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心理论文

时间:2024.4.30

试析生命教育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偏重以传授心理知识为主,明显存在教育内容消极倾向化,教育内容简单化以及教学模式单一化等诸多问题,时至今日已与新形势下的健康教育相背离。生命教育如今成为一种新的教育革命。生命教育主张教育不仅仅让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技能,而是应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这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制订教学目标、选择内容、教学方式等教学观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发展,各大高校纷纷设置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负责校内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许多问题,如教育目标模糊、教育内容消极倾向化、教学模式单一化等诸多问题。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生命教育理论的提出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杰·唐纳·化特于19xx年在《生命教育》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即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日本在19xx年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强奸、杀人、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日益严重的社会现实,提出了“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的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系统地开设适合本土化特点的生命教育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大陆地区的生命教育也在逐步推广。19xx年制定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定位于敬畏人的生命与尊重人的精神这一理念的教育目标。近年来,上海市制定并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训练等方面的指导。辽宁和江苏两省教育系统也将把开展生命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培养青少年珍爱生命的意识。辽宁省还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制定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中小学阶段,然而,生命教育应该贯穿人生每一个阶段,不只是中小学这一阶段。现如今,大学生自杀率和大学生心理问题比率居高不下,这迫切要求心理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来完善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本文在分析生命教育的思想以及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生命教育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生命教育理论的基本教育思想

约瑟夫·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y)于 1765年发表了《论一种旨在文明而积极生活的自由教育课程》。此书的发表标志着生命教育思想的萌芽。19xx年美国的杰·唐纳·化特在《生命教育》一书中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这时候生命教育才开始真正确立起来。生命教育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生命教育强调培养学生一种科学的生命观

杰·唐纳·化特认为教育并不只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培养技能,而是应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育并不只是要让学生能够在知识上有所获得,而是引导学生充分领悟人生的意义。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起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所以,生命教育应该以认识生命为起点,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生命观。

2.生命教育倡导和谐教育

生命教育强调不仅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共处,而且人与环境、社会也应该和谐共处。香港圣公会宗教教育中心提倡,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锻炼学生在理性、感性、意识、信念及至身心平衡、个人成长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以此教导学生能尊重自己、他人和环境,能与人合作、寻求相互沟通交流,能对事情负自己应负的责任,最终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即成熟又快乐的人生目标。因为有生命的个体并不单独存在这个环境当中,而是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交流。那么必然经历同化和顺应这两种过程。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环境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结构内的过程,然而顺应是个体的原有的结构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人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所以,健康的人必须处于人与人、环境、社会和谐共处的状态。

3.生命教育应该贯穿个体发展的各个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认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矛盾,因此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生命教育应该贯穿整个生命的过程。孙效智提出生命教育属于人毕生的成长或者学习经过,覆盖着人生中极广泛的一生不同的阶段,包括学习、就业,家庭生活或者社会生活等不同阶段。

二、生命教育的基本特点

与以往知识教育相比,生命教育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从教学目标来看,生命教育强调生命与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不再片面强调知识的增长,而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快乐生命意识。在教学内容方面,生命教育侧重于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因此,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的生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教学方法上,生命教育以师生体验教学式和阅读指导法为主要形式,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需要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全身心地参与和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这一参与和创造课程的过程,不断增加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丰富的成功体验,并使之成为自己生命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生命教育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次生命教育的再造过程,也是教师作为教育生命的创造过程。

自从进入21世纪,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不再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生命教育强调师生和生生之间要充分有效地交往,充分把握自己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体验各自的生命意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个体生命的升华,也才能使课程实施凸显生命的意义。在学科定位方面,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把生命教育定位一门综合科。综合课的功能在于一方面学生能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能够体会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三、生命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不难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在理念、思想上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但也存在一些差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处于不断探索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生命教育是富有启发意义的,它可以带给人们多方面的启示。针对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生命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几点启示:

1.以培养科学生命观为导向,完善课程目标

任何思想的出现是对前人思想的批评和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所属时代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在二战之前,心理学家关注的是病理的心理状态,而忽视了挖掘人的生命潜能。随着二战的结束,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开始反思人的价值在一生发展中的作用。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在物质需要方面得到空前的增加,但是人的精神需要却显得非常匮乏。毒品犯罪、走私、强奸、自杀、他杀等社会问题开始涌现。心理学家开始寻找社会问题背后的病理学基础,例如,研究毒品成瘾现象、恐怖份子攻击纽约的不寻常心理状态、犯罪

心理的社会性缺陷等等,从而使心理教育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越来越关注社会现象背后的病理心理。似乎只要找到病理才能真正解决目前日益复杂的心理问题。因此,如今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以医学化模式为主轴,也就很难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必须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与目的,全面提升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而生命教育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失。生命教育的思想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科学生命观。生命教育的思想正是来自于对这样一种社会、人的心理状况的关注和反思的结果。为了实现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变革,帮助人们摆脱精神的失控,寻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幸福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在生命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为基本命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力图回归关注人的潜能和价值这个教育终极目标。

2.以生命为主线,选择教育内容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经常面临的问题是在心理健康课内容的选择上。如何选择贴近学生心理需求又能解决学生问题的教育内容。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会选择学生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这些学生生活的问题,但是忽视与学生生命意义的主题。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以生命为主线,选择贴近学生的需要、又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紧密联系的教育内容,从而形成了与传统的“硬课程”模式相对应的一种“软课程”模式。例如,教给学生生命的知识、向学生展现生命的美好,使其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以此增强学生尊重生命的意识、实践生命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当学生意识到生命教育的内容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存在联系时,就会产生较强的对生命尊重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发有意义和积极的思考。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选择上主张回归生活、联系生命,并不是把教育内容简单孤立起来,是为纠正传统心理健康课程设计片面强调心理知识的偏向错误,使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直接的关联,为科学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使科学知识既能够促进学生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现象、生命的意义以及价值。

