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主要内容

时间:2024.4.27

目  录

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二)主要概念界定... 2

(三)主要理论依据与观点... 3

二、课题的研究设计... 4

(一)研究目标... 4

(二)研究内容... 4

(三)研究意义与价值... 4

(四)研究的思路... 5

(五)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5

(六)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6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6

(一)认识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6

(二)探索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方法... 10

(三)创生了具有农村小学地域特点的校本课程... 14

(四)探索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应用校本课程的方法... 15

(五)构建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保障机制... 19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20

(一)学生方面... 20

(二)教师方面... 22

(三)学校方面... 23

(四)社会影响... 24

五、问题与讨论... 25


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方法研究

研究报

“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方法研究”是由泸县玄滩小学承担的泸州市教育技术科研课题,从学校自身特点和需求出发,以实践研究为主线,从运用的角度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与应用校本课程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保障机制,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确立与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开发机制与管理模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也是教育管理体制以及课程改革深化的必然。

校本课程开发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是课程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校本课程开发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地发展。校本课程开发也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空间,使教师更加深刻理解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办学宗旨,使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构建者。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校课程的实施,使学校对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和利用地域自然、文化资源,加强中小学课程建设,对于完善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选择性,适应不同学校、教师的需要和学生多样化发展,促进课程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农村小学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对教师的传统课程观念带来较大的冲击,教师要很快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还需要相应的能力、条件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教师教育观念有待转变,对校本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也有待提高。理论上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实践方面根据构建的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案例并进行实证研究,给学科教师和学生提供具体而实用的参考,对更新本学科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教学能力、减轻教师教学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现实意义。

面对农村校本课程,各个地区开发的校本课程都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开发的内容不一样,利用的资源不一样,所以运用的方法还没有统一的模式,到目前为止,可借鉴和使用的资源仍比较薄弱。优化农村小学教与学过程和如何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已成为迫切的时代要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专业发展和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已成为农村小学急需研究的课题。

(二)主要概念界定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时代背景下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农村小学”指主体学生来源于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收入家庭的学校。

“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做出的关于课程开发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课程开发活动方式,其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自身,其核心在于强调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决策依据,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方法”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编写(开发)与实施(应用)“校本课程”的具体措施。

在“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方法研究”课题中,“现代教育”是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其“技术”既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也包括无形的“智能技术”(观念形态)。“农村小学”是指以农村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课题强调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进行课程的规划与设计,活动的组织、辅导、评价与展示,使学生通过访问、调查、搜集、讨论和社会实践等诸多方式去进行活动,还给孩子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主要理论依据与观点

1.政策法规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开发适合自己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提供给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据此可知,我国己经从政策上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学校可以根据师生的特点、教育资源、学校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旨趣来确立学校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

2.理论依据

(1)实践论

马克思主义一贯主张要重视书本知识,但是也从来认为知识最深厚的根源乃在于实践之中。实践是知识之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如何让学生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这是现代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应该让学生懂得,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可以在书本和课堂之外,也可以在学校之外。

(2)现代课程理论

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每一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被动地适应预先规定的课程。

3.现实依据

为克服国家课程与学校教育需求的脱节,国家课程与学校办学条件的脱节,国家课程与学校教师的脱节,不少农村小学虽然已经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但是,已经开发的一些校本课程仍有不足之处,如地域特点还不够强,体系比较零乱,层次还较低,有的不太贴近学生生活。

农村小学应加强我国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化,结合学校外部与内部环境资源、满足学生需求,发挥教师的特长,为体现学校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能力。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研究很有必要,对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课题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广大教师加强对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弄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三级课程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了解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综合运用思考问题,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敢于发表,乐于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国家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1)探讨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理论与技术。

(2)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方法。

(3)开发具有农村小学地域特点的校本课程。

(4)探索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应用校本课程的方法。

(5)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下的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保障机制。

(三)研究意义与价值

1.创新之处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技术优化立足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方法,建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应用整合,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2.理论意义

