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体的密度
实验者 同组实验者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标1:巩固天平的使用方法;
2:理解并掌握“排水法”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3:学会分析实验,如何改进实验步骤可以更好的减小试验误差。
二:实验原理: 。
三:实验器材: 。
四:实验过程
测固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
1、放好天平,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2、利用天平测准备的圆柱体质量为填入表格(1)中。
3、在量筒中装入适量体积的水记其体积为;用细线悬挂圆柱体慢慢放入水中,测的此时液面示数为
将以上数据记录于表格中;圆柱体的的体积的表达式
=
4、计算物体的密度;
实验表格(1)

测量水的密度 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并调节横梁平衡。
2、将盛有水的烧杯放在左盘,称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录于表(2)。
3、将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记于表(2)中。
4、再测出剩余水和烧杯的质量。 (水的密度表达式
= )

反思:1.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不可以先测圆柱体体积,再测圆柱体质量?如果不可以,说说为什么! 。
第二篇:初二物理《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报告
《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标目标:
1、巩固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原理;
2:理解并掌握“排水法”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3:学会分析实验,理解误差存在的原因。
【知识准备】
1、量筒的使用 (以实验台上量筒为例)
(1)作用:量筒是测量 的工具;
(2)测量单位:量筒的测量单位是 ,符号为 , = 1cm3;
(3)使用方法: ①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 上;
②桌面上量筒的最大测量值为 mL,分度值为 mL;
③读数时,应使视线与液体凹面的底部 ;
2、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排液法)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1;其中“适量”的含义是 、 。
(2)将不规则固体用细线系好后放入量筒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为V2;
(3)不规则固体的体积V= 。
3、天平的使用方法:
(1)、“放”:把天平放在 ,把游码放在 。
(2)、“调”:调节天平的 使指针指在 。
(3)、“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用 向 盘加减砝码,并调节 ,直到 。 (4)、“记”:被测物体的质量= +
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秤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1、测量小石块等常见物体的的密度:
(1)测量密度的原理是 ;
(2)根据上述原理,要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就需要测量它的 和 。
( 3 )测出上述两个物理量的测量工具分别是 和 ;
(4)器材:金属螺母(小石块)、 、 、 、细线、烧杯;
(5)步骤: ①用 测出金属螺母(小石块)的质量m;
②在 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其体积为V1;
③将金属螺母(小石块)用细线系好后放入量筒中,使其 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为V2;
④算出金属螺母(小石块)的体积V=
⑤算出金属螺母(小石块)的密度ρ= (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6)表格(完成表格)

(7)思维拓展:如果在测量固体密度时,先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对实验的结果会有什么影响?
2、测量液体的密度: (1)测量密度的原理是 ;
(2)根据上述原理,要测量液体的密度,就需要测量它的 和 ;
(3)测出上述两个物理量的测量工具分别是 和 ;
(4)器材:待测液体、 、 、烧杯;
(5)步骤: ①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出 的质量m1;
② ,记下其体积为V;
③再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出 质量为m2;
④待测液体的密度ρ= (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6)表格(完成表格)

能力拓展:本次试验中产生的误差原因有哪些?
客观原因 :
主观原因 :
能力提升
1、在“测定岩石密度”的实验中,将一块岩石标本放在已调节好的天的左盘里,当天平平衡时,右盘内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0-4所示,则岩石的质量为 g。在量筒中放入水,使水面到达“30”刻度线,再将岩石放入量筒中,水面升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则岩石的体积为 cm3 ,岩石的密度为 kg / m3。
2、小红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18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
(2)将盛有适量盐水的杯子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8g。然后将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18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cm3。
(3)再将盛有剩余盐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8丙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 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出所测
盐水的密度为 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