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情况的调研报告20xx

时间:2024.4.13

关于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情况的

调研报告

省经信委两化融合专题调研组

20##年8月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要义是融合发展,就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关键要素,以信息化增强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变革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工业走上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道路。当今,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的生产设备智能化、生产方式柔性化、生产组织扁平化正在重构全球产业价值链。我国两化融合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全国很多省市已经掀起两化融合探索实践的热潮。

为了全面了解我省两化融合情况,进一步推进两化融合工作,省经信委组织了两化融合专题调研组,在近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分赴合肥、芜湖、马鞍山、池州、淮北等市开展两化融合专题调研。调研组采用“座谈会+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相接合的方式,认真调查企业两化融合情况,分析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意见。

一、我省两化融合基本情况

   (一)在两化融合的一些主要切入环节上,都有着一些可喜的成功实践,但深度融合、信息化贯穿于经营管理整体环节的案例还较少。

——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融合,促进了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等技术加速融入企业研发设计的各个环节,优化了研发设计手段。如,江淮汽车建立数字化虚拟样车仿真系统工程化环境、三十八所实现研发设计全面数字化、安徽鲲鹏装备模具有限公司运用UG/CAD/CAE/CAM/CAPP系统强化设计手段,均有力地提高设计质量。

——信息技术与生产过程融合,促进了工业精细化生产。许多企业推进制造执行系统(ME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柔性制造(FMS)等技术应用,实现生产过程的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生产控制的智能化、精准化。奇瑞汽车通过生产监控层、生产管理层、工厂层三层信息化网络的实施、精准生产方式的推进,降低了生产材料的库存,对整车需求和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有了较大提高。铜陵有色金昌冶炼厂通过大规模的技术升级改造,在熔炼和制酸等工序采用DCS/PLC控制系统,在产品质量、劳动效率和环境保护方面,都进入国内同行先进水平。

——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融合,优化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办公自动化 (OA)、企业资源计划 (ERP)、产品数据管理 (PDM)、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 (CRM) 、财务管理(FM)等信息系统不断在企业管理中的得以采用和深化,企业管理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正在向集成方向发展,推动了企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如,马钢的EPR系统,在企业计划、采购、库存、生产制造、财务、质量、服务、配件等方面全面发挥效用,有力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管理精度。淮北矿业集团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矿区监控和调度指挥。

——电子商务与营销体系融合,提高了市场服务水平。骨干企业普遍建立完整的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拓展B2B、B2C等模式在工业企业的应用,许多企业改进门户网站服务能力,有力提升了企业营销效率。国投新集公司网上招标平台,实现了对公司生产、经营、建设中所需的各类设备、材料、配件、维修等所有招标项目的网上高效招标。天长市积极与阿里巴巴合作,扶持天长市70家外贸企业用较少的资金,以较快的方式,建立起电子商务平台。

——信息技术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催生现代产业体系。依托九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信息技术更加广泛渗透于我省传统装备、汽车、轻工、纺织、冶金、建材等产业领域,使传统产业中的许多领域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安徽恒飞商务物流有限公司打造“安徽天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向物流企业提供政策信息、企业信息、供需信息、交易撮合等一体化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满足了多层次客户的需求。

    ——信息技术与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融合,取得积极成效。华茂集团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吨纱用电年降低4%,空调能耗年降低6%,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处于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铜陵有色的冬瓜山铜矿通过一套信息化控制的自动化系统同样大大降低了能耗、物耗指标。

——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融合,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越来越多的企业普遍在人员配置、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培训等方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管理手段,优化了业务流程,改善了服务质量。

在调研中,我们也看到,虽然两化融合各个主要环节都不乏亮点,但信息化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案例还很少,只是在马钢等少数特大型企业中才能看到信息化全面运用并取得综合性效果的雏形。

(二)两化融合水平明显与企业的规模实力呈正相关关系,中小企业信息化资金、人才等要素压力较大

——大型骨干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较高。像海螺、马钢、江汽、奇瑞、淮北矿业集团等省内大型骨干企业,拥有资金、人才优势和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发展战略的前瞻性较强,因此对信息化的意识也较强。多数企业从自身长期发展需要,根据信息技术发展情况和自身需求,很早就分步骤自觉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这些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等多个方面,均建设有信息系统,并且经过多年的磨合,应用情况良好,不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多数骨干企业设置了信息中心等信息化建设运维机构。在大型骨干企业中,根据企业发展特点需求,在信息化方面均有侧重性的优势系统,比如,海螺集团的生产过程和运输监控、马钢的过程控制和综合节能系统、江汽的ERP系统、奇瑞的辅助设计系统等。调查中也发现,这些大型骨干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也存在或曾经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早期信息化建设中,资金投入大,信息化未与企业流程再造相互衔接,很多项目盲目上马,未找准实际需求,项目实施成功率偏低。经过多年来的摸索,目前大都在信息化发展思路上进行了调整,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与企业现化管理和改造流程相结合,促使信息化系统见实效。另外,也有一部分大型企业或集团,利用后发优势,在信息化上进行科学规划,分步骤、明目标,加快推进信息化应用。比如,马鞍山市长运物流港,正在打造“136”工程,通过搭建公共物流平台,开展供应链管理、运输配载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建设,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池州市九华股份公司,对集团信息化开展总体规划,以此来提高集团在酒店统一管理、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水平。

