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南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4.5.2

加快南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调研报告

内容提要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集聚区建设,既是加快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本文在对南通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快南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集聚区 南通市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产业相配套,产业特色鲜明,空间相对集中,具有资源集合、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达到一定水平的区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集聚区建设,既是加快南通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根据市政府安排,南通市发改委就全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集聚区发展迅速,已成为南通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随着南通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具有地方特色、具有特定功能的集聚区。在加快产业集聚、促进南通市服务业发展、服务全市经济腾飞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集聚区建设初具规模。全市现有省、市级集聚区21个,其中,省级集聚区3个,市级集聚区18个。省级集聚区个数居苏中第一。21个集聚区中,中心商务区2个、商贸集中区5个、科技创业园2个、市场集群8个、物流中心3个。20xx年,全市21个省、市级集聚区共入驻企业6213家,实现营业额502.3 亿元,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江苏叠石桥家纺城集聚区,20xx年实现市场营业额178亿元,从业人员达2.4万人。

(二)集聚区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全市21个省、市集聚区共吸纳从业人员20.88万人,其中,商贸集中区类集聚区吸纳从业人员3.18万人;科技创业园类集聚区吸纳从业人员850人;市场集群类集聚区吸纳从业人员17.5万人;物流中心类集聚区吸纳从业人员983人。(详见附表1)

附表1:

(三)集聚区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20xx年,全市21个集聚区共实现税收7.4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地税总额的20%,其中,实现税收最高的是商贸类集聚区,其税收额占21个集聚区税收总额的68%(详见附表2)。海门叠石桥家纺市场集聚区,20xx年,实现税收5200万元,占三星镇税收总额的42.8%;中国南通家纺城集聚区实现税收4436万元,占川港镇税收总额的 60%。

附表2:

(四)集聚区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家纺集聚区的发展,促进了南通市家纺产品生产企业的发展。海门叠石桥家纺市场的兴起,带动了当地家纺工业的发展,目前,叠石桥地区共有家纺产品生产企业2800多家,年生产家纺产品1.75万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出口26个国家和地区。电动工具集聚区的发展,促进了电动工具生产企业的发展。启东电动工具市场的兴起,带动了当地电动工具产业的发展,目前,启东天汾地区电动工具生产企业已达240多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销往国外。

(五)集聚区成为群众治富的重要途径。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带动城镇下岗职工致富的重要渠道。南大街集聚区吸纳了大量下岗职工从事商贸经营活动,使一批下岗职工摆脱了贫困。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如东县天一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聚区,在加快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当地农户保证市场货源,与1000多户农户签订了产销合同,每

年向农民收购海产品5万吨,支付采购资金5亿元以上,带动了一大批农户致富。

(六)集聚区成为提升地区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集聚区成为提升城市消费功能,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如:南大街集聚区是南通市生活性服务业的集中区,集中了百货大楼、文峰大世界等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带动了南通市商贸、餐饮、金融业的发展。全区入驻企业90多家,其中:商贸类企业占70%左右,餐饮类企业占 18%左右,金融类企业占5%左右,邮电通信等其它企业占7%左右,20xx年入区企业销售额达10.8亿元。集聚区成为提升产业服务功能,提高工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市开发区物流集聚区的建设,使该区能够为区内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提供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结束了入区企业自行征地建设物流仓储设施的历史,减轻了工业企业投资,节约了土地资源。

二、集聚区产业集聚、综合服务功能亟待提升和完善,加快集聚区建设刻不容缓

近年来,南通市集聚区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是与发达的兄弟城市相比、与南通经济发展对服务业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总量偏少、规模偏小。一是集聚区数量偏少。南通现有省级集聚区仅3家,省级集聚区数量分别是苏州的25%、南京的27.3%、无锡的43%、常州的60%。二是集聚区规模偏小。除中国南通家纺城、江苏叠石桥家纺城两家集聚区外,其余省、市级集聚区与苏南城市相比,规模偏小。如南通软件园集聚区,建筑面积仅8500平方米,是苏州软件园的6.1%、无锡软件园的4.7%。三是集聚区入驻企业偏少。作为服务业企业的集中区,南通集聚区入驻企业偏少。如南通软件园入驻企业分别是苏州科技园和无锡软件园的17.3%、30.6%。(详见附表3)

注:南京市级集聚区中含11个省级集聚区,无锡市市级集聚区

中含7个省级集聚区,常州市级集聚区尚未评定。

(二)服务层次偏低。一是总体层次偏低。南通的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市场和传统的物流领域,商务服务、科技服务领域的集聚区偏少。全市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中,市场类集聚区占67%;市级服务业集聚区中,市场类集聚区实现营业额占全市各类集聚区营业总额的78%。软件园、中央商务区占比偏低,南通软件园实现营业额仅占全市各类集聚区营业总额的0.05%,2个中央商务区尚在建设中。二是产业内部层次偏低。南通各类集聚区发展层次普遍偏低,如市场类集聚区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市场形态上,网上信息发布、网上交易等高级形态的交易方式还没有实现。物流类集聚区中,物流信息化水平偏低,还没有一家企业完全实现内部管理和业务经营信息化;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大多数停留在运输、仓储搬运、城市配送上,相关的流通加工、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还无法提供。

