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研究——成因及治理

时间:2024.5.8

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作为近代工业社会发展以来全球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迄今还未能找到有效治理虚假财务报告的良剂。如今该难题仍是困扰未来全球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虚假财务报告是指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以及现行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如实对外提供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由于出于对企业的营销与战略管理的角度考虑,不少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对虚假财务报告情有独钟,他们往往会利用对财务报表下手脚,从而达到吸收更多资金和业绩增长。如今,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率不断的提高,而且手段越来越高超。如今虚假财务报告已经遍及全球,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对中国经济人来说,尤为熟悉的琼民源、PT红光等一系列上市公司绩优股神话的破灭,似乎今日仍历历在目。证券市场发生的欺诈案,几乎全部来自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由于企业内部的坏境和信息知晓度的,以及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和确定性影响着散户大众的投资方向,如何能使更多的资金融入到自己的,或跟自己有关的上市公司中,已经越来越使众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不遗余力的绞尽脑汁。这种在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和会计信息的复杂性,在如今已步入21世纪的今天,已经越来越成为治理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难题,这也恰恰决定了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问题是未来财务会计面临的首要难题。而更为困难的是,虚假财务报告治理的200余年来,让经济人普遍认识到的是,财务报告的虚假更多甚至几乎所有都是动态。这也为我们的工作,尤其是未来财务会计工作中,着力研究其动态发展因素。归根结底,一切的犯罪违法都是为了利益。只要有利益存在,虚假就一定存在并不择手段。那么有效的遏制利益链的发生和成熟,继而有效的断裂利益链中的一环,使之发生连锁反应,将这种利益链崩溃。也将越来越成为我们研究的主题方向。

成因:

我国乃至世界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主要均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监督体制的不健全;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出于利益的最大化考虑;信息提供者自我本身的利己考虑。 目前的我国监管体制的不完善,成为了不少企业公司,相继利用的完美工具。直到现在会计信息的监管恰恰存在着诸多误区乃至盲区,均为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成立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会计信息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是虚假财务报告得以现实并长期存在的讽刺般的现实基础。那么,清醒的认识这些不全、不合理,将能有效的在新时期新环境中稳定虚假财务报告的泛滥及充分的发挥治理的高效化和最大化。

成因一:立法不完善,监督不彻底

在21世纪新时期新阶段,应该依据我国实情,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指标和发展需求,以及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健全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和教育,强化管理者在信息披露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果能对虚假信息制造者和提供者进行强有力的监管和威慑,使之不敢或者不愿铤而走险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进而导致造假者权衡一再放弃虚假信息,那将是最好的结果。归根结底,如果我国能强化信息质量责任体制,并实行严格的经理市场禁入制度,改善并解决会计信息监管中的诸多误区,对虚假信息提供明确相关的惩罚制度,将有助于根本上解决虚假财务报告存在的合理性。并且我们在实际经济活动中,采取从严打击,尤其是会计舞弊行为要严肃处理,给消费者和市场造成动荡,以及财产损失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而且,在我国目前单一监管层出不穷,但是很难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并且也在处理过程中忽视综合整治的重要性,这也是症结之一。例如,独立审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既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也是确保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真实性的根本因素。不过这仅仅是监管者试图通过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达到对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监管,仅是上市公司财务报

告监管链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其他环节的并举,作用才能充分体现。这是思想存在误区,更是现实误区。也正是这些误区,严重的降低了监管的力度,同时也成为金融犯罪滋生的罪魁祸首。

成因二:民事赔偿问题长期存在

我们社会中的,民事案件的最终目的,不过就是民事赔偿。说到底,解决不了民事赔偿问题,就解决不了民事问题,目前对我国社会只能依赖于《消费者保护法》,这是严重不足的,而且在《消费者保护法》中对民事赔偿的认定过于模糊,而且量刑过轻,基本上就是骗一赔一,这对信息欺诈者没有根本上的利益损失,这是不够的。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被欺诈进而遭受的损失不仅是既得利益,还应该计算长期利益乃至未来利益增值空间。这么浅显的道理,不用说经济人,就是普通大众都能完全理解并感同身受的。可以想见,如果是骗一赔十,那么金融信息欺诈者将会不得不考虑得失的因素,从而减少欺诈的手段和胆量。因会计信息欺诈造成投资者损失的民事赔偿能够在法律中更具体化,那么可预知的未来,信息欺诈的空间将会大幅缩小。对于触犯刑法的,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 成因三:会计信息的复杂性,以及上市公司上市规定及制度导致平衡难达一致

