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江苏省期末高三语文作文题汇编

时间:2025.3.24

2014届江苏省期末高三语文作文题汇编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予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审题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①企业高管们为什么要逃离城市?②为什么选择攀登雪峰这一形式?③一路攀登一路直播的原因有哪些?④登顶之后为什么放不下手机?⑤“城市”和“雪峰”是否有象征意义?审题时的“追问”有助于深入领悟材料内涵。

本则材料的叙述对象都是“一群企业高管”,难以从多个人物的角度立意。我们可以从材料的自然语意层次角度立意。本段材料可以划分为四个语意段,分别对用的立意可以是:

1.攀登雪峰,逃离城市。①自然是人类精神的栖居地。//②“逃离”只是一个借口。

2.一路攀登,一路直播。①分享美,是一种快乐。//②审美不只是一种形式,更要全身心地融入。 ③一旦沦为喧嚣生活的奴隶,心灵便难以得到安宁。

3.置身山顶,风光无限。①美常存于“高处”。//②登高方能见美。

4.不去赏景,低头看手机。①精神不解放,灵魂难自由。//②没有获得宁静的能力,也会错失宁静的生活。 还可以从整则材料角度立意:

①“杂念”不除,天地虽大,无可遁逃。//或被喧嚣的世界裹挟,心灵难以真正宁静。//或更重要的是宁静内心的回归,而非仅仅外部环境的回归。

②自然不是逃避心灵喧嚣的圣地,心远地自偏。//或自然不是治疗心灵狂躁的万能药。//③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出发。//或过程(结果)与初衷的背离。

④科技(现代文明)已经对人类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或如何既充分利用其进步,又保持一种警惕和审视。

考生能紧扣上述角度,联系社会、人生展开议论或叙述,便视为符合题意。其他立意角度,考生能不脱离材料,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亦可。

但是,曲解、误读材料或者无中生有,可视为离题。例如:1.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2.人与人之间是有隔膜的。//3.心有灵犀诚可贵。//4.脱离材料语境大谈城市发展问题。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苏州市2014届高三调研测试】

有一年,英国牛津大学发现,有着350年历史的学校大礼堂的横梁已经风干朽化,必须得更换。这二十根横梁由巨大的橡木制成,可到哪里去找长得一般粗壮的橡树,来保持这所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大礼堂的原有风貌?学校园艺师向校方报告,当年的设计师已经预想到这种情况,所以早在校内一块土地上安排种植了大片橡树林。在一代代园艺师的守护下,现在,每棵橡树的尺寸都超过了横梁所需。大礼堂的横梁问题,可以圆满解决了。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1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常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台湾一个报社的社长跟人谈起自己儿子的故事,他说儿子读了台湾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大学读经济,又去伯克利修了工商管理硕士,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儿子对他说:“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儿子没有按一般人猜测的那样去创业,而是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西餐厨师。听故事的人忙不迭地对报社社长表示同情。他却非常诧异,他说自己为儿子感到非常自豪。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70分)【江苏省扬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从前,有一只鹰蛋不小心落到了鸡窝里,被鸡孵了出来。从出生那天起,他就与鸡窝 里的兄弟姐妹们不一样。他没有五彩斑斓的羽毛,不会用泥灰为自己洗澡,不会三喙两嘴 就从土里淘出一只小虫来。矮小的鸡窝总是碰他的头,而鸡们总是笑他笨。

他对自己失望极了,于是跑到一处悬崖,想跳下去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纵身跃下的 时候,本能地展开翅膀,飞上云天,他才发现,自己原本是一只鹰,鸡窝和虫子不属于他。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 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1)从“鸡”的角度)不要轻易嘲笑别人

⑵(从“鹰”的角度)不要妄自菲薄,正确认识自己,自信

⑶(从“鹰”的角度)是人才终能展示自己

5.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要求:①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

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7)别人只是观众;(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0)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2.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因而可从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从父亲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综合男孩及父亲的观点立意。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2


第二篇:江苏省20xx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江苏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整理人:lyphm001

南京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⑧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鉴赏(10分)

9.(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4分,“手法”2分,“品格”2分)

(2)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寡欢的心情, (2分,“氛围”1分,“心情”1分)

