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 实验四_常用体表标志及其应用

时间:2024.4.13

实验四  常用体表标志及其应用

[实验内容]

观察和触摸骨性、肌性、腱性和皮肤的主要体表标志,掌握其应用范围。

[实验目的]

(一)能在自己(或他人)身上触摸到主要的体表标志。

(二)掌握进行体格测量时人体主要测量点的位置。

[材料与器具]

全身骨架标本模型,全身肌肉标本模型。

[方法与步骤]

(一)取全身骨架标本、模型和全身肌肉标本模型,在自己或同伴身上触摸常用的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

② 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

③ 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

④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

⑤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⑥ 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

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

② 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

③ 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④ 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

⑤ 胸大肌:胸前发达的扁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⑥ 背阔肌:在背的中部外侧可见此肌的轮廓,以后向上延伸参与形成腋后壁。

⑦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腱可于肘窝中央摸到。当屈肘握拳旋后时,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此肌腹最隆起部位是测量上臂的紧张围与放松围的标志点。

⑧ 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肱三头肌长头。

⑨ 掌长肌:当手用力半握拳屈腕时,在腕前面的中缝、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⑩ 尺侧腕屈肌:用力外展手指半屈腕时,在腕的尺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11 桡侧腕屈肌:握拳时,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12 鼻烟窝: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等肌腱。在后二肌腱之间有深的凹陷,称鼻烟窝。

13 指伸肌腱: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第2—5指的肌腱。

2.触摸下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髋骨位于腰腹部侧面,其髂嵴全长易在皮下触及,髂嵴上缘最向外突出的点为髂嵴点,是测量下肢长H(又称髂嵴高)和骨盆宽的体表标志。前端为髂前上棘,是测量下肢长A(又称髂前上棘高)的体表标志;后端为髂后上棘。坐骨结节位于臀部后下方。髂嵴高、髂前上棘高、大转子高是测量下肢长的三种方法。

② 股骨位于髋部最外侧,其大转子易在皮下触及,是测量下肢长B(又称大转子高)的体表标志。内、外侧髁位于大腿下端两侧皮下。

③ 髌骨前面可在膝关节前面皮下触及,此骨的前面中点是测量膝围的体表标志。

④ 胫骨的胫骨粗隆在膝关节前面下方皮下易触及,屈膝时更明显。内、外侧髁位于上端两侧皮下,其内侧髁内侧缘上最高的点为胫骨点,是测量小腿长的体表标志。坐位时,将右腿的踝关节架在自己的左膝关节上,而右腿膝关节自然下垂,此时可明显摸到胫骨内侧髁的内侧缘。在小腿前内侧皮下可触摸胫骨前缘的全长。在胫骨下端内侧皮下的隆凸处可触摸到内踝,在内踝上方小腿最细处是测量踝围的体表标志,内踝点是测量小腿长的体表标志。

⑤ 在胫骨外侧髁下方皮下可触摸到腓骨头,屈膝时较明显。腓骨外踝可在下端外侧皮下隆凸触及,外踝比内踝略低。

⑥ 跟骨跟结节在足后部皮下能触及,为直立时足跟最向后突出的一点,为测量跟腱长和足长的体表标志。

⑦ 外侧跖骨点,第五跖骨小头向外侧最突出的点;内侧跖骨点,第一跖骨小头最向内侧突出的点。这两点为测量足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下肢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臀股沟:为一横行的沟,界于臀部和大腿后面之间。也称臀纹线,是测量大腿围的标志点。

② 腘窝横纹:在腘窝呈横行的皱纹。

③ 臀大肌:使臀部形成圆隆的外形。

④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在大腿屈和内收时,可见股直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⑤ 半腱肌腱、半膜肌腱:附于胫骨上端的内侧,构成腘窝的上内界,并在此可摸到其肌腱。

⑥ 股二头肌腱:为一粗索附于腓骨头,构成腘窝的上外界,在此处可摸到其肌腱。

⑦ 小腿三头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及跟腱。腓肠肌二个头则构成腘窝的下界。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为测量跟腱长的体表标志。腓肠肌最粗处是测量小腿围的标志点。

