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寒假暑期社会调查报告20

时间:2024.4.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题目(题目):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教育情况调查

调查人:

调查目的:

义务教育作为国家规定的素质教育,每一个适龄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择校就是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情况下,选择上一所好的学校。这种现象在小升初中显得尤其突出。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参加电脑排位在本区上高中,都希望孩子能享受优质的教育。从而形成了择校热潮,也使得很多学校出现了生源爆满,父母付高价学费供学生上学,而有些学校生源却不足的情况。我认为学生的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自己,老师只是领路人,更多还是要靠我们自己。为此,我对这一课题进行调查。

调查地点:乌鲁木齐市

调查对象:部分小学及初中学生及其家长

调查时间:20xx年8月3日—20xx年8月10日

调查方法:

随机抽样:在个别小学及初中附近随机调查了部分学生及其家长,并将问题及回复进行汇总处理。

调查组织:

我在学校的周围与接送学生的家长进行短暂的交流,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择校作为现阶段比较“流行”的一种态势,已使得父母更多的考虑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状况,在选择学校是,他们并不是不考虑离家较近的学校,而是在于评价好,

口碑好的的学校进行对比是,更多的考虑学校在社会中的评级和地位,他们宁愿花费高额的择校费,也要将孩子送进社会评价好的学校。作为学校方,为了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校方领导会聘请高资格的教师来教学生,这就导致了所谓好的学校更好,生源爆满,收取高额择校费,评价低的学校评价更低的现象。

针对现阶段择校热潮,我去询问了自己的中学老师及教育局的个别负责人,并从他们那里得到了一些相关的回复以及乌鲁木齐市针对择校问题而提出的建议及解决方案。

调查结论:

从上述的问题得到的答案来看,80%以上的家长会很慎重的考虑孩子的上学问题,在就近与优校之间,家长会选择优校,尽管可能会付高额的学费;学生对于择校不是很关心,他们认为在哪里上学都可以,由于父母都有攀比心,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优秀,因此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会服从家长的择校并按父母的意愿入学。择校是教育与社会相结合的产物。从教育视角看,择校现象是“应试教育”的一种变式和延续。“应试”是学校为了升学淘汰学生、选拔学生。 “择校”是学生为了升学淘汰学校、选择学校,二者异曲同工,本质都是强化选拔,淡化全体,完全违背了基础教育的宗旨。从社会层面看,择校现象是市场经济、竞争意识、权钱交易等社会现象在教育上的一种反映,其中蕴藏着腐败、影响社会安定等消极因素。择校之所以发展快、“炒”得热,是因为它有较深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社会渊源:其一,教育本身因素:学校之间教育质量不平衡;其二,学生家长因素:学生家长愿意择校,谁不想让孩子读个好学校;其三,好校促进因素:好学校愿意让学生择校,既可“创收”,又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其四,广泛社会因素:市场经济、大款出现、腐败现象、独生子女等从不同方面强化“支持”择校。

调查效果:

1、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要靠个人完成的,就算选择的学校很好,老师很好,自己不努力也是没有用的。

2、择校作为一种热潮,每一个家长都有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好的学校接受好的教育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好的就一定适合。就近入学是教育部为满足义务

教育所提出的政策,就近不代表不好,高价也不意味着就好。

3、学校并不只是学习的地方,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符合社会化进程的人才。

4、教学资源的配置势必会有好有坏,这是所有学校都存在的问题,家长早择校时不应只看到学校的长处而忽略了其短处,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父母更应考虑学生的感受,在教育过程中符合其生长规律。

5、公办学校间的“择校”违背了义务教育公平原则,阻碍了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择校”引发的生源不正常流动,使招生计划无法落实。“择校”使热门中学班额过大或扩班,造成教育资源紧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6、“择校”引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一些学校为了多收“择校”生或不失去“好生”,将一部分“优生”集中起来编入快班,配备好教师进行“因材施教”,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有一些学校为了“应试”,提高知名度,不执行课程计划,削弱德育和音、体、美、劳等学科,任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7、择校”进一步拉大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级生源和经济收入的差距,直接挫伤了非重点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加剧了一批基础薄弱学校的办学困境。

综上所述,对择校现象要辨证看待。 择校不是过错。人们常讲:适合学生的学校是最好的学校,适合学生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选择,怎么知道哪个学校适合学生发展?在学校发展不均衡的社会条件下,谁能不选好的学校读书呢?何况,择校不是当今社会才有的事, “孟母三迁”的典故:就是最好的例子。

