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实验报告汇总

时间:2024.3.31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

了解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原理】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有关。

【提出问题】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一:

【建立假设】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实验器材】

量筒、试管、天平、镊子、滴管、药匙、食盐、水、冰、酒精灯、试管夹、火柴

【实验过程】

1、  用量筒量取10ml的水放入试管中(快到刻度时用滴管),并测量温度,做好实验记录。

2、  使用钥匙,在天平上量取3克的食盐。(用镊子移动法码)

3、  使用钥匙将食盐缓慢放入试管中,并进行震荡,观察是否有食盐未溶解,做好实验记录。

(备注:若无食盐未溶解)

A、  用天平量取食盐(用镊子移动法码),并做好实验记录。

B、  将食盐缓慢放入试管中,并进行震荡,直到有食盐未溶解为止。

4、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并在外焰进行预热。

5、  给试管底部未溶解的食盐进行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6、  用温度计测量此时试管中的温度,做好实验记录。

7、  将试管放回试管架,静置5分钟。

8、  将预先准备好的冰中放入水,将试管架上的试管放入冰水中,静置5分钟。

10、用温度计测量冰水中的温度,做好实验记录。

11、观察试管的底部是否有食盐析出,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步骤1:此时水的温度为28℃;

步骤3:放入3克食盐后,有食盐未溶解在底部(无需执行备注);

步骤5:试管中逐渐将原先未溶解的食盐溶解了,试管底部没有食盐未溶解;

步骤6:此时试管中的温度为67℃;

步骤10:此时冰水中的温度为0.5℃;

步骤11:试管底部有食盐析出;

【实验结果】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问题思考】

本来在做实验的时候附加了一个糖来做对比的,但是在实验的时候发现糖貌似不是很好溶于水啊,但是糖在20℃的溶解度是203.9克,而溶解度大于10克就属于易溶物质了,而糖远远大于了这个数字,为什么还是很难溶呢?

实验二:

【建立假设】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实验器材】

量筒、量杯、试管1、试管2、天平、玻璃棒、滴管、镊子、药匙、勺子、氢氧化钡、食盐

【实验过程】

1、  用量筒量取10ml的水(快到刻度时用滴管),放入试管1中。

2、  用量筒量取10ml的水(快到刻度时用滴管)。

3、  用天平量取2克的食盐(用镊子移动法码)。

4、  在天平左侧放上量杯,量取2克的氢氧化钡(用镊子移动法码)。

5、  将2克的食盐放入试管1中,并进行震荡。观察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

6、  将量取好的10ml水倒入有2克氢氧化钠的量杯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食盐能溶于水,形成了溶液,食盐溶液澄清;氢氧化钡不能溶于水,形成了悬浊液,氢氧化钡悬浊液乳白色。

【实验结果】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问题思考】

本来在做实验的时候附加了一个糖来做对比(因为会有一些没有溶解的糖沉底,三种材料可以一起作对比)。但我发现,放了一夜的糖竟然都溶解了,是不是物质的溶解能力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还是物质和物质的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

实验三:

【建立假设】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实验器材】

量筒、试管1、试管2、滴管、酒精、食用油、水

【实验过程】

1、  用量筒量取5ml的水,放入试管1中。

2、  用量筒量取5ml的酒精,放入试管2中。

3、  用滴管滴2滴食用油至试管1中,并进行震荡。观察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

4、  用滴管滴2滴食用油至试管2中,并进行震荡。观察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食用油不能溶于水,漂浮在水面上;食用油可以溶于洗涤剂,颜色澄清。

【实验结果】

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问题思考】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实验目的】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原理】

质量分数为X﹪的A物质的溶液,是指100g的A物质的溶液里含A物质Xg。配置时,A物质与水按X:(100-X)的质量比来称取的。

【提出问题】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如何配制?

【建立假设】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需要分计算、称量和溶解三步骤来配制。

【实验器材】

试管、玻璃管、天平、100ml的量筒、胶头滴管、钥匙、氯化钠固体。

【实验过程】

配置10g质量分数是5﹪的氯化钠溶液。

1、  计算:需氯化钠固体0.5g=10g×5﹪,水9.5g=10g-0.5g

2、  称量:在托盘天平上称出2.5g的氯化钠固体,将其加入到试管中。用50ml的量筒量取47.5ml的水(水的密度近似看成1g/ml)

3、  溶解:将量好的水倒进盛氯化钠的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固体氯化钠全部溶解。

4、  将量好的溶液装进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放到试剂柜中

【实验结论】

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一般可分为三步:计算、称量和溶解。先计算所需要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若溶质是液体或用浓溶液配制的稀溶液,要将液体或浓溶液通过密度换算成体积;按计算出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固体用天平称出,液体用量筒量取,然后进行配制。

【问题思考】

粗盐的提纯

【实验目的】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对粗盐进行提纯。

【实验原理】

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氯化镁、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用过滤法可以除去泥沙,用蒸发结晶法可以除去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钠中因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等容易吸水而潮解(因空气中水分含量大而使固体物质溶解)。

【提出问题】

粗盐如何提纯?

