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及研究报告

时间:2024.5.13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及研究报告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及研究报告 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逆反心理面面观

在中学生中,经常可以看到.遇到一些以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现象——逆反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害的,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好为不利的。

⒈盲目性。中学生阶段是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学生精力充沛,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发展,往往显得更加好动,好问,猎奇,执着。但由于心理的发展与之不相适应,思维的偏激性很大,学生往往处于“找不到正确的活动途径,有劲无处使“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于是,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使劲“的突破口,盲目地行动,表现得很任性。具有这种逆反心理的学生,一事当前,无论其正确与否,都盲目地加以抵制,甚至反其道而性之,凡事无论可行与否,只要想干,随心所欲,不想后果,缺乏冷静的思考。

⒉社会性。现在是中学生对外联系广泛,信息来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识面也较宽,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鉴别力,不能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筛选。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取决于社会的政治环境的影响。

⒊感应性。学生往往用聪明的大脑给老师挑“刺“,给学校挑”

中国网瘾教育网-您身边的教育专家!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及研究报告

毛病“,甚至于发展到故意捣乱,以冲撞老师为荣。把自己的要求说成没必要,我行我素。学生极易相互感应。

⒋要变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强烈,但观点.信念不稳定,环境的诱惑力多种多样。所以,想独立并不易做到,只要我们善于引导,是可以对学生的能否心理实行有效控制的。

调查的资料:

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德育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内心的反向力量,我们把这种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叫做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表现在中学生身上比较突出,尤其突出的反映于中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的过程中。

其产生的原因,一是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有关,一是与德育工作中的“假.大.空“有关。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中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他们不再满足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喜欢索影猎奇,喜欢从问题的反面思考。同时,中学生这种思维的批判还是不陈熟的,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这种不良倾向表现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逆反心理。

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假.大.空”的反科学现象,这种现象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的不相信德育的心理,这样反复几次,使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对德育工作产生反感对抗的情绪。某校在进行“热爱党”的教育中,忽略了时代对中学生的影响,低估了中学生的知识水

中国网瘾教育网-您身边的教育专家!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及研究报告

平。空泛的讲道理,举一些陈旧的事例。有一个出身领导干部家庭的学生说“给我爸行贿的都是当官的党员,他们有什么好?”此言一出,许多显示倒成了他的拥护者。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违背客观的反常心理,它削弱乃至葬送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对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养成有极大的副作用,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必须纠正有逆反心理者的这种不科学的心理。

首先,要向中学生讲清楚逆反心理的实质,耐心教育他们树立实践是捡查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学会冷静思考,科学分析,努力使自己的主观和客观一致,保持认识的正确性。某校组织过一次“逆反心理会诊“的专题,给中学生提出这样一组问题:5年前,父母在你心中怎样?现在你怎样看待父母?为什么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父母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的看法是否成熟?然后类推到德育工作中,有效地剥削了中学生在接受德育中的逆反心理。

其次,在德育工作中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和方式的运用,切忌虚假、空泛、唱高调。要将理溶于请情中,是使中学生对所接受的教育可感、可亲、可信。同样是“热爱党”的教育,我校请一位老党员做报告。这位老党员当了20年中学校长,培养成材的人成千上万,可自己唯一的女儿至今还是农村户口,还在农村务农。

老校长的自述入情入理,真实可感,学生们服气,增强了对当的感情。

中国网瘾教育网-您身边的教育专家!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及研究报告

另外,得体有度地利用逆反心理来消除逆反心理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有一则成功利用逆反心理作活广告的轶事对我们不无启发。某酒厂在闹市处设一酒坛,上写“不准往里看”的字样,国王的行人偏往酒坛里看,这一看,就闻到了酒的醇香,进而将注意力转到了“这是什么酒?哪个酒厂酿造的?”的思路上来。这比“请闻我们的酒”的广告效果要好的多。

