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

时间:2024.5.2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南区九年制学校 陈玉成

内容摘要: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要靠学校教育、教师引领、家庭监管、社会氛围各方面的共同教育,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掌握良好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学校教育 家庭监管 社会氛围 从小培养 良好习惯

小学生的好习惯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养成的,而良好的习惯是小学生在小学生涯中必须要养成的,这是一个艰难切漫长的过程。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除了学生本身主动的在学习生活和日常活动中要进行一点一滴的积累,并且依照一定的标准及时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判断,改正,和反省之外,更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运用正确的原则和方法,起到一个监督,评判,并纠正的作用。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规范,训练,矫正和强化。同时,也学要学校的积极配合。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场所,需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来配合教师的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有助于加快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另外,家庭风气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家庭和学校应该形成统一的习惯养成计划,并在良好的社会风气下,共同为学生的好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不仅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且要突出个人的性格特点。

一、学校履行教育义务

首先,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应绿化、美化校园,使校园环境优美整洁,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作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师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就会增强。让健康、向上、优美的校园环境在陶冶

学生情操、创建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组建良好的班集体。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良好的班集体犹如一个大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学校应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教室的四周,重视每个教室的布置,在教育中应设有评比栏、特色班报专栏,还有图书角等等。不仅如此,还要加强班级管理,深入细致地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建立和形成良好的班风,协调好班级各个方面的教育力量,保持教育的一致性。班集体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个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所以,组建良好的班集体十分重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怎样学习,怎样做人,怎样生活,随时让学生优化自己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最后,制定严格的校规校纪。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应充分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具体的行为规范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和需要,从而使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的校训一定要积极向上,让孩子在学校严明的教育理念下健康成长。每周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养成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举行全校性的传统教育活动,定期举行相关的主题班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每一周都应进行卫生、纪律评比,并有相应的流动红旗,这样可以激励孩子奋发向上、刻苦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做到最好,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有力保证就是严格的校规校纪。

二、教师发挥引导作用

第一,以身作则,榜样示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到表率作用,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不仅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还要不断激励学生,使他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行为规范的有效形式是为学生树立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的观察和模仿能力较强,进行榜样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榜样身上获得道德的启迪,自然而然的理解、认同一定

的要求和规范,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让他们学习故事中人物的优良品质。教师还要从学生中树立榜样,让他们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如此,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行为养成也十分重要,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教师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不断的进步。

第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每个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爱好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再加以正确的引导,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渐形成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时常督促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耐心教导,持之以恒。小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需要的是教师的恒心和耐心。孩子思想及行为上的转化是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水滴石穿”一样,并非力量大,而是功夫深。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及时加以改正,进行耐心的劝导,使学生明辨是非,理解并接受教师的教导,并且加以改正。相信在这样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训练中,学生身上的坏习惯会逐渐变为好习惯的。

第四,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学会合作。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班集体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样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在集体生活中,教师应培养小学生具备集体的荣誉感,让每个学生都知道个人表现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集体的荣誉。这样他们就会逐渐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形成良好的习惯。每个小学生都应具有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这样不仅使孩子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看到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促进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第五,以人为本,倾注师爱。教师应做到理解、信任、关心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并且能“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不应只看到学生身上的不足,而是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进步进行适当的表扬,这样学生

受到鼓励之后就会加倍努力的完善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逐渐把缺点转变为优点。对于学生来说严厉的批评有时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如果以关爱之心对学生进行教导反倒能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进而养成更好的习惯。

第六,加强监督,形成制度。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可能由于意志不够坚定不能坚持,因而形成了“反复”的特点。教师应制定出适当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提醒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循环反复,逐渐加深的训练。每个班级都应建立一套长期督促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检查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检查和评比。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自觉化,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让同学们之间也可以相互督促,共同进步,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七,常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自我调控。教师应与家长在如何培养孩子的习惯方面形成共识,通过家长会、家访的方式与家长相互交换意见,在学校和家中都能对孩子进行相应的习惯养成教育。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让孩子不断地完善自我。教师应在实际行动中引导学生的强化认识,自觉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言行。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严于律己,并且不断的鼓励自己,要有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并且坚持到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断适时的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习惯形成过程中需要改进的行为,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找出自身的缺点并能不断地进步。

第八,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来养成好习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在各个学科之间都贯穿思想品德教育,进而形成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各科教材中挖掘思想品德的渗透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家庭尽到监管责任