⑧ 跟腱:在踝关节后方呈粗索状,向下止于跟骨后端

⑨ 胫骨前肌肌腱:在用力勾脚尖时,在小腿下端前面、胫骨外侧,明显可见此肌腱。

3.触摸躯干和颅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中轴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在两眶下缘外后方皮下能触及颅骨颧弓;眶上缘、眶下缘分别为眼眶上下的骨性边界;眉弓为眶上缘上方的横行隆起;在耳廓前方可触及下颌头,张口、闭口运动时,可发现下颌头在移动。在外耳门后下方皮下可触摸到颞骨乳突;在外耳门前下方可触及下颌角;在枕部正中皮下可触及枕外隆凸,低头时较明显,是测量项长(后颈长)的体表标志。

② 背部正中皮下能触及椎骨棘突。特别是第七颈椎棘突,低头时更明显,是测量项长(后颈长)的体表标志。两侧肩胛冈内侧缘连线,平第3胸椎棘突。两髂嵴最高点连线平第4腰椎棘突,易于在体表扪及。

③ 肋骨除第1肋骨外,所有肋骨都可扪及。第2肋位于锁骨下方皮下。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

④ 胸骨全长位于胸正中部皮下,其中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触摸躯干和颅的皮肤、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人中:上唇处中线上的纵行浅沟。

② 鼻唇沟:脸颊和上唇分界处的斜行浅沟。

③ 咬肌和颞肌:咬紧牙关,在下颌角的前上方、颧弓下方可摸到强硬的条状咬肌。在颧弓上方的颞窝内可摸到坚强的颞肌。

④ 胸锁乳突肌:转头向对侧时,可见位于颈前外侧呈长条状的肌性隆起。

⑤ 喉结节点:正中矢状面上,喉结节最向前突出的点,此点为测量颈宽、颈围的标志点。

⑥ 腹直肌:腹前正中线两侧的长形肌性隆起,肌肉发达者可在两侧腹直肌上有3条横沟,为腹直肌腱划,腱划上、下有发达的肌腹,一般有8块。

⑦ 竖脊肌:在脊柱两侧,呈纵形肌性隆起。

(二)观察人体主要测量点示意图(图2-4-1),并分别在全身骨架标本和全身肌肉标本或自己(或他人)身上找出相应的测量点。

文本框:  
图2-4-1    人体主要测量点

[实验作业]

1.根据常用体表标志和人体主要测量点示意图,试测量肩宽、上肢长、上臂长、前臂长、手长、上臂围、下肢长(H、B和A)、骨盆宽、大腿围、小腿围、小腿长和踝围。


第二篇:实验四_常用体表标志及其应用


实验四  常用体表标志及其应用

[实验内容]

观察和触摸骨性、肌性、腱性和皮肤的主要体表标志,掌握其应用范围。

[实验目的]

(一)能在自己(或他人)身上触摸到主要的体表标志。

(二)掌握进行体格测量时人体主要测量点的位置。

[材料与器具]

全身骨架标本模型,全身肌肉标本模型。

[方法与步骤]

(一)取全身骨架标本、模型和全身肌肉标本模型,在自己或同伴身上触摸常用的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

② 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

③ 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

④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

⑤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⑥ 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

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

② 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

③ 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④ 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

⑤ 胸大肌:胸前发达的扁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⑥ 背阔肌:在背的中部外侧可见此肌的轮廓,以后向上延伸参与形成腋后壁。

⑦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腱可于肘窝中央摸到。当屈肘握拳旋后时,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此肌腹最隆起部位是测量上臂的紧张围与放松围的标志点。

⑧ 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肱三头肌长头。

⑨ 掌长肌:当手用力半握拳屈腕时,在腕前面的中缝、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⑩ 尺侧腕屈肌:用力外展手指半屈腕时,在腕的尺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11 桡侧腕屈肌:握拳时,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12 鼻烟窝: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等肌腱。在后二肌腱之间有深的凹陷,称鼻烟窝。

13 指伸肌腱: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第2—5指的肌腱。

2.触摸下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髋骨位于腰腹部侧面,其髂嵴全长易在皮下触及,髂嵴上缘最向外突出的点为髂嵴点,是测量下肢长H(又称髂嵴高)和骨盆宽的体表标志。前端为髂前上棘,是测量下肢长A(又称髂前上棘高)的体表标志;后端为髂后上棘。坐骨结节位于臀部后下方。髂嵴高、髂前上棘高、大转子高是测量下肢长的三种方法。

