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柳江地质实习报告 (3)

时间:2024.4.20

东北石油大学

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类型                       

实习单位             

实习起止时间 2012716日至 2012 721日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                    

学生姓名                               

学    号                       

         

20##年 9 月 5 日

目  录

第1章  前言····································································3

第2章  实习区概况······························································5

第3章  地层····································································7

第4章  岩石···································································12

第5章  内动力地质作用························································15

第6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20

第7章  矿产·········· ························································21

第8章 地质发展简史···························································22

第9章 结束语及致谢···························································24

评语···········································································25

一、前言

实习时间

20##年7月16日——20##年7月21日

实习地点:

秦皇岛市石门寨镇柳江向斜盆地

实习任务及目的:

1、能认识常见的地质现象,包括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能进行岩石及矿物的识别,能识别各种地质构造现象,掌握地层古生物和石油地质方面的知识及野外的基本工作方法。

2、能比较正确地辨别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并能初步进行成因上的分析。

3、能利用矿物的物理性质鉴定识别常见矿物,特别是造岩矿物。

4、对实习及出露的岩石能够正确的描述和命名。

5、了解实习区侵入岩和喷出岩的产状及时代。

6、了解实习区变质作用类型及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7、熟悉实习区出露地层的时代、岩性及化石。

8、初步分析实习区中的构造现象及掌握野外识别方法。

9、较正确的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能利用地形、地质图寻找地质点,识别地质构造。

10、学会绘制地层柱状剖面图。

11、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包括方位测量及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实习路线安排:

本次实习共有六条路线:

1、实习基地—柳江庄小北山

主要内容: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包括碎屑岩的定义、分类、命名、与 碎屑岩的结构和层理构造;熟悉和掌握罗盘的试用方法。

2、实习基地—亮甲山—石门寨—瓦寨山

   主要内容:观察和描述碳酸盐岩,包括岩石、矿物、岩层和底层等有关方面;观察亮甲山组、马家沟组、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地形;观察断层、侵入体。

3、实习基地—鸡冠山

   主要内容:观察沉积不整合接触关系;观察长龙山组石英砂岩和小断层;观察沉积岩的层面构造;观察鸡冠山地堑和最古老的岩层—绥中花岗片麻岩。

4、实习基地—山羊寨—秋子峪—吴庄—傍水崖

   主要内容:观察山羊寨的洞穴沉积、观察秋子峪的背斜构造、观察吴庄的大背斜、观察傍水崖的火山岩。

5、实习基地—张岩子村—东部落—潮水峪

   主要内容:观察太古代绥中花岗片麻岩和沉积不整合;观察和描述地层。

6、实习基地—北戴河鸽子窝公园海滨沿岸

   主要内容:认识海洋的水文特征、波浪和潮汐的作用特点;观察描述海岸地形地貌,认识海蚀作用及海积作用。

实习队伍的组成:

队伍组成及工作情况:此次实习学队伍由乔文峰老师和油工11-1班全体同学组成,主要以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记录实践为主进行野外实习,每天的工作量平均为6~7小时。

实习主要取得的成果: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小组成员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学会了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填绘地质图;初步学会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释问题的能力;通过野外实际材料、图表,自己完成了测区综合柱状图。 通过本次地质实习我学会了有关地质填图实习的一些基本技能:

1、矿物和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

2、地层划分对比及时代的确定

3、岩石与化石标本的采集

4、实测地层剖面的工作方法

5、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

6、地质观测点的布置、观测与记录

7、多种地质素描图的绘制

8、掌握了罗盘的基本使用

二、实习区概况

 1、地理位置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为7812.4平方千米。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西隔缸山与碣石山遥望,东越长城与辽宁省与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 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区之北的抚宁县境内,属于石门寨乡管辖,南起黑山窑村,北至义院口长城脚下,长约1500km;东起张崖子村,西至伍庄——山羊寨一带,宽约12km,总面积约1800平方千米。盆地中心南距秦皇岛市23km,由秦皇岛市区开来的班车通往盆地各村寨,青秦铁路贯穿盆地中部,交通较为便利。在柳江盆地范围内,各时代地层的发育具有区域代表性且连续出露,岩石类型也比较齐全,地质构造清晰直观,外动力地质作用现象较多。此外,在海滨和山海关一带可观察到许多近、现代海洋地质作用现象及各种地貌,配合柳江盆地的野外地质观察,极易进行将今论古的分析,有助于直接观察和深入思考地质学中的基本原理。秦皇岛地区,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地质实习地区。       

2、地形特征

   俯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总体上属于丘陵区,但其北部和西北部为低山区,临海地带约50km,发育有狭窄的向海倾斜平原和台地。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最高峰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m,最低处为东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村落,海拔70m左右。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四百米以上,东部山区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3、河流