作为父母不仅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要在行为习惯和言谈举止方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家长内部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家长要用真诚、平等、民主的态度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让孩子与家长成为知心朋友。只有这样父母才会知道孩子心理在想些什么,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才会第一时间的指出他们的缺点与不足,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不要只在乎孩子一方面的发展,重智育而轻德育,学习知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不是主要的内容。如果一个人只有过硬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无半点生活常识,这样他将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只有智育与德育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待孩子的言行举止应结合他们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分析、讨论后要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让他们视自己为良师益友,让他们在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中成长。家长应经常与孩子相互沟通,与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会与孩子相处的更加融洽。

家长还应常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进而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老师一起制定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计划。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只有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再经常与老师沟通,才会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社会对小学生的影响是与学校和家庭有所不同的,学校与家庭是老师与家长掌握主动权去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在社会中是小学生自己去探求未知的世界,自己去学习体验一切,这两者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社会中形成的主观意识都是小学生自己发现的,他们并不知道是对是错,不良的社会风气会影响到孩子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而在学校和家里,父母和老师会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进行说服教育,让他们能马上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所以,社会所营造的氛围对小学生的成长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现在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网络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脑和网络在给孩子带来欢乐地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危害,比如:有些孩子沉迷于上网聊天、电子游戏、有许多不健康的网站改变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所以,各类网站应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风气,为广大的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各类书刊、报刊要多发行一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相统一的读物,努力为青少年提高素质和开阔视野贡献出一份力量。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很丰富的今天,学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学习会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他们会用利用自己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才会推进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程。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把小学生习惯的表现内容分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包括学校教育、教师的指导、父母的教养和社会风气等。小学生的好习惯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养成的,需要学校履行教育义务、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家庭尽到监管责任和社会营造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成为他们享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第二篇:《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

高坝镇红中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20xx年秋,我校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定位为“养成教育”,对171多名学生、170多名家长和11多位教师问卷调查,发现在学习方面,60%的学生学习习惯不良;为人处事方面,50%的学生比较自私,做事缺乏责任感;守纪方面,40%的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卫生方面,25%的学生不具备个人卫生意识和公共环保意识;自护、劳动方面,38%的学生胆小,不敢单独睡觉,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等。对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们作了认真的分析:一是被调查的对象绝大多数家庭教育存在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孩子生活在蜜罐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私任性、丢三落四等;二是小学生是非观念模糊,加之一些传媒的负面影响,感觉好玩就去模仿,在有意和无意之中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惯;三是由于缺乏坚强的毅力,使本来有的好习惯转化成了不好的习惯。比方说:相当一部分学生爱好体育活动,这本来是好习惯,但有怕吃苦,怕挫折的因素,不去参加体育锻炼,做起了温室里的花朵……坏习惯是“祸根”。若不重视好习惯的培养,必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加深了我们对培养学生习惯的认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等。《数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 -- 1 --

“健康安全地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愉快积极地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等。一句话,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对于习惯的研究古已有之。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王夫之认为“人性随习易”“习且与性成”“后天之性习成之”。在当今,《叶圣陶文集》第1—25卷中,几十次提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说法。叶老主张将养成教育贯穿在各个教育阶段乃至人的一生。

我校拟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本质和特点,找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习惯的本质与分类

(一)习惯的本质。

《辞源》最早把“习惯”写做“习贯”,有两种基本的含义:一是指习于旧贯,习于故常;二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生活方式。班固著的《后汉书》中《司马穰苴司马法上天子论》中有:“习贯成,则民礼俗矣”。现代汉语里对“习”字的解释有“习惯,习染”的意思,对“惯”字的解释有“习惯,习以为常”的意思。就“习惯”一词的语义看:是人在后天习得的,具有稳定性,一经形成不易改变。雷伯在《心理学词典》中对“习惯”的解释是:指一种习得的动作,通过重复而自动化了的、固定下来的且无需努力就轻而易举地实现的活动模式。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从个人和社会群体两个层面上对习惯进行 -- 2 --

定义是比较完整的。从个体这一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群体这一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习惯既是个体的重要属性,同时也是社会群体的重要属性,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由此,我们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界定为:通过“习”某种东西,使它变成“常”的行为,而使之达到非常熟悉或自然的程度。对个人则是表现为“恒常”的行为,而对社会则表现为“礼俗”或“社会风尚”。并在一定时间内通过不同方法的培养逐渐养成的, 能使人充量发启,能把事做得妥善,能使公众得到福利,对学习、对工作、对生活等起积极作用,适应人的正常需要,做任何事情,遇到不同类的事情,总是往积极的、好的方面想,遵守社会公德,独具个体特色。

