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的物流资源计划(LRP)系统模式研究

时间:2024.4.2

上海海事大学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 DISSERTATION

论文题目:基于WEB的物流资源计划(LRP)

      系统模式研究         

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          

工程领域:       交通运输工程        

作者姓名:          周剑敏           

指导教师:          林国龙            

企业导师:          王  捷           

完成日期:       二00四年十月      


摘 要

企业的物流管理是在现代工业生产管理技术对企业生产、技术潜力挖掘达到极至后的又一利润源泉。通过综合努力,可以帮助企业按最低的成本创造价值,并将成为企业优势战略的奠基石。当企业物流一体化成为一种企业管理的需求时,物流资源计划(LRP)就是生产流通型企业运营过程中一种联系产、供、销。既适时适量保障相互之间物资供应又使总费用最省的资源计划。

简单地说,LRP的实质是在制造企业系统内部实行MRP,在生产厂外部实行DRP,最显著的特点是在计划时考虑了物流的因素,把物流作为联系二者的纽带。在企业生产、销售、仓储等各环节、企业与供应链上下环节之间因数据库异构而造成传统LRP概念中数据交换和传递过程的实际困难,真正的LRP系统并没有在生产企业中被广泛使用。特别在中小企业中,因技术、人员、经费的限制,实现LRP更无从入手,这使得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竞争更处于不利位置。

通过研究,作者认为引入XML技术及XML数据交换技术是实现LRP系统开发和企业应用的主要途径。

XML技术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是国际互联网联盟W3C的国际标准,是下一代的网络通用语言。XML是一种具有很强扩展性的自描述语言,他不仅可以表达数据的内容,而且还可以描述数据的结构。利用XML语言为中介可以很好地实现结构化的数据在系统间的交换。便于实现一个在特定应用领域里的标准应用协议。

在XML技术上建立的基于WEB的物流资源计划系统模式,从企业内外物流资源管理的不同特点出发,采用了服务器端的XML转换中间件,将关系数据库数据与交互方便的XML数据文件相互转换;客户端采用方便易用的WEB浏览器直接操作的解决方案,能够较好地完成LRP系统的工作目标。

在XML技术基础上建立的基于WEB的LRP系统模式平台具有易于实现、保护企业已有的信息系统资源、实现成本低等优点。

本文推出了基于XML的LRP系统方案、基于XML的LRP系统核心模块代码和基于XML的LRP系统核心模块说明,给出了基于WEB的LRP系统结构整体模式结构及其说明。

关键词 物流资源计划,XML,WEB


ABSTRACT

The enterprise’s logistic management is another resource of profit after the modern industrial managing technology has reached its extreme level of tapping the enterprise’s existing potentials. Through integrative efforts, it can help the enterprise to create great value at the lowest cost and will become the corner stone of optimum strategy. A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logistic becomes the need for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logistic resource plan ( LRP ) is a resource plan which links production, supply and market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operation and which not only guarantees smooth interflow of commodities but also reduces the total cost.

Briefly speaking, the essence of LRP is that MRP is run in the interior of the production enterprise system and DRP is run in the exterior of the production system, the most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of which is that the logistic factor is considered while planning and logistic is regarded as the link between the two sides. Due to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mitting and exchanging traditional LRP data in various links of production, marketing and storage as well as the links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its customers, the real LRP system has not been put into use in the production enterprise. Especially in the small and medium scale enterprises, it’s not possible to realize LRP owing to the restrictions of technology, personnel and expenses.

Through research,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XML techniques and XML data exchange techniques is the major way to realize the exploitation of LRP system and application in the enterprise.

XML is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f the international internet union W3C and is also the next generation of network common language. XML is a kind of extensible self-descriptive language, which can not only express the data contents but also describe the data structure. With XML as medium,it is likely to exchange structural data between systems and is easy to realize a standard application protocol in a specific area.

The web-based LRP system model established with XML technology adopts the XML exchange intermediary at the server terminal and exchanges relative data in the data base with interactive XML data so that the customer can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LRP system with the easy WEB explorer.

The web-based LRP system model established with XML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easy handling, protecting the existing information system resources and low cos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LRP system plan based on XML, the module code of the LRP system plan based on XML as well as its instructions, and gives the system’s whole model structure and its instructions.

Key Words  logistic resource planning, XML, WEB

                                                   Zhou JianMin(MTE)

Directed by Professor Lin Guolong


目 录

1. 引言. 5

1.1 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概念. 6

1.2 分销资源计划管理系统(DRP)概念. 7

1.3 MRP、MRPII、DRP的局限性及其集成需求LRP 9

1.4 制约LRP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瓶颈及研究目标. 10

2. 物流资源计划及相关领域现有研究成果、应用状况. 13

2.1 物流资源计划概述. 13

2.2 LRP:DRP和MRP集成应用的意义. 15

2.3 LRP系统的功能. 16

2.4 LRP系统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7

3. 基于WEB的LRP开发基础:WEB物流数据库及访问. 19

3.1 WEB数据库及数据访问. 19

3.2 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技术. 25

3.3 传统WEB数据库访问及数据交换技术在LRP应用中的不足. 32

4. 基于XML技术的WEB LRP系统开发. 35

4.1 XML技术及特点. 35

4.2 基于XML的LRP系统设计. 40

4.3 基于WEB的LRP系统结构整体模式. 49

5. 结果与讨论. 53

5.1 基于WEB的LRP系统开发模式设计小结. 53

5.2 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54

5.3 结束语. 55

6... 致谢. 57

7... 参考文献. 58


基于WEB的物流资源计划(LRP)系统模式研究

引  言

企业的物流是一种综合的努力,其目的在于帮助按最低的成本创造价值。当物流作业被高度一体化,并定位成一种核心能力时,就能成为企业优势战略的奠基石。从上世纪60年代起,随着物流管理逐步一体化,企业开始通过机构重组突出物流功能,其组织结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离的功能结构、功能集合的阶段及过程集合的阶段。

当企业物流一体化成为一种企业管理的需求时,物流资源计划(LRP)就是生产流通型企业运营过程中一种联系产、供、销。既适时适量保障相互之间物资供应又使总费用最省的资源计划。“其实质是在生产厂系统内部实行MRP,在生产厂外部实行DRP,最显著的特点是在计划时考虑了物流的因素,把物流作为联系二者的纽带”①。

但是这么些年来,物流资源计划只不过成为人们设想中的理想的企业物流管理的模式,却没有一套适用的系统在中小企业中普及应用。分析起来,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中制约物流资源计划普及应用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制造企业在生产、销售、仓储等各环节、企业与供应链上下环节之间因数据库异构而造成LRP概念中数据交换和传递过程的困难。


第一章  概述

1.1 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制造资源计划(MRPII)概念

 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简称MRP)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在全面分析制造企业生产库存的特点以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物料计划与库存控制系统,它是将企业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集成在一起的“一体化”物流管理系统。自 1961年美国的一家拖拉机制造厂建立第一个 MRP系统起,MRP已获得广泛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

MRP II(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是在80年代从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为完善和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克服了MRP系统的不足,在系统中增加了生产能力计划、生产活动控制、采购和物料管理计划三方面的功能。它主要用于解决制造商最基本的经济矛盾--供需矛盾,这种矛盾的解决体现在MRPII能根据生产物流和采购物流的实际情况来下达准确合理的物料计划而下达的各个物料计划又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但从推行MRP II的企业来看,往往会有“MRP II不一定适用’的误解。这主要是由于对MRP II的作用与生产物流和采购物流的实际情况对MRP II的作用认识不足。如何运用MRP II管理生产物流和采购物流,如何让不断变化的生产物流和采购物流实际情况与  MRP II及时对应,将取决于这两方面作用的发挥。

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战略和市场运作模式。为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加快物流速度,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许多新的应用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不断得到应用。MRP II就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制造资源计划的计算机管理应用技术。在制造业,MRP II是一种对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科学控制管理的有效方法。它包括基础数据、物资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财务、质量、设备、人事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子系统。这些相互联系的功能模块,通过计算机处理,形成企业组织经营生产管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供决策者参考。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物流的过程。管理者通过对物料的流动,或者物料状态的变化来监控考核各种计划执行的结果。MRP II运用这一基本原理,以物流结构为主流和纽带,结合资金流、信息流共同构筑起企业生产管理的控制信息系统。

1.2 分销资源计划管理系统(DRP)概念

DRP是适用于流通企业进行物资资源配置的技术,用于他们根据用户的需求计划制订进货计划和送货计划。实施DRP时,就是要输入三个文件,即(1)社会需求文件:由订货单、订货合同、提货单或市场预测数据整理而成;(2)生产厂货源文件:提供生产厂及其产品的信息;(3)库存文件和在途文件:提供流通企业仓库中各种商品的库存数量和在途数量等信息。

根据输入的这三个文件,形成两个计划文件:(1)送货计划:按照用户需求的品种、数量、时间和送货提前期以及物流优化原则确定送货时间和送货数量;(2)订货进货计划:根据用户需求、库存、生产厂货源情况以及物流优化原则确定从生产厂订货进货的时间和数量。

以生意流程优化为基础, 以销售与库存综合控制管理为核心的采购、库存、销售、促销管理、财务以及企业决策分析功能于一体的高度智能化的企业分销业务解决方案, 是针对生产企业供应链后端强化管理的高效工具。 管理系统是管理感念的实现和固化,管理感念的提升意味着企业管理效益的回报,对分销管理系统来讲,一个全面的系统可以为企业实现很多管理效益,如库存管理中可以实现库存资金占用的合理减少,库存残损的降低,库存的合理调拨等。销售管理可以实现的是客户服务水平的提升,合理预测销售的趋势,不同产品在不同地区的 科学销售组合等。

DRP也包括DRPⅠ(分销需求计划)和DRPⅡ(分销资源计划),这里讨论的DRP指其基本部分即DRPⅠ。DRPⅡ还包括运输计划、仓储计划和物流能力计划等。DRP技术的优越性,就是每天都有精确的计划,特别适合于靠订货单进行运转的企业。

分销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价值体现

1.流程优化与管理规范化

分销系统的实施过程中涵盖了供应与分销环节的生意流程优化和操作管理规范化。分销管理系统实施的前提是专家小组参与下的"分销业务流程重组"(DPR)过程。在适应企业运营特点的同时,结合先进的分销运作管理模式, 在改善整体运作效率的同时也规范了总公司、分公司及其他分销组织的运作,并从而帮助企业提高实地运作的效率。销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的远远不仅是一套软件系统-更重要的是现代的和本土化的分销渠道管理概念和优化的操作方法。

2.加强了对异地分支机构的监管力度

由于客户和业务数据都由系统所管理,分支机构的业务数据与总公司所掌握的情况完全一致,极大地加强了企业领导分支机构的监管力度。避免公司业务被少数业务人员所把持的情况,避免分支机构管理不规范,避免客户流失。管理人员也能随时了解下属的工作情况,便于监督和管理。

3、降低经营成本

分销管理系统中高度智能化的自动补货管理功能及库存的动态管理功能,避免了因库存不足而导致的终端脱销,也同时减少库存积压的发生,降低了整体库存成本。系统中系列的智能化信用管理设置能够帮助分公司及经销商减少终端客户方面的资金占压,并相应减少坏帐损失。通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和降低资金占用的方法,分销系统保证了分销组织以同样的资金实现更高的销售业绩。

3、优化资源分配

通过有效地管理生产企业的分销网络,可以合理地利用分销网络的资源,减少企业在分销网络上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占用,从而优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服务流的运作。尤其是企业对不同区域分公司之间的货物调拨功能更加强化了这一优势。

4、及时信息交流

许多生产商的产品通过分销组织进行销售,而不是直接面对终端客户。企业与市场的沟通需要通过分销机构的中转, 企业对于市场的变化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往往会丧失许多市场竞争机会。