(三)组织化程度偏低。一是缺乏组织推进机制。培育、推进全市集聚区建设的管理体系尚未健全,目标管理、工作考核等推进机制还无法建立。全市部分集聚区处于自发发展状态。二是缺乏管理机构。部分集聚区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集聚区公共设施建设主要由企业自发进行或由当地政府投资。如如皋花木交易集聚区就是由一家企业为主自发建设形成的,整个集聚区处于自发发展状态。三是缺乏发展规划。大部分集聚区没有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和分阶段实施方案,集聚区发展处于无序状态;同时,各集聚区也缺乏科学的详规,建设中存在麻木性。如南大街集聚区在发展中就遇到了停车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集聚区的发展。

(四)设施普遍落后。首先,基础设施落后。南通部分自发形成的集聚区,由于起步较低,在初期基础设施建设较薄弱。如通州东大商贸市场群集聚区,由于是自发建设形成的,因此,内部道路等基础设施较差,已经制约了该集聚区的发展。其次,配套设施不完善。由于集聚区建设起步阶段先天不足,南通部分集聚区内的物流、金融、商贸、星级宾馆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市级18个集聚区中配套设施较为完备的仅南大街商贸中心集聚区一家。再次,信息化水平低。南通21个省、市级集聚区普遍信息化建设滞后,没有一家集聚区完全

实现了电子商务。以市场型集聚区为例,电子商务建设起步较好的叠石桥家纺城集聚区,还没有能够实现网上交易,与义乌市场每个经营门面一台电脑终端,每个电脑终端就是一个网上经营门面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相比明显滞后。

三、加快集聚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目标:

依托产业特色和交通优势,以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层次为目标,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使之成为业态集聚、特色鲜明、带动作用较强的服务业产业功能区,成为南通服务业总量增长、投资增加、税收增收和容纳就业的集中区。重点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产品交易、研发设计、商务商贸、软件开发等不同类型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到20xx年,全市新增省级集聚区2家以上,省、市级集聚区共实现销售总额800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实现就业30万人;所有集聚区全面实现信息化,电子商务得到全面应用。具体目标如下: 中心商务区:到20xx年,中央商务区初步建成集餐饮住宿、会展、商贸等功能齐备的商务商贸集中区;到20xx年,开发区能达商务区初步建成功能完备、服务一流的中心商务区。

商贸集中区:到20xx年,南大街商业中心初步建成长三角北翼知名的商业步行街;火车站站前集聚区初步形成市区次商业中心;各县(市)城均形成1个具有一定规模和层次的商贸集中区。

科技创业园(含软件开发、创意产业):到20xx年,南通软件园年服务外包总额达1.5亿元,成为全省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创业社区入驻孵化企业500家以上;开发区电子信息和机电一体化专业园、生物医药和化工新材料专业园累计毕业研发设计企业10家以上;发展较快的县(市)区有1家市级科技创业园。

市场集群:到20xx年,江苏叠石桥家纺城、中国南通家纺城两个省级集聚区年交易额分别达到300亿元、200亿元以上;新增省级市场型服务业集聚区1家以上。全市省、市级市场集聚区年营业额占全市市场营业总额的45%以上。

物流中心:到20xx年,市级物流集聚区达到5家以上,有1家以上物流集聚区成为省级集聚区。省、市级集聚区实现物流量占全市物流总量的30%以上。

综合集聚区:到20xx年,全市形成综合型集聚区2家以上。

(二)对策建议

1、提高集聚区建设的组织程度。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建议市发改部门将集聚区建设列入市服务业目标管理体系,科学确定年度发展目标和具体工作任务,强化目标考核、协调集聚区建设中的问题,推动各地加快集聚区建设;二是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建议建立由市发改部门牵头,经贸、规划、国土、科技等部门组成的会办会议制度,为集聚区建设特别是集聚区内重点项目的建设提供服务。三是建立集聚区管理机构。建议在集聚区内建立管理机构,负责集聚区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对外招商、项目申报等工作,推动集聚区加快发展。四是编制集聚区发展规划。建议各集聚区加快编制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区内项目,优化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集聚区。今年年底前,省、市集聚区都完成规划编制。五是建立集聚区统计体系。建议建立一套快捷、高效的集聚区经济运行统计体系,准确掌握发展动态,做好综合监测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制定鼓励集聚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建议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鼓励企业、产业、人才、资金、信息资源向集聚区集聚,引导和推动集聚区快速发展。鼓励企业向集聚区集聚。建议对新进集聚区的企业实行注册登记“一条龙”服务,免收南通的各项地方行政规费,免代办服务费。集聚区内的企业,特别是服务外包及软件业、创意设计等企业业,用电享受工业用电价格;投资项目用地享受市重点投资项目有关土地政策;企业上交税收达到一定规模后地方财政给予奖励。鼓励人才向集聚区集聚。建议集聚区内的企业,在人才引进、员工