课题研究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教与学的过程的实践,证实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技术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有效性;试图批判现有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理论体系存在的问题。

3.应用价值

解决农村小学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在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下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方法、策略, 从而达到在农村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和落实国家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促进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

(四)研究的思路

课题研究,首先要探索以农村特有资源教育为切入点,结合素质教育精神和课程改革要求开发校本课程体系;其次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深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与技术;再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教材,打破学科教学界限,充实课堂,拓宽教学的方式、内容,从而提高国家课程教学的质量。

(五)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1.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其中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2.研究过程

课题的研究始于20##年3月,止于20##年3月结题。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年10月——20##年8月)酝酿立题阶段

主要工作:调查、分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搜集归纳文献资料;组织课题申报;培训教师;课题开题,撰写研究方案等。

(2)实施阶段(20##年9月——20##年6月)课题实施阶段

主要工作:加强研究员的理论与技术学习;开发与应用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将课题研究与教研、科研相结合。

(3)总结阶段(20##年7月—20##年3月)

主要工作:收集个案、典型课例,总结、分析、提炼课题研究成果,并投放实践验证;在一定范围内推广运用;汇编资料,撰写实验报告,申请验收结题。

(六)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课题研究工作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分工以有利于开展研究工作为根本。研究人员分工只是为了发挥研究员的长处,和谐协作是研究员的精神亮点。

研究分工一览表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认识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1.对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认识

所谓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即以农村学校为单位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在有效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的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选择的课程。

课题研究中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课题立项时,研究人员以为校本课程开发就是编写校本教材,而且把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定位于根据自身学校发展需要,开发出一些学校实用的、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新的认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编写出可用的校本教材,而且要整体规划,作为课程开设并开展这一课程的教学活动。编写教材只是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一部分。

2.探讨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关系

国家课程是依据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确立的全国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方案。校本课程完全出于学校内部需要(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完全依靠自身的条件和资源而确立的符合学校需要的课程目标和课程方案。

国家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普遍的、一般的、共性的需求。校本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特殊的、个性的需求;校本课程虽出于学校内部需要,但学校内部的需求往往也是和社会的总需求相关联的。所以,校本课程开发要能够持续并有所成效,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支持。

校本课程开发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是学校外部驱动的校本课程开发,即起因于国家的要求、任务或规定,但学校以自己所独有的方式来接受、完成的课程。如与提高学科教学相关的国家课程校本开发的部分,以及依据国家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学校开发的如诚信教育,孝道教育、感恩教育、中华民族美德教育等校本教材;另一种是学校内部驱动的校本课程开发,由学校内部发动,反映学校风貌和地方特色的为学校自身所独有的特色课程,如我们开发的《爱我家乡》校本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具体的学校和社区环境,突出特色,培养特长,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提高课程的适切性,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3.研究了校本课程开发设计的基本教育教学理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学生学习的各门科学是生活的一部分,一门课程的内容就应当包括重复人类科学发现的过程。课程的学习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课程的学习应当沿着科学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的轨迹,从生活到科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到一般,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科学,获取知识。这种探索的体验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和不断获取新知识的愿望。

新课程理念倡导要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因此我们在优化教材这一基本的课程资源时,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合理地建构各学科课程资源的结构,形成了资源开发主体、条件、途径等各方面的有机整合,力求达到体现时代发展的多元化。使学科的教育内容有助于学生主体性活动,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谋求师生的共同发展,软化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从而实现学科课程的终极价值——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奠基。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新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教师因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不能按照预先设计的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着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教师的学识、机智和个性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影响。

4.探索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特征与原则

(1)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特征

①时空开放性:可以不断地增添、扩充。

②师生参与性: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主动参与开发,既是教程又是学程。

③多媒体网络化:文本、图片、音响、影像等各种媒体一体化,可以在网络上进行传输交流。

④多学科的整合:是一种很好的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

(2)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①多样性原则

开设多项科目供学生选择,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②自主性原则

同一个科目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教师的不同的教学形式上课,学生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活动。