具有多地域分布式分销网络的供应商,由于其分销网络分布广泛,对其分销渠道进行管理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大量的实践。即使这样,供应商还是很难把握那些杂乱无章的信息, 各级信息的误差被一级级放大, 数据的真实性令人置疑。而通过智能分销管理系统,企业对渠道销售信息进行集中式管理,保证了产品、市场及促销信息能够快速准确的传达到市场,从而确保整个销售渠道信息沟通的及时和通畅,这尤其在新产品推出市场和促销执行、跟踪与衡量期间,会为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巨额收益。

5、销售网络的忠诚度

分销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实现"销售公司-经销商-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换。强化了分销组织与其上游供应商的联系,从根本上改进了公司在商品运作过程中与下游的代理商、经销商之间的沟通方式、产品销售方式及服务方式。在对分销流程进行业务优化的过程同时, 也加强了分销机构对上游供应商的依赖, 从而强化了分销网络的忠诚度。

6、高水平客户服务

分销系统加强了"供应商对分销机构"以及"分销机构对终端客户"的订单及销售管理, 从不同层面上提高了对下一级客户的客户服务水平, 从而在无大幅度费用增加的情况下, 大幅度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确保了供应商在渠道中的领先地位。

1.3 MRP、MRPII、DRP的局限性及其集成需求LRP

本世纪80年代,MRP已经发展很成熟,DRP也有相当的发展和应用。它们在应用中,除了表现出优越性以外,也暴露出各自的局限性,主要是:

(1)生产系统和流通系统的接口问题。生产系统规律性强,物资需求的确定性强,用MRP可作出很详尽的物资需求计划,但其执行要到流通领域去实现。而流通领域情况很复杂,有大量的随机因素存在,导致物资筹集的不确定性。用MRP作得再好的物资需求计划,在流通领域中的执行过程却大打折扣,以致影响MRP的效果。

DRP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流通中心实施DRP可以产生一个精确的分销需求计划。但物资生产厂与流通中心的供应关系也常常出现随机性,不能完全保证流通中心所需的物资资源,使得向用户的配送受到限制,影响DRP运行的效果。

(2)MRP和DRP的差异性和统一性。DRP虽然是MRP在流通领域中的应用,理论原理上应当一致,但由于各自领域的特点,在层次结构、相关性、处理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二者之间不能简单套用。要把它们统一起来运用,则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出于竞争和发展的需要,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一批跨地区、多种经营的大型、超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他们不但生产产品,而且还搞流通;不但生产单种产品,而且生产多种产品,或者开展多种服务;不但有本地区的市场,而且有跨地区甚至有全国范围、世界范围的市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他们不能满足于在生产领域实行MRP,在流通领域实行DRP,而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采用一种跨越生产和流通的、综合统一的物资资源配置技术。

80年代以来,技术集成化倾向越来越强。技术集成程度越高,技术越复杂,给人们带来的效益也越高。在知识领域之间的界面上,把不同的技术接合起来,从而产生技术的集成效益。MRP和DRP在一段时间的应用取得效果,但各自又暴露出一些局限性以后,人们也自然想到如何把它们集成起来运用。

同时,80年代物流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给人们进行物资资源配置提供了更加深入广阔的新思路。什么东西能够把具有很大不同特点的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统一起来?惟有物流。生产领域有物流,流通领域也有物流。从物流的意义上看,两个领域可以统一起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MRP和DRP的集成应用的LRP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效果日益显现,应用前景看好。

1.4 制约LRP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瓶颈及研究目标

1.4.1 制约LRP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瓶颈

既然LRP有着良好的市场应用价值,但为什么多年过去了,LRP在生产企业中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呢?


(1)先从企业内部来看,LRP的一般结构如下图所示:

DRP和MRP分别由生产厂和流通中心从资源市场、需求市场获取数据,分别处理。由于两个市场的产品种类千差万别,针对的企业类型也有较大差异,因此两个系统采用同一个数据服务器处理数据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2)再从生产企业所处的供应链角度看LRP实现的困难。见下图所示:


制造企业的物流系统可以分为内外两个相关的组成部分:一是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是指原材料进厂(包括原材料、燃料、半成品、辅助材料等等)经过储存、加工、装配、检验到最后出厂的全部过程。仓库和工厂之间,车间和车间之间,工序和工序之间各环节存在物料储存、等待、运输等种种管理活动,它贯穿于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的始终;二是企业外部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制造企业和供应链上下游厂商必须在一个公共的平台上进行相互沟通和贸易,从而形成一个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虚拟贸易社区。

核心企业、原材料供应商、最终用户以及相关厂商,通过信息共享形成互相关联的物流供应链。而制造企业是供应链上不可孤立存在的一个环节,既是上游环节的客户,又是下游环节的供应商。供应链中的买和卖等交易活动从传统的市场转移到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市场上来,从而实现传统供应链模式向基于网络的供应链模式转变。客户不仅可以网络查询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填写报价单、提交订单、进行电子支付等等,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和交互。

在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根据发展和生存的需求,通常建立起同盟者的关系。这时各自的信息数据可能需要采用某种模式进行共享。采用EDI标准通过VAN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带来的就是网络联结维护费用的巨大、EDI标准的不统一的障碍,使得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难以加入。另外,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不同用途的物流数据也使得EDI数据翻译器的设计面临巨大考验。

1.4.2 本文的研究目标

经过文献查询和初步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本人准备在以下几个方面作深入的研究,以探索基于WEB环境下的物流资源计划(LRP)系统模式开发技术,以期在LRP应用普及方面做出努力。

1. 认证WEB技术对生产流通企业物流数据管理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2. 研究WEB环境下,LRP系统的客户端访问技术。

3. 研究如何满足供应链不同企业物流数据共享需要、企业内不同环节数据访问传递需要的,基于WEB的数据库建立、存储和数据映射关系。


第二章 物流资源计划及相关领域现有研究成果、应用状况

2.1 物流资源计划概述

企业的物流资源计划,即LRP其实质是把MRP和DRP结合起来应用,使物流资源管理成为贯穿企业原材料进货、产品制造、产品流通等环节的面向整个市场、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管理手段。

2.1.1 DRP研究状况

国外的DRP的研究和应用多仅限于生产企业末端产品的发送,即把企业生产的产品发送到各配送点或配送网点(由多级配送点所组成的一个配送系统)。因此这就意味着这样的DRP只适用于这样的应用环境:

1.大型或超大型的生产企业,因为只有这样的企业才产量高,商品多,市场面广,才有可能专门将其产品在大范围内实行专门的大规模的配送,而且有自己专门的配送系统;

2.系统只考虑送货,不考虑进货。这就意味着货源是无限的,任何时候需要多少都可以得到满足;

3.系统应用立足于生产企业。整个应用只考虑了生产企业送货对配送点需求的满足性。没有考虑企业的能力和经济效益,特别是没有考虑配送点本身的能力和效益。

因此王槐林1998年的研究认为这样的应用环境在中国现在还不存在。这是因为:

1.中国有大型超大型企业。但是中国由于地域辽阔,大多数送外地的货物不是以配送形式发送,而是以火车长途作业运输的形式发送。只有本地局部范围内的货物才用配送形式发送。而且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也没有自己的专门的配送网络系统。而是送到专业的或综合的物资流通企业或商场(流通中心,或者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去,由他们再组织销售或向下一级的配送。因此在中国开展配送的主体,主要是流通企业(我们且称之为配送中心),由此运行DRP的利益主体也应当是这些配送中心。即使有些生产企业能够开展配送,有自己的配送系统,则当他开展配送时,其功能也与流通企业的配送中心是基本一样(这时其生产功能就弱化成配送中心的进货功能)的。根据这种考虑,应用DRP,不能完全立足于生产企业,而应立足于配送中心。

2.配送中心的功能与生产企业不同。生产企业只考虑送货,而配送中心不但考虑送货,还要考虑进货,要根据送货需求来有计划地组织进货,控制库存,提高经济效益。在今天的中国,这样的功能才是现实的、科学的。这样的功能,在中国主要是流通企业在担任,但是生产企业也可以担任,条件是生产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订货单)来组织生产,即根据需求来控制生产、控制库存,以提高经济效益。

3.既然DRP的应用应当立足于配送中心,那就应当根据配送中心的业务需要和经济效益需要来设计DRP的原理和功能。配送中心的业务,不但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按时送货,还要根据库存情况组织进货,既要保障用户需求,还要进行科学的订货进货、控制库存,提高经济效益。在配送中心,一般还要根据自己的运输能力、仓储能力来组织送货和进货,在组织运输时还要考虑物流优化方法,以提高运输经济效益。

根据这样的考虑,王槐林认为,DRP的原理和功能应当进行如下改变:

1.应当立足于配送中心,而不是立足于生产企业来设计DRP的原理和功能。

2.DRP的功能,不能只是送货,还要增加进货的功能。比较理想的DRP还应当增加库存控制和物流优化的功能,考虑配送中心的能力和经济效益。

DRP也包括DRPⅠ(分销需求计划)和DRPⅡ(分销资源计划),这里讨论的DRP指其基本部分即DRPⅠ。DRPⅡ还包括运输计划、仓储计划和物流能力计划等。DRP技术的优越性,就是每天都有精确的计划,特别适合于靠订货单进行运转的企业。

2.1.2 MRP研究状况

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简称MRP)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在全面分析制造企业生产库存的特点以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物料计划与库存控制系统,它是将企业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集成在一起的“一体化”物流管理系统。自 1961年美国的一家拖拉机制造厂建立第一个 MRP系统起,MRP已获得广泛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

MRP II(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是在80年代从M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为完善和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它克服了MRP系统的不足,在系统中增加了生产能力计划、生产活动控制、采购和物料管理计划三方面的功能。它主要用于解决制造商最基本的经济矛盾--供需矛盾,这种矛盾的解决体现在MRPII能根据生产物流和采购物流的实际情况来下达准确合理的物料计划而下达的各个物料计划又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但从推行MRP II的企业来看,往往会有“MRP II不一定适用’的误解。这主要是由于对MRP II的作用与生产物流和采购物流的实际情况对MRP II的作用认识不足。如何运用MRP II管理生产物流和采购物流,如何让不断变化的生产物流和采购物流实际情况与  MRP II及时对应,将取决于这两方面作用的发挥。①

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战略和市场运作模式。为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加快物流速度,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许多新的应用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不断得到应用。MRP II就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制造资源计划的计算机管理应用技术。在制造业,MRP II是一种对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科学控制管理的有效方法。它包括基础数据、物资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财务、质量、设备、人事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子系统。这些相互联系的功能模块,通过计算机处理,形成企业组织经营生产管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供决策者参考。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物流的过程。管理者通过对物料的流动,或者物料状态的变化来监控考核各种计划执行的结果。MRP II运用这一基本原理,以物流结构为主流和纽带,结合资金流、信息流共同构筑起企业生产管理的控制信息系统。

2.2 LRP:DRP和MRP集成应用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出于竞争和发展的需要,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一批跨地区、多种经营的大型、超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他们不但生产产品,而且还搞流通;不但生产单种产品,而且生产多种产品,或者开展多种服务;不但有本地区的市场,而且有跨地区甚至有全国范围、世界范围的市场。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他们不能满足于在生产领域实行MRP,在流通领域实行DRP,而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采用一种跨越生产和流通的、综合统一的物资资源配置技术。

80年代以来,技术集成化倾向越来越强。技术集成程度越高,技术越复杂,给人们带来的效益也越高。在知识领域之间的界面上,把不同的技术接合起来,从而产生技术的集成效益。MRP和DRP在一段时间的应用取得效果,但各自又暴露出一些局限性以后,人们也自然想到如何把它们集成起来运用。

同时,80年代物流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给人们进行物资资源配置提供了更加深入广阔的新思路。什么东西能够把具有很大不同特点的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统一起来?惟有物流。生产领域有物流,流通领域也有物流。从物流的意义上看,两个领域可以统一起来。

