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时间:2024.5.15

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一、格式

毕业论文由以下8个部分组成,法文内容一律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字号按以下各部分要求)完成,中文内容的字体、字号根据以下各部分的要求填写。具体要求如下:

1、中文封面(单独打印):

1)编号:学生应填写自己的个人编号(学号后三位数)。

2)论文题目:用法、汉两种文字完成,副标题不在此封面出现:先法文(Times

New Roman 字体,3号字并加粗),后中文(黑体,小3号字,不加粗),

法汉题目内容要对应。其它项目均用中文黑体4号字完成。“班级”的

填写要规范准确,其中的数字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如:法语2007级。

2、法文封面(单独打印):

1) 论文题目用3号字,加粗;副标题用小3号字,不加粗。

2) 其余内容用4号字,加粗,各行首词首字母要大写。

3) 各部分居中。

3、目录(单独打印):

1) Table des matières一词居中,并加粗,其上下各空1行;此部分要求小

4号字,Times New Roman 字体,1.5倍行距。

2) 目录要有层次,章与章的标题对齐, 节与节的标题对齐,并附页码,

目录与页码之间加虚线。

3)章的标题:行首词首字母大写。

4)节的标题:行首词首字母大写。

另:法/中文摘要与关键词、引言、正文各章节、结论、注释、参考文献、

致谢都包含在目录内。

4、法/中文摘要与关键词(独立成页,单独打印):

1) 法文摘要与关键词在先,中文摘要与关键词在后。法文摘要: 小4号

字,Times New Roman字体,单倍行距;Résumé字样加粗,Mots-clés

字样加粗。中文摘要:小4号仿宋字,单倍行距;“摘要”两字字体加

1

粗,内容不另起一行,“关键词”字体加粗。

2) 法文摘要与关键词/中文摘要与关键词之间空1行。

3) 法文摘要与关键词/中文摘要与关键词,都从左边写起(左起顶格),

其余内容紧随其后。

4) 摘要250-300词。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明归纳,应

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应明确、

简练,法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相符合。

5) 关键词3-5个。法文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如不

是专有名词,则不用大写),中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6) 目录和摘要页码标注用罗马小写数字,即:i,ii……。

5、正文:4000至5000词左右(Times New Roman字体,小4号字,单倍行距),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结构严谨。

1) 用学校规定的毕业论文正文格式,正文开始处不要写论文题目,正文

部分需要双面打印。

2)正文标题:均加粗,标题上下均空0.5行。一级(章)标题:行首词

首字母大写,3号字,居中;二级(节)标题:行首词首字母大写,

小3号字,左起顶格;三级标题:行首词首字母大写,4号字,左起

顶格。

3) 正文:法文用Times New Roman体,小4 号字,中文用小4号宋体,行距为单倍行距;每一自然段首,留4个字母的空格。

4)正文页码标注用阿拉伯数字,即:1,2,3……。

5)文中如有直接引用原文,则放在法语双引号内,即 ? ?。如有大段(整段)引用文学作品(多于5行),则另起一段,斜体,左右各缩进5个

字符,两端对齐,段首无需缩进。

6)文中出现的作品名,书名等,斜体,不需加书名号。

6、注释(独立成页):

1) 论文中有直接引用或个别名词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采用篇

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能用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

注)。文中注释标记序号采用右上标。

2) Notes一词加粗,居中,其上下各空1行。此部分内容5号字,Times 2

New Roman字体,行距15磅。若有2个以上注释,前边需加序号(如

1.2.3.)。格式为:作者姓名.作品名称[标记符号].出版地:出版单位名称.

出版日期.引文起止页码。

如:1. Luc. L'?vangile selon Luc [R]. Nanjing: Association Chrétienne Chinoise. 2000.

152-153.

2. 李争平. 中国酒文化[M]. 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7. 1.

注意:注释中法语作者姓名的名在前姓在后。如果多处引文连续来自同一部

作品,注释的格式为:

1. Jean. L'?vangile selon Saint Jean [R]. Nanjing: Association Chrétienne Chinoise. 2000.

163.

2. Ibid.193.

3. 李争平. 中国酒文化[M]. 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7. 1.

4. 同上. 14.

7、参考文献(独立成页,与notes正反面打印。如conclusion结束在单数页,则与

notes正反面打印,bibliographie再单独打印一页):

1) Bibliographie一词加粗并居中, 其上下各空1行。参考文献要求15项以上,

此部分内容5号字,Times New Roman字体,行距15磅。

2) 若中法文参考文献皆有,先列法文参考书目,后列中文参考书目(若有2

个作者,中间用逗号隔开),最后列网址。参考文献中,作者姓名首字母要按法文26个字母顺序排列,若文献名称为法语,则用斜体打印。

3)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格式为:

(1)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 版本) [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例如:[1]戴厚荣,于洋. 金属热处理(第三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

版社. 2006.