③知识性原则

课堂教学内容主要以课外知识为主,以内化知识点为重,努力拓宽吸纳课外知识的渠道,尽量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④趣味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形式灵活多样,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兴趣盎然,乐学不疲。

⑤实践创新性原则

注重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动手动脑,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到社区体验生活、参观考察,提高能力。

5.讨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和校本教材运用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就是规划和编写校本教材。强调校本教材编写前要制定编写计划,编写时坚持价值性、原创性、适用性等原则。

(1)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①研究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合理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促使学生和谐发展。

②创造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机会,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

③建立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区人士参与课程决策的机制,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促使学校特色的形成。

(2)运用课程教材的原则

①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兼顾能力层次不同的每一类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全面,通过参与、探索、实践、体验,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均得到充分发展。

②科学性原则。精选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内容,保证学习材料的科学性,同时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科学性的评价。

③开放性原则。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使资源内容更加广阔,特别要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实施开放,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较充分地思考、讨论,以激发其思维和创造性。

6.弄清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校本课程开发、运用的功能与作用

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现代教育技术在作为技术(开发工具)时,表现出的功能很强大,如:用摄相机(照相机)将事物真实或发展过程的拍摄;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图字信息和计算机绘画(图片处理)处理图片、编辑视频与字处理结成教材文本;重新修订时省时方便;等等。

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现代教育技术在作为开发理论时,指导教材开发组不断优化教材编写的教育教学思想,并在教材运用在实践中通过评估来不断完善、丰富所开发的校本教材,同时也指导课程教师在运用校本教材中来断丰富其教学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技术手段,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着极大影响。如以声、形、色兼备,视、听、说相融,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益,为课堂教学的优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理论,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各种资源投入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是自主的,自由的,它让学习者根据自身特点,寻找合适自身学习行为的方式,极大地扩充了学生自由活动空间,最终得到提高学生自由学习能力。这些,展现出了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优化功能。

(二)探索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方法

校本课程开发在农村小学还属新生事物,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基本的模式和程序也在探讨之中。不过,课题组成员在一边实验一边总结的同时,除在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外,也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在此,仅就课题研究特别总结的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操作层面上的经验作陈述,以供他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参考。

课题实践、分析、提炼得出了立足于农村小学的校内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建立机构→前期论证→培训师资→确立主题→收集资料→编写内容→课堂实践→研讨评价→汇编教材。

1.建立机构

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建立保障机制)。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前期论证

论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将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报课程开发委员会,并经委员会讨论认定;二是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中去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是否喜欢,是否需要。

3.培训师资

培训形式立足于校本培训,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

(1)课程理论。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2)专业知识。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

教师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做到有效地开发校本课程,还必须不断地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更新其知识结构。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很多是跨领域、跨学科的,这就对教师的在岗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

4.确立主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需要明确主题、范围与领域。主题确立要考虑学生内在需要。检验任何一类课程是否成功的标志很多,但学生的需要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发者应该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等方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

校本课程主题的确立要充分考虑:

(1)学校向社区开放

学生生活在学校所在社区内,其兴趣和爱好不能不受到周围环境的巨大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应地方资源和社区发展实际来体现学校特色,也离不开所在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各种资源的支持。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应当给以足够的重视和充分关注。

(2)社会实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要坚持为农服务,突出地表现在农村中小学要适应和满足农村社会和农民发展的需要,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服务。开设有关的校本课程是一个很好地落实为农服务的措施。

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社区从属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促进社区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5.收集资料

搜集资料的主要方法:利用计算机在网上查阅资料;图书馆查阅资料;利用摄录设备拍摄影图(如农村特色、经济、文化等);问卷、调查与观察;等等。

6.撰写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者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 “课程纲要”,并附课程介绍,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初审。

“课程纲要”包括内容:

