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心得

时间:2024.4.5

《论语》学习心得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论语》

是记录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的,是儒家的原始经典之一。在今天,我们要了解孔子

其人、其思想,必须学习《论语》,在头脑中构建孔子伟人的形象,领略其先进

的思想。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对《论语》有了更全面的、更深刻的了解。《论

语》集中体现孔子的思想,包括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的诸多方面。

《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闪耀着智慧

的光芒,对当代人仍具有借鉴意义。下面就《论语》中关于和谐、仁政、富民、

诚信的观点,谈谈我的看法与体会。

一、和谐是目标

和谐的观点最早出现在《左传》,它最初反映的是音乐的和谐。后经孔子发

展,和谐所指的范围扩大,引用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孔子讲和谐,不是说应该取

消等级差别,而是在承认和维护等级制度的基础上谈和谐,讲求人与人之间要互

相关爱。《论语》中提出了和谐的目标和准则,那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

也集中体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只有百姓把国君当国君,国君把臣子当臣子,

儿子把父亲当父亲,父亲把儿子当儿子,真正遵循礼,尊重别人,处理好自己与

周围人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谐的境界。

在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因为我们需要和谐,世界需

要和谐,只有和谐了,社会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社会之所以不和谐,在很大

程度上是因为贫富的差距日益扩大,财富的占有不均,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拉大。

而孔子在春秋时期就明白了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提出了“闻有国有家者,不患

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

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虽然真正做到财富的平均分配是不可

能的,但我们能够把差距缩小,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

二、仁政是纲领

在《论语》中,孔子反复提到“仁”的思想,据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统

计,提及“仁”的地方共109次。可以说,“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理

想的人格境界。孔子把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贯彻到政治领域,提出“仁

政”的学说。提出富民、惠民的主张。反对一味使用严刑峻法,而要先用严格的

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道德感化搞好政治。

实行仁政关键在于以德来治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刑罚、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人们只会尽量避

免获罪,却没是非之心、羞耻之心,因此要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与以信治国相

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合力。历来实行仁政的君主即使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事

迹仍流传至今。忧民之所忧,乐民之所乐,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君主,他们

也必定受到百姓的爱戴,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仁政”体现了民本思想,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更加重

视百姓的地位。在今天,我们国家始终把“民生”放在首位,近几年的“三农”

政策,切实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富民是手段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不少惠民、富民的主张。作为国君,如果只想着如

何充实国库,而不想着如何富民,就不是仁爱之君。即是说,一个国家的富强,

不仅仅表现在国库充实、政府强大,只有社会强大、民间富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

国富民强,因为百姓是国家的基础。《论语·颜渊》中有若说道,“百姓足,君

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在此,有若反对苛政暴敛,提倡轻徭薄税,

作为君主时刻为百姓着想,减轻百姓的负担,从而使百姓更加积极地劳作,国家

才能富强。孔子还主张先富而后教:“既富之”,再“教之”(《论语·子路》),

这表明他看到了民众基本物质利益的满足对教化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他承认对人

欲的合理满足是“求仁”的前提。

“富民”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在今天,我们政府切实贯彻“三农”政策,积

极解决就业难问题,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俗话

说“衣食足然后知荣辱”,物质是精神的基础,只有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后,才

有可能谈论荣辱。在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之后,如何提高人的素质,这就需要教育。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的需求,更需要有

精神的追求,不断完善自身。人不能像动物一样活着,要有理想追求。

四、诚信是保障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为人处世的警示名言。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诚

信更是必不可少的。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

何以行之哉?”意思就是,孔子说,“一个人丢了诚信,她还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呢?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圣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看到了诚信的重要性,人没有了诚信,将寸步难行。即使在我们日常生活交友中也一样,我们每天需要三省吾身,我们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以待了。当别人对自己特别好的时候,或许我们会在想究竟他想得到什么,为什么会对我那么好,自然而然地产生怀疑。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我们有这种想法?我们是否是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如何做到“诚信” ,“诚信社会”从谁做起?我认为首先就应该从我们大学生做起,我们以后要肩负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责任,首先我们做到了讲诚信,再教会学生从小就树立诚信意识,那么整个社会诚信气氛的形成才有了基础。诚信不仅仅指个人的品质,他还是我们为人处世和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让诚信之花开满世界各地吧!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谐、仁政、富民、诚信四者相生相成、缺一不可。富民是仁政的手段和表现,诚信是社会发展的道德保障,和谐是最终的目的。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在学习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把《论语》的思想体系化,科学化,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精神。要做到“古为今用”,就要研究《论语》思想的时代价值,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事实上,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