择校说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解决择校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大局出发,积极推进改革,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扩张教育资源总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全体人民受教育的档次。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消除人为扩大学校差距的做法,才能真正从源头上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

想要改善择校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落实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办好每一所学校,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手段。当前,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分,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但毕竟重点学校的优势地位已经形成,教育差距客观存在,要想消除重点与非重点的差别绝非一日之功。当务之急是要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上,特别注重对薄弱学校的扶持,通过设立薄弱学校建设专项资金,做到薄弱学校建设资金优先安排、重点保证,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

2、加快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努力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择校”在很大程度上是“择师”,因此,加快推进教师交流制度的建立,均衡配置教师资源,是解决“择校”问题的关键环节。随着“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落实,特别是随着教师管理权限上收到县(市、区),为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进教师交流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3、积极探索招生方式改革,有效发挥政策调节与导向功能。为体现义务教育公平、公正原则,缓解“择校”压力,在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招生原则的基础上,改变单纯依靠“电脑派位”的做法,积极探索和完善优质初中的招生方式改革。

(1)初中招生指标按比例分配。部分地区设计将办得较好的初中的全部招生指标或部分招生指标,根据小学在校生人数,按比例分配给附近的各个小学,完善选送程序,增加透明度,实行社会监督。

(2)高中招生指标与初中办学水平挂钩。高中通过推行升学指标分配与初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结果挂钩的办法,逐步减少择优比例,扩大定向分配生的比例,以此改善薄弱学校的生源状况,淡化考试竞争,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

4、真正做到义务教育阶段不办重点学校。国家教委早在80年代就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不办重点学校。其后又强调,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快慢班。重点学校的存在,无形中给人们一种误导。取消重点学校,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有利于办好所有学校,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面

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这也是治理择校问题的必然要求。对此,领导干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转变观念,态度坚决,措施得力,并切实付诸于行动。

调查心得:

从上面的调查来看,择校的热潮并不可能在这几年内就消失,但是经过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改善。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使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这个社会,更多的了解了社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对此的态度,这也使我增长了不少的知识,同时也是我关注了平时关注不道德社会问题,并对社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教育情况调查(一)

一、问卷说明:

1、本问卷用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根据问卷内容据实填写,不需署名。

二、调查问卷:

1、你到该校是否就近入学( )

A、就近入学 B、择校 C、其他

2、你班现在多少人( )

A、少于46人 B、 46至50 C、50至56 D、多于56

3、我们学校有没有分重点班( )

A、不分重点班 B、分重点班

4、你每天有多少小时睡眠时间( )

A、不足7小时 B、 7—9小时 C 、9小时以上

5、你校有没有公布学生考试成绩( )

A、不公布 B、公布

6、你每天做作业需要多少小时( )

A、1小时以内 B 、2小时以上 C、没有作业

7、你有没有在老师家收费补课( )

A、没有补课 B、在老师家补课 C 、在其他地方补课

8、你知道自己在班级成绩排名吗?( )

A、知道 B、不知道

9、班级排座位是不是根据你们的成绩排的?( )

A、是的 B 、不是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教育情况调查(二)

一、问卷说明:

1、本问卷用于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2、根据问卷内容据实填写,不需署名。

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将答案划上(“√”)

家长身份:公务员□ 专业人士□ 工人□ 企业家□ 农民□ 教师□ 其他□

家庭年收入状况:20万元以上□ 10~20万元□ 5~10万元□ 2~

5万元□ 1~2万元□ 1万元以下□

您的受教育程度:硕士及其以上□ 本科或大专□ 高中□ 初中□ 小学及其以下□

子女户口所在地:市区□ 县城□ 市郊□ 农村□

二、问卷调查:

1.目前您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上处于:

A.前五分之一 B.前四分之一 C.前三分之一 后三分之一 C.后五分之一

2.您认为目前您所在市(县、区)的中小学,好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的差距明显吗?

A.明显 B.不明显

3.您孩子户籍所在学区的公办学校是您所在市(县、区)

A.最好的学校之一 B.较好的学校之一 C.一般的学校 D.薄弱学校

4.您的孩子是择校生吗?(注:如果您的孩子不是在户口所在地指定的学区“就近入学”的,而是通过其它方式选择现在的学校就读的,则属择校生)

A.是 B.否

5.如果您所在学区的公办学校是一所薄弱学校,您想为孩子选择更好的学校就读吗?