(3)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②是失意伤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4分,其中“看法”1分,联系作品分析3分)

20xx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查(一)

三、古诗鉴赏(10分)

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

⑴词的上片,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6分)

⑵下片刻画出诗人怎样的形象?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9.(1)写景的角度: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来写景;远近结合(由远而近);仰看俯察。 (3

分)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野趣。(3分)

(2)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或“隐逸者”、“贬谪者”)形象。(2分)表达了诗人超然俗

务、悠闲自适的志趣,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江苏省阜宁中学09届第六次调研考试

三、古诗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

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5分)

答: ▲ . 答案.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

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5分)

答: ▲ 答案.“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

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江苏省溧阳中学200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 江 月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

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4分)

9. (1)“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象征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心情。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夜来风叶已鸣廊”, 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烘托了悲凉气氛,以引出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或:“月明多被云妨”惨淡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才高人妒,忠而被谤的愤懑之情。)

盐城市第一中学2009届高三第四次调研考试

三、古诗鉴赏(10分)

9.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回答。

村居 村居

王 冕 高 鼎

英雄在何处,气概属山家。 草长莺飞二月天,

蚁布出入阵,蜂排早晚衙。 拂堤杨柳醉春烟。

野花团部伍,溪村拥旗牙。 儿童散学归来早,

抱膝长吟罢,天边日又斜。 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两首诗均为村居题材,但写法不同,意蕴相异,风格有别。请结合全诗谈谈他们艺术风格的差别 。(6分)

(2)两首诗在写景状物时 ,都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原诗加以说明。(4分)

9.(1)王冕的诗写景想象丰富,设喻新奇,出人意表,自然与社会,物象与自身,相映相衬,跳跃性大,颇具浪漫主义色彩。(3分)高鼎的诗状物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情景相融,巧用衬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儿童情趣和现实主义风格。(3分)

(2)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2分)王诗蚂蚁相争出入布阵,蜂聚成群衙前排列是“动”,野花丛开,溪村酒旗是静;高诗青草、黄莺、绿柳、碧水、如烟似雾的旖旎春光,以蓝天为背景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景静态图。同时,草长、莺飞、柳拂、醉烟等又构成了春景多姿的动态图。一群活泼的儿童放学回来,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纸鸢”,在轻盈的东风中,把自己的风筝送上蓝天。更使画面充满生机。(2分)

或者 都采用从视觉、感觉角度的描写景物。(2分)王诗中看到的蚂蚁相争,蜂聚成群反映在作者的感觉中,它们成了“蚁布阵”、“蜂排衙”,有行列队伍,宛如战阵;蜂早晚聚集,好似官府排衙仪式。高诗中的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放纸鸢的儿童等是视觉看到的,而醉春烟中的“醉”字写出杨柳好像被春色陶醉了,既写出了杨柳婆娑的姿态,又赋予其生命,是感觉角度的描写。(2分)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西 江 月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1)《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4分)

▲ ▲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6分) ▲ ▲ 9. (1)“明月”用以象征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象征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心情。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夜来风叶已鸣廊”, 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烘托了悲凉气氛,以引出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或:“月明多被云妨”惨淡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才高人妒,忠而被谤的愤懑之情。)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人笔下的“暮春”有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4分)

(2)三、四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诗人主要采用什么手法刻画“幽竹”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9. (1)①春光已逝、凋零空寂。(2分)②诗人先以“春残”二字概括来扣题;再用 “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等特征性景物渲染氛围。(2分)

(2)①“不改清阴”,简炼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内在与外在和谐统一的美,形象地表现出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精神品质;(2分)“待我归”与“怜幽竹”相应,构成物我相亲的意境。(1分)表现了诗人坚守高洁的生活情趣。(1分)

②在“鸟归”“花尽”的暮春时节,窗前幽竹,翠绿葱茏,摇曳多姿,好像不改初衷,深情地迎接主人的归来。(1分)诗人以春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不改清阴”,刻画出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1分)

常州外国语学校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月考调研卷

三、古诗鉴赏(10分)

春 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

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5分)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分)

诗歌鉴赏

9.(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2分)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3分)

(2)“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1分)

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

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通郁结心头。(2分)