第二篇:《论语》学习心得


《论语》学习心得

——开启国学知识宝库的钥匙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一直把视线投向了西方的发达国家。经济上的模仿和制度上的移植,被国人戏称为“打着左灯向右转”。20xx年x月x日,中国共 产 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传承最完整的国家,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一座无穷的知识宝库。近几年来随着“国学热”的逐渐兴起,曾经抛下的经典又被我们今朝重新拾起,人们开始重新解读祖先的遗产和圣哲的智慧。从国家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到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从于丹的论语心得到易中天的品三国,让我们领略了国学的魅力与精彩。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等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学的经典和儒家思想的精粹,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无上的荣耀和洗礼。从汉代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到南宋的“程朱理学”,从明代的王阳明的“心学”再到当今的国学大师、专家学者们的解说注释。相隔时代的久远,加之五花八门的注解,使得我们很难看清《论语》的真实面貌。以严谨的思维和独立的思想去品读,通过工作与生活中切身的体会再回到《论语》中去,相信我们一定领悟到孔老夫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乐趣。


第三篇:教师学习论语心得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

在读罢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后,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独到的见解,在学习上,南怀瑾先生对人们关于《论语》以往的见解进行了论述,并从另一角度来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论述,墨守成规。就例如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解释,就匠心独运,很直接的披露了学习其实是“不亦苦乎”,孔子的这句话实际上重点在于“时习”,讲求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违心的高呼“学习万岁”。对于我们所学的,南怀瑾先生也不是附庸以往的那些所谓的“圣贤书”,而是讲求书的实际效益,身处在当下,只有那些搞学术研究的学者才会奋力于古典的著作,我们平常人所求的只是能够生活的一种技艺,一项本领。因此学习不在于书籍,而在于生活。

教育应该是传授真本领,而不是传授应试技巧,南怀瑾先生对于这点也有很深刻的见解。他在论述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时,就曾提到文化道德不实的问题,当一个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时,如写论文,便毕恭毕敬,夸张一点可谓是点头哈腰,结果毕业时,连影子也找不到,当然,这也可以看出现在大学教育的一个失败,学生与老师之间不再是中学时的亲密,彼此互无交流,你可曾试想大学毕业后你能记住几个老师,乃至又有几个老师能知道你。

孔子教育门人是根据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我们如今的教育也应该符合当前的国情。读《论语》,学习的是有用的方法,从中找出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融会贯通方能学有所成。《论语别裁》就是希望我们能走出圣贤经典的误区,看到当下,把握未来。

更多相关推荐: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

教师学习论语心得在读罢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后,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南怀瑾先生对于《论语》独到的见解,在学习上,南怀瑾先生对人们关于《论语》以往的见解进行了论述,并从另一角度来分析,不再是是以往的论述,墨守成规。…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王凤兰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

学习论语心得

学习《论语心得》有感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他所创立的如家学说影响了两千多年的民族文化。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就是中国人的正统思想。《论语》涵盖的内容广大、寓意深远。涉及了政治…

论语心得

对于论语这一著作可以说并不陌生,那些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等等熟悉的语句,皆出自这一古老的…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

《论语》读书心得我第一次知道《论语》是在初中课本上,我们学习的是简单但很有哲理的论语十则。当时我刚开始学习古文,还不是很能理解难懂的古句,但论语让我对文言文开始感兴趣。它让我感受到了古人那博大精深的文化,我被他…

读《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学习体会学习《论语》,特别是“学而之道”,我对人生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对己。人生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对待自己,用什么来要求自己。1.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作为一名教师已不是第一次与《论语》打交道了,《论语》在我看来像是一位变幻莫测的朋友,每次接触都使我有不同的感想,更有新的发现。这个假期在教体局、校领导的安排下,我再次走进《论语》,与它进行心…

论语学习心得

论语学习心得六月,我们学习了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共计三篇,除去乡党第十着重记录了孔子日常的言行举止衣着等,上半部论语告一段落。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讲半部论语治天下,亦含谦虚之意,意思是读书不多,只读了半部论…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

读书心得(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读论语有感众所周知俗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的创始人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很广泛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各方面的言论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心得体会20xx年9月至11月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学习这次学习分为两种学习方式一是通过网络听教学视频教授讲座二是学习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

学习论语心得(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