3.以互动体验为主,改革教学方式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缺乏课堂互动,开始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上,忽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受到良好的启迪。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学生都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同时也知道如何去改变目前这种状态,但是就是没有变。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最后的体验过程,而生命教育过程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每一次的生命教育实践中都是学生价值得到实现,生命质量得以提升过程,在润物无声中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可以借鉴生命教育的这种教学方式,在课程开展互动教学,强化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比如,老师要求学生分享学生中困境,分享过程和倾听的过程就是一次体验过程,学生逐渐接纳自己和接纳同学。一次分享就是一次心灵的探索活动。

4.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文关怀

不难发现,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强调心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以及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人文性质很少被强调和重视。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简而言之,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以知识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无情地削弱了学生刚开始对于心理学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开始产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偏差,把心理只是定位于病态心理的治疗。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必须克服以心理知识为中心的倾向,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文性质,促进个体对自己人生价值、生命意义、人的尊严、自己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等关怀。

综上所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树立健康心理意识,优化心理品质,而且要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和科学的生命观。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应该认真研究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教学方式、教育内容等等,把科学生命观纳入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来,努力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身心健康的大学生。


第二篇:小学生懒惰心理教育论文


小学生懒惰心理教育论文

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小学生的懒惰表现尤为突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 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懒惰心理就像一道城门,打不开它,提 高素质、能力又何从谈起?因此我就小学生懒惰心理的表现,成因及矫正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 懒惰心理的

1、思想方面的懒惰。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去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

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

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2。行动方面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

如:在我校的养成教育中提出了:“在操场或教学楼内看到杂物要主动捡起”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

或干活时拈轻怕重,更有甚者,要父母代替打扫卫生,其懒惰程度可见一斑。

二、懒惰心理的成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呢?

l、依赖性强。

如今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2。缺少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少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

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在我转自校每届儿童画展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位同学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班级内展出。就有个别同学放松自己的要求,心想:班级有这么多幅

作品,也不缺我这一幅,应付过去就得了,于是懒得精心构思,懒得用心着色,草草完成了事。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家庭关系的影响

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也是造成学生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

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三、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

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

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l、要养成每天清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

2. 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远足活动,从而锻炼

意志,磨练耐力。

3、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4. 寻找榜样。找一个学习勤奋,做事勤劳的同学做为自己的榜样,并请这位同学多帮助和监督自己。

5、又进步了,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如果当天没有懒惰现象

发少,就在当天的日记本上贴一面小红旗,表明进步了。只要坚持一至两个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6、厌恶疗法。做一个小丑娃放在写字台上,每当发觉自己有懒惰的心理或行为时,就在小丑娃的脸上画一笔,或涂些颜料,久而久之.再看或丑娃丑陋的样子,就会提醒自己改掉懒惰的习惯。

总之.懒惰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地前进。

小学生学习惰性心理的分析与矫正

唐世文

“人是有惰性的”。无论多么勤勉的人,他都有懒惰的一面。一般来讲,懒惰是人类的共性,懒惰的程度与环境和心理密切相关,但对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又会表现出很多不同的个性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碰到一部分学生,他们天智不错,却因自己懒惰成性而荒废学业。因此教育者应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懒惰,最终战胜懒惰。

一、学习懒惰的特点

懒惰的心理意识长久下去就制导出懒惰的行为习惯。不管隐性的懒惰心理还是显性的懒惰习惯,其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有其共性,然而个性特点表现更为突出。综合起来学生学习懒惰主要有如下特点。

1、差异性。一方面懒惰表现为极大的个体差异性。有的人非常懒惰,懒惰成了心理定势和行为习惯,有的人却非常勤奋,偶尔的懒惰很快就会被改正。就是面对同样的学习任务,个体的反应也会截然不同。如面对一大堆作业,一部分学生会产生懒惰的心里,但迫于外界压力仍能把作业完成,一部分学生则选择不做,最后是去抄同学的以应付了事。另一方面懒惰表现为年龄差异性。学生在不

同的年龄段其懒惰心理和懒惰行为是有差异的,低龄段的懒惰一般表现为无意识行为,基本没有计划和步骤,高龄段学生的懒惰则主要表现为自主有意识的行为,他们有明确的目的,有意识找理由不去完成学习任务。①

2、指向性。学习任务难易程度同样左右着学生的懒惰,太难的学习任务会刺激后进生的懒惰,他们学力较低,化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办法做好,只好选择偷懒放弃。相反,太容易的学习任务则会激发优秀生的懒惰,几乎不用努力,轻而易举就能做到,天长日久在他们心理产生的是不值得一做,升华为另一层意义的懒惰,即思维的懒惰。对没有兴趣的学习任务更是消极怠工,懒惰的指向性特别明显。

3、可变性。对于同一个学生而言,懒惰的程度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例如学生在某一时段因为身心愉悦,他可能不太懒惰,甚至可用勤奋来形容,反之因为刺激物的刺激强度不当或其它外力因素的干扰,学生反而会变得变本加厉的懒惰。懒惰成性的学生在适当的干预下,也会表现为时好时坏的可变性特点。

4、反复性。小学生自控能力很差,学习上的懒惰在外力干预下会有一些改变,但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又会继续懒惰,反复无常。随着年龄增长,反复频率呈放缓趋势,但高龄段也会有特殊个例,这样的学生不仅心理有问题,而且思想也出了问题,教育转化变得更加困难。

二、造成学习懒惰的因素

学生学习的懒惰从严格意义上讲是学生的内因,但绝非“人之初,性本惰”,懒惰是外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引起学生懒惰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即懒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的心理反应。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在一般情况下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懒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难易因素。根据归因理论,学习内容太难,学生将学习的失败归因为自己能力不够时,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学生对自己能力的看法,导致自信心的动摇和懒惰的形成。学习内容太容易,学生会归因到不值得努力学习,在爆棚的自信中重组自己的心理认识和学习行为,学习反而懒惰。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度与学生的懒惰多数情况下成反比,兴趣度由低到高,懒惰程度则表现为有高到低。

2、评价因素。教师是评价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教师往往会针对于学生平时学习好坏和成绩升降有意无意地表现对学生的态度上的冷热亲疏,而对于学生来讲,有时一句不当的评价话语可能就扼杀了一个天才。评价的的科学对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影响非常大。你讲我懒,我不可救药,我干脆懒下去,无药可救。