(二)习惯的分类

我们经过认真地分析研究,将小学生良好习惯分成六类指标,即:守纪、学习、礼仪、劳动、自护、卫生。分低、中、高年级细化了每类的具体研究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详见《秭归县实验小学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序列细目》

1、守纪:即严格自律,遵守规则,诚实守信。我们按照个体层面和社会群体层面,分为社会性习惯和个体自律习惯。如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自觉爱护公共环境、自觉遵守参与公共活动纪律等是必须共同遵守的社会性习惯。个性自律习惯,如遵守课堂教学常规,遵守小学生守则,遵守学校纪律等,这些习惯因个人具体情况而定,实施养成教育。出此之外,我们拟订有《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印发至每个学生的手中。

-- 3 --

2、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依据习惯对于人的价值和作用,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积极习惯和消极习惯。凡是对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起积极作用的,适应了人的正常需要的,且对人具有正向价值一类的习惯就是良好习惯或积极习惯。反之则是不良习惯或消极习惯。如小学生在做完作业后能做到自我检查的习惯,这一方面能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能提高其学习能力,这就是积极的良好习惯;如有的小学生做作业时,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不能专心致志地抓紧时间完成作业,这就是一种不良习惯或称之为消极习惯。还有智慧性习惯,则比较复杂,层次更高,需要较长时期的训练才能形成,这类习惯主要涉及的是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心理反应倾向方面的内容。比如做事有计划的习惯;凡事三思而后行;遇到事情总是往积极的、好的方面想的习惯;实事求是的习惯;质疑、批判和保持理性的习惯,等等,这样一些比较复杂需要长期锻炼才能形成的习惯。出此之外,我们拟订有《小学生学习习惯常规要求》,印发至各个年级。

3、礼仪:待人友善,保护隐私,礼貌大方。我们按照时间先后,分为传统性习惯与时代性(现实性)习惯。那些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习惯,可以看成是传统性习惯。如尊老爱幼的习惯、重大节日庆祝的习惯、谦让的习惯等,那些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不同于以往习惯的习惯就是时代性习惯。如乘电梯靠右站的习惯,乘车按次序的习惯等。除此之外,我们建立了《小学生礼仪常规》。

4、劳动:动脑动手,承担家务,自我服务。我们依据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将其分为一般性习惯和特殊性习惯。那些与人的一般能力要求相一致的习惯,如善于观察事物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给垃圾分类的习惯,环境保护的习惯,终身学习的习 -- 4 --

惯等称之为一般性习惯。而那些与特殊技能和能力要求相适应的习惯,如利用文字想画面的习惯。利用表象构图的习惯,注意劳动分配的习惯等,都可以看成是特殊性习惯。

5、自护:遵守交通,活动自护,分辨是非。我们依照人们日常活动主要领域进行分类,在校做个好学生,如勤奋读书,语言文明,行为规范,热爱班集体,尊敬老师,做好份类的事情,注意活动安全等;在家做个好孩子,按时上学和回家,按时做作业,按时睡觉,孝敬父母,不挑吃穿,不乱花钱,友爱他人等;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如遵守交通安全,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不玩火玩电玩鞭炮,遇见坏人灵活机动防卫等等。

6、卫生:衣着整洁,手脚干净,讲究卫生。按不同层次水平分为动作性习惯和意识性习惯。动作性习惯主要是一些自动化了的身体反应和行为动作,比较简单,形成的时间较短,容易训练。如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洗脸这样的一些习惯等。意识性习惯主要是一些自动化了的意识反应和行为动作,往往是意识形成在前,动作行为在后,如看见垃圾主动拾起来,不乱刻乱画,不乱扔东西等等。

三、小学生习惯的培养

(一)小学生习惯培养的途径

1、加强课堂研究,落实习惯培养目标。在实践与调查中,大量的家长认为,小学生要把良好的习惯培养放在首位,不论从他们的年龄特征、对事物的认识以及对今后的影响,还是现实中学生的表现都应该如此,这正是孔子所说的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学校教育的基本责任是教书育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良好素养的学生,不仅仅是靠学科知识可以圆满的。叶老甚至认为“良好习惯主要在学校里养成”,而学校里学生大多在各自课堂,因而无论从教师教书育人 -- 5 --

