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概念结构

时间:2024.5.8

财务会计概念结构:

1、 什么是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其产生发展过程如何?

答:所谓: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是指财务会计基本概念的构成项目,其主

要内容有财务报告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财务报表的确

认与计量,这些内容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目的在于指导会计准则的

制定与应用。

(一)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形成于发展

财务会计在世界会计发展历史上,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15世纪意大

利学家卢卡.帕乔利就对复式薄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提出了诸如账户,

复式记账的有关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一经成立,便顺应历

史潮流,开始了是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在它列入最初议程的7个项目中,

就有“制定概念结构”这一项。以便为会计准则提供哲理基础或一组普遍概念。

并且确立以财务会计目标为起点来进行研究。该委员会19xx年12月2日,公布

的《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目标的暂行结论》《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结构:财务报表

的要素及其计量》和《概念结构研究项目的范围与涵义》三个文件中正式使用了

财务会计结构一词。从19xx年至20xx年,该委员会后发表了6号概念公告,形

成了一个完整的概念结构体系。即:

第一号:《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1978.11)

第二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1980.5)

第三号:《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1980.12)

第四号:《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的目标》(1980.12)

第五号:《企业财务报告的确认与计量》(1984.12)

第六号:《财务报告要素》(取代第3号 1985.12)

第七号:《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2000.2)

这些公告之间的关系是:财务报告目标是概念结构的起点,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会计信息

质量特征是连接财务报告目标与其他概念的桥梁;财务报表的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是财务

报告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实行财务报告目标的重要手段。

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建立了财务会计结构之后,英、澳、加等国家及

国际会计准则制订机构也开始了本国或国际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发布了重

要文件和报告。

英国发布了相关文件叫做《原则报告》;

澳大利亚发布了相关文件叫做《会计概念报告》;

加拿大发布了相关文件叫做《财务报表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相关文件叫做《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

架》。

总之,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不仅形成最早,而且最具

代表性。 它因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的需要而产生,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2、 财务会计目标是什么?如何理解会计目标的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理论?

答: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终极耳的。由于国家加强经济管理、进行经济决策需要提供会计信息,社会各界及企业内部也需要通过会计信息进行各项决策,因此我国的会计耳标应确定为:① 为制定经济决策提供信息② 估计企业现金流量的前景③ 陈报企业的资源和对企业资源的权利主张④ 评价企业的业绩和收益。会计对象即会计所要反映和管理的内容。决定会计对象的因素,主要是客观事物的特殊性,即企业、事业等单位的工作分工。如何界定会计对象,理论界尚有争论,主要观点有:

(1)经营资金论。“在社会主义企业中,会计核定处理的对象则是企业经营资金的周转,经营资金的构成及其来源”。

(2)资金运动论。“社会主义会计对象,是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3)价值运动论。“会计反映和控制的是在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内随其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价值运动等等。根据会计对象是对会计工作内容的抽象反映的要求 。对以上观点进行对比分析,笔者赞同会计对象仍是资金运动这个观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对象兜竟反映和管理什么内容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会计假设,又称会计假定,是由财务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所决定的若干基本前提。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这些基本概念代表了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有了这些基本特征,才可以界定不同会计主体和会计核算的范围,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才能得以落实。会计耳标、会计对象、会计假设,都受会计环境的影响,会计假设由客观环境所决定,会计目标则反映使用者的主观意图,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处于同等地位。所以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假设构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第一层次。

在我国会计界,目前对财务报告的目标已经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报告目标就是向资源所有者(股东)如实反映资源的受托者(企业管理当局)对受托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的情况,财务报告应主要反映企业历史的、客观的信息,即强调信息的可靠性。被称为“描述性目标”。适合于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情况。

“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报告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和政府等)提供对他们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决策有用的信息主要是关于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和关于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适用于市场经济发达的情况。

区别:(1)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观是在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会计发展初期,会计信息的提供主要是基于一种契约约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企业资源的提供方与作为经营方的管理当局形成了委托与受托关系.

