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版新课标学习计划

时间:2024.4.14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及学习计划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有如下几点重要的变化:

一、新课标修改后最大的变化是:双基变四基,双能变四能。

2011版 "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课标》修订中在继承我国数学教育注重"双基"传统的同时,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强调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课程目标。

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它是伴随学生知识、思维的发展逐渐被理解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学生数学活动中积累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觉得,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需要我们数学教师潜心思考与研究的。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20xx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更应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己任。

三、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20xx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四、课程内容的变化

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

具有可操作性。

五、实施建议的变化

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通过学习20xx年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旧的不能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今天的课堂教学最重要是读懂学生。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学习计划:

第1----4周 第一部分 前言

第5----10周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11----15周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16—18周 写好学习体会


第二篇:学习20xx版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学习2011版思想品德课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一、要准确把握教师角色

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

1、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教师,尽量避免对于新课标只讲理念,不讲理解,而应该“专业地读懂教材,用心地读懂学生,智慧地读懂课堂”,让课灵动起来。 “教师应该静待花开”,

1、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1、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的时空占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

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那么,数学就不在仅仅是书本上板着面孔的枯燥的数学题,数学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提高数学素养,使之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去解决问题。

学习完新课标,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只有真正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才能为孩子们奉献出既“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

《新课标》中的课程理念这一部分中,提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所以我认为,教学要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教师就必须彻底的转变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课堂、面对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首先,我们应认识到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因此,真正的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

间的学习差异,并且承认这种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要了解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师不仅要敏锐地发现这种变化,而且要有效地促进这种变化,永远要对学生满含期待。

二、树立终身学习观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而不能自以为是,要不然在教学实践中只会“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同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当不同的角色。既要当学生的教练员,又要当学生的陪练员,有时还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

三、树立新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虽然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

师也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但效果还不太明显。现在课堂上变“满堂灌”为“满堂问”的教师也不乏其人。许多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毫无价值,只是把课文中的陈述句变成了疑问句。教师教学手段单调,枯燥,大搞题海战术,以考试逼学生,把学生当成容器。

现在的教学观应该尊重学生,培养探究性学习。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四、改变工作方式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教学工作,教师之间将需要更加紧密的合作。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

新课改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为课改实施过程最直接参与者的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自己,完

善自己,真正把课改的新理念内化为每日的教学行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才能积极有效地推进课改。

对于新课标,新教材,应当说大部分教师都尚处于学习阶段,并无多少实际的经验可言。也许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诱惑力。自然,我们为之研究的空间也是极为广阔的。当然,课程改革是漫长和艰巨的。“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新旧课标的不同之处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十年来首次大规模修订,新课程标准与旧课程标准相比较,主要在三个大的方面共九个内容的重大修订,即:

1.“成长中的我”部分的重要修订:(1)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之处;2.“我与他人和社会”部分的重要修订:(1)要求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2)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3)引导学生“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3.“我与国家和集体”部分的重要修订:(1)积极关注青少年成长的新环境——现代媒介;(2)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3)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4)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概括起来讲,主要是要增强生命教育、相处之道、网络文明、民

族团结、劳动观念、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三、培训让我明确了实践新课标的方向

2,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注重关注学生状态,教师要学会倾听、接纳,学会点拨与必要的引导。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学会真诚与微笑,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

3、新教材给了广大教师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教材只是一个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不必再以教材为核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去更好地寻找资料,采取多样的方法与途径组织教学,增加课堂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以施展自己才能、说自己想说、问自己想问的问题,从教师从同学那里得到启示帮助,增加了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学会怎样与人沟通与合作。

5、课程标准的改革使教师能够用较为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看待学生。课改后的评价原则有一点谈到,“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课改前,由于面临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压力,教师主观上也知道应发展客观地来评价学生,但在这两率的压力下,不自觉地就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忽略了其他评价标准,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把学生用统一的尺子去量,在情感上、在语言上、在期望值上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种状态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压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新课程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考

