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兴平市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4.4.20

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1月6日在兴平市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兴平市市长 杜润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六届政府工作回顾

20xx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123456”的发展思路,围绕争创“陕西十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 主动应对金融危机、冰冻灾害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凝心聚力突围,汇集众智攻坚,打赢了一个又一个战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圆满完成了十六届人民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实力大幅攀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工业经济迅猛扩张,社会事业蒸蒸日上,群众福祉不断提高。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全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扩大投资规模,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预计20xx年底,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25亿元,是20xx年的2.4倍;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175亿元,是20xx年的3.3倍;财政总收入完成6.97亿元,是20xx年的2.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5亿元,是20xx年的

4.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亿元,是20xx年的2.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00元,较20xx年净增3843元,年均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00元,较20xx年净增15044元,年均增长24%。三次产业结构由20xx年的17.5:50.2:32.3 调整为14.4:52.8 :32.8,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工业主导型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xx年的 4.9%提高到5.6%,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8%;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2%,比20xx年高出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10.2亿元,较20xx年净增62.3亿元,年均增长1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83.5亿元,较20xx年净增54.4亿元,年均增长16%;各项贷款余额达43亿元,较

20xx年净增26.9亿元,年均增长22%。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由第21位跃居第12位。

——项目建设强势推进,发展后劲日益增强。深入开展大项目建设年活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行项目建设“六包”和“五个一”责任制,切实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全市有近万亩土地转化为项目建设用地。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99个,合同引进资金278.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2.8亿元,其中投资88亿元的兴化大化工项目创造了我市招商引资投资额的新记录,投资15亿元的台玻项目位居全省台资企业投资量之首,投资11亿元的金龙鱼项目实现了我市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零”的突破,投资3亿元的西瑞物流项目建成后我市将成为全国12个粮食物流节点之一。累计开工建设了总投资达206亿元的华鲁钢铁、西瑞粮油、中船12所科技产业园等111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其中陕玻技改、陕柴重工风电、奉航节臂生产线、金龙鱼油一期、鲁糖三期、西瑞一期、康师傅二期等77个项目已全面建成投产。我市连续三年荣获咸阳市招商引资一等奖,被评为“20xx年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工业经济强劲攀升。多措并举筹集资金,全力加快园区平台建设,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民营崛起,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累计投资6.3亿多元,科学编制了三大园区57.5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16.3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园区14条道路及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中省各级工业企业扶持资金6822万元,拿出315万元对突出贡献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了奖励。随着诸多入园项目投产达效,全市规模企业总数由20xx年的33户发展到62户,其中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21户,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75亿元,是20xx年的3.3倍;上缴税金4.1亿元,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9.4%。三大园区入驻企业达到217户,从业人员7.5万人,实现产值164.8亿元,占全市规模企业总产值的96%。创建省级名牌企业6户,省级名牌产品8个。相继完成了水泵厂、酿造厂等17户市属企业改制工作。投资5.2亿元建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一大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工程,全市所有工业企业均建成在线监控设施,COD、SO2分别减排5200吨、500吨,分别比20xx年下降53%、2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市”、“全省质量兴市先进县(市)”、“陕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陕西省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