受托者接受委托,管理所交付的资源,承担合理,有效管理与应用受托资源,使其尽可能地履行保值,增值的责任;并如实地向委托者报告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显示其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委托方据此做出有关的投资与借贷决策以及是否更换受托方.因此,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以会计报表的形式提供会计信息,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2)决策有用观

20世纪3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日益完善,资本市场得到空前的发展,企业经济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组织形式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股份制已成为现代企业主要组织形式,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普遍分离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这造成了企业股东日益分散和数目的日益增多,委托方变得模糊,管理当局的经营绩效如果不能令人满意,股权持有者一般不宜或无法直接更换管理者,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卖出这部分产权,购入投资者认为有效的产权.这样,信息使用者不仅包括目前的还包括潜在的投资者,另外,不同性质的现实和潜在的债权人也日益增多.同时,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日益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很多相关的利益组织如政府机构,环保组织等密切关注企业的财务信息.为满足所有这些利益方的决策需求,财务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合乎逻辑地出现了.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目标是提供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对决策者有用的信息主要是关于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和关于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故财务报表应以反映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及其评价为重心,关注信息的可靠性,更加重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提供更多,更全面决策信息,会计信息的提供已从会计报表发展为会计报告。

(3)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的辨证统一

由上文可以看出,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分别立足于资产委托者和决策者两类不同的服务对象,而这两类服务对象在经济生活中的现实地位和未来地位是同等重要的,不存在孰轻孰重.另一方面,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又是相辅相成的.会计信息在提供财务报告以履行受托责任的同时向决策者提供了统一,可靠,可比决策信息.反过来,会计信息在提供决策信息的同时,也向委托者提供了更大,更灵活的空间以判断受托者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两类观点无论从其产生的根源,还是现实经济发展两方面,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有继续发展的空间.所以,网络财务的会计目标应该是同时兼顾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

上述两种观点:尽管侧重点有所不用,但从根本上说并不互相排斥。我国财务报告目标已经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4条中作了明确规定:“企业应当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像财务会计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在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资产:

1、 叙述资产概念产生发展的演变,其本质特征如何理解? 答:资产的概念

会计界对资产概念的研究有如下五种观点:

①未来劳务观点——资产指任何货币形态的未来劳务或任何可转换为货币

的未来劳务。

这是最早的资产定义,指出了资产对人有用的属性。(坎宁·1929·《会

计经济学》)

②借余观点——凡根据会计标准正确地结转下期的借方余额或理所当然地

应该结转的借方余额都是资产。(美国会计师协会)

这个定义是从会计计量技术角度去定义资产的。

③成本观点——未耗用的成本应结转至未来期间的数额。

这个定义有助于划分企业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④经济资源观点——资产是一项作为过去活动的结果而为企业所控制的资(IASC) 源。(明确了资产的属性)(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IASC·等) ⑤经济利益观点——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

(FASB,中国会计准则,符合企业持有资产的根本目的)

资产的确认标准

以资产的特征作为确认资产的标准

FASB第六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对资产的表述,概括了如下特征

①它蕴蓄着可能的未来利益;

②某一特定个体对其具有排它性的控制权;

③产生这一利益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

①是指它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净现金流量;

②是指未来的利益必须归属于特定的个体或企业;

③产生上述利益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

上述特征是对资产本质的认识,也是确认资产的标准。

在完整的会计理论和公认会计原则尚未形成之前,对资产的定义,往往是与经济学家联系起来的。如美国会计学家斯普瑞格(C.E.Sprague)在19xx年出版的《账户原则 》(Philosophy of Accounts)一书中,将资产下义为“以前所提供服务的聚集和将要获取的服务的贮存”;19xx年出版的《会计中的经济学》(Economics of Accountancy)认为,资产是“指处于货币形态的未来服务,或可转换货币的未来服务。??这些服务之所以成为资产,仅仅因为它对某个人或某些人有用”。可见看出,这种定义与当时的经济学者内在的联系。

在40-50年代会计准则基本形成时,有关资产的定义产生了根本的变化。美国注册会计师协所属的会计名词委员会于19xx年发布的第一会计名词公报,转而从会计规则角度来定义资产。这份公告定产:资产是依据会计的规则或原则,而在账簿上结转到账户借方余额所代表的事物。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于19xx年所发布的第四号报告也认为,“资产是企业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所确认和计量的经济资源”。

近年来,会计界对资产的定义,又走向与经济学结合的道路。最具代表性的定义当数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公德第六号中的界定:“资产是一特定主体因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形成的,并为主体拥有或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其它国家和国际性组织在研究、制订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时,都程度不同地采纳了这一定义,将资产的根本特征界定为未来经济利益。