(2)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J].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例如:[2]于广洋,刘洋. H13钢模坯取消改锻工艺试验[J]. 轻合金加工技

术. 1998. 26(3).

(3)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C].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时间.

例如:[3]白先勇. 白先勇自选集[C]. 广州:花城出版社. 1996.

(4) 报纸文摘:[序号]作者.译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称.出版日期(版次). 3

例如:[4]李辉斐. “20xx年度中华文学人物”揭晓[N]. 南方都市报.

2003-1-25.

(5)学位论文:[序号]作者.篇名[D].地点:单位名称.年份.

例如:[5] 刘伟. 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心理系. 1998.

(6)报告:[序号]作者.篇名[R].地点:单位名称.年份.

例如:[6]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

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

心. 2000.

(7)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Z].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

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例如:[7]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

[Z]./learning/online_guide.asp?link_id=8,

2000-4-17.

注: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 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 部分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期刊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 篇名[J]. 刊名,出版年份. 卷号(期号).

【举例】[1] 于广洋,刘洋. H13钢模坯取消改锻工艺试验[J]. 轻合金加工技术.

1998. 26(3).

◆专著

【格式】[序号]作者. 书名[M]. 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份.

【举例】[1] 戴厚荣,于洋. 金属热处理(第三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 篇名[N].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1] 李辉斐.“20xx年度中华文学人物”揭晓[N]. 南方都市报. 2003-1-25. 4

◆编著/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 篇名[C].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份.

【举例】[1] 白先勇. 白先勇自选集[C]. 广州:花城出版社. 1996.

8、致谢(独立成页,单独打印):

Remerciements一词居中并加粗,其上下各空1行。此部分内容为小4号字,Times New Roman字体,单倍行距。

二、毕业设计(论文)装订

1、毕业设计(论文)按左侧装订。

2、毕业论文装订顺序是:中/法封面、选题报告、开题报告、目录、法/中文

摘要及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结题报告、答辩评议表、封底。

3、完成三稿时须附学生本人签名的诚信声明(诚信声明不与论文装订在一

起)。诚信声明中的论文题目如过长,则换行后顶格写,不缩进。

4、打印时,每一页面的左边距和上边距均为30 mm,下边距和右边距(切

口)均为20 mm。需要正反面打印的内容,注意设置“对称页边距”。

5、开题报告正反面打印,根据版面调整内容多少,争取一张纸打印完。结

题报告如内容过多,则也按照开题报告要求调整,争取美观性。

5


第二篇: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规范要求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规范要求

说明:本条例主要参阅了《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规程》;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穆诗雄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论文写作指南》(张美芳主编,未经正式出版,2001);“Form and Style: Research Papers, Reports, Theses” (10th ed.). (Slade, C.,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

一、毕业论文的基本结构

1 题目:即标题,它的主要作用是概括整个论文的中心内容。题目要确切、恰当、鲜明、简短、精炼。

2 目录:反映论文的纲要。目录应列出通篇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大小标题,分别层次,逐项标明页码,并包括注明参考文献、附录、图版、索引等附属部分的页次,以便读者查找。 3 摘要:摘要是论文的高度概括,是长篇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求用中、英文分别书写,一篇摘要不少于200字。要注明3—5个关键词。

4 前言:前言是相当于论文的开头,它是三段式论文的第一段(后二段是本论和结论)。前言与摘要不完全相同,摘要要写得高度概括、简略,前言稍加具体一些,文字以1000字左右为宜。前言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主要观点是什么。(2)对本论文研究主题范围内已有文献的评述(包括与课题相关的历史的回顾,资料来源、性质及运用情况等)。(3)说明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所采用的研究手段、方式、方法。明确研究工作的界限和规模。(4)概括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意义。

5 正文:论文的正文是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详细的表述。应包括以下内容:(1)理论分析部分:详细说明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等基本情况;指出所应使用的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哪些是已有的,哪些是经过自己改进的,哪些是自己创造的,以便指导教师审查和纠正,篇幅不宜过多,应以简练、明了的文字概略表述。(2)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达到研究目的的,调查目标、对象、范围、时间、地点、调查的过程和方法等,一定要简述。对调查所提的样本、数据、新的发现等则应详细说明。(3)结果与讨论应恰当运用表和图作结果与分析。

6 结论: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结论。结论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课题的见解和主张,是全文的思想精髓,一般写的概括,篇幅较短。撰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结论要简单、明确。在措辞上应严密,容易理解。

(2)结论应反映个人的研究工作,属于前人和他人已有过的结论可少提。(3)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研究的成果,切忌言过其实。

7 致谢: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提过有益的建议或给予过帮助的同学,都应在论文的结尾部分书面致谢,言辞应恳切、实事求是。 8 参考文献:在论文中所引用、参考过的文献,一般都应列出来。