——三农工作成效显著,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因地制宜,不断明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壮大优势产业规模,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财政累计补贴1500多万元扶持设施蔬菜和生猪生产,全市10万亩粮食作物调整为经济作物,共新增设施蔬菜、清水莲菜、时令水果5万多亩,总面积发展到11.2万亩,果品总面积稳定在12.4万亩;累计输出务工人员50.4万人次,创收32.4亿元;生猪出栏累计达到330万头。咸阳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0家。“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发展到37个。“兴平辣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功举办四届陕西·兴平荷花节。投资5.1亿元,改造中低产田6.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万亩、解决了15.2万人的饮水困难、修复加固堤防21公里。建成渭河近堤绿化林带4800亩、城北生态景观林带5000亩。特别是投资2.3亿元建成通村公路900公里,投资6700万元建成兴店路、苟段路等9条县乡道路,构筑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禁烧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发放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资金1.8亿元以上。小阜新村建设探索出了“拔村上楼进小区”的统筹城乡新模式。陕西省渭河综合整治工程现场会在我市相继召开3次,省市领导对我市工程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市连续三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被省上评为“农业综合开发优秀项目县(市)”。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科学编制城乡规划,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管理,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投资1300余万元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等29个规划的修编工作。累计投资14.7亿余元建成七里大街、迎宾大道等城市道路18公里,完成30多条背街小巷拓宽改造,7.2公里排污渠清淤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特别是总投资4.67亿元的咸兴大道工程南半幅建成通车,实现了兴平与咸阳的零距离对接;投资6800万元的首座上跨式西立交桥工程,彻底解决了城市交通的瓶颈制约;总投资4.84亿元的西吴省级重点示范镇工程完成投资2.03亿元,建成卫青路、张骞路等16个子项目。投资4978万元完成了迎宾广场、科技四路等城市绿化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2%。投资8.63亿元建筑面积44.57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工程交付使用569套,主体封顶628套。投资8000万元的晶海国际、投资5000万元的华润万家、投资2000万元的国美电器等一批商流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投入运营。投资1400万元的农贸市场改建工程即将交付使用。全市已建、在建高层

40余栋,规模化住宅小区达到13个。“三创”工作强势推进,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技术调研。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5.6平方公里增加到20.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5%,较20xx年提高10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全力实施民生工程,着力创造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普惠性的社会保障。累计投入近15亿元用于新农保、就业、教育、卫生等领域150项民生工程建设。创建省级示范高中1所、省级标准化高中5所。初中升学率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高考二本人数连续五年快速增长。咸阳市九运会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均名列各县区之首。医改工作顺利推进,药品“三统一”实施率达100%。 “两免一补”、“蛋奶工程”、新农合、农村孕产妇免费分娩、12万育龄妇女免费检查、65岁以上老人健康检查、城乡低保等惠民政策群众得实惠2亿多元。投资672万元完成市中心敬老院主体工程建设。新农保参保23.1万人,为5.7万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4288万元。“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群众得实惠3900万元。五大保险累计参保28.9万人,为3.1万人发放资金3亿多元。城镇新增就业9921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34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9%。投资4.1亿元实施科技创新项目48个。创刊发行《兴平年鉴》(2010卷)。投资264万元建设兴平市电子政务平台。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国家白内障无障碍县(市)”、“陕西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

——民主法治进程加快,行政能力明显提升。坚持依法行政,阳光执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接受各方监督,着力提升全民法律素养,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全力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六五”普法全面启动。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届监督,共办结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696件,办结率100%。积极开展“积案化解”和“大接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落实重点信访案件市级领导包抓责任制,共处理群众来信来访1910件次,办理中省咸批转案件174件,办结率100%。中国·兴平网共公开政务信息6800多条。“金财工程”全面运行,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制定出台了《兴平市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审批的通知》《兴平市国家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签证管理暂行规定》。完成各类审计项目245个,核减工程造价2484万元。监察机关立查案件43件,党纪政纪处分49人。不断深化“平安兴平”创建活动,社会管理巡查团的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和平安创建知晓

率达到92%、73%。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未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我市先后被评为“国家平安畅通县(区)”、“陕西省安全生产先进县(市)”、“陕西省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先进县(市)”。

统计、药监、物价、粮食、盐务、气象、档案、民族宗教、工商等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在兴平率先发展的进程中,不仅充满着困难和压力,充满着艰辛与汗水,更充满了成功和喜悦,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和衷共济、苦拼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驻兴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鼎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本届政府五年来的工作历程,我们深切感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四点:

(一)只有明晰思路,突出重点,才能率先发展。五年来,我们紧紧扭住市委确定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围绕创建“陕西十强”的目标,立足实际,审时度势,大力实施“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工业经济“333”工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四十万”、“百万”工程、城市建设“东靠西连,南扩北上”等,以点带面、攻坚克难、整体推进,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咬住发展不放松,明晰思路,聚力突破,就一定能够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二)只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赢得主动。五年来,我们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力求在创新中求突破,在创新中促发展,小阜新村、咸兴大道、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都体现了创新这一时代特征。事实表明,前进中的问题必须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必须用创新的方法克服,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先机,争取主动,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三)只有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才能形成合力。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不图虚名,不贪“政绩”,无论是教育卫生灾后重建、通村公路、背街小巷改造、城北生态休闲景观林带等民生实事,还是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都是从老百姓最关心、