从未来经济利益角度来界定资产,确实反映了资产的核心和本质。但是,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要求,会计只核算与报告那些明确、可靠地进行计量的对象,任何存在计量上困难的内容,目前的财务会计都不进行反映。显然,未来经济利益难以准确、可靠地计量。将资产定义为未来经济利益,至少在目前与财务会计的其他基本特征不统一,从而损害了财务会计理论的内在一致性。

我国于19xx年底所发布的《基本会计准则》,采取了一种折衷式的处理,将资产定义为“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就目前的认识水平而言,既避免了按照会计规则确定资产的不合理的逻辑,也回避了未来经济利益过于抽象、无法计量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发展的眼光看,这一定义同样具有阶段性。

未来对资产定义的讨论,不仅要联系财务会计的假设、目标等,而且发展的眼光,这一定义同样具有阶段性。

资产的特征

1、资产是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也就是说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是由于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结果;

2、资产是公司、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3、资产能给公司、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资产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资产是一个具有多角度、多层面的概念,既有经济学中的资产概念,也有其他学科的资产概念,评估人员应明确作为评估对象的资产的确切含义。

经济学中的资产是泛指特定经济主体拥有或控制的,能够给特定经济主体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2、 如何理解企业固定资产的循环周转与宏观经济周期关系? 答:依据资本的周转方式的不同,生产资本可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是指投

在厂房、机器设备和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上的生产资本。固定资本价值周转的特点是:一次预付,分次转移,分次收回,最后通过实物形式的更新而完成周转。流动资本是指投在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上的和购买劳动力的生产资本。投在劳动对象上的资本,其价值是一次预付,一次全部转移在产品销售后,一次收回。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则是由劳动者在生产中再生产出来,一次全部加入到新产品中,并随着产品的销售全部以货币形式收回。

固定资产循环;是指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经过计提折旧形成折旧基金,到固定资产报废、清理、重新购回新固定资产的业务活动过程。

固定资产代表了企业的生产能力,通过计价,可以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经济价值,为固定资产成本的费用化提供计量依据,进而为企业的收益预测和投资决策提供会计数据。

固定资产计价从理论上应以产出价值计量,但由于现行售价的不确定性和折

现计算的复杂性、主观性、许多会计学家认为:固定资产的计价标准不宜采用产出价值,而使用投入价值计价。

目前各国一般采用历史CB计价为标准,一些发达国家已要求大型企业在年报中公布固定资产的现行成本,作为正式年报的一种补充。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成本(价值)的费用化过程。

方法有使用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

A、使用年限法,亦称固定费用法,将折旧作为时间的函数,决定固定资产服务能力降低的决定因素是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和损坏,而不是使用造成的有形磨损,因此,固定资产的服务能力在各个会计期间等量降低。本法优点是使用方便,易于理解,缺点是忽略了折现因素,给人以投人资本收益都在不断提高的现象。

B、工作量法,亦称变动费用法,将折旧效用作为函数,应提折旧按发挥效用(工作量)大小来计量,某一时期的折旧额大小取决于该期工作量的大小,其折旧随着工作量的变动而变动,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有主观臆断。

C、加速折旧法,亦称递减费用法,包括年限总和法和余额递减法。其特点是:①固定资产净收入是递减的;②可以用递减的折旧费用抵补递增的修理和维护费用;③未来净收入难于准确预计,其优点是早期收入比晚期收入风险小,符合稳健性会计原则。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 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经济形势,也就是 “经济大气候”的变化。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既受其内部条件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一个企业,无力决定它的外部环境,但可以通过内部条件的改善,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自己的小环境,以增强自身活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作为企业家对经济周期波动必须了解、把握,并能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

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宏观经济活动周期性膨胀和收缩的原因、性质和后果。1862年,法国经济学家C. 朱格拉的《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发生周期》一书出版标志着“经济周期”作为一个完整的对象开始为经济学家们所重视。到了20世纪早期,宏观经济学已经将经济周期视为该学科的中心问题。在19xx年《Econometrica 》杂志创刊号的编者按中,雷格纳弗里希通过四篇介绍当时计量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综述性文章,提出了当时他所认为的四个重要领域:一般经济理论(包括纯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统计技术和统计信息。由此可见,从那时起经济周期理论就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世纪年代末、然而,在20 年代初,经济学家愈来愈注重建立决定国民经济的产量)以水平的模型。希克斯以IS-LM模型对凯恩斯《通论》高度形式化的表述被广泛采用,且经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使经济研究离开了纯粹的经济周期,而去关注如何应用各种政策去影响均衡产量水平。