② 股骨位于髋部最外侧,其大转子易在皮下触及,是测量下肢长B(又称大转子高)的体表标志。内、外侧髁位于大腿下端两侧皮下。

③ 髌骨前面可在膝关节前面皮下触及,此骨的前面中点是测量膝围的体表标志。

④ 胫骨的胫骨粗隆在膝关节前面下方皮下易触及,屈膝时更明显。内、外侧髁位于上端两侧皮下,其内侧髁内侧缘上最高的点为胫骨点,是测量小腿长的体表标志。坐位时,将右腿的踝关节架在自己的左膝关节上,而右腿膝关节自然下垂,此时可明显摸到胫骨内侧髁的内侧缘。在小腿前内侧皮下可触摸胫骨前缘的全长。在胫骨下端内侧皮下的隆凸处可触摸到内踝,在内踝上方小腿最细处是测量踝围的体表标志,内踝点是测量小腿长的体表标志。

⑤ 在胫骨外侧髁下方皮下可触摸到腓骨头,屈膝时较明显。腓骨外踝可在下端外侧皮下隆凸触及,外踝比内踝略低。

⑥ 跟骨跟结节在足后部皮下能触及,为直立时足跟最向后突出的一点,为测量跟腱长和足长的体表标志。

⑦ 外侧跖骨点,第五跖骨小头向外侧最突出的点;内侧跖骨点,第一跖骨小头最向内侧突出的点。这两点为测量足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下肢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臀股沟:为一横行的沟,界于臀部和大腿后面之间。也称臀纹线,是测量大腿围的标志点。

② 腘窝横纹:在腘窝呈横行的皱纹。

③ 臀大肌:使臀部形成圆隆的外形。

④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在大腿屈和内收时,可见股直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⑤ 半腱肌腱、半膜肌腱:附于胫骨上端的内侧,构成腘窝的上内界,并在此可摸到其肌腱。

⑥ 股二头肌腱:为一粗索附于腓骨头,构成腘窝的上外界,在此处可摸到其肌腱。

⑦ 小腿三头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及跟腱。腓肠肌二个头则构成腘窝的下界。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为测量跟腱长的体表标志。腓肠肌最粗处是测量小腿围的标志点。

⑧ 跟腱:在踝关节后方呈粗索状,向下止于跟骨后端

⑨ 胫骨前肌肌腱:在用力勾脚尖时,在小腿下端前面、胫骨外侧,明显可见此肌腱。

3.触摸躯干和颅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中轴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在两眶下缘外后方皮下能触及颅骨颧弓;眶上缘、眶下缘分别为眼眶上下的骨性边界;眉弓为眶上缘上方的横行隆起;在耳廓前方可触及下颌头,张口、闭口运动时,可发现下颌头在移动。在外耳门后下方皮下可触摸到颞骨乳突;在外耳门前下方可触及下颌角;在枕部正中皮下可触及枕外隆凸,低头时较明显,是测量项长(后颈长)的体表标志。

② 背部正中皮下能触及椎骨棘突。特别是第七颈椎棘突,低头时更明显,是测量项长(后颈长)的体表标志。两侧肩胛冈内侧缘连线,平第3胸椎棘突。两髂嵴最高点连线平第4腰椎棘突,易于在体表扪及。

③ 肋骨除第1肋骨外,所有肋骨都可扪及。第2肋位于锁骨下方皮下。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

④ 胸骨全长位于胸正中部皮下,其中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触摸躯干和颅的皮肤、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人中:上唇处中线上的纵行浅沟。

② 鼻唇沟:脸颊和上唇分界处的斜行浅沟。

③ 咬肌和颞肌:咬紧牙关,在下颌角的前上方、颧弓下方可摸到强硬的条状咬肌。在颧弓上方的颞窝内可摸到坚强的颞肌。

④ 胸锁乳突肌:转头向对侧时,可见位于颈前外侧呈长条状的肌性隆起。

⑤ 喉结节点:正中矢状面上,喉结节最向前突出的点,此点为测量颈宽、颈围的标志点。

⑥ 腹直肌:腹前正中线两侧的长形肌性隆起,肌肉发达者可在两侧腹直肌上有3条横沟,为腹直肌腱划,腱划上、下有发达的肌腹,一般有8块。

⑦ 竖脊肌:在脊柱两侧,呈纵形肌性隆起。

(二)观察人体主要测量点示意图(图2-4-1),并分别在全身骨架标本和全身肌肉标本或自己(或他人)身上找出相应的测量点。

[实验作业]