     盆地内的主要水系为大石河,即沿又高到低的地势方向纵贯盆地,出了盆地后有山海关注入渤海。境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代河和洋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它们大都发源于北部的低山丘陵和台地区,其流向均为由北向南、由西北向东南流入渤海。河流的补给源以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约占全年径流量的80%左右,皆为流程短、流量小、含沙量高的季节性河流。                        

4、气候特征

   实习区气候属于暖温半湿润季风带华北型大陆性气候,但是受海洋影响较大,冬季长,春夏秋季短,历年平均气温为10.5摄氏度,元旦最冷,最低为零下21.5℃(1959年),冬季平均为零下7℃;7月最热,最高达39.9℃(1961年);夏季平均为25.7℃。每年20~25的气温占全年的33%,主要出现在6、7、8、9四个月,是不冷不热、不干不湿的最佳季节,而其他地方正处于酷热难耐干燥之时,所以为旅游避暑者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年降水量在400~1000mm之间,多集中在7~8月份,占总降水量的70%,本区不仅夏季雨量过于集中,且以暴雨形式出现。年平均降雨量为695.5mm,最大年降雨量为1273.5mm(1969年),最小年降雨量为320.1mm(1979年)。冰雹期较长,每年3~11月内均可发生,5~9月为降雹盛期。历年平均为2.1次/年,很少成灾。年平均日照为2902.3h。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646.8nun,为多年平均降雨量的2.3倍。本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1.7%,6、7、8、9四个月相对湿度最大,多在70%以上。山洪多集中在这个季节。         

5、经济情况

    秦皇岛(海港)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旅游业十分发达。传统的制造工业有全国闻名的耀华玻璃、山海关桥梁厂。新兴的工业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是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探明的矿种有煤、萤石、硫铁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等九种,未探明的矿产有铁、金、银、铜、铅、锌、石英、重晶石及非金属建材等。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质为无烟煤,规模属于小型煤矿;水泥生产也有一定规模;乡镇企业发达。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高梁、谷子、红薯、豆类等;山坡多种植果树,以桃、葡萄、苹果、核桃最有名,还有梨、山楂、杏、李子、沙果、海棠、板栗等。 实习区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6、交通

秦皇岛市交通便利,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水陆空优势明显,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秦皇岛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上图为秦皇岛市地图)

三、地 层

概述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本区的地层顺序见下表: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长龙山组 Qbc

   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厚91米。

  (2)景儿峪组 Qbj

   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38m。

(二)古生界

一、寒武纪

 (1)府君山组 ∈1f

   在东部发育良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层,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本组属浅海沉积相,与下伏景儿峪组,上覆的馒头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十分明显。底部尾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局部含碎屑。厚146m。

 (2) 馒头组 ∈1m

   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 71m。

 (3)毛庄组 ∈1mz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较好,化石丰富,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颜色比馒头组页岩的颜色暗一些,俗称猪肝红。以褶颊虫类三叶虫化石为主。厚约112m。

 (4)徐庄组 ∈2x

   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厚101m。

 (5) 张夏组 ∈2z

   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 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0m.

  (6)崮山组 ∈3g

    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厚102m。

 (7)长山组 ∈3c

   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三叶虫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8)凤山组 ∈3f 

   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厚92m。

二、奥陶系

 (1)冶里组 O1y

   分布于区内东、西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所产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纯灰岩。厚125m。

 (2)亮甲山组 O1l

   位于石门寨亮甲山。属浅海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含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层厚118m。

 (3)马家沟组 O2m

   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具微层理、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化石有:头足类和腹足类。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界限十分明显。白云岩具"刀坎痕"。层厚 101m。

三、石炭系

 (1)本溪组 C2b

   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有2—3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等。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

 (2)太原组 C3t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含植物化石: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四、二叠系

 (1)山西组 P1s

   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有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近海沼泽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含植物化石: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组 P1x

   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个韵律组成。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带科达。层厚115m。

 (3)上石盒子组 P2s

   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层厚72m。

 (4)石千峰组 P2sh

   最初的命名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朝鲜羽羊齿。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可以从颜色上区分。厚 150m以上。

四、岩石

一、 岩体

1、 岩床 

    张岩子——东部落路线中的一个鞍部(40°08′22.37″N,119°29′18.06″E),有一定宽度的典型闪长玢岩岩床,规模中等,顺层侵入。

2、 岩脉 

    张岩子——东部落路线中的一个陡崖(40°08′28.53″N,119°39′34.01″E),下部的绥中花岗岩中可以看见一些直立的后期侵入的伟晶岩脉,约7.5~8.5亿年。具有明显的伟晶结构和文象结构。

    吴庄西边的两座山的鞍部,西边山体上部有霏细岩脉,浅色,颗粒小,具霏细结构,由显微粒状、细粒状镶嵌的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等组成。

