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总结经验2

时间:2024.5.13

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总结经验

20xx年x月x日09:46 来源:东方网教育

所针对报考学校及专业: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所论述作图工具与纸张:钢笔尺规+马克笔+硫酸纸

一,关于工具的选择

1.铅笔:4—6B的软铅笔用来画构思草图。HB—2B的硬铅笔用来画一些控制线和细节。0.7的自动铅笔备一支。

2.绘图笔:推荐德国产的施德楼pigment liner,灰色杆,粗细选用0.2——0.7.这笔的价格适中。好处就是干得比较快,上马克的时候不容易把图蹭黑。强烈不建议红环一次性,水太大,容易蹭。也反对红环绘图针管笔,笔尖是金属的,出水慢,常断线,也容易划伤纸。

3.草图笔:推荐stabilo的。不分粗细。常用红,兰,绿,黑等颜色。大到构思小到轴线网格都可以用其来画。

4.马克笔:马克笔较快,也较易出效果。当然如果有功底的兄弟姐妹选用彩铅之类也可。对于色彩和马克笔功底比较弱的同学,建议多用灰色系。浅灰到黑的各个层次的都要有。绿。蓝,主选灰色调的。比较艳丽的大红,大绿,大兰,大黄只用来画比例人。

5.草图纸:用来构思的要提前裁好,裁成你用着最顺手的大小。

6.硫酸纸:可用白色硫酸纸,略带颜色的也行,就当有了个底色。硫酸纸的图显正式,而草图纸皱皱的。硫酸纸比草图纸也结实,不易弄破。裁五张左右小一号的(为了换纸方便,不推介裁成标准一号大的),打上黑色边框。一张直接用电工胶带贴在一号板上。可省去考场上裁纸,打框的时间。要知道,集少成多,考场上的每一秒钟都很关键。

7.其他工具:大号的工具盒,比例尺,橡皮、刀子、双面胶带、透明胶带、电工胶带,三角板、90厘米的一字尺绑好在一号画板上、圆模版、曲线板,红环圆规加红环针管笔专门用来画圆。

8.饮品:两罐红牛。建议考场上少喝水,虽然可以出去方便,但是时间是自己的。

二,关于表现的训练

1.钢笔练习:以临摹为主。先掌握一套纯钢笔的程式化的表现技法。学会如何求透视,学会如何表达透视关系。这方面的书很多。推介钟训正的《建筑画环境表现技法》和彭一刚的《建筑绘画与表现图》这两本老院士的书讲的都很系统,详尽;范例也是经久考验的名作。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远非那些后辈们的泛泛而谈可比。认真研究与临摹几个月,会有比较大的进步。

2.透视感:表现透视感就两条原则:形象上近大远小,前后遮挡:灰度上前后互挤,同面退晕。相信素描好的同学马上就会明白。由于水平所限,再多的也不敢多说了。abbs学生广场,有个叫匠人无愚的大牛在那里讲画钢笔画,大家可以去看看。

3.一点与两点透视:个人建议画一点的。把主立面蒙在下面,定好视点,直接拉出来前后关系就行,而同一面上的各部分比例和立面一样。优点是起形比较快。缺点是有点老套和保守,但是可以保证能画完。两点透视起形难度要大些,如果实力一般或者为求稳者,可舍弃之。也有一种一个面透视比较平,另一个面透视很陡的画法 ,其实表现的主要还是一个面。是稍加变形的一点透视。

4.马克笔练习:找些好的范例。还是以临摹为主。其实要想真正提高画画的水平,还是得写生。考研画表现图,一来不同于纯粹的画画,二来时间所限,不能有太多的时间搭在画画上。每临摹一幅,都要找高手批评指点,进步才会比较快。除非你是跨专业的,才向你推介黎志涛的那本快题100例。国内画马克笔外部透视的书,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要么太复杂,动辄几个小时才能画出人家的效果,要么是以室内的图居多。我用的是《设计与表达——麦克笔效果图表现技法》(张汉平等著,中国计划出版社),《建筑画—麦克笔表现》(夏克梁著,东南大学出版社),还有一本《美国建筑画表现进阶教程2》(好像是这个名字,横16开本黑色封面)。掌握一套程式化的表现方法:平面用色,立面用色,透视用色,都固定好。如果你是绝顶高手,则可以随意些。“人,车,树,草找好的样子背熟了”(朱文一,)。不管什么方案都用一套表现方法。有人提出,针对不同的建筑性格,选择不同的表现风格,个人认为,除非是很高的高手,一般人还是给自己省点时间和精力吧。能把一套表现技法练熟已属不易,何必折磨自己呢。毕竟大效果不会差很多。我想如果能拿到120左右的分数,绝大多数人就比较满意了(今年最高分是2个130)。