培训方面的费用,市人才基金给予一定的补助;集聚区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子女优先安排入学、购买用于自住的商品房市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各类资金向集聚区集聚。建议凡是符合条件的省、市级集聚区内的企业,优先享受市、县(市、区)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优先推荐申报国家和省相关资金扶持。凡入驻集聚区且被列入市服务业重点项目的项目,其项目贷款由受益地方财政贴息。

3、加强集聚区设施建设。加快集聚区经营设施改扩建步伐,重点加快江苏叠石桥集聚区三期工程、通州南通汇晟建材市场二期等一批集聚区经营设施建设,优化经营环境,提升经营层次;加快中央商务区、能达商务区、火车站站前区的规划建设步伐,尽快形成南通规划起点高、经营设施好、服务功能齐备的集聚区。改造提升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加快通州东大商贸市场群等一批集聚区内部和对外道路建设,畅通集聚区内外交通。加快集聚区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中国南通家纺城二期工程、如皋花木交易集聚区等一批集聚区的物流、酒店、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集聚区服务功能。

4、加快集聚区信息化步伐。引导省、市级集聚区加快信息化建设。一是加快市场类集聚区信息化建设。中国南通家纺城和江苏海门叠石桥家纺城2个省级市场集聚区应加快电子商务建设,争取明年上半年开通网上交易市场;其它有条件的省、市级市场集聚区在年内建设网站,为下一步电子商务建设打好基础。二是加快物流中心类集聚区信息化建设。加快3个市级物流中心信息化建设,年内实现与南通市物流信息平台的连接,拓展物流业务、实现信息共享、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三是规划建设中心商务区、商贸集中区信息设施。加快南大街商贸集中区内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快文峰大世界、百货大楼、金鹰国际、亚萍国际购物广场等重点商贸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提升企业经营层次,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提高集聚区的服务能级。同时,加快中央商务区、能达商务区规划建设步伐,高起点建设信息化系统,成为南通吸纳高端服务业的高地。

5、加大集聚区招商引资力度。建议以区、县为单位,以各集聚区管理机构为主体,加大各级集聚区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采取上门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会议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宣传南通、推介项目,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到我市集聚区投资、发展。根据南通服务业发展现状和集聚区发展的特点,重点引进高端服务业企业。一是积极引进高科技企业。依托南通软件园,吸引软件外包的承接企业落户南通,尽快形成全省软件外包基地。依托创业社区吸引国内外掌握高技术的有志人才来通投资创业,使南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摇篮。二是加快引进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依托开发区通富路物流中心、海门叠石桥物流中心等3个物流中心,吸引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落户南通,提升南通物流服务水平。三是着力吸引大型商贸企业和苏中、苏北企业总部落户南通。依托南大街商业中心和中央商务区,吸引国内大型商业企业落户,尽快将南大街打造成为长三角北翼知名的商业街,将中央商务区打造成南通的次商贸中心;依托中央商务区和能达商务区,以南通市区位优势凸显为契机,吸引苏中、苏北地区企业总部落户南通,做大总部经济。

6、做优做强集聚区企业。一是引导企业走规范发展道路。江苏海门叠石桥家纺城和中国南通家纺城2个集聚区成立了专门机构抓专利申请和保护,目前,两个集聚区共获得家纺产品研发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13000多个。在鼓励两个集聚区继续规范经营的同时,引导各类集聚区内的企业瞄准本行业标准,积极创建自己的专利,走规范发展道路。二是引导企业走联合发展之路。重点引导软件园内的软件企业,通过联合承接国内外大型软件外包订单,提升承接大型软件外包业务的能力;通过与上海、大连、成都等承接软件外包发达地区企业的联合,提升承接软件外包的水平和层次。三是引导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重点引导通富路物流中心的大地物流有限公司,以承担制定江苏省物流行业标准为契机,树立行业品牌,走品牌化发展道路。


第二篇:关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探究


关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探究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编制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引导和支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编好这项规划,近期我们做了一些前期调研。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对服务业集聚区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太清晰、统一,有必要就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界定、发展重点、运作管理和保障措施等问题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关于概念界定问题

在国内来说,服务业集聚区是一个新概念,大家还比较陌生,目前对其理解差别较大。由于对服务业集聚区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和建设推进。