9 附录:在论文之后附上不便放进正文的重要数据、表格、公式、程序等资料,供读者阅读论文时参考。

二、毕业论文(计算机打印)排版

1.页面设置统一要求纸张类型为16K,单面打印,标准版芯。除特别标注处,中文字体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字体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行距为1.5倍行距;除封面外,每页下端右边打印页码。以任务书的第1页为第1页,依次打印,页码字体及字号同任务书。

毕业论文各部分内容的排版具体要求为:

1) 中文摘要:

⑴ 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字符;

⑵ “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

⑶ 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2) 英文摘要:

⑴ 居中打印“ABSTRACT”(三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再下空一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

⑵ 摘要内容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每段开头留四个空字符;

⑶ 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 WORDS”( 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其后为关键词用小写字母(小四号Times New Roman),每一关键词之间

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3)、目录:“Contents”一词为三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打印;下空一行为

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小四号Times New Roman);章、节、小节分别以Chapter One、1.1、1.1.1等依次标出。

4)、前言:“Introduction”一词为小三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打印。

5)、正文:每章标题用小三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打印;章下空一行为节,以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左起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以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左起打印;换行后以小四号Times New Roman打印正文。

6)、结论:“Conclusion”一词为小三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打印。

7)、参考文献:以作者姓氏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为准,按英语字母表的顺序排列。英文参考书目放前面,中文参考书目放后面。具体格式见“规范要求”。

2. 其他:

1)毕业论文纸张统一要求:全校用统一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专用纸书写。由班长以班为单位在指定时间内到教务处实践教学科(教学质量科)统一购买。

2)文字要求:语言流畅。文字错误(如打印错误、错别字)不能超过千分之一。

3)论文封面的时间及任务书下发日期按当年外语学院统一规定时间填写。

4)每一章单独成页。

5)任务书、论文周记只能打印或手写,不能用纸粘贴。

6)论文周记写在单页上,反面不写。

三、毕业论文装订次序要求

1.

2.

3.

4.

5. 封面 任务书 考核意见书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6. 目录

7. 论文

(1)

(2)

(3)

(4)

(5)

8. 附录

9. 封底

前言 正文 结论、讨论和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注释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FLS Format of Notes and References

for Graduation Theses)

Ⅰ.注释Endnotes and In-text Citations

毕业论文的注释采用尾注和夹注,不采用脚注。

1.尾注 Endnotes

在正文需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①②③……,在全文之后写注文,每条加对应数码,同行时与一上行注文对齐。

2.夹注 In-text Citations

某些引文或所依据的文献无需详细注释者,以夹注的形式随文在括弧内注明。

A. 来自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

格式: 出版年份:页码

Format: Year: page number(s).

Examples:

Hasan认为主语“是从语篇的具体特征中分离出来的。它是语篇目的之所在。就特质而言,它近乎一种概括”(1989:97)。

Rees said, “As key aspects of learning are not stable, but changeable, this opens the way for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as the pre-eminent mediator in the process” (1986:241).

B. 来自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

格式: 作者姓名,出版年份:页码。

Format: Author?s last name, year: page number(s).

Examples:

“我们所懂得的只是实体存在的片段,可以肯定地说,一切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至多只能是部分地真实,但这不应作为放弃理论研究的借口”(Chomsky 1979:48)。

“One reason perhaps is that the Chinese audience are more familiar with and receptive to Western culture than the average English readers is to Chinese culture” (Fung 1995:71)

C. 来自某篇文章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

格式: 发表年份

Format: Year。

Examples:

王宗炎做过这样一个比喻,“语言学是一个百货商店,顾客们各取所需”(1993)。

Ernst Rose submits, “The highly spiritual view of the world presented in Siddartha exercised its appeal on West and East alike” (1974).

D. 来自某篇文章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

格式: 作者姓名(英文只注姓)、出版年份。

Format: Author?s last name, year.

Examples:

“Everything rests on the notion that there is such a thing as ?just? words but there isn?t” (Bateson 1972).

“历史学家可能要在这里追溯语言的起源、发展和变化;哲学家可能想在这里研究认识问题;心里学家可能为了探索人们如何说出话来,如何听懂别人的话;社会学家可能志在摸清社会组织、社会地位与语言有些什么关系”(王宗炎1993)。

E. 来自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的姓名在文中已经提到

格式: 出版年份:引文页码

Format: Year: page number (s).

Examples:

Levinson(1983:35)认为,语用学的发展就是对Chomsky把语言视为游离于语言使用、使用者及语言功能之外的抽象机制的反作用。

According to Alun Rees (1986: 234), 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F. 来自专著的间接引语,作者的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到

格式: 作者姓名,出版年:引文页码

Format: Author?s last name, year: page number(s).