会计认知的有限和会计监管的缺失决定了虚假财务报告治理的艰巨性。其中包括计量,有效传递信息,以及独立审计,想要各个方面做到平衡且动作一致,效果最显著,无疑有很多路要走。同时也因虚假财务报告的虚假性是变化的,这也给独立审计造成一定程度的负担。可能随着资金的流动,虚假的报告也会演变成真实的,或者直接被掩盖。

众所周知,公司上市条件很是严苛,公司申请上市应遵循的法规主要有《证券法》《公司法》《股票发行和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公司要上市必须满足上市条件。包括主体资格、公司治理、独立性、同类竞争、关联交易、财务要求、股本及公众持股等一系列的因素。不过这些指标设计时考虑过于简单化,过于硬性规定,没有具体考虑公司上市后会随市场经济的波动产生的负面影响,既造成企业管理层的压力,又很容易使一些不健康的市场规律找到漏洞。

【例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一些硬性规定(如近三年连续盈利等)、配股条件中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等。】因此,顺应市场要求应实行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减少制度干预,利用市场调节股票机制,控制市场资金流向,政府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加以干预,这样可以实现政府、证劵所、上市公司、股民之间的利益平衡。

而且《上交股票上市规则》《深交股票上市规则》均规定,符合以下规定的股票实行ST处理: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其净利润均为负值;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其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每股净资产低于面值)。财务状况异常的公司,在实施ST处理期间,财务状况无明显改善,根据该年度审计结果已构成3年连续亏损的,将暂停其股票交易并向证监会提交暂停上市的建议。这些措施的初衷点是好的,可以保证市场资金的健康稳定流动,但是任何一个企业,尤其是刚上市的企业容易感到压力巨大。如此一来,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硬性要求,就会为了业绩去虚假报告企业财务。

成因四:重遏制,不重教育

经济活动存在于每一个角落,在经济活动中,对参与者和监管者进行制约和威慑,严苛的制度乃至法规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监管效果。当巨额的经济利益与严谨的道德理念发生激烈碰撞时,人们将会选择什么,只有到当时才能得知。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目前还比较落后,我们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将教育潜移默化化,才能当利益与道德发生碰撞时,我们能更倾向于道德伦理。仅靠制度法规,不能从心理上让人们接受这种意识是不行的。“硬性”的监管手段是必须的,但是更应该重视诚信教育,而且是全方位的诚信教育,不仅包括中介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还是市场导向者还是企业家等等这些证券市场的身体力行者,而且还应包括政府监管机构和新闻媒体等证券市场的监督者。

成因四:企业管理及经营者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

经营高层即公司董事会或经理部门本身掌管着一定多数的公司股份,或者公司执行部门存在业绩压力的前提下,为了是公司的股价更高,经营更加稳定,募集资金更多,进而使得自己或公司的市值增加,从营业收入上,对报表进行篡改,提高毛利率,降低营业费用,提升营业利润,夸大本业务的业外带动收益,及盈余利润成长空间……..因为人们长久以来非常重视公司的营业收入成长、毛利率变化、盈余成长及每股盈余。这样能够顺利地从资本市场上募集到所需要的资金,扩大产业的市场流动化,增强其股的上扬力度,更便于增发新股,操纵损益,发布更为虚假的财务报表。而且,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的很多上市公司均是由国有企业改装过来的或者仍然是以国有资本为绝对主体,所以在管理体制上仍带有很强烈的计划性,缺少足够的市场性,这样便不可避免的,让很新晋上任的领导为了粉饰自己的业绩,展现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绩效,篡改财务报表的数据,为其升官等利益谋求最大化。 成因五:信息的不对称性