上海在国内最早引入服务业集聚区概念。20xx年上海提出了关于构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工作设想,认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要是指商务楼宇、星级宾馆及相关休闲、生活配套设施较为集中,商务、生态和人文环境协调,具有较强吸引国内外现代服务业知名企业集聚能力的区域。鉴于上海具有国际大都市的特点,他们将微型CBD作为服务业集聚区的主要形态。

江苏借鉴上海经验较早引导开展服务业集聚区建设。20xx年出台了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政策意见,将服务业集聚区定义为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以某一服务产业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基础,在一定区域内集聚而成的服务企业集群。重点发展中央商务区、创意产业园、科技创业园、软件园、现代物流园、产品交易市场等6大类服务业集聚区。

借鉴上海和江苏经验,结合浙江实际,我们认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应具有多种类型和功能,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同类或相关服务业企业集聚互动,形成的具有较强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功能的集聚区域的总称。具体来说,具有以下特征:

——众多同类或相关企业集聚。服务业集聚区必须吸引多家企业入驻,单个企业经营的集聚空间不能算作服务业集聚区。入驻企业可以是同类企业,也可以是处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相关企业,以及有关配套服务企业或机构,企业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关联和促进关系,通过企业集聚互动,较大幅度提高运营效率。

——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是集信息服务、技术支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重要载体。一般情况下,服务业集聚区内企业共享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兼具专业性和综合性等多种类型。服务业集聚区有的是专业性的,如物流园区、科技创业园等,以某一产业为主导,其他相关产业作为配套;也有的是综合性的,如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依托产业园区或产业集群集聚多种类型的服务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问题,各地将服务业集聚区的空间尺度定得过大,主要存在以下两个误区。

误区之一,将整个城市新城或旅游景区当作集聚区。服务业集聚区的空间尺度与城市新城、旅游景区等具有较大区别。城市新城大多包括公建、居住、工业等各类建设用地,旅游景区往往包括山体、水面等非建设用地,两者的空间尺度都较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功能相对单一,以公建用地为主,因此空间尺度相应较小。一个城市新城中有可能分布多个不同类型的服务业集聚区。

误区之二,将多个同类功能地块“打包”成一个集聚区。集聚区在空间上是集中连片的。对于用地不相邻但功能相同的多个地块,应视为多个集聚区。避免将同一行政区域内所有同类型服务业发展地块划入一个集聚区。

由于不同服务业行业用地需求差异较大,服务业集聚区空间尺度的界定也不能搞“一刀切”。从现实情况看,集聚区空间尺度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是占地面积较小,建筑密度较高的集聚区。这类集聚区可能仅占了几公顷用地,但内部的建筑高度密集,比如一栋或几栋高层(小高层)建筑,体现“楼宇经济”特点。集聚区主要提供办公和实验场所,入驻的大多是企业总部、软件和服务外包、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类型企业。

另一类是占地面积较大,建筑密度较低的集聚区。由于物流、市场、会展和旅游等行业所需的建筑空间与一般办公空间不同,以低层、低密度建筑为主,因此这些企业集聚形成的集聚区占地面积相对较大。

二、关于发展重点问题

一些服务行业具有集群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当前我省服务业也出现了一定的集聚态势,需要选准重点,因势利导,加以扶持和培育。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省拟重点规划建设八种类型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一)物流园区

总体来说,物流企业布局应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企业集中布局的空间载体,是指多家物流企业及物流相关机构集聚的场所,一般具有仓储、运输、货代、配送、简易加工和信息服务等功能。

浙江物流业发展基础较好。20xx年全省拥有各类物流企业2.6万多家,其中国家A级物流企业38家,占全国1/10以上。各地已经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物流园区。杭州传化物流基地整合了近36万辆社会车辆,入驻企业430多家,20xx年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宁波保税物流园已入驻UPS、联邦快递等物流巨头;嘉兴现代物流园成功引进沃尔玛华东配送中心、安博物流等6个项目。从发展态势看,各地建设物流园区的积极性很高,有必要对其空间布局进行科学规划,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物流园区以集聚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企业为主,在提供仓储、运输等传统服务的同时,拓展保税物流、仓单质押、信息整合等服务。园区布局主要有两个倾向:一是依托交通枢纽布局,倾向于布局在邻近机场、港口、铁路站场、公路结点等区域。二是围绕需求中心布局,倾向于布局在产业集群、开发区(园区)、专业市场和中心城市近郊等区域。

(二)总部基地

由于知识要素和土地、劳动等其它生产要素区域分布的不均衡,企业总部与制造基地具有空间分离的需求,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需求越来越多的变成现实。总部与制造环节分离现象最先出现在跨国公司,近几年浙江民营企业跨区域投资大大增加,也产生了建设总部基地的强烈需求。当前浙江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县(市)总部经济发展势头正旺,纷纷划出专门区域,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化布局,初步形成或正在形成多种名目的企业总部集聚区块。我们将其统称为“总部基地”。

