降量为5.24 mm,点号为3-3号,日均沉降量为0.035 mm,其余沉降量在6-8 mm之间。纵向最大累计沉降量比为:3.57/20000=0.00018;横向最大累计沉降量比值为8.81-6.23=2.58 mm,间距为26 m,相对倾斜变形为2.58/26000=0.000099。3#楼封顶至20##年11月30日最大沉降量12.16 mm,点号为3-8#,与封顶时的累计沉降量相差5.93 mm,时间为940天,日均沉降量为0.006 mm/d, 远小于日均沉降量0.04 mm/d的技术要求,说明该楼地基已趋于稳定。每次累计沉降量见表九;

④4#楼东西长39,南北宽25米,高79.2米,为剪力墙结构,观测线路为闭合水准路线。该楼在建到第三层时才具备观测条件,所以从第三层才开始进行首次的观测。4#楼共设有沉降监测点8个,具体位置见图1。该楼封顶时最大累计沉降量为7.29 mm,点号为4-1号,日均沉降量为0.049 mm,最小累计沉降量为4.96 mm,点号为4-4号,日均沉降量为0.033 mm,该楼纵向最大累计沉降量比值为:7.29-4.96=2.33 mm,间距为20 m,相对倾斜变形值为2.33/515000=0.00016;横向最大累计沉降量比值为6.39-5.06=1.33 mm,间距为36 m,相对倾斜变形为1.33/36000=0.000037。4#楼封顶至今最大沉降量8.79 mm,点号为4-7#与封顶时的累计沉降量相差3.73 mm,时间为940天,日均沉降量为0.004mm/d。4#楼封顶至20##年11月30日最大沉降量8.79 mm,点号为4-7#,与封顶时的累计沉降量相差4.72 mm,时间间隔280天,日均沉降量为0.006 mm/d, 远小于日均沉降量0.04 mm/d的技术要求,说明该楼地基已趋于稳定。4#楼每次累计沉降量见表十:

⑤5#楼东西长39,南北宽25米,高79.2米,为剪力墙结构,观测线路为闭合水准路线。该楼在建到第三层时才具备观测条件,所以从第三层开始进行首次的观测。5#楼共设有沉降监测点8个,具体位置见图1。该楼封顶时最大累计沉降量为7.07 mm,点号为5-9号,日均沉降量为0.049 mm,最小累计沉降量为5.09 mm,点号为5-1号,日均沉降量为0.036 mm,其余累计沉降量均在5-7 mm之间,该楼纵向最大累计沉降量比为:7.07-5.64=1.43 mm,间距为10 m,相对倾斜变形值为6.98/10000=0.00019。5#楼最大累计沉降量11.01mm,点号为5-4#,与封顶时的累计沉降量相差4.72 mm,时间间隔280天,日均沉降量为0.016mm/d, 远小于日均沉降量0.04 mm/d的技术要求,说明该楼地基已趋于稳定。5#楼每次累计沉降量见表十一:

⑥6#楼东西长39,南北宽25米,高48米,为剪力墙结构,观测线路为闭合水准路线。该楼在建到第三层时才具备观测条件,所以从第三层开始进行首次的观测。6#楼共设有沉降监测点8个,具体位置见图1。该楼封顶时最大累计沉降量为7.04 mm,点号为6-9号,日均沉降量为0.049 mm,最小累计沉降量为3.89 mm,点号为6-1号,日均沉降量为0.027 mm,其余的累计沉降量在6 mm左右。该楼纵向最大累计沉降量比为:7.04-6.88=0.16 mm,间距为24 m,相对倾斜变形值为0.16/24000=0.000007;横向最大累计沉降量比值为7.04-3.89=3.15 mm,间距为10m,相对倾斜变形为3.15/10000=0.00031。6#楼最大累计沉降量11.96mm,点号为6-9#,与封顶时的累计沉降量相差4.92 mm,间隔时间280天,日均沉降量为0.017mm/d, 远小于日均沉降量0.04 mm/d的技术要求,说明该楼地基已趋于稳定。6#楼每次累计沉降量见表十二;

⑦7#楼东西长39,南北宽25米,高48米,为剪力墙结构,观测线路为闭合水准路线。该楼在建到第三层时才具备观测条件,所以从第三层开始进行首次的观测。7#楼共设有沉降监测点8个,具体位置见图1。该楼封顶时最大累计沉降量为8.04 mm,点号为7-6号,日均沉降量为0.065 mm,最小累计沉降量为3.50 mm,点号为7-7号,日均沉降量为0.029 mm,其余的累计沉降量在6 mm左右。该楼纵向最大累计沉降量比为:7.04-6.88=0.16 mm,间距为24 m,相对倾斜变形值为0.16/24000=0.000007;横向最大累计沉降量比值为7.04-3.89=3.15 mm,间距为10m,相对倾斜变形为3.15/10000=0.00031。7#楼最大累计沉降量8.74mm,点号为7-6#,与封顶时的累计沉降量相差0.68 mm,间隔时间940天,日均沉降量为0.0007mm/d, 远小于日均沉降量0.04 mm/d的技术要求,说明该楼地基已趋于稳定。7#楼每次累计沉降量见表十三:

⑧8#楼东西长39,南北宽25米,高48米,为剪力墙结构,观测线路为闭合水准路线。该楼在建到第三层时才具备观测条件,所以从第三层开始进行首次的观测。8#楼共设有沉降监测点8个,具体位置见图1。该楼封顶时最大累计沉降量为8.22 mm,点号为8-1号,日均沉降量为0.067 mm,最小累计沉降量为5.23 mm,点号为8-4号,日均沉降量为0.042 mm,其余的累计沉降量在6 mm左右。该楼纵向最大累计沉降量比为8.22-5.23=2.99 mm,间距为24 m,相对倾斜变形值为2.99/24000=0.00012;横向最大累计沉降量比值为7.56-5.08=2.48 mm,间距为25 m,相对倾斜变形为2.48/25000=0.000099。8#楼最大累计沉降量10.11mm,点号为8-9#,与封顶时的累计沉降量相差3.48mm,时间间隔300天,日均沉降量为0.012mm/d, 远小于日均沉降量0.04 mm/d的技术要求,说明该楼地基已趋于稳定。8#楼每次累计沉降量见表十四:

⑨9#楼东西长39,南北宽25米,高48米,为剪力墙结构,观测线路为闭合水准路线。该楼在建到第三层时才具备观测条件,所以从第三层开始进行首次的观测。9#楼共设沉降监测点8个,具体位置见图1。该楼封顶时最大累计沉降量为8.72mm,点号为9-2号,日均沉降量为0.070 mm,最小累计沉降量为3.010 mm,点号为9-8号,日均沉降量为0.024 mm,其余的累计沉降量在6 mm左右。该楼纵向最大累计沉降量比为:7.50-5.17=2.33 mm,间距为20m,相对倾斜变形值为2.33/20000=0.00011;横向最大累计沉降量比值为8.72-3.01=5.71 mm,间距为26 m,相对倾斜变形为5.71/26000=0.00022。9#楼最大累计沉降量8.93mm,点号为9-3#,与封顶时的累计沉降量相差1.43 mm,时间间隔300天,日均沉降量为0.005mm/d, 远小于日均沉降量0.04 mm/d的技术要求,说明该楼地基已趋于稳定。

1号楼沉降观测汇总表

表七                                                        单位mm

                                                        

第五章 工程结论和数据处理

金龙花园沉降变形监测从20##年6月23日开始至20##年11月30日,历时三年半。此次检测的特点为:观测精度高,观测点最弱点高程测量中误差较小,完全满足设计的精度要求。所监测的所有楼体沉降量均不大,其中累积沉降量最大的为7号楼,沉降量达到14.14mm。纵向相对而言倾斜变形最大是5号楼,变形值为0.00019,横向相对倾斜变形最大是6号楼,变形值为0.00031,其沉降变形不会对楼体造成破坏和影响。

在施工中脚手架拆掉以后,给监测带来了诸多不便,基础回填较晚或不完全回填,扶尺人员很难到达监测点位,上面经常往下掉木板、水泥块等,另外监测点(正负零)位置与地面相距偏高,这些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使观测效率大大降低。1#楼建到第10层时(不含地下室)才把监测点设置好,且基坑没有回填、在不具备观测条件下,我们本着对工程质量高度负责的态度,工作人员冒着极大的风险进行工作。其余的2#-9#楼均建到第三层时(不含地下室)进行了首次的观测。该楼峻工到现在,沉降观测点标志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有个别楼层的标志因楼层外部装修被全部覆盖。具体情况为:1#楼沉降观测点保存完好,仅有1-4号及1-10号于20##年元月被破坏,其余的点观测到20##年11月30日为止。2#楼的沉降观测点在20##年底均在楼层外部装饰时覆盖,所以该楼的最后一次的观测时间为20##年10月8日。3#楼沉降点保存还算完好,仅有3-4号、3-6号点在20##年底被破坏,其余的点观测时间持续到20##年11月30日为止。4#楼沉降观测点在20##年底在楼层外部装饰时破坏,仅有4-7号沉降观测点观测持续到20##年11月30日结束,5#-6#楼、8#-9#楼沉降观测点在20##年底楼层外部装饰时全部覆盖,观测由此而中止,7#楼沉降观测点仅有7-9号点在20##年底楼层外部装饰时被破坏,其余的沉降点观测持续到20##年11月30日结束。

由观测数据和时间——沉降最曲线图分析可知,建筑物沉降与地质构造、基坑开挖、降水、加荷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中建筑物自身荷载起主导作用,建筑物累积沉降量随着荷载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降水的停止,使各楼体的沉降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缓或上升,一段时间以后,又会恢复沉降的速率,直到地基、地质稳定以后才开始变小。

本次监测外业数据计算使用fx——4800计算器,保证原始记录的正确性;内业数据处理采用了《清华山维》软件和EXCEL编程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内外业自动化,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避免了人工计算的误差,成倍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5.2EXCEL编程步骤如下