前面我们提到,如果经营高层即公司董事会或经理部门本身掌管着一定多数的公司股份,或者公司执行部门存在业绩压力的下,他们掌握着公司真正的财务情况分析数据,但是众多的少数股持有人以及广大的散户并没有能力到达企业管理的中心地带,那么,这也意味着他们无从得知企业的真实情况,如果此时,大股东们为了自己的业绩考虑,操纵报表,虚高利润,就易造成很大的资产泡沫,导致资金的错误流向,则此时,信息的不对称性的劣势将暴露无遗,而且,我们大陆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国有股空前强大但是却缺乏所有者,因为所有者名为国家,但是国家不能也无法参与管理企业,那么需要代理人代为管理,而代理者的分化,导致权力过多的重叠或者匮乏,直接导致所有者其实空置的局面,管理层就成了这部分股票的真正主人,此时,小股东又有不想麻烦过多操心的倾向,不去监督大股东管理层,直接导致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为虚职。管理当局为了自己的利益就会欺骗股东,以期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甚至会计人员会伙同这部分蛀虫肆意而为,沆瀣一气共同作假财务报告,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不实陈述,此后果必然导致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使会计在经济生活中应有的功能失效,进而危及到社会财富的分配,资金的流动,甚至是社会资源的分配,乃至社会的稳定。严重者更会动摇社会主义的根本。 成因六:信息提供者利己的动机是普遍的且难以从根本上消除,

市场信息的持有者和提供者,他们出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动机考虑往往会透过自己手中的权利或杠杆,撬动市场资金的流动方向,使自己得到某种不为人知的好处。比如,一部分股市专家,利用散户对自己的访谈或评论的信任,推动资金流向他所想的股票,从而人为推高此股,再通过亲友购买此股,达到隐性赚钱的目的。

治理:

治理一:完善法制教育,改善现行法律的缺陷及漏洞,及健全民事赔偿机制

一个时期的法律应该适合一个时期,在今天,我们应该依据我国实情,对一直以来存在于法律上的漏洞进行足够,以及一次性的修复,健全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和教育,完善《消费者保护法》和《民事诉讼法》强化信息披露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健全民事赔偿机制也目前急需要做的,原因是过高的诉讼成本和偏低的诉讼效益,常常制约着诉讼提起的概率。换句话说注册会计师被真正提起诉讼的概率极低,所以需健全民事赔偿机制,更需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那么改进诉讼方式就势在必行了,比如当一方人数过多时,可以参考我国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制度一样,选举出一位代表,代表各方共同意志。这样做可以减少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诉讼效益偏低可以通过,改善法律法规中对市场经济犯罪从重处罚力度。而且,中国法律规定举报人需要举证,单从一个个体想要举出管理层及大股东的非法事件是非常有难度的,如果财务报表可以直接充当举证证据的话,那么,将有利于普通投资客的法律权益的维护。也会使那些管理层大股东们完善自己的作为,并且还可以将

举证的责任完全转交给管理层,大股东,以及注册会计师等人。便于保护经济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治理二:完善证监会的制度

目前,我国的证监会,只是我国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并不参与到政府的日常监管工作中。政府应当给予证监会充分的调节机制和空间,使得证监会成为真正行业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也应充分考虑上市公司的自我监管和相互监管相结合,利用上市公司的相互监督,更有利于证劵市场趋于稳定。

治理三:加强经济活动各类相关人员的教育

加强对企业管理者和执行者的法制教育,使之从根本上,道义上接受司法的监督和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也要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素质。各上市公司,政府部门,会计师也应定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按照职业道德守则进行职自律。使个人、投资者还是市场导向者又或是企业家等等这些证券市场的参与者,而且还包括政府监管机构和新闻媒体等证券市场的监督者都能恪尽职守的自律和他律。使得我国经济活动良好稳态的发展。

治理四:完善公司管理体制(包括信息的对称化)

