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时间:2024.4.20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江苏沭阳高中图书馆设计

 

学 院 名  称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 0904         

学生姓名           万龙               

学    号         1801090427           

指 导 教  师          叶燕华              

填表时间:   20##年 1 月  8  日

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相关系主任审查后生效。

3.学生应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用A4纸打印。

4.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中应有适当的外文资料(一般不少于2篇)。

5.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与毕业设计(论文)一同存档。


第二篇: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 淮阴工学院图书馆


淮 阴 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祝 涵 学 号: 10214613 专 业: 城市规划 设计(论文)题目: 丁集镇镇区总体规划及竹林别 苑居住小区规划 指导教师: 张常新 王萍(辅导)

2006 年 3 月 3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 “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本科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专科生不少于10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xx年4月26日”或“2002-04-26”。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专科生15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包括目前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

文 献 综 述

城市自出现以来就由小到大的发展,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小城镇总是占多数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的今天,尽管大中城市仍然以较快的速度在发展,但小城镇的发展却显得更加重要。开放初期,我国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的茁壮成长;随着社会更加的开放,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当前小城镇的现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主义下的社会化大生产经济,小城镇发展的出路在何方?小城镇以后的规划将遵循什么样的模式和方向?我们感到任重道远。

综观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人类普遍认为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存在着三个主要阶段模式:城乡依存的时代(农业社会)、城市统治乡村的时代(工业社会)、城乡融合的时代(后工业社会)。恩格斯在西方城乡矛盾最为激化的时期首次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标志:一是工人和农民之间阶级差别消失;二是人口分布不均衡(指城乡之间)现象消失。随后西方学者霍华德的社会城市(Social Cities)、赖特的区域统一体(Regional Entities)、斯泰因的区域城市(Regional Cities)、麦基的城乡混合体(Desakota)、岸根卓郎的城乡融合系统等都对城乡融合及小城镇以后的发展规划实践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在国外,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国家产业结构及全球的经济组织形式发生天翻地覆地变化,小城镇建设已经不再是以往孤立的发展;以大城市为社会经济的主要空间载体,小城镇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城镇体系也由此呈现出深刻的全新景象。

综合研究我国小城镇发展现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小城镇体系的规划经验,我国的小城镇必然要走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发展体系之路;同时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特征的小城镇,开创共性与个性共同发展,以一个中心镇的建设带动整个农村地区的综合建设。目前,我国的小城镇发展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而且小城镇的建设也将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将一切工作做好。在此,我仅以下几个在当前较为严峻的方面加以说明:

一、城镇规模太小,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大生产的进程。全国建制镇的平均人口不

到5000人,其中的非农业人口中也只有2000多人,远远达不到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带动的作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江苏的城乡小镇发展迅速,遍地开花,被称为“苏南模式”,随着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种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显现出来,规模太小,规划不合理,建筑设施混乱,严重阻碍了工业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小城镇建设重点不突出,缺少产业的支撑和特色产业的发展。过去曾对小城镇发展起到很好促进作用的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也遇到了各种困难,逐步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显出弊端;第三产业普遍只停留在农贸交易和基层商业活动上;农村的服务作用也不大,脱离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小城镇发展规划缺乏动力。

三、小城镇中基础设施差。多数公用建筑都是沿公路发展的多,镇容镇貌差,道路系统、排水管线、公共建筑等混乱,有的甚至严重缺少;公共绿地、公用照明、医疗设施、文化娱乐布局不合理,造成城镇人居环境缺乏吸引力。

四、小城镇中居住环境和工业布局不合理。建筑分散,布局不合理;乡镇企业选址上失误,给乡村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由于小城镇点多面广造成重复的建设,从而浪费了大量的土地,并占用了大量的良田。

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其它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里就不再一一罗列。我国的小城镇虽然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仍然是重点和焦点。特别是现在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小城镇的规划发展直接影响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也是能否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关键。因此解决小城镇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显得迫在眉睫。

我国小城镇规划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在综合研究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国外小城镇规划中的处理手段和途径,我国以后的小城镇发展主要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运用科学的规划建设小城镇。健全完善关于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和制度,以较高的标准和起点做好小城镇的规划,一方面要坚持规划的严肃性和完整性,不可因为规划管理中的人事变动而随便改变计划;另一方面是严格按照计划展开工作,加强规划的高度集中和统一管理。以我国南漳县小城镇规划为例,近年来,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保证城镇建设按规划执行,使规划管理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

二、统筹全局,加强小城镇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小城镇是所在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所在区域规划中的重点,特别是地处交通枢纽的小镇,更应该统筹与其它城镇的联系规划,落实区域规划体系。在建设中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筑风格表现出当地的特色,以一个中心镇向四周辐射发展。这种规划方式的成功之例为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核心的韩国。韩国采取新村运动,促进农村建设的活动,自19xx年开始,首先以改革居住条件、修建公路、加强农牧业品种为基础,调动农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其后迅速大力兴建各种公共设施,科学合理规划小城镇,现在已经初步实现了农村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

三、在小城镇建设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要求我们注重环境的保护,建设和谐的人居环境,防止步一些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后路。在小城镇规划中要合理布局,特别是处理好居住和工业之间的关系;贯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的方针,依据各不同地区的条件制定合理的战略发展规划,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依据;同时规划还应该体现出地方特色、建筑风格、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切不可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小城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规划中自觉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注重环境生态建设,推行绿色规划,将小城镇环境生态作为系统工程与人工环境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并充分体现安全性、生活便捷性、环境舒适性、生态性和持续性五大原则,促进生态小城镇的规划建设。

四、加强中心镇建设,突出区域重点,以点带面。区域内应根据各镇所处的环境、交通、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重点规划发展的中心镇。以中心镇的发展带动整个区域合理规划和统一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用城镇体系规划合理确定中心镇的空间布局,安排好重点建设时序,以免农村人口迁移造成公共投资浪费,切实保护好不可开发建设的生态、重点突出,发展小城镇的特色,防止照搬大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模式。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应该有利于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推进。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与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党的领导下,不断的走向完善和发达。特别是当前中央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又重点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这其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都和当前小城镇建设息息相关。我国现阶段已经进入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各结构深刻转型的新时期,全国省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广泛开展,其中小城镇的

合理规划、快速发展义不容辞。总体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不能囿于传统的理论范式与规划的概念模式,要强化对城镇体系动态演化趋势,合理组合模式、结构优化调整和前瞻性预测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提出了“概念规划”的新理念,即在小城镇规划中应该摒弃过去固定的规划模式,以战略性和空间性为中心,内容简化,重点突出,对未来小城镇发展做出宏观解答;在操作中,强调多目标,多方案比较,灵活操作,强性规划。

小城镇的规划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应该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城镇居民的积极参与中稳步健康的进行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主体都是人,因此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规划中,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注重实地的考察,尊重居民的根本利益,让民众参与到规划中来,只有这样,才是现阶段新的发展出路。

当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视人居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居住小区的规划逐步走向合理化、人性化的轨道。在整个的城市规划中,居住小区的规划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和人们居住环境的质量。因此,专门安排了居住小区的详细规划,在规划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总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具体遵循基本原则和方法思路如下:

一、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符合总体规划要求及有关的规定;

二、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规划组织、用地标准、建筑密度、道路系统、绿化系统

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必须按照城市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水

平、生活方式及地方特色合理构建;

三、城市居住小区规划、住宅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别及建设标

准、用地条件、日照间距、公共绿地、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等因素合理确定,并应满足防灾救灾、配套设施及区内物业管理等要求,从而创造一个方便、舒适、安全、卫生、优美的人居环境;

四、居住小区配建设施的项目与规模既要与该区居住人口相适应,又要以城市级公

建设施为依托的原则下与之有机衔接,其配建设施的面积总指标,可按设施配置要求统一安排,灵活使用;

五、城市居住小区的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和建筑形态应注意体现民族风情、传统习

俗和地方风貌,还应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有保留价值的河湖水域、历史名胜、人文景观和地形等规划要素,并将其纳入居住区规划;

六、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要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需求,为方便居住区建设

的商品化经营、分期滚动式开发以及社会化管理创造条件。

总之,在居住小区规划中,要注重人的要素,以人为整个考虑的中心和受益者,以人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标。规划设计的思想应立足于满足城市居民当代并适当超前的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融入地理气候条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特征,以精心规划设计为手段,达到改善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城市住宅功能并优化室内外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亮 白明华 我国县(市)域城镇群规划探索〔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年8月

[2]汤放华 小城镇总体规划理论编制内容与方法的创新研究〔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xx年8月

[3]高潮主编. 小城镇大战略论集〔M〕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4]袁金中,. 小城镇发展规划〔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1

[5]王建华.小城镇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 城市问题 2005(6)

[6]刘永强,沈社保.走出小城镇建设的误区〔J〕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0(3)

[7]刘建华等.小城镇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 财政与发展 2005(6)

[8]仇保兴.小城镇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 城乡建设 2006(1)

[9]陈行上.关于中心村规划建设探讨〔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xx年8月

[10]邹军等.城镇体系规划〔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xx年7月

[11]顾朝林等. 概念规划〔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xx年10月

[12]骆中钊等. 小城镇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案例〔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xx年4月

[13]孔祥智. 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加强村镇建设 落实宏观调控—

—重庆:突出重点 以点带面〔N〕 中国建设报

[14]吴景龙, 袁华军. 国外小城镇建设〔J〕 中国市区县长网 20xx年12月

[15]姚士谋等. 中国城市群〔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xx年8月

[16]赵和生. 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M〕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xx年5月

[17] B 马利士著, 白明华译. 城市总体规划的弹性与现实性〔N〕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学报 19xx年

[18] 张京祥. 城镇群体空间结合〔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xx年1月

[19] H.Barton. Suatainable Settlement:A Guide for Planners.Designers and

Developers〔M〕可持续的住区:规划师、设计师和发展商的指南 1995,深圳规划院编译

[20] B.Pond, M. Yeates.Rural/Urban Land Conversion I: Estimating the direct indirect impacts〔J〕. Urban Geography,1993(14):4

Planning Small Towns〔J〕. Comprehensive Planning of Small Towns,2000(6)

[22] Wingo.Lowdon.Transportation and urban land.Washington.D.C.Resource of future.Jr.1961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2.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包括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手段(途径)及进度安排等):

本课题是淮阴区丁集镇镇区(江苏苏北地区的一个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及竹林别苑居住小区的详细规划。该镇位于整个江苏省较落后的苏北地区,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上都还比较低,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也比较低。该课题所研究地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小城镇中基础设施薄弱,根据整个苏北地区的情况,公共建筑也严重不足,排水管线、各种管道、公共娱乐休闲建筑及配套设施不完善,这应该在本次课题中首要解决。

二、小城镇中各种建筑混乱,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在建设中,不管是居住建筑还是工业建筑或者公共建筑都有许多违规现象,造成小镇的整体布局不合理,道路系统分工不明确,且土地利用率较低,耕地面积也浪费严重。这也是本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小城镇中缺少公共绿化。在镇区内,几乎很少有公共的绿地和绿化,人居环境恶劣,达不到我国当前规划制度中的规定,从而导致更加恶性的循环。这在本课题中也应该引起设计者的重视。

本课题准备采用的方法如下:

首先,认真做好镇区的现场调查和搜集第一手资料。实地到丁集镇做尽量全面的考察和勘测,详细地了解该镇所处的位置以及四周所临近的地区;特别是要注意和淮安市的联系及在整个市域内所充当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走访当地的规划建设部门,多方面的多角度的了解本课题的基本情况。在这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着许多问题,关于到实地调查的各项困难自己可以解决,但是同时也需要向有关规划部门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周边地区的规划布局,以更好地促进整个区域规划,协调发展。

资料收集完毕后,回到学校,进行资料的研究和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计算。要求是精确和准确。

其次是镇区的总体规划。这也是整个课题中的重重之中,总体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体现了该地区的发展好坏,并且也直接影响了下面一系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因此,在这项工作中,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结合当前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及现代化新农村

政策,找准该地区在整个区域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同时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要与其它地区的规划发展相结合考虑,在总规中既要考虑和其它地区的协调发展,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个性和特色。具体地操作上,采用电脑绘图。

接着,做具体的详细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在近期规划中,我准备着重于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居住环境的改善,加强各个功能分区的划分,合理布置。居住区规划采用手工绘图,并且加上彩铅或者水彩。

最后整理整个课题的设计,查漏补缺。

具体的工作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第一、二周 收集资料、开题报告

第 三 周 现场调查

第 四 周 分析资料 外文翻译

第五——八周 总体规划

第 九 周 近期规划

第 十 周 道路系统规划 景观绿化规划

第十一周 工程系统规划

第十二——十五周 居住小区规划(总平面图、功能分析图、交通组织分析图) 第 十六 周 整理设计成果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2.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所在专业审查意见:

负责人: 年 月 日

淮 阴 工 学 院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作 者: 祝 涵 学 号: 10214613

系 : 建筑工程系 专 业: 城市规划 题 目: 丁集镇镇区总体规划及 竹林别苑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指导者:

(姓 名) (专业技术职务)

评阅者:

(姓 名) (专业技术职务)

2006 年 6 月 淮 安

淮 阴 工 学 院

毕业设计(论文)图纸

作 者: 祝 涵 学 号: 10214613 系 : 建筑工程系 专 业: 城市规划 题 目: 丁集镇镇区总体规划及 竹林别苑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指导者:

(姓 名) (专业技术职务)

评阅者:

(姓 名) (专业技术职务)

2006 年 6 月 淮 安

淮 阴 工 学 院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 学生姓名:祝 涵 班级: 城市规划1022 学号:10214613 题 目:丁集镇镇区总体规划记住临别苑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综合成绩: 指导者评语:

指导者(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评语 评阅者评语:

评阅者(签字):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小组)评语:

答辩委员会(小组)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

本课题是关于丁集镇镇区的总体规划和竹林别苑居住小区规划设计。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结构的深入改革,小城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仍然占很大比重的国家,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农业人口职业的转变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小城镇发挥它的作用。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基层的优化。另外居住小区的规划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合理优美的居住环境是当代人们梦寐以求的家园。

依据国民经济的发展,以提高当地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将丁集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第一部分的规划思路是在远期规划中发展成为淮安地区的中心卫星镇及江苏地区联系苏北、苏中、苏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同时,规划中对居住、公建及环境三个方面重点处理。针对丁集镇的地理位置和现状,制定了合理的规划方案。

第二部分市竹林别原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小区的定位是中高档住宅小区,因此,在设计中,注重公共条件和小区环境的设计和策划。结合小区中大片的竹林,在“以人为本”原则的指导下,注重人与环境的结合。整体布局采用自由曲线的结构与和谐灵动的形式,和小区扇形地块达成完美的统一,打造出现代化高标准的生态人居环境。道路系统的布置及景观绿化的设计都加入了深入的思考元素,并且通过步行街来形成景观轴线,充分体现了合理的功能要求、高档的居住水准及优美的环境质量,是人们理想家园的首选。

关键词 小城镇 总体规划 农村 居住小区 设计 高档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

Title The Comprensive Planning of Dingji And

The Design of Imperial Garden of ZhuLin Abstract

The issue consists of two parts: one is the comprensive planning of the other is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called imperial garden ZhuLin.

economical and social structure. Our country is an argricultural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the countrysides and preasants’ Therefore, planning of towns have to act on them. It is directly planning of residential districts are also connected with people’s environment.