3、岩墙

    潮水峪附近。走向N55°W,花岗斑岩。

4、 断层 

    在潮水村的的小路旁有一个大断崖,此断崖为一个逆断层的下盘,为冶里组,上盘为凤山组薄层页岩,因风化剥蚀基本看不到了(脚下所踩的)。断崖存在明显的白色横竖擦痕和圆形的透镜体。其产状与亮甲山的产状基本一致。

5、 断裂 

    在潮水峪东的小桥下有一个明显的断裂构造,现象为断裂后的岩浆岩侵入体发生明显的断裂位移,出现辉绿玢岩与闪长玢岩。其原因:原有的凤山组石灰岩有节理,后期岩浆顺节理侵入,形成辉绿玢岩,后发生断裂挫动,辉绿玢岩产生明显的位移,后北西断裂的闪长玢岩将其切断。

6.岩溶现象 

    在沙锅店东头有许多岩溶现象:溶沟、石芽、天生桥等。其原因是地壳运动抬升到潜水地表以下,潜水地表共同作用形成的岩溶现象。

二、 岩性

1、岩浆岩

    侵入岩:花岗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 

    喷出岩:安山岩 

(1) 花岗岩  

    出露于东部张岩子村附近,沉积不整合在马岭组石英砂岩之下。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但岩体分布很不均匀,结构构造变化很大。其中有很多混合岩化的迹象和老变质岩的残留体或捕虏体。下元古界混合岩化片麻状肉红色钾长花岗岩,为绥中花岗岩(γ2)。主要成分为石英、黑云母、正长石、角闪石及少量斜长石,粗砾等粒结构,块状构造,节理发育。约17.5—18.2亿年。

    刘家房村西及蟠桃峪地区等也有以长石为主的肉红色响山花岗岩,含黑云母和石英。

(2) 花岗斑岩 

    出露于潮水峪等地,岩墙状产出,侵入在晚寒武世至中奥陶世的地层中,常见被基质熔蚀的钾长石和石英斑晶。  

(3) 闪长玢岩 

    分布于张岩子西等地,呈岩床状产出。

(4)安山岩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罗统地层中。

(5)灰绿岩

    亮甲山采石场比较集中,岩石呈暗绿色,细均粒结构,镜下具典型辉长结构,部分辉石已绿泥石化和硅酸盐化。

2、沉积岩

    砂岩、页岩、灰岩

(1)砂岩

    位于张岩子的青白口群下马岭组至纯含砾石英砂岩,石英含量90%以上。色彩较浅,磨圆好,分选均匀。

    位于上石炭统太原组地层的以长石为主的砂岩。发黄,磨圆好,分选好。有许多层层崩裂的球状风化,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X型节理。

    位于下二叠统山西组顶部与下石盒子组底部地层的石英、长石、岩屑杂砂岩,磨圆、分选都不好,层薄。

(2)页岩

    位于下马岭组的紫色页岩。底部由于岩浆侵入时的热接触变质作用而带有明显的角岩化性质。

(3)灰岩

    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岩石 .灰黑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划动。本次在石门寨观察到的亮甲山组纯灰岩含有砾屑,为盆地内生成的隐晶灰岩或微晶泥岩碎屑。亮甲山组夹泥质灰岩含有砾屑,为盆地内生成的隐晶灰岩或微晶泥岩碎屑,是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岩石 .灰黑色、性脆,硬度不大。分布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及奥陶统地层内的白云质灰岩,张岩子、瓦家山一带发育较好。层内构造均匀,一般为中厚层,形成于浅海深水环境。反映了当时的非正常海相。

    柳江盆地碑旁边的饵状石灰岩。浅海环境碳酸盐沉积。被动荡的海水打碎、磨圆、再一圈圈粘连而成。张下组典型特征。

含海绿石的石英砂岩

    位于张岩子的青白口群龙山组含有表面被风化成黄褐色内部为灰白色的中粗粒石英净砂岩,浅海相沉积,含海绿石和少量云母。  

(5)豹皮状灰岩

    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组地层内。花斑由白云岩组成,呈浅黄色或褐黄色,与周围灰色或深灰色灰质组分界线明显,特别是那些花斑状似虫孔的,两者界限平直。岩石风化面上,常有虫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岩的标志。

(6)含微层理的白云质灰岩

    分布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地层内,张岩子一带发育较好。花斑仅限于一定层位层岩内,与岩层层面无切割关系,说明交代作用是在成岩阶段完成的。层内构造均匀,形成于浅海深水环境。

3、变质岩

断层角砾岩 

    岩石因构造作用发生破碎所形成的角砾状岩石,角砾大小不等,具棱角,岩性与断层两侧岩石相同,并被成分相同的微细碎屑及后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质所胶结。同样在柳江盆地碑附近发现。

五、内动力地质作用

概 况:

    石门寨地区的构造演化基本与华北地台一致,大体经历了基底形成、盖层演化、构造变形改造等几个阶段。本区地层共有四个角度不整合、五个平行不整合、一个异岩沉积不整合,其余均为整合接触,据不整合可划分为三个主要构造层,即Ⅲ——中生界构造层;Ⅱ——上元古界构造层;Ⅰ下元古界构造层。