Examples:

这个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派、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

根学派等同为20世纪语言学界最为人瞩目的语言学派(见王宗炎1985: 94)。

It may be true that in the appreciation of medieval art the attitude of the observer is of primary importance(see Robertson 1987:136).

注:如所述观点可直接从原文找到,用(参见王宗炎1985:94)

如所述观点部分与原文有关,用(参见王宗炎1985:94)

G.. 来自文章的间接引语,作者的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到

格式: 作者姓名,出版年份。

Format: Author?s last name, year.

Examples:

研究发现,语言结构象似于人的经验结构,或者说语言结构是经验结构的模型,换言之,语言结构是有理可据的(沈家煊1993)。

It is argued that if communication is to be successful, the people involved need to share the same referential meaning of the words they are using (Byron & Fleming 1999).

H. 提到某人的观点与姓名

格式: 发表年份(紧跟姓名后)

Format: Year (following the author?s last name)

Example:

Chomsky(1981)曾假设,语言知识因其特殊性不但相对独立于其它知识系统,而且在要系统内部,语音知识、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等也都必须相对独立。

Fries (1981) attempted to provide evidence that Theme is a meaningful concept by showing a number of short texts.

I. 提到某人的观点(没有提到姓名)

格式: 作者姓名,发表年份

Format: Author?s name, year

Example:

尽管不少文体学家已不再坚持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但他们仍然将文学本视为文体学的当然研究对象(申丹1998a; 李加蓬1999;林海2000)。

This point has been argued before (Frye1988).

The writers focus on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that each individual learner brings to the learning situation (Ress1986:32).

A number of studies do not find texts with long series of Themes which derive form a single

semantic field (Thompson1985; Francis 1989/1990).

J. 互联网资料

格式: 编号

Format: Number of order.

Example:

“A deconstructive reading which analyses the specificity of a text?s critical difference from itself”(Net.2.).

(注:Net. 2. “征引文献”中的编号,是为了便于注明文内引语的出处。参看第II部分:“参考文献”中的“互联网资料Internet information”。)

Ⅱ. 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References)

1. 专著Books

格式: 作者的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商和出版年份。

Format: Author?s last name, given name. Title. Place of publication: Publisher. Year of

publication.

A. 独立作者

王力,《音韵学初步》。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Fairbanks, Carol. Prairie Women: Images in American and Canadian Fiction. New Haven:

Yale UP, 1986.

B. 同一作者两本以上的参考书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Hirsch, David. Cultural Literacy: What Every American Needs to Know. Boston: Houghton,

1987.

C. 同一作者两本以上同年出版的参考书

周兆祥,《翻译人与人生》。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a。

周兆祥,《翻译初阶》。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b。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1988a.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1988b.

D. 同一本书有两、三位作者

金圣华、黄国彬,《因难见巧—名家翻译经验谈》。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1996。 Halliday, M.A.K. & R. Hasan.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E. 同一本书有四位或更多作者

张三、李四等,《语言杂谈》。香港:博益出版有限公司,1978。

Edens, Walter, et al.. Teaching Shakespear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7.

F. 书的主编

杨自俭、李瑞华主编,《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外语出版社,1990。

Hall, David, ed. The Oxford Book of American Literary Anecdot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G. 机构作者

高等学校外语学刊研究会,《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0-1994)。上海: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1996。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Intellectual Freedom Manual. 2nded. Chicago: ALA, 1983.

H. 无作者署名的书

《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Encyclopedia of Photography. New York: Crown, 1984.

I. 一书多册

张道真,《现代英语用法词典》(5册)。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Blotner, Johnson. Faulkner: A Biography (2 vols.). New York: Random, 1974.

J.翻译著作

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丁帮新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68。

Calvino, Ian. The Uses of Literature. (P. Creagh, Trans.) San Diego: Harcourt, 1986.

K.政府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1991。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Television and Behavior: Ten Years of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ighties. (DHHS Publication No. ADM 82-1195).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2.

2.文章 Articles

格式: 作者姓名,篇名,刊名,刊物的卷号和期号,年份,文章的起止页码。

Format: Author?s last name, given name. Article Title. Journal Title, Volume number

(Issue/Issue number), year: page number.

L. 期刊文章

陈渊,国外英语教材初探,《外国语》第1期,1979:66-68。

Bolinger, D. The atomization of meaning. Language 41, 1965:555-573.

Fulwiler, T. How well does writing across teaching work? College English 46, 1984:13-25.

M. 论文集的文章

张美芳,翻译学--关系繁多的综合性学科。黄国文主编,《语文研究群言集》。广州:中

山大学出版社,1997:308-318。

Peters, M. & T. B. Stephen. Interaction routines as cultural influences upon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Schieffelin, B.B. & E. Ochs, eds. Language Socialization Across Cultur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80-96.