In the plan, the town of Dingji will act the important role in It would become one of center towns in Huaianand the role of key on general term for transportations in Jiangsu. On the basis of the rational、beautiful、characteristic and so on in the area of Jiangsu. high-grade residential district. So in the designing, it is important on public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residential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Human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element”, attention to conne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environment in the design. entirety composition is the line drawn by a continuously moving point topography form great unify. The thinking-deeply element is added in theorganized with the pedestrians’street, which gives enough expression reasonable homeland.

Keywords small towns comprensive planning countryside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design high-grade

1 引言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与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党的领导下,不断的走向完善和发达。特别是当前中央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又重点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关于我国小城镇的建设也提上日程,广大农村经济迅猛发展,村镇建设欣欣向荣。许多地区提前实现了小康的目标,向城乡一体化道路迈进。

这其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都和当前小城镇建设息息相关。我国现阶段已经进入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各结构深刻转型的新时期,全国省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广泛开展,其中充分发挥小城镇纽带的作用,特别是这其中的地区中心镇、卫星镇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小城镇的合理规划、快速发展义不容辞。

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小城镇的环境下,为了适应新的世纪中国村镇规划与建设的需要,编制了丁集镇镇区的总体规划相关文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丁集镇的相关现状资料做出了丁集镇镇区的远期规划及几个方面的系统规划。同时在我国小城镇规划思想的指导下,针对丁集镇所在地区、地方特色等,开创出镇区个性的发展,以中心镇的规划建设带动周边地区的综合建设。

文本共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丁集镇镇区总体规划,其中包括了丁集镇规划发展的指导思想、丁集镇远期规划、丁集镇近期规划、丁集镇工程管线规划等一系列的文本资料;第二部分是竹林别苑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其中包括竹林别苑功能分析、道路系统、公共设施及绿化等文本资料。该文本编写中引用了许多村镇规划和建设的资料、规范、数据等,还参考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论文,以次丰富了文本的内容。

2 总体规划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2.1 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依据国民经济计划,以提高当地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20xx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将镇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中心镇,在整个镇域内充分发挥中心主导作用。

2.2 镇区建设目标

近期规划中将丁集镇定位为淮安市重要的卫星镇,远期规划中将该地区定位成江苏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淮安市大型中心镇。

2.3 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中体现人本主义指导思想。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镇区范围内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以及周边村镇居民的生活、生产的需要;规划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规划中注意远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建设和谐的人居环境。镇区规划中要合理布局,处理好工业和居住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规划中体现地方特色、建筑风格、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思想。根据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及民俗风情等方面,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规划方案;规划中体现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充分利用所在的地理位置优势,加强和淮安市区的联系交流,带动该地区的产业化发展,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2.4 规划重点

根据丁集镇的发展定位和方向,规划的重点主要有居住区、绿地和工业。

规划布局合理的居住区。由现状可以看出居住区的分布过于分散和凌乱,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浪费,因此在规划中着重针对住宅,进行统一的规划,集中的发展,合理的布局,珍惜和节约利用每一寸土地。

重点建设公共绿地,保护环境,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镇区的工业不发达,但是现在由于是苏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导致镇区内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过境机动车对镇区居民干扰较为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的生活和整个镇区景观轴线。因此在规划中应该重点考虑这个问题,尽量减少过境车辆和交通节点对镇区的影响。

大力发展该地区的工业,建设支柱产业。丁集镇位于淮安市西北方向,交通发达,

和发展。 但是现状中工业比较落后,缺少支柱产业和乡镇企业,因此在规划中注意工业的布局

2.5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村镇建设标准》(GB50188-93)

《江苏省重点中心镇规划编制技术规程》

《淮阴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

《丁集镇总体规划》

2.6 规划期限

近期: 20xx年——2010 年;

远期: 20xx年——2020 年。

2.7 总体规划实施措施

结合镇区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健全规划管理机构,以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

认真做好规划的宣传、解释工作,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规划意识,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和发展,做到认识、目标、措施、资金四个落实。

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详细规划,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保证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以资源合理配置,提高镇区发展层次,用地布局合理有序为原则,突破土地所有制的界限,进行镇区中心土地的产业置换,实行土地有偿使用,提高镇中心区的土地利用效益。

进行多元化投资体制改革,保证稳定、正常的城镇建设资金的来源,同时注重吸引外来的资金和投资,缓和镇区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保证镇区资金的充足;鼓励镇区及周边居民自助创业,加大对家乡的投入和建设。

镇区的滚动发展必须重视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道路、后用地的原则,确保建设时序,避免重复建设和短期行为。

2.8 附则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技术规定、规划图纸、规划说明组成,规划文本、技术规定、规划说明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规划自淮阴区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

2.8.1 丁集镇镇区总体规划技术规定

为了维护丁集镇镇区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进一步贯彻总体规划的意图,使规划管理具有可操作性的依据,特制定本技术规定。它是丁集镇总体规划的深化和补充,是规划实施和建设管理的具体依据。

2.8.2 镇区建设用地性质控制

镇区用地性质依照国家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进行分类,一般应按照规划图纸标定的性质进行控制。

针对镇区建设的实际操作过程,在不违背规划原则及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赋于一些用地以兼容性质,以使规划更具有弹性。确需变更用地性质时,可按下表的规定调整用地性质。

丁集镇镇区总体规划土地适用建筑范围规定表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淮阴工学院图书馆

注: 1)√为允许建设,O为有条件允许建设,×为不允许建设。 2)表中所列各项用地为大类或中类用地性质。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变更用地性质: 1)占用道路广场或市政设施用地;

2)在交通性干道旁建设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设施; 3)对周围用地造成不良影响(环境、交通、通风等方面); 4)在绿地中建设建筑密度大于10%的设施;

5)在体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用地上建设大于0.5公顷的工业或市场设施;

6)在居住用地中建设用地大于0.5公顷的一类工业;

7)占用镇区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

生活性干道两侧原则上以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和居住用地为主,一般路段每侧30米进深,一、二级道路交叉口50X50米周围的用地不得作为以上性质以外的用地(公共绿地除外)。

2.8.3 镇区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1) 居住建筑用地

居住用地原则上不允许设置二、三类工业,可允许设置用地不超过0.5公顷的一类工业。其它居住用地在本次规划中特指敬老院,不允许设置任何工业项目。居民住宅平均每人居住建筑面积在25平方米以上,平均每户居住建筑面积在75平方米以上。

居住建筑间距新建的住宅不得小于1:1.3,老镇区建筑间距至少保证1:1.1。连体住宅长度不得超过60米,每隔150米应设不小于6米的消防通道。

居住用地控制表 居民住宅

用地类别名称 村民住宅

老区

平均层数(层)

建筑密度(%)

容积率

户均建筑面积(M?2/户)

人口净密度(人/ha) 2-2.5 30-40 0.8-1.0 160-220 160-200 2-3 27-30 0.8-1.0 75-120 350-400 新区 4-5 25-30 1.0-1.3 75-150 400-500

注:平均层数:住宅总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

建筑密度: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

容积率:住宅建筑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值。

人口净密度:每公顷居住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公顷)。

2) 公共建筑用地

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米(镇域就读学生除外),中学生的指标为90人/千人,校舍用地为每位学生13-16平方米。

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小学生的指标为100人/千人,校舍用地为每位学生10-11平方米。

行政管理、文教体卫用地的绿地率不小于30%

3) 工业生产用地

品等工业用地; 。

2.8.4 镇区道路控制 1) 城镇道路等级

镇区道路网由一、二、三级道路组成

一类工业用地系指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无污染的工业,如缝纫、工艺

道路红线宽度和断面形式

道路等级 一级道路 二级道路 三级道路

红线宽度(米)

24-32 16-24 10-14

断面形式 一块或三块板 一块板 一块板

道路间距(米) 大于或等于500

250-400 150-250

人行道宽度1.5-3.5米,在人行道下预留地下管线沟。 2) 道路交叉口用地控制

平面交叉口的道路转弯半径:一级道路按15-25米控制;二级道路按12-20米控制。

交叉口用地范围按红线转弯半径和停车视距三角形实行双重控制,一级道路交叉口停车视距为60米;二级道路停车视距为40米。 3) 停车泊位

除集中设置的社会停车场外,凡新建、改建的建设项目,特别是重要的交通设施、公共设施等,必须按下表的规定,在自身用地的范围内设置停车泊位。

停车面积控制

类别 旅馆

单位 车位/客房

机动车 0.1-0.25

自行车 —

饭店 行政机关 农贸市场 体育场馆 文化中心 商业中心 公园 医院 中学 小学 普通住宅 工厂厂房

1.7-1.8 0.3-0.4 0.15-0.2 1.0-1.5 0.7-0.8 0.25-0.3 0.5-2.0 0.2-0.3 0.5-0.7 0.2 0.1-0.3 0.1

0.6 2 7.5 20 5 7.5 20 1.5 40-50 8-15 3 1.5-5

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 车位/100平方米建设面积 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车位/100座

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 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

车位/公顷

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车位/100个学生 车位/100个学生

车位/户

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社会停车场的位置由总体规划确定,其出入口方位、停车位置的安排及附属设施的布局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2.8.5 公用工程设施控制

规划规定的自来水加压泵站、污水加压泵站、变电所等用地应按远期规模控制,并不得改变其用地性质。

,二、公共绿地由镇区公园、滨河绿带和镇区绿岛等构成,居住区中以道路绿化分割各个组团,保证良好的人局环境。

文体科技方面的控制主要体现在留足发展的空间,其中文体科技类包括文化站、影剧院、体育场等,根据村镇规模的不同,所设的项目有多有少。在镇区的规划中要注重文体科技用地的发展,留足发展的空间。

3 现状综述

3.1 地理位置

丁集镇地处江苏省淮安市西北部,东临棉花镇,南接淮阴区王营,西与渔沟里镇域接壤,北至棉花庄,距淮安市区大概40公里,是该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节点。

3.2 自然概况

丁集镇地处亚热带温暖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盛行东南风向。地质条件一般,土质以沙土为主,土壤肥沃,农副产品资源丰富。

4 镇区总体规划

4.1 规划范围

4.1.1 镇区规划用地范围

丁集镇镇区规划用地范围是南起农用车市场以南,北至医院北边的水沟,东起三干渠以东,西至铁路边上,总面积约为300公顷。

4.1.2 镇区规划建设用地

丁集镇镇区规划建设用地西起安居路以西,东至沿河路以东,南至振兴路以南,北至三干渠,面积约为210公顷。

4.2 镇区性质、规模

4.2.1 镇区性质

镇区的定位是:淮安市西北部的卫星镇,重要的交通节点以及连接苏北、苏中和苏南地区的长途客运交通枢纽。远期规划中将镇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心镇。

4.2.2 城镇化水平预测

镇区人口 8860人,现状城镇化水平为 35.86%。近期(20xx年)人口综合增长率按11%计,近期镇区人口为10000人,远期(20xx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按1%计,远期镇区人口为20000人,预测20xx年城镇化水平为50.68%,20xx年城镇化水平为89.32%。

4.2.3 人口规模

现状: 8860人;

近期: 10000人;

远期: 20000人。

4.2.4 建设用地规模

现状: 90.00公顷,人均131.00平方米;

近期: 122.26公顷,人均122.26平方米;

远期: 210.30公顷,人均105.15平方米。

4.3 镇区总体布局

4.3.1 规划布局的原则

4.3.2 镇区发展方向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

镇区以现状建成区为发展的基础,向西发展为主,向东发展为辅。

4.3.3 规划布局结构

规划区内以建成区为中心向外部扩展,主要向西南两个方向扩散较大,东北方向扩散较少。

4.3.4 功能分区及职能

镇区按照用地性质和所处的位置分为:居住、工业、公共建筑和公共绿化四个功能区。

4.3.5 镇区中心

以行政办公所在的康庄路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主要是往南部发展为主,北部发展为辅。