LRP的基本思想包含这样几个基本点:(1)站在市场的高度,既为社会市场需求配置物资资源,满足社会的物资需要,又为企业的生产和流通的经济高效运行组织资源,包括从社会上和企业内部经济有效地组织资源。(2)打破生产和流通的界限,允许企业在整个大市场内为企业、为社会统一进行物资资源配置,降低配置成本。(3)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界限,利用各种经营组织、经营方式以及采用各种物流优化方法,什么方式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最能提高经济效益,就采取什么方式。

根据这种思想方法建立起来的LRP的原理,是把MRP和DRP结合起来应用,在生产厂系统内部,实行MRP,在生产厂外部,实行DRP,而将物流作为联系二者的纽带。物流之所以能成为联系纽带,是因为二者虽然在原理上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在物流上是共同的,都是物资在时间空间上的转移。

2.3 LRP系统的功能

运输管理:对运输业务、车辆运行、车辆维修、司机绩效、成本控制进行综合管理,包括整车管理与零担管理(含配载管理)、优化调度配车功能;

仓库管理:对货物入、出库、调拨进行详尽管理(可按先进先出的方式),随时按货位、按批次显示货物的库存状况,支持条码管理,支持货位及仓储状态的图形化直观管理;

配送管理:以提高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对分销区、分销商或长期的直接用户按JIT(实时配送)原则,实现多需求方多供应方之间实时信息通道和物流通道管理(含自动补货系统);

货代管理:可满足货物代理的托运,接取送达,订舱配载,联运服务等业务管理需求,使货代能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门对门的一票到底的服务;

报关管理:集报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疫等功能于一体,实现联机货物通关,满足物资流通企业跨境物流的需要;

数据交换管理:为客户或联盟合作伙伴提供数据交换(EDI)功能;

客户管理:对客户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优化业务代表与销售内勤之间的工作流程提升客户响应速度、建立客户反馈渠道、销售资料规范化、提升客户的忠实度与企业的信誉度(含客户资料管理、客户跟踪管理、客户服务管理、业务知识管理)。

2.4 LRP系统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4.1 企业间数据共享、MRP与DRP间数据传递交换问题

近年来,随着企业竞争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要诀就是实现供应链管理(SCM),LRP能在很大程度上联结了企业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联系,从而实现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信息整合,实现每两个上下游企业之间在共同利益上的双赢。

据国家经贸委文件了解,国家已把研究与建立供应链企业间的管理和交易模式列为“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这将使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系统在系统的计划、协调、调度与控制方法上有章可循。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欲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整合,既有诸多管理技术问题,又有远程数据通信与数据库应用等接口技术问题需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貌似简单,实际处理非常繁杂,搞不好就会使供应链企业间信息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数据不一致,导致系统数据混乱。

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核心竞争力)上,充分发挥其竞争优势,同时与全球范围内的合适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企业中非核心业务由合作企业完成,形成“业务外包”。

供应链的协调运行是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基础之上的,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而在制造系统供应链中,由多个企业联合生产一个产品,生产该产品的企业联盟作为一个整体或虚拟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每个企业生产出来的是一个中间环节的产品。

一个企业的物流活动除了受其自身的物流环节影响外,还受其上游企业及下游企业物流系统的影响。因此,跨企业的物流在制造系统供应链的整个物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对整个物流系统的影响较之内部物流有时甚至更为直接和明显。由此可见,信息集成技术对跨企业的物流而言则显得极为重要。[1]

为此,是将企业各自的数据库中信息通过LRP系统集中存放,还是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的分布访问,抑或是采用传统的EDI技术或基于INTERNET的EDI技术,如何实现企业间、企业内DRP与MRP数据传递、共享,这是LRP系统开发必须解决的难题。

2.4.2 LRP系统的体系模式问题

根据LRP系统采用的主客户端数据通信方式,可以将LRP系统分为不分主客户端,数据库各存放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或生产链不同部门间的EDI数据交换模式;采用服务器集中存放数据或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的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基于WEB服务器的WEB数据库,而客户端采用廉价的浏览器的B/S(浏览器/WEB服务器)模式。

1.传统的基于EDI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在固定事务集合的基础上,事务集严格定义了各种字段及其顺序和长度,在事务集中还嵌入了商业规则;固定事务集通过称为增值网(VAN)的昂贵的专用网络服务供应商来传输。固定事务集限制了企业之问的数据交换,妨碍了企业发展新的产品、服务,使企业难以对内部计算机系统进行升级,改善业务处理过程.企业无法开发出通用的解决方案,为了支持EDI,每一对商业伙伴之间需要定制专间的客户软件,完成数据的互相转换与映射。

结果,很多公司在使用EDI的同时,仍然维持现有的手工处理流程。昂责的费用使中小企业望而生畏,同时EDI软件安装的复杂性、客户机维护的专业性、各公司和不同国家采用不同EDI标准的复杂性都限制了EDI的广泛普及。

2.基于C/S模式的信息系统有较大的优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于VAN(企业增值网)的EDI模式下的物流信息系统方案。但整个系统开发的复杂性、客户端软件开发、安装、应用的复杂性,还是给它的普及带来困难。

3.基于WEB的B/S模式的物流系统具有数据库维护简单、客户端操作界面为逼真的电子单证,无须培训、易于操作的特点,所有数据联结、处理、储存也采用分布式结构存放在各服务器端,使得今后的应用普及带来方便,目前被认为是应用于各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的最佳方案。但是将它应用于物流系统,应解决的问题也有不少:

(1)如何在服务器端建立数据交换,使得企业间的数据库能够通过“映射”关系实现信息共享。

(2)如何制作免维护的WEB电子单证页面,能够满足生产企业各部门的操作需求。

(3)最重要的是找出企业生产物流、供应物流、流通物流中的物流信息特点,创建数据库,使得今后企业间的数据衔接、部门间数据处理、乃至决策层的数据挖掘都可以最简化。

(4)另外,采用基于WEB的物流信息系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安全问题。


第三章 基于WEB的LRP开发基础:WEB物流数据库及访问

3.1 WEB数据库及数据访问

3.1.1 WEB数据库概念

  Web数据库是分布式数据库在WWW网络环境下的最直接的应用。由于Web的易用性、实用性,它很快占据了主导地位,目前已经成为使用最为广泛、最有前途、最有魅力的信息传播技术。不过,Web服务只是提供了因特网上信息交互的平台,要想实现真正的因特网应用,就要将人、企业、社会与因特网融为一体,这就要靠信息化应用的实现。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技术是以Web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支撑的,其中Web数据库技术是电子商务的核心技术。支持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各大厂商竞争的焦点,Web数据库的发展成为新的热点和难题。Web数据库,就是能将数据库技术与Web技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数据库系统成为Web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的数据库,能够实现数据库与网络技术的无缝有机结合。

  目前,关系数据库的应用范围最广,占据了数据库主流地位。关系数据库最初设计为基于主机/终端方式的大型机上的应用,其应用范围较为有限,随着客户机/服务器方式的流行和应用向客户机方的分解,关系数据库又经历了客户机/服务器时代,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随着因特网应用的普及,由于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的复杂性和不规范性,关系数据库初期在开发各种网上应用时显得力不从心,表现在无法管理各种网上的复杂的文档型和多媒体型数据资源,后来关系数据库对于这些需求作出了一些适应性调整,如增加数据库的面向对象成分以增加处理多种复杂数据类型的能力,增加各种中间件(主要包括CGI、ISAPI、ODBC、JDBC、ASP等技术)以扩展基于因特网应用能力,通过应用服务器解释执行各种HTML中嵌入脚本来解决因特网应用中数据库数据的显示、维护、输出以及到HTML的格式转换等。此时关系数据库的基于因特网应用的模式典型表现为一种三层或四层的多层结构。在这种多层结构体系下,关系数据库解决了数据库的因特网应用的方法问题,使得基于关系数据库能够开发各种网上数据库数据的发布、检索、维护、数据管理等一般性应用。

  但是我们可以说关系数据库从设计之初并没有也不可能考虑到以HTTP为基础、HTML为文件格式的互联网的需求,只是在互联网出现后才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关系数据库的基于中间件的解决方案又给因特网应用带来了新的网络瓶颈,应用服务器端由于与数据库频繁交互,因其本身的效率和数据库检索的效率造成因特网应用在应用服务器端的阻塞。

  虽然关系型数据库具有完备的理论基础、简洁的数据模型、透明的查询语言和方便的操作方法等优点,但是由于它本身并没有针对网络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设计,因此并不适用于网络环境,我们应该研究开发新的数据库技术,从开始就考虑到Web的信息和结构特点,使数据库真正能与Web融合为一体,充分利用二者的特点,建立合理的Web数据库。

3.1.2 WEB数据库基本类别

  1.非结构化数据库

  在信息社会,信息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信息能够用数据或统一的结构加以表示,我们称之为结构化数据,如数字、符号;而另一类信息无法用数字或统一的结构表示,如文本、图像、声音、网页等,我们称之为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属于非结构化数据,是非结构化数据的特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的飞快发展,使得非结构化数据的数量日趋增大。这时,主要用于管理结构化数据的关系数据库的局限性暴露地越来越明显。因而,数据库技术相应地进入了“后关系数据库时代”,发展进入基于网络应用的非结构化数据库时代。所谓非结构化数据库,是指数据库的变长纪录由若干不可重复和可重复的字段组成,而每个字段又可由若干不可重复和可重复的子字段组成。简单地说,非结构化数据库就是字段可变的数据库。

  我国非结构化数据库以北京国信贝斯(iBase)软件有限公司的iBase数据库为代表。IBase数据库是一种面向最终用户的非结构化数据库,在处理非结构化信息、全文信息、多媒体信息和海量信息等领域以及Internet/Intranet应用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和全文检索方面获得突破。它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Internet应用中,存在大量的复杂数据类型,iBase通过其外部文件数据类型,可以管理各种文档信息、多媒体信息,并且对于各种具有检索意义的文档信息资源,如HTML、DOC、RTF、TXT等还提供了强大的全文检索能力。

  (2)它采用子字段、多值字段以及变长字段的机制,允许创建许多不同类型的非结构化的或任意格式的字段,从而突破了关系数据库非常严格的表结构,使得非结构化数据得以存储和管理。

  (3)iBase将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都定义为资源,使得非结构数据库的基本元素就是资源本身,而数据库中的资源可以同时包含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信息。所以,非结构化数据库能够存储和管理各种各样的非结构化数据,实现了数据库系统数据管理到内容管理的转化。

  (4)iBase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基石,将企业业务数据和商业逻辑紧密结合在一起,特别适合于表达复杂的数据对象和多媒体对象。

  (5)iBase是适应Internet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数据库,它基于Web是一个广域网的海量数据库的思想,提供一个网上资源管理系统iBase Web,将网络服务器(WebServer)和数据库服务器(Database Server)直接集成为一个整体,使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技术成为Web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突破了数据库仅充当Web体系后台角色的局限,实现数据库和Web的有机无缝组合,从而为在Internet/Intranet上进行信息管理乃至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领域。

  (6)iBase全面兼容各种大中小型的数据库,对传统关系数据库,如Oracle、Sybase、SQLServer、DB2、Informix等提供导入和链接的支持能力。

  通过从上面的分析后我们可以预言,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技术的飞快发展,完全基于Internet应用的非结构化数据库将成为继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之后的又一重点、热点技术。

  2.异构数据库系统

  由于历史等原因,Internet上的数据库系统不少是分布、异构的。Internet上大量信息必须通过数据库系统才能有效管理。那么,Internet环境下分布式海量信息情况下如何建立合理高效的海量数据库,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关系型数据库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的情况,要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海量信息共享,就必须联合各个异构数据库,使得数据库之间能够通过主动式的超文本链接,实现相互连接,使得交叉引用的数据可以被很容易地检索到。