N. 报纸署名文章

吴天,外来语与我国文化的冲突。《羊城日报》10月23日,2000:B5。

Darst, James. Environmentalists want hotels, concessions removed from US parks. Boston

Globe, May 25, 1998:17.

O. 工具书署名文章

南文,联合国的口述录音翻译。《中国翻译词典》19xx年版。

Tobias, Richard. & Thurber, James. Encyclopedia Americana. 1987 ed.

P. 工具书非署名文章

Tharp, Twyla. Who’s Who of American Women. 15th ed. 1987-88.

Q. 社论

大力加强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 -- 纪念中国共 产 党诞生79周年。《金融时报》7月1日

社论,2000:1。

Young, Gifted, Black - and Inspired. Editorial. Washington Post, May 18, 1988:20.

3非文字材料 Non-print

R. 电脑软件

格式: 制作人姓名、软件名称(说明是电脑软件)、型号,年份。

Format: Computer programmer?s last name, given name. Title (Computer software). Model

number, year.

Rosenberg, Victor, et al. Pro-Cite. Vers.1.3. (Computer software). IBM PCDOC 2.0, 256KB,

disk,1987.

T. 电影、电视、广播、幻灯、录像、录音、艺术品

格式:片名(或节目名),导演(或制作者)姓名,出品地(或播出台和播出地),年份

(或播出日期)。

Format: Name of film. Director?s last name, giver name. Place of production, year (or date of

showing).

《我的父亲母亲》(电影),张艺谋(导演)。北京,1998。

The Last Emperor (Film). Bertolucci, Bernardo (Director). With J. Lone & P.O?Toole.

Columbia, 1987.

If God Ever Listened: A Portrait of Alice Walker. Horizons (Radio program). Rosenthal. Jane

(Producer).

NPR. WBST, Muncie. 3 Mar. 1984.

Too Smart for Strangers (Videotapes). Brandt, F. (Producer) & Messina, P. E. (Director).

Burbank, CA: Walt Disney Home Video, 1985.

U.互联网资料

格式: 编号,篇名,网址

Format: Number of order. Title of article. Web address.

Net.1. Deconstruction.

Net.2. Jacques Derrida.

Net.3. Feminism, Ideology, and Deconstruction: a Pragmatist View.

(注:编号是为了便于文内引语出处的注明。)

五、各研究方向参考书目

1.英美文学研究参考书目

阿尼克斯特著,戴馏龄、吴志谦等译《英国文学史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艾弗·埃文斯著,蔡文显译《英国文学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陈嘉《英国文学史》(1—4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陈嘉(编)《英国文学作品选读》(1—3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马库斯·坎利夫著,方杰译《美国的文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卷(第2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Altick, Richard, and Andrew Wright. Selective Biography for the Study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6th en. New York: Macmillan, 1979. (此书专为学生编辑,是精心挑选的介绍英美文学家的资料汇编。)

Beteson, F. W. and Harrison T. Maserole. A Guide to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London: Longman, 1976.

Bryer, Jackson, ed. Sixteen Modern American Authors: A Survey of Research and Criticism.

New York: Norton,1973. (此书汇集了一系列详细介绍和评论 Sherwood Anderson, Willa Cather, Hart Grane, Theodore Dreiser, T. S. Eliot, William Faulkner, F. Scott Fittzgerald, Robert Frost, Ernest Hemingway, Eugene O?Neill, Ezra Pound, Adwin Arlington Robinson, John Steinbeck, Wallace Stevens,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and Thomas Wolf等著名作家及其作品的文章。)

Corse, Larry B., and Sandra B. Corse. Articles on American and British Literature: An Index

to Selected Periodicals, 1950—1977. Athens, OH: Swallow Press,1981. (专门为利用一般大学图书馆资料的学生设计的参考资料。)

Eddleman, Floyd E., ed. American Drama Criticism: Interpretations,1980—1977,2nd ed.

Hamden, CT: Shoe String Press, 1979.

Elliott, E., ed.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Novel. New York: Columbia Press,1991.

Harner, James L. Literary Research Guide: A Guide to Reference Sources for the Study of Literatures in English and Related Topics. New York: MLA, 1981.

Holman, C. Hugh, and William Harmon. A Handbook to Literature. 5th ed New York:

Macmillan.1986. (一部详细介绍文学术语和精要介绍文学运动的辞书。)

Kuntz, Joseph M., and Nancy C. Martinez. Poetry Explication: A Checklist of Interpretation Since 1925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Poems Past and Present. Boston: Hall, 1980.

Leary, Lewis. American Literature: A Study and Research Guide. New York: Martins Press,

1976.