(1)课程目标陈述。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完成“课程纲要”初审后,按设计运用计算机分工校本课程文本的编写,撰写、排版中对文字表述、图片制作……方面既要注意科学性,又要考虑趣味性、可读性。初步形成校本课程初稿。

7.课堂实践

校本课程的开设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开发者开设的课程能否正式走向课堂,首先要进行实践,让广大学生来选择取舍。

开发的校本课程在课堂实践中,开发者(课程教师)必须广泛关注学生评价后作反复论证与修订。

8.研讨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

主要评价方面有: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评价内容包含对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的理解和教学活动。

①课程观

u  课程是否与学生实际和本地本校实际相联系。

u  对校本课程内容结构知识体系的理解是否深刻。

u  对校本课程在学生成长中价值的认识是否到位。

u  在实施过程中课程是否起主导作用。

②教学观

u  是否考虑学生的认知目标、过程目标、情感态度目标。

u  对讲授、师生互动、学生与活动等方式的看法是否切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u  是否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③学生观

u  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

u  尊重学生的人格。

u  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④教学活动

u  教学准备:课程标准的制订、教学内容学生状况的分析、教学预案的准备等。

u  教学组织形式:是否面对全体学生,注重个别差异;是否给学生参与思考的机会;能否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能否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u  课堂环境:学生座位安排是否有利于小组合作、参与学习活动,教学气氛是否和谐。

u  学习方式:能否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途径广泛收集信息;学生是否开放式活动,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能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学习。

(2)对学生的评价

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二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出一定的分值;三是学习的客观效果,教师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三个方面中要以学生参与学习的学时量的考核为主,过程与结果为辅,但最终的学分要把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在校本课程的评价落实在边实施边评价,在评价中逐步修订、完善实施课程的内容和细节。

9.汇编教材

校本课程开发者分析“课堂实践”和“研究评价”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反思、论证其积极建议,再次本着优化教与学过程的思想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编排,完成校本课程教材的汇编工作。

(三)创生了具有农村小学地域特点的校本课程

课题实践中,研究人员始终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手段,坚持以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理论为基础,认真调查分析农村小学所在地理位置的环境条件、学生特征和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并依此运用现代教育对小学课程教学中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反复实践,最终形成了《爱我家乡》、《生命之歌》和《古韵流芳》三本教材(教材样本详见附件)。

《爱我家乡》、《生命之歌》和《古韵流芳》教材共十二个主题,各教材的每一个主题内容独立成篇,但又互为联系。

校本教材体现了三大特点:

(1)浓郁的农村乡土特色,力图表现学生身边的人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质。

(2)打破单一的学科界线,选取不同学科最有教育价值的乡土内容作为教育教学主题。

(3)思考与探究,融合了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通过课程实施让学生动态地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学会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方法。

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贴近农村学生生活与实际、国家课程教材的重要补充资源是课题研究生成教材的重要与显著特点。

教材主题与教育教学目的

(四)探索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应用校本课程的方法

校本课程的实施——应用,涉及每一个年级利用教材、开发教材的过程。此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社会调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展示成果等途径,完成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的过程。

校本教材使用效益的高低,关键由教师发挥作用的大小决定的,因为校本课程是根据地域内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编写而成的。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现代的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充分利用网络学习,交互学习的方式,也只有这样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才会真正落到了实处,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效果。课题研究总结出了以下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应用方法。

1.列入学校课程计划

将校本课程的应用列入学校课程计划,保证校本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如:一至四年级的周课时为1节,五六年周课时为2节。

2.建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整合运用团队

在校本课程运用中,教师只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才能提高校本课程运用的绩效。因此,建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整合运用团队具有必要性和时代性。

(1)骨干教师工作室

学校在省、市、县骨干教师中选拔3-4名教师组成骨干教师工作室,负责组织全校性的校本课程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论坛,指导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在全校起到示范作用。

(2)青年教师读书会

学校成立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读书会,倡导从阅读教科书、教参、考试指导书转向重视阅读教育理论、中外名著、教育教学书刊、思想随笔、网络学习、优秀教学课堂实录等。并形成读书交流制度。