1.       根据常用体表标志和人体主要测量点示意图,试测量肩宽、上肢长、上臂长、前臂长、手长、上臂围、下肢长(H、B和A)、骨盆宽、大腿围、小腿围、小腿长和踝围。

2.       一、躯干部

3.       (一)项、背、腰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4.       背纵沟:为背部正中纵行的浅沟,在沟底可触及各椎骨的棘突。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显著突起的第7颈椎棘突。脊柱下端可摸到尾骨尖和骰角。

5.       竖脊肌:在背纵沟的两侧,呈纵行隆起。

6.       肩肿骨:位于皮下,可以摸到肩峰、肩肿冈和下角。肩肿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7.       骼峪: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8.       骼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朕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腰椎棘突。

9.       斜方肌:此肌自项部正中线及胸椎棘突向肩峰伸展作三角形的轮廓,一般不明显,动作时略可辨认。

10.     背阔肌:为覆盖腰部及胸部下份的阔肌,运动时可辨认其轮廓。

11.     (二)胸腹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

12.     一、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suprasternal notch)位于胸骨柄的上方。正常情况下气管位于切迹正中。
胸骨柄(manubrum sterni)为胸骨上端略呈六角形的骨块。其上部两侧与左右锁骨的胸骨端相连接,下方则与胸骨体连接。
胸骨角(sternal angle)又称Louis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 肋软骨相连接,胸骨角还标志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及相当于第4 胸椎下缘水平。
剑突(xiphoid process)位于胸骨体下端,呈三角形,其底部与脚骨体相连,正常人剑突的长短差异很大。
腹上角 为左右肋弓(由两侧的第7~10 肋软骨相互连接而成)在胸骨下端会合处所形成的夹角,又称胸骨下角(infrasternal angle)。正常为70°~110°,体型瘦长者较小,矮胖者较大.深呼气时可稍增宽。其后为肝脏左叶、胃及胰腺所在区域。
肋骨(rib )共12 对。肋骨除被锁骨和肩胛骨掩盖部分外,大多能在胸壁触及。在背部与相应的胸椎相连,由后上方向前下方倾斜。其倾斜度上方略小,下方稍大。第1 ~ 7 肋骨在前胸部通过各自的肋软骨与胸骨相连。而第8 、9 、10 肋软骨通过上一肋软骨与胸骨相连。第11 和12 肋骨不与胸骨相连,称为浮肋(free ribs)。
肋间隙(intercostal space)为两个肋骨之间的空隙,第一肋骨下面的间隙为第一肋间隙、第二肋骨下面的间隙为第二肋间隙,其余以此类推。
肩胛骨(scapule )位于后胸壁第2 ~8 肋骨之间。肩胛冈及其肩峰端均易触及。肩胛骨呈三角形,其下部尖端称肩胛下角。被检查者取坐位或直立位两上肢自然下垂时,肩胛下角平第7 肋骨水平或第7 肋间隙,或相当于第8 胸椎的水平。
脊柱棘突( spinous process)是后正中线的标志。位于颈根部的第7 颈椎棘突最为突出,其下为第1 胸椎,常以此作为计数胸推的标志。
胸壁的垂直定位大都以肋骨和肋间隙为标志。前肋一般根据胸骨角定位第二肋软骨,然后依次类推。后肋可以根据第7 颈椎棘突或第12 肋计数。
二、人工划线
前正中线(anterior midline)即胸骨中线。为通过胸骨的正中线。即上端位于胸骨柄上缘的中点,向下通过剑突中央的垂直线。
胸骨线(Sternal line ) (左、右)为沿胸骨边缘与前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