从浙江情况看,按层次分总部基地大致可以划为两类:一类是中心城市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的特殊功能区块,比如杭州黄龙商务区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区域销售中心、商务企业入驻,其中欧美中心已入住8家世界500强企业,去年纳税额5000万以上的商务楼宇就有4幢。规划建设中的杭州钱江金融集聚区,也将成为杭州乃至全省金融业的核心区域。另一类分布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以吸引当地龙头骨干企业入驻为主。如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总部经济园目前以16家本地企业和4家外地商会为主开发建设23幢总部楼宇,有18家全国纺织业百强企业、47家外商投资企业和638家国(境)外企业常驻代

表机构入驻,已竣工投产的商务大楼入驻率达到80%以上。温州瓯海总部经济园则以吸引温州人在外地创办的企业为目标,已签约40余家企业。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总部基地”是个总称,不同类型的企业总部集聚区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在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如果在城市CBD以外的交通通信便捷区域,集办公和餐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楼宇群可称之为微型CBD或城市综合体;如果是银行、保险和证券等总部集聚的区域,若空间布局形态是块状的,可称之为“金融集聚区”,若沿道路街道布局,可叫“金融街”,等等。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同样也可以用不同的称谓。

(三)科技创业园

科技创业园是以科技创业为重点,以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政策扶持为支撑,集技术检测与推广、工程研究与实验、成果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

由于历史原因,浙江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这个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用创办科技创业园这一空间载体,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入驻,已成为一条重要途径。因此,近几年全省科技创业园区发展较快。如嘉兴科技城已引进研发机构20多家,科创企业近60家,培训机构10多家,有来自国内外300多名各类各级研究和管理人才投身科技城建设和发展。嘉兴科技城工贸总收入从20xx年的2600万元飞速增长到20xx年的17亿元。

科技创业园主要依托科技资源集中区和产业需求区布局,把科研机构与本地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布局在高技术新产品生产制造基地,依托生产制造业的研发需求形成集中布局。如嘉兴科技城毗邻嘉兴工业区,为区内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大量研发需求提供面对面的服务。二是邻近理工类院校等研发人才集中区布局,或者直接设在院校内部。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毗邻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具有高层次人才资源优势及强大的科技实力,为科技园的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企业孵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创意产业园

创意产业园是以创意为主的工作室或服务性公司集中的特色区域,包括影视制作、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广告策划、游戏动漫等多种类型。创意产业是世界经济文化的重要潮流,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美国的好莱坞影视、百老汇戏剧产业园、英国的克勒肯维尔等成为世界著名的创意产业集聚区。

浙江是全国创意产业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创意产业区块。杭州LOFT49号集聚了美国D1设计库、潘天寿环境艺术研究院、江南布衣等20多家创意设计公司,园区年产值超过4亿元。嘉兴国际创意产业园入驻了当代中国艺术中心、铁哥们等13家创意企业,20xx年产值达1.6亿元。立足创意产业基础,建设创意产业园,是促进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

创意产业园布局倾向在专业人才集中、具有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以及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主要利用工业遗存和历史建筑改造形成。一是改造利用工业旧厂房建成集聚区,如嘉兴对东栅工业功能区实施退二进三改造建成嘉兴国际创意产业文化园;二是改造利用存量农居,并优化提升村落整体环境建成集聚区,如杭州萧山区选择在城郊结合部的白马湖建设农居创意SOHO;三是邻近艺术类院校等专业设计人才相对集中的地区布局,如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布局在靠近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原杭州双流水泥厂内,这一选址也充分结合了第一项因素;四是依托传统工艺和特色资源布局,如丽水龙泉利用青瓷工艺积淀建设青瓷文化创意园。

(五)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

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是众多软件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的集聚区域,以软件开发、生产、售后服务为核心,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集成软件等相关产业,积极承接国际软件服务外包。当前,世界服务外包正在蓬勃兴起,20xx年全球跨境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务总额约为4000亿美元,预计到20xx年将达16000亿美元。顺应这一趋势,很有必要建设一批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抢占世界服务外包的市场份额。

浙江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已有一定基础。20xx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3793亿元。杭州成为20个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已集聚了1100多家软件及相关企业,其中总收入上亿元的软件企业53家,上市软件企业17家,软件产业年销售收入达200多亿元。但总体而言,我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业布局比较分散,集聚效应不够。规划建设若干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有利于优化全省软件业整体布局,提高产业竞争力。

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布局倾向在科研力量集中、软件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地区,与知识要素分布紧密相关。鉴于不同地区间软件业基础差别较大,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建设,也应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杭州、宁波、嘉兴等城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础较好,应加快整合软件企业、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打造高

品质的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部分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市,以行业软件、网络与电子商务等为重点,建设特色化、专业化软件园。如舟山创意软件产业园依托修造船产业,积极发展船舶相关软件,已入驻13家软件企业。