(1)首先应该实施国有股减持。不少上市公司都是通过国有企业改革而来,国有资产仍然占有很大比重,这样既降低了人们充分投资的欲望,还减少了外来参与的可能性,长久以来,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管理层的聘任,不仅受到国家(大股东)的控制而且难以和其他股东进行合理充分有效的互动交流,难以避免,在一家独大的基础上,发生本不应该发生的舞弊以及选择不利,以致成为一言堂,难以吸收新鲜血液,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管理层和大股东拥有会计信息分享计算方面的权利,给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剧了众多投资客的权益。降低上市公司国有股的比重,引进其他投资能够相互制约股东间的行为。

(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为了保证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有效性,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因为我们均希望独立董事能够真正维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就必须构建由中小股东选聘独立董事机制。虽然在国内可能性还比较低,但是也应该不断的削弱大股东及管理层完全控制独立董事的局面。而且,在独立董事确认后,明确独立董事的权利与义务,协调独立董事与管理层以及大股东和监事会的关系,使之彻底成为一个独立的机制。还可以让公司的中小股东评判独立董事的绩效,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手段。这样一来,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不再过分的受大股东及管理层的制约,并在市场操作中,提升了独立董事个人价值和影响,这对独立董事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3)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应按照《会计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体系是可以真正起到防范高层及会计舞弊的。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公司领导的不作为导致的会计舞弊,也可以避免应高层的腐朽给上市公司带来实质性的损害。因此,应该提高宣传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力度。而且通过内部的控制,对上市公司的每个个人行为进行有必要的评估、检查及考核,做到奖惩如一,并与职务升降挂钩,从而引导公司走向健康的方向。

(4)逐步信息对称化。可以通过完善公司结构、信息透露机制,迫使管理层释放信息,均衡信息分布。可以通过加强中小股东等跟公司一切有关的信息需求者参与到公司决策的动机和能力。另外,公司应该加强信息披露的频繁度和全面度,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司法机关也应该在对公司管理层造假的处罚上加大力度,增加管理层造假的成本和法律风险,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治理四:完善会计师制度

首先我们应当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修正政府与上市公司体制,优化两者的关系,从而达到优化注册会计师的执行环境。杜绝政府部门行政干预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保证注册会计师审

计的独立性。同时政府也应完善《注册会计师法》,让这个行业的人充分的实行自律,对于舞弊者以及与腐败政府人员勾结者实施严厉打击,并终身吊销注册会计师资格。而且,类同于律师事务所,可以推行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因为推行“合伙制”才能真正实现民事赔偿,使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自愿承担起风险。


第二篇: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及对策


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及对策

摘要:从世界上第一例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曝光至今,企业寻求其治理 措施在理论和实务方面做了诸多努力,然而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 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和会计信息的复杂性决定了上市公司提供 虚假财务报告问题是未来财务会计面临的首要难题。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 告200多年的治理历史证明,财务报告真实和虚假是动态的,杜绝虚假财务报 告的产生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对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进行 系统、深入的研究,会计理论研究者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关键词: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治理

一、虚假财务报告的概念界定

现代资本市场实质上是一个信息市场,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 上市公司存在自愿性披露信息的动因。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主要有招股说明书、 上市公告书、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临时报告。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信息使 用者根据企业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相应决策,会计也藉此达到决策有用 性的目的。要使会计信息具有决策有用性的价值,就必须使会计信息具备相关 性和可靠性,这就要求财务报告的揭示应符合三个标准:适当、公正和充分。 我国新修订的《会计法》要求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国际 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制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规定企业对外财务报 表必须具备“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存在性”四个基本质量特征,并把 “可靠性”作为四项质量要求的核心。在现实中,可靠性集中体现在“真实反 映,,o

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未能遵循财务报告准则,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方 式和手段歪曲地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 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不实陈述的财务报告,其后果必然导致信息使 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使会计在经济生活中应有的功能失效,进而危及到社会 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弱化各项改革措施政策效果,甚至动 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整个基础。从虚假财务报告的内容看,有财务数据 虚假的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数据虚假的财务报告。财务数据虚假的财务报告包括 虚计资产、少列负债、虚增利润、少扣费用等;非财务数据虚假财务报告指对 非财务数据进行虚假陈述,如对关联方关系的虚假陈述等,这类虚假陈述同样 可以使企业达到造假的目的。从虚假财务报告形成的性质看,有错误型虚假财 务报告和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错误型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无意识地对企业经营 活动状况进行了虚假陈述,在主观上并不愿意使财务报告歪曲地反映企业经营 状况,主要由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引起的错误;舞弊型财务报告是指为了实现特 定的经济目的而有意识地偏离会计准则和其他会计法规对企业经营活动状况进 行虚假陈述的财务报告,是一种利益集团或个人为了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而进 行的一种有意作为。本文讨论的虚假财务报告指的是舞弊型虚假财务报告。 二、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历史考察