的责任,还是从课程的要求和现实的需要看,“习惯培养”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良好习惯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来落实,在不同的课堂中,我们要求老师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落实:一是与学科教学同步的相关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其中也有两点,即学习习惯的共同要求和学科自身需要培养的习惯。从共性来看,“课堂常规”可以囊括,如发言大胆、声音宏亮、作业书写整洁等,“共性”是各个学科均要教育与培养的内容,但我们还要求各学科教师根据自身学科特点拟定了具体的要求与目标,学校编辑了《良好学习习惯常规要求》,如数学要养成验算的习惯、语文要养成自读自改习作的习惯,英语养成日常交际应用的习惯、科学要养成勤于动手实践的习惯等等,力争使习惯培养做到有彰可循。二是在学科教学(即课堂)中培养做人做事的习惯,包括文明礼仪、健康等。其实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这类习惯自始至终伴随在其中:铃声一响是否快速进课堂,课前一支歌是否整齐洪亮,是否准备好了学习用品,立正行礼是不是规范,交(发)作业是否彬彬有礼、是否影响他人,听讲是否坐正、“三个一”做的如何、课中讨论活动是否守秩序等等。这些虽与本学科关系不大,但从培养人的角度看,必须落实,因此,学校要求老师们将习惯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来完成,备课中要有准备,上课中要有落实,教育教学工作大检查、教学展示或竞赛活动中,学校把学生良好习惯作为重要的考查内容,有意识地引导老师们在关注课堂的同时,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得到生动、和谐、充分的发展,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加强班级组建设,齐心协力抓习惯。研究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班级”在习惯培养中的重要组织作用,班主任是维系班 -- 6 --

级组织的重要纽带。学校在现有的年级组、学科组、课题组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班级组”建设的目标要求。班级组即由任教同一个班级不同的学科教师组成的集合体,它的领导是班主任。加强班级组建设,构建以班主任为责任人的学科教师共同配合的育人共同体,重在形成合力,加强沟通,内容一致,目标一致,收到整体育人效果。在实践中,我们要求科任教师当天向班主任报告情况,班主任随时了解情况,每学期初要共同研究班级目标,每月召开一次班级组工作会议,学期末班级组集中总结,在班级组建设过程中,学校明确提出了十二句话的框架要求,即:学科教学各显个性(即从知识与能力体系看,学科教学各有自身的内容、特点及要求),良好习惯共同养成(即同一个班不同学科教师的共性任务)。教学内容相互融合(内容相互渗透、借用,打破学科中心),学生活动尽量参与(即在学生中活动、发现、了解、引导,用身教去影响)。德育教育齐抓共管(包括习惯在内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是需要合力才有效的),学生状况彼此联系(即相互沟通、掌握特点去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方法相互切磋(对同一班级学生各学科如能共同研究方法将会更有效),班级管理共商大计(从学期目标、班规、措施、习惯培养的重点内容等方面形成共识,达到一致)。学业负但整体控制(班主任是纽带,由她协调,统筹安排控制当日学生学业负担总量),心理障碍及时疏理(班级组成员都要当心理辅导员,特别是一“窍”不通时,其它成员要协作,及时解开疙瘩)。特殊学生一齐帮扶(班级内的德困、学困、贫困、留守、单亲、残疾等各类情况的学生共同出力帮助,以使特殊学生不出“特殊”状况),全面发展共同努力(班级组成员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班级和谐发展为目标,同心协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组成员还要做到三知:一是知道 -- 7 --

班级的现状与近期目标;二是知道共同教育培养习惯的内容、方法与策略等;三是知道自身在班级建设、管理中的份量与作用,这样就有利于齐抓共管。这样,学校从内部管理着手,狠抓“班级组”建设,无论你是领导还是老师,无论你是班主任还是非班主任,无论你是大学科老师还是小学科老师,无论你是一线老师还是后勤管理人员,实验小学全体教师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抓习惯。