MLA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 of Books and Articles on Moder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ew York: MLA, 1921—. (每年更新版本,是一本查阅有关文章和著作的参考资料。) The New Cambridge Bibliography of English Literature.5 vols, Cambridge, E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7—1977. (介绍从A.D.600至19xx年间的文学作品。)

Preminger, Alex, ed. 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5. (诠释各种诗歌技术名词和诗歌运动)

Richetti, J. ed.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the British Novel. New York: Columbia Press,1991. Sampson, G. The Concise Cambridg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Schweik, Robert C., and Dieter Riesner. Reference Sources i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New York: Norton,1977. (含生平介绍、历史和批评的参考书目。)

Spiller, Robert E., et al.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4th ed. 2 vols. New York:

Macmillan, 1974. (从殖民时代至20世纪60年代的文学运动和作家。)

Walker, Warren S. Twentieth-Century Short Story Explication.3rd ed. Hamden, CT: Shoe

String Press, 1977.(对1800年以来发表的短篇小说的各类评论的参考书目。)

The Oxford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12 vols. Oxford, E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5—, (19xx年开始出版后不断更新,是最全的文学史书。)

The Penguin Companion to World Literature. 4 vols. New York: McGraw-Hill,1969-1971.

(汇集了东方、欧洲和英美文学的经典。)

2. 翻译研究参考书目

陈富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上海外语中教育出版社,1997。

《翻译通讯》编辑部编《翻译研究论文集》(上、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黄龙《翻译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黄鸣奋《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文学之传播》,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辜正坤《中西诗鉴赏与翻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罗新璋编《翻译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五四运动以前部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穆雷编著《中国翻译教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王克非《翻译文化史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许均《文学翻译批评研究》,译林出版社,1992。

杨自俭、刘学云编《翻译新论》(1983—1992),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尤金·奈达著,严久生译《语言文化与翻译》,呼和浩特:内蒙大学出版社,1998。 尤金·奈达著,谭载喜编译《奈达论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诗词翻译的艺术》,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7。 《中国翻译》编辑部编《论英汉翻译技巧》,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Baker, Mona.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 Routledge,1998.

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f Translation. (换言之:翻译教程),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Bassnett, Susan, Translation Studies (Revised Edition). Methuuen Co.Ltd., 1988

Hatim, Basil and Mason, Ia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0.

Newmark, P.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Pergamon, Oxford, 1982.

Newmark, P.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London: Prentice Hall, 1988.

Nida, 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Nida. Eugen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LEIDEN E. J. BRILL,1964.

Nida. E. A. & Taber, C.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Brill Lyden,1974.

Rojer T. Bell.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ongman, London and New

York, 1991.

Schaffner, Christian and KELLEY-Holmes, Helen. Ed. Cultural Functions of Translati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1995.

Tyler, A. Essays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London:Dent.,1791.

Wilss, Wolfram. 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 1982.

3. 英语语言研究参考书目

语言学

程雨民《语言系统及其运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程雨民《英语语体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董树人(主编)《语言学论文索引》(1991),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董树人(主编)《语言学论文索引》(1992),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董树人(主编)《语言学论文索引》(1993),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董树人(主编)《语言学论文索引》(1994),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董树人(主编)《语言学论文索引》,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桂诗春、宁春岩主编《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戚雨村《语言学引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秦秀白《文体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赵世开《美国语言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王钢《普通语言学基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王宗炎《语言学和语言的运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王宗炎《语言问题探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伍谦光《语义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语比较研究》,湖南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

Carroll, D. W. Psychology of Language, 3rd edition (语言心理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Fasold, R.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 (社会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Gee, J. P.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 (话语分析入门:理论

和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Hudson, R. A. Sociolinguistics (社会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J.Kramsky.“Papers in General Linguistics”, Paris: Mouton the Hague, 1976.

Lyous, J.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语义学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Peccei, j. S. Pragmatics (语用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Poole, S.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语言学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obins, R. H. General Linguistics (普通语言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Trask, R. L. Historical Linguistics (历史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Woods, A. Et al. Statistics in Language Studies (语言研究中的统计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2000.

Yule, G. The Study of Language(语言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语音学与音系学

葆青《英语语章简明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包智明《生成音系学理论极其应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陈文达《英语语调的结构与功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桂灿昆《美国英语应用语音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石锋《语音学探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张培基《英语声象词与翻译》,商务印书馆,1990。

周考成《英语语音学引论》,1990。

Bolinger, D. ed. Inton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Brosnahan, L.F. Introduction to Pronunci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Clark, J.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语音学与音系学入门),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2000.

Gimson, A. C. & Arnold, 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1993. MacCarthy, Peter. English Pronunciation. Cambridge: W. Heffer and Sons LTD,1994. MacCarthy, Peter. The Teaching of Pronunci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Roach, P. 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Roach, P. 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 Practical Course 2nd edition(英语语音学与音

系学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语法、修辞、词汇

李学平等《当代英语语法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郭绥龙等《现代英语综合语法》,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

姚善友《英语虚拟语气》,商务印书馆,1959。

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商务印书馆,1994。

Biber, D. et al.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朗文英语口语和笔语语

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Colse, R. A. A Refeence Grammar for Students of English, Longman, 1979.