【摘要】新课改带给教师全新的课程理念,这些理念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课程作为一种开放度更大的课程,不仅要赋予学生自由思考的权利,也在试图启动教师的思考力。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关注学生的关注。

【关键词】新课程;思品教学;教师;学生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人们对于“课程改革”一词耳熟能详,

一、关注学生的关注,让教育回归生活

新课程带给我们的一个新理念就是:要将学生的生活引入我们的教学之中。思想品德新课程之所以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其扩展的基础,正是由于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品德形成的特点:品德是伴随着学生的成长逐步形成的,在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中,许多品德问题都出现在学生们的生活中,解决这些问题就是他们的品德形成过程。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关注,做学生的指导者,激励者和参与者,而不再是知识的权威灌输和脱离实际的说教者,真正做到回归生活,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大趋势,德育课程更应该回归生活。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应以课本为凭借,以生活为基石,真正实现“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在七年级上册的“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课中,我让学生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找等方式搜集有生命存在和没有生命存在的图片,然后上课时让他们交换图片来观察、思考,谈自己的感想。通过彼此间的交流,学生都感受到: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生命之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于是,“珍爱生命”就由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人的修养和情感体验了,而且学生学得也很轻松,快乐。

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的授课过程中我针对“战胜挫折,磨砺坚强意志”这一问题,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我的成功与你分享”——让学生畅谈自己如何战胜挫折,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学生说自己经历的事,更贴近生活实际,更有意义。最后再回归书本时学生都很容易理解。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的教学任务,真正地做到了让课堂回归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关注,由学生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就像一位学生在说的:思想品德课最好走进我们的心灵,具体问题要具体方法解决,而且最好是让我们自己来解决。

二、平等交流、沟通,开启学生的心智

成功的一堂课离不开师生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学经验方面处于积累阶段,与老教师相比可能有所不及。但是可以利用自己与学生年龄上差距较小这点优势,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和他们做朋友,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只有和他们做朋友,他们才可能真正的信任你,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你,你也才可能帮得上忙,也才能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的转化到他

们的思想中。

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的尊重他人问题时,我先进行启发谈话: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有人不尊重你的事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尽可能地把当时的情况讲出来。然后,教师简述周总理的感人事迹,并分层提问:当保卫科同志拦住一省代表的车给总理让路时,当服务员给总理端茶送毛巾时,周总理分别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来解答问题。再引发学生对“尊重他人”这一道理进行理性的探究:周恩来是国家的总理,日理万机。服务员为总理服务,这是他们的职责,那为什么总理还要这样做?疑惑的产生就是探究的开始,教师和学生在交流沟通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自主地进行生成性品德养成的活动,最终获得认知,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的。

三、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各种新观念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特别是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中的所处的地位等方面对传统教学观念提出了严重挑战。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另外,还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个别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观点。例如:在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我会说:你还想说点什么吗?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想听听老师的不同意见吗?现在社会所认可的是这样??在学生的眼神中带着些许的疑虑时,我不会说:你们听懂没?我会说:我表达清楚没?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的同时,我会说:欢迎老师加入你们的行列吗?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既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又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师生关系会更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

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活

新课程倡导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通过各种“活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辩论”、“表演”、“游戏”、甚至走出教室的“活动”课渗透着每堂课。在新课程下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在讲授七年级下册《走向自立人生》中我给出辩题“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成长有利”和“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成长有利”让学生辩论,通过辩论学生认识到自立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意识到要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如八年级上册《网络交往新空间》时:围绕中学生上网这一敏感话题,我组织了题为“中学生上网利与弊”辩论赛。在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内容时,我开展了讲故事比赛活动,要求学生讲述人对其他生命关爱的故事。通过讲故事比赛,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一个人去关爱呵护周围的生命和环境,和各种生命和谐相处。在讲到《珍爱我们的生命》时,让同学讲身边熟知的珍爱生命的感人故事,使学生真正融入其中,