总之,逆反心理的产生有其生理的社会的原因,那么,我们在消除这种心理时,就应该从生理和社会的角度多想办法,想好办法。 问卷调查

题号 题目 选择

1 我的家人彼此之间都关心对方 1 2 3 4 5

2 我认为我的家人都是很好的

3 我家里的人常常和我过不去

4 我真的很喜欢我家里的人

5 我很依赖我家里的人

6 我一般不在乎是否和我家里的人在一起

7 我希望我不属于我的家庭

8 我和家里的人相处的很好

9 在我的家庭中,争吵的太多

10 在我的家庭中没有亲近感

11 我感觉在家里想陌生人

中国网瘾教育网-您身边的教育专家!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及研究报告

12 我的佳人不了解我

13 在我的家里存在着太多的怨恨

14 我的家人彼此相处的很好

15 凡是认识我们的人,都是尊重我的家人

16 我的家庭似乎才能在着许多诚实与裂痕

17 我的家庭充满了爱与关怀

18 我的家人相处的非常愉快

19 我的家庭生活通常是不愉快的

20 我的家庭带给我极大的喜悦

21 我以我的家为荣耀

22 别人的家庭似乎比我自己的家庭要愉快

23 家庭对我是快乐的源泉

24 我感觉被家庭所忽视

25 我的家庭是不愉快的

说明:以上这些问题,是关于你对家庭生活的看法和感受的,答案无所谓对错,关键是要表达你自己的实际情况。请仔细地阅读每一个题目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1=根本没有过、2=很少有过、3=有些时候会有、4=基本经常会有、5=几乎常常会有。

评价标准:该问卷的计分,分散步进行。首先,将你所选择的*号的题目的得分累计起来,最后将两者得分相加,然后再减去25分,这便是你在该问卷中的有效得分。

中国网瘾教育网-您身边的教育专家!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及研究报告

注:得分在50~60之间的是属于比较爱家庭的,叛逆心理产生在家庭方面的原因较少的一种情况,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家庭充满了温暖与爱,30%的学生认为家庭环境不是很好,而20%的学生没有表示。且在这30%的学生中有将近80%的同学性格孤僻。

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当代诸多国际关系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培养人才整体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逆反心理是目前我国中学生存在的一种较普遍的心理现象,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分析并学习有关心理学理论。

一、逆反心理的界定

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其实质在于突出主题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同时逆反心理也是人们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二、 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的表现

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的表现主要有如下几点:

1 超限逆反 指客观要求超出了主体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就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2 情境逆反 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要求不相符合时,会使学生产生

中国网瘾教育网-您身边的教育专家!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及研究报告

逆反心理。

3 信度逆反 表现为主体对信息传递者的人格或所传递内容虚假产生怀疑

4 禁果逆反

5 自主逆反 指主体地位、尊严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逆反心理。

6 归因逆反 即他人的说教、做法并无错处,而动机不良引起的逆反心理。

7 失衡逆反 信息传播者的言行或实际与其传播内容背道而驰,失去平衡。

此外,在教育实践中还有一种人性格逆反即个别学生由于性格异常或心理疾病,少不随意就对抗他人。

三、逆反心理的成因

1 哲学依据: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因此逆反心理与认同心理必然相辅相成,对立统一。

2 遗传因素 人种的不同个性遗传下来的生物特性。既有人种的共性,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其中就包含亲代不同性格的遗传。我们认为,正式这种性格遗传的差异,形成了人们逆反心理的生物前提或自然条件。

3 社会成因 遗传因素是心理现象形成的一种自然条件,它仅仅提供心理现象形成发展的可能性,而不能决定心理现象的形成发展。就决定人的心理现象形成、发展的环境而言,包括自然环境,但主要

中国网瘾教育网-您身边的教育专家!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及研究报告

是社会环境,一定社会关系的实践。对人心理现象的形成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学生逆反心理现象,都是在教育过程中、在教育者与收教育者一定社会关系的实践中呈现出来的,逆反心理是一定社会关系实践的产物。

4 主观因素 就逆反而言,就是在客观环境要求与主观需要情感认识不相符合时发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反映出主体对客观的强烈抵触情绪,如教育者不问原由,只去谴责违纪行为,就会形成主体对教育者从需要到情感认识上的复合逆反。

上述逆反心理和表现就是在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相违背时所出现的心理现象。

四 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

要明确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和人们不能任意消除或改变这种心理现象,尤其要对逆反心理做一分为二的分析,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

首先,对于学生的逆反现象,教育者要能够现实、肯定、鼓励。因为一定意义上讲这种逆反心理现象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个体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其次,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教育者要敢于否认,同时要善于说服、劝告减弱或者纠正这种逆反心理现象,以达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目的。

最后,如果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中,正确合理的与错误不良的因

中国网瘾教育网-您身边的教育专家!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及研究报告

素兼而有之,教育者本身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分清逆反心理现象的主流与支流,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以现象代替本质,学会全面客观公正发展的看待自我与非我,从而不断完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总结:

有关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德育的总结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我们把这种不接受教育成“反教育”的心理叫做逆反心理。它在我们中学生表现较为突出,为此我们对中学生产生的原因,特点极其必须等做了深入的研究。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一与青少年身心发育有关;二与德育工作的“假、大、空”有关,其特点为:

1 盲目性:中学阶段是少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阶段,探求能力和好奇心很强,表现的很人性,遇事好感情用事,缺乏冷静的思考。 2 社会性

3 感应性

4 自发性: 中学生社会思想不成熟,往往不受约束,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只图痛快,这是在特定条件下自发产生的表现

5 多变性: 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有多种表现,其主要表现为:超限逆反、情境逆反、信度逆反、禁果逆反、自主逆反、归因逆反、失得逆反八个方面,此外还有一种人格型逆反,即个别学生由于性格异

中国网瘾教育网-您身边的教育专家!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及研究报告

常或有心理疾病。

针对此现象,我们在广大中学生中间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就家庭环境而言:50%的学生认为家庭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家庭充满了温暖与爱,30%的学生认为家庭环境不是很好,而20%的学生没有表示。且在这30%的学生中有将近80%的同学性格孤僻。由此看来,家庭环境也是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一重要因素,这也是一个不得不令人深思的话题。

最后,我们还对怎样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做了分析,首先对待学生逆反现象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者要能够容忍要给予他们以鼓励。其次,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要敢于否定,同时要善于说服,劝告来纠正这种心理现象,最后学会客观、公正、全面的看待自我与非我,从而不断地完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通过一系列方法我们了解了青春期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含义,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分析其危害,最后提出对策。

中国网瘾教育网-您身边的教育专家!


第二篇: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及研究报告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查及研究报告 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逆反心理面面观

在中学生中,经常可以看到.遇到一些以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现象——逆反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害的,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好为不利的。

⒈盲目性。中学生阶段是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学生精力充沛,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发展,往往显得更加好动,好问,猎奇,执着。但由于心理的发展与之不相适应,思维的偏激性很大,学生往往处于“找不到正确的活动途径,有劲无处使“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于是,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使劲“的突破口,盲目地行动,表现得很任性。具有这种逆反心理的学生,一事当前,无论其正确与否,都盲目地加以抵制,甚至反其道而性之,凡事无论可行与否,只要想干,随心所欲,不想后果,缺乏冷静的思考。 ⒉社会性。现在是中学生对外联系广泛,信息来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识面也较宽,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鉴别力,不能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筛选。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取决于社会的政治环境的影响。

⒊感应性。学生往往用聪明的大脑给老师挑“刺“,给学校挑”毛病“,甚至于发展到故意捣乱,以冲撞老师为荣。把自己的要求说

成没必要,我行我素。学生极易相互感应。

⒋要变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强烈,但观点.信念不稳定,环境的诱惑力多种多样。所以,想独立并不易做到,只要我们善于引导,是可以对学生的能否心理实行有效控制的。

调查的资料:

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德育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内心的反向力量,我们把这种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叫做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表现在中学生身上比较突出,尤其突出的反映于中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的过程中。

其产生的原因,一是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有关,一是与德育工作中的“假.大.空“有关。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中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他们不再满足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喜欢索影猎奇,喜欢从问题的反面思考。同时,中学生这种思维的批判还是不陈熟的,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这种不良倾向表现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逆反心理。

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着“假.大.空”的反科学现象,这种现象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的不相信德育的心理,这样反复几次,使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势,对德育工作产生反感对抗的情绪。某校在进行“热爱党”的教育中,忽略了时代对中学生的影响,低估了中学生的知识水平。空泛的讲道理,举一些陈旧的事例。有一个出身领导干部家庭的学生说“给我爸行贿的都是当官的党员,他们有什么好?”此言一出,

许多显示倒成了他的拥护者。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违背客观的反常心理,它削弱乃至葬送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对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养成有极大的副作用,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必须纠正有逆反心理者的这种不科学的心理。

首先,要向中学生讲清楚逆反心理的实质,耐心教育他们树立实践是捡查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学会冷静思考,科学分析,努力使自己的主观和客观一致,保持认识的正确性。某校组织过一次“逆反心理会诊“的专题,给中学生提出这样一组问题:5年前,父母在你心中怎样?现在你怎样看待父母?为什么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父母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的看法是否成熟?然后类推到德育工作中,有效地剥削了中学生在接受德育中的逆反心理。