Cook, V. Chomsky?s Universal Grammar, 2nd edition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教程),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2000.

Croft, W. Typology and Universals (语言类型学与普通语法特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Curme, George O. Syntax, Prin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31.

Freebom, D. From Old English to Standard English, 2nd edition. (英语史:从古代到标准英

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ition (功能语法导论),外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Jespersen, Otto. A Modern English Grammar on Historical Principles, Photo-typed edition,

Printed in Denmark, 1949.

Kruisinga, E. A Handbook of Present-day English, P. Noordhoff, 1932.

Leech, G. N.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gman, 1983.

Lyongs, J.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2nd edition (语义学引论),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2000. (语义学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Peccei, J. S. Pragmatics (语用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Poutsma, H. A Grammar of Late Modern English, P. Noordhoff, 1928.

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gman, 1972.

Quirk, Randolph,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ongman,

1985.

Radford, A.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A First Course (转换语法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2000.

Radford, A. Syntax: A Miniminalist Introduction (句法学:最简方案导论),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2000.

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功能语法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语用学新解),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大江书铺,1932。

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

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52。

濮侃《修辞比较》,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

孙清标《英语语法修辞专题初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

汪榕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张韵斐《现代英语词汇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朱德熙《语法·修辞·作文》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Bander, Robert. American English Rhetoric, 2nd Ed, New York:Holt,1978.

Brooks, C. and R. P. Warren. Modern Thetoric,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1972. Cooper, David E., Metaphor, London: Basil Blackwell, 1986.

Dixon, Peter. Rhetoric, Methuen and Co. Ltd., 1971.

Richards, I. A.,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 Oxford University Pree, 1936.

语言与文化研究参考书目

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三联书店,1980。

陈建民《语言文化社会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顾嘉祖、陆升、郑立信《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6990。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提高涉外交流能力的学问》,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选读》,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与英美人交往指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王振亚《语言与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Brosnahan, Leger著,毕继万译《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出版社,1191。

Hall, E. The Silent Language. New York: Doubleday & Co.,1959.

Larry, A. Samovar & Porter, Richard 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98.

Oatey, Helen《与英美人交往的习俗和语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Samovar, L. A. et 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2nd edition (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2000.

Samovar, L. et al. 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981.

Scollon, R. et a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Wadsworth, Valdes & J. M. Culture Bound: Bridging the Samovar. 1986.

英语教学法研究参考书目

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Alderson, J. C. et al. 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语言测试的设计与评估).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Allright, D. & Bailey, K. M. Focus o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Cook, V.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语言学和第二语言习得). 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2000.

Cook, V.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第二语言习得与教学). 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Creswell, J. W. Research Desig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Sage, 1994. Ha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 (怎样教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Heaton, J. B.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New edition (英语测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2000.

Larson-Freeman, D.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第二语

言习得研究概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Marshall, C. & Rossman, G. B. 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Sage, 1989.

McDonough, J. et al. 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英语教学科研方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Nunna,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Richards, J. et al.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语言教学的流派).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Skehan, P.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Edward Arnold, 1998. Seliger, H. W. & Shohamy, E.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Trudgill, P. et al. International English, 2nd edition(英语:国际通用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社,2000.

Ur, Penny. 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Weiss, R. S. Learning form Strangers: The Art and Methods of Qualitative Interview Studies.

The Free Press,1994.

六、国内外外语与外语教学类学术期刊

《外国文学评论》,国内刊号:11-1068/I;国际刊号:1001-6368;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

字文学研究所

《国外文学》,国际刊号:1001-5014.60;出版单位:北京大学

《外国文学》,国内刊号:2450;国际刊号:1002-5529;出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文学研究》,国内刊号:42-1060/I;国际刊号:1003-7519;出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

《当代外国文学》,国际刊号:1001-1757;出版单位: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外语与翻译》,出版单位:中南大学铁道校区

《中国翻译》,国际刊号:2472CN-1354/H;国际刊号:BM272ISSN 1000-873X;出版单位: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

《中国科技翻译》,出版单位:中科院

《上海科学翻译》,出版单位:上海大学

《外语教学与研究》,国内刊号:CN11-1252/G4;国际刊号:1000-0429;出版单位:北京外

国语大学

《外国语》,国内刊号:CN31-5006/H;国际刊号:1004-5139;出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国内刊号:CN21-5022/H;国际刊号:1004-6083;出版单位:大连外

语学院

《现代外语》,国内刊号:CN44-1165/H;国际刊号:1003-6105;出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

大学

《外语学刊》,国内刊号:CN23-1071/H;国际刊号:1000-0100;出版单位:黑龙江大学 《外语研究》,出版单位: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出版单位:洛阳解放军外语学院