卡塞尔认为经济周期显著特征是固定资本的生产在高涨阶段有很大的增加,在萧条阶段缩减最多,消费品生产在经济周期各阶段变动很小,农产品主要依赖于收获丰歉与经济周期无关。至于就业人数,以资本品工业就业人数变化最大,就物价变动而言,其升降与商业循环各个阶段密切相关,略为领先,并以制造固定资本的货物的原料(钢铁)波动最大。他认为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固定资本货物生产过多,至于固定资本之所以供过于求,并非消费者消费不足,而是由资本家储蓄(这代表着货币资本的供给对资本物的需求)落后于固定资本产物的生产。

3、如何理解无形资产的商誉,在公司整体价值评估中需要考虑的非财务无形资产主要有哪些?如何理解他们对公司的贡献? 答: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商誉的经济含义是企业收益水平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差额的资本化价格。它是由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管理卓著、经营效率较好、生产技术的垄断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所产生的。

商誉能为企业创造间接的经济效益。它之所以作为一项资产具有价值,正是因为它的这种效益性特征。它是企业收益水平与按社会平均收益率计算的差额的资本化价格。人们通常是采用资本化率把企业超额收益还原求得商誉价格的,而资本化率实际上又是投资(投入资本)报酬率,企业超额收益经过还原所得的就是创造这种超额收益的资本额。所以,应把商誉的价格看作为资本化价格。商誉的值有正值,但当企业亏损时,或企业收益水平低于本行业平均获利水平时,商誉也可有负值。

商誉是一种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它不能独立存在,它具有附着性特征,与企业的有形资产和企业的环境紧密相联。它既不能单独转让、出售,也不能以独立的一项资产作为投资,不存在单独的转让价值。它只能依附于企业整体,商誉的价值是通过企业整体收益水平来体现的。

按未入帐资产理论,商誉是计量了未入帐资产的结果。商誉属于自创的无形资产,其开发成本很难从帐薄中完整地反映出来。而且它的功用与其开发成本之间的关系也很不确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影响企业商誉形成的因素很复杂,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由于企业具有良好的声誉,获得客户信赖;或由于严密的组织,生产效率显著。

对商誉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各国会计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有如下三种处理方法: 将商誉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并在其预计的有效年限内以摊销列作费用。此种观点认为实施合并的企业为了取得以后若干年度的超额利润,发生了超额耗费,这一超额的代价表明被并企业有商誉存在。商誉同样符合资产的定义,它和其他资产一样,在合并主体产生未来收入的过程中发挥着效应,其本身也会损耗,

就象开办费等递延资产一样,应定期予以摊销,与所获取的超额收益相配比,这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也符合稳健性原则,否则就会在未来虚增利润。

把商誉看成一项权益抵销项目,在合并时立即注销(writtenoff),直接冲减合并企业的当期收益或留存收益。此观点认为,商誉的价值很不确定,不能单独存在和变现,而且形成商誉的因素难以为企业所控制,在合并之后,商誉不一定能继续存在。如原来优越的地理位置,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现在或将来不一定仍然还处于优势的位置;由于主要管理人员人事变动,现在或未来的经营水平不一定还有原来那么高,等等。若将其列作商誉不摊销或分期摊销,不符合稳健性原则。因此,合并商誉应在其会计处理上直接同合并企业的股东权益,即留存收益进行冲销,或直接冲销合并企业的当期收益(把合并企业多付的一部分款项看成是与合并业务相关的费用)。

将商誉作为一项永久性资产,不予摊销。此观点认为,外购商誉是企业并购交易时获得的能为购买企业带来超过正常盈利水平以上的超额利润,因而是一项资产。作为资产,商誉应予以资本化。成功的企业拥有的商誉将得到永久保持,价值不会下降。此外,在被并企业以往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已形成了未入帐的自创商誉。这些费用以前均已计入费用,抵减了过去的收益,现在通过并购后由并购企业将确认的商誉进行摊销,造成重复计算商誉费用。