体会生命的价值,延伸生命的价值。

教学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能否调动学生参与,是一种能力,特别是在新课改下这一点尤为突出,上课不能自问自答,不能灌输式讲课,不能代替学生回答问题,不能不管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反应。但活动不能留于形式,要能说明问题,而且教师控制不了课堂听任学生散乱也是不行的,怎样来找到这两种状态的契合点,我想这应该是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必须加强的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中学各科中语、数、英的地位不必多说,物理、化学等科目也因其有趣的实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假如政治课还停留在一张嘴、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传统教学模式,自然迫使学生转移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直观性强,能够将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调动学生的眼、耳、脑,让他们兴奋起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创造一个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的场景。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从初一到初二,每节政治课,我都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把课堂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丰富教学内容。如在讲《情趣与兴趣》时,我用多媒体呈现了一组风景优美的图片,让学生在观赏的同时感悟情趣的内涵。这样的情境引入,使得抽象的概念生动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经常会用生动有趣的FLASH进行导入,调动学生的兴趣。当然课件制作不能留于形式,要能说明实

质问题。

六、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楷体小字部分

当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目标,在新课程下,教材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淡化了学科理论体系,增强了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而教材中采用大量的楷体小字内容,则进一步加强了与学生生活和经验联系,使教材中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作为一名政治老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做,而不是考。建立起这种观念后就舍得用时间在楷体小字上,教材里宋体字部分一般是理论知识,很多学生一开始难以读懂,只有结合楷体小字才能很好理解这些观点。例如在讲第六课“学会调控情绪”时,学生比较难理解“情绪与个人的态度是紧密相连的”这个观点。于是,我有效利用课文中的楷体小字故事,把文字改变成小品,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顺理成章地得出“老奶奶面对下雨由发愁到乐呵呵的原因是她的态度改变了”的结论。这样,学生自然也就理解了情绪与态度的关系。当然,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因此通过楷体小字使学生把生活与理论结合起来,可以说楷体小字一个很好的生活缩影,学生易读懂、也容易走进学生的生活。

七、巧妙运用语言艺术。

在一年多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备课很认真,教案写得点滴不漏,可有时候达不到预期效果。其实,后来想想是忘了拿

“语言”这个武器。虽然政治教师不是演说家,但我想必须做到:清晰、流畅、具有幽默感。清晰,在一节课里,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突出,或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始终不离开课程重点。这与个人说话习惯有关,因此平常应多加注意。流畅,并非闭着眼睛背教案,而是事先将内容烂熟于胸,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幽默,也是现代人的一种素质,学生在幽默的氛围中学习会学得快乐,它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不妨多注意吸收各种信息,在察觉学生沉闷时来点幽默调节一下,使课堂张驰有度。

一直觉得教师不能改变一个人的过去,但起码可以改变学生的态度,并能让学生在他们的课堂上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当我再次审视新课程,想起一位哲学家说过的话:“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我想新课程的意义也就在于此吧。

弄清课改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站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进行课改。要知道,课改的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课改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在实际工作中,既要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又要有一定的超越性,更要广泛地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并在其指导下,从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三,一定要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下功夫。本次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和教学方法作支持,课改的美好目标就难以实现。第四,让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协调一致,深入

细致地、全方位地实施素质教育,逐步建立起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

第一,“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

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学生的学校生活的丰富程度和性质基本上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发展。依据这一原理不难发现,中国学生之所以普遍具有“两高两低”的现象,即基础知识掌握和应试能力高,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生活太缺乏创新活动和动手操作活动,就在于学生整天都忙于周而复始地听讲、记结论,以应对接二连三的各种考试。

少讲多学的理念

少讲多学中的“少讲”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少地进行给予式的讲解。5分钟能讲明白的,绝不讲6分钟,学生自己能够研究明白的,教师绝不要讲,从而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而不要把课堂视为欣赏教师讲演、被动静听和接受结论的场所。“多学”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学生的活动多,即学生自己动脑想,动口说、读,动手写、摸、做,动情感受、领悟、体验的时间多,机会多,也就是得到的锻炼多;二是学到的知识多,信息量大;三是学生的收益多,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高,学习效益好,也就是学得更扎实更有效,相关素质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少讲”是手段,“多学”是目的。只有“少讲”,才能真的“多