3、家庭因素。孩子的懒惰最根本的原因在家庭,家庭疏于管理孩子的学习,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学习的过程是不闻不问或很少过问。小学生到底年龄太小,自控能力很差,家长不尽职尽责监管孩子,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创造了众多偷懒机会。有的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潜移默化的榜样示范影响,有力地助长了学生的懒惰。如有的家长当作孩子说自己“打电脑不如打麻将”。孩子接受的就是“做作业不如打游戏??”。从小学生不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中家庭学习任务不完成的占96%以上可以得出结论:家庭是引发学生学习懒惰的最主要原因。

4、伙伴因素。俗话说“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小学生群体意识较强,群体的舆论氛围潜意识地左右了群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如果这个群体成员都存在懒惰的心理并相互认同懒惰行为,日复一日的耳染目濡,这个群体的每一个成员对于“懒惰”这一恶习不以为耻,反而相互效尤,甚至相互声援。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就算还有些勤奋的学生也会羞于勤奋而走向懒惰。

5、社会因素。小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力教育作用下达到教育者所期望的成才目标,不过人的能动性提醒我们无论怎样的教育都不可能把学生教化雕刻成理想中的完人,发自于学生内心的自我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作用巨大。人是社会的一分子,社会环境的外力作用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教育。小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多数是消极盲目的,特别在受到诱惑时,教师和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会被电视里的一个镜头或他人的几句游说冲击得无影无踪。现代电视、因特网的影响尤为明显,当电视迷和网络游戏迷层出不穷时,学生哪还记得学习,将学习上的懒惰发挥到极致,荒废学业,毁灭自己的人生。②

三、应对学生学习懒惰的策略

弄清了学习懒惰的特点和原因,学校、家庭和社会就可以以此为依据正确地解决好各自所应承担的责任,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正确认识自己的懒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改正,促使学生能有效的进行自我调控。

1、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集体是个人最好的老师”,良好的集体氛围有利于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首先是建设好班集体的物质环境。学校教育是以班级授课而开展的,把教室装饰典雅、整洁极具人文特色,不仅能使学生身心愉悦,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学会关心的心理。其次是构筑班级心理环境。班级心理环境的核心内容是班风学风,“热情和谐”、“积极向上”、“勤奋进取”的班级氛围极易塑造班级个体健康的心理品格,学习懒惰

的人会因为没有拥囤者而重新评价确立自己对于学习态度的再认知,放弃有意或无意的懒惰行为。第三重视班级矫正功能。班集体具有矫正学生行为的功能,几十个个性差异明显的学生因为一定的教育目标而组合成一个集体,为了实现班级共同的目标,有时要牺牲个体的利益,这对于自我中心的学生会是沉重打击,在受到班级同学的批评时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行为。班级非正式组织内的行为矫正功能更值得重视。

2、改进评价和学习内容。评价的好坏和学习内容的难易是学生形成学习懒惰心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懒惰是学习的敌人,是人见人恨的坏习惯,因此对待学生的懒惰,教育者常用的做法是不问青红皂白先批一通。多而滥的批评性评价不但没有敦促学生改掉懒惰的坏习惯,而且激发了学生更大的惰性,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行为表现为竭力摆脱教育,情绪偏激的将我行我素甚至顶撞教育者,做出越轨的事情。多做表扬性的评价,认可学生懒惰的理由,原谅学生偶尔的懒惰,但不能让学生误会老师次次放他过关。学习内容的改进一方面注重截取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知识,偏难偏易都不可取,尽力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虽然很多必须掌握的知识并不一定是所有学生都感兴趣的,但我们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科学利用注意规律,如运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色彩丰富的比单色的易引起注意,布置作业用变化题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的注意力等都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提高,相应的懒惰就降低。一成不变的板书、讲解只会导致学生昏昏欲睡的懒惰心理产生,相反绘声绘色的课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智热情,学生身心没有机会懒惰,改进才成功。

3、积极的心理干预。懒惰成性是一种极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懒惰心理是关键的诱因,所以教育者要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过分懒惰的人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都有特殊的反应,如在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低效健忘、不能跳出懒惰的恶性怪圈。行为方面凡是与学习相关的都慢人半拍,易发脾气,容易自责,举止草率,有时还有攻击性行为??发展下去严重的会出现心理危机。积极的心理干预就是对学生心理不正常的状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战胜病态心理,回到正常的心理轨道上来。③第一是攻心。教育者不妨采取在大集体中不点名恨批现象,警告懒惰者提醒有懒惰心理倾向的其它学生。针对特别的懒惰者采取细致的心理咨询,迂回咨询。先认真聆听学生懒惰的理由并且肯定都有合理的道理,与学生的懒惰有情感上的共鸣,信任学生,尊重隐私,再引导学

生自己分析否定,最后的结论也让学生自己来作,教师可在整个过程中充分把握学生的心路历程,及时咨询纠错。忌说服似的纯批评教育。第二是惩戒。有专家曾指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一是教育机构制定条文并依此扼制惩罚学生的“ego”(“ego”是一种膨胀的自我,懒惰在此列)。④惩戒性制度能产生一种威慑学生的心理力量,在懒惰前心理就明白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因此而不敢懒惰。二是心理惩戒不是让学习懒惰的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目的是促使学生在心理上认识到自己应为懒惰承担责任,心态还应主动积极,不产生逆反心理,否则,惩戒只会适得其反。这要求教育者有高超的教育技巧。第三是调动家庭和社会正向干预。目的是让学生时时刻刻处在他们身心能承受的无形的压力中,没有机会找借口懒惰。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发展进步,是能刺激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灵,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理由再偷懒,还偷懒就是可耻。