——高新技术类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强烈。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中小企业,成立时间一般较晚,这些企业在成立时便以人才、技术作为发展优势,因此,高新技术企业一般从成立初便有意识有需求把信息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基本推动因素。因此,这类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多是随企业创办、发展同步进行。通过调研,发现高新技术类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方面有这样一些特点:第一,以新型产品制造为主的企业或工厂,基本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这些企业在建厂时便通过采购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或自行改造设计成自用设备等方式,实现了制造过程的数字化。与之衔接的生产设计中,也均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现代技术手段。如,芜湖的西门子威迪欧、博耐尔汽车电器、埃泰克汽车电子等汽车电子类生产企业。第二,企业在发展中,出现强烈的信息化管理需求。由于这类企业管理和工作人员知识层次相对较高,企业现代管理理念较强,在企业发展中,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强化企业管理的意识比较强,企业管理方面有着较迫切的信息化应用需求。在企业管理上,ERP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系统也多在这些企业中得到应用。第三,企业对关键技术安全保密需求在信息化应用中较为突出。由于在这些企业中,关键技术是企业的立命之本,因此在信息化应用中,为防止企业有自主产权的或涉及关键的技术、文档、设计图表等数字文件的外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功能受到企业特别关注。第四,缺乏复合型人才。很多企业反映,当前招工困难,特别是能操作数控设备的高级工很难招到。既懂行业生产又懂企业信息管理的人才更是匮乏。经常出现企业好不容易培养出一批此类人才,但很快就被其它企业挖走的现象。

——传统型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我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有一些发展的亮点。比如,在金融危机时有着逆势上扬表现并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重点报道的“中国服装第一镇”——孙村镇,在两化融合上,由于镇政府、软件企业、服务模式等多项积极因素的汇聚,使得众多中小企业在ERP应用上取得可喜进展;天长众多中小企业与阿里巴巴合作,通过电子商务为企业创造突出价值等等。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发展模式、资金、技术、意识等多种原因交织,众多传统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难度是比较大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调研发现,传统型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企业信息化意识淡薄。多数中小企业,从事的仍是劳动密集型粗加工行业,从企业管理人员到工人对信息化认知程度低。多数企业负责人在管理方面也没有受过现代化培训,对信息化认识还停留在电脑、文档处理等层次,信息化应用主要集中在应用了金蝶、用友等财务管理软件,对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很多企业负责人头脑中既无理论概念,也无感性认识。第二、企业实施信息化欲望不高,需求不明。多数中小企业,都处于企业发展初期,对以信息化实现技术改造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欲望不高。当然也有企业打算实施信息化,但思路不清,不知从何入手。第三,缺乏信息化建设资金。部分企业负责人对信息化有一定认识,对企业实行信息化有相当的渴求。但由于一般中小企业都处于扩张发展期,本身发展资金缺口较大,而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先期要有大量的软硬件投入,企业对实行信息化在资金上有很大顾虑。第四,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信息化技能不高,懂数控技术的高级操作工不足也是阻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作为两化融合技术支撑,本地软件企业为传统产业两化融合服务方面有亮点,但总体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通信运营商、部分大型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可以成为新的依托

“十一五”以来,我省软件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且拥有一批如语音合成等令人羡慕的、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软件产品与技术。特别是捕捉传统企业两化融合的市场意识在我省软件企业中有新的提升,使得电子信息产业与信息化互动发展,软件企业为传统企业服务能力有了新的提高。比如,金星机电公司进一步扩大为我省建材、电力等领域的专业信息化服务范围,为海螺水泥、刘庄煤矿等骨干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等。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长三角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省软件企业无论是在企业数量、行业规模,还是在市场意识方面都还有着明显的差距。在调研中,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反映,无法在本地找到合适的能提供信息化咨询及全方位服务的软件企业,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无法通过本地软件企业得到有效满足。目前,我省大多数传统企业两化融合的软件产品都不是本省软件产品。另外,我省的软件企业主要集中在合肥、芜湖两市,马鞍山少量有一些,其它地市则几近于无,这也使得企业两化融合得不到软件就近服务的便利。当然,此次调研中也可喜地发现,目前围绕当地产业特点,原先一些软件企业空白市也在悄然诞生符合当地产业需要的特色软件企业,例如在淮北,就有几家本地软件企业,针对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开展三维管理软件开发和安全监控系统的推广工作。但总的看,我省软件业总体服务能力目前还是比较薄弱的。

调研也了解到,目前安徽电信、安徽移动等电信服务商,自电信改制开展全业务服务后,都对参与我省信息化建设有着强烈意愿。这些电信企业利用自身的基础网络、资金、人才等优势,可有效整合省内软件企业,面向企事业单位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并已产生了不少成功案例。如巢湖、宿州、池州等市一些企业采用以租代建的方式向通信企业购买市级电子政务协同办公服务,效果很好;省经信委也是采用这种形式迅速建成了委信息化平台一期工程。

此外,像马钢、淮南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等等一批大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软硬件实力都很强,完全可以在服务自身企业两化融合的同时,利用存量资源,反哺其他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建设。

(四)市一级两化融合工作机构基本到位,但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全省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多数已基本结束。全省17个市均已组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明确了两化融合职能,除少数是“三定”方案尚未下达之外,大都设置了信息化推进科室和相关人员编制,但科室人员编制普遍偏少,多为1至2人。基于机构改革刚刚落定等原因,多数地市政府在推进两化融合方面虽然都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谋划,但基本处于研究探讨破题阶段,多数还未开展较深入的实质性工作。调查中还发现,各市经信委在抓信息化方面普遍没有抓工业那么有经验有把握。

二、下一步两化融合工作意见

针对调研中问题,结合国内两化融合试验区经验和各企业、市经信委有关建议,本课题组就下一步两化融合工作,研究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展试点示范工作

近期,在省直和17个市选择57户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加强跟踪服务,搞好相关培训,及时总结经验,做好以点带面工作,帮助那些在两化融合问题上认识不足或是对正确实施路径不明确的企业,尽早走上以信息化提升企业效能的路子上去。同时,开展两化融合示范区建设,力争两化融合取得更加突出、更加实在的成效。

(二)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从本省实际出发,草拟《安徽省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争取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在《意见》中,明确推进两化融合的体制机制、工作重点、工作要求;强调社会化服务理念;制定优惠政策等,参考相关省市做法,从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激励政策等方面,对两化融合予以一定扶持。