A. 想 B.不想 C.只要经济条件许可 D.尽最大努力

6. 您认为在入学政策上政府应该实行

A. 自愿“就近入学” B.强制“就近入学”

C. 自愿“就近入学”但对薄弱学校学生补偿

D. 强制“就近入学”但对薄弱学校学生补偿

7. 在目前存在薄弱学校的情况下,对于那些在好学校(“名校”或“重点学校”)入读的学生,您支持以下哪一种政策?

A.与薄弱学校学生一样收费 B.适当高于薄弱学校收费 C.根据市场需求收费

8.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您认为花钱为孩子择校值不值得?

A.值 B.不值 C.很难说

9.为了让孩子进入好的学校,您最可能会考虑:

A.选择公办学校交高额的择校费或赞助费 B.把房子买在好学校的所在学区内

C. 选择读名牌民办学校 D.选择其他形式

10.您选择学校的第一考虑因素是什么?

A.学校教学质量高 B.校风学风 C.学校办学条件 D.就近方便

11. 您更愿意以何种方式让孩子入学?

A.按考试成绩入学 B. 按学区就近入学 C.参加电脑派位

D.找关系择校 E.交择校费或赞助费

12.您认为下列入学方式哪个更公平、更合理?

A.按考试成绩入学 B.按学区就近入学 C.按择校费或赞助费 D.综合以上因素

13. 您认为给孩子选择好学校就读,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帮助吗?

A.有帮助 B.没什么帮助 C.很难说


第二篇:毛概寒假暑期社会调查报告3


毛泽东思想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农民文化需求与农村文化建设

农民文化需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aa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汾阳市农村当前的文化生活现状,为有针对性地

满足和引导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建设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农村文化提供参考。

调查地点:山西省汾阳市

调查范围与对象:汾阳市部分农村的农民,包括汾阳市五个村。

调查时间:20xx年1月19日—20xx年1月19日

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走访式问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汾阳市的五个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农民文化需求状况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调查的组织过程:10天的实践时间里,我们走访了汾阳市的五个农村的大约400位农民,共获得问卷384份,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经过我们的统计初步得到了以下结果:

一.农民文化需求状况

(一)农民与传媒

1、农民与电视

调查显示,受访农民的电视机拥有率较高,达到97.9% ,仅有2.1%的受访农民家中没有电视。在电视节目收视偏好方面,新闻节目是受访农民最喜欢看的节目,接下来依次为电视连续剧、法制节目、综艺娱乐节目、经济致富节目、农业节目、科教节目和体育节目。

2.农民与报纸

调查显示,很少看报或从不看报的农民占到61.8%。经常看报或天天看报的农民有38.2%。调查表明,农民看报的主要目的依次是“增长见识”、“看新闻”、“了解市场信息”、“消遣时间”和“找工作”。这反映了在农民群众心目中,报纸同书本一样,是知识养分的源泉。同时,借助报纸了解市场信息也是农民读报的意愿之一,而将看报当作消遣的读者比例较少。

3.农民与广播

调查显示,在受访农民中有33.4%的家中有收音机,66.6%的家中没有收音机。8成农民几乎不听或很少听广播,天天听与经常听广播的农民占20%。当被问及“平时喜欢收听哪些节目”时,按喜爱程度依次是新闻节目、音乐、法制节目、致富信息、科技教育节目和广播剧等故事类节目。

4.农民与互联网

调查表明,仅有8.14%的受访农民家中拥有电脑,大多数农民不会用电脑(72.1%)。调查显示,“学知识”是农村网民首要的目的,其次是“打游戏、看电影、听音乐消遣时间”、“看新闻,了解国际大事”、“了解市场信息”,“聊天交友”和“找工作”。

5.调查结果分析

(1)农民信息获取渠道呈多元化的趋势

调查显示,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凭借信息量丰富、便捷等特点,仍然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呈多样化态势,随着手机使用率和电脑普及率的提高,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也开始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但是,这种多元化趋势与城市居民相比,程度还不高,发展较缓。农民对电视的依赖程度极高就是一个具体的例证。这与农民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较低密切相关。

(2)有线广播等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呈现萎缩状态

与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相比,村里的有线广播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特别是传播一些当地的信息有更为方便、快捷的优势。但是,过去在农村思想文化宣传工作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有线广播目前则处于没落的趋势。