1)在Excel文档中,分别整理好该工程所有的监测成果数据,点击常用工具栏中的“图表向导”→在“标准类型”选项卡中选“折线图”,然后点击“子图表类型”中的“数据点折线图”→“下一步”。

2)选击“1-"系列”,有时Excel会由于其自动套用格式而自动生成系列,将其全部“删除”,点击“添加”,当光标在系列一的“名称”中闪烁时,点选数据表中的“累计沉降量(mm)”,在“值”中点击左键;按住鼠标左键,拖选数据表中对应“累计沉降量”的数据,→在“分类(X)轴标志”中拖选数据表中的日期,→“下一步”。

3)按要求填写图表标题(T)“金龙花园一号楼沉降观测沉降曲线图线组合图”(即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几何图)、分类(X)轴(C)“监测时间”、数值(Y)轴(V)“累计沉降量(mm)”→“下一步”。

4)点选“作为新工作表插入(S)”或者“作为其中的对象插入”→“完成”。

5)点击“工具”→“选项”→“图表”,将“当前图表空单元格的绘制方式”点选为“以内插值替换”→“确定”。

1号楼沉降观测汇总表如下

结束语

本次沉降变形监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使建设部门做到了有备无患。达到了理想的目的,该建筑群最大日均沉降量为7#楼,日均沉降为0.01mm/d,远小于日均沉降量0.04mm/d的技术要求,说明该楼群地基已趋于稳定,可以中止观测。

参考文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9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新乡金龙花园建筑沉降变形监测设计书》

《建筑地基设计规范》

高程系统

沉降变形监测高程和本测区的高程系统是一致的,都采用近似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致谢

本设计是在孙群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孙群老师

对我的悉心指导,他治学严谨,对工作认真负责,在我们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每周都定时开会对我们的设计进行指导。在设计选题,数据处理过程中给我莫大的帮助,使我成功的完成了这次毕业设计。同时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孙群老师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帮助。也使我见识到了老师广博的科学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严谨的研究作风。这些让我受益匪浅.

另外感谢我们的任课老师,汤璞,张红梅,陈伟,万程辉等等老师,感谢所有的老师们,是他们教会了我许多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并给予我很多的实践机会,让我们把课堂上学会的东西更多的用到了实践中去,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衷心的祝愿他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感谢南昌工程学院,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我的设计得以顺利完成。

最后,感谢所有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评审设计的老师,对他们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更多相关推荐:
工程测量毕业实习报告2

工程测量毕业实习报告班级学号姓名xxxxxxxxxxxxxxx工程测量毕业实习报告前言毕业实习是测绘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统一在实习过程中我以施工员的身份深入到建筑施工...

工程测量毕业实习报告

东华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毕业实习报告学生姓名专业工程测量与监理班级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xx年5月东华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二一二年五月东华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1实习的目的和意义本次毕业实习按常规的专...

测绘工程最新工程测量毕业实习报告

电厂东区热电机组工程老厂补充水管线施工中管道施工测量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电厂东区热电机组老长补水管线的施工,其中#1管线D426*6约68.4米,矿井排水补充水母管D720*8约413米,#2管线D426*6约5…

工程测量毕业实习报告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习报告系部地质测量系专业工程测量与监理20xx年6月6日毕业实习任务1时间20xx年4月6日至20xx年6月6日2实习单位中煤能源新疆天山煤电有限责任公司106煤矿3实习目的将所学的课...

工程测量毕业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系别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XXXXXXXXX完成时间清华大学20xx年3月30日一实习目的1实习的目的和意义1通过实习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综合应用加深对测量技术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1]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测量实训题目工程测量实习报告学生姓名殷万霖学生学号09620xx456130专业层次大专分校教学点甘肃电大高台工作站导师姓名职称闫刚实践活动时间20xx年10月至20xx年11月报告提交日期20...

工程测量毕业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学生姓名班级专业指导老师实习单位实习时间东华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二一四年五月1目录一绪论2二实习目的和方式51实习目的52实习的主要方式5三仪器设备与成图软件6四测区状况及外业数据采集61测区状...

建筑测量放样毕业实习报告

黑龙江工业学院连永明目录1概述111实习单位简介112实习岗位11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12顶岗实习的主要内容121工程概况122准备工作223施工放样324基础施工测量925垂直度测量1126误差处理1127复测...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封面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小小单位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班级测绘0x0x班指导老师xx实习时间201x年8月29日9月18日1前言111实习目的112实习内容113实习分组12测区概况121测区概况122交通概况23执行规...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工程测量学参观实习报告测绘090322陈鹏通过上学期工程测量学的实习我们对工程测量的理论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工程测量学作为一门实用学科不仅是对测量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一种应用更是作为测量专业工程测量方面实际施工监测...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实习报告年级20xx春专业公路工程与管理层次高起专姓名姜恒1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实习单位评议表2北京交通大学实习报告成绩评议3论现代工程测量的具体实施与内容一绪论测绘技术是一个很古老的学科...

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实习报告一实习的目的与意义工程测量学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内容繁多涉及测绘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服务于土建交通城建水利电力桥梁隧道等各类工程建设项目重点在于测量基本...

工程测量毕业实习报告(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