每个构造层均反映了这一阶段内本区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建造特征以及伴随的构造形态组合,下部的构造层均遭到上部构造层变形、岩浆活动、变质活动的改造,进而复杂化。

    石门寨地区的主要构造单元是柳江向斜,以古生界向斜造成的负地形为背景,在中——新生代形成复合盆地,成为柳江盆地。中生代的柳江盆地与新生代的柳江盆地沉积中心向东迁移。

    柳江盆地近南北向展布,为一向斜构造,由上元古界至中生界地层组成,向斜核部由侏罗纪组成,东西两侧呈西陡东缓的不对称结构。东侧地层近于单斜,倾角在10°~25°之间,西侧地层受燕山期花岗岩侵入的挤压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紧密褶皱和逆冲断层,造成西翼构造复杂化,使地层局部直立,甚至倒转。由此推测原始的柳江向斜极有可能为两翼对称的短轴向斜,它控制了石门寨地区的构造格局。

    向斜北起板广峪大刘庄一线,南至上平山一带,长达20公里;东起张岩子,西至花场峪,宽约10公里。青白口系和古生界地层环绕盆地周缘分布,构成向斜翼部。中生界侏罗系地层分布在盆地中部构成向斜核部。

    向斜西翼构造复杂,受南北向冲断层的影响,地层出露不会,东翼构造简单,地层出露齐全。向斜西翼地层产状陡立,局部发生了倒转,而东翼地层产状平缓稳定,倾角一般在10~30°之间。因此,该向斜为一轴面西倾的不对称向斜。在南部地区轴面倾角为40°左右。

    向斜轴紧靠西翼,向斜东翼出露宽度是西翼的五倍多。

    向斜的枢纽向南、北端仰起,呈上弯的曲线状,但在南部埋深较北部大。

    向斜的轴部大致在老君顶——傍水崖一线。因受西部构造影响,在老君顶以北轴向变为北北西延伸。

    向斜内部次级构造很发育,如柳观峪秋子峪背斜,吴庄背斜,教军场背斜等;断裂构造主要有南北向的山羊寨——拿子峪逆断裂带,东西向的上平山——蟠桃峪逆断层,北西向的查庄——黄土营正断层 。

    柳江向斜它的西翼产状陡峻,秋子峪倒转,地层挤压很紧密,岩层产状变化急剧,倾向东,倾角达70°,甚至直立或倒转。断层以南北走向的逆断层为主,规模大,由于受到巨大的挤压,岩层薄甚至缺失,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少。东翼产状平缓,面积很大,约是向斜面积的2/3。东部地层的宽度是西翼地层的五倍以上,倾角是10°~30°之间,有好多断层,以正断层为主,但规模小。在核部,安山岩构成山地,形成地层倒置的现象,例如:老君顶。主要的断层构造为:鸡冠山——汤河地堑,吴庄——傍水崖断裂带,苏庄——吴庄——山羊寨逆断层。

柳江盆地主要构造线为北北东走向。在构造形态上,柳江盆地 是由晚元古代到中生代地层组成的向斜构造,北起城子峪,南至上平 山,其南北长 20km;东起张岩子、黄土营,西达花场峪,东西宽约 10km。上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及古生界地层环绕向斜边缘分布, 构成向斜的翼部。中生界侏罗系分布在盆地中部,构成向斜的核部。 向斜的基底为古老的变质岩系,出露于向斜的北、东、南边缘。向斜 的两翼极不对称,东翼地层产状平缓且稳定,约占柳江盆地面积的 2/3,构造简单,近似于一个地层南北走向、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 倾角在 10°~20°之间;向斜的西翼地层产状陡立,倾角在 70°以 上。西缘与燕山晚期的花岗岩岩基接触,接触带上变质强烈,因受挤 压,产生了一系列的紧密褶皱和逆冲断层,局部地层倒转,因此该向 斜为轴面西倾的不对称向斜。 柳江盆地地处秦皇岛市北, 其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 褶皱不发育。

断层:

    鸡冠山中段南坡断裂带。 观察现象:在外力的作用下,岩石被挤 碎,颜色发生变化,岩石成分与石灰岩有差异,断裂时的高温使矿质元素改变,形成糜棱岩,其矿物成分是石英和长石,糜棱岩粒径小,一般在 0.5 毫米左右,因此断裂处形成光滑的断裂面。 潮水峪断层 该断层在浅水营至北林子一段呈近南北向延伸,在石门寨东门 126 高地,断层向东倾,倾角为 85°;西盘为张夏组鲕状灰岩和叠层 石灰岩,东盘为亮甲山组灰岩(含蛇卷螺和满洲角石) ;断裂带内为 硅化角砾岩带,在平面上呈锯齿状。 在 126 高地北采石坑,可见断层面走向 N25°E,倾向南东,倾角 60°,断裂带宽 15m。由东向西依次是正长斑岩脉、硅化角砾岩和石英脉。断裂带东侧见有 10cm 宽的裂缝,内见有断层泥,片理化及断面上的竖直擦痕,表明该断层张性活动后曾遭受过挤压。在潮水峪一带,断层走向 N20°E,倾向南东(实际上倾向为东 西向摆动 。上盘为凤山组泥质条带状灰岩,下盘为冶里组厚层灰岩。 断层面无论在倾斜方向上,还是在走向方向上均表现为舒缓波状。断面上镜面、 竖直擦痕、 阶步以及断裂带挤压透镜体等压性特征明显。该断层为早期东西向构造成分,后期为 NNE 向构造叠加,属先张后压(或压扭)的复性断裂。

背斜

    背斜分布在柳观峪以东,秋子峪以南,呈北北东向延伸,出露长度为 1.8km, 宽度为 0.3km。 核部 出露府君山组石灰岩地层,向北北东向延伸至汤河北岸,则出露毛庄组紫红色页岩和粉砂岩,并逐渐倾没。在柳观峪以东,两翼出露地层 为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和张夏组。西翼被柳观峪东走向为 N45° E 右行扭性断层切割,地层产状改变为 333°∠25°、335°∠40°。 东翼地层产状为 80°∠28°、90°∠3°。 在汤河以北地区,两翼出露徐庄组、张夏组地层,西翼岩层产状 278°∠40°、290°∠26°,北部转折端产状为 342°∠15°;东翼 产状为 84°∠34°,由于受南北向压性断裂影响,产状改变为 73° ∠80°、141°∠66°。 该背斜受南北向压性断层,北东向和北西向扭性断层切割。北端褶皱 紧密不对称,西翼缓,倾角 15°—26°;东冀陡,倾角 66°—85°; 南端基本对称,倾角均在 25°—28°,背斜比较开阔。 地垒、地堑 地壳中被两侧倾向相反的正(偶为逆)断层所界限而中间断盘上 升的槽形断块构造。纵向延伸可达数百千米。地垒的形成与地壳的水 平拉伸作用有关,常与地堑相间出现。其规模大小不等,大型的长度 可达数百公里。地堑盆地沉积层厚可达数千米。地垒在地形上常表现 为断块山,如华山、泰山、庐山。中国山西晋中地堑盆地长达 500 余 公里, 最深处达 3000 余米。 地堑两侧被高角度断层围限,中间下降的槽形断块构造。多指大中型的构造,大者延长可达数百公里。地堑常成长条形 的断陷盆地,其边界可以是平直的,但更常见的是折线状边界,一 般由多条高角度正断层联合而成。 仅在一侧为断层所限的断陷,称为半地堑或箕状构造。地堑大多发育在地壳受拉伸地区。在水平拉张作用下,地壳在垂向上减薄,在上部形成两组剖面上共轭的高角度正断层,其间的地块下降,就形成地堑。 在两个倾向相背的断层中间则形成地垒。地堑常与沉积矿产,尤其是煤和油气藏等密切相关。著名的地堑有欧洲的莱茵地堑,中国晋陕的汾渭地堑等。秦皇岛的鸡冠山西侧也发育有较大的地堑。

主要观察的地质作用现象

(1)潮水峪断层

    在潮水峪一带,倾向N65°W,倾角80°。 

上盘为凤山组泥质条带状灰岩;下盘为冶里组厚层灰岩。断层面近于直立。断面上镜面,垂直擦痕,阶步以及断裂带内挤压透镜体等特征明显。

 (2)伍庄——傍水崖断裂带      

    此处属于柳江向斜的西翼,构造运动比较剧烈,有岩浆侵入体,为霏细岩。出现迭瓦状断层,为大致平行的逆掩断层。

(3)吴庄背斜

    背斜向北倾斜,由于风化作用,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核部成为我们看到的垭口,核部为徐庄组页岩,两翼依次为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有酸性岩脉即霏细岩岩墙充填。造成这周原因有两种说法,一:逆冲断层的牵引褶皱;二:挤压紧密的小褶皱与西部岩体的侵入有关,属于岩浆底劈型构造。多数倾向于第二种说法。

(4)鸡冠山—汤河地堑:        

    遥望鸡冠山地貌,有陡坎,形成陡崖。陡坎与平缓的地层属于沉积接触,下部为元古代的肉红色混合岩化花岗岩,上部为下马岭组的石英净砂岩。其中有大量的海成波痕 。鸡冠山地堑位于柳江盆地西南边缘,地质遗迹面积0.27平方公里。地堑是一组或几组性质相同的断层之间的下降部分,其特点是两断层面相向倾斜中部地体下降,两侧地体上升,多形成河谷地貌,汤河。鸡冠山地堑由两组正断层形成东侧正断层,倾向北北西,西侧正断层,倾向南东东,组成地堑两侧的岩石。