《当代语言学》,出版单位:中国社科院语言所

《中小学外语教学》,国内刊号:CN11-1318/G4;国际刊号:1002-6544;出版单位:北京师

范大学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国内刊号:CN31-1122/H;国际刊号:ISSN1006-4036;出版单

位:华东师范大学

《国外外语教学》,国内刊号:CN31-1055/H;国际刊号:1008-3669;出版单位:华东师范

大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出版单位: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Applied Lingu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SN: 0142-6001

ELT Journa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SN: 0951-0893

English Teaching Forum.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Language Learning.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SSN: 0023-8333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SN: 0261-4448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SN: 0727-2631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ISSN: 1005-538X TESOL Journal. TESOL, ISSN: 1056-7941

TESOL Quarterly. TESOL, ISSN: 0039-8322

七、 国内外在线图书馆网址

1. 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http://www.lib.

2. 清华大学图书馆:3. 北京大学图书馆:4.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5. 南京大学图书馆:6. 复旦大学图书馆:7. 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8. 厦门大学图书馆: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10. 美国国会图书馆:11. 英国外语辅助教学图书馆:

12. 美国世界图书馆网络中心:

13. 人文科学在线杂志图书馆:

14. 中国在线图书馆:

15. OCL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

16. 语言文学在线资源库(Online MLA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

17. 英语和外语教学在线杂志:

18. “美国研究”网页:

19. ERIC英语教学文摘档案库:

20. 中国期刊网:

21. 美国ISI公司Arts and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HCI)-1975-present:

http:/help/helptoc.html # abhci

22. 美国ISI公司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1975-present: # ssci

23. Uncover 期刊论文原文传递服务系统:

八、国内外外语与外语教学类网址

1. Applied linguistics virtual library:

2. Human language page:http://www.June29.com/HLP

3. Linguistic resources on the Internet:

4. Universal survey of language:

/~napoleon

5. 中国基础教育网:

6. 中国英语教师网:

7. 美国全球英语学习网:

更多相关推荐:
法学毕业论文范文

开放教育法学专科毕业论文题目小产权房及其买卖的法律困境与解决姓名学号学校河南省直电大指导教师写作时间20xx年3月1小产权房及其买卖的法律困境与解决内容摘要现行法律和政策对小产权房基本持否定态度小产权房买卖过程...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范文1论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广西玉林商校学习中心农丽莉学号NO20xx10408008内容提要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的规定比较简单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与法院判决的定罪标准在表述上几乎一致证明标准均是事实清楚...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法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优秀一国外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立法模式及借鉴以下将以采取这两种模式典型国家分别予以介绍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刑事诉讼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追求事实真实情况而更多是基于对某种主导价值的考虑从而...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住宅小区的停车位问题是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车位之争在房地产开发商小区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之间愈演愈烈由于现行法律规范的缺失和不甚明确导致了各地法院的判决也是五花八门随着住房商品...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范例

目录内容摘要第页关键词第1页一死刑的产生发展及现状第1页一死刑的产生第1页二死刑的发展第2页三死刑的现状第2页二世界范围内死刑的存废观第2页一废除死刑的观点第3页二保留死刑的观点第3页三我国的死刑存废观第3页三...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范例

目录内容摘要第1页关键词第1页一死刑的产生发展及现状第1页一死刑的产生第1页二死刑的发展第2页三死刑的现状第2页二世界范围内死刑的存废观第2页一废除死刑的观点第3页二保留死刑的观点第3页三我国的死刑存废观第3页...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论社区停车位库的权属及利益分配一选题背景住宅小区的停车位问题是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车位之争在房地产开发商小区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之间愈演愈烈由于现行法律规范的缺失和不甚明确导致了各地法院的判决也是...

浙江大学法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手册

浙江大学法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手册一毕业论文的意义撰写毕业论文是自学考试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综合考核考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是法学类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授予相应学位的重要依据...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法学专业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根据玉林师范学院玉师教学20xx17号关于玉林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规定的文件精神结合法学专业的专业办学特色拟就毕业论文的设计撰写制定本规范一法学学士学位论文选题要求应然的学术性和理...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为了统一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格式根据浙江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我院本科专业特点特制订法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一文献查阅...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方法

一论文的要素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这是论证和论据3解决问题二写法学学位论文的若干步骤12阅读相关文章3构思主体与大纲4搜集参考书与编制书目5搜集资料做成笔记6整理笔记修正大纲7撰写初稿8修正初稿并撰写前言及结论9...

法学毕业论文范文

法学毕业论文范文法学研讨中阶级剖析方式的衰落摘要法学研讨中的阶级剖析方式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正是以此为研讨对象详细剖析了法学研讨中阶级剖析方式的衰落文章从法学研讨中的阶级剖析方式的相干概念谈起论述了剖析...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