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法于课内 用法在课外
——散文阅读复习思路
一、课程标准对散文阅读的要求:
1.总目标中的要求: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要求:
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散文的特点和基本阅读思路:
九年级下册《谈谈散文》中给散文的定义是:“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我们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着感情。例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莫怀戚的《散步》等。这类散文,虽然也有风物、场景的记写,但它不是纯客观的记写,而是将内情与外物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或直抒胸臆,或触景抒情,洋溢着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景物,也赋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等。
议论散文,或称哲理性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浓,但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散文。议论散文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如冰心的《谈生命》、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等。
我校对散文的复习,主要依据升学指导,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复习。
记叙散文如《美丽如初》《呵护那一点光》《坐在最后一排》等。
抒情散文如《子夜昙花》《野菊花》《闲读梧桐》《追念滕子京》等。
议论散文如《感动是一种养分》《攀登我的南山》等。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散文呢?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取材广泛,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是指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因此,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无论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哲理散文,作者所抒发的感悟是贯穿始终的。
那么,如何把握这种思想感情呢?
1. 从分析材料入手。从事入手,由事悟情。如《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背影》等。(这种分析主旨的思路比较适合叙事类散文)。《美丽如初》就是通过母亲在街口等我回家,表现了深沉美好的母爱。
2.从分析形象入手。抓住形象特征,体会象征意义。如《谈生命》 《紫藤萝瀑布》(这种分析主旨的思路比较适合抒情类散文。)《子夜昙花》借昙花抒发对恩师的深切怀念和热烈赞美,表达对人生价值的感悟和理解。
3.从关键词句入手。标题中的关键字眼,文中的关键语句,如首尾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等等。《攀登我的南山》这一题目中的“南山”就是关键字眼,指追求的一种精神的高度,指远离世俗欲望的崇高的精神家园。
三、散文阅读的基本题型及应对策略:
散文阅读的基本思路:
整体感知,把握主旨——局部探究,理清思路——研读赏析,品味语言——揣摩探究,深层理解——拓展体验,感悟反思
(一)整体感知类
1.概括内容:答题要完整(即记叙要素全)、语言要简洁。
2.提炼主题:结合关键语句,加以提炼升华,考虑要全面。
以课内阅读《谈生命》为例,谈谈此类题型的答题思路: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过程和一般规律,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独特的感悟。)
2.结合文意,概括本文的主旨。(本文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整体感知原则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务必做到对文章内容及行文思路有整体理解。应做到“三关注”:关注标题、关注开头结尾、关注抒情议论句。力求做到概括内容完整,语言简洁;提炼主旨时要结合关键语句,挖掘深层内涵。
(二)研读赏析类
1.局部探究:
1.理解语句内容。
2.理解语段内容。
3.探究部分语段作用。
如《谈生命》中一棵小树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破壳出土——春天繁华似锦——夏天绿叶成阴,呈现累累果实——秋天庄严灿烂,宁静怡悦——冬天归落大地 暗示了人生的诞生、成长发展、创造辉煌、生命消亡的历程。)
局部探究题的答题技巧:找准答题区位,结合语段内容,联系文章中旨,语句简洁准确
3.品味语言:
①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与作用——首先解释词语,然后写出它所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出其中蕴涵的情感或对中心的作用。如《谈生命》中根据上下文,理解“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一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形容波浪平静(波平浪静),文中指在生命行程中战胜艰难险阻后的那种愉悦从容的心态。)
②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首先点明手法名称,然后结合这一手法的运用写出它所表达的内容及好处,最后写出其中蕴含的情感或对中心的作用。如《谈生命》“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的意蕴和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是什么?①因为缺少了奋斗与成长,现实中确实有的生命变成了“死湖”,变成了“空壳”所以作者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②运用了反复的手法,起到突出强调作用,强调今生今世就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阐释了生命的意义。
4.写作技法:答题思路与前面手法的答题思路一致,但一定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内容,有全局意识。如局部探究中曾提过的两道例题。
用于开头:开门见山、铺垫、引出下文
用于中间:过渡作用 承上启下
用于结尾:总结全文、卒章显志
用于全文:首尾照应、烘托渲染、联想想象、
情景交融、前后对比、叙议结合、
欲扬先抑、托物言志、以小见大
(三)体验感悟类
1.首先要注意审清题干,寻找关键信息。如《生命的暗示》第六题谈对句子的“理解与思考”。《生命的一抹》第六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句的感悟。《残雪断想》第五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悟”,第六题这句话“含有深刻哲理”“请结合具体语境”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做简要评析。《鱼和树》谈谈其中“蕴涵的意思”。
2.抓取关键性词语,诠释句子内涵。
3.联系实际谈体验或感受——注意审题,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答题思路:一是先表明观点,后具体阐述,如《生命的暗示》第六题;二是先叙述事例,后写出感受或评论,如《生命的一抹》第六题。
体验感悟答题技巧
原则:紧扣文本,不可另起炉灶。
总之,散文阅读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总体原则:
1.读懂文章,确保主旨理解到位,切忌一遍读完直接作答。
2.审请题目,确保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切忌答非所问。
3.答题注意准确全面:手法明确;联系原文具体内容;联系文章中心;注意由表及里,思路清楚。
4.语言表述完整通顺,尽量不要出现病句或错别字。
第二篇:散文阅读总结
散文阅读
一、 散文阅读考察的能力(命题角度)
理解: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筛选信息。
分析: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鉴赏:研究探讨,深入领会;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 散文的类型
1、 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由实到虚,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
2、 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上进行人生道理的隐喻。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
3、 议论性散文
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 答题知识储备
1、 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还没考过) ②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 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
?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主体事物。
? 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
? 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③叙述人称的技巧: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便于心理描写,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以往考查频繁,现在几乎不考)
④议论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⑤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
2、 表现手法
? 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感情,深化中心。
?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 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形成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
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3、 修辞技巧
?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 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
? 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增加语势,增强说服力;抒情,可淋漓尽致 。 ?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气氛
? 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 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
?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 对偶:有音乐感;表意凝练。
4、 谋篇布局
? 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照应→制造悬念→照应
开头→总结上文→卒章明志→详略主次。
? 文章或段落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
成对比;④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⑤制造悬念。
? 文章或段落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
文;④照应上文,转换话题。
? 文章或段落结尾-―①升华感情;②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
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5、 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 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 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 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 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 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
迪。
? 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
达深刻见解。
四、 答题过程
? 有效方法:
理顺思路,提取勾连,浓缩成文
? 思路:强化散文的思路梳理,是散文阅读化难为易、准确解题的前提。
第一步:化整为零,标画圈点
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领起句段、过渡句段,标志事件阶段过程的时间词,标志段落之间语意因果、转折、并列的关联词,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段落间的指代词,段落中心句,表达主旨的议论抒情句段。
第二步:化零为整,合并提取
合并,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前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 提取,以层次为单位,提取主体内容。一般截取原文语句加以组合。
第三步:添加勾连,浓缩成文
把标画圈点和提取的文字进行前后勾连,适当添加关联词。
五、 答题原则
1、现代文阅读答题的答题原则:
①答案不在你的头脑中,而在原文中。
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2、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 截:选取某一句话、词,只要原原本本把它写进答题就可以了。
? 改: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太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
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 写:有些答案在原文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或理解上下文语境。要求我们
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表达出来。这类题,要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