学”;只有达到“多学”目的的“少讲”,才是高水平的“少讲”。讲是为学服务的,究竟讲多少为好,完全取决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学习习惯。我们不可能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要以保证学生“多学”为标准来确定讲的内容的多少与时间的长短。只要能保证学生“多学”,教师的讲解越少越好。

在教与学的比重关系上,我国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精讲多练”阶段,即教师的讲解要精练,要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讲完之后,要领着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以期熟能生巧。二是“精讲精练”阶段,即不仅教师要精讲,学生也要精炼,避免陷于文山题海之中,加重学生的负担。现在正在进入第三个阶段,即“少讲多学”阶段。这一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不再是自己讲得怎样,而是学生学得怎样;教师讲多少、怎样讲、什么时候讲完全取决于学生学的需求,即因学定讲。

第二,讲授只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手段之一,绝不是全部。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引起研究、组织研讨、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提供信息、激发竞争等等,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教师教学技能必须多样化。在一节课中,究竟使用哪些教学技能,这些教学技能怎样组合,也完全取决于学生的需要,即因学定教,没有固定的模式。

第三,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再是教师讲得怎样,也不是教师运用了哪些先进的教育技术,而是学生学得怎样,是不是达到了“多学”的目的。如前所述,这里的“多学”不仅是获得的知识多,而且

包括得到的锻炼多、体验多、学习的质量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益好。这一特点可以概括为“以学评教”。

“少讲多学”是素质培养的根本要求,也是这次课改在教学法上的新要求。它将引发一场课堂教学法的重大变革,它将进一步地激发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活动。也只有如此,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以贯彻落实,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六、改变学习方式的理念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点。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可能有积极主动、生动愉快的学习过程,也难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等素质。改变不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重要任务之一。《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七、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的。确立这一教育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副作用,减少无用功,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检验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

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预期的”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案中设计好的、符合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要求的目标和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和发展”目标。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同一节课中获得的“进步和发展”也不尽相同,只要是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算是有效的教学,所以,有效教学也有不同的水平。另外,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应该能够通过常规手段检测到或被观察到。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教师教得多么卖力、多么认真、多么精彩、多么生动、多么辛苦,也不管是学生不愿意学,还是学不会,或是什么其他的原因,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

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一定要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特别是要做符合课改要求的正确的事情,一定要确立正确的预期目标,千万不要固执地坚持自己已有的不良习惯。其实,许多教师在很多时间里都在为已经不合乎素质教育要求的目标而辛劳。第二,要在已有的质量观的基础上,确立起效益观,要讲究教育教学的效益,要用较少的师生的精力和时间,取得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要旗帜鲜明地反对缺乏效果的“奉献”,因为这种“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第三,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应具体化,应特别关注那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目标。目标具体,措施才有针对性,教学效果才会好。第四,要养成经常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实践证明:经常反思的教师,进步就快;不经常反

思的教师,进步就慢;不会反思的或不进行反思的教师就难以取得进步。第五,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技能。需要指出的是,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要给以高度注意,并尽快按照新的要求去充实提高相应的新的教育教学技能。例如,课程开发的基本功、教学策划与设计的基本功、了解学生和与学生沟通的基本功、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的基本功、帮助学生积极进行“意义构建”的基本功等。

八、提高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含量和艺术水平的理念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有位学者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但把这15克盐放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把15克盐给吸收了。教学中的情境对于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就如这汤中的盐,盐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要溶入情境中,才能体现出它的活力,学生才会乐于接受。学生在思品课上所学的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的,但表征它的文字符号却是很抽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语言符号和实践生活积极联系,理解教材所蕴含的知识。

教学情境就是用直观的方式反映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的事物和相关背景。通过教师提供的真实的问题背景让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有相应的感性认识,产生情感共鸣,完成知识的构建。

思想品德课常用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竞赛情境,生活情境等。

在讲授初三的《灿烂的中华文化》,笔者用了一段20xx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学生通过画面中的山水画、象形文字、昆曲、京剧、太极拳,充分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当然学生对这一课内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实践证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勤思,创造善问的课堂氛围。