小北山断层

    河流相沉积,具有明显的分层,粒度由上到下逐渐变大。

亮甲山组

中间还有捕获体,为灰绿玢岩,上层为豹皮灰岩,下部为灰岩。现象明显。如图

亮甲山岩层

冶里组之上,主要是钙质页岩,下为冶里组,上位豹皮灰岩,其分界为页岩,其中豹皮灰岩浅海沉积,富含化石,形成中厚层豹皮灰岩。如图

石门寨西门断层面

    断层明显,岩层分层明显,主要是页岩和灰绿岩

坡积物

    受水流的重力作用,形成坡前堆积物,坡顶物细,坡底物粗,稍红色的是断层中红色填充物。如图

六、外动力地质作用

(一) 风化作用

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 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 。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产物:残积物、倒石堆、风化壳。

球形风化在砂岩、泥灰岩、辉绿岩和花岗岩等结构胶均匀的块状岩石中, 若有三组接近于正交的裂隙发育时,可将岩体分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立方形岩块,岩块中在二组裂隙相交的棱和三组裂隙相交的棱角处,岩石的自由表面最大,易受温度、水溶液、气体等因素的作用而首先风化破坏,经过一段时间后,使岩块 的棱角逐渐消失而圆化,形成大大小小的球体和椭球体,这种现象称为球状风化。是自然界中的厚层或块状岩石风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现象。

(二) 河流地质作用

1、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以自身动能和所搬运的固体物质破坏河床的作用。

河流的侵蚀作用    方式:①溶蚀作用,②水力作用;③磨蚀作用。

类型:侧蚀、下蚀和溯源侵蚀。

2、河流的搬运作用 搬运方式:拖运(牵引搬运)— 粗碎屑,悬运(移) — 细碎屑, 溶运 — 离子和胶体。

河流的搬运能力和搬运量:搬运能力 — 能搬运多大的碎屑,由流速决定;

搬运量 — 能搬运多少碎屑,由流速和流量决定。

3、河流的沉积作用沉积的原因: 流速的变化, 流量的变化, 搬运物质的增加 (加积作用) 。

(三) 海洋地质作用

海水运动、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和海洋生物对海岸、海底岩石 和地形的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海洋地质作用包括海蚀作用、搬运 作用和沉积作用。海水的运动方式主要是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这四种海水运动是海洋地质作用的重要的机械动力。由于海水深度和海底地形的影响,它们在海洋中构成了不同的水动力带。浊流浊流是一种水下的高密度水流,湖泊中也可形成。大洋中的浊流 大多形成在大河河口外,大陆坡上部坡度较大,并有大量碎屑物的地 段。当海底有地震或火山喷发等外因触发时,海水携带大量的碎屑物在重力作用下,沿大陆坡滚滚而下,直冲至深海底地形较平坦的地 方堆积下来。浊流饱含大量泥沙,密度可高达 2g/cm3,流速与斜坡 坡度有关,坡度为 1/190 时,时速为 100km;坡度为 1/2000 时,时 速为 23km。浊流的堆积物称为浊积物常以细砂为主是良好的储油层。 浅水波浅水波出现在海水深度小于 1/2 波长的海域。 海浪中水质点运动 轨迹受海水与海底岩石摩擦力的影响,呈椭圆形,波形不对称。 深水波和浅水波波形特点可在泥、砂沉积物上留下痕迹——波痕。由于不同水深环境波痕特点不同,波痕可作为鉴别海洋环境的一种标 志。当海浪推进到水深小于两倍波高的海域时,波形急剧变化,波长减小,波高增大,波峰翻卷,海浪在重力作用下向前倾倒,并且破碎 成白色浪花,称为破浪(或激浪) 。在沙质海岸破浪一道道向岸奔来,形成激浪带。海浪破碎后形成进浪流、退流(底流)和沿岸流。进流 是破浪破碎后冲向陆地的水流。 进流冲到一定高度的地方, 能量耗尽,在重力作用下退回海中,这股退回海中的水流称为底流(退流)。进流和退流是横向水流(垂直海岸方向为横向) 。进流和底流在沙、泥质沉积物上常常留下流痕。

七、矿 产

综述:

    秦皇岛市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较为齐备。今朝,已发明各种矿产56种,已开发哄骗的26种,已探明储存量的22种。优势矿种有金、铁、水泥灰岩及非金属建筑材料,此中铁矿规模较大,储存量达27515万吨,水泥灰岩储存量达7.5亿吨,玻璃用白云岩1.5亿吨,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中国"万两黄金"县之一。

1、金属  

    白云岩: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的碳酸盐岩。分布地区:亮甲山的底部。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部分用来提炼金属镁,也可用作化肥、陶瓷、玻璃工业的配料和建筑石材。     