5.用色的复色原理:多数地方都不要用单色,否则太单调。比如玻璃,不应该用一种蓝色。几种蓝叠加才有效果 .灰色也是,几种同时上,才丰富。马克笔的图,由于时间关系得多依赖钢笔线,上色只是个提神。对于色彩功底比较弱的同学来说,用最少,最灰的颜色表达清楚应该是正途。当然,如果是色彩高手,可画的绚丽些。

6.透视中钢笔线多些 :比如说地面,环境,多加钢笔线。地面上打网格是一个办法,加上一片水,加上倒影。就差不多了。画配景主要是为了多出几个层次,来衬托建筑。树的话,马克笔多些,钢笔线多了画不完。考试的时候也许只有5分钟让你画树。前中后,三个层次应该表达清楚。前景黑,中景丰富(建筑),远景简是常用模式。建筑上用线多多益善,但要重点突出,一般把入口处作为趣味中心来处理,但要注意时间。

7.透视图的大小:透视图建议画最大2号大就可以了。太大了,一方面显的傻;另一方面也不容易画深入,还浪费时间。毕竟画图时间是与面积成正比的。很多同学透视画不完无非是要么给透视空的时间太少;要么画的太大、太复杂,收不了场。

8.大的图面效果:“各张图的深度要一致:不能平面画的很细,剖面只有几根线;透视画的很丰富,而立面上却没有一颗树;最忌讳缺图,要被扣掉很多分数”(朱文一)。图面构图,只要排下就行,有整体感,宁挤些,不要拉得太松。不要搞无谓的构图杂耍,浪费时间不讨好。

9,表现与方案哪个重要:个人认为各占一半。表现决定了老师对你的大印像,方案才是根本。表现的提高比方案的提高容易得多,只要方法得当,有高人指点,专心练四个月,每天练三小时,就可以突飞猛

进,成为高手。方案也许学4年,还是一塌糊涂。一般情况是:表现不好的人方案一定不好,表现好的人方案不一定好。

10.时间安排:如果基础比较好,建议8月开始练表现,9月开始练方案。基础差些的同学,4月份开始练表现比较合适。如果是跨专业的,越早越好。之所以在前期侧重表现,因为表现提高得比较快,先取得一些进步会让自己更自信些,同时去清华找老师看图的时候留个好印象。这里所说的只是“侧重”,练表现得同时也在练方案,练方案的时候也是在练表现。

三,关于方案的训练

1.方案的能力: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不然我们不会学5年。考研复习的时间大概最多十个月。要想在这段时间内从根本上提高方案能力是不可能的。但是经过一定量的系统的科学的训练还是可以取得很大进步的。

2.基本概念:“快题考得是基本功,不是创新和创作”(朱文一)。很多人太强调idea,快题里面要尽力少做。因为很多idea是要牺牲一部分功能和使用的,而功能是快题评图时候的重要标准。当然,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力有idea,还是鼓励的。“把最基本的功能,结构处理好,即可80左右(满分100),若想再高分,就要体现建筑性格”(朱文一)。

3.今年的题目:4800平米的法官培训中心。一块平整的基地,表面看是梯形,退完各种红线以后,可以做的面积只有1440平米,并且是等边直角三角形。图纸一律对开草图纸或者硫酸纸,规定图幅约780乘540.这是一道很常规的题目,没有在建筑功能和性格上难为学生,也没有要求建筑要体现某种特色,仅仅是基地稍微有点限制。

4.推介书目:理查德-迈耶,GMP,01、02、xx年度的建设部院作品集,新近的各种国内出版的建筑杂志等等,常规的、正统的、画出图来有效果的方案。反对模仿库哈斯、哈迪德、福斯特和多数日本人的建筑形象;反对解构的、后现代的、高技的、最新潮反常规的;反对扭来扭去的、支离破碎的,玩酷过火的;这些或许对课程设计有用,但是对快题设计无益。