在资产评估中无形资产是以其经济特性而显示其存在的一种资产,无形资产无具体的物理形态,但为其拥有者获取了权益和特权,而且通常为其拥有者带来收益。” 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 (1)专利权:是指国家专利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人对其发明创造在法定期限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 (2)非专利技术:也称专有技术,是指不为外界所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采用了的,不享有法律保护的,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各种技术和诀窍。 (3)商标权:是指专门在某类指定的商品或产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称或图案的权利。 (4)著作权:制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 (5)特许权:又称经营特许权,专营权,指企业在某一地区经营或销售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或是一家企业接受另一家企业使用其商标,商号,技术专利权的评估。

商标权评估后,在商标的侵权诉讼和商标的行政保护中,有利于对假冒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量化、认定赔偿额,不仅为商标权人打假维权提供索赔依据,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对企业开展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工作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负债:

1、 叙述负债概念的产生演变的过程,其本质特征如何理解? 答:时至今日,入们对负债的认识和描述不尽相同。一般来说,负债是企业资产总额中属于债权人的那部分权益,它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现在承担的将在未来用企业的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各种债务。但在财务会计文献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表述。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颁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6辑(SFAC NO.6)中,将负债定义为:“负债

是将来可能要放弃的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主体由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将来要向其他主体交付资产或提供劳务的现有义务。”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xx年对负债的定义是:“负债是指由于以往事项而发生的企业的现在义务,这种义务的清偿将会引起含有经济利益的企业资源的外流”。(IASC 1989,P49)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有关准则对负债的定义是:“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根据上述几个最具代表性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特征:

1、负债必须是现时存在的义务

这就是说,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它可能产生于商品或劳务的购买交易,也可能产生于企业应承担的且已存在或预期可能发生的损失。但是,对未来交易或事项导致的或有义务,只有存在合理的可能性时才能列为负债。

2、负债必须是一项强制性的义务

这就是说,企业所承担的负债,使之不存在避免未来牺牲的可能性。这种强制性的义务,通常源于财务文书、法律和合同之类的人类发明创造。但也有些负债是由公平义务或推定义务产生的(其含义见后述负债的确认中讨论),这些公平或推定义务,通常要像法定义务一样,用同样的方式偿付。

3、负债必须以债权人能接受的经济资源来清偿

这就是说,债务通常要用企业的资产或劳务来偿还。尽管企业有时可以通过承诺新的负债或转化为所有者权益的方式来结清现有负债,但是这并不能改变负债的这一特征。在上述方式中,前一种方式只是负债偿付时间的延期;后一种方式相当于以增加所有者权益而获得的资产偿还了现有负债。

4、负债必须有可确定的到期值或合理估计金额

在大多数情况下,负债的金额和偿付时间均已由合同的条款所规定,其金额是确定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待付的金额取决于未来的事项,如按租赁资产所获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租金等。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其金额很不确定,但由于负债确实是存在的,因此,不能因为存在计量上的困难而将这些不肯定性情况下的负债排除在其定义之外。也就是说,对于金额不肯定的负债,可以通过合理估计的方式予以计量。

5、负债一般都有确切的受款人和偿付日期

这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负债应有确定的受款入,或其债权人是已知的或是可知的,且有确切的到期日。但这并不是确认负债的必要条件。只要受款人和偿付日期可以通过合理估计加以确定,即使在尚不知道具体受款人和偿付日期的情况下,也可以确认负债。

尽管负债的定义简单明了,但判断会计实务上某一特定交易或事项是否会导致一项负债,则需要建立起一些更为具体的确认标准或规则。负债的确认标准或规则,通常有如下几个。

1)依据法律概念

在传统会计中,确认一项负债的重要依据,是企业是否承担了此项债务的法定偿还义务,这种通过签订正式合同所产生的并将根据法律强制执行的债务,便是所谓的法定义务(Legal Obligation)。负债的狭义定义仅包括法定债务。

2) 依据公平或推定义务概念

由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所同意且不需要通过法律强制执行的债务,称为公平义务(Equitable Obligations)。公平义务大多是遵从社会习俗和商业惯例即源自道德或道义的拘束而具有约束力的,而不是因为法律的规定。例如,某一企业对于一家没有供应来源的客户,可能负有一种完成和交付某一产品的公平义务,纵然依照法律责任,不交付产品只需退回客户的定金就够了。