4.4 各类用地规划

4.4.1 居住建筑用地

远期规划中居住建筑用地约为100.56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47.82%,人均约为50.28 m2。

居住用地规划的特点:

1) 新发展的居住用地按照现代化居住区的要求,尽可能的以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为建设的单位,进行统一规划,集中成片发展。远期建设以多层公寓式住宅为主,一部分独门独院的别墅为辅,满足多种居民住户的要求。

2) 建成区内加大现有破旧和违规居民点建筑改造力度,分期改造,对现有的不合理的建筑进行拆除和搬迁。同时结合道路的拓宽改造,在居住集中的区域要注重基础设施和卫生条件的提高。

3) 在远期规划发展中要控制独门独户的平房建筑,不得私自零散新建住宅。

4.4.2 公共建筑用地

规划公共建筑用地约为34.8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6.56%,人均用地约为17.42 m2。

1) 行政管理用地:1.80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86%,人均用地0.90 m2。 在原有的行政管理用地上向四周扩散,同时在新建成区内新增加一处行政管理用地。

教育机构用地:9.60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4.56%,人均用地4.80 m2。丁集中学向西和南扩大用地范围;保留原有的两所小学,同时扩大办学的规模;新建中心幼儿园,并且在居住区内另设3个幼儿园;保留原来成教建设,并且进一步扩大规模,

重点建设成教。

2) 文体科技用地:3.0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54%,人均用地1.54 m2。保留现有的文体用地,另外规划中在教育用地附近增加一块,以满足教育和文体的结合。

3) 医疗保健用地:4.40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09%,人均用地2.20 m2。在原来的用地上向西向北扩大范围,使病床位达到650章,满足下属各村及周边镇的服务范围。

4) 商业金融用地:8.8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4.19%,人均用地4.41 m2。主要分布在繁荣路和康庄路两侧。与道路上的绿化形成统一的商业人文景观。

5) 集贸设施用地:7.1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3.39%,人均用地3.26 m2。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展,包括农贸市场、专门木材市场、农用机动车贸易市场等,并且开辟建设出大型的综合集贸,保证下属村镇居民的需要。

4.4.3 工业用地

规划工业用地为11.66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5.54%,人均5.83 m2。

根据该地区盛行风向东南风和东北风,在镇区的西南部及镇区下风向规划一片工业用地,作为丁集镇主要的工业园区,将工业集中布置,主要是安排一类和二类工业。

4.4.4 仓储用地

规划仓储用地2.8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34%,人均约1.41 m2。

将原有的仓储用地搬迁至靠近三干渠,有专门的道路与外部相连,尽量减少对居民的干扰,仓储的南部和西部有防护绿化带相隔。

4.4.5 对外交通用地

规划镇区对外交通用地 0.3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15%,人均约0.16 m2。 宁连一级公路绕城段和315省道线型不变,205国道在鸽雕广场以北改道,以减少对镇区的干扰。

4.4.6 道路广场用地

镇区远期规划道路广场用地26.46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2.58%,人均用地13.23 m2。

镇区道路系统采用方格网状布置格局,由一级(主干道)、二级(次干道)、三级(支路)以及过境路组成。规划主干道以迎宾大道、安居路及康庄路构成道路主骨架,红线宽度分别为28和27米。次干道怡然路、悠然路和学苑路等。支路有实华路等。规划中新建鑫德广场,并在此处设立一机动车停车场。道路两侧建、构筑物的基础、化粪池、台阶、雨蓬、阳台、挑檐等均不得进入道路红线内。

路名

起始点

道路等级

淮述公路 宁连公路 徐淮公路 迎宾大道 安居路 康庄路 怡然路 振兴路 学苑路 沿河路 实华路 柳美路 枫林路

鸽雕广场-东环路 鸽雕广场-三干渠 鸽雕广场-西铁路 鸽雕广场-繁荣路 徐淮公路-康庄路 安居路-润丁桥 西环-悠然路 西环-三干渠 西环-繁荣路 北环-宁连公路 康庄西路-安居路 安居西路-徐淮路 徐淮公路-南环

三 级 路 二 级 路 一 级 路

规划道路一览表

红线宽度(米)

50 50 50 28 27 24 18 18 18 18 10 10 10

车行宽度(米)

20 20 20 13 10 12 12 10 12 10 6 6 6

696 390 1111 679 1555 1123 1312 1274 1037 1622 651 661 674 长度(米)

4.4.7 绿化用地

规划绿化用地面积13.23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6.29%,人均用地6.62 m2。 绿化建设应充分利用丁集镇的水系和道路系统,以河滨绿带、道路绿化为纽带,结合建成区现有的湖面水域建设公园、小游园绿地,形成点、线、面相结合,实现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系统,塑造出独具一格的绿化特色,全面改善镇区的综合环境质量。

重点绿化繁荣路和康庄路,沿路建绿化带,进行精心设计、栽植精品树种、草皮、设置精致雕塑,结合镇区的商业金融用地构成镇区绿化系统的人文景观商业街。

镇区道路两侧加强绿化,形成镇区的绿化网络。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设绿化隔离带,污水泵站、垃圾中转站等公共设施周围根据各自规范要求设置防护绿带。

三干渠两侧各设置滨河绿带。

镇区景观利用道路、河流等开敞空间景观轴将镇区公园绿地、建筑群、标志点等联结起来,使镇区成为丰富多彩的景观区。

镇区景观轴线的布置如下:

心,结合镇区内所有的水域布置景观轴线。 1) 开敞空间景观轴:丁集绿化风光带,主要景观集中在三干渠两侧和镇区中

2) 街道景观轴:镇区内主要的干道上利用绿带、分隔带、交通岛等绿地组织景观轴线。

3) 园林绿化系统景观:利用镇区中心水域开辟镇区中心游园和公共绿地,打造优美的自然风光,满足现代化的生态要求。

4) 镇区景观节点:镇中心路、中心游园及三干渠。

5) 标志性建筑群:镇区主干道路和过境道路交汇点,代表是鸽雕广场雕塑。

4.4.8 水域

保留原有的几大水域,结合公共绿化,形成和谐优美的自然风光,沿三干渠建设滨河带。

丁集镇镇区用地平衡表

用地名称 现状

面积(公顷) 近期

远期

现状 58.4218.341.72 3.23 0.10 1.47 6.49 5.33 3.92 0.89 0.12 12.701.67 1.31 0.17 26.73100.00

比例(%) 近期 31.6823.791.43 7.57 2.23 2.47 5.15 4.97 3.21 1.47 0.26 15.832.82 8.22 2.82 15.56100.00

远期 47.82 16.56 0.86 4.56 1.46 2.09 4.19 3.39 5.54 1.34 0.15 12.58 2.54 6.29 2.51 7.17 100.00

人均(m/人) 现状

近期

远期 50.2817.420.90 4.80 1.54 2.20 4.41 3.26 5.83 1.41 0.16 13.232.67 6.62 2.64 7.54 105.15

2

R 居住建筑用地 56.38 38.73 100.56C 公共建筑用地 17.70 29.08 行政办公用地 教育机构用地 文体科技用地 医疗保健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集贸市场用地 M 生产建筑用地 W

仓储用地

1.66 3.12 0.10 1.42 6.26 5.14 3.78 0.86 0.12

1.75 9.25 2.73 3.02 6.30 6.08 3.92 1.80 0.32

34.831.80 9.60 3.08 4.40 8.82 7.13 11.662.82 0.32 26.465.34 13.235.28 15.08

64.32 38.73 20.40 29.08 2.42 4.55 0.15 2.07 9.12 7.49 4.31 0.98 0.14

1.75 9.25 2.73 3.02 6.30 6.08 3.92 1.80 0.32

T 对外交通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12.26 19.35 U 公用工程设施 G

绿化用地 公共绿化 水域 规划建设用地

2.15 1.26 0.16

3.45 10.05 3.45

13.99 19.35 2.42 1.44 0.18

3.45 10.05 3.45

34.48 15.56 38.91 15.56 122.26

122.26 210.30

注:现状人囗:8860人 近期人囗:10000人 远期人囗:20000人

5 专业规划

规划公用工程设施用地5.3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54%,人均用地2.67 m2。公用工程设施有变电所、邮政电信局、公交车调度站、给水泵站、污水泵站、垃圾堆埋场等设施。

5.1 给水工程

5.1.1 水源

水源的选择应该满足水源水质的要求、卫生条件要求、施工条件要求和地下水开采量的要求。丁集镇镇区给水采用地下深井水,根据用水量的多少逐步增设深井点,并在镇区均匀布置;远期考虑区域集中式供水,水源采用地面水,深井水作为备用水源。给水系统规划的原则符合国家建设方针和政策,在丁集镇镇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安全可靠的方案。保证远期规划中供应所需要的水量,并且符合水质、水压的要求,在紧急事故中考虑及时必要的用水。

5.1.2 用水标准

供水普及率100%。其中各项用水指标如下:

1) 生活综合用水量:真区的生活综合用水量应结合本地区的地理位置、水资源情况、气候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设施水平、居民经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习惯等因素综合分析,相应的指标:近期为190升/人.日,远期为350升/人.日。

2) 生产用水量:近期为50 m3/公顷.日,远期为90 m3/公顷.日,

3) 消防用水量:符合现行的《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按生活、生产用水量的40%计。

4) 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根据丁集镇的路面、绿化、气候和土壤条件确定,浇洒道路用水量为2次/日,1.3升/ m2 .次;浇洒绿地用水量采用1.6升/ m2 .日。

5) 管王漏失水量及未预见用水量按以上四项用水量之和的10%计。

规划中给水水泵在原址扩建,同时远期规划中在通往淮安市区的淮述路上新建一处泵站,作为区域供水的增压泵站,而原来的泵站作为向下属村镇集中供水的中转站。泵站的周围设置15m的绿化地带,且与镇区的绿化用地相结合。

5.1.3 给水管网

根据镇区的现状条件,在给水管网的布置原则的指导下,采用以环状管网布置为主,枝状布置为辅的混合式布置形式,以提高供水安全性。管径的大小为:100mm—

—250mm。

规划给水量计算表

序项目

近期(2006-2010) 人口及用地

1 综合生活用水

量(m/日.人) 2 工业用水量

(m/日.ha) 3 消防市政及未

预见用水量(m/日) 4 总用水量(m3/

日)

2305.6

8854.34

333

远期(2011-2020) 人口及用地

标准

用水量

标准 用水量

10000人 190升/人.日

1900 20000人 350升/

人.日

7000

3.92ha 50 m/ha

3

196 11.66ha

3

90 m/ha 1049.4

(1+2)x10% 209.6 804.94

5.2 排水工程

排水体制:远期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水分区就近排入水体,镇区污水处理采用集中处理方式,设立污水泵站,将污水集中送往污水处理厂。近期规划中旧镇区保留与物合流制,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法进行预处理,并逐步改造。

污水指标: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综合用水量的80%计,工业污水量按工业用水量的60%计,市政及其它污水量按其用水量的20%计。规划近期污水量为257 m3/日,远期污水量为471 m3/日。污水集中处理率远期为80%。

污水管网规划采用环状和枝状相结合的方式布置污水干管,管径为200-600mm,在淮沭路上布置污水总干管管径600 mm,将各分区内污水集中输送至单独摄制的污水泵站,集中送往污水处理厂。站单独设立在淮述路至市区段,周边设置15m的绿化隔离带,方便将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

序号 1 2 3 4 5

综合生活污水量 工业污水量 市政及其他污水量

总污水量 污水处理率80%

项目

规划污水一览表

用水量 (m/日)7000 1049.4

3

污水量比例

(%) 80 60 (1+2)x20%

污水量 (m/日)5600 629.641245.937475.575980.46

3

5.3 供电工程

电源引自丁集镇变电所。规划镇区用电负荷近期为6000KW,远期为13000KW。 用电指标:居住建筑用地近期为90KW/ha,远期为180KW/ha;工业用地:近期120KW/ha,远期为200KW/a;公建用地:近期为150KW/ha,远期为240KW/ha;仓储用地:近期为50KW/ha,远期为80KW/ha;对外交通用地:近期、远期均为50KW/ha;道路广场绿化用地:近期、远期均为10KW/ha;公用工程用地:近期、远期均为40KW/ha;绿化用地:近期、远期均为10KW/ha。

变电所规划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电压等级110KV,主变容量为1X15MVA+1X31.5MVA。变电所中主变压器台数为3台,容量为60MV.A。供电半径为20km。

供配电网规划:镇区电网采用环式主结线方式,实行分片开环运行;镇区线路统一按道路走向布置,便于检修,减少拆迁,原则上以路东、路南作为主通道。采用同杆并架方式,布置在道路的同一侧。镇区电压等级为10KV、0.4KV二级。远期主干道及镇中心繁华地区电力线为地埋式,其它为架空线。电压送电线路导线截面选用:150——300mm^2

镇医院和中学单独设置变压设备。

镇 区

居住用地 生产用地 公建用地 仓库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公用工程用地 绿化用地 镇区小计 用电同时系数0.7 用地名称

近期(2006-2010) 用地面积(ha) 38.73 3.92 29.08 1.80 0.32 19.35 3.45 3.45

用电指标(KW/ha )90 120 150 50 50 10 40 10

规划用电负荷预测表

远期(2011-2020)