贯彻落实一系列国家近期涉及两化融合内容的政策文件。主要有,《关于推进消费品工业两化融合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原材料工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的有关信息化工作论述、《关于鼓励政府和企业发包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的信息化工作论述等。

促进信息化立法,将《安徽省信息化促进条例》优先摆上立法程序。

(三)加强两化融合工作的管理

一是制定好全省“十二五”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同时敦促各市制定两化融合规划或工作方案,保证我省两化融合工作推进的计划性,保证两化融合各项任务的实施和各项目标的实现。二是以项目为抓手,建立起省市县联动的组织调度机制。

(四)加强两化融合工作的研究与创新

一是进一步加强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利用通信运营商转变为综合信息服务商的契机,大力推广信息工程社会化建设与服务理念,注重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广大企业中小企业带去“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服务。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推动产学研联动,谋划两化融合研究与推进机构,推动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等软课题研究。三是加强横向交流,注重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

(五)加强两化融合培训工作

一是积极为企业培训信息化复合人才,及时指导将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最新信息技术运用于我省两化融合实践。二是总结两化融合成功实践,做好案例引导工作。

(六)加强宣传,争取更广泛的两化融合支持力量

推进各部门、各方面支持力量、建设资源和舆论因素向企业信息化建设汇聚,让两化融合推进事业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奇瑞作为自主创新的典型,同时也是两化融合的典型。以宣传奇瑞为契机,加强信息化优秀案例的推广工作。

 (本次两化融合专题调研组名单

组长:  吴晓明

      副组长:潘  峰  罗荣选  关朝元

成员:  陈晓芳  杨全城  叶圣  江水  蔡建松 刘三新 王耿亮  谭昱国

联络员:刘三新)


附:

市级信息化工作机构现状                                                                                       2010.8


第二篇: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调研报告


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调研报告

20世纪下半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席卷全球,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成为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生产力存在的必然方式。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为此,我们以促进两化融合作为工作重点开展调研并形成本报告。

一、贵州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概况

新时期以来,贵州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整体实力持续增强,信息经济和工业经济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共同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一)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出比重上升,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20xx年全省工业生产总值达到1006亿元,比19xx年增长66倍。全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工业特别是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烟酒工业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煤及煤化工等优势原材料工业进一步壮大,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医药制品、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获突破性进展,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的步伐加快,贵州特色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资源节

约和综合利用水平不断加强,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步伐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明显,工业经济的多元化格局得到发展。

(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长足进步

电信普及程度快速提高。20xx年底,贵州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54.0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4.44部/百人,在20xx年的基础上平均每年增长20.75%。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到519.98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3.23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34.0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1.22部/百人。互联网普及速度加快。20xx年贵州网民总数达到224万人,在20xx年的基础上平均每年增长41.65%;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68.11万户,在20xx年的基础上平均每年增长25.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在20xx年的基础上平均每年增长37.06%。农村电信和互联网服务改善。20xx年贵州省实现100%行政村通电话,100%乡镇通互联网宽带。通信容量和通信能力大幅提升。20xx年贵州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13.42万公里;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329.97万门,其中,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887.47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442.50万门;宽带接入端口达到96.65万个。广播电视普及程度提高。20xx年贵州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4.1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1.06%,分别比20xx年增长10.39%和6.75%。

(三)信息产业加快发展

20xx年实现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172.15亿元,其中,电

子制造业62.07亿元,软件和系统集成11.3亿元,信息服务业98.78亿元。2000-20xx年全省信息产业年平均增速达25%以上。建设国家(贵阳)片式元件产业园、贵阳软件园和数字内容产业园等产业园区。推进国有、集体、民营和三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施“三线”调迁产业集中效应初步显现。落实大公司大企业战略,精心培育了几个有发展潜力的小巨人企业。产品门类更加丰富,元器件、通讯终端、彩电、电子信息材料得到发展。软件和系统集成初具规模,至20xx年底,经认定的软件企业105家,系统集成企业38家,登记软件产品222个。形成以国家级、省级和企业级三级技术开发中心构成的信息技术开发体系,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并成功产业化。

(四)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2003-20xx年全省信息化综合指数增长27.53%。省人民政府网站于19xx年开通,绝大多数县以上政府网站先后开通。80%省直部门建立局域网。部分部门开展网上行政审批业务。部门业务数据库成为信息资源开发的重点。金字工程进展顺利。电子银行快速发展。农业农村信息网络日趋完善,涉农信息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以电话、电脑、手机、彩电、互联网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品进入千家万户。

二、从贵州实际出发,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贵州属于工业化初期,具有在信息化和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

推进工业化的显著特点,这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上体现比较明显。近几年,全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139家,实施项目176项,使得生产线计算机控制技术大量应用,关键设备自动化程度提高,大型机械、家用电器等传统工业产品日益信息技术化和智能化,示范企业新产品贡献率30%,产品开发周期和生产周期缩短30%,带动新增产值161亿元。

(一)开展工业相关研发设计的信息化,促进工业产品的更新换代

近几年,数字化研发设计在欧美国家快速发展,成为决定产品市场价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研发设计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创新了研发设计的工具和手段,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推动了制造业价值链的重构。贵州在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建材、电子等行业加快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计算机技术,企业的研发和生产周期缩短,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业务流程更为合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综合竞争力。贵州铝厂和贵州金江航空液压有限责任公司是这方面的代表。铝厂通过建立全厂管控一体化的计算机网络,在企业范围内实时提供可信信息,有效指导企业实现其未来信息需求,并建立完善的支持业务所必须的企业信息基础架构,为企业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金江公司通过实施产品数据管理(PDM)、虚拟设计、CAD等多项技术进行集成创新,仅08年就