13.     锁骨中线(midclavicular line ) (左、右)为通过锁骨的肩峰端与胸骨端两者中点所作与前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即通过锁骨中点向下的垂直线(图3-5-3 )。
腋前线(anterior axillary line) (左、右)上肢向外侧方平举,与躯体成90°以上角时,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腋后线(posterior axillary line ) (左、右)为通过腋窝后皱襞沿后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腋中线(midaxillary line ) (左、右)为自腋窝顶于腋前线和腋后线之间向下的垂直线。它与腋前线和腋后线距离相等(图3-5-4 )。
后正中线(Posterior midline )即脊柱中线,为通过椎骨棘突或沿脊柱正中下行的垂直线。
肩胛线(Scapular line ) (左、右)为双臂下垂时通过肩胛下角所作与后正中线平行的垂直线,故亦称肩胛下角线。

14.     三、自然陷窝和解剖区域
腋窝(axillary fossa ) (左、右)为上肢内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部。
胸骨上窝(Suprasternal fossa )为胸骨柄上方的凹陷部,正常气管位于其后。
锁骨上窝(supraclavicular fossa ) (左、右)为锁骨上方的凹陷部,相当于两肺尖的上部。
锁骨下窝(infraclavicular fossa ) (左、右)为锁骨下方的凹陷部,下界为第3 肋骨下缘,相当于两肺上叶肺尖的下部。
肩胛上区(suprascapular region ) (左、右)为肩胛冈以上的区域,其外上界为斜方肌的上缘。相当于上叶肺尖的下部。
肩胛下区(infrascapular region ) (左、右)为两肩胛下角的连线与第12 胸椎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分。
肩胛区(Scapular region) (左、右)为肩胛冈以下、肩胛下角水平以上、肩胛骨内缘以外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分。
肩胛间区(interscapular region ) (左、右)两肩胛骨内缘之间的区域。后正中线将此区分为左右两部分。
四、肺和胸膜的体表投影
气管自颈部正中沿食管前方下行进入胸部,在胸骨角水平分为左右主支气管。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左主支气管细长而倾斜。肺的体表投影见图3-5-6 、7 、8 、9 。

15.     肺尖 位于锁骨之上,其最高点偏内,近锁骨的胸骨端,达第1 胸椎的水平,骨上约3cm 。
肺上界 始于胸锁关节向上至第一胸椎水平,然后转折向下至锁骨中1 / 3 与内1 / 3 交界处。呈一向上凸起之弧线。
肺外侧界 由肺上界向下延伸而成,几乎与侧胸壁的内表面相接触。
肺内侧界 自胸锁关节处下行,于胸骨角处左右两肺的前内界几乎相遇。然后分别沿前正中线两旁下行,至第4 肋软骨水平处分开,右侧几乎呈直线继续向下,至第6 肋软骨水平处垂直向右,下行与右肺下界连接。左侧于第4 肋软骨水平处向左侧达第4 肋骨前端,沿第4~6 肋骨的前面向下,至第6 肋软骨水平处再向左,与左肺下界连接。
肺下界 左右两侧肺下界的位置基本相似。前胸部的肺下界始于第6 肋骨,向两侧斜行向下,于锁骨中线处达第6 肋间隙,至腋中线处达第8 肋间隙。后胸壁的肺下界几乎呈一水平线,于肩胛线处位于第10 肋间隙水平。
胸膜 可分为脏胸膜(visceral pleura)和壁胸膜(parietal pleura)。其中脏胸膜覆盖在肺的表面,壁胸膜则覆盖在胸廓内表面、膈上面及纵隔面。
肺叶之间由脏胸膜分开,称为叶间隙(interlobar fissures )。左右肺斜裂始于后正中线第3 胸椎,向外下方斜行,在腋后线与第4 肋骨相交,然后向前下方延伸,止于第6 肋骨与肋软骨的连接处。右肺的水平叶间隙或水平裂,始于腋后线第4 肋骨,终于第4
肋间隙的胸骨右缘。左肺无水平裂。肋胸膜与膈胸膜在肺下界以下的转折处称为肋膈窦(sinus phrenicocostalis),由于其位性最低,胸水易积于此处。
胸膜的下界是肋胸骨与膈胸骨的折返线。右侧起自第6 胸肋关节后方,左侧起自第6 肋软骨后方,两侧均行向外下方,在锁骨中线处与第8 肋相交,在腋中线处与第10 肋相交并转向后内侧,最后在响推体外侧处终于第12 肋预下方。由于受肝的影响,右侧膈的位置较高,所以右侧胸膜下界常略高于左侧。