用电容量(KW) 3485.7 470.4 4362 90 16 193.5 138 34.5 8790.1 6153.07

用地面积 用电指标 用电容量(ha) 100.56 11.66 34.83 2.82 0.32 26.46 5.34 5.28

(KW/ha ) 180 200 240 80 50 10 40 10

(KW) 18100.82332 8359.2225.6 16 264.6 213.6 52.8 29564.620695.22

5.4 邮电工程

电话容量预测:丁集镇镇区电话普及率为:近期32线/百人,远期65线/百人。镇区电话台数普及为:近期0.8部/户,远期1.0部/户。镇区内电话总5720部,程控交换机总量为8580门。

丁集镇邮电支局在原址上进行扩建,共两处,实行邮政电信完全分离。一处设在康庄路镇政府附近,另一处靠近对外交通的迎宾大道上。

线路规划:规划期末镇区内通讯主干电缆将全部采用通讯电缆沿道路穿排管地埋,按终期容量一次埋入地下,线位在路北、路西。并且考虑电信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电信网规划向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逐步过渡和信息网的统筹规划。

丁集镇通信线路与管道规划具体如下:

通信线路敷设方式:近期有部分埋地管道电缆,远期规划中全部采用埋地管道电缆。

通信线路的布置布置在主要道路的人行道下,管道的中心线尽量与道路中心线平行,其中部分架空线路离地面高5.5m。

5. 5 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用户预测:规划有线电视入户率为100%,居民用终端5714个,工业及公共设施用终端600个,共6314个。远期网络采用光纤双向光缆敷设到户。

5.6 燃气工程

燃气气源近期采用液化石油;远期建设管道天然气作为丁集镇燃气气源。近期为瓶装供应;远期考虑以瓶组供应系统进行管道供气为主,辅以瓶装供应。规划供气指标近期取户均用气量18kg/户.月,镇区气化率80%,农村达10%;远期户均用气量22kg/户.月,镇区气化率100%,农村气化率70%以上。用气量预测,近期日用气量为1250kg/日;远期日用气量为5450kg/日。液化石油气站设置在镇外,近期作为瓶装供应站,远期考虑改建为液化气储配站。

5.7 环卫设施规划

居住区以150米为半径设密封式垃圾收集站一座,镇区主要道路沿路每隔150米设垃圾收集箱。远期考虑在镇区南部新建一座综合性垃圾堆埋处理场,周边有防护绿化,无害化处理率为100%。镇区沿主要道路每300-500米设一座水冲式公厕,居住区内按三百户一座水冲式公厕设置;新建、改建公厕要求高于三类标准。

5.8 综合防灾规划

5.8.1 抗震防灾规划

抗震减灾目标:实行综合治理,力求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震时重要单位及企业不致受到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较大的安全保障,镇区基本设防烈度为7度,医院、邮电设施、变电所、给排水泵站、桥梁等生命线工程和镇政府等重要建筑、构筑物应提高一度设防。

疏通散道:以镇区主、次干道作为避震疏散通道,鑫德广场、绿地、学校操场及其它空旷地作为避震场所。

工程抗震:新建工程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防;原有建筑进行鉴定,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进行加固或者拆除。

5.8.2 防洪规划

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镇区三干渠按县域防洪规划要求的堤防标准设防。雨水管道采取重力自流就近排入水体,按重现期为半年设计。

5.8.3 消防规划

镇区内结合派出所设立消防站,并与淮阴区消防大队联成网络,为丁集镇提供服务,并保证下属村镇及邻近村镇的消防安全。

加强消防意识,居住区要强化居民的消防要求,保证居住区的消防安全,内部设消防通道,连排过多的住宅保证消防车辆可以直接进入;工业区要加强企业兼职消防队伍的建设和日常消防器材的配备,保证工业的发展安全。

镇区主、次干道设置消防栓,间距为120米,所有道路保证其通畅,便于消防车辆进出街坊。

5.9 环境保护规划

5.9.1 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现代化生态人居环境的标准,积极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防止我国的城镇发展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特别是丁集镇所处在特殊的交通节点,过往的车辆较多,给镇区居民带来的干扰较多,更加应该注重环境的保护。务必要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保证镇区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5.9.2 镇区环境质量目标

地表水优于国家Ⅲ类标准,大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65分贝。提高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大于9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新建的有污染工业项目必须按国家规定,实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6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6.1 规划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丁集镇交通便利的优势,扩大镇区的规模,完善镇区的功能,强化镇区在整个淮安地区的中心作用及江苏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的作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从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角度确定镇区的发展方向,向现代化城镇规模发展,并预留控制镇区远期发展用地,保证镇区的每一寸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明确城镇的性质,拉开镇区的骨架,进一步优化镇区空间结构和用地的布局规模。

6.2 规划年限和规模

规划年限:20xx年——20xx年;

人口规模:规划按10000人控制;

用地规模:规划建设用地122.26公顷,人均122.26 m2/人。

6.3 居住建筑用地规划

近期规划中居住用地38.73公顷,占近期总建设用地的31.68%,人均的居住用地38.73 m2。

近期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镇区三干渠以西,安居北路以东。采用新建和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将一部分分散的独居院落改建成集中连排式居住建筑,以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节约土地的面积,同时适当改善镇区的居住水平。在规划的居住区内逐步集中新建满足现代化生活要求的新型住宅。在远期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向远期规划的目标迈进。

规划在镇区中集中建设居住区,逐步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成片发展,尽可能以街坊为建设单位,按照现代化居住区的要求,建设公寓式住宅。

对现状质量差的居住建筑进行拆迁和改造,同时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的建设,扩大居住区内部绿地的面积,改善居住条件。

6.4 公共建筑用地规划

近期规划公共建筑用地29.08公顷,公共建设用地占近期建设用地的23.79%, 人均用地29.08 m2。

进一步强化商贸服务功能,扩建农贸市场、小商品综合市场和木材市场,适当提高其规模和档次;教育机构用地稍作扩大,以适应教育规模扩大的需要,并重视内部布局规划,使其更趋于合理。

其中各项用地规划如下:

行政管理用地:1.7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43%,人均用地1.75 m2。在原有的行政管理用地上稍作扩大。

教育机构用地:9.2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7.57%,人均用地9.25 m2。保留原有的两所小学,重点建设中学。

文体科技用地:2.7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23%,人均用地2.73 m2。保留现有的文体用地,另外在教育用地附近增加一块,以满足远期发展的需要。

医疗保健用地:3.0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47%,人均用地3.02 m2。在原来的用地上向西扩大范围。

商业金融用地:6.30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5.15%,人均用地6.30 m2。保留

原有的商业,同时向周边延伸,主要分布在繁荣路和康庄路两侧。

集贸设施用地:6.0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4.97%,人均用地6.08 m2。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展,保证下属村镇居民的需要。

6.5 工业用地规划

近期生产建筑用地3.92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3.21%,人均用地3.92 m2,现存的生产建筑用地控制规模,重在内部调整,逐步搬迁到新建的生产建筑工业园区。

6.6 仓储用地规划

近期仓储用地1.80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1.47%,人均用地1.80 m2。搬迁原有的仓储,靠近三干渠。

6.7 对外交通用地规划

近期对外交通用地0.32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0.26%,人均用地0.32 m2。近期规划中保留和控制原来的过境道路,同时将205国道在鸽雕广场以北的部分改道,保证对镇区的干扰减到最低。

6.8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道路广场用地19.35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15.83%,人均用地19.35 m2。新建鑫德广场作为镇区的中心广场,其中包括机动车停车场。镇区道路以完善为主,新开辟安居路等部分路段,同时将原有的部分不适合远期发展路段改道。规划中注重道路广场中辅助绿化的建设,构成人文景观。

6.9 绿化用地规划

近期绿化用地10.05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8.22%,人均用地10.25 m2。一方面建设三干渠两侧以水景和植物相结合的生态河滨绿化带,另一方面重点建设与镇区内水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绿化体系。

6.10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规划

近期规划公用工程设施用地3.45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2.82%,人均用地3.45 m2。现有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基本保留的同时,向周边地带扩散。水泵站保留原址。环卫设施按国家标准设立镇区垃圾收集设施和水冲式公厕。

7 镇区远景发展预测

7.1 规划目标

按照现代化的高标准展望丁集镇的远景发展,将丁集镇镇区建设成为人居环境良好、交通便捷、设施健全、建筑新颖、具有特色的综合型中心城镇。

利用边界的交通条件,积极开拓对外经济、金融、贸易、信息交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形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体系,保证和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一致。

高度重视人们的意识更新,开拓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人文教育,形成具有高度文明的全民素质。

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性运行机制,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 维护镇区良好的生态系统,将镇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城镇。

7.2 远景规划结构

镇区远景发展框架以远期规划建设用地为基础向西向南发展。镇区中心以发展公建的进深、层数、规模为主,增加公共建筑层数,加大进深,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主,增加用地为辅,严格控制镇区范围内土地使用的规模,以提高土地使用率。

7.3 发展规模

丁集镇镇区远景人口规模约为3万人,镇区远景规划用地约为300公顷。 8 竹林别苑居住小区规划说明

8.1 总则

竹林别苑居住小区因内部竹林郁郁葱葱,翠绿可人而得名。北边和西边均为居住用地,东边和南边为滨水风光带,总体的环境优美,风景怡人。小区滨临风光带,有绝佳的环境优势,因此,设计理念中定位中高档住宅小区。在“以人为本”原则的指导下,注重人与环境的结合,整体布局采用自由曲线的结构与和谐灵动的形式,和小区扇形的地块达成完美的统一,打造成现代化高标准的生态人居环境。

8.2 功能结构分析

设计原则:创造一个功能合理齐全,结构明晰,特色鲜明的居住小区。

为公众服务的公共建筑和商业位于小区中心及出入口地带,一方面有利于居民进出就近使用,另一方面减少对住宅区域的干扰;沿城市街道布置部分商品房,既节省用地,又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公共绿地结合水面、广场组织统一的步行系统,给人创造游憩娱乐的休息场所,构成富于情趣、气氛活跃、舒适方便的公共活动环境。

小区的居住共分四个大的组团,局部采用强化“院落概念”的处理手法,加强邻里之间的联系。四大组团各具特色,住宅建筑的层数错落有别。其中A区临近城区的街道,为多层建筑,采用较规整的组合方式,以直线或折线围合成住宅空间,同时强化院落概念,单一院落中采用大面积的铺地和绿化相结合,方便组织人流和加强邻里之间的交流联系。B区靠近小区的中心,为高层建筑,与C区结合,设计引入了“居住城”的概念,让两个组团组合成核心的城中城,四栋局部点式楼与C区曲线灵动的布局,围而不合,形成具有内向型居住气氛的庭院。D区靠近滨河风光带,独立成团,采用灵动和规整方式相结合,户型设计注入townhouse的品质,院落和曲线组合,与小区内大片竹林相映成趣,创造出幽雅清静的氛围。

8.3 道路交通系统分析

设计原则:构造一个便利合理,通而不畅,方向清晰的小区交通网络。

8.3.1 道路框架

根据小区整个扇形地块的特殊性,以一级环状道路为框架,由二级道路采用灵动曲线形式伸展到各个组团,形成通而不畅的道路系统,再由三级道路即宅前路延伸至各住宅单元,并同步行系统相结合。考虑到东、南临近滨河风光带有乐趣,分别设一处出入口,方便居民休憩游乐之用。小区整体交通脉络分明清晰,道路通顺,交通方便。

8.3.2 道路等级

竹林别苑内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和两套系统。

其中的道路等级:一级道路为小区主干环形道,红线宽度14米,为全区的主要框架道路;二级道路为组团级道路,红线宽度6-8米,三级道路为院落及宅前路,宽度2-4米。

8.3.3 步行交通系统

为了体现竹林别苑居住小区现代化功能格局,以及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规划

中建立了一条广阔的步行道,并与绿化系统、水域、广场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一个安全、舒适、怡人的生活环境,小区中部有一条明显的东南方向的步行带,入口为大型综合商场底部架空走廊,它将入口、音乐喷泉、广场、花架、水面、观景平台和各公共建筑设施串联起来,并以此为主轴向四面各居住组团延伸,和组团内公共绿地相连,形成统一和谐的步行游览景观。

8.4 空间形态及景观分析

设计原则:营造形态丰富,疏密有致,优美宜人的景观特色。

步行系统为轴线向两边扩散,形成一系由西北向东南较为开阔的视觉走廊,直至观景平台,与滨河风光带相互辉映,组成一个完美的景观区域,成为一大景观特色;另外,借助中心水面,自然的湖面结合别致的休闲建筑,给小区的景观诸如轻盈恬静的因素,使整个小区自然景观十分优越。竹林中铺设天然的碎石路,南北贯通,与花廊、休息亭相结合,大片的竹林清静幽雅,构成另一大景观特色。

8.5 绿化系统分析

8.5.1 设计原则

整个小区绿树成荫,大片绿化形成一个纵横交织、互联成网的绿化系统。

8.5.2 绿化系统所分层次

1) 中心绿化 由于小区位于滨河风光带附近,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因此不设大面积的中心绿地,而是与中心公建、水面及周围组团住宅形成统一的绿化,结合步行系统组成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

2) 滨水绿化 与临近水体相呼应,以大片的竹林、花廊、休息亭及观景台相结合,组成统一流畅的绿化系统。

3) 组团内绿地 各组团内部以建筑围合成大片绿地,采用分散成点的设计理念,同时强化部分院落功能,大块铺地与院落绿化相呼应,购成供老人、儿童游乐的场所。

4) 沿街绿化带 街道两侧布置行道树,形成绿色轴线,纵横交织,形成绿化网络。步行道采用双排行道树,营造大面积的林荫,树下设置供游憩、观赏之用的座椅、石凳,方便行人就地观景休息之用。