完成16个型号的新品研发。

(二)实施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生产装备基础性强、关联度高、带动性大,决定着整个工业化的水平。“八五”以来,中国振华集团先后投资近13亿元人民币,加快推动生产设备自动化,对片式钽电容器、片式二三极管、片式电阻器、微型继电器、集成电路、开关、真空灭弧室等生产线进行技改,建成年产100亿只片式电阻生产线和年产30亿只片式多层元件生产线等,在许多关键生产环节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信息技术得到大量应用,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变得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工具更有效率,产品生产手段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三)推动企业和行业管理信息化,促进企业资源优化 近年来,我省在工业企业和行业管理信息化方面开展大量工作,成立了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管理办公室,制定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甩图纸甩帐表”示范工程31项,加快建设重大电子信息技术关键设备共享平台、电子信息产品公共检测平台和家用电子信息产品公共维修服务平台以及CAD/CAE服务平台、制造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发挥省信息化专项资金引导作用,立项93个,政府投入3235万元,引导社会资金1.3亿元以上。以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投资1200万元引进SAP R/3企业资源管理系统软件,成为我省企业资源优化的典型代表。今年天然胶价格上涨30%,美国欧盟设臵轮胎贸易壁垒,国内许多轮胎企业停产停业,贵轮面对困境仍保持连续增长的好势头,上

半年出口创汇5417万美元,同比增长15.1%。

(四)促进产品流通和市场的信息化,搭建服务平台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计划(ERP)、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EDI)、自动跟踪与定位(GPS)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在流通和市场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通过实施CRM,较大地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在13个分公司、60个办事处、1100个服务网点建立起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县级以上网点覆盖率达到100%,客服响应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3分钟,备件库存降低14%,员工减少89人,顾客满意度提高3%,单台成本降低12%。

(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工业经济延伸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我省信息产业积极应对全球信息技术变革浪潮,主动与传统工业经济对接。一是加快在传统工业产品中嵌入信息技术,使其成为数字产品、智能产品。比如贵阳永青示波器厂将仪表仪器由机械控制提升为集成电路控制,产品数字化水平大幅提高。二是推动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到不同种类的多样产品中,实现功能整合,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比如贵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闪联技术,将电视、冰箱、电脑、空调、微波炉、音响等家用电器集成为信息家电网络系统。三是大力开发信息技术产品,实现产品推陈出新和升级换代。多年来,我省顺利实现从CRT电视

到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从模拟有线电视到数字电视,从有线窄带上网到无线宽带上网,从固定电话到移动电话,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到第三代移动通信等的调整和发展。

(六)依托城市化和工业化,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指以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为主导的行业,具有经营性和可贸易性的特点,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也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中间投入服务。一般来说,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分为流通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07]33号),我省重点支持四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包括交通运输业和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20xx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1376.8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1.3%,增长12.9%,分别比第一、第二产业快6.4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其中,物流服务实现增加值180.45亿元,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为13.1%。金融服务实现增加值131.20亿元,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为9.5%。信息服务实现增加值87.78亿元,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为6.4%。信息技术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方面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比如,贵阳新南站于20xx年8月投入试运行,它使用了货装系统、动力系统、制动系统、摄像分析系统等多项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特别是现车管理系统采用亚洲领先技术使车站作业效率提高20%以上,全站运输能力达到

日总作业车数约2万辆,可满足今后50年的货运需求。

(七)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育新一代产业大军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发挥院校、企业和培训机构作用,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强公开招聘和项目引才引智,积极引进紧缺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建立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组织重大工程技术攻关、技术交流与推广,搭建创业和交流平台。20xx年—20xx年,全省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总数达3.6万人,20xx年电子信息产业从业人数3万人,研发人员2600余人,引进和培养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150余人。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中所存在的许多问题。

(一)问题的主要表现

——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促进融合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有待建立;

——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要性的认识需要提高;

——全省工业经济和信息产业,在规模和质量上,与东部发达地区和周边省市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跨越和赶超的困难增加;

——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之间的紧密程度还不强;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水平还不高;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繁重等。

(二)客观方面的原因

一是省情决定了融合的基本面貌。欠开发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在产业领域表现为工业经济和信息产业规模小、底子薄、速度慢、效益差。

二是地缘决定了融合的配套条件。贵州在地缘上具有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的特点,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产业融合发展配套条件较弱。

三是环境决定了融合的挑战和机遇。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审慎性,贵州经济面临新的严峻考验和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三)主观方面的原因

一是观念上重视程度不够。全省上下对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还不强,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各地区各部门主观上对工业化有清醒认识,但对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还有所欠缺。

二是思路上不能形成共识。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思路不清晰,对产业融合的远景目标、近期目标、路径选择、突破重点、技术方向、依靠力量、发展动力、体制保障、环境营造等没有一致共识,不能形成合力。

三是投入上不能满足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对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投入明显不足,基本建设力度不够,技术改造覆盖面过窄,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有限,社会投资和招商引资进展缓慢,新项目少、技术储备少、具有产业引领作用和带动作用的大项目更少。

四是思想上出现畏难情绪。我省工业经济和信息产业国有成份比重过大,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相对不足,传统的体制机制在某些方面仍然束缚着信息产业的活力和空间,各地区各部门在冲决体制障碍时,思想上表现出一定的畏难情绪。

四、全国各地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来,全国各地和业界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观念不断深化,认识大幅提高,纷纷采取措施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步伐。

(一)八个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

从20xx年10月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明确了8个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包括上海市、重庆市、珠三角地区、内蒙古呼包鄂地区、广州市、南京市、青岛市、唐山暨曹妃甸地区。

上海市用3年时间推进“1010”工程。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上海两化融合总体实施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拟用3年时间聚焦10个重点产业,开展10个重点工程建设。在产业方面,