5.方案的训练和准备:按照基地的形状分成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各准备一套平面和立面。常考地形有:(1)正方形;(2)长方形主入口在长边;(3)长方形主入口在短边;(4)三角形主入口在短边;(5)三角形主入口在斜边;(6)梯形主入口在上底或下底;(7)梯形主入口在腰上;(8)前七种组合出来的异形地。之所以强调主入口的方位,因为同一块地,入口方向不同,平面、立面处理也会不同。现实的办法就是找这些不同的地形来练习。清华常考坡地,对于坡地的处理手法也要准备到。由于要画一点透视,就要求在画透视的主立面上,有一定的前后凹凸关系。其实这八种,可以归结为2—3种平面和立面处理。也就是说,准备得方案要活,可适应性和可调整性要强。我觉得在考研这个问题上,应该追求多题一解,不管题目怎么变,我们的平面和立面稍作调整即可符合。不应该去考虑一题多解,太费时间和精力。限于设备因素,不能把我准备的几个方案传上来了。有些同学会说,遇到像同济今年这样的题目怎么办?首先清华不是同济,不会走得太偏,还是注重学生的处理一般问题的能力。如果真出现了那样的题,只能凭自己的真实设计能力去应付了。但是,不管题目多特殊,建筑的基本问题是不会变的,有实力的人绝对不会被埋没。

6.分期练习:初期:作方案时间放的长一些,调得顺溜些,做得细致些,想的深入些,不要急于画图。方案做好后,再比着范图去画,时间也放得长些,一边画,一边学。这样在方案和表现上都会有所提高。后期:按八小时卡住时间画,逼着自己提高画图速度。也就是说,前期重在方案和表现,后期重在速度。

7.频度:基础差的人1-2周练习一次比较合适。高手的话,一共练四次左右即可。练的太多太频,人会疲。翻来覆去就那点手法也学不到东西;积累一段时间,练一次,每次都要学到新东西。再说了还有其他三门需要看。每次画完务必找老师和师兄师姐看,改进不足,才能突破自己。切忌闭门造车,自以为是。

8.手法:尽量简洁,规整,几何化。“尽力不做为了形式的斜、歪,不做锐角,自由弧形”(朱文一)。这是为了方案中更少的出现不必要的毛病,绝对不是限制你的思路。要知道只用方形和规则的弧形一样可以做出很精彩的方案。“一般推介采用框架结构”(朱文一)。

9.题目类型:博物馆,会所,旅馆,餐厅,教学楼,纪念馆等等,很多都是课程设计中做过的题目类型。各有各的特定要求,最好都想想,以免出现硬伤。“不会让你做监狱,机场,医院等比较偏,学生没有体验或非常规,太复杂的建筑”(朱文一)。

四,关于考试的过程

1.时间分配:按顺序为,方案1.5小时——柱网轴线0.5小时——首层平面40分钟——主立面0.5小时——透视图2小时之内——二、三层平面共40分钟——总图0.5小时——次立面0.5小时——剖面两个共40分钟。机动时间0.5小时。各段时间包括上色时间。之所以先画主立面和透视,因为除了首层平面外,透视是最重要的,而画透视的话,先得把主立面画出(透视蒙在主立面上画一点透视)。先把这几个最重要的画完,心理压力可以减少很多,然后剩下的时间再画那些相对次要的图。这个时间分配在方案训练的后期就模拟练习。卡好时间,每画一个图就记下时间,到全套图完成以后,反思自己在哪些图的绘制上超时较多,针对性的提高。

2.审题:

(1)、通过任务书要求的数据,退红线后,把握好总建筑面积、各功能块要求面积、灵活自由面积;基地绿化面积和基地的可用面积。大概估计需要做几层才能满足面积要求。

(2)、看清任务书要求的建筑性质、大的功能块有几个,有无特殊功能需求。

(3)、根据道路情况,决定出入口可设方位。主次入口各自的可布置方位。

(4)周边环境有何特殊要求等要素。对体型有何限制。环境中有什么可利用的要素。

(5)若周围有建筑,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的设置要求。

(6)地上停车位数量,地下车库入口有无特殊要求。

(7)、建筑风格有无特殊要求,建筑手法有无特殊要求

3.设计:太深奥了,只能说些大道理,具体的还得在作的过程中请你的老师来指导。

(1)、功能分区是一定要遵守的,不能产生功能分区的错误。具体某个分区内部的小毛病可以原谅。

(2)、结构一定要上下对的上,柱网规则、整齐能减少不小的麻烦。

(3)、入口的空间处理是“空间”这一命题的重点。准备一些有趣的入口内外部空间处理方法,这是老师评图的看点之一。

(4)、体型要有处理,让人能看出你的造型能力,不要一看见三角地就做个三角形满铺平面。平面构图一般要顺从环境肌理和地形。体块交接处、收尾处要有处理。

(5)、交通流线顺利,楼梯数量合适,位置得当,尺寸合格,走道联系合理通畅。

4.绘图

(1)、构思好以后,就该把轴线柱网打出来,用来做正式平面的架子。

(2)、画首层平面,1:200,环境要有,最好是用环境挤出建筑平面来。让建筑和周围环境处在不同的层次上。推介留白建筑内部,涂满建筑外部环境的画法。树,草,铺地,水面都是提前设计好的模式,环境整体要成面,忌散。主次入口要强调出来。可画个黑三角,写上:主入口、次入口。

(3)、主立面,1:200,细致一些,因为透视就要用到主立面,配景成面,忌散。注意配景层次和轮廓线。阴影上重色马克笔。

(4)、透视图,前面已有论述。

(5)、“剖面要清楚,女儿墙,室内外高差必须明确,梁柱关系清晰,标出标高”(朱文一)。

(6)、分析图,没什么必要,除非有要求或者有剩余时间。咱们的设计水平,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了,根本用不着去分析。

(7)、每个图要一次性完成,不要这个平面画到一半,就去画那个立面,搞到最后,很有可能在慌乱中漏掉一些东西。每张图在图画完以后,就把大标题,房间小字等字写上。

5.用笔粗细与涂黑:一般0.2的笔画铺地和家具,0.5的笔画一般的线,0.7的笔画环境中比较粗的线,比如树的轮廓线。墙的涂黑用黑色马克笔。虽不够黑,但是速度较之用粗针管笔涂黑要快些,毕竟时间要紧。有个问题是涂黑的时候有时候容易把门给一笔涂死,可以先画门窗,再画墙线,这样涂黑的时候就有个界限。

6.图面表达的个性:图面效果很重要。上百份图纸挂在一起,评图老师很快就会晕了。所以图面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老师是否会多看几眼。但是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提倡功力深厚的图面表达,但反对太过个性化的表现方式,太扎眼了,老师会看得太多,也就发现的毛病越多,反而不利。

7.标题和设计说明:标题不要写自己的狂草,最好学学那些一笔一划,规规矩矩的艺术字,可以用铅笔打好格(4cmX4cm),写在格里,字最大不超过4厘米见方,大则傻,小则巧。虽然老师不会根据大字的好坏评分,“但是实在没法看的字也很影响老师的心情”(朱文一)。写说明要先用铅笔打横(或竖)线格,线不要擦。设计说明可以写得快一点,但要写清楚,整齐。不要不分段落的写一大堆,要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写两三句话。

8.细节若干:

(1)、图纸打上黑边框(考前就做好),大标题旁边写上图号(1、2、3?)。

(2)、考试中画过的草图纸不要揉成一团扔掉,画到后期很可能要用到最开始画的草图。

(3、最好能留出时间最后检查一下,会发现一些不必要的伤。

(4)、小透视也准备几个室外一角,室内空间,都是背好的,考场上有时间的话就尽量背出来。透视画的越多,显得你的表达水平越高,越从容。

(5)、首层平面上的剖断线,总平面图上的指北针不能忘了画。

(6)、太多了,画图时多总结就是了。形成自己最熟悉的一套办法。


第二篇:暨南大学经济学考研总结


暨南大学经济学考研总结(附真题回忆)

一、先说说考试情况吧

见到考卷那一刻,一阵窃喜,因为题目太简单了,简单论述几乎都是高鸿业书上的,敝人虽不才,可书看了不下十遍,基本上还是印在脑子里了。至于诺奖的简答和通货膨胀的材料分析,更是给力,考前某一天的上午我特意下载并打印了相关的内容,简单记忆了一下三个获奖者的成就,并着重把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对策都重点进行了记忆,毕竟是xx年最热的话题之一啊。运气不错,我网上下载的那份资料的题干竟然与真题及其雷同,“糖高宗”“豆你玩”“蒜你狠”之类的,呵呵。