8.6 公共设施分析

8.6.1 设计原则

合理便捷,减少对居住的干扰。

8.6.2 公共设施分建布置

靠西边城区街道设置部分沿街商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价值,同时方便小区及周边居住区居民之用。大部分的公建结合小区出入口、广场、水面、步行系统布置,其中包括商业金融、餐饮服务、幼托、农贸、文化活动中心、会所等。

根据竹林别苑小区中高档居住定位,在步行出入口处设大型的综合商场,以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的需求。商场采用底层架空走廊设计,形成独立的人流步行出入口,结合音乐喷泉、广场、周边花架、会所等组成整体,沿步行系统形成公共设施建设轴线。小区小学独立布设在小区西南部,尽量减少对住宅的干扰,同时设单独的出入口,方便小学生之用,解决上下学时间人流交叉矛盾。在小区次入口分别设立垃圾收集站点,方便小区内垃圾的转运,同时减少对小区内部干扰。组团内以院落为单位,布置少量的公共建筑,方便内部居民的使用。

8.7 经济指标

土地使用平衡表

项目 规划总用地 住宅用地 公建用地 道路用地 公共绿地

面积(ha) 15.10 8.05 3.03 2.22 1.81

技术经济指标

规划总用地 小区总户数 小区总人数 住宅平均层数 建筑密度 容积率 绿化率 停车位 地上停车位 地下停车位

151000 m^2 3082户 10787人 15层 18.40 % 2.73 41.12% 925位 120位 805位 占有率(%) 100.00 53.28 20.05 14.69 11.98

结 论

紧张的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本次毕业设计,我对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系统完整地回顾和复习,基本掌握了城市规划相关的专业知识。

在设计中所涉及的课题——村镇的总体规划和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中,我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和规范,然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基本上展现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知识技能的掌握。一方面,在丁集镇的总体规划中,系统地复习了关于村镇远期总体规划、村镇各项专业规划及远景的发展预测的知识。特别是有关专业规划的各个方面,使我对所学的城市规划有了一次系统、完整的回顾和掌握。另一方面,在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中,我大胆创新,加入了很多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思想,虽然可能有很多方面还不是很完善,还需要在进一步的改进和学习,但是在设计中,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设计知识、设计理念及设计的方案。

总之,在辅导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下,毕业设计使我受益匪浅。

致 谢

在本次设计中,我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心血,同时我要感谢在毕业设计中给与我帮助的领导、老师和同学。

首先,我要感谢学院系领导为我们毕业设计提供了比较优越的设计环境,为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硬件设施,申请固定的设计场所和设计中所需要的各种工具,解决我们的实际困难,在系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们才能够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其次我要感谢毕业设计中给我很大帮助的指导老师张常新和王萍,设计中,两位老师给了我专业上的辅导,提供我毕业设计需要的大量资料,在我毕业设计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辅导老师给我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高效地帮助我解决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更正我设计中的不足和缺点,使我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在四年中没有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再次,我还要感谢和我一起做毕业设计的小组同学,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们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互帮互助,充分展示了团队力量的伟大,并体现了同学之间珍贵的友谊。

在毕业设计即将结束之际,我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指导过我的周潮周老师、王萍王老师、张小侠张老师、罗雅丽罗老师、单赛卖单老师、马小英马老师等老师,还有在四年中关心和帮助我的同学和老师,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美好的大学生活,让我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留给我永恒的回忆。同时,也向我们毕业班的全体师生和机房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真诚的祝愿!感谢他们的帮助和指导,祝愿他们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毕业设计中,由于我的水平限制、信息知识掌握尚不完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规划设计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缺点,敬请各位专家、老师和同学们给予我批评和指正。

参 考 文 献

1 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第3版.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

2 贾有缘.村镇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 金兆森,张晖.村镇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5 顾朝林.城市社会学.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6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学院.城市规划资料集.第1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3

7 王雨村,杨新海.小城镇总体规划.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8 顾朝林.城市社会学.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建制镇规划管理法规文件汇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10 汪庆玲.乡镇规划与建筑设计.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11 李泽民.乡镇道路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1993.9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1995.6.29

14 王新学主编.电力网及电力系统.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0

15 居住区详细规划课题研究组.居住区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16 崔为民.现代居住小区环境设计.村镇建设,1998(6)

17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建筑节能技术.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18 Unwin D. Introductory Spatial Analysis. New York:Methuen,1981

19 Fotheringham S, Rngerson P.Spatial Anaysis and GIS. Lodon: Taylor and Francis,1994

20 Woisard A. Advances in Spatial Databases.Berlin:Springer,1997 21 Worboys M F.GIS:A Computing Perspective, New York :Taylor,1995

目 次

1 引言................................................................1

2 总体规划的目标和指导思想............................................2

2.1 城镇发展战略目标.................................................2

2.2 镇区建设目标.....................................................2

2.3 规划指导思想.....................................................2

2.4 规划重点.........................................................2

2.5 规划依据.........................................................3

2.6 规划期限.........................................................3

2.7 总体规划实施措施.................................................3

2.8 附则.............................................................4

3 现状综述............................................................8

3.1 地理位置.........................................................8

3.2 自然概况.........................................................9

4 镇区总体规划........................................................9

4.1 规划范围.........................................................9

4.2 镇区性质、规模...................................................9

4.3 镇区总体布局.....................................................9

4.4 各类用地规划....................................................10

5 专业规划...........................................................15

5.1 给水工程........................................................15

5.2 排水工程........................................................16

5.3 供电工程........................................................17

5.4 邮电工程........................................................18

5.5 有线电视工程规划................................................19

5.6 燃气工程........................................................19

5.7 环卫设施规划....................................................19

5.8 综合防灾规划....................................................19

5.9 环境保护规划....................................................20

6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20

6.1 规划指导思想....................................................20

6.2 规划年限和规模..................................................20

6.3 居住建筑用地规划................................................21

6.4 公共建筑用地规划................................................21

6.5 工业用地规划....................................................22

6.6 仓储用地规划....................................................22

6.7 对外交通用地规划................................................22

6.8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22

6.9 绿化用地规划....................................................22

6.10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规划..........................................22

7 镇区远景发展预测...................................................23

7.1 规划目标........................................................23

7.2 远景规划结构....................................................23

7.3 发展规模........................................................23

8 竹林别苑居住小区规划说明...........................................

8.1 总则...........................................................

8.2 功能结构分析...................................................

8.3 道路交通系统分析...............................................

8.4 空间形态及景观分析.............................................

8.5 绿化系统分析...................................................

8.6 公共设施分析...................................................

8.7 经济指标.......................................................结 论.................................................................致 谢.................................................................参 考 文 献........................................................... 23 23 24 24 25 25 25 26 27 28 29

毕业设计论文

1 引言 第 1 页 共 29 页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与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党的领导下,不断的走向完善和发达。特别是当前中央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又重点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关于我国小城镇的建设也提上日程,广大农村经济迅猛发展,村镇建设欣欣向荣。许多地区提前实现了小康的目标,向城乡一体化道路迈进。

这其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都和当前小城镇建设息息相关。我国现阶段已经进入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各结构深刻转型的新时期,全国省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广泛开展,其中充分发挥小城镇纽带的作用,特别是这其中的地区中心镇、卫星镇的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小城镇的合理规划、快速发展义不容辞。

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小城镇的环境下,为了适应新的世纪中国村镇规划与建设的需要,编制了丁集镇镇区的总体规划相关文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丁集镇的相关现状资料做出了丁集镇镇区的远期规划及几个方面的系统规划。同时在我国小城镇规划思想的指导下,针对丁集镇所在地区、地方特色等,开创出镇区个性的发展,以中心镇的规划建设带动周边地区的综合建设。

文本共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丁集镇镇区总体规划,其中包括了丁集镇规划发展的指导思想、丁集镇远期规划、丁集镇近期规划、丁集镇工程管线规划等一系列的文本资料;第二部分是竹林别苑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其中包括竹林别苑功能分析、道路系统、公共设施及绿化等文本资料。该文本编写中引用了许多村镇规划和建设的资料、规范、数据等,还参考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论文,以次丰富了文本的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

2 总体规划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2.1 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第 2 页 共 29 页

依据国民经济计划,以提高当地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20xx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将镇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中心镇,在整个镇域内充分发挥中心主导作用。

2.2 镇区建设目标

近期规划中将丁集镇定位为淮安市重要的卫星镇,远期规划中将该地区定位成江苏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淮安市大型中心镇。

2.3 规划指导思想

规划中体现人本主义指导思想。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镇区范围内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生产的需要以及周边村镇居民的生活、生产的需要;规划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规划中注意远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建设和谐的人居环境。镇区规划中要合理布局,处理好工业和居住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规划中体现地方特色、建筑风格、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思想。根据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及民俗风情等方面,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规划方案;规划中体现促进经济发展的思想。充分利用所在的地理位置优势,加强和淮安市区的联系交流,带动该地区的产业化发展,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2.4 规划重点

根据丁集镇的发展定位和方向,规划的重点主要有居住区、绿地和工业。 规划布局合理的居住区。由现状可以看出居住区的分布过于分散和凌乱,造成了大量的土地浪费,因此在规划中着重针对住宅,进行统一的规划,集中的发展,合理的布局,珍惜和节约利用每一寸土地。

重点建设公共绿地,保护环境,创造和谐的人居环境。镇区的工业不发达,但是现在由于是苏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导致镇区内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过境机动车对镇区居民干扰较为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的生活和整个镇区景观轴线。因此在规划中应该重点考虑这个问题,尽量减少过境车辆和交通节点对镇区的影响。

大力发展该地区的工业,建设支柱产业。丁集镇位于淮安市西北方向,交通发达,

毕业设计论文

和发展。 第 3 页 共 29 页 但是现状中工业比较落后,缺少支柱产业和乡镇企业,因此在规划中注意工业的布局

2.5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江苏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村镇建设标准》(GB50188-93)

《江苏省重点中心镇规划编制技术规程》

《淮阴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

《丁集镇总体规划》

2.6 规划期限

近期: 20xx年——2010 年;

远期: 20xx年——2020 年。

2.7 总体规划实施措施

结合镇区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加强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健全规划管理机构,以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

认真做好规划的宣传、解释工作,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规划意识,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和发展,做到认识、目标、措施、资金四个落实。

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详细规划,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保证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以资源合理配置,提高镇区发展层次,用地布局合理有序为原则,突破土地所有制的界限,进行镇区中心土地的产业置换,实行土地有偿使用,提高镇中心区的土地利用效益。

进行多元化投资体制改革,保证稳定、正常的城镇建设资金的来源,同时注重吸引外来的资金和投资,缓和镇区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保证镇区资金的充足;鼓励镇区及周边居民自助创业,加大对家乡的投入和建设。

镇区的滚动发展必须重视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道路、后用地的原则,确保建设时序,避免重复建设和短期行为。

毕业设计论文

2.8 附则 第 4 页 共 29 页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技术规定、规划图纸、规划说明组成,规划文本、技术规定、规划说明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规划自淮阴区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

2.8.1 丁集镇镇区总体规划技术规定

为了维护丁集镇镇区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进一步贯彻总体规划的意图,使规划管理具有可操作性的依据,特制定本技术规定。它是丁集镇总体规划的深化和补充,是规划实施和建设管理的具体依据。

2.8.2 镇区建设用地性质控制

镇区用地性质依照国家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进行分类,一般应按照规划图纸标定的性质进行控制。

针对镇区建设的实际操作过程,在不违背规划原则及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可以赋于一些用地以兼容性质,以使规划更具有弹性。确需变更用地性质时,可按下表的规定调整用地性质。

毕业设计论文

丁集镇镇区总体规划土地适用建筑范围规定表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淮阴工学院图书馆

注: 1)√为允许建设,O为有条件允许建设,×为不允许建设。 2)表中所列各项用地为大类或中类用地性质。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变更用地性质: 1)占用道路广场或市政设施用地;

2)在交通性干道旁建设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设施; 3)对周围用地造成不良影响(环境、交通、通风等方面); 4)在绿地中建设建筑密度大于10%的设施;

5)在体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用地上建设大于0.5公顷的工业或市场设

毕业设计论文

施;

6)在居住用地中建设用地大于0.5公顷的一类工业;

7)占用镇区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 第 6 页 共 29 页

生活性干道两侧原则上以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和居住用地为主,一般路段每侧30米进深,一、二级道路交叉口50X50米周围的用地不得作为以上性质以外的用地(公共绿地除外)。

2.8.3 镇区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1) 居住建筑用地

居住用地原则上不允许设置二、三类工业,可允许设置用地不超过0.5公顷的一类工业。其它居住用地在本次规划中特指敬老院,不允许设置任何工业项目。居民住宅平均每人居住建筑面积在25平方米以上,平均每户居住建筑面积在75平方米以上。 居住建筑间距新建的住宅不得小于1:1.3,老镇区建筑间距至少保证1:1.1。连体住宅长度不得超过60米,每隔150米应设不小于6米的消防通道。

居住用地控制表 居民住宅

用地类别名称 村民住宅

老区

平均层数(层)

建筑密度(%)

容积率

户均建筑面积(M?2/户)

人口净密度(人/ha) 2-2.5 30-40 0.8-1.0 160-220 160-200 2-3 27-30 0.8-1.0 75-120 350-400 新区 4-5 25-30 1.0-1.3 75-150 400-500 注:平均层数:住宅总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

建筑密度:住宅建筑基底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

容积率:住宅建筑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值。

人口净密度:每公顷居住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公顷)。

2) 公共建筑用地

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米(镇域就读学生除外),中学生的指标为90人/千人,校舍用地为每位学生13-16平方米。