在特定情况下成立、推断或悟出的,而不因为与另一主体订立了协议合同或因为政府强制执行的债务,称为推定义务(Constructive

Obligations)。例如,某一企业可能因为常年惯例而对其职工负有付给休假工资或年终奖金的推定义务,即使它并不受支付合同的约束,也从未公布此项方针。

当然,公平或推定义务与法定义务之间的界限并非总是明白无误的,有时甚至是极端困难的。

3) 依据一项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

一项经济业务是否具有经济实质,主要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即所确认的负债应具有相关性。在一项业务的经济实质是否应确认为负债的争论中,无条件抵消权合同(Unconditionally Offsetting Contracts)事项最具代表性。

所谓无条件抵消权合同,是指企业为未来购买商品或劳务而于现在签订的合同,在这样的合同中,买方承诺货到时付款。

例如,企业与供应商签订一项在 3个月后购买材料的合同。签订合同这一事项是在企业经营中发生的且在收到材料时引起的未来支付义务的财务事项,但此时在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并没有发生实际的交易,尽管双方之间已经产生一种“可履行承诺”,即待执行合同,在传统的会计实务中,企业不确认因此项业务所引起的负债。理由是,在收到物品之前,买方的支付义务与收款权利可以相互抵消,也就是说,在收到物品与承担合同付款义务之前,存在一个无条件的抵消权——合同所约定的物品金额与付款金额相等而可予抵消。

但是,近年来的西方会计理论认为,当买方通过签订合同承诺到期支付货款则无法取消或退出交易,即使买方尚未收到物品,也不能忽略所承诺支付义务的确认与报告,否则将低估负债。

无条件抵消权合同的传统处理方法有着诸多缺陷:

第一,这种合同是由过去事项所引起,且将用资产来偿付,它符合负债的定义。

第二,传统的处理方法假定:因为合同所约定的物品金额与付款金额相等而可予抵消,从而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毫不相关。而实际上,报

表使用者对合同所约定的物品价值和所承诺的付款金额所寄予的期望并不相同。

第三,这个义务是现实存在的,即使不要求强制执行,但源于公平或推定的考虑都符合负债的特征;并且在许多场合下,这种付款义务不论从其支付时间,还是从其支付的额度,都具有较大的肯定性(从反证中也可以看出,当付款义务超过物品的价值时,企业并不取消合同,而是通过确认损失继续持有合同)。它确实能影响到未来的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它与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是相关的。

第四,资产负债表要描绘的乃是财务状况的概貌。一项负债同一项具体的资产来抵消,即使这项资产是那笔债务的担保品,也破坏了资产和权益对比的全面形象。

4) 依据负债金额的可计量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负债的金额是确定的,因为负债产生于已明确地限定支付时日与支付金额的交易或合同,对这种负债的确认,显然比较容易。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金额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或有事项所导致的或有负债的确认,就是一件较困难的事。因此,在诸如负债金额的确定需依据未来经营情况而定或存在或有负债的情况下,由于负债确已存在或为稳健需要,可根据合理估计数来确认负债,即应计负债(预计负债)。应计负债的确认同其他负债的确认并无二致,但却存在着由会计人员主观确定的较大任意性。任何应计负债,倘若与日后实际发生的负债不一致时,都会导致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数字的歪曲。除非有合同或市场价格作佐证,否则,应计负债在本质上都是任意的,它易受企业管理当局的操纵。

2、 如何理解公司负债的财务约束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答: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劵,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金融危机呈现某种形式混合的趋势。 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绝大部分金融危机都是由债务引起的,那么为什么企业或银行要背那么大的债务包袱呢?其实,债务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债务许多事情反而更不好做。

根据法国经济学家达瓦纳的分析,债务起码有四种功能:

1)调剂储蓄与投资需求的功能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经济增长的主体。企业发展需要资金,它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发股票,以筹集资本。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在股市上投资,许多人愿

意把自己的储蓄放在银行,随用随取。一般来说,把储蓄放在银行得到的利息很少,但把储蓄交给银行管理很保险,比在股市上投资要安全得多。

银行集中了许多人的储蓄,但提取、使用储蓄的又是一小部分人,那么留在银行里的那部分储蓄就成为银行给企业提供贷款的来源,那些储蓄也就是债务,是经济运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监管企业的功能