其次,在德育工作中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和方式的运用,切忌虚假、空泛、唱高调。要将理溶于请情中,是使中学生对所接受的教育可感、可亲、可信。同样是“热爱党”的教育,我校请一位老党员做报告。这位老党员当了20年中学校长,培养成材的人成千上万,可自己唯一的女儿至今还是农村户口,还在农村务农。

老校长的自述入情入理,真实可感,学生们服气,增强了对当的感情。

另外,得体有度地利用逆反心理来消除逆反心理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有一则成功利用逆反心理作活广告的轶事对我们不无启发。某酒厂在闹市处设一酒坛,上写“不准往里看”的字样,国王的行人偏往

酒坛里看,这一看,就闻到了酒的醇香,进而将注意力转到了“这是什么酒?哪个酒厂酿造的?”的思路上来。这比“请闻我们的酒”的广告效果要好的多。

总之,逆反心理的产生有其生理的社会的原因,那么,我们在消除这种心理时,就应该从生理和社会的角度多想办法,想好办法。 问卷调查

题号 题目 选择

1 我的家人彼此之间都关心对方 1 2 3 4 5 2 我认为我的家人都是很好的

3 我家里的人常常和我过不去

4 我真的很喜欢我家里的人

5 我很依赖我家里的人

6 我一般不在乎是否和我家里的人在一起

7 我希望我不属于我的家庭

8 我和家里的人相处的很好

9 在我的家庭中,争吵的太多

10 在我的家庭中没有亲近感

11 我感觉在家里想陌生人

12 我的佳人不了解我

13 在我的家里存在着太多的怨恨

14 我的家人彼此相处的很好

15 凡是认识我们的人,都是尊重我的家人

16 我的家庭似乎才能在着许多诚实与裂痕

17 我的家庭充满了爱与关怀

18 我的家人相处的非常愉快

19 我的家庭生活通常是不愉快的

20 我的家庭带给我极大的喜悦

21 我以我的家为荣耀

22 别人的家庭似乎比我自己的家庭要愉快

23 家庭对我是快乐的源泉

24 我感觉被家庭所忽视

25 我的家庭是不愉快的

说明:以上这些问题,是关于你对家庭生活的看法和感受的,答案无所谓对错,关键是要表达你自己的实际情况。请仔细地阅读每一个题目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1=根本没有过、2=很少有过、3=有些时候会有、4=基本经常会有、5=几乎常常会有。

评价标准:该问卷的计分,分散步进行。首先,将你所选择的*号的题目的得分累计起来,最后将两者得分相加,然后再减去25分,这便是你在该问卷中的有效得分。

注:得分在50~60之间的是属于比较爱家庭的,叛逆心理产生在家庭方面的原因较少的一种情况,而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家庭充满了温暖与爱,30%的学生认为家庭环境不是很好,而20%的学生没有表示。且在这30%的学生中有将近80%的同学性格孤僻。

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当代诸多国际关系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培养人才整体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教育实践中,逆反心理是目前我国中学生存在的一种较普遍的心理现象,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分析并学习有关心理学理论。

一、逆反心理的界定

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其实质在于突出主题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同时逆反心理也是人们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二、 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的表现

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的表现主要有如下几点:

1 超限逆反 指客观要求超出了主体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就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2 情境逆反 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要求不相符合时,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 信度逆反 表现为主体对信息传递者的人格或所传递内容虚假产生怀疑

4 禁果逆反

5 自主逆反 指主体地位、尊严受到威胁时出现的逆反心理。

6 归因逆反 即他人的说教、做法并无错处,而动机不良引起的逆反

心理。

7 失衡逆反 信息传播者的言行或实际与其传播内容背道而驰,失去平衡。

此外,在教育实践中还有一种人性格逆反即个别学生由于性格异常或心理疾病,少不随意就对抗他人。

三、逆反心理的成因

1 哲学依据: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因此逆反心理与认同心理必然相辅相成,对立统一。

2 遗传因素 人种的不同个性遗传下来的生物特性。既有人种的共性,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其中就包含亲代不同性格的遗传。我们认为,正式这种性格遗传的差异,形成了人们逆反心理的生物前提或自然条件。

3 社会成因 遗传因素是心理现象形成的一种自然条件,它仅仅提供心理现象形成发展的可能性,而不能决定心理现象的形成发展。就决定人的心理现象形成、发展的环境而言,包括自然环境,但主要是社会环境,一定社会关系的实践。对人心理现象的形成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学生逆反心理现象,都是在教育过程中、在教育者与收教育者一定社会关系的实践中呈现出来的,逆反心理是一定社会关系实践的产物。