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小学生的指标为100人/千人,校舍用地为每位

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10-11平方米。

行政管理、文教体卫用地的绿地率不小于30% 3) 工业生产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系指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无污染的工业,如缝纫、工艺品等工业用地; 。

2.8.4 镇区道路控制 1) 城镇道路等级

镇区道路网由一、二、三级道路组成

道路红线宽度和断面形式

道路等级 一级道路 二级道路 三级道路

红线宽度(米)

24-32 16-24 10-14

断面形式 一块或三块板 一块板 一块板

道路间距(米) 大于或等于500

250-400 150-250

人行道宽度1.5-3.5米,在人行道下预留地下管线沟。 2) 道路交叉口用地控制

平面交叉口的道路转弯半径:一级道路按15-25米控制;二级道路按12-20米控制。

交叉口用地范围按红线转弯半径和停车视距三角形实行双重控制,一级道路交叉口停车视距为60米;二级道路停车视距为40米。 3) 停车泊位

除集中设置的社会停车场外,凡新建、改建的建设项目,特别是重要的交通设施、公共设施等,必须按下表的规定,在自身用地的范围内设置停车泊位。

毕业设计论文

停车面积控制

类别 旅馆 饭店 行政机关 农贸市场 体育场馆 文化中心 商业中心 公园 医院 中学 小学 普通住宅 工厂厂房

单位 车位/客房

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 车位/100平方米建设面积 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车位/100座

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 车位/100平方米营业面积

车位/公顷

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车位/100个学生 车位/100个学生

车位/户

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机动车 0.1-0.25 1.7-1.8 0.3-0.4 0.15-0.2 1.0-1.5 0.7-0.8 0.25-0.3 0.5-2.0 0.2-0.3 0.5-0.7 0.2 0.1-0.3 0.1

自行车 — 0.6 2 7.5 20 5 7.5 20 1.5 40-50 8-15 3 1.5-5

社会停车场的位置由总体规划确定,其出入口方位、停车位置的安排及附属设施的布局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2.8.5 公用工程设施控制

规划规定的自来水加压泵站、污水加压泵站、变电所等用地应按远期规模控制,并不得改变其用地性质。

,二、公共绿地由镇区公园、滨河绿带和镇区绿岛等构成,居住区中以道路绿化分割各个组团,保证良好的人局环境。

文体科技方面的控制主要体现在留足发展的空间,其中文体科技类包括文化站、影剧院、体育场等,根据村镇规模的不同,所设的项目有多有少。在镇区的规划中要注重文体科技用地的发展,留足发展的空间。

3 现状综述

3.1 地理位置

丁集镇地处江苏省淮安市西北部,东临棉花镇,南接淮阴区王营,西与渔沟里镇

毕业设计论文

点。 第 9 页 共 29 页 域接壤,北至棉花庄,距淮安市区大概40公里,是该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节

3.2 自然概况

丁集镇地处亚热带温暖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盛行东南风向。地质条件一般,土质以沙土为主,土壤肥沃,农副产品资源丰富。 4 镇区总体规划

4.1 规划范围

4.1.1 镇区规划用地范围

丁集镇镇区规划用地范围是南起农用车市场以南,北至医院北边的水沟,东起三干渠以东,西至铁路边上,总面积约为300公顷。

4.1.2 镇区规划建设用地

丁集镇镇区规划建设用地西起安居路以西,东至沿河路以东,南至振兴路以南,北至三干渠,面积约为210公顷。

4.2 镇区性质、规模

4.2.1 镇区性质

镇区的定位是:淮安市西北部的卫星镇,重要的交通节点以及连接苏北、苏中和苏南地区的长途客运交通枢纽。远期规划中将镇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心镇。

4.2.2 城镇化水平预测

镇区人口 8860人,现状城镇化水平为 35.86%。近期(20xx年)人口综合增长率按11%计,近期镇区人口为10000人,远期(20xx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按1%计,远期镇区人口为20000人,预测20xx年城镇化水平为50.68%,20xx年城镇化水平为89.32%。

4.2.3 人口规模

现状: 8860人;

近期: 10000人;

远期: 20000人。

4.2.4 建设用地规模

现状: 90.00公顷,人均131.00平方米;

近期: 122.26公顷,人均122.26平方米;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远期: 210.30公顷,人均105.15平方米。 第 10 页 共 29 页

4.3 镇区总体布局

4.3.1 规划布局的原则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

4.3.2 镇区发展方向

镇区以现状建成区为发展的基础,向西发展为主,向东发展为辅。

4.3.3 规划布局结构

规划区内以建成区为中心向外部扩展,主要向西南两个方向扩散较大,东北方向扩散较少。

4.3.4 功能分区及职能

镇区按照用地性质和所处的位置分为:居住、工业、公共建筑和公共绿化四个功能区。

4.3.5 镇区中心

以行政办公所在的康庄路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主要是往南部发展为主,北部发展为辅。

4.4 各类用地规划

4.4.1 居住建筑用地

远期规划中居住建筑用地约为100.56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47.82%,人均约为50.28 m2。

居住用地规划的特点:

1) 新发展的居住用地按照现代化居住区的要求,尽可能的以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为建设的单位,进行统一规划,集中成片发展。远期建设以多层公寓式住宅为主,一部分独门独院的别墅为辅,满足多种居民住户的要求。

2) 建成区内加大现有破旧和违规居民点建筑改造力度,分期改造,对现有的不合理的建筑进行拆除和搬迁。同时结合道路的拓宽改造,在居住集中的区域要注重基础设施和卫生条件的提高。

3) 在远期规划发展中要控制独门独户的平房建筑,不得私自零散新建住宅。

4.4.2 公共建筑用地

规划公共建筑用地约为34.8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6.56%,人均用地约为17.42 m2。

1) 行政管理用地:1.80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0.86%,人均用地0.90 m2。

在原有的行政管理用地上向四周扩散,同时在新建成区内新增加一处行政管理用地。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11 页 共 29 页 教育机构用地:9.60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4.56%,人均用地4.80 m2。丁集中学向西和南扩大用地范围;保留原有的两所小学,同时扩大办学的规模;新建中心幼儿园,并且在居住区内另设3个幼儿园;保留原来成教建设,并且进一步扩大规模,重点建设成教。

2) 文体科技用地:3.0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54%,人均用地1.54 m2。保留现有的文体用地,另外规划中在教育用地附近增加一块,以满足教育和文体的结合。

3) 医疗保健用地:4.40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09%,人均用地2.20 m2。在原来的用地上向西向北扩大范围,使病床位达到650章,满足下属各村及周边镇的服务范围。

4) 商业金融用地:8.8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4.19%,人均用地4.41 m2。主要分布在繁荣路和康庄路两侧。与道路上的绿化形成统一的商业人文景观。

5) 集贸设施用地:7.1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3.39%,人均用地3.26 m2。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展,包括农贸市场、专门木材市场、农用机动车贸易市场等,并且开辟建设出大型的综合集贸,保证下属村镇居民的需要。

4.4.3 工业用地

规划工业用地为11.66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5.54%,人均5.83 m2。 根据该地区盛行风向东南风和东北风,在镇区的西南部及镇区下风向规划一片工业用地,作为丁集镇主要的工业园区,将工业集中布置,主要是安排一类和二类工业。

4.4.4 仓储用地

规划仓储用地2.8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34%,人均约1.41 m2。

将原有的仓储用地搬迁至靠近三干渠,有专门的道路与外部相连,尽量减少对居民的干扰,仓储的南部和西部有防护绿化带相隔。

4.4.5 对外交通用地

规划镇区对外交通用地 0.3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15%,人均约0.16 m2。 宁连一级公路绕城段和315省道线型不变,205国道在鸽雕广场以北改道,以减少对镇区的干扰。

4.4.6 道路广场用地

镇区远期规划道路广场用地26.46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2.58%,人均用地13.23 m2。

镇区道路系统采用方格网状布置格局,由一级(主干道)、二级(次干道)、三级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支路)以及过境路组成。规划主干道以迎宾大道、安居路及康庄路构成道路主骨架,红线宽度分别为28和27米。次干道怡然路、悠然路和学苑路等。支路有实华路等。规划中新建鑫德广场,并在此处设立一机动车停车场。道路两侧建、构筑物的基础、化粪池、台阶、雨蓬、阳台、挑檐等均不得进入道路红线内。

规划道路一览表

路名

起始点

道路等级

淮述公路 宁连公路 徐淮公路 迎宾大道 安居路 康庄路 怡然路 振兴路 学苑路 沿河路 实华路 柳美路 枫林路

鸽雕广场-东环路 鸽雕广场-三干渠 鸽雕广场-西铁路 鸽雕广场-繁荣路 徐淮公路-康庄路 安居路-润丁桥 西环-悠然路 西环-三干渠 西环-繁荣路 北环-宁连公路 康庄西路-安居路 安居西路-徐淮路 徐淮公路-南环

三 级 路 二 级 路 一 级 路

红线宽度(米)

50 50 50 28 27 24 18 18 18 18 10 10 10

车行宽度(米)

20 20 20 13 10 12 12 10 12 10 6 6 6

696 390 1111 679 1555 1123 1312 1274 1037 1622 651 661 674 长度(米)

4.4.7 绿化用地

规划绿化用地面积13.23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6.29%,人均用地6.62 m2。 绿化建设应充分利用丁集镇的水系和道路系统,以河滨绿带、道路绿化为纽带,结合建成区现有的湖面水域建设公园、小游园绿地,形成点、线、面相结合,实现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系统,塑造出独具一格的绿化特色,全面改善镇区的综合环境质量。

重点绿化繁荣路和康庄路,沿路建绿化带,进行精心设计、栽植精品树种、草皮、设置精致雕塑,结合镇区的商业金融用地构成镇区绿化系统的人文景观商业街。

镇区道路两侧加强绿化,形成镇区的绿化网络。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设绿化隔离带,污水泵站、垃圾中转站等公共设施周围根据各自规范要求设置防护绿带。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三干渠两侧各设置滨河绿带。 第 13 页 共 29 页

镇区景观利用道路、河流等开敞空间景观轴将镇区公园绿地、建筑群、标志点等联结起来,使镇区成为丰富多彩的景观区。

镇区景观轴线的布置如下:

1) 开敞空间景观轴:丁集绿化风光带,主要景观集中在三干渠两侧和镇区中心,结合镇区内所有的水域布置景观轴线。

2) 街道景观轴:镇区内主要的干道上利用绿带、分隔带、交通岛等绿地组织景观轴线。

3) 园林绿化系统景观:利用镇区中心水域开辟镇区中心游园和公共绿地,打造优美的自然风光,满足现代化的生态要求。

4) 镇区景观节点:镇中心路、中心游园及三干渠。

5) 标志性建筑群:镇区主干道路和过境道路交汇点,代表是鸽雕广场雕塑。

4.4.8 水域

保留原有的几大水域,结合公共绿化,形成和谐优美的自然风光,沿三干渠建设滨河带。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丁集镇镇区用地平衡表

用地名称 现状

面积(公顷) 近期

远期

现状 58.4218.341.72 3.23 0.10 1.47 6.49 5.33 3.92 0.89 0.12 12.701.67 1.31 0.17 26.73100.00

比例(%) 近期 31.6823.791.43 7.57 2.23 2.47 5.15 4.97 3.21 1.47 0.26 15.832.82 8.22 2.82 15.56100.00

远期 47.82 16.56 0.86 4.56 1.46 2.09 4.19 3.39 5.54 1.34 0.15 12.58 2.54 6.29 2.51 7.17 100.00

人均(m/人) 现状

近期

远期 50.2817.420.90 4.80 1.54 2.20 4.41 3.26 5.83 1.41 0.16 13.232.67 6.62 2.64 7.54 105.15

2

R 居住建筑用地 56.38 38.73 100.56C 公共建筑用地 17.70 29.08 行政办公用地 教育机构用地 文体科技用地 医疗保健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集贸市场用地 M 生产建筑用地 W

仓储用地

1.66 3.12 0.10 1.42 6.26 5.14 3.78 0.86 0.12

1.75 9.25 2.73 3.02 6.30 6.08 3.92 1.80 0.32

34.831.80 9.60 3.08 4.40 8.82 7.13 11.662.82 0.32 26.465.34 13.235.28 15.08

64.32 38.73 20.40 29.08 2.42 4.55 0.15 2.07 9.12 7.49 4.31 0.98 0.14

1.75 9.25 2.73 3.02 6.30 6.08 3.92 1.80 0.32

T 对外交通用地

S 道路广场用地 12.26 19.35 U 公用工程设施 G

绿化用地 公共绿化 水域 规划建设用地

2.15 1.26 0.16

3.45 10.05 3.45

13.99 19.35 2.42 1.44 0.18

3.45 10.05 3.45

34.48 15.56 38.91 15.56 122.26

122.26 210.30

注:现状人囗:8860人 近期人囗:10000人 远期人囗:20000人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5 专业规划 第 15 页 共 29 页

规划公用工程设施用地5.34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54%,人均用地2.67 m2。公用工程设施有变电所、邮政电信局、公交车调度站、给水泵站、污水泵站、垃圾堆埋场等设施。

5.1 给水工程

5.1.1 水源

水源的选择应该满足水源水质的要求、卫生条件要求、施工条件要求和地下水开采量的要求。丁集镇镇区给水采用地下深井水,根据用水量的多少逐步增设深井点,并在镇区均匀布置;远期考虑区域集中式供水,水源采用地面水,深井水作为备用水源。给水系统规划的原则符合国家建设方针和政策,在丁集镇镇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安全可靠的方案。保证远期规划中供应所需要的水量,并且符合水质、水压的要求,在紧急事故中考虑及时必要的用水。