  相互关联的数据库可以很容易地被归纳在一起、创建一个单一的虚拟数据库,也叫做异构数据库系统。异构数据库系统是相关的多个数据库系统的集合,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透明访问,每个数据库系统在加入异构数据库系统之前本身就已存在,拥有自己的DBMS。它的异构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异构;基础操作系统的异构;DBMS本身的异构。它的目标在于实现不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信息资源、硬件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合并和共享。

  公司企业在Internet环境下实现电子商务,它的实际应用环境非常复杂,他们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使用不同的数据组织形式和操作系统平台,加上应用不同所造成的数据不一致性问题,如何将这些高度分布的数据集中起来充分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在异构数据库系统基础上的数据仓库技术便产生了。“数据仓库是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构架的新焦点,它提供集成化和历史化的数据,集成种类不同的应用系统,数据仓库从事物发展和历史的角度来组织和存储数据,以供信息化和分析处理之用。它是集成的、以主题为向导的、不可更新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数据集合。”数据仓库可以从异构数据库系统中的多个数据库,并建立统一的全局模式,同时收集的数据还支持对历史数据的访问,用户通过数据仓库提供的统一的数据接口进行决策支持的查询。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又可以进行数据挖掘、Web挖掘,实现真正地信息检索查询。

目前,异构数据库系统的集成以及建立此基础之上的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已经成为网络数据库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著名的国内外数据库厂商也将异构数据库系统作为竞争的焦点,研究如何将原来传统的、可能分布于各地的多个关系数据库集成起来,进行改进和发展,形成虚拟异构数据库系统和数据仓库,更好地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服务。

3.1.3 物流信息数据库

3.1.3.1 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当今IT领域里的热门话题。

    美国著名工程学家W.H.Inmon是这佯定义数据仓库的:“数据仓库是九十年代IT构架的新焦点,他提供的是集成化和历史化的数据;他集成了种类不同的应用系统;数据仓库从事物发展和历史的角度来组织和存储数据,以供信息化和分析处理之用。”由于Inmon本人在数据仓库发展中的作用,他的上述描述在以后的文献中不断被引用,相对地成为一种权威定义。

    Stanford大学的数据仓库研究小组是这样定义数据仓库的:“数据仓库是集成信息的存储中心,这些信息可以用来查询或分析”。

用于物流领域的数据仓库系统的目标是提高物流管理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并将这些信息以可被访问和理解的形式传递给供应链各节点上的用户。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系统”这个词。一个数据仓库仅是一个存储数据的场所,而一个数据仓库系统在给用户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能提供一套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3.1.3.2 数据仓库对物流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快速、准确、高效地收集和分析信息是企业提高决策水平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现代物流技术被喻为仅被认识冰山一角的“第三利润源泉”,蕴藏着巨大的增值潜力,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物流过程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大量化、协作化、高效化的实现。

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往往可以表现为三个部分:即企业内部生产供应链、企业之间物流供应链、信息供应链。企业内部生产供应链相对稳定,通过ERP II等解决方案容易实现优化管理。而信息供应链应该发挥指导物流供应链运作的作用。

传统的数据库及信息供应链不能将基本的业务数据转化为知识,成为处理业务规则中的决策。因此,物流过程中大量的、杂乱的数据堆积到供应链成员内部,传统的信息供应链仅实现了低效率的数据传输功能,信息供应链中积累的大量历史数据并未被充分利用和开发。

如何解决信息供应链与物流供应链脱节问题,从而使得大量的物流业务数据用于预测、决策?数据仓库技术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非易失的且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挖掘技术开发隐形数据,解决传统信息处理系统难以解决的以下问题:

1.      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

在当前的物流供应链中,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电子商务公司在不同程度上不愿或难以与另一方分享自己的信息。缺乏准确的信息,同时又要应付快速变化的市场,物流供应链网络中必须保持大量的存货,从而无法将库存量减至最少,这就难以改变目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即使供应链成员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如不同的数据库和操作平台、数据结构不一致、相同的数据名表示的含义不同等问题,导致信息交换不完整,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数据交换模式。

供应链数据仓库将物流企业和电子商务公司建立在共同的数据基础之上,通过数据过滤、数据集成技术,依据物流信息交换标准,有效地解决供应链成员之间多数据源和数据的不一致性问题。建立数据仓库有利于双方乃至多方的沟通、协调与合作,达到跨行业的信息共享。

2. 进行有效的预测分析

    供应链成员在进行供需预测分析时,市场信息(如价格、收人、消费水平、顾客偏好等)要在供应链之间多次传递。为方便说明问题,这里仅考虑信息从客户到供应商的单向传递。在供应链中,信息向上游企业传递时会发生曲解、放大和延迟,那么只有离顾客最近的供应链成员才拥有比较完整的市场(或原始)数据,能最好地理解巾场真实需求,而其他供应链成贝可能只得到最近的一个下游成员的预测数据.如制造商可能仅得到了分销商的预测数据.而得不到完整的市场(或原始)数据、即使得到,成本也会较高。这样就难以充分利用数据,供需波动会逐层加大。

    可以进行一下简单的运算,假设信息向上一级供应链成员传递时,信息延迟为3天,准确率为90%。则信息到达供应商时,信息延迟12天,准确率下降为66%。这种现象的发生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管理问题,例如,许多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延迟。

    建立供应链数据仓库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供应链数据仓库将数据建立在同一个平台上,并借助于数据挖掘技术建立适合各个成员的数据立方体或数据集市。供应链数据仓库处理数据是高效的,当数据仓库接受到最新市场(或原始)数据后,立刻结合已经集成的、汇总的历史数据,并采用多种预测方法(如线形回归、趋势线法、时间序列等)对零售供需(如确定安全库存)进行预测分析;然后数据仓库将所有市场数据、零售商预测数据和分销商的历史数据项结合,进行分销商的供需预测分析……依次类推。可见,即使在对远离顾客的供应商进行预测分析时,市场(或原始)数据也是完整的。而且,这种处理方式近乎是并发的,也就是说,供应商几乎和零售商同时获得预测信息。这样预测的准确率和效率会大大提高。

3.建立基于全局的辅助决策系统

    供应链数据仓库通过对大量的供应链历史数据的随机查询,辅助供应链成员决策者进行决策。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供应链决策支持系统的成本是很低的。基于数据仓挥技术的决统支持系统能全局地辅助多种经济或管理决策,决策范围很广。这里仅举一个关于供应链物流配送方案选择决策的例子,利用数据仓库能提出更优的配送路线。

    通常配送区域是由配送半径刻画的,即每个配送中心负责它自己的配送区域,这有一定的盲目性。现举一例说明,假设配送中心为A、B,需配送的客户在1-9九个配送地点,客户对配送时间的要求接近,各地与配送中心之间交通便利情况相近。以配送半径为核心意味着:A、B各需一个速递员分别负责1、2两客户的送货,实际上一名速递员一次送货即可;另外,客户2-9在B区,B要负责这些配送任务,这显然造成A、B两地人员劳动强度差异及库存失调,不利于节约成本。这个例子中进行优化的判断不难,但若有多个配送中心,一个配送时段有数百或更多的配送需求时,在线事物处理系统并不能作出上述那看似简单的决策。它只会给配送中心划定各自的配送半径(如图形或其它形状),每个配送中心负责它自己的配送区域。

若数据仓库技术能成功应用于物流供应链中的配送环节,则配送决策是以配送业务为核心的。即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能通过集成所有配送中心数据(地点、货种、可支配的配送力量、配送时段等)、客户数据(配送时间、地点、定货记录、满意度等)、商品数据、地理位置信息、交通路况信息等等.将其时段整笔配送业务划分成一个个小的业务单元,每个业务单元由一个速递员负责。上例中,客户1、2划分为一个业务单元,由一名速递员一次送货服务;客户7、8、9划分为一个业务单元,由A负责配送。

以配送业务为核心的配送决策是面向全局的,它的优点有:更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更灵活地均衡各地库存;更有效地利用流动资金;有利于员工的绩效考评等等。

    供应链数据仓库在供应链中能起到杠杆支点的作用,能推动整条供应链及时更新和快速反应。数据仓库将成为信息供应链的前端,成为提供供应链历史数据管理、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数据仓库强健的供应链体系给供应链内部成员提供了相互信任的安全机制,而且对供应链外部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利于供应链的巩固与扩充。

一般构建供应链数据仓库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建立供应链技术环境;确定供应链核心开发企业,其它成员在其领导下共同进行供应链仓库结构设计;供应链数据仓库的物理库设计;数据抽取、精练、集成;对供应链数据仓库的OLAP访问;供应链数据仓库的管理。

数据仓库可以利用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的最新进展,把物流过程中各环节的数据,通过因特网集成在一起,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了物流现代化管理。

3.2 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技术

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物流管理与INTERNET/INTRANET的的关系越加密切,用户通过WEB网页访问WEB数据库,以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如何以动态网页形式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就成为非常迫切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实现数据库与Internet/Intranet应用软件的集成。

3.2.1 WEB数据库访问技术

基于WEB的数据库应用,就是将数据库和WEB技术结合,按照Browser/Server结构建立的通过浏览器访问数据库的服务系统。目前建立与web数据库交互连接的方法有主要如下几种:

  1.公共网关接口CGI(Common Gateway Interface)

  CGI是较早实现的技术。适用于多种服务器平台,如UNIX、WINDOWS等,但CGI的开发成本高、维护困难、功能有限、不具备事务处理功能、占用服务器资源较多。

  2. INTERNET数据库连接器IDC(Internet Database Connector)

  IDC集成在ISAPI(Internet Server API)中,充分利用了DLL技术,易扩充,但编程较CGI更为复杂,只适用于小型数据库系统。

  3. 先进数据库连接器ADC(Advance Database Connector)

  ADC提供了ActiveX Control来访问数据库,它的主要特点是数据查询由用户端浏览器执行,因而需将服务器端数据库中的部分记录下载到用户端,系统开销较大、响应慢,只适用于特别频繁的数据库查询操作。

  4. JAVA/JDBC语言编程

  JAVA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易移植、多线程控制的语言,可通过JDBC去连接数据库。用JAVA/JDBC编写的软件可移植性强,适用于多种操作系统,但其执行效率和执行速度还不理想,目前无法建立高效、高速的应用。

  5. 动态服务器页面ASP(Active Server Page)

  ASP是微软公司最新推出的WEB应用开发技术,着重于处理动态网页和WEB数据库的开发,编程灵活、简洁,具有较高的性能,是目前访问WEB数据库的最佳选择。

3.2.2 ASP与WEB数据访问

  1.ASP访问数据库的原理

  ASP是服务器端的脚本执行环境,可用来产生和执行动态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器程序。

  当用户使用浏览器请求ASP主页时,WEB服务器响应,调用ASP引擎来执行ASP文件,并解释其中的脚本语言(JScript 或VBScript),通过ODBC连接数据库,由数据库访问组件ADO(ActiveX Data Objects)完成数据库操作,最后ASP生成包含有数据查询结果的HTML主页返回用户端显示。

  由于ASP在服务器端运行,运行结果以HTML主页形式返回用户浏览器,因而ASP源程序不会泄密,增加了系统的安全保密性。此外,ASP是面向对象的脚本环境,用户可自行增加ActiveX组件来扩充其功能,拓展应用范围。

  2.ASP页面的结构:

  ASP的程序代码简单、通用,文件名由.asp结尾,ASP文件通常由四部分构成:

  1) 标准的HTML标记:所有的HTML标记均可使用。

  2) ASP语法命令:位于<% %> 标签内的ASP代码。

  3) 服务器端的include语句:可用#include语句调入其它ASP代码,增强了编程的灵活性。

  4) 脚本语言:ASP自带JScript和VBScript两种脚本语言,增加了ASP的编程功能,用户也可安装其它脚本语言,如Perl、Rexx等。

  3.ASP的运行环境

  目前ASP可运行在三种环境下。

  1) WINDOWS NT server 4.0运行IIS 3.0(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以上。