重点推动航空、钢铁、石化、汽车、装备、船舶、信息、消费品、现代物流和生产性服务等10个产业的两化融合。在工程方面,着力开展工业软件振兴、节能控制与综合利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引导、公共服务平台支撑、电子商务扶持引导、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提升、政府监管服务信息化、信息安全保障、两化融合专业人才培训等10个重点工程。出台《上海市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企业信息化改造费用可税前扣除、允许信息化设备加速折旧、信息化改造咨询服务收入可免征营业税等政策,整合协调市级多部门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包括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专项资金、促进整机业与集成电路设计业联动专项资金、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标准化推进专项资金等。上海初步排定了20xx年重点推进的约20个项目,包括临港集团“临港数字产业区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中国商飞“飞机数字化协同设计制造平台”项目、上汽工业“汽车供应链协同设计平台”项目、宝钢股份“宝钢(跨地域、多基地)经营管理系统建设与集成创新”项目、亿通公司“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信息共享平台”项目等。下一阶段上海将着力做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和统筹规划。成立上海市推进两化融合联席会议,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统筹推进两化融合,尽快印发推进两化融合实施意见和3年行动计划,筹备召开全市推进大会。二是形成项目储备库和推进机制。进一步修改完善《上海市两化融合重点发展领域(项目)目录》,面向企业

征集两化融合项目,形成项目储备库,建立项目长效滚动推进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推进专项工作和基础研究。推进一批基础较好、相对成熟的专项工程先行启动实施。如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引导工程,年将重点聚焦临港数字化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建设“数字工厂”,构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制定数字园区建设标准,形成一套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信息化公共服务模式。四是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重庆市普及三大业务力争三大领先聚焦六大产业。围绕继续推进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中国移动M2M(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人和机器、机器和机器之间的连接)全网支撑中心建设和M2M应用等战略重点,提出“应用换市场,市场换产业”的发展思路,以普及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推进M2M研发与产业化和推广农村移动信息服务等“三大业务”为切入点,力争在技术标准制定、全国中心平台建设、应用推广等方面做到“三个领先”;重点引导移动信息产业链上软件研发、芯片制造、SIM(用户身份识别模块)卡制造、支付手机及智能终端、智能读卡设备、M2M终端等“六大产业”聚集。下一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着手以下工作:一是出台加快两化融合的指导意见。二是重庆将研究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同时争取国家层面的资金支持。三是成立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四是启动两化融合区县试点并完成两化融合试点区县初步筛选工作。五是9月底前重庆将举办两化融合百人论坛暨现场经验交流活动。六是

10月底前重庆将研究建立融合效果评估指标体系,12月中旬前重庆将完成首批试点示范项目阶段性评估。

珠三角地区启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4个100”示范工程。要在2-3年内创建100家工业企业生产流程数字化改造示范企业,100个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项目 ,10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和100家节能减排示范企业。一是珠三角各地要根据当地产业特色情况,在工业生产数字化改造、装备制造数字化、清洁生产信息技术应用、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各有侧重开展示范建设。广州、深圳、佛山要以汽车、家电、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模具、珠宝等行业为重点,20xx年各建成20家以上的示范企业。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等地市要以医药、电子信息、服装等行业为重点,20xx年各建成10家以上的示范企业。二是广东省要求珠三角各地市把两化融合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事项,分别制定珠三角各地市两化融合实施方案。三是大力支持两化融合项目建设。今年广东省在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招标中,专门设立提升传统产业的现代信息服务领域,扶持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应用。四是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创新中心,打造信息技术服务体系以及完善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培养推进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支撑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组织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研发和建设。

呼包鄂地区突出50家龙头支柱示范和100家规模企业示范。

20xx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呼包鄂乌海地区被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为首个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试验区。确定了呼包鄂乌海地区的50家龙头支柱企业为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0家规模以上企业为两化融合重点企业,并对示范企业和重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内蒙古自治区明确了20xx年两化融合工作在以下3个方面突破:一是在呼和浩特地区建成乳业从源头控制到产品质量追溯的全过程管理体系。二是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便携移动终端等技术,开展井下煤炭安全生产预警系统的试点。三是支持呼和浩特市新建工业园区,加强两化融合人才培养,通过两化融合带动和培育软件企业、创意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下一步呼包鄂乌海地区两化融合工作将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入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专业调研,帮助企业编制两化融合建设方案,并对其进行分类指导。二是积极做好两化融合的“六大工程”和“九大平台”的调研工作,同时围绕两化融合的具体项目进行筛选和确定,储备一批有影响、可推广、具有示范作用的建设项目。三是组建两化融合专家咨询组,对呼包鄂乌海地区两化融合建设及政策、技术、方案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推进、论证和指导。四是积极协调各级政府两化融合配套资金的落实,联合多部门制定、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政策。五是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工作安排及内蒙古自治区两化融合实施方案和要求,进一步做好3年工作任务的分解和前期准备工作。六是针对呼包鄂乌海地区的50家龙头支柱企业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100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调

研,摸索制定企业的生产标准及建设模式。

广州市提出加快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的“一三八行动计划”。“实现一个目标”是指有效转变资源扩张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产业高端化、集聚化、集约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成功之路,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全面提升广州市科学发展实力。“推进三个领域融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造提升重点优势制造业,做强“广州制造”。以汽车、船舶、钢铁、石化、机械装备、造纸、服装及医药等优势传统产业为重点,提高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推进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做大做强产业。二是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活“广州创造”。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实施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和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等重大专项。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发展新兴增值服务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产业。三是融合创新服务业,做大“广州服务”。推动构建与制造业各环节集成的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物流自动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电子货币、银行卡等在线支付工具,推动在线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加快推进专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交易中心和网上交易市场。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行业咨询信息服务等衍生产业。“推进八大重点工程”

是指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八大重点工程。这八大工程包括传统工业数字化技改提升工程、产业链整合提升工程、数字化装备关键突破工程、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工程、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协同创新工程、国际信息港工程、区域协同工程。