4、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热爱学习,对学习有强烈兴趣的学生一般不会出现过分懒惰的情况,有一定压力的学习(生存压力更明显)同样也不会出现过分懒惰。培养兴趣,给予积极的压力,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心理学知识,鼓励学生从中吸取有益的养料指导自己的言行,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当一般的心理辅导和策略仍不能纠正学生学习懒惰时,还有一个开发学生AQ(即意志力商数,也可称逆境商数)的方法可以利用。提高AQ,使学生内心产生克服学习懒惰的心理力量。AQ是指人在遇到压力、挫折、失败和突发事件时的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AQ高,说明人战胜失败的意志力强。IQ(即智商)和EQ(情商)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得到广泛认可,而AQ是最近才引起高度重视,当三者同时达到一定水准,才算具备了成功的因素。⑤战胜懒惰没有很高的AQ实际是空谈。第一教育学生平时有意识地培养意志力,逐渐树立不达目的不放手的心理观念。第二肯定学生一点点的进步,用放大法发大闪光点,学生在光环效应下不好意识永远走老路,不思进取。第三启发学生有偷懒想法时能尽快寻求新颖的刺激物刹住懒惰的苗头。如不想做作业了,可适当休息,听听音乐,做做自编保健操,简单放松后一定强迫自己立即完成作业,而不是懒惰的拖下不完成。第四引领学生由自发的自我调控过渡到自觉的自我调控。很简单的道理,学生可以学会懒惰,也可以学会不懒惰,虽然不懒惰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但战胜懒惰会得到更多的心理快感,在此认知基础上实现有效地自我调控。

学生学习懒惰是一种顽疾。教育者努力改善教育手段,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力量,挖掘潜能,使之与社会期望值相吻合,以谋求学生最终克服懒惰心理,纠正懒惰习惯,和谐而又健康地成长。

参考资料:

①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P37—P66“人有哪四种行为”。

②陶宏开:《向网瘾宣战》,《羊城晚报》于20xx年2月10日起连载。 ③陈上:平息心中的“海啸”,摘《中国教育报》20xx年1月22日第3版。 ④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P224—P230“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⑤章睿齐:《热爱与毅力的魅力》,摘《羊城晚报》20xx年2月16日B8版。

小学生懒惰心理克服的教育

懒惰是一种心理上的厌倦情绪。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忧郁不决。生气、羞怯、嫉妒、嫌恶等都会引起懒惰,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意志发展尚不够完善,不够平衡,面对较重的学习任务,比较易滋生惰性。爱因斯坦如此贬说惰性:“人和动物一样,都有惰性,假如不加以驱策,就懒得思考。凡事因循旧习,像部自动机器。”当前,克服懒惰的教育尽管不只是小学教育的任务,但小学阶段人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此时正是教育学生克服懒惰培养意志力的最佳时期,所以小学阶段必须打好这一基础。

那么,当前小学生在这方面的现状又如何呢?现随手摘录几个片断如下: 片断一:当前无论你走到哪所学校都能听到有位数不少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而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作业成堆成山自己看着也头疼,老师、家长在后面盯得也累。学习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

片断二:在今年学校举行的冬季晨跑开始第3天,我就接到一位家长的来电:“老师,我孩子说每天晨跑后上课时,咳嗽得喘不过气来,请你不要让她晨跑了”我在脑海中过滤了这几天来晨跑后学生的情况。告诉她:“这几天晨跑后上课时我从没有在教室里听到咳嗽声。如果你认为你孩子不要晨跑,我会让她呆旁边。”“好的,谢谢老师的关心。”

片断三:早上收作业时某位同学作业没有交,老师问:“XX你的作业本呢?”“老师,昨天我写的,可妈妈没有给我放进去。”

如此的事例真是太多太多,不胜枚举。看来,小学生的懒惰情况不容人乐观,正如有智者关于惰性问题这样说:猎人的陷阱中常有肉香,渔夫的钓竿上必有鱼饵,诱惑难以阻挡,问题是享受了眼前,便不能享受将来;怕吃苦者往往苦一辈子,不怕苦者,只苦半辈子。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克服、战胜惰性的勇气与信念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克服惰性的过程也就是使自身潜能得到发展、发挥的过程。其实没有多少人是天生不懒惰的,勤奋的人是靠追求和意志的力量在推动的。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战胜惰性就须从日常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地向目标接近,让学生在取得一点一滴的成功积累中,感受到有意义、感觉到快乐。

一、家长要树立疼爱孩子的新观念。

当前,正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可有些父母爱替孩子作一切选择,甚至于把孩子应负的责任都揽在了自己身上,事事包办代替。于是父母陪读的现象成为教育的一大景观,孩子们在被动的氛围中便会逐渐丧失学习、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学习的方法,久而久之,便会萌发“为父母读书,为父母考试,无论什么事都由父母做也是天经地义”的念头。试想,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的孩子来说,很难想象他(她)会认真自觉的去完成任务,更不要说勇于创造,积极奉献了,这样的孩子其结果是很难“成龙成凤”的。另外“身教重于言教”。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因此现在有许多明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启发引导的作用,他们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从小就有“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帮着做”的意识,努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欲望,让孩子自己渴望“成龙”、“成凤”,这样,孩子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也会有更强的责任感,也才能真正克服懒惰的心里,真正“成龙、成凤”。

二、学校要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校教育是较之家庭教育更为直接、系统的教育,尽管目前教育界提出了素质教育这样一个新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如何教育小学生养成克服懒惰意志品质,还是一个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教师应怀着积极的态度,针对问题创设条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根据德育原理,从认识上加以引导,从情感上加以激发,从行为上加以约束。如当我发现我班学生出现了上述片断三的问题时,我的做法如下:

(1)、从认识入手,让“惰性”的借口走开。

学生能够认识到惰性是一种不良习惯,通过教师、家长的教导,同学之间的帮助,

就会有战胜惰性的思想意识,从而制定目标,信心和决心都较大。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自控能力较弱,往往是决心大于行动,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较弱,行为意志与控制能力之间不协调,遇到困难或挫折容易消极、动摇,使得既定的计划不能完成,甚至半途而废。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今天我太累了!”“这部电视剧很好看,我先看会儿。”“明天我加倍抓紧??”学生对于自己的惰性表现,总是以这些借口来悔约,从而今日事不能今日毕。如果每次都这样,教师允许他们找一些理由放松自己,那么教师就是在一次次地任由他们向成为软弱的人,向欲望低头的人发展。为此,我想方设法,抓住学生的心理,从语言、行动上鼓励并帮助学生形成“不用任何借口,改掉不良习惯”的良好意志品质。