企业虽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如果没有人监督企业,企业领导人也可能对筹来的资金不太负责任。理论上讲,股市是监督企业管理的晴雨表,如果企业管理不好,经营不善,投资回报很低,它的股票价格就会下跌,它的资产就会缩水,企业就必须改弦更张。然而.实际上股市监督企业的能力是有限的。当企业的股票掌握在大量分散的投资者手里时,谁都不会去认真监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如果企业向银行借了一些债务,事情就不一样了,因为银行有许多专家,他们会对企业投资的盈利与否作出评估,也就是对企业进行外部的监督。所以.许多企业的股东也鼓励企业向银行借贷,以期借助银行来监督企业的管理情况。 随着金融的自由化,企业在资本市场筹资的能力大大加强,对银行债务的依赖缩小。但与此同时,人们也更强调“法人治理”的作用,要求企业对股东负更大的责任,向股东公开账目,建立独立审查制度,保护少数股东的权益.加强股东大会对企业投资决策的投票权等。

3)调剂税收的功能

差不多在所有国家,企业都喜欢靠借债投资,因为借债投资交的税少,而靠自我资金投资交的税要多一些;借债投资要付债权人利息,而这部分利息是可以从企业税中免除的;债权人得到的利息交的税也要少一些。因为它是投资所得、国家鼓励投资,对这部分投资收益收的税不重。

相反,如果企业靠自我资金投资,投资赢利既要交公司税,又要交增值税。如果投资赢利再分给股东,股东还要交所得税:各种税收加在一起,在发达国家靠自我资金投资的项目要比靠借债投资的项目多交近一倍的税。

4)杠杆功能

企业与银行都会求助于借债来使用“杠杆功能”,也就是利用利率与投资回报率之间的差来赚取利润。

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时代的财务对策

(一)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增长财务战略

可持续增长的财务战略突出体现在“四个支持”上:支持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投资;支持有利于价值创造的投资;支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投资;支持有利于战略实施的投资。同时转变理财观念,不仅要关注过去,更要关注未来;不仅要关注硬资产价值,更要关注软资产价值;不仅关注财务指标,还要关注非财务指标;不仅要关注单位利益,更要关注利益相关者共赢。为此,财务管理工作要切实实现“三个转型”:一是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努力从传统的职能管理向职能管理和业务协同的价值管理相结合转型;二是财务管理目标转型,努力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向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相结合转型;三是财务管理重点工作转型,努力从以控制管理为重点,向管理控制和战略决策支持相结合转型。

(二)创新融资渠道,加强现金流管理,大力推进产融结合

1.广开融资渠道、保障资金安全。通过资本市场的上市、增发,资金市场的贷款、发债、授信等各种方式进行融资。

2.加强资金集中管理,解决“存贷双高”现象。目前国外采取司库的形式进行内部资金集中,国内则是采取财务公司和结算中心的形式来进行内部资金集中。达到不改变资金的使用权、收益权、所有权,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效益的目的。

3.高度重视现金流管理,处理好现金流和战略的关系,现金流和利润的关系。现金流量是企业决策与经营管理的重要变量,现金流是企业发展的血液、生命线。

4.积极推进产融结合。充分利用财务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产业基金等支持企业产品销售、出口和科研生产。

(三)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成本管理水平涉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企业的生存发展。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要大力推进战略成本管理,着手构建增收与节支并重、内部与外部并重、技术与经济并重的全价值链成本管理体系。

1.实施全员成本管理。要从设计源头抓起,将成本管理落实到科研设计、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

2.积极推进商业模式的转变。通过转包或RSP(风险收益共享)等合作模式,努力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减少资本性投入。

3.实施增收节支并重的成本管理战略。主要是狠抓市场开拓,应用管理会计,摊薄固定成本;狠抓流程、采购成本、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及价值工程等。

4.全力推进重大项目的总会计师制度。学习美国波音、UTC等公司的成功经验,推行项目总会计师制度,从设计入手,控制成本费用,提高产品的技术经济性和竞争力,逐步改变技术、经济脱节的现象。

(四)积极参与资本运作

利用资本市场,转换经营机制,通过上市、增发、并购重组、引进投资者等多种形式开展资本运作是做大做强企业的必要途径。危机时期对部分企业来讲是快速做大的机遇。

(五)完善财务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

经验证明,管理链条越长,企业规模越大,管理风险越大。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集团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统一财务制度;规范债务管理;严格经济担保;严管对外投资;严控证券投资(含金融衍生品);加强汇率管理;完善监督体系。