  2) WINDOWS NT workstation 4.0运行Peer Web Server 3.0以上。

  3) WINDOWS 95/98运行PWS(Personal Web Server)。

  其中以NT server上的IIS功能最强,提供了对ASP的全面支持,是创建高速、稳定的ASP主页的最佳选择。

  4.ASP的内建对象

  ASP提供了六个内建对象,供用户直接调用:

  1) Application对象:负责管理所有会话信息,可用来在指定的应用程序的所有用户之间共享信息。

  2) Session对象:存贮特定用户的会话信息,只被该用户访问,当用户在不同WEB页面跳转时,Session中的变量在用户整个会话过程中一直保存。Session对象需cookie支持。

  3) Request对象:从用户端取得信息传递给服务器,是ASP读取用户输入的主要方法。

  4) Response对象:服务器将输出内容发送到用户端。

  5) Server对象:提供对服务器有关方法和属性的访问。

  6) Object Context对象:IIS 4.0新增的对象,用来进行事务处理。此项功能需得到MTS(Microsoft Transcation Server)管理的支持。

  5. ASP的主要内置组件:

  1) Ad Rotator组件:用来按指定计划在同一页上自动轮换显示广告,用于WWW上日益重要的广告服务。

  2) Browser Capabilities组件:确定访问WEB站点的用户浏览器的功能数据,包括类型、性能、版本等。

  3) Database Access组件:提供ADO (ActiveX Data Objects)来访问支持ODBC的数据库。

  4) File Access组件:提供对服务器端文件的读写功能。

  5) Content Linking组件:生成WEB页内容列表,并将各页顺序连接,用于制作导航条。

  此外,还可安装Myinfo、Counters、Content Rotator、Page Count等组件,用户也可自行编制Actiive组件,以提高系统的实用性。

  6. Database Access组件ADO

  WWW上很重要的应用是访问WEB数据库,用ASP访问WEB数据库时,必须使用ADO组件,ADO是ASP内置的ActiveX服务器组件(ActiveX Server Component),通过在WEB服务器上设置ODBC和OLEDB可连接多种数据库:如SYBASE、ORACLE、INFORMIX、SQL SERVER、ACCESS、VFP等,是对目前微软所支持的数据库进行操作的最有效和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ADO组件主要提供了以下七个对象和四个集合来访问数据库。

  1) Connection对象:建立与后台数据库的连接。

  2) Command对象:执行SQL指令,访问数据库。

  3) Parameters对象和Parameters集合:为Command对象提供数据和参数。

  4) RecordSet对象:存放访问数据库后的数据信息,是最经常使用的对象。

  5) Field对象和Field集合:提供对RecordSet中当前记录的各个字段进行访问的功能。

  6) Property对象和Properties集合:提供有关信息,供Connection、Command、RecordSet、Field对象使用。

  7) Error对象和Errors集合:提供访问数据库时的错误信息。

3.2.3 ASP访问数据库步骤

  在ASP中,使用ADO组件访问后台数据库,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定义数据源

  在WEB服务器上打开“控制面板”,选中“ODBC”,在“系统DSN”下选“添加”,选定你希望的数据库种类、名称、位置等。本文定义“SQL SERVER”,数据源为“HT”,数据库名称为“HTDATA”,脚本语言采用Jscript。

  2,使用ADO组件查询WEB数据库

  1) 调用Server.CreateObject方法取得“ADODB.Connection”的实例,再使用Open方法打开数据库:

  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n.Open(“HT”)

  2) 指定要执行的SQL命令

  连接数据库后,可对数据库操作,如查询,修改,删除等,这些都是通过SQL指令来完成的,如要在数据表signaltab中查询代码中含有“X”的记录

  sqlStr = “select * from signaltab where code like ‘%X%’”

  rs = conn.Execute(sqlStr)

  3) 使用RecordSet属性和方法,并显示结果

  为了更精确地跟踪数据,要用RecordSet组件创建包含数据的游标,游标就是储存在内存中的数据。

  rs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rs.Open(sqlStr,conn,1,A)
  注:A=1读取
  A=3 新增、修改、删除
  在RecordSet组件中,常用的属性和方法有:
  rs.Fields.Count: RecordSet对象的字段数。
  rs(i).Name: 第i个字段的名称,i为0至rs.Fields.Count-1
  rs(i): 第i个字段的数据,i为0至rs.Fields.Count-1
  rs("字段名"): 指定字段的数据。
  rs.Record.Count:游标中的数据记录总数。
  rs.EOF: 是否最后一条记录。
  rs.MoveFirst: 指向第一条记录。
  rs.MoveLast: 指向最后一条记录。
  rs.MovePrev: 指向上一条记录。
  rs.MoveNext: 指向下一条记录。
  rs.GetRows: 将数据放入数组中。
  rs.Properties.Count:ADO的ResultSet或Connection的属性个数。
  rs.Properties(item).Name:ADO的ResultSet或Connection的名称。
  rs.Properties: ADO的ResultSet或Connection的值。
  rs.close(): 关闭连接。

  4) 关闭数据库

  conn.close()

3.2.4 查询WEB数据库实例

  下面这段示例程序是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的 signaltab表,表中有三个字段:code(代码字段,字符型,3位),class(分类字段,字符型,10位),memo(备注字段,字符型,20位)。程序中数据源DSN:HT、用户名:client、口令:passwd。

  屏幕输入页面input.asp

  <% @ language=javascript %>

  <html>

  <head>

  <title>请输入查询条件PLEASE INPUT CONDITION</title>

  </head>

  <form action=shotquery.asp METHOD="post" target="_self">

  <input TYPE="text" size=6 maxlength=3 NAME=signalCode VALUE="代码"> </font></p>

  </center></div><p></p>

  <inpu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submit" VALUE=“确认” NAME="B1"

  <input TYPE="reset" VALUE=“清除”NAME="B2">

  <inpu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button" NAME="B3" VALUE=“返回”

  ONCLICK="window.history.back()">

  </font></p>

  </center></div>

  </form>

  </body>

  </html>

  数据库处理程序shotquery.asp

<!--#include virtual="/master/lib.inc"-->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runat=server>

  var signalCode=Request.Form("signalCode");

  db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dbConn.open("DSN=HT;UID=client;PWD=passwd");

  rs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var sqlStr = "select * from signaltab order by code";

  rs.open(sqlStr,dbConn,1);

  if(rs.RecordCount < 1) {

  Response.write("<p>      无符合条件记录</p>");

  Response.write("<p><form>       <input type='button' value=' 返回' onclick='window.history.back()' name='b1'></form></p>");

  }

  else {

  Response.write("<P><center><B>数据查询结果</B></center></P>");

  Response.write("<tr><td><b>代码</b></td><td><b>分类</b></td><td><b>备注</b></td>");

  for(var i = 1;i <= rs.Pagesize;i++) {

  if(!rs.Eof) {

  Response.write("<td><span style='font-size:9t'>"+rs("code")+"</span></td>");

  Response.write("<td><span style='font-size:9t'>"+rs("class")+"</span></td>");

  Response.write("<td><span style='font-size:9t'>"+rs("memo")+"</span></td>");

  Response.write("</tr>");

  rs.MoveNext();

  }

  else break;

  }

  Response.write("</table></form>");

  rs.close();

  dbConn.close();

  }

  </script>

3.3 传统WEB数据库访问及数据交换技术在LRP应用中的不足

3.3.1 传统WEB数据库访问技术及不足

为了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各环节间进行数据访问,建立在互联网上的WEB数据库应用通常采用分布式计算,由于Internet增强了分布式计算的重要性和适用性,而Internet的简单易用和无处不在性使得分布计算作为分布式应用的骨干成为必然选择,传统的分布式计算技术主要有来自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对象管理组)的CORBA (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通用对象请求代理结构),以及Microsoft的DCOM (Distributed Component Object Model,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尽管CORBA和DCOM技术在现代商务、企业管理领域被广泛应用,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

1. 数据编码格式

CORBA使用CDR(CommonDataRepresentation,通用数据表示),DCOM使用NDR(NetworkDataRepresentation,网络数据表示),CDR格式与NDR格式互不兼容,两者对其它系统而言也不具有通用性。因此,传统数据访问中数据的通用性和兼容性是阻碍LRP系统内外数据交换的主要问题。

2.远程过程调用(RPC,RemoteProcedureCall)

CORBA使用名为IIOP(InternetInter-ORBProtocol)的协议,DCOM使用DCE-RPC(Distribut edComputingEnvironmentRemoteProcedureCall,分布式计算环境远程过程调用)的协议.这些协议要求系统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紧密耦合,即要求一个同类的基本结构,而且CORBA与DCOM之间难以通信,而企业物流管理中,要求所有供应链的所有环节和参与者都采用同一种体系架构是不现实的,紧耦合性也无法适应企业生产的动态变化。

3.防火墙的友好性

CORBA与DCOM之类的分布式协议基于动态分配端口的远程方法调用,而大部分企业都在他们的公共Web服务器和远程客户之间放置防火墙,关闭除了80端口之外的其余端口.基于CORBA与DCOM的远程服务调用难以穿越防火墙.若要通过防火墙只能手工干预防火墙的配置,而且,处于另一个防火墙后的分布式应用客户端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要求商务客户配置他们的防火墙来访问远程服务是不现实的.

4.发现机制

CORBA使用命名服务与交易服务的发现机制,只能实现部分的跨平台性;DCOM使用注册库的发现机制,无跨平台特性;两者对跨平台的服务发现变得不易实现。

3.3.2 传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不足

电子数据交换(EDI)是指以标准的语法、在不同企业的计算机之间传输商业性的或者具有战略性的非二义性信息。EDI是在不同种类的系统之间进行商业交易的电子数据交换标准。EDI通常定义为“内部组织之间,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结构化的事务数据互换”。它主要支持电子商务中商家到商家(B2B)的交易。商家采用EDI的方法能快速、节省而安全的发送定单、提货单、发票、进出口许可证等商业信息。

EDI框架包括三个主要部分:(l)信息格式标准。为了使计算机能够处理进行交换的数据,必须有标准的信息格式。企业、公司和他们的商业伙伴通过这一标准格式来交换数据。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信息格式为ANSI ASC X12和UN/EDIFACT。(2)转换软件。发送信息的计算机必须利用转换软件从本地的数据仓库提取要传送的信息并把它们格式化为标准EDI信息格式。当然转换软件亦需把标准的信息格式转换为对本地组织有用的格式。(3)通讯网络。EDI信息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交换数据:直接连接(Direct Link、VAN(增值网络)和Internet。Internet-EDI的形式使中小企业只需通过浏览器和Internet连接就可执行EDI交换。

传统EDI建立在固定事务集合的基础上,事务集严格定义了各种字段及其顺序和长度,在事务集中还嵌入了商业规则。固定事务集限制了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妨碍企业发展新的服务,从而难以对计算机系统升级,也难以改进业务处理程序。

例如青岛港原先采用传统的EDI单证传输,数据的描述和表示如下:(1)舱单中的每一项都被表示成一个数据元;(2)多个数据元被组合成一个复合数据元;(3)多个数据元和/或复合数据元能被组合成数据段,数据段能被组合成循环;(4)循环和/或数据段形成一个消息文档。

由此可见传统的数据描述比较简单,只是数据的简单复合,不能表示数据间更复杂的关系和结构。复杂的关系要由实现各方预先协定,并把这些关系用程序逻辑来实现,这些程序逻辑构成了EDI系统的翻译部分。由于合作伙伴的软件系统参差不齐,对单证数据的接收能力不一致,翻译程序需要定制多套规范,这样就使得数据交互非常麻烦。很显然这种传统的电子数据交换限制了描述能力、扩展性及互操作性。

另一方面,但是这种EDI交换是不对称的:一方(较大的公司)实现EDI交换,承担所有实现EDI的费用,于是,它可以享受EDI带来的全部好处;另一方(中小企业)只参与EDI交换,但不能从EDI中得到好处;因此,WebEDI只能让中小企业负担得起上EDI的费用,但在得到EDI的好处方面,与实现EDI方(较大的公司)是不均等的。