(2)、从情感入手,战胜懒惰的思想意识。

良好的“战胜惰性”的思想意识和自信心是学生能够真正战胜惰性的第一步。为了迈好这一步,针对小学生做事情缺乏长久性,喜欢即刻看到成果,得到表扬的特点,首先选择一些通过简单努力就能实现目标的活动,在家校良好的沟通与配合下,对培养学生树立战胜惰性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如:每天的作业,字迹端正、准确率高的打A☆,字迹端正、准确率一般打A△,字迹一般、准确率一般的打A-,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家长、老师能看到活动的成果;通过教师、家长的鼓励,学生能够获取内心的满足感,从而认识到“战胜惰性”并不难,增强了自信心和勇气。因此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战胜惰性”活动的首选。学生良好思想意识树立起来了,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成功地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

(3)、循序渐进,彻底远离懒惰。

人的意志,在追求一个个具体的目标过程中可以得到磨炼、体现,这样也使“惰性”无法“入侵”。然而一旦一个个目标实现了,开始觉得可以稍稍喘口气,放松一下的时候,“惰性”就会在第一时间内见缝插针地来“袭击”。因此,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继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压力,努力完成,不给惰性留有丝毫的可趁之机。如此循序渐进,惰性便会退避三舍,离学生而去。 学生在不断地树立目标,实现目标;再向更高的目标??扎扎实实,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慢慢地实现着:不被陷阱中的肉香所迷惑;不被钓竿上的鱼饵所诱惑。用实际行动在战胜着那个讨厌的“惰性”,使它不得不“滚开”。

懒惰会吞噬人的心灵,使自己对那些勤奋之人充满了嫉妒。懈怠会引起无聊,无聊也会导致懒散。战胜惰性,是人生成功的根本;战胜惰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意志发展尚不够完善,不够平衡,只要教师下定决心,处处以“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使学生有与惰性抗争的思想意识;通过勤观察、多思考,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同惰性较量,培养其坚定不移地战胜惰性的意志,并且长期坚持,一抗到底,让惰性无孔可入。学生的潜能必将彰显出更美丽的风采。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心理素质既是人才素质的组成部分,也是各种素质的基础。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 3.慵懒症与心理惰性

现在社会上影响广泛的“厌学”情绪,也波及到小学生。主要表现是:学习被动,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即便家长每天花几个小时督促孩子学习,自始至终奉陪,儿童仍对学习厌倦,既无效率,也谈不上质量。这就是儿童的慵懒症与心理惰性。

一名7岁半男孩,其母带来进行心理咨询。这个男孩在校上课对老师所讲内容常常不知所云,老师提问题时答非所问;在家做功课时,每天做到夜里十一、二点钟,早上起床又起不来,上学要迟到,形成恶性循环。经咨询了解,这与家长的过度教育,过度期望有关。孩子上学路远,每天要早起与母亲一同赶单位的班车,坐在汽车上,妈妈还让他背语文可做口算题。而每天又要等妈妈下班,才带他回家;等到他吃完晚饭做功课时又困又累,只想打瞌睡;而母亲又盯着他让他做功课,因为成绩不好,还常给他加点“家庭作业”,结果每天全家都搞得精疲有竭。如何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呢?针对这个男孩的情况,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①从培养儿童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入手,让孩子自己记下做作业的时间,尽快完成作业;②建议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停止附加的家庭作业,允许孩子做完作业可以玩,也可以看电视;③制定严格的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睡眠;④取得教师配合,及时表扬和奖励他的进步;⑤充分男孩爱听故事和会讲故事的长处,引导他读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促进了他的根本转变。

小学生懒惰的成因与矫正

随着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不断提高,许多的学生从很多方面表现出来的懒惰思想令人担忧。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乏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造成学生懒惰的因素有很多,所以我们不能一味指责孩子。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一起来研究和探讨,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懒惰心理的成因

1、客观因素

(1)家庭教育的偏激

现在许多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老、中两辈对于孩子的教育都与孩子的发展背道而驰。家长过分溺爱,只要孩子搞好学习,其他什么事也不用做,只会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滋生了孩子的懒惰心理。试想孩子连自理都不愿做,又怎么能勤奋地搞好学习。家长对什么事都包办,孩子的自立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素质又怎么会培养起来呢?班中总有学生发生这样的情况,第二天上学不是作业掉了就是书掉了,然后家长又急匆匆地送来,这些行为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懒惰思想。

(2)父母的榜样效应

“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不无道理。家长的行为直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有些学生的作业老是完成不了。究其原因,父母在家除了管吃管喝以外,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家长的这种偷懒的行为不正是孩子的写照吗?另外,有些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

2、主观因素

(1) 依赖性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没有主见,缺乏独立性。记得有许多家长曾经向我反映过,孩子在家中遇到困难总是喊父母来帮忙解决。他们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另外,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也就这么几个同学,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这种工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让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懒惰的人常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明知道这件事应该今天完成却总期待着能够明日再做。例如: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检查作业时,常常找各种理由为自己辩护,不是说不知道家庭作业就是说落在家里了。还有的拖拖拉拉,边做边玩,时间晚了,就想明天做,到了第二天起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成绩可想而知。

(2) 缺乏上进心 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乏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只求量不求质,抱着应付的态度。而这种缺乏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例如:作文比赛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水平,把文章写好。但是有一小部分学生懒得用心思考,懒得着力描写,应付过去了事,心想:拌种有那么多的作文高手,也不缺我这一篇。这种缺乏上进心的表现是产生懒惰心理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矫正懒惰行为的方法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人生道路上充满了困难与挫折。只有持之以恒,永不懈怠,才能实现目标,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

1、发挥家教的正面效应

家庭教育对于懒惰行为的改正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师帮助学生纠正懒惰行为的同时,要主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转变一些家长的思想,让工作更顺利的开展。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凡事能在家里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懒惰的学生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促使他变得勤劳的原动力和外部压力。要想改掉懒惰的习惯,也不是通过一两次的思想教育能够解决的,所以要从小事做起,还要加以不断督促,逐步让孩子体会到好习惯带来的乐趣。例如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自己的衣物。在学

