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从业人员的健康调查报告

时间:2024.4.7

 


媒体从业人员的健康调查报告

媒体从业者,且行且珍惜

――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调查

调查时间:20##年4月21到5月11日
调查地点:网络、南京市人流量较大的车站地铁站
调查对象:媒体从业人员、大众 
调查人:姚中芹 郑莉丽  毛茂恣 曹傲晨

调查分工:姚中芹提出总体思路,与郑莉丽合作思考设计问卷调查表。小组共同发布问卷调查表,搜集相关资料。郑莉丽负责汇总分析调查数据。毛茂恣和曹傲晨负责针对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最后小组协作完成调查报告。

 媒体从业人员人员再传噩耗!深圳报业集团晶报原编委、发行公司总经理张敬武5月八日自杀!此前的4月28日,新华社安徽分社副社长宋斌自杀身亡;5月4日,杭州都市快报副总编辑徐行患抑郁症自杀离世;5月6日湖乡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何卫星上吊自杀。短短十日内媒体业连失四位大佬!

一则则新闻触目惊心,让人心中仿似灌了铅一样沉重。我们不禁去想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忧伤,是什么让他们决然离世!他们过得不比我们好吗?薪酬高,待遇好,工作轻松,时时放假,多少人求也求不到的生活,可他们却放弃所有赴了黄泉。

张敬武在自杀前一天5月7日曾在笔记本上直言工作压力大,流露坚决去意。贺卫星在办公室楼梯间上吊自杀,现场留下两份遗书和部分遗言笔记,开笔就提到“痛、痛、痛”、“生活难,工作难”、“勤勤恳恳,一事无成,工作压力巨大……”宋斌其遗书表示20##年后患抑郁症,对生活失去兴趣;据徐行家人称,徐行自杀前工作压力巨大,长期失眠,死时年仅35岁……

看到了他们选择用自杀这种极端的手段终结自己生命的背后,我们唏嘘不已,扼腕痛惜,然而我们也更需要深思这些悲剧的背后——媒体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何以如此脆弱?

也许有人会说,4位媒体人接连自杀是偶然的极端事件,串在一起没有多大意义,全国自杀死亡的多了去了,有什么大惊小怪——但听到一位电视媒体从业者直言不讳就此评论称,“电视同行的每年都有猝死,都司空见惯了。”而这是否会让你不寒而栗?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近些年因各种各样原因离开我们的年轻媒体人——这也是我们小组做此调查的萌芽。

20##年5月23日晚,郑州电视台政法频道记者刘建突发心肌梗塞离世,。

20##年8月1日,浙江电台音乐调频动听968在其官方微博发出一条讣告,“主持人郭梦秋于7月31日晚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经急送新华医院抢救无效辞世,年仅25岁。”

20##年5月22日,以摄影作品《挟尸要价》的获得得20##年中国摄影金镜头最佳新闻照片奖的潇湘晨报摄影记者张轶因患肝癌医治无效逝世,享年28年。

……

……

“天堂天堂!那里的路很平坦,你可以放下所有的负担……”一篇情真意切、字字呕血的悼文,哀悼的竟是这些年轻的生命。天堂,那里可以放下负担,路很平坦。可活在人间的无冕之王,他们渴望能开到荼縻,却步履沉重地走在坎坷的路上。

媒体从业者“过劳死”的新闻越来越频繁地被听到。无冕之王的光环背后,媒体人透支着自己的健康。

诸如此类的报道就像一个巨大吸盘一样将我牢牢扣住。我曾有的认知,他们就算不是高高活在云端,也不应该轻易遁入泥土。为什么他们的生命如此不堪重负,他们究竟有着什么不能承载之痛?