第四章 基于XML技术的WEB LRP系统开发

实现LRP系统模块功能如运输管理、仓库管理、配送管理、货代管理、报关管理、数据交换管理、客户管理等必须实现各模块间的信息数据共享,实现企业间的数据信息交换,根据前述理由,必须寻找合理的数据存储方式和交换方式作为平台。根据目前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实际状况,我选择了XML作为LRP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进行了研究。

4.1 XML技术及特点

4.1.1 XML技术概念

XML技术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是国际互联网联盟W3C的国际标准,是下一代的网络通用语言。XML是一种具有很强扩展性的自描述语言,他不仅可以表达数据的内容,而且还可以描述数据的结构。利用XML语言为中介可以很好地实现结构化的数据在系统间的交换。便于实现一个在特定应用领域里的标准应用协议。

4.1.1.1 XML与SGML、HTML的关系

SGML、HTML是XML的先驱。SGML是指“通用标识语言标准”(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 它是国际上定义电子文件结构和内容描述的标准,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文档的结构,主要用于大量高度结构化数据的防卫区和其他各种工业领域,利于分类和索引。同XML相比,定义的功能很强大,缺点是它不适用于Web数据描述,而且SGML软件价格非常价格昂贵。   HTML,即“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标识语言),它的优点是比较适合web 页面的开发。但它有一个缺点是标记相对少,只有固定的标记集如<p>.<strong>等。缺少sgml 的柔性和适应性。不能支持特定领域的标记语言,如对数学、化学、音乐等领域的表示支持较少。举个例子来说,开发者很难在web pape 上表示数学公式、化学分子式和乐谱。

Xml 结合了sgml 和html的优点并消除其缺点。Xml 仍然被认为是一种sgml语言。比sgml要简单,但能实现sgml的大部分的功能。1996年的夏天,Sun Microssystem的John Bosak开始开发W3C SGML工作组(现在称为xml工作组)。他们的目标是创建一种sgml,使其在Web中,既能利用Sgml的长处,又保留html的简单性。现在目标基本达到。

4.1.1.2 Xml 的发展

在专业领域中,出现了Web标记语言的许多项目,著名的有CML—化学标记语言,由Peter Murray_Rust 开发,同时开发了第一个通用xml 浏览器Jumbo . 在数学方面,包括IBM公司再内都在致力开发MathML 1997年四月,出版了xll的第一个版本。当xll完整实现时,将比html 和当前浏览器所达到的链接水平更复杂,更强大。1997年8月,Microsoft公司和Inso公司引入xsl.由于xml是纯结构和语义的,需要描述单个元素格式方法。可以使用html的CSS;另一种方案是xsl,1998年1月,microsoft 公司出版发行了msxsl程序。可以利用xsl表和xml文档创建能被IE4 识别的html页面。1998年2月,W3C发布了xml1.0的正式版本。最近几年来,由于网络应用的飞速发展,xml的发展非常迅猛。出现了DOM(Document Object Model),XSLT(XSL Transformation)等新名词,xml的应用软件也有了飞速的发展,Microsoft、IBM、Breeze、Stilo等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或解析器,或开发平台。在MicrosoftIBM、HP等大公司的推动下,目前有两个著名的xml的研究组织,分别是biztalk.com和oasis.org,由他们向W3C提出标准的建议。其中biztalk是有Microsoft牵头组织的,有趣的是Microsoft公司同时参加了oaisis,不过不同于IBM、HP等著名大公司,他的年费只交10万美元,用Microsoft发言人的话就是“一切视oasis的发展而定!“,言下之意就是如果oasis制定的标准抵触Microsoft的应用,一场标准大战不可避免。

4.1.1.3 什么是XML

首先XML是一种元标记语言,所谓“元标记”就是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自己的标记,比如开发者可以定义如下标记<book> <name>,任何满足xml命名规则的名称都可以标记,这就为不同的应用程序打开了的大门。HTML是一种预定义标记语言,它只认识诸如<html>,<p>等已经定义的标记,对于用户自己定义的标记是不认识的。 第二xml是一种语义/结构化语言。它描述了文档的结构和语义。举个例子,在和html中,要描述一本书,可以如下表示:

         <dt> book name

         <dd> author_name

<ul> <li>publisher_name ;;;; <li>isbn_number <ul>

在xml中,同样的数据表示为

<book>

<title>book name</title>

<author>author name</author>

<publisher> publisher name</publisher>

<isbn>isbn_number</isbn>

</book>

从上面的对比,可以看出,xml的文档是有明确语义并且是结构化的。 XML是一种通用的数据格式从低级的角度看,xml是一种简单的数据格式,是纯100%的ASCII文本,而ASCII的抗破坏能力是很强的。不象压缩数据和java对象,只要破坏一个数据文件数据就不可阅读。 从高级的角度看,是一种自描述语言。

XML可利用于数据交换 主要是因为XML表示的信息独立于平台的,这里的平台即可以理解为不同的应用程序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操作系统;它描述了一种规范,利用它Microsoft的word文档可以和Adobe 的Acrobat交换信息,可以和数据库交换信息。

4.1.1.4 XML表示的结构化数据

对于大型复杂的文档,xml 是一种理想语言,不仅允许指定文档中的词汇,还允许指定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如可以规定一个author元素必须有一个name子元素。可以规定企业的业务必须有包括什么子业务。

XML文档 XML文档有DTD和XML文本组成,所谓DTD(Document Type Definition ),简单的说就是一组标记符的语法规则.,表明XML文本是怎么样组织的,比如DTD可以表示一个<book>必须有一个子标记<author>, 可以有或者没有子标记<pages> 等等。当然一个简单的XML文本可以没有DTD。下面是一个简单的xml文本。 <? Xml version=”1.0” ?standalone=”yes”> <book> haha </book> 其中以?开始并结尾的是进程说明。Standalone表示外围设备。这里外围设备可以理解为该XML文本没有应用其他的文件。因为XML文件可以外部应用DTD等外部数据。

4.1.1.5 XML 涉及的一些技术

XSLCSS 通过前面的介绍可以知道,XML可以定义信息的内容,却没有定义信息该如何表达,这实际上就是XML的长处,它把内容和形式分离了。而XML内容的表达就是通过XSL(XML Style Language)和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 层叠样式表)来实现。拿前一个例子来说,可以为该xml文档定义的样式表(XSL)如下: <xsl> <rule> <root/> <H1> <children/> </H1> </rule> <xsl>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 XSL文件,利用msxsl可以生成html文件。如下 <h1> haha </hi> 至于CSS,在HTML文件中就已经有它的影子了,例如 H1 { font-size: 12pt; font-weight: bold; } 这就是一段简单的CSS的文本。

XML Schema 尽管DTD给标记的使用加了限制,但是对于XML的自动处理却还需要更加严格更全面的工具。比如DTD不能保证一个标记的某个属性的值必须不为负值,于是出现了XML Schema,由于XML Schema(不同于DTD)本身也是一个正规的XML文档,因此开发者可以使用相同的工具处理其同其他的XML的信息交换。最初XML Schema由Microsoft提出,W3C 的专家们经过充分讨论和论证,在1999年的2月,发布了一个需求定义,说明Schema必须符合的要求,5月,W3C完成并发布了Schema的定义。目前,IE5中的XML解析器能够根据文档类型定义(DTD)或XML Schema解析XML

关于DOM DOM即Document Object Model, 它把XML文档的内容实现为一个对象模型,简单的说就是应用程序如何访问XML文档,W3C的DOM Level 1 定义了如何实现属性、方法、事件等。

关于XSLT XSLT即XML Stylesheet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在写本文时正式标准还没有正式形成,在1999年的11月通过了《XSLT》。XSLT是一种用来进行XML文档间相互转化的语言。简单的说,我们知道不同的开发者对于各自的应用会用不同的XML文档,利用XSLT我们可以从一个已经定义的XML文档抽取我们需要的数据,组成不同的形式,可以是XML, HTML和各种不同的SCRIPT。

当然,XML的发展促使了许多的新技术的出现,其他的还有RDF、Xfrom等等,其中的大部分W3C只是给出了建议,还没有形成正式的标准,有些内容甚至还处于讨论阶段。我们将密切注视着方面内容的变化。

XML 框架 所谓框架即Framework。XML是一个通用的标准。它不属于个人,认证它的也不是一家公司,而是W3C。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的大公司纷纷趋指如鹜呢?各家公司互相竞争的是它的framework, 是它的Schema. XML framework是驾驭XML文件的结构,是一种高层次的结构控制。利用XML framework,可以把商业逻辑(business logic)分离出来,实现数据与计算的分离。目前著名的framework有Microsoft的Biztalk 以及联合国(UN/CEFACT)和OASIS联合于99年底推出了EBXML动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许多的Framwork。

4.1.2 基于XML的数据库应用模型设计

基于XML的数据库应用模型是对传统B/S型数据库应用模型的一种改进。他一方面增加了基于XML的数据的表示、处理和转换功能。另一方面,对以往的Web服务器按照功能进行了层次划分,使得接入控制和应用实现相分离,以更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灵活性。模型设计的总体目的是为了增强数据的共享,提高通用数据的利用率,更好地支持系统的可开放性设计要求。

4.1.2.1 基于XML的数据库应用模型

模型构成模型从下到上主要分为5个层次。最下面是数据层,主要是存储数据的物理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其上是数据库访问接口层,在该层实现对数据库访问的第一层封装。再上面是Web接入服务层,主要实现一个标准的XML数据访问接口。在Web接入服务层的上面是应用服务层,他实现了具体的Web应用服务。最上面的是客户端的应用层,典型的是一个Web浏览器,以便于中小企业的应用者免培训又便于使用,此外根据物流管理货物跟踪的移动特点还可以是无线平台的WAP网关等。

4.1.2.2 模型分析说明

在下图的模型中,数据库访问接口主要用于简化Web接入服务层对于数据库的访问。其主要功能是响应来自Web接入服务层的请求,完成对数据库的相应操作。本层可以针对数据层的各种数据提供相应的访问接口。

  Web接入服务层主要的作用是实现基于XML的标准数据访问接口。他主要实现对HTTP承载的XML消息的处理,对满足特定标准XML语法的操作请求进行识别,转换XML格式数据为数据库访问接口层规定的接口数据。并最终把这种数据请求发往数据库访问接口层。Web接入服务器同时通过一定的安全机制对非法的数据访问进行限制。当然,在数据库访问接口层之上也可以直接实现基于C/S模式的数据库应用。Web应用服务层主要实现具体的数据库应用服务。他接受来自应用端的服务请求,然后以一种标准的XML语法向Web接入服务层请求数据。在得到Web接入服务层的响应后,再将得到的信息表示为一种能让用户理解的形式。Web应用服务层可以有选择地实现Web接入服务层提供的数据访问接口,只实现Web接入服务器提供的诸多接口中自己最关注的业务功能。上图中应用服务器1实现的是一个基于Web浏览的数据应用。应用服务器2实现的是一个基于WAP的应用,如基于WEB的GIS/GPS跟踪访问系统。当然也可以有其他的一些特殊应用。可以看出来,在这部分里就无需再关心以往Web站点建设里所要进行的直接操纵数据的问题了,只要以HTTP请求的形式发送数据到Web接入服务层就可以。应用层是最终用户访问系统所能直接看到的层次。他可能是Web浏览器,也可能是无线应用里的WAP设备。

4.2 基于XML的LRP系统设计

基于XML的LRP系统开发的技术关键在于企业数据库如何与XML结合。基于XML的数据库访问解决方案通常有两种形式:即XML数据库技术和XML与关系数据库数据交换访问技术。