(六)文化商旅综合体

文化商旅综合体是指或以商业为核心,或以旅游为核心,形成的集购物、旅游、娱乐、休闲、餐饮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建筑群体或区域。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文化、商贸、旅游等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更加注重服务的综合性和配套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商旅综合体这种新型业态应运而生。浙江商贸和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但这类多功能综合体建设却相对滞后。因此,要加快文化商旅综合体建设,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文化商旅综合体的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是shopping mall模式,即依托传统商贸业拓展服务功能,形成具有多种业态的建筑,如宁波万达广场引入沃尔玛、百安居、苏宁电器、石浦酒楼、大歌星KTV、万达国际影城等主体,为居民提供全天候的消费环境。二是特色街区模式,即依托历史文化等特色资源建设主题鲜明街区,如嘉兴月河、芦席汇等街区利用明清古建筑,引进饭店、茶楼、老字号店铺等,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历史古街。三是景区拓展模式,即依托旅游景区,集聚住宿、餐饮、休闲等经营主体,如嘉兴依托南湖景区吸引南湖三馆、休闲茶室、酒店宾馆等入驻,形成具有旅游、休闲和购物等功能的综合体。

(七)新型专业市场

新型专业市场是指在传统专业市场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改造和提升,具有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等新业态、新功能的专业市场。换句话说,新型专业市场是传统专业市场的升级版。新型专业市场的网上交易应占相当比例,真正成为信息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和价格中心。

专业市场发达是浙江经济的一大优势。20xx年,全省亿元以上市场成交额已突破8000亿元。义乌小商品市场、绍兴国际轻纺城等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一定影响力。一些专业市场已突破了单一的交易功能,积极向具有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功能的新型专业市场转变。如义乌小商品市场已成为世界小商品价格中心,余姚中国塑料城已实现信息发布、交易、支付、送货的全过程电子商务。这些发展趋势,为培育新型专业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

新型专业市场布局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依托现有市场布局,提升现有市场的服务功能,运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模式,拓展发布、会展、旅游新功能。二是整合市场资源,科学选址建设新市场。新市场选址大都在城郊结合部或邻近区域性交通节点区域。如杭州对市内五大农副产品市场进行资源整合,将五大市场全部搬迁至余杭区,集中打造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八)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

浙江产业集群发达,中小企业居多,对金融、会展、信息、物流和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有较强烈的共性需求。目前来看,产业集群的这种服务需求并未得到较好的满足。农业方面也同样有这种服务需求。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是多种类型的服务业企业集聚的空间场所,在这里可以为多类制造业或农业产业集群提供一揽子的配套服务。

目前,这类综合性的集聚区虽然数量甚少,但是一种值得探索的组织形式。比较典型的是台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已建成船舶产业服务中心,为台州及浙南地区的船舶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国际采购、保函质押、船舶设计等多项服务。嘉兴南湖区特钢产业服务集聚区、缙云市锯床和缝纫机服务集聚区等,也已完成相关规划,但实质性建设尚未启动。

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主要围绕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基地等布局。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发展中应注重深化产业分工,推进产业互动,引进优势服务企业,提升服务水平。

三、关于运作管理问题

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的成功与否,除了要选准重点,采用适当的运作管理模式也十分关键。从目前我们调研掌握的情况看,以下三种运作管理模式是各地在集聚区建设中采用较多的。

(一)政府主导模式

由各级政府或政府背景的投资开发公司负责集聚区日常管理和建设投资。这里所说的日常管理主要指集聚区规划、建设、招商等工作,教育、医疗、治安等社会事务管理仍由原行政区负责。目前省内大部分集聚区采用这一模式。

有的集聚区采取“管委会+国有投资公司”的运作管理方式,如杭州之江文化创意园。杭州市为推进之江文化创意园建设,20xx年成立了新的事业单位——之江文化创意中心,作为推动之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常设办事机构,下设建设、招商、综合三个科室,主要职责是制定园区规划和政策,推进园区公共环境和平

台建设,负责产业引导和培育,做好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工作。同时成立国有独资的之江创意园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园区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以及创意产业会展、咨询等工作。之江创意园开发有限公司是之江文化创意中心的下属单位,公司经营管理由创意中心全权负责。这一组织形式充分发挥了政府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园区从20xx年3月开始整治,20xx年10月开始招商,目前整治完毕的5000平方米招商全部完成,已入驻25家企业。

也有集聚区直接由国有投资公司负责日常管理,如宁波国际会展中心。为推进会展中心建设,宁波市专门组建了国有独资的国际贸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国际会展中心的策划、组织、运营、服务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该公司成立于20xx年,20xx年7月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重组后的国投公司注册资金为18亿元,分别由三家国有独资企业共同出资。国际会展中心的运行模式,资金优势较强。目前,常年展1号馆已交付使用,主要入驻以小家电为主的家电电子产品展。集聚区内海关、国检、物流运输、金融结算、检测认证等配套服务日趋完善。