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年级春学期第二次周考试卷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初见嵩山·(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①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①赖:依赖,凭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诗的前二句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清瘦”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衬托(铺垫)。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意思对即可)

(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意思对即可)

江苏省姜堰市高三语文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吴融,为晚唐诗人。昭宗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西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

(1)诗的首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试加以简析。(4分)

(2)纵观全诗,诗人的“愁”情包括哪些方面?试加以概述。(4分)

10、(1)以“红艳”代指“杏花”, 突出了杏花的娇艳与热烈,描绘出了一枝红杏出墙,春击涌动的绚丽景象。(2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更加突出了诗人独自漂泊的愁情。(2分,答对比得1分)

(2)伤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各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第一小题以局部的鉴赏为主,第二小题以整体理解为主。

江苏省东台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途经秦始皇墓

许浑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1)这是一首怀古咏诗史,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的理解。(3分)

答: 。

(2)本诗以“经始皇墓”为题,三、四句却宕开笔墨去写汉文帝,这样做是否妥当?为什么? (5分)

答:

12.(8分)

(1)一指始皇已死,(1分)二指秦王朝迅速灭亡,(1分)三指生前生势显赫的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彻底崩溃。(1分)。

(2)非常妥当,(1分)用汉文帝的谦和、仁爱与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作对比;(1分)用路人对汉文帝的怀念同始皇在人民心中地位的崩塌作对比,(1分)反衬出暴君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批判之情。(2分)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集锦

1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集锦

【网络综合-高三议论文:如果你忘记了我】我知道,有一天我会离开这充满钢琴声的地方,但我们并不害怕,因为我知道,我永远都活在你的生命里。如果你忘记了我,请记住那首属于我们共同的歌。是他将我重新带入你的世界,我很知…

20xx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新课标卷

20xx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新课标卷范文一让善举成为习惯胡子宏有个小故事讲道一个漆工为一艘船涂漆顺便把船上的漏洞补好不久船主感激地赠予漆工一大笔钱原来船主的孩子们驾驶那艘船出海船主忘记补船洞料想孩子们会殒命海底不...

20xx海淀区高三年级语文一模第二篇材料作文范文

北京海淀区20xx一模作文120xx届海淀区语文一模第二篇材料作文范文原题回放20xx年12月诗刊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凤凰网读书频道联合举办了一场以日常生活惊心动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私企员...

20xx年语文高考作文范文(一)

20xx年语文高考作文范文一鱼和熊掌哪个更重要常常想起孟子关于鱼和熊掌生与义孰轻孰重的言论大千世界中重要的事情之外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不只是战国那个动荡纷争的时代有这样的取舍之难重要与更重要的分叉路亘古长存而鱼...

[]_高中语文作文范文_集锦...

议论文文体知识一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议论文应...

高考语文作文及范文

20xx年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写作指导及范文试题回放请以绿色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试题解析一什么是绿色生活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循环回收救助物种保护自然2我的绿...

20xx高考语文备考--议论文高分万能写作模板

20xx高考语文备考议论文高分万能写作模板高考即将到来为了最大限度的帮助同学们提高语文成绩特分享此文章所有使用过该模板的同学在历次60满分的作文考试中最高得到58分但最低也没有低于43分此模板可以应对关于所有话...

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范文1找回童年那是一个超级玛丽的时代那是一个哆啦A梦的时代那是一个沙包漫天飞的时代那渐渐远去的时代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某地许多成年人在六一时集体请假聚在一起打红白机看动画片这是多么好笑有些人这么认为但是这也充分...

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高中作文写作技巧一高考作文各种文体写作复习技巧当前对于高考作文来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很多考生拿到了作文题往往不知道写些什么脑子里似乎不存在所要写的东西这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高考满分作文他们无一例...

20xx北京高考语文作文范文(原创)

侯文飞老师原创学语文上跟谁学搜索侯文飞一20xx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目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

20xx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作文范文

成考高起点语文作文辅导范文精选范文1金牌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摘自竞报北京奥运会精彩纷呈老树新花分外美丽妈妈选手久经沙场伤痕累累她们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以坚强的意志迷人的风采征服了观众很好地诠释了奥林匹克格言更快...

高三语文作文(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