(3)教师论坛

学校开辟每月一次有关课题研究的“教师论坛”,组织教师辩论,讨论教学中困惑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3.运用校本课程资源

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安排与有效运用,这也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的重要环节。

校本教材总体上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学段。本着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育教学的理论指导,设计“低中年级以活动性为主,高年级以综合性为主”的校本课程运用原则。低中年级主要让学生了解学校、身边人和社会,养成关心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习惯;高年级主要以引导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各行各业,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注重实践的品质。

本课题研究中,校本课程教材运用的具体安排:

低年级:“话说玄滩” “健康之路” “文化启蒙” “礼仪长廊”

中年级:“亮丽新农村”“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道德之花”

高年级:“心理小卫士” “我爱唐诗” “对联初探” “兴盛的工商业”

4.衍生校本课程的资源

校本课程应是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社区人士共同参与的结晶,教师始终是参与者、合作者。但在缺乏课程专家指导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狭隘的经验编写科目、教材或资料,其结果往往是过于封闭,缺乏交流,不具推广性,使得校内课程不均衡不联结。网络资源、图书室恰恰弥补了教师认知能力的不足,极大地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可以根据网络现代教育,图书室现有的资源结合学校实际丰富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一方面利用教材,在教材上提供合理、丰富的网站链接。让学生的学习从文本向网络延伸,另一方面,组织人力利用学校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建立学校教学资源库,用于网络搜索课堂实例和查找资料,并根据收集的资料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和配套的课件资源,以满足师生平时和课余的教和学的需要。

【案例1】在教学《生命之歌》中的“第一章 健康之路 主题二 保护视力 正确用眼”中我们准备了课件教学设计。

【案例2】在教学《生命之歌》中的“第二章 心理小卫士 主题二 学会生存  珍爱生命”中老师使用了视频:http://v.ku6.com/show/KnneC_UxOKaO0Sfw.html

5.总结了四种有效的校本课程应用方式

教学方式的选择是与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对象——学生及教师都有着内在联系。课题研究对校本课程教学总结得出了四种方式,即课内结合式、专题讲座式、知识竞赛式、社会实践式。

(1)课内教学结合式

课内结合式是进行农村小学进行校本课程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它把农村地域特有知识与课内知识相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专题讲座式

组织专题讲座、系列讲座活动,是课外教育活动的常用形式之一。在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极大兴趣,希望能介绍更多的相关知识,开设专题讲座就是适应这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以班为单位,开展专题知识讲座活动。

(3)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的整合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新型能力人才的需求,给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农村小学更加凸显。农村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表现出技术与工具上同时代发展间的差距,再加农村小学教师在教与学理念上的相对滞后,因此,为校本课程准确的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并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迅速的判断资源的价值并对其进行取舍,合理地将校本课程资源与国家课程资源重新组合为己所用是创新地应用校本课程的重要方法。

要实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要解决应用各种课程资源来相对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的问题;要达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学习课本内容设想;要让学生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和能力提升。就需在实施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时进行有效的整合。

如何“建立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的整合”呢?课题研究过程中,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了大量的探索。读者可从下述案例中体会具体方法。

【案例3】在学习校本课程《古韵流芳》中的第二章我爱唐诗的五言古诗《月下独酌》时当学习“邈”时,字体复杂类形声字,但非形声字,用计算机的输入法让学生去判断自己的读音是否正确,再从计算机网络中去查找正确的笔顺、笔画、等。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对这个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分析】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离,字型多,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校本课程执行教师可以打破学科界线,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和理论有机地将校本课程教学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融合,尤其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课件),学生可通过软件(课件)自由选择学习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案例4】在校本教材《爱我家乡》的“话说玄滩”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走访调查,了解玄滩(家乡)的今昔变化,并完成一个调查报告——话说玄滩。