最盼望解决的实事做起,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心系群众、真情为民,就一定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一定能凝聚出加快率先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只有团结拼搏,凝聚人心,才能攻坚克难。五年来,我们面对日益繁重的发展任务,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和矛盾,无论是全球金融危机、汶川地震、冰雪灾害的影响,还是兴化大化工、西立交等重大项目的征地拆迁,市政府全体领导、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紧密配合,通力协作,群策群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全市上下不畏艰险,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化解发展进程中的矛盾和困难,就一定能实现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成绩值得肯定,问题不容忽视。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正视差距才能奋起直追。在五年的发展实践中,我们清楚地知道,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工作中仍有不少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与省内发展快的县区相比,我市GDP、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城乡群众收入等指标增幅相对偏小;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仍需加快,农民致富增收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三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工业产业链条较短,终端产品偏少;四是城乡市场繁荣度不够,消费档次偏低;五是在重大项目建设中还存在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六是随着改革深入推进,利益诉求呈多元化发展,信访稳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七是个别部门单位一些干部的工作作风还有待进一步转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及战略构想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123456”的发展总思路,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崛起,着力做好工业规模扩张、统筹城乡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和谐兴平四篇大文章,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高点定位、加压紧逼,志在超越、不懈进取,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新兴平。

具体的奋斗目标是:到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速13%,是20xx年的2.3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25亿元,年均增速30%,是20xx年的3.7倍;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亿元,年均增速20%,是20xx年的2.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920元,年均增速16%,是20xx年的2.1倍;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6000元,年均增速15%,是20xx年的2倍;单位GDP能耗降低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我们要举全市之力,突出“五个全力”,实现“五大提升”。

一、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确保经济发展实力显著提升。坚持以深化招商引资为重点,以促进项目建设为核心,抢抓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深入研究中省政策投资导向,聘请有资质的专业队伍,精深筛选策划包装储备项目,积极参加省内外招商引资活动,依托自身优势吸引一批项目,大力争取政策性项目,大上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财税贡献多的重大产业化项目,不断聚集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崛起的强大动能。到20xx年,全市规划建设项目232个,总投资1105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0亿元,年均增长27%。

二、全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确保工业规模效益显著提升。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充分发挥装备制造、食品、化工、纺织四大支柱产业优势,加速推进园区平台建设,着力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扩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抓好兴化大化工、金龙鱼油、华鲁钢铁、神光集团等4个百亿元龙头企业,重点扶持陕西奉航、宝塔山油漆、兴包集团等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地方特色优势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努力实现园区企业规模扩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到20xx年,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625亿元,年均增长30%。

三、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确保农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绿色、无公害生产为方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壮大清水莲菜、设施蔬菜、大棚蘑菇、大棚油桃等优势产业板块,着力构建城郊型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强化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抓好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渭河湿地公园,改善渭河生态环境。扎实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程落户,努力走出一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城乡一体协调推进的统筹发展之路。到20xx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42亿元,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920元,年均增长16%。

四、全力打造文明靓丽城市,确保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按照“拉大框架、提升品位,完善功能、承载产业”的发展思路,以建设现代休闲宜居城市为目标,加快旧城改造,强势推进主城区及重点镇建设,着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开工建设槐里西路、城市集中供热、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水电气管网改造提升、城市公园和广场等项工程,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切实增强城市承载力。规划建设城市过街天桥,健全交通信号控制体系,不断提升城市交通体系的有效供给能力。高标准建设现代化住宅小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健全物业管理制度,着力营造舒适、和谐的居住条件。进一步加大重点镇投入力度,着力打造城市副中心,辐射带动各镇办一体化发展。到20xx年,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五、全力加快和谐社会进程,确保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更加关注民计民生,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充分地体现到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好转、生存环境的改善、生命质量的提高上来。以打造教育强市为目标,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狠抓节能减排,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注重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到20xx年,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弱势群体得到基本救助,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三、20xx年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