南京市初步形成3年两化融合滚动项目计划。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实现两化融合工作科学发展。积极组织编制出台《南京市两化融合试验区实施规划》,即将配套出台《南京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重点项目指导目录(20xx年—20xx年)》。二是实施重点工程,推进两化融合重大项目建设。近期,南京以“保增长、促转型”为工作主线,以建设两化融合试验区为新起点,围绕南京市重点发展的行业,组织了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示范效应明显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项目,初步形成了3年两化融合滚动项目计划。在5月22日召开的南京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大会上,南京共推出了总投资2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60个,总投资67亿元,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4个,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1个。三是突出龙头企业示范作用,探索两化融合发展经验模式。将以南京市工业“50强”、高成长科技创新型“百优企业”和“新百亿企业”为重点,分几批精选一批行业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作为全市两化融合重点示范企业。南京市推出了南钢集团等10家工业企业和南瑞集团等10家软件服务企业,作为南京市首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重点示范企业。四是加快两化融合发展模式创新,提

升南京市工业经济软优势。努力打造一批产业或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明显的千亿元级两化融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青岛市大力建设融合项目库。山东省政府于20xx年9月制定《关于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鲁政发[2008]85号),提出到20xx年,山东信息产业经济总量达到2.5万亿元,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入融合,基本实现由信息化大省向信息化强省的转变。青岛市成立了青岛市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领导小组,制定了青岛市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20xx年重点工作计划。青岛市进一步明确了两化融合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服务机构。经过筛选,选择了城阳区作为两化融合示范园区;选择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等为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则是已上线运行、取得较好综合效益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青岛市正在不断充实完善两化融合项目库。目前该项目库共有101个项目,总投资79.6亿元,预计新增产值380.9亿元。下一步青岛市两化融合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举办青岛市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启动仪式。二是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各行业专家组的作用,理顺家电制造业、服装制造业、橡胶轮胎行业、食品饮料行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两化融合工作的推进思路,出台以骨干企业为代表的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方案。三是充分发挥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作用。积极宣传示范企业在产业升级、管理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的效益、收获,推广其好的做法。四是开展

两化融合培训,加深对两化融合的理解、把握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五是尽快修订完善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方案。召开总体专家组会议,集思广益。充实完善远期和近期的规划目标,细化重点工程,使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

唐山市暨曹妃甸地区规划先行思路明确。唐山市工业经济促进局先后两次召开党组会,对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明确了20xx年的推进思路和措施。一是明确了推进的基本思路和目标。通过信息化建设,达到提高工业区社会组织能力、资源配臵能力和效率,提升区域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总体目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安全规范和管理体系的建设,到20xx年工业区实现信息化建设功能完善、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高效快捷、公开透明的电子政务系统与协同服务平台;建设高效集成、功能齐全的现代港口管理系统;建设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三流统一”的管理系统;实现企业间的虚拟整合,建设区域性产业制造网络平台;建设覆盖面广、高效便捷的循环经济监控信息平台和功能强大、覆盖面广的工业园区安全管理服务平台。二是明确了推进的重点内容,包括管理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计量数字化工程和应用系统建设四个方面。目前曹妃甸工业区完成了“数字曹妃甸”地理系统(GIS)开发和研究,完成了曹妃甸新区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规划。

总结融合示范区的建设经验,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有三条:一

是地方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出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政策意见、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考评考核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作为各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明确工作职责,充实工作队伍,指引工作方向。二是发挥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积极性,结合地方特色推进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通过工程和项目的形式实施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分类推进。三是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机制,在工业信息化领域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发、重大装备研制、重点应用示范、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和利用等方面进行引导性投入。

(二)六个重点工业行业信息化应用案例

结合贵州产业经济的实际情况,我们重点选择了装备、煤炭、钢铁、有色、白酒、物流等六个行业的企业进行了解。

装备制造。中国重汽集团通过网络拓展做基础以及协同体制、协同标准、协同设计系统的不断完善建立起集团级产品数据协同设计管理模式,自主研发了一套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平台,包括明细表、工艺路线、试制计划、生产准备、网络备件和车辆产品注册信息管理等子系统,从而降低了30%的工程更改、评估和批准的平均时间,降低企业开发成本25%以上,缩短了企业的响应时间,项目的设计周期平均缩短了20%以上,提高企业新产品上市速度。

煤炭行业。神华集团基本建成了从包头—神木—朔州—黄骅

的联通三省一区的全光纤数字通讯信息专网。实现了集团总部至矿区、铁路、港口、电厂等神华主要子公司之间近2000公里的光纤数字信息传输。并且在神东煤炭公司、国华电力公司、包神铁路公司等子公司开展了矿井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EAM(企业资产管理)项目、P3(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以及TIMS(铁路运输管理)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从辅助运输、供配电、水泵风门控制、洗选加工、装车外运等煤炭生产全过程的综合自动化,提高工效近30%,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同煤矿集团主要信息系统有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煤矿产量远程监控系统,传感器监控系统,束管监系统,销售系统、财务系统、工资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各系统为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提供良好服务。尤其是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系统侧重于集团重大危险源申报、监管工作,以配合省局对集团内发生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实现了企业重大危险源普查数据录入;管理端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查看及审核;重大危险源查询、统计输出,保证重大危险源的良好监控,为打造“零事故环境”,创造“零事故现场”创造了条件。

钢铁工业。宝钢、武钢、鞍钢实现了冶、铸、轧计划排产一体化和动态调度。宝钢、济钢、武钢、通钢、南钢、杭钢、兴澄特钢等企业相继建成或正在建设能源管理系统或者能源综合平衡系统。太钢、韶钢、酒钢、邯钢等企业开始建设企业远程原燃材料物资计量检测和控制系统,实现全公司级的所有原燃材料、