【建立假设】

粗盐需要用蒸发结晶法、过滤法进行提纯。

【试验器材】

烧杯1、烧杯2、烧杯3、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蒸发皿、坩埚钳、药匙、滤纸、火柴、水、粗盐

【实验过程】

1、用量筒量取5毫升的水,倒入烧杯1中。

2、用药匙将适量的粗盐逐渐预先盛有适量水的烧杯1中,边加粗盐边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直至不再溶解为止。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

3、将滤纸2折后,组成圆锥体放入漏斗中(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比漏斗口低)。

4、将过滤装置(滤纸和漏洞)放入带铁圈的铁架台上,并用少量的水将滤纸打湿(使漏斗与滤纸中间不留气泡)。将烧杯2放在铁架台下。

5、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落到桌面),将上述粗盐水过滤至烧杯2中(漏斗内的液面比滤纸边缘低)。观察滤纸上的残留物的颜色,并做好实验记录。

注意:烧杯2的尖嘴应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应轻靠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洞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玻璃内壁;过滤液体后,若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烧杯3备用)

6、将烧杯2中的水转移到蒸发皿中,用坩埚钳将蒸发皿放在铁架台上。

7、点燃酒精灯,对蒸发皿进行预热。

8、将装有澄清滤液的烧杯2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而致使液体溅出)。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9、用坩埚钳将含有食盐固体的蒸发皿,转移至一个石棉网上。等待蒸发皿冷却至常温。观察蒸发皿中的食盐固体,做好实验记录。

10、将含有食盐固体的蒸发皿中的食盐固体放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实验现象】

步骤1:烧杯1中的粗盐水很浑浊;

步骤2:滤纸上留下了一些灰色的残留物;

步骤9:蒸发皿中的实验固体较纯净;

【实验结论】

降温可结晶,升温增加溶解度。食盐是一种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之中含有少量不溶解于溶剂、少量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天空为什么会降雨

【实验目的】

演示降雨的形成过程

【实验原理】

降水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或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而本实验中,空气中的水汽因温度下降而凝结,形成的小水滴越来越大,最后形成降雨。

【提出问题】

天空为什么会降雨?

【建立假设】

空气的温度不同,气温高于0℃,水汽就凝结成小水珠。空气中凝结的小水珠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水珠增大至其重量大于空气浮力而降落到地表,形成雨。

【试验器材】

广口玻璃杯、暖瓶、一块约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玻璃板、热水、冰块

【实验过程】

1、向玻璃杯内倒入热水(约占杯子高度的三分之一)。

2、把玻璃板盖在杯口上。

3、在玻璃板上放上两块冰。

4、观察玻璃板下方5分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在玻璃板下方的广口玻璃瓶中,出现了一层雾。在广口玻璃瓶的杯壁可看见水珠。在广口玻璃瓶的上方,也就是玻璃板于广口玻璃瓶的瓶口接触的的地方,出现了雾,最后在那里出现了细小的小水珠,最后形成水滴,落入了杯中。

【实验结果】

杯子内的水蒸发变成气体,温度较高的水汽一碰到温度低的玻璃板就会凝结。

 


浮力产生的原因

1、  鸡蛋在盐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向盐水中注入清水。

2、  当物体密度减小时,鸡蛋悬浮在液体中。

3、  继续在盐水中注入清水,物体的密度继续减小。

4、  当物体的密度减小到一定程度,鸡蛋最终会沉入到物体底部。

小结: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大气压强的存在

1、    将一只瓶子放在盛满水的桶中,观察水怎样进入瓶中,当瓶子里灌满水后,再将瓶口朝下,慢慢提起瓶子,观察在瓶口离开水面前,瓶中的水是否流出。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小结:在本实验中,水进入瓶子时把水中的空气挤了出去(你会发现从瓶口冒出一串串的气泡,并能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提起瓶子时,水面的大气压又拖住了瓶中的水,不让它流出来。所以,瓶中仍然充满了水。

2、    当人吸饮料时,吸管内的气体压强变小,而杯中水面的大气压强不变,将大于管里的压强,于是大气压把饮料压入嘴里。

3、    滴管中上部气体的压强小,大气压把液体压住,所以液体不会滴落下来。

4、    当向两张纸条中间吹气时,两张纸条内侧会合在一起。因为,吹气时,两张纸条内测气体流速大,压强小;外侧气体压强大,所以纸条向中间靠拢。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


更多相关推荐:
科学实验报告样本

科学实验报告样本,内容附图。

科学实验报告模板

学科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样板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报告单

九完小科学实验报告单11科学实验报告单22科学实验报告单33科学实验报告单44科学实验报告单55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范例

实验题一探究馒头发霉的实验实验材料新馒头塑料袋实验过程1水对馒头发霉的影响取两快大小和新旧程度相同的馒头把一块馒头烤干在另一块馒头上滴上几滴水用塑料袋分别将两块馒头包好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2温度对馒...

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

科学实验报告单模板

坟台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12345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心理学学科实验报告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动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实验报告单

20xx上册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乐安镇思游完小科学实验报告单20xx年下期乐安镇思游完小科学实验报告单20xx年下期乐安镇思游完小科学实验报告单20xx年下期乐安镇思游完小科学实验报告单20xx年下期乐安镇思游完小科学实验报告单20xx年下期...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