余文森教授在回答“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这个问题的时候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出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从余教授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把课堂建设成为一个学生学习的实验室,老师可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和学生共同创造勤思、善问、积极的课堂氛围。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新课程“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反思课堂教学,更新课堂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教师应该常常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学会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美国学者波斯纳有一个关于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反思教师能够不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所在,

摆脱经验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反思的内容很多,比如,学生的课堂反应如何?学生接受的情况怎样?教学目标实现否?教学结构合理否?有无闪光点?有无改进之处?等等。教师要不断反思、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低效和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走向有效教学。

利用人文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是密切联系,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传授书本知识,教学要创造条件,根据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老师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学校周边的人文资源,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体验,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步提高其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思想品德课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总之,从一定意义上说,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程应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本着“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科研上下功夫,积极实践创新,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释放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更新了我对思品课的理解,也明朗了思品课所应坚持的方向。一个个与时俱进的字眼在突破中熠熠闪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公民意识”“公共精神”“媒介素养” ??,新课标正以新的理念引领我们初中思品课教学从坚守、突破走向超越。

这次培训,让我印象最深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上的坚持、发展与完善

(1)坚持学生发展为本,推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得到加强。

(3)坚持“三维目标”统整,强化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4)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

(5)重视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合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第二,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上的重要调整

(1)增加了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由过去的一条增至三条。

(2)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之处。对于青春期现象,新课标调整为更加积极的视角,引导学生从积极角度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

意义,乃至面对青春期问题时也是如此。感受“长大了”、“成熟了”的美好与责任。

(3)要求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 。新课标强调学生与父母间的有效沟通,意在改变过去那种让学生一味顺从家长的权威的心理,把“克服逆反心理”修改为“调适逆反心理”。

(4)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初中生应当学会体会家长辛勤经营家庭的用心与困难,树立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在分享家庭温暖中,展示自己对家庭的贡献同时,也应将履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及管好自己等作为家庭成员的基本职责;提倡从青少年的视角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庭生活方式的悄然变革,输送家庭美德新信息,让父母因为自己能开创家庭新生活而自豪。

(5)引导学生“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

(6)积极关注青少年成长的新环境——现代媒介

新课标加了个新的条目,“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作为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分析媒介信息,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并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能够借助媒介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7)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

新课标期望通过这一点的增补对初中学生进行适度的职业生涯教

育,但这不是最主要的目标,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相关德育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的价值和尊严。

以上的种种变化,让我们看到新课程本身不断探索前进的脚印,这些脚印在严谨地篆刻着时代赋予思品课程的使命,在向每一位与会者传递着新的德育理念。我们有责任当一颗颗石子,让它溅起的涟漪不断扩大,不断扩大成波浪,推动我们的思品课堂教学走向本真,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学习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教学理念的三大转变

二.思想品德教师务必要使课堂“活”起来

教师转变观念,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起来。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与速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学生每节课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5分钟,若教学方法呆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习惯。为避免这一点,教师应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议一议”,“说一说”等等,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高,不会感到厌倦,学到的知识记忆得特别牢固,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三.思想品德教师务必要开拓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充分挖掘学生资源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资源,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在讲授“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时,针对学生中的违法案件,如打架斗殴,使他人致伤、致残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分别列出这些行为的后果,即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可以做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分辨是非,体会遵纪守法的好处,违法的危害,从而达到通过自我教育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2.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因而教学的失控就不能局限于学校时间及教师,而是要走向社会、走向实践。

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如在讨论“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时,组织学生走访工商部门,搜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这一活动,有助于他们获得搜集信息的能力,关注现实生活,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掌握防止侵权、善于维权的方法

此次课程修订,总的来说有了很多细微的变动,内容的修改也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规律,也变得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教学阵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思想品德课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的课程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就要注重从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四位一体地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新课程下如何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吃透教材,做到脉络清晰,胸有成竹.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要求我们对教材做到了如指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要明确课程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初中生在生活中需要认识自我,处理与他人和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另一方面,初中生在处理这些关系时都会涉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重要的内容要素。由此,才能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知识为息息相关、层层递进的。