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从而锻炼意志,磨练耐力。

2、适当有效的激励效应

适当的激励是解决懒惰的一个法宝。我们不能让他们一步到位。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要看到希望和优点,不断发觉学生取得的进步,给予各种方式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自豪感和成功的乐趣。也让他们自己记录,帮助自己巩固优点。

3、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对于懒惰的人,可以采取阶梯式和宝塔形的前进路线。对于别人一步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可以分几步来完成;对于别人一次就可以完成的任务按照由少到多的方法去实践。特别是在作业的布置上,对于懒惰的人我尽量少布置,等到他这个量上能保持以后再适当作调整。 以上只是在工作的点滴体会。让我们都做有心人,积极探索与尝试,我们的工作才会越做越好。

如何引导小学生克服懒惰心理

现在的学生很聪明,但很懒惰,读书懒的动口,作业懒的动手,问题懒的动脑思考,怎么办?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第一:分析懒惰的原因

遇到问题,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产生懒惰的原由。要从各方面去衡量,不能只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许多问题是多方面原因合力积成的。找到原因才能因材实施教。

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乏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从思想、行为、两个方面分析,小学生的懒惰都具有突出的特征。

(一)思想特征:从思想上看,懒惰的学生效率意识普遍较差,完成任务的紧迫感不强,抱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

(二)行为特征: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做事时总是懒懒散散、拖拖拉拉。按照学校养成教育的要求,做事应该善始善终,但懒惰学生总是虎头蛇尾。

第二、矫正懒惰习惯的方法

1、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制度

共同制度了一个班级的规章制度。制定《班规》,使班级工作有章可循,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生活的随意性和懒惰型。《班规》就是规定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全面可行的班级运行规章。让学生知道懒惰的危害性,勤奋的好处!

2、按班规内容办事

(1)、要养成每天按时起床和外出锻炼的习惯,改掉恋床不起的恶习,要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

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孩子的意志,磨练其耐力。

(2)、要按计划学习。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当天作业当天完成、当天的事情当天做完的习惯,要不定期的检查,建立监督机制,改掉“明日复明旧”的思想。

(3)、榜样激励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发奋努力最终做出突出成就的名人名家为榜样,激励孩子学习和模仿他们的行为,树立较高的人生目标,并依靠自己的勤奋刻苦去实现这个目标。

(4)、表扬法 :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学生进步了,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受到鼓舞和鞭策,能够天天坚持检查自己行为。 久而久之就克服了懒惰的习惯。

(5)、家校互助

建立家校联系机制,采取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常常和家长沟通,让孩子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整理自己的东西,洗自己的衣物等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像家长回报,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学生的懒惰行为得到有效地控制。

总之,克服懒惰,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反复抓抓反复,那么。一切懒惰的行为都会迎刃而解的!

如何克服小学生的懒惰病

懒生百病,人的许多恶劣品质都是由懒惰滋生出来的。一些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娇惯下,大多数在入学前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入学后,这些孩子因不适应学校生活,便自然而然地衍生出许多怪病来。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讲话;作业马马虎虎,时常拖欠;劳动懒散,不讲卫生等,对其自身成长和班级工作都会造成严重影响。要想让学生克服这些恶习,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其根本措施就在于出除掉他们身上的那根“懒筋”。在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中,我针对这一问题,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用故事引导学生

古往今来,学习有成就、事业有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勤奋学习、忘我工作,走在时间前面的强者。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要想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学生,将来成为有用之才,现在就必须勤奋;如果这些名人当时很懒,是不会成功的。

也可以给学生讲反面故事。反面故事教育,是让学生明白“懒”的危害性,为学生克服“懒”的恶习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我给学生讲“懒人吃饼子”的故事,学生们都笑了,在笑声中学生们受到了教育。

二、学校家庭结合,形成一个良好的治懒环境

小学生几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它的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嫉妒和懒惰是小学生最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如何去克服,这

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小学生的懒惰表现尤为突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懒惰心理就像一封闭的大门,打不开它,提高素质、能力又如何谈起?

如今的独生子女有严重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或其他人,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他们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其他人。这种依

赖性就是导致懒惰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的懒惰

有懒惰心理的学生在完成当天作业时,常找出各种理由拖拖拉拉,边玩边学,时间晚了,就想明天早晨早点起床再完成,面第二天又起床晚了,上学后,又有了新的任务,这样明日复明日,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懒惰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个别几名同学,而更多的人懒得动脑思考问题。心里想:反正我不举手,也会有人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懒惰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像这样的学生,就鼓励他们,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可以在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展板上得一颗小星星,并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各科作业都严格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逐步养成不完成

作业不睡觉的习惯,改掉懒惰的思想。

二、行动的懒惰

思想的懒惰必然导致行动上的懒惰。懒惰的人明明知道某件事应该做,甚至应该马上做.可却迟迟不做,或硬挺过去;做事时总是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例如:在我校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中有“日常行为的表现”的要求,而许多同学由于懒惰,即使是弯弯腰这样的动作也懒得去做。学校每周末的大扫除,总有个别行为懒惰的同学溜边或干活时拈轻怕重,其懒惰程度可想而知。对于这类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脸、洗自己的衣物。在学校认真完成值日,不依靠别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和各种劳动活动,从而锻炼意志,

磨练耐力。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项点,为此要努力

克服懒惰的习惯。

嫉妒是一种比仇恨还强烈的恶劣情绪,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消除这种情绪,净化心里意识,使他们普遍能见贤思齐,

踏实学习,与别人友好相处。

一、营造关爱氛围,消除嫉妒心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起点基本相同,在学习和各种竞赛活动中形成的差距相对而言并不悬殊,他们嫉妒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对某些同学的偏爱,和老师对取得优异成绩同学的溢于言表的过分欣赏之情。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做到公正和公平。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对那些暂时落后、有待进步的学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意,并采取具体的措施,帮助指导落后的同学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

方法,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赶上来,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嫉妒心理。

二、充分肯定成绩,强化进取信心

在帮助落后者进步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尤其是对那些落后程度比较严重的学生,更应该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淹没于问题与缺点之中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就能使他们重新点燃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发奋进取的勇气和自信。对于年幼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肯定、奖励等外部手段往往有更大的作用。

三、在竞争中共同进步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为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越对手的过程。“合作”是指学生群体为了共同目的而相互协助以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以前对小学生强调竞争多了一点,而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实际上这正是导致学生产生嫉妒等不良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优化学生间的人际关心,在组织学生进行适量和适度的竞争同时,必须强调、强化与之互补的“合作”。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

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小学 生的懒惰表现尤为突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懒

惰心理就像一道城门,打不开它,提高素质、能力又何从谈起?