会计自从诞生起,作为一种由企业内部向外部传递经济信号的媒介,其对 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差异导向决定了其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特别是现代公司制度建立以后,会计信息这种具有经济后果的特性日益凸现, 诱发了具有决定会计信息生成和披露能力的主体按有利于实现其特定目的的方 向生成和披露会计信息,从而导致上市公司操纵财务报告种种行为的发生。

虚假财务报告与现代公司制的建立和发展相伴而行,历史上每一次上市公 司严重的虚假财务报告现象出现以后都会带来会计信息治理的改进,然而每一 次改进无一例外地未能从根本上改善虚假财务报告泛滥的状况,200多年来上 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现象依旧,造假的程度有愈演愈烈之势,造假的空 间和参与范围更加广泛,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问题己经演变成为一个历 史性痼疾。随着上市公司在我国市场经济中作用的提升,挖掘上市公司提供虚 假财务报告的历史根源,明确其艰巨性对公司治理和健康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 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为早期股份公司发展迅速的英国,自然成为了虚假财务报告的发源地。 1720年英国“南海公司”破产案掀起了人们对虚假财务报告不良后果的重视。 “南海公司”破产案孕育了世界第一位民间审计师的诞生,同时政府部门意识 到了虚假会计信息的恶劣影响,于同年颁布了《泡沫公司取缔法》,并沿用了 百余年。然而,该法案只是通过简单地禁止设立股份公司来保持资本市场的稳 定,以及保护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却严重地影响了英国资本市场的 发展,这显然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及大量股份公司倒闭,为了维护资 本主义市场的完整性和稳定性。1844年英国议会颁布了《股份公司法》,明确 了董事登记账簿义务,以及监事对董事会计记录的审查权力。但由于早期的审 计技术不熟练,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审计范围仅囿于审查全部支出是否编制 了相应的支出凭证、资产负债表是否与总账余额相吻合等事项,这种简单朴素 的会计信息形式的审计在当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难以遏制虚假财务报告现 象的发生。

到了 20世纪,由于世界经济的中心由英国转移到美国,虚假财务报告这一 经济顽疾在美国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19xx年至19xx年美国证券市场大危 机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当时上市公司会计实务的混乱,缺乏正确可靠的财务报 告。美国政府在19xx年和19xx年分别出台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 明确了设立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作为会计与审计实务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以 及上市公司具有法定审计义务,然而,这也同样没能阻止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 务报告案件的发生。

近五十年,世界各国由于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引发的案件仍然比比皆是。 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大陆自动售货机公司案,80年代发生的国际商业信贷银 行倒闭案,90年代巴林银行理森舞弊案以及近年发生的朗讯、山登、安然、施 乐、世通、环球电信、施贵宝等国际知名巨头企业的上市公司舞弊案,引发了 新一轮的会计信任危机。为挽回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美国进行了上市公 司虚假财务报告的广泛调査和研究,开始了对会计更严格的监管,制定了《萨 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并以此为依据重塑会计信息的监管模式。 其改革成效如何,尚需时间检验。