XML数据库技术是通过建立XML数据模型,针对LRP系统开发一套全新的XML DBMS,这种方式不再兼容传统的DBMS,因此,企业原有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将需要进行升级和数据转换,原有系统投入将被淘汰,不太符合实际需要。

根据企业LRP运作的实际需求,采用XML与关系数据库数据交换访问技术更适用于实际应用需要。

4.2.1 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模式

LRP系统中分布在不同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环节的数据库信息如何实现访问的关键在于各数据库的数据交换,在基于XML的LRP系统中,我采用了物流数据规范转换中间件加以实现。

4.2.1.1 物流数据规范转换中间件解决多数据源多模式数据融合问题

资源数据规范转换中间件的作用就是给用户返回符合查询条件的资源数据。实现这个功能必须解决多数据源多模式数据融合问题。所谓多数据源多模式数据融合问题就是说用户所需要的数据可能来自于多个不同的数据源,并且相同的数据在不同的数据源中可能有不同的数据模式。这个问题使得用SQL语言在多数据源中查询数据很不方便。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查询基本上可以分为客户机/服务器(C/S)模型和浏览器/服务器(B/S)模型两种。无论C/S模型还是B/S模型一般都通过ODBC(或者JDBC)使用SQL语言来访问数据库。使用SQL语言要求查询代码必须知道所访问数据库表的详细结构(字段名称、类型等等),并且数据库表结构不能发生任何变化,否则就要修改代码或者失去访问功能。然而对于物流信息资源数据仓库系统来说,数据库模式甚至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有可能随着企业管理需求、产品属性等发生变化。当然也可以把所有的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数据库中,但是这样做就失去了分布式系统的优点,与LRP实际应用不符,而且数据库结构还不能有丝毫变化,这严重限制了物流数据仓库系统的实用性、适应性和灵活性。

4.2.1.2资源数据规范转换中间件的实现

为了解决多数据源多模式数据融合问题,西安交通大学鲍军鹏等人在研究黄土高原数据仓库时提出了一种基于XML的统一模式查询语言——XUSQL。XUSQL的思想就是用XML统一规范不同的数据格式,实现统一模式和局部数据源模式(本地模式)之间的相互转换,用 SQL在数据源中查询数据,用XML来传输、融合、显示数据。

XUSQL是在SQL的基础上用XML改造成的,所以XUSQL和SQL的结构基本一样。一条SQL语句对应着一个XUSQL元素,但是我们可以把SQL语句中所有的对象名称(表名、字段名等等)都用XUSQL的子元素来表示。因为XML中的元素结构和类型可以用XML Schema来定义,所以XUSQL中的对象名在数据仓库是统一的、规范的。这样就可以简单地使用XSLT(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 Transformation)把XUSQL转换为数据源本地的SQL语句。

XUSQL的查询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在数据仓库中把所有数据的类型、结构以及表结构等等用XML Schema定义一个规范。其次在每一个数据源上放置一个查询转换器。查询转换器负责解释XML文档,把统一的数据模式转换成本地数据源模式,然后在本地数据源执行SQL语句进行查询。查询后得到的数据要再次通过查询转换器把本地格式的数据转换成用XML表示的规范格式的数据。查询转换器使用XSLT实现不同名称、格式之间的解释和相互转换。显然不同数据源上的查询转换器内容有所不同。最后数据仓库把多个数据源的查询结果融合为一个XML数据文档,送到用户浏览器上,并通过XSLT转换成适当的显示格式。

以生产企业原材料采购单的生成为例,其工作流程如下:

4.2.2 基于XML的LRP系统方案

总的说来,XML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据描述方式灵活,数据模式、数据内容与数据显示方式三者分离,具有自描述性,良好的可扩展性和跨平台性,并动态支持Internet应用。

因此在LRP系统方案设计中基于Web服务而使用XML,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良好的跨平台移植性和良好的自描述性等特点,符合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环境跨平台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互需要。

同时Web服务基于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适合电子商务系统的Internet交互需求,便于用户在浏览器上以最小代价获取增值服务。

引入XML后,LRP系统的结构框架可以如下设计:

在这个模式中,涉及的技术要点在于“关系数据库—XML—关系数据库”的相互转换利用——异构数据交换集成技术。

从物流应用角度来理解,也即企业上游供应商的产品数据库的查询数据通过XML获得后转为本地数据库中信息,企业根据需要制作采购计划等单证再通过XML发送到供应商,被接受后转为供应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信息;而在企业下游,企业通过XML访问客户需求数据库采集需求信息,转为本地MRP系统中的数据,在完成生产后,生成配送、运输等单证平面文件,通过XML发送到客户,客户端接受后转为其数据库中信息,以安排验货、仓储等环节工作。

在LRP的开发设计中,可以利用XML的优点实现网上信息与传统数据库信息之间的转换与共享。我们设计了LRPStore这一功能程序模块。LRPStore是一个三层Web应用程序,使用在IE5.0中可用的技术来实现LRP数据的在线查询和传递。它可以查看供应商的商品目录,选择产品制作采购计划表,并同时监视企业内部生产部门的需求信息。LRPStore在后端有供应商数据源和企业内部数据库,在客户端有用户界面,在中间有Web服务器。Web应用程序中的中间层的作用是从数据源中收集信息,并以查询的方式发送给客户。在LRPStore中,数据源就是ODBC的数据库。LRPStore使用的LRP数据库是一个关系数据库,其中有两个表:Item表和Trade表。对于LRPStore来说,创建有用的XML文档的关键是正确的数据结构,这就意味着在XML中Item表中的记录该如何用ITEM元素来表示。解决方法是使用ASP文件生成XML文档。

4.2.2.1 基于XML的LRP系统核心模块说明

1.XML数据生成模块,由ASP程序从服务器关系数据库中读取数据生成XML文本,供用户按XML规范检出有关数据,进入下一流程处理。从生产企业角度理解,主要用于从供应商服务器的关系数据库中读取产品数据以产生采购单证等。

  2.用户界面生成模块,由上述ASP程序在服务器端生成XML文档后,最终需由用户在浏览器端生成操作界面,操作界面必须符合业界的常用文本文档的版式。由于采用XML作为媒介,因此可以很方便地使用样式和脚本等动态网页技术来实现。从生产企业方理解,本模块用于从XML格式供应商产品目录选取产品生成采购清单等场合。

  3.Web页面信息转储关系数据库模块,用户界面模块中用户操作结果生成的采购表单应存入本地关系数据库,以备今后处理、跟踪、结算等用。本模块将用户界面生成模块中的动态网页表单结果通过网页间数据传递递交给存储模块,存储模块采用ASP将数据写入企业内部数据库服务器。为了实现该功能,模块分为两部分。①网页数据递交;②数据库信息存储。

4.2.2.2 基于XML的LRP系统核心模块代码

1.由关系数据库到XML文档

ASP提供了一个环境,Web作者可以在其中将标记语言和嵌入脚本相混合来动态地创建文档。脚本可以用很多脚本语言来编写,包括JavaScript和VBScript,你可以调用服务器的组件来访问数据库、执行应用程序和处理信息。下面是由关系数据库中Item表中的记录信息生成XML文档的ASP文件LRP.asp的代码:<%@LANGUAGE=VBScript%>

<?xmlversion= “1.0”?>

<LRPBLOCK>

<%

Set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 nection”)

Conn.Open “LRP”,”LRP”,”LRP”

Set ItemRS=Conn.Execute(“select from item”)

Do While Not ItemRS.EOF%>

<ITEM>

<NUMBER><%=ItemRS(“Number”)%></NUMBER>

<NAME><%=ItemRS(“Name”)%></NAME>

<PRICE><%=ItemRS(“Price”)%></PRICE>

<FIRM><%=ItemRS(“Firm”)%>< /FIRM>

<QUANTITY><%=ItemRS(“Quantity”)%></ QUANTITY>

</ITEM>

<%

ItemRS.MoveNext

Loop

%>

</LRPBLOCK>

关系数据库中的每一个记录,对应XML文档中的一个标记结点,每个记录的一个属性对应XML文档中的一个内层标记数据。在中间层上生成XML文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文档可以包括来自于多个独立的数据库中的数据,从而使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转换和数据共享得以实现。

2.创建用户交互界面

首先用DHTML创建一个用户界面,使用样式和脚本来处理用户输入。IE5.0包括MSXML分析程序,它可以把分析的XML文档作为文档对象模型处理。一旦发布出来,脚本就可以访问XML文档中的数据内容,并在用户界面中动态地、插入数据。下面就说明动态网页userInterface.htm是如何通过使用脚本和IE5.0来创建LRPStore界面的。首先将MSXML应用到由LRP.asp生成的XML文档LRP.xml中,创建代表被分析文档的ActiveX对象。

Var LRP = new ActiveXObject(“msxml”);

LRP.URL=http://WebServer/LRP.asp;

下面的代码用来浏览目录树,直到在LRP.xml中的第一个ITEM元素中找到NUMBER元素(产品编号)。InnerText属性用来在用户界面中插入NUMBER数据内容,作为item_number属性的值赋给DIV元素。

Var root = LRP.root;

Var item0 = root.children.item(“ITEM”,0);

Var number = item0.children.item(“NUMBER”).text;

Document.all(“item_number”).innerText=number;

<DIV ID=”item_number”></DIV>

3.将Web页面信息转换到关系数据库

在前台用户界面中,用户根据供应商的产品信息做出自己的采购计划,这些数据项目必须作为参数传递给Trade.asp,执行脚本来进行处理并更新相应的Trade数据库中记录。下面是如何发送一个新的交易给Trade.asp:

Var number = current_item.children.item(“NUMBER”).text;

Var price = price.value;

Var address = address.value;

Var returnMsg = new ActiveXObject(“msxml”);

returnMsg.URL=”http://LRP/Trade.asp?number=” + number +  ”&price=” + price + ”&address=” + address;

现在已经将参数number(产品编号)、price(产品价格)和address(仓储地点)的值赋给相同名字的变量。下面创建Trade记录集对象,并连接到LRP数据库。打开Trade表,将新的信息添加到该记录集中,然后关闭连接。最后,Trade.asp用更新状态生成返回消息文档。

4.Trade.asp文件更新数据库:

<%@LANGUAGE=VBScript%>

<%

number=Request.QueryString(“number”)

price=Request.QueryString(“price”)

firm=Request.QueryString(“address”)

Set TradeRS=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Connect=”datasourc=LRP;userid=sa;passward=;”

TradeRS.CursorType=2

TradeRS.Open ”Trade”,connect

TradeRS(“number”)=number

TradeRS(“price”)=price

TradeRS(“address”)=address

TradeRS.Update

TradeRS.Close

%>

<STATUS>OK</STATUS>

4.3 基于WEB的LRP系统结构整体模式

4.3.1 整体模式结构

根据上一节基于XML的企业LRP局部系统的设计方法,结合传统的LRP运作模式,我们推出一个制造企业的基于WEB的LRP一般整体模式结构,见下图。

4.3.2 结构说明

4.3.2.1 基本结构

根据企业管理操作的实际需要,我们将该模式的系统结构分为三大部分:

1.客户

作为企业产品消费者的客户,通过WEB浏览器从INTERNET到企业WEB服务器上根据需要下载产品目录,定制ASP表单,生成需求主文件,递交服务器。

服务器端分别采用XSLT将企业DRP数据库中的产品数据转换为XML数据文本产品目录,或将需求主文件转换为数据库记录,存入DRP系统待处理。

2.供应商

供应商作为独立的企业,它建有自己的销售管理数据库,并提供XML数据文件转换和WEB服务器。

本地企业采购人员通过浏览器进入供应商网页下载浏览产品目录,并选择生成ASP产品采购表单,该表单一方面递交供应商服务器数据库,另一方面通过网页间传递到本地企业WEB服务器,并转换存入DRP系统数据库待处理。