懒惰的原因有很多,依赖性强、缺少上进心、家庭关系等,学生要想改到懒惰的 恶习,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当今是知识爆炸、激烈竞争的时代,现代人

的学习是终生的学习。不努力学习就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就无法生存发展。小学学习

是终生学习的起点,从小不努力,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影响终生;要从一点一

滴做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结合自身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并制定

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开始时学习目标不要定得太高,不然的话,就会因很难达到而失

去信心。;选择一个跟自己学习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开展学习竞赛,互相帮助、互相

促进、共同提高。其实小学生懒惰是正常的习性,一定能改掉。学生懒惰通常不能专

心听讲,认真学习,不知道学习的目的,不能主动思考问题, 学会肯定自己,勇敢 地把不足变为勤奋的动力。学习时都要全身心投入争取最满意的结果。

总之,懒惰是学生成功的大敌,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地学习进步。

如何应对小学生的“缓慢、懒惰和坐不住”--转自教育

我们已经达成共识:单纯靠讲道理和批评的办法已经基本上不起作用,我们必须真正行动起来,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办法,帮助孩子坚持练习,尽可能在三个月内改变学习中的慢、懒、坐不住等问题。但是具体如何操作,因时间限制没有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故有必要再谈一谈。 我认为要把这件事做地长久和圆满,首先您要做以下两个准备:

一是购买一个高质量的笔记本,最好是皮面的。可能价格会贵一点,但我希望您不要吝小钱而舍大钱,只要能解决问题,即使价格再高十倍也是值得的。

二是先不要急着行动,您先结合我在家长会上的分析对孩子进行观察,把您的计划和步骤想清楚、想明白,然后再和全家人交流您的想法与即将开始的挑战计划,一定要征得他们无保留的支持。

以上两种准备都做好后您就可以开始实施您的计划了。

计划第一步 约法三章

将孩子请到一个无人打扰的静室,光线要柔和自然,不能过于耀眼或阴暗。搬两个凳子,与孩子面对面坐好,不要称呼孩子小名,以对待一个成年人的态度,认真帮孩子分析他现在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以后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引导孩子认真、严肃地思考。我们一定要做到,当孩子说话时让他尽情说完,我们说话时他也不能打断,必须保证每个人都能很完整很流畅很准确地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等孩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您可以将挑战计划提出来与之商榷,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您一定要把其中的厉害关系以及您想要达到的真实目的很认真地讲给孩子听,不要居高临下地布置工作,更不要让孩子感觉到您又在耍什么“阴谋诡计”引他上钩。但是有一点您一定要和孩子约好:计划一旦开始,中间绝对不能以任何理由间断,计划的执行者可以是任何一位家长,不能只听一位家长的话。如果你以种种理由拒绝挑战,家长绝不会再苦口婆心讲道理,而是直接实施严厉惩罚,惩罚后挑战还将继续。

计划第二步 挑战内容的选择

在挑战初期,内容最好是语文类的抄抄写写,比如一两段话,一篇不太长的作文等等。之所以选择语文方面的抄写是因为比较容易上手,只要孩子稍微一努力就能达到“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目标。当然抄写也有学问。很多同学写字都是看一笔写一笔,这样一来生字就不能在孩子脑子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抄写一千遍也不一定会默写。正确的做法是,

每次抄写都要先把整个字的样子看清楚,然后一口气把一个字写完,中间不能偷看。等练习一段时间,还要提高要求,让孩子每次看一个词或词组,一口气写完。训练到最高阶段我们还要让孩子达到每次都要将整个句子记在心里,然后一气呵成。

您是不是认为很难,可是我告诉您,现在我们班里很多孩子,比如陈梦、天赐、梦岚、鹏宇、文猛等同学就已经达到了这个要求。这样做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提高速度,更是帮助孩子赶快达到作为一名普通学生的最低标准而已。

计划第三步 让借口成为不可能

每次挑战前,您要督促孩子先喝少量的水以便解决挑战过程中的“口渴”问题,如果他不愿意喝,要和他约定挑战过程中即使出现口渴也必须忍着,不得以此为借口使挑战受到影响。除此之外还要督促孩子在最短时间内亲手削好三支铅笔,亲手准备橡皮和本子。这些都完成后提醒孩子上厕所小便,并规定好小便时间不得超过半分钟。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出现在挑战过程中孩子以以上常见理由中断自己的努力。毕竟,要改变长期一来的习惯性做法对任何人而言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计划第四步 情景想象

每次训练前,家长和孩子都要端正坐姿,放松全身肌肉,闭起眼睛,对即将开始的挑战进行想象。孩子在抄写对象和本子打开,手握铅笔的情况下,在脑子里清楚地形象自己认真、快速、专心、整洁地抄写时的样子,体会挑战的细腻感觉,想象打破上次记录时的高兴场面。作为家长我们想象孩子认真挑战时的身影、专注的表情和飞快移动的铅笔,并且在挑战后的“总结与激励”阶段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孩子听。这种想象每次训练都要认真进行,不可有一次中断。

计划第五步 总结与激励

每次挑战我们都要帮助他们记录下以下指标:

1、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坚持时间。

2、写字质量的高低。

3、坐姿是否端正,全身是否放松。

4、挑战过程中是否有抬头、斜眼向别处瞧、说废话等现象,分别出现几次。

每次挑战结束后,我们都要将各项记录念给孩子听,共同分析进步与退步的原因。每周对孩子的训练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如果整体呈进步态势,可以适当基于精神和物质奖励,如果是物质奖励,分量要重,而且要马上兑现。