我国新兴的资本市场从开始就饱受虚假财务报告的困扰。19xx年深圳原野

公司案揭开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序幕,随后相继发生了北京“中诚” (1993) 、海南“中水” (1994)、海南“琼民源” (1998)、成都“红光实 业”(1998)、四川“东方锅炉”(1999)等上市公司恶性财务舞弊案件。 20xx年“郑百文”、“黎明股份”、“猴王股份”案件的余震还尚未完全消失, 20xx年爆发的“麦科特”、“银广夏”、“蓝田股份”风暴更是将上市公司财 务舞弊推向顶峰。针对上市公司造假现状,尽管证券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并没有因此而停止。20xx年作为中小企业板首批 上市企业之一的“江苏琼花”,上市仅10个交易日即爆出中小企业板首例财务 丑闻。该公司上市前隐瞒了三笔金额合计为3555万元的国债投资,而这三笔投 资的合作方均为当时的问题公司。20xx年初,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舞弊研究 中心(snaiFFRC)披露了以“科龙电器”为首的20xx年度上市公司十大财务舞 弊公司排行榜。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问题的不断曝光,会计信息造假性质之 恶劣,使得我国股票市场自20xx年后持续低迷,股价严重缩水,广大投资者损 失惨重。在中国证券市场短短十几年中,尽管公司治理结构不断优化,监管制 度和监管措施不断完善,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寄生”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 解决。挽救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寻求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 根治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现象是我国会计理论、会计实务以及监管界而临的 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三、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国际视角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20xx年公布的一份资料显示,仅20xx年第 一季度就出现了 64家会计和财务报告案子,比20xx年全年的数量还多。根据 美国《商业周刊》的统计,从19xx年到20xx年重新进行申报的公司从每年50 家增加到超过150家,共有772家公司公开承认数字有重大错误,不得不重新 申报。其中20xx年11月的全球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破产案及随后出现的 “世界通讯公司”案件等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震惊了整个世界资本市 场。然而上述案件只是美国证券市场财务报告舞弊案的“冰山一角”,美国这 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的曝光又改写了一个会计监管时代,新的包括《萨 班斯法案》在内以加大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造假惩治力度保护投资者利益为主要 特征的监管措施陆续出台,对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问题具有一定震慑作用。

欧洲资本市场也面临着同样的困扰。20xx年2月24日,仅次于美国沃尔 玛和法国家乐福的世界第三大零售商荷兰皇家阿霍尔德(Ahold)公司爆出震动 全球的“假账丑闻”。阿霍尔德丑闻的发生,让投资者对欧洲上市公司的诚心 度和欧洲公司及财务监管机制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并使欧洲在目前的会计标 准之争中处丁?不利地位。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可随处找到虚假财务报告的影子。 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而是一个国际性难题,并 已成为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瓶颈,世界经验发展的绊脚石,应引起全球会计界 和审计界高度关注和研究。

四、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未来趋势

上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作为近代工业社会发展以来全球普遍面临的一个难 题,迄今还未能找到有效治理虚假财务报告的良剂。可以预见,该难题仍将是

困扰未来全球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耍因素,是财务会计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核 心问题。如果仅仅认为会计认知的有限和会计监管的缺失,恐怕难以找到治理 虚假财务报告的路径。会计信息的复杂性决定了虚假财务报告治理的艰巨性。 会计信息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复杂性、信息披露的复杂性、 信息监管的复杂性。

(一)会计计量的复杂性

会计的学科属性决定?无论是会计理论还是会计实务,假设、估计、判断 是会计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主观取向与会计计量结果密不可分,在多种理念 交织情形下的会计信息难以简单的以“是非”或“对错”衡量。会计计量的复 杂性表现在:第一,会计规范自身的弹性不可避免。准则和制度中会计政策的 选择以及会计估计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professional judgment)。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国际会计准则“可比性改进项目”,直至20世纪 90年代后期推行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等等,旨在削弱对会计实务的人为判断 取舍,提高会计方法程序的可比性和会计信息的可信性。但对同一经济业务采 用唯一的会计政策还只是理想。因为,一方面一些不同的会计政策有其各?理 论依据,在理论上的争议澄清之前“统一”只是梦想;另一方面是会计政策具 有经济后果,政策的选择将导致信息相关使用者决策的差异,信息相关使用者 对有助丁?维持和改善自身效用的会计政策具有偏好,其结果是找到一种让所有 各方都接受和满意的会计政策是不现实的。会计估计更为复杂,在经济业务不 断创新的今天,会计计价中对现在和将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程度加强,计量中的 估价问题是一个长期内难以解决的国际难题。第二,会计准则和制度运用中的 复杂性。主要表现为动机效应和能力效应。如前所述,由于会计信息具有经济 后果,准则和制度中自身的弹性扩大了其在运用中的选择空间。就不同的会计 主体而言,对同一经济业务出于不同动机可能会做出不同的会计处理选择,对 不同的经济业务出于特定动机也可能会有相同的会计处理选择。基于动机对会 计处理的选择违背了会计“如实反映”的要求,对会计方法的滥用从某种程度 上就是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能力效应是指会计人员准确地运用相关会计准则和 制度的能力。一方面会计人员受其自身专业素质水平的影响,对会计制度、会 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理解、运用可能会产生偏差;另一方面机械性误差是客观 存在的。