【分析】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实学生的写作、检查语法等都能较为方便地在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中进行,如让学生能够使用符号、图像、声音乃至三维动画等各种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开展协作练习,提高了学生鉴赏能力及写作水平,同时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案例5】在教学《农村生活大变样》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家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情况,再让学生带着照相机或摄像机到田间地头了解家乡的变化。通过绘制图表和完成统计图让学生感受家乡大变样,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成超文本文件,放在服务器中供大家分享。通过调查让学生体会家乡建设越来越好,交通越来越好,激发学生对家乡大变样喜悦自豪之情。

【分析】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方法教育是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教学中,随着计算机、计算器的日益普及使小学生学习统计与概率时的统计工具发生了时代(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变化。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手段在学生建立、记录、处理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具,既使学生从繁杂的计算中解放出来,也使学生掌握了数学学科思想和体验了时代技术与统计工具计的实质上。

【案例6】校本课程中《古韵流芳》有《精美的民间工艺》一课,讲述了我们祖先人人能工巧匠,民间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学生欣赏民间的瓷器、风筝、剪纸、麦秆画、年画、银 饰、苏绣、鱼皮衣等,体会内容大都是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认识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人人都争着想一显身手。结果孩子们剪出了丰富多彩的剪纸作品。

【分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展示能力活动是我国课程改革倡导的,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教学行为。校本课程的教学执行为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教育教学行为和进一步提升自己专业能力搭建了一个平台。

(4)社会实践式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在进行校本课程教学时,采用社会实践式,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包括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方式。我们结合课堂教学,选择一些切实可行的考察内容作为实践活动的切入点,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载体,这对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审美情感和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五)构建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保障机制


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需要大量的具备时代特点的教学设备、资金、管理和教师能力等等的保证。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科室和教务主任为具体负责人,骨干教师、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为成员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的领导组,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和组织管理。

2.制度保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上级教育和管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制定现代教育技术与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和运用的规章制度。制度从活动规划、教师工作量、教学、教研、奖励以及活动安全、档案记载等方面体现。

3.师资保障

在借鉴他校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成功经验的同时,更加关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挖掘本地域的校本课程资源教师的培养与选定。如:定期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的教师专题培训;采用网上问卷调查学生需求确立课程和教师;等等。

4.条件设施保障

(1)物质设施保障

物质设施保障指硬件和软件支撑,这是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重要物质条件。如,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核心教师办公条件、交互式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建设。为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条件。

(2)基地设施保障

学校形成与机关、企(事)业、社区、农村紧密联系,建立建全开展和运用校本教材的活动基地,如种养、交通、环卫、能源、建设、文教、商贸等,从而保障学生校本课程活动的有效执行与开发。

5.经费保障

在学校公用经费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的专项基金,支持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习,组织教师实地调研,购置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保障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的顺利进行。

6.课程保障

将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如:一至四年级的周课时为1节,五六年周课时为2节。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学生方面

1.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不同于国家学科知识课程,课题研究中力求改变学生对上课形式的定式思维,让学生感觉到不是在上课而是在活动,从而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抑感,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了解校本课程的内容、目的,提出意见和看法,激发学生参加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校本课程的设计者、参与者。

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处理能力的优势,在教学中能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学习校本课的兴趣发生了较大变化。

通过对各个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实验前、中、后期,学生对学习的喜欢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上,爱提问的人增多了,回答问题的人增多了;表现在课外主动探索的自然现象的人增多了。

学生学习的兴趣检测统计分析


2.高涨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在校本课程中的应用,把地域文化和乡土文化知识,化成了一幅幅声形并茂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思维。学生对家乡的文化和特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更加积极。

据不少家长反映,子女回家会向父母或兄弟姐妹介绍自己对家乡的了解,言语中充满了自豪之情。孩子们对自己的家乡增进了了解,更加热爱家乡,树立起建设家乡的远大理想。

3.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和综合实践能力

由于课题研究在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上,改变了不少校本课程开发中只有教师个人收集资料的环节,而是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收集相关的资料,从而让学生跳出教材,走进社会,实践自己的理想;编改教材、设计启发了学生思考、探究、讨论的学习与生活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教师引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收集信息,丰富、加强了学生动手实践过程,培养了合作、创新精神。