20xx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兴平这一主题,按照“123456”的发展思路(即:围绕建设西部强市这一奋斗目标,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两大机遇,充分发挥并不断强化工业基础雄厚、县级市城市品牌和地处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圈的区位三大优势,积极实施工业强市、创业富民、项目带动、科教兴市四大战略,强势推进大项目建设、魅力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非公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五大建设,奋力实现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群众财产较快增加、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民福祉全面

增进六大成效),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高点定位、加压紧逼,志在超越、不懈进取,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兴平。

20xx年奋斗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51亿元,增长14.5%;农业总产值达到32.5亿元,增长11%;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210亿元,增长20%;财政总收入达到7.9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3.6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6亿元,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8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50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100元,增长1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为确保以上目标的完成,主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项目引进建设,积蓄后劲增实力。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市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牢固树立“发展第一,项目为先”的意识,严格按照“洽谈项目争落户,签约项目促开工,建设项目抓进度”的要求,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以项目建设的大提速,推动经济的大发展。

精深策划做项目。紧盯国家政策趋向和投资重点,围绕“十二五”战略布局,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围绕新产品开发、提质扩产和产业链延伸,包装配套项目,形成集群共生效应。借鉴沿海地区发展经验,统筹省内外市场和资源,在更大范围寻求产业链接,策划包装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年内项目库数量达到100个,重点推介项目在50个以上。

主动出击引项目。不断创新招商理念,以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培植税源、保护环境为目标,重点招引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以引进大公司、大企业和战略投资为主攻方向,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全国民营100强企业,着力招大引强,实现高位嫁接,借力发展。积极采取叩门招商、组团招商、参加西洽会各种大型招商活动等,发挥现有投资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年内力争引进世界500强及知名企业1—3户,力争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1-2个、10亿元以上项目2-3个,落实到位资金40亿元以上。

破解难题建项目。全年安排重大项目32个,总投资211亿元,年度投资4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2个,新建项目20个。继续推行项目建设“六包”和“五个一”责任制,更新理念,创新举措,着力解决项目建设难题。拓宽投融资渠道,大力推广BT、BOT等投融资模式,积极发展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加强银企

合作,切实解决资金问题。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集中使用建设用地计划,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多措并举解决好征地拆迁问题,千方百计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确保全面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切实加快神光集团精细氟化工等总投资103.7亿元23个前期准备项目的可研、报批等项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确保项目建设梯次推进。

(二)切实壮大支柱产业,做强工业扩总量。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坚持以工业经济“333”工程为抓手,不断壮大支柱产业规模,促进工业经济裂变扩张。

强势扩张产业规模。坚持以408、西瑞、兴化等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大力培育上下游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全力加快年度投资28.9亿元的19个工业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兴化二期、金龙鱼1200吨面粉生产线、万德化工、咸阳跃华铋业等9个项目建成投产,年内新增产值25亿元。积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通过政策扶持、资源倾斜等措施,促进年销售收入在1700-2000万元的中小企业尽快成长壮大,确保年内新增规模企业6户。抢抓省上实施“千亿百项”技术改造工程的机遇,积极争取各项技改、研发资金,着力提升工业企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年内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210亿元,增长20%,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完成195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3%。

加快推进民营崛起。积极引导陕西奉航、宝塔山公司、兴包集团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成长型民营企业,通过争取银行信贷规模、上市融资等形式,加快资本扩张,力争1-2年产值5亿元以上民营企业发展到8—10户。积极稳妥推进市属企业改制,采取引进外资、兼并重组、参股、破产等方式,年内完成化机厂改制,启动密封件总公司改制工作。年内中小企业、非公企业增加150户,微型企业增加900户,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79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2.3%。

着力提升园区档次。强化与纺织工业园、西吴重点镇规划对接,完成《兴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及9.2平方公里的化工园一期、食品园三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平台建设,年内完成投资