(二)小学生习惯培养的方法

不良习惯的“优势”使人能自然自发地“吸收”并成为“习惯”。良好习惯需要引导,需要约束,需要自律,需要坚持,作为教师必须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有人研究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在实际生活,远远大于这个数,实践中,我们以探究方法和内容为基础,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认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以“知”为基础,知是行的前提,行是对知的检验,知行统一才能化为血肉成为习惯,这是叶老的观点。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我们坚持以班队活动课、品德课教学、少先队活动等为阵地,以“红领巾电话台”、“红领巾广播台”、“校园厨窗”、“班级板报”等为信息窗口,采取环境熏陶、学习渗透、专题讲座、活动明理、游戏歌谣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如:一年级新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可塑性,老师在教学中就经常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他们喜欢的歌谣形式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等进行改编,来表达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对孩子们进行恰到好处地认知指导,使他们自觉愉快地朝着规范行为方向努力,有的老师将课堂规范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改编成歌谣让学生记诵,这些歌谣节奏平稳,琅琅上口,好读易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而且集 -- 8 --

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行为,对照规范查找自己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当然,加强学生的认知指导方法很多,有的班级根据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强等特点,开展多种活动,用集体的力量去磨合自我意志,让学生学会文明交往的基本礼仪:如开展小组竞赛活动,三年级老师专门设计了“明星小队”的评比活动,根据学生良好习惯评价细目,分别从守纪、卫生、自护、礼仪等六方面进行竞赛,看谁能最先成为本班“明星小队”,这样整合了团队的力量,大家相互促进、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大大增强了小组内的合作共进精神。指导做有益游戏。利用班队会时间开展“比比谁的办法多”活动,请大家集思广益,确定游戏种类,如何文明游戏,这样,同学们课下不仅有得玩,而且玩得好,玩得文明。开展“争当百小明星”活动,每周针对一种行为提出具体要求,通过每日督察,每周总结,每月评比,每期颁星的活动,有意识纠正学生行为习惯中的问题,使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的老师运用“故事明理法”,有的老师运用“摆事实讲道理法”,有的运用“创设情境明理法”,有的运用“辩论明理法”等等,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采取了很多合理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明白其道理。

2、细化要求。上课时间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讲?课余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学习与玩的关系?在家应该怎样做才是一个父母喜爱的好孩子等等,对学生来说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对于各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要求不是很具体。因此学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及对社会生活涉足的范围,分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从遵守规则、学习、礼仪、劳动、自护、卫生六个方面列出了 “习惯养成训练点”,将这些行为规范细 -- 9 --

化成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并把它们印在学校的《小学生行为手册》上,作为相关学习与训练的内容,同时印在《学校安全手册》上,作为教师教学与研究的校本教材。这样,学生、教师有了学习、教学的依据,家长也明确了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更好地进行针对性地教育与培养。

3、强化训练。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训练,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守纪习惯,学校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月定为行为习惯训练月,严格按照《秭归县实验小学习惯培养教育内容序列细目》上的要求强化训练,一年级老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开学一个月内,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和使用等习惯进行训练。训练学生坐姿,要求他们记住六个字:“头正、腰直、脚安”。老师与学生约定了一些常用口令,如:“一、二、三!”学生就能习惯性地条件反射:“向前看!”或是老师以特定的动作手势,如轻拍学生的后背,摆好手臂,示范正确坐姿予以提示,学生就能端正坐好,不会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秩序;学生写字时,老师常常提醒他们:“写字做到……”,通过训练,学生立马回答:“三个一”,并能迅速纠正不正确姿势,经过反复提醒,多次训练,孩子们就养成了正确的书写习惯了。习惯训练时,低年级老师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进行,中高年级多以活动体验、疏导结合为手段强化进行。

如:中高年级开展了多种阅读训练活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五

(一)班坚持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促使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将周二的课后整理时间、每周四、周五的晨会课定为本班集中读书、读报、汇报交流时间,交流同学们一周来的阅读信息与感受,评比一周 -- 10 --

最佳积累本,最佳积累明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六(三)班开展“以书会友”活动。班上设立了“图书吧”,学生广结书缘,成立“书友会”,将那些有良好读书习惯的同学组织到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畅谈人生理想,拓展阅读空间。还有的班级注重收集传统文化精髓——格言警句、优秀古诗文等,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感染学生的思想和灵魂;五(3)班长期坚持“每日一格言”活动。在班上最显眼的位臵挂着一本“拾贝录”,同时在黑板右测开辟 “我最欣赏的一句话”的“开心屋”,把自己最欣赏的、感悟最深的格言警句、古诗文记在“拾贝录”和“开心屋”内,全班学生每天轮流记载,并利用当天晨会时间开展警句格言推荐活动,诠释格言意义。