    铜铁矿:位于柳江低地西部燕山其花岗岩岩基与柳江向斜西翼的旱古生界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在排除交代效用而天生的西卡岩有铜铁矿化。规模稍大的有花场峪矿化点,含黄铁矿及磁铁矿

2、非金属    

煤矿:柳江低地为一含煤低地。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童的太原组。下迭统及下、中侏罗统。由于向斜东西两翼机关的差异性。煤矿多漫衍在上石炭统至下二迭统地层中。而侏罗纪煤炭层可挖掘的主要限于义院口相近。本区最大煤矿由柳江煤矿、长城煤矿。            

   石英砂岩:石英颗粒含量占90%以上,砂粒纯净,SiO2含量高,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分布地区:入柳江盆地南缘的鸡冠山龙山组的地层。用为玻璃工业原料。    

石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组分的岩石。分布地区:上奥陶统的亮甲山组地层。石灰岩是制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和冶炼钢铁的熔剂,也是制化肥、电石的原料,并广泛用于制碱、糖、陶瓷、玻璃、印刷等工业中。     

   重晶石:成板状或柱状晶体,呈致密块状或板状,粒状集合体,多为中、低温热液矿脉。分布地区:上平山。可作钻探用的泥浆加重剂,又可用制造优质白色颜料、涂料,在橡胶业、造纸业中用作填充剂和加重剂,在化学工业中,用以制取各种钡盐及化学药品等。

八、地质发展简史

    本区在地质历史发展进程中,曾经历过的主要运动有五台运动,吕梁运动,蓟县运动,太康运动,海西——印支运动,燕山运动以及喜马拉雅运动。 

一、元古代的发展 

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Ar——Pt1) 

    从区域性地质背景来看,本区前中元古代处于地槽发展阶段。地壳大幅度下降,堆积了巨厚的沉积物,经历了五台运动和吕梁运动。特别是早元古代的吕梁运动,地槽回返,产生了漫长而复杂的褶皱运动,并伴有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逐渐形成了一套巨厚的变质岩,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构成了华北地台结晶基底。结束了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 

中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Pt2) 

    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台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初期地台边缘部位仍带有活动性特征,断裂活动比较强烈,断陷和隆起比较明显,地台北部出现了呈北东方向延伸的燕山海槽。 

晚元古代地台发展阶段(Pt3) 

    晚元古代早期,华北地台由边缘凹陷转入整体下降。北部陆表海不断扩大,山海关古陆范围缩小。到青白口期本区已经成为陆表海的一部分。堆积了龙山组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泥灰岩,稍后堆积了景儿峪组滨海相碎屑岩和浅海相泥灰岩。本区晚元古代晚期震旦纪再度成为古陆剥削区。 

二、古生代与中生代的发展 

古生代地台发展阶段(Pz) 

    古生代伊始,本区再度下降,海水由北方侵入,接受沉积,随后海侵扩大,有大量的碳酸岩盐沉积。从整体上看,这一时期气候温暖潮湿;生物界无脊椎动物三叶虫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晚期浅水活动区形成球形隐藻灰岩。 

早奥陶世冶里期海进再度扩大,沉积环境逐渐变为正常浅海较深水环境,以大量的碳酸岩出现为特征。早奥陶世末发生太康运动,华北地台大面积抬升,海水退出。 

    中石炭世早期,本区地壳又开始下降,海水侵入,本区处于滨海沼泽相沉积,形成一套富铝铁质碎屑沉积物。地壳升降频繁;晚石炭世地壳略趋稳定,海水时进时退,但以陆相沼泽为主,气候适宜大量植物生长,死后形成巨厚堆积,形成本区含煤地层。 

    二叠纪本区以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想沉积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生长繁茂,气候转为干旱时形成一些红色碎屑岩沉积,这个时期也有海水侵入。 

中生代地台活化阶段(Mz) 

    本区在二叠系石千峰组地层沉积之后,曾发生过两次构造变动。大约在海西晚期本区经历了一次自西而东的挤压作用,产生了由龙山组至石千峰组组成的柳江向斜及南北向压性断裂和北东,北西两组扭性断裂。向斜西翼倾角略陡,东翼倾角较缓。由于柳江向斜向北扬起,地形北高南低,北端侵蚀层位较低,东翼区石岭以北侵蚀至二叠系下石盒,普遍不见下石盒子顶界。向斜北西端侵蚀至下奥陶统马家沟组。

    本区在海西——印支运动以后,侏罗系北票组河流相沙砾岩层呈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前中生界不同时代地层之上。

    北票组沉积以后,本区燕山运动第一期构造变形仍以塑性变形为主,产生了本区北西向构造,并伴随有闪长玢岩浅成侵入体侵入形成岩墙岩脉等。 

中晚侏罗世是华北地台极不平静的时期。兰旗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北票组之上,频繁的构造运动伴随而来的是阵发式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位。本区兰旗组火山岩系受新华夏系北北东向构造控制。西翼区南北向走向断裂被新华夏系压性或压扭性断裂迁就,利用,部分新生断裂切割了北票组。