第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形式单一,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厌倦,兴趣大减。因此在课堂上可采用自主式、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比如:我曾有幸参加过北辰区教研室组织的实验中学听课活动,实验中学选用的是爬黑板的形式,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主导者,学生自己找知识点,并写到黑板上,这种形式充分激发学生合作探索的欲望,锻炼了主动探讨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成就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第三、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

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教师不仅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自学。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们将来是要自己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面对自己的未来的,而这些就需要他们自身要学会各种知识和技能。在学校里,老师还可以教会他们,但是出了社会呢,怎么办?老师不可能一生都陪伴在学生的身边,不可能一生手把手去教育他们。所以,关键的还是要教会学生们如何懂得去自学、自省和自悟,这样,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第四、要重视和应用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初中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在课堂评价时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对此,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采用灵活多样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抓住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恰当的,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

第五、教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和完善。政治是一门变化性、时政性极强的学科,要想更好、更多、更及时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自己就必须要不断地“充电”。多看时政新闻、报纸、书籍等,

及时地了解当前国内外政治动向,并能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开扩视野,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养。才能灵活使用挖掘教材。只有自己有满满的“几桶水”,才能倒给学生满满的“一碗水”甚至是“一桶水”。

总之,只要教师遵从新课程观念,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够上好思想品德课。

更多相关推荐:
新课标学习计划

关于落实新课程标准学习计划根据古鲁板蒿中心学校开展学习实践课程标准活动月实施方案我预计从四月中旬至五月中下旬开始集中学习20xx版新的课程标准为切实让广大教师学习好新课程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实施好新课程我...

新课程标准学习计划

新课程标准学习计划罗洪发在新课程标准培训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得以不断地提升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特制定此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使自己对新的课程标准能有所理解对新的课程结构有新的认识并明白新的课程结构...

新课标学习计划

新课标学习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按照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化的要求培养新形式下的强有力的博学多识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特制定新课标学习计划二目的要求1充分认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新课程标准学习计划

2积极组织有关新课程方面的论文撰写评选及征文活动和教案评选活动要求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内涵目标任务措施等展开进一步的讨论并结合自己在实践新课程中的教学体会写出有独到见解的优秀论文鼓励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实践好新教材对优...

新课标个人学习计划

新课标个人学习计划河湾小学尹燕面临着新课改我们每位从事教育职业的人都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压力教学理念必须更新得用新理念去教学教学方式也得改变由过去的灌输式变为合作式不能在把学生当作容器不论学生个人是否愿意接受教师...

新课标学习计划

新课标个人学习计划杨冲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新课堂不断推向深入为了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的进取做好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将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新考纲计划如下以利于做好这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一紧紧的跟...

新课标学习计划

新课标学习计划20xx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学习计划泸水县小沙坝完小赵林军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紧紧围绕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效性这个中心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引领认真贯彻...

1新课标学习计划

云炉小学新课程标准学习计划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为了切实让广大教师学习好新课程标准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实施好新课程标准制定如下实施计划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1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抓...

20xx-20xx学年度新课标学习计划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新课改工作计划西夏镇曹湾小学二0一四年二月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实践为核心以教师自主学习实践反思提升为主体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思想为指导充分让我校教师在实践新课程聚焦新课堂中...

新课标学习计划

南庄小学新课标学习计划新学期开始我校紧密结合20xx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重点从四个方面落实新课标精神一是加强新课标指导思想的学习学校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集体学习号召全体教师...

新教材新课标学习计划

新教材新课标学习计划一学习内容1初中新课程标准2体现新课标理念和课程改革精神的课堂教学指导的教学工作二学习重点一学科新课程标准1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

新课标学习计划

新课标学习计划河湾小学马辉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新课堂不断推向深入为了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的进取做好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将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新考纲计划如下以利于做好这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一紧紧...

新课标学习计划(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