3.9亿元的化工大道、标准化厂房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园区晋级步伐,力争将三大园区升格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将食品工业园区创建为省级新型工业化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切实提升园区的产业集聚能力和对外知名度。

(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强基础。坚持以“四十万”和“百万”工程为抓手,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和观光农业,促进粮食高产优质化、果品特色品牌化、畜牧发展集约化、蔬菜种植设施化,力争早日将我市打造为省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制定和完善农业园区招商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信贷资金投入园区建设。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强化规划引领,加大财政支持,整合项目资金,扶持清水莲菜、设施蔬菜、时令水果等优势产业聚集发展,年内清水莲菜、设施蔬菜、时令水果分别新增5000亩、3000亩、2000亩,建成500亩以上规模农业示范园区3个;辣椒、大蒜标准化栽培达到2万亩;新建万头养猪大村1个、300头以上养殖场5个,发展百头养猪大户100户,生猪出栏稳定在90万头。以优质高产为方向,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25万吨以上。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通过扩规改造、引进新上等办法,千方百计扩张龙头企业规模,壮大龙头企业群体,年内新增咸阳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3家。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年内新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0家。健全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增值增效。投资300万元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疫检测站项目建设。狠抓农产品品牌创建,积极申请农业环境测评认证和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年内申请认定无公害农产品2个。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着力实施农田灌溉、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农村道路改造等工程,投资5000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6万亩、新建人饮工程15处、改造农村道路30公里。投资2.1亿元完成渭河全线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任务17.46公里。投资1000万元完成12.3公里的兴小路改造任务。投资3000万元完成18公里的兴桑路改造任务,彻底解决沿线群众的出行难问题。建设或升等改造文明生态村28个。加快推进店张、西吴办等进城农民住宅小区建设,年内实现1.6万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民政策,年内争取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资金5000万元。整合农林、水利、农发、交通等项目资金,加大对咸阳市级新农村示范村的扶持力度。市财政年内拿出100万元支持“四十万”和“百万”工程建设,对规模园区在产业发展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予以扶持。强化信贷支农,新增支农贷款1.8亿元。大力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培养

科技示范户1000户,举办科技培训班30场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50人,受益群众3万人次。

(四)强化城镇建设管理,完善功能提品位。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目标,按照“规划先行、建设求精、管理从严”的思路,适度拉大城市框架,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不断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着力将兴平打造成西咸都市圈上的明星城市。

着力加快城乡规划。抢抓咸阳主城区西移的机遇,按照“准确定位、彰显特色、立足长远、分步实施”的原则,年内投资500万元完成城市交通体系、城市集中供热、城市气化、槐里西路街景、行政中心规划等5个专项规划编制。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规划一批地标性建筑,充分彰显城市独有的个性魅力。全面完成村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农村住宅建设管理,努力构建优美村镇。严肃查处违反城市规划的各类建设活动,坚决制止随意开发和乱占乱建现象,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强势推进城镇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着力破解资金和土地瓶颈制约,不断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启动实施总投资72亿元的城市建设“十大工程”,确保年内完成投资17.8亿元。一是投资2.4亿元完成槐里西路、城中路、化工大道等8条城市道路的新建改建任务;二是投资2.44亿元建设限价商品房3.3万平方米288套、廉租房2.2万平方米488套、公租房2.1万平方米561套、改造棚户区130户1.3万平方米;三是投资3.2亿元实施西吴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年内完成投资2.3亿元,排名进入全省前十名;四是全面实施总投资47亿元的东堡子村、药市村、金城市场等6个旧城改造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投资3亿元;五是投资1.2亿元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年内完成投资4000万元;六是投资2.6亿元建设城市文化体育广场工程,力争年内完成投资5000万元;七是投资1800万元完成城北公园绿化亮化工程;八是投资5100万元完成西立交桥南排水建设工程;九是投资12.4亿元实施城市商住建设工程,年内完成投资6亿元;十是投资580万元新建改建城市公厕20座。通过加快城市建设,确保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6.6%。