4.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学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校本课程教材以丰富的地域文化知识,同时也涵盖了学生健康发展所需要的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学习兴趣的加深、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促使了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积极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全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中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科基础知识、动脑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视野开阔度、文学修养都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各类各级对学校及学生的检查评估中都得到上级领导的极高的评价,赞颂我校校本课程建设活动的成果。

(二)教师方面

1.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

通过课题实践,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有了较的转变。如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盲区,不能熟练应用技术工具,但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老教师也在逐渐接受新生事物,尝试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几年来由点到面的研究与实践,学校教师对优化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识大大增强,他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效果。

2.教师在研究中课堂教学技能得到了提升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各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融课题研究于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它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为学生学习校本课程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们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来改变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实施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使校本课程的实施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培养学习与应用能力为主,进而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校本课程的发展更有校本化、个性化、特色化等特点。

课题研究以来,教师多次执教了示范课、评优课和各类公开教学课:20##年春,全县的校本研讨课在我校举行。付善坤、李秀、况自会等老师都献了课。他们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教师提高了网络资源共享与信息技术的意识与兴趣,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意识与教研习惯,并将教研成果付诸于教学实践,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并在校本教研中发挥作用。

教师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市、省和全国论文评比中获奖,有多篇论文和教学案例发表于省、市级刊物:易春梅老师的教学论文《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学生课程体验》20##年6月获得泸州市技装所二等奖。武臣芳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及教学效率》20##年9月获得泸州市教育局二等奖。陈友莲的《小学校本教学应注意整合校内外资源》20##年8月获得泸州市教育局一等奖。李磊的《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20##年9月获得泸县教育局二等奖。程雪梅的《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学生过程体验小议》20##年6月获得泸州市技装所二等奖。

4.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校很多教师受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模式、手段等的影响,纷纷开发校本课题和其他课程资源。如:《小学生的生存教育问题》、《课堂作业的优化设计问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玄滩三十年走过的路程》、《川南明珠——玉蟾山》等。

有不少教师参加了县、省的课程资源开发,如陈友莲参加了泸县地方课程《清廉人生》的编写;程雪梅、程继风、梅海燕、周继宇等参加了西师版教辅资料的修订。

(三)学校方面

1.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校本课程中给学生、教师、学校、区域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契机,选择本课题,对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研讨和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几年来,学校加大了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的投入。如VCD、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大屏幕彩电、数码摄像机、照相机、图书室的配备。20##年建成50台计算机网络教室;20##年投入30多万元在多个班级安装了“优课” 电子白板用于教学。到20##年春期,我校所有开设的学科全部能够用多媒体进行教学,95%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现代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设计的课件制作,激发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兴趣。学校建立了优秀的教案、课件集锦。丰富了教学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学校在实践中,进一步形成健全的教材体系。

2.提高了国家课程的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面旗帜,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课题研究的带动下,各科教学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全县的统考中都是名列前茅。

泸县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统计表

3. 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目前,我校正在创泸县科普示范校。由于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使用较好,20##年春期泸县校本教材开发与使用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有李秀、况自会、付善坤、刘玉兰等老师都献了课,教科室作了开发与使用校本课程的专题经验介绍。开发的校本课程获20##年泸县人民政府一等奖,20##年2月获泸州市教育局、泸州电视台校本课程成果展播终级赛二等奖。

(四)社会影响

 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我校从“一般的学校”到“特色学校”再到“品牌学校”的发展变化,迎来了省市县教育代表团的指导、调研、考察、研讨和交流十余次,我校教育教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现代教育技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运用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转变了家长观念,促进了学校发展。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主要以活动类为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乐学爱动,促进了学生协调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家长看到了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因而积极的支持孩子学习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与研究中,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到社区参加参观、调查、访问、服务、演出活动,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获得人民的支持和好评,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课题的研究显著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进行教育科研与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一批年轻教师在试验中迅速成长;试验的开展还密切了家长和学校的联系,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比过去有明显的改进,许多家长还为学校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与此同时,课题试验还促进了我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学校办学的特色,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五、问题与讨论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与深入研究。主要有:

(1)如何利用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效率、如何加强与社会教育力量的深度整合,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如何进一步适应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开发实用性的校本课程,并形成系列的具有农村小学地域特色的教材。

(3)如何形成更为灵活和有效的校本课程评价机制,进一步凸显学校特色。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此为起点,以更积极的态度投身于校本课程研究中,促进学生个性和学校特色的形成。

【主要参考资料】

[1]《努力建设高质量的中小学地方教材》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 刘芳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3]《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 崔允漷等  教育科学出版社.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化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 《黑龙江高教研究》20##年12期.

[5]《基于信息化的课堂交互研究》 《当代教育科学》 20##年13期.

[6]《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影响教师健康的因素探悉》 《中国电化教育》.

[7]《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之人本主义浅谈》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8]《教育游戏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9]《成教课程〈教学设计〉案例教学》 《文理导航(中旬)》.

[10]《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东北师范大学 刘茂森.

[11]《校本研究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  郑金洲 主编.

[12]《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13]《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  孙杰远主编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14]《信息教育展望》(学科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祝智庭主编.

更多相关推荐:
开题报告中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仅供参考)

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1收集必要的设计原始资料做好设计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参考同类型设计的文字及图纸资料学习有关的国家法规及规范2确定建筑使用的材料和做法总体形状及各种尺寸3绘出平立剖总平面图详图写出施工说明并列出门...

开题报告主要内容

题目1研究目的与意义本部分主要写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这个研究做出来有什么作用2研究现状本部分主要写目前对于你研究的这个问题别人都做了什么研究研究到什么程度在此基础上你要做什么研究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本部分列出你...

开题报告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开题报告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

实证研究类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

开题报告的内容这些内容供大家参考请也不要拘泥于此1问题的提出注意以下子标题是提示用的要点不是在论文或开题报告中可以使用的子标题名称因此不允许在开题报告中出现诸如11文献综述2通过文献综述来发现前人研究中还未涉及...

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PPT内容的要求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PPT内容的要求1报告时首先汇报自己的姓名单位专业和导师2研究背景23张幻灯片简要阐明所选题目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的目的即研究应达到的目标通过研究的背景加以说明即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研究题目研究...

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写法.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根据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研究目的的具体情况,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并经指…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研究》开题报告 - 内容 - 佛山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运用研究开题报告内容佛山txt男人应该感谢20多岁陪在自己身边的女人因为20岁是男人人生的最低谷没钱没事业而20岁却是女人一生中最灿烂的季节只要锄头舞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到游戏在小学英语...

常州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会程序及内容要求

常州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会程序及内容要求一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程序可按下列程序进行1专家组组长宣布报告会开始2硕士陈述开题报告时间一般为20分钟3专家和其他出席者提问研究生回答问题4专家组组长评议与总结5专家组评定...

北京工大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会程序及内容要求

高校毕业生学术不端论文检测系统CNKI中国知网官方淘宝店旺旺共享天下1000QQ1683887111需要下载免费毕业参考论文可以登录gt共享天下论文网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会程序及内容要求一硕士生学位论文开题程序可...

研究生开题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研究生开题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为统一规范研究生开题报告工作特做以下要求请各进入研究生毕业论文阶段的同学参照要求执行1请到研究生院主页统一下载同等学力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表一不要套用老生的表格2表格的字体大小和格式不...

研究生开题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说明

研究生开题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说明为统一规范研究生开题报告工作特做以下要求请进入研究生毕业论文阶段的同学参照要求执行1登陆到福州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论文信息开题报告中下载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表一不要套用老生的...

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