我们深知,媒体人是一群特殊行业里的建设者和贡献者,他们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重大,他们的付出是艰辛的。在过劳、高危的环境中,他们没有退缩,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他们是一群新时代有理想有抱负的可爱的人——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应给予更多关注,去给这群特殊行业里的建设者和贡献者带来激情、动力和幸福。

就这样萌生出对媒体从业人员健康的关注,我们小组更决定通过小组合作的力量对此进行周密调查。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将这一类事件真实可靠地带到大众的视线,并为此类事件寻求应有的目光。让行内人士以及社会其他人叹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同时,关注和反思事件的背后,例如媒体从业人员到底在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下奋斗着?媒体人员在积累压力中应该如何释放?而我们小组更为重要的目标是,希望探求追索出一个可行的途径,缓解甚至根除威胁媒体人生命的毒素,减少甚而杜绝死亡事件的发生。

我们此次调查问卷分为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两部分,网络问卷的主要调查对象为媒体从业人员,纸质问卷的主要调查对象为各行业的普通大众。针对这两大类人群,我们分别调查了他们各自对从事媒体工作的人员的生活和健康状况的满意程度和了解程度。我们将设计好的网络问卷放至“问卷网——倾听你在乎的”,自20##年4月19日至20##年5月11日,共有1346媒体人员参与了调查。尽管一开始网络问卷并没有多少人问津,但随着近来媒体工作人员自杀事件的频频曝光,引起越来越多的相关人员对自身身体及心理状态的关注,因此更多的人愿意为我们填写问卷,他们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社会人士关心媒体这一行业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另外,自20##年4月30日至20##年5月3日,我们利用“五一”黄金周的时间,奔走于各大广场,地铁口,大学,对300名不同职业的人员,以他们为大众样本,进行问卷附卷调查。采取两种调查方式同时进行是为了弥补双方的不足,在网络上对各行各业媒体人员进行调查可以扩大我们的调查范围,也可以让我们真实地了解到当下媒体人员的生活工作状况及身体心理健康程度,增加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有用性时效性。而另一方面我们调查了普通群众对媒体从业人员健康的相关认识以及态度,作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健康调查问卷”的补充,结合大众看法,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媒体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大众生活的联系,在大众生活中的受关注程度以及有何影响。以此更全面地分析媒体人的健康问题,从而找到解决方法。

我们通过对为期20天的网络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数据:接受本次调查的媒体工作者男性占67﹪,女性占了33﹪。受访者56﹪的年龄在20~30岁,30﹪的年龄在31~40岁之间,10﹪的年龄约在41~50岁,50岁以上的占到4﹪左右。其中高中文凭及以下的占1.1﹪,大专或高职的占0.8﹪,本科生(含双学士)占了89.7﹪左右,硕士及研究生以上占8.4﹪。他们的职业有六成(61.2﹪)是记者,主持人和播音员分别占了12﹪和7.7﹪,专门撰稿人约为8﹪,网络编辑工作者则达到11.1﹪。这些人中有1年至5年工作经验的占七成(70.8%),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了近四成(39.2%)。

对以上媒体从业人员的调查,我们发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兴起,媒体人员成为网络一族。调查显示,72.6﹪的媒体人面对电脑的工作时间为4~6小时,9.7﹪的人面对电脑的工作时间为6~8小时,另外5.3﹪的人面对电脑的工作时间为8小时以上,只有12.4﹪的人是在2~4小时。同时表示可以正常休假的受访者只占12.5%,另有47.5%的受访者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变数,还有40%的受访者周末经常不能正常休假。他们们长时间的使用电脑以及没有正常的休假时间表明他们工作时间长。极少数部分(4.1﹪)的人表示他们每天会花近1小时的时间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其他人的运动量基本上为零。同时数据显示他们睡眠严重不足,他们的睡眠时间远远低于正常人的睡眠时间。可以看出面对沉重的工作压力和超负荷工作,多数在吃身体的“老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没有足够重视,睡眠不足、缺乏锻炼身体、加强保健的意识和时间。

其中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数据显示的睡眠障碍现象。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睡眠质量图示,媒体从业人员以56.5排名最末,远低于排名前列的教师公务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韩芳教授认为,睡眠对于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睡得好,人就会觉得精力充沛,心情愉悦,相反,就会无精打采,心情烦躁,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的症状。