要及时根据新的体制机制,修订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要对重点单位、重大事项实施特别关注。集团公司要统一控制整体负债规模,负责综合授信的分配和债券、票据的发行,限额以上的投资、担保的审批等。严禁对集团外的单位提供担保、严禁证券二级市场交易、金融衍生品交易等高风险理财。

严格防范投资风险,加强投资的经济论证和投资后的财务监督。对并购坚持“与主业相关、有投资能力和保投资回报”的财务风险防范原则。要建立《重大财务经济事项报告制度》,及时掌握所属单位的风险事项,并协调解决。

同时,加强财务稽核,在大中型企业设置总稽核师,小单位配备专兼职稽核员。积极防范汇率风险,围绕偿债风险、盈利风险、运营风险和发展风险,选取重要指标,分类设定临界值,建立财务预警体系。建立完善财务、审计、纪检监察和法律四位一体的监督检查体系,共享监督资源,加大监督力度。

在金融危机的阴霾逐渐散去的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过对危机中暴露的企业财务管理薄弱之处的反省、思考,如何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贯彻到企业财务战略及财务管理实践之中,使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仍然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会 计 理 论

任课老师:朱继军班级:注会08401 学号:0840120150 姓名:夏亚文

更多相关推荐:
中级财务会计总结

中级财务会计上了两个学期的课程了,最最深刻的一个体会就是“难”,我们刚接触会计是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开设的会计基础课程,那时候还老抱怨说太难了,现在才发现那个时候的我们是一群幸福的孩子。还记得上基础会计的时候,李…

四川师范大学仿真综合实习,财务会计总结

四川师范大学仿真综合实习会计个人总结目录一、实习单位基本情况与所从事岗位的职责进行简单的描述(一)公司简介……………………………………………………………1(二)个人职责…………………………………………………………

财务会计总结

工作总结20xx年来,在领导的安排下我们财务做出了适当的工作调整。实业有限公司。由于财会工作繁事、杂事多,其工作都具有事务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此结合具体情况,总结如下:1、及时准确的完成各月记账、结账和账务处理…

财务会计总结

20xx就要到来之际,我先祝贺各位同事在度过愉快丰收的一年和在未来一年中万事顺意!自己在局与中心领导和全体同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坚持自我严格要求、加强学习、踏实工作,在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

财务会计年终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20xx年很快就过去了。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今年,是本人到教体局工作的第四年。在一年的时间里,在领导及同事们的帮助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无论是在敬业精神…

财务会计工作总结

我自20xx年x月份到公司实习,于20xx年x月正式上班,到现在已经3年多的时间了,这期间在公司领导和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下,在其他相关人员的积极配合下,我与大家团结奋进,踏实工作,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在我…

财务会计工作总结报告

时光荏苒,岁月飞逝,不知不觉间年已逐渐离我们远,崭新的年正快步向我们走来。回首过的一年,当初对工作有一丝迷茫和质疑的我,自有幸加财务部融资团队后,在领导的悉心关怀和同事的热情帮助下,坚定了工作的信心、明确了工作…

财会工作总结

财会工作总结一学期来我校财务人员能按照国家和上级政府及中心学校财务管理中心的规定认真制订好本单位的资金预算计划及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学校的预算计划和管理制度是通过学校教代会而制定的在开展财会工作中能结合实际认真做...

财务会计课程总结

财务会计课程小结本学期我担任了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工作下面就我这学期的教学情况做如下小结一教学内容安排财务会计课程是为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系统地...

成本会计总结

光阴如梭半年的工作转瞬又将成为历史今天站在这个发言席上我多想骄傲自豪地说一声一份耕坛一份收获我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然而近阶段的工作检查与仓库管理员的理论考试的结果让我切切实实看到了财务管理的许多薄弱之处作为财务部...

财务会计总结

会计专业财务会计总论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构成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目标会计要素资产定义特征分类负债定义特征分类所有者权益定义特征与负债区别收入定义特征分类营业外收入是不是收入与利得的概念区别差一个字收入与利得的...

财务会计工作总结

财务会计工作总结篇一财务gt会计gt工作总结xx年年在分局党委的领导下财务股全体同志紧紧围绕省局市局工商工作会议精神和我局xx年工作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中心开展五项执法行动推进五项改革加大五大建设这一总体要求一如既...

财务会计总结(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