4、营造氛围。营造氛围法是指创造和利用良好的环境来教育学生的方法,在具体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感情,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提出全校师生人人都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体,人人都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教育实践者,学校想方设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育人氛围:一是营造习惯培养物质环境。学校力争让每面墙壁都说话,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习惯培养的可利用资源,教学楼大厅内写有醒目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及时须自律,养成好习惯”十六个大字;教学楼道口有“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的温馨提示;教学楼道内有“请靠右行”、“请讲普通话”、“不要乱丢乱扔”等习惯用语;学校绿化带内有“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等文明用语;学校主席台前有“博学、善问、明辨、慎思、笃行、守恒”至理名言;学校橱窗内开辟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专题板报;教学楼内悬挂有名人画像、学生书画展;教室内的黑板报上有“我的好习惯”专栏等,更具特色的是每天中午、 -- 11 --

下午放学时,学校播放的特色放学曲——在旋律优美的萨克斯曲中插入充满人文关怀的提示语,让学生在享受美的旋律的同时接受教育,学生每天都沐浴在这温馨的氛围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良好习惯得到了有效地培养。二是营造习惯培养精神环境。除了利用物质环境育人外,更重要的是利用精神环境熏陶人,精神环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氛围,它具有强大的能量,它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影响学生的心理,影响学生的行为,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十分有利,学校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采用了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1、每周通过“国旗下讲话”讲习惯、讲长征精神、讲家乡名人故事等,学校政教处每学期都要根据不同的专题开展讲话活动,让好习惯不知不觉的、悄悄的、一点一滴的渗透进孩子的心田。2、学校要求每月至少利用一次班队活动议习惯,有的班级以良好习惯培养为中心,展开讨论,总结自己身上的好习惯,反思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分析这些不良习惯形成原因,探讨矫正不良习惯方法;有的班级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借助《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考评手册》评价学生习惯,找出存在问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3、采用周记或日记的形式,在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中广泛开展“我的好习惯”记事活动,有的记载好习惯带来的快乐,有的记载不好习惯带来的困惑,这样,激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整,强化自律,逐渐形成好习惯。每学期,学校还要为拥有好习惯的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平台——“好习惯,须自律”大型展览活动,把好习惯经验及照片张贴到展示栏内,让全校师生来参观,学生一有时间,便挤在展牌前参观学习,找一找我们班有谁?谁的习惯最好?……在这种浓浓的比、学、赶、超的氛围中,孩子们的自律意识更强了,身上的好习惯渐渐多了。4、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 -- 12 --

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或庆祝活动,如:本学期在全体少先队员中开展了“以诚实守信,做文明学生”、“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运用“诚信讨论”、“诚信评价”、“评选诚信小标兵”“感恩讨论”“百小公民实践活动”等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少先队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修正、自我完善。5、全校师生一起创编“习惯童谣”,编辑《习惯童谣》集,并利用校本选修课时间师生一起学童谣,游戏时师生一起唱童谣,将习惯培养深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5、情感沟通。常言道:“情通则理达”。情感是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是知转化为行的催化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学校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相继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校长信箱”、“班主任信箱”,开通了校长热线电话,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大队辅导员为心理辅导老师,在集会时告诉所有学生,谁有高兴、难过、委屈或是困惑,只要愿意,可以用书信、电话或谈心的方式与老师交流,校长带头向学生郑重承诺:你们反映的情况一定要调查,你们的困难一定会尽力帮助,你们的信件一定会回复。校长、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定时打开信箱或到心理咨询室,按时回信,按时值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诚意的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真心诚意的想帮助他们。“信箱”里的信起初试探性的一、两封变成了沟通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桥梁,学生主动向我们敞开了心灵的那扇窗,与我们谈困惑,给我们提建议等,这样,我们的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了,许多问题都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的老师采用谈话法、还有的老师用笔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等等。

6、榜样示范。榜样示范法是借助于榜样形象,以正面人物的优 -- 13 --

秀品德和模范行为向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受到教育的方法。加里宁说:“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视教师优缺点的孩子眼睛。”是啊,一双双“精细的孩子的眼睛”在盯着我们教师,因此,老师在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自己得首先作出榜样,做到身体力行。看到地上的纸屑主动弯腰拾起;骑车、走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碰到同学,主动叫上一声:“某某同学你好”;在办公室,当学生把作业本送来,老师热情地对学生说:“谢谢!”;课堂上,当学生帮老师擦干净讲台和黑板时,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声“谢谢大家”;课堂提问时,学生回答完问题,老师说:“请坐下……”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谢谢”“再见”“你好”等礼貌用语,学生自然都看在眼里,印在心里。他们耳濡目染,也模仿着说起来,无论老师给学生送去什么,学生都会甜甜地说一声:“谢谢老师!”,在校园里碰到老师、同学,问早、问好、道再见,已成了同学们生活的口头语……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美的语言、美的行为蕴涵着一种无穷的教育力量。