资料显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媒体业原本是一个高压力的工作,从业人员工作紧张、经常熬夜,都是寻常事。这是极易诱发抑郁症的一个成因。由于经常上夜班,部分从业人员除工作外,很少个人交际和兴趣爱好,有些人连家人都难以照顾周全。久而久之,有的人可能因此走进抑郁症的灾区。例如徐行,他在微博上说自己“从小苦命,无父母指导,一路坎坷走来,心酸无人可知”,这可能促使他比别人更发奋努力,自加压力,整个人变得像一根紧绷的弦。

造成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数据显示78﹪的媒体人认为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这些压力来自方方面面,报社考核制度(57﹪),媒体同行竞争(46﹪)及采访受阻(37﹪),也有部分人(21.3﹪)表示有的原因主要是看到社会太多的阴暗面。《法治周末》调查显示,虽然80%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受到了尊重,但却有超过九成受访者还是会在工作中感到压抑。其中,近七成受访者偶尔会遇到,经常会遇到的则超过了三成。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近八成的人会出现颈椎疼痛症状,近四成的人会出现腰疼,四分之一的人出现内分泌失调,另有接近五分之一的人经常感冒,出现其他症状的占7.5%。并且有77.5﹪的人在面对这些压力时会感到焦虑,容易烦躁。这些现象在媒体这一行业中显得越来越普遍。仍有65﹪的媒体人选择去积极面对,12﹪的人选择消极对待,11﹪的人会感到不知所措。可以看出媒体多数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还仍是抱有希望和热情的,但他们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他们每天处在一种像陀螺一样高速运转的状态下,究其原因,重要之一就是他们处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时期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带来的压力(一)

紧迫感大:工作时间被高密度切割

  吃饭还没吃到一半,就要看下手机客户端,刷下看有没有什么突发的热点。晚上刚睡下没多久,就被下属的电话惊醒,爬下床去指挥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有事没事就检查下自己媒体在微博、微信上更新,生怕会有内容出错。随着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对于很多工作在一线的媒体负责人来说,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7*24”正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中所面临的工作节奏的转变:从原来的月刊、半月刊、周刊、日报的工作节奏,向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钟改变。夸张点说,新媒体化下全天候的工作时间要求,使得媒体人像那航母上的战斗机一样,只要接到命令,就要随时随地“出击作战”。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研究者通过调查真实的网络使用数据后表示,高频率地使用互联网是抑郁症的一个关键征兆。被绑在网上的媒体人,过着不规律的生活、吃着不规律的饮食、背负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在使这一人群的健康大打折扣的同时,更是不断蹂躏他们的内心世界。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带来的压力(二)

睡最差: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

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最新《2014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按最差至最好的程度划分睡眠人群,分别为媒体人、广告公关、小微企业主、IT从业者、销售和教师。媒体人以平均6.5小时的睡眠时间排名末尾。

在新媒体越来越流行的当下,各种信息爆炸使媒体人无法睡个安稳觉,加之是全天候的工作使得他们的工作时间最长,加班是家常便饭;他们睡得最少,比中国人平均睡眠时间整整少1个小时。

常年睡眠不足、常年生活规律颠倒,不少人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与此同时,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下,媒体人难免心态浮躁,没时间“充电”,导致恶性循环,报道越做越浅,越做越毛躁,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心态自然也越来越糟糕。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带来的压力(三)

转型更多时候意味是工作量的增加

  正如博瑞传播董事长孙旭军在去年《CCTV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说的那般:传统媒体被挤压的压力越来越大,朝新媒体方向发展才是根本。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加入了向新媒体转型的大军,殊不知在此同时,压力非但没有被分解,只是平添了新媒体转型这一份新的压力。

在原来的工作没有减少的情况下,媒体人被要求作品要更加适合新媒体传播。这点可以从薪酬体系中窥得一斑,媒体人的薪酬体系通常是底薪加绩效。就举纸媒的记者为例,绩效往往就是稿费,而稿费的高低要看每月发稿的数量和质量。在传统媒体吹响向新媒体转型的号角之后,像用户点击数合转载数这种考核指标又加入到了媒体人的工作考核指标中。