不断深化城市管理。坚持以“三创”工作为抓手,强化城市管理,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定时收运和建筑垃圾统管统运制度,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对城乡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坚决取缔占道经营和马路市场,确保城乡干净整洁。坚持和完善机关

干部定期参加义务劳动制度。教育引导市民树立城市意识,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高标准实施城市新建道路的绿化亮化建设,改造提升城市现有绿化带,不断提升城市绿化亮化水平。狠抓城市立面装饰美化工作,对有碍城市形象的沿街门店进行拆建和刷新改造,着力塑造市容整洁、秩序井然、文明靓丽的城市新形象。

(五)不断繁荣第三产业,激发活力促消费。坚持以规模化、精品化、特色化为方向,以旅游综合开发为重点,加快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业发展档次,全力打造新兴商贸城、旅游观光城和休闲娱乐城。

发展提升旅游业。抢抓秦汉新城建设的有利机遇,加强与秦汉新城的规划对接,启动我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包装一批开发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旅游项目和产品向外宣传推介,重点抓好汉武帝茂陵、唐杨贵妃墓、黄山宫等旅游景区建设,打响“英雄美人”旅游品牌。进一步健全文物安全网络体系,确保田野及馆藏文物安全。完成投资1400万元的茂陵大遗址保护项目,做好投资1.6亿元的大唐贵妃园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以渭河综合整治和西北地区最大的清水莲菜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垂钓、荷花观赏和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力争年内接待中外游客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 亿元。

做大做强新兴业。以兴化集团、金龙鱼、台玻、华鲁钢铁等为依托,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业。切实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力争开工建设投资3000万元的兴平一级客运汽车站,开通城乡公交线路3条,完成新增出租车工作,切实解决群众乘车难问题。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多渠道增加住房的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业有序健康发展。积极发展金融、保险、通讯和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服务体系。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代理经销等现代商贸流通形式,依托汇豪天下、晶海购物大厦等商贸基础设施,引进3—5户国内外知名专业店、连锁店落户我市。扎实开展“家电、摩托车下乡”等活动,群众得实惠800万元以上。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大力培育电子商务、保健、文化等新型消费业态,引导消费升级。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各级物价调控政策,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市场违规违法行为,提振群众的消费信心。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市活动,确保全市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六)倾力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惠民生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更大力度落实各项惠民举措,更大力度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幸福指数,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大力发展民生工程。将新增财力80%用于民生工程,全力抓好民生八大工程建设。一是教育工程。投资1100万元完成6所改扩建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投资823万元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投资360万元实施6所学校取暖工程;投资408万元实施十一建子校教学楼建设项目;投资676万元继续实施惠及6万余名学生的“蛋奶工程”。二是城乡居民养老工程。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为5.9万名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补助金6000万元。三是公共卫生工程。加快总投资9400万元的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建设进程,力争年内完成投资5000万元;全面完成投资3600万元的妇幼保健医院建设工程;投资360万元实施卫生监督大楼建设项目。四是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4800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19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在外务工人员稳定在10万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五是社会保障工程。“五大保险”全年新增参保2100人,发放各类资金2.8亿元;发放城乡低保金4000万元;全面完成市中心敬老院配套工程,力争6月底前农村五保户入住;发放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360余万元,建成残疾人托养中心和6所镇办康复站。六是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工程。投资800万元完成西吴综合文体中心建设项目;投资5000万元实施兴平市影剧院改造工程;投资1000万元实施体育场改造工程。七是计划生育服务工程。投资500万元实施计生“两大工程”,免费为12万名育龄妇女实施健康检查,为

1.5万名新婚夫妇进行婚检孕检。八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2.9亿元完成农村供水、农村道路、渭河综合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民生八大工程的实施,切实解决路不平、灯不亮、水不通等问题,一件一件地把群众的事办好,让老百姓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积极完善公共服务。以教育强市建设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素质教育,不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年内撤点并校14所,高考二本上线人数增长4%。深入推进市人民医院、妇幼医院、中医院等3所公立医院体制改革工作。投资1500万元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十大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