简答:

1、内生增长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有什么不同

2、xx年诺奖获得者之一莫滕森的主要理论贡献

3、固定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4、有人说丰收对农民有利,有人说歉收对农民有利。评价。(谷贱伤农)

5、价格变动的两重性(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简要分析。

6、为什么完全竞争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计算:

7、一垄断厂商,AC=MC=5。Q=53-P

(1)均衡时的价格 产量 利润

(2)若由两个厂商生产切二者有相同成本,求各自反应函数和均衡时的价格产量利润

8、题目给出消费函数C=?,投资函数I=?,税收函数T=0.3Y,政府支出=710

(1)求IS LM表达式

(2)IS=LM时的利率和收入

(3)给出充分就业时的收入Y=?,问政府支出或者货币供给变动多少能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

论述:

9、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如何划分?AP TP MP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在第二阶段生产。

10、???大家快来补充。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11、由名义工资粘性推导新凯恩斯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材料分析

12、我国20xx年通货膨胀(“糖高宗”“蒜你狠”“豆你玩”)原因及对策

题目简单,材料分析和诺奖都准备了,可是还是悲剧了。。。原因说出来会让人笑话:我写字太慢了。考前就预感到会写不完,所以特意问了上一届考上的学长,他也跟我说要快些写要点,可是CN座的完美主义还是发挥到了极致,我竟然用了一个半小时答六个简答题!每一道题都是按照高鸿业书上的内容来答的。这直接导致后面的时间过紧。用了二十多分钟做完就算时间就一个小时多一点了,还有三个论述和一个材料。要命的是,生产三个阶段的题目我又写得过于详细,剩下两个论述和一个材料分析时间不到四十分钟!后两个论述只能简要写一些,可留给材料分析的题目只有五分钟!没办法,只是按照事先背过的材料,原因写了5个条目,对策写了3个条目,都没有进行扩展。。。。。。三个小时写了11页:简

答当成论述答了,论述当成简答了,材料分析当成提纲来写了。还有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整理试卷的时候竟然发现我把答题纸当成草稿纸了,竟然在某一页上画了好几个图!!! 交卷的时候感觉心凉了。考前感觉暨南大学离我那么近;考后感觉又那么远。

写字一直是我的大问题。平时写作业,别人写两页我才能写一页。这次估计专业课要悲剧了。

二、谈谈备考情况(失败经验)

大三下学期看了一遍高数上册和两遍高鸿业西经。

20xx寒假看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那是没确定学校),高数上下册,线代。新概念3从1-55背了一遍。

三月初开学,用二十天看完了概率并看了高鸿业的微观并做完了绿皮书微观部分。

三月底四月初开始至五月中旬,又把高数课本看了一遍并做了课后习题,全书高数部分做了两遍,这段时间没看概率和线代。英语背了四五遍红皮书。没做阅读。西经宏观看了两遍吧。 五月中旬开始到六月中下旬,看了线代课本并做了课后习题和线代讲义,概率只看了课本。英语偶尔做一做石220。

六月中下旬至七月中旬准备考试,其间西经只看了微观重要的部分(参考的是范里安和平迪克的书),数学只看了线代讲义。

七月中旬至九月初在家复习。效率超低!全书高数又看了一遍,讲义看了三分之二,概率部分看完了。英语做了张150篇。西经看到菲尔普斯曲线。

两遍讲义九月至十一月中旬,又看了两遍全书,,西经差不多三四遍。英语做了一遍真题。石220做了差不多20个单元。政治是从十月十号开始看的,十一月x日才结束第一遍,只看了红宝书。

十一月中旬开始至十二月初,数学做了660,西经看了一遍(重要章节两遍以上),英语研究了一遍真题。政治又看了一遍红宝书,选择题做了一点点序列二。

十二月初至十二月底,数学主要是400题和真题交叉进行。西经看了两遍课本,并开始做课后题。英语偶尔看看。政治依旧是看大纲解析。

一月x日开始,数学还是真题和400题。英语做了张剑5套中的三套。西经看了一遍微观发现时间不够,就开始从宏观开始背书。由于重复次数多了,所以用了一个星期把课后题的简答论述性质的背了一遍。政治背了肖4套,看了海天20天20题,任汝芬十套主要用来练习选择了。