考核指标更加量化,无疑将增加媒体人的心里压力,媒体人本来日复一日地采访、写稿、编辑、组版、录播,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每天承受着“抢新闻”、“抢独家”的压力,经常透支自己的身体。而做出来报道只顾抓人眼球,内容禁不起推敲,对内容有想法的人心自然容易对自己失望。如今又加上新的考核杠杆,心中承受的东西太多,增加了抑郁的可能。

媒体相互之间的竞争呈现白热化

在这个快速获取信息的时代,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销量、收视率都是各个媒体的“必争之地”。媒体间这种巨大的竞争压力,势必会传导至媒体的生产者。媒体内容的制作压力,基本全落在采编队伍上,在读者观众欣赏水平和专业水准超常规成长的需求压力下,面对相同的报道资源,要使读者“读你,而不读他”使观众“看你,而不看他”,怎能不争?不争就等于坐以待毙,等着被市场淘汰。如果说媒体争的是市场,那么对媒体人而言,争的则是自己的饭碗。《广西工人报》曾撰文,描述媒体工作的紧张:“媒体人通常工作在严格的考核机制之下,每周、每月、每年都有固定的工作量。而考核的绩效与媒体人的利益直接挂钩,考核制度与记者或编辑的利益直接挂钩,媒体人为了完成工作量或为了增加收入,时常处于自我不断的加压、增大工作量的状态。”在激烈的竞争下,媒体人想要轻松一些实在难之又难。

 陆定一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便意味着新闻、好新闻首先得“新”。这样,对新闻工作者来说,要想报道出新闻、好新闻,就必须去“抢”。除了抢到第一手的新闻外,面对同样的新闻事件,媒体从业者还要挖空心思地抢报道角度。为了让“新闻背后的新闻”对读者更具吸引力,媒体人只能不停地动脑,动用自己的智力贮存。如果抢新闻大多只在工作时间内进行,那么抢角度甚至把媒体人的生活时间都给占据了。为了新闻,他们中的大部分俨然已是“有工作没生活”的超负荷状态。

媒体人要承担的压力大而且多。除其它工作岗位同样存在的考核压力、业务压力外,还有肩负的社会责任带来的压力。河南电视台记者徐涛撰文指出,记者在揭露社会阴暗面时必然会触及到部分人的利益,因此可能会受到恐吓、打击、报复。这让新闻工作者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甚至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压抑、惶惑的状态中。有网友在博文里说:“现在似乎什么问题都需要媒体解决,无论遇到什么事情,百姓的第一反应是想到了媒体。为百姓排忧解难靠媒体;替人们反映问题,问计民生需要媒体;揭露社会阴暗,拔刀相助是媒体;反腐倡廉,举报问题也是媒体;政府参谋,建议意见还得请媒体……”媒体所需要承担的已经超过了其本身的功能,媒体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逐渐在放大,责任越大,压力就会越大。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特殊艰难状况,媒体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工作考核制度,为争取新闻的新鲜度博得读者的眼球,社会上的各种舆论等压力都对媒体人的心理和身体造成重大影响。

由此可见这一切悲剧并不是偶然,而出路就在媒体从业人员自身、公众以及相关体质的改革。

首先媒体人员应做到以下:

一、摆正心态,准确定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适度劳动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丹这样说,“要切断一种观念,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精英文化的氛围,强调个人要自我实现,要出类拔萃,如果在这种观念之下个人要追求短期的财富聚集,没有掌握好平衡自我财富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在这种观念支配之下就会产生过劳。”

传媒是一个会接触到各行各业各色人等的行业,也因此,媒体从业者存在因为接触的多为“上层人士”、“精英人士”而产生身份焦虑,进而对自己要求过高,过分强调迅速的自我实现,而一直绷紧神经匆匆前行,把过大的压力压在肩上。

因此,媒体人不如摆正心态,重新审视自己,准确定位自己,稍稍放松神经,放缓匆匆前行的脚步。

浙江大学心理系副教授陈树林对媒体人英年早逝感到特别惋惜。他向过劳的媒体人推荐了 “七步法”:

1、 明确问题——先抛开大命题,找到它背后的小切口;

2、 哪些方法可以解决——针对小问题,找到小办法;

3、 头脑风暴——不要把问题都揽在自己身上,请人一起出主意;