力。加大免费开放的文化馆、图书馆拓宽服务项目。开通运行兴平市人民广播电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稳控在5‰以内。以创建省级电子政务示范县市为目标,加快电子政务推广和应用,逐步实现网上传输、网上办理,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按照“创新机制,面向市场”的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城市因文化而生动,群众因文化而自信。扎实做好咸阳“十运会”承办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投资600万元实施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数字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和便利性,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文化发展带来的实惠。围绕建设书香兴平、礼仪兴平、诚信兴平,倡导全民读书、诵读经典、品评名著;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农民文化艺术节为载体,充分挖掘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加大精品艺术创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抓好村镇、社区、校园、企业的文化建设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入挖掘文物旅游资源,加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力度。加强地方志修编工作,积极对外宣传推介,出版发行《兴平年鉴》(2012卷)。

(七)狠抓两型社会建设,优化生态保发展。以追求绿色GDP为目标,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积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让兴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按照“产业链招商,循环经济建园”的原则,严把项目环评准入关口,坚决杜绝“两高一资”企业落户兴平,完成三大园区规划环评,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的引进与应用。健全项目准入评估机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坚决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项目,关闭兴平造纸厂。建立污染防治责任制,加大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排放行为。加大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和公共机构节能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努力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确保万元GDP能耗降低3.5%。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利废环保型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继续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切实加强土地调控,规范土地市场,努力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落实生态恢复制度,加强项目建设用土管理,保护台塬地貌。规范河道采沙,防止过度开采。贯彻落实渭河污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强涉水企业污染源治理,切实改善渭河水质。严格限制地下水开采量,逐步关闭城区自备井,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规范地热资源开采,防止水资源浪费和二次污染。加大污水处理费用的征收力度,提高重复用水率和中水使用率,确保再生水回用率达到8%,万元GDP水耗下降6%。

实施绿化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城乡一体化规划要求,全力实施一批重点绿化项目,增强城市固碳能力,推进生态再造。全面推进主干道路沿线绿化建设,启动帝陵遗址公园生态景观绿化工程,加快塬坡高干渠两侧和沿渭生态绿化林带等重点区域绿化建设,加强城北生态景观林带管理工作,努力建设生态绿色屏障。全年绿化造林3000亩,绿化道路30公里。大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通过拆违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增加绿色总量,增强城市绿色景观效果,确保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污染物治理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增强城乡抵御环境问题的能力。完成7.2公里城市排污渠明改暗工程,启动实施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完成污水处理厂一期脱氮改造、晁庄和宏源屠宰废水治理工程,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减排,确保全市氨氮、氮氧化物、COD和SO2全面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的收集、处置,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率达到90%以上。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为各镇办配齐配全垃圾清运车、压缩车等设施,落实运行经费,加强运行监管,确保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继续开展生态示范城镇、环境优美村庄创建活动,确保新建绿色家园示范村8个,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确保成功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八)全面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稳定保平安。牢固树立“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的思想,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力构建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大格局,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推动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大力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和评估制度,使各项决策更加符合群众根本利益。以创建信访“三无”县(市)为目标,全面落实信访条例,继续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积案化解,推进领导接访、干部下访,积极探索用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的新机制,不断畅通信访渠道,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扎实解决好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等过程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真正使广大群众遇事不憋屈、权益有保障、活得有尊严。

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深化“平安兴平”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巡查团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治安巡查团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大力开展社区矫正服务,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积极关注和调适社会心态,加强人文关怀,着力消除弱势心态、诚信缺失、精神淡化等社会心理。妥善解决劳动争议纠纷,促进劳动关系和谐。扎实开展“扫黄打非”活动,集中整治娱乐场所、网吧等行业的突出问题,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确保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增强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强化应急值守和培训演练,及时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监管,扎实做好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突出抓好烟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工地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力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征程,对新一届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牢记重托,肩负重任,不辱使命,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全力打造创新、为民、求真、务实的人民满意政府。

着力打造“学习政府”。“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政府各部门都要深入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完善学习制度,精细设计载体,大兴加强学习、调查研究、开拓创新之风,引导广大干部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努力提高对新情况、新事物的认识水平,增强谋全局、解难题、促发展的能力。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大力推进思维创新、思路创新和工作创新,坚持用创新的举措、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全面把握宏观形势,准确掌握政策导向,做到战略性谋划,创造性落实,突破性攻坚,