进出厂物资的计量和无人值守,为实施企业精细化管控提供条件。宝钢建立大客户信息化通道,而且在通用、大众、一汽建立了配送中心,在配送中心建成了MIS系统。鞍钢也在东北建立了剪切配送中心。宝钢在建立生产经营数据仓库和知识获取方面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列,开发了综合数据挖掘系统、基于数据挖掘的质量分析技术、基于数据仓库的客户服务知识库,创建了智能质量设计知识库。武钢、通钢、济钢、新兴铸管等企业也在KMS方面开始了有益的探索。武钢利用GPRS无线通讯技术开发出污染源监控系统。济钢、武钢、马钢、太钢、莱钢应用焦炉自动控制系统效果明显。

有色金属行业。ERP在有色金属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部分企业已经上了ERP系统,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有些有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有些大型企业上了国外的ERP系统,中国铝业、亚洲铝业、五矿集团、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忠旺集团等十几家有色金属企业使用了SAP ERP系统。而有些有色金属企业采用了国内ERP系统,如用友、金蝶等国产ERP系统;据了解,重庆华丰铝业、中铝瑞闽、金堆城钼业采用了金蝶ERP系统;金川集团公司、宁夏东方钽业、天津大无缝、江西铜业、贵溪冶炼厂、渤海铝业等有色金属企业采用了用友ERP系统。有色金属企业MES系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如自贡硬合金、西南铝、山东铝业公司,株洲冶炼集团等;中国铝业正全面规划MES系统。

部分企业在财务业务一体化后逐步实施产销一体化,通过产销一体化达到集团管控一体化和车间管控一体化的目的。

白酒行业。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茅台集团无处不见。国酒茅台的科技创新,采用现代先进的高分析技术、纳米技术及微机勾兑应用技术指导生产,进一步地推进、提升了茅台酒传统、合理的酿造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同时,电话与计算机网络"合而为一",使陈酿酒库、制曲房的信息化管理增加了科技含量。这在科学控制、稳定提高茅台酒质量,发展白酒酿造先进生产力上,走在了全国白酒行业的前列。实现办公自动化,应用协同办公系统;酒库信息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局域网和宽带网的建设解决了远距离网络信息传输问题,使互联网完全覆盖整个公司。2004-2005连续两年获得“中国轻工业企业信息化先进单位”称号。五粮液集团于20xx年7月23日与中国移动集团开展信息化战略合作。根据双方协议,中国移动将为五粮液集团提供多层次、多领域的综合性信息化服务,从手机一卡通、集团彩铃、移动办公自动化,到移动进销存管理、无线智能监控、企业建站,涵盖企业办公、生产、商务、生活等多个领域,使得五粮液集团信息化整体实力和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沪州老窖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供应链的购销存部分以及与财务的集成应用。通过ERP一体化系统实现财务和业务系统的集成使用,使得库存周转率由15次提高到25次,回款周期由2个月提高到半个月,资金占用率下降10%。

物流产业。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是浙江省最大的物流服务企业平台,20xx年实现基地营业收入30.92亿元,20xx年基地营业收入突破35亿元。传化物流展开四大系统、三大基础平台、二个保证体系、一个门户网站为内容的信息化建设,开发了拥有自主产权的物流基地信息管理,包括停车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等功能模块,信息服务功能是传化物流平台运营模式的核心功能,主要完成货主、司机和承运人的登记、检验、信息受理、投保、查询、交易等业务,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运营平台。传化物流基地集聚480余家来自省内外的专业运输、仓储、零担、货代等物流企业,整合了近40万辆的社会车源运输网络,日整合车辆超过3千辆,日承运货物量达3-5万吨,每日交易信息发布量达7000条以上。物流基地内各种资源的协调运作,为周边21000多家具一定规模的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提供了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周边企业物流外包比例从20xx年的36%增加至20xx年的80%,并为其降低物流成本40%左右。

五、实现贵州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路径选择

信息技术具有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我省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如何全面把握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明确我省未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取向,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更加解放思想,加快科学发展,增强创新意识,树立必胜信心,大力促进信

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全力实现全省历史性跨越。

(一)“五化并举”“两化融合”是重要战略机遇

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领会和研究十七大提出的“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重大战略。加强中央精神宣传,加强机关干部职工培训和教育,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树立使命感,提高责任心,强化执行力。抓住以大部制为特点的政府机构改革契机,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工作机制,健全机构,完善职能,明确职责,充实队伍。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强信息化对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引领作用,以实施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和信息助农为重点切入城镇化,以建设电子商务和公共市场体系电子化为重点切入市场化,以发展国际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切入国际化。

(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是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当前,要着力抓好《贵州省信息化条例》的立法工作,尽快出台《贵州省无线电管理办法》配套政策,加快制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施意见,完成《推动我省动漫产业发展意见》送审上报工作。开展信息化发展指标统计及发展指数测算项目,健全量化考核标准。加大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方面的宣传力度,面向重点企业、信息化与工业

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和特色中小企业,及时总结推广技术成果和成功经验。研究制订增强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以电子信息产品促进节能降耗减排少污的政策措施。大力引进信息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型人才。注重政府和市场联动,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为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政策法制环境、服务环境和舆论环境,提供开放人才平台、技术平台、信息平台、融资平台和招商平台。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主要突破口