(二)财务报告能否有效地传递给信息使用者

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拥有信息优势,在披露中占有主动地位。财务报告包含 的会计信息的信号传递作用使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有fi愿或主动披露好消息而隐 藏或推迟披露坏消息的动机。从信息使用者看,信息使用者要将对其有用的会 计信息从财务报告中甄别出来,还要对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可信性做出判断。 信息使用者要在信息的加工成本与期望在信息中获取的收益进行权衡,成本与 收益显然取决r使用者对会计系统的熟识程度、特定的信息使用目的,以及信 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披露监管者看,披露监管者的监管对象为 数量众多的公司,对每一个公司的财务报告做出虚假与否以及程度如何的判断 是不现实的,而且信息披露监管者同样是会计信息的外部人士。然而,在监管 内容、监管与惩罚力度方面同样面临来自信息使用者(投资人、债权人、政府 部门等)以及信息提供者之间的压力。会计信息披露的复杂性后果就是广大的 信息使用者难以以合理的成本从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区分出会计信息的良莠,即

哪些会计信息是虚假的,而哪些会计信息是可以信赖的。尤其在不完善的资本 市场,市场秩序的混乱使得信息使用者无法对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做出有效评价 并且监管制度对虚假财务报告的威慑与惩罚力不足时,财务报告提供者可以从 虚假财务报告中获取额外收益,而且在道德约束弱化的情况下,“劣币驱逐良 币”虚假财务报告充斥资本市场的现象随处可见。

(三)独立审计的复杂性

会计信息生产和披露的复杂性使得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寄希望于能较多接 触和了解内部信息的会计信息验证者——独立审计人员。然而会计信息鉴证中 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职能发挥的不确定性。首先,审计师赖以工作的标准——独 立审计准则如同会计准则一样存在弹性,准则制定机构的独立性受到会计职业 界、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公司或企业的挑战,审计准则本身也难以提供一个 非对即错的绝对标准;其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在社会期望和自身价值取 向中协调,审计质量高低是法律风险和利益激励权衡的结果;最后,审计人员 的执业能力如审计人员对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理解,专业判断能力、职业敏 感与洞察力等对审计质量,进而披露的财务报告质量产生重要影响。从现代审 计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不论在详细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阶段,还是风险导向 审计阶段,查错防弊始终是审计的基本职责。然而时至今日,审计师似乎并没 有完全履行好这一基本职责。

会计信息的复杂性致使财务报告游离于“真实”和“虚假”之间,而财务 报告的“逼真”程度最终取决丁?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主体的较量与均衡。在会 计市场上,公司的差异性以及动态发展性决定了这种博弈的结果是:部分上市 公司财务报告真实,而部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是虚假的;财务报告真实和虚假 是动态的,杜绝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的研究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

五、上市公司提供财务报告的框架与启示

对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成因和治理措施进行系统、深入研究,降 低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比率和程度,寻求根治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 报告的途径,会计理论研究责无旁贷,且需要持之以恒。

通过对上市公司造假的历史、国际视角的分析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提供虚 假财务报告是一个历史性难题,是一个国际性难题,也是财务会计未来面临的 首要难题,实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根本好转任重道远。尽管每一次上市公 司虚假财务事件的爆发,都会带来理论界新一轮的研究探讨,引起监管界新一 轮监管制度的出台,然而,两百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 报告的现象有增无减,造假的原因及手段并没有什么质的变化。这一事实提醒 着理论工作者,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长期、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找 准治理的切入点,构建治理框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是解决问题的有益思路。