然后就上考场了。

三、教训

1、不善于与别人交流。上面提到CN座的完美主义,其实CN座还有个缺点,就是做事风格过于固定,且常常认为自己的做法才是对的。十月开始看政治之前,我一天的时间分成三块,分别进行数学专业英语。后来“偶然”发现,别人都是穿插着复习,比如上午两个小时数学两个小时专业课。学着试了一下,发现效果很好。如果早点与同学交流那该多好啊。

2、面面俱到。高数上册课后题做了三遍——!下册两遍,线代两遍,概率两遍。。。政治红宝书前后看了三遍,一个字不差地,不分主次。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的。浪费了白花花的时间啊。

3、专业课开始背诵的时间太晚。

4、英语后期太过放松。单词最后几个月竟然没有再背过。

5、不重视错题。

四、以后补充吧。

更多相关推荐:
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经验总结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经验总结所针对报考学校及专业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所论述作图工具与纸张钢笔尺规马克笔硫酸纸一关于工具的选择1铅笔46B的软铅笔用来画构思草图HB2B的硬铅笔...

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经验总结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经验总结所针对报考学校及专业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所论述作图工具与纸张钢笔尺规马克笔硫酸纸一关于工具的选择1铅笔46B的软铅笔用来画构思草图HB2B的硬铅笔...

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经验总结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经验总结所针对报考学校及专业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所论述作图工具与纸张钢笔尺规马克笔硫酸纸一关于工具的选择1铅笔46B的软铅笔用来画构思草图HB2B的硬铅笔...

20xx年清华大学考研调剂准备与经验总结

20xx年清华大学考研调剂准备与经验总结新祥旭的老师们整理收集的关于调剂相关信息一调剂过程的潜规则1初试成绩只是参考并不是主要标准很多考生可能有这样的错误观念认为自己初试成绩还可以就以为肯定能调剂成功事实上调剂...

15年清华考研经验

20xx年清华大学汽车系考研经验我叫赵某某今年有幸考入清华大学的汽车工程系距离考研结束有段时间了一直没时间写个考研经验贴也不知道怎么写说实话是比较懒但考虑到众研友们的疑惑并鉴于市场上关于车辆考研的经验贴的缺乏还...

20xx年考研二战清华大学城市规划学考研经验

20xx20xx年考研二战清华大学城市规划学考研经验有了一战的经历铺路二战其实就是调整了调整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心态方面其实在二战的时候我对所谓清华这个牌子已经看得远远没有一战重了因为在看了一些书接触了一些人进行...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考研复试指导经验总结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考研复试指导经验总结考研信息多而繁杂选择考研究生就得先了解所选院校的基本情况这些资料可以很好的帮助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院校以下资料是小编从很多方面搜集整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考研经验小结 by 蒙宇靖 Oct 20, 20xx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考研经验小结PreparingtheEntranceExaminationtoDepartmentofLandscapeArchitectureatTsinghuaUniversityb…

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总结经验

清华大学建筑学考研总结经验所针对报考学校及专业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所论述作图工具与纸张钢笔尺规马克笔硫酸纸一关于工具的选择1铅笔46B的软铅笔用来画构思草图HB2B的硬铅笔用来画一些控制线和细节07的自动铅...

一位同济考研人总结的经验,非常非常好

一位同济考研人总结的经验非常非常好声明我是在QQ群中看到这篇文章的所以不知道原文的网址无法粘贴给学弟学妹们有关考研的一些心得从07年七月22日开始复习到08年一月19日20日参加考研初试三月9日出来初试成绩三月...

计算机考研经验总结

学长们的考研经验-站在巨人的肩上数学:现在~暑假:只看数学课本,看一节做一节课后习题。高数的辅导书用同济的配套辅导书。概率论大家都说浙大的好,扬长生学长(398分)说咱们学校发的郑一老师的也非常好,(个人认为其…

我的计算机考研经验总结

我的计算机考研经验总结辛苦的一年总算结束了,许多人问起我考研的经验,我都没能一一回复,乘着有空决定写点什么,希望对备考的你们能有些帮助。政治说真的最后拉不了多少分,但又是最麻烦的一门课。我政治是暑假开始复习的,…

清华考研经验总结(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