制订实施能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对企业创新给予支持和鼓励。瞄准技术前沿,推动军与民、产与用技术结合。尽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产业创新体系,调动企业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技术扩散更加快速。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和工业业务流程标准体系建设。政府采购适当向本省企业倾斜。支持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比重和技术消化吸收投入比重。推动产学研联合,重点加强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实验室、产业联盟建设,每年扶持一批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和项目,提高自主发展能力。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及承担国家标准化研究课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建立完善信息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企业组建本行业、本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推广软件正版化,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四)加快结构优化升级是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电子制造业,加快发展智能手机等通信设备产业,继续构建以平板显示为核心的数字电视产业链,继续扩大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等基础产业的生产规模,立足元器件制造优势提高汽车电子、电力电子、工业自动化控制等重大装备配套能力,努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研发推广嵌入式软件产品,以电子政务为龙头做大做强应用软件,积极发展数据库、中间件、信息安全等基础软件,着力推进软件定制加工和外包。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信息服务业,加快宽带网建设,普及数字电视,积极发展电信和互联网增值服务,创造特色动漫游戏品牌,积极发展数字化工业设计和视觉设计等创意服务业,提升信息技术在金融、保险、物流、管理咨询等服务领域的应用水平,促进电子支付和网络支付业务发展,完善数字证书安全认证体系,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服务三农。大力推进工业和企业信息化,优先促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扩展设备性能加快设备升级,在基础类制造业领域提高生产自动化和精密化,在消费品制造业领域实现计算机生产工艺控制全面提升产品检测控制水平。大力促进政府和社会信息化,推动政府网站整合平台提升功能,加快建设电子政务主干网,实现部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完善十四金等重点公共服务信息化,推动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和信息助农工程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一卡通体系,增强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五)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是长期任务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大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千方百计保持一个高于全国水平的发展速度。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推进电子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加大数字贵州建设力度,继续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综合平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领域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进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选准切入点,争取实现重点突破。切实发挥工业和信息产业在拉动内需、促进增长上的作用,大力开发面向农村市场适合农村特点的质优价廉的信息产品和工业产品,积极参与家电下乡。健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建立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的统计体系,加强信息引导服务,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和维护产业安全能力。招商与选商结合,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推动招商工作信息化,建设电子招商平台。主动抓住全省掀起铁路、公路、机场等快速通道建设高潮的契机,积极承接国际国内整机和零部件加工产业转移,重点引进一批对信息化和工业化发展有较大影响力的大项目,建立和完善产业链。加快出台鼓励民营、社会资本等非公有制经济投资信息化的政策,引导民营资本加大投资,积极鼓励龙头和特色企业上市,继续大力支持上亿元企业做大做强,扶持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六)军民结合军地结合是突出优势

坚持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方针,走军民融合

发展道路。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鼓励军转民、民参军。结合实际,立足自身优势,走专业化整合、规模化发展路子。发挥军地优势,我省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和电子工业基地,拥有一批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优秀科技人才,发展装备制造业具有良好基础,加快推进30座通用飞机项目发展,大力推动以贵阳、遵义、安顺为重点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研发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军民两用高新技术研发投入,推进军工与民用高科技企业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抓好重点项目规划和实施,密切跟踪在建重点项目进度,推动企业结合重点项目的实施,加快形成数字化科研、生产和管理体系。鼓励军工企业扩大对外开放,围绕产业发展目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国内联合。

(七)促进信息基础设施跨越发展是重点方向

将数字贵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3G建设结合起来,又好又快地建设一个覆盖全省、便捷高效的信息高速公路。开展信息基础设施调研和规划引导工作。以中心城市为枢纽,加快铺设光纤骨干网,建设贯通全省的宽带信息网,完善网络体系,搭建数字贵州基础平台。促进公益性、基础性数据库建设,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采用软交换等新技术,实现公用交换电话网向软交换网演进,为用户提供更灵活的接入方式。采用多种方式和终端及时传递涉农信息,重点扶持有代表性的农业网站和提供农业信

息服务的增值电信企业。进一步完善无线电管理基础设施,加快无线电监测网、无线电管理信息网和无线电设备检测实验室建设,实现集中管理综合利用。科学配臵和有效利用无线频率资源,提高无线电干扰查处能力,维护空中电波秩序。健全国家安全和重大任务保障的应急预案与协调机制,保证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开展。

更多相关推荐:
公司信息化调研报告范例20xx0913

xx有限公司调研报告内部参考版文档作者创建日期20xx0411确认日期20xx0411当前版本10拷贝数量0审批签字客户方项目经理软件公司项目经理更多资料来自致谢本次对xx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调研活动得到了xx领...

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调研报告近年来我院的信息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三网合一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三位一体等应用理念正在形成和完善我院信息化建设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实际发展与应用相比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还远...

信息化调研报告

信息化调研报告题目:彭楼镇农村信息化状况调研院(部):管理工程学院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信管101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XX年8月26日第1章概述1.1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了解彭楼…

企业信息化管理调研报告

企业信息化管理调研报告摘要:企业的信息化只停留在表面,重硬轻软、重建轻管,虽然能够解决一时的功能需求和效率提升问题,但从长远来看,缺乏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关键字:信息化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xx年代中…

信息化调研报告

企业信息化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基础,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手段。如何推进企业信息化,使企业信息化与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信息化相衔接,最近,我们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并实地走访了祐康食品集团有…

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

农村信息化调研报告神木县农村信息化工程的主要模式及发展方向神木县原种场王旺平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晋陕蒙三省交界处属陕北黄土丘陵与内蒙古草原过渡地带全县总面积7635平方公里辖15个镇629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

信息化调研报告模板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信息化调研报告题目企业信息化状况调研院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信管111姓名王照坤学号20xx021668指导教师王霞侯延香完成日期20xx年8月26日I信息化调研报告山东建筑大学管...

志丹县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志丹县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县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各种硬件网络设施以及相关业务软件系统已基本得到了完善和健全各业务系统及办公自动化已顺利上线并正常使用为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建设进程查找和剖析制约信息化建...

信息化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信息化考察报告为了筹建省档案局数字化档案馆和更新档案展览陈列室近日由省档案局赵海林副局长带队办公室保管利用处电子文件管理处科技信息教育处的相关人员参加赴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进行了学习考察此次考察目的明确...

东莞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东莞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本站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使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化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为更好地掌握目前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20xx年8月至20xx年3月期间...

临江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临江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时间20xx0819作者文韬藤文科新闻来源临江检察院字号大中小近年来临江市检察院的信息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三网合一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三位一体等应用理念正在形成和完善临江市检察院信息化...

20xx-20xx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20xx20xx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第一章医疗信息化建设概述第一节医疗信息化建设定义第二节医疗信息化建设行业发展历程第三节医疗信息化建设分...

信息化调研报告(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