5.1.2 用水标准

供水普及率100%。其中各项用水指标如下:

1) 生活综合用水量:真区的生活综合用水量应结合本地区的地理位置、水资源情况、气候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设施水平、居民经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习惯等因素综合分析,相应的指标:近期为190升/人.日,远期为350升/人.日。

2) 生产用水量:近期为50 m3/公顷.日,远期为90 m3/公顷.日,

3) 消防用水量:符合现行的《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按生活、生产用水量的40%计。

4) 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根据丁集镇的路面、绿化、气候和土壤条件确定,浇洒道路用水量为2次/日,1.3升/ m2 .次;浇洒绿地用水量采用1.6升/ m2 .日。

5) 管王漏失水量及未预见用水量按以上四项用水量之和的10%计。

规划中给水水泵在原址扩建,同时远期规划中在通往淮安市区的淮述路上新建一处泵站,作为区域供水的增压泵站,而原来的泵站作为向下属村镇集中供水的中转站。泵站的周围设置15m的绿化地带,且与镇区的绿化用地相结合。

5.1.3 给水管网

根据镇区的现状条件,在给水管网的布置原则的指导下,采用以环状管网布置为主,枝状布置为辅的混合式布置形式,以提高供水安全性。管径的大小为:100mm—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250mm。

规划给水量计算表

序项目

近期(2006-2010) 人口及用地

1 综合生活用水

量(m/日.人) 2 工业用水量

(m/日.ha) 3 消防市政及未

预见用水量(m/日) 4 总用水量(m3/

日)

2305.6

333

远期(2011-2020) 人口及用地

标准

用水量

标准 用水量

10000人 190升/人.日

1900 20000人 350升/

人.日

7000

3.92ha 50 m/ha

3

196 11.66ha

3

90 m/ha 1049.4

(1+2)x10% 209.6 804.94

8854.34

5.2 排水工程

排水体制:远期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水分区就近排入水体,镇区污水处理采用集中处理方式,设立污水泵站,将污水集中送往污水处理厂。近期规划中旧镇区保留与物合流制,采用化粪池、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等方法进行预处理,并逐步改造。

污水指标: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综合用水量的80%计,工业污水量按工业用水量的60%计,市政及其它污水量按其用水量的20%计。规划近期污水量为257 m3/日,远期污水量为471 m3/日。污水集中处理率远期为80%。

污水管网规划采用环状和枝状相结合的方式布置污水干管,管径为200-600mm,在淮沭路上布置污水总干管管径600 mm,将各分区内污水集中输送至单独摄制的污水泵站,集中送往污水处理厂。站单独设立在淮述路至市区段,周边设置15m的绿化隔离带,方便将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规划污水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综合生活污水量 工业污水量 市政及其他污水量

总污水量 污水处理率80%

项目

用水量 (m/日)7000 1049.4

3

污水量比例

(%) 80 60 (1+2)x20%

污水量 (m/日)5600 629.641245.937475.575980.46

3

5.3 供电工程

电源引自丁集镇变电所。规划镇区用电负荷近期为6000KW,远期为13000KW。 用电指标:居住建筑用地近期为90KW/ha,远期为180KW/ha;工业用地:近期120KW/ha,远期为200KW/a;公建用地:近期为150KW/ha,远期为240KW/ha;仓储用地:近期为50KW/ha,远期为80KW/ha;对外交通用地:近期、远期均为50KW/ha;道路广场绿化用地:近期、远期均为10KW/ha;公用工程用地:近期、远期均为40KW/ha;绿化用地:近期、远期均为10KW/ha。

变电所规划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电压等级110KV,主变容量为1X15MVA+1X31.5MVA。变电所中主变压器台数为3台,容量为60MV.A。供电半径为20km。

供配电网规划:镇区电网采用环式主结线方式,实行分片开环运行;镇区线路统一按道路走向布置,便于检修,减少拆迁,原则上以路东、路南作为主通道。采用同杆并架方式,布置在道路的同一侧。镇区电压等级为10KV、0.4KV二级。远期主干道及镇中心繁华地区电力线为地埋式,其它为架空线。电压送电线路导线截面选用:150——300mm^2

镇医院和中学单独设置变压设备。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规划用电负荷预测表

镇 区

居住用地 生产用地 公建用地 仓库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公用工程用地 绿化用地 镇区小计 用电同时系数0.7 用地名称

近期(2006-2010) 用地面积(ha) 38.73 3.92 29.08 1.80 0.32 19.35 3.45 3.45

用电指标(KW/ha )90 120 150 50 50 10 40 10

用电容量(KW) 3485.7 470.4 4362 90 16 193.5 138 34.5 8790.1 6153.07

远期(2011-2020) 用地面积 用电指标 用电容量(ha) 100.56 11.66 34.83 2.82 0.32 26.46 5.34 5.28

(KW/ha ) 180 200 240 80 50 10 40 10

(KW) 18100.82332 8359.2225.6 16 264.6 213.6 52.8 29564.620695.22

5.4 邮电工程

电话容量预测:丁集镇镇区电话普及率为:近期32线/百人,远期65线/百人。镇区电话台数普及为:近期0.8部/户,远期1.0部/户。镇区内电话总5720部,程控交换机总量为8580门。

丁集镇邮电支局在原址上进行扩建,共两处,实行邮政电信完全分离。一处设在康庄路镇政府附近,另一处靠近对外交通的迎宾大道上。

线路规划:规划期末镇区内通讯主干电缆将全部采用通讯电缆沿道路穿排管地埋,按终期容量一次埋入地下,线位在路北、路西。并且考虑电信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电信网规划向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逐步过渡和信息网的统筹规划。

丁集镇通信线路与管道规划具体如下:

通信线路敷设方式:近期有部分埋地管道电缆,远期规划中全部采用埋地管道电缆。

通信线路的布置布置在主要道路的人行道下,管道的中心线尽量与道路中心线平行,其中部分架空线路离地面高5.5m。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5. 5 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第 19 页 共 29 页

用户预测:规划有线电视入户率为100%,居民用终端5714个,工业及公共设施用终端600个,共6314个。远期网络采用光纤双向光缆敷设到户。

5.6 燃气工程

燃气气源近期采用液化石油;远期建设管道天然气作为丁集镇燃气气源。近期为瓶装供应;远期考虑以瓶组供应系统进行管道供气为主,辅以瓶装供应。规划供气指标近期取户均用气量18kg/户.月,镇区气化率80%,农村达10%;远期户均用气量22kg/户.月,镇区气化率100%,农村气化率70%以上。用气量预测,近期日用气量为1250kg/日;远期日用气量为5450kg/日。液化石油气站设置在镇外,近期作为瓶装供应站,远期考虑改建为液化气储配站。

5.7 环卫设施规划

居住区以150米为半径设密封式垃圾收集站一座,镇区主要道路沿路每隔150米设垃圾收集箱。远期考虑在镇区南部新建一座综合性垃圾堆埋处理场,周边有防护绿化,无害化处理率为100%。镇区沿主要道路每300-500米设一座水冲式公厕,居住区内按三百户一座水冲式公厕设置;新建、改建公厕要求高于三类标准。

5.8 综合防灾规划

5.8.1 抗震防灾规划

抗震减灾目标:实行综合治理,力求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震时重要单位及企业不致受到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较大的安全保障,镇区基本设防烈度为7度,医院、邮电设施、变电所、给排水泵站、桥梁等生命线工程和镇政府等重要建筑、构筑物应提高一度设防。

疏通散道:以镇区主、次干道作为避震疏散通道,鑫德广场、绿地、学校操场及其它空旷地作为避震场所。

工程抗震:新建工程必须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防;原有建筑进行鉴定,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进行加固或者拆除。

5.8.2 防洪规划

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镇区三干渠按县域防洪规划要求的堤防标准设防。雨水管道采取重力自流就近排入水体,按重现期为半年设计。

5.8.3 消防规划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务,并保证下属村镇及邻近村镇的消防安全。 第 20 页 共 29 页 镇区内结合派出所设立消防站,并与淮阴区消防大队联成网络,为丁集镇提供服

加强消防意识,居住区要强化居民的消防要求,保证居住区的消防安全,内部设消防通道,连排过多的住宅保证消防车辆可以直接进入;工业区要加强企业兼职消防队伍的建设和日常消防器材的配备,保证工业的发展安全。

镇区主、次干道设置消防栓,间距为120米,所有道路保证其通畅,便于消防车辆进出街坊。

5.9 环境保护规划

5.9.1 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现代化生态人居环境的标准,积极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防止我国的城镇发展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特别是丁集镇所处在特殊的交通节点,过往的车辆较多,给镇区居民带来的干扰较多,更加应该注重环境的保护。务必要保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保证镇区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5.9.2 镇区环境质量目标

地表水优于国家Ⅲ类标准,大气质量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65分贝。提高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大于9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新建的有污染工业项目必须按国家规定,实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6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6.1 规划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丁集镇交通便利的优势,扩大镇区的规模,完善镇区的功能,强化镇区在整个淮安地区的中心作用及江苏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的作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从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角度确定镇区的发展方向,向现代化城镇规模发展,并预留控制镇区远期发展用地,保证镇区的每一寸土地得到合理的利用。明确城镇的性质,拉开镇区的骨架,进一步优化镇区空间结构和用地的布局规模。

6.2 规划年限和规模

规划年限:20xx年——20xx年;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人口规模:规划按10000人控制; 第 21 页 共 29 页

用地规模:规划建设用地122.26公顷,人均122.26 m2/人。

6.3 居住建筑用地规划

近期规划中居住用地38.73公顷,占近期总建设用地的31.68%,人均的居住用地38.73 m2。

近期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镇区三干渠以西,安居北路以东。采用新建和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将一部分分散的独居院落改建成集中连排式居住建筑,以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节约土地的面积,同时适当改善镇区的居住水平。在规划的居住区内逐步集中新建满足现代化生活要求的新型住宅。在远期规划的指导下,逐步向远期规划的目标迈进。

规划在镇区中集中建设居住区,逐步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成片发展,尽可能以街坊为建设单位,按照现代化居住区的要求,建设公寓式住宅。

对现状质量差的居住建筑进行拆迁和改造,同时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的建设,扩大居住区内部绿地的面积,改善居住条件。

6.4 公共建筑用地规划

近期规划公共建筑用地29.08公顷,公共建设用地占近期建设用地的23.79%, 人均用地29.08 m2。

进一步强化商贸服务功能,扩建农贸市场、小商品综合市场和木材市场,适当提高其规模和档次;教育机构用地稍作扩大,以适应教育规模扩大的需要,并重视内部布局规划,使其更趋于合理。

其中各项用地规划如下:

行政管理用地:1.7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43%,人均用地1.75 m2。在原有的行政管理用地上稍作扩大。

教育机构用地:9.2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7.57%,人均用地9.25 m2。保留原有的两所小学,重点建设中学。

文体科技用地:2.7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23%,人均用地2.73 m2。保留现有的文体用地,另外在教育用地附近增加一块,以满足远期发展的需要。

医疗保健用地:3.0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47%,人均用地3.02 m2。在原来的用地上向西扩大范围。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22 页 共 29 页 商业金融用地:6.30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5.15%,人均用地6.30 m2。保留原有的商业,同时向周边延伸,主要分布在繁荣路和康庄路两侧。

集贸设施用地:6.0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4.97%,人均用地6.08 m2。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展,保证下属村镇居民的需要。

6.5 工业用地规划

近期生产建筑用地3.92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3.21%,人均用地3.92 m2,现存的生产建筑用地控制规模,重在内部调整,逐步搬迁到新建的生产建筑工业园区。

6.6 仓储用地规划

近期仓储用地1.80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1.47%,人均用地1.80 m2。搬迁原有的仓储,靠近三干渠。

6.7 对外交通用地规划

近期对外交通用地0.32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0.26%,人均用地0.32 m2。近期规划中保留和控制原来的过境道路,同时将205国道在鸽雕广场以北的部分改道,保证对镇区的干扰减到最低。

6.8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道路广场用地19.35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15.83%,人均用地19.35 m2。新建鑫德广场作为镇区的中心广场,其中包括机动车停车场。镇区道路以完善为主,新开辟安居路等部分路段,同时将原有的部分不适合远期发展路段改道。规划中注重道路广场中辅助绿化的建设,构成人文景观。

6.9 绿化用地规划

近期绿化用地10.05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8.22%,人均用地10.25 m2。一方面建设三干渠两侧以水景和植物相结合的生态河滨绿化带,另一方面重点建设与镇区内水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绿化体系。

6.10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规划

近期规划公用工程设施用地3.45公顷,占近期建设用地的2.82%,人均用地3.45 m2。现有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基本保留的同时,向周边地带扩散。水泵站保留原址。环卫设施按国家标准设立镇区垃圾收集设施和水冲式公厕。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7 镇区远景发展预测

7.1 规划目标 第 23 页 共 29 页

按照现代化的高标准展望丁集镇的远景发展,将丁集镇镇区建设成为人居环境良好、交通便捷、设施健全、建筑新颖、具有特色的综合型中心城镇。

利用边界的交通条件,积极开拓对外经济、金融、贸易、信息交流,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形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体系,保证和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一致。

高度重视人们的意识更新,开拓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人文教育,形成具有高度文明的全民素质。

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性运行机制,保证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 维护镇区良好的生态系统,将镇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城镇。

7.2 远景规划结构

镇区远景发展框架以远期规划建设用地为基础向西向南发展。镇区中心以发展公建的进深、层数、规模为主,增加公共建筑层数,加大进深,提高土地利用率为主,增加用地为辅,严格控制镇区范围内土地使用的规模,以提高土地使用率。