(二)企业主导模式

由企业主导实施集聚区开发建设和管理。这里所说的企业或是民营企业,或是国有企业,但有别于专门为集聚区开发而组建的政府背景的国有投资公司。

台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嘉兴国际中港城等均由企业自主开发、自主招商,是典型的企业主导模式。台州先进制造业服务集聚区总投资2.5亿元,利用星星电子集团闲置厂房,由浙江物产集团与星星集团合作建设。物产集团和星星集团组建了浙江物产星星现代服务产业有限公司,作为集聚区的运作主体,负责集聚区规划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嘉兴国际中港城由浙江中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包括5万平方米的娱乐城、25万平方米的商贸城和8万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建成后招商工作也由该公司负责,目前已入驻环球百货等商贸企业。

企业主导也可以是政府引导下的企业主导模式,如上海8字桥创意集聚区。20xx年,卢湾区政府决定对汽车制动器厂老厂房进行改造利用,以发展创意产业。采取租赁承包的市场化模式,通过公开招标,香港时尚生活策划咨询有限公司获得20年承包经营权,负责具体的开发定位、规划论证、包装策划、改建招商和管理工作。这一做法不同于上述企业自主开发模式,而是由政府决定要不要开发,如何开发以及后续管理由企业解决,其运作经验值得浙江借鉴。

(三)政企共管模式

这一模式发挥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的作用,由企业与政府共同建设管理集聚区。

东阳横店影视城是这一模式的典型。横店影视城由横店集团投资建设,影视城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等工作由横店影视城有限公司负责。为更好加强影视城管理,东阳市成立了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常设机构,负责园区规划指导、招商服务等工作。

总体而言,三种运作管理模式各有利弊。政府主导模式具有协调能力强、建设推进速度快等优势,但对政府决策要求较高,一旦决策失误,就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企业主导模式具有体制机制灵活、市场嗅觉敏锐等优势,但在项目前期推进时相对比较困难,加上企业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天性,在产业导向、招商重点等方面可能会与区域定位发生偏差。政企共管模式兼具政府协调能力强、企业体制机制活等优势,但也有可能因为政府和企业协调不够而影响效率。

鉴于三种运作管理模式特点各不相同,各集聚区应针对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运作管理模式。一般说来,科技创业园、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新型专业市场等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任务较重,更适合采取政府主导模式。总部基地、文化商旅综合体等集聚区涉及较多商业地产开发,更适合企业主导模式。物流园区、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创意产业园等集聚区个体差异较大,可以灵活选择政府主导或企业主导模式。部分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周期长、对区域经济影响较大的集聚区可采用政企共管模式。

四、关于保障措施问题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还是个新生事物,尚未引起普遍的足够重视,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还不少。为了推进其顺利发展,需要认真研究鼓励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

虽然我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刚起步,但在部分类型集聚区中已出现各地争相上马、重复布局建设问题。也有的集聚区出现占地面积过大、功能定位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的问题。因此,必须强化规划指导以优化整体布局。

加快集聚区的规划编制。抓紧研究编制《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布局总体规划》,科学确定首批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及其备选目录,明确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导向和空间布局。同步推进11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编制当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布局总体规划。对列入省规划布局内及

其备选目录的集聚区,还应当分别编制单个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规划,以及具体实施计划。

加强集聚区的分类管理。选择一批已有一定基础、符合区域定位且发展前景看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加以重点培育;选择一批发展前景看好但目前基础尚不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纳入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的备选目录,加以重点跟踪,条件成熟后及时认定为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对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建立按季、按年统计直报制度和年度分析报告制度,加强动态监测分析,对长期发展状况不佳的集聚区实行退出制度。各地也要加强对重点集聚区的服务和管理。

(二)加强政策促进

针对我省集聚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实状况,加快研究制定集聚区促进政策,从财政、金融、土地、税费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强化财政扶持。省服务业引导资金应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倾斜。11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并逐步扩大服务业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本地的集聚区发展。协助集聚区内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优先申请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国债专项资金等国家资金。

强化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集聚区内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业企业加大信贷支持。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集聚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拓宽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筹资渠道。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集聚区企业开展业务。

强化用地保障。优先安排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建设用地。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时,要优先安排集聚区的基本农田调整;在当前总规调整尚需时间的情况下,对其中特别重大的服务业项目可以作些局部调整。物流园区、科技创业园、创意产业园、综合性生产服务集聚区等符合一定条件的集聚区,其土地出让方式及出让价格尽量参照工业用地实施。对利用工业厂房、农居、历史保护建筑等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兴办的集聚区,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鼓励市区“退二进三”发展集聚区,对符合规划、整体搬迁的企业,各地政府可给予原企业一定的补助。

实行税费优惠。在国家税法规定框架内,用足用好现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家尚处于探索阶段的税收政策,可优先安排在省规划布局内集聚区先行试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基金、教育附加等地方税减免可向集聚区内