会计信息的生成由多个环节组成,会计信息生成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决定, 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企业产生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动机,由此 作用于会计人员,导致会计人员实施造假行为的发生。其信息的生成过程见图

由图1可以看出,出自于会计人员之手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 形成是一个多项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随着会计信息在收益分配、资源配置中

的作用不断增大,使会计人员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要 实现会计信息的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可靠性,需要在净化公司外部环境、公 司治理、内部外部监管、会计法律法规的完善、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完善会 计信息生成系统、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等方面采取措施,并且要保持各要素、 措施的协调。但在上述所有影响会计信息生成的要素中,尽管提供虚假财务报 告起主导作用的不一定是会计人员,然而主体一定是会计人员,因此,会计人 员应该属于治理上市公司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的逻辑起点。会计人员是否提供虚 假财务报告,则主要取决于对其造假行为的发现机制和惩罚力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S]. 1999-10-31.

2、薛云奎.假账鉴别与“不做假账” [J].会计之友,2002(2).

3、著名企业相继发生经济丑闻,日本企业面临诚信危机

[EB/OL]. www. e521. com, 2002-10-11.

4、Stephen zeff.The Rise of “economic Consequences” [J]. Journal

of Accountancy, December 1978.

5、William. H. Beaver著,薛云奎主译.财务呈报:会计革命[M].东北财经 大学出版社,1999.

6、(美)迈克尔?查特菲尔德著,文硕,董晓柏译.会计思想史[M].中国商业 出版社,1989.

更多相关推荐:
公司财务报告范文

《公司财务分析报告》范文一总体评述(一)总体财务绩效水平根据xxxx公开发布的数据,运用xxxx系统和xxx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xxxx本期财务状况比去年同期大幅升高。(二)公司分项绩效水平项目公…

公司财务报告范文

公司财务报告范文以下内容从原文随机摘录,并转为纯文本,不代表完整内容,仅供参考。1.1财务报告的编报要求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下属的各级子公司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制和提供真实、完整、合法的财…

公司财务分析报告范文1

公司财务分析报告范文一总体评述一总体财务绩效水平根据xxxx公开发布的数据运用xxxx系统和xxx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xxxx本期财务状况比去年同期大幅升高二公司分项绩效水平项目公司评价二财务报表分...

海尔公司财务报告分析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告分析一家电行业分析家用电器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国内外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家用电器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极好条件得益于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国际市场机遇历经二十多年的超高速发展中国家用...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案例分析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案例分析11会计接本054311221121梅蒙蒙前言汽车行业20xx年2月销量低于预期20xx年2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6087万辆和156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48和2...

公司财务分析报告范文

财务分析报告一总体财务绩效水平根据公司公开发布的数据运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本期财务状况比去年同期大幅升高二财务报表分析一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会计年度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问题研究摘要财务报告是向投资者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随着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在量和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日益暴露...

对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的探讨

对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与评价的探讨摘要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各个行业竞争及经营风险急剧加大在这种新的社会环境下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断提高要求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也越来越大传统会计模式下...

财务公司筹建可行性研究报告

财务公司筹建申请文件之3XX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集团基本情况包括集团历史沿革成员单位状况组织架构和人员情况基本财务状况和主要财务指标等企业集团所属产业及国家产业政策说明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状况行业地位...

XX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XX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20xx年1月20xx年4月分析摘要1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从事葡萄酒进口和批发销售的连锁经营公司X年X月末的资产总额约为人民币X万元以下货币单位均为人民币负债为X万元所有者权益...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案例

财务报表分析案例华能国际600011与国电电力600795财务报表分析比较报告一研究对象及选取理由一研究对象本报告选取了能源电力行业两家上市公司华能国际600011国电电力600795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两家上市公...

某公司某年度中期财务报告(英)

KONKAGROUPCOLTDSEMIANNUALREPORT20xxKonkaGroupCoLtdChairmanoftheBoardRenKeleiAugust2320xxKONKAGROUPCOLTDSE...

公司财务报告(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