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因为个性品质、兴趣爱好的不同,他们外显的行为也不同,因此,在集体中树立身边的学习榜样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学校常常以身边鲜活的例子为榜样,发挥光荣榜、创新思维园地、三好学生评选活动、百小好儿童评选活动、十大优秀学生评选活动的教育功能,大力宣传群体中的文明言行,树立文明校风。开展实验研究以来,获得“拾金不昧好榜样”、“文明小使者”、“环保小卫士”、“礼仪之星”、“小博士”、“家务小能手”等荣誉的学生越来越多,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榜样的力量推动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7、反思自律。反思自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教育自 -- 14 --

己以形成良好品德与习惯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自我修养,让自觉自律成为习惯。一方面让学生以自己为“镜”,每日思考、对比、反思,回顾所行所言;另一方面以他人为“镜”,对照班上各方面做的好的同学检查自己的所作所为,实现“内省”、“躬行”。通过调查报告、日记、作文、习惯板报、手抄报等教育自己,树立正确认识,改变不良行为。如:六年级老师为了培养学生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有意识地将丢垃圾到他人课桌下的学生进行不动声色地调换座位,有时10分钟,有时一节课,然后再让学生找找自己的问题,谈谈调换座位后的感受,于是乎,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学生水到渠成的认识到了乱丢垃圾是一种不良行为。“换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脏环境的不舒适,这只是认识的浅层面,也许过几天又忘了,为了使学生的卫生意识形成刻骨铭心的记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本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双休时间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对自己居住的环境进行一次大调查,调查结束后,有的小组上交了调查报告,有的小组写来了建议信,有的小组发出了倡仪……通过实践体验活动,学生明白了不良卫生的种种表现及危害,在反思交流中,学生惊叹道:一个零食袋子可以成为罪魁祸首,一块西瓜可以成为细菌的培养场,一口痰竟是病菌的滋生地……因此,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成了一种需要。于是,孩子们在班上自主兴起了“地盘承包制”——自己管好自己周围的卫生,但70个学生就有70个样,在与学生共同商议下,按照卫生培养细目要求,采取“承包”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齐抓共管班级的清洁卫生,每个学生每天负责本座位周围的清洁卫生,值日生负责讲台、走廊、教室四角和垃圾桶及教室整洁。这样,通过孩子们的自我管理,教室内变得整洁多了。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能主动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老师采取了“人人来当卫生监督员”活动,按座次每天有 -- 15 --

两位同学轮流值日,对清洁卫生随时监督,随时提醒,随时清理,老师也随时捕捉先进典型,奖励他行使一周班主任“特权”,代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学生的兴致高涨,讲整洁、讲卫生的班风已悄然形成。

8、合力攻坚。家长,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行为习惯、受教育的程度、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构建了家校培训网络:成立了“家庭教育委员会”,创办了家长学校,请德高望重的专家教授、教子成功的家长、经验丰富的学校教师分别为家长们授课,共同解决困惑家长的疑难问题。每学期学校还分年级、分层次召开家长会,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与家长共同研究,切磋办法。“学校家庭教育委员会”聘请了一批有爱心、有育人经验的长者为社区辅导员,老师经常与社区辅导员联系,开展一些小、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品格、锤炼意志、形成习惯,为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而不懈地努力着。

9、评价引领。评价引领是依据《规范》要求,对学生的行为给以一定的甄别、褒贬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抑制自身消极的方面,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善恶观。为了激励学生坚持良好行为习惯,预防和克服消极的思想行为,学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评细则》、《五星级班级考评细则》、《百小名星评比方案》及我校学生良好习惯的目标要求,对学生进行 “三、

五、十、百”系列考评活动,“三”即每学期一次的好学生、好子女、好儿童的三好评比活动;“五”即每月一次的五星级班级的评比活动;“十”即每学年一次的十大杰出学生评比活动;“百”即每学期一次的“百小明星”评比活动,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式 -- 16 --