4、 哪条路最合理——让自己尽量轻松地去处理问题;

5、 告诉自己一定要去做——制定行动计划;

6、 整个过程中自我监管;

7、 有了结果及时反馈、犒赏自己。

二、重视身体预警

如何预防“过劳死”呢?医生们支招,身体如果感觉不对,会提前发出预警。这些信号有:注意力不集中、短时记忆差;也可以表现为视觉障碍,像视物模糊、对光敏感、眼睛痛;还可表现为心理障碍,出现像抑郁、易怒、焦虑等情绪波动。如果出现寒战和夜间盗汗、呼吸变短、眩晕和平衡障碍、不规则的心脏跳动、肠道痉挛(腹疼、腹泻、便秘)、嘴唇和眼睛干燥、月经不调、胸痛、对噪声和异味质敏感、食欲不振、浑身无力等等疲劳信号。出现这些情况,就是提醒你要有意识地放下工作,休息休息了。

三、如若过劳,及早摆脱

如果媒体工作者没能摆正心态,把过重的担子压到自己身上,忽视了身体的预警最终还是走到了“过劳”的路上,那么就应及时采取下面的措施,预防因“过劳”而对自己的身体带来进一步的伤害:

1、消除脑力疲劳法: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积极休息。如果是心理疲劳,千万不要滥用镇静剂、安眠药等,应找出引起感情忧郁的原因,并求得解脱。病理性疲劳,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和治疗。

2、饮食补充法:注意饮食营养的搭配。多吃含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食物,如豆腐、牛奶、鱼肉类,多吃水果、蔬菜,适量饮水。

3、休息恢复法: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听音乐、绘画、散步等有助解除生理疲劳。

4、科学健身法:一是有氧运动,如跑步、打球、打拳、骑车、爬山等;二是腹式呼吸,全身放松后深呼吸,鼓足腹部,憋一会儿再慢慢呼出;三是做保健操;四是点穴按摩。

四、媒体单位也应劳逸结合

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专家刘兴阳表示在忙碌的社会中,如同机器需要保养一样,人也需要休整和休息,适度的工作强度和节奏对于单位和个人都是有益的事。刘兴阳认为,如果企业能够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公司的效益并不是体现在加班加点上,而是效率上,那么员工希望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希望将会更容易得到落实。

媒体单位虽然不是企业单位,但在市场中竞争的它们同样具备企业的一些属性,因此,无论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还是纯粹的市场效益角度出发,媒体单位对自身员工的休息权进行保障,不仅能减小媒体人“过劳死”的可能,让其更健康地工作、生活,更对效益提升、形象塑造有积极作用。

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律师蔡明表示“过劳死”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可是这不被目前法律所认可。如果劳动者超时加班超过法律的规定,可以认定企业违反劳动法,对企业进行处罚。但是,“过劳死”者的权益很难得到维护。因此,“过劳死”在法律上完全是空白。

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孙树菡也建议职业病的名目应该尽快更新,否则难以涵括所有的职业风险。针对“过劳死”问题,孙教授指出需要确定诊断标准、诊断技术、治疗手段,必须确有职业性的因素存在。

除此之外,鉴于《劳动法》虽有对劳动者休息权利的明确保障条例,但过劳甚至过劳死亡的情况仍然存在,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有法也必须依。

媒体人依法保障自己权益,只有这样,劳动者所拥有的,《劳动法》中规定的休息的权利也才能得到保障。对媒体人来说,也才能从根本上不再那么累。

其次国家法律和媒体机构应该做到:

美国著名新闻人普利策说,“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可是,当今媒体人英年早逝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媒体人亚健康状态更是一种普遍现象。试问以这种状态,我们的媒体从业人员如何做好这个国家的守望者?