三、新生代的发展

新生代发展阶段(Kz)

中生代以后,本区已经成为高山峻岭(正向地貌单元),未见到第三系沉积物,大约在早第三纪本区达到了准平原化状态(海拔相当于600—700m),地表河流侵蚀由向斜核部转入翼部,到了晚第三纪时,形成了本区第二级夷平面(海拔高度450—500m)。构造上的盆地与地貌上的盆地已经分离。到第四纪时,以石门寨为中心的地貌上的盆地已经形成。由于新构造运动以来,本区地壳运动的特点是间歇式上升,大致在中更新世湟水期形成了本区山羊寨、程庄的洞穴和大石河、汤河及其支流的三级阶地,周口期形成三级阶地及溶洞内的堆积物。而大石河及其支流一级阶地,以及相同高度的第二层溶洞或海蚀二级阶地则是本区第四纪全新区地壳抬升的古代沉积物。

由于地壳上升,地下水溶蚀作用留下了多层溶洞,大量的哺乳动物,如狼、熊、鹿等曾在溶洞中栖身,给哺乳动物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哺乳动物的大发展,终于导致了人类的出现。人类的出现是生物界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改天换地,旧貌变新颜。人类不但能够能动地认识自己组成的社会,认识人类出现以前地球上发生的地质大事件,而且还能够不断地改造大自然的面貌,使之为人类自己服务。

九、结束语及致谢

本次实习在紧张的气氛中圆满结束,通过本次实习亲眼见到了很多课本中描述过的地质构造以及岩石,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方法,练习了利用地形图使用后方交会法确定自己的位置,练习了通过读地质图来判断当地岩层的年代、产状等,深刻地感受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地将知识化为己用。经过这次实习,不仅实践了书本,更是在实习基地艰苦条件下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并与同学们增进了友谊,这是弥足珍贵的。在这里更要感谢校领导和带队的乔老师的悉心教导,让我们真正学到了东西。总而言之,这次实习受益匪浅,它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致谢

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本次秦皇岛实习任务的辅导员老师们及实习基地的服务人员,尤其是对一直对我们热心指导的乔文峰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同时,对石油工程专业所有班班长的帮助、对油工11-1班各组组长的合作、尤其对是组内人员的协调工作表示感谢。没有我们组内人员的团结配合,我们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本次实习的。


 

更多相关推荐: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石门寨地区综合地质实习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年级:资源勘查工程2009级带队教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二○年七月第一章、绪论1.1野外实习的目的及任务1.1.1实习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管理系地理科学2班20年9月9日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实习区范围、地理位置、交通概况秦皇岛实习基地位于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区内有柏油公路及铁路与秦皇岛市…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东北石油大学实习总结报告实习类型: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实习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实习起止时间:20年7月16日至20年7月21日指导教师所在院(系):地球科学学院班级:油工11-1班学生姓名:学号:20年…

秦皇岛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目录第一章前言11实习目的12实习区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概况13实习项目及工作量工作方法第二章区域地质环境特征21地形地貌22地层岩性221地层222岩浆岩223沉积岩224变质岩23地质构造及发展史24水文地质...

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班级名称10地质2姓名马克专业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技术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20xx年5月1日目录一绪论1实习的目的与任务2实习区地理概况二地层1柳江盆地地层总发育状况2柳江...

秦皇岛野外地质实习总结报告

东北石油大学实习总结报告实习类型野外地质实习实习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实习起止时间20xx年07月17日至20xx年7月22日指导教师所在院系班级学生姓名学号20xx年9月7日目录前言1一实习区概况2二地层4三岩石7...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邯郸学院地理与旅游系秦皇岛地区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班级学号姓名1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一前言1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我们去秦皇岛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调查研究地理的方...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李志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实习时间720730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柳江盆地带队老师陆石阔汇报者李志强1前言20xx年7月20日我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物理系包括地球物理学专业勘查技术与工...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绪言一地质实习的性质与目的本次实习是工程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实习的目的为使学生初步具有野外观察分析岩石类型及其结构特征地质构造特征流水及其它自然地质作用特征的能力初步具有认识和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中简单工程地质条...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实习报告来源蒋则宇的日志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一前言在对地质工程专业有了两年接触学习的基础上大学二年级学期末在专业课老师班主任和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两个班的同学来到了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进行...

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秦皇岛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班级姓名日期目录第一章绪言第二章实习区概况第三章区域地质概况第四章现代地质作用第五章第六章矿产资源总结第一章绪言实习时间20xx9120xx98实习地区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具体到达...

秦皇岛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石门寨综合地质实习报告秦皇岛石门寨综合地质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言在学习了两年地质工程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对一些基本的地质现象和一些岩石和矿物都有了一些了解为了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

秦皇岛地质实习报告(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