进行评价。自评,把评价尺子交给学生,通过自我反思与对比,从中发现自已的优势,找到自己存在的差距,让学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学生评价主要通过专题课或班队会上讨论、民主交流、书面小结等形式进行,以找优点,评进步为主。家长、社区代表评价主要采用问卷、交流卡、访谈等形式进行。教师把各方面的评价进行整合,强化学生的优点、优势,淡化不足。通过评价使学生优势更优,调动他们的自我发展潜能。有的班级还采用了富有特色的评价方法。一年级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商议下,在教室的侧墙上张贴一张“比一比,谁最棒”的评价表格,根据班级内制定的奖励措施,每周为表现好的学生贴上红花,拥有一定数量红花的同学可以被评为班级的“红花儿童”,把自己的照片贴在红花栏内,激励学生严格自律,养成好习惯。四年级在上学期开学时,要求每个学生自制了一张“幸福娃娃卡”,悬挂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卡上珍藏着学生上学以来的所有荣誉,或上课受表扬了,或作业得“优”了,或自已的文章发表了,或在运动会上获奖了,或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他人带来快乐……因人而异,琳琅满目,期末全班召开了一次“幸福娃娃话幸福”的主题班会,评出“最佳幸福娃娃”,促使孩子们发现自我的闪光之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且同学之间相互欣赏,取长补短,促使学生由他律转化为自律,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这一系列的评价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好学生、好儿童、好子女,形成较强的正面影响力量,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足够的方法和耐心,我们相信:坚持“有效方法+持之以恒=习惯”的培养策略,学生一定会享受到良好习惯带来的永久福利,使他们受益一生。

-- 17 --

四、主要成效

经过实验,在全体实验教师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对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的内容有了明确分类,形成了系列。使老师、学生、家长更加明确了习惯培养内容和目标。

2、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化和教育行为的变化。一是深化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认识;二是把习惯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来完成;三是探索出了“有效方法+持之以恒=习惯”的良好习惯培养策略;四是形成了系列有效的习惯培养方法;五是注重习惯培养要坚持“整体性、差异性、一致性”原则,正面引导、坚持训练、抓反复,反复抓,全方位管理,形成好习惯。

3、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在全校170多名师生中抽取了70多名学生、70多名家长和部分教师再次进行了调查,欣喜地看到:学习上,学生的主动意识明显增强,自主获取知识的学生超过了60%;在处事上,多数学生能为他人着想、做事有较强的责任感、能善始善终、不斤斤计较的学生占了70%;孩子们爱好体育锻炼,不怕吃苦,具有较强的毅力占80%。

4、提升了学校形象,促进了学校发展。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校风、教风、学风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社会对学校、学生的评价逐步提高,

小学生性格波动大,可塑性强,加上社会某些负面影响,良好习惯的养成反复性非常大,一段时间好,过段时间又反弹;现在的单亲家庭、留守孩子很多,给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制造了一些障碍,造成少数孩子有空子可钻,良好习惯的培养存在较大难度;研究者方面,有些教师学习迫于压力,所掌握的科学理论不够,要把从理论——实践——认识实践——理论这个过程处理好实属不易,造成实验很大的局限性。种种问题将有待课题组进一步思考,不断深入研究。 -- 18 --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作小结

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谁都知道。但是做到坚持不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却又是难之又难,这几个学期我们在中心校工作方针的引领下,对于此项工作我校也做了点工作,下面我就我校的一些做法与各位领导及各兄弟学校进行商讨。希望…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活动总结

习惯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的。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恐…

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总结

学生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更应该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月份我主要在课前预习、阅读积累、规范书写、及时复习四方面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俗话说,十根手指头伸出来还不一般齐…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总结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课题总结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重点在育所谓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叶老认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来离开学校后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自学充实自我修养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少年儿童是我们教育的主...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心得体会

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心得体会今天听了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课后感慨颇多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阶段性总结

盐池一小冯彦香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将轻松地步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会独立学习、认真思考,分辨是非,找出要点,学有所成。反之,不良的习惯将阻碍他们正常、优秀的发展…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心得体会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心得体会周志红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

论文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农村初中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昆明市东川区绿茂中学聂盛林摘要语文是一种工具学好语文学科又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关键语文的学习必须结合生活因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所以语文需要终身学习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摘要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浅谈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来安县半塔中学李士华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简单地说教育就是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我国古代也早就有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

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总结(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