7.3 发展规模

丁集镇镇区远景人口规模约为3万人,镇区远景规划用地约为300公顷。 8 竹林别苑居住小区规划说明

8.1 总则

竹林别苑居住小区因内部竹林郁郁葱葱,翠绿可人而得名。北边和西边均为居住用地,东边和南边为滨水风光带,总体的环境优美,风景怡人。小区滨临风光带,有绝佳的环境优势,因此,设计理念中定位中高档住宅小区。在“以人为本”原则的指导下,注重人与环境的结合,整体布局采用自由曲线的结构与和谐灵动的形式,和小区扇形的地块达成完美的统一,打造成现代化高标准的生态人居环境。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8.2 功能结构分析 第 24 页 共 29 页

设计原则:创造一个功能合理齐全,结构明晰,特色鲜明的居住小区。

为公众服务的公共建筑和商业位于小区中心及出入口地带,一方面有利于居民进出就近使用,另一方面减少对住宅区域的干扰;沿城市街道布置部分商品房,既节省用地,又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公共绿地结合水面、广场组织统一的步行系统,给人创造游憩娱乐的休息场所,构成富于情趣、气氛活跃、舒适方便的公共活动环境。 小区的居住共分四个大的组团,局部采用强化“院落概念”的处理手法,加强邻里之间的联系。四大组团各具特色,住宅建筑的层数错落有别。其中A区临近城区的街道,为多层建筑,采用较规整的组合方式,以直线或折线围合成住宅空间,同时强化院落概念,单一院落中采用大面积的铺地和绿化相结合,方便组织人流和加强邻里之间的交流联系。B区靠近小区的中心,为高层建筑,与C区结合,设计引入了“居住城”的概念,让两个组团组合成核心的城中城,四栋局部点式楼与C区曲线灵动的布局,围而不合,形成具有内向型居住气氛的庭院。D区靠近滨河风光带,独立成团,采用灵动和规整方式相结合,户型设计注入townhouse的品质,院落和曲线组合,与小区内大片竹林相映成趣,创造出幽雅清静的氛围。

8.3 道路交通系统分析

设计原则:构造一个便利合理,通而不畅,方向清晰的小区交通网络。

8.3.1 道路框架

根据小区整个扇形地块的特殊性,以一级环状道路为框架,由二级道路采用灵动曲线形式伸展到各个组团,形成通而不畅的道路系统,再由三级道路即宅前路延伸至各住宅单元,并同步行系统相结合。考虑到东、南临近滨河风光带有乐趣,分别设一处出入口,方便居民休憩游乐之用。小区整体交通脉络分明清晰,道路通顺,交通方便。

8.3.2 道路等级

竹林别苑内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和两套系统。

其中的道路等级:一级道路为小区主干环形道,红线宽度14米,为全区的主要框架道路;二级道路为组团级道路,红线宽度6-8米,三级道路为院落及宅前路,宽度2-4米。

8.3.3 步行交通系统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25 页 共 29 页 为了体现竹林别苑居住小区现代化功能格局,以及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规划中建立了一条广阔的步行道,并与绿化系统、水域、广场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一个安全、舒适、怡人的生活环境,小区中部有一条明显的东南方向的步行带,入口为大型综合商场底部架空走廊,它将入口、音乐喷泉、广场、花架、水面、观景平台和各公共建筑设施串联起来,并以此为主轴向四面各居住组团延伸,和组团内公共绿地相连,形成统一和谐的步行游览景观。

8.4 空间形态及景观分析

设计原则:营造形态丰富,疏密有致,优美宜人的景观特色。

步行系统为轴线向两边扩散,形成一系由西北向东南较为开阔的视觉走廊,直至观景平台,与滨河风光带相互辉映,组成一个完美的景观区域,成为一大景观特色;另外,借助中心水面,自然的湖面结合别致的休闲建筑,给小区的景观诸如轻盈恬静的因素,使整个小区自然景观十分优越。竹林中铺设天然的碎石路,南北贯通,与花廊、休息亭相结合,大片的竹林清静幽雅,构成另一大景观特色。

8.5 绿化系统分析

8.5.1 设计原则

整个小区绿树成荫,大片绿化形成一个纵横交织、互联成网的绿化系统。

8.5.2 绿化系统所分层次

1) 中心绿化 由于小区位于滨河风光带附近,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因此不设大面积的中心绿地,而是与中心公建、水面及周围组团住宅形成统一的绿化,结合步行系统组成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

2) 滨水绿化 与临近水体相呼应,以大片的竹林、花廊、休息亭及观景台相结合,组成统一流畅的绿化系统。

3) 组团内绿地 各组团内部以建筑围合成大片绿地,采用分散成点的设计理念,同时强化部分院落功能,大块铺地与院落绿化相呼应,购成供老人、儿童游乐的场所。

4) 沿街绿化带 街道两侧布置行道树,形成绿色轴线,纵横交织,形成绿化网络。步行道采用双排行道树,营造大面积的林荫,树下设置供游憩、观赏之用的座椅、石凳,方便行人就地观景休息之用。

8.6 公共设施分析

8.6.1 设计原则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合理便捷,减少对居住的干扰。 8.6.2 公共设施分建布置

靠西边城区街道设置部分沿街商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价值,同时方便小区及周边居住区居民之用。大部分的公建结合小区出入口、广场、水面、步行系统布置,其中包括商业金融、餐饮服务、幼托、农贸、文化活动中心、会所等。

根据竹林别苑小区中高档居住定位,在步行出入口处设大型的综合商场,以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的需求。商场采用底层架空走廊设计,形成独立的人流步行出入口,结合音乐喷泉、广场、周边花架、会所等组成整体,沿步行系统形成公共设施建设轴线。小区小学独立布设在小区西南部,尽量减少对住宅的干扰,同时设单独的出入口,方便小学生之用,解决上下学时间人流交叉矛盾。在小区次入口分别设立垃圾收集站点,方便小区内垃圾的转运,同时减少对小区内部干扰。组团内以院落为单位,布置少量的公共建筑,方便内部居民的使用。

8.7 经济指标

土地使用平衡表

项目 规划总用地 住宅用地 公建用地 道路用地 公共绿地

面积(ha) 15.10 8.05 3.03 2.22 1.81

技术经济指标

规划总用地 小区总户数 小区总人数 住宅平均层数 建筑密度 容积率 绿化率 停车位 地上停车位 地下停车位

151000 m^2 3082户 10787人 15层 18.40 % 2.73 41.12% 925位 120位 805位 占有率(%) 100.00 53.28 20.05 14.69 11.98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结 论 第 27 页 共 29 页

紧张的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本次毕业设计,我对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系统完整地回顾和复习,基本掌握了城市规划相关的专业知识。

在设计中所涉及的课题——村镇的总体规划和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中,我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和规范,然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基本上展现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知识技能的掌握。一方面,在丁集镇的总体规划中,系统地复习了关于村镇远期总体规划、村镇各项专业规划及远景的发展预测的知识。特别是有关专业规划的各个方面,使我对所学的城市规划有了一次系统、完整的回顾和掌握。另一方面,在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中,我大胆创新,加入了很多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思想,虽然可能有很多方面还不是很完善,还需要在进一步的改进和学习,但是在设计中,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设计知识、设计理念及设计的方案。

总之,在辅导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下,毕业设计使我受益匪浅。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第 28 页 共 29 页

在本次设计中,我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和心血,同时我要感谢在毕业设计中给与我帮助的领导、老师和同学。

首先,我要感谢学院系领导为我们毕业设计提供了比较优越的设计环境,为我们解决各种各样的硬件设施,申请固定的设计场所和设计中所需要的各种工具,解决我们的实际困难,在系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们才能够按时完成毕业设计。其次我要感谢毕业设计中给我很大帮助的指导老师张常新和王萍,设计中,两位老师给了我专业上的辅导,提供我毕业设计需要的大量资料,在我毕业设计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辅导老师给我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高效地帮助我解决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更正我设计中的不足和缺点,使我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在四年中没有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再次,我还要感谢和我一起做毕业设计的小组同学,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们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互帮互助,充分展示了团队力量的伟大,并体现了同学之间珍贵的友谊。

在毕业设计即将结束之际,我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指导过我的周潮周老师、王萍王老师、张小侠张老师、罗雅丽罗老师、单赛卖单老师、马小英马老师等老师,还有在四年中关心和帮助我的同学和老师,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美好的大学生活,让我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留给我永恒的回忆。同时,也向我们毕业班的全体师生和机房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真诚的祝愿!感谢他们的帮助和指导,祝愿他们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毕业设计中,由于我的水平限制、信息知识掌握尚不完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规划设计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缺点,敬请各位专家、老师和同学们给予我批评和指正。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参 考 文 献

1 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第3版.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 2 贾有缘.村镇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 金兆森,张晖.村镇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5 顾朝林.城市社会学.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6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学院.城市规划资料集.第1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 王雨村,杨新海.小城镇总体规划.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8 顾朝林.城市社会学.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建制镇规划管理法规文件汇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10 汪庆玲.乡镇规划与建筑设计.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11 李泽民.乡镇道路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1993.9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1995.6.29 14 王新学主编.电力网及电力系统.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0

15 居住区详细规划课题研究组.居住区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16 崔为民.现代居住小区环境设计.村镇建设,1998(6)

17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建筑节能技术.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

18 Unwin D. Introductory Spatial Analysis. New York:Methuen,1981 19 Fotheringham S, Rngerson P.Spatial Anaysis and GIS. Lodon: Taylor and Francis,1994

20 Woisard A. Advances in Spatial Databases.Berlin:Springer,1997 21 Worboys M F.GIS:A Computing Perspective, New York :Taylor,1995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目 次

1 引言................................................................1

2 总体规划的目标和指导思想............................................2

2.1 城镇发展战略目标.................................................2

2.2 镇区建设目标.....................................................2

2.3 规划指导思想.....................................................2

2.4 规划重点.........................................................2

2.5 规划依据.........................................................3

2.6 规划期限.........................................................3

2.7 总体规划实施措施.................................................3

2.8 附则.............................................................4

3 现状综述............................................................8

3.1 地理位置.........................................................8

3.2 自然概况.........................................................9

4 镇区总体规划........................................................9

4.1 规划范围.........................................................9

4.2 镇区性质、规模...................................................9

4.3 镇区总体布局....................................................10

4.4 各类用地规划....................................................10

5 专业规划...........................................................15

5.1 给水工程........................................................15

5.2 排水工程........................................................16

5.3 供电工程........................................................17

5.4 邮电工程........................................................18

5.5 有线电视工程规划................................................19

5.6 燃气工程........................................................19

5.7 环卫设施规划....................................................19

5.8 综合防灾规划....................................................19

5.9 环境保护规划....................................................20

6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20

6.1 规划指导思想....................................................20

6.2 规划年限和规模..................................................20

6.3 居住建筑用地规划................................................21

6.4 公共建筑用地规划................................................21

6.5 工业用地规划....................................................22

6.6 仓储用地规划....................................................22

6.7 对外交通用地规划................................................22

6.8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22

6.9 绿化用地规划....................................................22

6.10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规划..........................................22

7 镇区远景发展预测...................................................23

7.1 规划目标........................................................23

级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31 页 共 29 页

7.2 远景规划结构....................................................

7.3 发展规模........................................................8 竹林别苑居住小区规划说明...........................................

8.1 总则...........................................................

8.2 功能结构分析...................................................

8.3 道路交通系统分析...............................................

8.4 空间形态及景观分析.............................................

8.5 绿化系统分析...................................................

8.6 公共设施分析...................................................

8.7 经济指标.......................................................结 论.................................................................致 谢.................................................................参 考 文 献........................................................... 23 23 23 23 24 24 25 25 25 26 27 28 29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例

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所在院系部专业名称MK2110数控磨床动力学模拟与床身结构优化设计楷体三号加粗王亮学号20xx20xx1赵丽讲师李艳讲师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

毕业设计论文创作开题报告书题目系别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创作开题报告填写要求与格式一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开题报告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本人在毕业设计论文创作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

开题报告设计选题低碳节能的别墅室内设计系别艺术设计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同组姓名无二13年12月1一选题的国内外现状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城市建设的宏观调控国民收入的提高高速路和轻轨系统的快速建设特别是高消费...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

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题目xx干渠带状地形图测图技术设计姓名赵新宇学号408120xx0204学院xxx学院专业xxx指导教师xxx20xx年05月14日说明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一经选定毕业生要严格围绕选题开展...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

毕业设计论文创作开题报告书题目西门子PLC交通灯控制系统系别自动化系班级11新能源11姓名李杰学号118173130指导教师李建东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从网络游戏产业问题看信息业的新趋势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班级系部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1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2陕西...

规划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题目石林居住区规划设计姓名李想学号094130421院系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指导教师职称学历杨宇亮讲师年月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制填表说明1指导教师意见由指导教师...

环境艺术设计开题报告书

开题报告书题目在水之尚水上别墅设计一、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目的(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解决的具体问题):当今的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很大,而且长时间生活在喧嚣的都市中让人精神紧张,身心疲惫。所以大部分人都会适当的…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目的及意义公园绿地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小型公园更是遍地开花城市公园绿地网络已基本成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大部分公园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修甚至整体改造近年来提出了一镇一园的决策迎来小型公园...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题目陇川县第四中学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姓名XXX学号XXXXX院系体育学院专业体育教育指导教师职称学历XXX副教授本科20xx年12月19日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制填表说明1指导教师...

化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班级20xx级化学1班学号1008040540045姓名xx指导老师牛延慧讲师周进康教授贵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