鼓励发展的服务业企业作些优惠倾斜。对成长性较好的服务业小企业,要在减轻租金费用负担方面给予更大的扶持。

(三)加强人才支撑

人才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力量。集聚区建设必须坚持育人和引人并举,加大用人留人的政策扶持力度,强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人才支撑。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集聚区服务业人才的继续教育,鼓励集聚区定期开展人才在职培训,整体提高集聚区从业人员素质。鼓励高校与集聚区合作开办人才实训基地,政府有关部门可给予适当资金补助。鼓励服务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集聚区内企业骨干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外进行相关培训考察。

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在集聚区加快建立人才工作服务站,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引进的高端人才,给予个人所得税抵扣优惠。对为集聚区做出特殊贡献的企业家、高级管理技术人员,给予其购房、子女入学、家属落户等方面支持。对集聚区配套经济适用房和人才公寓建设给予相关支持。对集聚区企业招聘工作,相关中介机构和服务中心应予以信息发布、招聘场地租用等方面大力支持。

(四)加强招商选资

我省集聚区普遍存在企业入驻率不高、缺乏行业领军企业等问题。这就赋予集聚区一项重要任务,大力推进招商选资工作。

制定招商引资导向目录。根据集聚区规划要求,制定集聚区招商引资导向目录。强化目标企业管理,着力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引导各行业龙头企业向专业化集聚区集聚。明确集聚区招商准入门槛,禁止引进不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服务业企业。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变过去的单个项目招商为集聚区招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已入驻企业等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灵活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强化二次招商,积极配合开发主体做好业态培育和引进。加大推介力度,委托具有较高水平的策划和咨询机构,对集聚区进行整体包装,创建集聚区品牌。开展专门针对集聚区招商的推介活动,组织人员赴各地进行推介招商。发挥网络招商在扩大招商覆盖面中的作用。

优化招商引资服务。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招商工作促进小组,指导、督促、协调、推进集聚区招商引资。建立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完善招商引资奖

励办法,充分调动各部门招商引资积极性。简化企业入区程序,对入区企业提供手续代办等一站式服务。

(五)加强平台建设

公共服务平台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提升集聚区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必须围绕集聚区企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创新平台运作方式。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共建,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使企业成为平台建设投入主体、应用主体和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积极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高层次的服务平台,引导行业协会参与平台建设。优化平台运作管理,通过理事会、董事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会员制等组织形式,健全平台管理制度,强化平台的跨地区、跨部门的资源组织能力。

完善平台服务功能。突出建设重点,着力建设企业孵化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科技研发平台、知识产权平台、服务外包跟踪平台、网络电子交易平台等。着力完善平台软硬件条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公共化的高质量服务。深入挖掘集聚区企业的共性需求,扩大平台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形成功能完善、企业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

加大平台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服务业引导资金重点向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倾斜。对公益性较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可登记为事业单位或非营利组织,以减轻税收负担;对登记为企业的服务平台,税务部门在审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基金、教育附加等地方税减免时给予优惠倾斜。对发展初期的服务平台,在租金费用方面也应给予适当减免。

更多相关推荐: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榆社县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调研材料之十一20xx11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为进一步理清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我们成立了调研领导组制定了现代服务业调研方案随后召开...

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1]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现代服务业高地关于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泰兴市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六小组20xx年8月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市正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进程...

现代服务业的调查报告

由传统服务业迈向现代服务业对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调查报告进入信息时代一种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变化正悄然出现服务业和工业一样也面临着优化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课题国家在不久前制定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关于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西湖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区人大常委会:为配合本次常委会审议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日前,区人大常委会吴兴根副主任带领财经工委相关同志,先后赴区发改局、商贸旅游局、财政局、科技局、…

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来源决策咨询委作者决策咨询委员会日期20xx114162059根据市委市政府对课题的安排我们组织力量对全市商贸金融邮电教育旅游卫生等服务行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

现代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现代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近年来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项目带动改革开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近期政府又提出了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了解现代服务业现状近期我们会同发改统计局商务局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

服务业的调研报告(最终定稿)

聚焦产业创新模式强化保障奋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十二五时期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我市继续把握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

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兴庆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兴庆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战略目标和打造沿黄城市群最具活力城区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动接轨城市消费需求升级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梧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梧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委即组织市内各相关部门做好调研工作准备并就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情况及思路汇报如下一我...

关于我市三产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一稿)

关于我市三产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深入了解我市三产服务业发展情况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和建议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机关人员围绕我市三产服务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实地走访集中座谈下发调研...

服务业调查报告20xx0523

关于全县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全省上下已把繁荣发展服务业摆在重要位臵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促进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机...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发展趋势研究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发展趋势研究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以生产服务业为核心以信息化知识技术密集和高增值为特征其发展水平对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产...

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