每天进行这样的训练,不出两周,孩子的学习状态就会发生微妙的改变,一个月后效果就会很显著了,当然要真正解决问题家长至少要和孩

子一起努力三个月以上。在这个漫长的三个月里,孩子和您可能都会出现惰性,这时您一定要咬紧牙关,鼓励自己和孩子一起坚持下去。没有长期的坚持,什么都是虚妄的。 时代小学生懒惰行为不可忽视

新时代小学生懒惰行为不可忽视

一、问题题目和主要内容

1、问题题目:新时代小学生懒惰行为不可忽视

2、主要内容:

现在的学生很聪明,但很懒惰,读书懒的动口,作业懒的动手,问题懒的动脑思考,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的事情不能自己完成。怎么办?懒惰会让聪明伶俐渐渐消失,俗话说:大脑越用越聪明,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习惯有时就是一种效率,好习惯会让人更快成功。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二、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危害

1、问题形成的原因

如今独生子女多,家长过分溺爱,对孩子娇纵,大包大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看老师们现在使用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吗?有时候主观上的不努力,很多时候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2、由此引发的危害

由此引发的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问题是:孩子不知体谅父母的辛劳;更体会不到劳动最光荣的真谛;厌倦学习情绪反而增强;缺乏爱心,不愿付出??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做家长、教师的深思了。

三、解决措施及建议

希望孩子勤快的人们先让自己勤快起来!

1、发挥家教的正面效应

家庭教育对于懒惰行为的改正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师帮助学生纠正懒惰行为的同时,要主动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经常召开家长会,请家长要以身作则。凡事能在家里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要想改掉懒惰的习惯,就要从小事做起,还要加以不断督促,逐步让孩子体会到好习惯带来的乐趣。例如在家里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父母打扫卫生,洗自己的衣物等。每星期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做一反馈周一交给老师,说明孩子在家表现。

2、适当有效的激励效应

找到原因才能因材实教,当你认为你的学生是懒惰的时候,他就会更懒惰,当你的评价变成勤奋的时候,他就会向勤奋的方向发展,所以请你对你的学生多鼓励多肯定。适当的激励是解决懒惰的一个法宝。我们不能让他们一步到位。这个过程可能是一个反复的过程,不断发觉学生取得的进步,给予各种方式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自豪感和成功的乐趣。也让他们自己记录,帮助自己巩固优点。 总之.懒惰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地前进。以上只是我在工作中的点滴体会。让我们都做有心人,积极探索与尝试,我们的工作才会越做越好。

小学生作业拖拉现象及对策

写作业拖拉的现象在农村小学生中是较为普遍的,而这种学生往往学习起来耗时多,收效微,成绩不理想,教师、家长非常着急,以至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今后学习吃力。学生拖拉作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与教师、家长的交谈中,在学生问卷调查中,我们只是从微观上去做一个理性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方面。

1、 基础知识差、基本能力弱,作业不会做。

2、 个性差异,学习惰性,作业不想做。

3、 学习压力大,存在作业恐惧心理,作业不主动做。

4、 家庭监督缺失,作业不愿意做。

5、 学科偏向,作业不喜欢做。

我在教学中从农村小学生实际出发,帮助农村小学生克服学习心理障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力。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小事做起,确实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旨趣。

1、 教师应走近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2、 教师应抓住机会,适时进行正面评价。

3、 教师应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并予保持。

4、 教师应因材施教,采用正确教导方式。

5、 教师应努力创新,突破传统作业形式。

6、 加强家校联系,形成较为健全的教育网络。

帮助学生改掉作业拖拉的不良习惯是一项精细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与学生同心,做学生朋友,精心设计,科学指导,真诚对待,坚信会有好的效果。

更多相关推荐:
青少年犯罪心理论文

家访在预防初中学生违法犯罪中的作用研究论文集——探究初中学生犯罪心理小组成员:杨前宏、杨洁、刘玉明、范安民、杜娟、朱荣、焦家敏初中学生人数占我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是我国事业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但是自20世纪x…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陈文静.1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在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手牵手的情侣,谈恋爱是否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这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在思想…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如何应对出轨的恋人恋人出轨,根据不同的情况,我把它分成四类:已婚仍有感情,未婚却放不下感情,已婚但感情淡漠甚至不合,未婚且恋爱关系出现危机。在我看来,最后一种不需要犹豫,快刀斩乱麻,双方已经彼此无感觉且又出现第…

心理论文

“等待真爱”团体辅导策划书“等待真爱”团体辅导活动一、活动背景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心理论文素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我见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之我见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趋于更高的水平,然而,各种社会问题也凸显出来,如教育难、医疗难、就业难等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所…

心理学论文 范文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姓名学号班级心理学论文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分析目录一人际关系的定义2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心理效应3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4四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5五人际交往的主...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论罪犯教育改造模式的创新论文内容教育改造是一项区别于社会普通教育的特殊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的行刑方式的一种体现新的时期以来罪犯教育改造工作面临着挑战和困境笔者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中发现了教育改造模式...

武汉心理论文格式要求及范文

表1表2

人格心理学论文

人格心理学摘要作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人格心理学拥有众多的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有三大流派即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利用这些流派的思想和观点分析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不仅可以增进对人格心理学的了解也可以加深对自身人格...

心理学论文题目

可供选择的论文题目1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3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4中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局限6精神分析简介及基本理论7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简介8谈合理情绪理论9浅谈心理...

大学心理学论文

大学心理论文1一个学期心理课的感受学习心理学已经将近一个学期了在这近半年的日子里我从中学到了也感悟了许多在我的心里心理课是一门需要兴趣灵感个性智慧的学科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

心理咨询师论文案例报告范文1

仅做案例样版看结构用一例恋爱受挫所致焦虑情绪的咨询案例报告少属名摘要求助者李某是一名女大学生与男友发生恋爱危机导致其出现一般心理问题情绪非常焦虑睡不好觉总想着这件事情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

心理论文(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