然而,反观世界各国媒体考核体系,英国报业的市场化程度很高,但并非像中国报纸那样,普遍实行为记者打分的考核体系。不过也有例外,《每日镜报》《考文垂晚电讯》及《卫报》等实行了绩效考核,内容包括自我总结、成绩及不足、下一步努力方向、与领导的谈话内容等,个人评级分成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一般不实行分数制。 
  美国的报社一般都没有规定记者固定的发稿定额,也不计算记者的发稿量。不用发稿量来衡量记者是否称职,记者只是负责自己分工的领域。记者的工作表现有很多反馈的渠道,通过与其他记者的比较、个人收入多少等。解聘记者的事很少发生。 
  新加坡报业控股每年从8月份开始内部评估,对员工进行业绩考核。报业控股把员工分为较低级的可议薪员工和执行级员工。对于可议薪员工,部门主管会就其往年的工作表现和来年的工作目标与其进行当面的总结与讨论。而执行级员工,首先要做自我评估,然后再和部门主管讨论。业绩评估层层把关。评估结束后,评估低的员工如果在考核期可不予以转正,如果是长期雇员可终止合同。对于表现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加薪。

也许我们国家也应该试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积极主动学习国外媒体从业人员管理体质,给现阶段堪忧的现状给予改善。

另外,据研究报告指出,亚健康对主观幸福感还会造成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与亚健康状态呈显著负相关,且亚健康状态能够预测主观幸福感的高低。即亚健康状态越接近于疾病,则个体主观幸福感水平也越低,反之则升高。这又更加强调了解决媒体从业人员亚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只有落实好这个问题,才能提升这部分从业者的主观幸福感。我们应尽全力提升所有国民的幸福感,不应只看到一部分的提升就忽视另一群群众的牺牲。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腾飞的关键时刻,像世界其他国家处在这个发展阶段一样,人们普遍感到压力大是不可避免的,呈现一些有关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

可喜的是,自20##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式施行。该法形成社会保险体系,对各项社会保险均作出了全面的制度安排和规范,使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这是全国劳动者的福音,也是媒体人的福音。

媒体机构应该在政策法律的引导下,高度重视媒体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每年定期组织对职工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测,以确保详细了解职工的的健康状况。媒体机构应该给予每一位员工充分的关爱,在给员工分配任务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员工日益增长的压力,每一个媒体机构都应该积极组织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帮助员工及时发现病情和健康隐患,督促员工关爱自己的身体,这样的同时也会为媒体机构保护了人才,及时治疗疾病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机构除了应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健康检查以外,还应该把身体健康作为入职的一个门槛。媒体机构在招才纳贤的时候就应该着重强调想要竞聘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媒体机构应该给出一些标准,并严格执行,在入职后每一年也要将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直接与奖金,提拔等直接挂钩。此外,媒体机构应该增长员工的午休时间,这样既可以确保每个员工能安心吃完午饭,也可以让每个员工有充分的睡眠时间,对过度操劳的身体进行恢复。总而言之就是要在从入职到工作后时刻突出强调身体健康这一问题。媒体机构不能自私的单纯为了业绩而不管不顾员工的身体,员工的大部分疾病都是因为长期的工作和特殊的工作性质而造成的,大部分员工十分敬业并且错误的忽视了自己的健康状况,媒体机构就应该负责时刻提醒其员工注意身体,而不是只看员工的业绩。

国家媒体机构改善体系的同时注入人文主义关怀,可以对媒体人员的健康有很大保障。

公众肩负责任: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公众普遍对媒体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漠不关心。事实上媒体工作者的有一部分压力来自于社会公众的舆论,虽然每行每业都各自的压力但他们的社会压力明显比媒体这一行业的要小得多,毕竟公众和媒体人不一样,我们无法体会那种被千夫所指的痛苦,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自己要每天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会有什么感受?如果我们能对他们的工作多加以理解和体谅,甚至是支持配合,而不是批评和指责,那他们在这方面的压力就可以减轻一些,他们的工作也可以轻松一点,当然前提是这些媒体人应该为人民的利益说话,说真话。总之,要想改善媒体工作环境,公众也要担负一定的责任。

当然,无可争议的是,我们应该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既看到媒体从业人员健康问题的严峻性和急迫性,也看到我们全社会所做出的关注和努力,看到改善和进步,看到客观不能阻挡的艰难,也看到我们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毅力。前途是光明的,然而,道路是曲折的。只要路是对的,我们就不怕路远。