16.     腹部前面体表标志

17.     1.胸骨剑突。

18.     2.肋弓下缘 肋弓系由第8~10肋软骨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部上界,常用于腹部分区及肝脾测量。

19.     3.腹上角 为两侧肋弓的交角,剑突根部,用于判断体型及肝测量。

20.     4.脐 为腹部中心,位于3~4腰椎之间,为腹部四区分法及腰椎穿刺的标志。

21.     5.髂前上棘 髂嵴前方突出点,为九区分法标志及常用骨髓穿刺部位。

22.     6.腹直肌外缘 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常用做手术切口位置,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下缘交界处为胆囊点。

23.     7.腹中线(腹白线) 前腹壁上两腹直肌间的腱性正中线,由三种扁平腹肌腱膜的交叉纤维构成。为前正中线的延续,为四区分法的垂直线,此处易有白线疝。

24.     8.腹股沟韧带 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此处为寻找股动、静脉标志,并为腹股沟疝的通过部位(腹股沟管或腹股沟三角)。

25.     9.脊肋角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为肾叩痛位置。

26.     脊肋角

27.     10.腹直肌腱划 在腹直肌表面可见到数条横沟即为腱划的体表投影。有3条:脐部正中线两侧、剑突与脐之间正中线之两侧、与剑突尖平齐之正中线两侧。

28.     11.第12肋骨。

29.     二、头颈部

30.     (一)骨性和肌性标志

31.     枕外隆凸:为头后正中线处的骨性隆起。

32.     乳突:为耳郭后方的骨性突起。

33.     颧弓:位于耳前方的骨性弓。

34.     眶上缘、眶下缘:为眶口上、下的骨性边界

35.     眶上切迹:位于眶上缘内、中1/3交界处。

36.     眉弓:为眶上缘上方的横行隆起。

37.     下颌头:位于耳郭前方,张口闭口运动时,可发现下颌头在移动着。

38.     下颌角:为下颌体下缘的后端。

39.     舌骨:在颈前部正中,甲状软骨的上方。

40.     咬肌:咬紧牙关时,在下颌角前上方的肌性隆起。

41.     颖肌:在颧弓上方的颔窝内。

42.     胸锁乳突肌:头转向对侧时,在颈部可明显看到从后上斜向前下的长条状肌性隆起。

43.     (二)皮肤标志

44.     人中:在上唇外面中线上有一纵行浅沟,称为人中。

45.     鼻唇沟:在颊和上唇的分界处有斜行浅沟,称鼻唇沟。

46.     三、四肢部

47.     (一)上肢标志

48.     1.骨性和肌性标志

49.     肽骨大结节:在肩峰的下方,为三角肌所覆盖。

50.     肽骨小结节:在肩肿骨椽突的稍外方。

51.     三角肌: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胁肾的上端,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

52.     肽骨内、外上踝:在肘关节两侧的稍上方,内上课突出较明显。

53.     尺骨鹰嘴:在肘后方容易摸到。

54.     挠骨头:在肽骨外上踝的下方,伸时时在时的后方容易摸到。

55.     挠骨茎突:为挠骨下端的骨性隆起。

56.     尺骨茎突:前臂旋前时,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正常情况下,尺骨茎突比挠骨茎突高。

57.     豌豆骨:位于腕前尺侧的皮下。

58.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下部肌膛可于时窝处摸到。

59.     腕掌侧的肌腱:握拳屈腕时,在掌侧可以见到位于中间的掌长肌腱,其挠侧为挠侧腕屈肌腱,靠近尺侧缘为尺侧腕屈肌腱。

60.     腕背侧的肌腱: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挠侧向尺侧可看到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的腱。拇长伸肌脾的尺侧为指伸肌腱。

61.     2.皮肤标志

62.     时窝横纹:屈时时,在时窝处出现时窝横纹。

63.     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行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不恒定)和远侧横纹。