(二)农民与文艺演出

1、农民最喜欢轻松愉快的文艺演出

调查显示,农民最喜欢观看的文艺演出形式依次是相声、小品、方言剧、歌舞表演、音乐会、杂技。

2、农民不太愿意为文艺演出付费

当被问及“对于商业性的文艺演出,您能接受的最高票价是多少”时,31.2%的受访农民表示不愿意花钱,40.2%的受访者表示能接受3元票价,14.6%的受访农民能接受10元票价。

3、调查结果分析

(1)应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公益性文艺演出,逐步培育农村演出市场

综合分析来看,农民对文艺演出仍然缺乏支付能力,不愿花钱或者只愿意花5块钱看演出的农民占了相当大的部分。但文艺演出以其亲历性和鲜活性,很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因此,为解决这一矛盾,政府应当组织更多的公益性文艺演出下乡。

(2)“满足需求”与“引导提高”两手抓,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对包括文艺演出在内的农民文化需求,一方面政府与市场应当尽力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农民的文化需求也需要引导和提高,不能迁就一些落后庸俗的文化需求,党委和政府有责任提供形式丰富、内容健康的文艺作品来引导农民的文艺需求,逐步提高农民的艺术欣赏水平,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现状及评价

1.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现状

调查过程中我发现,汾阳各地农村的文化设施和队伍建设拥有一定基础。在受访的5个村中,80%的村拥有报栏, 60%的村拥有多功能活动室, 80%的村拥有培训室。调查还显示,老年文体协会和秧歌队、民乐队等文化活动组织拥有率达到40%。

2.农民对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评价

调查显示:农民总体来说对目前村里拥有的文体设施不太满意,仅有15%的受访农民表示对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感到“满足”,不满足的占到36%。

3.农民最希望增加的公共文化设施

数据显示,图书室、培训室等“求知类”公共文化设施最受农民青睐。虽然有一半的受访村拥有培训室,40%的村拥有图书室,但是仍有高达45.1%的受访农民表示最希望增加的文化设施是“图书室”,其次是培训室(44.9% )。

(二)农民对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需求

在本次调查列出的9种农民最希望村镇组织的集体文化活动中,农民最感兴趣的依次是放电影、劳动技能比赛、到外地参观旅游、唱歌跳舞扭秧歌、球赛、文艺演出、民俗趣味、演戏、花会灯会、比赛等各种文体活动。

综合数据可以看出,农民参与集体文化活动的需求日趋强烈。部分农民集中居住后,为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提高了农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便利性和参与度,刺激了农民对集体文化活动的需求。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应突出重点

数据显示,目前只有15%的农民对本村的文化设施感到满意,可见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农民的需求还有相当的差距。但综合考虑财力与需求等因素,加强农村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突出重点。首先应考虑能为农民获取知识与技能提供基本条件的图书室、培训室(或综合文化室);其次可以考虑健身设施、文体广场等娱乐体育设施,这是因为文艺活动已逐渐成为农民的基本需求,而健康问题已为众多农民所关注。

2.应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调查发现,目前政府提供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还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而农村对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并不高,主要集中在看电影、看书、看文艺演出、参加技能培训、参加群众性文体活动等几个方面。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投入的力度和效度,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做好“三下乡”工作。同时,还应该大力引导、组织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文化活动,这是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有效手段。

综合以下的调查结果及分析,我们得出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1.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单一

此次调查中,多达98.4%的受访村干部认为,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最大的困难就是经费不足。还有21.3%的村干部认为上级支持不够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村民们大多不愿在建设集体文化设施方面出钱出力,社会捐助几乎没有。因此,村集体文化设施建设只有靠上级财政或文化部门资助。

2.农村文化阵地残缺,人才不足

此次调查村庄中40%的村没有图书室;此外,有40%的村没有报栏、43.6%的村没有活动室、85%的村没有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场所。由于文化设施以及宣传教育阵地逐步萎缩,农村文化建设缺乏有效的载体和手段,开展起来难度大,效果不明显。部分村两委办公室和活动室条件较差,设施简陋。

此外,基层文化工作人员不足的现象也较为突出。目前农村村社干部普遍学历较低,同时人手紧缺。有些村没有负责文化工作的干部。27.9%的村干部认为,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最大的困难是人员问题。

3.农民文化生活较贫乏,消费意识差

虽然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以及农民的增收,农民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了较大起色,但总体来讲,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较为贫乏。突出表现在,打麻将、斗地主现象严重,村里人最多的地方是牌场。同时,看电影难、看书少、群众性文化活动少等现象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部分农民对文化需求缺乏认识。一些农民说,“我文化都没有,还要啥文化需求”,“只要有饭吃,有麻将打,就很不错了”,“啥什么文体广场、