4 主观因素 就逆反而言,就是在客观环境要求与主观需要情感认识不相符合时发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反映出主体对客观的强烈抵触情绪,如教育者不问原由,只去谴责违纪行为,就会形成主体对教育者

从需要到情感认识上的复合逆反。

上述逆反心理和表现就是在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相违背时所出现的心理现象。

四 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

要明确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和人们不能任意消除或改变这种心理现象,尤其要对逆反心理做一分为二的分析,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

首先,对于学生的逆反现象,教育者要能够现实、肯定、鼓励。因为一定意义上讲这种逆反心理现象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个体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其次,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教育者要敢于否认,同时要善于说服、劝告减弱或者纠正这种逆反心理现象,以达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目的。

最后,如果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中,正确合理的与错误不良的因素兼而有之,教育者本身并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分清逆反心理现象的主流与支流,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以现象代替本质,学会全面客观公正发展的看待自我与非我,从而不断完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总结:

有关中学生逆反心理与德育的总结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我们把这种不接受教育成“反教育”的心理叫做逆反心理。它在我们

中学生表现较为突出,为此我们对中学生产生的原因,特点极其必须等做了深入的研究。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一与青少年身心发育有关;二与德育工作的“假、大、空”有关,其特点为:

1 盲目性:中学阶段是少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阶段,探求能力和好奇心很强,表现的很人性,遇事好感情用事,缺乏冷静的思考。 2 社会性

3 感应性

4 自发性: 中学生社会思想不成熟,往往不受约束,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只图痛快,这是在特定条件下自发产生的表现

5 多变性: 逆反心理在中学生中有多种表现,其主要表现为:超限逆反、情境逆反、信度逆反、禁果逆反、自主逆反、归因逆反、失得逆反八个方面,此外还有一种人格型逆反,即个别学生由于性格异常或有心理疾病。

针对此现象,我们在广大中学生中间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就家庭环境而言:50%的学生认为家庭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家庭充满了温暖与爱,30%的学生认为家庭环境不是很好,而20%的学生没有表示。且在这30%的学生中有将近80%的同学性格孤僻。由此看来,家庭环境也是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一重要因素,这也是一个不得不令人深思的话题。

最后,我们还对怎样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做了分析,首先对待学生逆反现象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者要能够容忍要给予他

们以鼓励。其次,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要敢于否定,同时要善于说服,劝告来纠正这种心理现象,最后学会客观、公正、全面的看待自我与非我,从而不断地完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通过一系列方法我们了解了青春期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含义,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分析其危害,最后提出对策。

更多相关推荐:
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理现状调查报告以株洲市第十三中学190班为例调查人:学校:湖南科技大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学号:班级:10级化学3班株洲市第十三中学20XX年11月一、背景3二、调查目的3三、调查对象4四、调查时间4五、…

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摘要中学生12131718岁正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性格情感认知水平价值观等都会有巨大的变化称为黄金岁月同时又是心理障碍的易发期初发期和多发期称为多事之秋...

教育实习中学生心理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20xx级英语教育专业一调查概况我于20xx年10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

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系院学院年级级专业姓名学号前言本世纪生活节奏加快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充满各种诱惑充满各种冲突我们国家领导人提到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体身体与心理的和谐国...

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

当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引言近年来随着学习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现象明显呈上升趋势研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真实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摘要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

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理现状调查报告以株洲市第十三中学190班为例调查人巴存英学校湖南科技大学指导老师刘狄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学号1006010325班级10级化学3班117株洲市第十三中学20xx年11月目录一背景3二调查目的...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一引言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在心理等方面处于良好的状态才算一个全面健康的个体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由于生理上日趋成熟而社会阅历浅心理素质不成熟极易受到环境教育的影响他们的心理...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报告

房县窑淮初中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我国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但是关心中学生成长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 (1)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松原市第一高级中学黄立英一调查对象高一高二学生总共422人二调查目的本次面向高一高二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是为了了解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提供依...

学生心理压力调查报告

被染成灰色的青春当代中学生心理压力调查报告目录一前言3二结题报告4三附件1开题报告122活动记录表153自评互评164心得体会185定性评价256采访记录267调查问卷28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调查报告内容摘要我们于20xx年8月12月对桃花江镇的两所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

中学生心理调查报告(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