相信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完善,媒体人作为劳动者的利益诉求会更被重视,媒体人也会一如既往地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他们应有的贡献。 

结语

众所周知,在当下的传媒行业中,各种媒体高速发展、竞争激烈。在这样的媒体大环境下,媒体从业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面对的压力都是前所未有的。据了解,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大,主要表现在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时间不稳定甚至没有完整的节假日休息时间。因此,很多媒体从业人员的睡眠质量是比较差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就容易造成媒体从业人员的心理压抑,甚至产生抑郁症。

面对种种压力,媒体从业人员自身要学会释放,坦然面对,找到自己的方式减压。对于都市快报徐行自杀离世的消息,都市快报总编朱建曾发微博哀悼“对不起,我不能早一点看出你的疲惫。对不起,我们同在战壕,除了不停地面对挑战,却忘却了隐藏在内心的敌人。这个敌人,才是生命的死敌。”媒体人员,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就是内心的敌人。

在叹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同时,行内人士以及社会其他人开始关注和反思,媒体从业人员到底在一个怎样的生存环境下奋斗着?媒体人员在积累压力中应该如何释放?他们的工作需要社会的体谅,他们的身体需要社会的爱护,他们的心理更需要社会的关心。

我们的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要对其多一份关爱、多一些理解与支持,让他们的压力在包容和理解中得到释放。各级党委和政府应为媒体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从业环境;全社会都要关心媒体事业,切实保护广大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最后,还想对媒体从业人员道一声:辛苦了!太累了,就歇歇吧。

我们向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媒体人,致敬!但我们更想社会、媒体、还有媒体人自己,别再对自己的身体隐患熟视无睹,请善待自己的身体!

关于媒体人员身体情况的网络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生活现状,我们组织了本次问卷调查。您的真实回答对我们了解实际情况非常重要。请仔细阅读下列问题,并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做出回答。本次调查不用填写姓名,答案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请不要有任何顾虑。

填写方法:

请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填写,在所选答案前对应的“□”内划“√”;

谢谢您的合作!

01.您的性别:

□男           □女

02.您的年龄:

□20~30岁        □31~40岁         □41~50岁         □50岁以上

03. 您的文化程度:

□高中及以下    □大专/高职    □本科(含双学士)   □硕士及研究生以上

04.您的职业类别是:

    □记者      □主持人     □专门撰稿人      □播音员     □网编     □其他

05.您的工作年龄是:

□一年以下       □1~5年       □6~10年             □10年以上

06.您觉得您的收入和付出成正比吗?

□是                  □否

O7.您每天的工作时间是:

□8小时以内      □8~10小时        □10~12小时       □12小时以上

08.您每天面对电脑的工作时间为:

    □2~4小时      □4~6小时        □6~8小时      □8小时以上

09.您每天的睡眠时间为:

□6~7小时     □5~6小时       □ 4~5小时     □4小时以下

10.您觉得您有睡眠障碍吗?

□很严重           □有一点         □没有

11.您觉得您的工作压力大吗?

□很大       □一般         □没有压力

12.您觉得您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那些方面?

    □报社考核制度     □同行竞争       □采访受阻      □稿子难产  □看到太多阴暗面       □其他

13.过大的压力会使您有如下哪些反应?

    □焦虑,容易烦躁     □头晕头痛   □疲惫,全身乏力   □全身酸痛    □其他

14.您如何面对这些让您压抑的事?

    □积极面对       □消极面对      □心灰意冷     □不知所措  

15. 您每天的运动时间大约为:

    □3小时       □2小时     □1小时      □没有运动

16.您是否经常处于焦虑状态?

□经常       □偶尔       □从不

17.您经常会遇到哪些不适?

   □颈椎疼痛     □腰疼     □内分泌失调    □感冒    □其他

18.您如何安排与家人相处的时间?

   □每天抽时间   □每周抽时间   □每月抽时间   □其他

19.您是否有固定的休假时间?

□有          □没有

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公众对媒体从业人员健康看法的调查问卷

媒体从业人员是通过媒介经常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作为公众人物,从事与媒体相关的业务人员,包括记者、主持人、播音员以及无其他固定职业,专业为媒体写作的自由撰稿人。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新媒体日趋发展,网络传媒风生水起。

1.        您身边有媒体从业人员吗?