3.本地企业

作为LRP系统的主体,本地企业根据企业运作需要,建立了INTRANET企业内部网,并以此联结原因数据格式等阻碍的DRP和MRP系统,形成LRP运作系统。在两个子系统间通过XML这一纽带建立起企业内部各部门和生产流程的,以物流资源计划为主线的管理系统。

企业各部门通过浏览器分别访问DRP、MRP数据库,完成仓储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管理工作,实现订货进货计划、外购计划、送货计划、物流能力计划、生产能力计划、产品投产计划等操作。

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进一步实现客户管理、新产品开发、客户服务、质量控制等更高层次的管理工作。

4.3.2.2 系统平台

企业对外通过国际互联网建立与客户、供应商的联系。企业对内建立联系所有部门机构的内联网,所有部门操作人员通过浏览器实现物流资源计划管理。

为此企业搭建LRP的系统平台包括:

1.      原有的DRP管理系统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2.      原有的MRP管理系统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3.      对外的支持XML和ASP的INTERNET WEB服务器和XML转换中间件;

4.      对内的支持XML和ASP的INTRANET WEB服务器和XML转换中间件;

5.      互联网接入+路由防火墙;

6.      企业内联网络;

7.      工作人员工作站+支持XML的浏览器;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5.1 基于WEB的LRP系统开发模式设计小结

企业的物流管理是在现代工业生产管理技术对企业生产、技术潜力挖掘达到极至后的又一利润源泉。通过综合努力,可以帮助企业按最低的成本创造价值,并将成为企业优势战略的奠基石。当企业物流一体化成为一种企业管理的需求时,物流资源计划(LRP)就是生产流通型企业运营过程中一种联系产、供、销。既适时适量保障相互之间物资供应又使总费用最省的资源计划。

鉴于传统LRP概念中数据交换和传递因企业生产、销售、仓储等各环节、企业与供应链上下环节数据格式和应用范围的差异而存在的实际困难,真正的LRP系统并没有在生产企业中被广泛使用。尤其中小企业因技术、人员、经费的限制,实现LRP更无从入手,这使得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竞争更处于不利位置。

本研究项目旨在从LRP系统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入手,分析技术难点,试图找出解决方案,从而推动LRP在生产企业的普及应用。

通过研究,作者认为引入XML技术及XML数据交换技术是实现LRP系统开发和企业应用的主要途径。在XML技术上建立的基于WEB的物流资源计划系统模式,从企业内外物流资源管理的不同特点出发,采用了服务器端的XML转换中间件将关系数据库数据与交互方便的XML数据文件相互转换、客户端采用方便易用的WEB浏览器直接操作的解决方案,能够较好地完成LRP系统的工作目标。

总结基于WEB的LRP系统模式平台特点如下:

1.易于实现的系统平台

由于采用了XML技术,企业的LRP服务器采用普通的WEB服务器和数据库系统,无须作更多的升级。客户端采用普通的浏览器,无须软件安装和资金额外投入。操作界面采用符合传统单证格式的电子单证,使得普通操作人员真正的免培训。

纯文本的XML转换器可以方便地进行定制,在INTERNET上实现产品生产管理物流数据的传递和交换,比之采用传统EDI数据交换方式,在网络搭建、使用便利性等方面都有了本质的改善。特别是EDI的数据翻译器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和应用需要,由专业人员开发设计,企业一旦进行市场调整,就有可能需要重新购买对应的翻译器,不符合生产企业因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而在生产、流通过程中的数据管理需要。

2.保护企业已有的信息系统资源

许多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顺应IT技术发展的社会需求,已经建立了DRP、MRP等生产、销售管理系统,并储存了大量的数据、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由于XML与关系数据库间能够实现无缝联系,因此基于XML的WEB LRP系统不必取缔原有的管理系统,只需设计适当的转换器即可继续使用原有管理系统并联结LRP平台,从而保护企业已有的信息系统资源投入。

5.2 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5.2.1 XML传输的安全问题和对策

XML文档可以自我描述:它们包含了有关自身的数据和信息。这种特性使得XML在程序间共享数据方面得天独厚。同时这也意味着任何人访问XML文档时都可以轻易地获取它的内容。

为了与网络服务进行通讯程序需要读入SOAP消息(一种XML文档)。网络服务也是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运作的SOAP消息可以通过任意数量的路由,所以黑客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进行攻击。

显然如果LRP网络服务想能够真正实用,请求和回复消息必须要有端到端的保护机制以防止被监听或篡改。任何向某个商用网络服务提出请求的实体(个人或程序)都必须证明自己的身份。消息的完整性、机密性、可靠性和合法性对于任何网络服务的安全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

XML加密协议定义了使用XML来表示加密后的XML和其他数据的技术,它允许对整个XML文档进行加密,也可以对特定元素甚至特定元素内容进行加密。

XML签名技术则是一种对任何典型数据创建基于XML的数字签名技术,从而保障了XML数据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

SOAP安全扩展技术则提供了一种对SOAP消息签名的方法,从而保护消息的完整性。

还有很多种安全技术可以用于基于WEB的LRP系统,在实用的LRP系统开发中可以考虑使用。

5.2.2 XML Schema行业规范推行问题

XML Schema是用一套预先规定的XML元素和属性创建的,这些元素和属性定义了文档的结构和内容模式。相应的一套精巧的规则指定了每个Schema元素或者属性的合法用途。如果违反这些规则解析器就会拒绝解析你的Schema以及任何同它相联系的文档。

XML Schema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定义一类XML文档(一个XML Application)。因此,模式的“实例文档”形式常常被用于描述一个与特定XML Schema相一致的XML文档。事实上,文档实例和Schema文档都不是必须要以文档的形式存在,它们可以以在应用之间传递的字节流的形式存在,或者作为一个数据库记录及XML的“信息项”的集合存在。然而为了简化入门,我们总是把实例和模式看作文档或者文件,认为它们总以文档实例或是模式文档的形式存在。

XML Schema本身也是XML文档,因此可以在应用中维护并进行数据添加,从而使得XML转换器能够自我完善,这也是区别于传统EDI翻译器的重要特点。

通过XML Schema,LRP用户可以为XML产品数据库定义规范的XML文档,从而使得基于XML的转换器更容易开发,用户可以更迅速地从相关数据库中提取有用数据生成电子单证。因此,建设和推广适用于多种行业、供应链模式的XML Schema行业标准,对于LRP在WEB环境中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5.2.3 基于XML的可视化的电子单证开发系统的研制需求

MicroSoft的.Net技术为XML应用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但是将.Net技术直接用于XML开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在LRP系统中,企业在与供应链合作者发生联系后,根据合作者数据库的实际数据访问需要,需进行XML转换器的调整或定制,以生成符合自己需要的电子单证,并转换成本地数据库保存需要的平面文件。为便于这项工作的快速进行,最好有一套类似于OFFICE的可视化软件。

5.3 结束语

经过近半年多时间的学习研究,在导师林国龙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基于WEB的物流资源计划(LRP)系统模式研究》论文得以成文。本文从WEB基础上的物流资源计划系统开发的需求出发,通过物流资源计划中涉及的数据共享、交换问题的解决,提出了XML技术为主导的物流资源计划系统开发模式解决方案,初步解决了几项物流资源计划系统在企业生产应用中,尤其是中小企业普及推广时碰到的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成文之时,关于物流领域XML应用技术的全国性研讨活动也正在多层次开展,甚感去年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时,项目选题还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与上海海事大学的老师们的精心培养,指导老师林国龙教授的悉心指导密不可分。苦在本人学识有限,研究工作浮于浅表,尽管该项目社会意义重大,但所花精力与能力的局限,论文水平之肤浅让专家见笑。但为了社会需要,本人打算在该领域作进一步深入的应用性研究,以报老师们教导之恩。


致  谢

本项目研究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导师林国龙教授和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硕士项目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谨表衷心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王槐林. 物流资源计划(ERP)的原理及其应用.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6

2 蒋智毅. 生产物流、采购物流与MRP II的相互作用.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8

3 简峥峰等. 虚拟企业环境下通用Web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设计.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0.03

4 胡彦. 基于Internet的EDI实现技术. 计算机工程,2004.04

5 王晓耘. 基于XML/RDF的供应链管理商务信息交换. 计算机工程,2004.15

6 李永祥等. 基于XML的供应链数据集成. 物流技术,2004.08

7 陆剑江. 基于XML的中间层交互技术的研究. 微机发展,2004.08

8 刘琴等. 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计算机系统应用,2004.07

9 周竞涛. 一种基于XML Schema的异构资源数据库整合中间件.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4.05

10 Rakesh Lodha. An event-trigger-rule based supply-chain management system over the internet. A thesis presen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science.

11 BURAK EKSIOGLU. Network algorithms for 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 problems. A dissertation presen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University of Florida, 2002



① 《物流资源计划(LRP)的原理及其应用》王槐林,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6。

① 《生产物流、采购物流与MRP II的相互作用》,蒋智毅,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8

[1] 《跨企业物流信息集成方法的研究》,王平等,中国机械工程第13卷第18期

更多相关推荐:
物流资源计划

物流资源计划物流资源计划以物流为基本手段打破生产与流通界限集成制造资源计划能力资源计划分销需求计划以及功能计划而形成的物资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物流资源计划的实质是把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requirement...

AJ物流整车物流资源计划(FVRP)系统的设计

AJ物流整车物流资源计划FVRP系统的设计目前国内整车物流行业普遍遵循两级分拨发运体系即各生产基地的成品整车由整车分拨中心VehicleDistributionCenterVDC运至各整车仓储中心Vehicle...

整车物流资源整合报告

整车物流资源整合报告未来的整车物流的市场需求将会是多元化的提供一体化的整车物流服务是未来市场对物流企业的要求这些都必须通过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或兼并等方式来实现汽车整车物流资源整合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整合的前景企...

跑的快物流创业计划书

创业计划书企业名称创业者姓名日期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电子邮件键入文字目录一市场背景3二公司简介4三管理体系5四区域优势分析6五市场营销7六市场评估7七网站和数据库建设7八经营理念7九财务分析8键入文字一市场背景...

“十三五”重点项目-资源型产品物流项目商业计划书

十三五重点项目资源型产品物流项目商业计划书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商业计划书英文名称为BusinessPlan是公司企业或项目单位为了达到招商融资和其它发展目标之目的在经过前期对项目科学地调研分析搜集...

区域物流资源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区域物流资源整合的研究专业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二XXX年四月七日说明1本报告必须由承担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任务的学生在接到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正式开始做毕业论文设计的第2周末之前独立撰写完成并...

物料需求计划(MRP)-赢在路上

北京赢在路上学校采购与供应管理第一章绪论1采购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各企业及个人为获取商品对获取水平的渠道方式质量价格时间等进行预测抉择把货币资金转化为商品的交易过程2采购是以各种不同的途径包括购...

第十章 物料需求计划与企业资源计划习题

第十章物料需求计划与企业资源计划一、判断题1、MRP处理的是相关需求。2、MRP的三项主要输入是产品出产计划、库存状态文件和物料清单文件。3、牛鞭效应是指对零售商的订货量的波动大大高于对制造商的订货量的波动。4…

PMC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

PMC的工作流程及职能PMC代表ProductMaterialControl的缩写形式意思为生产及物料控制通常它分为两个部分PC生产控制或生产管制台日资公司俗称生管主要职能是生产的计划与生产的进度控制MC物料控...

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

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生产计划是在一定的计划区域内以生产计划期内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用已知每个时段的需求预测数量确定不同时段的产品生产数量生产中的库存量和需要的员工总数总生产计划建立在企业生产战略和总体生产能力计划的基...

人力资源规划最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案

人力资源规划最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案人力资源规划最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案人力资源规划又可分为战略性的长期规划策略性的中期规划和具体作业性的短期计划这些规划与组织的其他规划相互协调联系既受制于其他规划又为其他规划...

人力资源发展规划(20xx-20xx)

人力资源发展规划20xx20xx年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努力建设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是我公司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起点和依据也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

物流资源计划(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