64.     (二)下肢标志

65.     1.骨性和肌性标志

66.     坐骨结节:取坐位时和凳子接触,在皮下易摸到。

67.     股骨大转子:为髓部最外侧的骨性边界,位于股骨颈与体连接处的外侧。

68.     股骨内、外侧踝和胜骨内、外侧踝:都在膝关节两侧皮下。

69.     骸骨:在膝关节前面的皮下。

70.     骸韧带:为骸骨下方的纵行粗索。

71.     脏骨粗隆:为腔骨内/卜侧踝间前下方的骨性隆起,向下续于腔骨前缘。

72.     腔骨内侧面:位于皮下,向下可延至内踝。

73.     胖骨头:位于腔骨外侧踝的后外方,位置稍高于腔骨粗隆。

74.     外踝:为胖骨下端一窄长的隆起,外踝较内踝低。

75.     臀大肌:使臀部形成圆隆的外形。

76.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

77.     半腱肌腱、半膜肌胜:附于胜骨上端的内侧,作成胭窝的上内界/

78.     股二头肌胜:为一粗索附于胖骨头,作成胭窝的上外界。

79.     胖肠肌两个头:作成胭窝的下界,肌腹在小腿后面形成“小腿肚”。

80.     跟腱:在距小腿关节后方呈粗索状,向下止于跟骨后端。

81.     3.皮肤标志

82.     臀股沟:为一横行的沟,界于臀部与大腿后面之间。

83.     胭窝横纹:在胭窝呈横行的皱纹。

84.      

更多相关推荐:
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学号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10生科B班实验课程名称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教师及职称陈穗文讲师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填报时间月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一实验设计方案1实验现象与结果具体如下一气管...

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指导

实验报告实验课的目的及要求系统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本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标本模型使学生掌握掌握人体九大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巩固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自学表达...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

学号:**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报告题目:唐古特虎耳草黄酮粗提物对正常小鼠心脏、肾脏生理机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院系: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者:**指导老师:**完成日期:20**年12月29日唐古特虎耳草黄酮粗提物对正…

《人体解剖生理学》 青蛙解剖实验过程与报告

20xx级应心班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内容一人体基本组织的观察一实验目的观察并掌握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功能二实验材料四大基本组织的永久装片显微镜三实验要求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组织的基本特征注实验前请复习四...

人体解剖学实验大纲

附件1实验教学大纲装订封面20xx年咸阳师范学院实验教学大纲修订汇编学院系主管领导签字体育系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附件2填报学院系XX学院系公章填表人实验教学大纲修订汇总表填报日期20xx年月日院系分管领导人体解...

7年制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10

报告十静脉与淋巴系统姓名学号班级一填图图101全身主要静脉图102肝门静脉系图103胸导管二名词解释1静脉角2局部淋巴结3静脉瓣4乳糜池5脾门三思考题1阑尾炎患者经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滴注抗生素请解释抗生素经过哪些...

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

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生殖系统一男性生殖系统实验要点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2男性生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实验材料1男性生殖系统概观标本2男性盆腔正中矢状面标本3阴茎的解剖标本实验内容与方法1睾丸取男性生殖系统概观标...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案

实验一人体四大基本组织3学时教学目的要求在显微镜下辨认单层柱状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平滑肌心肌骨骼肌软骨组织骨组织观察了解四大基本组织的基本结构分类和特征试剂和材料显微镜小肠切片HE染色甲状腺切片H染色气...

人体解剖学实践课授课计划108课时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20xx20xx学年度第1学期实践授课计划一览表任课教师张子轩张从会程凯系部中心主任审核签字制定时间20xx1008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教务处长审核签字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实践课程授课计划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案一

实验一人体四大基本组织3学时教学目的要求在显微镜下辨认单层柱状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平滑肌心肌骨骼肌软骨组织骨组织观察了解四大基本组织的基本结构分类和特征试剂和材料显微镜小肠切片HE染色甲状腺切片H染色气...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TheExperimentofHumanAnatomyandPhysiology二课程编码1221107008三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课程目标人...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蟾蜍骨骼肌生理实验题目蟾蜍骨骼肌生理A蟾蜍腓肠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B蟾蜍骨骼肌单个肌肉收缩分析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的确定C蟾蜍腓肠肌刺激频度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实验目的确定...

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