A 非常多     B 一般        C 很少        D完全没有

2.您知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区别关系吗?

A 知道        B 了解一点     C 不知道

3.  您对媒体行业管理运营方式清楚吗?

A 清楚       B 清楚

4.       您是否认为媒体从业者待遇好而想过成为其中一员?

A 有         B 没有

5.       您认为媒体从业者薪酬与辛劳是否成正比?

A 是          B 不是

6.       您认为他们是健康上的“弱势群体”吗?

A 是          B 不是

7.       对于“他们是忧郁症潜在患者”您的看法是?

A 不相信      B 不关心       C同情      D 担忧

8.       您是否听过相关的死亡报道?

A 听过很多    B 听过一些     C 没听过

9.  您认为是什么造成了这类事件的发生?

A 工作压力大    B 心理承受能力差    C 家庭生活不顺

10.  您认为他们的工作压力来自哪些方面?

A  工作指标和强度   B 同行竞争上级要求   C 社会公众不利舆论

11.  您是否赞成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媒体从业者的健康?

A 必须的      B 完全不必要     C 无所谓

谢谢您的参与!

更多相关推荐:
健康调查报告

湖南交通职院学生健康状况及健康意识调查分析报告711调查组刘晓辉19号璩谦39号王艳艳09号陆梦宇48号张金玲04号袁丹29号刘志娟40号罗丹38号20xx年5月14日星期五大学阶段是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作者简介T柯林坎贝尔TColinCampbell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40年来坎贝尔教授一直身处营养科学的最前沿在该领域中每个人都站在坎贝尔教授这个巨人的肩上他是全球最受...

关于健康饮食的调查报告

关于健康饮食的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健康也随之成为现代人追求的目标但一些健康问题总是在考验和挑战我们的身体越来越受到关注饮食和健康的问题已成为了困扰着现代人们一道难题然而据了解导...

关于卫生与健康的调查报告

关于卫生与健康的调查报告我国大多数农村卫生基础薄弱,农民无处看病、无钱看病,医疗保险的问题存在现象比较严重。对于我镇部分农村卫生环境与健康情况做出调查,一、农村卫生环境与健康总体概况1、环境卫生问题在提高意识上…

大健康产业调查报告

大健康产业1大健康战略相关定义与分类11大健康定义12大健康战略定义13大健康产业主要产品分类2大健康战略发展环境分析21大健康产业政策环境分析22大健康产业社会环境分析3国际大健康产业现状31国际大健康产业规...

关于健康饮食的健康调查报告

关注自我从健康开始中学生饮食营养健康调查报告中学时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当代中...

大学生健康状况调研报告

大学生健康状况调研报告人员XXXX大学XXXX学院XXXX班摘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至理名言很多人都知道由此可见身体健康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本文通过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健康状况进行了调研在对数据进...

农村卫生与健康的调查报告

农村卫生与健康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我国农村卫生状况在不断改善农民健康水平在相对提高但农村卫生基础相当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以致...

大学生饮食健康调查报告

大连艺术职业学院大学生饮食健康调查报告班级市场营销09专指导老师白志华组长魏磊组员李湛陈静侯芳一引言为提高大学生对饮食营养认识较差或不良饮食态度造成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从而进行此调查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饮食中存在的问题...

健康合理的大学生活方式调查报告

健康合理的大学生活方式调查报告健康合理的大学生活方式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主要是了解我们大学生现在的生活方式以及帮助我们及时更加健康的生活二调查地点齐齐哈尔大学在校学生三调查内容二十岁左右是人生的黄金时段这个时候应...

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测试调查报告

中学生健康教育知识测试调查报告根据上级文件的要求为了解我校中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健康行为形成率的调查我们积极响应特在本校开展了健康教育知识及健康行为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测试结果报告如下一测试结果本次抽查共测...

关于企业员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企业员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和企业员工所要面临的挑战和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无疑对企业的经营者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的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的身体素质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

健康调查报告(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