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实效性。坚定不甘人后、赶超先进的信心和勇气,提倡敢闯敢试敢冒的精神,始终保持拼搏进取的工作状态和只争朝夕的顽强干劲,再掀兴平经济社会发展新高潮。

着力打造“效能政府”。“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坚持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重实情不尚虚荣,鼓实劲不务虚功,求实效不图虚名,不搞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和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减少事务性活动,多到条件差、问题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难度大、群众呼声高的地方去解决实际问题。实行重点工作包抓责任机制、目标管理机制、督查考核机制,全力以赴快推进,一着不让抓落实。在重点工作、难点事务、关键问题上勇挑重担、敢负责任,对定下来的事、看准了的事,一抓到底,抓出实效。加强政府团队建设,建立完善政府部门的沟通联动机制,形成干事创业的整体合力。

着力打造“服务政府”。“德莫厚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政府各级领导干部铭记人民之托,心系百姓所望,自觉把执政为民的要求融入到工作思路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坚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深怀关爱之情,保持感恩之心,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制定政策、兴办实事、推进工作时,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的富裕作为第一目标。强化爱民之心,细化安民之策,实化富民之举,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坚持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从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入学就业、求医问药、助老托幼等方面入手,强化公共服务,扩大社会就业,扶助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着力打造“法治政府”。“严刑重典者成,弛法宽刑者败”。 进一步科学规范政府部门职能,全面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不断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协的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加强代表监督、

行政监察,重视支持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努力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着力打造“清廉政府”。“吏廉则政兴,吏腐则政削”。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自觉增强拒腐防变、廉洁从政的意识,筑牢抵御各种腐朽思想和特权思想滋生蔓延的坚固防线。教育和引导广大公务员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增强廉洁的为政意识。强化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政府投资审计,保障资金安全。加强对关键岗位、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监督制约,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思想,珍惜民资民力,反对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集中精力谋发展,集中财力办大事,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唯有英雄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回首过去,披荆斩棘,历尽艰辛,谱写了辉煌篇章;展望未来,蓝图宏伟,前景广阔,鼓舞了昂扬斗志。站在新的起点上,责任与重托,鞭策我们奋发有为;光荣与梦想,激励我们不懈追求!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开拓创新,砥砺奋进,为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新兴平而努力奋斗!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最权威解读

20xx年17个改革重点抢先看20xx年03月05日1418作者人大重阳20xx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之年中央政府工作部署受到极高的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了1...

20xx年事业单位备考必备: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练习题及解析(一)

一单项选择题120xx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比上一年增长A636万亿元74B663万亿元76C638万亿元73D683万亿元75220xx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全...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考点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考点1李克强总理在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其中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进的总体特征是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2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

工农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3月4日在区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田弘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提交大会的工农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并审议一20xx年工作回顾及十一五发展成...

20xx年湖北省考时政热点:如何看待“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词汇”问题

20xx年湖北省考时政热点如何看待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词汇问题时事评论背景据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相关词语的注释时事评论观点1双引擎双引擎主要是指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

北海市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北海市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2月16日在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长周家斌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北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xx年工作回顾20xx年是极不平凡的...

20xx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xx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一20xx年工作回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生产总值5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粮食总产达到9193亿斤实现十二连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进出口总额增长4居...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月日在镇第八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镇第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一五年来工作回顾第七届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镇...

20xx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资源产品价格改革

最全汇总gtgtgt黑龙江公务员历年真题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资源产品价格改革通过最新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黑龙江中公教育整理了黑龙江省考资料大...

20xx高密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20xx20xx20xx20xx年年年年1111月月月月11111111日在高密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日在高密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日在高...

20xx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互联网新兴消费

最全汇总gtgtgt黑龙江公务员历年真题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互联网新兴消费通过最新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黑龙江中公教育整理了黑龙江省考资料大全...

盐城市人民政府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1月12日在盐城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长魏国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盐城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xx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是十二五...

作政府工作报告(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