网吧,俺们不需要,有牌场就行”。这也反映出部分农民对文化需求缺乏长远的眼光,认识不到文化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我觉得,要建好这一工程,核心要素有三项,一是政府,二是农民,三是市场。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和分析,我们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以下几个要解决的问题:

1.认识方面

一是正确认识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

农村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是我们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和目标。但同时,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或推动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文化不仅仅是手段,它也是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目的。因此,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农村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在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重视和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

二是正确认识引导提高和满足需要的关系。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当然要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第一要务,但同时我觉得,必须高度重视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文艺鉴赏水平,摒弃低级趣味和落后庸俗的东西。当然,对先进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不能狭义地去理解,凡是健康的、有益的文化在农村的文化舞台上都可以充分展现。

2.实践方面

一是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投入问题。

农村文化建设更多的是事业性质,其投入无疑应主要由政府承担,这是建立城乡一体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前提。各级政府应随着财力的增强,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解决历史欠债,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农村的比例。在保证农村文化建设基本运转经费的同时,通过建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等形式,加快投入机制建设,确保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农村文化建设经费应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硬件)和针对农村的文化产品生产及服务(软件)。同时,运用经济和政策手段,激励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社会各界投资农村文化建设。

二是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问题。构建城乡一体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要抓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在推进县乡综合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一定要保证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设施的健全、有效,并充分发挥作用。二是要组织好对农村的文化产品的生产。主要包括媒体开办涉农栏目、频道、频率,增加服务“三农”的内容;增加农村题材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发行和演出等。三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的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有关部门应加快建立针对农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采购机制,发挥城市的组

织、资源、资金等优势,进一步加大送文化下乡的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三是解决农村文化市场培育问题。要逐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补充政府供给的不足,用看不见的手来推动农村文化发展。调查显示,虽然当前农民文化消费需求总体偏弱,但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其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呈明显上升趋势。为加快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政府当前可在两个方面发挥好引导作用:一是搭建政策平台,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综合运用市场准入、资格认定、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政策,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开发农村文化市场;二是积极引导民营文化企业进入农村文化市场,目前可在农村电影放映、艺术下乡、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等方面先行试点,逐步以点带面,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的活跃。

[

更多相关推荐: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寒假社会调查报告时间飞逝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假期很快就结束了可是我还是沉醉在自己寒假社会实践的收获中作为一名军校大学生有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和使命而要承担起这一切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让我们的每一天都无缘无...

20xx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xx年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农民供养大学生对家庭影响姓名班级学号学院关于农民供养大学生对家庭影响的调查报告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班级13学号姓名前言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公民受教育的...

20xx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赣南师范学院20xx20xx学年寒假社会实践实践报告院系商学院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姓名徐武程学号12110404020xx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报告学院商学院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姓名徐武程学号121104040...

20xx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盐城师范学院寒假个人社会实践报告姓名学号班级电话实践时间20xx年2月14日2月16日一书春联一纸浓情一个中国节一文章摘要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一度的春节当人们翘首以待时悄悄地来了春联...

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对榆林市孤儿院孩子们生活现状的调研学院: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年级:20xx级班级:三、四班成员姓名(学号):刘调妮(20xx0130415)邹超(20xx0130339)纪程锦(20xx0…

20xx寒假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在放寒假期间我参加了xx乡xx村的几项调查活动,在调查期间让我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我们调查了xx村受教育状况村民中有30%受过初等教育、1%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

假期社会调查报告

20xx20xx学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假期社会调查报告20xx年2月24日20xx20xx学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农村医疗保障状况调查调查课题农...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以对联的现象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时间地点调查方式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亲自走访法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

20xx——20xx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假期社会实践报告班级学号大学生社会实践记录表备注自我总结一栏主要填写社会实践的概况及个人体会每个人需上交一篇暑期实践报告或心得一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城市与乡村的雾霾情况一调查目的以及意义目的调查城市与乡村雾霾情况的区别更加的了解雾霾产生的原因以便于告诉我们今后如何去保护我们那碧蓝的天空意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必要去保护我们的环境使我们的...

20xx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xx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寒假实习心得1700字20xx年新春伊始我迎来了我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寒假第一感觉就是寒假好长呆的好闲足足一个月的寒假生活真的应该去好好实践一下了解一下社会提前对社会有个必要的认知...

寒假社会调查报告(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